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 文章中心 > 三天实训总结

三天实训总结

开篇:润墨网以专业的文秘视角,为您筛选了八篇三天实训总结范文,如需获取更多写作素材,在线客服老师一对一协助。欢迎您的阅读与分享!

三天实训总结范文第1篇

关键词:经管类、跨专业、综合实训

中图分类号:C93-4文献标识码:A文章编号:1009-5349(2016)05-0143-01

一、 问题的提出

经管大类创新型人才的培养,除了专业知识的获取外,更多的是对学生操作技能和时间能力的培养,故高等院校更多是通过实训或者实践等教学活动来满足培养创新型人才的需求,但存在以下问题:

(一)大部分按照专业课程或单一实训任务设置实训室,缺乏实训室间的内在联系和横向协作沟通;

(二)缺乏较长远规划,经费使用分散,场地设施浪费大,利用率低;

(三)校内不同专业课程实训软件、跨专业、不同学院之间的资源不能共享、互通、互联,教育资源不能得到高效配置和利用,不能满足培养学生综合职业能力的实践教学需求。

二、经管类跨专业综合实训体系建构

(一)硬件条件建设

重点围绕财务管理、会计电算化、工商企业管理、人力资源管理、电子商务、物流管理、市场营销等专业的特点,搭建“企业经营管理校内综合仿真实训平台”,包括:教学管理系统、学生端系统、学生端测评模块、教师端系统、企业生产管理系统、经营决策系统、企业财务及供应链管理系统、机构模块、数据账套、表单管理物料耗材等模块组成。

其次,规划相应的实训场地。根据跨专业实训的人数规模,在校内选择了400平米的空间作为实训场地,并按照6家制造公司(每组6人)、3家半成品公司(每组5人)和相应机构(例如:管委会、商业银行、客户、原材料、租赁、设备、工商税务、人力资源、审计等)内部的人员组织形式,设定了105个具体仿真岗位供学生实习锻炼。

(二)实训内容的安排

可根据具体的实训要求,弹性安排实训时间:1-3周。下面列出实训1周的内容安排:

第一天:仿真动员会、 实习分组、小组讨论,决定职位分工、公司LOGO,名称设计,职务分析撰写,仿真业务系统使用讲解,K3系统使用讲解、公司战略讲解、一季度市场分析、企业经营战略会议(学生讨论)、公司年度预算制定、公司文化墙制作,公司介绍制作和1季度产品订货会讲解准备;第二天:一季度产品订货会:基本业务流程讲解、一季度订货会分析总结会、一月经营和财务专业培训;第三天:一月经营;第四天:二月经营;第五天:三月经营、一季度财务报表生成、一季度总结会,实结。

(三)实训的教学形式

体验式培训,老师引导,学生自由组队,根据创业项目开展经营。学生通过团队协作、头脑风暴,在短时间内掌握大量的知识、能力。

(四)实训的组织形式

教师团队的组成:财务管理、工商管理、市场营销和国际贸易专业教师各1名组成教学团队,共同来完成实训教学任务,其课时量按照每人16节/周进行核算。

学生实训组织形式:必修课自选模式,即本实训内容为相关专业必修课程,但考虑到打破了常规班级建制,故采取自选模式,即每一轮实训固定相关专业人数,由学生自由组队方式来报名实训,例如:财务管理专业:所需人数15人,拟安排岗位:财务部、财务咨询、机构;工商企业管理专业:所需人数9人,拟安排岗位:行政部门;市场营销专业:所需人数12人,拟安排岗位:市场部、采购部、客户公示、广告公示、租赁公司;物流管理专业:所需人数6人,拟安排岗位:物流公司。实训时间的安排:根据相关规定,以24节/周为单位进行。

三、存在的问题

(一)师资队伍建设

跨专业综合实训体系,对实训教师的能力提出了更高的要求,作为实习指导教师,要能够在实训过程中对学生进行有效指导,并对实习中出现的各类跨专业的问题进行解答,就需要指导教师具备相当的专业知识功底的同时,对相关专业的知识也要有一定的积淀,才能保证在实习过程中为学生提供及时的指导。因此,对于师资队伍建设,一方面要构建指导教师团队,由多名专业不同的教师组成,共同完成指导工作。另一方面要加强对老师相关业务的培训,提升技能,确保实训指导到位。

(二)学生的组织问题

由于是跨专业综合实训,必然将打破现有的班级建制,往往出现多个班级学生一起实训的局面。一方面参与到实训的多专业学生,由谁牵头负责组织协调和通知。另一方面是未参加实训的其他学生该如何进行组织,这都是在运行过程中需要摸索和总结的。

总之,如何更好的构建实训体系,确保教学落实,使学生“乐学其中”是我们值得深入探讨的问题。

参考文献:

三天实训总结范文第2篇

关键词:高职教育;实践教学;校企合作;真枪实战

中图分类号:G712

文献标志码:A

文章编号:1009—4156(2012)11—168—03

近年来,我国的高职教育在飞速发展的同时也遇到了很多问题,很多高职院校缺乏明显的办学特点,高职教师缺乏企业实践经验,教学模式类似于本科教育,没有达到职业教育的目的。随着高职教育改革精神的深入,很多高职院校在开展校企合作,建立校内外实训、实习基地,但实际上形式大于内容,没有真正起到人才培养的作用。高职教育最根本的任务,是培养高质量的应用型、技能型人才。校企合作,正是为实现这一目标搭建了一个良好的平台。怎样更好地利用这个平台,需要从事高职教育的教师认真思考、努力探索和实践。

基于高职教育培养高质量的应用型、技能型人才的培养目标的需要,实践教学环节在教学体系中越来越受到重视。在培养方案中,加重实践教学的比例,从课内实训到顶岗实习,以及各项技能竞赛的开展,为学生创造了各种实践机会。为了培养和训练学生的专项技能,部分重点课程还设立了实训教学周,按照培养目标的要求完成专项综合性技能训练项目。

由于实践教学条件的限制,文科类专业的实践教学一般以模拟或参观为主,学生缺乏真实的体验,难以达到理想的训练效果。例如推销与谈判实训,在教室里模拟对学生来说比较简单,面对的就是教师和同学,基本上没什么可变环境因素。但实际工作中并非如此,环境和顾客的变化因素非常重要,特别是上门推销很具有挑战性,是很好的锻炼。为了让学生能够体验真实的推销和谈判过程,在“推销与谈判实训”的课程实训周,教师主动利用校企合作的平台,与企业共同探索与实践,形成了“校企合作、真枪实战的实践教学模式”。

