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 文章中心 > 结构识图实训总结

结构识图实训总结

开篇:润墨网以专业的文秘视角,为您筛选了八篇结构识图实训总结范文,如需获取更多写作素材,在线客服老师一对一协助。欢迎您的阅读与分享!

结构识图实训总结范文第1篇

识读施工图是高职土建施工类学生毕业后从事建筑行业专业岗位工作的基础。文章阐述了高职土建施工类专业识图能力的重要性,论述了对培养识图能力起支撑作用的建筑构造与识图、钢筋混凝土结构、混凝土结构工程施工等多门课程的改革思路,介绍了探索有效教学方法与手段的教学实践。

关键词:高职教育;识图能力;课程改革;平法施工图

中图分类号:TV3-4;G642.423 文献标志码:A 文章编号:

10052909(2013)04002304

高职土建施工类专业主要面向建筑工程生产一线培养技能型人才。毕业生主要在土建施工企业从事施工现场管理、工程项目组织、质量验收、材料检测、施工安全、技术资料及工程造价等工作。主要岗位是施工员、质量员以及安全员、试验员、资料员、造价员等。根据《建筑与市政工程施工现场专业人员职业标准》(JGJ/T250-2011),施工员和质量员需要掌握施工图识读、绘制的基本知识,还要参与图纸会审等工作(见表1)[1]。由此可见,识读施工图是高职土建施工类学生毕业后面临的首要工作任务,是从事建筑行业一切专业技术工作的基础。因此,高职土建施工类专业识图能力的培养是非常重要的教学任务。

随着建筑业的发展,工程规模越来越大,图纸越来越复杂,目前基本以高层钢筋混凝土框架结构和剪力墙结构为主,且有一定的深度和难度,因此,在学校短短的两年多时间里,如何培养学生熟练地识读各种图纸是需要认真研究的问题。施工图识读能力的培养是个循序渐进的过程,需要一系列专业课程知识的支撑。笔者结合多年来在专业教学体系、教学内容、教学模式等方面的改革和实践,就高职土建施工类专业识图能力培养体系做了有益的探讨。

一、建筑工程制图与识图的基本要求

建筑工程制图与识读是培养制图与识图能力的基础课程,主要学习制图的基本知识、投影的基本原理和建筑施工图的识读。教学目标定位在培养学生空间想象与分析能力,使学生熟练规范地绘制施工图,阅读基本的建筑施工图,为后续课程的学习打下基础。教学中,适当讲授点、线、面投影的基本理论,组合体三视图的投影教学,重点在施工图识读,并结合《房屋建筑制图统一标准》和《建筑制图标准》,介绍工程制图国家标准的规定,使学生了解建筑工程图的图示方法、图示内容,培养学生阅读和绘制建筑施工图的基本技巧。在此过程中着力培养学生按照国家规范绘制施工图,这

是非常关键的环节,要求做到图样表达准确,图线清晰,尺寸标注完整合理,文字书写规范,符合制图规范[2]。课程结束时一般安排一周的绘图实训,让学生练习绘制建筑平、立、剖面图。

建筑构造与识图课程是识图能力提高的关键,该课程主要培养学生对建筑构造的认识和施工图的识读,也是支撑施工员、质量员、造价员、资料员等岗位工作的主要课程。目前建筑构造与识图课程存在知识点多、杂、散及课程内容不系统的问题,教学中应将传统的以知识为本位转变为以能力为本位,以身边的建筑为典型案例,实行理论与实践一体化的教学。

(一)建筑构造与识图课程教学改革思路

以施工员、质量员、造价员等岗位需求为出发点,以学生职业能力和职业素质的培养为重点,以标准图集、国家规范为依据,以真实的工程图纸案例、学习任务为载体,推进建筑构造与识图课程的教学改革。如课程设计以学生身边的学校教学楼工程案例进行建筑构造部分内容的讲解,并结合图纸、标准图集,培养学生对建筑构造的认知能力;识图部分结合有代表性的典型工程图纸,进行施工图识读和绘制的讲解。整个教学过程联系学生身边熟悉的工程案例展开,既提高了学生的学习兴趣,又因为可操作性强,学生也容易接受;每堂课以任务贯穿始终,真正以培养学生实际能力为目的。

(二)建筑构造与识图课程的改革实践

建筑构造与识图课程分为建筑构造和建筑施工图识读两个项目,具体采用项目教学、分组教学、案例教学、多媒体教学等多种教学方法和手段。

建筑构造项目,以学校教学楼图纸案例展开教学,设置基础和地下室、墙体、楼地面、楼梯、屋顶、门窗、变形缝共七个部分的构造认知。每部分教学思路如下:引导学生识读教学楼施工图中相应的构造内容并进行现场观察,掌握其构造。在此基础上,帮助学生掌握教材的相关知识点,查看标准图集,参观建筑构造实训室、装饰构造实训室,进一步熟悉各部分常用构造。

以楼地面子项目的地面装饰单元教学为例,学生首先查看学校教学楼工程,根据图纸,明确普通教室、走廊、楼梯间、卫生间的地面装饰做法,然后根据课本、《建筑做法说明L06J002》、装饰构造实训室的构造展示,详细了解常用地面装饰做法。

在建筑构造项目教学中,以身边完整的工程案例贯穿教学过程始终,这样既有识图,又有构造认识,知识会更加系统,克服了传统教学中知识点多且散的不足。

在建筑施工图识读项目教学中,以真实的工程图纸案例为基础,由简单到复杂,由低层到高层,由砖混结构到框架结构,科学地收集、提炼和整理教学实例并融入课堂教学。基于以上思路,施工图识读项目设置了砖混结构低层别墅、多层住宅楼、框架结构办公楼三个典型的工程案例图纸的识读。在具体教学过程中,以培养学生施工图识读审核会审等能力为

目标来组织教学。首个识读案例——砖混结构低层别墅由教师引导学生识读,并绘制部分施工图,如指定位置的剖面图、基础平面图,以此锻炼学生的空间想象能力,加深对图纸和制图规范的理解。随着学生对图纸掌握的逐渐深入,在多层住宅楼、框架结构办公楼工程案例中,引入图纸审核和会审环节,采用角色扮演方式,由教师扮演建设方来主持,将学生分组组成设计小组、施工小组、监理小组。由各小组首先识读建筑施工图,完成识读报告,进行图纸审核,然后设计小组对图纸交底,介绍图纸的内容及设计思路,施工小组、监理小组提出图纸中存在的问题,最后由各小组共同研究,提出解决问题的思路,统一意见,完成图纸会审纪要。这种教学方式以职业能力的培养为核心,以实际需要选取教学内容,实现了学习过程与工作过程的有机统一。

三、结构施工图识读能力的培养

结构施工图的识读是课程的重点,也是难点,其课程教学效果直接影响整个专业的教学质量和人才培养的知识结构,并对学生未来职业的发展起着重要作用。

(一)钢筋混凝土结构课程的改革思路

高职土建施工类专业的钢筋混凝土结构课程,既要体现课程的职业性,又要体现课程的高等性,因此其教学内容不能仅是本科教材的压缩版,也不能局限于书本的内容,要把新理论、新规范及时地融入课程教学。

结构施工图的平法标注,对学生来说较抽象且难以理解,因此,在教学实践中,将《混凝土结构施工图平面整体表示方法制图规则和构造详图(现浇混凝土框架、剪力墙、梁、板、板式楼梯)》的内容纳入钢筋混凝土结构课程,作为教学的主要内容之一。

该课程教学应围绕学生将来主要从事的工作要求来展开,重点培养学生对结构设计的认知和对结构施工图的识读能力。教学中,不仅要让学生读懂结构施工图,更要让学生理解相关知识点。如在柱梁板中,钢筋应该如何配置?哪些位置应该有什么钢筋?各种钢筋的作用等,使学生在学习专业知识的同时,分析和处理结构问题的能力也得到同步提升。

(二)钢筋混凝土结构课程的改革实践

本着必需、够用的原则,讲解配筋设计的理论知识,这是识读结构施工图的基础。目前高职学校普遍弱化了力学知识的教学,但力学与混凝土结构联系密切,可使学生对结构受力及配筋的理解更加深入。因此在教学中,应进一步让学生熟悉简支梁、双跨梁、多跨梁、悬挑梁等的弯矩图,在此基础上,理解并绘出各种梁的跨中和支座处各种钢筋的设置,而不仅仅是读懂配筋图。

依托框架结构施工图案例,融入平法施工图的制图规则,讲述梁、柱、板、楼梯等构件配筋。以“框架梁平法配筋图识读”为例(教学设计流程如图1),整个教学过程将知识和技能融为一体,将学与做融为一体,学生由被动的接受知识转为主动的认知,动手能力明显提高。

