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 文章中心 > 锯削实训总结

锯削实训总结

开篇:润墨网以专业的文秘视角,为您筛选了八篇锯削实训总结范文,如需获取更多写作素材,在线客服老师一对一协助。欢迎您的阅读与分享!

锯削实训总结范文第1篇

工训学生自我总结范文一 本学期,为适应新时期教学工作的要求,本人从各方面严格要求自己,积极向有经验的老师请教,结合本校的实际条件和学生的实际情况,勤勤恳恳,兢兢业业,使工作有计划,有组织,有步骤地开展。立足现在,放眼未来,为使今后的工作取得更大的进步,现对本学期自我培训做出总结,希望能发扬优点,克服不足,总结经验教训,继往开来,以促进教学工作更上一层楼。

一、更新了教育教学理念。

时代在不断进步,社会在不停前行。同样,教育教学理念也应与时俱进。埋头苦干是必须的,但抬头望天也是必要的。一味埋头苦干会迷失道路,偶尔抬头望天才能看清方向。特别是随着新课程改革的纵深发展,很多教育教学中的深层次问题不断地暴露,这时候更需要理论的指示与专家的引领。

赖大仁教授曾经讲到的《语文教育与文学教育的关系》。站在社会科学的角度剖析了当下小学语文教育中出现种种问题。特别谈了当今的语文教育为什么拒绝文学的原因:

1、社会实用主义风气的影响;

2、应试教育的导向;

3、工具论观念的影响。

以及面对这种现状,语文老师应有什么作为,赖老师以自己为现身说法,认为语文教师一定多读书,读好书。多读一点人物传记,以获得人格的力量与人生的启迪;多读点历史、哲学、宗教,有利于培养自己的人生观、世界观。这些观点与提法无疑对很多处于迷惑中的老师是一种警醒。

在关于新课程改革的几大重大问题上我的观点如下:

1、历史背景:政府的选择与推动;

2、核心思想:专家策划与引领;

3、教学方式:教师的习得与创新;

4、课堂变化:学生的体验与发展;

5、三级课程:学生的开放与转型等。

站在新课改的前沿,对新课程改革的理念与实施现状给老师们一个全面的梳理,让老师们可以以一个新的高度全面理性地看待新课程改革。又如在《对中国教育的批判与反思》这一本书中谈到,从德育与智育的辩证关系的角度当对下的小学教育进行解读。指出:中国教育的现状是教书为主,育人为辅;甚至是只教书,不育人。作者强调,育人比教书重要一百倍,因为教育的本质是对人的品质的塑造,而不是仅仅传授知识与培养技能的。接着引用孔子、老子、荀子、苏格拉底、洛克、蒙田、爱因斯坦等人的名言,最后得到结论:正确的教育理念是育人教书。此报告无疑是对当下教育弊端的一次警钟,更是对一线教师理念的一次纠正。

总之,由于种种原因,我们现在的教育越来越偏离正常的轨道,越来越朝着急功就利与速成的方向。这些都需要在理念上纠正与更新,使我们的教育不离其本质。

二、更新了教育教学知识。

教师是一个永远新的职业。这里讲的新主要指知识的更新与教学艺术的更新。作为语文老师,他应始终站在时代文化前沿的号手,把住时代文化发展的脉博;他应是始终站在科学知识岸边的摆渡人,传承知识与文化;他应是学生灵魂的塑造师与精神垃圾的清道夫。经过此次的自我培训,就我个人而言,不仅在学科知识方面得到一次全面的补充,而且在教学艺术方面得到一次新的补充。

1、阅读教学要着眼于小学六年,有一个长期的系统的计划,一般借助《考试大纲》构成阅读教学的框架。

2、每篇课文的设计要集中解决一两个突出的问题,不要面面俱到,否则会造成浪费与欣赏的审美疲劳。而每一堂课又集中解决两个问题为宜,让学生一课堂下来有所得。

3、对文本的处理,强调教师要独立解读文本以形成对文本的独到认识。同时要充分注意尊重学生的阅读,并注意引导,以提升他们的认知与感悟能力,甚至有的时候要肯定学生的精神,引导他的方法。要依据文本的特点设置问题,引导学生阅读,选择其最显著的特点进行深入地剖析。总之,教育是一门艺术,需要老师不断的自己更新,才能更上一层楼。

工训学生自我总结范文二 通过一段时间的实训,使我更加了解了划线、錾削、锯切、锉削、钻孔、铰孔、攻丝、套扣、刮削、研磨等加工过程。同时,也发现了自己在钳工过程中的不足,认识到了在加工过程中的一些需要注意的地方,学到了课本上学不到的东西,为今后的工作积累了一些工作经验。

为了加工出精确的工件,首先要准确的划出所要求的尺寸。划线之前要把工件表面清理干净,除去飞边和氧化皮。然后灾工件表面均匀涂色,使划线更加清楚。划线一定要仔细,如果不仔细就会给后来的加工带来误差。凸凹配合工件的凸凹边和燕尾配合的燕尾边要对称,要精准,这样才能保持配合件正反都能配合。

根据所需工件剩下的宽度来判断一下是否用锉削或錾削之后再锉削,或者先用锯切之后再锉削。如果剩余量很小可以直接用锉刀锉削,选用中等齿锉刀,右手心抵着锉刀木柄的端头,大拇指放在锉刀木柄的上面,其余四指放在下面,配合大拇指捏住锉刀木柄。左手掌部压在锉刀的另一端,拇指自然伸直,其余四指弯曲扣住锉刀尖端。

手握锤左手握錾子,錾子后刀面与工件表面成5~8,起錾时后角要稍大点。錾削时每次錾削的厚度约为0.5~2毫米,当錾削大平面时,先用窄錾开槽,然后用扁錾錾平。

如果所需工件剩余的宽度较大应先用锯割。安装时锯齿尖向前,锯条安装在锯弓上不要过紧或过松。起锯时锯条要垂直于工作表面,并以左手拇指靠稳锯条,使锯条正确的锯在所需的位置上。起锯角度约为10左右。锯条前推时起切削作用应给以适当的压力,返回时不切削,应将锯稍微抬起或锯条从工件上轻轻划过以减少磨损。快锯断时,用力要轻以免弄伤手臂。锯削速度应根据工件材料及其硬度而定,锯削硬材料时应低些,锯削软材料时可高些,通常每分钟往复40~60次。