一、教学模式改革思路

为了让学生能够体验真实的推销与谈判过程,从真实的工作过程中理解和加深对知识和技巧的掌握,开始设想与商家联系,在实训周以批发价购进商品让学生推销并获利。但此事做起来并非容易,于是想到我们的校企合作单位。设想如果能够得到企业的支持,我们的实训应该能够达到满意的效果。心动不如行动,经过多次与合作单位协商达成如下协议:

1 企方选择适合学生在校园推销的商品供学生推销,以批发价与学生结算,让学生有获利的空间,使学生有赚钱的感受,激励学生的推销热情,增强学生的成就感。

2 在学生实训之前,企方委派专业人员为学生作相关商品的知识及推销与谈判技巧培训,以利于做好实训前的准备工作,达到最佳效果。并委派专业人员为学生商务谈判比赛作评委,进行定评和指导。

3 企方为每位学生准备胸卡供学生实训时佩戴,以利于和相关部门协调。

4 允许学生在实训结束后,商品没有损坏的情况下退回商品,为学生提供风险保障。

接下来又起草了实训计划和指导书,经多次共同商讨、修改,形成一系列的方案和制度,共同指导学生实践。

二、教学模式总体规划

实训周执行早会制度,每天早晨像上班一样按时参加早会,每天早会上要进行个人三分钟演讲,演讲活动结束,进行沟通、交流,早会结束,开始一天的推销工作。商品推销活动进行三天,第四天早会结束后,清货,完成个人推销报告,并准备小组商务谈判比赛。最后一天进行小组谈判比赛、总结颁奖大会,评选出三名最佳推销员和优秀谈判团队。考核成绩包括个人演讲、推销业绩、推销报告、商务谈判等四个部分。

实训教学基本内容安排如下:

星期一上午,早会内容:布置一周的实训任务;商品知识及推销技巧培训(企业培训);分组领取推销商品。下午和晚上,各组组长组织小组成员讨论推销方案及策略,分配工作任务,实施上门推销。

星期二上午,早会内容:每组指定两名学生进行3分钟演讲,教师点评;学生、教师、企业之间交流与座谈;分组补货。早会之后以及下午和晚上,分组活动,调整推销方案、策略和每位同学的工作任务,继续推销工作。

星期三与星期二内容安排相同。另外,每组推荐一名学生准备参加最佳推销员竞选演讲;清理余货。

星期四上午,早会内容:没有演讲过的学生进行3分钟演讲,教师点评;最佳推销员竞选演讲;推销实训小结;商务谈判技巧培训(企业培训);分组结算,退回剩余商品。下午,以小组为单位准备商务谈判方案。晚上,按要求撰写个人推销报告。

星期五上午,小组商务谈判比赛(淘汰式筛选优胜团队)。下午,首先,进行商务谈判总决赛;其次,总结及颁奖大会(最佳推销员奖、优胜谈判团队奖);最后,提交个人推销报告和小组谈判方案。

三、考核及奖励方案

实训成绩考核分值比例:个人演讲25%、小组及个人推销业绩25%、个人推销报告25%、商务谈判25%。

1 早会个人演讲的考核,内容包括仪容仪表、普通话情况、思路及逻辑性、语言表达是否流畅等。由指导教师考核。

2 推销业绩的考核,小组推销业绩的考核,包括小组销售额、利润等,由企业考核;个人推销业绩由组长根据每个成员的贡献考核分等级,在小组业绩的基础之上进行加减分。

3 个人推销报告的考核,报告内容包括推销计划、推销过程、推销业绩、收获与体会等。由指导教师考核。

4 商务谈判的考核,内容包括:服装、仪表;举止、礼仪;风采、风格;分工、协作;语言、内容、过程;时间安排;工具运用;总体感觉等。由企业及校内指导教师作为评委,参照考核标准,采取淘汰制产生优秀谈判团队,分数根据被淘汰的先后次序给出。

5 最佳推销员和优秀谈判团队的评选和奖励:(1)最佳推销员,每个小组推选一名学生参加最佳推销员竞选演讲,然后根据推销业绩和演讲情况,由企业及校内指导教师综合评价,选出三名最佳推销员,颁发最佳推销员证书及奖品。(2)优秀谈判团队,给定商务谈判项目,组长抽签决定对谈的小组及上场顺序,企业人士及校内指导教师做评委,采取淘汰制,进行两到三轮谈判产生两个优秀谈判团队。颁发优秀谈判团队获奖证书,且团队每个学生都有一份奖品。

四、教学模式的执行情况

1 早会制度的执行。一开始,学生们看了实训计划,情绪比较抵触,抱怨实训内容太多,时间安排太紧,实地推销有困难等。在2008级实训周的第一天早上,迟到的学生很多,状态非常懒散。于是在第一天的早会上我们宣布:这一周我们执行企业管理制度,早会执行企业考勤制度,从明天早会开始执行迟到罚款制度(即迟到5分钟之内,迟到人员罚款5元,本部门其他成员每人罚款2元;迟到5—10分钟,迟到成员罚款10元,本部门其他成员每人罚款5元;迟到10分钟以上,相当于旷工一天,没有成绩),罚款金额结算时从利润中扣除。

这个制度很奏效,接下来的几天,真的没有学生再迟到。这一规定的杀手铜在于,迟到的学生不仅自己受惩罚,还连带小组其他成员受惩罚,涉及整个团队的荣誉。严格的制度、利益的驱动、团队的荣誉感等因素,使学生们进入状态,且充满激情。从此,我们也把迟到罚款规定正式写入制度,2009级和2010级的学生再没有出现懒散情况。

2 三分钟演讲的作用。在实训周的早会上,每个小组每天抽出两名学生进行个人演讲,每位学生都必须轮过一次。学生们的个人演讲内容自选,主要是通过演讲展示自己、推销自己,锻炼在众人面前讲话的能力。演讲的题材多样,但多数学生是讲推销的感受,通过演讲的内容反映出对本次实训的态度和感受,反映出遇到的问题和处理办法,以及对问题的理解和心态,这正好是个很好的沟通和交流机会,起到了积极的作用。

