首页 > 文章中心 > 电工工艺实训总结

电工工艺实训总结

电工工艺实训总结范文第1篇

关键词:电力土建、标准工艺、策划、过程推进、总结提高

中图分类号: F407.61 文献标识码: A

一、加强组织、领导保障,目标明确,责任落实:

为确保工程标准化工艺实施应用取得实效,成立工地建设领导组、工作组、实施组,领导组统筹协调指导示范工地建设。工作组分解质量目标,建立质量工作责任体系,组织推进示范工地建设,监督检查实施开展情况,在国网公司标准化工艺的基础上改进和创新。实施组严格按照目标制定细化措施和方案,确保工程质量管理责任落实到每一个质量控制环节。

业主、监理、设计、施工联合设立标准工艺应用组织机构,由专人负责工程标准工艺的应用、落实工作。其主要工作工作职责为:1)、负责工程项目标准工艺的实施、检查。2)、负责施工工艺创新建议的收集、整理及上报。3)、组织对施工人员标准工艺的宣贯和培训。4)、编制工程项目标准工艺管理及应用策划文件。5)、开展施工工艺的研究与创新,将具有推广价值的创新施工工艺上报。6)、针对标准工艺应用的内容及控制要点,进行交底。7)、负责施工过程中标准工艺的落实和检查。8)、对标准工艺的应用效果情况进行自评价。

提前策划、加强方案预控、培训和交底

充分重视工程标准工艺应用策划,编制具有针对性的施工技术措施、安全保证措施、质量保证措施等施工作业指导文件。重要施工技术方案,经施工技术人员论证,内部履行审批手续后,报监理部及业主项目部审核批准后实施。

建立培训机制、制定培训计划,设立“标准工艺”示范工地建设学习教室。对项目部管理层、项目部操作层两个层次分别进行培训。培训形式主要有:一是组织各参建单位内部学习,落实工艺目标、工艺要求。二是送出去,各项目部组织管理人员和班组长到标准化工艺示范应用效果显著及获奖的工程项目去学习、考察,借鉴成功经验和先进的工程建设管理方法。三是请进来,聘请资深专家对工程中新技术、新设备、新材料和新工艺的应用进行专题培训,对工艺改进和创新内容进行咨询、培训和指导。四是在现场根据班组特点运用动漫、开展有奖竞猜、工艺明星评选等活动,加强示范工地建设的全员参与意识。

实施组根据工程进度适时组织培训。培训内容重点是:国家电网公司、省电力公司质量管理文件;工程标准工艺示范应用项目;工艺改进、创新的施工工艺流程、施工方法、施工要点、控制内容、监督检点、检查验收方法、标准等内容。

三、“标准工艺”应用实施推进,确保过程精品

一)工艺设计

开展工艺设计,设计院在施工图设计中根据《国家电网公司输变电工工艺标准库》对“标准工艺”应用进行专项设计,从源头落实“标准工艺”要求,固化工艺成果。项目开工前,加强设计审查、交底等环节的质量控制,项目部在施工图会检的同时对“标准工艺”应用进行专项会检,及时发现和纠正设计缺陷,确保“标准工艺”在施工中得到较好的应用。

二)首件样板引路

严格执行首件样板先行制度。项目开工前,组织业主单位、设计单位、施工单位、监理单位,并邀请施工经验丰富的老工人、老师傅一道参与,对标准工艺示范项目、工艺创新工序作业人员、机械设备、材料、工艺流程、环境要求、检查方法、质量标准等进行详细地二次策划,并形成实施措施。施工作业前,由施工单位项目总工、技术员对作业人员进行详细地交底。作业过程中,监理、施工单位参与策划的主要人员全过程进行指导和监控。标准工艺示范项目及工艺创新工序作业完成后,监理单位组织业主项目部、设计、施工单位进行检查验收,并进行现场讲评,组织召开首件样板施工总结会,总结经验,查找不足,分析原因,提出改进建议。对达不到示范工艺标准的,坚决返工,直到检查验收符合要求为止。对首件样板的操作过程进行关键点拍摄,并制作形成标准工艺的实施工艺视频,组织作业人员进行参观学习,进行实物观摩,作业人员掌握施工工艺、施工方法、质量控制要领后,方可全面铺开施工,确保整个项目的质量和工艺。

三)过程控制措施

以首件样板为标准,强化工序质量的过程控制,确保施工质量一次成优。对施工工艺所涉及到的人员、机械设备、材料、作业方法、作业条件严格按首基样板标准进行控制。项目部结合工程进展、专业特点,分批组织开展“标准工艺”相关知识、首件样板操作流程及工艺标准的培训,提高一线工程建设人员质量意识和质量保证能力,确保最优施工人员参见标准工艺应用与创新的实施,推动“标准工艺”成果的深化应用。严把材料采购和进场质量验收关,严格执行材料采购责任制和验收责任制,从根本上杜绝不合格材料混入现场。加强施工过程的巡回检查,及时发现并纠正发生的问题。严格执行质量验收制度,上道工序质量不验收合格,不得进行下一道工序的施工。质量控制上实行PDCA循环,不断提高施工工艺质量和质量管理水平。

针对工艺难点和创新点,开展QC小组活动,研究“标准工艺”应用、改进和创新的管理措施和技术措施,确保工艺改进和创新工作取得成果,确保“标准工艺”示范工地建设目标的实现。

结合质量通病防治工作,进一步强化“标准工艺”应用和创新工作。国网公司提出重点整治的质量通病,我们将对其对应的“标准工艺”、施工流程和方法进行分析研究,查找质量通病产生的原因,完善和改进施工流程和方法,确保“标准工艺”质量标准的实现,从而解决质量通病。

以争创项目管理流动红旗为契机,将“标准工艺”应用与创新工作分解到流动红旗创建中。通过项目管理流动红旗检查评比活动,查找分析示范工地建设和“标准工艺”应用创新工作中存在的不足和问题,研究改进措施和提升工艺质量的方法,进一步深化和提升“标准工艺”应用与创新工作。

制定成品保护措施,做好防护措施技术交底工作。加强教育,提高施工人员的成品保护意识,施工中不污染、不损坏他人成品。加强工序间和各专业间的成品保护工作,制定成品保护惩罚措施,加强对成品、半成品的保护,保证“标准工艺”应用成果的完整性。

建立奖惩机制,开展争先创优活动。班组广泛、积极参与是 “标准工艺”应用、改进、创新目标实现的根本保证。项目部将设立示范工地建设奖励基金,组织开展工艺明星竞赛活动,形成“比、学、赶、帮、超”的良好氛围,调动广大建设工人的积极性,提升班组的创新能力。

在“标准工艺”示范工地建设期间,示范工地建设领导组、工作组和实施组根据各自的职责分工,分阶段对示范工地建设情况进行检查、督导,对“标准工艺”应用、改进、创新成果进行检查和评估。总结经验、查找不足,分析原因,组织参建单位研究制定对策措施,做到“标准工艺”示范工地建设水平持续提升。

四、交流学习,共同进步

为做好交流学习工作,及时收集整理示范工地建设过程控制数码照片,对已完成的“标准工艺”应用、改进及创新成果进行汇总,制作“标准工艺”应用、改进、创新图册及PPT汇报材料,便于前来参观人员交流学习,查找分析“标准工艺”示范工地建设中存在的不足和“标准工艺”应用、改进、创新中存在的问题,提出改进措施和提升工艺水平的建议,从而进一步做好“标准工艺”示范工地建设。

