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 文章中心 > 测量实训技术总结

测量实训技术总结

开篇:润墨网以专业的文秘视角,为您筛选了八篇测量实训技术总结范文,如需获取更多写作素材,在线客服老师一对一协助。欢迎您的阅读与分享!

测量实训技术总结范文第1篇

关键词:工程测量;实践教学;改革

工程测量是一门实践性很强的课程,通过此课程的学习能使学生学到工程测量的基本理论知识和实践技能。随着测绘技术的不断发展,从设计、施工到管理等技术的进步和日趋完善以及对人才培养目标的要求,对工程测量课程的实践教学质量提出了更高的要求,因此加强工程测量实践教学环节就显得尤为重要。

一、工程测量实践教学内容

由于我院课程体系改革和教学资源的整合,实践教学的内容有所变动。目前,实践教学任务包括:水准仪、经纬仪、平板仪、全站仪等的结构和使用。测量实训项目包括:普通水准测量,三、四等水准测量,角度观测,钢尺量距,视距测量,导线测量,小平板仪测图,测定建筑物高度,极坐标法放样点位,建筑物放样,曲线测设,沉降观测,全站仪综合实训等。

二、工程测量实践教学存在的问题与不足

1.校内实训项目与企业需求脱轨

在实践教学中,教师主要讲授测绘的内容和技能,而建筑企业需要的是学生施工放样的技能,这与教学要求相反、与工程实际需求相反。但这并没有引起制订教学计划和任课教师的重视,他们现在仍然用以往的教学大纲内容授课,极大地影响了教学效果,而现阶段并没有改进实训项目。

2.学习目的不明确,学习积极性不高

教学效果和学生的学习兴趣是有关的,现阶段教师在上课时以完成实训项目为目的,没有能引起学生注意力的实际任务,实训项目枯燥乏味,极大地影响了学生的积极性,抑制了学生的创造性和主观能动性。

3.考核重结果,轻过程

本课程在我院以试卷考试评定成绩为主,综合成绩偏重于理论,操作能力重视不够,实训只注重于成果的提交,而忽略了学生的操作过程,这使得部分学生动手能力较差,过分重视实训数据的计算,甚至出现抄袭作业的现象。

4.仪器设备需进行更新

工程测量实训室部分旧仪器已经不适应现在的施工需要,如:DS3型手动水准仪与DJ6型光学经纬仪,在对点、读数与记录时特别容易出错,现在的施工现场已不再使用,取而代之的是新型的仪器,随着科技的发展,施工中常用的先进仪器应进入课堂,这些仪器对学生是十分重要的。

三、教学改革的措施与方法

1.整合教学内容,构建实践教学体系

随着新旧仪器的更换,虽然及时调整实训项目,但与企业所需有一定差距,针对这些差距,学院组织专业教师编制符合人才市场要求的实训项目,主要增加全站仪施工放样、工程识图放样、沉降观测、GPS项目等项目,加强学生实际操作能力,实现教学与实践的零距离接轨。

2.加强校企合作

企业为学校提供实训场所,学校按企业需求培养学生,师生共同参与到工程实践中,消除学校与企业之间的脱节。同时,校企合作开发实训项目,配备相应的实训设备,这样对学院仪器设备的引进也起到了导向作用。

3.建立稳定、规范的实训场地

为检验学生的实训成果,建立导线测量、水准测量、建筑物定位放样、曲线施工放样、土石方计算等符合测量规范的校内、外实训场地,既保证了学生的安全,也保证了实训的效果。

4.改革考核方法

针对工程测量课程操作性强的特点,我院应对该课程的考试方法进行以下调整:平时成绩占20%,实训成绩占50%,笔试占30%,在考试内容上重点考查学生应用测量知识的能力。这样的考试方式,即注重了学习的过程,又考虑了学习的结果,同时也能激发学生的积极性,提高学生的动手操作能力。

5.提高教师自身素质,确保实践教学质量

高职教育培养的是高技能应用型人才,因此,高职教师应是双师型教师,除了具备扎实的基础理论知识和较高的教学水平外,还必须具备较强的专业实践能力和丰富的实际工作经验,即高学历和高技能。

以上是我对工程测量课程教学改革的初步探讨。实践教学改革最终目标,必须以培养适应生产、管理、服务一线的高技术应用型专门人才为目标,以培养学生的专业技术应用能力和基本素质为核心构建课程体系。这将是一项长期的工作,只有通过艰苦努力,不断创新,开拓进取,勇于实践,才能达到预期目标。

参考文献:

[1]张玉国,海然.“工程测量”课程教学改革的研究与实践.中国电力教育,2010(3).

测量实训技术总结范文第2篇

高职高专院校工程测量技术专业培养测绘生产一线的技术人员,控制测量是进行测绘工作的基础及依据,控制测量技术是测绘作业者必须掌握的技术,因而《控制测量》是工程测量技术专业的一门核心课程,对人才培养目标的实现和学生的就业能力至关重要。同时,为以后的数字测图、地籍测量、施工测量、变形监测等课程打好基础。

《控制测量》课程围绕大地测量员、工程测量员岗位需求,根据工程建设所需控制测量工作流程的主线,以控制测量的工作项目为载体进行课程设计,体现课程的职业性、实践性和开放性。课程设计突出了工作过程,突出实践,培养学生实际动手能力,并将知识的学习贯穿于工作过程的实践中,最终达到培养学生职业能力和职业素质的要求。

2 课程设计

遵循职业教育“以服务为宗旨、以就业为导向”的办学方针,课程通过对测绘生产单位以及工程施工企业调研、在用人单位反馈的基础上进行工作任务分析,确立学生所必须掌握的内容,包括控制测量的技术设计、选点、埋石、外业观测、数据处理、技术总结等控制测量的全过程。对于卫星定位技术及测量平差,有单独课程讲授,未纳入本课程内容。

在体现职业能力培养和工学结合的“411”人才培养方案下,依据学院现有教学资源,对课程进行了项目化教学改革,形成以岗位技能为核心,项目导向、任务驱动、工学结合,实践技能逐步提高的教学模式。

3 课程教学项目

《控制测量》是一门实践性很强的课程,将整个课程的教学过程中分为课程任务设计、单项技能训练及仿真实训三个环节。以控制测量生产项目的工作过程为主线安排课程内容,体现真实的流程。在教学内容组织安排方面,整个课程共安排6个教学项目和1个仿真实训项目,分为16个教学任务,学时数为64学时。以完成6个工作项目为主线,教学内容按工作项目和任务的先后顺序来组织。(表1)