钻孔前,工件要划线定心。在工件孔的位置划出孔直径圆和检查圆,并在孔直径圆上和中心冲出小坑。钻孔时,先对准样冲眼试钻一浅坑,如有偏位,可用样冲重新冲孔纠正,也可用錾子錾几条槽来加以校正,钻孔时进给速度要均匀,快要钻通时,进给量要减小,钻韧性材料须加切削液。钻深孔时,钻头要经常退出,以利于排屑和冷却。

在做60燕尾角时要用万能角度尺,划线时要准确,保证角度正确,一定要注意两边对称。在做圆角时要用圆规,把线划清楚之后用锉刀修正。

最后在配合件配合时要修正,修正时要注意不能磨过,每次都剩余一点,以防止修正邻边时将边磨过。

锯削实训总结范文第2篇

关键词 中职;钳工技能实训课;巡回指导

中图分类号:G712 文献标识码:B

文章编号:1671-489X(2017)01-0138-02

1 前言

巡回指导是教师在进行钳工技能实训课时,在完成实训内容的标准示范之后,对学生进行科学、系统、有目的的指导。通过教师的巡回指导准确地指正学生在实践操作中错误或不规范的相关操作,这个阶段是学生进行实际操作完成课题任务的全过程。在钳工技能实训中,教师的巡回指导发挥着无比重要的作用,加强巡回指导的教学效率,将会提高整个实训课程的教学质量。

2 巡回指导具有目的明确、针对性强的特点

巡回指导模式是指对学生的训练情况反复进行检查指导。关于不同种类的课程安排,巡回指导针对的要求也会有所差异。教师通常将教学目的以及教学的困难点记录在课件上,随之将这些任务通过巡回指导的方式告诉给学生,并且还会把钳工的基础要领教给他们,让他们进行反复训练,这主要是为了监督检查他们的操作方式是否正确。与此同时,综合考查的目的是检查学生对钳工操作工序的掌握情况。在他们进行单独训练时,巡回指导主要是检查其熟练运用程度。如钳工的锉削训练,检查的主要情况是锉削的姿势及动作的规范性。

一定要让学习者深入了解训练的每一步,深刻知道各种锉削的方法。因为大多数学生都是初次了解锉刀,刚开始会觉得很有趣,此时学习兴趣较为浓厚、干劲充足,所以在训练的时候就会很认真。但随着学习时间的增加,学生心理与身体逐渐疲惫,加之训练枯燥乏味,易对锉削工序的训练失去兴趣,致使锉削训练时间减少,技术能力也得不到有效提升,进而很难完成实训任务。采用巡回指导的教学方法,根据学生思想变化情况,教师应保有足够耐心将目前的学习任务以及做这项事情的意义告知他们,并给他们做锉削的正确指导,让他们准确无误地熟悉了解操作方式与操作重点、难点,若发现学生出现错误,则立刻将其纠正。学习是需要长期坚持的,巡回指导中教师的指导方法以及态度也会对学生造成一定影响,因此,教师在进行指导工作中一定要严谨认真、恪尽职守[1]。

3 个别指导和集体指导结合进行

个别指导是指教师在进行一定阶段的内容教学之后,对所有学生的知识与技能的掌握情况都有所了解,对个别学生的突出差异方面进行有针对性的指导。集体指导是指教师集合本班所有学生,对实训阶段中存在的问题进行重点指导。在进行实训课程教学中,因每个学生的学习兴趣、学习方法、学习态度的不同,在进行同一专业知识学习时,学习效果仍会产生较大差异。采取个别指导与集体指导结合进行的教学方式对学生的专业知识训练,教师可以重点对单个学习情况不佳的学生进行具体分析,再对学生的共性问题进行集体指导,通过两种教学方式的结合,可以使每个学生的专业技能都能够迅速提高并加以巩固。

以实践操作教学中的锯削为例,锯削作为钳工技能实训操作中非常重要的一项基本内容,无论是手锯的握法、锯削时的起锯方法以及锯削的姿势都具有较为严格的要求,在进行这一基本操作训练之后,教师应总结学生在实践中所出现的共性问题作为示范并加以指导,再让学生进行自我练习。对于一些理解能力较差或实践操作能力不高的学生,教师可以耐心地进行个别指导,使学生能够慢慢掌握其中的技巧。然而对于一些实践操作能力强、学习效率高的学生也应该进行单个指导,巩固他们的基础内容,对其进行操作方面创新性与独立性的指导,以加强技能技巧,为以后掌握高难度技能打下坚实的基础[2]。

4 不同实训阶段采用不同教学方法

在具体的教学过程中,教师应结合学生不同的实训阶段,适当采用不同的巡回指导方法。若学生在完成相应的实践教学之后,这一阶段的学生已经具有了一定专业知识并熟练掌握,可以进行下一实习阶段。可以安排学生顶岗生产,并根据相关技术要求单独完成生产,创造价值。在这一阶段的实训指导教师不能再“手把手”教学,而应当注重学生的主体地位。对于这一阶段的学生,指导教师在学生进行实践操作时应适当减少对学生的指令性要求,应增加对学生的启发式教育,充分发挥学生的学习创新思维,在学生独立完成实训作业的过程中,应适当指导和预示他们在实训过程中可能存在的隐患,在学生完成之后对其实验成果进行检查,看是否符合质量要求。

5 充分发挥学生的主体作用

在课堂教学中,一般采用教师授课与示范、学生听课及模拟的教学模式,教师主要起引导作用,学生才是真正的主体。在钳工专业技能教学过程中,学生扮演着重要的角色,既是教育的对象,也是专业技能的接受者。教学模式与教育内容均是围绕学生来开展的,所以必须要激发他们的学习兴趣,使其能够理解与消化专业知识,完成专业技能的学习。如果有非常优秀的专业教师以及最先进的教学设备,而学生不能够对其有所兴趣,仍然不能达到较好的学习效果。由此可见,学生在教学过程中具有无可取代的地位。

尤其是在实训教学巡回指导教学中,这种教学不同于一般的理论教学模式,每个学生都具有独立的角色。指导教师需要对学生进行操作指导,还应提供所用工具,对于学生在实训过程中可能出现的安全问题提前做好预防工作[3]。

活跃课堂气氛,调动学生学习积极性 活跃课堂氛围,调动学生学习积极性很有必要。教师在进行巡回指导工作时,多与学生进行沟通交流,在个人训练中尊重学生的不同工序方法,若学生的见解较为独特、新颖,应多加鼓励;当学生出现错误时,应正确引导和帮助学生认识错误、改正错误。从训练开始到结束,教师应正确指引学生积极参加这些活动,在一些情况下还可以用生生互助的方法进行学习,让他们进行互相交流与评价。如让那些已经熟悉了解技能方法的学生来教那些刚入门的学生,并将其教会。

加强制度的管理与约束 通常情况下,加强制度的管理与约束的主要目的是让学生养成自主学习的好习惯。刚开始接触时,学生一点儿都不懂,直至学会为止,是一个较为漫长的过程。在这个过程中,教师应充分l挥引导作用,并且加强制度的管理与约束,按照不同学生制定合理的规章制度,还要有奖有罚,让学生逐渐形成自主学习的好习惯。

6 结语

综上所述,巡回指导对于学生专业技能的培养以及独立操作能力的强化起到重要作用,是培养综合性人才的有效教学策略。在具体实训技能培养期间,实训教师应当注重巡回指导环节,结合学生学习情况,激发他们的学习兴趣,培养独立创新思维,为就业和工作打下坚实的基础。

参考文献

[1]姜大源.职业教育学研究新论[M].北京:教育科学出版社,2013.

