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 文章中心 > 市政实训总结

市政实训总结

开篇:润墨网以专业的文秘视角,为您筛选了八篇市政实训总结范文,如需获取更多写作素材,在线客服老师一对一协助。欢迎您的阅读与分享!

市政实训总结范文第1篇

关键词 桥梁下部;施工;能力;培养

中图分类号 U44 文献标识码 A 文章编号 1673-9671-(2012)111-0091-01

1 概述

市政桥梁施工》是市政工程技术专业的一门专业核心课程,一直采用传统学科体系的教学模式。根据施工企业和毕业生的反馈信息来看,按照这种教学模式学习的学生实践能力明显不足。主要问题可以归纳为几个个方面的主要问题:识读图纸能力不足、工程测量能力不能满足工程实际要求、工程试验和检测能力不能满足工程实际要求、工程技术能力缺乏整体性和全面性、工程管理实践经验严重匮乏。

2 原因分析

桥梁结构体系更加复杂多变,学生想象其结构困难。测量、试验课程理论知识部分所占课时多,实际动手操作部分内容少。教材部分内容陈旧落后。教学模式采用传统学科体系的模式,理论与实践脱节。学生没有实际工作经历,缺乏实际工作经验。

3 措施方法

1)鼓励学生自己动用各种资源、方法和手段收集工程图纸、工程图片和视频资料,帮助学生培养注意积累学习资料的习惯。经常保持与工程施工单位和工程设计单位进行良好的沟通,共享资源。提供给学生大量的实际工程图纸供学生练习识读图纸,为学生提供大量的桥梁施工图片,帮助学生更好的认识桥梁各部分结构。提供给学生一些参考教材、文献资料、桥梁施工规范、桥梁设计规范和视频资料,帮助学生更好的熟悉桥梁施工技术和桥梁施工工艺。

2)在学生顶岗实习之前增设一门《市政工程施工放样》课程,教学的重点是市政工程施工测量放样的实际动手操作。通过典型的施工放样任务,为每个学生提供了充足的测量放样实际操作机会,重点培养学生对市政工程的测量放样能力。

3)校内实训期间,在桥梁实训室对学生进行桥梁工程材料检试验的培训,重点培养学生对桥梁用钢筋、水泥、混凝土等材料的检验、检测能力;为学生提供钢筋加工的机会,培养学生调直、切断、弯制钢筋、绑扎钢筋骨架以及质量检查等能力。

4)注重收集桥梁工程用新材料、新设备、新工艺、新产品。适当将教材中一些陈旧的知识内容淘汰,随时将新材料、新设备、新工艺、新产品介绍给学生,保证知识的不断更新。

5)注重现场教学,经常带领学生深入施工现场,并邀请施工单位经验丰富的工程技术人员、工程管理人员为学生进行进行现场教学。让学生切身体会到施工现场的氛围,到施工现场多看多学,将理论和实际更好更紧密结合在一起。

6)根据工程实际施工任务,设计若干典型学习任务,采用项目化教学模式,培养学生综合实践能力。

①明挖基坑任务。一地势平坦地区开挖基坑,自然地面挖深2.8 m以内为亚粘土,2.8 m~6.1 m以内为中细砂,地下静止水位在3.5 m~4.2 m之间,对施工有影响。基坑底面尺寸长10 m、宽8 m,挖基深度为5 m,基坑坑壁坡度为1:1.5。要求编制基坑开挖方案并进行基坑测量放样。②钻孔桩任务。某桥采用桩柱式墩台,钻孔灌注桩基础。钻孔灌注桩共10根,其中2桥台处共4根桩,每根桩长17 m,桩径120 cm,3处桥墩位置共6根桩,每根桩长18 m,桩径120 cm,钻孔灌注桩所处地质是圆砾土。

钻孔桩施工方案:

要求学生按照下列内容编制钻孔桩施工方案。

1)施工准备;2)主要施工方法;3)施工进度计划;4)劳动组织;5)质量要求和质量保证措施;6)安全目标和应急措施;7)环境保护措施。

钻孔桩质量管理要点:

1)基本要求。①桩身混凝土所用的材料、外掺剂及混合材料的质量和规格,配合比执行情况。②成孔后的清孔,孔的尺寸和沉淀层厚度的测量。③水下混凝土灌注情况。④锚固钢筋嵌入长度要求。⑤无破损检测要求。⑥凿除桩头情况。

2)实测项目。要检查混凝土强度(MPa)、桩位(mm)、孔深(m)、孔径(mm)、钻孔倾斜度(mm)、沉淀厚度(mm)、钢筋骨架底面高程(mm)等项目,并满足规定值的要求。

3)编制桥梁下部结构施工安全简易手册任务。桥梁施工安全关系到施工人员的生命安全和国家财产安全,现在越来越受到国家、社会和企业的重视,为此要求学生编制桥梁下部结构施工安全简易手册。通过此手册的编制,能够提高学生对施工安全的认识,培养学生的施工安全意识。要求学生从以下几个方面进行编制。①桥梁下部结构施工安全事故的特点分析。根据对以往桥梁工程施工的分析和总结,桥梁施工安全事故的特点主要体现在以下几个方面:严重性、多发性、复杂性、可变性。②施工单位安全生产责任制度。施工单位主要负责人依法对本单位的安全生产工作全面负责;施工项目负责人对建设工程项目的安全施工负责;施工单位应当设立安全生产管理机构,配备专职安全生产管理人员。③建立完善的施工安全培训制度。施工单位主要负责人、项目负责人、专职安全生产管理人员应当经建设行政主管部门或者其他部门考核合格后方可任职。施工单位应当对管理人员和作业人员定期进行安全生产教育培训,教育培训情况记入个人工作档案。安全生产教育培训考核不合格的人员,不得上岗。④建立完善的施工安全技术措施。安全技术措施是为了实现安全生产,在防护上、技术上和管理上采取的措施。

4 结束语

通过一系列的措施和方法,以及学习任务的实施,学生对桥梁基坑开挖方案的编制、桥梁基坑放样、钻孔桩施工方案的编制、钻孔桩质量管理要点以及桥梁下部结构施工安全等方面都进行了比较深入的学习和实践。初步达到了培养学生桥梁下部结构施工实践能力的目的。

参考文献

[1]蒋俊山,袁忠文,李宝昌.市政道路工程施工课程实践能力培养途径研究[J].华章,2010,25.

[2]李仕东.工程测量[J].人民交通出版社,2007,8.

[3]公路工程质量检验评定标准JTG F80-1-2004[J].中华人民共和国交通部,2005,1.

市政实训总结范文第2篇

路基路面工程课程改革的目的是改变传统的先学后做教学模式,应以学生为主体,老师主导,利用项目和任务教学,精心设计系列任务,覆盖课程,推进学习。由近及远、由浅入深、由简单到复杂、由具体到抽象、由模仿到独立。在课堂上边学边做,让学生通过做来学,强化实践教学,理论联系实际。把路基路面工程这门课程建设成区别于普通高校、中职、培训班,具有高职特色的理论与实践教学相结合的课程。

2课程教学存在的问题

受传统教育教学的影响,路基路面工程课程教学重理论而轻实践,学生学习起来比较困难。主要体现在以下几点:教材内容陈旧。新的施工方法、施工工艺流程未能在教材中得以体现,课堂教学与实际脱节,未注重高技能应用型人才的培养。授课方式单一。采用“以讲为主”的教学方法,内容枯燥,无法调动学生学习的主动性、积极性,不利于学生专业技能的培养。上课经常存在围绕知识不断探讨、不做任务的现象。传统的教学模式还停留在“上课讲,下课练”“先学后做”“讲一半、练一半”“以讲为主,以练为辅”“师讲生做,害怕出错,不善示范”的形式。受学校教学条件限制,实践性教学环节薄弱。路基路面工程课程是一门实践性、工程性很强的课程,需要配套足够大的室外实训场及室内实训室,实践教学环所需的实验设备较多,而且要采用校企合作的方式,将学生分配到企业去锻炼实习,以增强学生的实践能力。但是,目前这门课程的实践环节多以教材讲授、课件图片、视频录像等方式实现。通过对毕业生跟踪调查、学生反馈及社会用人单位需求调查发现,路基路面工程填鸭式的课程教学模式难以适应当代社会发展的需要,迫切要求改革教学内容单一、教学方法和教学手段落后的问题,因此,课程改革势在必行。

3课程改革的基本思路

以学会“工作”作为课程的培养目标。以企业调研为基础,确定工作任务,明确课程目标,制定课程设计的标准,以能力培养为主线,进行项目导向、任务驱动的系统化课程设计。与企业合作,共同进行课程的开发和设计。通过多家企业的调研,对道桥与市政专业所涵盖的岗位群进行任务和职业能力分析,确定路基路面的工作任务,明确培养学生路基路面设计、施工能力的目标,制定路基路面工程的课程标准(包括教材编写、实训项目、课件制作、教学实施、教学方法和手段、课程考核、课程评价等内容)。以实际工程过程安排课程的教学顺序。构建学生为“主体”的教学模式,采用“项目教学法”组织课程教学,突出对学生职业能力的培养。通过校企合作,校内实训基地建设等多种途径,搭建教学资源平台,为学生提供多种学习途径。教学效果评价采取过程评价与结果评价相结合的方式,通过理论与实践相结合,重点评价学生的职业能力。

