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 文章中心 > 联想实训总结

联想实训总结

开篇:润墨网以专业的文秘视角,为您筛选了八篇联想实训总结范文,如需获取更多写作素材,在线客服老师一对一协助。欢迎您的阅读与分享!

联想实训总结范文第1篇

关键词:文化育人;计算机外设;维护维修;计算机应用

中图分类号:G424 文献标识码:A 文章编号:1009-3044(2016)30-0141-03

1 建设之初

1)顺应社会形势需要,顺应学校文化育人需要,挖掘行业文化元素,为培养应用型人才文化素养添砖加瓦。

2011年,同志在清华百年校庆大会上的讲话中指出:“高等教育是优秀文化传承的重要载体和思想文化创新的重要源泉。要积极发挥文化育人作用”。北京大学提出了要建设“大美北大”,华东师范大学提出了打造优雅学府,高校文化已经成为关注的焦点。无论是经济的发展、政治的发展还是文化的发展终极目标都是为了人的发展。高校既是一个文化汇集的场所,又是培养人才的机构,探索高校文化的育人效应具有重要的现实、理论和实践意义。

而随着当前社会IT技术的发展,IT技术越来越深入到大众的生活、工作中的时机,尤其在日常生活和基础办公方面更是日益深入和广泛,君不见智能穿戴人人有,您不闻电脑设备处处存啊!可见,IT相关应用也日益成为一种先进的文化理念,一种人类的正向文明,一种新的“文化”,逐渐走入寻常百姓家,逐渐与人以不可磨灭的亲近感。

《计算机外设维护维修》课程正是顺应这种社会需求及文化倾向,给全校同学普及相关的IT文化发展和感受IT文明生活的课程。

该课程的拓展班部分,就是针对非计算机专业的学生,课程筹建初衷是希望这些同学在当今的IT时代,能够在原本专业学习的基础上,再拓宽计算机办公及外设的使用和了解,从而顺应时代和社会需要,增加时代元素,体现时代文化,契合企业需求,增加社会竞争力,充分体现文化育人、复合育人、协同育人的“三育人”理念。

2)课程前期建设,实用受欢迎。

根据历年企业对文员的需求量不断持续,本专业众多学生尤其是女生选裎脑备谖蛔魑就业目标,以及有过文员兼职经历的学生就业录取率及后期发展良好等就业经验,经过用心筹备,面向计算机应用专业的《计算机外设维护维修》课程最初开设于2011年9月份。课程目标是使本专业学生拥有计算机外设基本应用及维护能力,增强实现职业技能培养与职业素质提升相统一,满足社会需求、用人单位需求与满足学生可持续发展需求相统一的原则。

目前该课程在授课过程中,同学们对很多内容表现出极大的兴趣,表示很有收获,可以应用到日常的生活和学习中。在拓展班,第一节课都会了解同学们选择该专业拓展的原因,大多都是希望能多学习计算机方面应用知识,用以管理和提高自己的相关技术应用,表示这样可以方便自己的生活和学习,甚至帮助到自己本专业学习的成长和进步。比如媒体学院的某同学,希望可以更好地维护自己的电脑,熟练使用相关办公设备,为就业做文员打好基础;还有某个喜欢玩航模的男生,看着3D打印机打印出来的模型,规划着自己也买一台,来打印自己易损的航模零件,并且关心的询问价格及厂商等信息。

课堂上,我们采取“集中听课,分组实践,了解市场,弱化理论,书面总结”的原则进行安排。重点强调动手能力,团队协作能力,了解市场能力,回顾复习能力,使得学生能够初步了解原理及使用,再通过小组讨论动手实践实现完成操作,在对设备有了一定了解的基础上,再上网调查该设备当前市场行情、主流参数及未来发展及定位,最后对所有内容进行总结归纳得出书面报告。这样全方位的操作流程使得学生对相关设备既有直观了解,又有走进虚拟市场,对相关资讯进行全面了解。

考核中,我们采取针对每个同学进行随机抽取题目的做法进行实操考核,并将平时成绩和实操考核相结合,督促学生能够依据平时总结的书面报告,做到认真回顾,仔细复习,扎实掌握。

3)当前存在的问题。

经过几年的课程建设,不断地发现问题并改进。但仍有一些问题存在提升空间:①课程内容的进一步丰富和体系化;②课程实训单内容的进一步提炼和系统;③实训室设备管理及故障处理流程梳理和完善;④实验用设备更新有限与社会需求发展之间的矛盾尽量缩小;⑤更适合的考试方式及考试内容的进一步探讨和积累。

针对这些问题,在该课程建设的探索与实施中,不断进行各种有益有效的尝试,深入思考,探寻一些核心问题的解决思路和办法,以实践教学效果为目标,创新性的解决好各项主要问题。

2 建设目标与内容

建设文化育人课程,就是要立足于复合式创新型高素质高技能人才的培养目标,在文化育人理念的指导下,对课程进行改造和优化。要综合课程价值取向、目标定位、内容设计、教学模式、教学方法、考核评价等课程要素进行改革与创新。同时,要加强师资队伍和教材建设,实现课程建设的协调发展与整体推进。要围绕“挖掘课程文化内涵,提升学生职业素质”的建设任务,努力寻找课程与文化的最佳结合点,以此来体现职业教育特色、学校办学特色和课程文化特色,使其具有较强的示范性。

针对以上原则,再针对当前存在的问题,对该课程建设有如下目标和内容:

1)调整目标定位

《计算机外设维护维修》课程原本的目标是“使学生了解计算机外设和办公自动化系统的基本理论及发展过程和方向;初步掌握常用计算机外设及办公设备。”