锯削实训总结范文第3篇

【关键词】锯割 锉削 平面 垂直度 平行度

【中图分类号】G712 【文献标识码】A 【文章编号】1674-4810(2013)24-0179-02

近年来,我国工业发展迅速,对技术工人的需求越来越大,中高职毕业的学生已成为我国经济发展的主力军。十多年前,国家就非常重视职业教育发展,提出“技术工人也是人才”,使当时邓建军等一大批“高级蓝领”成为全国的技术模范、学习典型。随着修造船业的迅速发展,培养钳工专业技能也是非常重要的项目(虽然目前有先进的机械化设备,但离不开手工操作),而锉削与锯割又是钳工专业中重要的操作技能,也是学生在生产实习中的重点和难点,而锉削与锯割又是修理钳工必须掌握的基本功,它往往需要花大量的时间练习而又不易掌握。怎样来缩短时间,提高练习效果,如何解决训练中的难点和技能技巧的掌握呢?本人在多年的钳工实践中总结出锯割与锉削技能技巧的训练方法,它能使学生在相对短的时间内掌握好锯割与锉削技能,收到良好的学习效果。

一 锯割姿势的训练

在进行钳工操作时,每一项操作都有其特殊目的和要求。如錾削姿势的训练,目的是掌握錾削工具的使用方法,要求是站立位置正确,錾子、手锤握法正确,锤击准确有力,难点是锤击准确有力。以锯割来说,在基础操作训练时,及时纠正操作姿势出现的问题。要注重培养学生的正确操作姿势,通常右手握住锯柄,左手压在锯弓前上部,稳稳地掌握锯弓。正确的操作姿势能使学生正确用力,降低疲劳,保证工件的加工质量。钳工刚开始可能并不是太重视,凭着一股冲劲,一口气锯下去,不一会儿就累了,锯出的锯缝歪歪斜斜,参差不齐。实际上,正确的锯割动作包括:锯条的安装、起锯的方法、锯弓的握法、站立的部位与身体与胳膊运动的配合、用力的速度与大小、眼睛的注视部位都密切有关。正确动作的掌握,可以节省很多体力,这样才能进行一连几个小时的工作。刚开始要对这些动作反复操作,逐步加强动作协调性,形成良好的操作习惯,并且随着大量的实践,逐渐提高锯割的精度,减少为下道锉削加工所留的余量。

如锯割后的切削余量大约达到0.2mm,这样才算打牢了锯割的技能基础。学生初次进行钳工操作时就要对其姿势作严格要求。本人在实践中总结出“分解法”,即学生初次锯割操作时,将锯割操作分解成若干步,对每步先分开练习,然后再进行整体动作连贯、协调训练。在训练过程中老师演示要到位,巡回指导要勤。对个别掌握差的学生要重点帮助,一旦发现动作、姿势不正确,要及时纠正,以免养成不良的操作习惯,对操作姿势正确的学生要进行重点表扬。对初学者来说操作姿势不正确的居多。由于学生身高不同,学生离钳台的距离究竟多远要因人而异,很难设定一个具体数字,只有当操作者握锯前,手的小手臂与大手臂成约90°时,锯条前端变色处搭在工件上,此时操作者站位最合适。

又如,操作者视线不正确、习惯用右手的,视线应从左往右看,否则姿势变形,容易产生分力,锯缝歪斜。对诸如这些不正确的操作姿势,老师要及时提示纠正。正确姿势见下图。教师从抓基本功训练入手,每天安排一小时的基本功训练时间,即每天有目的、有计划地安排一个单项基本操作训练,教师逐项检查,发现问题当面讲评,用“拳不离手,曲不离口”的方法达到熟能生巧的目的。在这样的基础上,转变学生对实习的态度,并明确指出,钳工的技能不是一朝一夕就能学到的,而是要经过反复的练习、刻苦的学习才能掌握的,让学生建立自信心,由“被动学习”变为“主动学习”。

锯削姿势图

工件夹在左边便于操作者观察锯缝、锯断时方便接取工件,工件锯缝靠近钳口铁可减少振动。首先,要注意夹力,既不要夹得太紧,也不要夹得太松;工件既要夹牢,又要防止变形。其次,掌握起锯要点。起锯操作时要遵守起锯要点:行程短、压力小、速度慢、起锯角度正确。一般采用远起锯,这种起锯方法便于观察锯割加工线,易正确定位操作,起锯角约为15°,至少要有三个锯齿接触工件;起锯锯缝深度一般达2mm左右才转为正常锯割。最后,及时纠正锯缝偏斜。在锯割操作前,应按技术要求决定采用单线法还是双线法操作,在锯割操作过程中,操作者的眼睛要注意观察锯缝,若发现锯缝偏斜,应及时纠正。纠偏的方法可用一句话来概括:“左偏左摆,右偏右摆”,即当锯缝相对于加工线向工边偏斜时,锯弓稍微向右边偏斜一个较小的角度,这样就可以把偏斜纠正过来。因为锯缝是锯条锯割产生的,锯条锯割方向偏哪边,锯缝就偏向哪边。

因此,只要相应地把锯条往反方向锯割就可以纠正过来。只要锯条按单线法沿着加工线或按双线法在加工线内操作,就能确保工件的垂直度、平行度、尺寸等技术参数达到规定的要求。

二 锉削的训练

锉削是用锉刀对工件表面进行切削加工,使工件达到所要求的尺寸、形状和表面粗糙度的加工方法,而平面锉削是锉削工艺最基本的组织部分。在钳工操作中,平面锉削的质量往往决定了钳工技能水准的高低,那么如何才能使学生在起步阶段产生兴趣,并用最快的速度把基础训练做好,是关系到学生以后实践提高的最重要环节。笔者认为应从以下三方面着手。