通过演讲,也反映出学生素质的差异,有的学生演讲主题明确、思路清晰、语言流畅且有感染力,时间也掌握得比较好;可是有个别学生提前准备好了上了,讲台却紧张得不知道说什么,讲几句就讲不下去了,但态度是端正的,的确很努力,第二天又重新来讲。这样的学生经受了一次心理素质的考验,收获更大。

3 推销实战情况。模拟演练是市场营销专业最常用的训练方式。在模拟的时候,一切场景都是我们自己设置的,发生的一切都是可预知的、可控制的;可是实战则不同,实战是真实的,来不得半点虚假。

推销的商品包括电脑周边产品和少量日用品,商品单价从几元到十几元不等,有效推销时间为三天,小组平均销售额大约三百二十元,平均利润为一百元左右。业绩最好的一组销售额1365元,利润620.5元。这一组采用了主题义卖营销方式,所得的利润用于捐献和慰问养老院的老人。

在推销实战中,学生们遇到了很多平时没有遇到过的问题,例如推销对象的冷言冷语、不屑一顾,甚至是蔑视,有的学生感到自尊心受到了伤害,甚至一些学生还会哭鼻子;推销对象是熟人、朋友的时候,推销工作业绩和人际关系的处理问题又遇到了困惑;还有对推销品掌握情况;等等。有一位学生在早会上演讲时讲到“推销实训伤害了我的心灵”(人际关系角度),也有学生讲到“如何利用人际关系做好关系营销”,还有学生讲到“笑对人生,态度决定一切”……学生们遇到问题、感到困惑、探讨问题、交流感受,最后正确的认识问题、认识自己,找到问题的解决途径以及自己的努力方向,不仅推销技巧得到了提高,而且从做人做事方面都得到了感悟,在问题中收获、成长,从真枪实战中得到锻炼、学到知识。

4 商务谈判比赛。实训周的最后一天安排了商务谈判比赛,小组之间抽签选择对手,通过初赛、复赛和决赛,选出优秀谈判团队。

我们每次都邀请企业人士作为专家评委给学生们做点评和指导。学生们穿着整齐的职业装,端庄有礼,一展职业的风采。在比赛过程中,学生们也在不断地进步,越来越能够体现出唇枪舌战的激烈场面。比较突出的不足是倾听的技巧运用得不够好,由于没有真正涉及经济利益,还没能最大限度地挖掘学生们的潜能。但从商务礼仪及谈判技巧等方面使学生们经历了一次很好的检验。我们也在跟企业探讨,怎样给学生提供机会参与真实的商务谈判项目。

五、教学模式创新点

1 校企合作。有效利用校企合作的环境背景,教师与企业分工协作,共同研究实训教学项目、共同编写实训指导书、共同指导学生实训、共同考核学生成绩。

2 真枪实战。把在实训室模拟演练的实训教学模式升级为到真实的工作环境去真枪实战的实训教学模式。学生推销的是真实的商品,自己寻找潜在顾客、约见和接近顾客、进行推销洽谈、达成真实的交易并获得真正的利润。使学生从心理素质、人际交往、推销与谈判技巧等多方面技能得到应有的训练。

3 借助企业管理模式。与企业的绩效考核相类似,成绩的考核与经济效益挂钩,用销售额和利润等指标考核推销业绩作为实训成绩的一部分;早会迟到实施罚款制度,并且是连带责任罚款制度,罚款金额从利润中扣除。

4 采用竞赛形式,激发学生潜力。整个实训教学过程中贯穿着竞争,例如,小组推销业绩的竞争、最佳推销员的竞争、商务谈判比赛淘汰式筛选优秀谈判团队的竞争等。

六、总结

三天实训总结范文第3篇

【关键词】任务驱动 虚实结合教学法 生产技术实训 高职化工专业实践教学

【项目资助】湖北省教育厅教科研课题资助(G2012C078)。

【中图分类号】G718 【文献标识码】A 【文章编号】2095-3089(2014)01-0253-02

近年来,我国职教工作者尝试建立“以学生为中心、以就业为导向,以能力为本位”的课程体系,并进行了大量探索,职教课程理论研究取得了突破性进展。《国家中长期教育改革和发展规划纲要(2010-2020 年)》提出要改革教学模式。改变一支粉笔、一本教材、一块黑板的传统教学方式,普遍推行仿真实训教学和虚实结合模拟教学、项目教学、案例教学、技能打包教学等适合职业教育的教学方法。笔者在高职化工专业高聚物生产技术课程综合实训教学环节中进行教学改革的尝试,构建以学生为中心的教学模式,激发学生学习专业知识的兴趣,促进学生在协作交流能力、信息处理能力、自主学习能力、创新能力和职业能力等多种能力和综合素质方面的发展,提高高职实践教学质量,为化工专业从事生产实践教学的一线教师提供借鉴之处。

高聚物生产技术综合实训是化工专业学生在学习了高聚物生产技术相关理论知识后进行的一次配套的集中实践训练。其目的是通过一周的集中训练,让学生更好的掌握和理解高聚物生产技术的相关理论知识,并使学生将来就业能适应新产品研发及小试实验工作岗位和生产中控岗位。为此,笔者按照工作过程,精选与相应知识点相关联的实训项目,并分解为系列任务,使学生通过任务的驱动、问题的解决,领会知识的内涵和应用,同时通过知识拓展,加深对深层次知识的学习和应用,使学生领会知识的应用价值,真正起到学以致用的效果,达到职业能力、方法能力和社会能力等综合能力的真正提升。

一、综合实训项目的选取

实训项目的选择要遵循以下原则:

(1)项目内容学生感兴趣,乐于参与; (2)项目所需要的知识和技能应在大纲要求的范围内; (3)项目选择符合学院资源和学生实际; (4)项目应具有典型性,能起到举一反三、触类旁通的效果; (5)项目选择要有目的性,要能提高学生分析和解决问题的能力。

根据以上原则,笔者结合本院实际情况,选取了代表四大传统聚合方法应用和两大聚合原理特征的有机玻璃制备、脲醛树脂制备、苯乙烯悬浮聚合实验和醋酸乙烯酯乳液聚合实验等四个典型的实验项目,同时还通过网络租用了北京东方仿真公司开发的聚氯乙烯生产仿真软件,即一个具体的典型产品的模拟生产操作控制项目。

