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 文章中心 > 会计上机实训总结

会计上机实训总结

开篇:润墨网以专业的文秘视角,为您筛选了八篇会计上机实训总结范文,如需获取更多写作素材,在线客服老师一对一协助。欢迎您的阅读与分享!

会计上机实训总结范文第1篇

自从2013年以来,财政部进行了会计从业资格证的考试改革,考试由原来的纸质考试改为上机考试,考试题型也大幅度变化,尤其是三科一次性全部合格方能通过拿证,从而使众多高职院校会计专业的学生考证通过率直线下降。同时,由于资金、人才的缺乏和管理理念的滞后,一些高职院校会计专业教学理论教学与实践、实际岗位需求脱钩现象严重,学生实训、实习亟待加强。文本通过以A职业技术学院会计专业为研究对象,调整人才培养方案来进行改革实践,试图解决这两方面的突出问题。

二、改革的意义

1. 会计专业建设与企业紧密联系的需要

高职教育的特点之一是要求工学结合。会计是一个专业知识丰富、实践水平比较高的一项技能和经济管理活动,随着市场经济的深入和信息技术的快速发展,在建设会计专业的时候,就一定要考虑到企业的实际岗位设置与需要。目前众多高职高专院校会计专业只是根据自身条件设置人才培养方案,而人才培养方案的优劣将决定高职高专本专业的成败。会计专业的人才培养方案、课程建设和实训基地建设,都要与企业实际岗位需要紧密联系起来,根据这些紧缺岗位的需求,进行人才培养方案的改革,培养企业用得上、留得住的应用型人才。但是目前高职教学与实际岗位需求存在一定的滞后性,使得教学工作的开展显得力不从心,不能成为实训课程知识的有效支撑。课程体系不能完全跟上企业需要的步伐,课程内容不能有效执行,也会给会计专业建设与企业需要的紧密联系带来一定的困难,从而使会计专业人才培养目标的实现难上加难。

2. 专业相关课程理论和实训有效开展的需要

会计专业课程一般包括了基础会计与实务、财经技能、财经法规与职业道德、税法、财务会计、会计电算化、纳税实务、成本会计、财务管理会计、税务筹划、经济法、审计学原理与实务、综合仿真实训等主干课程。很多课程的实训量大,会计专业学生人数也多,对实训设备的要求也高;同时很多课程的学习、实训与相关会计岗位密切关联。鉴于A学院会计专业实训条件和实训设备不足的实际情况,很多课程的实训项目开展流于形式,不能完全做到一体化教学,更无法模拟实际的企业工作环境。教学效果不理想,培养出来的学生实践能力有待进一步提高。理论与实践不能有效、紧密、及时结合,教学效果就会大打折扣,学生的专业技能水平就得不到有效提高,无法体现高职教育的优势。

3. 提高学生考证通过率,进而提高学生就业率的需要

2014年度,随着相关财政主管部门加强对会计从业资格证考试的监管,考证的难度相应加大,全国的考证通过率也降低了很多。为了及时应对这种变化,必须通过修订人才培养方案,整合课程资源,合理安排考证课程的时间,提高师资力量配备,发挥老教师的指导经验优势来提高考证通过率。

4. 较高的考证通过率反而会促进学生实训能力的增强

学生通过考证,丰富了理论知识,打好了专业基础,增强了学习本专业的自信心,从而为开展实训实习奠定了扎实的理论基础。这样,实训、见习和实习起来就会游刃有余,少走弯路,提高效率,取得比较好的实习效果。

三、改革的举措与实践

1. 基于工作岗位的人才培养模式改革下,构建了专业课程设置创新体系

根据基于工作岗位的人才培养模式改革思路,汇聚行业企业的专家组成的专家建设委员会,凝聚专家们的经验和智慧,结合人才市场对会计相关人才质量的最新需求,讨论确定将相关职业岗位能力与课程设置有机结合,同时兼顾考证的需要。

2. 整合课程资源,服务于考证和实训

在创新课程设置体系的基础上,考虑到本专业现有人力资源和财力资源有限的情况下,只有通过整合课程、精简课时,才能避免教师教学重复和学生学习的内耗,最大限度地利用好现有的课程资源条件。而目标则是有利于学生考证和动手实训,使得学生学得轻松、教师教得轻松,建设服务于学生考证和实训的人才培养方案。具体措施是调整了A职业技术学院会计专业2013级、2014级和2015级的人才培养方案。同时,采取针对性措施提高考证的通过率。具体包括:首先,将考证的核心课程之一财经法规与职业道德进行整合,将原来开设在第一学期每周2学时的财经法规和开设在第二学期每周2学时的税法整合成一门课,开设在第一学期,每周6学时;其次,将原来开设每周4学时的会计电算化增加到每周6学时,加强上机实践的时间;再次,主动联系中华会计网校,利用互联网信息化平台,要求学生利用网络学习加强考题训练;最后,连续三年组织学生开展为期3个月的助理会计师培训工作,提高初级职称的考证通过率。同时,调整旨在提高学生实践动手能力的实训课程。例如,一方面通过购买相关实训软件和硬件设备,利用此实训平台,增加了出纳实训纳税申报实训审计学原理与实务综合仿真实训等实训课程。另一方面通过增加基础会计与实务财务会计与实务成本会计实务和税务会计等课程的课时量,从而加大实训的力度。

3. 改变传统教学方法

通过分岗位实训室和财务服务公司的建设,打破了传统教师教、学生听为主的教学模式。通过专业财务软件操作,以学生训练为主、教师督导为辅,对接会计专业工作岗位,以项目为导向、任务为驱动模拟企业工作环境,使学生多去参与动手实践。甚至可以将项目分成若干岗位,形成小组,进行团队协作,推动学生该项目的实训,尤其是体验式的实训和实习。实训结束,指导教师认真检查实训项目完成的效果,要求学生认真填写实训体会和报告,目的是使学生快速上手操作专业技能。这样,既锻炼了他们的专业技能,也增强了他们团队协作意识和沟通、组织协调能力。