四、识图能力的提升

混凝土结构工程施工是土建施工类专业课改后的核心课程,主要讲述基础以及柱、梁、板、剪力墙、楼梯等构件的施工。该课程进一步深化了混凝土结构平法施工图识读的相关知识,应重点围绕柱、梁、板、楼梯、剪力墙的图纸会审、钢筋下料、技术交底等内容展开教学,培养学生熟练运用相关图集规范解决有关钢筋构造问题和现场钢筋布置操作指导的能力。

该课程涉及钢筋混凝土基础、柱、梁、板、剪力墙、楼梯等主要构件,每个构件又涉及施工图识读、会审、钢筋下料、脚手架搭设、钢筋施工、模板施工、混凝土施工等任务。学生在图纸识读的基础上,应明确柱、梁、板、剪力墙、楼梯等构件中钢筋的详细构造,进行钢筋抽样,列出钢筋表,并计算出各种钢筋的下料长度[3]。《混凝土结构工程施工》中各构件钢筋部分所选内容如表2所示。

教学改革需要一定的教学条件作保障。课程团队准备多套工程蓝图,如低层别墅、砖混结构住宅楼、框架结构教学楼、框架结构办公楼、剪力墙结构小高层住宅、钢结构厂房等,保证专项识图练习的开展。一体化教室、施工实训场等也为分组教学、多媒体教学、现场教学等创造了条件。教学中采取分组教学,由老师布置任务,各组展开竞赛,学生围绕项目任务和图纸内容进行讨论,优势互补,相互学习,加深对知识的理解。任务完成后各小组代表总结发言,老师点评,由优秀的小组介绍经验。在此过程中,学生的思考能力、自学能力、团队协作能力和语言表达能力得到锻炼和提升。

五、结语

课改前,很多毕业生反映在校接触工程图纸太少,工作后识图还需要一段时间的适应期。课程体系及内容改革后,在对2010级建筑工程技术专业182名顶岗实习学生进行教学效果匿名问卷调查中,在“识读施工图能力”方面,有47%的学生选择“很好”,39%的学生选择“较好”;对“专业课程的教学效果”,有42%的学生选择“很好”,46%的学生选择“较好”;对“就业适应能力”,有36%的学生选择“很好”,39%的学生选择“较好”。在各授课教师反馈的评价意见中,均认为在课程体系及内容改革后,学生在工程图纸识读、思考与解决问题、自学等方面的能力有明显提高。

由此可见,通过上述一系列课程的改革实践,学生不仅掌握了施工图识读的技能,而且能熟练运用各种标准图集指导施工,职业行动能力有效提高,学生能较快适应相关工作,为从事建筑行业专业岗位工作打下良好基础。

参考文献:

[1]JGJ/T250-2011建筑与市政工程施工现场专业人员职业标准[S]中华人民共和国行业标准,中华人民共和国住房和城乡建设部,2011.

[2]侯卫,周雪峰,齐峰,陈翔.基于应用能力培养的土木工程制图课程教学研究[J].高等建筑教育,2010(19):70.

[3]成如刚.钢筋平法构造识读与钢筋翻样课程创建与开发[J].山西建筑,2010(1):222.

Research and practice on training system of reading drawings ability

of civil construction specialty in higher vocational colleges

WANG Jing

(Civil Engineering Department, Shandong Polytechnic ,Jinan 250104, P. R. China)

Abstract:

结构识图实训总结范文第2篇

[关键词] :造价专业;“教学做”一体化;教学模式;实施

中图分类号: TU723文献标识码: A

职业院校作为承上启下的层级,培养人才的目标应是高素质的技能型人才。如何提高学生的技能水平及综合能力,是职业教育面临的一个重要课题。《关于全面提高高等职业教育教学质量的若干意见》(教高[2006]16)一文当中明确指出,要“改革教学方法和手段,融‘教、学、做’为一体,强化学生能力的培养”,为解决高职教育发展中所遇到的上述问题提供了政策依据和明确的行动方向。

为适应学科的发展和人才培养要求,在充分学习和借鉴经验的基础上,我院近年来在部分造价班中开展“教学做”一体化教学模式的研究。这是一种理论和实践密切结合的教学模式,即将理论教学内容与实践性教学环节科学地分解、组合成若干教学模块。教学安排在有专业教学设备或教学软件的专业教室里进行, 师生双方共同在专业教室里边教、边学、边做来完成教学任务。

一、实施“教学做”一体化的前提

(一) “教学做”一体化课程结构的准备

高职院校课程设置的目标就是要培养职业能力,满足企业对技能型人才的需求。因此课程设置不能围绕学科,而是要围绕职业能力尤其是学生的应用能力。

以造价专业为例:在具体实施时,首先,通过行业调研分析造价员岗位所需要的核心技能,然后比照现有教学大纲找出需改进之处,根据职业需求制定职业教育课程目标;同时,成立由行业专家组成的专业指导委员会,全程参与课程的建设和督导,以保证课程内容先进、实用。在进行课程结构调整时采用的程序如图1所示,形成岗位能力分析表,详见表1。

图1 课程结构调整程序图

表1 工程造价专业岗位能力分析表

专业对应的岗位 岗位应具备的技能 技能所应掌握的

专业知识 专业知识所对应的课程

造价员

建筑、装饰、安装工程工程量的计量与计价及软件应用能力 识图的能力 准确识读施工图纸 房屋构造与识图、建筑制图与识图、

造价的基础知识 建设工程费用组成 建筑工程造价管理

工程定额原理

工程费用全过程控制

手工算量及计价的能力 建筑工程造价确定 建筑装饰工程计量与计价

装饰工程造价确定

安装工程造价确定 安装工程计量与计价

算量及计价软件的应用能力 图形算量软件的应用 造价电算化

钢筋算量软件的应用

工程计价软件的应用

安装工程算量软件的应用

(二)“教学做”一体化课程内容的准备

1)建筑制图与识图

基本要求:掌握正投影的基本理论,熟悉国际现行制图标准;掌握建筑施工图与结构施工图的图示方法与识读方法;能熟练识读一般民用建筑施工图。

“教学做”一体化教学改革措施:通过上一阶段分析岗位的核心能力发现,作为造价岗位主要要求能够识读本专业工程样图,而对于建筑施工图及结构施工图的绘制能力要求其实并不高,而“教”跟“学”都要为“做”做准备,因此在课堂讲授的过程中应适当降低施工图绘制的要求,加强施工图识读能力的训练。

2)建筑装饰工程计量与计价

基本要求:掌握建筑及装饰工程造价组成及计算程序,掌握分部分项工程及措施项目费的工程量计算规则,熟练使用定额,要求学生进行能够进行施工图预算的编制。

“教学做”一体化教学改革措施:该课程在讲授时首先是理论教学,重点讲解工程量计算规则及套价准则,参观实训基地对理论知识进行巩固,然后为案例实训,将由学生们亲自手算完成施工图的预算,在完成任务的过程中,教师应随时观察学生学做过程中存在的问题,及时纠正。

3)造价电算化

基本要求:根据所学建筑及装饰装修工程计量与计价的基础理论知识,利用造价软件,结合具体工程图纸,进行软件算量和造价计算,并掌握建筑工程施工图预算的编制、造价软件的应用等内容。

“教学做”一体化教学改革措施:鉴于目前概预算对软件的依赖性越来越强,我院及时增加了电算化这门课程,课时也由最初的一周两节调整为一周四节,并配备了专门的实训周。该课程更注重学生的“做”,但学生“做”之前离不开教师的“教”。先由老师讲授相关知识并演示软件的操作方法,然后布置任务,再由学生自己利用软件完成老师布置的任务。教、学、做在一堂课当中穿行,提高了学生们学习的积极性。

(三)“教学做”一体化师资的准备

“教学做”一体化教学模式实施最有效的办法是给课程配备学校老师和企业导师,形成教学团队。但这样做成本太高,并且人员紧张,目前还难以做到。因此,将学校老师培养、锻炼成具备双师素质的教师是一条捷径。但目前多数高职院校的老师,是从学校到学校,很少经过实践锻炼。针对这种情况,近几年来,我专业对“双师型”教师队伍的建设方面采取了一系列措施:

第一 定期选派教师到企业一线挂职锻炼,提高专业能力,积累实践经验

建立专业教师定期到企业轮训制度,专业教师每两年必须有两个月时间到行业企业或生产一线实践,教师在这些企业学习的不仅仅是技术,而且感受到了技术最前沿的信息和观念。

第二 创造条件鼓励和支持教师参加专业培训和职业资格鉴定

例如:担任《建筑工程计量与计价》课程的老师必须取得造价员证书,担任《造价案例分析》课程的老师必须取得造价工程师的职业资格证书等等。

第三 积极从企业一线引进培训教师

聘请有企业实践经验的技术人员对本专业教师进行现场培训,进而全面提升教学团队整体素质。

(四)“教学做”一体化实训教室的准备

“教学做”一体化教学模式的一个核心问题是不再将理论讲授的教室和实训室分开,而是合二为一,因此对实训基地的建设要求更高。

近年来,我院加大了对工程造价专业实训基地建设的投入,目前我院造价专业校内实训场地可以开展工程计量与计价、会计模拟操作、CAD绘制、钢筋绑扎等模拟仿真施工现场的实训项目。并且在实训场地内配备了“教学做”一体化实训教室,不仅装配了相应的计价软件,还配备了相关的规范、图集、定额等实际预算工作中经常用到的工具,以方便教学和学生获取信息。