1.站立姿势

理论教学要求:身体与钳口平行线呈45°,左脚与钳口中垂线呈30°,右脚与中垂线呈75°夹角。左右两脚之间距离为250~300mm。

实践教学技巧:学生在刚接触锉削实训的时候,站立容易出现身体角度不到位的现象,影响锉削运动的准确性以及锉削技能的提高。

笔者在教学中采用可以借助教学使用的粉笔,在台钳地面上按不同的角度要求以及相对应的位置画出三条简单投影线,来固定身体和脚的位置角度。两脚之间的距离可以用在角度选择正确后右脚跟旋转可以触及左脚后跟,即一个脚掌的距离来调整到最佳状态,使学生在简单的线条提示下顺利地掌握住站立的姿势动作。

2.锉削起步

理论教学要求:锉削动作开始时,身体预先前倾10°,锉刀运行到1/3处身体前倾15°。

实践教学技巧:锉削运动对体能的要求十分严格,尤其在粗锉阶段,体力消耗最大,所以如何掌握力量的正确运用对锉削的速度、精度都十分关键。

锉削起步,尤其是粗锉阶段,刚开始时一定要用整个身体的力量来带动锉刀向前运行。粗锉起步时身体先向前运行,左腿稍微弯曲,右腿用力,身体带动手臂,手臂带动锉刀。感觉锉刀握住部位力量增加,将全身的力量都集中到手臂上后再开始锉刀运行。这样可以在大运动量的情况下节省体力,提高整个工件的加工速度,确保在细锉和精修阶段操作者的体力及工件的精度。

3.回程动作

理论教学要求:锉刀运行到2/3处,手臂带动锉刀向前运行,身体回到起步动作,倾斜15°。

实践教学技巧:回程动作是学生在锉削训练中掌握比较困难的动作之一,操作中学生容易出现回程动作控制不到位或没有回程动作的情况。

解决方法可以在锉刀长度方向上标注出2/3处。当锉刀在工件上运行到标注位置,身体与手臂呈现反向运动,双手臂前伸将锉刀送出完成最后1/3动作,左腿由弯曲状态变为伸直,带动身体返回初始状态。教学时可以让学生首先单项练习2/3处身体回程与锉刀送出两组动作,然后再练习两组动作的衔接,最终熟练掌握完美过渡的锉削动作。

如长方体锉削时,为了更快速、有效、准确地达到加工要求,必须按照一定的顺序进行加工。(1)选择最大的平面作为基准面,先把该面锉平,达到平面度要求。(2)先锉大平面后锉小平面。以大面控制小面,测量准确、修整方便、误差小、余量小。(3)先锉平行面,再锉垂直面。一方面便于控制尺寸,另一方面平行度比垂直度的测量方便。

随着训练的深入,学生成功率的提高,实习兴趣的加深及技能、技巧的成熟,就解决了钳工技能训练中的难点,提高了各平面锉削的技能、技巧,在教学中从学生起步阶段就掌握好基础内容,对进一步学习锉配技术打下坚实的基本。

参考文献

锯削实训总结范文第4篇

摘要根据高等专科学校的特点,结合学生在实训过程中遇到的问题,探索学生完成钳工实训任务的方式方法,即工具的正确使用,严格按照加工步骤和加工要求完成实训任务。因材施教,使学生进一步认识钳工加工工艺,明确实训的重要性。

关键词:锯条折断;工件歪斜;丝锥折断;解决方法;注意事项

一、引言

钳工工艺的实训,在各个专科学校的理工专业,尤其是在本校的电气班、发电班、热动班、集控班、暖通班、热自班、电子班、机电班、模具班和数控班都是一门必修课。虽然实训时间只有五天,但是,在这么短的时间内要进行实训的钳工内容却很多。我们不仅要按照教学大纲的要求完成相应的教学任务,还要让学生在这么短的时间内学习到有用的知识,按图纸的要求,利用手工工具加工完成一个综合工件。在实训期间,周二下午为老师学习时间(即学生的自主学习),所以实际实训时间只有四天半,可是,需要实训的项目有:钳工入门、划线、钻孔(扩孔、锪孔)攻丝和套丝、锉削、锯割、錾削和综合作业,一共八项实习项目。加之任务大,学生大部分都没有接触过钳工加工工艺,这就使得完成教学任务有一定的困难度。具体说来,很多学生确实具有很积极的学习实践精神,唯恐落于人后,每个人都想把自己的实训项目和综合工件在最短的时间内完成。这种实训的积极态度是正确的,但是,学生为了尽快完成实训项目很容易忽略老师的具体要求,没有办法按照加工步骤和加工要求完成项目的实训,影响到学生的实训效果和综合工件的成绩考评。实训中,笔者发现以下三个问题经常发生:1、锯条折断。2、锯割工件歪斜超出范围。3、攻丝时丝锥折断。

二、原因分析

1.锯条折断

(1)锯条装得太紧或太松。(2)锯割过程中强行找正。(3)压力太大,速度太快。(3)新换锯条在旧锯缝中被卡住。 (5)工件快锯断时,掌握不好速度,压力没有减小。而学生常犯的错误就是压力太大、速度太快,新换锯条在旧锯缝中被卡住锯条折断。

2.锯割工件歪斜超出范围

(1)锯条装得太紧或太松。(2)锯割过程中不看锯缝,注意力不集中,造成加工尺寸超出规定范围,工件埙坏,影响实习效果。

3.攻丝时丝锥折断

(1)在攻丝过程中,由于操作者双手用力不均衡,致使力的方向改变而折断丝锥。这种情况多发生在直径较小的螺纹加工中,?底孔孔径与丝锥不匹配。例如,加工M5×0.5螺纹时,本应该用必4.5mm钻头钻底孔,如果误用了适用于M5?4.2mm钻头来加工,由于孔径变小,与丝锥不匹配,扭矩必然增大。此时如操作者仍未发现用错钻头而继续强行攻丝,则丝锥折断现象就必然出现。(2)加工盲孔螺纹时,当丝锥即将接触孔底的瞬间,而操作者并未意识到,仍按未到孔底的攻丝速度送进,则丝锥必然折断。加工盲孔螺纹时,如果有部分切屑未能及时排出而填堵在孔的底部,操作者若强行继续攻丝,丝锥也必然折断。(3)丝锥自身的质量有问题,也是导致攻丝过程中丝锥折断的原因之一。(4)?攻丝开始时,丝锥起步定位不正确,即丝锥的轴线与底孔的中心线不同心,在攻丝过程中扭矩过大,这是丝锥折断的主要原因,由此而造成的丝锥折断现象比前述诸因素造成的丝锥折断总和还要多。出现这种丝锥与底孔不同心的现象,看起来是操作者的技能问题,但实际上是由于丝锥结构上存在不足所致。