4 课程特色

4.1 完善的实训设备及条件

良好的仪器设备及实训条件是加强实践教学的基础,学院拥有完善的仪器室,其中全站仪41台,GPS16台/套,精密经纬仪24台,精密水准仪24台,可以满足野外采集数据的需要;计算机实训室有计算机50台,装配平差易、科傻等软件,用于处理数据。

校园内有300亩实训场地,校外拥有50000余平方米实训场地,能够开展单项技能训练及仿真实训项目。同时,在省测绘工程院、有色金属勘察院、省建工集团、南方测绘公司等建立实训基地,通过在校外实训,学生对所学的专业课与实际联系,明确工作岗位对自身的要求,能够查漏补缺,将来可以尽快上岗。

4.2 实践经验丰富的教师队伍

项目教学对教师有很高要求,既要具有本学科的专业知识及丰富的教学经验,还要拥有丰富的实践经验,熟悉项目的工作流程、项目实施过程及要点。项目教学还要求转变传统以教师为主的教学方式,在项目进行过程中以学生为主,教师扮演引导者、评价者的角色。教师每年暑假、寒假期间到生产一线作业、调研,从行业中了解技术发展的趋势,更新知识,提高自身素质,并服务于项目教学。

教学团队共9人,有企业经历教师4名,高级工程师3名,工程师1名,讲师4名,助教1名,均为“双师型”教师,同时从企业聘任3名客座教授,满足项目教学的要求。

4.3 全方位考核评价

教学效果的评价体现职业性、实践性和开放性的要求,改变单纯依据试卷评定成绩的模式。按照课程标准要求,教学项目由不同的学习任务组合而成,每个教学项目的实施都以学生能独立完成某一具体控制测量工作为目的,根据学生在每一个任务中的完成情况,采用过程考核、结果考核,评定成绩,保证每个环节达到既定目标。

在课程中开设与职业技能鉴定相关的内容,学生在课程完成后要通过测绘职业技能鉴定,毕业能够拿到“双证书”(毕业证+技能鉴定证),提高自身就业竞争力,为学生提供更大的就业空间和机会。

测量实训技术总结范文第3篇

《地籍调查与测量》课程是工程测量技术专业的一门核心专业课程,甘肃工业职业技术学院  测绘学院工程测量技术专业自1993年创办以来便开设该课程,该课程一般安排在第三学期即大二第一学期进行。随着国家相关政策的进一步深入,地籍调查与测量逐步显示出其在国民建设中的重要性,近几年的学生有的在顶岗实习期间就参与了与地籍相关的项目,有的毕业生甚至最近几年做的都是与地籍相关的工作,因此如何对原有的教学内容和教学方法进行改革,培养出适应社会发展的学生显得至关重要。本文以该院《地籍调查与测量》课程为例,对该课程教学改革进行了探讨。

2 课程教学中主要存在的问题

该课程主要分为两大部分即地籍调查和地籍测量,其中地籍调查部分涉及到了很多地籍概念,有些概念比较抽象,理解起来有一定的难度;有些概念比较相近,对于初学者而言很容易混淆;有些概念又涉及到国家的相关法律法规和政策,在讲解的过程中学生往往容易陷入误区。在地籍测量部分,其具有一般地形控制测量的特点,但在质和量上又有别于地形测量,尽管在教学过程中教师一再强调其和地形测量的不同,但有些学生依旧认为地籍测量就是地形测量,影响了对其准确的理解。

2.1 教师的实践经验问题  全国第一次土地调查和第二次土地调查间隔了二十多年的时间,期间测绘技术发生了翻天覆地的变化,国家的相关土地政策也在不断地完善,但大型的土地测量工作却没有做过。有些教师因缺乏实践经验在授课过程中未能将案例引入课堂教学,教学只能是车轱辘话反复的讲,学生的学习兴趣不强。其次,这门课程和其它课程的交叉性较强,其内容涉及到控制测量、地形测量、数字测图、测量平差、房产测量等课程,如果教师知识储备不够的话,很难做到详细的讲解。这门课程表面看似简单,但想把这门课程讲的更加透彻和精彩,不光要有扎实的理论知识还得有丰富的实践经验。

2.2 教材选用问题 教材的选用也至关重要,全国第二次土地调查之前《地籍调查与测量》教材可谓是五花八门,没有统一的标准,比如共用界址点是否编号的问题,不同的教材看法就不同。有些要么直接使用本科教材,其内容的深度和广度并不适合高职学生;有些虽然是高职教材,但实际上是本科教材的“浓缩版”,还是不能适应高职教学的需要;有些甚至是本校教师的自编教材,编写质量也是参差不齐。

2.3 学生基础薄弱问题 随着生源的逐渐减少,学生的质量也在不断的下滑,学生培养的难度也越来越大,而且现在的学生想的不是多学点知识,而是更为关注毕业后的工作问题,在学习方面显得较为浮躁。因此理论知识讲的稍微深入一些,大多数学生就有点力不从心,甚至有些学生会出现厌学、弃学的情绪。总体上学生在理论和实践的结合方面显得较为薄弱。

2.4 实训方面的问题 该院人才培养方案里面虽然制订了这门课程的理论课时和实训课时,但这门课的实训是一大难题。地籍分为调查和测量两个方面,地籍测量是在地籍调查的基础上进行的,实训难就难在调查上,本来该院打算把学校的幼儿园作为一个宗地进行相关的实训,但实质上学校本身就是一块宗地,这样实习不仅达不到目的,反而会使学生走入误区,因此这个方案被否定了。想在校外进行实训,远的地方条件根本不允许,近的地方进行调查时还需和农户进行协商,有些农户并不愿意配合。最终只能在校内把调查部分简单做一下,主要还是以地籍测量为主。

3 课程的教学改革

3.1 积极参与产学结合项目 2008年该院承接了全国第二次土地调查甘谷县城镇地籍调查项目,从开始的培训,项目的设计、实施,过程检查到最后的检查验收,该院教师都积极地参与其中。不仅可以及时地了解到国家最新的法规和政策,也熟悉了整个项目的流程,并对检查过程中出现的问题及时的进行改正和总结并反馈给教学。此外,农村地籍调查、农村宅基地三权发证等项目该院部分师生也参与了集中,通过项目的参加,教师增加了实践经验的同时在授课时可以把一些典型的案例以及项目实施的经验和容易出现的问题引入到教学过程中,丰富了课堂教学。有些参与过全国第二次土地调查的学生,还成为了农村宅基地三权发证工作中的骨干。