4课程改革的内容

教学模式采用项目教学,教学做一体化。教:以完成工作任务为主线,链接相应的理论知识和技能实训。学:通过路基及路面的设计和施工规范,分析路基、路面结构形式的确定方法;完成路面无机结合料及沥青混合料的配合比。做:边学边做,在制作过程中不断深入学习路基路面的设计、施工工艺流程及基本的理论知识。

4.1任务驱动、项目导向

采取“以任务为核心驱动、以项目为导向”的新型教学模式,利用项目和任务教学,即教师在课堂上通过引入的情境布置项目或任务,让学生在做任务的过程中独立思考以寻求完成任务的方法。通过完成任务学习理论知识,增强学生的实践能力。在教学过程中,应以学生为主体,老师主导,在课堂上边学边做,课程尽量全在实训室上课,大班改成小班,让学生都参与进来。将若干个子项目串成一个大项目,将整门课的内容形成很好的衔接。本门课以路基工程设计、路面工程设计两个项目为导向,将项目分解为:路基横断面设计、路基边坡稳定性设计、路基排水设计、路基边坡防护与地基加固设计、路面结构层设计、路面基(垫)层设计、沥青路面设计7个子项目。各子项目进行工作任务的设计,设计任务的原则:从简单到复杂,从单一到综合,依照认知顺序,结合职业技能证书考证要求,系统化设计任务,创设工作情境。

4.2多种方式结合,突出工程性

除了校内的课程实训、实践,学校还应建立校企合作基地,让学生真正感受企业的氛围,参与道路放线、设计、施工、检测的工艺流程,这对增加学生的实践能力,熟悉路基路面的新工艺、新技术非常有益。同时,可以邀请校内外的专家、教学名师、一线工作的高级工程师开展讲座,结合他们经历的重要案例和当前的国内外形式,介绍本学科在工程领域的成就和重要性,促进学生学习的积极性。此外,社会上对建筑行业各种注册工程师需求量旺盛,根据道桥与市政专业的培养目标,结合注册工程师资格考试的要求,课堂中融入一些考试知识点,增加学生的学习主观能动性。

4.3加强师资队伍建设

教师的教学质量是高职教育的生命线,想把学生培养好,学校首先必须具备一支高素质的教师队伍。教师不仅要求有丰富的理论知识储备,也要有丰富的实践技能。因此,学校应鼓励教师去施工一线企业培训,学习企业先进的技术和施工工艺,应增加教师到兄弟院校进修和交流的机会,加快建设“双师型”师资队伍。

4.4重新修订教学大纲

教学大纲也应结合高职高专的人才培养方案做修改,制定出符合道桥专业培养目标的教学大纲,新大纲修订过程中应充分考虑学生的实践能力。

4.5更新教材

目前,道路与桥梁工程中新理论、新技术、新工艺不断出现。为了让学生了解到新的内容,提高学生的社会实践能力,应及时更新教材,对于新规范、新标准、新材料、新技术应在课堂教学中及时更新。

4.6课程考核方案

改变原有的理论考核模式,引入小组过程性自评(各组成员对阶段性成果自评,填写自评表)、小组过程性互评(各组成员对阶段性成果互评,填写互评表,后将各表取平均值,即为该组互评成绩)、教师过程性评价(教师根据每组成员的阶段性完成成果和答辩情况填写教师评价表)、小组总结性自评(各组成员对项目最后的总成果自评,填写自评表)、小组总结性互评(各组成员对项目最后的总成果互评,填写互评表,后将各表取平均值,即为该组互评成绩)、教师总结性评价体系(教师根据每组成员的项目最后的总成果和答辩情况填写教师评价表)。

5结语

市政实训总结范文第3篇

1.教育督导是我国教育的一项基本制度。完善教育督导制度是认真贯彻《中华人民共和国教育法》、《中华人民共和国义务教育法》等法律法规和全国、省、市教育工作会议精神,落实教育优先发展地位的重要前提;是确保各级政府贯彻落实科学发展观、切实履行教育工作职责、保证教育改革发展目标实现的强有力的法制监督和制度监督。

2.教育督导是教育行政管理的重要组成部分。教育督导是政府及其教育行政部门实施依法治教和依法行政的重要环节,是贯彻落实国家教育法律法规和方针政策的重要手段,是管理教育工作的重要方式。进一步强化教育督导在现代教育管理中的地位和作用,将进一步推进政府职能的转变,改进管理方式,做到教育行政管理体系中“决策、执行、监督相协调”。

3.教育督导是贯彻教育方针、全面推进素质教育、提高教育教学质量的有力保障。教育督导对落实基础教育在社会主义现代化建设中的战略地位,坚持基础教育优先发展,实现基础教育持续健康发展具有不可替代的监督、激励和保障作用。我市进一步深化完善农村义务教育管理体制,促进义务教育优质均衡发展,加强教师队伍建设,全面实施素质教育,推进教育教学改革,继续推动教育健康持续发展,需要教育督导的监督和指导。

各镇(乡)政府和教育行政及其他有关单位、全市各级各类学校必须高度重视教育督导工作,自觉接受“督政”、“督教”、“督学”,重视督导建议,充分发挥教育督导在推动落实教育优先发展战略地位和依法治教中的作用,特别是要发挥教育督导在推进实施素质教育、建设教育名市、实现更高水平教育现代化中的重要作用,开创我市教育改革和发展的新局面。

二、进一步健全教育督导制度和工作机制

4.按照国家、省、市的要求,当前和今后一段时期,我市教育督导的基本任务是:认真履行教育督导“监督、检查、评估、指导”的职能,围绕基础教育的重点、热点和难点问题,实行督政与督教、督学相结合,监督检查与指导服务相结合。坚持“以县为主”、“分级负责”的农村义务教育管理体制,保障农村义务教育优先发展;坚持义务教育优质均衡发展,保障人民群众平等接受优质教育的权利;坚持全面贯彻党的教育方针,保障素质教育的全面实施;坚持基础教育的改革创新、提升内涵,保障基础教育整体水平的提升;坚持“三教统筹”,保障农村教育服务“三农”职能。

5.健全并完善对镇(乡)政府教育工作督导评估和考核制度。根据上级督导部门的工作意见和市委、市政府对镇(乡)工作目标管理责任制的考核要求,健全并完善对镇(乡)政府教育工作督导评估和考核制度,落实教育优先发展的地位。

6.建立健全对镇(乡)教育行政管理工作的督导制度。根据教育规划和年度教育工作计划,对镇(乡)教育管理办公室完成年度教育改革和发展目标、任务,解决当前教育发展过程中的热点、难点问题进行督导,提高镇(乡)教育行政机构的工作水平,推进镇(乡)教育行政机构进一步规范教育资源配置,规范办学行为,深入实施素质教育,加强教师队伍建设,提高教育教学质量,促进义务教育和学前教育优质均衡发展。

7.健全并完善素质教育督导制度。要根据《中华人民共和国义务教育法》的规定,把规范学校办学、实施素质教育作为教育督导的中心任务。要制定以素质教育为核心、以教育教学质量为主要内容的学校、教师评价标准。要把加强未成年人思想道德建设、开齐开足课程,贯彻落实“健康第一”的思想,执行《省中小学管理规范》等作为督导的重要内容,促进学校认真贯彻教育方针,依法自主办学,建立现代学校制度,提升学校办学水平。

要建立县域义务教育阶段教育教学质量督导监测制度,制定县域义务教育阶段教育质量监测标准,推进义务教育优质均衡发展。加强督导监测的针对性,加大对影响教育教学质量提高的薄弱环节的督导。要认真做好中小学综合督导工作,积极开展中小学发展性督导的实践和研究。

8.加强专项督导检查和专项督导调研。教育督导部门要紧紧围绕市政府及教育行政部门确定的教育重点工作,年度中心工作和教育改革发展中的热点、难点问题,有针对性地开展专项督导检查和专项督导调研,分析工作态势,提出工作建议,为推动这些问题的逐步解决发挥积极作用。

当前,教育督导部门要根据国家和省关于发展学前教育的政策措施,会同有关部门定期对学前教育事业发展、经费投入与筹措、幼儿园保教质量和管理水平、幼儿教师待遇等进行专项督导检查,并将检查结果向社会公布。要加强对职业教育战略地位的落实、事业发展、布局结构、技能人才培养、实训基地建设、校企合作、落实职教经费等情况的专项督导调研,促进我市中等职业教育水平和层次的提高。

9.建立市督学责任区制度。根据学段和行政区划确定市督学教育督导责任区,市督学对责任区内的学校日常教育工作进行督导检查和调查研究,及时了解情况,并按照工作职责,提出处理意见和工作建议。

10.建立并健全基础教育督导的导向、制约和激励机制,强化奖惩制度。各镇(乡)政府、教育行政主管部门,在进行教育决策时,要充分听取教育督导部门的意见。要重视督导结果的运用,将督导结果作为政绩考核、评先评优、干部任用的重要依据。要建立督导结果公告制度、限期整改制度、问责制度。教育督导机构组织的督导活动,要按规定程序进行,并反馈督导结果,下发整改意见书。重要督导活动要向市政府,教育行政部门和上级教育督导机构报告督导结果,提出改进教育工作的意见和建议。经市政府同意,督导结果向社会公布。对问题较多的单位要求限期整改,并实施跟踪督查和回访督导,形成化解重点、难点问题的工作机制。对于问题长期得不到解决的个别单位和当事人要追究责任,依法处罚。对于成绩显著的单位和个人,应给予表彰和奖励。