上课时,老师在实训教室先讲授理论知识,然后带领学生进入实训场地实地参观,有了实训场地真实的接触,原本抽象难懂的理论知识变得容易接受了,接下来由老师布置任务由学生在实训教室完成。这样的集知识传授、实验验证和技能操作于一体的一体化教室,实现了边教、边学、边做、边交流、边反思、边提升,有利于学生工作过程观念的生成和专业工具的使用,有利于综合职业能力的培养。

二、“教学做”一体化教学的实施

(一)理论知识讲授

教师通过文字、图像、视频等多种教学方法讲解,明确知识点,理清易混淆概念。以《建筑装饰工程计量与计价》这门课程当中的现浇混凝土板这一节为例。讲解有梁板、无梁板及平板之间的区别及其各自的工程量计算规则,并熟悉定额子目。

(二)参观实训基地

参观实训基地,在建筑实物里让学生分辨有梁板、无梁板及平板,并指引学生观察板在计算工程量时具体的范围,掌握计算板的工程量时与梁、柱的分界线。有了实地的参观,之前的理论知识更加形象直观,掌握情况良好。

(三)构建小组,分配任务

根据完成任务的需要,构建学习小组。比如找出相关项目的施工图让学生计算现浇混凝土板的计量与计价,并分解任务。

(四)实施学做,交流讨论

学生亲自动手进入实际操作环节,认真审阅图纸并查阅图纸当中涉及到的图集或规范等资料,然后进行图纸当中板的工程量的计算并从定额当中选取对应的子目,套取价格并调整相应的价差,在完成任务的过程中,教师应随时观察学生学做过程中存在的问题,及时记录,提示学生纠正,观察学生的变化过程和结果。

(五) 检查评价,反思完善

学生完成学习报告、小组评价,教师根据岗位要求和学生的现场表现进行总体评价,并对知识点进行总结。

结束语

总之,通过“教学做”一体化教学模式在我院工程造价专业2009级和2010级学生的应用,提高了学生的实践能力和综合能力,实现学生“零距离” 就业,达到了良好的教学效果。希望我们的实践总结,对类似专业“教学做”一体化教学模式的落实有指导和借鉴作用。

参考文献:

【1】严希清. 基于工作过程的“教学做”一体化教学模式探索与实践.职业教育研究 2009.4

结构识图实训总结范文第3篇

1.学院学科性教学模式分析

学科性教学模式是高等教育的传统模式,强调每门课程形成独立知识体系,注重对某一门课程能力的培养。高职工程造价专业人才培养方案主要由公共基础课、职业基础课、职业课、职业技能拓展课等课程,实训教学由课内实训、集中实训、综合实训、毕业设计等实践性课程组成。两年半的课堂学习及半年的实习期,三年时间达到高职工程造价毕业的要求。

2.培训机构实践教学模式分析

培训机构实践教学模式是以工作过程为教学单元,学生的学习过程即工作过程,在每一步工作过程中学习专业知识。学生可以选择学习某一个专项工程造价,如土建造价、安装造价、装饰造价、市政造价等,也可学习四个工程造价。每一个专项工程造价的学习时间为3个月—4个半月不等。

二、两种教学模式特点的对比分析

1.学院学科性教学模式特点分析

(1)课程之间的联系不足

学科性教学模式中每门课程相对独立,学生很难将各门课程联系起来,导致课程之间衔接不良,无法有机的结合。同时课程体系的覆盖面广,不能突出重点课程及学生应培养的重点技能,只注重教学层面,忽视了职业技能要求分析,导致学生行动中无典型职业情境,学生学习盲从。

(2)专业知识连续性不强

学科性教学模式中每门课程由不同的教师任教,容易造成知识连续性的中断。如《建筑工程定额与预算》和《工程量清单计价》课程,清单计价是目前我国投标的主要报价方法,但清单报价离不开定额的套用,这两门课程的联系非常紧密,由不同的教师上课,容易造成知识的不连贯。再比如实训教学和理论教学的脱节,学科性教学模式一直都是先理论教学再用实训教学来作为补充,实训教师与任课教师之间的教学联系不够,容易造成实训教学与理论教学脱钩,实训项目有时不能很好完成,达不到预期的效果。

(3)专业教师同一知识的讲述角度不同

好的师资是保障教学质量的前提和基础,每名教师的专业知识水平不同,专业方向也存在差异,势必造成授课时讲述知识的角度不同,这个问题在职业基础课当中表现得尤为突出。学科教学体系中一名教师讲述一门课程可以讲述的非常精彩,但不同专业的相同课程的重点不同,很多教师并没有根据专业去转变课程的重点。如建筑力学与结构,在建筑工程技术专业中,应以力学计算和结构计算为主,而在工程造价专业中,应以看懂结构施工图纸和理解结构的构造要求为主,如果教师在不同专业以同样的教学计划进行教学,只能起到事倍功半的效果。

(4)实训教学脱离实际工作

目前很多实训教学,主要是根据实训教材进行编排,脱离实际工作,甚至只能算作是理论课的大练习。真正的实训教学强调学生的主体地位,教师在学习过程中是组织者和协调人。学生在实训中进行积极主动的学习,对完成每隔实训任务中需应用的理论知识点进行归纳整理,在自己动手的实践中掌握造价专业相关职业技能的积累学习过程。

(5)知识点较为分散

学科性教学模式注重课程完整性。要完成一个工程项目,往往需要多门专业课程的知识点,这些知识点分散到不同的课程当中,学生不能把握其重要性,更无法很好地应用这些知识。有些知识点又会涉及不同的工程项目,建筑识图及构造课程会涉及好几个不同的工程项目。下面以一个手工计算土建工程量为例,总共会涉及到五门课程的内容。

2.培训机构实践教学体系特点分析

(1)专业针对性较强

实践教学模式专业针对性很强,就是手把手带学生做预算,即“工程识图—手算工程量—软件计算工程量—定额的讲解—定额套价—清单计价—投标文件的编制”的工程项目预算的工作过程。全部课程都以工程预算为主线,围绕工程项目预算来开展。

(2)知识融合性较强

实践教学无论哪个环节,都会涉及到多门的专业课程,不再强调专业课程的完整性,而是把课程相关的内容融入到实践教学模式中,碰到相关的问题,讲授各门课程在工程造价当中的用到的知识点即可,保持整个实践教学模式的完整性。

(3)学生学习目的性明确

选择实践培训的学院目的性非常强,虽然基础不同,但都是想从事工程造价或者是工作中欠缺这方面知识的人员,所以学习的积极性高,主动汲取专业知识的需求强烈。他们不需要很深的理论知识,需要的是快速的掌握工程造价是怎么做出来的,工程造价工作需要做哪些事情,这样教育者可以根据学生的明确具体要求,制定教学方案,安排教学计划。

(4)适应工作能力突出

实践教学模式可以让学生迅速的进入“职业人”的角色,学习过程即工作过程,学习完成之后就能直接进入工作岗位,完成工程造价最基本的工作。缩短了实习时间,节约了用人单位的人力成本。

(5)教师知识传递的角度和方向一致

培训机构的实践教学模式,任课教师都是从事工程造价工作多年的工程人员,对专业知识的理解一般是站在工程造价的角度,容易在教学中形成思想的统一。

(6)专业知识的连贯性强

实践教学模式主要由四名教师来共同完成教学任务。分为工程识图和手工工程量的计算、工程量计算软件的使用、定额讲解及套价软件的应用、招投标的基本知识及清单报价四个部分,每名教师负责一个部分的专业知识,每个部分的专业知识相对独立,在学习中可以单独成为一个工作过程,这样的分类有利于知识的连贯性讲述,增强了学生对知识的应用能力。

三、两种教学体系的融合

实践教学体系很好地解决了学科教学体系的缺点,更贴近实际工作,并且能够使学生更快地进入工作状态,专业知识的应用能力强,对工程造价需要完成哪些工作,会用到哪些知识,都有一个很好的把控。但实践教学模式培养的学生存在后继不足,整个知识框架体系缺失,不能适应多岗位的要求,可塑性较差等缺点。而这些缺点恰恰是学科教学模式的优势所在,两种教学模式加以适当融合,辅之以现代化的教学手段,将会取得很好的教学效果。