3.2 综合运用现代化的教学手段 该课程概念多、文字性强,涉及到的知识量和信息量多,使用传统的教学方法已经满足不了教学的需要。可以借助多媒体课件、网络教学等手段,综合运用来提高教学效果。例如:第二次全国农村地籍调查时,主要采用的是航片调绘的形式。如果只是在课堂上口头讲实地应该如何调绘学生只会一头雾水。采用多媒体的手段加以讲解,教师讲的轻松,学生学的也更为容易。目前网络上可以找到《地籍调查与测量》这门课的精品课程,对于课堂上没有搞清楚的问题,学生可以在网络上继续学习,也可以把问题以邮件的形式发送给授课老师,课堂学习、网络学习、课外解答的授课方式,受到了学生的一致好评。

3.3 加强教材建设 笔者认为要想让学生更好地掌握地籍调查与测量的流程,可以将整本书分成几个项目,每个项目下面设置若干个模块,按照生产实践流程和地籍调查与测量规范编写成项目化教材。使学生通过教师的讲解、实践操作以及课本的参考,能够学以致用,在参与类似的生产项目中能够有一个清晰的思路并快速地投入到生产中。

3.4 密切关注学科的最新发展,引入新技术、新方法 以往的课本主要以传统的测量方法为主,没有将现代测绘新技术深入到教学之中。如在讲解面积计算时,要融入GIS技术,利用GIS软件进行面积计算的优点、计算的方法等。现代地籍测量数据的处理已经发展到自动化,地籍数据库和管理系统的建立已经成为发展趋势,地籍信息系统在土地管理中发挥越来越重要的作用,因此这些知识也应该加入课程并列为重点内容。

3.5 实践教学标准化 尽快的建立并完善实习实训基地,把综合实习作为一项生产任务来做,由老师下达任务书,各实习小组收集相关资料并结合任务要求,结合相关地籍测量规范编写技术设计书,然后由实习指导教师进行审核,通过后即可实施。整个实习完全按照生产实践流程进行,各种登记、调查表格完全制作成生产用的表格统一发放给各小组,最后各小组提交成果并作技术总结。在实习的过程中充分发挥学生的自主性,实习教师在必要的时候予以指导,提高学生分析问题和解决问题的能力,为以后走上工作岗位打下坚实的基础。

测量实训技术总结范文第4篇

Abstract: There are some problems in the current teaching of construction measurement. Through the analysis on the teaching content, teaching equipment and training venues, this paper improved the theory teaching, practice teaching and assessment methods in the future teaching, proposed that we not only should improve the level of theoretical knowledge of students, but also should improve their skills and use the teaching methods of double combination of theory and practice.

关键词: 建筑工程测量;存在弊端;教学方法

Key words: construction measurement;drawbacks;teaching methods

中图分类号:G642 文献标识码:A文章编号:1006-4311(2012)15-0269-01

0引言

建筑工程测量在高职院校的建筑工程专业中是一门实践性非常强的专业基础课,应采用适当的教学方法,培养学生具有建筑物的定位、放线、抄平及地形测量等的职业能力。对于原理性较强、需要理解和计算的内容,在采用传统教学的同时,结合课件讲课的教学方法,便于学生紧随教师思路积极思考,掌握知识。对于基础理论性的内容,采用直观性强、条理分明的多媒体现代教学。对于操作性较强的内容,采用多媒体视频演示和现场演示相结合的方法,有利于学生掌握测量操作的要领,提高学生们的专业技能。

1建筑工程测量教学中的弊端

1.1 采用教材的内容比较陈旧在高校目前采用的建筑工程测量的教材的内容比较陈旧、规范较落后,只注重与理论内容的讲述,而对于实训内容比较忽视。现实当中教材的内容重点仍以学习光学测量仪器为主的方法,对于先进、精密的测量仪器只做一些表面上的介绍,看不到具体的实例,这样按照教材内容安排远远达不到目前工程测量发展的要求。

1.2 采用落后的教学仪器学校用于教学采购的测量仪器比较古老,而且在数量上有一定程度的限度,很难满足实训教学的需求。多个学生使用一台测量仪器,而且初学者的水平不高,在使用的过程当中难免不能严格按照仪器的正确操作程序进行,结果可能导致测量仪器经常出现各种不同的问题。所以对测量仪器要进行修理、校正,即使修理好,仪器的精度也达不到起始的准确度。

1.3 实验场地不确定好多学校里面没有已知的测量实训点,在说测量实训时场地很难固定,就是代课教师在自己的校园里根据当地的地形定出一些自由点让学生来观测。在学生完成测量实训以后,对于测量数据的真实性教师很难判断进行测量检核;又因为测量实训场地的不确定,就会使哪些不认真学习的学生,为了不要返工而进行重测的这个问题,就进行测量数据的刻意修改,直到满足要求为止。因此,一些学生在做实训时就提问一些的实质的问题,咱们进行这样的观测对不对都不能判断有什么实际的意义。

2建筑工程测量教学方法的改进

建筑工程测量的教学内容包括课堂教学和测量实训两个主要形式,在教学过程中,建筑工程测量的理论是教学的基础,而实训是教学的体现形式;实训过程是对所学的理论基础知识的综合体现,也是分析是否对测量仪器操作技能掌握的方法。

2.1 理论教学的改进在建筑工程测量的理论教学过程中,以往传统的教学方法、手段不能激发学生的主动性和积极性,因此在课堂理论讲授中要让学生独立思考,教学手段不能一味的以板书为主,要适当的采用多媒体课件,充分利用现代化教学手段,来改善提高课堂的教学环境。在课件中可以插入一些相关的工程实例,根据个人在实际工程中遇到的各种问题,通过多方面的分析最后采取不同的途径告诉学生,让学生理论结合实际,积极的参与到教学中,来提高学生的兴趣,集中注意力。在讲测量仪器时,一方面可以把测量仪器带到教室现场观摩;另一方面由于在室外进行实训演示时学生在外容易分心、再加之过程比较烦长,对一些示范操作过程看得不是太清等问题,也可以从不同的地方收集一些视频,制作一些多媒体课件。在现代化教学过程中,体现出各种测量仪器操作过程以及程序采用的新型标准,在实际操作中要重点指出多数学生容易轻视甚至出错的地方,就可以增强学生上课的积极性。

