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 文章中心 > 外线实训总结

外线实训总结

开篇:润墨网以专业的文秘视角,为您筛选了八篇外线实训总结范文,如需获取更多写作素材,在线客服老师一对一协助。欢迎您的阅读与分享!

外线实训总结范文第1篇

关键词:人才培养;教学体系;保障机制;工作落实

作者简介:吴强(1961-),泸州职业技术学院副教授,研究方向为电力系统及自动化、高职教育管理。

中图分类号:G715 文献标识码:A 文章编号:1001-7518(2012)35-0081-02

一、专业教学体系建设

(一)专业建设背景

改革开放30年,国民经济发生了翻天覆地的变化,电力企业和相关产业也发生了巨大变化,不利的是:地方电力企业大多被国家电网公司代管或控股,高职学生进入企业的渠道基本阻断。有利的是:随经济的发展,电力产业链的相关企业也有了大的发展,变配电运行管理、电器产品生产等企业,对电气专业高技能人才需求量很大,地方高职院校为服务地方经济建设培养生产一线高技能人才,这为专业的发展创造了良好机遇。

(二)人才培养定位设计

在新的背景下,电力系统自动化技术专业如何定位和发展,这给专业教学团队提出了必须很好解决问题。我们通过调研电力企业、电器设备生产厂、建筑业、工厂等企事业的用人需求,了解过去毕业学生的发展情况。从分析看,毕业学生从生产一线做起,需要经过3到10年的踏实工作,才能成为企业的骨干。在学生所学的课程、知识、技能在其发展中,主要用到的是基础的课程知识和宽阔知识面,能够发展的核心是自身的综合素质,特别是学习能力和处事能力。

按高职学校的办学定位,结合调研分析,我们的定位是:以工厂电工核心知识技能为平台,面对工矿企业、生产企业、电力企业,具有从事电力系统自动化技术专业电气设备运行、维护、安装、调试、管理等岗位的职业能力和职业素质,掌握电力专业相关的运行、设计专门知识,适应生产建设、管理第一线需要的,德、智、体、美等方面全面发展的高等技术应用性专门人才。

(三)课程体系方案

结合毕业学生就业信息反馈和企业调研情况分析,决定以小型水电站设计、安装、调试、运行管理人才培养为目标,将学生带入供配电行业。以参观电站—学习电站—实习电站—设计电站为主线进行课程体系构建,以维修电工、进网电工和电站运行值班人员知识、技能、素质要求进行实践教学体系建设和课程教学设计。

除学校要求开设的公共课程外。专业基础课程有:工程制图、电工技术基础、电力电子技术、电机应用技术、电气CAD、电力内外线施工等;专业核心课程有:水电站电气设备、电力系统继电保护、水电站综合自动化、可编程控制器及应用、用电管理等。针对企业岗位需求课程有高电压技术及电气试验;针对学生到水电站运行管理安排有:水轮机及辅助设备;针对电气工程施工安排有:电气工程安装预算。

(四)实践教学条件建设

为针对高职学生的学习特点开展教学,我们构建了与课程体系对应的实践教学体系,校内主要设备是利用中央财政支持的电工电子与自动化实训基地建设项目,投资340多万,建设了与专业相关的电工实验室、电了实验室、电工电子仿真实验室、电工操作实训室、变压器电机维修实训室、触电急救实训室、机床电器维修实训室、电工智能考核实训室、配电屏、保护屏安装实训室、电站综合自动化实训室、微机保护实训室等。在校外通过校企合作建设了:电力调度中心、开关站、变电站、火电厂等的参观实习基地;科友电器有限公司、天灵电器厂、泸州特种变压器公司等成套电器产品生产实习基地;流滩坝电站(3×6900KW)、富顺黄泥滩电站(3×6900KW)两个电站运行实习基地。

二、人才培养保障机制建设

(一)师资队伍建设

要提高教学质量,核心是师资队伍建设。在工程教师的工程项目经验方面,我们的做法是:充分利用毕业校友资源、企业资源开展师资培训,让教师到企业去学习、实习、在指导学生毕业实习、设计中成长,在参加小型水电站、变电站设计中,在参与企业技术改革中,特别是在市级科研项目《地方电网保护、调度管理与建设研究》、《造纸厂节能改造》、《郞酒集团二郞镇基地供配电系统改造建设的研究》等的研究中,进一步提高教师团队的专业知识应用水平,也为课程教学改革带来了更多的工程案例。

(二)人才培养方案调整机制

通过人才需要调研,学生顶岗实习企业用人需求,以及学生就业信息反馈等,构建一年小调、三年大调的人才培养实施方案。具体为:每一级的专业人才培养方案是通过当时的人才需求调研和当时的学校实践教学条件情况制定的,课程教学第三年需要针对企业进行必要了的课程调整或增减,以及通过毕业实习、毕业设计来实现对学生的就业定位培养。方案的修改完善都需要按程序审批经,然后才能执行。

(三)课程、实践教学标准完善机制

为达成专业人才培养目标,各门课程制定了课程标准,实训项目制定了实训指导书,并制定了教学常规管理和教学质量体系过程管理的规定。教师课程教学中,需按要求备课、授课、辅导、考试,课程结束,需要进行总结、提出进一步的教学改革意见,进而补充完善课程标准。学生需求,课程认真预习、课中认真听课、记录、提问、回答问题、按时完成作业等,在学生考核成绩中,学习过程占总成绩的30%左右。在实践教学中,教师需要,按指导书要求做好实践教学准备、落实项目具体安排和学习任务、参加现场项目指导、评估学生学习过程,评估学习实习报告、实习汇报,评定学生习成绩,写出项目实训总结和提出进一步完善意见。学生需要按项目要求做好预习、按要求认真完成项目、填写实习记录、写实习报告和总结汇报。学期结束,教师做教学总结汇报,教研组做专业教学情况汇报,系进行情况分析,提高下一级课程和实践教学完善意见,并进行课程标准、实践教学指导书目修改编写。

(四)学生管理体系建设

在学生管理方面,建设以党总支书、团总支书、辅助员、学生会、团委会、班委会为主线的学生管理队伍,在学院学生处、团委和系的领导开展工作。在学生行为规范方面是通过学习手册、学生守册,将要求落实到学习和生活中。在学生素质培养方面通过构建展示平台,让各级学生干部在开展活动和管理中成长,培养团队精神、合作协调意识。

三、专业人才培养的落实

(一)常规管理方面

强调教学规范的落实,学院和学系层面,要求教师按教学要求做好每一项目工作,并通过学院质量控制中心、学系教学督导小组对要求进行逐一落实。如开学前、中期、课程结束后进行教师教案期检查;每四周要组织学生进行教学信息反馈;期未要组织开展学生评,教师评同行评教;教研组要定期开展教学研究活动、开展说课程、课程竞赛等活动。学系每期要进行工作量、教学效果、教学改革、教学成绩、遵守规章制度、教学纪律等方面的考核,考核成绩与津贴挂钩。以此,引导教师,认真各项教学工作,向课堂教学要质量。

