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 文章中心 > 精馏实训总结

精馏实训总结

开篇:润墨网以专业的文秘视角,为您筛选了八篇精馏实训总结范文,如需获取更多写作素材,在线客服老师一对一协助。欢迎您的阅读与分享!

精馏实训总结范文第1篇

【关键词】化工原理;蒸馏;教学方法

【Abstract】The Principles of Chemical Engineering is the core course for students studying in chemicals; Also, it is an application course with the focuses of practicality and engineering questions, both theory and practice are equally important. Taking the distillation section as an example , in view of the existing problems in teaching The Principles of Chemical Engineering, the theory of teaching infiltrates into practical issues and theoretical knowledge existing in practice teaching is put forward. Using the method of theory、experiment、course design、chemical process simulation and production practice as much as possible to teaching effectiveness.

【Key words】The principles of chemical engineering; Distillation; Teaching method

化工原理是化工及相关专业的专业基础课,以流体流动与设备、传热及传质分离技术为重点的各单元操作广泛地应用于化工、石油、轻工、食品、冶金工业等行业,是解决工程实际问题的重要工具之一[1]。如何让学生更好地掌握这么课程并能应用于实践成为了一个重要课题。本文以精馏单元操作为例,讨论化工原理课程教学的具体方法。

1 基础理论知识的积累

蒸馏是最早实现工业化用来分离液体混合物的典型单元操作,广泛应用于食品、轻工、炼油、化工及环保等领域。精馏操作由于其回流装置,一度被认作最完美的单元操作。为了日后能够分析和解决化工生产中的有关实际问题,就必须掌握必要的基础理论。如精馏的原理、气液相平衡关系、理论板与实际板概念、恒摩尔流假设、全塔物料衡算、操作线方程、理论塔板数的确定方法、进料热状况参数及其对理论塔板数的影响、最小回流比及适宜回流比的选择及影响、确定塔高及塔径的方法、板式塔的不正常操作及其影响等。

2 精馏塔的操作实验

化工及相关专业学生在掌握了必要的理论知识的基础上,要理论结合实际,具备实验研究的能力,包括影响重要工程因素的分析和判断能力;实验方案和实验流程的设计能力;进行实验操作、观察和分析实验现象的能力;正确选择和使用有关设备及测量仪表的能力。

学生通过精馏塔的操作实验,不仅可以对精馏塔内构件有直观的认识,还可以直接动手操作及调节。在达到一定质量指标和产量指标的前提下,进行精馏过程的稳定操作,同时还可以观察到液沫夹带、漏液、溢流液泛等现象,并独自思考动手解决这些问题。除此之外,还可以人为地调节由于塔顶采出率D/F过大所引发的现象及调节方法;塔底采出率W/F过大所引发的现象及调节方法;进料条件变化所引发的现象及调节方法;分离能力不够所引发的现象及调节方法等[2]。让学生对精馏操作积累全方位的实操经验,并且使基础理论知识得到一次升华。

3 以实验数据为基准进行课程设计

精馏过程工艺设计是化工及相关专业必选的课程设计内容,是对精馏操作综合性和总结性的教学环节。通过设计可以加强对学生实践能力的培养,提高学生的工程实践能力、分析和解决工程实际问题的能力[3]。如何让学生真正成为设计的主体,独立思考、设计、总结设计内容而不仅仅参考所谓的“模板”而完成设计成为首要问题。

通过精馏实验所得数据精馏课程设计,反过来验证实验所用精馏塔。这一思路虽然限制了设计题目的广泛性,却与实验环节有了连接,一方面促进学生实验的积极主动性,另一方面为学生设计出的精馏塔的准确与否提供了依据。通过给定物系、指定条件下进行一系列的、较为全面的化工工艺过程的计算,得出理论塔板数、进料板位置、塔板效率、塔高等一系列参数,并与实验所用的精馏塔进行对比,让学生自主分析误差存在的原因。力求通过这一环节的训练,不仅让学生受到一次化工专业设计方面的基本训练,更培养了学生理论联系实践、自主分析和解决问题的能力,使学生对精馏操作的感性和理性认识得到一次升华。

4 精馏塔的仿真操作训练

化工仿真实训系统再现了一个真实的化工过程,通过仿真实习,能使学生更深入地了解生产装置的工艺流程;理解理论与生产实际相结合,是最贴近企业生产的教学环节。学生通过仿真操作不仅可以观察到精馏塔的构造及其工艺流程,还可以观察到精馏塔内的流体力学状态,进而能够独立地进行精馏开、停车,能进行实际操作达到规定的工艺要求和质量指标,能及时发现并处理系统的异常现象与事故,并且判别工艺故障及进行适当的处理。

学生通过操纵和管理生产中流量、温度、压力、液位、组分等数据的生成和变化,认识到精馏操作过程及其原理;同时,掌握了一些常见事故的处理方法,减少突发性事故和误操作,为企业培养高水平技术人员奠定基础。

5 开展化工总控工职业资格取证培训

开展化工总控工职业资格取证培训工作是化工产业技术进步发展的需要。2014年教育部正在酝酿启动高校转型改革,尤其是专升本的普通高校将近有一半要转型职业教育,培养职业技能型人才的高校比例将大幅度提高。在这一大背景下,开展化工职业取证培训的工作便显得尤为重要,一方面,开展全方位的各层次的化工工种资格取证培训与考核,能够培养出一批适应于当今化工产业发展的高技能人才;另一方面,学生能够快速的适应企业发展的要求,对自己未来的岗位做好充足的准备。做为总控工考核的内容,精馏单元操作也是一大重点,尤其是在上机实际操作的考试中经常做为常考或必考科目。通过考核,学生可以掌握精馏操作规程、工艺技术规程、精馏塔设备及附属结构检查知识、精馏生产控制指示及调节知识、巡回检查知识等。对精馏操作工艺有了全面的、深刻的了解。强化学生职业能力的培养。

6 校外生产实习

生产实习是高等工科院校理论联系实际,培养人才计划的一项重要实践环节,是理论与实践相结合的有效方式。使学生接触工人,了解工厂,热爱自己的专业,扩大视野,提供感性认识的重要手段。通过生产实习,在工厂与工人接触,学习工人的优秀品质。在实习过程中对所学专业在国民经济中作用加深认识,培养事业心、使命感和务实精神,这更好的适应从学生到工作者做好准备;通过观察和分析化工产品生产过程,学习本专业的生产实践知识,对化工生产加深感性认识和理解;理论联系实际,用已学过和理论知识去分析实习场所看到地实际生产技术,使理论知识得以充实、印证、巩固、深化,体会书本知识的必要性,提高解决实际工程问题的能力;得到一次综合能力的训练和培养,在整个实习中,充分发挥学习的主动性和积极性。在生产现场虚心请教,积极思考,多方了解,在有限的实习时间里,使各方面的能力都得到锻炼。

【参考文献】

[1]杨祖荣.化工原理[M].北京:高等教育出版社,2004.