电工工艺实训总结范文第2篇

【关键词】电子工艺;课程开发;新思路

1.引言

上世纪90年代,德国不莱梅大学技术与教育研究所在所长Felix Rauner教授的带领下与德国大众汽车公司合作,提出了基于工作过程的职业教育课程理念和设计方法,称为以工作过程为导向的整体化工作任务分析法(BAG)。BAG注重职业竞争力培养和工作过程性知识学习的先进职业教育理念并形成了一套完整的课程开发方法。

2007年,在教育部的直接指导下,在高等职业教育示范校建设中开始试点采用这一方法,提出高职课程改革的指导思想是:课程设计要基于工作过程,充分体现工学结合的特点,以真实的工作任务或产品为载体来实施课程整体设计。自2007年6月起三次组织示范校教师赴德国学习培训,结合示范校的课程改革开始了基于工作过程课程开发的研究与探索。

基于工作过程的《电子工艺》课程开发主要目的是想打破以知识传授为主要特征的传统学科课程模式,将其转变为以工作任务为中心组织课程内容,让学生在完成具体项目的过程中来构建相关理论知识,并发展职业能力。课程理论知识的选取紧紧围绕工作任务完成的需要来进行,并融合相关职业资格证书对知识、技能和态度的要求。每个项目的学习都按以典型产品为载体设计的活动来进行,以工作任务为中心整合理论与实践,实现理论与实践的一体化。

2.整合构建新的课堂教学目标体系

传统的教学目标以理论知识的形式来引领课堂,教师上课以传授理论知识为主,学生接受时也以这个工具的分类、用途等一系列头脑思索性接收方式为主,教师在传统的教学目标的指引下,按“组织教学—复习过渡—讲授新教材—巩固新教材—布置课外作业”的五段式教学方法讲授着,而学生则以“原理分析—模型建立—举例说明—习题练习”的方式总结着,这种教学模式被高职类学生称为是“枯燥乏味的课堂”。所有的课程都可以按照这一固定的模式来上,但是效果不佳。对于学生来说,特别是对于高职类学生来说,缺少的就是一种冲击,一种通过实践动手对其头脑的冲击。

在这种思路的引领下,许多课程都进行了改革,而每门课程的改革都具有其特殊性。对于高职类课程的改革,不但要考虑到教师学生的情况,还要从就业渠道入手,对相关的行业企业进行充分调研,针对《电子工艺》这门课程,按照工作过程来重新序化知识,将理论知识与实践知识整合,理论知识不再是抽象的文字图形,实践教学也不是单纯的技能训练,学生的学习内容不再是脱离企业,而是企业典型工作项目或任务,实现学习内容与企业实际运用的新技术、新工艺的同步。学生不是通过资格课程的学习而是通过经验反思,在经验中获得能力,课程也不再是一成不变的结果而更多的是一种过程。

同时就教学过程而言,是教学过程与工作过程的结合,学习过程与学习成果相统一,融“教、学、做”为一体,通过精心创设的学习情境把理论知识学习、工作过程合二为一,实现知识、能力与素质的主动建构。按照工作过程,重新序化电子工艺课程内容,融合理论与实践,选择难度适中,跟高职学生岗位贴近,社会现实联系紧密的生产任务,以此为载体来创设适合“教、学、做”一体化的学习情境,设计构建新的课堂教学目标体系及学生过程教学的详细组织过程。

3.创设理实一体化教学实训室建设方案

在新的课堂教学目标体系指引下,在电子工艺实训室的建设中,基于工作过程把《电子工艺》课程教学内容分成若干模块,结合模块里的细分任务以及《电子工艺》课程的本身的教学体系,安排具体的教学任务,充分发挥学生的自主能动性,从项目模块选取合理、实训耗材容易取、基本操作工具摆放合理、仪器仪表分类规划、学生操作实时监控的原则来设计适合理实一体化教学的实训室建设方案。

在建设初期力求明确建设意义及原则,紧密联系行业企业,为了保证实训室的实训装备和实训内容能够符合电子行业发展的需求,紧跟电子行业的发展,实训基地的建设必须和电子行业的企业紧密合作,从电子产品的生产厂商到电子设备的制造厂家,都应保持紧密且持续的合作。模拟企业工作环境,企业的每个岗位都有其管理要求,为培养学生的责任心和职业意识,在每个任务中提出该任务执行时的管理要求,建设企业管理模式的实训环境。

我院在建设电子工艺一体化实训室之初,就充分调研了目前国内外电子产品的发展历史和发展趋势,并对国内电子行业企业的需求做了深入的研究并结合学院本身与通信行业的融合情况,最终确定了以电话机、手机等通信类产品为主线的系列实训室建设方案,电子工艺实训室的建设也紧跟这一发展方向。同时,联系相关企业,共同开发实训平台,设计有行业企业特点,融合教学理念、教学方法、教学内容为一体的理实一体化实训室。

4.设计学生教学的详细组织过程

在新的教学模式下,注重学生理论和实践同步教学,分析高职类学生的心理状态,充分调动学生的积极性,使学生对课堂的兴趣明显增强,有些以前对纯理论教学非常反感的同学,对实践操作的兴趣却非常浓厚,实践操作能力较强,通过动手实践对其头脑进行冲击从而学到了知识,达到了教学的目的,这样使得他们对课程学习的兴趣更加加强,而且每次课每个人都必须完成任务,必要的时候还进行测试,使得学生对每堂课都不疏忽,再者电子工艺实训室能很好地营造工厂里的气氛,让学生感觉到好像自己在工作一样,学生之间都有一种竞争意识,都希望自己的知识掌握得是最好的,操作完成得是最好的,得分是最高的。

通过以上对学生的心理状态评估,在教学组织过程中,需要更加系统地来进行规范组织,我们按照耗材准备充分、实训过程合理、考核评价得当的原则去组织教学。具体来说:

在准备阶段,除准备多媒体教学课件外,依据学院的实验实训教学用耗材管理办法,设计符合学习情境的实训耗材准备表,对教学用耗材进行申购登记,在每次实训前按任务不同准备学生的操作耗材,并对其进行记录,使学生已进入实训室能较快的进入工作状态。

在实训过程中,每个任务都制作有一个任务要求、操作步骤及操作注意事项,督促学生严格按照实训室管理办法来进行操作,特别强调安全问题,任课教师按照实训室教师管理办法来执行,督促学生每次课都能认真操作,对学生的操作进行实时监控,部分学生由于一些原因没能在课堂完成相应任务的,在课外适当增加实训室的开放时间,让每个学生都能完成所有的课程任务。

在考核评价方面,一般要求每个任务基本在一个教学单元内完成,结合学生完成的情况分阶段评分,各个任务都进行相应的测试并记录在册,考核依据实训室管理细则,分阶段实时评分,各项实训任务记录本及相关的创新思路来进行统筹评分。最后的期末总评也是以实践操作考试为主,理论考试所占比例相对较低。

5.结语

确立了课程开发的思路,接下来需要做的工作就是课程开发团队的一步步阶段性实施了,具体来说分五个阶段。

第一阶段:搜集相关资料,走访相关企业进行实地调查,

第二阶段:根据前阶段调查,选择适合理论实践一体化教学的项目或任务,科学制定课程目标管理文本,创设《电子工艺》实训室建设方案。

第三阶段:编写《电子工艺》配套教材,编写学习情境的实训耗材准备表,设计学生过程教学的详细组织过程。

第四阶段:选定电子设备专业学生进行试用跟踪阶段,根据试用情况作及时的调整和总结。加强和学生的交流,得到学生的真实反馈。

第五阶段:对试用跟踪阶段出现的问题进行完善,整理相关的研究成果,形成研究报告。

虽然课程开发工作量较大,但相信通过这种课程开发后的教学,学生对课程的掌握情况会较以前好很多,本论文是对于基于工作过程的《电子工艺》课程开发前期思路的总结。

参考文献

[1]丛立新.课程改革的教学支持研究[M].北京:教育科学出版社,2007,3.

