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 文章中心 > 编剧实训总结

编剧实训总结

开篇:润墨网以专业的文秘视角,为您筛选了八篇编剧实训总结范文,如需获取更多写作素材,在线客服老师一对一协助。欢迎您的阅读与分享!

编剧实训总结范文第1篇

He Hongfu

(渭南师范学院,渭南 714000)

(Weinan Normal University,Weinan 714000,China)

摘要: 为适应文化创意产业的快速发展,特别是适应动画产业对于动画高素质人才的需求,开办动画专业的高校加强了实践教学环节,纷纷建设校外实训基地。高校应依据专业特点来规划校外实训基地,通过多种渠道、多种措施来建立和巩固动画专业校外实训基地,使基地健康持久发展。

Abstract: To meet the rapid development of cultural and creative industries, especially the demand of the animation industry for high-quality animation professionals, colleges and universities enhance practical teaching and build outside-school training base for animation major. Colleges and universities should make a plan for outside-school training base according to characteristics of animation major, build and consolidate practice training base by using multichannel and many measures, making it soundly and sustainably develop.

关键词: 动画专业 实践教学 实训基地

Key words: animation major;practice teaching;training base

中图分类号:G64文献标识码:A文章编号:1006-4311(2011)32-0015-02

0引言

文化创意产业的迅速发展对动画行业从业人员提出了更高层次的要求,尽管国内高校培养的动画人才数量日益攀升,但创意水平高、动手能力强的动画人才依然匮乏。动画专业是实践性很强的学科,培养“具有良好的人文与艺术修养,扎实的动画艺术理论基础,熟练掌握前沿的动画技术手段,具备较强的艺术创新和创作实践能力[1]”的人才。因此,实践教学在动画专业人才培养过程中,具有极重要的地位。国内许多开办动画专业的院校,都在培养计划中增强实践教学内容,并进行校外实训基地建设的探索。

1动画专业校外实训基地的建设

1.1 依据动画专业特点规划校外实训基地动画专业的校外实训基地必须依据动画专业的学科特点、培养目标、社会需求、办学思想等因素,来规划符合专业特色的校外实践教学基地。“动画是一门集文、理、技、艺、商和影视于一体,既涉及物理学、计算机等自然科学,又关系到文艺学、语言学、哲学、心理学、经济学、传播学等人文学科的综合叉学科[2]”,具有明显的综合性特点;培养“掌握前沿的动画技术手段,具有艺术创新和创作实践能力[1]”的人才,具有明显的“艺术-技术[3]”特点;学生毕业后可从事动画导演、动画编剧、动画设计等工作,又具有复合型、广泛性特点。因此,渭南师范学院传媒工程学院(简称渭师院传媒学院)依据动画专业的学科特点和培养目标,并根据自己“学术与工程统一,艺术与技术统一”的办学思想,以及本校的实际情况,规划了美术设计型和数字动画制作型两种类型的校外实训基地,制订了分阶段、分模块的实训方案,并通过校企合作共同完成项目等方法和策略,与西安长风影视文化传播有限公司(以下简称长风影视)、北京万豪东亚国际动画制作有限公司(简称万豪卡通)等四家企业建立了相对稳定的校外实训基地。

1.2 采用多种方式建设动画专业校外实训基地

1.2.1 高校与动画企业之间的学术交流是促成合作的契机。促进学校与企业的了解和交流,要充分发挥动画行业协会、动画产业基地、校友会等组织的桥梁作用。学校应借助这些组织与企业的联系,进而了解企业的情况,并由行业协会牵头,为学校和高校牵线搭桥。通过开展高校与企业之间的学术交流,如组织企业向高校介绍行业新进展、新设备、新项目和市场情况,高校向企业介绍智力资源、学术成果、实验动画、学院派观点等,增进了解。如渭师院传媒学院邀请陕西金国光电子科技有限公司来校举办商业CG讲座、手绘板和动检仪等最新动画设备的介绍,邀请万豪卡通来校讲《原动画》课程等活动。在此过程中,学校向企业介绍学术成果、师生创作的动画作品、服务于社会的理念以及科研开发能力。通过开展高校和企业之间的学术交流,加强了联系,增进了互信。

1.2.2 实现高校与动画企业“双赢”,是实训基地健康持久发展的基础。高校和企业共建实训基地,双方均有意愿才能实现。动画企业与高校在合作过程中,可以获得实实在在的好处。一方面,可以建立优质人才基地。通过实训基地的活动,企业能够充分地了解和选拔优秀毕业生;而且“可以免除培训后上岗的麻烦,减轻了企业在培训方面的开销[4]”。另一方面,学生的劳动可以为企业创造价值。如渭师院传媒学院与陕西晶锐互娱网络技术有限公司开展合作,学生在实习期间,已经为公司进行游戏美术设计的创作任务,为企业创造了价值。长风影视公司通过共建实训基地平台优先选拔的第一批优秀毕业生,一些已成为企业部门主管、组长或骨干。学校从合作过程中也获得了好处,即完成了人才培养的实践教学环节,明显提高了培养人才的质量;有利于资源共享,避免重复建设,节约有限的教育资源。高校和企业都从中获利,一举两得,实现了双赢。

1.2.3 通过共同完成动画项目,巩固实训基地。孙豪研究员的建议:“高校在进行实践性教学建设时,应该适时调整实践性教学在动画专业中的位置,加大动画实验室设备和场地的建设,加强实践环节, 为学生提供实践机会,提高实际操作技能,探寻与企业的合作模式[5]。”实训基地建立起来后,学校应该追求校企之间更深层次的合作,确保实训基地的持久发展。由于高校学生是一种高层次的人力资源,在企业动画项目较长的生产时间里,能为前期策划、美术设计、分镜头设计等创作环节提供智力和技术支持,并在企业项目制作吃紧的情况下,高校学生可以助企业一臂之力。由于一个动画的项目完成,需要2-4年时间,需要策划、编剧、美术设计等大量各类人才的参与,而高校动画专业,通过把专业课程与动画项目结合、假期短期安排等措施,可以为企业提供各层次的人力资源和智力支持。因此,高校和企业的实训基地可以长期运行,从而有效地巩固了基地建设成果。

2动画专业校外实训基地实训过程

2.1 见习阶段见习的目的是通过参观校外实训基地,使学生直观、及时地了解动画项目创作和制作的相关信息,加深对专业的了解与热爱。在四年的学习过程中,渭师院传媒学院有意识安排多次参观见习环节。每年组织1-2次见习,如组织学生去到西安长风影视公司实训基地去参观,企业先进的动作捕捉仪、三维雕刻机和扫描仪等先进的备,良好的环境吸引着学生们的眼球,使他们珍惜每一次参观见习的机会,学习热情也被见习激发出来。四年中多次的见习参观,帮助学生把理论知识和生产相联系,提高了学生学习兴趣,提升了教学效果。

2.2 集中实训阶段集中实训的目的是体验动画项目生产的流程和原则,做到理论与实践对接,强化毕业生创制动画的动手能力。集中实训的形式是由公司提供已开发过的动画项目作为培训的教学案例,由公司指定资深设计师、技术工程师对学生授课。集中实训一般安排在第六学期的后半期,即11月至来年1月左右。集中实训的前半期让学生认识动画生产的全过程,后半期会根据学生的志趣,分组进行针对性的实训教学。如将数字动画班的学生分成建模组、动画组、渲染组和特效组等,将美术设计班学生分成游戏角色、动画场景等组进行模块强化实训。这种分阶段、分模块的案例解剖式教学,使学生既全面了解了动画制作的全过程,又做到重点突破,因材施教。通过集中实训阶段,学生熟悉了动画制作常用的主要工具,体验了动画制作的工作流程,提升了动画创作和制作技术的水平。从而获得美国蓝天工作室人力资源主管劳拉・比兰特尼所要求人才的第三点“我们寻求他们的专业经验[6]”。