4. 建立从教、学、做到技能竞赛一体化的校内校外实训基地

教师教好是为了学生学好,学生学好是为了将来工作中能熟练做好,而这个过程能够有效展示的最好平台就是技能竞赛。因此,通过建设从系到院到省的一套完整的技能竞赛系统,应是切实可行的思路。通过改革,首先有针对性地开设财经技能出纳实训和U 8操作应用等课程,为在院系层面开展比赛创造条件。其次,在院系比赛项目内容设计上逐步与省赛衔接。再次,在训练平台上网络化,利用服务器信息共享,让学生走出课室,能够在学院任何一个地方进行训练,从而实现大众化训练,达到以赛带练、以赛促学的目的。最后,建立了几家和本专业亲密合作的校外实习基地,为学生提供分岗位的实习机会,并按照教师的要求进行督导,要求学生每天认真写好实习和见习日志,实习指导教师认真批阅,检查和处理每个学生实习中发现的问题。

四、改革实践的预期成效

1. 考证情况分析

经过两年的改革实践证明,在会计证考证难度加大的背景下,2013级、2014级学生(两届学生人数基本持平)会计证和助理会计师考证平均通过率相比2012级明显提高,远远超过预期成绩。而考证通过率的提高,增强了学生学习本专业的信心和勇气,为进行专业技能实训的开展提供了坚实的理论基础。

2. A校技能大赛获得历史突破

从教、学、做到技能竞赛一体化校内实训基地的建立和学生考证通过率的提高,学生自信心的增强,使得学生学习、实训的热情相比往年明显高涨,课上、课下都能看到学生点钞、传票、模拟报税、账务处理实训的身影,连续两年学院的会计技能大赛专业组和非专业组报名人数大幅度增加,优秀的技能人才越来越多。通过选拔最优秀的学生参加广东省的会计技能大赛,连续两次分别获得三等奖和二等奖的好成绩,取得了本校本专业在广东省同类院校比赛的历史性突破。

3. 用人单位对学生的满意度分析

通过走访调研A税务师事务所和B会计事务所的管理人员分析来看,这两家事务所两年共安排了本专业约60名学生实习和部分学生实习结束就地工作,样本有一定的代表性。用人单位对连续两届学生给予的评分具体如下:

从问卷调查结果的总体分析,用人单位对实习生的满意度明显增强。尤其是用人单位对2013级实习生的专业素养、知识结构和工作效率及质量三项指标满意度认可度较高,说明本专业的人才培养质量有明显的提高。

会计上机实训总结范文第2篇

[关键词]中职;会计电算化;教学现状;教学改革

中图分类号:F232-4 文献标识码:A 文章编号:1009-914X(2014)29-0003-01

一、中等职业学校会计电算化教学的现状

(一) 教学目标与社会实际相脱节

在中职学校中《会计电算化》课程的教学普遍以培养学生对某一特定财务软件的操作能力为主要目标,相应的教学内容为针对该财务软件的基本操作方法进行详尽的介绍与示范,教学中忽略对会计电算化专业术语的解析以及会计信息系统中的会计实务能力培养的渗透。这样的教学目标使学生在电算化的学习与操作实践中缺少基础概念与理论支持,更无法将会计实务实践迁移到电算化的应用上,只能照本操作,离开课本、离开课堂,真正上岗时即无从下手,与社会实际相脱节。

(二) 教材选用单一

为响应 “普通高中有高考,中职教育有大赛”,适应全国职业院校技能大赛的需求,各中职学校普遍热衷选用唯一比赛的会计电算化教材,教学内容则以技能大赛的大纲为教学大纲,以培养学生适应各级专业技能竞赛,努力跻身在各级大赛的前沿。虽在比赛中能取得优秀成绩,但在现实工作中并无有重大用途。

(三) 教学设备缺乏,教学方式和方法落后

会计电算化是一门实践性很强的应用学科,要求学生具有很强的动手能力,这就要求各校应配备相应的教学设备。然而,目前仍有一些学校虽设置了会计电算化专业,但没有专业机房。学生实训只能挤在公共机房里,导致电算化专业学生实训课时少,影响了教学进度。另外,虽有一些学校设有专业机房,但由于软、硬件更新速度很快,而且投资很大,一旦投入,不可能在短期内淘汰,造成软、硬件滞后。使得实验能力、实验效果差异很大,不能完全满足教学需求。另有一些学校虽建立了多媒体实验室,使用计算机辅助教学,但在使用效率上却不很理想。

(四)实践教学环节比较薄弱

在目前的中等职业学校的会计电算化教学中。实践型教学环节总体所占比例较小,大部分学校几乎没有案例分析课和社会调查课。在课程学习中。学生从事的主要是理论学习和简单的上机实验,课程考察也主要以理论知识为主。其结果是,虽然学生通过了专业课程学习,甚至拿到了毕业证书。但由于缺乏实际操作技能。在实际工作中却适应不了本专业的要求。

二、中等职业学校会计电算化教学改革的途径

(一)适应社会实际,明确教学目标

从用人单位反馈的信息来看,中职学生普遍存在以下能力的不足:1.缺乏会计电算化信息系统常见的系统维护能力;2.对运行会计软件所出现的异常操作问题的解决能力不足;3.对其他会计软件的适应能力较差。