[2]戴士弘.职业教育课程教学改革[M].北京:清华大学出版社,2007,6.

电工工艺实训总结范文第3篇

关键词:输变电工程;标准工艺;应用

中图分类号:TM7 文献标识码:A

输配电工程“标准工艺”是国家电网公司为总结经验、统一施工工艺要求、规范施工工艺行为、提高施工工艺水平,推动施工技术水平和工程建设质量的提升,组织并进行研究后逐步形成的成果体系。近年来,通过“标准工艺”的深化应用与研究,有效地促进了电网施工技术进步和技术积累,保障了工程建设质量的稳步提升。输变电工程“标准工艺”应用的深度、好坏,对工程建设各类目标的实现,尤其对项目质量目标的顺利实现起着至关重要的作用。在从事省公司输变电工程质量管理工作多年,并结合现场实际,本文总结了几点在标准工艺应用方面的经验,以供共同探讨。

一、质量管理策划先行,抓管理源头

定期组织开展省公司层面和各二级单位年度质量管理策划集中编写和专项评审工作,将“标准工艺”应用、质量通病防治的理念和要求落实到具体措施中,明确过程管控和评价考核要求。对各建设单位首个开工的工程项目,组织开展质量管理和“标准工艺”应用策划文件的专项评审工作,查找共性问题和管理短板,针对“标准工艺”应用措施不具体、数码照片管理不到位、工程设计深度不够、低电压等级工程管理薄弱等突出问题,编制策划文件参考模板,对症下药,提出改进工作的明确要求和具体措施。

二、规范施工图设计,抓技术源头

在国家电网公司输变电工程通用设计的基础上,组织开展标准化施工图设计,将“标准工艺”应用和质量通病防治技术措施融入到标准化施工图中,将其具体要求转化成具体的图形、符号和说明,并标注“标准工艺”应用清单,明确应用“标准工艺”的名称、部位及控制要点;同时,规范建筑构件制造标准,将一些通用组件设计成工艺标准件,实现工厂化规模生产、批量化集中配送,变“现场加工安装”为“工厂加工、现场安装”,从设计源头全面落实“标准工艺”应用的要求,减少了施工人员在土建制模、浇筑等方面的重复工作量;此外,为检验各设计单位对标准化施工图和“标准工艺”的应用效果,省公司建设部组织对各设计单位的施工图定期进行抽查点评。以上措施将促进标准化施工图和“标准工艺”在工程设计阶段的应用,从技术源头为“标准工艺”成果向具体的实物成品的顺利转化夯实坚实的基础。

三、编制标准化施工作业票,抓作业行为规范

紧抓质量和安全两条主线,以“标准工艺”、“安全文明施工标准”为依据,以提升现场应用效果为目的,本着简练适用、可操作性强的原则,整合作业流程、工艺标准、安全环保要求,将每道工序的安全质量控制要点精简编制成标准化施工作业票,汇集形成涵盖各专业施工作业内容、完整的标准化施工作业票。在110kV及以上输变电工程全面推广应用,并不断滚动修编以适应新形势要求。标准化施工作业票将有效统筹整合了技术、工艺、质量、安全的要求,优化施工作业流程,统一施工工艺标准,规范施工作业行为,促进一线技工的快速成长,减少行为性违章,提高施工效率、提升现场工艺水平。

四、开展现场培训竞赛,抓作业水平提升

组织各施工单位以一线、班组为重点广泛开展标准化施工作业的现场培训,每年举行标准化施工作业现场竞赛活动,把竞赛场地设在在建施工现场,将竞赛成果直接转化成施工成果,真刀真枪检验参赛队伍的实战能力,检验标准化施工作业现场培训的成效,实现“培训日常化、竞赛实战化、工艺标准化”。通过现场培训和竞赛活动,促进一线员工增进对规程规范、“标准工艺”和质量通病防治措施的理解和掌握,提升技能水平和标准化施工作业水平。

五、实物样板引领,抓推广应用

根据国网公司“标准工艺”管理办法,编制“标准工艺”应用实施细则,规定“首件工艺”执行实物样板制。并明确实物样板验收评价流程,编制实物样板验收评价表的模板、实物样板现场展示说明模板,要求在“标准工艺”应用策划中明确每项工艺实物样板实施的时间、部位、责任人、验收人,要求各项目部将实物样板的实施作为“标准工艺”应用的关键环节,以实物样板为标准对“标准工艺”在后续工序中的应用效果进行对比验收,将“标准工艺”应用过程管理标准化,以点带面,实现一次成优。

结合流动红旗竞赛、质量巡检组织开展不同电压等级输变电工程“标准工艺”样板工地评选活动,并组织观摩交流,发挥样板工地的示范引领作用。以“标准工艺”的广泛应用,促进不同电压等级输变电工程建设质量和工艺水平的全面提升。

六、督导巡检并举,抓评价考核

狠抓“标准工艺”应用的检查落实和评价考核。一是每月派出质量巡检组,加强对各项目“标准工艺”应用过程的督查指导,并在月度质量例会上点评通报;二是成立基建质量专家库,定期到各单位和项目部特别是110kV输变电工程进行培训、指导、帮扶和督查,集合优势资源提升“短板”;三是加强对项目“标准工艺”应用效果的评价考核,完善评价考核标准,在项目评价考核、设计、施工、监理承包合同、工程分包合同中补充完善“标准工艺”应用的要求;四是深化施工工艺创新工作,对墙面石头漆、边坡生态处理等具有明显社会效益、经济效益和推广价值的施工工艺进行归纳总结,形成新的“标准工艺”成果。

结语

“标准工艺”应用是提升工程质量水平、提高施工效率和安全文明施工水平,建设坚强智能电网的有效途径。我们在深化“标准工艺”应用、提升工程质量水平方面做了一些探索和实践,取得了一定的成绩,但距国家电网公司的要求还有差距,与其他先进单位相比还有不足。我们将充分借鉴兄弟单位的宝贵经验,在深化“标准工艺”应用工作中,全面推进,持续完善。

电工工艺实训总结范文第4篇

【关键词】电子工艺实践;实践教学;创新能力

Abstract:At local colleges and universities in recent years,the Electronic Technology Practice has improved greatly and forms its characters.But some problems still exist.In this paper,combined with the actual situation of Guangdong Pharmaceutical University,some improved teaching methods are put forward to enhance the students’ innovation and practice abilities.

Keywords:electronic technology practice;practice teaching;innovative ability

1.引言

电子工艺实践是工艺性和实践性相结合的基础课,是非常受学生欢迎的一门实验课,它主要以小型电子产品的设计、制作、调试和检测为载体,使学生学习电子产品的工艺生产过程,认识和理解电子工艺的基本内容,掌握基本的工艺技术,提高学生的动手操作能力,进一步激发创新思维[1],从而培养学生的动手能力、从实践中获取知识的能力、观察事物和分析问题的能力以及团结协作等实践能力[2]。

2.广东药学院电子工艺实践的特色

广东药学院(以下简称我校)电子工艺实践课程是由基础学院物理系和医药化工学院实验中心共同承担,仅对中山校区电子信息工程专业学生开设,于2012年上半年顺利开课,电子工艺实验室起步较晚,但开课以来每年都在发展改进,规模也迅速壮大,实践内容新颖有特色,实践效果良好。