[2]史贤林,田恒水,张平.化工原理实验[M].上海:华东理工大学出版社,2004.

精馏实训总结范文第2篇

物理化学是一门与实际生产过程结合非常紧密的课程,化工原理、分离技术、石油化工生产技术等后续课程,都需要用到大量有关物理化学知识,在教学中要处理好与这些专业课程知识的衔接与渗透,并适当引入部分实际生产原理来提高学生学习兴趣。例如,物理化学中的相平衡与化工原理中的精馏联系紧密,在学习了完全互溶双液系气液平衡后,再讲解精馏原理。这样,学生既掌握了相平衡的理论知识,又了解了相平衡理论的具体应用。又如,化学平衡、反应速率及溶液等内容在石油化工生产中应用广泛,讲授时可适当增加一些应用实例,加深学生对相关知识的理解,也有利于激发学生学习热情,让学生感觉到学有所用。

2改革教学方法,提高教学效果

教学是一门艺术,教师有好的教学方法,才能使学生对所学的课程感兴趣。传统教学中主要存在以下问题:①工学结合不到位,重理论、轻实践,与实际生产结合不紧密。②教学方法单一,以课堂讲授为主,学生被动的接受。③教学评价指标单一,以期末考试成绩评价为主,忽略了过程的评价。针对这些现状,本课程采用了项目驱动教学法教学。

2.1项目驱动教学法的教学设计项目驱动教学法,起源于德国职业教育在20世纪80年代推行的一种教学模式,师生通过共同实施一个完整的项目工作而进行的教学活动。项目驱动教学法是以企业案例为核心,根据课程教学目标选取具有代表性的案例,将所要讲授的知识隐含在典型案例中,以案例引导学生自主学习。物理化学是一门实践性很强的学科,学生通过实践获取知识是高职院校学生学习的重要途径。在项目驱动教学法中,教学项目的设计是整个教学的关键,直接影响教学效果,因此教师应紧扣教学内容,依据高职学生的专业特点,经仔细分析研究,设计出包含关键理论知识的实践项目。例如:乙酸乙酯皂化反应的速率常数测定、碳钢在碳酸铵溶液中的极化曲线测定绘制、环己烷-无水乙醇二元液系沸点组成图的绘制、乙烯基正丁基醚与正丁醇有效分离等。通过实验测定与理论计算的比较、分析,找出产生误差的原因,使学生在实践中掌握相关理论知识。

2.2项目驱动教学法的实施项目驱动教学法把教学过程分成四个阶段:理论教学、实训过程、分析总结和过程评价。理论教学:引入案例,提出问题,讲解案例需要的相关理论知识,使学生对所学知识的实际用途有所了解,激发学生的学习兴趣,使学生感到学有所用。实训过程:作为教学内容实施的载体,主讲教师将实训项目分解成若干个任务,按照企业的工作方法和管理模式,对学生分组,在具体任务的驱动之下,充分发挥学生的主动性与创造性,学生根据任务查阅资料,相互交流、讨论,提出具体实施方案,在完成方案的过程中,及时发现问题,分析解决问题,通过这样一个完整过程,达到教学目标要求。分析总结:教师通过指导观察,对实验方案及学生普遍出现的问题进行点评、总结,同时用相关理论对案例进行剖析,提高学生对理论知识点的理解。过程评价:考察学生从方案设计、实训过程到结果分析,包括理论知识、实验室安全管理等方面是否完成学习任务、实现教学目标,教师根据完成情况给出客观评价。

3将多媒体教学与传统教学模式结合,提高教学质量

传统教学由于板书占据时间长,课堂信息量较少。用PPT课件和Flas上课,内容生动、形象、直观、丰富,课堂教学容量大,提高了课堂效率,但由于物理化学许多问题抽象、逻辑性强、公式复杂,多媒体表达文字显示速度快,学生思维跟不上,不适宜所有内容都用多媒体授课。建议采用多媒体与板书结合的方式授课,使学生有充分的时间消化、吸收,师生互动,提高教学质量。

4建立全面、可控的考核体系

《物理化学》课程考核采用理论考核和过程评价相结合的方式,具体考核方式如下。理论考核:采用闭卷、笔试方式,占总成绩的60%。主要进行基本知识、基本原理、分析理解能力、数据综合运算能力的考查。过程评价:占总成绩的40%。包括学习积极性和阶段学习效果评价(日常考勤、课堂表现、实训项目的设计),自主学习能力评价(独立操作能力、实训报告、课堂作业),表述能力评价(课堂发言、实验结果讨论、分析答辩),职业道德、团队协作能力评价。

5结束语

精馏实训总结范文第3篇

一、“一体两翼”的课程体系的构架

2001年石家庄市提出了建设“药都”的目标:计划将本市建成国内最大的抗生素、维生素生产基地以及国内外具有一定优势的半合成抗生素、生物制药基地与中药现代化基地,形成在国内有较高知名度的“药都”。按照高等职业教育“能力本位观”的要求,针对制药行业一线职业岗位群对知识、能力、素质的实际需求进行调研,发现在大量需求化学制药生产、运行、管理岗位的同时,围绕制药技术的设备维护岗位和药品营销岗位也成为制药行业人才需求增长点。基于上述市场调研结果,石家庄职业技术学院经过专家指导委员会论证,确定了以化学制药技术为主体,制药设备维护和医药营销为两翼的“一体两翼”课程体系架构,这种“一体两翼”课程体系按类型由实践和理论两个教学部分组成。

1.实践教学体系构成

(1)基本技能模块。具有良好文化修养、美学修养、纪律观念、具有较强自学基础和能力、科学锻炼身体的基本技能:通过政治理论与道德修养、军训、体育等实训课程来形成;计算机、英语应用能力:通过英语课的听说训练、上机实训来形成。(2)职业基本技能模块。具有基础化学实验知识的学习、操作、分析、设计能力;化工生产设备认知、操作、设计、维护等基本能力;化工生产系统基本参数测量及自动控制的基本能力;识、读企业生产设备图和工艺流程图的基本能力;化工生产过程中进行零件加工、设备维修及检修的基本能力;药品生产过程关于原料、中间体、产品的分析检测的基本能力;通过基础化学实验、化工机械实训、化工仪表及自动化实训、药物合成实验及药品分析实验来形成。(3)双证书模块。中级分析工证书:化学实验的基本操作技能;实验室常用设备的使用、保养;常用试剂的配制方法,实验数据的处理能力;通过分析工培训来形成。(4)主体核心技能模块。具有化学合成药物生产的实用基本技能、工艺生产控制的基本能力、工业生产认知基本能力。(5)设备维护方向技能。具备常见化工制药机械的有关维护、维修、安全使用等基本能力。(6)医药营销方向技能。具备各种医药产品的营销策划、推销能力等。“一体两翼”所需的能力通过专业技能测试、生产顶岗实习、工作实习等形成。

