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 文章中心 > 建工实训总结

建工实训总结

开篇:润墨网以专业的文秘视角,为您筛选了八篇建工实训总结范文,如需获取更多写作素材,在线客服老师一对一协助。欢迎您的阅读与分享!

建工实训总结范文第1篇

关键词:高职院校 土建 实训室 建设 管理

土建专业学生在校期间一般安排一定时间到施工现场进行认识实习。但由于施工现场环境条件限制,实习时间及内容与现场施工内容和进度无法一致,使施工现场进行实训出现了种种问题。因此,为缓解这种问题,提高实践环节教学质量,保证专业实践能力培养教学需要,可规划在校内建设一个包括施工技术多个分部工程在内的工艺操作训练实训室,让学生及时地到实训室对建筑材料、施工工艺、施工方法、质量检测等方面进行综合训练,使学生在较好的工程环境中接受土建工程师的初步训练。

1、实训室的建设与管理

1.1 实训室建设的思想及要求

建设校内土建实践教学实训室,一方面让学生在校接受理论学习期间,对所学到的专业内容按分项工程施工技术进行现场认识和操作训练,深化课堂所学理论知识,及时进行工程实际工艺操作、检查、验收;另一方面,为校外施工现场实践教学环节完成之后,教师对实践教学环节质量进行检查提供考核硬件条件。

1.2 合理设置,科学管理

高职院校的实训室是实现人才培养目标的重要基础,学校要把实训室建设作为教学中的头等大事来抓,做到合理规划,加强指导,突出重点,建出特色。土建实训室的规划要根据专业建设与发展情况,宏观上确定要建立哪些实训室,服务于哪些专业方向,实训室的目标特色定位,以及实训室的场地、资金、人员等基本安排。同时,实训室自身的规划,要根据专业需要,确定设备配置、工位规模、教学内容、教材使用、教师配备、成绩评定等各个方面,做到有目标、有规范、有重点地进行实训教学工作。

1.3 实训室硬件环境建设

根据实训室建设的目的,通过一定的论证,根据土建施工技术各分部工程教学要求,可确定五个实训区,即砌体工程实训区、钢筋工程实训区、混凝土工程实验区、模板工程组装区、结构型式陈列区。一个材料堆放区和一个办公区。通过单位设备管理部门购买各种训练操作检测工具、设备,也可以自制钢筋工程加工制作台,实训材料加工制作的辅助工具。其不但可用于课程讲授中或讲授后的实训训练,亦可用于实践教学环节教学后的检验和效果评定。硬件建设即应考虑符合实际和规范要求,又应考虑土建工程实践训练的特殊需要。对自制的设备由专业教师掌握消耗和开发设计(钢筋加工制作台,钢筋调直辅助工具、皮数杆、靠尺等),并用于实训教学。大件设备应由校设备管理部门统一购买,实训辅助工具材料由校专业教研室自行挑选购买,并经教学设备管理部门审核。做到设备建设中活而不乱。

1.4 实训室教学软件条件建设

土建工程施工实训室硬件环境为培养学生工程实践技能和创新能力提供了基本的产地、设备、材料基础,但是合适的训练方法、规范的教学管理以及高素质的实践指导力量则是实训室建设成功与否的必要条件。因此,建设实训室,单位专业教研室应针对各专业有关土建施工技术课程的学生进行施工技术实训训练,并在以下几个方面软件建设上采取如下措施:

(1)教学安排上,针对“土建施工技术”理论课程,应划出一定的学时作为实训时间,并使二者能同时穿插运行,做到感性认识与理论学习及时联系,使每个学生较早地接触实际,拓宽知识面,增强创新意识。

(2)对土建专业及其他相关专业(土木工程管理、建筑学)要求从校外施工现场实习回来后,由我校指导教师在校实训室现场针对施工技术工艺、质量检查验收方法进行考核测试。同时,解决学生在外地实习遇到的工程实际问题,增强学生创新能力,开拓一定的知识面。

(3)教学要求上,理论教学和室内实训各有侧重点。理论教学要求学生对当今施工技术工艺、方法全面了解、认识、掌握,通过理论学习指导以后的工程实践。室内实训主要是通过实际的工程操作去检验理论方法、工艺水平,使学生对施工工艺方法、质量检验控制方法做到既有理论根据,又能实践验证,加强对工程思维方式的培养。其教学过程为:施工工艺技术了解施工方法确定工程实际问题验证室内实训总结评定成绩。通过理论讲授与室内实训结合,边讲边练将理论知识化为能力,从而大大提高实训室训练的效果。

(4)配备具有“双师”素质的指导教师及聘请有一定工程实践经验的操作技师进行现场指导,并编写适合不同专业课程的基地实训指导书。

在实训室实训过程中除承担理论教学的专兼职教师外,现场指导教师配备应是经校认定的“双师”型教师,或者外聘长期在建筑施工企业或科研单位工作的高职称技术人员,具有较丰富的工程实践经验及一定的实践工作能力,可大大提高基地实训的质量。

2、实训室可达到的预期目标

(1)实训室建设实施可解决土建专业实践环节教学在施工现场进行而考核在教室进行的矛盾,为正确检验学生实践环节学习效果提供一定的条件。

(2)实训室建设实施可解决相关专业理论教学中专业训练认识参观需要到校外施工现场进行而产生诸如交通组织困难、施工现场结构形式不符,工程施工进度限制等问题。

(3)可以想象通过实训室的实施,土建专业及相关专业学生的工程实践能力大大加强,综合素质有一定提高,90%以上的学生通过工程实训可具有较大收获。经过实训的学生能够具有更宽的知识面和更强的分析解决问题的能力。重要的是,通过实训,学生在很多问题上能以工程应用的角度去思考问题,认识其实用性,科学性和经济性,学生具有高工程素质,为更快的适应专业工作的需要打下一定的基础。

建工实训总结范文第2篇

关键词:高职院校;优势专业及课程;一体化;培育

一、建工专业及课程一体化建设背景

随着北部湾经济区建设上升为国家战略和中国-东盟自由贸易区的建立,广西正在开启新一轮改革开放和城市基础设施建设的热潮。根据自治区十二五规划,全自治区城镇化水平将由2011年的45%,提高到2015年的52.5%,预计到2020年将达到60%左右,目前及未来10年,自治区城镇化建设处于加速上升时期。未来数年广西需要新增大量建设行业的高技能人才,据建设厅预测,广西建筑业施工领域高职建筑技术类专门人才的年需求将达8000人以上,并将逐年增长。然而,目前广西建筑行业从业人员的整体素质却较低,远不能适应迅速发展的建筑业对人才的需求。

本学院建筑工程技术专业开办历史已有50余年,为广西城镇化建设输送的毕业生是广西同类专业中最多的,也赢得了良好的社会声誉,2004年开始实施以项目为载体的工学结合的“2+0.3+0.7”人才培养模式,2006获批为中央财政支持建设的实训基地,目前已经建成一门国家级精品课程、三门自治区级精品课程、四门校级精品课程、一个自治区级教学团队。根据自治区政府的要求,要建设一批适应广西“14+4”千亿元产业、北部湾经济区发展的急需专业和获得社会认同并具有较高社会声誉的优势专业,2011年7月,本院建筑工程技术专业申报广西优势专业及课程一体化建设项目获得批准。但是,根据对该专业毕业生就业情况和用人单位的跟踪调查,该专业在专业人才培养模式、专业教师队伍、课程设置、教学资源等方面尚有不完善和脱节之处,有待进一步深化改革。以后几年,按照地方政府规划及建设市场要求,要强化专业及课程一体化建设,才能满足地方建设的需要。