2.3 岗位实习阶段岗位实习就是动画公司拿出职位,让学生在真实的生产环境中履行其实习岗位的所有职责。当然,并不是所有的学生都能顺利进入岗位实习阶段,他们必须通过企业组织的岗前测试,才能进入岗位实习阶段。如果岗前测试不及格,基地根据学生存在的问题,针对性地继续进行培训,使学生都能达到岗前测试合格水平。岗位实习对学生来说具有很大的挑战性,因而还需安排公司资深人员为学生担任导师,负责指导学生完成岗位职责。在该阶段,需要尽可能做到提供给学生的实习岗位与学生所学专业、志趣相结合,以发挥他们最大的潜能。不能因动画项目人员分组安排、生产进度等因素,而忽视对学生专业和志趣的考虑。正如劳拉・比兰特尼在挑选有潜能的动画师时强调:“人类的本能和兴趣将会给工作带来最好的结果[6]”。

3动画专业校外实训基地实践教学效果

3.1 提高了学生的综合能力通过实训基地实践教学,不仅提高了学生实践操作能力,使他们熟练掌握了相关设备的使用方法和工艺流程,还激发了学生学习的积极性和自觉性,提高了他们的学习能力;使学生的文学、美术、音乐等文化艺术修养有机融合,提高了学生综合审美能力;帮助学生学会从生活中观察、体会、提炼动画的构成元素,在多层面、多角度提高了学生的综合能力。

3.2 促进了学生实践能力和创新能力的提高实践能力和创新能力在动画中有重要作用,通过实训基地实践教学,促进了学生实践能力和创新能力的提高。在动画产业中,创新能力既包括动画片和产业运作模式创新两个方面,还包括电脑制作科技的创新[7]。毕业生在实训基地3个月的专业强化训练,数字动画班的学生在实践中进一步提高了三维电脑动画、后期合成制作等软件的操作水平,美术设计班学生掌握的角色场景设计、分镜头画面设计和动作设计的方法和技巧得到实战检验和提高。通过强化实践,不仅提高了学生的实际操作能力,还调动了学生的积极性和创造性,学生不仅可以熟悉具体技能,还可以不断积累、创造知识。通过反复实践,学生的创造潜能可以被不断地激发。

3.3 增强了毕业生就业竞争力毕业生在实训基地通过专业见习、集中实训,使得他们的认识水平和专业能力普遍提高,了解了动画项目开发和制作的全过程,掌握了主流软件和相关设备的操作;通过岗位实习,毕业生认识了企业文化和岗位职责,精通了岗位所需的知识和技能,积累了一定的工作经验,增强了毕业生岗位适应性和就业竞争力。渭南师范学院传媒学院在学生实训结束返校后,及时组织学生进行经验总结,讨论完善实训方案。通过校外实训基地培训的学生,大多能踏实地工作,综合素质得到提高,毕业生就业竞争力明显增强。

4结语

随着文化创意产业的发展,高校动画专业人才的培养模式也应与时俱进,特别是实践教学的改革必须适应社会的需求。建立动画专业校外实训基地,提高了学生的综合能力,增强了毕业生的就业竞争力,为培养高级动画专业人才提供了很好的平台。然而,在校外实训基地实践教学过程中,还存在不少需要探索的问题。如何深入挖掘校企双方的潜力,完善实训基地的功能,如教学质量评价系统、项目开发的权责和利益分配等内容,有待于进一步研究与解决。

参考文献:

[1]孙立军.高校动漫专业课程开发与教学技术改革及质量考核评估方案务实全书[M].北京:中国教育出版社,2007:20.

[2]彭玲.动画导论[M].上海:上海交通大学出版社,2007:3.

[3]杨岗,罗维亮.技术-艺术思维[M].西安:西北大学出版社,2010:54-185.

[4]李春旺等.校外实训基地建设的实践与探索[J].现代制造工程,2003,(8):67-68.

[5]孙豪.高校动画项目课程的教学与研究[J].中国科技信息,2009,(17):251.

[6]蒋莉莉.基于原创力视角的中国动画产业研究[J].中国地质大学学报,2011,(3):6-11.

[7]肖昕.校企合作培养创新型动漫人才[J].中国高校科技与产业化,2011,(3):40-41.

――――――――――――

编剧实训总结范文第2篇

关键词:导游业务;课堂教学;小品表演;创造性

中等职业学校的专业课程教学,不仅要突出其“职业”特色,同样要体现新课改所倡导的自主、合作、探究的学习方式,要结合中职学生身心特点,引导学生主动学习,发挥主观能动性,并培养学生的创新意识、职业归属感和专业实践能力。作为中等职业教育旅游服务与管理专业中的核心课程,《导游业务》是一门以导游服务规范、业务操作、专业技能、突发问题处理、旅行常识为主要内容的专业课程。这门课程具有职业特色明显和实践教学内容比重大的特点,以现场实操教学无疑是理想的教学手段。然而,过度依赖现场实训教学,存在成本高,离校外出频繁,安全隐患多等问题。因此,课堂教学不可避免地要承担起实操课以外的教学任务。但是,中职学生讨厌课堂教学,参与课堂学习的积极性、主动性不高,教师课堂填鸭式教学等诸多难题,一直以来是我们中等职业学校教师必须面对的永恒课题,旅游服务与管理专业也不例外。

如何让课堂教学成为《导游业务》实操课的得力助手呢?笔者在旅游企业从事导游带团多年的工作经验基础上,结合9年多专业教学经验,总结一套适用于《导游业务》课程的小品表演教学法,能有效地解决了《导游业务》课堂教学难题,让学生爱上《导游业务课》实训场以外的课堂教学阵地。

一、小品表演教学法的概念

小品表演法符合赫尔巴特教学论的四段法教学规律。赫尔巴特在心理学理论基础上提出了统觉论和兴趣说,认为学习和教学的过程就是一个统觉过程,包括“清楚――联想――系统――方法”四个阶段。

小品表演法,就是依据统觉过程,在遵循学生兴趣的基础上,由教师引导,让学生自己分析、理解、组织、参与,以小品表演的形式,系统形象地再现学习内容,模拟知识运用的真实环境,让学生对学习内容有一个直观形象的感受,从而更深入地掌握运用所学知识。

二、小品表演教学对《导游业务》课堂教学的意义

(一)提高学生学习积极性,培养学生主观能动性和创造性

小品表演属于文艺表演形式,形象直观、生动鲜活,让学生身临其境,能较大程度提高学生学习兴趣和积极极性。将《导游业务内》课程内容专业知识融入到剧本当中,让学生在理解专业知识点的基础上,自己去思索、组织、表演,有利于提高导游专业学生的主观能动性和创造性。

(二)模拟导游工作环境,有效对接职业要求

小品表演,是对环境的再现。通过以《导游业务》内容为主要的小品表演,能再现导游职业工作的时空环境、人际关系环境,让学生在职业环境模拟的状态下去学习、思索,有效对接导游职业要求。

(三)有利整合旅游专业课程,拓展学生专业知识

小品表演艺术形式,能较大广度、深度的再现人物、场景、环境,是一个综合再现的过程。以导游工作环境为主要背景,以导游和游客为主要人物,以导游常遇到的问题为矛盾点的小品表演,能整合同专业甚至是跨专业的知识内容。如《模拟导游》、《导游基础知识》、《旅游政策法规》、《英语》、才艺表演等课程内容,对于学生综合素质的提高,知识面的延展和运用,大有裨益。

三、如何在《导游业务》课堂中运用小品表演开展教学

笔者将以中国出版集团和世界图书出版公司联合出版的《导游业务》第四章导游员的带团技能第一节的课堂教学为例。

(一)分设“剧组”――分组竞争

通过分组,将载有不同专业知识点的表演任务进行分解,还可以激发学生之间良性竞争,引导学生以更大的专注力投入到小品的组织、表演中去。以30至40人班级为例,将学生分为3个组,即10至13人为一个组。若班级人数较少,分组后表演人手不足时,可以由剧组向其他剧组“借”人,但要给出借的剧组适当加分以作“片酬”。

老师可以将本节内容中分解为“将强化服务意识”、“导游树立权威”、“树立良好形容”、“合理安排活动节奏”、“协调各方”、“引导游审美”6个知识点,每两个知识点为一组,由学生抽签决定表演任务。