三、解决方案

1 锯条折断

(1)锯割前要检查锯条的装夹方向和松紧程度。(2)锯割时压力不可过大,速度不宜过快,理论要求是每分钟40次左右,在实际操作过程钟最好保持每分钟30次左右,一定要慢。(3)锯割将完成时,用力不可太大,并需用左手扶住被锯下的部分,以免该部分落下时砸脚。

2.锯割工件歪斜超出范围

(1)锯条的装夹的松紧程度要根据男女生的力量装夹。(2)站立位置和手锯握发要正确,注意力一定集中在工作中,看好工件前后线,眼睛始终盯着锯缝,速度不宜过快,防止歪斜及时纠正。不干与实习无关的事情。

3.丝时丝锥折断原因

(1)根据工件上螺纹孔的规格,正确选择丝锥,先头锥后二锥,不可颠倒使用。(2)工件装夹时,要使孔中心垂直于钳口,防止螺纹攻歪。(3)用头锥攻螺纹时,先旋入1~2圈后,要检查丝锥是否与孔端面垂直(可目测或直角尺在互相垂直的两个方向检查)。当切削部分已切入工件后,每转1~2圈应反转1/4圈,以便切屑断落;同时不能再施加压力(即只转动不加压),以免丝锥崩牙或攻出的螺纹齿较瘦。(4)攻钢件上的内螺纹,要加机油,可使螺纹光洁、省力和延长丝锥使用寿命;攻铸铁上的内螺纹可不加剂,或者加煤油;攻铝及铝合金、紫铜上的内螺纹,可加乳化液。(5)改进丝锥的结构。在头锥的前端增设长度为5~10mm、直径与底孔钻头直径相同的圆柱体,将其作为丝锥与底孔能自动保持同心的引导部位,使丝锥本身具备在攻丝开始时自动与底孔保持同心的功能。用这种丝锥攻丝时,可避免因丝锥与底孔不同心而发生的丝锥折断现象,也可杜绝因底孔与丝锥不匹配而发生的丝锥折断现象。

四、实施效果

锯削实训总结范文第5篇

关键词:钳工 实习教学

职业技术培训学校的实习教学是依据培训目标教材是中等职业学校项目型规划教材,以培养技能型人才为出发点,结合劳动和社会保障部制订的职业技能鉴定标准而编写的,按照“以就业为导向,以能力为本位”的职业教育思路本着实际、实用、实效的原则,注重理论联系实际,重点在操作技能训练。为使学生学好技术,顺利完成今后实际工作所需技能的关键学习环节,是学生工作后的技术基础。通过实习环节的学习要使学生理论联系实际,掌握基本技能并努力培养其动手能力。这一教学关完成得好与坏,直接关系到学生技术水平的高低和学校是否具有市场竞争力及生命力。因此,作为从事实习教学的老师,必须要从教学的各个环节甚至每个细小的地方做起,及时的抓紧抓好。我作为长期工作在钳工实习教学一线的教师,在对如何搞好实习教学方面,积累了一些肤浅的经验。在此以钳工为例作了如下的归纳和总结以供探讨。

一、素质教育是面向全体学生的教育

它要使每个学生在原有的基础上都得到发展。但是随着科学技术的发展,一些原有的知识技能的教学内容已经与现代技术存在不同程度的不配套现象。同时,每个学生原有的知识基础和学习主动性都存在着个体差异,对此教学要在承认学生个体差异的基础上为每个学生提供优质的教学,把因材施教落到实处。教学面对的是中职的学生,钳工实训又是通过手工操作来达到学习目的的,工作条件差、劳动强度大,所以学生很容易产生厌学情绪。这样下去,根本达不到实习的目的和要求。因此在实践教学中我们首先应让学生了解技能的重要性。让他们清楚专业技能是其区别于普通学校学生的特征,同时让他们知道练好专业技能,具备较高实际动手操作能力,对其今后的工作有着不可代替的重要意义,使学生真正在内心觉得有必要学好练好钳工技能。他们学习能力普遍较差,注意力的时间较短,但他们思想活跃,喜欢游戏和互动,所以在教学中选用大量的实例、实物和多媒体视频吸引学生的注意力。另外为了提高他们的学习能力,在教学上尽可能的去调动和发挥学生主观能动性,使他们成为学习的主角。

二、落实教学重点,突破教学难点

为了达到教学目标,落实教学重点,突破教学难点,教学方法除了常用的的讲授、启发、引导以外。还应该使用传统教学与现代多媒体教学有机结合的手段,采用行动导向、情景模拟、任务驱动、角色扮演法、小组讨论等教学方法进行教学。具体实施的步骤为“多媒体示范+教师讲解——学生“跟我学’——教师布置任务——学生实施任务——教师巡回指导——分析结果及讨论解决问题”, 训练学生在学习过程中正确使用工具技能,培养学生的合作能力,沟通能力,人际交往能力,全面提升学生的综合素质。多媒体课件在教学过程中起示范作用,教师在教学过程中起引导、启发作用,指导学生完成学习过程。整个教学过程中做到“做中教”,实现“教学内容生本化,教学过程活动化,教学评价多元化”的教学策略

三、切实加强基本功训练。做到操作规范化

钳工的基本操作技能主要有划线、锯割、锉削、錾削、钻孔、扩孔、铰孔、攻丝等。其中的锯割、锉削和钻孔又是非常重要的基本功,这些操作技能要通过大量的练习才能形成。在这个过程中,教师要加强巡回指导,及时发现学生中出现的错误操作姿势和测量方法等各种具体问题并予以纠正。要想迅速提高操作水平,必须着重进行以下三方面能力的训练,首先是敏锐的眼力,没有眼力作保障提高水平就无从谈起。在锉削时要通过观察平面的反光情况对平可度做出大致的判断,从而及时调整两手的用力达到锉平的目的。在锯削时要通过观察,及时判别锯缝贴线的紧密程度,从而调整锯弓的倾斜以确保锯削后为锉削留下0.2mm的加工余量。在钻孔时要通过观察明确判别起钻凹坑的偏心方向及程度,从而确保在钻头完全切入前找正钻头位置。其次是良好的手感,手感是否正确与能力的强弱直接影响到加工工件的质量和速度。以锉削为例,学生应能够根据自己所用锉刀的大小、锉齿的粗细、加工工件材料的软硬等来确定每次锉削量的大概值,从而根据加工余量算出再锉几下不会超差,以减少测量次数提高加工速度。第三是充沛的体力,由于钳工操作主要是手工操作,尤其是在进行综合操作技能训练时,动辄需要几个小时,如果没有充沛的体力,动作就会变形,从而降低了加工速度,加工质量也没有了保障。