为适应企业对中等会计专业人才的要求标准,在教学目标的制定上不能只注重培养学生对某一特定财务软件(如用友、金蝶)的操作能力,更要注重培养学生对该软件的系统管理能力和日常维护能力;同时,在教学过程中,还应注重培养学生对知识的迁移能力,指引学生充分发挥主观能动性,自主学习,培养学生能基于熟练掌握某一特定财务软件的操作能力后,自学掌握其他常用的财务软件。

(二)充分发挥自编教材、自编《上机指导训练》的作用

为使电算化课程的教学能与企业会计工作实际需求有效接轨,在教学过程中通过自编电算化教材(补充出纳管理系统、往来帐管理系统、购销存管理系统等模块的应用知识)、自编电算化上机指导训练(结合基础会计模拟实操教材、财务会计模拟实操教材及近年会计电算化省赛试题等,编写仿真会计电算化上机指导实训),弥补了学校目前选用的教材内容上的不足,既实现了在电算化课程教学中渗透会计实务,使学生较具体地体验仿真ERP上线企业会计信息系统的实际应用情况;又能满足一部分学有余力的学生的学习需要,以使他们能利用课余时间通过自学实现理论迁移、技能拓展。

(三)加强实践教学,提高学生的实际应用能力

在学生学习和掌握了一定的会计电算化理论知识的基础上,通过剖析案例,让学生把所学的理论知识运用到会计电算化中去的“实践活动”。可分为三个步骤:1.由教师根据会计电算化的教学内容、重点、难点、目的编制一定案例;2.案例在课堂上先由学生讨论,然后由教师进行引导、提示、总结;最后由学生撰写报告,对案例的认识和所学到的知识等进行总结。案例教学也可以采用小组学习、模拟实验、辩论、公开演示课等形式。对案例进行分析,培养学生科学的学习方法和积极的学习态度,提高会计电算化的教学质量和学生的实际应用能力。

(四)加强校企合作,拓宽中职教育的办学思路

校结合有利于学校了解企业对会计电算化人才的需求状况。以便有目的地培养人才;同时学校与企业开展合作,也有利于学校开辟多种办学途径。学校可与软件生产或经销公司及应用会计电算化的企业合作。利用学校的教育资源和实习基地进行会计电算化的培训。学校还可以派专业教师深入到企业中去。通过调研及时了解会计电算化软件在实际应用中存在的各种问题,以便更好地组织教学;同时,教师可以将收集到的资料编写成教学案例,进行案例教学,这样的教学案例更具有针对性和目的性。学校也可以定期聘请一些在企业工作的会计电算化专业人员,给学生进行案例讲座和实践指导。

(五)建立专用的会计电算化模拟实验室

根据会计专业学生人数,设计成标准的网络教室。保证每人一台电脑,采用星型结构把实验室内的电脑连成局域网。然后与校园网及互联网联结,实现会计基本理论和知识的教学。同时,应在实验室内增加一些电教设备,以便遇到确实无法模拟的会计环境或问题时。用电教设备进行教学。需要指出的是,在配备硬件系统时。要考虑今后发展的趋势。具有一定的超前性。在此过程中可以与大型管理软件公司合作。让对方给出专业的设计意见。同时可与其合作开展培训业务。不仅能让更多的学生学到企业管理方面的知识,而且对学校创收也有所帮助。该实验室建成以后。应杜绝其他专业教学使用,多安排会计专业的学生在此进行业务训练,从而体现职业教育的优越性。

(六)组织学生参加考证

中等职业学校的电算化教学受教学时限的影响,不可能在课堂上将所有电算化的知识一一教授。根据笔者多年教学、实践和带队考证的经验,认为初级考证和中级考证各有特色,在教学中可按如下步骤进行: 初级辅导、中级辅导、考证准备

中职学校会计专业的学生必须拿到会计上岗证,将来毕业后才能顺利从事财务工作。目前几乎所有中等职业学校在开设会计专业的课程时都有珠算、会计基础、会计实务、财经法规和会计电算化等课程。在经过初级、中级电算化教学以后,学生对相关知识的掌握和理解已经基本没有问题了,需要注意的就是要针对考证要求强化训练并记忆相关要点。

结语

通过会计电算化教学实践,根据学生的具体状况,力求学以致用,从而为社会培养出符合现代会计事业需求的复合型人才正是我们的真正目的。

参考文献

[1] 程翠凤.会计案例教学法在会计电算化专业中的应用研究[J].财会通讯,2007,(12):26-27.

会计上机实训总结范文第3篇

目前《成本会计》课程教学中,在内容、形式、手段等方面都与现代复合型会计应用人才的教育要求以及企业的岗位需求存在一定的距离,使得教学质量并不理想,主要存在以下5个方面的问题。

1.1对教学重要性的忽视

自《成本会计》从会计课程中分离出来后,就成为高校会计类专业的主干课程之一,与财务会计、管理会计并驾齐驱。但这门课程的设置被认为是财务会计不足的补充,在我国会计教育事业中,认为它是财务会计课程的一门附属课程,远没有财务会计与管理会计重要。从学生角度而言,认为《成本会计》课程中的部分内容与管理会计的内容是交叉重复的,在学习成本会计这门课程的时候感到定位不明确,对大量的公式计算与表格也感到枯燥,并且在会计类的相关职称考试与注册会计师考试中成本会计的内容比重很小。由于这两方面的原因,部分高校对《成本会计》课程的学时进行压缩,学生也以应试、求职的有用性高低为判断标准,因此忽视了《成本会计》的重要性,对其关注程度低。