(二)创作“剧本”――确定教学内容

根据分组,三个小组根据自己抽到有知识点的表演任务后,将知识点整合进行小品创编,要求各组创作的内容在5-7分钟内表演完毕。

以“将强化服务意识”、“导游树立权威”任务点为例,先让学生在课本中预习该节知识,既可以引导学生塑造一个骄横、缺乏服务意识,导致游客不听导游指挥发生旅游事故并被游客投诉的导游形象;也可引导学生塑造一个服务意识强,有能力,在游览过程中冷静解决突发问题的好导游形象。鼓励学生进行大胆创新,融入时尚、热点新闻、户外生存技巧、音乐等多种元素,丰满人物形象,加剧人物矛盾冲突。

(三)后台“排戏”――课下排练

表演内容抽签是在上一堂课结束前完成,让学生有充分的课余时间进行创作和编排。期间,老师要在课后给予指导,对学生表演内容的展示角度和方式进行指导,保证表演质量,防止跑题。

(四)好戏“上演”――学生展示

第一节课,老师先利用5分钟对上次所学内容进行一个简要回顾,再由各组“导演”对出场顺序抽签,各组表演时间为5―7分钟,“编剧”解说知识时间为3至5分钟。学生表演过程中,老师要对各组表现进行评分,评分内容应包括表演效果、知识展示、学生解说、小组合作四个部分,教师评分成绩建议占总绩的70%。

(五)观众“品戏”――学习新知

第二节课,先由各剧组派代表点评其他剧组表演情况并打分,占总成绩的30%,再由老师对各组进行点评,由学生助手将各组成绩由学生登记入册,该环节耗时控制在15-20分钟。最后结合学生表演讲授新课内容,该环节耗时控制在25――30分钟。

(六)新“通告”――布置新任务

最后,布置作业,并由各组“导演”抽取下一场演出任务内容。

四、需要注意的几个问题

(一)避免课堂失控,核心在于学习

老师要严格把控时间,初期要关注、参与学生创作并及时给出意见,防止表演内容跑题,避免将学习课堂变质为单纯综艺舞台。

(二)把握小品表演频率,及时指导,保证质量,避免泛滥乏味

不建议每堂课都采取这种方式,可以隔周开展,对学生的创作和表演进行指导,保证表演有一定的品质,树立学生开展活动的信心,避免活动频率过高或质量差导致学生乏味。

参考文献

[1] 何晓玲.《导游业务》情景模拟教学解读[J]. 教育,2015.

[2] 韩卢,敏陆林.高校旅游管理专业实习管理的创新研究[J]. 安徽师范大学学报(自然科学版),2009.

编剧实训总结范文第3篇

【关键词】项目教学法;特色;实证研究;推行途径

中图分类号:G64文献标识码A文章编号1006-0278(2015)09-189-02

广播电视编导专业由北京广播学院于1958年开创,90年代以来作为一门传媒类新兴学科得到蓬勃发展,现在国内许多本科院校都开设了相关专业。几十年来,各大院校在编导专业学生的培养过程中,立足专业发展现状和用人需要,进行了各种教学方式的改革与探索。如同济大学李英春老师在《关于加强广播电视编导专业实践教学的思考》中提出,“要搞好专业的实践教学,需要构建合理的培养体系,加大实践类课”①。福建师范大学宋解、吴瑞坤老师在《对电视编导方向课程教改的研究》中提出,“要在教学、实验上突出实践环节;在考核方法上总评成绩向实验倾斜,突出创作型人才的培养”②。哈尔滨师范大学高王禹泽老师在《广播电视编导专业实践教学研究》中提出,“要拓宽实践教学空间”③。如此等等,不一而足。

在人力资源市场竞争日益加剧的情况下,广播电视编导专业作为一个实践性、应用性、学科融合性很强的专业,唯有更新观念,深化教学改革,才能更好地实现教学效果,培育更多社会认可的复合型人才,顺利接轨市场前沿。经过对国内高等院校相关专业课程的教学考察,笔者发现广播电视编导专业在教学过程中已经出现了诸多与实践、就业脱节或滞后的问题。显然,作为新近设立广播电视编导专业的井冈山大学,探索新的教学模式,引入新的教学方法,积极探索新形势下的教学新途径势在必行。近几年,笔者在广播电视编导专业的教学上,积极尝试了一种“以项目为主线、教师为引导、学生为主体”的教学方式――“项目教学法”,取得了良好的教学效果。

一、项目教学法的教学特色

项目教学法是师生通过共同实施一个完整的项目,把课堂理论与实践操练嫁接,实现理论与实践有机结合的一种教学活动,有助于充分发掘学生的创造潜能,提高学生解决实际问题的能力。项目教学法通过对本专业多门课程的统筹安排,形成一个科学、合理的实践教学链条,以项目创作(即影视作品)为核心,让学生每学年完成不同的作品,同时,老师要对项目进行指导和“把关”,协助学生完成项目创作。项目教学法相对于传统的教学方式有着得天独厚的优势:

(一)以项目带动课程学习,将理论知识融于实践教学。

通过课程项目的展开,让学生亲自体验从策划、拍摄到编辑成片的全过程,锻炼学生的策划能力和摄制能力,进一步促进学生理解和掌握所学的有关摄影构图、摄影角度、机位设置、布光以及画面编辑等方面的基础理论。项目教学法将改变以往专业教学设置上对学生动手能力培养的缺失,解决枯燥的纯理论教学模式以及理论教学与实践脱节等问题。

(二)围绕项目教学,有助于培养学生的综合能力

在项目任务的安排上,要求学生根据自己的爱好或者优势进行选择,并且承担项目相应环节的任务,与此同时还要求学生彼此之间要经常进行探讨交流,相互学习,相互借鉴,尊重他人的工作方式和思考方式,不断地调整项目实施过程中的方案。在项目的评估考核中,学生的团队协作情况也将作为课程考核的一部分。通过项目教学法的应用,培养了学生的外联能力和实践能力,能有效帮助学生实现从学校到用人单位的平稳过渡。

二、项目教学法的实证研究

笔者及所在教学团队在教学过程中发现,理论课程进行必要的理论讲解必不可少,但是要达到深入浅出的教学效果,势必要和专业实践结合在一起,让学生有更多的实践任务,以此来操练课堂的理论知识。在专业课程的教学中,笔者通过设置并亲自参与多个项目之中,和学生碰撞思想,将理论知识付诸实践,使整个课程教学达到了良好的效果。下面以笔者在广播电视编导专业课程《影视导演实训》实施项目教学为例做简要阐述。

(一)项目设置

学期初,师生在课堂上一起讨论《影视导演实训》课程的实践项目目标将设定为一部电视电影,并拟定项目实施的初步方案。接着,将项目任务进行细化并分工,安排剧组工作人员,制定相应的任务,完成时间表和各工种的工作联系表。随后,进入正式实施项目阶段,具体就是以小组合作方式执行项目前期设定的计划,并根据实施情况定期完善和调整计划。具体项目实施过程如下:

一是前期筹备阶段:

1.组建创作班子。学生根据自身兴趣选择工种,确定导演组、编剧组、摄像组、场记组、灯光组、剪辑组人员等。

2.创作剧本。主创人员创作剧本,并且查阅与剧本相关的文字资料与影像资料。在此基础上,老师和导演组讨论,核定剧本。经过一个多月齐心协力的创作,剧本《杜鹃山》完成,主题是反映动荡时局中人性中善的坚守,故事跨越了民国、和现代三个时代,反映了两段刻骨铭心却误会交织的情感故事,一段情感源于戏剧《杜鹃山》,另一段情感故事发生在一个叫杜鹃山的地方。

3.遴选演员。开拍之前,我们安排候选演员进行带妆试镜,按照不同年代进行分组搭配试戏,遴选合适的角色,确定不同时代的男女主角和各类角色。

4.撰写导演阐述。目的在于考验导演组的宏观把握能力。导演阐述内容涵盖对剧本的立意、主题思想、时代背景、人物设置、风格样式等方面的阐释;包括对表演、摄影、美术、化妆、服装、道具等创作的构思和造型设计的要求;对音乐、录音、剪辑、特技等各创作部门的提示。