2.1 引入SMT工艺

我校电子工艺实践内容新颖,不仅包括传统的通孔安装技术(Through Hole Technology,THT),还引入了目前电子产品制造中的主流工艺――表面贴装技术(Surface Mount Technology,SMT),SMT是将片状元器件直接贴装在印制板铜箔上,用回流焊炉或其他焊接工艺焊接,从而实现电子产品组装的高密度、高可靠、小型化、低成本以及生产的自动化。这种技术现在已经成为现代电子信息产品制造业的核心技术和主流安装技术。我们将清华大学设计开发的SMT小型实训系统引入教学实践中,此套设备包括手动丝网印刷机、贴片流水线、回流焊炉等,让学生用SMT设备完成FM自动调谐贴片收音机或贴片数字万用电表的装配,使学生在实践课中真正了解并接触到目前业界先进的SMT技术的生产设备和工艺流程,而且还亲自动手利用SMT工艺独立完成电子产品的制作,从而达到工程训练的目的并体验现代电子组装技术。

2.2 引入PCB制板系统

印刷电路板(Printed Circuit Board,PCB)是电子工艺实践课中非常重要的一部分内容,几乎所有电子设备都要使用印刷电路板,在众多电子产品研制过程中,最基本的成功因素是该产品的印刷电路板的设计。印刷电路板的设计是电子产品整机工艺设计中重要的一环,其设计质量不仅关系到元件在焊接、装配、调试中是否方便,而且直接影响整个产品的可靠性和成本[3]。我们购置了一套印刷电路板制作实训设备,包括打印机、裁板机、多功能制板机,高速台钻等,该设备可以手动制作PCB板。在电子工艺实践课中,我们要求学生采用相关软件(如Altium Designer)进行印制电路板的设计,设计完成后,将印刷电路板图打印到光印纸上,通过多功能制板机将PCB图完整的转印到覆铜板上,再送入显影液和腐蚀液的容器中进行显影和蚀刻,完成以后,再打孔涂助焊剂,再经过元件测量、焊接、安装和调试产品,这一过程可使学生了解电子产品制作的全过程,增强学生的成就感,培养学生的创新意识和能力[4]。

2.3 建立了计算机辅助设计实验室

现代电子电路设计软件已成为当今电子线路设计人员必备的工具,利用计算机软件进行电子线路设计是目前工艺设计的关键环节[5]。在电子工艺实践课中,我们安排了计算机辅助设计的教学内容,让学生学会利用计算机辅助设计软件进行电路原理图的绘制,我们建立了35台计算机辅助设计实验室,使学生在实验时能初步掌握用计算机绘制电路图和电路仿真的方法,也为学习不断升级的软件和其他电路设计软件打下基础。

2.4 教学计划和内容设置合理

在实践内容的选取上,我们坚持“重点保证对电子工艺的基本技能进行训练,又要让学生了解和掌握现行的先进工艺和技能”的原则,精心设计教学计划和内容。目前经过探索,已构建成基础型、提高型和综合型实验模式。其中,基础型的实验为“常用电子仪器的使用”、“元器件的识别与检测”、“五步法焊接训练”;提高型实验为“声控电路的焊接安装调试”、“电子狗/充电器套件安装调试”、“电子线路及印刷电路板计算机辅助设计”;综合型实验为“PCB板的设计与制作”、“SMT贴片套件的综合制作训练”,通过开设这些实验项目,使电子工艺实践教学更加贴近生产实际。

2.5 实践管理规范

在电子工艺实践课中,我们为每位学生准备了一个工具箱,里面有如下工具:可调恒温电烙铁、吸锡器、“一”字螺丝刀、“十”字螺丝刀、尖嘴钳、斜嘴钳、直嘴镊子,弯尖嘴镊子等。为了便于管理,当学生进入实验室的第一天,我们将工具箱发给学生,并在标签纸上写上学生学号和姓名,让他们自行检查工具。实验课程结束,我们验收工具箱,若有丢失或损坏,按照规章进行赔偿,这样既方便管理与维修,又能防止工具丢失。

3.目前存在的问题

我校电子工艺实验室经过几年的发展,在各个方面有了极大的进步,形成了自己的特色,但在实践中仍存在一些问题,其教学手段、利用率、管理建设等方面仍有很多值得改进的地方,目前主要有以下几个方面:

3.1 教学手段落后

对于电子工艺实践课的理论授课,教师一般采用传统的板书和挂图模式,内容枯燥而且单一,学生兴趣不高,而且,由于电子产品的小型化和集成化,学生对电子元件没有直观的认识,单凭教师讲解根本无法理解。

3.2 利用率不高

目前电子工艺实验室仅对电子信息工程专业的学生开设,主要用于开展课堂内实践教学,而无其他用途。如果教师利用实验室对参加各种电子技能竞赛、电子设计比赛的学生开展培训,并承办学校各种电子类比赛,使其功能得到进一步的扩展,不仅可调动学生的积极性,也可以提高实验室的利用率[6]。

3.3 对学生创新能力的培养欠缺

在电子工艺实践课中,我们只是要求学生完成规定的实践内容,掌握电子工艺中最基本的操作技能,重视学生动手能力的培养,但学生对器件的选择只知其然而不知其所以然,没有对产品的功能进行创新和扩展,缺乏对创新能力的培养,这种实践模式已无法满足时代的要求,也不利于发挥学生的学习积极性,不利于提高学生的综合应用技能。

3.4 实验成绩评定难度大

电子工艺实训室是一项复杂的实践教学过程,考评历来都难以把握,以往的考核只注重最终结果,这种考核形式不能客观的反映学生的实习效果。如何保证评分标准的客观、全面综合型以及公平公正是一个难题。

4.电子工艺实训的发展新探索

针对以上不足,特提出以下改进措施:

4.1 引进多媒体教学

通过对实验室不断进行改造,我们给电子工艺实验室配备了电脑、数据投影机、投影仪等多媒体设备,教师可制作一些内容丰富、新颖直观、集图片、视频为一体的多媒体课件进行教学,有助于学生学习过程中接收的准确性和直观性,而且随着图片的变化和教师对图片的说明讲解有助于提高学生的注意力和学习兴趣[7]。同时,一些无法在课堂上进行演示的先进生产流程和操作内容,比如大型的电路板生产线、焊接设备等,可以以视频的形式放映给学生,让学生对先进的技术有概念性的了解,开拓学生视野,提高授课质量。

4.2 开放型实践教学

目前,电子工艺实践课对学生的创造性和研究性等方面训练不够,为了激励学生合理安排和利用自己的时间到实验室动手实验研发,对那些动手能力强、学有余力、对电子技术和电子设计感兴趣的学生,我们采取实验室开放、实验项目开放等多种灵活的形式。学生可以根据自己的兴趣选修教师提供的实验项目,同时,也可以根据自己的新思维和各类学科竞赛活动的需要,提出一些带有创新意识的实验项目。学生自行写出计划方案,经教师审核通过后,我们为其提供制作环境以及所需资料,由学生自己查阅资料,并在教师的指导下设计实验方案,完成安装、调试等过程。通过一系列专题项目培训,学生可参加科技活动项目、创新实验项目、各类电子设计竞赛,从而达到资源共享,使设备充分发挥作用,同时也培养了学生创新设计和工程实践能力,全面提高了学生素质。

4.3 改革实验考核

为了检验学生的实践效果,我们采取对所有实验项目单独进行评分,然后综合评定期末总评成绩的方式,改革后的考核形式更注重电子工艺实验课的整个过程,我们现场考核学生对实验内容的完成情况以及分析问题、解决问题的能力,学生在老师面前当场试验、调试,老师当场提出问题由学生解答,对能够发现问题、提出问题、解决问题具有创新思维的学生,要给予激励和关注,并对该实验项目加分。采取这种方法,促进了学生对电子工艺实验课技能培养的重视,有效的提高了学生对待每个实验的重视程度,调动了学生参与每个实验的积极性。