1.2教学内容与企业管理要求严重脱节

在《成本会计》教学中,人们只重视传统的成本会计计算原理与方法的教学,只是就成本论成本,就教材论教材,没有站在学术的前沿,及时掌握社会需要的动态。例如,现代企业的生产过程中自动化和机器人的广泛应用使企业能够从事产品多样化生产,并解决了产品精致化的要求;但在成本会计教学上的处理方法一般是以很低的直接人工去分配很高的制造费用,最终会使会计信息失真从而导致经营决策失误;再如,网络的普及使电子商务日益风行,由于网络交易的临时性,当某项交易完成后虚拟的交易主体就会解散,在成本计算时将短暂的经营期限再划分为若干会计期间显得没有必要,现今的成本计算方法较难解决这类问题。对于适用于现代企业成本管理要求而提出成本的新思想与新的计量方式,则因教材、学时等原因而避重就轻地一带而过,使得学生一旦上岗后难以满足企业的岗位要求。

1.3教学方法的局限性

当前的《成本会计》教学大多采用的是课堂讲授、案例分析与模拟实训及辅助教学等方法。由于其计算量大和表格繁多等特点,使得教师与学生对教材的依赖性强。教师按照教材上的案例及表格来讲述各数字间的结转关系,从而给了学生“照本宣科”的印象,在授课的过程中难以集中学生的注意力,保持良好的教学秩序〔2〕。有些学校也配套了多媒体教学设备,现今都采用PowerPoin量制作成本会计课件开展教学,但只能是对公式与方法的呈现,对要点起到提示的作用,对于企业生产流程、各表格之间的结转关系仍然无法形象地展示出来。

1.4电算化教学仍属空白

现在几乎所有高校都有会计上机模拟室与配套的会计软件,但仅仅只针对财务会计教学,市面上没有成本会计教学专门的电算化教材,也没有相应的电算化软件,只是在财务用友会计软件的高级版本里才有,且只适合企业使用。学校的学生无法进行相关练习,只能“纸上谈兵”,采用纸制的凭证账簿报表来进行模拟实训。

1.5课程偏颇于理论教学

多数高校对于《成本会计》的课程设置仍然偏向于理论教学,理论学时远大于实践学时,甚至部分高校没有相应的设计实践环节,由于教学是“以教师为中心”的单向灌输式教学方式,没有实践教学,学生缺少对制造业生产的直接了解和认识,影响了学生的知识掌握和应用。例如,对构成成本要素的分配如材料费用分配表、人工费用分配表、折旧费用分配表等是按不同章节分开讲述的,若学生不通过实践模拟环节,则很难系统性地掌握各种成本构成的知识,更达不到整合的效果。

2《成本会计》教学改革的措施

《成本会计》是一门独立课程,较其他会计学科课程而言形成比较晚,还没有一套科学可行的教学方法供教育工作者参考,有许多的教学方法既要在实践中探索,也要从理论上进行研究,理论和实践紧密结合,从而提高教学质量。现针对以上问题提出几点建议。

2.1构建合理的教学内容和课程体系

由于《成本会计》是在基础会计、财务会计的基础上进行学习的一门专业课程,它融人了财务会计和管理会计等方面的知识,因此在设计培养方案时,应该从整体发展与综合性出发,合理构建成本会计的教学内容与课程体系,使学生意识到基础课程的重要性,掌握基础课程的基本理论、方法,为成本会计的学习打下坚实基础。同时,要注重其他学科知识在本学科领域中的应用,搞好整体优化。在课程内容的确定上,确立为满足不同的目的而提供成本信息的思想,结合现代成本管理的需要,增加成本预测、决策、预算、控制、分析和考核等内容;在保留成本会计传统体系中的理论与方法的同时,简化过多涉及其他管理领域的内容,扩充成本控制战略等成本管理领域的新概念和理论与方法,使《成本会计》的体系内容更具科学性、实用性和前瞻性。随着企业经营管理的发展,《成本会计》逐步向经营型成本会计发展,形成了《财务会计》《成本会计))((管理会计》“三足鼎立”的局面,所以在我国会计教育体系中,《成本会计》是介于《财务会计》与《管理会计》之间的一门课程。正因为如此,在组织教学和编写教材中,成本会计、财务会计、管理会计等课程之间常常会存在不同程度的重叠或重复,我们教学者为避免这种现象应当采取必要的措施。首先,在选择教材上把侧重点放在“管理成本会计”这种综合性的学科上,把成本会计与管理会计内容整合为一门更适应教学要求的课程;其次,建议在教学过程中授课教师之间增加沟通协商,避免重复教学。对于难以避免的重复内容,例如成本会计与管理会计中的“标准成本法”等,也要强调从不同的角度予以各有侧重的阐释;最后,对于这些课程的教学时间安排也要注意各门课程的知识衔接,使得学生既能系统性又能有针向性地学习。

2.2改革教学方法,提高教学质量

在《成本会计》的教学上应当摒弃以往传统式的“以教师为中心”的单向灌输式教学模式,应注重激发学生在接受教学时的主动性和创造性。教师应改革教学方法,更多地将启发式教学法、讨论式教学法、模拟式教学法和案例教学引人到成本会计课程的教学中,调动学生自我学习兴趣,更多地去引导学生通过生产流程与管理要求、账户设置与结转、比较与归纳去掌握计算公式与方法,从而达到理想的教学效果,提高整体教学质量。

1)“课前观摩”教学。老师讲授每一单元新课之前,首先组织学生观摩相应的实际业务或生产经营过程,从而给学生一种亲临其境的感性认识,以利于他们接受和理解本单元的相关知识。因为我们的学生还没有社会生活体验,往往老师讲了很多但效果并不是很理想。如《成本会计》中辅助生产车间的成本计算法这一单元,在讲授五种分配法前如果先组织学生观摩一下辅助生产车间的生产模式和工序流程,那么讲起课来就会得心应手、事半功倍;但这样做往往受时间、场地等客观条件的制约,实际操作起来困难。因此,教师应当事前做好准备工作,根据单位教学的需要,深人企业调查研究,并采用现代化多媒体教学手段,将所要观摩的内容制成影像,从而既拉近课堂与企业和市场的距离,也让学生有直观的印象[s],提高课堂教学效果。