5.选景。框定拍摄场景,摄像组去踩点,并且练习室内景和室外景的选取和搭建。

6.创作分镜头剧本。编剧组进行分镜头剧本的写作,练习分镜头剧本写作中情节的强调和省略。

7.拟定拍摄计划。正式拍摄前进行演员演练走位,导演和摄像师确定拍摄方式和机位选择。

二是中期拍摄阶段:第一步,化妆组帮助演员进行定妆,道具组购买道具、服装,摄制组再次踩点选景,其他组配合完成拍摄准备工序。第二步,导演组召集各路人马按照分镜头剧本进行详细的场面调度设计,划分几类场景集中拍摄。拍摄镜头定期上传课程百度云盘并整理。拍摄阶段结束,进入后期编辑阶段,经过初剪、细剪、精剪,反复推敲、调整,同时处理好音乐、音响效果与编辑好的画面的合成。在后期制作过程中,还涉及字幕、特技等诸多问题,相应的人员要全力完成每个环节的工作,达到老师和导演提出的合理设想和要求。

(二)项目评估

项目评估是针对教学内容而设计,《影视导演实训》课程的项目评估,要求学生在学期末提交项目完成成果即电视电影,并且要求每位学生撰写一份《实践总结报告》。《实践总结报告》的内容大致包括:项目实施过程中如何克服遇到的难题;整个项目实施过程中哪些段落是自已亲自参与完成的,要求附上文案、图片或影像资料;通过此次课程项目教学实践,自己哪方面的能力得到了有效提高,哪些还有欠缺?另外,导演组整理一份剧组工作人员考勤表和小组各工种之间的互评表。综合这些方面的依据,老师根据视频作品和学生们提交的《实践总结报告》进行总体评价和课程考核。通过课程项目的实施,真正把理论和实践教学有机结合起来,既提高了学生的理论水平,又增强了学生的实践操作技能;既锻炼了学生的团队精神与沟通能力,又为实现零距离与用人单位接轨创造了条件。与此同时,学生参与项目实践和评估的过程,激发了学生学习的主动性和创造性;探讨项目的实践与理论知识的关联,也有一定的应用价值。

三、项目教学法的推行途径

毋庸置疑,相对于传统教学法,项目教学法是一种新的教学方法,运用到广播电视编导专业教学中收到了良好的效果。以项目为依托,能够激发学生的学习兴趣,让学生更深刻感受影视创作的无穷魅力,提高学生的动手能力、协作能力,切实突破专业教学纸上谈兵、脱离实践的困局。为了在广播电视编导专业的教学中更好地推行项目教学法,笔者认为应该从课程改革、师资队伍建设、完善考核机制等方面入手,为教学改革提供基础条件。

(一)构建合理的专业培养体系,探索课程改革

在本专业教学上,把教学安排与项目实践结合,以课程开设辅助项目创作。教学负责人设定每学年的实验创作项目,项目的类型包括剧情片,纪录片,MTV以及电视节目等。在第一学年,开设基础性课程,如影视作品鉴赏类课程,以培养和巩固学生的艺术感知力;剧本创作类课程,以指导学生如何进行小剧本创作。开设完基础课程后,以后每学年课程设置与当年设定的实践项目相关。陆续开设视听语言课程、摄影技术、照明技术、后期剪辑等课程,并把项目创作和课堂教学结合起来,以项目创作带动课程学习,真正实现理论和实践相结合,让所有学生在实践中领悟理论,在理论的指导下进行创作。

(二)引进专业实践人才,加强师资队伍的质量建设。

高校需要建立专业创作型教师人才库,才能更好地支撑项目教学法的运行。项目教学法在实施过程中,对教师教学水平的要求很高教师作为整个教学方式的组织者、引导者,要求教师有较高的艺术鉴赏能力和项目实践指导能力,积极地制定计划、实施计划并评估计划;并且在操作过程中,积极发挥教师的主导作用,依托设置的项目的实践,从创意策划、文案形成、拍摄录制、后期编辑全过程和学生参与创作项目,培养学生与人交流的外联能力,帮助学生提前进行职业规划。

(三)严格考核机制,把项目创作和学期成绩考核挂钩

项目教学法打破了课堂纯粹传统的理论教学模式,使乏味的理论学习过程成为一个众人参与的创造实践活动,最大程度地调动学生的创造性和参与性,充分发掘学生的创造潜能,提高学生解决实际问题的综合能力,让学生亲身感受如何完成项目的各个环节以及完成项目过程的重要性。为了更好地体现项目教学法的效果,充分调动学生学习的积极性、主动性,应当严格考核机制,把项目创作和课程考核挂钩,并且项目创作可以作为一门必修课纳入教学计划当中,每学年由专业老师组成评审小组,以学生在作品中参与的工作量和贡献为依据,对小组作品和学生个人进行评分。

综上所述,项目教学法的应用,有助于培养广播电视编导专业学生的理论修养和艺术鉴赏能力,而且能使学习较为扎实地掌握广播电视节目编导、策划、创作、制作等方面的实践动手能力。项目教学法对于广播电视编导专业的实践教学是个新事物,不仅更好地将本专业的应用性和实践性的特点发挥了出来,更为编导专业的教学改革开辟了新路,提供了有益借鉴。在日新月异的时代,项目教学法还需要不断地实践、探索、改进,才能发挥其最大的效用。

注释:

①李英春,忻志海.关于加强广播电视编导专业实践教学的思考[J].中国现代教育装备,2008(12).

编剧实训总结范文第4篇

[关键词] 动漫 产业 教育

科学家预言,21世纪最有前途的行业之一是文化产业。作为文化产业的分支――动漫产业是21世纪开发潜力很大的朝阳产业,具有消费群体广、市场需求大、产品生命周期长、高附加值、高国际化程度等特点,正在全球文化产业中扮演着越来越重要的角色。

但是纵观我国动漫业现状,作为资金密集型、科技密集型、知识密集型和劳动密集型的新兴文化产业,我们的动漫业还处于刚刚起步的阶段,产业链条的各个环节都有待完善。其中,人才的问题尤为突出:目前我国动漫设计人才缺口大约在15万左右。尤其是技艺双馨的复合型人才奇缺,形成了市场需求量巨大与动漫人才极度匮乏的矛盾状况。基于此,我国的动漫教育应运而生,为动漫产业建设培养和输送了大量的可用之才,但是在这个过程中也出现了很多问题。有待解决。

一、动漫产业日新月异,带动中国动漫教育蓬勃发展

2007~2008中国动漫产业调查报告显示。我国内13亿人口中,至少有5亿是动漫市场消费者。市场空间为1000亿元/年。目前国内有2000家省市电视台,其中动画专业频道有4个、少儿频道有25个、少儿栏目有289个、动画栏目200个,年需求达到26万分钟,至于儿童音像图书市场空间为100亿元/年。儿童服装900亿元/年,玩具200亿元/年,文具600亿元/年,儿童食品350亿元/年。

面对如此庞大的市场,经过多年的努力,我国动漫产能有了较大提升。仅就电视动画片来说:1993年到2003年我国总产量仅为4.6万分钟,2005年增长到4.27万分钟,而2006年产量超过8.1万分钟。比05年几乎翻了一倍。甚至超过93~03年的总和:另外,从业人员也呈几何式倍增,截止2006年10月,全国共有大约5500个动漫制作机构。但是。与世界发达国家相比。中国的动漫产业的市场需求还有很大提升空间。

2006年4月,国务院办公厅转发了财政部等部门《关于推动中国动漫产业发展的若干意见》。提出了推动中国动漫产业发展的一系列政策措施,在动漫教育和人才培养、动漫产业基地建设、动漫国际交流等方面取得飞速发展。播出平台不断放大。为国产动漫的发展提供了更大的平台。

面对如此大的需求,以及国家对动漫产业的大力支持,引得有条件的高校纷纷开设动漫专业。2007~2008中国动漫产业调查报告显示:截止到2006年底,我国共有447所大学设立了动漫专业,1230所大学开办涉及动漫专业的院系。高达万元的学费也挡不住学生们热情的脚步,不少院校一招就是七八百人。迄今已有超过6.4万名动漫专业的毕业生已经从大学毕业,另有46.6万人正在学习动漫专业。