2.理论教学体系构成。以职业岗位群需求为中心设置课程体系。一个“主体”:化学制药技术工艺操作控制方面以有机化学、化工原理、药物合成反应、药物分析与检测技术、制药工艺学、工业药剂学、制药工程设备、药事管理等课程为主。“两翼”:设备维护方面以化工机械基础、化工仪表及自动化、制药机械和设备维护为主;药品营销方面以药理学、药物化学、药品营销学为主。这种课程体系的架构增强了专业培养的灵活性、适应性,突出了人才培养的针对性和实用性,满足了社会经济发展对人才的需求。

二、“实境育人”教育教学方法

1.校内“实境育人”环境。校内实训基地不断地改善实验、实训条件。在原有化学基础实验室、化工原理实训室、有机合成实训室、分析测试实训室、纯化水实训室的基础上,又建成了制药专业中试车间,改造了纯化水实训室,又新上纯水自动化灌装线一套。

制药专业中试车间,按照“教学、实用、安全、规范”四大原则进行安装设计,车间内部分为动力区和生产区,公用工程齐全,蒸汽、冷冻盐水、压缩空气、循环冷冻水等全部按照制药厂实景要求安装,是一个小型化的制药车间,实现了院校与企业工厂的“零距离”接触,为学生课程实习、顶岗实习提供了一个完整的校内实境教学平台。在车间内不仅可以进行加热、制冷、高压等反应操作,还可以进行固液分离、流体输送、干燥、精馏等操作,并可以进行化工原理、化工仪表及自动化、化工机械、化学反应工程等多门课程的现场教学,是一个完整的实境教学基地。

为了使实验、实训设备更加贴近教学,提高学生的综合实力,学院又购置了14个单元的化工仿真车间,在此化工仿真车间学生可以模拟例如离心泵、换热器、压缩、吸收、精馏、间歇反应、连续反应、加热炉、常减压蒸馏等操作。仿真车间涉及的仿真软件都具有真实的工业背景,工艺流程、设备结构和自控方案都来源于实际;精选的单元操作内容都是制药工业中最常见的;操作与控制界面先进;突出操作实践。仿真车间的建成和使用,在实境教学中也发挥了巨大的作用。

2.校外“实境育人”环境。加强校内实验实训条件建设的同时,根据学生职业能力培养的要求,充分利用社会资源,依托行业优势,加强校外实习实训基地的建设。近几年,化学制药技术专业先后选择了一批技术装备先进,管理科学规范,生产规模适度的生产企业,采用多种方式与之合作,共建校外实训基地。

采用走出去的方式与石家庄某制药厂合作,共建药物制剂实训基地。专业课的课程实验、工程实验、毕业设计均可在工厂由专业教师和工程技术人员共同指导完成,学生以工人的身份在生产一线跟班劳动,在生产实践中学习,使学生对药品生产过程的工艺、设备、车间布置、劳动组织、产品物流、市场状况、环保要求和新材料、新工艺研究开发等有全面的了解和认识,为“零距离”就业奠定基础。通过与多家企业建立教学、研发和技术服务的关系,使产学研合作模式初步形成,极大地促进了化学制药专业的发展,达到了校企合作,互惠双赢的目的。

3.“实境育人”的实践教学体系。强化实践教学,使学生的大部分精力放在提高自身技术操作水平和技术改造水平,主动适应社会的需要。把实践教学内容贯穿于整个教学过程中,形成“工学结合”的实践教学内容体系,建立了相对独立的六步走实践教学体系:即进行化学实验的基本训练和对生产企业的体验实习、进行职业基础课程的实训和双证书培训、进行职业技术课程的实训与实习、顶岗实习、进行专业技能的训练与测试、进行工作实习或毕业设计。环节中渗透爱岗敬业、艰苦朴素、吃苦耐劳等人文素质的教育。

三、“一体两翼、实境育人”课程体系实施的保障机制

1.规章制度建立与执行。学院积累多年教学管理经验并遵循教育规律,制定和形成了教学管理规范和教学管理制度,制定了教学管理文件汇编,使教学管理规范化和科学化。我系根据各专业特点,进一步完善和健全系级教学管理制度,建立健全学生管理规章制度,并聘请了6位具有高级职称、实践经验丰富的知名专家成立了“专业指导委员会”。教学工作严谨、规范,严格执行各项教学管理制度,形成了一套行之有效的教学质量监控体系。

2.实力雄厚,爱岗敬业的教学师资队伍。化学制药技术专业现有专任教师17人:其中教授2人,副高职5人;具有双师素质教师13人;硕士研究生8人;院级骨干教师8人。本专业教师在高职教育的改革中边探索边总结提高,取得了良好的教学成绩。

3.教学质量标准健全。制定《教学管理规范》,对课堂教学、实习、实训等各教学环节都制定了标准和要求。还根据学生提前就业所带来的对教学过程的影响,在广泛调研的基础上制定了“关于加强毕业设计(毕业论文)工作的意见”、“提前就业学生教学要求”、“学生工作学期教学组织和管理办法”等文件,及时解决教学过程中出现的问题,适应新时期教学需要。

四、“一体两翼、实境育人“课程体系的成效

1.实践能力大幅度提高。课程体系能满足培养目标对职业能力培养标准的要求,并能根据技术发展的实际予以更新。这套完整的课程体系从化学制药专业2001级开始策划建立并实施。几届学生下来,学生的实践动手能力得到很大提高。

2.高就业率。几年来,已经有400多名学生在校内外实训基地完成实习实训任务,基本实现了“工学结合”的教育模式,学生“零距离”上岗。一次就业率达95%以上。

3.实质性办学。有校内的实训车间作基地,与多家企业实现资源共享、信息共享,建立了紧密的合作关系,并与几家企业开展实质性联合办学的探索实践。

4.高就业质量。由于企业参与教学全过程,培养的学生符合企业的用人要求,因此,毕业生更加适销对路。并受到用人单位的一致好评。

5.落实双证书。2004年首次开展“化学检验工中级工”的培训和考核工作,02级60名制药专业学生全部拿到《化学分析中级工》证书,增强了学生就业的竞争实力。04级将分析工培训纳入人才培养方案,所有学生经过培训,既能拿到证书。

精馏实训总结范文第4篇

关键词:食品工程原理;教学改革;高职;职业素质

中图分类号:G712 文献标识码:A 文章编号:1671-0568(2013)08-0051-03

《食品工程原理》是高职食品生物技术专业必修的一门核心课程,对于食品类技术人才的培养具有重要的作用。通过该课程的学习,可使学生掌握食品工业生产过程中各个单元操作的基本原理、内在规律、典型设备的设计选型计算方法,培养其实际生产操作技能、分析和解决工程设计,以及操作问题的工程能力。此外,学好这门课对提高学生的团队合作意识和创新能力也有重要意义。因此,本文将依据岗位(群)要求和课程特点,针对有效提升学生的职业素质进行课程改革提出对应策略。

一、《食品工程原理》课程的教学特点

笔者结合近几年《食品工程原理》的教学实践,发现该课程有如下特点:①学生需具备高等教学、物理学、物理化学和工程制图等选修课程的基础知识,知识面较广;②涉及大量公式的推导和计算,理论性较强;③每个单元涉及各种结构复杂的设备操作及其可能出现的故障,工程实践性很强。