2)课堂精讲,引人案例教学。老师尽量压缩讲授时间,对于基础知识、基本概念、基本原理要讲明、讲透,对于具体的核算、计算、分析及管理方法讲清步骤、突出要点,其他技术问题放在实训环节边做边学,为实训教学作好时间和内容上的准备。在课堂教学过程中根据需要精选相关的案例,先让学生讨论案例,然后教师结合案例讲解教学内容,通过这些鲜活的案例使课堂教学更生动具体且通俗易懂。为达到这一效果,我们一方面精读教材,进行精美的教学设计;另一方面应在分析教材的基础上搜集、筛选教学案例。

3)模拟实训。《成本会计》模拟实训教学的重要环节是根据教学计划的要求,在完成每一单元的教学任务后,组织学生进行模拟实训。通过模拟实训使学生熟练掌握本单元的教学内容,培养他们的职业意识和职业能力。在学生完成所有教学任务进人社会实习前有必要进行一次校内综合“实战演习”。目的是让学生在一个仿真的环境中系统地进行专业知识、实际业务、职业能力的综合训练。为搞好模拟实训,我们应当着重解决以下问题:实习环境尽量仿真,给学生一种亲临其境的感觉,例如安排学生在财务处实习等,提高对成本会计学习的兴趣和学习的效果;模拟实训的内容相对集中,让学生进人一种工作状态,体现职业化的感觉,以便日后能更快地适应工作岗位需要。

2.3完善成本会计模拟实验的实践教学环节

对于应用型人才的教学,应当重视实践操作的能力训练和培养,模拟实验是对学生会计理论的检验,使学生能更早适应社会需求,它强调会计知识学习和动手能力并重。实验课的教学效果直接影响学生的就业竞争力。为了搞好实验教学,首先,应适当调整教学计划,合理分配理论与实践学时的比例;其次,要完善会计模拟实验室,配备多媒体、电脑、沙盘等设备,创造仿真的会计环境,从成本的核算到成本的管理控制让学生有身临其境的感觉。在模拟实验过程中,给所有的学生分配不同的角色且布置相应的岗位任务,让学生积极、主动地阅读教材、搜集资料,相互讨论,寻求教师的帮助,进而解决问题川。在会计模拟实验阶段,通过给出某模拟单位某一特定月份完整的会计资料,包括企业基本情况、产品生产工艺流程、成本计算方法、各账户的月初余额、原始经济业务、财务分析指标、相关财务制度和政策规定等,根据各项经济业务填制原始凭证、编制记账凭证、登记账簿、核算成本、编制报表到财务分析,使学生仿佛置身于实际单位的财务部门,通过一整套的会计实验课锻炼以培养学生的实践操作能力。从长远角度而言,成本会计还应当实现电算化教学模式,教育工作者应当总结自己的经验,编写成本会计电算化方面的教材,财务会计软件的研发人员尽快研发出成本会计电算化类的教学版软件,使成本会计教学质量得以提高。

会计上机实训总结范文第4篇

器材厂的会计部并没有太多人,设有一个财务部长,一个出纳,两个会计员,而教导我的是老会计霞姐。刚到会计部霞姐就叫我先看她们以往所制的会计凭证。由于以前的暑假有过类似的社会实践经验,所以对于凭证也就一扫而过,总以为凭着记忆加上大学里学的理论对于区区原始凭证可以熟练掌握。也就是这种浮躁的态度让我忽视了会计循环的基石——会计分录,以至于后来霞姐让我尝试制单的良苦用心。于是只能晚上回家补课了,把公司日常较多使用的会计业务认真读透。毕竟会计分录在书本上可以学习,可一些银行帐单、汇票、发票联等就要靠实习时才能真正接触,从而有了更深刻的印象。别以为光是认识就行了,还要把所有的单据按月按日分门别类,并把每笔业务的单据整理好,用图钉装订好,才能为记帐做好准备。

制好凭证就进入记帐程序了。虽说记帐看上去有点象小学生都会做的事,可重复量如此大的工作如果没有一定的耐心和细心是很难胜任的。因为一出错并不是随便用笔涂了或是用橡皮檫涂了就算了,每一个步骤会计制度都是有严格的要求的。例如写错数字就要用红笔划横线,再盖上责任人的章,才能作废。而写错摘要栏,则可以用蓝笔划横线并在旁边写上正确的摘要,平常我们写字总觉得写正中点好看,可摘要却不行,一定要靠左写起不能空格,这样做是为了防止摘要栏被人任意篡改。对于数字的书写也有严格要求,字迹一定要清晰清秀,按格填写,不能东倒西歪的。并且记帐时要清楚每一明细分录及总帐名称,不能乱写,否则总长的借贷的就不能结平了。如此繁琐的程序让我不敢有丁点马虎,这并不是做作业时或考试时出错了就扣分而已,这是关乎一个企业的帐务,是一个企业以后制定发展计划的依据。

所有的帐记好了,接下来就结帐,每一帐页要结一次,每个月也要结一次,所谓月清月结就是这个意思,结帐最麻烦的就是结算期间费用和税费了,按计算机都按到手酸,而且一不留神就会出错,要复查两三次才行。一开始我掌握了计算公式就以为按计算机这样的小事就不在话下了,可就是因为粗心大意反而算错了不少数据,好在霞姐教我先用铅笔写数据,否则真不知道要把帐本涂改成什么样子。