本着“文化育人示范课程”的“坚持人文与科学高度有机整合的课程价值取向,厘清课程目标与人才培养目标之间的关系,准确定位课程功能。课程目标定位要与技能型人才的知识、技能和素质结构要求相统一,体现职业技能培养与职业素质提升的有效结合,促进学生的全面发展。”的建设目标,我们需要在原有课程目标的基础上,深挖该课程的文化内涵,扩充人才培养目标,应该从三个方面:①关于企业文化的探讨;②个人职业素养的性内容和养成;③当代IT文化的关注与了解三个方面与该课程接轨,增加该课程文化素质结构的比重。

2)教学模式

该课程原来是以知识传授、技能培养为主的教学模式,根据文化育人的理念和需求,我们将在学生素质提升方面加大比重:首先,在课堂上以一线企业为依托,进行新产品、新理念、新文化的引进,使学生的学习更加直观,可以了解企业和社会,对现实社会更具参与性;其次,在教学过程中,以设备为引导,以实验为手段,以市场为拓展,以企业人文为外延,以实训单为载体,构建完整的知识学习、技能训练、素质培养相交互的立体课堂;第三,经过学习,对学生进行分层选拔,适度提升,进入相适合的提升通道;第四,利用课余增加学生综合能力的培养,在教师的引导下,完成各项自主学习任务,如指定相关课程课题的引导下进行个人感兴趣的相关课题的研究与探讨以及介绍,以此主动接触社会,了解行业发展,关注企业行为,表达完善自我观点。从而达到课程需要突出“学生主体、教师主导”的教学理念,并达到相关文化素质提高的目的。

3)更新内容体系

按照“文化育人示范课程”的“以文化育人理念为指导,紧紧围绕课程目标定位和功能构建课程内容体系,通过对课程内容的增、删、并、简,进一步凝练教学内容,充分挖掘课程的文化内涵,对不同学科领域的内容和知识进行整合,融知识传授、技能培养和素质提升于一体。”的要求,可以有:①在原有课程内容基础上进行精简,增加企业代表当前IT文化发展的产品演示或实操供学生体验,增加极具代表性的企业文化介绍或讲座,增加企业人才素质需求的介绍和对学生的日常要求和培养,争取企业相关人士进校园进课堂给学生以真切的技术和素养上的熏陶和触动;②对课堂教学的组织形式及实训单的要求进行梳理,使其能起到帮助学生复习,回顾夯实课程内容的作用;③随着课程目标的改变,课程的考核方式也要随之改变,既要有技术技能的考核,也要增加人文方面的考核,需要探索合适的考核方式,不断积累和调整,最后达到合理成熟有效;④厘清实训室设备管理的各项流程,制定设备故障报修处理流程,提高设备管理及使用的可靠性和效率,实训室设备更新有限的问题也可以通过校企合作形式来尝试减小。

4)丰富教学方法和手段

《计算机外设维护维修》课程目前的授课形式是以学生为主体,以小组为单位进行的案例式、互动式的教学方式。今后可以在:①邀请企业员工走进课堂,带来新产品、新文化、新思路;②可以更多的借助多媒体技术、网络技术等现代化信息技术手段,丰富课堂安排,活跃授课形式;③鼓励学生走出教室,走入市场,开拓视野,使学生更贴近社会,更熟悉市场,拉近课堂与实践的距离;④建立学生相关兴趣平台,使学生可以在此平台上自主讨论相互启发,共同完成项目,并能得到一线优秀企业教师的亲临指导;5、针对该领域优秀的同学,可以提供进阶的机会,参与Server+的培训及考核,取得行业认可并得到可持续的职业发展规划。

5)调整课程评价体系

当前课程的评价重点,还是放在“以计算机外设及计算机相关知识技术的掌握为主,兼顾相应职业素养养成为辅”上,相对于“文化育人示范课程”的“以职业素质评价为导向,围绕课程功能定位和课程目标要求,建立“知识、技能、素质”三位一体的课程目标评价体系,将知识性评价和能力性评价、过程性评价和终结性评价有机融入到教学过程之中,构建多种形式、多个阶段、多种类别的综合性考核方法。”的评价要求,对“知识、技能、素质”三位一体中的素质方面的评价有待进一步加强,需要增加对职业素养方面的理解、感悟、认识方面的强化与评价机制。从对课程各项内容的参与度、实验完成度、调查报告、学期总结汇报涉及的广度及高度等四个向度来进行考核,分别涉及知识、技能、素养、综合四方面来进行评价。

3 建设方案与预期成效

针对上述建设目标及内容,可以从下列方案入手解决实施:

1) 加强现有校企合作,拓宽合作渠道和模式。

本学期开始,我专业已与联想公司进行校企合作,进行联想公开课,选拔优秀学生参与最新联想产品的培训。联想公开课是联想与高校建立人才资源整合的一部分,意在加深了解,选拔人才,拓宽合作。

与联想的合作,未来可能的形式有:①联想产品众测。这是与联想合作初期的企业需求。就是面对联想研发阶段的产品计算机或外设产品,邀请对产品线完全不了解的人士参与测试,从而了解到未来的使用者全新的感受。这会是一个流动的长期的过程。可以提供给学生计算机硬件的一线测试内容方法及经验,与《计算机外设维护与维修》课程完全非常匹配,是不可多得的实践机会。②学生社团的建立。围绕联想一线的相关测试技术,可以针对感兴趣的同学开展社团活动,系列进行相关知识技能的培训,作为校企合作的一部分,持续进行。③企业文化培训内容融入课堂。挖掘企业文化的内涵,从根本上了解和认识企业人文要求;④企业工程师进课堂。在引入企业最新产品进行学习的同时,争取引入企业员工走进课堂,使学生直观感受到企业的熏陶;⑤相关教师下企业学习。在师资建设方面,希望能争取相关老师参观参与企业,增强沟通和了解,互通有无,达到企业、学生、教师三方共赢;是源于联想新产品的测试,这与《计算机外设维护维修》课程有较强的关联。