1.专业课程构建“实践—理论一体化”教学模式

在工程定额与预算、装饰工程预算、安装工程识图及概预算等实践要求较高的课程中,改变先理论后实践的做法,以专业技术应用能力为主线,突出岗位技能训练,打破原有的先理论再实践的传统模式,让学生在实践中学习理论,掌握知识,这类型课程以实践为主理论为辅,形成“实践—理论一体化”教学模式,完成对工程造价中预算类课程的课程实训。

2.专业知识讲述的连贯性

专业知识学习是一个有很强的连续性和专项系统性的学习过程。为了保证专业知识的连贯性,应该首先将有密切联系的课程安排给一个专业教师完成,如《建筑工程定额与预算》和《工程量清单报价》这两门课程应由一名教师来完成教学。在指导学生做完预算的基础上,完成清单投标报价的专业学习。其次,理论课程和实践课程可以穿行,如《建筑工程招投标及合同管理》课程,就可以在讲完招标的内容之后,进行招标文件的编制实训,讲完投标之后,再进行投标文件的编制实训,更有利于专业课程的消化。再次,加强课程之间的横向联系,以实际工程案例的实践教学带动各门课程之间知识点的衔接,将所学的知识马上在项目中反映出来,学生可以很直观了解这些知识在实际工作上的使用方法。

3.课程设计以“项目驱动—工作过程”的教学为主

尽量在课程设计当中推行“项目驱动—工作过程”的教学方法,遵循“项目引领、能力递进”的原则。每学期开学之初,确定行动任务,提炼典型项目,不是针对典型项目开设一门课程,而是需要对这些典型项目进一步归纳与整合,形成于专业对应的典型工作过程,根据工作工程知识构建和完成工作任务的职业能力形成确定行动领域,要求行动领域能完全涵盖完成岗位群工作任务所要求的全部技能、知识和能力。确定项目后将工程项目下达给学生,以典型工程项目作为驱动和教学重点,将理论知识融入项目中。让学生在项目引导下完成专业知识的学习。增强学生学习的目的性和自主性。每个项目按照实际工作过程安排组织教学,将工作引入课堂,利用学院工程造价专业实训室,将教和学的过程落实到真实的工作过程上,让学生在工作过程中以“职业人”直接参与进来,学习专业知识,适应工作环境,增强团队意识,学习过程即工作过程,更能让学生接受枯燥的理论知识、繁琐的计算公式。

4.毕业设计以全过程工程造价为目标

毕业设计是工程造价专业学生毕业前最后一次实践环节,是对三年来理论知识、实践知识的融会贯通,特别是对《建筑工程定额与预算》《装饰工程概预算》《安装工程识图与预算》等课程进行全面系统地运用,复习巩固该专业的有关知识,综合运用有关专业知识,锻炼用理论联系实际的方法去解决具体问题的能力,为更好地适应将来的专业工作打下可靠的专业基础。毕业设计尽可能的以某项实际工作为题目,在进行毕业设计教学时,应以遵循实际工作过程为主导,以工程投资估算—设计概算—施工图预算—投标报价—进度款报批—工程结算为整个毕业设计框架,学生可以选择某一个阶段作为毕业设计的题目,也可以选择多个阶段为毕业设计题目,提高了学生选题的范围,增强了毕业设计的弹性,也能让成绩好、能力强的同学尽可能多完成几项工作,避免了毕业设计仅仅局限于施工图预算的通病。让毕业设计成为学生走向工作岗位前的一次工作预演,成为一次真正的工作。

5.多方位鼓励教师走出校园

高职教育生师比较大,很多实训课程直接由理论教师承担,在繁重的教学任务下,专业课程教师缺少时间参与社会实践,容易与市场脱节,学院应该出台相应政策,尽量鼓励和保证教师有部分时间能够参与企业工作,一方面能够给学生市场前沿的信息,另一方面也能提升教师自身的知识水平。让教师成为理论水平高、动手能力强的知识传授者,为教学的连贯性做好专业储备。

四、总结

结构识图实训总结范文第4篇

关键词 建筑结构 平法识图 项目导向式教学 教学改革 实践

中图分类号:G424 文献标识码:A DOI:10.16400/ki.kjdkx.2015.02.044

Architectural Structure Method of Flat Law Knowledge Chart Teaching Unit in the Course of Teaching Reform and Practice

LIU Xiang, WU Wen

(Hu'nan Urban Construction College, Xiangtan, Hu'nan 411101)

Abstract This article is based on project-oriented teaching concept of architectural structure method of flat law knowledge chart teaching unit in the course of teaching reform and practice, integration of the content of teaching, refine teaching unit become a number of smaller tasks, adopt the action-oriented guiding text approach and project method, not only can make it easy to work tasks, at the same time is conducive to build engineering specialty in higher vocational colleges and can have reasonable linking between the structure of courses.

Key words architectural structure; flat law knowledge chart; project-oriented teaching; teaching reform; practice

0 引言

目前,在《国家中长期教育改革和发展规划纲要(2010- 2020年)》中要求:创新高等职业教育办学体制机制,深化教育教学改革,提高人才培养质量和办学水平,全面提升服务经济社会发展的能力。如何进行教学改革,以适应高职教育职业能力本位的要求是职业教育工作者的主要研究方向。在多年的教学实践中,我们学院教师对建筑结构课程中平法识图教学单元不断进行教学改革尝试,将教学单元细化为若干个工作任务,采用行动导向的引导文法+项目法进行教学,不仅提高了学生的学习效果,也有利于中高职院校建筑工程专业的建筑结构课程的合理衔接。

1 平法识图内容在建筑结构课程中的重要性

(1)锻炼学生对施工图的理解能力,以及解决与结构相关问题的能力。该专业学生在毕业走入社会后的工作主要是进行生产第一线的技术工作,开展建筑结构课程主要使得该专业学生在工作中能够理解建筑施工图,并在此基础上在施工过程中能够解决一般问题。(2)为后续的建筑施工等专业课程做必要的知识准备。建筑结构课程应为建筑施工服务,后续的建筑施工等课程中将不可避免地要用到结构构件的知识。(3)为学生在毕业投身工作岗位后,能更好地发展职业空间而打下第一步基础。而这第一步,就要通过建筑结构课程来实现,培养学生的结构分析能力,掌握基本的理论知识,这样,不论今后从事相关专业,还是本专业时,都能够有自信胜任,并为发展或统领职业空间提供更好的发展平台。在建筑结构课程定位中,对结构施工图的识读能力是最重要的基本功,也是建筑工程技术专业和土建类相关专业中的重点培养能力之一,所以,加强学生对结构施工图的识读能力是至关重要的。但通过学生实习实训情况来看,学生的识读能力,尤其是结构施工图中的平法识读能力的掌握是有所欠缺,而这也直接影响了今后学生适应工作岗位时间的长短。虽然在前期会开设一些比如“建筑识图与绘图”“建筑构造”等有关课程,但是专业知识不同,想要熟读并且能够很好地识读构造施工图仅仅依靠这类课程是远远达不到预期目标的。所以,在建筑结构课程中必须要加入相关识图课程,将这类课程相结合,教授学生,让学生能够很快地理解这个课程并熟练运用。

2 平法识图教学单元的教学特点

所谓的平法识图,指的是对建筑结构施工图平面整体设计表示方法的识读,平法的表达形式是混凝土结构设计施工图表示方法的重大改革,它改变了传统的那种将构件从结构平面布置图中索引出来,再逐个绘制配筋详图的繁琐方法,较传统表示方法进行了简化,更具有完整性和统一性,表达也更加直观易懂,但对专业知识的要求也会更高。课程在引入平法时,由于课时有限,仅以目前工程界使用最多,图集内容相对最成熟的11G101-1图集展开授课,其他图集由学生在掌握11G101-1图集的基础上自行学习。

在对学生进行平法识图的教学过程中,应以学生具有一定结构知识为基础,与“建筑识图与绘图”和“建筑构造”等课程相比,平法识图是有所不同的,学生要想读懂结构施工图,不仅掌握其制图规则,还要具有丰富的结构构造知识,只有这样,才能在识读结构施工图时,保证其完整性和准确性。因此,学生只有从以上两个方面入手,加强训练,读懂施工图不是难事,另外,对结构工程师的设计意图进行相应的了解,才能更加准确和顺利地达到任务目标。

3 平法识图教学单元的具体教学方法和教学手段

平法识图部分内容的学习,是在学生已基本掌握建筑结构构件的计算及结构构件的构造要求,了解了建筑结构体系,并且具备了建筑识图的一般知识的基础以后开设的。也就是说学生已经有了一定的专业知识。因此,教学中应选择适合这一时期学生特点的教学方法和手段非常重要。我院改革并实践后总结了行之有效的做法,采用行动导向的引导文法+项目法进行教学,将平法识图教学单元的学习任务细化,分为四个工作任务,并与施工技术课程中的钢筋工程学习成果相结合,以使学生更容易完成学习任务。具体是工作任务1 混凝土结构施工图平面整体表示方法制图规则的学习,通过学生自学11G101-1中平法制图规则的内容,并在老师指导下现场参观学院实习工厂中上届学生在施工技术课程中所绑扎的框架结构钢筋笼和其施工图纸,来进行学习平法制图规则。要求学生按要求选定其中一榀框架的钢筋笼,进行拍照,并制作PPT来描述所选框架钢筋笼中的每根钢筋的名称和其在平法制图规则中的表示方法。