2.2 实践内容的改进目前社会测量仪器的种类越来越多,发展速度及其之快,但是用于学校的教学仪器的型号非常落后,教学仪器的使用永远跟不上生产的步伐;再说绝大多数院校的教学经费比较短缺,购置的程序非常繁杂,没有足够的资金采购各种用于教学的实训仪器,更谈不上新型的型号。

在实训教学上要重点突出,合理分配。对于实训的操作环节要重点加强,达到实训的目的是提高学生能力的关键所在,为了达到高职学院培养高等技术应用型人才的要求,教学的实践部分几乎达到50%比例。最终培养学生能力的高低是通过实践教学的效率来直接体现的。在实训教学中,提高效率是实践教学达到目的的关键。

在教学过程中,测量实训是重点之一。测量之前首先对仪器要仔细检校,才能进行教学实训,学生在实训之前必须掌握测量仪器的操作方法,通过外业施测的各个程序来进行实地观察、收集数据,在按照不同的计算方法进行内业整理,并认真仔细的进行检核,只有一切满足精度要求之后才能进行测图或定位放线的施工测量。

2.3 考核方式的改进学校的考核方式包含理论和技能两种方式。考核不过是手段,目的是要求学生怎样在现实的实际问题中利用所学的知识来处理。考核的理论部分多采用试卷出一些题目进行。这种考核方式注重书本知识,学生通过死记硬背就能得到理想的成绩,但不能在实际操作中灵活体现。技能考试结合拟定的具体项目,每个学生单独进行,根据测量结果的精度和所用时间评判成绩,突出了技能培养,提高每个学生的动手能力。最后,根据学生两方面的完成状态在做综合的考评。

3结语

建筑工程测量课程作为建筑专业的一门重要专业基础课程,教学方法的改革,需要教师在工程上根据实际的需要总结出主次得当的教学方法。本文从现阶段建筑工程测量教学中出现的一些弊端做了初步的分析,对教学内容、教学方法和考核方式提出了一定的措施和方法。实际教学过程中,既要提高学生理论知识的水平,又要提高学生的技能水平,采用理论与实践双重结合的教学方法。

参考文献:

[1]靳海亮.工程测量学教学改革探讨[J].职业教育研究,2005,(9).

测量实训技术总结范文第5篇

关键词:项目化;情境教学;应用型技术技能型

建筑工程测量是土木工程类专业的一门核心基础课,测量工作是本专业毕业生就业后从事的主要工作,也是毕业生立足施工一线的核心技术能力,因此该课程教学的好与坏有着至关重要的影响。传统的建筑工程测量课程均在封闭的教室进行简单授课,仅能讲授一些基础知识,学生在学习完课程后,只能做到对基础知识的掌握,并不能很好的将所学知识运用到实践中去,所以建筑工程测量这门课程的项目化教学如何开展,便成为新时代建筑专业教学的研究课题。江苏商贸职业技术学院建筑工程与管理学院,建筑工程技术专业《建筑工程测量》课程在教学中采用了基于过程的项目化教学,以项目为导向,以岗位能力为目标,以真实工作任务为驱动开展教学,注重培养学生职业综合能力,让学生直接参与到“项目”过程中。[2]以技能模块为导向,配合情境教学,形成建筑工程测量的十次实训任务,以任务为驱动进行教学改革,实现培养建筑工程测量应用型技术技能型人才的目标。

1细化教学目标

将建筑工程测量教学目标分为知识目标、能力目标、素质目标。知识目标:(1)熟悉地形图测绘、应用及误差知识;(2)掌握测量的三项基本工作:高差观测、水平角观测、水平距离观测;(3)掌握小地区控制测量的知识;(4)掌握建筑施工测量的各种方法。能力目标:(1)能够熟练使用水准仪、经纬仪、全站仪;(2)具备小地区控制测量和建筑场地施工控制测量的能力;(3)具备建筑物施工放样、建筑物沉降观测和解决其它测量问题的能力。素质目标:(1)具备吃苦耐劳、爱岗敬业的精神,良好的职业道德与法律意识;(2)具备良好的人际沟通、团队协作能力;(3)具备良好的自我管理与约束能力。知识目标的选取对应能力目标,需要学生具备工程现场的常用必备技能,制定出具有针对性的知识讲授目标。能力目标应在知识目标实现的基础上不断推进,形成知识和能力齐头并进的常态,不断地加深学生对知识的掌握程度,促成职业能力的形成,通过教学过程同时培养学生吃苦耐劳,爱岗敬业,团队协作能力。所以建筑工程测量的课程讲授不仅仅是知识的传授,更是技术技能以及学生专业素质提高的过程,所以项目化实施很有必要,也需要花功夫精心设计教学目标。

2项目化实施

将建筑工程测量拆分为三大技能模块:基本测量技能、普通测量技能、专业测量技能再讲这三大技能拆分为七项情境,具体实践过程中为对应的十次实训:水准测量、角度测量、距离测量、控制测量、碎部测量、点位测设、地形图应用、施工场地控制测量、民用建筑施工测量、变形观测竣工测量。七个学习情境、是个工作过程,每个工作过程包括若干工作内容,不同的工作内容包括不同的知识技能,不同的知识技能进而构成建筑工程施工所需的测量能力。在实际教学过程中,采用课上讲授理论知识,实训基地进行测量实训,每一项实训均制定实训任务书以及记录观测数据用的外业记录表,通过课堂的理论知识讲解,使学生掌握每一项实训技能所必须掌握的基础知识,这样再去进行实践,学生便能更好地理解实训工作的原理,也能够调动学生进行实训的积极性,通过实训环节也让学生认识到理论与实践相结合的重要性,在实训中遇到的问题,再回归到课堂上进行讲解,这样能够确保学生真正牢靠地掌握测量的知识,并能将所学知识应用于实践,形成技术技能的同时,最终构架成职业技能体系,为学生走向工作岗位提供较好的技术技能铺垫。