2) 团队作业,提炼和积累相关教学材料。

对教学内容中涉及的相关更新内容:①课程内容。随着拓展专业的授课进行,发现学生存在着基础参差不齐,接受能力与本专业学生差异极大等特点,对原有课程内容进行了一系列的调整,使之更注重实操和素质培养,淡化计算机理论学习;②实训单。在原有实训单用来记录实验过程的基础上,更加系统的调整其内容,增加实验设备的市场调查内容及实验过程中存在的问题及解决办法的记录,使其成为一个完整的体系,成为帮助同学们回顾实验设备介绍、实验经过、故障解决、复习备考的好帮手;③考核方式。针对拓展专业,更多的要从文化育人角度出发,对需要学生掌握的知识进行讨论和梳理,尽可能地减少理论考试的比重,增加实操和内涵要求的考核,并反复提炼不断积累。

3) 依托学生,尝试全员共建共创新模式。

课程建设的目标群体是学生,可以从学生入手:①展开调查问卷,了解学生兴趣点,从中寻找恰当的课程切入点,使学生感受到充分的尊重与关注,从而增加参与性和主动性,增加兴趣;②根据自主学习原理,给学生一定的范围,提供感兴趣的相关问题或设备,甚至企业,做成开放式的调查或研究课题,可以增强学生的社会性和实践性,全面提升学生素质和能力;③通过学生自主学习及自主参与的组织,增进对学生的了解,对不同的学生进行相应最适合的指导和建议,使学生能更加深入的认识自己了解自己,对今后的规划能更加适应和科学。

4) 开展相关教学研究,对课程建设进行横向借鉴及纵向量化和推动。

在进行以上两项的同时,可以在横向上不断开拓思路,拓宽视野,增加新的企业和文化的认识和攫取,增加新的建设依据和突破点;在纵向上不断总结归纳,拔高夯实,使该课程建设达到需要的质和量。

参考文献:

[1] .在庆祝清华大学建校100周年大会上的讲话,2011.

[2] 李楠.文化育人 复合育人 协同育人[N].中国教育报,[2013-4-23]

[3] 姜宗庆,余乐.高职院校专业技能型学生社团建设探索[J].开封教育学院学报,2016,36(3):185-185.

联想实训总结范文第2篇

1、景观设计的课程结构

景观设计课程作为一门专业主干课,它包含了两部分教学内容,一为景观设计知识二为景观制图知识。这些都是学生必须掌握的。

2、景观设计的课程的难点

据前所述由于学生的基础知识比较薄弱甚至没有的原因,所以课程中既需要教授学生制图等基础知识又需要教授学生设计实训,短时间而为很困难。

二、课程内容组织和课程设计

1、景观设计课程的教学单元(将课程内容分化为几个部分)

如果用入门的标准来要求学生就必须要学会以下几个部分:

(1)景观设计概论;

(2)景观设计要素;

(3)景观设计的方法和程序;

(4)景观的设计和表现。这些教学单元配合上课程实训,如果按部就班的上课最少需要近百课时的紧张运作。

2、景观设计课程中存在的问题

课程实训作为高等职业教育首推的教学方法在不同专业不同课程中均已经形成模式。但在景观设计课程中存在以下问题:

(1)课程之初学生对景观设计的理性认识和感性认识均不足,导致无法迅速深入课程实训从而延误进一步学习;

(2)课程进度受到学生课程实训进度的羁绊,通常会在中期遭遇进度缓慢计划实施不通畅的情况;

(3)课程实训需要首先学习规划设计再学习设计制图,但是时间却不允许。

三、景观设计课程教学方法探索

作为一门以景观设计为学习内容的课程。学生入门的主要门坎是对景观设计要有一个知识结构完整的理性认识,也要对它有整体景观规划兼细节设计的感性认识,唯有如此才能入门并继续学习。在以往的教学中,我总结出要做到这一点必须要经过长时间,多资料的熏陶。让学生首先在感性认识上感到熟悉,在后续的理论学习和课程实训中才有可能做到“游刃有余”。在以前近十年的学习和教学的经历中,我尝试过大量的图集讲解甚至是带领学生实地考察学习。虽然可以达到这种效果但是过程过于缓慢,时间过于长久。在漫长的探索过程中,发现学生有一定的学习疲劳程度,当刚开始学习的时候学生的学习积极性比较高,但随着类似的内容逐渐增多,学生就会对知识出现抵触甚至厌倦。那么如何才能做到快速而效果好呢!通过借鉴小学生背诵记忆的方法中通过“反复书写”提高记忆的方法。联想到了如果通过临摹各类景观设计图纸是不是可以加深对景观设计的认识并且加深对细节的观察,同时还可以学习制图的方法,所谓一举多得。通过临摹案例,就可以把前面提到的理论知识和各种设计手法结合成自己的经验从而做到快速入门。因此通过多年教学的实践总结,发现如果将课程分解为若干“课程单元”,这既方便相互调整有可以使各位同行的阅读方便。课程单元的先后顺序和相互关联对课程的效果起到了很重要的改变作用。下面是作者在课程实践中各个单元的课程内容和教学顺序,供各位同行参考:

第一单元:俗话说“好的开始是成功的一半”,如果课程之初只有泛泛介绍性的图文搭配使学生对景观设计拥有初步的感性认识和理性认识,在作者看来是不可取的,教师的讲解应该和现实中的职业发展和行业发展前景相结合来讲才可以达到预期的目的。在此之后,随即下达实训任务书并和学生一起到实地考察。这个过程通常在一个半天内(4个课时)完成,通过这个过程学生可以把课上的理论知识和实地考察中获得的感官印象相对应起来。经历过这个过程学生会对本课程后续的学习充满信心与兴趣。