在这个工作任务中应先给学生发放该任务中要用到的结构施工图一套,在参观中教师应现场指导,并适当设置问题,以引导学生准确完成任务。

工作任务2 混凝土结构施工图平面整体表示方法构造详图学习与框架配筋图的绘制。

通过学生自学11G101-1中标准构造详图中梁、柱部分的学习,结合结构施工图和工作任务1中所拍照片,绘制所选的一榀框架的配筋图的立面图和截面图。

在这个工作任务中主要引导学生明确框架梁、框架柱中的每一根钢筋的起止点和构造要求,在有疑问时,还可反复参观框架结构钢筋笼,进行直观学习。并且在绘制框架配筋图中,应明确配筋图立面图和截面图的绘图要求,注意培养学生的绘图能力。

工作任务3 混凝土结构施工图平面整体表示方法构造详图学习与钢筋表的绘制与填写。

进一步深入学习11G101-1中标准构造详图,熟读结构施工图图纸,完成图纸中一块板、一榀框架的梁、柱的钢筋表的绘制与填写。

在这个工作任务中钢筋表中钢筋简图的正确绘制是工作重点和难点,教师应对该项加强引导。梁的钢筋表范例如表1。

工作任务4 混凝土结构施工图平面整体表示方法构造详图学习与钢筋检查现场检查。

上一届学生在施工技术课程中制作的一榀框架钢筋笼中各钢筋的长度、数量、规格是否正确。将老师发的结构施工图、自己制作的钢筋表与上一届同学制作的钢筋笼三者进行比较,检查三者之间是否一致,如有差别,因分析原因,给出结论,并认真填写钢筋检查表。通过完成这项工作任务,使学生进一步完善、巩固混凝土结构施工图平面整体表示方法构造详图的学习。

表1 梁XXX基本信息及钢筋明细表

为了提高学生的学习积极性和学习效率,更好保存学习成果,在工作任务布置时,一般利用班级QQ群、学院CRP系统任务,学生每完成一项工作任务可将成果上传至班级QQ群,在课堂讨论评价前,教师可通过QQ群引导学生讨论成果的完成情况,找出错误,提出修改意见。在整个教学单元的四项工作任务都完成后,每位同学应将修改后的工作任务成果最终成果制作成电子档提交。

4 结论

在建筑结构课程中平法识图教学单元的教学中,根据项目导向式教学理念进行了教学改革试验,整合了课程教学内容,遵循由浅至深的学习规律制定学习工作任务,使学生参与动手制作。实践结果表明,以项目导向理念为出发点的教学改革,调动了学生的学习积极性,使学习由被动向主动的改革迈出了实质性的一步。对于平法识图教学单元中的四个工作任务,可分为两个层次,学生在中职阶段完成工作任务1和3,在高职阶段再完成工作任务2和4。因此,将教学单元细化为若干个工作任务,不仅使工作任务能易实施,还利于中高职院校建筑工程专业的建筑结构课程的合理衔接。

基金项目:中高职院校建筑工程技术专业课程体系合理衔接的研究 ZJB2013032

参考文献

[1] 中国建筑标准设计研究院.国家建筑标准设计图集混凝土结构施工图平面整体表示方法制图规则和构造详图[M].北京:中国计划出版社,2011.

[2] 马丹丁,张建军,吴学清.论建筑结构课程中平法识图教学单元的改革[J].教育与职业,2013(3).

[3] 国务院.国家中长期教育改革和发展规划纲要(2010-2020年)[R].人民出版社.

[4] 李萍,丁雪艳.高职《建筑结构》课程改革与实践[J].中国校外教育,2013(3).

结构识图实训总结范文第5篇

目前各类高校在电子信息工程专业中都已经开设了数字电路、模拟电路及高频电路等专业电路课程,这些基础课程的理解和掌握,对于学生在后续的课程学习至关重要。但是,我们发现各门课程由于开设时间设置,以及一线有经验教师人数的紧缺和教师整体队伍水平参差不齐使学生在学习过程中着力点不清,整体电路识图中能力提升不足。对电路图的分析理解和深入研究是学习、工作必须的掌握的基本技能,通过教师详尽讲述电路分析方法、思路,列举大量电子电路的工作原理,成系统和分层次教授和引领学生学习。通过学习理论和实践应用,使学生在掌握元器件主要特性的基本上,对基本单元电路能够熟识,对电路图理解能够融会贯通,由浅入深,由点到面、由表及里的层层推进。通过该图我们可以进一步明确培养学生电路识图能力的提升和递进层次[1-3]。

1.1基本元器件培养方法

基本元器件包括各类型电阻、电容、电感、变压器、二极管、三极管特性、基本原理和电路识图信息,以及其元器件的等效理解方法。由于各类元器件的类型复杂,功能特性多样,适用场合多变,学生掌握理解费心费力,很容易弄混。很多同学选择背,然而死记硬背电路符号是没有任何意义的,而且是经不起时间考验的,多半是学生离开学校,也把知识留给了学校。总结历届有利于学生学习和掌握元器件特性的方法,我们发现有几个方法是非常有益的。1)兴趣引导法。我们注意到学生在学习过程中,把实物图与电路符号,基本特性对应上效果要更好,非常有利于学生获得很好的记忆效果。实物图和实际元件寻找,性能指标,功能填图是非常吸引学生兴趣的小游戏,同学们在游戏过程中就把知识学到了手。2)口诀法。在给历届学生在讲述三极管时,我们都会发现学生对NPN和PNP三极管的总有部分同学会弄混,我们给出口诀三二一:三个引脚:基极(B),集电极(C),发射极(E),三个工作区:饱和区、放大区、截止区;二个结:2个PN结;一个流向:电流方向(依据箭头指向判定)。这种口诀式学习方法特别易于学生理解记忆。3)对比分析方法。面对复杂的元器件,把一些器件进行对比有利于学生记忆。举例来说,电阻串联阻值变大,电阻并联阻值变小,而电容正好与电阻相反。此外,我们可以根据一些图示,进行对比记忆。以三极管两个类型NPN型和PNP型为例,这里以NPN三极管为例],我们可以发现箭头的方向代表了电流的流向,NPN的发射极电流是由集电极和基极电流汇聚而成,而PNP型发射极电流流入管内,分为集电极和基极电流两路电流。对比分析非常对于元器件的强化记忆是非常有帮助的。有些动态的视频对比更为形象生动。

1.2基本单元电子电路难点分析

要达到看懂电路图,其中熟练掌握基本单元电路是关键环节,是分析明确实物电路的基础。我们知道电路图构成要素、电路图符号、电路图画法规则、各类元器件的特点和作用都是单元电路的前期铺垫,养成良好的看图方法和分析步骤才能最终达到系统理解电路图整体设计功能。单元电路是由若干元器件构成的,具备某一特定功能的基本电路,是最终组成电路图的“器官”。理解并掌握各种基本单元电路的结构、基本原理和分析方法是学习电子设计技术,看懂电路图的基石。基本单元电路包括电压放大电路、功率放大电路、正弦波振荡器、整流滤波电路、稳压电路等。基本单元电路融合各种元器件的变形和多种连接方式,最终导致实现的功能完全不同。由于元器件多,实现功能多样,复杂度高,非常容易弄混淆,导致很多同学望而却步。如何梳理复杂的功能关系是解决复杂问题的关键。在电路分析中突破口是抓住电路中起主要作用的元器件。例如图4所示电源电路图中,抓住了电源变压器,二极管,电容几个关键元器件,基本就解决了这个电源单元电路的主要功能。除此之外,合理分别处理交流和直流的工作电压、电流有利深入理解放大电路工作的直流工作点,放大倍数,增益,正负反馈等。当然,除了实物搭接训练理解外,利用软件可以进行计算机仿真训练,这都是深入掌握单元电路的好方法。

1.3读懂实用电子电路图技能训练

在深入学习单元电路图基础上,必然要进入学习看懂实用电路图阶段。从现实角度出发,实际电路搭接或电路图阅读越多,越有利于电路分析能力的培养和提升。值得一提的是自动选台立体声调频收音机由于涉及的知识点全面和制作相对容易,特别适合学生电路实训阶段的第一个项目设计。我们主要是分以下几个层次完成该实用电路设计的。首先,给出设计任务书,明确设计目标和设计的基本原理和功能;其次,同学收集相关资料,并分小组进行阐述设计的思路(教师详细记录各小组能力和尚不明确的共性),这里要求学生吃透原理基础上,必须针对自己的方案画出实现详细设计的电路方框图;再次,教师有针对各小组实现方案的方框图进行剖析,与学生探讨如何将每个方框图对应用单元电路的实现,然后,指导学生进入实际电路训练设计;最好,进行检查和答辩,这一环节必不可少,最好能够让学生亲自演示自己的成果给其他同学看,教师最终针对各个实现方案进行总结,使学生清楚自己和其他同学的设计优点和实现过程中所遇到问题,以及是如何解决的。此外,我们在实训阶段引入项目教学法,鼓励有能力的学生参与更多项目设计[5-6]。