3项目化教学成果

通过将建筑工程测量的教学目标细化,实现项目化情景化教学,使得建筑工程测量课程在实际的讲授过程中能够真正做到理实一体化,充分调动了学生的积极性,在实践中收效较好,真正培养学生建筑测量的必备技能,为以后就业打下坚实基础。在完成建筑工程测量课程的讲授后,由学校牵头组织测量技能大赛,以测量大赛为契机,让学生积极参与技能的竞赛,再次让学生强化测量技能。学生以参赛的心态去比拼技能,对原有的技能进行进一步强化。通过比赛的宣传也为以后的新生学习测量起到较好的宣传引导作用,最后评选出单项技能优秀个人以及团队合作优胜小组,这样既能起到让每一位参赛选手提高自己的作用,又能强化学生之间相互配合,团队协作的能力。再者,积极组织测量员培训及考核工作,针对要求积极上进的学生可以通过参加培训和考核,获取测量员证书,证书的获取是测量技能的一种鉴定和认可,也是未来就业的敲门砖。为最终形成职业面向的就业能力提前作好铺垫,也是让学生形成良好的学习能力的一个重要过程,所以从这个角度来看,一门课程的讲授思路也许是一个大学新生培养正确专业学习思路的指引。

4项目化教学存在的问题及解决对策

项目化教学的开展存在的诸多的问题,其中主要问题有:如何将教学知识合理地制定出知识目标、能力目标、素质目标。这就要求授课教师有丰富的教学与实践经验。项目化实施过程中还对实训场地提出了较高的要求,情境的设置就需要对应的场地支撑,在实训基地的建设过程中,应当充分结合工程实际,结合学校实训基地现状进行精心的设计。有了实训基地后还需要购置匹配学生数的仪器台套数,这些仪器应优先考虑工程中经常应用到的常用品牌仪器。唯有建立好实训基地,配置好硬件设备,才能为建筑工程测量的情境化教学以及细化的十次实训作好强有力的保障,所以要真正做到项目化教学,既要提高任课教师的能力,同时需要加强建筑工程测量实验实训基地建设。

5总结

建筑工程测量课程项目化的开展,需要细化知识目标、能力目标、素质目标。设置情境教学,进行十次实训,开展测量大赛,组织测量员考证,建立实训基地,购置实训仪器。为建筑工程测量项目化教学的开展助力,通过项目化的教学模式培养学生的动手能力,不仅仅让学生掌握基础知识,还能培养学生的技术技能能力,最终形成职业就业能力。课程的讲授不仅成为讲授知识的过程,更成了引领学生养成良好学习实践的过程,最终培养出应用型技术技能型建筑专业人才,为地方经济发展提供强有力人才输送保障,形成良好的建筑专业培养模式体系,也为其他课程的项目化开展提供模版和参考,不断推进建筑工程测量专业化项目化培养的新模式。

参考文献

[1]陆天宇.《工程测量》课程项目化教学改革探索[J].科技资讯,2014(14).

[2]裴俊华.《工程测量》教学改革探索[J].甘肃科技,2010(15).

[3]陈万鹏,陆天宇,郑惠虹.高职《建筑工程测量》课程考核改革实践[J].职业技术教育,2008(32).

测量实训技术总结范文第6篇

从教材来看,大多数教材的内容已经过时,教学设备和测量仪器也陈旧、老化。跟不上技术发展的需要,这就要求我们老师在教学中根据实际的需要对教材内容进行适当的补充,增加相应的现代测量技术的相关内容,根据不同专业调整学生应该掌握的测量技术。我们也可以从网上收集新仪器的图片和介绍给学生观看,使学生对新仪器有一定的认识,为了拓宽学生的知识面,引导学生自主学习,教师还可以把相关的教学资料在校园网上,向学生介绍一些相关的测量论坛和测量网站,通过互联网让学生了解测量的发展动态。

下面我谈谈对《测量实习》教学的改革和如何在《测量实习》教学中运用项目教学法。

1 《测量实习》课程的改革

职业教育要以训练学生技能为主要职责。《测量实习》是水工专业的一门必修基础课,具有很强的实践性。但目前中职生普遍存在学习能力低,动手能力差的问题。再加上授课时数有限,实习指导教师也没有很强的实践经验,很难达到预期的教学效果。因此《测量实习》学科也面临着改革的要求,通过这几年的教学我发现项目教学法比较适合《测量实习》教学。项目教学法是行为导向法中的一种,它尊重学生个体差异,充分发挥学生主观能动性,在解决问题的同时,巩固已有知识,获取新知识,在实践中培养学生发现问题、分析问题以及解决问题的能力。

2 《测量实习》实践教学环节的改革和项目教学法在《测量实习》教学中的应用

测量实训是《测量实习》教学中重要的教学环节;实训环节是学生对所学知识的综合应用,以及掌握测量仪器操作技能和测量作业方法的主要途径。但目前测量实训教学还存在许多不足之处,主要表现在设计的实训项目还没有完全和工程建设相结合;实训项目偏少,测量仪器陈旧,未能完全把工程建设中的现代测量新技术、新方法和新仪器运用,很难满足学生的需要,在改革中,需加大实训设备的投入和实训设备的使用效率。积极引导学生利用课余时间进行实训项目的训练。

《测量实习》是一门以培养技能为主的学科,每个知识点和技能点都有一定的应用价值和明确的任务,都可以分解为独立的小项目来完成。倡导教学活动以学生为主体。项目教学法是一种在《测量实习》课程中较为适用的方法,它是以师生通过共同实施一个完整的“项目”来组织的教学活动。这里的“项目”主要是指针对某个教学内容而设计的能由学生独立完成的、可以收到良好教学效果的小任务。

现就根据项目教学法的要求和《测量实习》课程的特点,以建筑物高度测设为例,谈谈如何在《测量实习》教学中应用项目教学法。

2.1 项目提出:教师在确定项目时,应以培养和提高学生的能力为核心,选用实际工程中常见的项目。选择一个合适的实物建筑和相关图纸以及项目任务书。教师指导学生分析任务,提示注意事项。

2.2 项目实施:项目任务确定之后,学生根据项目任务书制定初步项目工作计划,工作步骤和程序。学生被分为5~7人一组,制定出计划方案:经纬仪选点安置经纬仪仰角观测俯角观测钢尺量距数据计算建筑物高度。这样做使学生自己认识到自身的重要性和学习过程中的主导地位,极大地调动其学习的主观能动性,使其能主动学习,增强学生发现问题和解决问题的能力。