二、制定综合实训计划

为了有效发挥学生的潜能,主训教师在接到教学任务书后便将确定好的实训项目告知实验管理教师,以便实验员制定实训项目耗材,协同实验员一起制定综合实训计划,明确实训目的及意义,告知实训班级具体实训时间及内容安排,提出设计要求,明确考核范围和方法,并以任务书的形式下发到实训班级,学生根据任务书要求,自行分组,确定小组负责人,并由小组负责人组织小组成员完成实训项目计划书的制订,同时对每位小组成员做出明确的职责分工。

三、综合实训实施过程

综合实训第一天,首先选派几个基本知识功底扎实、做事认真仔细的学生去实验室配合实验室管理老师做好一周实验项目的前期准备工作,包括实验仪器设备、药品的领取和准备等工作;其余学生在多媒体教室按组汇报本组准备的实训项目资讯、详细计划及实操方案,时间分配依然是一组一节课的汇报,用PPT形式展示本组实验方案,每个小组这一节课45分钟的具体分配方式是汇报20至30分钟,师生提问5到10分钟,最后教师进行点评、指出认知错误、提出改进意见并强调实训纪律及安全等。

第二天开始将学习小组分为两个大组分别进行实验项目和生产仿真项目实操训练,为了让学生等到比较全面的训练,除四个经典的实验项目和PVC生产仿真操作外,还选取了丙烯酸自由基溶液聚合合成水质稳定剂和聚氨酯泡沫塑料制备两个选做实验项目,每个实验项目准备一到二三套实验仪器设备提供给学生轮换实操,三天内(周二至周四),两个大组轮换在实验室和仿真室进行实操训练,每小组轮流完成这些实训项目,并进行交流取经。对于耗时比较长的项目,采用化工企业交接班制度,这样安排即解决了实验设备台套不足的矛盾,又让学生相互交流取长补短,培养了学生合作学习的素养。

最后一天周五,带学生进行生产现场参观或观看生产现场录象,对仿真实训项目进行上机考核,并总结一周的实训情况,提出汇总编写报告的要求。

四、综合实训教学评价

本着“单项考核要达标,综合考核要全面;小组评价和学生自评贯始终;过程评价与终结考试相结合,学生互评和教师评价相结合;职业能力和职业素质融一体”的思路完成课程的考核评价。本实训教学的考核将着重倾向学生平时任务的完成情况,重视团队的合作精神,注重学生的自我学习能力的促进。针对本课程的特点,笔者设计了如下评价体系。

终结性指标则就依仿真软件闭卷考核成绩。最终整个实训任务完成后,采用过程考核占60%和终结性考核占40%的方式来统计此门课程的成绩,以综合成绩来核定个人成绩,各分项均以总平均分为准。

五、教学改革成效

在综合实训教学中应用仿真实训教学、虚实结合模拟教学和项目教学法,不但能使学生对高聚物的合成和应用有一个比较全面的了解和认识,而且也能够提高学生的综合能力,开发学生的创造潜能。具体体现在:

(1)实现因材施教,取长补短 在实训项目完成的过程中,根据每个学生的不同特点进行分工和任务分配,让每个学生在一定的任务和难度范围内自主选择,找到自己合适的位置,实现因材施教,取长补短。

(2)培养学生团队精神,提高学生社会能力 实训项目的完成是一项庞大的工程,从准备阶段的查阅资料、制订实验方案和实验操作工艺,到实施阶段的仪器和药品准备、合成反应的完成、产品性能的测试,以及项目总结、对实验结果的分析、答辩,这些都是集体合作的成果,因此培养了学生的团队分工合作精神。

(3)提高学生获取知识、整合资源的能力 在综合实训前准备阶段,学生在查阅相关资料和有关国家标准、制订实施方案的过程中,通过到图书馆查找图书,查阅多媒体,进行市场调查,获得了大量的项目资料,从而拓展了自己的知识面。为了制订项目实施方案,学生要对收集的资料进行分析、组合和整理,进而提高了学生分析和整合资源的方法能力。

(4)有利于提高教师的能力 教师是教学过程中的指引者,教师对生产岗位需求的认识程度、对岗位技能的把握深度,直接决定项目选择的侧重点,也直接影响学生职业能力的培养。

实践证明, 通过这样一周充实而又忙碌的虚实结合实操训练,学生最后很有收获,并有成就感,学生经历了虚拟真实生产工作过程,在与工作过程各要素的交互中,获得与实际工作过程有着紧密联系的带有经验性质的工作过程知识,并将个人技能、天赋与未来职业生涯发展联系起来,主动建构学习的意义和未来在企业中的社会身份,培养学生的综合职业能力,满足学生职业生涯发展的需要。

参考文献:

[1]鲁昕. 在全国中等职业教育教学改革创新工作会议上的总结讲话 [J]. 教育与职业,2011,3:26

[2]李鹰. 有机合成单元过程教学中项目教学法的应用[J].辽宁师专学报,2010第12卷第2期

[3]李耀中,洪霄. 高等职业院校项目化课程设计选编. 北京:化学工业出版社,2010

[4]贺平.项目教学法的实践探索[J].中国职业技术教育,2006(22):44.

三天实训总结范文第4篇

关键词:汽车 车身涂装 理论 实践 一体化教学

汽车涂装作为汽车车身修复的主要工种之一,在汽车售后维修中有着举足轻重的作用。随着环境保护意识的提高,国家加大了对涂装工艺的技术与要求的管理力度,导致汽车涂装行业缺乏大量的中、高级涂装技术人才,这成为困扰汽车维修企业可持续发展的重要因素。中职学校应根据社会用工需要设置专业,努力为社会、企业培养所欢迎的人才。

一、学校教学简况与问题的提出

《车身涂装》课程是汽车涂装专业的一门核心技术课程。本课程旨在为汽车维修及售后服务企业培养具有汽车涂装技能的操作人员、基层管理人员。我校在2008学年开设了《车身涂装》模块化课程,教学组织形式为每周三天的教学,先在教室进行理论辅导,后进入实训车间实操教学,聘请企业的师傅参与实践指导。由于该课程实践性较强,喷涂教学耗材投入较大,因此实训项目简单,局限于腻子的填涂、打磨,与企业生产实践脱节,不能适应汽车涂装技术精确化与工艺化,消耗了大量的教学资源。近几年职教界提倡一体化教学,一体化教学是一种理论讲解和实践操作并行的教学模式。2010学年我校在传统教学方法基础上大胆进行教学方法创新,将课程的理论教学、实践教学与生产相结合,把理论教学场所直接安排在实训室,各教学环节集中,同时加强师生交流互动,理论和实践交叉进行,发挥了学生的主观能动性,充分调动了学生的学习积极性,提高了《车身涂装》课程的教学效率。回顾这几年的教学,我认为在教学中仍存在以下几个问题。