11.不断创新教育督导工作运行机制,探索教育督导工作新方法。认真总结督导工作经验,制定符合实际、操作性强的各类各项教育督导工作规程,将教育督导工作纳入科学化、规范化、制度化、程序化的轨道。紧紧围绕教育改革发展的大局,注重联系教育改革发展实际,突出重点,增强预见性,注重过程督导和提前督导,坚持督政与督教、督学相结合,坚持监督与指导相结合,坚持督查与整改相结合。建立和健全教育重大问题报告制度,督促和引导下级政府、教育行政管理机构和各级各类学校认真贯彻执行法律法规、方针政策,增强教育督导工作的科学性、权威性和实效性。

三、进一步加强教育督导机构和队伍建设

12.落实教育督导机构,明确教育督导职责。市人民政府教育督导室是市政府的工作机构,代表市政府履行督政、督教、督学职能,对本市镇(乡)政府及教育行政管理机构和有关职能部门、全市各级各类学校的教育工作实行行政监督,履行“监督、检查、评估、指导”以及验收、考核等职责。

市政实训总结范文第4篇

[关键词]高职教育;焊接专业; 实训基地

[DOI]10.13939/ki.zgsc.2015.41.215

高职教育目标就是培养技术技能型人才,但从目前各职业院校焊接专业发展来看,实训教学环境及条件仍然是制约该专业发展的一个薄弱环节。结合滨海新区重点打造航空航天、石油化工、新能源三个世界级产业基地的目标,焊接行业的发展急需大批高素质技能型实用型人才。天津滨海职业学院根据自身焊接专业发展,示范性焊接实训基地的建设十分必要,并且,焊接实训基地的建设,必将改善地区行业发展需要与人才供应之间的矛盾现象,有利于培养该领域大批技术技能型人才,为地区经济发展培养高素质的社会劳动者。

1 校内实训基地建设运行模式

1.1 学校主建模式

学校主建模式,即以学校为主,组织实施建设的一种模式。此模式主要是根据学校自身实力及所属上级单位意见,针对专业实训教学与社会服务的需要,由上级单位拨款及学校自筹资金,进行投资购买设备建设实训基地,利用学校师资力量,结合具体实训设备、行业企业对技术技能型人才的需求,完成设计实施实训基地建设的任务。

1.2 企业参与模式

企业参与模式,即与企业合作组织实施建设的一种模式,这种模式亦即通常的校企合作。在校企合作过程中,企业出资建设实训基地及购置相应专业设备,学校提供实训基地配套资源,共同完成实训基地的建设任务。

本次项目的实施开展,采用第一种模式建设。

2 实训基地建设过程中组织与管理

实训基地在建设过程中,成立项目领导小组,主要负责拟建项目的勘察、设计、监理、施工等项目的建设管理工作,施工单位负责劳动力等其他施工环节。实训基地建设项目属于小型建设工程施工,技术相对常规的项目,项目的建设期比较短,项目领导小组的设立可满足项目建设的需要。实训基地建设项目将建立相应的目标管理体系,建立全过程管理,具体包括:①项目进度控制:根据《网络计划技术》(GB/T13400.1-3-92)及《工程网络计划技术规程》(JGJ/T121-99)规定,编制总进度计划和子项目进度计划。②项目质量控制:按2000年版GB/T19000族标准,坚持“质量第一,预防为主”的方针和“计划、执行、检查、处理”循环工作方法,不断改进质量控制。③项目安全控制:项目经理建立安全管理体系和安全生产责任制。设立项目安全员并持证上岗,保证项目安全目标的实现。④项目成本控制:对项目成本进行预测、计划、实施、核算、分析、考核、整理成本资料,并编制成本报告。⑤项目生产要素管理:包括项目人力资源管理、项目材料管理、项目机械设备管理、项目技术管理、项目资金管理。项目各生产要素优化配置,动态控制,并降低成本。⑥项目合同管理:项目施工合同管理范围包括合同的订立、履行、变更、终止和争议解决。项目建设单位委托律师,根据《合同法》规定,对项目合同进行管理。⑦项目信息管理:项目经理部建立信息管理系统(MIS),优化信息结构,实现项目管理的信息化,确保信息准确、完整地传递给各信息需要点。⑧项目现场管理:项目经理部搞好现场管理,做到文明施工,安全有序,整洁卫生,不扰民,现场设承包人标志和和工程概况牌,规范场容,做好环境保护、防火保安和卫生防疫工作。⑨项目组织协调:项目经理部做好人际关系、组织机构关系、供求关系、协作配合关系的协调,排除矛盾,保证项目目标的顺利实现。⑩项目竣工验收:项目承包方向项目建设单位交付工程,其程序按竣工验收准备、编制竣工验收计划、组织现场验收、进行竣工结算、移交竣工资料、办理交工手续等依次进行。

3 实训基地建设项目中节能环节的设计

实训基地建设项目应贯彻执行《中华人民共和国节约能源法》,充分有效地利用能源,提高能源利用率,保证城市建设与能源供应相协调,本项目重点考虑建筑物的造型及结构、建筑材料、采暖通风、采光照明和焊接设备的选型,以及项目建成后运营期间的管理等方面的节能措施。

3.1 建筑节能措施

(1)规划布局:建筑采用南北向设计,从而使建筑具有良好的通风和采光,在提高舒适度的同时,减少照明、取暖,以达到节能的目的。

(2)充分利用建筑空间,采用自然排风方式,节省设备购置安装费和用电量。

(3)建筑单体体形设计:建筑造型简洁规整、体型系数小,减少了外墙传热面积,从而减少热损失。建筑的体形系数应小于或等于0.4。外窗可开启面积不小于窗面积的30%。

(4)外隔墙作隔热保温处理,屋顶选用良好的隔热保温材料,门窗采用中空玻璃以减少能耗。

(5)建筑外窗气密性能不低于现行国家标准《建筑外门窗气密、水密、抗风性能分级及检测办法》GB/T7106规定的6级。

3.2 电气及设备节能

(1)机电设备节能:①机电设备的设计选型、安装及运行管理要符合国家有关节能技术规范。②机电设备的选型在满足使用范围,确保安全可靠的同时,要选择节能型的设备并做到合理配套,以提高电能利用率。③机电设备的负荷率要达到国家节能设计规范要求,提高设备利用率,节约电能消耗。

(2)照明系统节能:①有效利用天然光,合理选择照明方式和控制照明区域,降低电能消耗。②室内照明根据使用场所的不同,合理选择光源、光效等光电特性指标,并优先采用高效光源和节能灯具。③采用功率损耗低,性能稳定的灯具附件。④采用各种类型节能开关,如定时开关、节电控制器、限电器等。⑤金属卤化物灯配用节能型电感镇流器,所有电器设备应采用低损耗、高效率产品。

3.3 节水措施

(1)所有用水器具选用节水型产品,合理配置节水器具和水表等硬件设施。节水型洁具主要为厕所洁具。

(2)充分利用市政供水压力,给水系统分区合理控制各用水点处的水压,以达到节水、节能的目的。

(3)公共卫生间配置的洗手池采用红外感应水咀,配置自动感应冲水阀,消除长流水的现象。

(4)采用再生水替代自来水冲厕、喷洒道路广场和绿地。分质供水,节约大量高质量的生活饮用水。

(5)严格控制用水点的水压,以免管网跑、冒、滴、漏流速过大或静压过高而造成水源浪费。

3.4 暖通节能措施

(1)实训基地采用屋顶自然通风系统,选用若干屋脊式通风器满足厂房通风换气需求。卫生间采用壁式换气扇进行通风换气。通过采用自然通风的方式,减少能源的消耗。

(2)供暖水管的保温,按照节能标准进行材料和厚度的选择。

4 项目建设总结

本项目为天津滨海职业学院焊接实训基地建设工程项目,建设项目完成后将弥补学院焊接专业实习实训场地及设备配置的不足,提高技术技能人才的培养,促进滨海新区经济的发展。该项目建设的设计与实施,主要根据学院自身的特点与实际情况实施,其他职业院校可依照本项目的建设过程有所借鉴,此项目是落实国家和天津市中长期教育发展规划的具体体现,有助于促进滨海新区的相关产业的发展。对于该实训基地在建设过程中,笔者对项目建设内容也有自己的思考:一是本项目是学校基础设施建设的重要组成单元,建议项目建设应结合专业发展与使用需要,合理规划项目新建建筑物内部功能使用单元,做到资源善用、物尽其用。二是本项目属于非盈利的高等学校建设项目,建设过程中政府部门在学院申请的基础上,能否加大资金支持力度,以提高项目建设水平。三是本项目的实施是推动滨海新区行业所需技术技能型人才培养的大事,项目建设应以达到国内较高水平为目标,同时,总结建设规律,形成建设实施模式,为其他职业院校同类项目的建设提供有益借鉴。

参考文献:

[1]惠媛媛,党杰,靳全胜,白钰枝.校内生产性焊接实训基地建设模式探索[J].职业,2013(15).