学生进行操作时,尽量让学生独立完成建筑物高度测设工作。但仍要提醒学生注意检测与校正工作,不断听取学生反馈,帮助学生调整进度和修订方案。

2.3 项目评价:以工程完成的情况为依据,分级来考核评价:第一级是由各组学生先自行检查校正纠偏,如测量结果与实际高度的偏差量是否在容许误差内,钢尺量距是否精确。同时记录项目质量评定表。各组员对本小组贡献的情况进行互评。第二级是由各组之间对对方的测量数据进行评定。第三级是由教师对小组完成情况进行评定。综合三级评定情况来确定每一名学生的学习成绩。由老师安排项目的评价总结会,各组展示测量成果,老师分析评价各组成果,讲解方法与技巧。

从上面教学实例可以看出,项目教学法中师生的活动一般应包括以下几个主要环节:任务准备任务实施检测校正学生评测阐述交流教师总结。各环节中师生的任务是不一样的:如在任务准备环节,学生主要是阅读项目任务书,根据已有知识和提供的仪器设备,分组分析问题、探讨任务、制定计划、分配个人工作;而教师则是布置操作任务,讲解、指导学生分析问题;再比如在任务实施及检测校正环节中,教师主要是巡视指导学生操作,指导学生检测与校正工作与检验的相互交替,不断反馈,调整进度和修订方案。在学生评测与阐述交流中,教师只起引导、记录作用;最后由教师根据学生操作情况进行反馈,总结本次课堂内容。

2.4 应用项目教学法应注意的若干问题:通过教学实践,应解决好下面五个方面的问题:

2.4.1 重视项目完成程度:注意吸取传统教学法的长处,把总目标细分成一个个小目标,每个小目标体现在项目的小模块上,从而让学生建构一个系统的、全面的知识框架。

2.4.2 重视教师角色转换:强调学生是学习的主体,教师的角色由传统的教学主导者转变为教学活动的引导者,在教学过程中,教师以咨询员和朋友的角色出现,教学方法由注重“教法”转变为注重“学法”,为此,要完成教学任务,教师要付出更多的心血。项目教学法已经形成了“以任务为主线、教师为主导、学生为主体”的基本特征,因此教师必须进行角色转换。

2.4.3 重视学生分组学习。由于采取分组协作学习的方式,分组时,每组人数应控制在5~7人,采取互补方式进行搭配,有利于同学之间互相学习;还要注意组员分工要明确,防止出现依赖思想。分组的原则、组员的搭配、工作的分工、成员的数量等等直接影响项目教学的效果。

2.4.4 重视项目的评价:对于项目评价要有明确的评分项目和评分标准,评分项目应涉及学生在整个学习过程中的状态(包括毅力、合作能力、创造能力、方法能力、组织管理能力、获取信息能力、口头表达能力以及社会活动能力等)和完成项目的质量,对项目的教学评价采用过程评价、阶段性评价和结果性评价相结合。

2.4.5 重视关心后进学生:对于个别后进生,他们的自学能力和自控能力都比较差,容易产生依赖思想。所以要推行“一帮一”的措施,安排先进生对后进生给予及时的帮助和纠正。

3 《测量实习》考核方式的改革

考试只是一种手段,而最重要的是学生如何应用所学的知识解决实际问题。以往的考试多采用试卷进行,这种考核方式注重书本知识,不能很好的考核学生运用知识和综合能力的培养。

测量实训技术总结范文第7篇

关键词:工程测量综合实训 教学模式 校企合作

中图分类号:G718 文献标识码:A 文章编号:1674-098X(2017)03(a)-0195-02

信息时代已经来临,我国已经确定了相应的信息产业政策及可持续发展政策,测绘学产业化的趋势比较明显。近年来,随着建筑行业、国土行业、交通行业等的技术发展和职位要求,工程测量技术岗位的要求不断提高,对在校大学生的知识、技能和素养的培养也逐渐提高,因此毕业班综合实训的课程设计需要不断地更新,以迎合市场的需要,满足社会工作岗位要求。

1 工程测量毕业班综合实训传统教学模式存在的问题

1.1 过于教材化

工程测量综合实训课程是一门系统性、流程化程度均比较高的课程,但较多的高职高专院校过于教材化[1],内容繁多而重点不突出。教学老师在上课时,由于缺乏教学经验和实战经历,导致在课程中缺乏重点,因此随教材的内容而走,现目前的教材更新不及时,教学内容严重落后于现状发展[2]。

1.2 教学实践性偏低,实践内容与工程实际脱节

作为综合实训,应该是让学生能够从中体会实际工作流程,但是由于实际及个别院校老师的能力有限,导致实践性偏低。同时,在设计实践教学时,过分强调重点技术内容的学习和操作,而缺乏整套工程的完成和流畅性,导致学生在教学过程中减弱实际应用能力,同时对社会工作岗位的认知比较低下,导致学生在校内掌握的实践技能与实际要求的测量技能出现脱节[3]。

1.3 校企合作缺乏实质性的表现方式

现目前的校企合作一般表现在:在企业的协助下,合作完成人才培养方案;建立校外实习基地,但主要局限于学生课程完全结束之后;企业领导员工来校作交流[4]。因此,校企合作现在比较形式化,没有达到作为教学到社会工作岗位过渡应有的作用和状态,笔者设计将校企合作真正纳入课程教学,力求让学生在教学过程中实际接触社会工作岗位。

2 工程测量综合实训的课程设计

该次研究将课程设计分为校内实践和校外实习,校内实践采取任务驱动项目制教学,校外实习由企业和教师共同协助完成。

2.1 校内实践

根据对工程测量社会工作岗位的职业要求和高职院校的学情分析,对工程测量综合实训采取全实践教学,具体教学模式(以该校校区测绘为主如下)。

该课程的设计流程以工程测量社会工作流程为基础,能在一定程度上让学生对工作流程有较为细致的理解。课程主要以项目制教学,其基本流程为布控测图绘图图形整饰、接边检查出图,在每个步骤中让学生根据对应的岗位,依据对应的基础理论和实践,完成相应的内容。学生在完成全部项目内容后,能在一定程度上加强对前面所学基础教学理论和实践的理解和掌握。比如,在项目一“布控”,需要完成的任务主要是采集一级控制点,引入控制数据和布设图根控制网,学生需要引入的是《测量平差》、《GPS技术》、《控制测量》等课程内容,学生在完成任务的过程中,需要回顾课程理论和实践内容,同时在老师的协助下,进一步夯实基础,在完成这一项目内容时,学生能够基本掌握控制测量员的部分内容,初步达到理论与实践、学校与社会相融合的目的。