(二)教学方面

做好对本科、高职、中职教育的研究,在教学观念上,高职要制定以素质为本位的、以培养学生工程技术能力为目标的人才培养方案、课程教学标准和实践教学指导书。要通过教学让学生学会学习,学会用所掌握知识、技能和资源解决工程问题的方法,要“授之以渔”, 而不“授之以鱼”。

在课程教学中,要思考高职学生学习的特点进行针对性教学,要以学生为中心,以学生参与、学会应用知识为目标进行教学设计,重在平时观察、考核学生参与课程学习的情况。要引导教师开展项目、任务、案例、情景、推理等多种形式的教学,特别要与学生沟通交流,实现事半功倍的教学。

(三)实践教学方面

教学观点是:项目任务驱、理实一体,实现做中学、学中做、教学做一体化,实现针对高职学生特点的教学。

实践教学的做法是:结合电力系统自动化专业就业特点做实践教学项目设计,按制定的人才培养方案,主要设计的实践教学项目分为课程单项实验和综合项目实训两个方面。在课程单项方面,主要有电工、电子、电机、电气设备、继电保护项目实验;在综合实训方面,主要有生现场参观教学,配电屏、保护屏安装、生产实训,电站变电站主接线设计,电站运行实习,电工技能培训,小型电站设计等。

现在也在思考引入“教学工厂”理念教学,注重在教学环境内营造企业实践环境,并将两者紧密融合,以模拟、模仿和实际应用工程项目进行教学,让学生将所学到的知识和技能应用于多元化、多层次的工作环境中,学会解决工程问题的基本方法与流程,并因此实现对学生的因人施教学、因材施教、个性化和综合素质的培养。

(四)素质方面

学生的综合素质培养需要从课堂和课余生活两个方面综合设计。让学生学会承受压力、学会处事为人、学会承担责任、学会生存之道是必须要做的教育工作。

课程教学是素质教育的主阵地。在制定课程标准中,除知识、技能目标外,需要有明确的素质教学目标。课程教学除学习专业知识、技能外,还需要学习文字处理、电子表格、做PPT、计算机安装与维护等;还需要学会按要求、流程做事,学会表达、听话,学会团队合作等,教师必须思考将这些要求融入到课程教学和实践教学中。第二课堂是出人才的主战场。一方面是利用学院和系搭建的人才培养素质平台,让学生在参加管理、活动中,培养管理、组织、协调、办事和沟通能力。一方面是利用专业学习的电工电子协会,让学生在兴趣引导下学习,通过参加电工电子竞赛、教师做的工程项目等学习,提高专业知识应用能力和解决工程问题的能力。

四、结束语

在人才培养中需要以项目任务为驱动,以学生为中心,将学生的就业核心与综合素质融入到课程教学和课外活动中,通过规范化的教学、学生管理,人才培养质量就能得到有效的保障,学生就会受到企业的高度认可。

参考文献:

外线实训总结范文第2篇

关键词:计算机;网络;布线

计算机机房做为普通高校重要的教学实训场所,综合布线是否合理直接影响到机房的使用安全,甚至影响到教师的教学质量。一套合理的综合布线方案更有利于提高机房的安全性与实用性,是未来的发展趋势。

一、传统机房布线及其问题

在机房建设中,强弱电的布线方案一般可根据线缆的位置分为上走线(桥架)和下走线(地板)两种类型。其中上走线是指通过位于机房上方的桥架走线方式,下走线是指通过地板下的管槽走线的一种布线方式。一般高校机房建设都采用下走线方式,直接按网线、强弱电电源线放入同一线槽进行铺设。这种布线方式建设成本低、施工简单,后期便于扩展与维修。但该种布线方式也存在一定的安全隐患,一旦线槽发生漏水事故,渗入的水不易排出,可能会引起短路,产生火花造成起火,严重危害机房使用安全。采用普通式电脑桌排列的机房,其电脑设备的电源和网线安全都存在着隐患。计算机电源线、排插线、网线等均露在电脑桌的后部,学生使用电脑时可能碰触、踩踏、绊扯到排插网线等,存在严重安全隐患,而且各种线裸露在外也不美观。

二、机房布线基本要求

建设机房时,针对机房布线主要有强电布线和弱电布线。为防止线缆相互之间产生电磁干扰,强电布线和弱电布线均需放在独立金属布线槽内,金属布线槽的尺寸大小需根据线量的多少制定并预留一定的余量。强电线槽和弱电线槽之间的距离应保持至少5cm以上,互相之间不能穿越。进行强电布线时应根据整个机房的布局来安排采用分组点接方式进行电源布设,避免使用若干个多孔插座相互串接的方法。在规划中的每个电脑桌和其它设备附近,安排相应的独立电源插座,插座的容量应根据接入设备的功率来定,并留有一定的冗余。机房弱电布线中主要包括同轴细缆、超五类网线和电话线等,布线时应注意在每个机柜、设备后面都有相应的线缆,并应考虑以后的发展需要,各种线缆应分门别类用扎带扎好。

三、机房布线的改进

针对传统布线的缺点以及机房布线的要求,建议可采用自带线槽式电脑桌用来替换传统机房布局模式。如图1所示:该带槽式电脑桌集电脑桌面、电线线槽、电源插座及网线线槽为一体,不仅解决了电脑安全、人员安全还改善了机房整体美观。电脑桌背部集成两个独立的线槽,通过把电线线槽和网线线槽分开可以避免电线电流对网线信号的干扰,其中电线线槽更是预留了电源插座面板来替换传统的电源排插,集成度更高使用更方便。多功能电脑桌一定程度上更能有效減少机房的安全隐患,同时对电脑桌进行科学全理的排列也会影响到机房的整体美观。机房电脑排列方式一般采取“直排式”或“横排式”,不管使用哪一种方式,采用多功能电脑桌走线更方便,都不会出现线祼露在外的情况,机房看上去整洁有序。

外线实训总结范文第3篇

关键词:电工专业;一体化教学;探索

中图分类号:G71 文献标识码:A

培养动手能力强的实用型人才是目前各类技校办学的方向。如何实现学校教学、企业实践、国家考级有机的统一,确保教得好、学得进、考得过、用得上,是电工课程教学的重要任务。为此,必须对现行的电工课程教学进行改革,采用理论知识与技能训练一体化教学模式,以满足企业对技能型人才的需求。

一、电工理论与实践一体化教学模式概述

(一)一体化教学的涵义。一体化指理论教学和实践教学一体化;教学资料、教学设备和教学方式一体化。一体化既包括教程,更包括学程。一体化教学,就是将理论教学与实践教学有机融合,将实验、生产实习、计算机、电路仿真、多媒体、网络等技术融合于整个教学过程,并可对教学效果进行科学、合理和规范化评价的一种模式。理论与实践一体化教学是一种先进的教学方法,在一体化教学中,实现理论教学与实践教学相互融合,边学习、边实践,同时还将素质教育融于整个人才培养活动中,注意培养学生的创新意识,既增强了学生的基本素质,也提高了专业能力。