然而,动漫教育虽然在政府大力推动动漫产业进程下,积极改进动漫人才培养模式,但是在动漫教育如火如荼的表象下,还存在着许许多多亟待解决的问题。随着动漫教育在我国文化、经济发展中地位加强而变得愈发重要,其自身的弊端已经成为制约我国动漫产业发展的瓶颈。

二、我国当前的动漫教育呈现出令人担忧的泡沫化趋势,主要存在几个方面问题

1.教学体系方面

我国的高校在开办动漫专业上存在着严重的一哄而上现象。从最早的1999年全国只有2所院校开设动漫专业,到2006年的400多所。只用了短短7年时间。很多院校不经认真调研,不考虑本地资源,甚至在没有搞清楚动漫究竟为何物的情况下,不顾自身师资以及硬件条件,匆忙上马。没有师资。就在现有的教师队伍中选拔艺术类教师突击培训:没有硬件就临时购置:没有教学大纲,就参照其它院校照猫画虎。并且在利益驱动下盲目扩招,每届招收数百甚至数千学生,完全无视动漫教育的特殊性。在课程设置上也存在严重不足,例如:过分强调软件课程。学生手绘能力整体偏弱:理论课程不受重视,导致学生对动漫理论知其然不知其所以然:策划类脑力开发课程不足。导致学生创意平平等等。所以很多毕业生在就业时遇到最大的问题是,由于缺乏实际制作动画能力。往往四处碰壁。而另一方面,动漫公司由于招不到可用的人才,也是徒呼奈何。

由于这一新专业的发展方向、人才培养模式尚处在探索之中,缺乏一定的系统性和针对性。至今没有统一的教法、大纲。所以各院校的动漫专业普遍存在教学上的随意性,这一点在任课老师身上体现的尤为明显。同样的课程由于任课老师的好恶,授课内容可能会是千差万别。教学质量的好坏很大程度上取决于任课老师的严谨性。

还有,在课程设置上比较古板。要知道动漫产业是以数字媒体为依托,并随着计算机技术、网络技术的飞速发展而日新月异,去年的先进技术到今年可能就是过时的技术。另外,市场需求也是在不断变化的。例如,以前饱受媒体诟病的游戏产业,随着人们认识的改变和国家政策的导向,已经成为纳入国家体委的正式体育运动项目。并且呈爆发式发展,短时间内成长为一个新兴有活力的产业,需要大量专业设计人才加盟。然而。这些新的需求并没有及时的反馈到院校的专业课程上来,相当多的动漫专业学生对玩游戏了如指掌,但是对开发制作游戏却一窍不通。

再有,就是策划、编剧等创意类课程较少。我们必须要培养学生自己的创新能力,动漫毕业生如果没有丰富的想象力、没有广泛的爱好兴趣、没有创新意识。总是人云亦云,跟在别人后面模仿,那我们的动漫产业就会彻底沦为加工业。永远也不能树立自己的品牌。做出真正属于本民族的代表作品,就更不可能把动漫产业推向世界舞台。因此,学校在人才培养方面,一定要有前瞻性。

2.师资队伍方面

产业正常的发展顺序都是先有行业,后有教育。从行业中取得的经验经过系统总结,然后用于教育后续人才。而我国动漫产业还没有壮大,动漫教育就已经膨胀的严重肥胖了,这直接导致有经验的优秀动漫教师严重短缺。众所周知,我国高校教师队伍的组成,基本上都是从名牌院校品学兼优的高学历毕业生中选拔而来的,进入一线教师行列首先必须具备高学历或者高职称。这当中很少有人真正参与过动漫产品的研发,相当一部分动漫教师甚至一部作品都没有出过。这样的教师就普遍具有了一个共同特征一一那就是理论胜于实践。另外由于师资不足,很多院校将绘画或设计等相关专业教师通过培训、进修等手段转岗为动漫专业的骨干教师。然而,动漫艺术包含美术、音乐、摄影等等专业艺术门类。动漫产业又具有产业链条长。赢利模式独特这些特点,动漫技术又是 含金量很高的专业学科。转岗教师短时间内是很难了解掌握的,更不要说胜任动漫专业的教学任务了。

这样的动漫专业培养出来的学生,水平可想而知,很难在动漫制作一线立足,于是进入院校教书就成了毕业生最好的就业岗位。这是因为目前我国动漫产业即将进入快速发展时期,产业发展带动了高校对动漫人才的需求,大家都希望抓住这个机遇,充实优秀师资,培养动漫人才,于是许多高校成为动漫毕业生的用人大户。这就构成了一个完整意义上的恶性循环:师资素质不足导致教学质量不高,没有学到动漫精髓的毕业生却担当起动漫教育的重任。这其实就是不尊重教育发展的客观规律、盲目跟风造成的。

3.动漫教材方面

当动漫专业招生热火朝天、动漫产业备受瞩目的时候,是否有人关注过高校动漫教材的内容和质量呢?在目前全国四百多家院校开设的动漫课上,教材可谓五花八门,质量参差不齐,基本都由各高校自行编写或选定。课程的学习效果和受欢迎程度,基本上与教师的能力成正比。这是因为国内几乎没有适应动漫教育的系统化标准教材。

如果把动漫作品当作纯艺术来对待,当然应该自由发挥、凸显个性。但是从动画片可以工业化生产这个角度看。如果要尽快赶上动漫产业相当发达的日本和欧美,就必须先学习对方之所以先进的普遍规律。普遍规律的学习,需要统一标准,尤其是在基础阶段。此时。动漫不单纯是艺术设计,更是可以被商品化的“实用美术”,是有规律可循的。教材的选择,将直接影响到新一代中国动漫人的成长。

4.实训方面

在动漫设计领域,真正有创意、懂技术的复合型人才是最受欢迎的。动漫公司在决定是否录用的时候,一定会考察应聘者作品和实际操作能力。以及综合素质。而且,培养技艺皆佳的动漫人才也是我们动漫教育的最高目标。

然而现实情况是,由于学院教育向来偏重理论。而且动漫专业教师普遍在实战环节存在软肋,导致学生的实际动手能力不足。另外在实训室建设和实训设备的投入上,由于需要资金数目较大,所以很多院校都是因陋就简、能省就省。在学生需要实训时,往往直接推向社会,安排到一些公司实习。这就加剧导致了学生实际解决问题能力低下的状况。

因此。片面的强调动画的艺术修养,或者片面的强调学生的动手能力都是错误的。我们不仅要让学生学到精湛的动漫制作技术。还要灌输给他们先进的动漫理论、理念,更要进一步培养他们的创造力、想象力。只有这样我们的动漫教育才能为我们的动漫产业打造出具有创造力、同时在制作技术上优异的复合型人才,给动漫产业的高速发展以强力支撑。

三、对中国动漫教育的展望

笔者认为目前动漫教育存在的种种问题已经严重影响了动漫产业的健康良性成长。是我们迫在眉睫必须马上解决的。解决不好,起步中的动漫将在沉沦中衰退;解决的好,中国动漫就会在辉煌中崛起!培养一名专业的动漫人才不能一蹴而就,不能简单的理解为就是教会他利用电脑能够完成高水平制作,而最重要的应该是培养学生的创意、想象力和个性。因此,在课程安排、师资力量、教育方法上都很关键,必须建立一套科学完备的教学体系。

编剧实训总结范文第5篇

关键词:动漫专业;基础课程;教学模式

近年来,在国家相关政策的大力扶持下我国的动漫产业得到了长足的发展,与此同时对动漫专业人才的需求数量也在不断的攀升。据中国版协游戏工委公布2012年度《中国游戏产业报告(摘要版)》报告显示,“未来十年,我国的游戏动漫及周边等产业链行业人才需求在100万以上。”如何培养动漫产业的高端人才,成为眼下许多开设动漫专业高校发展的新问题。本文将围绕动漫专业基础课程课堂教学的模式进行了详细的分析和探讨。