[2]丁志平,许宁.校内化工实训基地建设的实践探索[J].职业与教育,2006(30).

市政实训总结范文第5篇

论文摘要:市场经济下的职业教育,应该是培养社会需要、适销对路的人才。职业院校应以市场为导向,依托地方企业的优势,本着互惠互利的原则,建立校企合作的办学模式,改善自己的办学条件,使专业设置与社会需求相结合,切实培养学以致用的人才服务企业、社会。

“校企合作”是国际上职业教育发展的大趋势,也是我国高职院校最为典型的一种人才培养模式。它以市场和社会需求为导向,以培养学生的全面素质、综合能力和就业竞争力为重点,利用高职院校和企业两种不同的教育环境和教学资源,采取课堂教学和学生参加实际工作有机结合,培养适合不同用人单位需要的高级应用型人才。本文以南京交通职业技术学院工程机械运用与维护专业同苏州嘉天利公司开展的校企合作模式为例,谈谈校企合作对职业教育办学的意义和作用。

一、校企合作的内涵

校企合作以培养学生的职业素质、岗位能力。增强学生的竞争力为重点。通过学校与企业不同的教育环境和教育方式,充分利用学校和企业的教育资源,实现课堂教学与企业实际有机结合,校园文化与企业文化有机结合。专业教育与职业培训有机结合,其核心思想是以就业为导向,缩小或消除学校与企业人才标准之间的差距,把学生的课堂学习与有计划、有指导的实际工作经历相结合的教育模式。

二、校企合作的作用

1.校企合作支撑着明确的办学目标

校企合作使企业与学校形成互动关系,学校了解企业的需求,企业了解学校的办学、教学情况,知己知彼,互相取长补短,供需渗透,互助互利。通过邀请类似嘉天利公司这样在行业内具有较高声誉的企业进行合作,学院培养出来的学生有技术、有能力、有社会谋生的本领。明确了办学是为社会、为企业、为学生,目标落实了,学校办得就有朝气、有社会效益。

2.校企合作支撑着清晰的教学目标

学院通过邀请各行业的专家来校交流,把行业发展、技术进步、生产手段等前沿信息带到学校,不仅帮助学校调整招生计划.并对各专业计划和课程结构提出符合客观实际、可操作的建议和意见。使之更加贴近市场、贴近企业:而且在和专家的交流过程中。学校教师也从中了解到许多书本上没有的知识,丰富了教学内容。

3.校企合作支撑着适用的教学手段

通过校企合作。学院利用企业的设备优势开展各类教学实训。这不仅能为学生直接了解具体生产岗位的技术要求,提高职业能力,为毕业与就业接轨、上岗及顶岗工作奠定基础。而且对培养学生的组织纪律观念、良好的职业道德、认真负责的工作态度以及艰苦朴素的生活作风、团结协作的团队精神和坚定乐观的生活态度都有极大的帮助。

三、校企合作案例

我院机电工程系在学院“一结合二融通”的工学结合理念基础上。于2008年上半年与多家企业进行了交流及合作.其中工程机械运用与维护专业与苏州嘉天利工程设备有限公司建立了校企合作关系。

1.企业概况

苏州嘉天利工程设备有限公司是专业从事土石方、道路、起重、物流及市政养护设备销售、服务的公司,现有员工112人,其中直接从事工程机械销售服务工作的人员86人.80%的人员具有大专以上学历。主体销售、服务人员具有十年的各类工程机械销售、服务经验。现为广西柳工区域一级商。中国工程机械商协会常务理事单位。

2.合作模式

(1)校企共建

嘉天利公司一次性捐助南京交通职业技术学院机电工程系价值50余万的设备,包括一台小挖掘机、一台滑移装载机、若干台发动机。丰富了学院工程机械运用与维护专业的教学设备。在此基础上双方合作建立了工程机械操作实训室。同时,该公司还提供了配件管理软件、若干零部件,学院在此基础上成立了工程机械配件管理实训室。完善了工程机械运用与维护专业在营销管理方面的实训室建设。

通过校企双方建立的实训室。有效地将教师的教学方式和企业的操作方式结合在一起,有利于学生更好地掌握工作技能。

(2)技术交流与培训

嘉天利公司为学院工程机械运用与维护专业部分教师提供了为期15天的挖掘机和滑移装载机的操作手培训。使我院教师在操作技能方面更上一个台阶:为学院工程机械运用与维护专业学生开设了营销、企事业管理方面的讲座3次。学院为嘉天利公司开设了维修新技术、新模式、液压技术、电子技术等方面的讲座4次。

企业向学院提供的技术支持,有效地促进了教师双师素质的发展。

而学院也为嘉天利公司开设了三个培训班:维修管理体系、电器技术维修和液压技术及维修。共有60余名公司员工参与了培训。员工反应良好。

(3)师资培养与科研交流

学院聘请嘉天利公司最有经验的销售经理和维修经理为我院外聘教师,与我院工程机械运用与维护专业的教师进行了深层次的交流,在理论交流的基础上进行实践交流,我院教师受益匪浅。

嘉天利公司为学院提供了教师在工程机械方面科研所需要的硬件支持。学院教师的工程机械管理新模式(服务外包)也在嘉天利公司中进行了试验。取得了良好的经济和社会效益。

(4)学生实习嘉天利公司不仅为学院工程机械运用与维护专业的学生提供了工程机械施工、操作、维修与保养、整机构造等参观实习的场地,而且为学院工程机械运用与维护专业的学生提供了毕业实习的岗位。两年来,我院共有121名学生在嘉天利公司营销、管理、维修等岗位上实习。

四、经验总结

市政实训总结范文第6篇

现代远程教育是指采用多媒体、互联网等现代信息技术手段开展教学的教育形态。首先,远程教育培训溯源于广播电视大学系统,至今已有35年历史,并经历了从广播、电视到互联网的媒介过渡,是信息技术运用于现代教育的杰出成果,在不同历史时期都发挥了重要作用,而且电大以高等教育大众化的国家战略为主导,教育培训从精英向社会大众普及,较早涉及农民工的远程教育培训。其次,农业广播学校系统虽然主要面向职业农民开展远程教育培训,2003年后也参与农村劳动力转移培训,以广播电视和网络形式开展农民工远程教育培训,广西农广校每年面向农村招收中专生6千人,其中部分毕业生进入农民工群体,每年完成非农技能培训6万人。再有,农村党员干部远程教育办公室,以广播、有线电视和互联网面向农村党员干部开展教育培训,其中有农村劳动力转移培训任务,通过乡村两级远程教学接收点实施农民工的就业教育培训。还有,企业的线上培训,以电子学习E-learning形式开展一线蓝领员工的职业技能和企业文化教育培训。以互联网为支撑的远程教育培训将资源丰富、方便快捷、平等互动的优势广泛应用于各类人群的教育培训,并以其先进教学理念贯穿教育培训过程,带动师生交流和教学管理流程简化科学,带来教育培训理念、技术及机制的创新。

2广西电大农民工远程教育培训的实践

2.1广西农民工远程教育培训项目实施情况

广西远程教育早已涉足农村人力资源开发建设,广西电大于2004年列入国家教育部“一村一名大学生计划”首批试点,主要采用多媒体技术手段培养农村基层政权人才和农村实用人才,部分受益学员考取国家公务员以及参与非农就业创业。以后,广西农广校和广西远程办也开展农村人才培养。2008年,广西电大与中国人大、北航、中南等重点大学网络教育学院面向广西北部湾经济区实施人才培养远程合作项目,项目启动北海出口加工区的驻园远程学习中心,送教上门为企业员工进修学习提供服务,许多外来务工青年参与并受益。借鉴广东“圆梦北大100计划”经验,广西团区委于2011年春天在南宁高新区试点“农民工圆梦大学行动”,35名青年职工受助参加广西电大学历进修,接着,又于2012年春启动“万名青年农民工圆梦大学行动”项目(简称“圆梦行动”),广西电大作为首个合作高校将项目进行系统运作,至今已在南宁、北海等七个市资助了1500多位农民工报读高等教育本专科学业,“圆梦行动”人才培养涉及广西八个工业(产业)园区,受训学员平均年龄30.2岁;广西籍占90.7%,外省籍占9.3%;壮、苗、瑶、回、满、蒙古族等少数民族学员占34.5%;生产经营一线员工占65.2%,后勤服务岗位员工22.4%,管理岗位员工占12.4%;专科学员占64.2%,本科学员占35.8%。首届试点班学员从南宁高新区学成毕业,按时毕业率为60.0%,能完成学业的占86.0%,辍学率为14.0%;以后届次学员各科平均及格率约为85.2%、补考率约为10.0%、辍学率约为4.8%;农民工学员学有所成可以期待。党的十广西农民工代表黄文宣(南丹县矿工)今年已获中南大学网络教育学院大专文凭。广西电大在“圆梦行动”受训学员中进行了多个专项调查,详细了解了他们的学习需求、学习兴趣、学习方法和学习工具等,相关信息已反馈到教学和管理中。