在校内实践过程中,采用项目制,在课程初期,将小班学生分组,根据自己的人员分配,相互合作,共同完成,教师担当的角色是旁听者、观察者、指导者,促进学生的自我思考能力和团队合作意识的发展和提高。通过对2014级学生的试点教学效果可知,学生明显提高了对所学内容的理解,对仪器设备的动手操作能力加强,而且遇到问题善于去主动思考分析,进而解决问题。因此,作者认为,在高职院校推广此类教学模式是有意义的[1,3,5]。

2.2 校外实习

“校企合作办学”的人才培养模式,是高校与企业获得双赢的模式之一[4]。以校企合作为基础,加强学生校外实习的能力的培养。高校应和企业一起培养为社会所接纳、所需要的技能型人才,这是社会的需要,也是人才培养的需要。根据对历年测量工程技术专业学生的综合实训的特点发现,学生对校外的顶岗实习的效果不够突出,其原因主要如下。

(1)学生重视度不够。

学生认为,在学校完成课程后,就应走向工作岗位,就业岗位不一定与专业对口。另外,为了完成学校任务,随意交差,没有提高自我意识,缺乏主动精神。

(2)学校联系不到位。

学校秉持着安全送学生出校门,安全接学生回校,对于学生具体的工作环境、工作内容等知之甚少,甚至毫无了解,和学生、企业的沟通也较少,无法很好的收集学生现状资料,对企业的反馈信息处理不及时,最终导致企业对学生存在不满,对学校不满,进而影响校企合作的进一步深入。

(3)老师的指导不够到位。

由于学生在校外顶岗实习,老师不能及时了解学生的工作问题,进一步协助其解决问题,而企业员工甚少有耐心来帮助和支持在校大学生的学习和进步,因此,学生容易对工作产生消极情绪,进而怠工,最终导致企业对学校的不满。

因此,为了提高学生校外实习的效率和效果,该校教师在作设计时,要求校企合作应该是密切的、联系的、沟通的。在学生完成校内实践之后,主动联系企业,并和企业共同商定学生的培养,在整个顶岗实习期间,教师应该主动和企业、学生作沟通和联系,保证学生遇到问题能有人帮忙。另外,企业安排专门的有经验的员工,对顶岗实习的学生进行引导和指导,最终使得学生能有较好的社会工作适应能力,提高就业率和好评率。

3 综合实训注意事项及总结

(1)实践过程中,注意易错点、难点以及重点,教师应加强对该处的教学和引导,不得逃避问题或轻视问题。

(2)校内实践和校外实习应该具有关联性,使得学生在完成毕业综合实训之后,能对社会工作岗位较为熟知,并且具备相应的职业技能。

(3)工程测量综合实训是一门综合性项目课程,在进行相应设计时应考虑前面所学内容,同时注重W生的工作流程的掌握,在校内外合作之下,进一步提高学生职业技能,提高就业率和好评率。

参考文献

[1] 张红萍.《建筑工程测量》课程教改的实践和思考[J].科技信息(基础理论研讨),2011(30):76.

[2] 黄丰盛.《工程测量》的教学问题及其教改探讨[J].职业教育研究,2010(12):85-86.

[3] 丁锐.高职院校建筑工程测量实践教学的改革和探索[J].内蒙古教育・职教版,2012(9):40-41.

测量实训技术总结范文第8篇

关键词:一体化;教学模式;建筑工程测量

作者简介:马福荣(1978-),男,苗族,广西资源人,广西经济管理干部学院建筑管理系,讲师;覃峰(1976-),男,广西大化人,广西交通职业技术学院土木工程系,副教授。(广西南宁530023)

基金项目:本文系“基于行动导向‘公路与桥梁检测技术’课程改革与实践的研究”(项目编号:2010JGA162)、“基于SPC-CDIO理论高等级公路维护与管理专业人才培养模式的改革与实践”(项目编号:2010JGZ073)的研究成果。

中图分类号:G642.0     文献标识码:A     文章编号:1007-0079(2012)07-0071-02

中国高等职业教育已经历几十年风雨,截至2010年,全国高职院校有1228所,为国家培养了近1300万高素质技能型专门人才。课程体系在高职教育发展中起到了举足轻重的作用,从当初模仿和借鉴本科教育课程设置体系和模式,发展到模仿和借鉴国外高职教育课程设置体系和模式,[1]但始终没走出传统的教学模式,依然有待加强课程体系的改革与发展。为了创新特色课程体系,改革和创新专业人才培养模式,创立高校与行业企业联合培养人才机制,着力提高学生服务我国经济社会发展的社会责任感、勇于探索的创新精神和善于解决问题的实践能力,有必要对实践性较强的课程教学模式作下探讨,本文以“建筑工程测量”课程为例。

一、实践性较强的课程教学模式与现状

针对实践性较强的课程,传统的课程教学主要以理论教学为主,演示实验为辅,教学模式依然是传统学科知识传授。建筑工程测量在工程建设中起着穿针引线的作用,在以往教学中通常的做法是先进行三大基本测量的理论教学,然后分别进行仪器操作,最后安排地形图测量。教师在教学过程中主要是传授理论知识,实验指导教师负责实训操作。多数教师没有生产一线的工作经历,而部分实验指导教师虽有生产一线的工作经历,但缺少了较丰富的理论知识。校内的课程教学并没有关注企业、行业的发展趋势,并没有关注行业的需求,少了对毕业生岗位工作经历的调查,少了对现有教学模式是否适应行业需求的分析,没有真正意义上的让行业专家参与到教学计划、教学改革、课程设置和课程改革的进程中。行业中的测量模块并没有进入到课堂教学,使得课堂教学与实际相脱节,达不到应有的教学效果。

为了加强建筑工程测量课程适应行业发展需求,缩短学生与社会的距离,使得学生真正具有专门技能,需要加强建筑工程测量课程“一体化”教学模式。“一体化”教学模式就是将多种方法、多种手段融为一体,[2]有助于学生获得职业经验,提高职业能力,改变传统的静态教学。精选教学内容、采用多样式教学方法、进行适应行业需求的课程改革以及加强多样化校企合作等动态教学模式,使专业理论知识与实践技能的学习有效地融为一体。