二、《食品工程原理》课程的教学现状及其问题

1.学生的基础不牢,理论知识吸收难度大,学习积极性不强。《食品工程原理》的理论性很强,按照传统的教学模式,把理论教学重点放在大量公式的推导、记忆和习题的解答上,但高职学生的数学和物理基础薄弱,对公式的推导过程和实际意义理解不够透彻,导致学生为应付考试只能采取死记硬背的方式,不利于对知识的全面掌握。因此,学习此课程后仍有很多学生并未理解其真正意义,灵活运用理论知识解决问题的能力不足,仅局限于掌握几道计算题的解题方法,很大程度上把工程问题当做数学问题去解决,严重影响了学生的学习积极性。

2.学生缺乏工程思维,学习兴趣不高。《食品工程原理》课程在大二上学期开设,虽然学生曾到相关食品企业参观,只是走马观花而已,很难深入生产一线,工程概念认识不足,且对食品生产过程及设备缺乏必要的感性认识。然而,《食品工程原理》课程以培养工程型人才为教学目标,涉及众多的设备结构、复杂的操作原理、各种抽象的操作现象及大量的工程设计。虽然教师在授课时花费了大量时间和精力画图讲解,但学生缺乏工程思维,仍是茫茫然不知所云,普遍反映该课程晦涩难懂,致使学习兴趣不高。

3.实验设备不足,不利于培养学生的动手能力。高职毕业生不仅应具有扎实的理论基础,还应具备一定的动手能力和工程实践能力。《食品工程原理》课程实验教学设备多是大型的成套设备,价格昂贵且占地面积大,难以达到需要各种单元操作设备俱全的实训条件,且同一单元操作项目往往只有一两套教学设备。因此,在现有的实训条件下,学生缺少动手能力和工程实践能力的锻炼机会。

4.评价方式僵化,无法考核学生的综合能力。传统的课程考试方式均采用单一的闭卷考试,仅能考查学生的理论知识掌握情况,却难以体现学生的动手能力和综合素养,这与高职培养目标不符,无法科学评价学生的学习状况。

三、《食品工程原理》教学改革的措施

在分析食品企业岗位(群)所要求的职业素质的基础上,根据《食品工程原理》课程特点和自身教学实践进行教学改革。

1.重应用,少推导。高等职业教育培养的是专业技术应用型人才,应具备必要的理论知识和较强的实践能力。因此,要以“应用”为主旨构建《食品工程原理》课程的教学体系,在基础理论教学中应降低理论要求,以应用为目的,达到必需或够用即可。比如,尽量减少公式的推导,通过实例让学生理解公式的意义、应用范围和运用方法,使学生从抽象的理论知识中解脱出来,从学会书本表面知识转变为会学、会用。

2.采用灵活多样的教学手段,激发学生的学习积极性。

(1)启发式教学,将教学内容和学生实际相联系。教师授课时,引入一些生活中大家比较熟悉的实例,引导学生进行思考,充分调动学生的学习积极性,这样更容易理解和记忆枯燥的知识点。例如,在讲授“如何通过调控传热系数强化或减弱传热过程”这个知识点时,可向学生提出“真空杯是如何实现保温”这类问题加以引导,让他们明白其原理是真空杯为双层杯壁且抽成真空,可减少导热系数;而瓶盖设计为密封,则可降低对流传热系数,减少整个传热过程的热损失实现保温。

(2)多媒体教学与传统教学相结合,使授课内容形象而生动。在教学过程中,利用多媒体技术可突破客观条件的限制,将一些工程实例通过屏幕生动地展现在学生面前,运用丰富而逼真的图片、动画、视频等将抽象难懂的内容(如设备的内部构造、工作原理等)形象地表达出来,将使教学更加形象、生动、直观,缩短学生的认知过程。但是,单纯地采用多媒体教学,则会使学生处于被动接受状态。尤其在做一些理论知识的推导时,由于多媒体速度太快、信息量过大,可能造成学生思维跟不上,黑板和粉笔就会体现出优势。比如,在推证公式方面,教师可根据学生的基础情况进行,必要时可加入数学和物理知识的铺设,也可控制推导速度使学生跟上教学节奏,对知识点及其应用理解更为透彻。因此,根据《食品工程原理》课程的教学特点,针对不同的教学内容,采用多媒体教学与传统教学手段相结合的方式,可大大提高学生的学习效果和积极性。

3.广泛联系工程实际,培养学生的工程思维能力,激发学习兴趣。在课堂教学中,教师要从生产实际的工程问题出发,进行引导、分析、讨论和归纳总结,由浅入深地让学生建立起一种工程的意识,用工程的思维分析方法来解决问题。笔者认为,只有当学习的知识与实际工程应用相联系时,才能使学生认识到食品工程原理在工程实际中所起的重要作用,激发学习和解决问题的兴趣。就教师而言,可从奶制品制备、啤酒酿造、果蔬加工这些常见食品的生产工艺出发,为学生介绍如何灵活应用工程化方法分析和处理各种复杂的生产过程中的实际问题。比如,讲授“滤饼过滤”时以果汁的加工工艺作为实例引入新课。首先,为了保证果汁成品的品质要求,需用过滤法去除果汁中的果肉颗粒及其他悬浮物质,从而引入滤饼过滤操作。然后,结合高中的过滤实验,引导学生思考并归纳滤饼过滤的原理、实质和基本过程,以此激发学生对过滤过程的学习兴趣。对过滤有了整体了解后提出问题:“为什么随着过滤量的增加,过滤速度会逐渐下降?为了提高过滤速度可采用什么方法?”让学生带着问题进行可压缩滤饼、助滤剂和过滤速率计算等相关知识的学习。最后,介绍果汁加工生产中常使用的过滤设备(板框压滤机)设计选型和操作原理。此外,我们还在学习《食品工程原理》课程期间增设“认识实习”课程,让学生到食品生产工厂参观。在参观过程中,结合生产工艺和产品要求等重点讲解单元操作与食品生产的关系,分析不同单元操作所用设备的结构特点和工作原理,以增强学生对食品生产过程和设备的感性认识,以及对工程设备的想象力。

4.校内小型生产线和仿真教学软件相结合,强化学生的动手能力。为了培养实践能力较强的高技能型人才,逐年改善实训条件。目前,我们已拥有了蒸馏、吸收和管路拆装三种校内小型生产线。与此同时,为了有效解决现场教学设备数量不足的问题,还向东方仿真软件公司引进了食品工程原理实验仿真软件。该仿真软件就是借助计算机在仿真系统上再现食品工程过程的实时特性,模拟真实的食品生产操作与控制系统环境,并在此基础上进行正常开车、正常停车、正常运行、紧急停车和事故处理等过程。通过这套仿真系统,可使学生身临其境地进行离心泵、液位控制、列管换热器、精馏、干燥、吸收等单元操作技能训练。