一、演示讲授模式

各高校的动漫专业也是在近年来我国动漫产业高速发展的情况下才开设的,对于动漫人才的培养没有成套的理论和实践基础作为指导,因此很多学校都是在艺术设计类的专业基础上设置动漫专业课程内容的。在教学模式上大多还会沿用演示讲授式教学模式,这是日常教学中常用的模式之一。基本流程和特点就是在原来的板书讲解的基础上加入多媒体技术演示,理论与演示过程相结合。主要优点在于使基础课程的理论知识更为丰富,同时也使课堂教学变得极为生动,也更容易使学生掌握课程内容的要点,进一步提高教学效果。但对于动漫产业发展对人才的需求来讲,随着近年来动漫专业人才的培养,基础动漫绘画的人才并不缺少,反而高端的设计人才倒是需求量较大,演示讲授只能使学生消化和吸收这些基础知识,而达不到创新理念,拓展设计思维的学习需求。

如素描是造型基础课程中重要的一部分内容,对学生的动手操作能力要求较高,如果只是单纯的演示讲授,学生无法对造型的轮廓、比例及其他细节有更清楚的概念和认识。在教学的过程应该适当的加入新的教学内容和方法,在作画时对轮廓和比例的精准度方面加大要求,着重对基础知识的认识和掌握方面加强对学生的培养,为后期的动漫设计制作打下坚实的基础。

二、实验教学模式

为什么在当前我国动漫产业飞速发展的情况下,每年还是有大量的动漫专业的学生找不到合适的工作,就业状况不容乐观,不是动漫企业不需要人才,最根本的原因就是企业的所需要的人才与高校动漫专业所培养的人才有一定的出入。在传统动漫教育模式下培养的人才,更多的是注重动漫艺术方面的研究,有一定的绘画基础,但与企业所需要的动漫设计类人才,以及产品推广营销类人才的要求不太相符。为了进一步改善这一人才培养教育模式,在动漫基础课程教学中许多高校也尝试采用了实验教学模式,其优点在于教学过程更为灵活生动,能够与企业动漫产品的生产联系紧密,在教学、操作的过程中解决实际问题,提高课堂教学效率和教学水平.专业实践教学的总体设计与分析在教学模式改革中,实践教学是通过平时作业、课程设计、社会实习、社会调查、毕业设计等形式运用理论的过程。它具有以下重要作用:第一,进一步理解和巩固所学理论。第二,发现教学的缺陷和不足,得以及时弥补。第三,激发创新精神,提高学生实际动手操作能力,增强学习信心。实践教学只有组织和引导学生走出课堂,走进实训室,走出理论,走进社会大众,才能使所学理论鲜活起来,才能学有所用,才能在学用的不断结合和撞击中实现知识的升华和能力的飞跃。(1)动漫设计专业实践教学的具体改革。在国家政策的大力支持下,我国的动画教育已呈现烽火燎原之势,但是我们注意到,能够培养出熟练制作技能人才的教育机构则少之又少,这种状况发展下去,势必造成人才分布不均衡、配置不合理、各层次技能型人才的短缺,从而制约整个动画产业的良性发展。为了改变这种现状,动漫专业应该以市场为导向,通过市场来指导课程的设置,根据专业结构的调整和市场的反馈,需要不时地重新修订教学大纲,同时确立本专业的教学内容。在课程体系的改革过程中,要强调突出培养学生实际动手操作能力的要求,并合理分解、落实到各教学环节中。因此在整个工作流程中还需要对策划、导演、造型、修型以及后期的合成、输出、推广等多方面的能力加以培养。

如在策划编剧方面,要加大在文字编写、主题策划以及市场调研方面的培养,像喜羊羊与灰太狼、熊出没等近年来比较火爆的动漫作品,除了设计人员的精良设计制作外,前期的市场调研与主题策划人员的努力也是显而易见的。因此在基础课程实验教学模式中还要对学生后期就业能力方面多做些努力。

三、模块教学模式

计算机设计基础是动漫专业学习的基础课程,针对当前动漫专业人才技术能力不足的现状,在各高校动漫专业基础课程的改革中陆续尝试模块教学模式,其主要目标就是在教学中将内容为分为多个模块讲授、传授,使教学内容更为清楚,在理论与实践教学上更为灵活,可以根据不同的教学需求来改变教学模式。根据不同学生的学习需求,因地制宜的采用不同的模块体系教学,有效的提高人才的培养效率。

如在造型基础中有的学生对色彩的敏感度较高,在人物素描中人物颜色使用上有较好的领悟和操作能力,就可以突出学生的兴趣爱好,为培养具有特色技能的专业人才打下坚实的基础,避免因为学培养下人才技术能力的一致性,无法在激烈的市场竞争中脱颖而出,更无法体现学生的特长与个体的差异,也能够有效的解决学校培养与用人单位需求出入较大的问题。

总结

动漫产业的不断发展,对动漫人才的需求量越来越大,尤其是对具有扎实的专业基础知识,和具有创新意识的动漫专业人才。而国内的动漫专业人才教育模式偏重于艺术类,缺乏在动漫专业技术人才上的培养。本文从常见的三种动漫专业基础课程课堂教学模式出发,结合具体的教学实例,探讨了每种模式的优点与不足,以及改革的方向,着力解决学校人才培养与时展下动漫产业人才的需求存在的差异的必要性。因此改革动漫专业教育教学模式,为我国动漫产业发展培养更多专业化的高端人才,同时扩大动漫专业人才的就业渠道的必然趋势。

参考文献:

编剧实训总结范文第6篇

一、数控专业学生培养的现状和不足

数控是数控技术的简称,是指用数字、文字的符号组成的数字指令来实现一台或多台机械设备动作控制的技术,是机械电子、计算机等多个学科交叉和渗透的产物。因此,职业院校数控专业的培养模式应该适应这种系统性和实践性的特点,然而在教学实际中,由于观念、经验、物质条件、人员素质等方向的限制,主要在两个方面存在不尽人意的地方。

一方向,单科分段的课程设置不利学生知识的融会贯通。数控专业的技术含量决定了它是由多种知识组成的综合性学科,现在大多数职业院校都是采用单科分段式教学,这种教学的好处是按照各科教材按部就班、循序渐进地授课,教师也只需要把本单科的课备好,简单、省事。它的弊端是学生在学习每一单科的知识时,思维都仅限于本单科的知识,学生所学数控专业知识结构互相独立开了,这样相互独立、缺乏有机整合的知识结构难以形成学生的综合能力。

另一方向,传统的教学模式不利于学生综合知识的掌握和生产技能的培养。尽管通过多年来的探索和努力,数控专业教学的设备设施以及教学方式都有了显著的改善,但大多职业院校数控专业的教学方法还是以教师为中心、以课堂传授知识为主,这种传输式的教学方法把教学当作是教师完成知识传授任务的活动,而忽视了学生学习的积极性和主动性,不利于学生的独立思考和综合运用所学知识的能力培养。当然现在很多职业院校也十分重视实操教学,一段时间的课堂理论教学后,随即进行一段时间的实操教学,这对于消化理论知识,培养实践动手能力起到了一定的作用。问题是在这种传统的传输式的教学模式下,这种“理论一体”的教学作用仍然没有得到应有的发挥。

综合分析,职业院校数控专业课程涉及内容广、跨度大,给学生掌握数控知识和操作技能带来了难度,不断探索和改革数控专业教学新方法是提高教学质量的必然途径。为此,笔者认为在数控教学中推广采用“体验式”教学势在必行。

二、数控专业体验式教学的方法和途径

“体验”,顾名思义又既体会、实验,数控专业体验式教学就是教师通过精心设计的活动,让学生通过实践来认识所学知识,用亲身的经历去感知、感悟、理解、验证数控教学内容如一种教学模式。运用好数控专业体验式教学方法,达到教学目标主要从以下几方面着手:

(一)引导学生提高兴趣、树立信心

职业院校招生的对象主要是初、高中未继续升学的毕业生,其基础知识掌握较为薄弱是不争的事实,还有的对学习产生厌倦和畏惧心理。因此,开学伊始,学校就要根据学生刚刚进入了一个新的学校,没有了升学的压力,且对未来的新的学习生活充满了憧憬和希望的特点,引导他们把即将开始的数控专业的学习当作新的起点,重新开始自我实现的尝试。通过组织他们到工厂参观、数控加工设备和仪器以及加工作品的展示,以及通过对数控专业发展历程和就业前景的描述,来激发学生的新鲜感、好奇心,从而提高他们对数控专业学习的浓厚兴致。与此同时,刚开始讲课时一定注意以形象化、趣味性为主,由浅而深,由点而面,借助多媒体和实物的充分展示,来激发学生学习的积极性,让他么尝到学习的甜头、成功的喜悦,坚定学好数控专业的信心。