1.一体化教学区域的不完善

一体化教学区域建设目的是优化实训区的空间,营造职业氛围,使学生在学习过程中能循序渐进,逐步提升基本技能、专项技能与综合技能。汽车涂装专业一体化教学区是在原有建筑结构基础上改建而成的,随着实训设备的增多、教学人数的增加,因空间布局有限,在教学过程中出现通风不良、排水不畅、通气管道供应不足的现象,影响了《车身涂装》课程的教学效果。

2.缺乏适合的教材体系

目前,《车身涂装》课程的教学内容仍是以学科型知识为主。如:汽车车身结构与材料、金属防腐蚀、有机化学基础知识、涂料知识、车身涂装质量检验等章节,这些抽象的理论知识让中职学生难以理解,课程内容与实际生产相脱节,学生付出努力却不能适应生产一线的要求。因此,必须建立适合的教材体系,让学生学有所用,学有所需。

3.教学人数多,影响整体的教学效果

一体化教学强调培养学生的实际操作能力,汽车涂装专业的教学更体现实践的重要性。虽然一体化教学可以在实践中发现问题并能及时与理论相结合,但是在教学中仍存在多数学生没有机会操作,即使操作也是局限于过程化,不能深入。例如在《车身涂装》课程的车身填补腻子实训中,一个班30名学生参加实训,配备6个受损车身件实训操作,教师在示范性实践教学中往往只有少数近距离观看的学生能掌握技术技巧,而大多数学生因观看不到而放弃观摩机会。在分组练习中,有的同学因不理解手法技巧,盲目操作,个性散漫的同学借工位不够无处操作为由就四处游荡。由于学生人数多,教师要花费更多的精力去完成整个教学过程,势必影响整体的教学效果。

4.涂装实践操作教学成本较高

在《车身涂装》课程一体化教学过程中,为提高教学质量,需配备齐全的实训设施。假定按每4人一套实训设备,则开展一个班的实训课就需要配备至少8套实训设备。为使教学更贴近生产操作,就必须消耗大量的原料(腻子、砂纸、喷涂材料),这些材料使用后既无利用价值,又不能重复使用。与其他汽车维修专业教学实训相比,耗材成本明显偏高。因此,想要培养合格的汽车涂装人才,适合社会的需求,学校要花费较高的教学培养成本。

5.“双师型”教师匮乏

目前,汽车涂装专职师资仍没有高层次的培养途径,教师只能从其他专业改行而来,在实践中学习、提炼、总结,缺少系统全面的涂装知识理论,功底不扎实,而且没有企业工作经历,缺乏专业实践经验。在一体化教学过程中,教师具有企业工作经历是非常重要的。即使部分师资力量来自企业,具有极其丰富的企业一线经验,但也存在缺乏全面的教学经验和对学生的管理能力。因此,汽车涂装“双师型”教师极其匮乏。要将理论课程学习与实验课程紧密地联系在一起,在教学课程安排上,多安排一些实验课程。要结合教材大纲的内容,精心设计一些实验课题,使学生能够将学习到的理论知识迅速地运用到实验教学中,通过根据设计的要求和条件,进行分析和判断,制定实验的方案,使学生对实验的原理有透彻的理解。

二、车间实践性教学。设计典型工作任务

这种教学一般是在校企合作模式下进行的,因此要建立起适合学校和企业公司实际情况的校企合作模式。职业中专院校与汽车维修厂、4S店、汽车美容装潢店以及其他汽车相关服务单位签订学生的实习合同,共同制订人才培养计划,共同组织教学,学校与企业定期合作,按照教学大纲的要求,根据企业业务内容,组织学生进维修厂车间参与企业制定的各种维修项目的设计工作。

设计典型工作任务,比如让学生独立完成一个汽车车门板的制作,之后在车门板上进行车身涂装的完整工艺流程分段练习,如此方法实现车间实践性教学。一方面可以使学生迅速地将所学的理论知识运用到实践生产中,彻底地掌握知识,另一方面能够使学生熟悉对应的岗位职责范围,为以后的上岗做好充分的准备。

三天实训总结范文第5篇

学校环境雅致,文化内涵丰厚,结合宁波市地区产业结构发展趋势和社会发展需要,构建了信息技术类、加工制造类、经贸类和交通运输类四大具有行业特色的专业体系。其中,计算机及应用专业是国家级示范专业、宁波市重点发展专业,数控技术应用是省级示范专业、宁波市品牌专业,轨道交通专业是浙江省特色新兴专业、宁波市重点发展专业;计算机及应用和数控技术应用实训基地是中央财政支持的实训基地。

向信息技术要“红利”

任课老师一点鼠标,白板画面上便出现站在大型机器前的工程师,学生可以向他提问;老师打开“桌面云”系统,可以远程备课与办公;家长进入智慧校园管理平台,孩子最近表现一目了然,还能与老师在线沟通……

该校以智慧服务、智慧管理、智慧课堂为核心内容的智慧校园建设,不仅使师生工作和生活更高效,而且使他们有更多的时间投入到智慧教学和智慧学习中去,提升教学质量,使学生走出校门时紧跟时代步伐,实现和社会的无缝衔接。

“向信息技术要‘红利’,把智慧校园建设作为学校新的生长点。”宁波市职教中心学校校长张国方说,以前学校各部门信息化系统基本上仅从满足本部门需求出发设计,形成了一个个“信息孤岛”。学校有桑田路和姚隘路两个校区,“信息孤岛”给学校管理带来了诸多不便,教师们常因“信息孤岛”不得不频繁奔波于两个校区之间。