(二)电工理论与实践一体化教学模式的特点。电工理论与实践一体化教学是以能力培养为中心,是理论与实践、理论与生产实习相结合的一种新模式,这种模式突出体现了简单、实用、新颖的特色。

1、符合技工学校培养人才目标的要求。技工学校以能力训练为中心,用交叉教学代替传统的灌输式课堂模式,既突出动手能力培养,又使学生学到与专业技能有关的操作知识,在某种程度上培养了学生的综合能力。

2、具有明显科学性。采用理论-实践-生产实习的教学方式,使学生理论与技能及综合能力不断提高,符合思维发展过程。

3、理论指导下的技能训练,提高了学生学习兴趣,知识的积累使学生感到天天有收获,心中踏实,自信心增强,形成良好的促学效果。

4、教师一体化,打破理论与实训教师分隔的常规,能培养和造就技能过硬、知识面广的双师型教师队伍。

5、能很好地贯彻国家关于职业资格证书与学生证书并重,职业资格证书制度与国家就业制度相衔接的政策精神,教学内容涵盖有关国家职业标准(中级)的知识和技能要求。

二、开展电工一体化教学可行性分析

在充分调研基础上,洛阳机车技师学院结合地方经济和自身实际情况,确定电工技术应用人才的培养目标,制定符合企业要求的设备配置方案。从有利于培训对象熟练操作、维修为出发点,重点突出、经济实用、满足教学和企业需要。实训车间设讲解室,教学场所直接安排在实验室或实训车间,并从设备上保障教学和实践的需要。

学校通过多种渠道筹措资金,积极争取国家和地方政府支持,购置设备和进行实训基地建设。经过两年多的建设,目前已建成PLC实训室、电工操作实训室、电子综合训练实训室、自动控制实训室、数控实训车间、汽修实训车间等20多个实训室。学校发展成为融“产、教、研”为一体,集学历教育、短期培训、技能鉴定、生产科研于一身的高级技工学校。

目前,学生差异性较大、基础薄弱。大部分学生的认知特点是现象思维好于逻辑思维,实践学习好于理论学习,动手能力好于动脑能力。相当一部分学生的人生目标不明确、自信心不足、学习兴趣不高、学习习惯较差。如果继续沿用传统的理论与实践教学相独立的教学方法,已经不能实现“以服务为宗旨,以就业为导向,以能力为本位”职业教育教学的目标。

传统电工课程的内容偏难、偏旧,教学方法单一,理论与实践脱节,实践环节薄弱,严重影响学生实践能力的提高。若电工理论与实践教学能采取一体化教学,则既突出学生动手能力的培养,又使学生学到与专业技能有关的操作知识,在某种程度上培养了学生的综合能力、创新能力。要把电工理论教学、实验、实习等课程内容进行优化组合,打破原有知识体系,按实用和理论联系实际的原则重新组织内容,删除陈旧的理论和实验,增加新的知识、技术、工艺,以适应现代化技术的发展。电工一体化教学模式应具备如下的基本条件。

(一)先进的硬件设施。硬件设施包括教学场地和教学器材两个方面。教学场地应建立具备理论教学的设施(多媒体演示)及电工专业操作训练岗位所需的多功能电工、电子综合教室。教学器材应具备有计算机、单片机、可编程序控制器、变频器等实验、实习所需的仪器、设备、工具等。二者兼备才能确保一体化教学活动的顺利进行。

(二)过硬的软件设施。软件设施方面,应具备有EDA、Mutisim等电路仿真软件、PLC编程软件、Powerpoint和Flash等多媒体演示软件,更重要的是还有一支高素质的双师型教师队伍。只有这样,才能完成一体化教学模式的教学任务。

三、电工一体化教学实验研究

(一)课程资源开发。为改革电工理论与实践教学,首先应对理论与实践教学课程资源进行开发。技工学校电工类一体化教材的目标是“实用、面宽、知识新、技能强”。具体做法:

1、教学内容综合开发。删去偏深、偏难的内容,加强基础,充实实用内容,注意知识间相互融合。教材的编写思路是打破了传统的三段式教学模式,很好地体现了以学生为主体,以岗位为目标,以能力为本位,以必须、够用为度的原则。如,《电工基础》删去第七章非正弦交流电,全书整合为六章。

2、实践课开发。为培养学生理论联系实践,提高动手操作能力,应大胆开发实践课,以补充理论教学的局限。如,《电子技术基础》增加了应用较广的双向晶闸管、调光控制板调试、声光控电路装调等小制作动手课,贯穿于整个教学中。

3、新技术课程开发。根据现代化企业发展需要,针对当前应用软件的发展,开发 《电工EDA》、《可编程序控制器及其应用》等,让学生感受新技术、新方法的应用魅力。

(二)课程与教学改革

1、课程设置改革。学校打破传统的专业课程体系,将教学计划按三年制“2+1”模式制定,推行模块化的课程设置,分为文化基础课程模块、专业课程模块及综合素质课程模块。其中,专业课程模块实行理论实践一体化教学,按照阶段性完成。例如,《可编程控制器及其应用》设置12个任务,52个知识点,每天6节课,其中2节理论课,4节实训课,在PLC实训中心完成。《电工技能训练》以电工作业内容、技能要求相关知识为主线,教学涵盖了现行维修电工、值班电工、安装电工、内外线电工等工种的主要技能要求和知识面。教学结合国家职业技能鉴定标准完成,并组织学生参加等级工技能鉴定。

2、教学方式的改变。建立一体化教学中心。要实施一体化教学,就必须具有既能满足理论教学,又能满足实习教学的一体化教学场地,一体化教学中心是实施一体化教学的保障。近几年,学校加大资金投入,先后建成了电力拖动、电工电子、单片机及可编程序控制器实验室等一体化教学中心,保证了一体化教学改革的顺利进行。

以《电力拖动控制线路》这门课的教学为例。以前这门课理论与实践教学相脱节,理论和实践缺乏磨合的机会,理论教学常因抽象难懂而显得空洞,而实践教学又因学生理论基础的不足影响进度,难以深入。在采取一体化教学后,学生进行完理论教学后,马上进行实践,使得理论知识具体化和形象化,学习和教学的难度减小,提高了学习效率。

一体化教学使得专业知识更具备延续和深入的空间。在完成原有的电力拖动模块(主要与机床线路相关)后,根据学生的情况和就业前景,适当选择添加变频器、可编程序控制器 (PLC)模块或单片机模块。有了电工电子PLC知识作为基础,又有熟练的操作技能,对变频器、PLC和单片机等相关技术的学习已是水到渠成。一体化教学由于强调了针对性和实用性,学生对新知识的接受更为容易和巩固。