为了强化学生的实操技能,针对现有的实训条件,采用了校内小型生产线和仿真教学软件结合的方法,对本课程配套实训周的教学安排进行改革。首先,通过仿真软件让学生在非常逼真的操作环境中进行操作技能训练。学生通过人机对话,既能对生产实际有很好的认识,又能亲自动手进行反复操作,达到熟练完成各单元操作的冷态开车、停车和事故处理等操作,而教师通过主控制台可以很清楚地了解每位学生的当前操作情况;其次,当学生通过仿真软件熟练掌握各单元操作设备和流程操作后,再由教师在精馏、吸收和管道拆装等小型生产线上进行演示实验,让学生了解实体设备的操作过程,以及不当操作对实验设备的影响。这样,可使学生了解实体和模拟操作的一致性,同时强化学生的安全意识;最后,让学生分小组轮流在不同的生产线上进行实体设备操作,培养学生的团队合作能力和综合实操能力。通过以上三阶段的实操训练,可使学生更熟悉各单元操作的原理、设备操作规程,以及不当操作对设备的不良影响与解决措施,更有利于学生达到专业岗位的技能要求。

5.多种考核方式并存,多角度评价学生。课程考试方式由传统单一的闭卷考试改为闭卷考试、课堂讨论、仿真实操考核、平时表现等四种形式相结合。通过多种考核方式,可从不同角度评价学生的能力,使评价结果更公平和科学。具体比例如下:闭卷考试成绩占40%,主要考查学生对基础理论的理解情况;课堂讨论成绩占20%,给出五六个题目供学生选择,四五人一组,根据所学知识查阅资料完成,此项成绩主要考核学生对知识的运用情况;平时成绩占10%,主要考查学生的综合素质,包括学习态度、团队合作能力、创新能力等;仿真实操考核成绩占30%,主要考查学生的动手能力。通过对考核方式的改革,评价学生取得了良好的效果。

《食品工程原理》是一门设计知识面广、理论性高、实践性强的课程。在教学中,只有采取恰当的教学方法与手段,才能激发学生的学习兴趣和积极性,最终达到培养工程思维能力,实际操作技能、分析解决问题能力、团队合作意识等职业素质的目的。

参考文献:

[1]赵武奇.食品工程原理理论课教学方法探讨[J].农产品加工·学刊,2012,(1).

精馏实训总结范文第5篇

关键词:化工实验;平台建设;实验课程体系;实验教学内容;改革

Reform and practice on chemical engineering experimental curriculum and teaching content

Yang Ronghua, Cao Xiaoqun, Cheng Yueshan, Wang Hai, Wang Fang, Liu Xin

Taishan medical college, Tai’an, 271016, China

Abstract: Starting form the curriculum, test content, teaching methods, experimental teachers and other aspects, exploring and implementing the reform of chemical engineering experiments curriculum and teaching content, with chemical experiment platform. Building experimental teaching system to help students develop practical skills and innovative ability. Construction of experimental teaching team to meet the needs of high-quality experiment teaching and construction advanced equipment, resource sharing, open environment for experimental teaching service. Implementation of the efficient operation of the management mechanism, to improve the quality of chemical engineering experiments, and training innovative applications personnel of “thick foundation, wide caliber, emphasize practical, pursuing innovation”.

Key words: chemical experiments; platform; experimental curriculum; experimental teaching content; reform

2010年9月,我校化工学院将化工原理实验室和化工专业综合实验室划归化工专业教研室管理,迈出了化工专业教学改革的关键一步。为充分发挥现有资源的功用和进一步完善实验室建设,加强化工专业实验课程体系和教学内容的改革,提高实验教学质量,参照“化学化工国家实验教学示范中心”建设的成功经验,从课程体系、实验内容、教学方法、师资队伍4个方面对我校化工专业实验平台建设、实验教学体系和教学内容进行了改革和建设,着力提高化工专业实验教学质量,取得了显著成效。

1 化工专业实验教学课程体系

培养创新型应用人才,必须建立与之相适应的具有创新性、实用性的实验教学体系,以培养学生的工程实践能力和创新能力。在化学实验基础及技能训练的前提下,设置“基础训练、综合设计、创新研究、仿真与计算机应用”4种实验类型,形成体现化工专业特色的“一体化、多层次、开放式、重基础、求创新”的化工专业实验教学体系;并从“化工原理实验—化工专业综合实验—化工仿真与计算机应用训练—创新性研究实验”4个方面构建和管理实验室。

化工专业实验教学课程体系(以化学工程与工艺专业为例)(如图1所示)。

图1 化学工程与工艺专业实践教学课程体系

2 化工专业实验内容

根据化工专业实验教学课程体系的规划,本着“重视基础训练,加强综合,突出设计和创新研究训练”的目的,对每一阶段的实验教学训练在基础实验训练之上,增加综合设计性、研究性和自助式实验内容,以激发学生兴趣、启迪学生探索、训练学生科学思维方法,引导学生创新,充分体现以能力培养为核心的创新性实验内容建设。拟开设的主要实验课程和所选实验内容包括:

2.1 化工原理实验

对化工类专业学生,化工原理实验课程以单元操作中的流体流动与输送、传热、精馏、吸收、萃取、干燥、过滤、蒸发、结晶等传质过程为主线,实验设备及装置能够开设基础训练性、综合设计性和创新研究性3类实验项目24个,其中基础训练性实验5个,综合设计性实验13个,创新研究性实验6个。在基础训练性实验基础上,根据学时要求和第二课堂形式,通过自主设计、综合搭配化工过程实验装置,以必做和选做结合的方式,开设综合性、设计性、创新研究性化工过程综合实验。上述实验项目中必做实验8个,选做8个,其他实验项目可根据学生的兴趣、爱好,利用第二课堂、开放实验室、科技创新项目等形式选择。

2.2 化工专业综合实验

将化学工程与工艺相关核心专业课程的实验内容,综合归类为化工专业综合实验,单独设课,其内容以热力学基础数据测定、传质数据测定、化学反应工程实验技术及设备、化工分离技术及设备、化工工艺、计算机数据采集与控制等实验为主,能开设综合设计性专业实验项目25个,其中必做项目15个,选做项目10个。通过实验方案的拟订、实验方案的实施、实验数据的处理与评价,综合应用相关专业知识进行综合、设计类实验,目的是应用所学专业知识,通过实验培养学生的工程实践能力。

2.3 化工仿真与计算机应用训练

为进一步强化学生的工程实践能力,采用化工过程及单元操作仿真实训方式,不仅使学生领悟到单元操作的核心,也可以使学生进行模拟和控制可能的化工工艺及优化操作,实现工厂现场无法实现的环节,同时可结合生产实习进一步得到训练。借助计算机在化工生产中的应用,结合相关专业知识训练化工过程设计软件应用、实验设计与数据处理、化工过程与系统模拟优化等环节,为将来从事化工设计、工程实践打好基础。现有设备、装置及软件能够开设11个训练项目,其中必做基础训练项目6个,选做综合训练项目5个。