2电子设计竞赛

对学生识图能力作用全国电子设计竞赛从1994年开始,题目涉及电源类、信号源类、高频无线电类、放大器类、仪器仪表类、控制类等多类,试题综合性强,技术发挥余地很大,基本涵盖电子信息工程专业的低频电路、高频电路、通信原理、电子测量、单片机、EDA设计和各类型实践环节。鼓励支持有经历和能力的学生参与电子设计竞赛,由于竞赛要求时间短,设计指标要求高,对于学生电路识图能力的培养和实践水平提高有巨大帮助的。

3结束语

结构识图实训总结范文第6篇

关键词:装饰工程;计量与计价;课堂实训;教学案例分析

【主题描述】

“案例实训”是“装饰工程计量与计价”教学中的一个不可缺少的教学环节,它可以通过现场施工图识读、计算工程量、查阅定额、套用定额、计价等一系列现场演示来进行装饰工程计量与计价,基于工作过程的“案例实训”教学是以一个真实的或虚拟的分部分项工程为案例,根据实际工作过程来设计教学内容,以完成每一工作过程任务为目的,学生通过相对独立的实训各环节实践,完成施工图识读、计算工程量、查阅定额、套用定额、计价等步骤,进而掌握实际工作过程中所对应的专业技能的教学活动。这样的案例实训在教师的引导下不仅能巩固和加深理论知识理解和记忆,而且还能充分发挥学生的主体能动性,从而使教学与实际生产高度对接,有效地培养学生的职业技能。

【案例描述】

“装饰工程计量与计价”课程是为云南师范大学文理学“13级室内与家具设计(大三)”专业开设的专业必修课程。是在学生学习了“工程制图”、“建筑构造”、“建筑材料”和“装饰工程施工技术”的基础上进行的,它属于工程项目管理中“投资或成本控制”的主要内容之一,是艺术学、建筑学与经济学的交叉学科。按照《房屋建筑与装饰工程工程是计算规范》(GB 50854―2013),装饰工程项目划分为:楼地面工程,墙、柱面工程及隔断、幕墙工程,天棚工程、油漆、涂料、裱糊工程、门窗工程,其它工程等,这也是这门课程计量和计价部分的主要内容。

本节课的主要教学内容是楼地面工程中整体和块料两种面层在定额计价模式下的计量与计价。课时安排:两课时(90分钟)。教学目标是:1、楼地面工程的主要内容;2、楼地面工程的定额工程量计算规则;3、楼地面工程的消耗量定额的使用与计价。4、复习前章学习定额计价法费用组成和计算。重点是计量和计价的方法,难点是工程识图与定额的应用。重点和难点都是在教师的引导下通过案例实训来使学生通过工程识图来计算工程量,再通过应用定额来计价,最终计算出工程总价。

【教学流程】

一、内容讲解

逐条讲解“楼地面工程的主要内容”、“楼地面工程的定额工程量计算规则”、两部分容。先让学生了解学习的主要内容,此时学生处在读懂字面意思但不会应用的阶段。

二、实训方式

每位同学独立完成实训内容和所有步骤;步骤为:分析断面结构查定额确定计量项目分析平面图计算工程量套定额确定基价以市场价确定人、材、机的费用换算不同厚度、材料价格按题意和相关费率计算措施费、利润、规费、税金等费用计算工程造价教师讲解学生交换核查总结经验。

三、实训内容

以事先准备好的施工图为基础,根据本节课程中计量和计价中可能出现的问题假设条件,制定案例。施工图的主要内容有反映整体面层和块料面层施工断面和图各一张,反映建筑铺装平面布局的平面图一张,使用块料面层时某一房间采用多色简单图案镶贴块料面层的施工平面图一张,使用块料面层时某一房间采用多色复杂图案镶贴块料面层施工平面图一张。假设的内容有人工费、材料费、机械费按定额算价不调整;无单价措施费,总价措施费仅有安全文明施工措施费,其他项目费和工程排污费为零,还假设了所有主格的市场价,施工地点在昆明市区,按照《云南省建设工程造价计价规则》(DBJ53/T―58―2013)计算工程造价。

四、实训环节

1、准备与分析

学生需要准备好《云南省房屋建筑与装饰工程消耗定额》、计算器、工程量计算表、费用计算表格、汇用汇总表等。分析的主要内容有:不同面层在计量和计价项目上有哪些不一样;垫层及面层的计算方法有哪些差别;块料面层中如有不同花色和不同价格材料图案镶贴时计量和计价方式有些什么差别,垫层厚度不一样、强度不一样时如何换算等。

2、整体面层的计量与计价

(1)在指导教师的指导下对整体面层的构造断面图进行识读,并根据案例题意及定额列出工程量计算项目;

(2)建筑平面图识读,根据整体面层工程量计算规则计算各项目工程量,完成工程量计算表的填写包括计算公式和计算量,以备核查;

(3)套用定额,计算分部分项工程直接费;并掌握垫层和面层厚度的换算;

(4)在上一步骤计算的直接的基础上,进一步计算管理费、利润等费用,再通过题目假设计算措施费、规费、税金等费用,最后计算工程造价。

3、块料面层的计量与计价

(1)块料面层的构造断面图识读,并根据案例题意及定额列出工程量计算项目;此阶段注意出现“简单图案镶贴块料面层和多色复杂图案镶贴块料面层时的工程量计算项目。

(2)建筑平面图识读,根据块料面层工程量计算规则计算各项目工程量,完成工程量计算表的填写包括计算公式和计算量,以备核查;此阶段注意出现“简单图案镶贴块料面层和多色复杂图案镶贴块料面层时的工程量计算规则和方法。

(3)(4)步骤同上一环节。

4、核查

在学生完成每一个实训环节时,学生互换计算表格、计算步骤记录和最终计算成果。指导教师边讲解计算规则、方法、过程和公布参考答案,边由学生互相核查交换同学的计算项目、公式、数据等是否正确。

5、查找问题,总结经验

当教师公布计算公式和参考答案时,答案错误的原因也同时被找了出来。此步骤旨在让每一位同学在分析别人计算对错的同时进一步加深对计算规则的理解和应用。

【教学分析】

本次课堂实训结果非常令人满意,在学生中引起了很好的反响,也带来了很多意想不到的效果,具体表现如下:

一、做到了理论联系实际

教学过程中,先从理论入手,逐条讲解“楼地面工程的主要内容”、“楼地面工程的定额工程量计算规则”,让学生有了实践的目标,再通过案例实践学生识图、计量、计价等能力,检验先前学习的理论知识,学生的认知也从“读懂字面意思”升级到“理解并会应用”。

二、做到了承前启后

教学过程中,通过直接费进一步计算管理费、利润等费用,再通过题目假设计算措施费、规费、税金等费用,最后计算工程造价。这部分内容就是本教材中前一章的内容,而这个方法的整体应用则是计算“墙、柱面工程及隔断、幕墙工程,天棚工程、油漆、涂料、裱糊工程、门窗工程,其它工程”等章节都会用的方法。因此作为本章第一节内容的“楼地面工程”的案例法做到了承前启后,给了学生一个正确的学习和训练方式。

三、实现以学生为主体的课堂实训模式

因为整个课堂实训过程的每一环节都是学生独立在完成任务,教师仅仅起着督促和引导作用,所以绝大部分学生在实训过程中热情非常高,能够认真完成每一个工作环节。通过学生互相检查,既起到了互相督促的作用,又促进了学生间的相互学习。课堂案例设计不仅能体现教师的职业水平,也体现了课堂教学的灵活性。其中有的同学还在教师的案例讲解中提出自已的见解和题目中没考虑的问题,被教师所采纳;还有的同学提出了使用计算机软件CAD来辅助计算面积的方法以减少人工计算的工作量的想法。这些现像都是因为学生知识理解到一定层次才具备的能力。

四、丰富了课堂教学的内容

通过案例实训,改变了学生课堂上只听不练,消极接受知识的上课方式,丰富了课堂教学的内容。虽然此方法在其它课程中也有应用,但在“装饰工程计量与计价”这门课程中应用则需要任课教师具备一定的专业技能和实践能力。

【讨论】

虽然“案例实训”在“装饰工程计量与计价”应用取得了一定的效果,但仍存在一定的缺陷。主要体现在以下几个方面:本堂课的内容和案例刚好可以安排在90min内完成,如果遇害到大的案例,则这么一个时间段则难以完成既定的教学任务;教学环境与真实工作环境还存在一定的差距;以个人为单位限制了学生的交流沟通和团结协作等职业能力;教学内容与企业真实的工作任务还存在一定差距;教学条件还不允许使用计算机软件辅助计量与计价。

参考文献:

[1]郝改莲.高职园林专业的项目驱动实训教学案例分析[J].林区教学,2014,(2):9-10.