2.2广西电大“圆梦行动”的特点

“圆梦行动”作为我区远程教育专门机构针对农民工群体的远程继续教育项目,具有学历层次高、系统大规模运作、网络技术全面支持,又面向产业园区实用人才培养的鲜明特色。

2.2.1政、校、企合作协调推动项目

广西电大面向农民工的远程教育培训源发于2008年的“广西北部湾经济区人才培养远程合作项目”,由北海市政府和教育厅主导启动,北海出口加工区管委迎合园区企业人才需求而协调项目落户,并解决场地设备困难,北海电大寻找契机主动服务企业,又得到企业和员工的广泛响应,形成政、校、企三方合力促进园区人才培养,推动园区产业结构调整和企业升级,至今仍是电大系统的标杆。广西电大“圆梦行动”由广西共青团组织发起,自治区党委副书记危朝安亲自启动,电大各市分校找准项目落脚点,结合区域资金项目集聚的产业园区发展建设开发人力资源,得到园区管理层的支持响应并组织协调,发动企业以产业优化升级为目标进行人才培养,企业帮助学校建设驻园专业教学实训基地,政、校、企同心合力形成氛围、机制和措施推进,保证了项目的政府导向正确、符合企业需求、教学实用高效,项目持续推进。广西电大课题组对全区115个产业园区2438家共5.78万员工进行了调查摸底,对项目落户的工业园区现状和前景进行分析预测,结合各类企业人才培养方向的异同作出规划论证,按企业各类岗位要求修订教学计划,还建立了企业推荐、政府资助、电大系统服务的有效机制,加上学校人财物的投入,使项目意义升华:政府作为经济升级优化的动力、建设和谐社会的举措和践行党的群众路线的行动去协调推进项目;企业作为凝聚人心的文化、招工引资的品牌和创新发展的尝试去维护项目的运行;学校也赢得服务社会的声誉和人心向学的呼应。为此,自治区政府专设项目资金,各级团委也筹资支持学员学习,南宁经开区连续五届资助学员学费达50多万元,占总学费近一半的资助成为项目持续进展的重要条件。

2.2.2产、学、研融合服务人才培养

电大看准广西产业园区产业结构调整趋势,结合解决人力资源供求失衡、门槛过低、建设开发粗放的问题,以区域发展目标为重点设置学历层次、专业分布以及教学改革,例如:北海出口加工区的装配特点、南宁高新区的前沿技术特点、南宁经开区和来宾华侨投资区的劳动密集型产业特点、南宁东盟经开区的轻工食品产业特点等,都纳入前期调研论证内容,各地电大因地因材实施项目,专业推介注意服务园区发展优势,听取企业的意见反馈,教学适应产业一线员工特点,着力解决各类学员的学习困难,完善适于园区生产生活的教学支持服务,还借力国开大《新型产业工人培养和发展助力计划》核心理念和关键措施,大胆改革教学实训模式,着力网络技术的广泛应用和职业教育的转型融合,以现代远程教育个性化、碎片化学习的创新发展解决学员的工学矛盾,提高学员实用技能水平和适岗能力。各地电大还积极整合资源开拓业务,将“圆梦行动”学历教育与企业员工的短期培养相结合,开办了涉及企业精神、团队合作、社交礼仪和营销策略等专题讲座。课题组对二年级以上学员的调查统计反映了项目实施的科学有效和明显进展。

2.2.3思、教、行互动提高员工素质

尽管“圆梦行动”属于成人业余教育范畴,广西电大依然坚持立德树人的教育方向,素质教育覆盖教学实训环节:设有班主任全程管理服务,选拔学员班干队伍构建自治机制,网络平台和交流介面常换常新,表现健康向上的思想情感及感情宣泄,线上线下的班组活动形成制度;教师更是表现了教学一丝不苟和师生的平等互敬,各类讲座、公益活动和交友组织连通师生之间、学员与社会之间、校企之间对教学的监管互动以及合力参与,使远程教育培训达到传授技能、又兼顾学员素质提高的发展目的,践行社会主义核心价值观和正确的职业发展方向,收到良好效果。

2.2.4上、中、下配合形成育人环境

电大系统上中下配合是“圆梦行动”广泛延伸的关键因素之一,线上线下(O2O)配合又是项目顺利运作的关键因素之二。35年的办学历程,电大从中央至省到市、县“五个统一”的教学规范实现了资源共享、快捷时效、受众面广的优势,项目经试点到推广,共得到7个市级电大的响应配合,省校决策方案经市校协调组织直达园区学习中心,在培养目标、培养对象、资助政策等方面达成共识,上中下动作一致的系统运作受到政府的好评,项目受益面广,得到学员欢迎,层次分明的扁平化管理又增强了基层学习中心的灵活应对。同时,电大以网络技术支撑教学管理特色在项目实施中受益,专业广泛、资源丰富、网上学习个性化收方便快捷等特点较好解决了学员水平差异、工学矛盾突出和个人需求繁杂等问题,信息技术作为听课、自学、交流的工具适合农民工的时代特点和个性化碎片化的学习需求。课题组总结归纳“圆梦行动”的实践创新,就电大农民工教育培训的调研作了总结分析,证明现代远程网络教育培训适合大规模农民工业余进修、职业技能学习和市民素质培训。但是,“圆梦行动”也有专业分布不合理、重文轻理;课程内容与产业结构调整升级的衔接不够紧密;企业一线蓝领人才培养不足;学员职业规划和人才交流还有待加强;农民工群体学习诉求不普遍,学员还不适应数字化教学等等不足;需要认真总结,加以改进提高。

3广西电大“圆梦行动”的启迪

和总理对农民工的教育培训工作都有重要指示(批示),国务院近期下发《关于进一步做好农民工服务工作的意见》又提出“实施农民工职业技能提升计划”、“开展新市民培训”等。各级政府的科学部署和各地的创新实践推动了这项工作的有效前行。从广西电大农民工专项远程教育培训的“圆梦行动”阶段性总结中,给出了经验的启迪。

3.1重新认识农民工教育培训工作的意义和任务

对农民工教育培训工作的认识仅限于提高人口红利、增加农民收入、或者提高生存技能和实用技能水平都是不够的。首先,农民工群体规模庞大(达2.6亿人),而且正在城乡社会中形成新的阶层,甚至上了美国《时代》周刊2009年12月的封面,关注并扶持他们事关社会公平、缩小差距、和谐发展的时代主题,以教育培训为重点的帮扶措施能够改变命运、促进公平、构建和谐,运用互联网也突显民主公平属性。其次,国家工业化、城镇化、信息化、农业现代化建设进步加快,产业结构调整、企业优化升级、城乡二元户籍制度改革,以及“一带一路”和“双核驱动战略”实施都需要大批人才支撑作为基础。新常态下经济发展不可能再拼资源和廉价劳动力,人口红利要转向人口素质普遍提高上来,农民工教育培训应成为发展战略重点。再次,农民工教育培训要坚持以人为本,在注重其职业技能水平提高的同时兼顾其基本素质提升和持续进步发展。教学内容应倾斜于技能知识又要兼顾理论基础,避免“以技能、以收入为标准”的人才培养观,促进农民工群体融入社会、融入时代。还有,适应信息社会的发展特点,充分发挥互联网的优势,扩大农民工的受教育幅射面,以科技创新应用整合资源、搭建平台、疏通渠道、提供服务,以现代远程网络教育形式提高农民工教育培训工作的实效和水平。对因政府职能出现条块分割造成农村新增劳动力(广西约70万人)享受中职免费教育与大量农民工(广西约1100万人)为生存打拼得不到培训的不平衡局面要认真对待。要在统一认识、明确目标的基础上构建政府主导、财政资助、企业支持、学校参与、社会响应的协调合作机制,以提高受教育水平造福广大农民工。

3.2树立正确的办学理念

首先是服务理念,中国教育具有平民化的历史渊源和人文传统,孔子“有教无类”思想延续至今并发扬光大,北京大学在1918年就创办了“校役夜班”,2006年北大校长又为学校保安甘相伟的专著《站着上北大》作序。为大众阶层服务、以教育改变他们的命运是大学的精神和传承,关注解决农民工群体的受教育问题,能增强学校服务社会的自觉、提高学校服务于社会发展的功效,“圆梦行动”是远程教育机构办学理念的一次升华,这是高校办学理念转变促进为社会服务自信自为的案例。其次是教学理念,在社会各类形态数字化的互联网时代,各界都需要强化互联网思维,电大远程教育自谥为网络先驱,在“以学生学习为中心”的教学理念驱动下,加上网络技术,带来了“教与学颠倒”、“翻转课堂”、“自主学习”等教学模式改革,这还远远不够。用户至上(以学生为中心)、体验为王(完善支持服务)、免费模式(类似“慕课”)加上颠覆创新(模式改革),这些“互联网思维”都在改革完善现代远程教育的教学及管理。当然,互联网以最低成本满足最大化需求的市场机制正影响教育培训,还需要政府和企业合作,促进技术应用、搭建共享平台。2014年广西电商的政府统筹推动就是先例。再有是技术理念,随着物联网、云计算、移动互联网、大数据的发展应用,加快了信息技术向各个领域的扩张渗透,并带来革命性的影响,电大教育也不能固步自封、自甘落后。电大要加快微博、微信、二维码、QQ等信息工具的普及,充分利用微课程的教学资源,尝试云计算、大数据、移动学习在教学管理上的应用,重点是教师的信息技术的掌握和素质提高,促进学员适应信息化教学能力的提升。