2.4 创新性研究实验

坚持教学、科研与新技术应用的有机融合,将教师的特色科研成果转化为实验教学内容,将部分毕业环节的课题实验训练与专业综合实验融合,开发创新性、研究性实验,充分体现化工专业综合实验训练和科研训练,现有10个创新研究性实验项目供学生选择。另外,每年有十多个项目采用开放实验室的方法,结合大学生科技创新计划,鼓励学生开展科技创新项目训练。

3 教学方法与教学手段改革

3.1 开放式实验教学与第二课堂活动

为激发学生对实验课的积极性,全面培养学生的创新思维和创新能力,解决实验装置套数少、实验人数多的问题,化工专业实验平台实施开放式实验教学,并开展多种形式的第二课堂活动。对基础训练部分的实验采用分组集中实验的方式,将每班学生分成3~4个大组,每组15~20人,安排不同的时间进行实验。实验时再将每组学生分成3~4个小组,每小组4~6人,同时开设几个实验,各小组轮流进行实验训练。对于综合设计性实验,要求学生提前选好所做项目,预习并准备好实验内容,在指定的时间内有计划地进行实验。

创新研究性实验,多来源于教师的科研课题或大学生科技创新项目,学生可根据自身情况选题,跟随指定的指导教师进行实验。重视引导学生参加研究项目实践,一方面,教师积极参加科研,从科研工作中选出学生可以参与的项目;另一方面,有效地组织学生积极参与到研究实践中来。创新研究实验按照选题、文献检索、设计实验方案、实验、撰写论文或实验报告、报告答辩会的顺序进行。

在课外时间,实验室向学生全天开放,为学生的个性发展和创新意识培养提供空间,为大学生科技创新计划提供训练场所;鼓励学生参与教师的科研项目,引导优秀学生利用业余时间和节假日进入教师的科研课题组,使学生尽早接触本学科最前沿知识,得到科研训练。

3.2 化工实验课与化工设计相结合,体现工科特色

为培养学生的工程实践和工程设计能力,充分利用化工专业实验平台,在工程实践教学过程中,借助丰富的实践教学资源,通过一系列教学安排,使学生除学习各种工艺知识,掌握各种工艺方法外,还可以培养严谨的科学作风,增强综合素质。例如,将部分化工实验课与化工设计相结合,通过化工实验课,让学生全面掌握某一单元操作或化工过程的实验基础理论与技术、实验装置的使用、实验技能及科技小论文的写作方法;在化工原理课程设计、化学反应工程课程设计及化工设计中,结合某一单元操作、某一装置或化工过程,训练学生的设计能力。也可以将两者直接结合,给出某一化工过程,先进行流程及装置设计,然后根据设计的数据进行实验操作验证,最后分析讨论及对设计或实验装置进行改进(如乙酸乙酯的合成及精馏实验)。这种有机结合的方式,能将多种知识及能力训练综合运用,使学生印象深刻,取得良好的教学效果。

3.3 采用多种现代化手段辅助实验教学

针对学校开设的实验项目,动员教师开发和研制适合学校实验教学特点的集实验原理、实验流程、实验演示、实验结果数值计算、误差分析及实验综合思考为一体的多媒体教学软件,或实验操作过程录像,如精馏、吸收等,提高教学质量。使用与实验装置配套的计算机数据处理系统,引导学生掌握实验设定、软件使用、数据处理等技能,为将来应用现代化生产装置打下基础。

借助化工仿真软件和化工过程模拟计算机软件,开展化工装置及过程自动控制模拟操作训练或对化工设备、过程进行模拟、设计、计算等,弥补实习过程现场无法操作的不足,也为将来从事化工过程模拟或设计起到训练作用。

3.4 开展实验竞赛活动

化工专业实验平台每年举行1次全校规模的化工原理实验竞赛,以巩固学生的基础知识,强化实验技能,培养竞争意识和创新意识。同时,在实验竞赛中加入实验流程设计、设备设计训练、数据处理等环节,起到综合训练的目的。组织学生参加2年1次的全省或全国大学生化工实验大赛,拓宽学生视野。

3.5 建立多元化实验考核体系

化工实验考核方式,采用平时单元成绩累计计分和期末考试相结合的多元化考核方法。平时单元实验按基础实验和综合设计实验制定相应的评分标准,客观记录学生的实验预习、基本操作、实验结果、实验报告和综合素质等环节的成绩;期末考试采用笔试加实际操作2种方式对学生进行全面考核。基础训练实验占50%,综合设计实验占20%,期末考试占30%。

基础实验阶段评分依据:实验纪律和秩序、预习和回答问题、基本操作规范性、实验记录规范性、实验数据及处理正确性及实验报告等。综合设计实验阶段评分依据:文献调查与总结、实验方案、实验操作及实验报告等。对于创新研究实验,可根据实际情况,单独考核。

4 制度和教学队伍建设

要提高实验教学水平和教学质量,必须建立现代化的、高效运行的管理机制并重视师资队伍的建设。在管理机制和制度方面,做到“教学工作与科研工作,教学带头人和科研带头人,教学成果与科研成果,教学研究项目与科研项目”一视同仁,以调动和鼓励教师参与实验教学工作,提高实验教学的师资素质。在实验室设置教学重点岗位并实行竞争上岗;建立健全青年教师培养制度,在教学与科研实践中培养梯队。加强“实验课教学团队”建设,实施实验室主任负责制。实验课教学团队设立实验室主任(教师)、相对固定的教师和实验室管理人员,并按照专职教师:实验技术人员:兼职任课教师为1:3:6的比例配置师资队伍。

5 化工专业实验平台建设展望

化工专业实验平台建设要进一步发扬自身特色,优化实验教学体系,深化实验教学内容和教学手段改革,延长校内工程实践教学的时间,弥补工业实践难以到位的现状,从整体上优化实践教学的安排;要培养学生的工程实践能力,教师必须先具备工程实践能力,要继续深化实验室管理体制改革,提升实验教师队伍的水平,建立一个高水平的教学团队;加强实验教学平台与企业的交流与合作,推进产、学、研一体化改革,为进一步建立中试实验基地和产业化生产服务;建立“以人为本、有利于实验室开放和实验教学的文化环境”,激发学生实验与科研兴趣,培养实验能力和工程实践能力,引导学生学会学习、善于协作。

收稿日期:2012-05-02

精馏实训总结范文第6篇

关键词:高职化工专业;安全教育;目标要求

化学品是人类生产和生活不可缺少的物品,广泛应用于国民经济的各个领域,与农业、轻工、建材、纺织、电子、国防、医药及日常生活等密切相联。与其他行业相比,化工行业潜在的不安全因素更多,危险性和危害性更大,因此,对安全生产的要求更严格[1]。高职化工专业学生作为未来化工行业的重要力量,将直接负责企业一线的生产操作、管理等工作,其安全素质的高低直接影响行业的安全和发展。