四、电工一体化教学阶段性成效

经过近两年的实践和探索,我校电工专业在《电力拖动控制线路与技能训练》、《可编程控制器及其应用》、《电工技能训练》等课程中采用了一体化教学模式,取得了阶段性的成果。

(一)教学质量得到提高。实行一体化教学后,借助一体化教学中心和一体化师资,让课程理论与实践同步,突出了现场示范性,增强了直观性。同时,学生能够用所学知识指导实践,在实践中消化理论,利于知识的掌握和实训设备的熟悉,从而提高了学生的学习兴趣,发挥学习积极性和主动性,培养了学生的创造性,取得了良好的效果。例如,06电工班听课率由原来的45%提高到89%,实训考核过关率由92%提高到现在的100%,取得国家职业资格等级证的也由原来的90%提高到现在的98%。

(二)教师的业务能力和教学水平得到提高。采用一体化教学要求教师不仅要有丰富的专业知识讲授理论课程,又要有熟练的操作技能指导学生生产实习,同时还要求教师明确专业课题的要求、重点、难点、工艺及实习设备情况,针对性地编写课题教案。在教学过程中,根据实际情况,采用讲解法、演示法、参观法、实践操作法等教学方法,并在巡回指导时要善于发现问题、解决问题,及时总结。要做到共性问题,集中讲解;个别问题,个别指导。一体化教学对教师的要求高,工作压力大,工作量更大。但同时也锻炼、培养了教师,促使教师努力钻研业务,苦练操作技能,提高教学水平。

(三)促进学校发展。我校自从实施一体化教学,教学质量明显改善,学生素质明显提高,学生适应社会能力增强,受到了社会的欢迎、企业的认可。学生就业率达到100%,为学校赢得良好的社会声誉和办学效益。学校生源充足,学校办学条件不断改善,办学规模不断扩大。办学层次不断提高,真正实现以质量促就业,以就业促招生的目标,使学校步入良性发展的轨道。

(作者单位:洛阳机车技师学院)

主要参考文献:

[1]吴映辉.高等职业技术教育教学模式的革新――关于理实一体化教学模式的探讨[J].交通职业教育,2006.6.

[2]刘佳.职业教育一体化教学模式探索[J].职业,2010.21.

[3]侯延霞.浅谈职业学校实行一体化教学的必要性[J].职业,2007.2.

外线实训总结范文第4篇

关键词:理论教学 实践教学 教学内容

中图分类号:G642 文献标识码:A 文章编号:1672-3791(2012)10(b)-0163-01

职业教育作为一种教育类型,有着不同于普通教育的特点和规律。然而职教的理论研究却很落后,我国近几年才重视职教理论的研究和实际操作模式的探索。高职的教学重点不是理论知识,而是基本操作技能,现在的实际情况是本末倒置,实验验证理论,教学以理论为中心。开创具有高职特色的新型教育模式,对于加速高职发展将起到推动作用。

1 目前煤炭高职电类基础课程教学存在的问题

高职教育应以培养学生的工程技术应用能力和工程创新意识为重点。众所周知,电类专业要比机械行业等一些其它行业,专业知识要更新的快得多,如果不能不断的学习,很难跟上电类专业知识发展的脚步,而且在现阶段的教学过程中,很多实验项目已经很陈旧,还延续十几年前不变的老题目。实验器材也已经很落后,不能随着时代前进的步伐而逐渐更新。这就将会直接导致煤炭高职院校培养出来的学生理论水平虽然高,但是动手能力偏弱的特点,不能很好的适应现在的就业环境。

2 改革的方法与措施

为了能有效的提高学生的动手能力,就应该在加强理论教学的同时,对实践教学环节进行改革,使得实践环节能更好的服务于理论教学。为此提出以下方案:在搞好理论教学的基础上,组建青年教师实践教学改革小组,带领学习及动手能力强的学生成立小型实验室,目的是开展与理论教学内容相关的实践教学活动,对新的实验项目和仪器加以探索和学习,逐步完善实践教学内容。使得现有的落后的实验室的实验项目和仪器能进行同步更新,从而带动教学内容的不断更新,使学生学到的知识永远不落伍,跟现代的工程应用接轨。

为了构建一支与项目课程模式相适应的高职教学团队,高职院校应采取各种措施加大培养和引进“双师”素质专业带头人和骨干教师的力度,优化高职院校师资结构,尽快形成雁阵师资梯队。具体方法:第一,鼓励教师参与企业的科研开发,为企业提供技术服务,在实战中提高教师的科研实战水平,培养专业带头人。第二,充分利用社会资源,积极从行业企业引进兼职专业教师,建立一支较稳定的兼职教师队伍,并使他们直接参与学校教学、实训实习、专业建设、就业指导等各个环节,这样便可优势互补,尽可能造就专业骨干。第三,有计划、有步骤地让教师到工矿企业部门带岗轮训,强化训练专业教师职业岗位的实践技能。第四,鼓励中青年教师,尤其是新到岗的教师,积极参加职业资格或专业技能等级证书的考核,弥补新教师实践经验不足的缺陷。

3 教学改革计划与步骤

实行“项目驱动法”和“学习情境教学法”,对一些基础课程和专业基础课程,甚至专业课的内容进行整合和调整,使课程的结构和内容深度交叉和联系,各门课不再独立。通过一些简单的设计和训练,并结合工业应用和岗位实际建立一些设计项目,可以将《电气传动》、《电力电子技术》、《单片机》等课程进行整合,满足教学改革的需要。其中《单片机》是控制领域的核心技术,也是电类专业的专业基础课程,为了使得学生能很好的适应毕业后从事产品设计,需要培养学生们对核心芯片的编程能力和系统的开发能力。结合电类专业基础课程的内容,焊接、组装、调试具有实用价值的插件和产品,在此基础上进行设计、编程,以图有所突破和创新,并逐步引导学生参加教师承担的科研项目与对外科技服务等活动,做到产学研结合。具体的设计计划与项目如下。

3.1 进行与教学紧密相关的基本电子电路的制作

首先锻炼学生基本元器件和集成电路的使用,这能很好的强化模电和数电课程的理论知识,使学生进一步把理论和实践相结合,更能锻炼学生们的思维和动手能力;其次培养学生进行小功率电源电路的制作,电源是与电力电子技术这门课程紧密结合的,制作电源可以对《电力电子技术》这门课程进行进一步的深化和拓展;再次对学生能力进一步提高,进行小功率电机驱动电路和控制电路的设计,电机调速电路的搭建。电气传动和运动控制是动力的源泉,是电气自动化行业的重要领域。通过设计训练可以对《交直流调速》、《变频器》和《电气控制与PLC》实现综合实训和课程内容的整合,使之更加接近工业应用和煤炭高职学生的接受能力。对于有能力的学生,可以培养其进行无线电和红外线电路制作,使其跟上电气技术变革的步伐,锻炼学生不断的接触新技术能力,从而补充现有专业知识的不足。