4.4 加强实验室建设

首先,加强实验室硬件建设投入,除增加实验室场地面积、增加示波器、数字万用电表、信号发生器等常规仪器设备外,还要根据教学内容的更新或调整购置新的电子元器件,力求教学内容新颖、有趣,紧扣日常生活。其次,加强实验教师队伍的建设,实验室的开放需要教师具有渊博的理论知识和工程经验,可组织教师深入企业调研进修,参加行业协会举办的各种展会、研讨会等,以了解各大高校电子工艺课程的教学模式、教学内容、教学设备和教学改革进展,了解电子技术的前沿动态,学习掌握最新实验技术,促进本校电子工艺实践教学水平的提高[8]。

5.结束语

通过近三年教学实践的探索,学生接触了新技术、新工艺,扩大了知识面,培养了学生的动手操作能力,进一步激发了学生的创新意识。学生对这种工艺实践产生了极大的兴趣和热情,大家普遍反映对电子产品设计、制作、焊接、调试,直到做出实际产品的全部工艺过程都有了直接的感性认识。总之,电子工艺实践课必须把所学的课程与生产实际紧密结合起来,并且紧跟电子产品新工艺和新技术的发展,为学生后续专业课的学习、课程设计以及毕业从事实际工作奠定实践基础,为社会培养实用性人才。

参考文献

[1]范晓志.电子工艺实习教学改革探索[J].实验技术与管理,2013,3(3):163-165.

[2]蓝慕云,肖君.电子工艺实习中培养学生实践能力的教学实践[J].实验室研究与探索,2011,30(8):363-365.

[3]林海汀.电子工艺技术与实践[M],北京:机械工业出版社,2013:71-84.

[4]于兵川,吴洪特.实验教学与科研有机结合,培养学生创新意识和能力[J].实验室研究与探索,2010,29(2):76-77.

[5]符玉荷,黄谭友.电子工艺实习面临的挑战及其发展方向[J].实验室研究与探索,2008,27(8):128-131.

[6]徐小宁,江金兰.电子技术实训室建设现代分析与对策研究[J].绍兴文理学院学报,2012,32(8):109-111.

[7]刘红,杨旭东.提高学生在电子实习课中学习兴趣的几点尝试[J].实验室研究与探索,2005(24)增刊:22-24.

电工工艺实训总结范文第5篇

关键词:柔性教学环境;集成化管理;校企共建

电工电子专业基础实验课是高职电子类专业实践教学的重要组成部分,在培养学生的技术应用能力和职业技能中起着基础的作用。下面结合我院电工电子实训基地建设(以下简称“实训基地”)的具体案例,谈谈实训基地建设的几点体会。

实训基地模式——柔性教学环境

建立柔性教学环境是为了适应当前实验教学具有综合性、现场性、开放性和双主体性四个主要特征,最终能实现基本技能、专业技能、技术应用或综合技能三大实验教学任务。

具体思路在柔性教学环境下上课,根据不同的教学内容采取“先讲后做,边讲边做,或项目导入——先做后讲”等多种教学方式,体现柔性教学的灵活性。在实验项目的设计上,充分考虑到高职学生的知识背景和接受能力,设计了基本实验(验证性)、提高型实验(综合性实验、应用性实验)和创新型实验等三种类型的实验项目,以全面培养学员的技术应用能力和综合职业能力。

具体做法实训基地承担十门专业基础课的实验教学。从培养适应现代电子制造业高技术应用型人才的目标出发,按照基本技能、专业技能、综合技能三个层次的特点,把电工基础、电子组装工艺、电子测量实验教学目标定位为“验证性实验+电子专业基本技能培养”;把“模电、数电、PLD技术、单片机、射频、功率电子”实验目标定位在“验证性实验+技术应用能力培养”;把“虚拟测试技术、电子创新实验”实验功能定位为在“综合应用+创新能力培养”,采用小班化教学。

具体课程(以电子组装工艺为例)(1)在组建时先进行企业调研,确定培养目标,重点培养适应企业一线技术岗位(测试技术员、SMT技术员、物料准备、QC、QA等)相关的工艺知识和工艺技能。(2)开发实验项目,具体确定的项目:静电防护系统的认识;穿孔元器件与表面安装元器件的识别与简易测试;手工焊接与焊点质量标准;通孔元器件的手工组装技术;表面安装元器件的手工焊接与返修技术。(3)实验教材的开发,结合实验项目以自编为主,同时完成立体化电子教材建设。我们在建设中注重积累,取得了较好的成果,如《电子组装工艺》课程被评为江苏省二类精品课程,《电子组装工艺》一体化教学与实训荣获江苏省教学成果二等奖。

集成化管理体制

集成化管理体制主要思路对实训基地的资源进行集中管理,统一调配。在这种管理模式下,我院实训基地作为学校一个独立的机构承担实践教学、企业培训、职业资格认证等各项工作。实训基地内配备有实践教学、职业技能鉴定的设施。为全方位地行使实验基地的各项职能,我们采取了几点措施:

日常管理——集成化集成化管理理念就是体现节约、高效、实用的管理。节约是实训基地建设中的一条主线,我们采用最小单元的日常管理模式,由实训基地主任、实验室负责人和学生志愿者构成管理团队,电子工程系主任兼任实验基地主任,各专业课程负责教师担任实验室负责人,要求教师具有“双师”资格,这样能做到及时维护设备和及时修改实验项目,实现高效、实用的管理。学生志愿者由优秀学生担任,负责实验室的日常管理和维护工作。在充分节约人力资源的情况下,实现了向全院和社会开放实训基地的各个实验室。同时承担了职业技能训练、企业员工培训以及江苏省中等职业学校师资培训等任务。

全员参与教学管理实践教学是实训基地管理工作的重中之重。管理内容主要包括:实践教学的计划、组织、实施、检查、监督和考核。具体的做法:(1)实训基地按学年由系主任召集各专业带头人对实验教学目标体系、实验教学内容进行全面总结,并制定改进和完善计划;(2)各专业课程负责教师完成相应的教学任务并鼓励开展实验教学的新方法和手段的研究。(3)各专业带头人负责教学的监督和考核。转贴于

实验设备管理——导入学院ISO9000质量管理体系导入学院ISO9000质量管理体系主要目的,是对实验设备的使用和管理进行控制,确保实践教学能正常有效地进行。根据ISO9000质量管理体系要求,我们制定了《采购管理程序》、《设备安装验收管理办法》、《设备操作说明书》、《设备维护保养规范》和《人力资源管理程序》文件和相应的表单。这些文件对实训基地的规范化使用,实训基地设备的使用和维护,实验耗材的使用,实训基地场地的安全、卫生等都作了明确规定,有力地保证了校内实践教学基地的良好运行及其功能的充分发挥。

与企业共建实训基地

我院电子类专业的培养目标是培养适应苏州工业园区及周边地区先进电子制造业的高技术应用型人才。要达到培训目标就必须保证实验室设备配备先进合理,而靠学校投入是很难实现的,如一条SMT线需要几百万,有的微电子设备需投资高达几千万。实验基地培养目标要符合企业需要,只有与企业共建,才能取得良好的效果。如我院实验基地电子组装工艺实验室是由NOKIA苏州公司共建而成。虚拟测试技术实验室是美国NI公司联合实验室。我们主要从以下三个方面实现共建。