第二单元:实地考察返校布置实训任务后,教师带领学生一起对设计对象进行综合分析,如:场地地形,现有构筑物和植物,周边环境与交通等等。本学习过程的目的是使学生的学习渐入佳境,总结后要求学生书写考察总结。

第三单元:在接下来的课程教授中不要急于去讲解“景观要素”、“景观设计方法程序”等理论知识,而是安排学生临摹一套和实训任务同类型的景观规划设计方案内的总平图和学习制作彩色平面图。这个过程的重要性在于使学生拥有了把感性认识和理论知识有效结合的机会和过程。在这个过程中学生慢慢的感到了景观设计的要素和方法并对他们的具体样子有了深刻的印象。

第四单元:在第三单元的基础上要求学生进行实训任务的景观规划,同时讲解课程中“景观要素”、“景观设计方法程序”等理论知识。这样学生便可以借鉴第三单元临摹中获取的感性认识完成设计创新,从而完成景观规划设计的入门。在以后的教学单元中继续沿用以上四个单元的方法。在临摹的同时学习理论,在形成的感性认识中完成设计创新和设计制图。这种方法既学会了设计制图又融会贯通了理论知识,形成了深刻的感性认识和理性认识,还从课程实训中收获了锻炼与成长。以上是这种教学方法的益处,也是在本课程中如何做到“短时间高效率入门”的方法。

四、结语

联想实训总结范文第3篇

关键词:寄生虫检验;实训;拓展

《寄生虫检验》是医学检验专业的核心课程之一,是一门形态特征识别与实验操作技能技巧相结合的专业课程。本课程以“认知—印证—应用—拓展”为主线,综合性实训通过真实标本、真实项目、真实过程客观反映学生真实的学习成绩。从而增强学生的自学意识和动手能力、综合运用知识的能力,提高分析、解决问题的能力及临床思维能力,使基础与临床通过实训课得以衔接,同时提升了学生的专业技能,培养医学检验应用型人才,真正做到学以致用。对评价教师的教学效果和学生的学习效果具有重要意义。

1、认知 以“三基”为主题,夯实专业必备的专业基础知识。

(1)理论认知:教学过程中要教清楚,理论知识要够用。教学做一体化的教学模式在教学过程中的科学合理运用有助于培养学生参与教学活动的主动性。在边教和边学的过程中,始终以教师与学生的合作学习为主,这是基础性的学习过程,教师起主导作用,因此在教学中理论知识不要过于繁琐和深奥,要结合学生的专业特点,围绕其职业性和实效性,教清楚,够用即可,这样才可以更好的调动学生的自主学习。

(2)技能认知:“形态学”以典型特征为核心、“方法学”以技能技巧为重点 。在基础性的学习过程,教师起主导作用,进行讲解、演示。讲解的重点是寄生虫的典型形态特征,主要用于与其他具有共同特征的寄生虫进行鉴别诊断;演示则是临床最常用的检查方法或是可以提高检出率的方法,并且重点体现该方法的技能技巧,让学生在学习的过程就注重质量控制的学习。学生应积极参与训练,教师应及时获得学生的反馈信息,进行有针对性的示范指导,并积极观察,给予学生积极的鼓励,教师扮演着行为引导者的角色。

2、印证 以实训为抓手,强化寄生虫实验诊断相关的理论与技能。

这个阶段就是对认知的印证,学生要达到学明白的效果,要在理论上明白,要知道对某一种寄生虫的诊断需要从哪些特征上进行,同时也要知道该寄生虫可以有哪些检查方法,各种检查方法之间如何取舍在临床实际工作中。在做的过程中,以学生“个性化”学习为主,这是在认知的基础上进一步的学习,学生主体性很好地得到体现,教师扮演着促进者的角色,给予学生积极的评价。因为在操作技能的形成过程中,学生常会出现不规范甚至是错误的操作技能,这些必须及时加以指导并进行纠正,一旦形成一种错误的习惯动作再改正起来是很难的。同时这也是质量的要求,要对质量进行持续性改进就需要这个评价过程,就能及时发现不足,及时纠正不规范或错误的操作,一方面养成良好习惯,另一方面不断提高能力,改进质量,为临床实际检验工作做好质量的铺垫。

3、应用 以临床检查项目为推手,强化真实标本、真实结果、真正目的。

利用真实的临床检查项目,来验证学生的技能水平。学生运用已有的认知和所掌握的基本技能,进行检查前的准备工作;运用可以提高检出率的水洗沉淀法对真实标本进行检查前的处理,选用临床常用的直接涂片法对处理后的标本进行正确的检查;结合自己已有的寄生虫形态学知识,对标本的检查结果进行判断,从而给出正确的检查结果;在应用的整个过程中可以对所学的知识进行横向和纵向的联系,达到理论和实训的融合,达到实训的真正目的,达到考核的目的,达到学习的真正目的,进而达到应用的真正目的,让学生在“做”中“知不足”。

4、拓展 以培养高端技能型人才的综合素质为目标,引导学生去学习,去思考,去工作,去发展。

联想实训总结范文第4篇

艺术设计专业教育是面向职业岗位的特长教育,课程教学应该尊重学生的个性差异和特长发展,因材施教,提升教师的创新意识:摆脱老师的“说教”意识,培养学生的“问题”意识,激活学生的“主体”意识。

一、课堂上老师摆脱 “说教”意识

艺术设计专业课程教学的核心是培养学生的创造力,将先进的设计观念和设计手段传达给学生,引导学生探索设计艺术的规律和方法,因此,现代设计专业的教学课堂应该是“开放型”的课堂、“互动型”的课堂。在教学中需要老师转变角色,变教导为引导,走下讲台与学生“零距离”交流、互动,善于发现学生的独特见解、闪现的思维设想,并加以引导、鼓励。同时,借助现代教学设备(多媒体等)缓冲或替代老师的单独表演,增强教学的互动性、连贯性。特别是设计创意课程的教学,须根据学生设计创意过程中不同思维的具体问题进行个别辅导,以启发学生的设计思维为目的,这样才真正有利于学生设计思维的开拓,真正有利于艺术设计课程教学质量的提升。