(二)改革课程设置,开发体验式教学教材

将过去那课程衔接上条块分割、互不关联的单科知识综合起来,按照课程内容,突出数控专业的技能掌握,把后续课程的教学内容作为本课程能力训练的内容,把一门课程的能力训练,引入另一门课程的相关内容,这样围绕一个训练课题,将同一门功课的前后内容延伸,将不同内容的相关知识连接形成一个有机的整体。例如;讲授“机械制图”,不单要讲零件图的结构、尺寸、形状,还要讲授它的公差、配合、粗糙渡,以及金属材料、热处理工艺,延伸到其制造工艺,明确各个方面的加工顺序,再通过师生互动,互相提问答疑等方式的训练,这样就使过去单一抽象的知识传递变成了整体形象的体验式学习了,利于学生的理解和掌握。因此,要按照一体化教学的要求,开发适应这种新型教学模式的数控专业体验式课程,理实结合,情景设计与协作结合,构造新型教材体系。

(三)发挥教师主导、学生主体作用

体验式教学的教与学是对立统一的辩证关系,是师生互动的过程。因此,教师首先要精心准备课堂素材,创设课堂情景,根据授课和技能掌握的要求,提出问题,导入新课,启发引导学生感知教学内容,思考问题,讨论验证,得出结论。在这个过程中,教师是设计者、引导者,教师引导学生发现情景的问题,引导学生的思维方向,归纳总结学习效果;学生是学习的主体,在教师的启发下去发现问题,思考讨论,弄懂原理,掌握方法。与此同时,教师应大力推广运用多媒体数控系统仿真软件教学,人机互动相结合,课堂教学与自主学习相结合,指导学生通过数控仿真系统来体验熟悉数控机床的操作方法;通过仿真系统与实际对刀过程的操作,使学生理解和掌握工件坐标原点通过切削对刀的具体过程,训练学生进行尺寸调整加工的基本操作。

(四)创造理实一体化课堂,加强实训培养

数控专业课程教学知识和能力目标一体化的实现,需要一定条件的教学环境支持,除了上述师生互动,情景教学,仿真软件等体验式教学方法外,还需建设理实一体化的课堂。如“机械识图与制图”、“计算机应用技术”和“数控加工仿真软件应用”课程可安排在计算机室与教室合一的一体化教室进行;而“数控操作技术”等专业课程,则应放在带有数控机床的理实一体化教室进行,即教室里安装有数控机床,通过多媒体可将操作机床的动作,过程全部转播到教室屏幕上,这时教师边操作机床边讲解,学生在课堂上看得真切,听得明白,这时教师是指导者、操作者,学生是观摩者,学习者。两者的关系随着“教与学”,“学与练”方式发生变化,当让学生操作时,教师在旁边边观察边指导,实现角色的互相转换,这种体验式的教学训练,很容易使学生对数控机床操作技能由感性认识上升到理性认识。通过一段时间的体验式教学培训,学生再分阶段到学校实习工厂培训,在实习教师的指示下,真材实料的进行操作体验,不断巩固和强化对所学数控专业知的理解和掌握,迅速提升学生的操作技能。

(五)加强“双师型”教师队伍的建设

数控专业体验式教学教师由课堂的主角转变为配角,但教师的责任更重,对教师的要求也更高了。就像一台戏,学生是主角,教师则是编剧、导演,还要演好配角,当好“绿叶”。因此,体验式教学对教师的要求:一是教师必须具有课堂情景创设和教学组织能力,思路清晰、生动,易于学生理解和接受;二是教师必须具有多学科知识能力结构,能够将数控专业各学科相关知识融会贯通,运用自如;三是教师必须具有系统的数控机床操作技能,能操作,会维护,懂安全。教师的综合素质决定了体验式教学的成败,为此,各职业院校要高度重视“双师型”教师的培养和继续教育,要把平时培训和集中培训相结合,理论培训与实操培训相结合,单科培训与综合培训相结合,取长补短,互相促进和提高,形成培训新常态。建立健全数控专业“双师型”教师发展机制和评价机制,不断掀起“比、学、赶、超、帮”的热潮,激发“双师型”教师的工作积极性,有力促进数控专业“体验式”教学的深入实施。

编剧实训总结范文第7篇

[关键词] 实训模式;新观念;新方法;提高素质

【中图分类号】 H319 【文献标识码】 A 【文章编号】 1007-4244(2013)10-016-2

检察业务培训是检察院系统对各级检察院干警进行培训的重要主渠道之一,必须看到,随着我国社会、经济发展和改革发展的深入,检察业务培训工作也面临着许多崭新的问题。一方面,人类社会正进入以全球化、信息化、网络化和知识驱动为基本特征的全新时代,形势的发展对检察院系统干部队伍素质要求不断提高,另一方面,由于传统教育观念和原有培训模式的影响,现行的许多培训手段及方式方法又滞后于时代的发展,难以适应新形势新任务对检察业务培训提出的新要求。如何不加强和改进培训工作,摸索出符合新时期检察院检察业务特点的培训方式方法,对于提高培训效果,推进检察干部队伍高素质专业化建设的进程具有十分重要的意义。我本人就检察业务培训教学方式方法创新提出如下观点:

一、更新旧观念,确立新思路

(一)检察官职业化是社会发展到一定程度的产物。是细化社会分工的结果,对作为司法官的检察官实行职业化管理,既是司法体制改革的客观需要,也是提高检察官素质、提升法律监督水平的必由之路。检察官以行使国家检察权为专门职业,并具备独特的职业意识、职业技能、职业道德、职业行为和职业地位。完善检察官职业化重要的内容之一是在检察机关实行有针对性的检察教育培训,规范和强化检察教育培训,正是实现职业检察官综合素能大幅提高的重要手段和途径,也是实现检察职业共同体的重要保障,切实规范加强检察教育培训工作势在必行。

(二)必须更新培训就是“你来我训,我讲你听”的观念,确立教学相长、优势互补的教学思路。规范和加强检察教育培训是检察官职业化进程的迫切需求检察教育培训就是要通过对检察官的素质教育实现检察官的职业化。

必须更新培训就是封闭学习、理论灌输的观念,确立课堂讲授、研讨交流、社会实践“三位一体”的总体思路。实践证明,检察业务培训不同于其它院校的培训学习,单一的理论灌输无法适应任职培训需求,也难以有效化解工作中遇到的实际问题。因此,要摒弃那种关门抓学习和“填鸭式”的培训做法,注重三种方式的相互结合。

(三)必须更新培训就是照搬模式,依葫芦画瓢的观念,确立求实创新,有所作为的发展思路。检察官职业化中对检察官的素质要求在同职业制度范畴内应当是一致的,检察官素质主要体现在以下四个方面:一是具备深厚的法学理论修养。检察官不仅仅是法律家,而且应当是法学家;二是具备娴熟的法律专业知识与驾驭办案进程的能力与技巧,对可能出现的法律实务具有全面的法律知识,充分掌握法律事实的变化;三是具备特定的思维方式,通过无限往复地逻辑证实过程外化为一种定向思维习惯,从而成为检察官区别于其他法律共同体的突出职业化特征;四是具备良好的法律职业道德。只有通过教育培训,使检察人员具备上述四项基本特征,才能达到实现检察官职业化的基本条件,即人员队伍素质条件。