3.3融合职业教育的转型发展

市政实训总结范文第7篇

关键词:职业教育;集团化;现状;问题;对策

近年来,淮安市坚持以服务产业发展为导向,以市场需求为引导,积极探索职业教育集团化办学改革之路,努力提升职业教育服务经济社会发展的水平。

职教集团化办学总体情况

1.集团化办学成为职业教育改革和发展的重点

集团化办学是发展职业教育的有效形式之一。它按照产业规律,将企业集团化经营模式引入职业教育,旨在依托行业,联系企业,加强学校和学校、学校和企业之间的联系,整合教育资源,实现资源共享,推进职业教育做大、做强、做优。作为职业教育办学体制和机制的重大创新,集团化办学的作用主要体现在:有助于推进产教深度对接,缩短校企人才供需距离;有助于整合职业教育资源,实现集团内部学校、企业、行业等成员之间资源共享、优势互补、合作共赢;有助于形成集群集约优势,提升区域职教整体服务能力;有助于深化校企一体办学,提高人力资源开发水平。职教集团化办学得到国家政策的有力支持。2005年《国务院关于大力发展职业教育的决定》提出“推动公办职业学校资源整合和重组,走规模化、集团化、连锁化办学的路子”;国家中长期教育规划纲要进一步提出,“支持一批示范性职业教育集团建设,促进优质资源开放共享”;2010年底,国务院办公厅印发的《关于开展国家教育体制改革试点的通知》把探索职业教育集团化办学模式作为国家教育体制改革试点的项目之一。在国家政策的引领下,各地积极探索职教集团化办学的路径和模式,据不完全统计,目前全国已建职教集团700多个,覆盖100多个行业部门,近2万家企业,700多个科研机构和50%以上的中职学校、90%以上的高职院校。职教集团化办学的规模效应不断放大,质态和效益也不断提高。

2.淮安市职业教育集团化办学取得长足进展

淮安市职教集团化办学大体经历了三个发展阶段,第一阶段从1992年到2001年,积极实施职教发展“2112”工程(全省到2000年新建100所、占地100亩、生源2000人的职教中心),初步构建市、县(区)职教中心集团;第二阶段从2002年到2007年,在两次全国职教工作会议的推动下,以产教合作为核心的行业型职教集团有了快速发展,区域型职教集团初具规模;第三阶段从2008年召开全市职教工作大会到现在。认真贯彻《淮安市人民政府关于大力发展职业教育的决定》,深化办学体制机制改革,加大职教资源整合力度,全面推进集团化办学,促进职业教育集约发展、优质发展。总体看来,全市职教集团化办学呈现出这样的特点:一是规模明显扩大。市、县(区)以职教中心为龙头,建立了6个区域性职教集团;各重点职业院校以骨干专业为纽带、对接地方主导、新兴和特色产业,组建了行业型职教集团或协会26个、特色型职教集团或协会35个;全市职业学校参与组建的职教集团或行业协会14家。二是覆盖面广。目前,职教集团已覆盖全市8个主导和新兴产业、近50个行业部门、30多家企业,覆盖全部17所中职学校和4所高职院校、骨干和特色专业16个。三是类型多样。有以整合区域职教资源为主要功能的区域型职教集团,最典型的是盱眙职教集团,有以融合产教发展为目的的行业型职教集团,如以淮阴商校牵头的淮安建筑职教集团,有以地方特色产业为纽带的特色型职教集团,如中国淮扬菜职教集团。

推进职业教育集团化办学的主要做法和成效

1.发挥行政主导作用,推进区域职教集团化重组

2008年以来,淮安市从整体提升职教发展水平和服务能力出发,加大政府统筹力度,加快职业教育布局调整和资源整合步伐。重点建设一批骨干示范性职业学校,并以此为龙头,组建区域性职教集团,走共建、共创、共融、共享的职教集约化发展之路。最成功的范例当属盱眙职教集团,集团成立之前,当地教育、劳动和其它部门都在办职业学校或行业培训,规模都不大,难成气候,难以满足当地产业快速集聚对技能型人才的大量需求。在此情况下,县委县政府果断决策,将县域内跨部门、跨行业的职教资源进行整合,组建盱眙职教集团,由县长兼任董事长,校长兼县教育局和人社局副局长。并迅速在县开发区的黄金地段辟出400亩地、投资3.6亿新建了与工业园融合、服务园区产业的新校区。组建职教集团的当年,办学效益就实现倍增,学校年招生3000人,年培训创利润达千万元。更可观的是,依托集团优势,筑巢引凤,吸引企业入驻12家,与县内外百余家企业建立了深度合作关系。集团的外延进一步拓展,内涵不断丰富。盱眙职教的发展证明:加大统筹力度,整合职教资源,组建职教集团,是实现区域职教优质发展的明智选择和有效途径。目前,淮阴区、淮安区、涟水县、洪泽县、金湖县在当地政府的推动下,先后完成职教布局战略性调整,组建以职教中心为主体、校校联盟融合、校企携手合作的区域职教集团。区域职教集团化整合和运行,实现了职业教育的四个优化:一是资源优化。改变了过去多头办学、资源分散的状况,形成“握紧拳头发展”的格局。二是投入优化。改变过去政府多线投入、产出效益低下的状况,便于集中投入,实现办学效益最大化。三是管理优化。改变过去多头管理、无序竞争的状况,形成了“一个核心主体、一套管理班子、对外多块牌子”的集团化管理模式,管理效能明显提升。四是学校优化。这是上面三个优化的最终实现状态,目前,淮安市6个区域性职教集团旗下的主体校均创成省高水平示范性职业学校,并进入下一轮省高水平现代化职业学校创建序列。金湖、洪泽完成职教中心改扩建工程,淮阴区占地212亩、投入3.5亿元,淮安区投资占地320亩、投入3.2亿元的现代化新校区即将投入使用,区域职教中心的基础条件、办学功能进一步优化,作为职教集团的龙头作用进一步凸显。最近两年内,省委罗志军书记、省政府李学勇省长、毛伟明副省长先后视察盱眙职教集团,充分肯定了集团的办学模式、办学特色和成果。

2.加强政校行企合作,推动综合性职教集团建设

主动顺应淮安集聚提升的趋势,推动职教集团化办学由松散型向紧密型、由单一型向复合型、由政府主导型向多元合作型转变,积极推动跨区域、跨行业、跨部门的综合性、“航母式”职教集团的建设。最具代表的是淮安市高职校职业教育集团。该集团是在市教育局和市经济技术开发区联合推动下、由淮安市高职校牵头、按照复合型模式建立的职教集团。集团的组建体现了运作的规范性,集团有共同遵守的章程,明确了参与各方的责、权、利;体现了参与的多元性,有市教育局和市经济技术开发区的行政支持,富士康、达方、淮钢等24家区内外大中型企业和2个行业协会加盟,市内外19所中学、21所中高职和本科院校成为理事单位;体现了合作的紧密性,校际之间开展中高职衔接试点、联合办学、基地共享、专业互补等,校企之间借助淮安市高职校并入开发区、毗邻工业园区的优势,推进校企一体办学;体现了办学的针对性,集团主要服务集聚于开发区的电子信息等主导产业和现代物流等战略新兴产业。集团的成立将学校和企业作为利益共体有机组合,实现人才培养链、产业链和利益链的有效衔接,进一步推动区校一体发展,实现“三个零距离对接”:园区产业结构和学校专业结构的零距离对接,企业用人需求和学校人才培养的零距离对接,企业岗位技术标准和学校课程标准的零距离对接;也实现了“三个同步提升”:园区建设水平和学校基础能力的同步提升,园区产业规模和学校办学规模的同步提升,园区产业素质和学校办学质量的同步提升。淮安市高职校成为国家中等职业教育改革和发展示范校,进一步提升了在集团中的示范、辐射、引领作用,市经济技术开发区被省政府批准为“江苏省职业教育创新发展实验区”,既对国家级经济技术开发区建设形成有力支撑,也为集团化办学模式改革提供广阔空间和丰厚的试验土壤。

3.紧贴地方优势产业,组建淮安特色型职教集团

专业和产业是职教集团化建设的纽带。淮安市在全省率先提出并着力开展专业和产业结构吻合度调研,整个调研集中了教育、发改、经信委、人社等多个部门力量,深入学校、企业,历时一年,采集大量数据和信息,市、县(区)、校共形成20份翔实的调研报告,为全市职业学校专业调整、推进集团化办学提供了科学依据。我们积极引导全市11所省高水平示范性职业学校、3所国示范校,立足自身专业,对接地方产业,依托行业组织和覆盖行业的企业,组建或参与淮安特色的行业型职教集团,加盟或组建多种形式的行业协会。淮阴商校利用其烹饪传统强校的优势,牵头组建了“淮安餐饮职业教育集团”,鼎力等6家市区顶级酒店成为其主要成员单位。同时,学校作为苏北唯一理事长单位加入“江苏省餐饮职业教育集团”。餐饮职教集团的成立,为校企合作提供了重要平台,推动校企合作开发淮扬菜品20多个、共同开发实训教材2本、共建8个校内外实训基地、合作培养中级以上烹饪人才300多名,学校参加首届江苏省厨师节暨第七届全国烹饪竞赛(江苏赛区)竞赛,获团体优胜奖,校企合作取得双赢。目前,全市围绕省级特色产业园区,已组建4个特色型职教集团,其中江苏食品药品职业技术学院、淮阴商校参与组建中国淮扬菜集团,既促进了淮扬菜产业的发展,也提升了职业院校烹饪专业的建设水平。金湖的石油机械职教集团、淮阴区的现代农业职教集团、淮安区的教学具职教集团也初具规模。