二、创作中培养学生的“问题”意识

艺术设计教学中存在一个普遍的问题,即设定一个主题让学生进行设计创作时,学生总会说“我什么也想不出来”、“思维怎么也打不开”、“老师,还是提供一个范本吧”等等。出现这种状况的原因是:老师没有针对性地去培养学生的“问题”意识,使得学生缺乏设计思维的想象力,离开书本、离开老师就不懂设计、不会思考。因此,老师应针对性地去培养学生的“问题”意识,“逼迫”学生在创作过程中找出“问题”、提出“问题”,在“问题”中找出主题的新关系,寻求新的设计思维、设计手段。

培养学生的“问题”意识,就是引导学生去提炼主题内容的关键概念,寻求本质的“问题”。如“它(主题)是什么”、“它(主题)像什么”、“它(主题)要说什么”等等。要求学生尽可能多地去问“问题”、找“问题”,抓住主题的核心概念。比如进行“生命”主题的图形设计时,可引导学生去提“生命是什么”、“生命像什么”、“生命要怎样表现才恰当”等问题,让学生运用类比、意象、联想的思维方式进行想象,并根据自己的体会、感悟画出各种不同的表现生命内涵的创作草图。无论多与少,此时学生想象的闸门已打开,毫无顾忌地创作着他所见、所想、所感。此后,学生就敢于思考,敢于用“问题解决法”来表达自己独特的思维想象。

创作主题的把握是从对“问题”的思考来切入的, “问题”意识是创作的基本思路。培养学生的“问题”意识,使他能主动进入对设计主题的思考,从而逐步实现课程教学从量变到质变的提升。

三、实训时激活学生的“主体”意识

课程教学的实训项目虽不多,但利用实训项目来全方位地组织课程的实践教学,却大有文章可做。实训教学注重的不是最终的学习结果,而是学生在实训过程中的“主体”意识。

实训项目教学需要指导老师营造学生积极参与的创造性实训氛围,让学生主动进行知识的建构,在实践中整合理论知识,提高专业能力、素质。因此,教师要根据具体的教学目标(掌握新知识、新技能还是培养其它能力或是复习以往知识)来进行引导,充分发挥每个学生在项目中的“主体”意识,让学生在独立完成实训项目的过程中发现问题、解决问题、提高技能。所以,容易错、容易混淆的知识应该是学生自己在实践中“自主”发现的,而不是教师给予提示的。实践经验也应该是学生自己摸索总结出来的,而不是教师灌输的。教师在实训时,应只对教学的重点内容进行讲解,其过程应该精练。学生在此间遇到困难,教师应及时给予指导。针对不同层次的学生,教师一定要把握好指导的尺度,除了适当地提醒学生先做什么、后做什么外,最好不要“全权”。这样,才能激活学生的“主体”意识,为学生今后独立完成项目打下良好的基础。

联想实训总结范文第5篇

关键词:电工仪表与测量;教学方法;中职

电工仪表与测量是中等职业学校电工电子专业的一门理论联系实际并注重针对性和实用性的专业技术课,学好本课程不仅能帮助学生学好其他专业课,而且也能为学生生产实习奠定良好的基础。我校现在所使用的教材是由中国劳动社会保障出版社出版的,供全国中等职业技术学校电类专业学生使用的通用教材,总体上适合我校学生使用。但是这门课不像电工基础、电子技术基础等课程那样具有严密的理论体系,其研究的对象是各类仪表的结构、原理及使用,内容零乱、记忆量大,不少学生在学习时觉得枯燥乏味、无从下手。为此,笔者根据自己的教学实践,总结出一套快捷、实用的教学方法。

一、教具展示

我们通常在教学中会将相关教具展示给学生看,用看得见、摸得着的实物刺激学生的视觉,使之在学生的头脑中形成影像。这种先入为主的教学模式对于增强学生对各类仪表的结构、功能的理解与记忆大有裨益。例如:对于磁电系、电磁系、电动系等仪表测量机构的分析,可以分别选用这几种测量仪表,拆去表壳(可看到测量机构部分)后带到课堂上。在讲课时,对照着仪表的某一组成部位讲述其作用及工作过程,并留出时间让学生观察各种不同系列仪表的测量机构的异同,然后再让学生复述各仪表的结构组成、工作原理、性能、适用范围等,加深印象。

二、联想教学

联想教学是先引出仪表的核心结构,然后引导学生通过发散式思维,联想到与之相关联的基本装置,再进一步联想到各类仪表及其结构特点等。对指针式仪表来说,测量机构(磁电系电流表)是它的核心;对数字仪表来说,数字基本表是它的核心。由测量机构进行放射式联想,可将仪表基本概况一览无余,如指针式仪表核心测量机构五部分装置四大系仪表结构、原理、代表物等,即由指针式仪表核心引出测量机构,然后按其各部分元件的不同功能进行划分,分为五部分装置。这五部分装置中有三个是力矩装置,由三个力矩的特点及组成元件联想到四大系仪表的结构特点,再由此联想到各类仪表。如磁电系的电流表、电压表,电磁系的电流表、电压表,电动系的功率表、电压表、电流表、频率表、相位表,感应系的电能表等。另外可联想到以磁电系为表头(测量机构)的万用表,互感器型钳形电流表,以磁电系比率表为测量机构的兆欧表,以磁电系表头为检流计的单双臂电桥,以电磁系表头为测量机构的钳形电流表等。由此再引出上述各种仪表的结构特点及使用注意事项等。