2012年秋天,学校启动智慧校园建设:着力构筑“一体两翼”的发展格局,即以应用驱动为主线,实现教学智慧化和管理智慧化两翼齐飞。

“智慧校园的终极目标是培养高素质人才,智慧服务、智慧管理、智慧课堂三者是相互联系的,智慧服务和智慧管理让师生们从日常事务中解脱出来,有更多的时间投入到智慧教学和智慧学习中去,教学智慧了,学生学得更快更深入了,能力自然就提高了。”张国方说,智慧服务就是让校园服务更智能,让师生生活更方便;智慧管理就是开发各种管理系统,对学校的教学等工作进行智能化管理并根据形成的大数据进行科学决策;智慧教学就是为师生提供智能学习资源,自动记录学习过程,科学评测学习成果。前两者为后者打下了基础。

在他看来,智慧校园的核心不是硬件设备,而是教师的信息素养,而信息素养与其说是专业工具,不如说是思维模式,未来教师在使用信息资源时要像运用粉笔和黑板一样自然。

智能分析为学生成长领航

宁波宁波市职教中心挖掘学校各项工作中的信息化需求,量身定制了智慧校园综合管理平台,实现了校园智慧管理。

据介绍,在这个平台下,该校成功开发了移动OA应用系统,利用该系统,校内的通知公告、文件传输、公文轮阅、流程审批等可以在手机端进行,实现无处不在、无时不在的实时动态管理,极大提高了办公效率。

“比如,有份新草拟的文件需要校领导签字,以前必须打印出来,送到领导面前才行。现在,这个文件可以通过手机发送、收看,即使人在外地,也可通过手机实现移动办公。”副校长傅卫东说。

“智慧校园综合管理平台”实现全校资源、数据的融合和共享。选课管理、成绩管理、竞赛管理等系统可以实现数据智能化处理,自动生成各种数据分析报表,为科学决策提供精准数据支撑。

“从起点看发展,使学校对学科、班级和每个学生的评价更为科学,也使一些入校时基础差的学生更有信心。”傅卫东说,以前,只能等到期末,才能总结一个学生的学业成绩,而现在有了这个平台,老师和家长不仅能看到其学习现状,还能看到其入校以来的成长轨迹和进步速度,能对每个学生的发展进行动态分析,提供个性化指导。

智慧教学提高教学实效

该校有一间智慧教室。这里课桌可以自由组合。在教室后的角落,一个半米高的黑色箱子里,50台平板电脑规整地插在一个个小格子里。平板电脑、双屏投影、手写白板的组合实现多屏互动,是这间智慧教室的精髓所在,教师在教室里可以开展多屏互动教学。

“比如在工业产品设计课上,多个屏幕同时播放老师的课件、学生的设计作品,使课堂更直观、更有效率。”该校教师伟说,智慧教室还可以进行实时直播,现场直播企业工程师在车间的讲解,学生还可以和工程师“隔空喊话”。

实际上,智慧教室只是该校智慧教学的一小部分。目前,该校正在探索实景课堂等辅助教学新方式,突破课堂教学的重点和难点。

这从该校教师仲爱萍执教《莲花的意蕴》阅读指导课可见一斑。首先,学生通过平板电脑上传自拍的荷花图。接着,通过网络查找有关莲花的诗歌和散文,将讨论在空间上展示。然后,用电脑自绘一幅莲花图,配上古诗。最后,分析莲花的文化意蕴。这样就能让学生在有限的课堂教学内,迅速完成拍照、绘画、写作、图文编辑等一系列丰富的学习活动,并将生成的作品进行分享,大大激发了学生的学习兴趣。

据介绍,实景课堂、虚拟在线实训系统在该校的轨道交通、机械、汽修、贸易等专业课教学中得到广泛的应用,“轨道交通实训系统”、“欧特克数控仿真软件”、“汽车故障诊断虚拟实训软件”等10多项实训软件配合案例教学、项目教学,有效解决了真实环境中难以呈现的教学内容,提高了教学实效。

抽象概念具体化

“有了智慧的系统,没有可以驾驭这些系统的人,也是徒劳,学校在上硬件的同时,要求老师要学会应用这些硬件,使自己的课也‘智慧’起来。”张国方说,学校请专家对全体教师进行信息化培训,还开展了微课比赛、智慧教室公开课等活动,倒逼教师的课堂“智慧”起来。

三天实训总结范文第6篇

1.1多模态教学的概念

多模态化教学就是强调教师在课堂采用多样化的教学手段和方法吸引学生注意力,让学生能积极参与到课堂互动的方法,提倡通过角色扮演、上台演示和小组讨论等多样化的方式丰富课堂的教学内容,提高教学效果。

1.2体验式学习的概念

体验式学习倡导的是一种理念上的转变,在教室中完成“角色互换”,让学生从以前的“听课”到现在的真正意义上让学生也参与教学环节,甚至走上讲台,这样一种反转课堂的模式,慢慢开始成为主导。这种体验式的教学模式,强调学生主动学习,强调寓教于乐,强调学以致用,强调情境化学习。

2构建多模态体验式教学模式的方法

基于多模态体验式的理论基础,结合独立学院市场营销学生实际特点,构建“两课堂两平台”的联动的立体化学习模式。

2.1利用教室的第一阵地:知识传授

课堂传授是基础,让学生对基本的知识点有一个整体的了解,然后运用这些知识对一些管理的现象进行分析,进而提出解决的方案。在管理学课程教学过程中,通常会有一个贯穿整个学期的大案例:“模拟企业运营”的项目训练。基于《西游记》的故事背景,以里面的人物为主要公司团队,要求学生从管理学的课程内容出发,从角色定位,团队分工,明确责任;再到确定公司的发展方向和组织架构,制定公司的五年规划和发展战略;根据发展需要拟定招聘计划;立足公司发展的环境制定相应的措施对可能出现的意外进行控制等。总之,就是要求学生以探索的思维,团队合作的精神,以专业知识为背景,来运营一个公司。我在几轮的管理学课程实践下来,效果都非常好,学生积极性也很高,到学期末往往能交出一份完整的管理学课程的大案例PPT分析报告。

2.2充分利用校园环境开展管理体验活动

管理应用的课程拓展之一:校内实训室开展企业经营管理沙盘模拟训练。这是一个实训课程,考核学生的知识转化能力和团队合作精神。整个课程要求学生从人员分工开始,到广告投放、市场开拓、产品研发、生产线的开发和变卖、再到财务报表的填报等方面,来模拟一个实际企业的运作过程。一般把学生分成8个组进行,课程持续3天。第一天,让学生了解运营规则,并开始试运营3年;第二天,完全交给学生团队进行6年的运作,老师从帮协助;第三天进行考核。我同时也担任了沙盘实训课程的老师,因此感触比较深。通过模拟体验,融理论与实践于一体、集角色扮演与岗位体验于一身,提高学生实训兴趣,可以使学生在参与、体验中完成从知识到技能的转化。