“定向班培养”模式它是学校按照企业对人才质量与数量的要求与企业合作共同培养学生,学生毕业后直接输送到企业的一种教育模式,是我国目前正在大力倡导的教育模式。在“定向班培养”模式方面,我院与德国博世汽车公司进行了非常成功的合作。首先,我们坚持互利互惠、双向互动原则,切实从双方利益出发,寻求合作的切入点与联系双方的纽带。其次,为满足企业的培训师资要求,我们和公司签订相关协议,送我院实验基地培训教师到德国培训,让师资质量保持先进性和符合企业的要求,实现双方的长期合作。最后,为保持设备的先进性,我们与公司共建实验室,为了体现双赢,我们让德国博世汽车公司优先挑选优质的生源,组成定向班,并为其提供全面的智力、技术和人力支持与服务,在得到公司充分认可下,换取相应的先进设备。

电工工艺实训总结范文第6篇

铝电解 虚拟仿真 实训

1铝电解实训教学现状

高职冶金技术专业的人才培养特别强调对学生动手能力的培养,作为冶金技术专业核心课程的铝电解尤其如此。但传统铝电解实训教学―主要通过到铝电解厂进行工种认识实习、生产工艺实习、课程设计等来实现。这就带来以下几个方面的问题:

(1)学生只走马观花的看,无法动手实操;

(2)实习的时间安排无法与理论教学有机结合,学的时候不看、看的时候学的内容已淡忘;

(3)铝电解厂生产进度与教学进度不协调,使学生无法看到课程标准规定的生产实践或具体操作;

(4)由于工厂实际条件学生无法通过反复练习来掌握基本技能;

(5)工厂当中实训操作所带来的各种危险无法完全避免;

(6)基础知识与设计、操作等实际有脱节。

以上几个方面的问题造成铝电解实训教学的效果欠佳。为了提高教学质量,培养符合高职教育特点的、适合企业和社会需求的铝电解高技能人才,开发铝电解虚拟仿真实训系统来解决铝电解虚拟仿真实训系统是一条切实可行的路子。

2铝电解虚拟仿真实训系统开发

2.1开发思路

铝电解虚拟仿真实训系统应该达到:

(1)满足铝电解实训教学的需求(使学生能够掌握铝电解槽的焙烧、启动、正常生产、测量管理、故障判断与处置等模拟实训操作)。

(2)满足工种认识实习及生产实习的要求(铝电解厂组成,铝电解车间概貌、铝电解槽及附属供料净化系统设备组成)。

(3)兼顾铝电解工技能鉴定培训与考核的要求。

2.2系统组成

2.2.1电解设备

使学生通过软件能够说明铝电解槽(阴极结构―槽壳及内衬、上部结构―门式支架和大梁、阳极提升装置、夹具和阳极组、筒式下料器、母线结构)打壳装置及附属设备(短路口装置、天车、烟气净化系统)各部分的名称与作用,正确认识铝电解厂各车间组成

2.2.2电解工艺

使学生直观认识焙烧(铺焦粒、安装阳极、装炉、安装软连接、安装分流器、通电焙烧)、电解槽的启动(灌电解质、捞炭渣、灌铝液)、正常阶段操(定时加料――基准加料、欠量加料、过量加料、非正常加料、阳极更换、抬母线、效应熄灭、出铝作业、扎边部、捞炭渣)作具体过程。

2.2.3.工艺仿真

使学生能够按照安全规程、技术规程、设备规程和管理制度的要求进行焙烧、启动、正常操作(定时加料、槽电阻调整、阳极更换、效应熄灭)。

2.2.4.电解故障

使学生能够按照安全规程、技术规程、设备规程和管理制度的要求判断及处理病槽、阳极故障、漏槽、设备事故。

2.3系统功能

2.3.1配合金属铝熔盐电解课程理实一体化教学

按照金属熔盐电解课程标准的要求,可以在设备、正常生产管理、物料输送与净化等教学环节中,使用金属铝虚拟仿真系统进行理实一体化教学,激发学生学习兴趣,提高教学质量。

2.3.2进行金属铝熔盐电解仿真实训

金属铝熔盐电解虚拟仿真实训系统可以进行仿真实训,进行铝电解焙烧、启动、正常生产管理、测量、故障判断与处理等仿真实训操作。

2.3.3进行铝电解工技能鉴定培训及考核

利用铝电解仿真实训系统对在校学生和企业职工进行铝电解工技能鉴定培训及考核,有力地促进在校学生“双证书”(毕业证、职业资格证)制度推行和企业职工培训的补充,同时还将现代信息技术引入职业技能鉴定培训及考核工作。

3系统使用效果

某校冶金技术专业联合铝电解企业和软件开发企业按照以上所述的思路和功能,开发出铝电解计算机虚拟仿真实训系统,并经过三年的使用取得了良好的效果:近三年毕业生到铝电解企业就业的比例占到毕业生总人数的20%,而且企业反馈的信息是学生到企业一线上手快,学生对企业工作的实际情况表现出了良好的适应性;通过对在校学生进行教学质量进行跟踪调查反馈的结果分析,学生对仿真系统的使用非常欢迎,认为通过理实一体教学和仿真实训对铝电解操作和技能掌握得比较好;对铝电解仿真实训系统在职业技能鉴定及考核中的运用,劳动及社会保障部门给予了高度评价,认为这是对冶金相关工种鉴定考核及培训手段的创新。

4结论

作为铝电解虚拟仿真实训系统的开发及成功使用经验总结,可以得出以下几点结论:

(1)对系统开发必须由学校提出构建思路(包括典型设备和企业生产流程选择、系统总体结构、系统功能及组成),基础资料收集和软件开发企业、铝电解生产企业选择.

(2)选择具有良好合作的铝电解企业作为开发系统的参照对象,将有力地推进前期资料收集和调研(主体设备和辅助设备图纸、安全规程、技术规程、设备规程和管理制度、现场操作视频采集)后期系统开发效果的评价工作,为系统开发及成功应用打下坚实的基础。

(3)选择具有相关实训系统开发软件的企业,可以加速系统开发进度和保证后期使用效果。

总之,只有形成以学校、铝电解生产企业、软件开发企业“三位一体”,协作开发的机制,才能开发出融合了最新铝电解职业教育理念、现代铝电解生产特点和计算机最新技术趋势的,为学校教师和学生喜闻乐见、企业和社会欢迎的铝电解虚拟仿真系统。

参考文献:

电工工艺实训总结范文第7篇

【关键词】实训基地 校企合作 人才培养 工学结合 职业能力

基金项目:中央财政支持的职业教育实训基地“自动化综合控制实训基地”建设项目(苏教财〔2012〕177号)

高职院校培养具有扎实理论基础、动手能力强、创业与创新精神的高端技能型专门人才,实训基地的建设是关键,因此积极主动融入区域地方经济,创新实训基地建设思路,突出职业能力培养,提升人才培养质量是当前职业教育工作的主要内容之一。扬州工业职业技术学院依托电气自动化技术专业建设优势,进行广泛调研和详实分析,深入开展校企合作,在中央财政支持的自动化综合控制职业教育实训基地建设过程中创新思路、大胆尝试,取得了较好的建设成效。本文就该实训基地建设思路、方案等进行分析,旨在探索实践融日常教学与技能实践、技能培训与技能大赛训练、社会培训与技能鉴定、创新教育与创业实践、系统仿真与生产实践、技术开发与技术服务“六位一体”,具备教、练、培、鉴、研、赛等功能,实现校企资源共享、区域资源共享、高校资源共享,充满企业文化工作氛围,积极发挥引导、辐射和示范作用的实训基地建设发展模式。