一、开展安全教育的必要性

1.化工安全教育是行业发展的必然要求

安全是行业、企业稳定和发展的前提。化工生产具有易燃、易爆、易中毒、易腐蚀、高温、高压等特点。一些发达国家统计的资料表明,在所有工业企业发生的爆炸中,化工企业约占1/3。化工行业的中毒事故数量及职业病发病率也明显高于其他行业。随着化工科技的进步和产业规模的急剧增长,化学品生产方式及化工行业发展模式都发生了巨大变化。现代化工生产过程的连续化、自动化,生产规模、生产方式的改变,都对安全生产提出了更严格的要求。据公安部消防局统计,从2008年到2012年5年间,因危险化学品泄漏导致的爆炸事故达48000多起,平均每天27起[2],安全形势不容乐观。化工行业的危险性明显高于其他行业。化工生产的安全问题成为影响行业、企业健康发展的重要因素。在化工安全事故中,人往往是事故的受害者,也是事故的肇事者,据世界各国对事故成因进行的分析结果表明:70%以上的事故都与“人的不安全行为”有关,而矫正不安全行为最有效的方法就是教育[3]。因此,对高职化工专业学生开展系统的安全教育势在必行。

2.安全教育是国民经济可持续发展的需要

化学工业作为国民经济重要的支柱和基础产业,为我国国民经济增长最快的领域之一,据有关资料显示,2013年石油和化学工业总产值约14.25万亿元,增长16%。“十二五”期间,石油和化学工业总产值年均增长率达到l0%以上。预计到2015年,全行业总产值增长到l6万亿元左右[4]。在化学品的生产、储存、运输、使用、废弃过程中,危险化学品的泄漏、火灾、爆炸等事故时有发生。化学工业引发的事故造成巨大的人员伤亡、财产损失,有的会引起环境污染事件,引发次生灾害,给人们的生产生活造成严重恐慌,给社会带来极大的危害,也影响了我国的现代化建设进程。因此,面向当前及未来化工行业的生产者和管理者,进行安全教育和培训,预防和避免各类事故的发生,将提高化学工业的整体安全性,为化学工业的继续快速增长提供良好的内部、外部环境。安全教育是化工行业可持续发展的基石,也是国民经济可持续发展的需要。

3.安全教育是化工专业学生职业安全与发展的需要

高职院校化工专业主要培养面向化工生产、技术、管理、服务一线从事生产操作、工艺控制、质量检验、仪器设备操作与维护等工作的高素质技术技能型人才。化工生产要求从业者必须具有较高的安全素养。高职学生大多无化工行业经历,对化工行业及物料的危险性认识不足,普遍存在安全意识淡薄、安全知识基础薄弱等问题,缺乏安全生产理论知识和实践经验,不了解安全生产规程及事故的原因、防范及应对处置措施。在校期间若不采取有效措施提高学生的安全素质,进入企业很难应对复杂的岗位生产环境,势必成为企业安全生产及自身职业生涯的隐患,也会使校企合作、工学结合的人才培养模式难以顺利推进和实施。化工行业固有的危险性与学生薄弱的安全基础间的矛盾,要求学校对学生进行系统的、有效的安全教育,使他们具备必须的安全知识、安全技能,养成良好的职业安全习惯,奠定岗位安全生产基础,成为既懂专业又懂安全的复合型人才,满足当前学习生活及未来职业岗位的需求。

二、安全教育的目标要求

1.明确安全教育的要素

影响安全的主要因素为人、物、环境。人的不安全行为会引起物的不安全状态,物的不安全状态会造成人有不安全行为的环境条件。作业环境和社会环境影响人的心理和生理,某些环境因素也会引发物的性能的变化。因此,安全教育要从系统的观念出发,研究人、物、环境三方面潜在的危险因素以及出现的条件和形成事故的规律,探讨控制危险、预防事故的有效对策和手段,提高系统的安全可靠性[5]。安全三要素中最本质、最重要的因素是人,安全教育要使从业者提高安全意识、掌握安全知识、增强安全技能,从本质上消除人的不安全行为、物的不安全状态,排除生产环境中的不安全因素,从而减少或避免事故的发生。

2.树立安全责任意识

牢固树立“安全第一、预防为主”、“生产必须安全,安全才能生产”、“三不伤害”等安全发展理念,掌握化工生产的主要特点及其工作环境的复杂性、危险性,理解化工安全生产的重大意义。以高度的责任感和紧迫感对待各项安全工作,能在任何活动中始终将安全放在首位,养成遵纪守法、按章办事、严格按岗位操作规程规范操作等良好的职业安全习惯。

3.充实必要的安全知识

开展《中华人民共和国安全生产法》、《危险化学品安全管理条例》等国家安全法律法规的学习教育,了解化工生产中的重大危险源及可能发生事故的环境与条件,掌握常用化学危险物质的理化性能、潜在的危害性,能应用相关参数及物质的理化性质辨识物料、储罐、设备、装置等存在的风险,掌握燃烧、爆炸、中毒、触电、灼伤等事故发生的原因及条件,各类危险事故防范和处理处置方法。

4.掌握必须的安全技能

围绕化工企业安全生产要求,掌握化工安全操作技能,能根据安全规程从事生产操作,规范进行电器及压力容器安全操作、安全检修、静电防护,危险化学品生产、储存和运输,安全防护、安全分析与评价。能落实安全生产措施,分析生产、储运等过程中的主要危险和有害因素,识别可能诱发事故的潜在因素,制定有效的防范措施预案,正确排查并及时发现安全隐患,采取工程技术方法和科学管理手段控制危险。掌握防火、防爆、防中毒、防腐蚀、防化学灼伤的方法,并能采取有效措施防止事故扩大,避免伤亡事故、职业中毒、职业病等事故的发生。

5.熟悉安全管理原则和方法

安全管理是安全生产的必要条件,安全管理水平的高低直接决定企业的安全状态。通过安全教育使学生掌握基本的安全管理要素及安全管理原则和方法,能根据安全生产法律法规及生产实际,制定企业安全管理制度、岗位安全操作规程,了解安全生产法制管理、行政管理、监督检查、危险源管理、工艺技术管理、设备设施管理、作业环境和条件管理等基本方法,利用计划、组织、协调、控制等管理机能,将化工安全专业知识与现代信息管理技术和手段相结合,实现控制事故、消除隐患、减少损失的目的。

三、安全教育的实践探索

1.开设化工安全技术相关系列课程

开设《化工安全技术》、《安全生产》、《防火防爆》、《大学生安全教育》等课程,深化学生的安全认识,对学生进行系统的安全教育,包括化工生产的特点与安全、化工生产中的重大危险源、危险化学品、防火防爆技术、工业防毒技术、压力容器安全技术、装置安全检修、电气安全、劳动保护、安全分析与评价、安全管理等内容。使学生对化工安全技术、安全生产与防护、应急处理与处置等有全面的了解。规范课程设计、教学内容、过程控制、考核评价等管理,提高课程教育质量,使学生的安全意识、安全知识和技能都达到化工安全生产的要求。