二、“一体化”教学改革的必要性

“一体化”教学改革能促进实践性较强的课程向多元化方向发展。在教学内容上可以结合行业需求、岗位设置以及测量模块,使课程教学更为灵活,有针对性加强模块训练,提高学生实践能力;在教学方法上,可以促使教师改变填鸭式教学方法,逐步走向动态教学法,使学生学中有练,深入到生产一线模拟岗位进行实操,能让理论知识在实操中变得浅显易懂;在课程改革中,加入企业元素,让资深行业专家参与到教学计划的制定与课程设置中来,体现高职教育的理念,能够让课程赶得上时代的变化,成为教学特色。

“一体化”教学改革是培养学生动手能力和处理工程实际问题的重要途径之一。什么样的教学方式能吸引学生上课的注意力,培养主观能动性,变“要他学”为“他要学”,这一直是教师想要得到的。在教学过程中,由教师出目标,学生建立作业方案,分析关键问题,提出对策,以小组方式完成任务。通过“一体化”教学改革,突出以学生为主,加强各类型实训,增强动手能力,培养学生思考问题、分析问题、解决问题的能力,使得学生能“走得出,上得去,用得上”。

“一体化”教学改革是突出学生职业技能,提高综合素养,使得毕业生的实践能力和职业态度完全满足工作要求。

三、建筑工程测量课程“一体化”教学模式

为了突破传统教学模式,培育具有基本专业理论知识并有熟练操作技能的高级技能型人才,适应社会现代化建设,为社会输送新一代操作能手,必须对现有的课程教学模式进行改革,推进建筑工程测量“一体化”教学模式。即现代教育技术与实验、实训教学一体化、校内实训与生产一线等资源环境、条件一体化、专业理论教师与实训指导教师一体化。

1.建筑工程测量课程“模块化”

根据本课程特点,可将课程分成三大模块结构,详见表1,基于工作过程导向分为五大项目实训模块,详见表2。由专业模块知识传授培养学生的职业素养,提高操作技能,适应社会需求,为其进入行业、企业岗位打下坚实基础。基于工作过程导向强化项目模块,能缩短与社会的距离,吸收行业先进技术,促进多样化的校企合作。

2.“一体化”教学模式

(1)现代教育技术与实验、实训教学“一体化”。教学方法是利用一些方法、手段将用于解决实际问题的基本理论、基本原理、基本方法传授于学生,以实现教学目的。教学方法有传统知识传授教学法、启发式、演示法、案例教学法、互动讨论教学法、基于工作过程案例讲解法、生产现场观摩教学法、仿真式教学法、现场实战操作教学法、深入企业顶岗实操教学法以及角色扮演法等。[3]基于工作过程的工程测量课程,可以结合模块任务化,有针对性选择与之相适应的教学方法。在表1的理论模块一中的基本测量技能,可以主要采用知识传授教学法、启发式、演示法、案例教学法。对于模块二中的普通测量技能可以采用基于工作过程案例讲解法、仿真式教学法、现场实战操作教学法等。对于模块三中的专业测量技能可以采取生产现场观摩教学法、现场实战操作教学法、深入企业顶岗实操教学法。

目前实训教学常采用现场操作讲解与操练,训练模式单一。采用现代教育技术与实训教学“一体化”,可以填补现场无法实现的全方位策划、实验布置、技能要点与关键问题,在实验室可以利用多媒体和网络资源,实现测量虚拟平台。利用相关软件模拟校内场景,将测量活动在模拟场景里展开,从控制点布设到导线点测量,再到碎部测量,最后生成图形。这样可以促进学生对理论知识的理解,提高学生学习的积极性和主动性,加强学生动手能力的培养,凸显本校建筑工程测量课程的特色,增加学生就业砝码,做到进入企业马上能上手,下到工地是能手。

(2)校内实训与生产一线等资源环境、条件“一体化”。校企合作是职业院校实现培养目标的重要保证,是深化教学改革、促使职业教育适应经济社会发展需要、培养高技能专门人才的一条重要途径。[4]为了实现资源共享、优势互补、共同发展的合作精神,把企业请进校内实训基地,按照企业的运营模式编排实训项目及生产安排,给学生提供充足的实践,让学校与社会接轨,消除闭门造车的现象。充分邀请企业的工程师们进入课堂,为同学们讲课,同时,校内实训基地也为企业培训工人提供便利,使企业在入职培训、知识更新,新技术、新方法的掌握与传授上做到快速、便捷。学生在毕业实习时可以直接让其进入企业现场,进行顶岗实习,由师傅帮带,既能掌握专业技能,又能将学校的理论知识慢慢渗入到实践中,在实践中进一步深化理解,将理论知识和企业的实际项目有机融合,实现理论与实际一体的无缝对接。

(3)专业理论教师与实训指导教师“一体化”。多数实践性较强的课程在教学上是理论教师与实训指导教师分开的,这样虽能使教师具有更加深厚的理论,使实训指导教师精通指导,但长期这样会促使两极分化,达不到应有效果,使得理论与实践相互脱节。为了该课程实施“一体化”教学模式,必须加强师资队伍的培训,做到专业理论教师与实训指导教师一体化。“一体化”的根本就是要求授课教师是双师型教师,既能讲授专业理论知识,又能指导实训,并具有一定生产一线的工作经历。

四、结语

为突出高职教育特色,必须建立高职课程教育改革的长效机制、改革和创新专业人才培养模式、创立高校与行业企业联合培养人才机制,继续深化课程“一体化”教学模式改革。为达到“一体化”教学效果可以采取的措施:开展实现一体化教学的保证措施,加大力度培养双师素质教师,结合课程实际修订教学计划,编写“一体化”教材,总结并推广“一体化”教学模式;继续深化校企合作,创新合作模式,依托企业建立课程培养模式,利用企业优势资源,加强实践教学,努力加快校内实训基地基础建设,夯实实训建设基础;利用现有教学技术,不断实现教学创新;以科学研究与项目合作,实现理实结合,创建实训平台,操练技能。

参考文献:

[1]赵冬梅.高职院校一体化课程体系构建思考[J].中国成人教育,2011,(2):122-123.

[2]毛桂平,张一非.高职建筑工程项目管理课程“一体化”教学实践[J].教育与职业,2006,(35):144-145.