4.搭建校企合作平台,创新职教集团化办学模式

校企合作是职业教育的生命线,是实现产教融合发展、推进职教集团化办学的主要路径。近年来,淮安市依托各种形式的职教集团,政行企校一起发力,推动校企合作迈上新的台阶。一是加强校企合作制度设计,稳定职教集团内部的“联姻”关系。市教育局在全省乃至全国率先制定《淮安市中等职业教育校企合作示范组合评选标准(试行)》,从合作思路、合作基础、合作保障和合作成效四个方面构建了校企合作示范组合的标准体系,引导了校企合作的正确方向和实现路径。各职教集团还以章程的形式明确了集团内部校企合作的内容、合作双方的权利和义务。盱眙职教集团推出集团内部校企合作的“四项制度”,即组织引导制度、定期会晤制度、项目责任制度、督查考核制度,淮安中专校职教集团还建立了校企合作的奖励制度。二是建立校企对话协作平台,构建职教集团内部的“互动”关系。市政府搭台,举办职教区域合作(淮安)论坛,携手中西部百所职校和市内百家企业、职业院校,共同探讨职教跨区域合作、深化校企合作、推进集团化办学的新机制、新路径、新策略,努力构建政、校、行、企“共建、共享、共赢”的合作新模式。论坛在为校企合作带来探索性成果的同时,也带来了上百份校企深度合作的“签单”。市教育局连续举办三届校企合作论坛和校企合作现场会,展示校企合作成果,搭建校企沟通、对话、联系、互商、协作的平台,尤其是今年的盱眙现场会,既有职教集团运作模式下校企合作成果的多样、深度展示,还有极富借鉴价值的理论总结和探索,使与会者深受启发。三是创新校企合作发展模式,开创职教集团内部的“共赢”局面。在职教集团内部,关键要理顺的是校企关系,重点要创新的是校企合作模式。在推进校企合作的实践中,淮安的职教集团形成了自己的校企合作模式:订单培养。覆盖全市主导产业和特色产业的23家大企业与职业学校签订了培养协议,建立冠名班62个。引企进校。全市职业学校引进“校中企”13个,引进企业生产线21条,校企共建校内实训基地26个。淮阴区职教集团整体引入金恒泰科技有限公司,生产和实习融为一体,收益显著。校办企业。与校外企业合作,或依托本校专业和人才优势,建立校内企业17个,变消耗性实训为生产性实训。企业办校。淮安华丰机械有限公司投资兴办华丰职业学校,实现企业技术、人才、设备资源和教学资源的完全融合,提高了生产和办学效益。股份合作。这种合作模式早在2006年由金湖职教中心率先尝试,校企以股份制的形式组建了小青青机械设备制造有限公司。目前市内这种模式试点最成功的一是淮阴商校,学校与中瑞教育集团旗下的华汽教育集团建立股份制合作关系,学校以场地、企业以设备和技术分别入股,共建了汽车维修专业和实训基地,当年招生400多人,商校实现了汽车维修专业零起点突破。另外一个成功案例是淮阴卫校,该校与上市公司迪安诊断采用股份制合作共建医药检测实训基地,学校以部分设备和场地入股,企业方以资金和大部分设备入股,建立实训基地,既供学生实训,又供企业对外经营,校企双方共同收益。这种股份制合作的优点在于明晰了职教集团内部校企双方的产权,构建了利益共享、风险共担的机制,尊重了校企作为平等的利益主体的地位,更有助于实现校企合作的“双赢”,推动职教集团按照市场化模式运行。这种新型的合作模式,在《中国教育报》做过经验报道,得到市委主要领导批示肯定,吸引全国不少职业学校前来学习取经。

职业教育集团化办学的对策

1.职教集团化办学面临的问题

职业教育集团化发展作为一种新型的办学思路和发展模式,仍处于探索中,与全国一样,淮安的职教集团化办学在发展中也面临一些值得关注的问题,其中有一些是共性的,也有一些是个性的。概括起来主要有:

(1)职教集团还缺少整体规划和建设,与地方产业的契合度不高。

目前看来,全市的区域型职教集团还不够大不够强;行业型职教集团数量明显不足,与淮安目前全力培育的“4+2”(盐化工、特钢、电子信息、食品四大主导产业和高端装备制造、新能源汽车及零部件两大战略性新兴产业)产业为主的工业体系的对接度不高,对市内主导产业的支撑作用不明显,现代农业和现代服务业类的职教集团也明显偏少。

(2)主体松散,结合度不紧,运转效能不高。

职教集团大多数不具备法人身份,实际上是各种利益主体的“独联体”式的组合,缺少法律效力的责、权、利的界定,往往是集而不团,运转效率偏低。至今,市内还有少数县(区)区域型职教集团内部学校之间还是一种松散型的联合,职教资源仍处于相对分散状态,没有通过集团达到有效整合,需要当地政府出面加以整合。

(3)体制机制尚未理顺。

职教集团作为一种松散型的、自愿组合的团体,身份比较模糊,难以有效地行使管理责任,往往导致凝聚力、执行力不强。集团内部的约束机制、决策机制、执行机制、保障机制、利益共享分配机制、监督考评奖惩机制、进退出机制等还需尽快完善。

(4)核心问题有待进一步解决。

校企合作、产学研结合是职教集团建设的根本问题、核心问题。实际看来,校企合作仍存在学校“一头热”,行业企业“一头冷”的现象,有些企业只是在职教集团挂个名,没有实质性合作项目,校企合作的形式有不少还停留在企业提供就业岗位、实习实训资源,学校承担企业的部分培训等浅层次上,在专业建设、课程开发、实践教学体系建设、技术研发等全方位、深层次合作较少。

2.推进职教集团化办学的对策

职教集团化发展是深化职业教育办学体制改革的重要内容,需要我们紧紧围绕淮安经济社会发展大局,创新思路,积极探索职业教育集团化办学的新机制、新路径、新模式。

(1)进一步加强政府主导作用。

要加强政府对职教集团建设的统筹、规划、指导、协调、督查,将职教集团化办学作为推进产教合作的重点工程,纳入到地方经济和社会发展规划中去,出台加快推进全市职业教育集团化办学的意见,引导职业教育集团健康发展、可持续发展。加强组织领导,在市职业教育工作领导小组之下,成立一个由市发改委、经信委、教育局、人社局组成的产教合作协调小组,有组织、有计划地引导职教集团建设,引导职业院校服务地方行业企业。

(2)进一步推进产教深度对接。

组织有关部门和职业学校,持续做好职业教育专业和地方产业吻合度调研,建立产业发展、人才需求预警预测机制,引导职业院校科学设置专业,适时调整专业。为加大产教对接的力度,提高职教集团的运转效能,建议由政府来主导区域型、行业型和特色型职教集团的建设。在做好产业和专业规划的基础上,重点建设覆盖我市主导产业、新兴产业和特色产业的行业型职教集团,集团包括行政主体:发改委、经信委、教育局、人社局和产业主管部门,学校主体:相关专业的中职和高职院校,企业主体:相应产业的企业,行业主体:相关行业协会。其中以专业实力最强的学校和最具合作实力的企业担任领头单位,由产业主管部门的负责人担任集团的理事长。当前重点围绕我市“4+2”产业为主的现代工业体系,整合政校行企力量,组建相应的行业型职教集团。要积极策应中国声谷――淮安呼叫中心的建设,建立中高职院校广泛参与的淮安呼叫中心职教集团。力求以集团化的有效组织来整体提升职业教育服务地方经济的能力。

(3)进一步推动校企一体办学。

加强职教集团建设,重点是推进校企合作,政府要加大政策支持力度,制定宽松灵活的政策,在职教集团实习实训用地、生产性实训基地建设等方面给予优惠政策,鼓励并允许企业通过投资职业教育获得合理回报,对在集团发展中发挥重要作用的成员应予以激励性的政策减免和贷款优惠政策。创新校企合作模式,积极推广在已试点成功的股份制合作模式,推动职教集团按照市场化的模式运行。加快职教园区和产业园区一体化建设,在职教集团内部,建立一批贴近园区企业服务的新型工业园区学校,推动校企向合作办学、合作育人、合作研发的更高层次迈进。

市政实训总结范文第8篇

关键词:高职教学改革;桥梁施工;项目化教学

中图分类号:G712 文献标志码:A 文章编号:1674-9324(2015)04-0186-02

一、引言

项目化教学是当前高职专业课教学改革中一个有效的教学方法,是让学生在教师指导下,通过完成一个个完整的教学项目,从而完成相关知识学习和技能提升。它以现实工作中的逻辑结构来构建教学项目的教学结构,从本质上实现了知识的综合。基于《桥梁施工》课程与实际工作的紧密联系,笔者将其引入高职市政专业《桥梁施工》的教学实践中,旨在促进市政专业学生综合能力的提升。