四、培养学生动脑习惯。提高工艺分析能力

加工工艺分析是非常重要的,它直接关系到工件是否能保质保时完成。对于某些工件来说,如果加工次序颠倒,既使技能基础再好,也无法达到工件的技术要求,因此在学生初学时,教师要针对图纸要求,进行工艺分析,同时要引导学生把所学理论知识用到工艺分析中来。随着实习的深入和学生认知水平的提高,可以让学生自己编排一些简单的工艺,逐渐过渡到由学生自己分析讨论,教师归纳总结,这样有利于培养学生的独立工艺分析能力。

学生的学习成效不仅仅表现在掌握技能、技巧上,形成技能、技巧还表现为能够运用所学的技能、技巧解决生产中的实际问题。如在钳工维修实习教学时,先让学生看清楚设备损坏的部位,然后就损坏的原因、程度及维修方法开展课堂辩论会,学生围绕这一课题从不同角度深入思考、各抒己见,经过一番唇枪舌剑后,得出真正损坏原因所在及既经济又快捷的维修方法。这样使学生在辩论—同一—实践—总结中完成了从学会技能到运用技能的转换过程,同时也培养了他们发现问题、解决问题的能力,对今后走上工作岗位充满信心。

以上内容是我对钳工实习教学优化的一些尝试。实践证明,这样的尝试是有很明显的效果的。教学优化只要大胆尝试,善于总结,不断探索,不断完善,就能结出硕果。

锯削实训总结范文第6篇

【中图分类号】G712 【文献标志码】B 【文章编号】1005-6009(2017)28-0076-02

磨课,也就是进行课例打磨,一般情况下指教师结合平时积累的教学经验在上公开课前的反复推敲试讲过程。以笔者所在的上海工商职业技术学校为例,钳工实训教师所采取的教学方法各不相同,车间实训效果也不同,学生在临近毕业时的实操能力参差不齐。要想提高钳工实训课的教学质量,必须对课程进行精雕细琢,其最佳途径就是进行必要的磨课。

一、钳工实训课磨课的模式

中职钳工实训课的磨课模式一般采取教学诊断改进式和行动导向式两种。从科研的角度出发,进行教学诊断改进式磨课,可以通过质性评价提高教学效果,如学生自评、学生互评和教师评价。行动导向式磨课,可以帮助磨课对象设计更为科学的课程项目,以充分调动学生的学习积极性。所以,采取以上两种模式可以帮助参与磨课的教师得到总结性结论,同时有助于专业教师获得实证性研究方法的积累。

二、钳工实训课磨课的程序

钳工实训课一般采取“备课析课―一次执教―观课议课―二次执教―反复修改―形成磨课教案”的程序。钳工实训课的备课很重要,教师对于学生的动手能力以及领悟力发展情况需要现场观察才能得出准确判断,其实备课就是备对学生因材施教的教学方法,而析课要有专业理论课教师的参与,重点是聚焦课的质性评价与课程项目的规划。观课议课,最好邀请校外专家观摩,甚至还可以邀请企业授师参与听课,以帮助提高课堂教学的有效性。二次执教以后,主要以实训教师自主评课为主,寻找其中可以改进的地方,最终形成磨课教案,再在学校实训组中进行教学检验。

三、提高钳工实训课有效性的磨课策略

(一)磨课要有针对性

学生水平的参差不齐,决定了任务目标的不同。所以,磨课时要注重看磨课对象是否设定了分层目标。如划线、锉削、锯削、钻孔、扩孔、铰孔、锪孔、攻螺纹、套螺纹、镶配及装配等工艺流程,要确立多层次分级目标,学生由低级向高级目标发展。所以,磨课应关注学生的理解力与领悟力,对学生的知识储备做到“心中有数”,进而确立不同层次的课程目标。

(二)磨课要有对比性

集体磨课实施阶段通常采取“一课多磨”的方式,即对某位教师多轮次地说课、听课和评课,这样做容易走向程式化。为此,磨课时要进行v向与横向的对比。纵向是与磨课对象过去课堂效果的比较,横向则是同行间的课堂效果对比,后者要求在同期内对多位教师进行磨课,增强对比性。

(三)磨课要有研究性

磨课的目的本身在于研究如何把课上得更好,研究如何让学生学得更好,利用磨课手段以提高实训课的有效性。研究的过程是基于教学实际中存在的问题提出改进方法,但是,不一定每次改进措施都能达到预期目标。为了提高磨课的效果,可以借助于模拟仿真技术,将课程中可能出现的问题进行必要的推演,以寻找出可行的改进方法。

四、磨课对提高钳工实训课教学有效性的分析

(一)课堂教学目标更加细化

钳工实训的划线是学生基本操作技能的重中之重,从看图纸到锯料,再到划线,学生一旦划错,就会影响实训课教学目标的实现。可以通过磨课,充分研究每个操作技能的教学环节,确定每个环节的教学目标,设立目标达成预案;要防止一次课的课堂教学目标过大,将目标细化,以便科学地推进教学进程。

(二)提高学生学习钳工技能的兴趣

钳工实训除了机械装配科目,其余内容比较枯燥。学生站立时间长了就会懈怠,继而难以完成课程任务。教师在充分备课的基础上,通过磨课的形式,吸收众家之长,实现教学方法推陈出新,找到适合学生学习的课堂教学模式,学生变被动学习为主动学习。例如,有教师通过磨课,尝试采取小组竞赛教学法,从小组共同制订竞赛方案与质量标准到结果评定,都是由学生主导,学生学习钳工技能的兴趣倍增。后来,不同教学内容的课程都采取这样的方式教学,收到了较好的课堂教学效果。

(三)教师有的放矢指导学生

钳工实训课的课堂教学有效性主要体现在全面提高学生操作技能上。钳工实训课的磨课,实际上就是教学经验的推广。教师在课堂上做到有的放矢指导学生,科学安排课时计划。如锉削工艺教学,学生需要用多大的力度、挫削平面的完整度等,具体情况只有学生自己清楚,教师只能在学生的作品中发现问题。但若等有了问题再修正,就会出现大量作品报废的情况,这样势必影响学生的学习积极性。某次磨课时,有教师提出可根据学生的性格特点,要求急躁性格类型的学生采取零公差的锉削方法,性情平稳有耐性的学生,则采取正公差的锉削方法,防止锉削过程中公差过大。后来大家都尝试此方法,效果显著。