3.2 进行与理论教学相关的设计项目,以达到对理论教学更深层次的利用的目的

具体要经过三个阶段:初级阶段设计项目可以选择微控制器的开发与应用,对现成开发板进行微控制器的编程,以及现成单元的简单组装和一些基本电气技术的训练可以提高学生的兴趣,也可以培养电器维修层次的学生;中级阶段可以进行自主开发,基于微控制器与现场设备的串行通信、点对点以及多机通信系统,通过这些具体项目的引导可以实现所学知识的综合应用和训练;高级阶段可以进行各种电子竞赛题目和课程设计及毕业设计,有利于开拓视野,把握电气行业新技术的发展方向,促进电类专业内涵的深化和专业领域的拓展。

4 具体的改革成果

成熟的项目可以逐步转化为上述专业基础课程的综合实验、实训题目、课程设计、毕业设计题目等。总结实践教学改革的成果,撰写论文,编写具有煤炭特色的实训教材。组织学生尝试参加各类学科竞赛和课外科技活动。开展教师与学生代表座谈会议,加强师生之间的沟通,及时反馈教学信息,改正教学方法。

最主要的是可以培养一批专业知识扎实,实践能力强的年轻骨干教师队伍,不断的接触新的行业知识和技术,不断的对现有实验室进行改革和更新,通过以上的成果阶段的转化,使得理论教学能更好的促进实践教学的发展,实践教学反哺理论教学,使理论教学更加完善。

综上所述,该项目的研究和实践,对煤炭高职教学改革研究具有深刻指导意义。使广大教师提高了对实践教学地位的认识,明确了摆脱传统教学模式,创立高职教育课程改革的方向。学生对高职教育实践教学有了一个准确的定位,将会使学习兴趣大增,学习积极性高涨,分析问题和解决问题的能力得以提高。

参考文献

外线实训总结范文第5篇

关键词:动物园展示;需求分析

动物园英文单词“zoo”,最初来源于古希腊语,意为“有生命的东西”,这恰好反映了最初的动物园只是将有生命的动物囚禁起来满足人们的好奇和玩弄。早期动物园的雏形源与古代人们对动物的圈养驯化与观赏,是古代皇族们的一种嗜好,并不对普通百姓开放。史料记载,两千多年前的古希腊,就已经出现了收取门票的动物展览――从印度运来的孔雀吸引了大批人前来观看。这时候人们为了研究野生动物而饲养。到公元前4世纪,在希腊城邦人们开始收集动物,还对学生还开设了在城市动物园里的实习课程。直到18世纪,动物收藏还是上流社会的玩乐方式。随着工业时代与资产阶级革命的到来,社会平等意识增强,贵族们走向衰落,动物收藏开始普及大众。19世纪初,经济的发展、城市扩张,人们开始考虑建设园区,植物和动物被一起放到园区里进行展出,满足人们娱乐之需。“ZOOLOGY”的概念逐渐浮出水面,它的意思是:研究活体动物的学问,这是动物园从单纯娱乐性质的展出到兼顾科学研究的一次质的飞跃。时至今日,一个建构完整的动物园是集对动物的保护、研究、娱乐展示、教育于一体。

随着人们生活水平的提高,人们对动物园参观的需求与日俱增。据统计,20世纪90年代,在北美每年参观动物园的人数超过1亿人次,比参加其他各种休闲运动的总和还多。如今,在全球范围内,动物园(含水族馆等广义概念)年接待游客量已达8亿人次,足见动物园对现代人生活带来的巨大影响。随着经济、意识形态、科学技术的发展,动物园的发展经历了从面对个人展出到对面公众展示,展出形式经历了笼养到场景式展馆再到后来的基于网络的虚拟展馆,这无疑顺应了当代人们生活、学习、娱乐的需要。

1 需求分析

动物园虚拟系统主要是为了满足新时代下动物园的市场发展和管理需求,进一步提高游客的游览体验质量。在现目前,智能手机大规模普及的情况下,各式App应时而生。为了动物园的发展跟上“互联网+”的步伐,根据以下调查,明确了本系统的开发目的和受众群体。

1.1 动物园方面的需求

(1)出于动物园市场的发展需要。三维虚拟动物园展示受到动物园方的青睐,主要体现在:丰富动物资源展示,加强园区推广宣传。以往,动物园主要是靠传统媒介进行宣传推广:宣传折页、电视广告、街边广告、报纸杂志等,这些途径都会受到时间和空间的限制,而依靠网络得知动物园相关消息的所占的比例较少。一项深圳野生动物世界的调查数据显示:67.24%游客的游玩初衷是亲朋好友的推荐,另有20%是通过浏览官方网站与搜索引擎了解园区情况并发生兴趣的。还有些游客是事先做好功课、专门为看某种动物来的,但是由于受到气候或者地域的影响,有些北方的动物不适合在南方的动物园展示,或者事前已经灭亡的动物也没法展示,不能满足顾客的需求。

现在社交平台的迅猛发展,让分享变得更加快捷。分享QQ说说、发发微信等行为已经不是年轻人的特权,微新闻、微广告、朋友圈的微动态让讯息碎片化、微型化、社区化。智能手机和平板电脑的普及使得为讯息的转发速度与传播效力异常高效。微信几乎伴随着智能手机的发展并肩前行,QQ则早在1999年2月就推出了PC版。微信拥有数以亿计的活跃用户,形成一个相当大的社交群体,能产生的广告效应不言而喻。对动物园管理方而言,选择开发虚拟动物园系统,入驻微信平台,通过官方进行微信公众号认证。即可通过网站、贴吧、微博、QQ、报纸、电视媒体等多种途径进行宣传,大力推广自己专有的微信公众号的二维码。使得虚拟动物园系统得到更多用户的关注,扩大自己的品牌影响力。动物园管理人员管理这个新的社交平台,定期更新动物园的一些动态,趣闻,有奖活动创造更好的黏性,形成一个不一样的生态循环环境。动物园管理人员也可以利用微信公众账号助手推送一些广播消息。年轻的游客群体发微信或说说已经成为新的社交时尚,在你的动物园虚拟平台App中看到的某个精彩内容,如果想转发给好友,也非常便捷。只需要有游客分享,然后游客的好友就会看到并可能再次转发,动物园就获得了多次“朋友圈”的传播宣传。

面对这些问题,将园区搬进手机或者平板电脑,打破了时空的限制,使得人们在闲暇之余,不需花费大量的精力、时间和成本,只要打开手机可参观公共设施。一座全景的高清晰度三维动物园将给观众一个身临其境的体验,以华丽多角度的虚拟环境再造,摆脱过去单调的以文字图片展示动物园环境与设施的局面。让游客如同身临其境从大门进入动物园的内部,结合景区游览图导览,可以让观众自由穿梭于动物园的各个角落,并且可以产生互动,增强“参观者”的切身感受。