2.专业课中融入安全教育

高职化工专业开设《化工设计》、《化工工艺》、《化工单元操作》、《化工设备维护》、《化工仪表与自动化》等专业课,其教学内容与生产实际紧密相联,与化工安全密切相关,在教学中融入安全教育,可以起到事半功倍的成效。在《化工设计》课程中,引入企业真实项目,开展综合评价,确定设计方案。对其生产工艺条件确定、设备选型、施工建设到投入运行等每一个环节,进行安全分析,提供防范措施,同时要对化工生产装置进行安全评价,对生产过程中涉及的原材料、中间体、产品及废弃物进行危险性分析。将先进的安全监控方法、设施和预警系统引入课程,通过提升工艺技术水平和安全水平,消除隐患,实现本质安全。在《化工工艺》课程中,要使学生掌握典型产品工艺设计和生产所用的原料、中间体、产成品的理化性质,比较各工艺控制条件(反应温度、压力、投料的速度、配比、顺序等)下存在的风险,学会优化工艺防范事故的发生。《化工单元操作》课程,使学生理解流体流动与输送、吸收-解析、精馏、离心泵、反应器等单元操作的基本原理、控制方法的同时,介绍单元操作中常见事故及处理方法。对于《化工设备维护》课程,要强化设备管理在企业安全生产中的重要作用,重点介绍特种设备、大型生产设备、压力容器、储罐、仓库存储设备的安全管理以及安全装置的管理与维护。同时要强调各类安全环保装置、防电、防雷、防爆设施的重要功能。在《化工仪表与自动化》课程中,采用计算机模拟仿真技术,在虚拟车间里预设安全隐患及安全事故,使学生辨识安全隐患,分析各类事故的发生、发展及危害,引导学生结合化工岗位生产实际情况,利用所学知识与技能,开展安全分析和评价,找出事故隐患,通过仪表与自动化控制进行事故预警和预防,并能提出相应的安全技术、管理措施。

3.加强实践环节的安全教育

校内实验实训、企业实践、顶岗实习等实践教学是学生理论联系实际的重要环节,也是化工专业学生学业期易发生事故的环节,其安全教育具有必要性、直观性、实效性。制定实践环节管理规章制度和安全规程,多途径推进实施,注重科学管理,使安全要求内化为学生的自觉行动。实验实训教学中,要将安全教育作为教学重点,每次实验实训前要求学生查阅资料,在理解实验实训目的、原理、操作规范要求的基础上完成预习报告,将可能出现的安全问题及安全注意事项在预习报告中明确列出。实训课上教师要引导学生进行危险性分析,使学生在实际动手操作前对每次实训工作环境的危险源、危险因素及可能出现的安全问题、防范措施等有清晰地认识,明晰实训的安全要求,规范操作程序。实训结束后要做好安全善后工作,及时关闭仪器设备,清理现场并做好记录,记载实训中的安全隐患,总结存在问题,消除危险。在顶岗实习前进行专门的系列安全教育,包括:企业安全规章制度、安全操作规程、典型化工产品生产的危险性分析流程、企业生产事故的发生发展过程(从运转失灵到故障、异常、事故、灾害)及防范措施等,事故多发部位、原因、特殊规定和安全要求,常见事故和典型事故案例,生产劳动保护要求和注意事项等内容,同时制定企业实习安全须知,与学生和家长共同签订安全责任状,做到岗前安全早预知。充分利用校外实训环节开展企业生产现场安全教育,使学生掌握企业安全生产要求,具有危险隐患辨识能力、电气安全监控能力、防火防爆监控能力、安全环境事故的应急处置能力。

4.将安全教育贯穿学生在校全过程

制定学生在校期间的安全教育计划和实施方案,开展全过程覆盖、全员参与、全方位开展的安全教育活动。从新生入学教育到各重大节假日、各项文体活动、社会实践活动、实习实训环节直至学生毕业前,开展全过程安全教育,使学生在校期间每学期有专项安全教育,每周有普适性安全教育。在以学校为主体进行安全教育的基础上,请企业安全管理负责人、生产一线技术员、专业消防队员、医院急救中心负责人等来校开设多形式的安全讲座,实现安全教育全员参与。按照循序渐进的原则由浅入深开展安全教育活动,通过系列讲座、案例分析、火灾逃生及灭火演练、安全救护演练、视频图片动画观看、化工典型事故处置软件操作等现代教育技术手段,提高学生的安全防范知识和技能。选取企业常见危险化学品安全事故实例,引导学生制定应急处置方案,开展模拟操作训练。指导学生编制重大活动安全应急预案,组织应急演练,使学生熟悉应急处置程序,掌握防护和急救常识,了解应急救援装备的选择、使用、检查及维护方法,培养学生处理突发事故的应急能力及事故现场处置能力,提高防范意识,努力做到防患于未然。

5.营造校园安全文化氛围

校园安全文化建设是教育和引导师生树立科学的安全观,提升安全素质的重要载体。加强校园安全文化建设,以培养和提升全体师生的安全意识和能力,实现本质安全为目标。从精神、物质等多个层面营造安全氛围,形成自觉遵守安全规章制度的价值观、行为准则和思想作风,使参与安全教育和管理活动内化成为师生的自我需求与自觉行动,将“要我安全”转化成“我要安全”。加大校园安全宣传力度,在学生活动密集的公共场所、各实训中心、校园内配电房及可能发生安全事故的场所设计安全提示宣传板块,充分利用校园网、校内广播、橱窗宣传栏、黑板报等校园文化设施,进行安全宣传。开展事故案例、事故预防、应急处理等安全知识图片展,举办安全教育月活动,聘请专家开展安全法规咨询,组织学生开展安全知识竞赛、安全教育演讲会、安全宣传小报制作比赛、暑期安全宣传社会实践、家用化学品安全防护宣传等活动,定期开设安全教育主题班会,通过多种形式营造安全文化氛围。

四、结语

为行业企业培养满足现代化学工业安全要求的,有实践能力、有发展潜力的高素质技术技能人才,是高职院校与行业企业实现双赢的重要保障。面向高职院校化工专业强化安全教育,既是本专业良性发展的内在动力,又是行业企业健康发展的迫切需求,也是学生人身安全、职业可持续发展的基础和保障,更是事关国民经济可持续发展的大事。通过第一课堂和第二课堂相结合,校内和校外相结合等多种途径开展全面的、高效的安全教育,可使学生在校期间了解企业安全生产要求,建立符合时展的安全观,提升学生的社会责任感、职业安全素质和系统安全能力。

参考文献:

[1]刘景良.化工安全技术[M].北京:化学工业出版社,2011,8.

[2]陈晓伟.多种隐患亟待全面排查[J].中国质量万里行,2014,(2):30-31.

[3]欧彦麟.论高职学生职业安全素质教育[J].中国集体经济,2011,(4):207-208.

[4]陈瑞峰,等.石油和化学工业安全事故原因分析及对策[J].化学工业,2012,(Z1):8-10.