[2]沈君.教学案例分析对教师专业发展的个案研究[D].南京师范大学,2011.

[3]黄亚倩.优质课是这样炼成的――《认识方向》教学案例分析[J].辅导员(教学版),2012,(6):52-53.

[4]万广文.思想品德学科落实廉洁教育的实践与探索――《健康成长 需要俭朴》教学案例分析[J].新课程研究:教师教育(下旬),2012,(9):116-118.

[5]胡春梅.案例分析:《生殖类型》[J].中国电化教育,2004,(9):58-59.

[6]李凌倩.基于教学案例分析的教师专业化发展研究――以静安区教育学院附属学校为例[D].华东师范大学,2011.

[7]孙树东.关于探究式教学模式在高职教育教学中的应用思考[J].考试周刊,2014,(64):164-165.

结构识图实训总结范文第7篇

关键词:建筑制图与识图课程;任务驱动教学法;应用与效果分析

中图分类号:G424.21 文献标识码:A 文章编号:

《建筑制图与识图》课程的主要教学任务是培养学生的空间想象能力和按照行业标准绘制阅读建筑工程图纸的能力以及熟悉建筑基本构造。在课程教学中,改变传统单一的教学模式,使教学方式方法多样化,充分调动学生的学习积极性,提高教学效果,是广大教育工作者研究的课题之一。而“任务驱动”教学法是近年来高中职业院校建筑学专业已成功推广的教学方式。“任务驱动”教学法是一种基于建构主义学习理论的教学方法,它强调学生在真实情境中的任务驱动下,在探究完成任务或解决问题的过程中,在讨论和会话的氛围中进行学习。教师将教学内容设计成具体的学习任务,在学习活动中扮演了情境的创造者、任务的设计者、资源的提供者、活动组织者及方法指导者等角色,是以任务为驱导,对学生加以引导,使学生充分掌握所学内容的教学方法。

1.“任务驱动”教学法在《建筑制图与识图》课程中的应用

任务驱动教学法的内容主要包括:精心设计工作任务;合理实施工作任务;培养学生团队协作能力;学生参与任务结果评价。具体教学思路:引出任务——分析任务——解决任务——评价任务——任务拓展——布置作业。

1.1 依据教学目标,以任务引领课程学习

对于枯燥的建筑课程教学而言,学生的学习兴趣并不是来源于课程本身,而更多地来源于课堂教学形式的选择。为此,教师在选择教学形式与教学内容时,应充分考虑学生的认知规律与心理特点,精心设计学习任务,使学生在轻松、和谐的学习氛围中快速掌握所要学的专业知识。这就要求教师在任务驱动教学方法的实施过程中,应首先从任务设计入手,设计满足学生兴趣需求并且贴近生活实际的学习任务,以在提升学生学习兴趣的同时,促进设计任务的顺利实现。比如,在建筑图纸绘制的教学中,在教给学生基本的绘图方法之后,让学生针对学院大楼绘制建筑平面图。 通过实际项目的训练,不但使学生掌握了绘图方法与技巧,加深了对建筑平面图的理解,而且培养了学生一丝不苟的工作作风和严肃认真的职业态度。学生也反映这样的学习方法实用性强,觉得收获很大,兴致很高。对每一个实训项目的设计,都要促使学生综合运用多个知识点,力求简单、容易理解,项目的成果必须是职业工作过程中的作业结果,以激发学习者的积极性,并保证了课程目标的落实。

1.2 引导学生自制模型,强化对理论知识的理解

对于一些建筑结构而言,多呈现立体形态,且构建层次相对比较复杂,在教学工作过程中仅以文字、图片等形式来引导学生进行观察,很难使学生的立体想象与空间想象能力得到提升。而对于模型制作而言,恰能弥补这一缺陷。为此,在任务驱动教学方法的实施过程中,教师应为学生布置一定的模型制作任务,以提升学生的动手能力与对空间结构的感知能力。在选择材料时,可以选择硬纸板、铁丝、线、软木条、美工刀、钢尺、木头针等材料,如对于建筑制图中的基本形体、三维空间以及组合形体等元素可以用硬纸板来制作,而对于建筑建筑结构中的桁架等结构可以用木条来制作,对于梁、柱等线形构件而言,可以用铁丝来制作。通过布置任务引导学生自己动手制作建筑模型,能使学生的施工技术、操作技能等得到提升。同时,通过学生对材料选择、预算制定等环节的操作,能使学生充分理解建筑中的强度、稳定性以及技术经济合理性等特性。另外,借助现代教育技术,通过设计和制作虚拟动画,对模型形体进行剖析,使抽象的理论变的直观、形象,容易理解,可以增强学生空间想象力,提高了教学效果,并使学生的学习兴趣大增。

1.3团队协作,合理实施工作任务

学生实施工作任务过程中,要保证全体学生参与,每个学生掌握。例如,在授课过程中可把学生分成若干小组,给每个小组布置任务,明确学生分工,让学习好的学生帮助差些的学生,保证每个学生都能够通过实际练习独立完成任务。学生画好图以后,每组派个代表来讲解绘图过程,让学生讨论,最后找到一个精确快捷的绘图方法。这样可以使参加讨论的每一位学生对同一问题, 获得多方面、较深入的认识, 有助于思考能力、 交往能力的养成, 有助于团队精神、 集体观念的培育, 使学生的合作精神得到提升。

1.4评价任务,总结提高

教学评价是教学环节中必不可少的,目的是评价学生任务完成情况,根据完成情况分析学生的自学能力、理解能力、空间思维能力,总结教学效果。教师可以在设计任务的同时设计好任务评价标准,这样就可以让学生也参与到教学评价中。首先,在分组内让学生参照评价项目内容给自己一个客观的评定,其次,在分组内互相进行教学评价,再次,由教师总结并给出客观评价或得分。这样就可创造出一种开放式的评价机制,可让学生发现同学的优点,看到自己的不足,在交流与评价中锻炼能力,使学生获得相对完整的、扎实的专业应用知识。学生参与评价可以有效地调动学生的学习兴趣,不断增强学生的自信心,从而为完成下一个任务奠定良好的基础。

2.任务驱动教学法应用于《建筑制图与识图》教学的效果

2.1 提高了实践教学效果

在进行 《建筑制图与识图》 课程教学时,注重学生实践能力的培养。比如通过采用现场教学法和工地实习活动来增加学生的感性认识。在识图能力的教学中,采用现场教学法,将学生带到施工现场,给他们工程图纸,让他们对照工程实际识读图纸,把原理性知识技能与操作性知识技能进行有效的整合, 形成综合知识能力的提升,不仅给学生留下了非常深刻的印象,还为将来就业奠定基础。

2.2培养学生自主学习的能力

培养学生自主学习的能力,促进学生主动参与意识。使用任务驱动的教学式,让教师从主导变成引导,把学生放到主置上。在每次上课前,教师先给出设计任务,帮助学生设计教学情境,鼓励学生分组讨论、分析任务,让每组都提出自己的设计方案,最后由学生决定,教师帮助确定一个最好的解决方案。学生在完成任务的同时,遇到不能解决的问题,教师引导学生自己应用所学知识,提出解决办法。在整个学习过程中,教师主要进行方法指导,鼓励学生阅读相关书籍互相交流、讨论解决问题,让学生有更多的时间进行实际练习,学生更容易体会到自己学习的成就感,提高学习兴趣,充分调动学生学习的主动性与积极性。

2.3引入多媒体教学,提高课堂教学效率

计算机技术的发展为提高中职建筑教学效率带来了极大的便利。在现阶段的中职建筑教学过程中,教师应充分借助多媒体技术的生动形象、影音效果独特等特点,制作与教学内容相对应的教学课件,将教学内容以图文并茂的形式展现在学生面前,能有效强化学生对于所学专业知识的直观认识与理解。同时,对于建筑专业而言,与绘图软件联系教学紧密,教师在实施任务驱动法教学过程中,为学生布置一定的软件绘图作业,既能提升学生的专业操作技能,还能提升学生的建筑专业软件绘图水平,进行系统性学习,收到良好的教学效果。

3.结论

实践证明,通过在《建筑识图与房屋构造》课程中对“任务驱动”教学法的实践能够把理论和实践很好地结合起来,提高学生的实际操作技能、学习兴趣和主动参与意识,并且通过教师的有效引导,培养了学生之间的合作能力、解决问题的能力,学生的识图能力和制图能力都有了较大的增强,教师的教学设计能力也得到了锻炼和提升。但在利用这一方法时要根据教学内容, 充分考虑它的适用性, 对教学内容进行科学深入的分析, 确保对这一方法运用的合理、恰当。