从制单到记帐的整个过程基本上了解了个大概后,就要认真结合书本的知识总结一下手工做帐到底是怎么一回事。霞姐很要耐心的跟我讲解每一种银行帐单的样式和填写方式以及什么时候才使用这种帐单,有了个基本认识以后学习起来就会更得心应手了。

除了做好会计的本职工作,其余时间有空的话我也会和出纳学学知识。别人一提起出纳就想到是跑银行的。其实跑银行只是出纳的其中一项重要的工作。在和出纳聊天的时候得知原来跑银行也不是件容易的事,除了熟知每项业务要怎么和银行打交道以外还要有吃苦的精神。想想寒冷的冬天或者是酷暑,谁不想呆在办公室舒舒服服的,可出纳就要每隔一两天就往银行跑,那就不是件容易的事了。除了跑银行出纳还负责日常的现金库,日常现金的保管与开支,以及开支票和操作税控机。说起税控机还是近几年推广会计电算化的成果,什么都要电脑化了。税控机就是打印出发票联,金额和税额分开两栏,是要一起整理在原始凭证里的。其实它的操作也并不难,只要稍微懂OFFICE办公软件的操作就很容易掌握它了。可是其中的原理要完全掌握就不是那么简单了。于是我便在闲余时间与出纳聊聊税控机的使用,学会了基本的操作,以后走上工作岗位也不会无所适从,因为在学校学的课本上根本就没提过这种新的机器。

是的,课本上学的知识都是最基本的知识,不管现实情况怎样变化,抓住了最基本的就可以以不变应万变。如今有不少学生实习时都觉得课堂上学的知识用不上,出现挫折感,可我觉得,要是没有书本知识作铺垫,又哪应付瞬息万变的社会呢?经过这次实践,虽然时间很短。可我学到的却是我一个学期在学校难以了解的。就比如何与同事们相处,相信人际关系是现今不少大学生刚踏出社会遇到的一大难题,于是在实习时我便有意观察前辈们是如何和同事以及上级相处的,而自己也尽量虚心求教,不耻下问。要搞好人际关系并不仅仅限于本部门,还要跟别的部门例如市场部的同事相处好,那工作起来的效率才高,人们所说的“和气生财”在我们的日常工作中也是不无道理的。而且在工作中常与前辈们聊聊天不仅可以放松一下神经,而且可以学到不少工作以外的事情,尽管许多情况我们不一定遇到,可有所了解做到心中有底,也算是此次社会实践的目的了。

会计假期实践报告(二)

一、实训目的

二、实训内容

(一):期初建账及余额的录入

会计是对一个会计主体在一段会计期间的经济业务的反应,监督、预策、决策等。首先我们得从建账开始,建账就是要根据公司有可能发生的经济内容做一个初步的规划,除了企业必须有的科目之外,还应该从实际的经济业务中来开设相应的会计科目。因为会计科目是反应企业经济业务记录核算的基础,根据企业的起初账务情况,建好总账和明细账,然后就是期初余额的录入,如实地将企业前期余额反映在所建的总账和明细账上。

(二):填制会计凭证,并对凭证进行审核

在设置好会计科目和建好总账明细账的情况下,就是要按照时间顺序对公司所发生的每一笔经济业务,依据原始凭证进行填制记账凭证,在填制记账凭证的时候要认真审核原始凭证是否符合要求,依据审核后的原始凭证真实地填制记账凭证。在实训的过程中,我们用的是双金额式的记账凭证,有时候不小心就会将金额的方向填错,在记账凭证上还要如实的记录原始凭证的张数,在记账凭证的背面还要粘贴好原始凭证,真实的反映企业的每一笔经济业务的内容,做好记账凭证以后交给主管也就是我们的指导老师周荣华老师签字审核,之后就可以登记总账和明细账了。

(三):会计帐簿的登记与结帐

记账凭证通过审核签字后就可以进行登记账簿工作,登记总账就是把已经签字了的记账凭证做为依据,逐笔将经济业务记录在总帐和明细账中,以便期末对经济业务的汇总核算,如实的反映企业在一个会计期间内所发生的经济业务。在会计期末时依据总账和明细账进行成本的核算和利润的分配,登记总帐和明细账一定要细心,不能出现金额的错误,或者方向的错误,因为记录错误的总帐和明细账是不能如实的反映企业经济业务的,会导致期末科目汇总时的数据不真实,试算不平衡等等多方面的问题,从而不能结帐,而且在反查账务的时候工作复杂力度加大了。给会计工作的时间上造成了推移,不能及时的反映经济情况,所以,早登记总帐和明细账的过程中我们主要把握好谨慎性原则,才能如实的不记账凭证完整的登记入账。

(四):会计报表的填制

记账完后要做的就是填制会计报表,由于20**年的新会计准则的变动和修改,我们在填制会计报表时必须依据新的准则中的要求去填制,这对于我们来说是一次真正的改变,很多以前学到的知识得到了很好运用,也增加了很多新的知识,在原来的基础上得到了很高的强化,接受了更多的新知识,强化了我们在会计报表的填制上应该注意的细节。

三、实训总结与感受

通过此次实习,让我们温故而知新,起到了预期的效果,例如:在公司发生材料采购业务的时候,发生的运费有些需要提税的,而有些则不需要提税,在运输费用计如原材料成本是如果是一种原材料,该怎样记?而多种原材料的情况下又该怎样记?这些是我们原来都不知道的,通过此次的实际训练,让我更加明晰的知道该怎样计算原材料的入库成本,企业为了生产经营的持续性,就会生产产品出售,在生产产品时首先就要领用原材料,做为会计,就要根据为了生产各种产品的领料单计算出材料的出库成本,当然方法是有很多种的,在次我主要说说对加权平均法来计算单位成本的感受。在过去的一年的时间里,我们财务会计学得不是很好,所以当我们在这次接触到这些成本业务的核算时总是无从下手,找不到头绪,在实际训练的过程中,碰到需要计算材料的出库成本时,就不知道该怎样去计算,过去曾听说过先进先出法,后进先出法(这种方法现在也不用)等等多种计算单位成本的方法,但是从来就没有真正的实际操作过,本次实际训练时面临这些问题时才真正的感到自己的好多缺点。在周老师的详细讲解下才弄明白是怎么一回事情,让我及时的弥补了这一知识空缺,受益非浅!