二、建工专业及课程一体化建设理念与目标

紧密结合工业化、城镇化、农业现代化为核心战略的广西现代化建设以及北部湾经济区发展的需求,以培养生产、建设、管理、服务第一线的高素质技能型专门人才为根本任务,坚持“以服务为宗旨、以就业为导向、走产学研结合发展道路”的教育理念;引入职业资格标准,构建以项目驱动、工作过程为导向的课程体系和以岗位技能考核为重点的质量评价体系,提高人才培养质量;创新体制机制,全面推进校企合作办学、合作育人、合作就业、合作发展,强化校企深度融合的“工学结合、课证融通”人才培养模式改革,实现培养目标与企业需求的无缝对接;发挥已有的专业优势,以工学结合为切入点,全面进行专业和课程一体化建设,计划经过2-3年,达到专业办学活力明显提高,办学水平整体提升,社会服务能力增强的优良效果,将该专业打造成办学特色突出、办学优势显著,引领广西同类专业,在全国有一定影响力的广西名牌专业。

三、建工专业及课程一体化建设的改革措施与预期成效

实施“定方案、建机制、联企业、优团队、强课程、重实训”等一系列改革举措,全面进行建筑工程技术专业及课程一体化建设,实现该专业及课程一体化从优质到精品的提升和跨越。

(一)定方案

改革措施是实施“大专业、多方向、宽口径、活模块”人才培养方案。从2011年秋季起进行专业大类招生,将原有的建筑工程技术专业、工程监理专业、基础工程技术专业合并为建筑工程技术专业,学生完成前三个学期的系统理论学习和技能训练,第四个学期按“志愿+就业”的原则选择专业方向,按施工、内业、监理、测量、钢结构、设计六个专业方向分别设置有灵活的、与岗位对接的课程模块,以实现课程教学与职业资格证书的有机结合,满足用人单位订单培养和零距离就业需求。预期成效是形成一套得到全国高职高专教育土建类专业教学指导委员会认可,在全自治区具有推广应用价值的成熟的人才培养方案。

(二)建机制

建立相关的互动保障机制。在教师专业建设与课程开发方面,建立与此挂钩的“双师型”教师职称评聘机制,建立校企双方相互兼职的激励机制,同时建设经费稳定化、奖励制度化。在实习、实训教育体系建设和运行方面,强化实践教学指导委员会的管理机制,实施“分层递进”的实践教学体系,完善实践教学标准,同时按岗位完善和编印更加合理的《顶岗实习手册》。在学生考核评价方面,以岗位技能考核为核心,按照“五个结合”即“知识考试与技能考核结合”、“形成性评价与终结性评价结合”、“分数评价与素质评价结合”、“技能考核与技能鉴定结合”、“学校考核与企业评价结合”,构建“多元考核、企业评价”的考核评价机制,引导专业及课程一体化建设与实践接轨。

(三)联企业

在已有“由本学院牵头,和建设行业的政府主管部门、企事业单位、行业协会、科研院所等单位共同成立学院校企合作发展理事会”和“已与21家区内大型的建筑企业单位建立了长期合作的校外实习实训基地协议”的基础上,充分发挥校外建筑工程技术专业专家指导委员会的作用,与建筑企业建立更加密切的联系,学校和企业作为两个教育主体,优势互补、深度融合,形成比现有合作更有深度和广度的紧密型的教学、科研、技术服务及培训、学生就业的“四位一体”校企合作平台。

(四)优团队

改革措施是进一步强化“双师型”教学队伍建设,优化教师队伍结构,把专业教师队伍打造成为自治区级优秀教学团队。

1.大力支持专业带头人培养。通过国内进修、出国访学、专业培训、学术交流、本行业有代表性的企业挂职实践,加强对专业带头人的培养,同时选拔专业带头人助理一名,引进企业兼职带头人一名。

预期成效是综合培养校内专业带头人、专业带头人助理、企业兼职专业带头人,建立一支梯队型、复合型的自治区级一流专业带头人团队。

2.加强骨干教师培训。分批选送到相关院校对口专业进修、在职攻读专业学位、企业挂职实践、技术兼职。预期成效是经过2-3年,在已有骨干教师的基础上,使其余教师全部成为教学骨干。

3.全面提升教师“双师”素养。外引内培,引入行业能手担任专职教师、选派青年教师到企业参加实践和培训。安排中青年教师到校外实训基地挂职顶岗,熟悉生产过程,参与项目开发、经营管理和课题研究等,拓展和加强专业知识与技能,提高专业实践能力。每学期选派40岁以下中青年教师7至9名参加脱产实践,或不少于1个月的企业实践,实践能力达到培养计划考核要求。预期成效是经过2-3年,专任教师获得相关专业工程系列技术职称或考取相关执业资格证书的比例达到65%以上;90%以上的专任教师达到“双师”型教师要求。

4.加强兼职教师队伍建设。选聘行业能手参与课程建设和实习实训基地建设,指导青年教师等。预期成效是经过2-3年,兼职教师和专任教师的比例达到1.2∶1,建成稳定的兼职教师队伍。

(五)强课程

在进行专业、课程建设过程中要将专业建设、课程建设作为一个有机整体进行总体规划、同步建设,通过一系列有效的制度和机制、措施保证专业建设、课程建设相互支撑、协调发展、同步提升。建好课程开发框架体系,为实现本专业所有核心及骨干课程全部与实践接轨升级优化奠定基础,达到“建筑市场决定专业、专业选定课程、课程为建筑市场服务”的一体化目标。

改革措施是构建“三个平台、两个系统、十种能力”的专业课程体系,注重特色教材建设。以建筑工程职业岗位群的能力要求为主线,搭建能力递进的“三个平台”:建筑工程技术专业基础平台建筑工程技术专业应用平台建筑工程技术专业管理平台;以工作过程为导向,构建相辅相成的“两个系统”:理论教学系统和实践教学系统,依此进行专业课程体系建设和教材建设;三个平台、两个系统的建设以培养十种能力为宗旨,即专业识图能力、建材应用能力、基本构件计算能力、施工管理能力、成本控制能力、安全管理能力、施工测量能力、质量检测能力、资料管理能力、软件应用能力。达到以下预期成效。

1.形成课程设置与岗位典型工作任务对接、课程标准与职业资格标准对接、培养目标与职业岗位对接,具有工程性和职业性的“三个平台、两个系统”的专业特色课程结构体系。构建由《建筑力学》、《建筑结构》、《地基与基础工程》、《建筑工程测量》、《建筑施工技术》、《混凝土结构施工图平法识读》、《钢结构施工》、《建筑工程计量与计价》、《建筑工程施工质量测评与资料管理》等9门主干课程组成的工学结合项目化课程群。

2.将现有的国家级精品课程《建筑工程测量》、自治区级精品课程《建筑施工技术》、《混凝土结构平法施工图识读》建设成为本专业具有全国示范性的特色课程,将现有的校级精品课程《建筑基础工程施工》、《房产测量》、《建筑结构》、《建筑工程施工质量测评与资料管理》建设成为本专业具有自治区示范性的特色课程,将《建筑力学》、《建筑工程计量与计价》建设成为校级特色课程,至此,本专业的骨干课程全部升级优化。

3.在已有自编教材的基础上,编写6本“十二五”规划教材:《建筑结构》、《混凝土结构平法施工图识读》、《建筑工程计量与计价》、《地基与基础工程》、《工程质量测评与资料管理》、《钢结构施工》。

4.利用虚拟技术开发单体建筑教学软件,三维动态展示基础构造及施工、上部构造及施工、钢筋构造详图,参与自治区和国家的教学软件大赛。

(六)重实训

1.完善实践教学模式与标准。完善由课程项目实训、综合项目实训和顶岗实习组成的实践教学体系;按员岗位分别编印、完善《顶岗实习手册》,完善网上实习管理平台,形成行之有效的顶岗实习组织与管理模式。

2.乘新校区建设之机遇,加强校内实训教学基地建设。迁建建筑技术实训基地;扩建普通测量实训室、材料试验实训中心、DY国际-学院工程设计部;新建监理工作室(已与建柳工程咨询有限公司签约)、钢结构实训基地、混凝土实训基地(企业投入100万)、数字测量实训室(计划对外开展测量服务)、防水实训基地(已与金雨伞防水装饰有限公司签约共建)、基坑支护实训基地、地基与基础模型实训室。建成一个集教学、科研、岗位培训、技能鉴定于一体的校内综合仿真实训中心。

3.加强校外实习基地建设。在现有21个稳定的校外实习实训基地的基础上,分别在自治区内和区外各新增5个紧密型校外实训基地。

四、建工专业及课程一体化建设的保障措施

(一)政策保障

在学院专业建设的发展规划中,建筑工程技术专业已列为学院重点发展的龙头专业。在2011年7月,通过评选,本专业获批广西壮族自治区高职建筑工程技术专业唯一的“优势建设专业”项目。

(二)组织和制度保障

成立由学院教学副院长及系部各主任、专业负责人组成的建工专业及课程一体化建设领导小组,加强对项目建设的领导与管理,专人负责、责任到人,保证建设按计划进行,确保专业及课程一体化如期实现。为了严格执行学院的科研教研相关制度及规定,围绕本建设项目,还将制定具体的管理制度及办法,如项目目标管理和责任追究制度、项目资金使用和管理办法、项目建设年报告制度等,从组织和制度上保证建设项目能够规范有序进行。

(三)资金保障

自治区和学院将给予本专业及课程一体化建设专项资金支持。按进度和资金预算,严格管理,严格执行财务管理制度,严格执行建设预算,做到专款专用,对各建设内容进行充分的研究和论证,合理使用各项经费。

(四)过程管理

在本专业及课程一体化建设的过程中,强化全过程管理。项目建设领导小组负责检查和监督各项目的建设进度,并对出现的问题及时研究解决。按半年度进行阶段性检查和总结,将项目建设年度进展情况、资金预算及有关材料汇总形成年度总结报告,及时上报学院和自治区教育厅,定期接受上级的中期检查和有关部门的监察、审计,确保如期完成建设目标。

参考文献:

[1] 教育部.国家高等职业教育发展规划(2010-2015年)[M].北京:高等教育出版社,2010.

建工实训总结范文第3篇

【关键词】高职 建筑施工技术 一体化教学 教学改革

【中图分类号】G【文献标识码】A

【文章编号】0450-9889(2013)10C-

0078-02

一、建筑施工技术课程的特点

建筑施工技术课程是建筑工程技术专业的一门核心专业技术课,本课程的任务是使学生熟悉建筑工程施工全过程,培养学生组织建筑施工和管理的能力,对学生建筑工程技术专业核心技能的培养和职业素质的养成起着支撑作用。建筑施工技术与建筑学、工程测量、地基基础、建筑材料、建筑施工组织、建筑结构等基础及专业课程紧密联系,与其他专业课相比具有实践性、综合性和技术更新快等特点。

二、目前该课程教学存在的问题

由于建筑施工技术课程存在以上特点,教学中普遍存在下列一些问题。

(一)多媒体教学重形式轻内容

多数院校建筑施工技术课程能够采用多媒体教学,通过图片、动画、视频和其他多媒体资料,使教学难点和复杂的施工工艺过程通过具体形象的方式展现,使学生得到直接、生动的感性认识。但学生被动接受,教师缺乏对学生主动思考的引导。

(二)实习实训效果不理想

大部分高职院校的实习实训与相对应的理论课程分开教学,中间间隔几周甚至一学期,理论教学和实践脱节。施工单位出于安全等方面的考虑,往往不愿意接收学生去施工现场实习,即使联系到实习单位,也只限于认知层面,学生无法将理论知识应用于实践,无法在实践中继续学习,在走向工作岗位后仍需要花费时间重新学习。而且实训时间一般是一至两周,而建筑工程施工周期较长,学生一门实习实训课程往往只能接触施工过程中的一个或几个分部分项工程,无法形成系统、全面的知识体系。

(三)学生解决工程实际问题能力差

建筑工程技术专业的学生毕业后,在施工现场主要是负责工程施工组织管理。目前本专业的学生施工动手能力不足,施工组织管理能力更有待提高,在施工现场不能及时发现施工存在的问题,更难以对施工出现的问题提出合理的解决方案,难以满足高职教育培养高级技能型人才的要求。

三、课程教学改革与实践

本课程教学团队根据建筑工程技术领域高级技能专业人才的培养目标,从岗位分析入手,参照施工员、资料员、质检员等岗位要求,归纳学生应该具备的知识目标、能力目标和素质目标,以施工任务为载体,设计学习情境,理论与实践相结合,提高教学设计的实践性与合理性,取得了理想的教学效果。

(一)完善多媒体教学手段

我们根据教学实际需要,自主设计开发了多媒体教学材料,将多媒体教学设计分为以下几个步骤:布置任务、提出问题―施工工艺工程录像、动画展示―讨论问题―分析总结。比如在了解人工挖孔桩的施工基本流程之后,在播放视频前提出问题:该人工挖孔桩施工中存在哪些不规范操作?存在哪些质量和安全隐患?接着给学生播放某工地人工挖孔桩的施工视频,让学生带着问题去观看视频。在看视频的过程中,可以适时进行启发式提问:人工挖孔桩的直径不得小于多少?为什么?人工挖孔桩的钢筋笼如何放入挖好的桩孔中?等等。在看完视频后,学生回答问题,老师再作分析总结。学生在学习过程中能够始终保持学习兴趣和主动性,达到很好的学习效果,同时提高了学生今后在施工现场管理工作中发现问题和解决问题的能力。我们还利用网络平台的便捷性,建立了丰富的网上多媒体教学资源,为学生自学和复习提供便利,同时促进师生之间的良好交流。

(二)采取一体化教学方法

现代高等职业技术教学,传统的教师讲学生听的教学方法效果不佳。以学生为主体,进行教学过程设计,以实现理论教学与实践一体化和教、学、做一体化。

1.师资培训。要进行一体化教学,就要建立一支能一体化教学的教师队伍。一体化教学对教师的要求很高,要求教师不仅理论功底扎实,更要有纯熟的施工动手能力和丰富的工程实践经验。为此我们组织本课程教师和其他课程教师一起,利用寒暑期到广西建工集团第二安装建设有限公司等实训基地顶岗实习,理论与实际相结合,进行知识更新,切实提高任课教师的业务水平,打造高素质的“双师型”队伍,以满足一体化教学要求。

2.教学场地一体化。打破教室和实训室的隔阂,直接将教室与实训基地融合,实现教学场地一体化,教师边教边做,学生边做边学,避免理论教学与实践脱节。

3.教学计划一体化。把理论教学课程和实践教学课程有机融合在一起,将独立开设的钢筋混凝土工程模板设计实训、砌筑与抹灰工种综合实训和钢筋绑扎安装实训等融入相应的理论教学中,避免理论教学几周甚至几月后才能进行实践操作,理论教学与实践实训脱节,有利于提高学生的学习积极性,教学效果良好。

4.教师为主导、学生为主体的一体化实施。教学过程中由教师对基本的知识作讲解后,将学生分成几个小组,进行任务驱动式教学,由学生参照相关规范和施工手册自主完成施工任务。任务完成后,再由不同的实训小组交叉检查施工质量和存在问题,最后老师再作点评。教学过程不仅培养了学生的施工动手能力,也锻炼了学生的施工现场组织管理能力,培养学生的自学能力和严谨作风。例如在教授“轻型动力触探试验”一节,我们的课程设计包含以下环节:布置任务―方案讨论―操作示范―进行试验―数据处理―评价总结。具体过程如下:

(1)布置任务。某基坑开挖后需要利用轻型动力触探仪器测试地基承载力,提出问题:怎样利用轻型动力触探试验测定地基承载力?然后根据测试过程对学生进行分组,一般5人一组。

(2)方案讨论。根据教材和《施工手册》,各小组自行讨论试验方案和分工。

(3)操作示范。教师用多媒体讲解,实际操作示范。学生观察提问,改进试验方案。

(4)进行试验。学生分组试验,记录试验数据,教师答疑,指导学生试验。

(5)数据处理。学生根据规范处理相应表格数据,完成试验报告。教师答疑,检查学生试验完成情况。

(6)评价总结。对试验和试验报告中的问题和错误进行记录、整改,思考并讨论,教师对学生完成情况进行总结。

(三)现场教学

由于建筑工程项目受季节性、周期性、安全性等因素的制约,在教学组织过程中很难找到一个工程让学生从头至尾地参与其中。而“建筑施工技术”是专业实践课,我们借助学院的发展机遇,参与到学校建设的施工建设项目。简单介绍基本理论知识后,先让学生识读施工图,再到现场实地参观。对于重点内容,借助施工工地条件让学生进行分组实践操作。我们将建筑施工技术和高层建筑结构施工课程进行整合,让建筑施工课程学习时间跨度可以达到一年,让学生基本能够接触到施工项目的每个分部分项工程。通过对整个建筑施工过程的跟进,对施工过程有一个直观的认识,学以致用,提高了学生学习的兴趣和积极性。在实习实训的基础上,使学生将施工工艺知识系统化,切实提高学生的施工实践能力和管理能力。同时,通过认识施工现场的组织方法,了解施工现场的人员组成和施工布置,也对提高学生施工现场组织管理能力起到至关重要的作用。

(四)“实践操作+理论考试”的考核方法

该课程采用“实践操作+理论考试”的考核方法,实践操作完成过程和成果先由学生小组相互评分,再由老师统一总评。鼓励学生参加各种技能竞赛,对参赛取得好成绩的同学考核成绩进行加分,调动学生学习的积极性和主动性,使学生的理论水平、操作技能和综合素质得到全面提高。

(五)校企联合提高教学效果

我院与广西建工集团第二安装建设有限公司等建筑类企业签订了协议,作为本课程和其他相关课程的实训基地,并建立了订单式联合培养冠名班,共同探讨本课程的教学改进方法。同时邀请这些企业一线的能工巧匠参与到我们的教学特别是实践教学中来,进行砌筑与抹灰工种综合实训、钢筋混凝土工程模板模拟制作实训和钢筋绑扎安装实训等示范操作,使学生能够学习到更新更规范的施工实际操作。学校培养的学生是否成功,是否符合企业或者社会的要求,企业最有发言权。与企业联合办学,学生就是企业的准员工,企业按照实际需求与任课教师一起进行课程改革,学生爱学,培养出来的学生企业爱用,产生良好的社会效益。

通过教学改革,我们将被动的多媒体教学设计成学生主动参与的多媒体教学,将分离的理论教学课程与相应实训课程整合为“教、学、做”一体化教学,将一周的认识实习调整成跨度可达一年的课程实践,采用“实践操作+理论考试”的考核方法,与大中型企业联合办学,提高学生学习的积极性和主动性,在掌握建筑施工技能的同时,切实提高学生施工现场组织管理能力,收到很好的教学效果。

【参考文献】

[1]孙秀红,步文萍,王静.关于建筑施工技术课程的教学设计[J].职业教育研

究,2011(S1)

[2]李燕燕,张鹏,钟静.高职院校“建筑施工技术”课程教学改革探索[J].教育与职业,2009(3)

建工实训总结范文第4篇

随着新型技术的迅速发展,社会对专业人才要求不断改变,以及学生学习途径的增多,现有“过程控制系统”教学已不能满足培养应用型专业人才的需求,我们在深入分析该课程的教学实际和系统总结教学经验的基础上,针对存在的问题提出了项目式教学思路,并经过多年研究与实践,取得了较好的效果。

实践教学项目的具体目标就是为工程教育创造出一个合理的、完整的、通用的、可概括的实践教学环境。它以专业知识应用能力的构思、设计、实施、运作的过程为载体,工程设计为导向,以项目训练为载体,让学生以主动的、实践的、有机联系课程之间关系的方式学习工程技术,增强实践能力。

“过程控制系统”课程是自动化专业一门实践性很强的专业课,该课程要求“学”与“用”密切联系,是学生多年学校理论学习与走上工作岗位的桥梁,因此该课程的教学重点就是对学生工程应用实践能力的培养。我校建立的省级重点实验室――基于工业4.0实训基地,为该课程实践教学提供了良好的教学平台。

以学生为本,建设实验实训教学中心,提供良好的实践教学环境。实践教学实施的硬件基础是实验实训设备,2015年以来自动化系对相关专业实验室进行整合,以人才培养的需求为出发点,从自动化专业培养方案的高度,合理整合现有实验室和组建新的实验室,与西门子公司联合建立了工业4.0实训基地,该中心占地5000m2,设备仪器投资约1500万,实验设备生均达到1.28万元。形成了新的满足自动化专业人才培养学期的实验教学中心,负责自动化专业“工程技术实践”和“专业综合实践”以及全校电类、控制类课程的实验教学。同时有效利用思源学院省级污水处理厂,学校供暖控制系统及学校恒压供水系统作为综合实践项目。

1 课题描述及项目教学总体构架

1.1 课题描述

“过程控制系统”工程实践项目教学是针对应用型自动化本科专业培养目标而设置的实践教学项目。在现有工业4.0实训基地的基础上,以增强学生工程应用实践能力,完成工程师基本训练为目标,开发出以工程应用能力培养为宗旨,以真实工程实践项目――12项工程实践项目为载体,每个实践项目都通过实验、分析、再设计开发、调试运行等内容融合为一体,在具有模拟工业生产环境下,实现教、学、做相结合,强化学生的综合应用所学知识,解决实际工程问题的能力。

1.2 项目教学总体构架

实践项目载体的选择和实施过程的设计是是顺利开展工程实践能力教学的重点,本课题的项目载体选用真实工业环境为背景――工业4.0实训基地,以完成工程师基本能力的训练为总目标,培训学生工程基础能力、个人能力、人际团队能力、工程系统能力。整个教学内容采用以工作过程为导向,设计若干个子项目,将专业知识内容模块化、任务化,以任务为载体,将自动化专业涉及的课程的知识融合起来。改变过去在“黑板上种田”的单一教学方式。使学生在一种真实的环境中按照企业的标准进行培养,以任务驱动方式展开教学,将“说、学、做”统一起来,使学生在项目完成过程中,强化对知识的理解,学会对知识的应用,让学生能够扎实掌握从事工程技术常规工作所需要的基本理论、基本技能,能适应现代控制系统分析和设计的需要,培养学生对自动化工厂的设计能力、创新能力、工程应用能力

2 课题目标设计

总体目标:通过本课程的学习,使学生具有过程控制系统的设计能力、强化创新能力和工程应用能力。

能力目标:(1)常用自动化仪表的使用、调试、维修、安装能力;(2)设计绘制控制流程图的能力;(3)自动化系统工程的设计、投运、调试等实施能力。

知识目标:(1)熟练掌握控制流程图的识图;(2)熟练掌握自动化仪表的基本知识及其选型方法;(3)掌握自动化系统工程的设计、投运、调试方法;(4)熟练掌握典型控制系统的设计方法;(5)熟练掌握控制参数的整定方法;(6)熟练掌握控制系统相关软件使用;

素质目标:(1)良好的职业道德和职业习惯;(2)熟练的职业技能、较强的创新意识;(3)良好的语言文学表达能力、沟通能力、团队协作精神;(4)安全规范操作意识;(5)严谨踏实的工作作风。

3 构建工程实践教学项目

3.1 实践项目的选用标准

实践项目教学法整个教学模式是以工业4.0实践基地实践项目为中心,围绕达成实践项目的完成来组织教学过程。因此实施实践项目教学的关键是设计恰当的实践项目,实践项目的选用应符合以下标准:

(1)学生的实际水平,恰当的项目要在学生的实际能力之内,同时也是学生乐意去做的项目。

(2)应紧扣教学大纲和教学目标,要以大纲为指引,力求使大纲中的知识点融合到各个项目中去。

(3)项目应有一定的使用?r值。

(4)学生可以在一定的时间范围内自行组织,安排自己的学习行为。

(5)有明确而具体的成果展示,学生能自己克服处理项目工作中出现的困难和问题。

(6)要考虑学校的设备条件,项目要有可操作性。

3.2 工程实践教学项目

结合“做中学”的指导思想和本课题的特点,以能力培养为主线,以实践体系为主体,由简单到复杂,由单一到综合,逐层提高,逐级递进构建工程实践项目结构,按“完成工程师认知训练”到“完成工程师初步训练”向“完成工程师综合训练”延伸,直到完成“初步达到自动化工程师岗位要求”的四级项目训练,使学生能够接受“现场工程师”的完整训练。其课程过程控制系统工程实践教学项目结构如图1所示。

3.3 训练方式

以典型工程项目实施能力为主线,围绕岗位需求为目标进行训练,主要训练方法:(1)零距离接触专业实验室和生产现场;(2)采用任务驱动法、启发式教学、视频演示法、项目教学法、总结归纳法;(3)自动化仪表的实际使用及校验;(4)具体自动控制系统的构建及投运。

3.4 实践项目实施流程

实践项目教学法实施过程中应突出“以实践项目为主线、教师为主导、学生为主体”的特征,实施流程规定为:任务引入―收集信息―制订计划―实施计划―检查评估。第一,教师布置项目任务,学生讨论;第二,学生收集、查阅资料;第三,学生分组讨论,制订、修改计划,教师审查指导评定计划是否合理可行;第四,学生并明确分工合作实施项目计划,完成项目任务;第五,学生白评、小组互评、教师评价。

3.5 展示结果

为了保证工程项目训练效果,在每个项目训练结束时,需要进行实践结果展示,主要内容如下:(1)提交工程文件:自动控制系统工程实践项目设计、编程、调试、工程设计图等工程文件;(2)仪表识别:仪表选用是否合理;(3)项目操作:进行现场工程项目调试、运行,达到预期结果;(4)答辩:对工程综合应用能力考查;(5)提交工程项目实践报告。

建工实训总结范文第5篇

一、20__年上半年主要工作情况和取得的成效:

1、建设工程进展顺利

截至目前,市中职中心共开工建设教学楼、机械加工、汽修实训楼、1~6#学生公寓近6万㎡;总长1611.9米的校园主路网工程路基已基本形成;9856㎡教学楼已进入工程扫尾阶段;18010㎡机加工实训楼已实现主体结构封顶,年底竣工;12776㎡汽修实训楼,16901㎡的1~6#学生公寓均已全部开工建设,计划于8月底前实现主体结构封顶,年底竣工。

作为市中职中心后勤服务中心重要节点工程之一的学生餐厅、7~10#学生公寓,及商贸旅游实训楼已于5月份在市招投标采购交易中心公告,将于近期陆续完成上述工程招投标工作,确定施工单位,进场施工,上述单体建筑计划于20__年3月份前竣工。同时,严重困扰基建工程的原立新煤矿3号井采矿遗留的约10万m?煤矸石,通过就地填埋、道路路基充填和外运等方式,现已基本清除完毕,实现了场地平整。

2、单体设计精益求精

为积极打造职教品牌,牢固树立精品意识,作为市中职中心标志性建筑之一的图文信息中心和风雨操场单体设计方案,在市建筑设计院有关设计人员的努力下,已几易其稿,近期将在集中有关领导、专家意见的基础上,再做比选、修改后,提交有关部门审查。

3、信息化建设取得实效

为促进市中职中心筹建处信息化建设水平,进一步推进工程建设领域项目信息公开和诚信体系建设,扩大市中职中心社会影响力,在市教育局信息中心的大力支持下,日前,市中职中心筹建处专题网站顺利开通,并在市文秘站 域网显著位置设置链接,方便用户访问。网站主要承担市中职中心基建过程中有关工程动态和招投标信息公开、工作,为项目建设高效、安全、廉洁运行,营造公开透明、诚实守信的发展环境。

二、取得上述成绩的主要做法及经验体会:

1、以工程质量为抓手,认真开展基建管理工作

在工程设计阶段,不论是方案设计,还是施工设计,都指定专人与设计单位保持跟踪联系,掌握进度,发现问题及时研究解决。在设计方案上报前要经过反复论证,不断与设计单位和规划主管部门沟通,使方案尽量完善。实践证明这是加强前期管理,控制工程造价,保证工程质量的一项重要举措,这一举措的贯彻,使我们基建管理工作迈上了新台阶。

2、加强施工现场管理,坚持按程序办事

在工地设立现场办公室,聘请专业人员参与项目管理,能在现场处理的问题尽量到现场处理。定期召开工程例会,根据工程施工情况不定期召开工程质量专题会议,通报、分析工程质量,及时解决施工过程中的质量问题。必要的技术变更、隐蔽工程和工作量大而复杂的签证,都按程序进行,不留尾巴。对施工和监理单位的施工方案、监理方案,对各种材料、设备的质量进行全过程控制,使各项工程都能达到预定的质量目标。并严格检查各项安全措施的落实情况,发现问题及时整改、限期纠正,保证各项工程的施工质量和安全、文明生产。

3、加强制度建设与创新,推动依法合规建设

根据工作需要,今年上半年,安排专人对筹建处各项规章制度进行了认真修订并汇编成册,使基建工作规章制度更加完善,更加适合现行的基建管理模式,做到了有章可循。同时,做到制度上墙,抓好规章制度的贯彻落实。并按国家和省、市政府对工程建设领域专项治理工作的要求,做好工程报建工作,认真办理工程的各项建设手续,确保在建工程依法合规进行。

4、切实抓好廉政制度建设,为基建工作保驾护航

廉政建设是筹建处常抓不懈的工作。我处长期坚持把廉政建设作为基建工作的中心工作来抓,把制度建设、日常工作运行监管机制和按工作程序办事作为廉政建设的工作要点来抓。通过业务学习、廉政谈话、基建例会等形式,严管工程招投标、工程签证、合同管理、工程款拨付等关键环节,不断增强筹建处工作人员的廉洁自律、奉公守法意识,加强自我约束能力,自觉抵制当前工程建筑领域中的不正之风和腐败行为,取得了较为明显的成效,确保了在新校区基建过程中,不发

生违法违纪现象。三、目前存在的问题和困难:

上半年的基建工作,虽然在各级领导和有关部门的大力支持下,取得了较好的成绩,项目进展较为顺利,有许多好的做法和经验,但在建设过程中,也实际存在一些问题和困难,需要在下一步工作中,在各级领导和有关部门的支持下,及时加以协调和解决。

1、由于沿新大道、景观大道北段,翠湖四路东段等市政路网围合、硬化及水、电、气供应等市政基础设施建设尚未完成,同时,由于上述市政工程的施工,导致市中职中心建设范围内原有自然排水系统遭到破坏,在雨季极易形成内涝,严重影响工程施工。

2、市中职中心土地征迁工作,目前,集体土地尚有部分土没有丈量,部分企业和农户没有拆迁,实际影响新校区道路路基和校舍建设。另外,规划建设范围内所涉及原立新煤矿两宗约40亩国有土地,需加快完成征迁手续。

3、市中职中心所处项目用地现状为农田、菜地、水塘、自然山丘及少量建筑。周边道路设计平均标高约为11米,用地中部地区最为低洼,周边地区以此逐级增高,中部地区高程均在7米之下,最低处地面标高仅为5米,约占整个地块的40.4%。经测算,约需要10万方回填土,目前土源问题尚有较大缺口。

三、20__年下半年工作重点和思路:

20__年将是市中职中心基建关键年。为积极推动中职中心建设进度,我们将着重抓好以下几项工作:

1、继续坚持以抓好工程质量为中心,抓好前期工作,抓好现场管理,抓好工程档案管理,抓好工程建设全过程的管理,抓好安全文明生产,抓好依法建设,按程序办事。

2、进一步加强与有关部门之间的沟通工作,特别是涉及到单体方案设计、施工设计变更、工程款支付和结算、工程招投标推进、工程进度督查等方面的工作,要及时沟通和协调。同时,切实改进工作作风,堵塞管理漏洞,狠抓计划落实,不断改进工作方法,不断提高工作效率,不断推进工程进度。

3、积极配合市教司和徽商银行,认真做好市中职中心一期工程银行贷款工作,确保工程建设资金按期足额投放到位,确保市中职中心一期工程能按期完工并投入使用。

建工实训总结范文第6篇

[关键词] 药物制剂技术;工作过程;教学设计;关键能力;职业能力

[中图分类号] G642.3[文献标识码] C [文章编号] 1673-7210(2010)10(c)-096-02

基于工作过程的教学是现代高等职业教育中不可或缺的重要环节,如何适应时展需求,推进教育教学改革,促进学生的综合职业能力提高,使学生的职业生涯得到可持续的发展是一个亟待解决的问题。

工作过程是在企业中为完成一项工作任务并获得工作成果而进行的一个完整的工作程序。在这个过程中,工作者需要具备相应的综合职业能力,即职业专门能力、关键能力和素养,才能达到工作任务的预期目标。

药物制剂工作的特殊性和重要性增加了学生在具体工作岗位上的实践难度,学生缺乏职业情境学习和锻炼的机会,缺少职业的行动过程,造成择业时信心不足等困难。因此,在药物制剂实训中,我们有针对性的运用两种教学模式,实施基于工作过程的教学改革,为学生的生存与发展打下坚实的基础。

1 运用基于工作过程的任务驱动教学模式,与职业岗位需求对接,进行基于工作过程的教学设计,实现理论实践一体化

传统意义上的课程教学考虑的是学习过程中学生的认知心理顺序,即由浅入深、由易到难、由表及里的“时序”串行,但对于具体的职业岗位针对性高的高等职业教育而言,它缺乏对实际的多个职业过程的归纳、抽象、整合后的职业活动顺序组合,使得学生心理顺序与自然行动顺序不完全一致,导致学与用之间的脱节,知识与能力之间的反背[1]。

基于工作过程的教学本质是教育通过企业与社会需求紧密结合,进行以能力为基础的教育。学习的内容是工作,通过工作实现学习,使学生心理顺序与自然行动顺序一致,在相同的教学时间内,最大限度地提升学生职业素质和职业能力。

1.1 明确课程定位――以岗位需求为目标,实现与职业岗位(群)对接

首先要对行业企业现有的职业岗位需求进行分析,研究岗位需要的职业能力;其次要对岗位的发展趋势和未来可能出现的新岗位及其需求进行预测,对新岗位从业人员要求的职业能力进行分析[2]。

课程组教师根据专业指导委员会专家建议,毕业生质量追踪调查结果统计,职业岗位群调查结果,对本课程的知识、能力、素质要求,解构整合课程及教学内容,见表1。

表1 根据岗位需求确定《药物制剂实训》重点教学内容

建立基于工作过程的课程教学目标,在工作过程中使学生获得技术能力、方法能力和社会能力。

1.2 以工作任务为线索确定教学内容,构建工作过程学习领域

基于工作过程的教学模式是由工作实际来确定典型的工作任务,然后由工作任务确定教学的任务目标,而教学活动按完整的工作程序进行的一种教学方式[3]。

根据药物制剂工作特点,以剂型制备工艺流程为载体,设计教学过程,实现理实一体化的情境教学。根据工作过程,即任务的前期准备、任务的实施、产品的检验与评价,完成布置任务建立小组查阅资料讨论形成方案实施任务教师指导的教学过程,实现构建工作过程的学习领域,从而达到教学目标。

1.2.1 专项技能实训采用“原理+工艺流程+专项技能操作”的方式在教学过程设计中,采用教师下达工作任务单的形式,指导学生如何学。学生需要自己制订方案(制备工艺流程所需要的各种资源)、自主学习,要收集大量信息,使用多种交流手段,并进行归纳、分析才能完成。其实践过程也是评价过程。

1.2.2 综合实训课采用典型工作任务组合的方式通过单项任务驱动的实践技能实训,过渡到综合性任务驱动的实践技能实训,最终实现基于工作过程的教学。

我们根据药厂生产的实际情况,设计了组合型实训项目。在固体制剂生产中,以片剂为例,生产片剂是一个典型的总工作任务,按工艺流程可分解为若干单项工作任务,如粉碎单元、过筛单元等,每一个单元都是独立的子任务。子任务驱动的专项技能操作,过渡到综合性的工作任务驱动的技能实训,最终实现基于工作过程的教学。见表2。

2 运用职业关键能力培养模式,注重职业关键能力在工作过程中的应用,实现综合职业能力的提高

关键能力是指学生掌握专业能力以外的方法能力和社会能力,如创新学习、交流合作等,是工作过程中不可或缺的能力。

通过课程的教学改革,我们从教学目标、教学内容、教学方法与手段方面进行全面的教学设计,注重学生关键能力的培养,提高其职业素养,同时穿插使用任务驱动教学模式,使学生职业的可持续性发展得到提高。其全面的关键能力教学设计见表3。

表3 药物制剂实训课程关键能力教学设计

药物制剂实训课程中对学生关键能力的培养和探索是对学生在校期间所学知识整合的基础上,通过任务驱动的教学方法,在仿真环境下进行综合实训教学,达到突出技术应用能力的目的,使学生除职业专门技术能力以外,还具备跨行业、跨专业、跨职业的基本能力,即“学习能力、工作能力、创新思维和能力”[5]三个方面,其中对学生的独立工作能力的培养最为突出。

中药片剂制备基本上涵盖了固体制剂、浸出制剂的知识点,把药材提取、制粒、压片到质量检查等内容重新整合与设计,学生通过查阅相关资料、小组讨论、分析影响因素,找出完成任务的方法和途径,确定药材提取、制剂、质量检查的方法。以实训中健胃消食片的制备为例,总工作任务是由一系列子任务组成,如粉碎、混合等,包括前期准备、实训过程和结果(产品)检验,在这个教学过程中体现上述两种模式,任务驱动模式中的任务设置、查阅资料、小组讨论、阐述讨论方案是任务实施的准备阶段,方案实施是实训操作过程,片剂的质量检查是产品检验过程。在任务实施的过程中根据内容不同采用不同的教学法,以实现其教学目标,即达到相应的关键能力的培养。最终通过工作过程实施完成预期的任务,使学生独立工作能力得到提高与发展。

3 基于工作过程教学的思考

3.1 教师方面

教师是教学的设计、组织和实施者,除了具备超前的理念、较高的素质、能力外,还需要是双师型教师,有丰富的教学经验和工作经验,能够恰到好处地引导学生把学习过程和工作过程相统一,使学生在学习和工作的转换过程中,实现多种知识的积累与相应能力的提高。

3.2 学生方面

职业教育的教学活动核心是使学生具备一定的工作能力和与之相适应的理论基础,因此,学生学习的内容和形式发生了变化。改变学生以往的学习理念、学习方法和习惯需要从根本做起。作为在教学中占主导地位的教师,帮助学生适应全新的教学模式,对教学目标、过程和效果进行反思,让学生评价自己积极参与的行为表现,总结自己的经验,了解自己在知识、能力和素养方面的不足与缺陷,从而达到学习与工作过程的良性循环。

4 结论

基于工作过程的系统化教学,是根据完成职业岗位工作活动所需要的行动,行动产生和维持所需要的环境条件以及从业者的内在调节机制来设计、实施和评价职业教育的教学活动的,其核心在于把行动过程与学习过程相统一,以学生是否达到从事工作所应具备的技能和理论水平为评价标准[6]。

采用基于工作过程为导向的教学,并以此构建课程内容体系,可使专业课程教学实现任务驱动,教学主线清晰,学生学习目标明确,避免传统教学的缺陷,培养学生系统工作和处理问题的能力。基于工作过程为导向的教学,能够涵盖工作岗位所需要的技术、能力、素质和知识体系,有效地实践高等职业教育技能本位的教学指导思想,搭建教学与岗位之间的立交桥,从而体现出高职教育的特点和优势,保证人才培养与岗位需求的零距离对接,培养出更多满足社会需要的高素质应用型专门人才。

[参考文献]

[1]贲礼进,王正高,孙美华.基于工作过程的高职生综合职业能力培养[J].南通纺织职业技术学院学报,2009,9(3):99-101.

[2]瞿凡.高职院校基于工作过程导向课程体系建设研究[J].柳州职业技术学院学报,2009,9(3):129-131.

[3]李玲.工程成本会计基于工作过程的教学探讨[J].中国科教创新导刊,2009,(25):196.

[4]王秋香.实验实训课程的教学改革与研究[J].中国高等医学教育,2008,(3):14-15.

[5]褚善东.职业技术教育中“关键能力”培养问题[J].天津市职工现代企业管理学院学报,2004,(1):59-60.

建工实训总结范文第7篇

近年来,许多职业院校相继打破了传统的理论教学模式,提高了实践课时的比例,将课堂由教学楼搬进了实训室、实习医院,教师由理论或临床医师转化为一体化教师,以提高学生操作技能。但这种教学改革只是一体化教学的初级阶段。因此,职业院校要在一体化教学的人才培养模式、课程体系改革、实训环境建设、师资队伍建设等方面不断探索和实践,全面推进一体化教学改革。

二、一体化改革的条件

一体化教学改革需要探索一系列管理制度、培养模式、课程体系、实施条件、组织形式、教学手段方法、评价等,用以指导和规范一体化教师教学行为,提高实训教学质量。笔者认为,一体化教学还需要培养一批技术过硬、手段先进、教法灵活的师资,构建工学一体的实践教学环境,形成对接生产过程的教材和学材,拥有“互联网+”的教学资源等。

三、一体化改革的内容

(一)工学结合,建设一体化教学环境。1、确定核心职业能力。职业院校要努力提高学生技能水平,提高证书含金量,达到学历与能力对等,逐步形成“中央很重视、行业离不开、社会看得起”的良好职教氛围。职业核心能力需要学院选派专业带头人和管理人员深入医院、社区调研,了解现代化医疗单位管理流程、职业素养、典型工作任务、技术水平、能力要求等,增强一体化教学的针对性和实践性。2、建设教学所需环境。职业院校在掌握了护理工作环境和典型工作任务、能力等要求后,拟定与医院相对接的一体化教学环境建设方案,邀请专家论证,构建集一体化数字仿真医院、操作实训区、多媒体学习讨论展示区为一体的实践教学环境。

(二)学做合一,构建一体化课程体系。1、一体化教材建设。教材建设要以学生就业为导向,以社会用人标准为依据,在专业知识的安排上,紧密联系人才培养目标。坚持理论够用、技能为主、素质为本的原则,重构专业理论知识点,确定关键职业能力,强化基本技能与核心技能的练习。专业理论教材建设采用两种渠道完成。一是优选国家职业教育规划的一体化教材;二是结合国家职业鉴定标准和专业人才培养方案,结合学院的硬件、软件、最新技术以及典型工作任务自主编写的一体化教材和学材。2、学生工作页建设。学生工作页包含《学习任务页》和《学习活动页》,是指导学生按学习任务完成一体化实训所必要的书面教材和学材。《学习任务页》是给学生下达实训学习任务的书面文本,包含学习目标、课时安排、工作情景描述、学习任务描述、医护典型案例等。《学习活动页》是对学生完成实训任务的过程导学、过程记录、知识点问题解答、展示评价的记录报告,包含学习目标、学习过程、操作规程要求、操作方案、程序编制、知识点问题解答、活动总结展示、活动评价等。3、现代教学媒体应用。为了加快一体化实训教学信息化建设步伐,应配备相应的教学参考书、工具书、医院资料、互联网+(WIFI)等必要的学习工具,让学生通过视频、微信、微课等方式自主学习,丰富一体化学习的内容。

建工实训总结范文第8篇

【关键词】计算机 网络 课程

一、课程设计的思想及课程目标

本课程以真实的网络组建工作任务作为教学内容,以项目实践的形式进行理论实训一体化的教学,教师先讲解网络组建的基本理论,说明怎么做,为什么要这么做,然后教师演示操作,最后学生动手进行实际网络组建。

二、教学设计

教学以学生为中心,以培养学生网络组建与管理能力为课程核心、强调学生将所学知识和技能在实践中的应用。具体做法是原来的实训教学内容,即:网络的架构、各种网络设备的特性、双绞线的制作和测试、以太网和虚拟局域网的安装配置和测试、子网划分、路由器的配置、网络的各种应用技术(包括DNS的配置、IIS配置、DHCP配置)等通过组建小型对等网、中型局域网和局域网接入广域网的项目形式,把各知识点融入在项目中,通过项目学习达到专业技能的训练目标。

采用理论实训一体化的教学设计,把抽象的理论用具体的项目结果呈现,加深了学生对抽象计算机网络知识的理解。其效果是提高学生的学习兴趣,增加学生的学习成就感,在反复训练中促进学生职业技能的积累。理论和实践相结合,要进行讲解。那么对于难点对于每一个问题,都尽可能地让学生想像出来的,通过容易想像的案例进行描述,对于当前学生一时掌握不了的,那么通过实践让学生理清认识,同时还有一些课外活动,专业规定每一个学期都要组织学生进行专题讲座,可以是校内的,也可以是校外的,可以让学生进行集中的参与,最后还有相关的课外活动,对于有些内容,比如有一些相关的综合布线的知识,它既不作为我们的专业课程,同时这门课程我们也不太容易在课堂上进行阐述,那么当前只要对学生安排适当的一小部分的课时活动,安排在一些实训场合,让学生知道整个的流程是怎么实施的,通过课外活动让大家进行参与。最后就是考虑学生的就业,同时给学生提供一些行业信息的更新。

通过本课程的学习,使学生了解计算机网络的基础知识,掌握局域网知识及局域网的组建技术,了解广域网络及无线网络的相关知识,掌握交换和路由技术知识,熟悉网络应用及网络接入技术,能胜任中小型企业网络组建、管理和网络维护工作。同时使学生养成对常用的计算机网络的关注兴趣,并能够把所学的知识应用到具体的应用情境中去发现、分析、解决问题。

三、教学方法的使用、实施过程

(一)采用“三位一体”教学法

所谓“三位一体”教学法就是在实训课中教师在计算机上教,学生在计算机上学,然后在计算机上做,这种边教边学,边学边做的方法,提高了教学的直观性,调动了学生的积极性,增强了学生的动手能力,达到了教、学、做合一,手、脑、机并用的效果。

(二)运用基于范例的学习方法

对于“网络操作系统”部分是多方面的综合技术,各部分之间是有机联系在一起的。而为了教学的需要,如果肢解各部分内容,变成一个个孤立的知识点。这样,当学生学完全部课程后,往往无法从整体上把握所学知识,更无法应用这些知识完成一个实际的网络工程。

为了解决这个问题,可开发多个适用于教学需要的网络实例。在整个教学过程中,所举实例均以逐步展开,学生将不知不觉地走入一个实际系统之中。课程结束以后,学生除掌握基本方法外,也学会网络操作系统的实际应用。

(三)建立基于问题的实训方法

要求学生根据自己的兴趣和能力自主选择一个相应课题,尝试和感悟职业岗位对职业技能的要求。课题可以来自选题库,也可以通过社会调研获得,但都是围绕着真实的实际工作,所有课题均需教师进行结构性评估。题目确定后,学生将带着问题一边学习一边做自己的课题,课程结束后,学生也完成自己的课题。通过这种方法,调动学生的学习主动性,提高学生的实际应用能力,使对学生的训练切实满足实际工作岗位的需要。

(四)引入多元教学法

经过反复探索,采用多元教学方法,将讲授课、实验与职业技能训练有机结合起来。多元教学方法就是首先由教师讲授基本的概念和理论知识,引导学生在理解的基础上学习,然后提出具体问题探讨解决方法,学生通过实际训练理解概念和理论知识,达到理论与实践的结合,接下来学生在自己的课题中找到类似的问题,通过模仿自己解决问题,充分培养自己发现问题、分析问题和解决问题的能力,最后,教师进行总结,引导学生深入理解,达到总结提高的目的。通过理论讲授、上机实训、自问自作和总结提高这4个步骤,使学生加深理论知识的理解,增强了实际操作能力,培养了自己获取知识的方法,提高了独立发现问题、解决问题的能力。

(五)课程教学网站

建立课程教学网站,内容包括:电子版教程、教学大纲、授课计划、实训指导书、电子教案、多媒体课件、习题、网络工程案例和教学参考资料等,各行业网络典型应用案例和网上答疑系统等教学资源全部上网,教学网站建设初具规模,并能经常更新。在教学中发挥很好的作用。为学生构建一个“全天候、立体化”的学习平台。

(六)信息技术手段在教学中的应用及效果

教材以电子版全部上网,并配有教学大纲、电子教案和演示幻灯等。本课信息全部上网,并配有网上论坛,师生交流也可采用电话、网络等现代通信手段。

参考文献