2.3企业的综合实践平台

通过企业的综合实践基地的平台,一方面让学生可以把学到的理论知识进行转化;同时课题组利用自己跟企业比较熟悉,也会通过“项目任务法”来利用好这个平台。比如课题组跟一个东芝公司签订了实践基地的协议,而且跟他们谈好了相关的营销管理项目策划。在课程的分章案例里面,就会让学生结合东芝企业的实际情况,制定相关的计划,修改现有的组织架构,制定积极有效的激励措施等任务延伸。遇到好的项目策划,直接提交东芝公司投入实际的操作,获得录用的方案策划小组也可以获得相应的资金支持。当然如何有机会这个团队可以参与实际运作,那效果就更好了。

2.4网络学习平台

利用《管理学》的课程网站;完成相关主题MOOC(慕课)的视频课件;建立概念库、方法库、原理库和案例库。网络学习平台主要目的是为了提升学生的自主学习能力。因此重点考察学生的自主能力,以及和教师的互动能力。教师根据布置好的任务,登录《管理学》课程空间,进入学生个人主页,查看学生学习笔记、学习任务完成情况以及论坛的互动交流频率。

3体验式创新教学模式实施过程中的注意事项

3.1积极尝试多样化的教学方法

除了常用的案例分析法、故事导入法等,还要善于整合现有校企资源,积极拓展任务实践法、项目导向法;同时结合学生的兴趣爱好,有选择的引入电影情景模式分析法、游戏教学法和模拟教学法等有趣的教学方法,营造良好的课题互动氛围,提高课堂教学效果。

3.2考核方式灵活

三天实训总结范文第7篇

关键词: 教学工厂 外贸类 高职实践教学

早在2004年,周济部长在全国职业教育工作会议上就提出:“提高职业教育质量的关键在于切实加强技能培养和实践训练。技能型人才的特点就是能动手,而动手能力要在实践中培养。”2005年,《国务院关于大力发展职业教育的决定》规定:“职业教育要为提高劳动者素质,特别是职业能力服务。”2006年,教育部《关于全面提高高等职业教育教学质量的若干意见》(教高[2006]16号)明确提出:“要积极推行与生产劳动和社会实践相结合的学习模式,把工学结合作为高等职业教育人才培养模式改革的重要切入点,带动专业调整与建设,引导课程设置、教学内容和教学方法的改革。”强调在真实的工作环境中培养学生的核心技能和关键技能,提升学生的职业素养、创新能力和就业能力。然而,对于外贸类高职院校而言,要真正实现实践教学,并非易事。

一、外贸类高职院校实践教学的困难

1.实训现状

在外贸类高职院校的传统实践教学过程中,实训和实习是分别进行、被长期割裂的两个不同任务。对于实训,许多外贸高职院校的操作是:(1)课堂实训:当理论与实务课程的理论知识讲完后,给学生一些操作案例进行案例分析,完成课堂实训。(2)课程实训:当理论或实务课程讲授完毕后,再开设一门操作课,要求学生根据课本内容进行实训操作。(3)综合实训:当所有课程讲授完毕后,给学生提供一个毕业综合实训的机会,让学生将在学校学习的各科知识通过综合实训融会贯通。例如,为国际商务专业的学生设计一些国际贸易实务的操作案例,让学生模拟外贸实战,包括公司成立、交易磋商、签订外贸合同、履行合同等所有国际贸易实务环节。

2.校内实训的困难

不管是综合实训还是课程实训,确实可以使一些抽象的理论变得更具体、形象、生动。通过案例,对课本上一些松散的知识点进行串联,在一定程度上提高学生综合运用知识的能力,为学生提供运用理论知识解决问题的机会。但由于外贸类专业的实训案例设计存在一定困难,许多真实场景比较抽象,所以要设计一个完整的、合理的、符合现实要求的、涵盖多个知识点的案例并非易事。另外,因为缺少真实场景做辅助参考,案例因此显得生硬,学生很难置身于案例发生的背景中探讨问题。

3.校外实习的困难

对于校外实习,许多外贸类高职院校的做法是经过一段时间的学习之后,或者说当学生将在校所有文化课程学习结束后,要求学生离开学校到校外专业相同或相关的工作岗位上工作,将所学知识应用于实践。3年制的高职一般采取“2.5+0.5”模式:即前2年半时间在校学习文化课,最后半年外出实习。“2+1”模式:即前2年时间在校学习文化课程,第3年外出实习。“1.5+1.5”的模式:即前1年半在校学习文化课,后1年半外出实习。这三种模式都希望通过学生的在外实习,提高学生对理论知识的应用能力,提高实践能力。然而,外贸类高职生外出实习存在诸多困难和问题,因而实习效果很难达到预期目的。

(1)客观条件决定外贸类企业不愿意也无法大批量接收外贸类实习生到企业实习。广西外贸类企业大多办公条件有限,场地小,部门不多,需要的人员较少。基于这样的条件限制,大部分学生为了完成学校布置的实习任务,只能进入与外贸不相关的企业或工作岗位实习,甚至有些直接不实习,找熟人加盖一个实习单位的公章,应付了事。如此为了实习而实习的状况,根本无法实现学校让学生外出实习的初衷。

(2)由于实习学生分散在不同地区及企业,离开学校和老师的监管,离开在校时相对稳定的以班级、宿舍等为单位的学习团队,来到相对陌生的环境,缺少学校纪律的约束,处于“无政府”管理状态。一些自律性较差学生对自己的要求不够严格,“三天打鱼、两天晒网”的实习状况也会影响实习效果。

(3)由于高职院校的学制本身比较紧、学生层次相对比较低,文化课结束后,许多学生对文化课的掌握还不够好,无法做到融会贯通,将所学理论知识运用于实际工作。此外,由于国家规定某些岗位要持证上岗,而证书考取不容易,并且最快也只能等学生毕业后,才能颁发到学生手里,使很多学生失去毕业上岗实习的机会。