(四)学生有效完成课堂任务

锯削实训总结范文第7篇

关键词:钳工实训;技能教学;综合训练

中图分类号:G45

文献标识码:A

文章编号:1672-3198(2010)07-0306-01

钳工作为机械加工中唯一以手工操作为主的工种,在高等职业院校的机电、汽车等专业的实训教学中占有很重要的位置。但是学生在钳工实训课程中往往积极性不高,可以说有些学生不喜欢,甚至讨厌钳工实训,因为它基本上都是纯手工操作,实训中劳动强度大,环境噪音大。还有不少刚开始接触钳工实训的学生认为,钳工已经与目前高效率、高精度、高利益的市场需求产生了极大的差距,这些想法严重的影响了他们对钳工加工的正确认识,使得钳工实训的教学质量大打折扣。这样下去若不及时加以引导,不仅难以达到高职院校培养高素质技能型人才的要求,而且也降低了学生的技能水平,直接影响到学生的就业,操作能力不强的学生,在企业的受欢迎程度普遍不高。因此,加强学生钳工技能的培养,是高职院校培养高素质技能型人才的基石。本文针对以上问题,通过不断的观察和总结教学经验,提出以下建议。

1 改革教学内容,激发学习钳工兴趣

根据不同专业在制定钳工训练内容时力求体现科学性、针对性和趣味性。钳工实训初始阶段单调乏味,整天跟锉刀、锯弓、铁块打交道,日久生厌,这样很容易使学生对实训没有兴趣,就会直接影响训练效果和技能掌握。学生学好钳工技术的关键就在于建立他们对钳工的学习兴趣,在实训教学过程中,可以利用多媒体,全面介绍钳工基本操作和所涉及的范围,认识“万能的钳工”;可以带领学生参观产品展览室,看优秀作品,提高学生的学习热情;还在实训课题的安排上多选用贴近专业、贴近生活、贴近实际的零件来进行加工,比如模具专业学生钳工实训课题,可以制作简单的一套弯曲模及不锈钢开瓶器等。这些课题几乎包含了钳工全部的基本操作技能,如锯、锉、錾、划线、钻孔、攻丝等。通过不同专业不同实训课题的方式,让学生在生产实训过程中有兴趣、想动手、按照规范大胆去做,教师应多鼓励,多引导,让学生体会到制作的快乐和成功的喜悦,一旦有了成就感,实训操作的兴趣和信心就会建立起来。

2 加强基本功训练,打牢实践基础

动手操作是理论知识得到实践运用,是学生理论学习的一种延续,是培养学生具有独立操作能力的重要手段,是学生操作技能最终形成的必经之路。钳工是一个以手工操作为主的工种,钳工基本操作技能是专业技能分解后的局部动作,对于基本操作技能的掌握是通过反复的练习获得的,绝对没有捷径可走。因此基本功的训练是在整个技能形成过程中是最艰苦的,同时这个时候也是养成良好工作习惯的关键时期。在训练过程中,首先教师要做好示范操作,示范动作的规范化直接影响到教学效果。只有教师的示范动作规范化,才有学生动作姿势的规范化。一是姿势的规范化。动作和操作要正确,在示范中要尽量按照最佳操作法和安全技术要求进行演示,让学生第一次看到的就是标准的、规范的、达到安全生产的姿势和动作,使学生养成好习惯。示范动作要求做到:动作正确、姿势标准、操作有序。重点部分重点演示、慢速演示、重复演示。二是解说的准确性。教师在演示时要同步解说,解说要使用专业术语并用词准确贴切。这样可以增强示范演示的效果。在实训过程中严格制定教学实施方案,始终把技术技能的培养放在第一位,对学生严格要求基本技能、养成良好的习惯、循序渐进的打牢实践基础。学生在基本的训练过程中,会出现较多的失误,动作不到位等情况,这个时候若不及时发现并予以纠正,一旦养成习惯,就很难再规范化。因此,学生在开始练习后,教师要注意观察学生的动作和姿势,并注意动作节奏和频率,及时指出问题并纠正,使学生在逐步的练习中能够动作速度协调一致,随着练习的深入,当学生能初步掌握基本操作技能,能够持续并稳定的进行正确的操作时,可以让学生单独自行练习。经过反复的练习,操作水平就会一次比一次提高,学生的身心与操作工具就会自然的结合起来,练习越多越熟练,技能技巧的形成就会又好又快。

3 培养“手感”技能,提高操作能力

感觉技能是指与感觉器官的敏锐程度有关的技能,不同的工种有其特殊的感官要求。在钳工工种的技能实训中,钳工的基本操作主要是大量的手工操作,在生产过程中,操作人要使用各种手用工具对零件进行加工,因此培养学生有一定的“手感”相当重要,特别是在钳工最基本锉削加工过程中,锉削力量的运用和发挥就可以说是一种感觉技能,通俗的说就是“下手要有轻重”,但是锉削姿势的正确与否,对锉削质量、锉削力的运用和操作者的疲劳程度起着决定性的影响,当学生采用粗平锉、中平锉、细平锉进行锉削时,能在一次推锉中估计出锉削量的大概值。这就要求学生加强训练找对感觉、测量检验、观察思考,做到下手轻重有度,逐步培养出一定的“手感”技能。