一、实训基地建设必要性分析

扬州工业职业技术学院电气自动化技术专业作为省级重点建设专业、省级示范院校建设重点专业、省级人才培养模式创新实验基地实践专业和学院第一批教学改革试点专业,不仅沉淀了较好专业基础,多年来紧紧依托扬州及长三角区域经济发展,为扬州市和周边地区的石油化工、汽车船舶、机械装备及“三新一网一书”等产业培养了大量的高端技能型专门人才,而且与中石化下属多个公司、上海大众汽车有限公司、扬州嘉华电气有限公司、可瑞尔科技(扬州)有限公司等长三角地区的石油化工、汽车制造、电子电气等大中型企业建立了深层次的校企合作关系,为实训基地项目启动奠定了良好基础。项目启动前期,对实训基地建设的必要性进行了深入分析。

(一)产业发展的要求,产业发展对自动化技能人才的需求,需要建设功能完备的实训基地。近年来,扬州及周边地区的现代装备制造业、石油化工、建筑工程三大主导产业规模的不断扩大,行业和区域的经济发展为电气自动化技术专业建设和发展提供了良好的契机。随着企业自动化程度的不断提高,人才的需求也在不断扩大,职业能力的要求也越来越高,因此现有实践性教学任务开出率和教学效果也迫切需要得到提升。

(二)订单培养的要求,提升“订单式”高端技能人才培养质量,需要建设示范引领的实训基地。扬州工业职业技术学院与中国石油化工总公司、上海大众汽车公司、南京工程公司等国内著名企业签订了联合办学协议,组建了“中石化班”、“大众班”、“扬农班”,将企业文化、规章制度、生产工艺、检验技术等纳入教学计划中,为确保培养符合企业需求的电气自动化技术专业高水平技能人才,确保学生成为拔尖技能人才,确保学生毕业后能迅速适应工作岗位要求,综合性实训基地建设非常重要。

(三)师资建设的要求,提升教师教科研水平和对外服务能力,需要建设理念新的实训基地。随着学院创建省级示范院校工作的启动,人才培养模式创新、教学改革、专业建设、课程建设、教材建设、多媒体教学资源库建设、职业技能培训服务、职业技能鉴定、科技项目开发等工作正在全面开展,要保证人才培养的可持续发展,深化校企合作,师资队伍的整体教学与科研能力,对外服务能力是关键,需要完善的教学、研发、技术服务平台,需要紧跟技术发展趋势,理念新的实训基地。

因此建设一个理念新、针对性强、满足现代电气自动化技能型人才培养需求、职场化氛围浓厚的自动化综合控制实训基地是非常必要的。

二、实训基地建设思路创新

以高端技能型专门人才培养为目标,基于“校企合作,工学结合”,按照“职场化、情境化、生产性”的理念,围绕“一个核心”,遵循“四个原则”,突出“五类技能”培养,打造“六位一体”示范性综合实训基地是自动化综合控制实训基地建设思路。

(一)一个核心:开展校企合作,实训基地建设以“突出重点、满足需要、资源共享、提高效益”为核心,围绕电气自动化技术、机电一体化技术等专业的职业能力培养,依据企业职业岗位要求,突出供配电技术、PLC控制技术、DCS控制技术等实训设备建设重点,满足教学与科研需要,实现校企资源共享,提升人才培养质量,提高企业生产效率。

(二)四个原则:实施“1+1+1专业导师制”人才培养模式,促进学生个性发展,基地建设要遵循统一规划、分步实施,协调一致、全面建设,面向岗位、改建结合,不断创新、形成特色的四个基本原则,以确保基地建设质量及成效。

(三)五类技能:突出关键岗位职业技能培养,通过三种典型控制技术形成的综合实训基地,培养学生在工厂供配电、生产过程控制、工艺流程监测、工件加工装配、系统运行维护操作技能,形成完整的专业知识与技能体系。

(四)六位一体:完善基地功能,按照“生产型、职场化”的理念建成集日常教学与技能实践、技能培训与技能大赛训练、社会培训与技能鉴定、创新教育与创业实践、系统仿真与生产实践、技术开发与技术服务等六位一体的自动化综合控制实训基地。

三、实训基地建设内容设计

实训基地以综合控制为目标,包含了自动化的核心控制技术,主要有供配电控制技术、可编程控制技术(PLC)、集散控制技术(DCS),因此整个实训基地主要由供配电控制、生产线控制、生产工艺控制三个控制室和综合中心组成。其框架结构图设计如图1所示。

图1 自动化综合控制实训基地建设框图

(一)供配电控制室:对变配电系统进行操作控制,主要包括变电站的送电与停电操作、断路器就地及远方自动分合闸、倒闸操作等,可完成变配室值班电工技能培训,中、高级维修电工职业技能鉴定。通过监控系统及模拟屏可实时监控操作过程。

(二)生产线控制室:以典型生产线的安装与调试为技能点,完成供料单元、加工单元、装配单元、分拣单元、输送单元等的安装,通过可编程控制技术进行系统控制功能设计、调试与维护,可进行“自动化生产线安装与调试”技能大赛培训等,监控生产线全过程。

(三)生产工艺控制室:以典型的工艺流程为控制对象,根据不同的工艺要求,通过先进的DCS技术实现工程项目组态,调试与运行维护,可进行化工仪表自动化技能大赛培训,职工技能培训与化工仪表维修工职业技能鉴定,可实时监控生产工艺全过程。

(四)综合控制中心:将三个分控制室的监控系统,通过先进网络技术、通信手段等接入控制中心的总监控系统,通过供配电模拟屏、生产线监控屏、生产工艺流程监控屏实现对每个控制室工作的实时监控。

通过自动化综合控制实训基地建设,对工业生产工艺(过程)即可实现单独的供配电设计与操作、生产线安装与调试、工艺流程控制与运行调试,而且也可实现从电能配与变、过程控制、流程监控、工件(产品)装配、系统调试与运行维护等一体化功能,集中了电气控制、自动化控制的核心专业知识和技术,将有效提升学生综合专业能力,提升学生的就业竞争力。

四、实训基地建设成效总结

(一)基地投运后,实践教学质量提升。不仅已成为了电气自动化技术专业(群)的理实一体化专业课程教学的主要基地,同时是学生进行“化工仪表自动化”、“自动化生产线安装与调试”、“维修电工”等职业技能培训的主要基地,是学生获取中、高级维修电工,仪表维修工等职业资格证书的鉴定基地,更是学生进行科技作品设计、开展大学生实践创新项目、毕业设计的重要场所,对学生的职业技能培养有着至关重要的作用,不仅每年可承接电气自动化专业(群)300多人次的技能实训,且可承担本校其它电类、化工类专业近600多人次的技能培训;学生荣获2013年全国职业院校化工仪表自动化技能大赛团体一等奖,主持建设多项省级大学生实践创新项目等成绩,就业竞争力显著提升,为行业和区域经济建设培养了一批深受用人单位欢迎的高素质技能型应用人才。

(二)基地投运后,社会服务效果突出。由于系统装置的工业化、职场化氛围浓厚、生产线的真设备与真产品、过程控制的真系统与高仿真装置,完全符合化工、电气、电子等企业生产的实际情况,已成为企业职工职业技能的培训基地,投运使用以来,DCS系统先后完成了DCS应用技术工程师培训、江苏扬农化工集团有限公司和江苏泰兴中等职业学校全国化工仪表自动化技能大赛培训等工作,与企业开展横向课题合作和申请专利多项等,提高了对外服务能力,促进了企业的可持续发展。今后基于师资队伍及先进设备,将为更多专业的学生、更广泛的制造业行业的企业提供更多的职业技能培训。

(三)基地投运后,示范引领作用增强。本实训基地运行以来,学校电气类相关专业的实践教学条件得到了很大改善,电气自动化技术、生产过程自动化技术等专业的人才培养质量向校企无缝化对接的步伐更加深入迈进,进一步满足了上海大众、中石化金陵石化公司、江苏曙光光电有限责任公司、南京工程公司等现代化大型企业生产一线自动化人才的需求,不仅为专业建设和教学改革提供了值得借鉴的成功经验,更是一个立足扬州,辐射全省的特色化的高职教育实训基地,其社会和经济效益非常显著,为全省电气自动化及相关专业培养高端技能型专门人才开创了有效路径,起到了示范和引领作用。