二、《桥梁施工》教学项目设计的思考

高职项目化教学的核心理念是“结构”,按照工作过程中知识的结构方式来组织课程内容,才能最为有效地发展学生的职业能力。从而说明了高职项目课程并非否定知识,而是强调要改变课程中知识结构的组织方式。

因此,项目化教学成败的关键是设计的教学项目是否适合,而教学项目的设计源于专业教师的能力。从这个设计基点上,则提出了参与该教学项目设计的教师能够有切实的桥梁工程实践工程师的经历与一线专业教学经验的实体结合的要求。只有高屋建瓴的顶层教学结构设计,才能从本质内涵上建构、保障教学项目的实质效果。教学项目的设计是项目化教学的重中之重,只有基于工作实际设计出结构适合的教学项目,教学任务的学习情境才可能合理有序展开,才能达到纲举目张的效果。通过多个学期课程的实践和反思,笔者认为《桥梁施工》教学项目设计要从下面几个角度入手。

(一)构建的《桥梁施工》教学项目要教学知识结构与工作任务辩证统一

传统的教学方式的逻辑思路是以大量的理论学习储备为基础,再进行知识的综合,以期实现学生能力的提高与工作实践的对接。但现实工作实际的反馈说明,这种教学的结构设计与工作中以任务为中心的工作结构完全不同,学生工作中的适切性较差。故《桥梁施工》采用的项目教学的源设计,就是基于社会实际工作任务为中心的结构,在学生具有了识读桥梁施工图和施工方案编写等能力的基础上,选择难易程度适中、有一定的综合性、极具代表性的梁桥作为教学项目的载体。

于此,我们可以把高职项目课程的基本目标描述为“培养学生在复杂的工作情境中做出判断并采取行动的职业能力,开发学生的技术思维”。学生先进的知识储备在课程的教学项目中得到了实质性的应用与强化。

其次则要根据学校硬件和学生情况,将《桥梁施工》课程教学内容按项目完成的工作过程的顺序编排项目任务。在《桥梁施工》课程教学项目的设计中可以按照桥梁施工准备、桥梁施工基础操作、墩台、上部结构、桥面系施工的顺序设计教学项目,并对每个教学项目再按照由浅入深、由简单到复杂的思路设计,结合实际采用了:桥梁准备工作施工方案编写、桥梁支架施工方案编写、桥梁模板施工方案编写、桥梁钢筋施工方案编写、桥梁混凝土施工方案编写、桥梁下部结构施工图精读、桥梁基础工程施工方案编写、桥梁墩台支座施工方案编写、桥梁上部结构梁板施工图精读、桥梁上部结构施工方案编制、桥梁桥面及附属结构施工图精读和桥梁桥面及附属结构施工方案编制等项目。

最后再将任务分解为若干学习情境,把《桥梁施工》课程教学目标中的模板、混凝土、钢筋等工种的施工技术和桥梁基础、墩台、上部结构、桥面系的施工工艺等知识点隐含在每一个学习情境中,而且前后学习情境之间,按照由简单到复杂的思路,进行知识的递进、深化和提升,把知识点自然、有机地组织在《桥梁施工》教学项目完成的工作过程中。让学生能够进行探索、实操,完成、解决过去从未遇到过的实际问题。

(二)选择的《桥梁施工》教学项目要与实际工程对接

如果设计的《桥梁施工》教学项目能紧密联系学生的生活实际,与实际工程对接,以具体、真实、活化的形态呈现在学生面前,将教学内容的理论与实践结合在一起,最能激发学生的学习兴趣,引发学生自己去探索、学习、思考和实践。这只是理想状态下的《桥梁施工》教学项目,但一般情况下都不会有适合的《桥梁施工》教学项目并将其直接用于班级制的项目化教学中,一方面教学内容和实际桥梁施工工程时间不可能一致,另一方面内容要求也难以重合。虽然不能完全符合,但可以尽可能模拟靠近,创设学生当前所学习的教学内容与现实情况基本接近的工作情景。所以我们要在能达到课程的教学目标的基础上,结合学校具体情况来设计《桥梁施工》教学项目,采用既能贴近工程实践,又能贴近学生认知的项目,如新校区内桥梁施工项目、身边正在施工或已经施工完成的梁桥施工工程项目等。

(三)设计的《桥梁施工》教学项目要选取合适的教学手段

该项目课程的源设计基础虽然是基于工作的结构进行的,但学生综合能力的形成在实施的路径上依然需要为学生创设真实的职业情景,使学生置身于仿真的工作环境中。所以设计开发的《桥梁施工》教学项目,应充分收集相应的施工现场图片、动画、教学视频录像、多媒体课件、教学模型、教材、设计文件等配套资料,以便教学内容的展开,满足教学教法的要求。同时,设计开发的《桥梁施工》教学项目要能充分利用到学校提供的电子书籍、电子期刊、数字图书馆、相关网站和论坛等网络教学资源,专业图书、标准规范、设计图集等图书资源,以及校企合作等社会资源。在充分考虑每个学校的具体条件、具体教学单元目标、内容、学生特征等实际条件,以及模拟桥梁技术员岗位的实际工作环境的基础上,教师自主选择合适的教学方法进行教学,并尽量与学生以后桥梁施工实际工作相吻合,以达到理论和实践的结合。

在教学手段的选择上,可以充分考虑结合学生将来可能面对的工作实况加以模拟,于无形处实现学生学与做的无缝对接。

(四)设计的《桥梁施工》教学项目要能让学生有自主工作的空间

《桥梁施工》教学项目不能立足于教师演示、学生照做的机械模仿,也不能是学生一味练习、教师只做评价的模式,而要营造宽松的学习环境,让学生有自主工作的机会,让学生可以在一定的范围内自主安排自己的学习行为。这就要求:(1)确立的项目与实践相联系,具有开放性;(2)考虑学生的兴趣与需要,至少与学生的认知心理、经验基础密切相关,具有连续性;(3)既考虑绝大多数学生已有的准备水平,又要对学生具有足够的挑战性。

项目设计的立足点应为在确保项目实施的基础上,学生有自我发展的空间。设计的《桥梁施工》教学项目要能做到,在教师的引导下,学生可以在规定的时间内,和班级同学一起,利用图书馆、专业教室等空间,通过图书、网络等资源的使用,采用学生之间的讨论、询问、模仿等方式,克服《桥梁施工》教学项目中的困难,处理和解决在《桥梁施工》教学项目工作中出现的问题,同时也获得了隐藏在《桥梁施工》教学项目中的知识和方法。

在此环节的实施中,对专业教师提出了实质性地要求:(1)教师丰富的工程实践经历及反思成为了项目实施时细节落实的保障;(2)教师机智的项目管理经验及教学经验,有效保障教学项目的组织实施;(3)考虑现行教学班级的规模总体偏大的现状,教师要在教学项目设计的先行阶段,充分预设教学细节及可能出现状况的应对策略,譬如说,在项目的关键环节、困难环节,设置一定的分解问题,搭建台阶,逐层推进学生的认知发展。

(五)设计的《桥梁施工》教学项目要有具体成果和相应评定方法

设计的《桥梁施工》教学项目的学习成果要明确而具体,可以是桥梁图纸会审资料、桥梁分部分项施工方案、桥梁现场检测方案、桥梁工程检测成果和桥梁施工实施过程的会议纪要等工程常用文件,也可以是桥梁现场施工工序照片、实施录像等影像资料等。可以通过真实桥梁施工项目现场来实地训练,也可以根据学校具体情况通过专业实训教室、实训基地、电子仿真软件等虚拟环境完成。

在《桥梁施工》项目化教学中,每个学生会根据自身的经验,给出不同的解决任务的方案与策略,形成的学习成果往往不是唯一正确的,因此评价标准并不是对错的简单判定,而是应该通过看学习成果能否解决工程中的实际问题加以判断。完成《桥梁施工》教学项目成果的过程中,对成果不合理的部分进行整改使之合理,对成果合理的部分进行优化使之科学。《桥梁施工》教学项目学习不只是知识的积累,亦不是简单的综合解题,而是在不断尝试、探究、讨论、指导、实操、评价、反思、修正、再评价、再修正中实现学生综合能力的提高。这样学习过程成为了最重要的实践思路,不是注重最终结果,而是注重完成项目的过程。所以最终的评价标准不会是明确的评分标准,只能是相对的评价体系从更合理、更科学、更创新等角度对完成的成果进行评价,同时通过评价总结工作成果,把《桥梁施工》教学项目内容延伸到更高层次。

三、结语

项目化教学的开展对教师提出了更高的要求。它不仅在专业上要求教师具有跨学科的知识结构,而且在教学理念及方法上要求教师转变角色,让学生成为探索者、知识的发现者与建构者。《桥梁施工》课程项目化教学的实践结果反馈显示,学生对课程的兴趣和综合能力有了明显的提升。希望通过《桥梁施工》教学项目设计的思考,为项目化课程的教学项目设计提供思路和借鉴。

参考文献:

[1]姜大源.职业教育学研究新论[M].北京:教育科学出版社,2007.

[2]石伟平,徐国庆.职业教育课程开发技术[M].上海教育出版社,2006.

[3]徐国庆.职业教育项目课程开发指南[M].上海:华东师范大学出版社,2009.