四、综合实践的建议

高职会计实践教学中,必须加强与会计实业界的联系,培养市场需要的会计人才;强制推行“案例教学”,适时设置实验实习环节;增加会计上机实验,强化常用软件工具的应用;实现毕业生的“双证”要求,增加毕业生的“务实”经验;加强教师培养,提高教师素质;加大校外实习基地的建设力度,由于我院会计专业是后起的专业之一,多数设备仍然不齐全,这使得我们的实际实践活动受限。为此,我在这里就本专业提出一点点建议:应为学生提供更多的实践平台,锻炼学生的动手能力,只有动手动脑能力都强的人才会被企业被社会所认可。相信在以后的教学中我院的教学后勤工作会更加完善可行,能更好更多的培育出高技能水平的社会所需的人才。

通过此次实际训练,让我更加深刻地了解了会计究竟是做什么,怎样做?弥补了以前来不及学到的基础知识,加深了对前段时间所学知识的巩固,强化了我们的专业技能。会计是一门活学活用的专业,而且随时都因为国家政策的变动而变动。但是最重要的基础是不会变的,希望老师们在今后的教学过程中以基础知识的教育为重中之重,有了较好的基础知识,再加以适当的实践训练,就能更好地完善我们的专业,强化高职高专会计专业学生的实际操作能力,为社会培养符合需求的高级应用型人才而努力!也为自己以后走向工作岗位打下坚实的基础!

会计假期实践报告(三)

大学的生活是美好的,也是丰富多彩的,可是在大学里可不能迷失了自己,大学时用来学东西的,不是用来玩的,这个道理你必须要懂。

所以我的大学生活虽然很多彩,可是我并没有忘记要学东西,我国的一致不错,生活很充实,学习的知识也很多,这才是上大学的最高境界。

在大学里学的是会计专业,所以要出去实习一下,感受一下外面的情况。

一片叶子属于一个季节,年轻的莘莘学子拥有绚丽的青春年华,谁说意气风发的我们年少轻狂,经不住暴风雨的洗礼?谁说象牙塔里的我们两耳不闻窗外事,一心只读圣贤书?走出校园,踏上社会,我们书写一份满意的答卷。

我在酷热中迎来了作为大学生的第一个暑假,也满怀激-情地参加了暑期社会实践活动。作为一个大学生有别于中学生就在于他更重视培养学生的实践能力,在注重素质教育的今天,社会实践活动一直被视为高校培养德、智、体、美、劳全面发展的新世纪优秀人才的重要途径。

实习是每一个学生必须拥有的一段经历,它使我们在实践中了解社会,让我们学到了很多在课堂上根本就学不到的知识,也打开了视野,增长了见识,为我们以后进一步走向社会打下坚实的基矗而会计是指对具体事物进行计算、记录、收集他们的有关数据资料,通过加工处理转换为用户决策有用的财务信息。会计作为一门应用性的学科、一项重要的经济管理工作,是加强经济管理,提高经济效益的重要手段,经济管理离不开会计,经济越发展会计工作就显得越重要。

随着会计制度的日臻完善,社会对会计人员的高度重视和严格要求,我们作为未来社会的会计专业人员,为了顺应社会的要求,加强社会竞争力,也应该严于自身的素质,培养较强的会计工作的操作能力。于是,这个暑假,我到台州医院的财务部参加了社会实践,看他们如何工作,做一些力所能及的事情。

从7月5日到8月3日,虽然是短短的十天,我学到了不少课本里学不到的知识。我初步了解了财务的使用和会计处理的流程,并做一些简单的会计凭证。

我认真学习了正规而标准的医院会计流程,真正从课本走到现实中,细致地了解了医院会计工作的全部过程。实践期间我努力将自己在学校里所学的理论知识向实践方面转化,尽量做到理论与实践相结合,在实践期间我遵守了工作纪律,不迟到,不早退,刚到财务部会计室,先看她们以往所制的会计凭证和附在会计凭证上的原始凭证,由于以前在学校学过会计凭证,借贷等知识,所以对会计凭证不是太陌生,因此借着记忆加上学校里所学过的理论对于区区会计凭证完全可以熟练掌握,但是这种浮躁的态度让我忽略了会计循环的基石。

会计分录在书本上可以学习,可一些医院帐单、收据、收费清单、汇票等就要靠实践时才能真正接触,从而有了更深刻的印象,别以为光是认识就行了,还要把所有的按月按日分门别类,并把每笔业务的单据整理好,用图钉装订好,才能为编制会计凭证做好准备。

会计上机实训总结范文第5篇

关键词:计算机 高职院校 大学生

《计算机应用基础》是高职院校非计算机专业的公共基础课程。该课程的教学目标是让各专业的学生具有使用计算机为其所在专业服务的能力。随着当今社会计算机在各个领域的广泛运用,熟练掌握计算机,已经成为当代大学生必不可少的一门重要的技能。然而在实际教学过程中,往往忽略了不同专业的学习需求,不管是对什么专业,均采用统一的教学大纲、教学内容,缺乏专业特色。同时,也使学生有计算机学习与实际应用脱节的感觉。如何在计算机教学中突出专业特色,培养学生实际的应用技能,我校在改革高职计算机基础教学中做出了一些尝试。