三、口诀记忆

对于典型的定理、定律等,已有前辈对其进行概括、归纳、总结,形成了朗朗上口、便于记忆的口诀,这样就可以有效地避免记忆的繁杂、枯燥,增强记忆的趣味性,使学习达到事半功倍的效果。下面笔者就将口诀摘抄如下:

1.压别短流别开,一百伏与五安

这两句是帮助学生记住互感器的正确使用及额定值的。简单的12个字包括两个含义:其一是说电压互感器二次侧严禁短路,额定电压为100V,电流互感器二次侧严禁开路,额定电流为5A;其二是说电压互感器二次侧工作于开路状态,可以接熔断器,电流互感器二次侧工作于短路状态,不能接熔断器。

2.内因为基本,外因是附加

这10个字概括了引起基本误差和附加误差的原因,即由内部因素引起的误差为基本误差,如仪表活动部分存在摩擦、仪表零部件装配不当等引起的误差;由外部因素引起的误差为附加误差,如仪表周围存在外磁场或电场的干扰,温度突然变化,仪表没有按正常位置放置等引起的误差。

3.左力右电

这句口诀可以帮助学生记忆并掌握左、右手定则在分析各类仪表工作原理中的应用,即判断受力方向用左手定则,判断感应电流方向则用右手定则。

四、分类对比

各种电工仪表的结构、原理等性能都有或多或少的相似之处,使用分类对比,教师可以在教学当中根据进度,引导学生对学过的内容进行分析、归纳、对比、总结。例如各种测量机构的对比,各种数字式仪表的比较,还有功率表与电度表、功率因数表、频率表、相位表的异同等的分析比较。通过这种方法,学生可以把已学的知识串起来,将各种仪表分门别类,加深记忆。

再枯燥乏味的课程,只要有一套严谨、实用的教学方法,就一定能引起学生的学习兴趣,加深学生对教学内容的理解,取得良好的教学效果。

参考文献:

[1]陈惠群.电工仪表与测量[M].北京:中国劳动社会保障出版社,2007.

联想实训总结范文第6篇

关键词:实训车间;英文功能;方法手段;操作能力

引言

随着国际经济迅猛发展和行业趋势综合全面化,对于专业技能型人才的培养要求也越来越高,机电行业的要求也是不例外的,为了让学生将来更好、更快、更合格的胜任岗位,与国际化产业全面接轨,培养出具有一定英语应用能力的全面的综合型技能高职机电专业人才是必然的趋势。在实训车间对机床的实际操作过程中会见到很多的英文程序功能,对这些常见的英文程序功能的熟练掌握是最基本的要求,也是基于岗位需求培养出的技能型程序操作员。

1 提高操作常见英文程序能力的必要性

高职机电专业的人才培养应于时代的发展对于岗位的要求相吻合,注重具体分析研究学生的知识水平和能力结构,以企业对于人才要求的能力作为出发点,合理定位,造就符合企业要求的能够胜任岗位的全面的技能型高素质人才。在实际工作岗位中必然要存在着一些英文程序功能,而这些英文功能在实训车间大多数在学生操作机床过程中都是能见到的,如果学生能熟练的操作机电行业的汉语程序功能,又能比较熟练的操作这些机床上的英文程序功能,这样的技能型人才一定是用人单位更需要的、更希望得到的,同时学生上岗后也能很快的适应岗位,乃至技能可以进一步的提升,这样学生就有了更多的发展空间与锻炼机会。

在极力培养机电专业技能型人才的同时,努力培养“机电专业双语全面综合型人才”也是一个符合时代和岗位要求绝不容忽视的问题,那么对实训车间内常见的英文程序功能的熟练掌握,是达到这一目标最基本的要求。基于岗位需求加强学生在学习过程中对知识更深刻的感知和更好的掌握岗位中需要的英语专业技能,同时结合本自身的专业特点,努力提高学生对英文程序功能操作的能力,从而达到学以致用、用以致效的目的。

2 实训车间常见的应掌握的一些英文程序功能

学生在实训车间进行实际机床操作,是为了把所学到的理论知识在实践过程中更好的理解和掌握。但学生在实际对机床操作的过程中必然要见到一些英文程序功能,对这些机床英文程序功能的掌握程度,直接体现了学生操作机床的能力水平。在实训车间见到的英文程序功能,对于大部分学生来说通过与所学专业课知识的相互联系,通过训练和练习,通过强化记忆和反复实践操作,那些常见的英文程序功能在加工过程中的操作会比较得心应手的。

实训车间中那些机床上常见的英文程序功能,学生通过长时间的练习也会找到一些规律和技巧。比如说Tooling System(刀具系统)、Automatic tool changer(自动换刀系统)、Solid Tools(整体刀具)、Cemented Carbide Tools(硬质合金刀具),这些英文程序功能在学生实际机床操作过程中,都是必须要执行的程序功能,所以当学生看到Tool的时候自然会想到刀具系统或刀具装置。再比如说一些缩写的英文程序功能rpm(每分钟转数)、HSS(高速钢)、DC(直流电)、CAD(计算机辅助设计)等等,这些缩写的英文程序功能通过在专业英语课上的学习和学生在机床上的反复操作,一般都能达到熟练使用的效果。这也充分说明了这些年岗位对“专业+外语”复合型人才需求量的迅速上升,所以提高学生操作机电英文程序功能的能力,是满足本行业岗位需求的一种有效方式。

3 方法与手段

以“能力素质”为本位,以“必需和够用”为尺度,根据岗位需求加强针对性和实用性,以实训车间现有的设备为基础,以学生实际的学习状况和掌握知识的程度为前提,努力提高高职机电专业学生操作机床英文程序功能的能力,使学生技能提升始终与岗位要求相联系、相统一,这样学生在实训车间掌握的那些英文程序功能才能更好的应用到实际岗位工作中。在实训车间练习掌握的英文程序功能并不能完全涵盖所有实际岗位中遇到的英文程序功能,这就要求全面综合的培养学生岗位英语的应用能力、相似英文功能的联想能力、自主学习创新结合能力,以实现学生全方位的、多方向的知识技能的生成和操作能力素质的培养。