参考文献:

[1]张海昕 物业管理专业.建筑识图与房屋构造.课程的教学探讨[J].中国林业教育,2003,(02):45-46

[2]丛培丽探索任务驱动教学法 [J]. 中国教育技术 装 备 ,2011(1)

结构识图实训总结范文第8篇

关键词:高职工程监理专业工作过程课程体系

在工学结合、以就业为导向的高等职业教育模式中,其课程体系和教学改革的核心要素应当以培养学生综合职业素质为本,构建基于工作过程的课程体系。要想以工作过程来构建高职专业课程体系,其课程教学内容应当与职业的主要工作任务、工作流程及工作目标相关,其课程教学过程体现对学生综合能力的培养,构建课程体系主要为了突出职业工作任务的专业性和应用性,为培养高职工程监理专业的技术技能型人才打下坚实的基础。本文以天津滨海职业学院工程监理专业为例,就基于工作过程的课程体系建设及实施情况进行探讨。

1构建基于工作过程的课程体系的意义

与传统课程体系模式不同,基于工作过程的课程体系具有其独特之处,基于工作过程的课程体系中融合了核心岗位的工作任务,模拟岗位工作过程,结合专业知识进行课程开发与重组,明确工作过程在构建课程体系中的重要作用。专业课程体系的培养主线和培养基础分别是工作过程和职业能力,职业能力的形成与实际的工作情景及工作过程是分不开的,高职学生的最大特点就是动手能力较强,在构建高职工程监理专业课程体系时,我们尝试适当增加模拟岗位工作的实践项目和内容,让学生通过具体的工作过程动手操作、实践,完成从被动听课者到主动实践者的转变,真正做到理实一体,提高学生的学习热情和对工作的责任心,职业岗位能力不断增强,同时对于专业岗位的了解与专业技能的操作能力也有了很大的提高,能够符合企业对于专业岗位职责的要求,为毕业生今后走上工作岗位做足准备。

2工程监理专业基于工作过程的课程体系构建

我院工程监理专业从2008年开始招生,2015年被定为院级重点建设专业,为搞好建设重点进行教学改革工作,努力提高教学质量,提升毕业生就业能力与职业竞争力。专业建设的核心要素就是课程体系建设,只有依靠专业课程体系的构建和专业核心课程的实践,才能完成构建符合我院特色的专业人才培养模式。我院工程监理专业构建的课程体系,主要面向建筑质量监督部门、工程监理公司、工程造价咨询公司、建筑施工企业等企事业单位,优化课程体系,以岗位能力为主导改革教学内容,着重技能培养。以就业导向、实践能力来重构课程体系,注重以培养实践动手操作能力为主的理论课体系和实践课体系。依据实用、适用的原则调整教学内容,将传统课程进行适当调整,基于工作过程开发新课,适当删减课程内容,将理论知识重组融入工作任务中,注重培养学生实践能力,以实际工作任务作为引导,进行实践教学,注重可操作性、实用性,培养学生在日后工作中分析和解决专业问题的能力。通过对天津滨海新区建筑行业及工程监理企业的走访调研与行业企业专家、工程监理专业毕业生的座谈,结果说明本专业的培养目标主要面向建筑行业,培养具有建筑工程质量控制、进度控制、投资控制的能力,具备合同管理、信息管理、安全管理的能力,具备良好的职业道德、职业技能,德智体美全面发展,具有职业生涯发展基础的技术技能型人才。毕业生可在建筑质量监督部门、工程监理公司、工程造价咨询公司、建筑施工企业等企事业单位从事工程技术及管理工作。我院工程监理专业主要采用基于工作过程的课程体系构建方法,经过实践探索,合理优化专业人才培养模式,教学内容逐步贴近建筑监理行业和企业实际工作任务,教学效果改善显著。工程监理专业实行“工学结合,德学同步,技能递进”的人才培养模式,把专业教学的过程分为三个阶段:第一阶段为专业能力初步培养阶段(第一、二学期)、第二阶段为专业能力强化培养阶段(第三、四学期)、第三阶段为专业能力综合提高阶段(第五、六学期)。

(1)专业能力初步培养阶段课程:《经济数学》、《大学英语》、《建筑识图与构造》、《建筑装饰材料》、《安装工程识图》等课程。

(2)专业能力强化培养阶段课程:《建筑工程质量管理》、《工程概预算与投资控制》、《建筑结构》、《建筑施工工艺》、《工程合同管理与招投标实训》、《安装工程造价实训》等课程。

(3)专业能力综合提高阶段课程:《毕业顶岗实习》、《毕业设计》、《工程建设进度控制》、《工程经济学》、《建筑工程技术资料管理》等课程。我专业基于工作过程为导向,注重专业核心技能的培养与能力素质的提高,将工程监理专业三年的课程重新整合成新的课程体系,并将工程监理的职业精华“三控、三管、一协调”贯穿其中,在教学实践过程中,根据用人单位反馈意见和企业需求,对专业课程进行适当调整、补充,与时俱进才能满足行业、企业及用人单位的需要。

3工程监理专业核心课程的建设

在我院工程监理专业课程体系构建中,专业核心课程的建设的地位与作用不容小觑,基于工作过程的课程体系构建是指由学习领域到学习情境的设计中,对学习情境进行的重组和设计。核心课程建设中的学习领域是指具体体现完整工作过程的典型工作任务,即原有学科体系中的课程。核心课程建设中的学习情境是指在职业的行动过程和工作任务背景下,将学习领域中的学习内容和学习目标进行方法论和教学论和转换而构成的学习领域小型主题学习单元。学习情境也可以说是一个完整的工作过程,通过进行工作过程系统化的这种新型课程设计,可使学生从不同的工作过程中去获取不变的思维过程及规律,从具体的个性中去获取一般的共性,并能够用抽象出来的共性和一般规律,去应对新的个性和具体,充分体现高职课程体系的特色。按照“工学结合,德学同步,技能递进”的人才培养模式的要求,依据工程监理专业核心课程标准的建设原则,结合工程监理专业的培养目标及监理员的岗位需求,来建设工程监理专业的核心课程,其中核心课程包括:《建筑工程质量管理》、《工程概预算与投资控制》、《工程建设进度控制》、《建筑识图与构造》、《建筑结构》、《建筑施工工艺》、《工程合同管理与招投标实训》、《安装工程造价实训》。以《建筑识图与构造》课程为例,依据建筑工程施工图会审这一典型工作任务来构建新的学习情境,该课程为《建筑施工工艺》、《建筑工程质量管理》等其它专业核心课程奠定坚实的基础。课程教学中的每个学习情境都是完整的独立的工作过程,其中的难度与深度逐步提升,但它们仍属于同一工作领域,操作步骤类似,可以进行对比。因此通过设置基于工作过程的学习情境,学习任务是由行业企业专家和专业教师共同合作完成的,选取建筑工程中具有代表性、可操作性的实际工作情境,并能真正做到理实一体的工作任务,就是能够作为学习性的工作任务,在老师的指导下,学生可以根据任务要求,分组组成团队,结合真实的建筑工程图纸,根据工程类型与要求查阅相关资料或图集,在分专业研讨的基础上制定方案,结合工程的特点及影响因素等组织工作实施,最后经过自我评价、小组评价、教师总体评价等进行总结、反思和提高。完成本课程的教学,使学生能熟练识读建筑施工图、结构施工图,并可根据工程施工图的要求完成建筑构造实施任务,具备参与施工图纸会审工作的专业能力,能够更好的完成日后不断发展变化的工作任务。

4结束语

高职教育改革的核心是课程的改革,基于工作过程的课程体系构建能够增强实践性、理论联系实际的能力,改变了原有的以理论为主的教学模式,激发了学生学习的兴趣,不再进行教条的理论教学,注重学生实践能力和动手能力的培养,从而提高学生综合职业能力。为更好的将我院工程监理专业课程体系构建工作落到实处,将基于工作过程的高职工程监理专业课程体系开发理论研究彻底转化到实践教学中去,为社会培养更多的技术技能型人才,我系的建筑模型实训基地在筹建过程中,预计在年底到明年年初能初具规模,并于明年正式在教学中投入使用,把模拟的“真实”施工现场搬到学校,使学生足不出校就能完成认识实践的教学过程,再配合现有的建筑工程实训室,教学过程能够真正实现“理实一体”,从理论教学到认识实践,再到学生动手操作,完成从学习到认知到实践的过程,以学生为主体“教学做”一体化的课程教学才能完成。将理论知识、团队协作、实训技能三者有机相结合,确保基于工作过程的课程体系能够顺利应用到教学活动中。

参考文献

[1]姜大源.基于工作过程的课程观[J].教育部职业枝长技育中心研究所.

[2]俞建新.基于工作过程的课程对高职教育课程改革的启示.上海农林职业技术学院.