一、高职计算机基础教学的现状

当前,高职计算机基础课程一般采用多媒体教学环境进行授课,通过大屏幕投影将课程课件及教师操作计算机的过程展现在学生面前,极大地丰富了课堂教学的内容,加大了信息传递的容量,使讲解的内容更加直观形象,更便于学生的理解,提高了讲课的效率和教学效果。同时,理论课与实验课的比例保持在11,极大地提高了学生的动手能力。但这种方式存在如下问题:

(1)由于我校学生来自不同地区,区域经济水平存在差异,相应的计算机普及教育不同步,如许多来自农村的学生没有系统地接受过计算机基础教育。而来自经济较发达地区的学生一般都受过较好的计算机教育,其中一部分学生的计算机基础操作非常熟练,有的还掌握了一些基础编程软件的使用。新生分别来自于职高和普高,职高类学生已普遍学习了基本的计算机操作,基础相对好,而普高类学生高中阶段基本没有开设计算机课程。正是由于基础的差异,学生在学习过程中的表现也存在很大差别:课程内容对基础好的学生吸引力不大,学生对课程没有兴趣;而基础差的学生,则普遍反映内容太多、难度太大,老师讲课太快,上机实验课的内容根本无法及时消化。

(2)教师将讲授内容做成电子教案和教学课件进行课堂演示,这样的方式虽然更加直观,但同时信息量大、速度快,使得部分学生无法边听课边做笔记,给学生的印象较浅,容易遗忘。

(3)多媒体教学虽然使得教学过程更加生动化,但其实质上只是将传统教学方式的黑板换成了计算机和大屏幕,教师是整个教学过程的主体,以教师传授为主,学生仍然处于被动地接受老师灌输的地位,学生学习的主动性和积极性仍然没有充分调动起来,不利于学生自主学习能力的培养。

(4)由于过多注重课堂教学,在教学过程的设计上注重对软件使用的讲解,而忽视了对学生解决实际问题能力的培养,导致教学效果不佳。有的学生课堂听课认真,上机也能完成各项实验任务,但遇到实际问题仍然解决不了,不能主动思考解决办法的问题,造成学用脱节的现象。

(5)各专业的计算机基础课程内容基本相同,没有根据专业的特点进行有针对性的教学,使得学生学习计算机课程后,对自己将来的专业课程帮助不大。

二、教学改革探索与实践

1.高职计算机基础教材的改革

高职计算机基础教材应符合职业教育特征,区别于理论化、系统化的本科教育模式,着重突出其技术应用性及可操作性,应达到如下基本要求:

(1)体现高职教育的针对性和实用性,教材应按照高职教育培养面向生产建设服务第一线高技能人才的要求进行岗位能力分析,注重对实用技术的学习和训练。把教学重点放在应用技术的掌握和新技术的传授上。

(2)内容结构力求理论与实践融合。有理论有实践的教学内容及课堂教学组织模式,能更好地促进学生知识掌握及能力形成。高职教材的开发应注重理论与实践的相融,吸纳大量实例配合教学,并安排相应的实训内容进行强化训练。

2.教学方法的改革

(1)由于每个新生入学以前计算机水平高低差异较大,学校可以对刚入学的新生进行一次综合的计算机能力测试,然后根据学生的自愿原则实施分层次教学。可以针对不同层次的学生分层次开设不同难度的课程。将基础相当的学生集中在一个教学班中组织教学,能够激发学生的学习积极性,促使学生都能在原有的基础上有所提高。实施分层次教学,应根据学生水平按教学内容进行分级。对于计算机底子较差的学生可增加计算机基础教学课时,掌握计算机基础识,如办公软件、操作系统的基本操作。而对于有一定计算机程度的学生,可根据学校的师资力量,进行相对应的进行兴趣教学,在掌握计算机基础知识的前提下,开设应用性的课程,如图形处理,软件编程等内容,这样更加刺激学生学习的积极性。

(2)要开展“主导-主体”教学建构主义教学理论的研究,强调以学生为中心,因为学生是信息加工的主体、知识意义的主动建构者,而教师是学生主动建构意义的帮助者、促进者。高职计算机基础教学要充分利用计算机多媒体网络环境,改变以往的“以教师为中心”的教学模式,实施以“教师为主导,学生为主体”新型教学模式,使学生学习逐渐地从被动接受型向自主学习型发展。在整个教学过程中学生应该始终处于主体地位。

(3)对非计算机类专业学生进行的计算机基础教育,应与计算机类专业有所不同。计算机类专业培养的是计算机专门人才,将来从事信息技术理论与应用、科研教学、系统开发等专业性的工作,而在非计算机类专业中进行计算机基础教育的目的是培养大批能使用计算机的新型人才,可以说他们是计算机应用人才。他们的任务是将信息技术用于各个专业领域,对他们来说,学习计算机的目的是为本专业服务,计算机只是作为一种现代工具来掌握,而不能当作纯理论的课程来学习。要从应用的角度来规划课程和选择内容,而不是从学科的角度设置课程。因此,高职教学内容的改革必须从“计算机应用”这个角度来规划计算机基础教育。对高职学生,应以应用知识为主,重点是培养解决实际问题的能力。衡量的标准不是知不知道,而是会不会干。

计算机基础课程的教学改革是一项长期而艰苦的工作,在这一过程中,有新知识与旧知识的碰撞,还有新的教学手段和老的教学手段的磨合,这就要求我们教师在教学的过程中不断地总结和探索,根据就业市场的实际需求,培养出符合社会需要的人才。

参考文献: