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 文章中心 > 实训小组总结

实训小组总结

开篇:润墨网以专业的文秘视角,为您筛选了八篇实训小组总结范文,如需获取更多写作素材,在线客服老师一对一协助。欢迎您的阅读与分享!

实训小组总结范文第1篇

一、引言

项目是一个特殊的将被完成的有限任务,是在一定的组织内,利用有限的资源,在规定的时间内完成满足一定性能、质量、数量、技术指标等要求的任务。使用管理工具把项目作为一个系统进行科学化和规范化的管理就是项目管理〔1-2〕。而高职教学也是在一定的教学条件和资源的限制下实施的一个非常典型的项目,从每一门课程的教学设计、教学实施、教学考核和评价,目标要求、时间要求和教学质量要求都非常严格。因此将项目管理的理念引入高职院校的课堂教学中,可以使传统的教学理念与新的管理技术和方法相结合,提高教学管理的有效性,提高教学质量。

二、我院开展课程《信息安全概论》实训教学现状

《信息安全概论》实训课程是司法信息安全专业的学生在学习相关基础理论的基础上,培养专业技术与综合能力的实践课程。在实训过程中遇到的主要问题是:

1、课程内容较为抽象,实训目标难达到。主要包括数据加密技术、数字签名技术、病毒防治技术、防火墙技术、入侵检测、系统安全等内容。但是高职学生基础知识薄弱,学习主动性、积极性不够,大部分学生在合理的系统化、科学性学习方面仍存在不少问题,对综合性知识的掌握有些欠缺。由于课程内容综合性很强,使得部分学生难以理解课程内容,从而无法完成实训。

2、传统的“填鸭式”教学无法充分调动学生的主观能动性,影响了学生的逻辑思维能力和职业实践应用能力的培训,这种“单向灌输”的教学模式也容易让学生感到枯燥和疲劳,导致学生学习的信心发生动摇,实训教学开展基础上具备。信息安全作为一门综合性和实践性很强的实用型学科,教师应该不断探索和改进教学模式,在实践中提高学生对信息安全理论的认识和对信息安全常用技能及方法的掌握。将项目管理应用于《信息安全概论》课程的实践教学,由学生按照项目组的工作方式,运用所学知识和方法,制定项目计划、分角色完成整个项目,学生在完成项目任务的过程中即掌握了理论知识,又培养了能力,明确了岗位要求,综合素质得到全面提高,体现了“工学结合,能力本位”的教学理念。

三、应用项目管理开展《信息安全概论》实践教学的过程〔3-4〕

1、准备阶段

(1)根据课程《信息安全概论》实训大纲,结合学生对计算机信息安全技术的掌握情况编写实训教学计划和教学指导书,明确实训的目的、任务、要求、所需耗材清单、考核内容和方式。

(2)按学生自主选择的方式成立项目组。每个项目小组4~6名学生,并选出一名专业知识突出、责任心强的同学担任项目小组的“项目经理”,确定项目小组的名称。

2、实施阶段

(1)指导教师向学生下达实训任务。指导教师在学生实训前讲解实训的目的、实训原理、实训内容、学时安排和实训纪律等内容,学生必须在规定的时间内完成实训内容。

(2)各个项目小组成员根据实训任务,搜集、阅读和整理文献资料,了解当今国内外最新的研究动态和研究成果,对相关市场进行调查,结合课堂教学所学的知识,经过项目小组成员的充分讨论,制定出本项目的进度计划、质量控制目标和人员组织规划。

(3)指导教师加强实训的现场指导,及时掌握各项目小组的实训情况。指导教师根据不同的实训任务引导学生深入学习,及时检查各项目小组的实训进度,点评各小组的每一工作阶段,分析并指出问题,归纳相关知识和技能要点,指导学生改进和优化已制订的项目方案,培养和提高学生的职业能力。

(4)各项目小组定期集中开会讨论、改进设计方案,对项目开展各阶段进行总结,形成相关项目文档。在项目实施的过程中会出现的问题,应在指导教师的指导下,由项目组成员更新观念、克服困难,发挥团队合作精神自行解决。

3、总结和评价阶段

(1)项目小组完成项目后,小组各成员根据自己在项目中完成的任务和发挥的作用,将自己的心得和体会,按照实训课程所要求的标准格式填写实训报告。内容包括实训项目内容、实训方案设计、实训小结、实训收获及建议等。

(2)根据教师预先给出的项目评价标准,如进度安排、学习态度、对信息的综合处理能力和回答问题准确性等内容,在完成项目任务后,教师和学生共同进行项目成果评价。可以采用每个小组轮流展示的方式,让每一项目小组的项目经理就项目完成过程中遇到的问题、解决方法和收获等进行阐述,进行小组成员互评。通过小组成员的协作,培养学生的团队精神和合作意识,从而为学生将来适应职业需求奠定良好的基础。

(3)指导教师批改实训报告,评定学生成绩。指导教师根据学生在完成项目过程中的表现以及项目完成效果、个人总结等评定学生的综合实训成绩。例如在评定学生的最终成绩时,学生成绩可以由项目分析评分、项目小组评分、总结评分、学生论文评分四部分组成〔5〕,具体分值和标准视情况确定。

4、应用项目管理开展课程《信息安全概论》实训的优点

(1)将项目管理应用于《信息安全概论》课程实训教学,有助于培养学生的职业能力和技能水平,培养符合适合市场需求的应用型人才。

(2)有助于激发学生的学习兴趣,有助于培养学生勇于创新、刻苦钻研的自主学习能力,有助于培养学生的团队合作意识,把以往静态的“单向教学”变成学生能够主动参与学习过程的开放式教学。

(3)有利于推动“双师型”队伍建设。项目管理教学对教师的专业素养和实践操作能力要求较高,为了更好发挥项目管理教学的优势,能把理论知识和实践更好地结合起来,做到理论系统、清楚、完整,实践中的操作丰富、典型,指导教师应能及时地指出教学实践中存在的问题,找到解决问题的相应办法,深入浅出,让学生在准确理解理论知识的同时,增强实践操作技能,这要求指导教师多参与社会实践和挂职锻炼,认真学习专业知识,开拓教学视野和拓宽思维。

实训小组总结范文第2篇

【关键词】数控车工实训教学改革;实训准备;项目实训;师资队伍

据教职成[2008]8号《教育部关于进一步深化中等职业教育教学改革的若干意见》的精神,要大力提高中等职业教育教学质量和办学效益,推动职业教育又好又快发展,更好地适应全面建设小康社会对高素质劳动者和技能型人才的迫切需要。

中等职业教育机械类专业着力培养服务于机械制造业的中级技能人才,为了满足企业对人才的需求,不断深入企业开展调研,调整专业结构,改革教学内容及教学方法,不断完善学生职业能力培养,进一步提高育人质量。《数控车工》实训是机械类专业学生的专业核心内容,数控车床操作与编程是学生职业能力的重要组成部分,提高《数控车工》实训质量,对本专业学生素质的提升打下坚实的基础。

近年来,学校在国家级示范中职学校建设过程中对各专业进了一系列的改革,为了提高改革成效,本人对《数控车工》实训教学进行了探索,对本专业的实训教学起到了示范、引领的作用。

一、精选项目内容,做好实训准备

1.认真构思做好项目选择

实训项目的选择关系到课程目标是否能顺利实现。组建机械制造类专业教学指导委员会,指导委员会一定要有行业企业技术专家及教育研究专家,全程指导数控车工技能训练项目的选择。依据行业调研报告和典型工作任务及职业能力分析报告,结合数控车工课程标准,设计好中职学校机械制造类专业学生数控车工课程要达到的能力标准,结合学校自身实际认真构思实训项目,并经指导委员会专家签定认可。

2.精心策划做好实训准备

实训前的准备关系到实训目标能否顺利完成。实训前准备应做好三方面:首先,管理人员、班主任及技能指导教师应做好学生的安全教育工作,并与学生签定安全协议书,降低安全风险。其次,技能指导教师应先准备好技能训练时所用的任务书,准备好老师及学生实训用相关表册,填写好实训准备通知单并交实训车间负责人。另外,车间负责人应根据实训准备通知单认真准备实训所用刀具、量具及耗材,认真检查车间有无安全隐患,认真检查实训用设备是否能正常运转。

二、开展项目实训,呈现工作过程

树立实训即工作的思想,开展项目实训,参考机械制造企业机构设置,呈现企业员工工作过程,为了更好完成实训任务,在开展数控车工实训时可遵行以下五个步骤。

1.组建工作团队明确各自职责

数控车工实训指导教师先根据学生的实际情况,结合机械制造企业机构设置与学生一同先对学生进行分组,人数的多少可根据学校实际情况及机构设置而定,指定团队负责人,明确各小组成员的工作职责,让小组成员均能清楚自己的角色及任务并能准确的表达出来。

2.分析项目任务制定实施方案

各小组认真分析项目任务书内容,制定项目任务书实施方案。由小组负责人负责统一协调,根据以上分工,分解工作任务,明确目标,制定奖惩措施。

3.实施项目目标加强巡回指导

各小组根据实施方案经实训指导教师审核后方可实施,指导教师巡回指导,及时解决学生在实训中的问题,并对各小组及成员的工作情况作必要的记录,以备在评估时进行点评。要求学生在规定时间内完成实训任务,时间一到立即停止,以便对各小组进行公平评价。

4.任务分析总结评估完成情况

对各小组实训情况进行总结评估,评估采取自评+互评+点评的方式进行,先由各小组组长组织进行小组内的自评及互评,再由指导教师组织各小组间的自评与互评,最后,指导教师根据各小组的工作情况及总结发言情况对各小组进行点评,并兑现相应的奖惩制度,以提高学生的工作热情。

5.交替角色扮演提高协作能力

学生根据以上分组确定的岗位,采取轮岗的办法,让学生每次工作任务完成后均要进行评估,评估后下次实训可保持小组成员不变,在小组内轮岗,让学生扮演不同的角色,完成不同的工作任务,体会不同岗位的工作性质,直至轮岗完成进入下一实训任务,以增强学生团队协作能力。

三、优化师资队伍,提高教师素质

师资是学校的灵魂,加强师资队伍建设,为学校的发展,为学生的成才护航,数控车工实训指导教师何不如此,为了提高指导教师的素质,我们从以下三方面做起。

1.学习教师模范,提高教师修养

数控车工实训指导教师要不断加强自身修养,为人师表。教师及园丁,是人类灵魂的工程师,是学生成长路上的铺路石,要有奉献精神。数控车工实训指导教师要认真学习优秀教师模范事迹,不断提高自我修养,不断优化自身素质。

2.加强学习培训,提升教学能力

学无止境,教师这一职业,担负着教书育人的责任,尤其是中职学校的专业课教师,面对不断变化的学生,面对不断变化的技术,面对不断变化的就业市场,怎能不学习。我们要加强学历进修,不断提高自身学历;加强理论学习,不断提高自己的专业理论水平;加强教学方法学习,提高课堂的生动性、能动性,让理实一体化教学,项目教学等先进的职业教育方法来改变生硬的教学课堂。

3.参与企业实践,把控行业动态

实训小组总结范文第3篇

实训教学中存在的问题

在实训室授课,教师既要完成规定的实训教学任务,又要完成学生、课堂和设备的管理任务,一旦出现设备故障,又需要消耗额外的时间进行处理。所以,实训室授课经常容易存在一些问题。

1.实训室氛围松散,不利于课堂秩序的维持

由于实训室摆放了大量的设备,这些设备会阻挡学生的视线或者分散学生的注意力,造成了一种松散的氛围。每个实训台前有多名学生在操作,加上各种仪表和工具箱,有限的空间显得拥挤和凌乱,增加了课堂管理的难度。

2.如果实训课的容量和难度安排不适,也容易使课堂秩序陷入混乱

如果实训任务比较简单,学生完成实验以后会无所事事。反之,如果实训任务安排过于繁重,会出现多组学生争先恐后咨询教师的局面。教师就可能一直忙于一组一组地辅导学生,从而无暇顾及课堂管理,使课堂陷入混乱的局面。实训中难免有一些学生会偷懒或者滥竽充数,倘若教师监督不充分,这些学生就得不到充分训练。

3.实训室授课如何处理好“讲”和“练”的关系也是一个急需解决的课题

通常学生在实训室只想动手实操,不喜欢听教师讲解。可是如果不能清楚领会实训原理就动手实验,就会出现学生虽然照猫画虎完成实验,但是对实验原理不理解,达不到预期的效果。所以,实训之前对实训任务进行交代和分析,实训之中进行指导和把控,实训之后进行总结和归纳,这些“讲”都是十分必要的。

改进实训教学效果的探索

1.实训教学的设计

高职课程设计包括理论教学环节和实训教学环节设计,其中实训教学体系与学生的职业素养培养息息相关,尤其要紧紧围绕职业素养规范和职业能力目标进行设计,应力求把实训任务设计得难易恰当、容量适中、丰满厚重、重点突出,从而为保证教学效果打好基础。以“视频监控系统应用”课程的设计为例。

第一,实训教学的整体设计思路

“视频监控系统应用”是一门专业核心课,其特点是教学内容复杂,设备种类多。首先,根据高职教育思想和课程特点,把实训教学的课时比例设计为总学时的50%。其次,课程设计尤其实训教学设计,遵循了“基于岗位能力和工作过程”的设计原则。基于真实岗位及其典型工作任务进行设计,先把实践领域的典型工作任务转化为适当的学习情境,然后把学习情境进一步细化为具体的实训任务,以实训任务为教学单元进行详细设计和实施。该课程的主要学习情境设计(如表1)。

表1 “视频监控系统应用”课程学习情境设计

编号 学习情境 实训内容简介

1 系统认知和体验 参观实训室,体验视频监控操作。

2 简单监控系统的构建 从前端设备到终端系统,从模拟系统、数字系统到网络系统,进行详细的学习和实训,属于课程主体内容。

3 模拟监控系统的构建

4 数字化监控系统的构建

5 系统设计和分析 结合典型案例分析,学习视频系统设计。

第二,学习情境的分解

首先对学习情境进行分析和研究,规划需要讲授的理论知识、涉及的设备和工具、要求掌握的技能和计划达到的目标,根据合适的课容量,把学习情境分解为若干个实训任务,一般包括多个单项训练和一个综合训练。然后进行每个实训任务的设计,需要确定题目及内容,目标及重点,所需设备和工具等。学习情境的分解和实训任务的设计是课程设计的关键步骤,要遵循循序渐进的原则,各项任务之间层层递进、环环相扣。通过学习情境的分解和实训任务设计,实现了工作过程到学习过程的映射。学习情境的实训任务分解为:

任务1:视频线的制作和测试

任务2:摄像机的工作原理及安装调试

任务3:云台和镜头的控制

任务4:参观校园安防系统,分析摄像机安装和使用

任务1和任务2属于单项任务,分别针对摄像机及其信号线进行学习和训练。任务3是一个综合实训,使用摄像机、云台、云镜控制器等多个设备构建一个简单的监控系统,对于学生初步掌握监控系统的知识框架,具有重要的作用。任务4是研讨任务,属于理实结合的综合实训,通过参观和分析校园内多台摄像机的真实工作场景,使得学生对摄像机的安装方法、监控角度和监控范围有更加深入的理解和掌握,使得学生对知识的理解更加透彻、真实。

第三,突破实训室的局限

任何一个实训室,都不可能完备到囊括了本学科、本课程的所有需求,而且随着时间的推移,实训室都会变“旧”,出现落后于时代的局面。一方面,可以对实训室进行整改建设;另一方面,授课教师可以通过其他途径促进教学,摆脱实训条件的客观限制,弥补实训条件的不足,保证学生所学到的知识不受实训条件的影响。例如:由于学院视频监控实训室建设较早,缺乏目前最先进的设备,对于网络视频监控系统缺乏实验环境。笔者得知学院新部署了一套先进的网络视频监控系统后,及时向有关部门提交申请,借用监控中心进行授课,对新型的设备进行了参观讲解和功能演示,使得学生见识了最新的系统,弥补了实训室的不足。

2.实训教学的实施

第一,加强实训室管理,保障实训顺利进行

学校关于实训室的管理规范多侧重于卫生、纪律等通识方面的条款,授课教师应摸索出每个实训室的使用特点,把教学实践中经常发生的一些不规范行为和注意事项列举、总结出来,充实到机房管理规范中,以确保学生和设备的安全。例如:电工电子实验中经常会发生接线错误导致短路跳闸的现象,笔者总结了实验中容易发生错误的情况并进行强调,并规定学生必须请教师检查电路、确保正确以后才可以加电,有效地控制了短路、跳闸、烧毁保险的现象。另外,对实训室大量的设备、工具和耗材进行管理也是一个十分繁重的工作。为了管理方便,笔者给所有的工具箱和实训台编号、贴签,分配到固定的学生分组。每组的设备和工具箱,下课前由学生设备员进行整理以后和教师进行交接,发现问题及时进行检修或报修。公用的材料进行定点存放,每次实验前按组分发,发现存量不足要提前采购和补充。良好的实训室管理为保证实训效果提供了重要保障。

第二,采用“教、学、做、训、评”一体化的教学模式

对于实训课堂里讲解和训练环节的分配,笔者曾经尝试过先讲解、后实训、最后总结和评价的模式,这种模式比较松散,授课效果不尽如人意。因此,笔者将讲解和实训一体化,逐组进行辅导,效果虽不错,但是很耽误时间,而且在教师进行辅导的时候,其他小组十分容易陷入应付其事、混乱无序的状态。

受高职教育理念的启发,笔者探索和采用了“教、学、做、训、评”一体化的教学模式,授课效果明显提高。这种教学模式的实施过程如下:教师先进行任务交代,对实训任务的目标、环境、步骤和要求进行讲解。然后学生进行实训,教师四处巡查辅导,巡查中教师会密切观察学生们的表现,进行纪律维护、实训指导和过程性评价。实训中学生遇到问题随时向教师求助,教师会详细解答学生的问题,并予以适当启发和鼓励,发现不当的操作要及时制止和纠正。这样,师生双方边教、边学、边做、边评,理论和实践交替进行,化“有心”到“无痕”,变“被动”到“主动”,能够充分调动和激发学生的学习兴趣。

第三,加强学生的组织和管理,提高课堂效率

虽然现在实训室建设很完善,但是如“视频监控”“智能楼宇”这类课程的实训室,均采用了大型、中型实训台,一个实训室只能容纳4套~10套实训设备,学生必须分组操作进行实训。学生分组是开学初就按照自主自愿的原则确定的,每个小组分配固定的实训台和工具箱。小组的人员和设备分配一旦确定,保持一个学期不变,组内学生共同完成实训任务、分工合作进行实验、共享小组成绩。学生小组是一个有组织的团队,每组要推举一名组织能力强、负责任的学生当组长,负责整个小组的管理;另外,每组安排一名设备员,负责管理设备和工具。如果时间充裕,鼓励学生之间互换角色进行实训,从而保证每个人得到充分训练。

在实训教学中,每组都会涌现出一些思维敏捷、操作熟练的高手。这些学生作为小组的技术骨干,负责演示和辅导任务,给予加分奖励。有时候会给他们布置一些额外的、高级的实训任务满足他们的求知欲。这样既充分发挥优秀者的模范作用,提高了他们的讲解能力和实训能力,便于实现因材施教、分层教学,又减轻了教师的负担,使得教师腾出宝贵的课堂时间进行全局把控和重点、难点讲解,起到了事半功倍的效果。

第四,在教学过程中对实训任务进行不断充实完善

对于每个实训任务单元,在历年的教学实践中可以不断进行补充和完善。例如:“视频线制作和测试”实验,这个任务最早只有“制作BNC接头视频线并进行检测”一项基本任务,学生制作完一根以后容易感觉枯燥,于是进行了以下的改良和扩展:首先制作一根两头都是BNC接头的基本视频线,训练基本技能;然后制作一端BNC、另一端莲花插头的视频线,夯实基本功,拓展知识。测试方面,最早使用万用表进行测量;为了更贴近工程实践,实训室又购置了专用的工程宝进行视频监测。

第五,变废为宝,充分利用旧设备促进教学

实训设备只能用于观察和使用,不允许拆卸和破坏,设备的内部构造仅凭教师的讲解和图片演示进行展现,学生对设备内部结构充满了好奇。因此,笔者积攒了一些旧设备,指导学生拆卸并进行仔细观察和研究,学习完毕再组装回原样。课堂上笔者也使用拆开的旧设备进行展示和讲解。通过拆卸、安装这些旧设备,可以把设备里里外外连线的来龙去脉看得清清楚楚,满足了学生的好奇心和求知欲,促进了学生对于设备内部构造和工作原理的理解,促进了课程的教学效果。

3.实训教学的过程性评价

实训小组总结范文第4篇

关键词:应用型;团队沟通;实训

团队沟通课作为低年级学生的选修课,早期为理论课,课时为18学时。经过人才培养方案的调整及教学大纲的修订后,变更为32学时,其中16为理论教学,另外16学时为实训课。如何充分利用实训课时,将其作为理论知识的补充与强化;选择实训课的内容,达到预期效果;在实训课中应怎样引导,注意哪些关键问题都是值得探讨与关注的。

1 实训内容、考核方式及课时安排

该课程教学目的在于,通过理论知识的学习并结合团队模拟工作,努力提高学生创建团队、融合到一个团队中的能力,使学生全面深入地了解团队领导方式、群体解决问题与决策的方法,提升沟通技能。

作为考查课,采取平时成绩、期终考查相结合的方式。在课程进行中结合实训成绩、课堂提问、专题作业等,综合评定成绩。如:考勤20%,课堂回答及讨论20%,小组实训成绩40%,专题作业20%。其中,实训课以学生参与团队活动后,分享个人体验、小组竞技排名以及回答教师问题核算成绩。

由于可供教师直接使用的教材较少,可结合一般高校出版的团队课程理论书籍与对企业员工进行培训的团队建设与沟通类型的资料,整理出教学材料内容。如果授课教师暂无户外拓展培训师资质、学校户外拓展运动场地受限,同时出于学生的安全问题考虑,可参考以下实训内容进行挑选、删减。()内为学时。

创建团队(4):串名字、透露个人信息、共享空间、透露个人信息、小组信息挑战;团队品质养成(2):人椅、解手结;团队沟通方法(2):哑人排队、撕纸角、孤岛求生、倾听与反馈;群体决策的方法(2) :囚徒的困境、迷失丛林、价值观交易;团队领导方式(2):科层组织、差异宾果;团队激励 的理论(2):写好话、驿站传书。团队专题作业展示(2)

2 实施步骤

从学生参与的积极性来看,第一次的实训内容安排户外的、需要有一些肢体接触的实训游戏效果较好,有利于让学生对课程的实训环节产生兴趣、改变对课堂的传统认知、可以打破彼此对班级同学课堂表现的刻板印象、激发参与度。

2.1 反复强调规则并与学生确认

团队沟通课的实训内容主要为团队训练游戏。首先设计特定的情境,然后在教师指导下学生参与团队活动,通过交流,培养合作意识、锻炼个人品格和心理素质。设计的特定情境是顺利进行团队活动的先决条件,所以,对要求及规则必须严格执行,以实现情境的仿真。

为了确保模拟情境的有效性,实训内容的规则应先在教室内宣布完毕,教师可以辅以规范性示范。在全班同学能够同声回答确认实训规则要点时,方可开始实训。

2.2 分组模式

调查发现,学生倾向于每次小组成员随机分配,可以有更多机会跟较陌生的同学接触,更好体会团队中的不同角色及性格特征,尝试与不同个体进行团队融合。早期可通过串名字、透露个人信息、小组信息挑战、差异宾果等进行分组,已经相熟之后即可采取随机数字的方式。

2.3 设定学生助手

一般授课人数约为60人,在室内实训环节由教师一人维持秩序、观察、拍照、记录问题即可,但在室外环境中,应设置几名学生助手,辅助教师维持秩序及监督小组的实训操作。对于学生助手,可要求其观察同学在团队合作中的问题并思考改善方式,如条件允许,可以中途更替学生助手,使班内每一位同学都可以进行团队工作。

2.4 巡察并记录

由于学生助手提供了保障工作,教师则可专注巡察及记录各组表现。可以对各组较具特色的工作方式拍照,回教室后播放幻灯片,辅助学生回顾实训场面。巡察中,发现共性问题及时告知学生,并对理论知识进行简单回顾。另外,可以通过激励,加强学生的团队竞争意识,也可以启发引导学生的具体操作。

2.5 引导分析

学生的实训操作结束以后,要进行及时的分析与总结。可以采取小M轮流汇报或个人主动发言的方式。可遵循ORID焦点讨论法对学生进行引导。比如:(1)事实:这次实训小组是怎样进行的?(2)体验:我有哪些感受?(3)理解:有何意义?为什么?(4)实践:下次我将如何改进团队工作?及时的评价反思将今后更为有效的讨论奠定良好的基础。

2.6 公平评价

对于团队合作表现优异的小组计分,且该组成员分值相同。对于全班同学表现无明显差异的实训环节,各小组均不计分。

3 实施案例

3.1 室内实训

以“迷失丛林为例”,其目的是体验团队决策沟通气氛的。安排8-10人一组,因该实训已处于课程后半阶段,可先由学生随机组队,教师再进行调整。学生个人决策环节,该环节教师在巡察时要指出违规处,维持秩序。再进行小组讨论,教师巡察各组情况,待观察到有小组已完成讨论,便告知各组代表在黑板上记录决策结果,在保证讨论的充分,加速有效的讨论。

各组结果在黑板公示完毕,派每组代表讲述其团队决策方法,争议出现在哪,如何解决意见不一致的问题,并简单点评小组工作方式的利弊。要求第二组发言的学生代表先复述前一组的关键思路,再描述自己的小组工作内容。可在训练团队沟通工作的倾听能力的同时,维持教学持续,避免有同学仍在小组讨论。

之后教师公布专家选择,决胜出决策速度快且效果好的小组,组内成员每人计5个平时分。接下来再进行个人选择的比较,看人员分布在小组中的情况,再带领学生思考并探讨优胜组的原因。最后,引导学生回顾理论相关理论知识,如决策的原则、群体决策的沟通方式、群体做出最后决议的原则等,思考今后遇到团队决策任务时该如何改进。

3.2 室外实训

以“共享有限空间”为例,其目的是体验多人合作,共同完成原以为很困难的任务。首仍然始于规则的反复强调,确保规则明确后,安排学生到户外指定的场地。离开教室之前,还应由自愿的方式明确4-5名学生助手,安排他们维护秩序监督规则及保障户外活动中的安全。

教师可在各小组间通报实时情况,鼓励团队协调分工,促进团队目标的达成。在学生们都按照要求“完成”团队目标后,跟学生们说其他班级在这个环节的优异表现,激发学生的团队精神、班级荣誉感,促使他们真正实现班级内绝大多数人形成一个团队,共同工作。对各队认真讨论、积极模拟对策、团队重建等精彩过程进行拍照,在班级QQ群内共享。

结束后,引导学生思考交流个人做了什么,所在的团队做了什么,这次的实训课有哪些感受等。

4 结语

有效的实训课程是具有实用价值的教学组织形式。不同于文化理论课教学,有自身的特点和独特的原则,可帮助学生将理论知识与实践相结合。营造一个愉快的实训氛围,体会实训过程所带来的快乐和成功感,可以提升课程的有效性。

参考文献

[1]张国才.团队建设与领导(第三版)[M].厦门:厦门大学出版社,2013.7:329-332.

[2] 孙渊,焦点讨论法――实现有效课堂讨论的新思路,现代教育科学(普教研究)[J],2015,(2)

实训小组总结范文第5篇

【关键词】职业教育;教学改革;计算机组装;QC小组;优秀率

一、前言

2012年3月,计算机教研组成立QC小组,6月注册QC项目《提高计算机组装实训成绩优秀率》。本次活动选取计算机硬件维修、计算机网络专业3个班级共78名学生为课题对象。

二、小组概况

1.小组概括

小组名称:计算机教研QC小组;成立时间:2012.3;课题名称:提高计算机组装实训成绩优秀率;课堂类型:管理型;日期:2012.11

2.成员分工

(1)、付建超,负责全面工作;(2)、于延华,组织策划;(3)、刘京,活动实施;(4)、严今,完成报告

三、活动计划(负责人:付建超,制定日期:2012.6.11)

6月选择课题;7月现状调查;8月设定目标;9月分析原因、确定要因;10月制定对策、实施对策;11月效果检查;12月巩固措施、总结评价

四、选题理由(负责人:付建超,实施日期:2012.6.11—6.25)

1.从学校方面来说:首先学校要求进行课程改革,其次学校的微机可以由学生来维护,选择计算机组装维修实训成绩优秀的学生,共需要20余人课余时间完成。

2.教师方面:教师的职责是把学生培养的更优秀。

3.学生方面:90后独生子女承载着4位老人和父母的殷切期望,承担着社会和国家的责任与重托,所以要让更多的学生成为优秀人才。

五、现状调查(负责人:付建超,实施日期:2012.6.26---7.6)

1.实训成绩(负责人:付建超,实施日期:2012.6.26),根据上学期实训成绩,优秀人数为:78*14%=11人。优秀率低。

2.开座谈会(负责人:于延华,实施日期:2012.6.26---7.2),小组共召开学生座谈会6次。

3.现场听课(负责人:吴国楼,实施日期:2012.6.26---7.2),小组6人共组织听课24学时,结果如下:教学态度严谨认真、课堂纪律较好,但只有2成学生和老师呼应、5成学生一般状态、3成学生状态差。由此对教学方法产生质疑。

4.问卷调查(负责人:杨焕珍,实施日期:2012.6.28),针对学生课堂内外学习表现,做了问卷调查。结果显示,课堂内,20%的学生主动学习,31%的学生被动学习,课外时间,仅有34%的学生想学习,而由于自制力差没做到。可以想办法使这些学生实训成绩提高。

六、设定目标

根据上述现状调查,设定目标为:实训成绩优秀率由14%提高到32%。即培养了人才,又能满足学校微机设备维护及保养需要。

七、分析原因

我们从人、机、料、法、环等方面对原因进行了全面分析,用头脑风暴法产生观点,分析原因时小组成员相互启发,产生了鱼刺图。人的原因是:学生基础差,教师教学理念需要更新;机:就是教学设备,教学设备落后,数量不足;料:就是教学内容,教学内容部分不实用;法:就是教育教学方法,教师的教学方法不恰当,家庭教育欠缺;环:就是教学环境,学生业余时间不主动学习,学校周围有网吧。以上原因造成了学生实训成绩优秀率低。

八、确定要因

在诸多原因中,找出了6个末端原因,其中,1.家庭教育缺失、2.学生基础知识薄弱、3.教学设备陈旧对于小组成员来说是不可抗力,确定为非要因;4.教学方法不恰当,确定为要因;5.部分教学内容实践性不强,确定为非要因;6.学生课下及自习时间不主动学习,确定为要因。

九、制定对策

针对两个要因,制定了相应对策表。实训课堂内,实训教学方法不恰当,采用以学生为主体的项目教学法;课余时间成立了计算机兴趣小组,一些想学习,而自制力差的学生在小组里,采用师带徒教学法。

十、对策实施

(一)课内采用项目教学法。

1.项目教学法的理论基础,建构主义认为,知识不是通过教师传授得到的,而是学习者在一定的情境即社会文化背景下借助其他人(包括教师和学习伙伴)的帮助,利用必要的学习资料,通过意义建构的方式获得的。

2.项目教学法的实施。项目教学法的实施方法是:首先把整个教材教学内容设计成若干个教学项目,每次课完成一个教学项目,学生在完成项目中获得知识和技能。如:电脑不加电故障检修项目,把学生按3人一组分组,老师在黑板上写出检修思路,并为每一组准备一台设置成不加电故障的微机,让学生根据检修思路检修好,学生为完成这个项目,就会思考,会遇到问题,会问同学、问老师,直到将问题解决。把课堂上的被动学习变为主动学习,提高了实训课的成绩。项目教学法,在使学生水平提高的同时,教师也需要不断总结提高教学水平。

(二)课外成立计算机兴趣小组。

学校成立兴趣小组,是为有兴趣学生创造更多、更直接的学习机会,对于未参加兴趣小组的学生有很好的带动作用,跨专业,跨年级,采用师带徒的方式,手把手、一对一教学生,使得更多学生获得更多知识和技能,学生业余时间学习,不再去网吧了,有了组织,就有了约束,对于一些自制力差,而又想好好学习的学生来说是一个很好的机会。兴趣小组的学生用学到的知识解决问题,受到老师的表扬。

学生能熟练操作后,安排独立为学校、老师的电脑解决问题,可以为老师修笔记本、为机房设备除尘、修理办公用电脑。在维修中遇到问题,再向老师同学请教商量。

十一、检查效果

经过两个对策的实施,学生的优秀率由14%提高到了33%,同时还有意外收获,不及格率也由原来的40%下降到了17%。两个对策使学生变得越来越优秀,优秀的学生又可以为学校节约成本。

十二、总结展望

经过QC小组活动,提高了学生实训成绩优秀率、是课改的一个途径 、小组成员加强了团结、找到了解决问题的方法。继续探讨项目教学法,师带徒计算机兴趣小组的相关问题;探讨工学结合教学法,继续制定添加对策;形成教学管理标准,制定执行,巩固成果。

参考文献

[1]邓泽民.职业教育教学设计(第二版)[M].北京:中国铁道出版社,2009.

[2]李源.浅析QC小组活动的激励----以QC小组存在的问题为切入点[J].中国管理信息化,2012(16).

[3]张雪辉.计算机职业培训中的自主、合作、探究学习[J].考试周刊,2013(12).

[4]史家银.艺术院校计算机文化基础课程教学效果探析[J].考试周刊,2013(12).

实训小组总结范文第6篇

论文关键词:高职,中国旅游文化,教学改革,实践途径

引言

根据教育部16号文件的指导精神和社会对高职院校人才培养的要求下,应不断探索适用于市场发展和以人为本的精神,不断培养育学生的职业素养,同时本着终身教育的原则,让学生不仅在学校接受教育,而且在职场上能够把理论和实践结合起来,真正实现高职教育的人才培养目标。因此,笔者在学习教育部16号文件,领会其精神,并结合自身在教学过程中对课程所做的尝试进行探讨。

高职旅游的旅游管理专业的人才培养目标是为旅游业的发展培养造就所需要高素质技能型人才。《中国旅游文化》是旅游专业重点专业课程之一。因此,《中国旅游文化》课程的质量影响高职旅游管理人才的培养目标,也影响旅游人才的质量。

一、中国旅游文化课程存在的问题

首先在教学方法上存在问题。目前的中国旅游文化课主要是介绍各地山水、各历史时期的一些文化遗迹、风俗、民俗、民间艺术等内容,仅停留在介绍层面上,很少从深层次产生的原因、原理上上去探究,没有深挖其内涵,这样易造成学生学习的被动性,以及影响学生发挥其潜质与其终身学习的能力。

其次,教学理念不明确。《中国旅游文化》课的内容涉及面广泛,包括了历史、建筑、文学、宗教、艺术等,即人类在生产生活中创造的物质的、精神的财富,以及创造文化的自然环境和时代背景,是一门综合性很强的课程。在教学中如何进行课程定位,明确教学目标,是开展教学活动的立足点与出发点。因此,教学过程中必须先明确这一课程与专业人才培养的关系,才能进行课程教学改革与实践。过去《中国旅游文化》一直被认为是旅游管理专业的专业基础课,有其科学依据。但是针对不同专业又要有区别得对待,在针对旅游管理专业中导游与旅行社方向的学生,注重培养学生的导游服务实践能力中,中国旅游文化对其专业理论指导的作用非常明显和必要。因此,笔者在针对导游与旅行社专业学生培养过程中,将课程定位为专业技能课。

二、教学改革实践的总体思路与实践途径

(一)调整教学计划,增加实训学时数

为了实现高素质技能性人才培养的目标,也为了适应学生的实际情况。首先,明确课程定位,将《中国旅游文化》作为专业技能课,从整体调整实践教学体系,增加实训学习学时数,加强学生的理论与实践能力的转换能力。以前《中国旅游文化》总学时数为54,其中实训学时数为18,现调整实训实时数为27。在整合教学内容的基础上设计了实训项目(如图所示),实训项目明确,针对的知识与能力目标定位准确,针对各章主要内容全面提高学生的综合运用知识与实践的能力。

实训项目

实训基本内容

本实训涉及以下具体的知识点

实训要求

实训项目一:黄鹤楼(建筑文化专题1)

1、整理黄鹤棂有关背景资料(课外查找备用),包括导游词

2、结合课程所学知识,分析探讨黄鹤楼为何种旅游资源,其资源评价,尤其是历史文化价值如何?

3、分析了解黄鹤楼建筑特征、文化内涵

1、黄鹤楼的主要建筑组成、模式;

2、黄鹤楼的主要历史渊源、历史文化价值;

3、黄鹤楼建筑特征;

4、黄鹤楼为何种旅游资源;

5、黄鹤楼建筑特征、文化内涵。

学习小组制作课件,完成小讲座,撰写实训报告

实训项目二:北京四合院/窑洞民居(建筑文化专题2)

1、整理课前查找备用的有关资料;

2、结合所学中国建筑文化知识,分析北京四合院/窑洞民居建筑特征、文化内涵

3、分析总结中国民居建筑的文化思想。

1、中国民居的主要建筑类型;

2、北京四合院/窑洞民居建筑特征、文化内涵;

3、中国民居建筑的文化思想

学习小组制作课件,完成小讲座,撰写实训报告

实训项目三:苏州古典园林例证分析---拙政园(园林文化专题)

1、介绍中国园林的分类法;

2、总结中国古典园林的造园技巧;

3、分析了解苏州古典园林拙政园的艺术特征。

1、中国古典园林的主要分类;

2、中国古典园林的艺术特点;

3、私家园林、江南古典园林之一的:苏州古典园林拙政园的艺术特征、文化内涵探析。

学习小组制作课件,完成小讲座,撰写实训报告

实训项目四:茶文化专题

(茶艺实证)  

1、对课前查找备用的相关资料进行整理,能运用所学茶文化基本知识;

2、熟悉茶的主要分类,中国主要名茶的特点;

3、介绍一种名茶的茶艺;

4、分析总结茶文化之茶艺与茶道的内涵与核心。

1、茶的主要分类;

2、中国名茶的特点(茶品)举例;

3、一种茶艺具体演示程序;

4、茶艺与茶道的内涵与核心

1、学习、了解一种茶艺

2、完成实训报告

实训项目五:中国酒文化专题

1、中国酒文化的历史渊源与发展概况;

2、中国酒的主要分类;

3、中国酒文化的主要表现形式;

4、中国名酒品鉴举例。

1、中国酒文化的历史与发展概况;

2、中国酒的主要分类;

3、中国酒文化的主要表现形式(酒趣、酒器、酒德、酒礼、酒楼、酒旗、酒联、酒令、酒诗);

4、中国名酒鉴赏知识

1、分析总结中国酒文化的主要表现形式;

2、个人独立完成实训报告。(针对本专题实训,鼓励小组或个人制作课件、讲解演示)。

实训项目六:民俗文化专题

1、端午节习俗由来简要介绍;

2、举例分析民间端午习俗的文化内涵;

3、寻找主要端午活动,举例分析主要活动内容;

4、演示并介绍:整理有关背景资料(课外查找备用),包括图片、音乐所制作的小组或个人课件。

1、民俗文化的概念及主要分类;

2、端午习俗由来与主要民俗表现;

3、分析了解主要端午活动内容重点:旅游地端午民俗文化特点)。

完成实训报告。

实训项目七:旅游文学艺术专题

利用课件介绍你熟悉的(例如你家乡的)旅游文学艺术:

1、历代描写你家乡(或其某一景观)的诗词、游记文、旅游散文、传说轶闻、名胜楹联等;

2、具有代表性的传统艺术:如书画、雕塑、戏曲等

针对本专题实训,鼓励小组或个人制作课件、讲解演示

实训项目八:中国宗教建筑赏析——武当山(宗教文化专题)

1、整理武当山有关背景资料(课外查找备用),包括导游词

2、结合课程所学知识,分析探讨武当山为何种旅游资源,其资源评价,尤其是历史文化价值如何?

3、分析了解武当山建筑特征、宗教文化内涵

1、武当山的主要建筑组成、模式;

2、武当山的主要历史渊源、历史文化价值;

3、武当山建筑特征;

4、武当山为何种旅游资源;

实训小组总结范文第7篇

CorelDRAWX3平面设计是一门实践性很强的课程,在校中职学生大多数是90后,部分学生还是要依赖教师传授的操作方法和技巧。因此,根据课程特点和教学目标,教学内容的选择需贴近生活实际的学习内容,课程理论基础的内容可适当压缩,来激发学生的学习主动性和学习积极性。CorelDRAWX3平面设计课程学习时间为一学期,共72学时,其中,理论教学为32学时(详见表1),实训项目为40学时,根据学生培养目标的要求,教学内容需要按包装设计、广告宣传设计、书籍装帧设计、Logo设计、网页设计、标牌设计和VI设计等8个实训项目进行教学。各实训项目教学课时和主要教学内容安排如下:实训项目1———小试身手(4课时):介绍CorelDRAWX3操作方法,按要求完成一张贺卡和一张婚庆观盘的实例训练;实训项目2———包装设计(6课时):介绍怎样根据客户需求、消费者需求和材料的选择进行包装设计的定位、构思和具体设计以及印刷的相关知识,让学生对包装设计过程有清醒的认识;实训项目3———广告宣传设计(6课时):让学生总结目前常见的广告宣传海报的类型和各自的优缺点以及针对不同应用应该采取的办法,培养学生自我观察和总结的能力;实训项目4———书籍装帧设计(4课时):介绍书籍装帧的整个工艺过程并着重就书籍封面设计对学生提出要求,让学生能够通过观看大量的优秀书籍装帧总结出好的封面设计的原则;实训项目5———Logo设计(4课时):介绍Logo设计的方法和过程,让学生通过项目锻炼能够掌握怎样根据需求进行Logo设计;实训项目6———网页设计(6课时):介绍制作网页的步骤、过程和方法,让学生通过大量优秀网页设计实例介绍和实训项目训练,了解网页设计的思想、原则和方法;实训项目7———标牌设计(4课时):介绍标牌设计的思想、过程,培养学生的创意能力和具体项目的设计能力;实训项目8———VI设计(6课时):对前面专题内容的概括,同时也是对专业设计的一个综合和提高的训练,让学生了解企业形象设计的整个过程。

二、课程教学与指导方式

(一)组建学习小组,明确学习任务

为改变以往的学习方式,在开学之初将班级学生随机分成若干学习小组,每组3~4人,1人为组长负责本组学习任务统一管理。在完成CorelDRAWX3基础理论知识和软件操作方法的学习后,根据CorelDRAWX3平面设计课程的特点,针对每个不同的实训项目,从现实生活中选择、确定若干个具有典型代表性的题材作为实训课题,每个学习小组从中选择一个实训课题。学习小组围绕各自的实训课题,展开小组讨论确定各实训课题的重点与难点;同时分配本学习小组成员各项具体实训任务。

(二)小组自主、合作、探究学习

各学习小组及其成员在明确了实训任务后,组长通过召集小组成员开展讨论与交流,明确各自实训课题的重点与难点。实训课题各项具体工作的展开,始终强调学生的自主性、积极性,从实训课题的选择、实训课题的构思、实训作品的完成等阶段,都需要学生积极思考,并自主地进行科学研究。在实训项目教学过程中,要突出团体的作用,小组成员共同围绕一个实训课题进行合作学习。通过合作学习,了解CorelDRAWX3平面设计的有关理论与实践知识,共同探讨本组实训课题的学习任务和具体实践工作,完成一个从理论到实践的过程,最后到实践作品的转化。实训课题各项具体工作展开的本身就是一个探究过程,在具体的平面设计工作实践中,各小组成员必须确定1项平面设计工作进行实践,整个实践的完成,就是学生体验一个完整的发现问题、提出问题、分析问题、解决问题的过程。

(三)实践教学成果的汇报与交流

根据课程教学和各组实训课题的进度,此环节进行各组课程学习成果和实训课题实践作品的汇报与交流。首先,汇报本学习小组实训项目的主要内容,重点、难点问题,与各实训项目有关的课程内容的学习情况,以及需要大家讨论的问题。小组成员可以协助汇报人完成汇报工作。汇报完毕以后其它同学就汇报展开讨论和评价。其次,对各组实训课题实践作品进行汇报与交流,各小组从实训课题的选择和构思、实训实践作品的设计、实训实践作品的完成过程及遇到问题等4个方面进行汇报交流,时间控制在8~10分钟。因课堂汇报交流时间有限,各小组可以把本组实训课题的选题、实训课题的构思、实训课题的设计、实训课题实践作品等资料汇集整理后,上传到班级网络群空间,供教师与学生进行讨论交流,使课堂实践教学得到进一步延伸。

(四)教师深化讨论与点评

在CorelDRAWX3平面设计教学过程中,每当学生进行一项实训课题工作后,教师要发挥主导作用对各学习小组实训课题具体实践工作进行指导与评价。教师要针对各学习小组在不同的实践学习阶段的实践课题的选择、实践课题的设计和实践作品的设计等提供指导和评价,而重点放在实践课题设计的指导上,引导学生正确地完成有关实践课题的实践活动,激发学生的学习兴趣,培养学生CorelDRAWX3软件的操作能力和平面设计的专业设计能力。

三、课程教学效果的评价

(一)评价目标与内容

课程的考核与评价是一条指挥棒,它引导学生按照其要求安排自己的学习活动[3]。教师在进行教学评价时,要结合教学目标,选取合适的评价方式,制定切实可行的评价标准,关注学生对知识和操作技能的掌握。CorelDRAWX3平面设计是一门实践性很强的课程,它虽然有很多知识点可以考查,但是其教学效果的评价应有别于一般基础理论课程学习效果的考察,要更加侧重对学生实践操作能力和设计能力的考察。因此,它的评价内容应把学生的实训课题的选择和构思、实训实践作品的设计、实训实践作品作为考察的重点,分析其发现问题、提出问题、分析问题、解决问题的能力。因此,CorelDRAWX3平面设计的课程评价目标主要体现以下几个方面:(1)使学生了解CorelDRAWX3软件的基本知识、操作方法和平面设计的基本理论;(2)使学生较全面地掌握CorelDRAWX3操作方法和平面设计专业设计能力;(3)能理论联系实际,可以运用所学理论知识,能结合自身实践,根据客户需求进行平面设计的定位、构思和具体设计以及作品的设计等综合能力的考察。

(二)评价方法

随着评价工作的广泛开展和评价理论研究的不断深入,人们开始意识到,由于教学活动的复杂性和“不确定性”,也由于教学评价手段与工具的局限性,完全追求资料的数量化或客观化很难做到,甚至根本不可能做到[4],因此CorelDRAWX3平面设计课程的教学评价应以学生操作技能为主,考查学生分析问题、解决问题的能力。为了全面评价学生的学习效果,分别从基础知识、基本技能和综合能力等方面对学生进行考查。因此,CorelDRAWX3平面设计课程的成绩主要由平时成绩(以出勤情况、参与讨论与学习的主动性等)占20%;平时作业(实训项目)占40%,对各学习小组每次实训项目的完成情况进行评分,每次实训项目都占一定的比例;期末成绩占40%,主要通过期末考试的形式分别对学生基础理论知识的学习情况(通过理论知识的考试占20%)和学生利用CorelDRAWX3平面设计综合能力(通过期末时最终实训项目完成情况占20%)进行评价。在对学生学习效果进行评价过程中,引导学生参与到教学评价中来,通过学生自评和学生之间的互评,让学生作为评价主体,对课程教学目标、学习内容和实践能力的培养有更多的了解,这有助于学生对CorelDRAWX3平面设计教学活动的自我期待,提高学生的自学、自评的能力,增加学生之间相互协作学习和交流的机会,最终达到学生的认同、内化,促进学生实践能力和意识的培养与提高。

四、结论

实训小组总结范文第8篇

【关键词】“学生互评” 教学法 实训课程 师范生 教学评价

【中图分类号】G 【文献标识码】A

【文章编号】0450-9889(2016)08C-0065-03

教学评价是教师将教学过程中所得到的信息数据进行筛选、重新组织、解释,以助于对学生做出决定和价值判断的过程,这类信息数据包括在课堂上收集到的任何质和量上的素材。依据教学评价在教学过程中的作用,教学评价可以分为诊断性评价、形成性评价和总结性评价三种。其中,形成性评价又称为过程评价,它是对学生知识掌握和能力提升方面展开的评价,主要对学生在学习过程中的表现、成绩、情感、态度、方法等方面做出评价。美国著名教育评价学者Benjamin Bloom是一位“反馈―矫正性系统”坚定不移的支持者,他认为:“对结果进行评价,意味着终结;而对过程的评价,则暗示着还有改进的机会。”形成性评价是学生“掌握学习”的核心。传统的教学评价主体是教师,对结果的重视程度较大,不能充分体现学生的主体地位,不能很好地贯彻形成性评价的要求。

“学生互评”是指在常规课堂教学中,教师设置特定问题、任务,学生开展独立或分组思考、讨论、交流,展示解答成果,并由其他学生(或小组)按照一定的原则,对解答成果进行评定及点评的过程。学生互评,必须在学生具备掌握知识、应用知识的前提下,才能在教学活动中对其他学生的行为进行客观、全面的评价,进而加深学生对知识的理解与掌握,提高知识应用能力。对于评价者和被评价者,学生互评都提出了较高的要求,是一种有效的形成性评价模式。

一、“学生互评”在高校教学法实训课程中应用的优势

学生互评的优势主要表现在以下方面:

(一)通过互评过程强化和改善学生的自我意识。心理学理论认为,自我意识的完善包括“客观化”的过程,也就是说,自我意识的形成是需要外界条件影响的,个体只有在他人的评价中,才能丰富和健全自己的自我意识。

在高校教学法实训课程中,实施“学生互评”,可以让学生在评价过程中逐渐补充、矫正自己的自我意识,最终起到强化作用。2015年,Psychology Tech调查显示,正面的评价对个体自我意识的强化产生积极作用比率为93%,负面的评价对个体自我意识的改善产生积极作用比率为78%。学生在接纳评价后,推动自我激励和自我调节,最终内化为完善的自我意识。

(二)通过观察学习过程提升知识理解。美国当代著名心理学家Albert Bandura提出的社会学习理论提及,任何有机体观察学习的过程都是在个体、环境和行为三者间相互作用发生的,强化有机体包括直接强化、替代强化和自我强化三种方式。

“学生互评”是重要的观察学习过程,在这个过程中能实现社会学习理论中的强化效果:提出的观点即刻得到评价,从而产生正面或负面的刺激,属于直接强化;其他学生通过听取学生观点和评价者的评价,决定自己的思维取向,属于替代强化;收到评价后,结合自身理解进行正面或负面的强化,属于自我强化。学生互评能为学生带来直接、客观的知识理解提升。

(三)通过团队活动提高合作能力。学生的团结协作精神对教学效果产生积极的推动力。实训课程对学生提出了较高要求,他们必须对学习的材料、资源进行采集、整合――这一切都需要以小组为单位完成。

因此,在每个小组当中,所有学生针对同一个问题,展开互助式的讨论,这对他们提出了分工合作的要求。能让学生学到在常规课堂中很少触及的团队化模式,而这种团队合作能力也是师范生未来的教师工作中必不可少的。“学生互评”为他们提供了团队展示的平台,让学生在一个团队中明确自己的定位,加入团队讨论,让学生经历成功的团队合作体验。

二、“学生互评”在高校教学法实训课程中的实践

美国著名教育学、心理学家Jerome Seymour Bruner认为,事先为学习者安排学习的最佳经验,是一个教学过程中重要的起点。换句话说,为使学生达到更好的学习效果,教师的教学行为必须是每个学生主动求知的过程。教师应当采用与学生交换意见的各种教学策略,使讨论变为课堂中的一种主要交流工具。

高校教学法实训课程,即以教学法理论知识为依托,进行自主或者分组的实践活动,达到进一步熟悉教学技能,掌握教学方法的以学生为主体的实践活动。

实训课程是学生主动探求知识过程的实现载体。在Bruner定义的学习过程中,习得、转换和评价应当是同时发生的。因此,实训课程中不可或缺的讨论活动,能使学生有条理地将所学知识按照一定的逻辑顺序进行加工,并对其他学生的知识结构进行评价,在交流互动中转换成自我的理解。实训课程及其包含的评价环节是三个过程的缩影,能实现学生知识结构的合理化搭建,并得以进一步完善。在实训课程中,除了学生实践活动外,学生互评环节也十分重要――实践活动只是学生从主动角度学会了怎么做,“学生互评”则让学生认识到自己的理解是否正确,能否被其他学生接纳,达到完善自我意识的效果。因而,学生互评甚至比实践活动本身更为重要。

(一)包含“学生互评”的实训课程设计。在设计包含学生评价环节的实训课程时,应包括任务布置、组内讨论、分组展示与评价、师生总结四个阶段,在每个过程中均渗透学生互评环节,如图1所示。

图1 包含“学生互评”的实训课程设计课堂结构示意图

第一阶段:任务布置阶段。任务布置阶段的关键是将任务目标和任务完成方式具体化。因此,在任务详细规则的制定中,应通过学生共同讨论及互评后实现,并将其作为任务的执行细则。

第二阶段:组内讨论阶段。组内讨论阶段的关键是学生通过分工合作完成本组作品。学生在总任务的驱动下,主动分工合作,收集必要的文本资料、搜索有价值的网络资源,最终整合成小组的作品。在组内讨论过程中,为达成一致的意见,往往会进行激烈的讨论、争执,也就将学生互评引入整个组内讨论阶段中。

第三阶段;分组展示与评价阶段。分组展示与评价阶段的关键是学生充分展示自己、评价别人的作品。这是教学法实训课程的核心阶段,任务布置与组内讨论均为这个过程服务,教师总结也是根据这个过程的实施情况展开。在这个过程中,学生将按照小组为单位展示本组教学作品,并按照任务布置阶段中设定的评价指标对其他小组的作品进行公开的评价。

第四阶段:师生总结阶段。师生总结阶段的关键是进行客观、具有概括性的总结。这个阶段主要就实训课程中展示的作品本身和学生互评的内容进行分析和总结,起到画龙点睛的作用。

(二)包含“学生互评”的实训课程案例――“化学教学设计”。在“化学教学设计”实训课程中的四个阶段中均引入完整的“学生互评”环节。

1.学习目标。理解化学教学设计的各个要素的地位与设计步骤,掌握化学教学设计中教法、学法的合理运用,能按照要求完成分组教学设计,并评价各组的作品。

2.教学设计。在过往的“化学教学设计”实训课程中,往往采用学生完成教学设计、教师开展评价的方式进行实训活动展示。而这种个体的展示实际上无法实现全班同学的集体参与,即便是包含评价环节,也仅仅是部分学生比较积极,大部分同学都没能参与其中。这显然与实训课程的理念背道而驰。尤其对于“90后”大学生,他们的自我防御意识较强,与其他同学缺乏互动,容易在封闭的学习环境中闭门造车,未能在实训课程中切实提高自身的化学教学设计能力。

因此,笔者将“学生互评”环节引入“化学教学设计”实训课程的四个阶段中:在任务布置阶段由学生讨论、评价后制定评分指标;在组内讨论阶段帮助、引导各组学生进行“化学教学设计”,指导学生互评;在分组展示与互评阶段,学生互相评价其他小组的作品;在师生总结阶段,在教师和学生的总结阐述后学生进行相互评价。通过任务布置、组内讨论、分组展示与评价、师生总结四个阶段中的“学生互评”环节,实现实训课程形成性评价,促进学生对“化学教学设计”的理解。图2为本实训课的具体教学流程。

3.实施要点。具体如下:

第一阶段:任务布置阶段。在概括性描述“化学教学设计”活动要求后,展示一个设计案例作为参考。接下来让学生自主提出具体的评价规则,并通过互评修正到最佳。为了提高分组教学活动及学生互评的效率,学生通过互相讨论、互相评价后所制定的规则应当尽可能具体、详尽,为后续学生进行全面的互评提供必要依据。师范生虽然已对教学法相关理论知识有一定程度的了解,但对于互相评价的标准还缺乏必要的经验,这个过程需要在教师的指导下进行,例如评分的参考标准及占分比例等。表1为本课程中经教师指导、学生讨论后设计的评价指标。

第二阶段:组内讨论阶段。在“化学教学设计”组内讨论过程中,学生的互评较为繁杂,没有太多的精练性,但评论完全是来自每位学生思考后的结果,是真实的自我意识体现。学生被实训教学任务驱动,通过广泛的互评逐步形成学习观、价值观的统一,在完成任务的同时,学生的个体意识在团队中得以实现,也锻炼了学生团结合作的精神。因此,教师在引导组内讨论时应注意让每一位学生都能在组内找到自己的定位,提出合理的见解。

第三阶段:分组展示与评价阶段。学生的讨论与评价带有一定的主观性,因此在逻辑严密性上略有不足,甚至有可能是盲目的。所以,教师应当对课堂中的讨论秩序进行合理的管理――尽可能将学生的某些偏离课堂主题的讨论引导回“正轨”上,但绝不能抢占学生讨论的主体地位。教师需要做的仅仅是控制分组教学活动进行的方向,而不是用自己的意志和行为去替代组内、组间的讨论与互评。学生通过展示化学教学设计作品提升自己作为未来教师的自信心,通过学生互评完善自己对知识的理解,明确自己的优势和劣势,找到适合的自我意识定位,在团队中实现自我价值。

第四阶段:师生总结阶段。一方面,教师应将学生按照互评指标进行的打分统计出来,为学生展示分组活动的成绩;另一方面,应邀请学生代表就实训课程的全过程谈谈自己的看法,阐述自己在实训课中的收获。师生总结过程的顺利完成也代表着“化学教学设计”实训课程画上了圆满的句号,学生在分组活动及互评中得到了知识理解、团队精神、个人意识的“三丰收”。

4.“化学教学设计”实训课程成效反馈。为确认学生互评环节的积极作用,笔者拟定了针对本实训课的调查问卷。其中,评分按照likert量表5分制进行,即很不同意1分、比较不同意2分、中立3分、比较同意4分、非常同意5分。统计结果如表2所示。

从问卷调查结果看,在“化学教学设计”实训课程中引入学生互评环节,在各方面都获得了学生的认可。学生对互评活动普遍持有积极态度,普遍认同评价对知识掌握的促进作用和学习兴趣的提升作用。学生对于考核互评这种新颖的模式十分认同,并对这种形式打出了满分成绩。这说明以学生为主体的互相评价模式在教学法课程中应用是有重大意义的。

三、总结与展望

通过“化学教学设计”的实训课程的实践,验证了“学生互评”能培养学生协作能力、合作精神,促进学生自主学习、自我发展、自我评价,促进学生信息交流,共同提高,大大提高教学效率。以提高师范生教学能力为主要出发点,如何深化学生互评,将其广泛使用于更多的课程中,更是值得我们深思的问题。

【参考文献】

[1]褚荣伟.新课程标准下学生自评与互评方式探析[J].中学地理教学参考,2005(7-8)

[2]黄志毅.“学生互评”模式在高中政治教学中的构建研究[J]. New Curriculum Research,2014(2)

[3]黄静.基于学生互评的翻转课堂构建――以南通大学文献检索课为例[J].中国医药教育技术,2014(2)