三维虚拟动物园可以再现史前灭亡的动物,动物园管理人员可以通过APP广告,加强宣传力度,并且还能与园区人员互动,营造一种愉悦轻松游览氛围,吸引更多的游客进入园区参观。

(2)便于动物园的管理,减少管理方与游客之间的直接冲突。各个动物园都会遇到部分游客不文明游览的现象,也会遇到部分游客对动物过度喂食或乱丢垃圾被动物误食的困扰,甚至造成严重的后果。不少家庭在逛动物园的时候,总会自带或临时采购一些食物给动物投喂,难免会存在食物过期或细菌超标的情况,更有一些无良游客会在喂食过程中,将一些塑料袋、零食包装、水瓶、卫生纸等垃圾扔到动物的生活区,而这样的不良行为,却导致动物园很多动物生病,甚至死亡。而现在游客可以通过虚拟的动物园平台,与动物进行类似游戏互动的喂食或交互行为,避免游客直接与动物近距离互动,对动物造成不可逆的伤害,同时也降低了动物园管理人员纠正游客不良行为的工作量。

(3)便于动物园投资者与管理部门的审批。传统的动物园在建设之前,园区人员都要通过文字文档向上级主管部门和投资者呈现建设的规划书,不能够很直观的在线项目实施的效果,这些有时候会造成“理想是丰满的,现实是骨感的”,最后构思和现实总有差距。而在景区的全景规划中,若引入虚拟现实,就可以通过其营造出所开发地域的真实三维画面,以便于对未来的景区的预见性审批,从而保证景区的美学观赏性和景区将来的顺利运营。

虚拟现实的引入,可以使项目审批周期大大缩短。投资者借助该技术可以预先对该规划方案的实施效果进行检验,还可以对检验过程中出现的问题施以修改以确定最终能够顺利实行。此举不仅可以节省实地规划费用开支,也可以减少景区投资风险指数。

1.2 游客、用户方面的需求

(1)提升现代游客的游览体验。当游客到达目的地后,不使用易流失沿途景观的机动交通工具(缆车、汽车),采用步行方式探寻观览景物、对有形风俗文化进行细致的考察走访,这种旅游称之为传统式旅游。该方式可能会存在一些问题如:第一,游览时间呆板;第二,容易造成园区拥堵;第三,如果指示牌缺失或不明确,易迷失方向;第四,不能互动体验;第五,不利于自助游览;第六,游览资讯分享滞后;第七,园区过大,游客中心、WC等便民设施不方便寻找。

根据长隆野生动物世界的调查:参观园区的主要客源是老年人、幼童和学生群体。中年人则忙于工作,并没有很多时间去景区参观,而这部分人大多是网络使用者。基于此需要,移动终端的虚拟动物园展示能够很好地满足这些人的需求,它将传统展馆与互联网和三维虚拟技术相结合,打破了时间与空间的限制。根据实景对动物园进行三维虚拟展示,制成网页或者应用系统,到各相关网站,她们可以通过网络,在空余时间随时随地浏览,整个景区一览无余。该交互式访问平台为公众提供了身临其境的体验,不出家门,就能领略到野生动物们的风姿,既节约了旅游成本,又能过足游玩世界各地动物园之瘾。

如果缺少了导游指引,游客如何才能让自己在景区不迷路呢?散客能不能享受与贵宾旅行团相同的导游服务呢?对游客来说,景区内的良好服务非常重要,直接关乎游玩的心情与消费度。

而在景区看来,让游客熟悉游玩线路、对景区内的历史文化有概略性的认知、能够充分了解并利用服务设施、享受到充裕温馨的景区服务,是吸引他们前来和其后向亲朋好友推荐的重要一环。对景区的品牌效应也将会有实质的提升。而相关的手机APP,在这方面的应用具有天生的优势:可移动、可便携、可支付,还有许多新的实用功能,比如地图服务、导游引导、新鲜资讯、社流等。大部分旅游爱好者都对移动终端表示青睐与难以舍弃,一是便携的优势,带着手机就走了,不用拿着印刷的书籍或者打印的攻略;二是可以反复使用,快捷明了、随身导游。其优越不言自明。

(2)为学校、研究机构提供教育和研究的环境。我国动物园目前发状况是动物学物种丰富,动物园数量不多,游客需求量很大,动物园分布不均衡,主要集中在一、二线大中城市。资源不平衡,对科学研究极其不利,尤其是对中小学生的科普教育。旅游需求的增加,必然导致导游的需求量增加,很多院校也纷纷开设了导游专业,那必然要开设一门导游实训的课程。传统的导游实训方法就是用火车、汽车等交通工具把老师和学生拉到实际景点中,老师面对实景传授知识。这样传统的教学手段存在以下几个问题:第一,路途遥远,浪费时间、金钱和精力;第二,上课内容缺乏互动,引不起学生的兴趣;第三,一次性教学,不能自主学习和复习;第四,由于部分小城市的院校教学资源少、学生多的原因,学生往往选择被动学习;第五,教学过程中容易引起游客的围观,容易引起景区秩序的混乱,造成管理负担。

虚拟导游实训系统则是以导游为第一视角,这种实训平台,能够高度地模拟现实世界游客们的语言与动作,且有机搭配景点库中的场景,在计算机和投影的作用下,营造出逼真的交互式实训环境。

该系统内有自动教学与练习功能,教师在自动教学功能模式下可以完全在景点中进行教学,不必拘泥于书本;学生也可以不必真正去实地练习或是进行想象性的练习,而是在虚拟模式下模拟进行导游实践操作,于教于学都甚是便利。虚拟导游具有:角色扮演,固定线路练习模式,自由浏览练习模式,练习内容的录制和回放等功能。教育心理学家曾对虚拟教学与传统教学的过程与效果,进行对比试验,结果是:学生在虚拟教学模式下能记住七成的教学内容,而传统讲授模式只有约三成。

况且,虚拟教学模式的另一个优势在于,学生可以进行有效的自学,教师从讲授者转变为引导者,利用虚拟平台的特性在系统中设置实验方案,激发学生探讨和解决问题的能力,摆脱一味听讲授的被动角色,增强主动学习的兴趣。

(3)满足同行技术借鉴。三维虚拟动物园展示主要运用到的技术是虚拟现实在动物园展示的应用。通过此课题的研究实践,总结一套设计制作流程,供广大同行们或者爱好者学习借鉴。