充分利用网络资源,通过合理适时的网络信息搜集和上岗学生反馈信息的调查整理,全面了解和分析现阶段大多数企业使用的机床类型和学生在实际岗位中经常遇到英文程序功能与在实训车间操作的英文程序功能有哪些相同和不同,并具体分析存在的相似和差异之处,再通过比较全面的对比分析和系统归纳,总结出一些有效的学习方法和实践内容,按专业特点和岗位需求进行精炼的取舍,突出综合、全面和实用的技能为本位,这样才能行之有效的不断的提高高职机电学生操作机床英文程序功能的能力。

结束语

高职教育应顺应时代的发展,符合岗位的需求来培养综合型的高技能人才,因此,不言而喻提高高职机电专业学生操作实训车间常见英文程序的能力也将是一项任务比较艰巨,时间比较漫长的一个过程。要有针对性地对学生进行专业技能训练的同时,还要加强重视英语专业知识和技能的培养与实践,提高学生在实际工作岗位中应用英语专业技能的能力,尽可能解决工作中存在的英语专业技能的问题,培养提高创新意识和团队合作的能力,促进综合素质技能能力的完善,让学生更快、更好的适应岗位,这样才能培养出更多的符合岗位需求的高技能型人才。

参考文献

[1]刘瑛.数控技术应用专业英语[M].北京:高等教育出版社,2008.

[2]梁娟.项目教学法在高职机电专业英语教学中的应用[J].武汉船舶职业技术学院学报,2013,(5).

[3]黄微微.如何把高职机电专业英语融入到实际机床操作中[J].科技资讯,2015,(11).

联想实训总结范文第7篇

一、内涵定义

现代学徒制“东莞模式”是在借鉴德国、英国等西方国家成功推行并取得巨大成效的“现代学徒制”,同时,结合东莞实际的基础上,创新出的一种有别于传统职业教育的战略性人才培养模式。该模式是在东莞区域经济加快转型升级背景下,在职业教育集团为实体的政校行企合作平台支持下,以市场和企业需求为导向,以契约合同为抓手,通过准确定位目标、校企共建课程、双导师资建设、工学交替教学、多元综合评价的“五环递进”路径,以培养技能与素养双优的工匠型人才为目标的人才培养范式。(如图1)有效实现专业与产业对接,课程与岗位对接,教学与生产对接,毕业证书与资格证书对接的职业教育发展新常态,成功破解莞企转型、职校发展和学生就业三方难题,成效明显。

如图1所示,现代学徒制“东莞模式”不是一个空洞的理论总结,而是由各种要素互相联动组成的一个动态的人才培养系统,通过合理定位人才目标、优化课程体系、加强师资队伍建设、拓展教学实践、探究评价形式等环节层层递进、形成完善的科学体系。

二、 核心要素

现代学徒制“东莞模式”以学生为中心,围绕学生的发展确立了谋生手段、权益保障、能力培养等方面的核心要素。

(一)掌握一门技艺

“东莞模式”通过职业教育帮助学生掌握技艺获得谋生发展手段。营造学校和企业共同构建的学习环境和实训环境,譬如,通过引企入校、校企融合、共同培养,打造校企发展命运共同体,颠覆传统校主企附一元办学为校企双主体办学体制。结合专业特点,根据企业的技能培养要求,熟练掌握实岗需要的相关技术技能、生产标准,熟悉生产工艺流程,生产出完全符合质量要求的产品,考取相关职业资格证书或企业上岗证书,从而掌握行业从业资格所需的技术技能。

(二)签订两份协议

“东莞模式”借助国家政策维护校企合作过程中相关主体的权益保障。教育部《关于开展现代学徒制试点工作的意见》明确提出,要“逐步建立起政府引导、行业参与、社会支持、企业和职业院校双主体育人的中国特色现代学徒制”,为中国职业院校推行现代学徒制提供了充分的法规政策保障。“东莞模式”强调,学校与企业签订联合培养协议。具体来说,校企在政府的指导下通过签订联合办学合同,明确双方责任、权益和地位,规定学校负责学生的专业基础知识和技能教学,企业让师傅传授实操知识和完成实岗技能训练,并以企业师傅培训为主,学校成为企业的人才培养基地,企业成为学校的实习就业基地。另外,企业与学生签订实习就业协议,用法律契约的形式保证双方的权利、职责和义务,特别是明晰了学生即学徒的合法身份及相应的受教育权、劳动保护和社会福利等权益,对学生的顶岗实习、生产状况、考核制度、考证制度、毕业就业等方面均有相关的制度规定。

(三)实现工学交替

“东莞模式”推行工学交替的人才培养模式促进学生成才。学生在学校和企业的时间得到了合理的分配,实行“1+1.5+0.5”学制,即学业生在一年级接受学校的文化基础、技能知识和职业素养教育,二年级和三年级的第一学期进入校企合作专班深化专业学生和模拟实训,三年级第二学期进入企业顶岗实习,完全在校企合作企业的指导和安排下进行实岗操作,接受企业和常规管理,感受真实的生产环境和文化环境,提高育人质量和成效。

例如,东莞市电子科技学校联想专班的学生,除了要学习计算机操作基础知识外,还要学习校企根据联想岗位要求共同开发的核心教材,并在“联想实训室”进行岗位实习,暑期下华南区各联想服务部进行顶岗实习,最后在服务站就业。初步形成保证学生第一年在学校学习专业理论知识和基本技能;中间一年半的时间分到校企共建专班定点企业去体验实操知识和技能训练,进行工学交替、顶岗实习;最后半年时间学生按照要求到专班定点企业去体验实岗工作情境,完成岗位所要的操作技能和产品要求,成为企业满意的“准员工”。