4 加强综合能力训练,培养高技能型人才

钳工实训不仅要培养学生实践操作技能,更重要的是培养学生综合运用、分析问题、解决问题的能力,也就是在掌握技能的基础上,针对不同的图纸,不同的技术要求能够清楚的分析出工艺路线并提出最佳的加工方法。根据学生不同的专业,有针对性地对学生进行综合课题的技能训练。综合课题的技能训练不仅是对基础技能的检验和再提高,还是将学生的理论知识、工艺分析能力及各种单项基础技能综合在一起的训练,使学生能够独立的进行操作实践,进一步提高专业技能。在以往的实训教学中,我们往往只注重培养学生的实践动手操作而忽略了工艺分析能力的培养,教学过程中教师讲工艺步骤,学生照着做。课堂中学生在老师的指导下能加工出符合图纸技术要求的零件,课后面对其它零件图纸时,就不知怎样的先后顺序的来进行操作。这种方法限制了学生的个性及创造性,不利于学生的独立思维和独立技能的培养。只有让学生把获得的理论工艺知识,通过不断的实践操作训练,有机的结合起来,进而不断深化总结,才能提高学生分析和解决问题的能力。在综合技能操作中,教师要采用启发引领的教学模式。让学生充分发挥自己潜能的空间,在综合训练中,学生是零件的生产者,从零件图技术要求的分析到工艺方案的确定;从零件的每一步加工、各工序的检测到完成零件,都是由学生自己独立完成。随着综合课题难度的增大,经验的积累,技能培养的深入,使学生经历了一个从引领模拟到独立运用的循序渐进的过程。由“教师制造”转变为“学生制造”。如在钳工的综合训练课题中,要提高零件加工工艺的分析能力水平,可以为每一个课题的一组学生提供几种不同的加工工艺,在加工过程中使用不同的加工方法,最后制作出同样的零件。同一组的学生在加工过程中可以独立分析、相互比较,独立制作、相互体验,最后选择出最优的零件加工工艺。在整个过程中,学生各自独立的从分析图纸、确定毛坯尺寸、基准的选择、尺寸公差的计算、整个零件加工工艺方案的选定,到完成零件的制作。真正做到了在“做”中“学”,在“学”中“做”。在综合技能培养中充分发挥学生的独立性和潜能创造的空间,加入创新的思想,创新的工艺,创新的方法。要由“学生制造”进一步转变为“学生创造”。例如,在我院机械系模具专业学生的钳工综合技能课题,是一套简单的弯曲模。学生从图纸的分析,工艺方案的确定,模具零件的制作和检验、到组装都是学生独立完成,教师只起到引领、导正、协助的作用,特别是在工艺过程和加工方法中允许学生有不同的加工工艺步骤。最后,通过实践效果评判得失,带领全体学生讨论与评析,特别是要让技术好的学生主动介绍经验,在这个过程中,学生通过集思广益,各抒己见,积极主动的交流经验,因为学生之间更容易交流,更容易理解接受,找解决问题的思路和方法,让学生自己选出最佳的工艺方案。

参考文献

[1]陈刚,杨举銮.钳工教材(初、中、高级)[M].中国劳动社会保障出版社,2007,(1).

[2]张道行.机修钳工(初、中、高级技能)[M].中国劳动社会保障出版社,2003,(1).

[3]谢增明.钳工技能训练[M].中国劳动社会保障出版社,2005.

[4]梁晓哲.对钳工操作考试试题的探讨[J].太原城市职业技术学院学报,2007,(5).

锯削实训总结范文第8篇

一、设计新颖的新课导入

对于技校生而言,教师如果没有一个新颖的课堂导入,可能导致有些学生直接放弃这节课的学习。也就是说一个漂亮的、吸引人的开头等于成功了一半。课堂导入好,不仅能唤起学生的求知欲望,而且还可以让他们变被动为主动地去获取知识。对于钳工工艺学这门专业课,笔者常用的导入方法有以下几种。

1.设置悬念导入法

钳工工艺学这门专业课内容枯燥、乏味、缺乏趣味性,这就要求教师有意识地设置悬念,使学生产生探求奥秘所在的心理,由此激发学生学习的兴趣。当然,设置悬念要注意适度,不“悬”,达不到激发学习热情的目的;太“悬”,学生望而生畏,百思而不解,也不会收到良好的教学效果。例如,在讲述矫正与弯形这一节时,可以这样设计:同学们都知道扭曲的细钢丝是可以矫直的,或者直的杆件会变成弯曲的。大家想想是用什么方法呢?让学生思考一会,然后提问学生或让学生讨论,根据回答或讨论的情况进入主题。其实,这就是我们今天要学习的钳工基本操作方法——矫正与弯形。

2.生活实例导入法

链传动课的导入设计:钳工工艺学这门专业课中有好多内容与日常生活有关,比如螺纹连接、带传动、链传动等。一提到这些传动,学生们都能够举出生活中的实例,接着教师向学生们展示实物教具,学生一目了然,然后将话转入正题,“既然大家对这些传动比较熟悉,那我们就更深一步学习这些传动的装配知识,理解这些传动的装配要点及技术要求,为以后走向工作岗位打好基础。”短短的几句话,激发了学生的学习兴趣,收到了良好的教学效果。

二、创造良好的课堂气氛

良好的课堂气氛是搞好课堂教学,提高教学质量不可缺少的条件。比如钳工工艺学中锯割一节,为说明起锯方法,笔者采用了歌谣的形式:起锯有远近,选择远为好。近起有诀窍,斜短、轻、慢、倒。在课堂教学中笔者经常采用类似的方法,这不仅激发了学生的学习兴趣,还加深了印象。

创造良好的课堂气氛还要充分激发学生的想象力。例如在讲授金属切削运动这部分内容时,就从学生熟悉的削苹果开始讲解。用水果刀削苹果时。可以把手推动水果刀的转动看作主运动,把苹果配合旋转所作的运动看作进给运动,如果把苹果换成金属,这个运动就是金属切削运动,削下的苹果皮就是金属切削中的铁屑了。

三、更新传统的教学内容和教学模式

依照传统的教学模式,在钳工工艺学的教学中,往往采用“教师按教课书教,学生按教课书记”的注入式教学方法。这种枯燥的教学模式对于技校生而言效果太差,久而久之还会产生厌学的心理情绪。让学生参与教学过程,可以强化学生的学习需要,学生的学习就由被动变为主动。在经常体验成功的欢乐中,学生学习专业课的兴趣就会提高。例如,钳工工艺学“锉削”一节内容教学时,笔者让学生从平时的钳工实训中自己总结出操作方法及操作要点,使他们真正成为学习的主人,感受成功的喜悦,让他们感受到不再是知识的被动接受者,而是知识的主动探求者。实践证明,采用此方法在专业理论课教学中效果良好。

四、实行教学改革,真正做到理论与实践相结合

目前,为了适应当前社会对职业学校人才培养的实际需求,结合教学改革的实际情况,同时借鉴德国双元制的教学理念,打破了原有教材条块分割的教学模式,对实践教学进行了大胆的探索和尝试。把汽车模型的制作运用到钳工工艺学中去是学校钳工专业的一项重要改革。汽车模型共由12种零部件组成,涵盖了钳工的錾削、锯削、锉削、钻孔、铰孔、扩孔、螺纹加工、划线、展开下料、弯形、铆接、装配等基本训练内容。作为一件完整的作品,每个零件的加工环环相扣,学生必须按照计划和图样完成,贴近了企业生产的实际。

在今后的钳工教学改革中,准备把建筑设备中的塔吊模型制作、挖掘机模型制作也要应用到钳工工艺学中去,以增强学生的发现问题、解决问题和动手、动脑相结合的能力,激发学生自主学习的能动性,提高教学的质量,为钳工专业的健康发展打下坚实的基础。