参考文献:

[1]王利平.高职院校校内实训基地建设路径探析[J].教育理论与实践,2013(06):19-21

[2]梁燕.我国高职院校校内生产性实训基地建设研究[J].职教论坛,2013(07):48-52

[3]魏林.以教学产品为纽带的校内生产性实训基地建设研究[J].中国职业技术教育,2013(02):61-62

[4]周兰菊,顾青.高职实训基地建设模式的探索与研究[J].中国职业技术教育,20139(14):40-42

电工工艺实训总结范文第8篇

建立柔性教学环境是为了适应当前实验教学具有综合性、现场性、开放性和双主体性四个主要特征,最终能实现基本技能、专业技能、技术应用或综合技能三大实验教学任务。

具体思路在柔性教学环境下上课,根据不同的教学内容采取“先讲后做,边讲边做,或项目导入——先做后讲”等多种教学方式,体现柔性教学的灵活性。在实验项目的设计上,充分考虑到高职学生的知识背景和接受能力,设计了基本实验(验证性)、提高型实验(综合性实验、应用性实验)和创新型实验等三种类型的实验项目,以全面培养学员的技术应用能力和综合职业能力。

具体做法实训基地承担十门专业基础课的实验教学。从培养适应现代电子制造业高技术应用型人才的目标出发,按照基本技能、专业技能、综合技能三个层次的特点,把电工基础、电子组装工艺、电子测量实验教学目标定位为“验证性实验+电子专业基本技能培养”;把“模电、数电、PLD技术、单片机、射频、功率电子”实验目标定位在“验证性实验+技术应用能力培养”;把“虚拟测试技术、电子创新实验”实验功能定位为在“综合应用+创新能力培养”,采用小班化教学。

具体课程(以电子组装工艺为例)(1)在组建时先进行企业调研,确定培养目标,重点培养适应企业一线技术岗位(测试技术员、SMT技术员、物料准备、QC、QA等)相关的工艺知识和工艺技能。(2)开发实验项目,具体确定的项目:静电防护系统的认识;穿孔元器件与表面安装元器件的识别与简易测试;手工焊接与焊点质量标准;通孔元器件的手工组装技术;表面安装元器件的手工焊接与返修技术。(3)实验教材的开发,结合实验项目以自编为主,同时完成立体化电子教材建设。我们在建设中注重积累,取得了较好的成果,如《电子组装工艺》课程被评为江苏省二类精品课程,《电子组装工艺》一体化教学与实训荣获江苏省教学成果二等奖。

集成化管理体制

集成化管理体制主要思路对实训基地的资源进行集中管理,统一调配。在这种管理模式下,我院实训基地作为学校一个独立的机构承担实践教学、企业培训、职业资格认证等各项工作。实训基地内配备有实践教学、职业技能鉴定的设施。为全方位地行使实验基地的各项职能,我们采取了几点措施:

日常管理——集成化集成化管理理念就是体现节约、高效、实用的管理。节约是实训基地建设中的一条主线,我们采用最小单元的日常管理模式,由实训基地主任、实验室负责人和学生志愿者构成管理团队,电子工程系主任兼任实验基地主任,各专业课程负责教师担任实验室负责人,要求教师具有“双师”资格,这样能做到及时维护设备和及时修改实验项目,实现高效、实用的管理。学生志愿者由优秀学生担任,负责实验室的日常管理和维护工作。在充分节约人力资源的情况下,实现了向全院和社会开放实训基地的各个实验室。同时承担了职业技能训练、企业员工培训以及江苏省中等职业学校师资培训等任务。

全员参与教学管理实践教学是实训基地管理工作的重中之重。管理内容主要包括:实践教学的计划、组织、实施、检查、监督和考核。具体的做法:(1)实训基地按学年由系主任召集各专业带头人对实验教学目标体系、实验教学内容进行全面总结,并制定改进和完善计划;(2)各专业课程负责教师完成相应的教学任务并鼓励开展实验教学的新方法和手段的研究。(3)各专业带头人负责教学的监督和考核。

实验设备管理——导入学院ISO9000质量管理体系导入学院ISO9000质量管理体系主要目的,是对实验设备的使用和管理进行控制,确保实践教学能正常有效地进行。根据ISO9000质量管理体系要求,我们制定了《采购管理程序》、《设备安装验收管理办法》、《设备操作说明书》、《设备维护保养规范》和《人力资源管理程序》文件和相应的表单。这些文件对实训基地的规范化使用,实训基地设备的使用和维护,实验耗材的使用,实训基地场地的安全、卫生等都作了明确规定,有力地保证了校内实践教学基地的良好运行及其功能的充分发挥。

与企业共建实训基地

我院电子类专业的培养目标是培养适应苏州工业园区及周边地区先进电子制造业的高技术应用型人才。要达到培训目标就必须保证实验室设备配备先进合理,而靠学校投入是很难实现的,如一条SMT线需要几百万,有的微电子设备需投资高达几千万。实验基地培养目标要符合企业需要,只有与企业共建,才能取得良好的效果。如我院实验基地电子组装工艺实验室是由NOKIA苏州公司共建而成。虚拟测试技术实验室是美国NI公司联合实验室。我们主要从以下三个方面实现共建。

“定向班培养”模式它是学校按照企业对人才质量与数量的要求与企业合作共同培养学生,学生毕业后直接输送到企业的一种教育模式,是我国目前正在大力倡导的教育模式。在“定向班培养”模式方面,我院与德国博世汽车公司进行了非常成功的合作。首先,我们坚持互利互惠、双向互动原则,切实从双方利益出发,寻求合作的切入点与联系双方的纽带。其次,为满足企业的培训师资要求,我们和公司签订相关协议,送我院实验基地培训教师到德国培训,让师资质量保持先进性和符合企业的要求,实现双方的长期合作。最后,为保持设备的先进性,我们与公司共建实验室,为了体现双赢,我们让德国博世汽车公司优先挑选优质的生源,组成定向班,并为其提供全面的智力、技术和人力支持与服务,在得到公司充分认可下,换取相应的先进设备。

企业是客户的理念从一些地方校企共建的情况来看,有时候,高职院校寻找伙伴并不太难,难的是实训基地建立后运转困难,无法形成稳定的教学环境。因此,建立良好的实训基地运行机制就显得十分重要。那么,如何建立良好的实训基地教学运行机制呢?我们的做法是:首先,坚持企业是客户的理念,我们有句口号是“企业的需求,就是我们追求的目标”,在合作中努力为企业服务,实现双方的互利互惠,形成良好的利益机制。其次,成立专门的领导机构和服务部门及建立严密的管理制度,实现与企业无缝对接。再次,校企合作中要注重交流。至于交流的形式,我们主要采用以下几种:(1)校企高层定期互访,为双方合作建立总体框架,同时为双方职能部门高效工作打下基础。(2)文化交流。通过开展各种活动,使教师与企业员工之间、学生与企业员工之间建立起友谊,让校园文化和企业文化交融。(3)激励机制。定期对参与实训基地工作的企业员工和学校教师的工作做出符合事实的评价,并根据评估、评价的结果对有突出贡献的员工与教师进行表彰。

我院在实训基地实践探索中,本着先进性、实用性、科学性等原则,按照基本实验、提高型实验、创新型实验三种类型总体的规划实验项目、完善和优化配置实验设备,最终实现全面培养学生实验技能和提高解决工程问题的能力。