二、检察业务培训的主要方法

为了适应司法改革及检察官职业化的新需要,推动法律共同体的形成,有必要根据基层院的实际特点,构建一套适应检察官职业化特点的教育培训途径方法。检察业务培训方法是完成培训任务的工具和手段。它是参加培训的双方为了达到一定的培训目的所运用的活动方式的总和,解决的是如何教和怎样学的问题。近年来,在沿用传统的课堂讲授法、自学法、研讨法等培训方法的同时,我国也开始注意将行为科学理论和情景,将现代公务人员培训方法引入检察业务的任职培训中,并探索出一系列新的培训方法。这些方法变以培训者、培训平台为中心为注重了参训检察干警的积极参与,有利于调动残血学员学习的积极性、主动性和创造性,易于学员所接受,能够取得意想不到的收效。主要方法包括:

(一)案例教学法。案例教学法是在教育培训中采用案例组织教学活动的方法。由培训师选择典型性、普遍性和有争议性的案例,引导学员进行多位性、多向性分析,强调学员的独立与自治,促使学员运用所学理论知识分析问题,作出决策,解决管理中的实际问题。培训师充当导演和辅助人,潜移默化地启发学员思考,锻炼学员分析能力、决策能力、判断能力和语言表达能力。

(二)情景模拟教学法。情景模拟教学法,又称角色扮演法。由培训师设计一种环境和情节,让学员模拟环境中的角色,从事指定的活动,真实再现事物矛盾冲突和管理过程。培训师编剧,进行必要策划,但不能干预学员“演出”。目的在于训练学员在复杂情况下处理问题的能力。

(三)菜单教学法。菜单教学法是在同一教学时段推出多个教学专题,供学员选择;然后按需施教,分堂授课。这种教学形式加强了教与学的双向互动,培训师突出本人研究专业,学员根据自身需要选择菜单,既为培训师拓展了培植专题的空间,又满足了学员个体需求和个性特点,增加了教学时间和内容的弹性,有效地促进了教学相长。

(四)经验分享法。经验分享法是重视和利用参训学员丰富的工作经验和自身知识体系的新的培训方法。它将来自不同部门的培训学员作为某一方面的信息源、知识库,充分利用这一重要的资源,设置检察长(或公诉处长、公诉科长等)论坛,请学员走上讲台,互相交流,多层面、多角度地了解社会现实,达到取长补短,互相启发的目的。

(五)流动课堂教学法。流动课堂教学法是在传统的“参观考寨”走马观花的基础上,将课堂拉向社会,选择具有典型意义的地点聘请专家讲授专题,并结合专题实地参观的教学方法。“流动课”可以活跃教学气氛,拓展授课领域,加大了理论与实际研究的深度和广度,为结合检察业务职务培训工作实际开展开辟一个新途径。

(六)公共事务处理训练法。公共事务处理训练法,也称“一揽子事件法”。培训师为学员提供一大堆有待处理的文件和事务,要求学员在规定的时间内完成这些文件的阅读、批示和事务的处理。然后,由培训师和学员一起对每个人的处理结果进行比较、评价和总结。

(七)管理游戏法。管理游戏法要求学员在一定规则、程序,目标和输赢标准下竞争,往往是全组合作达到一个共同的目标。它能通过调动学员的参与热情和兴趣来训练他们的合作意识、互相协调的方法与技巧,使学员在行为中不自觉地展现自己在实际组织或群体中所扮演的角色并有所感悟,这比单纯地讲授知识收获更大。

(八)集体讲授法。集体讲授法是考虑研究一个问题可能会遇到多门学科内容的具体情况设置的,既可以安排不同学科的老师在同一课堂内先后从不同的专业角度讲授同一内容,增加课堂信息量;也可以安排同一问题持有不同意见观点的几个培训师,在同一课堂上分别陈述自己的观点和理由,进行辩论,使学员从不同观点的交锋中学会全面地分析问题。

三、找准突破口,创新检察业务培训方法

经调查发现,在检察院工作中呈现出以下几点普遍的群体性特:1.智商较高,但“逆商”和“情商”普遍偏低;2.学习能力强,但服从性差,个人主义思想突出;3.创新意识强,但不善于团结协作;4.工作热情高,但缺乏耐心踏实的心态。

(一)教学专题要精简,少一点基础性内容,多一点启发性和实用性内容。开展领导干部任职培训必须要考虑领导干部所处的特殊地位和自身特点,必须适合领导干部培训的自身规律,突出理论联系实际,学用一致,按需施教,讲求实效的基本原则,落实到培训方法的改革中,就是要贯彻启发式的原则。要按照调整、改进、提高的思路,把教学专题的安排同素质能力需求紧密结合起来,把握“中心”,紧扣热点,着眼实效。

(二)教学方法要创新,少一点灌输式讲授,多一点面对面解答和研讨。检察教育培训内容过于强调专业性由于检察院受理的案件存在种类繁杂、数量众多的特点,为完成业务任务,检察院检察教育培训过分强调法律技术层面,制造“法律工匠”,这与法律建设的使命不相适应。检察官应具有广泛的知识面。这既要求检察官文理渗透,学习一些必要的自然科学知识,从而提高抽象思维能力,又要求文科知识相互交叉,使之具有丰富而深厚的人文基础,同时还必须包括一些边缘学科知识和社会实践知识。

(三)教学方式要改进,少一点课堂实施,多一点社会实践。打破封闭办学模式,改变单一的室内理论培训,既要有理论学习,又要走出去,面向社会,理论结合实践,加强办学单位与培训对象需要之间的结合。采取直接教育、讨论教育、案例学习、角色模拟或岗位实践等方式,既有专家、学者指导下的系统培训,也有部门领导、资深同事的业务指导,还有其他社会组织、单位的实习训练。

四、提高检察业务培训者素质的思考

干警本人教学培训的经历,充分体会到符合高质量教学要求的培训师综合素质应当包括以下几个方面:

(一)无私奉献的品德和健全高尚的人格。培训师健全的人格要包括三个方面:一是奉献精神,这是健全人格的根本;二是自我完善的主体积极性,就是要在教书育人的岗位上不断修炼,努力实现自身的完美;三是敢于创新的精神,在教学中敢于打破教育陈规,探索新的、科学的教育模式。

(二)渊博的知识和合理的知识结构。一个成功的培训师需要非常宽广的知识视野,正如俄罗斯教育界苏霍姆林斯基所说:“只有当培训师的知识视野比学校教学大纲宽广的无法比拟的时候,培训师才能成为教育过程中的真正的能手、艺术家和诗人”。这个视野的宽广一是指信息的宽广;二是指书本知识的运用,要善于从现实中汲取信息,从而内化为自身素质。

(三)永不衰竭的创新精神。社会创新能力需要一代又一代人的培养,一步一步循序渐进地开发。教育在其中发挥特殊的作用,培训师则是关键所在。

(四)丰富的教学艺术。教学是一门艺术,而且只有靠积累、实践、提炼才能逐步形成,丰富的教学艺术我认为应当包括丰富的情感,生动的语言,自然的态度,灵活的方法,简明的课件等。

总之,为了适应新时期检察业务培训对培训师的要求,检察系统全体培训师必须努力加强自身修养,苦练“内功”,具备全面、综合的职业素质,以“身正人之范、学高人之师”为准则,积极献身检察业务培训教育事业,才不有负于党和国家对检察业务培训者的重任。

参考文献:

[1]在全国检察教育培训工作会议上的讲话摘要.

[2]黄晖丽.基层检察院检察文化建设问题研究[J].法制与社会,2011,(24).

[3]汤婷.万丈高楼平地起[J].江淮法治,2011,(12).

[4]赵立志,祁洪涛.浅谈基层检察院深入推进三项重点工作的途径和方法[J].中国检察官,2011,(15).

[5]王福成.广州市检察机关“十一五”时期基层建设巡礼与“十二五”时期的主攻方向――以基层检察院“四化”建设为视角[J].中国检察官,2011,(13).

[6]成建华.基层检察院需提升干警的幸福指数[J].人民检察,2011,(04).

[7]许艳华.浅谈基层检察院“四化”建设[J].法制与社会,2011,(24).

[8]谢江溪,邹俊豪.基层检察院应对涉检负面网络舆情的思考[J].中国检察官,2011,(10).

[9]张曦,李益明.基层检察院预防工作领导小组的作用及其运行规范[J].安徽警官职业学院学报,2011,(03).

[10]杨小玲.基层检察院档案管理信息化建设探讨[J].现代商贸工业,2011,(12).