(4)契合现代移动终端硬件特点,开发独具特色的功能。智能手机或平板电脑飞速普及,硬件迅速更新换代,性能成倍增强,集成整合了高清摄像头、陀螺仪、GPS、红外线等先进设备,价格却逐步,给现在开发多功能、先进的虚拟动物园系统创造了良好的条件。2014年7月,中国互联网络信息中心了《中国互联网络发展状况统计报告》。该报告中数据显示,截至该年6月,仅中国网民规模相较2013年底,增加了1442万人,已达6.32亿,互联网普及率达到46.9%。家庭PC早已退居二线,除非工作才开启PC,人们开始更多地使用更加轻便的智能手机或平板电脑。所以,开发移动终端的动物园虚拟系统也就非常有必要了。针对移动终端(智能手机、平板电脑等)都配有摄像头的硬件条件,可以实现用户与动物园的虚拟场景中的动物互动拍照的功能。互动拍照,也称之为AR拍照,利用单反或摄像头进行画面捕捉,在利用软件进行人景分离,将AR背景或前景,贴合到虚拟图像上,形成了照片,拍照形式很多种、可以使用人体感应进行拍照也可以利用ipad进行倒计时。

结合手机GPS的定位与地图导航功能,可以实现让游客快速找寻游客中心、WC等便民设施,也可以让游客根据自己的实际需求定制专属的游览路线。让游客无论是实地游览还是虚拟游览或是实地与虚拟游览相结合的方式,都有不一样的精彩。

2 动物园展示系统商业化用途

本系统是手机终端或平板电脑的应用,契合APP应用的特点,该系统的商业价值如下:

第一,动物园的一个展示、宣传、售票平台。第二,通过应用商店付费点击、付费下载带来的资金收益、回笼前期投入资金。第三,随着应用使用率增加,关注度升高,通过在平台上展示广告带来部分资金收益。第四,随着虚拟动物园版本逐步升级,功能越开越强大,开放部分收费功能。比如和虚拟动物园系统的动物及场景内合影或生成视频、开发能和虚拟动物园内动物互动的收费游戏等方式,带来收益

3 结语

外线实训总结范文第6篇

关键词:机械基础;工科;实践;翻转课堂;教学

中图分类号:G434 文献标志码:A 文章编号:1674-9324(2016)48-0177-03

作为影响当代课堂教学质量和效果的重大技术变革之一,翻转课堂(Flipping Classroom Model,以下简称“FCM”)教学模式在美国的出现和成功施行[1],得到了世界范围内的热烈响应和广泛实践,成为近年来全球乃至中国教育界关注的热点。

目前,翻转课堂并无严格定义,有学者[2,3]认为“翻转课堂是一项包含课堂内交互群组学习活动和课堂外基于计算机的个性化教学的教育的技术”,而中国国内学者普遍认同的是“翻转课堂就是由教师创建视频,学生在家中或课外观看视频讲解,回到课堂上师生面对面交流和完成作业的一种教学形态[4]。”

虽然翻转课堂教学模式引入中国时间不长,但大量实践研究数据显示,通过这种FCM模式的实施,课堂教学质量和教学效果得到大幅提升,学生的学习兴趣及能力得到加强[5,6]。这种基于“慕课”(Massive Open Online Courses,简称MOOCs)[7,8]、强调“互动与反馈”、倡导建立“在线学习社区”的教育方式和理念,将理论教学和实践锻炼融为一体并相互促进的方法,对于师范大学工科“机械基础”这门实践性强、理论知识点相对集中的专业课程的教学改革极具借鉴意义和应用价值。

此外,随着网络技术与通信技术的不断发展,“微课”也应运而生,为微型化、移动化和碎片化学习提供了一种新的形式和途径[9],并成为当前我国教育信息化资源建设重点和研究热点;微课在激发学习者的学习兴趣、保持学习过程中的注意力方面有很好的效果,也值得本课程采纳和应用。

“机械基础”是食品工程专业一门重要的理论与实践并重的技术基础课程[10,11],主要包括工程力学基础、机械零件常用材料与热处理、常用传动机构等内容,通过该门课程的学习可以使学生具备一定的机械基础理论知识和技术应用能力,为学生从事工程、制造等相关工作打下基础。

正是由于本课程的实践性强且理论知识点相对集中,更有必要开展翻转课堂教学模式改革。考虑到全部内容进行翻转课堂教学的备课工作量非常大而教学时间又有限的问题,本研究在已建成精品课程网站的基础上,进一步完善教学视频,建设微课资源,并选取了连杆机构、凸轮机构、齿轮机构、带传动等部分内容实施翻转课堂教学,利用学院的校内中试试验室和与企业联合建成校外的教学实践基地探索机械基础专业课程的“翻转课堂”教学模式,以实现新模式下学生学习方式的改变和工科素质能力的提高。

一、完善课程教学资源,提高课前学习的效果

由于“翻转课堂”教学模式需要学生在课前通过各种媒体形式(如智能手机、电子书包、平板电脑、电子课本等)进入学校的教学资源平台来在线观看教师创建的视频等资源,以完成机械基础知识点的学习,所以特别需要制作包括教学内容、重点分析、例题解答等短小精悍的微课资源来满足学生可多次重复观看且不受时间和地点的限制的学习要求。微课是以阐释某一知识点为目标,以学习或教学应用为目的的创新知识载体形式,微课是实现翻转教学的理想载体,更是实现优质教学资源整合共享的有效方式[12]。

本课程在已有的讲授每章教学内容视频基础上,将连杆机构、凸轮机构、齿轮机构、带传动各章按照知识点分成不同小节制作5~10分钟的微课视频[13],按照“问题引导”、“观看视频”、“问题解决”的课程设计来讲解每节课程内容并分析重点难点,在内容的讲解上力求循序渐进、知识体系清晰完整且通俗易懂;同时配套录制课后练习、例题解答、实际应用等内容的微课视频;也可采用借鉴共享或购买其他一流大学机械相关内容的慕课(MOOCs)资源的方式来丰富“机械基础”课程教学。

以“四杆机构”为例,根据教学目标,利用实际生活和生产中的例子(如缝纫机、起重机的吊臂等)录制机构运动视频,引入平面四杆机构的基本构成,激发学生的兴趣;在此基础上制作平面四杆机构的三种基本类型(曲柄摇杆、双曲柄、双摇杆)与判别方法的三维模型(学生可操作该模型来完成四杆机构知识点的学习),最后再录制平面四杆机构三种基本类型在生产生活中的应用实例(破碎机、雨刮器等)及滑块机构等的微课视频。学生在课前学习中将不懂或难以理解的内容(比如四杆机构的演化)及时通过网络讨论学习平台反馈给教师或记录下来,为课堂教学的讨论和重难点解析做好准备。课程改革就是通过案例教学、教师点评与分析、微型教学视频等缓解工科专业课程学习比较枯燥的问题,通过引进高水平的慕课资源来强化知识点,以很好的完成目标任务。

当然,制作出对学生吸引力大的专业知识微课视频是本课程改革成功的一个关键问题,需要与我校新传院其他录制、剪切、排版等专业的教师通力协作才能完成。同时要进一步考虑到移动终端的特点,可进行专门的基于APP的移动学习方式的教学视频开发,以便更好地发挥现代信息技术的优势。