(四)学生获取报酬

“东莞模式”营造真实的实习环境调动学生的积极性。学生在企业实习实训期间,为了调动学生学习和实训的积极性,由企业按照市场化的运作,根据企业学徒相关标准给予一定的工资薪酬或者按照产品的合格率进行奖励,提升学生的质量意识和竞争意识,使学生真正像企业员工一样融入企业的生产和发展中。另外,传统的职业教育模式只要拿到学校颁发的毕业证书即可毕业,而现代学徒制“东莞模式”培养的要求既要拿到学校颁发的毕业证书,又要考取国家或者企业承认的职业资格证书,特别是企业认可承认的职业资格证书更为重要。在整个现代学徒制“东莞模式”培养过程中,学生通过学了完成正常的基础知识的技能操作考核合格外,还要在企业的指导和监督下获得实岗要求的技能知识证书,方能获得毕业就业的准入条件。并且通过参加高级技工培训考证可以入户东莞,实现由普工转为技术工,由外来工转为莞籍工。

例如,东莞市电子科技学校财经专业立信专班,在全国会计从业资格证的考试中100%通过率。SMT专班、主板维修专班、天新专班等全部接受职业资格鉴定。近三年来,学校毕业生双证率一直保持在100%。专班学生在就业过程中与大学生同台竞争胜出,毕业生供不应求,实现了高对口实习,高平台就业。

(五)技能素养并重

“东莞模式”重视技能和素养的双重培养。“东莞模式”充分认识到传统的职业教育理念重视技能而轻素养的时代滞后性,结合企业用人的标准,以及中职学生内涵提升和可持续发展的内在需求,通过“专业技能+职业素养”并重的中职课程体系来培养“技能和素养双优”人才。

例如,东莞市电子科技学校,于2008年与北京澜海源创公司合作首创以“职业素养、专业技能”并重的中职课程体系,开发出团队合作、有效沟通、时间管理、企业生存等12门课程。通过企业培训造就了雄厚的师资力量,建立了职业素养教室和教学专区,编写了《职业素养能力训练一体化课程》教材,并将该课程纳入到学校整体日常教学安排中,通过学校的“”“百川荟萃”“技能月”“职业素养月”等德育特色活动平台“软着陆”,实现职业素养的内化过程,学校的毕业生更受用人单位的青睐。

联想实训总结范文第8篇

【关键词】数形结合;初中数学;思维模式培养

在初中数学教学中,有较大比例部分需要运用到数形结合的思维,数与形并不是对立分离的个体,而是相互统一的在各种知识点中。数形结合可以让解题思路更加清晰明了,直观的形与精准的数做融合可以清晰的展现形与数的关系,让空间逻辑更加精确清楚的展现,因此在初中数学中培养学生良好的解题思维可以有利于其对知识点的综合运用与吸收。

一、初中数学结合思维的作用

初中数学知识点教学并不仅仅局限在数或者几何的教学,而是更多的需要将多种知识点进行融合,考验学生知识点的融会贯通。无论是基础内容还是综合性复杂内容,都需要学生有较好的归纳分析能力,而数形结合是知识点运用的一种数学思维方式。在初中数学中数与形式属于各自基本的知识点,数包括算式和数字,形则代表了图形、图像。各种数学题目都是建立在基本的数与形之上,通过抽象和概括性的内容对事物进行分析。例如在有理数和无理数的分析中可以运用数轴来处理;而运用平面坐标可以租展现二元一次或者一元二次的方程式,表现其最值、取值范围或者平移变换的相关内容;而在概率问题的解析中可以通过树状图做分析。采用数形结合的方式可以将抽象和概念性的内容变得更加直观,将繁琐的问题变得简单直接,学生会更加容易理解,思维能够得到有效的激发,强化知识点的记忆和把握。而在几何知识点的分析中,运用数形结合的方式可以有效的让抽象而缺乏严密性的几何内容精确具体化,两者相结合可以找到题目的突破点。⒊橄蟮耐夹尉准化,提供更多的解题思路,打破图形视觉的模糊感。

数学中数如果离开形则不会有直观性的表现效果,如果形脱离了数就没有了准确性。因此在数形结合思维中,应该在看到数的时候联想到形,如果看到了形应该由更为清晰的数量关系。数形结合的运用可以有效的发挥学生的思维能力,给与更多的解题思路,让学生对题意有更深入的理解,从而对于解题有更好的辅助作用。数形结合可以有效的让数形之间得到启发和互补,有效的打破学生由于传统小学数学思维惯性而导致的思维僵局。

二、初中数学数形结合思维的运用

数形结合的思维主要有两种方式,运用数来辅助形的分析理解,以及运用形来辅助数的分析理解。在平面几何的知识点中,可以将图形之间的内在位置关系通过数量做分析。如果在分析直线与圆所处于的位置关系中,可以将其换算为圆心到直线的距离,而这种关系就是通过数字来辅助图形完成。运用代数知识来分析几何问题可达到较好的数形结合运用效果。而运用形来辅助数分析理解的情况中,一般与函数相关。可以运用函数所具有的图像特性来做解题的突破口。在不等式和方程式的分析表达中,如果不等式和方程的两边有明显的几何表达,可以通过图形构造来讲其不等式和方程所具有的抽象关系转化为图形来解决。

在有理数与运算中,将数轴引入其中,有理数都可以通过数轴的点来表现,通过点位来对有理数的大小做观察比较。而在二元一次方程平面直角坐标系的学习中,可以将方程转化为平面直角坐标系的两条交集直线,这样可以将方程式的关系得到充分的展现,从而将不等式做解出。

三、初中数学数形结合思维教学体会