二、利用中试试验室认识实习,加强学生对机械设备的感性认识

由于师范院校工科专业学生的实践机会少,所以食品专业学生非常缺乏对常用机械的感性认识;加上本身的识图能力不熟练,所以“机械基础”的学习对大多数学生而言还是比较困难,尽管课程有教学视频相关的三维模型包等资源可供学生下载,但远不及实地学习来得直接生动和印象深刻。

本课程在课前带领学生参观食品工程中试试验室,利用学院建设的苹果浓缩汁传统与创新工艺生产线、酸奶和纯净水生产线、果醋果酒发酵与焙烤食品生产、茶多酚等天然产物提取单元操作、冷冻冷藏库等认识相关章节的主要设备以及运行过程,并在后续参与各种食品产品生产的过程中巩固机械设备理论知识。

以带/链传动为例,课前参观认识苹果加工生产中试线上的原料带式输送机、带式压滤机、冷破碎设备等,现场讲解工作原理,认识不同材质与型号皮带的类型,同时录制设备运行微视频供学生观看、自学,并通过“在线学习社区”将问题反馈给教师,进行课外线上的“互动与反馈”。在课堂的教学中集中回答学生提出的问题,有针对性的对部分知识难点进行透彻讲解,可举例说明,以使学生完全理解;再通过测试等方法巩固知识点。通过这样的课前课中学习,可增加师生的交流和探索,解决学生自学所无法理解的问题,提高课堂效率[14]。

三、提前进入实践基地认识实习,提高学生对机械设备的理解和应用能力

针对学院实践性教学环节时间安排在大四,与实际教学时间存在不一致的问题,本研究引入了课程实习认识环节,利用周末无课时间将学生分组分批由教师带领到学校周边的实践基地――不同的食品机械设备制造工厂或大型食品加工企业(如三角防务机械设备公司、西飞公司、雨润食品、方欣肉制品公司等)进行认识实习,使学生对金属切削加工、热处理、精铸生产线、检测设备、机械传动、常用食品加工机械等有了比较深入的了解,更好的理解课堂讲授的基本理论知识。实习中,学生们采用了看、问、亲自动手等方式,真正领悟到“学无止境”的内涵。同时,课程还邀请西安鼎合机械制造公司技术工程师在课堂举办食品生产设备制造专题讲座,就果品加工、粮油加工等常用机械设备实际问题进行讨论交流,这种面对面的知识碰撞对学生的学习兴趣产生极大的冲击,增强了学生理论联系实践的想法,也拓宽了学习的视野。

这种课后真正到达机械制造业第一线的认识实习,不仅使学生对理论有更透彻的理解,还了解了制造业的发展状况、发展趋势和发展方向,对于21世纪机械制造业的全球化、网络化、虚拟化、智能化以及环保协调的绿色制造等方面的认识给学生一种英雄大有用武之地的自豪感。这些活动同时也使学生了解到优秀的企业理念和文化的实质含义。

古云:“纸上得来终觉浅,绝知此事要躬行”。通过调整实践时间和场所,增加课前课后实践认识时间,利用实践性教学环节,将课堂教学与实践认识相结合,一方面会使学生认识到自己所学知识的肤浅和专业知识的匮乏,激发起学生求知欲,另一方面这种教育方式能够更好地运用所学知识,在实际应用中对理论的广度与深度也掌握的更全面[15]。

当然,在机械基础“翻转课堂”的教学中,课堂除了解决课前的疑惑,也非常注重课堂知识的内化与学生问题的分析解答。除了采用动画演示、情景模拟外,更以案例分析的形式检查课前知识学习情况,重视创立一种以“小组合作、任务驱动、自主学习”的形式展开研究与讨论,用实际应用案例布置学习任务,调动全体学生的积极性,让每一名学生都参与到课堂讨论中;并积极引导学生创新性思考和进行深层次的讨论,鼓励每个学生积极发言、展示,将课堂互动引向更高层次,达到知识掌握与应用的有机转换。课后整理主要的问题与分析解答,编辑总结学生课堂成果展示,将其分享到学习平台或微信、QQ群等,使课前、课中、课后学习系统化。利用慕课、微课等建立“在线学习社区”和学生利用QQ等工具进行课外线上的“互动与反馈”,更利于发展学生深层次认知能力,提高学习效率。

同时,改革学生课程成绩考核评价也势在必行。本课程将逐步建立和完善“评价主体多元化、评价内容实践化、评价形式多样化、评价指标定量化”的学生成绩评价体系。本课程的评价主体为四个,即任课教师(权重45%)、实习实训指导教师(权重25%)、学生自评(学生间互评,权重20%)以及企业行业专家(权重10%)。学生课程成绩评价分为终结性评价20%、过程性评价60%和创新能力评价20%三部分。这种新的评价体系注重能力评价,使评价体系由静态评价走向动态评价,有利于教学质量和学生工程能力的提高,更好地体现翻转课堂的效果。

总之,通过翻转课堂的实践,增加了学生课堂的参与互动,大大提高了学生的学习效率,增强了他们的学习兴趣,教师的指导更具有针对性,真正实现了机械基础课程的分层教学和个性化教学。通过中试试验室和校外实践基地的认识实习,理论联系实际,教会学生如何利用书本以外的知识,不仅拓展了知识面,还大大提高了分析问题和解决问题的能力,为毕业环节的生产实习和学生核心能力的培养打下了良好基础。

参考文献:

[1]何朝阳,欧玉芳,曹祁.美国大学翻转课堂教学模式的启示[J].高等工程教育研究,2014,(2):148-151,161.

[2]Bishop J L,Verleger M A. The flipped classroom:A survey of the research [EB/OL]. 2013-08-07.

http:///file_server/papers/attachment/file/0003/

3259/6219.pdf.

[3]Simon Lancaster,David Read. Flipping lectures and inverting classrooms. Education in Chemistry,2013,(9):14-17.

[4]王长江,胡卫平,李卫东.“翻转的”课堂:技术促进的教学[J].电化教育研究,2013,(8):75-80,99.

[5]秦炜炜.翻转学习:课堂教学改革的新范式[J].电化教育研究,2013,(8):86-92.

[6]杨晓宏,党建宁.翻转课堂教学模式本土化策略研究[J].中国电化教育,2014,(1):101-110.

[7]Perna,L.W.,Ruby,A. Life cycle of a million MOOC users.Invited presentation at the MOOC Research Initiative Conference[R]. Arlington,Texas,2013.

[8]李曼丽.MOOC的特征及其教学设计原理探析[J].清华大学教育研究,2013,34(4):13-21.

[9]王雪.高校微课视频设计与应用的实验研究[J].实验技术与管理,2015,32(3):

[10]曾德江,黄均平.机械基础[M].北京:机械工业出版社,2010.

[11]于骏一,邹青,祝佩兴,等.机械制造技术基础[M].北京:机械工业出版社,2014.

[12]刘名卓,祝智庭.视频微课的实用学分析[J].开放教育研究,2015,(01):89-96.

[13]吕琴.微课教学资源的设计与应用研究[D].武汉:华中师范大学,2014.