二、新加坡“教学工厂”理念对外贸类高职院校实践教学的指导意义

1.“教学工厂”概念的内涵

“教学工厂”是由新加坡南洋理工学院院长在借鉴德国“双元制”教学理念的基础上提出的又一个先进办学理念。该理念注重创建仿真的教学环境,将企业的实际工作环境引入学校具体的教学中,让实际工作与教学工作有机结合,提高学生的实践能力。在这种教学理念的指导下,南洋理工学院的学生第1年在校学习专业的基础课程。第2年操作各级校企项目,通过项目学习专业知识。第3年真正进入工厂实习。通过这样的训练方式,学生毕业后就成为专业熟练工。新加坡南洋理工学院经过10多年的理论与实践探索,通过这样的模式培养出一批批专业及实践能力都很强的学生。该理念也逐渐成为南洋理工学院自身的特色,并对其他院校有可贵的借鉴意义。

近年来,我国许多学者围绕“教学工厂”理念纷纷发表自己的观点和看法。严中华(2013)认为教学工厂理念的核心是产、学、研的紧密合作。邓益民、韦林(2011)认为“教学工厂”能带来学校与企业双赢的局面。学生可实现理论教学与实践教学的有机结合,提高理论与实践能力及综合素质。学校可为企业解决难题,带来经济效益。张建亮(2011)认为“教学工厂”能将职业教育与企业有机融为一体,是一种深层次的产学结合模式。梁汉昌(2010)认为“教学工厂”能调动学校内部各成功要素的潜在能量,为学生提供一个更完善和更有效的学习环境和过程,创建一个重视团队精神、创新能力、与企业化专业能力的开发的良好工作环境。张志明(2010)认为企业项目和研发项目是教学工厂的重要载体。周俊朗、姜瑜(2009)把传统教室格局变为“教学工厂”,使学生在校园内就能感受企业真实的生产氛围,充分实现课堂与实训点合一的“学做合一”、实训与生产合一的“校企合一”、教学与技术开发、服务合一的“教研合一”。周新源(2007)认为“教学工厂”模式下学校按某一企业的要求和行会标准,与企业联合培养人才,强化学生的实训、实习环节,最大限度地完善企业参与教育的校企合作样式。卢海(2004)认为就具体实施程序而言,“教学工厂”理念分为四个阶段:①学校吸收企业的技术、资金,模拟企业环境;②学院予以学生项目安排,以配合企业的需求;③学院致力于大型综合项目的开发和设计;④学院开发系列的专业技术中心,进一步提升研发能力。

2.“教学工厂”于广西外贸类高职院校实践教学的启示

综合各位专家学者的研究,笔者认为“仿真工厂”是工厂教学理念的“形”,而实现“实践教学”的“工厂化”是工厂教学理念的“神”,只有“形神兼备”才是真正的“工厂教学”。

高职院校的实践教学主要包括实训和实习。实训安排是为了让学生更好地巩固所学的理论知识,提高实践能力,将知识应用于将来的实习和工作之中;实习是为了让学生熟悉工作环境、过程、步骤、要求,毕业后更好地胜任工作。

实训环节包括校内实训和校外实训。实践是检验真理的唯一标准,知识来源于实践经验的总结。理论正确与否,只有通过实践检验。按照“教学工厂”理念的指导,为学生创建一个仿真的工作环境才能强化校内实训效果。而为学生创建仿真的工作环境,除了提高师资水平外,还应该做到以下几点:

(1)重视新生的专业认知工作。

对许多学生而言,高中到大学是一个质的跨越。大多数高职新生进校后都呈现出一种迷茫的状态。对自己所学的专业一无所知,对大学的教学方式无从适应,对大学生活不知所措,未来规划一片空白。这种迷茫的状态直接影响他们对专业基础课程的学习效果,欠佳的基础课程学习效果又直接影响后序一系列专业课程的学习,从而影响学生高职3年的学习。因此,当新生步入高职校门时,就应请教学和实践经验丰富的专业老师对学生进行专业认知教育,以专业教学作为班级的班主任或者学业导师,长期跟踪学生的学习状态。亲其师,信其道,好的开始是成功的一半。此外,组织学生到诸如海关或外贸公司等地实地考察,让学生亲临其境感受工作环境,激发学习热情,更直观地认识自己所学的专业。

(2)课程体系设立与教学方案必须符合“工厂教学”理念。

学生在学校的大部分时间用于学习。因而,教学内容的选择和安排对学生的学习效果非常重要。学校教学的课程体系应结合“工厂教学”理念,与社会需要、市场需求接轨。学校应经常与企业联系,多和企业及有关行业探讨课程体系的设立,到企业一线多做调研。培养人才应按照用人单位的要求严格执行。课堂上的教学案例应丰富,并及时更新,适应最新的形势需要。

(3)加强校内实训基地的建设。

课程体系设立和课程案例设置得再好,没有仿真的实训基地的配合,课本也是呆板的,案例也是死的。而组织学生外出实习实训,出于安全、经费等方面的原因,不可能随时随地做到。因而,基于“工厂教学”理念的指导,校内仿真实训基地的建设非常重要。合理运用真正达到仿真效果的校内实训基地,比安排学生进行流于形式的校外“一日游”的实训效果要好。为了加大仿真力度,校内实训基地可以引进企业的工作流程、工作规范、工作场景等,不能仅仅是一般意义上的计算机机房。这样的校内实训基地必将成为学校和企业合作的纽带。一方面,企业的新案例可以不断补充进来,丰富实践教学的案例和素材。另一方面,学校可以借助这个实训平台为企业解决一些实际问题,使校企达到双赢的合作效果。

(4)引入校外项目,组织学生实训。

“教学工厂”要真正运作起来,必然要与企业实际生产情况有机结合起来。将学校师资、学生资源、校内实训基地等资源合理配置,并加以有效利用,引进企业实际发生的案例,让学生以企业顾问等身份为企业实际解决问题。在此过程中,不但为企业解决了实际困难,还提高了学生的专业技能、团队协作等方面的能力。实践教学环节不再形同虚设,实践教学目的也能因此达到。

(5)不断探索“校政行企”合作模式。

高职院校并不是孤立存在的,它的发展非常依赖社会这片肥沃的土壤。“教学工厂”的理念将学校和企业有机连接在一起,能给高职和企业带来相应的效益。“校政行企”合作是一个永恒的话题,只有多角度、多手段、多方位、多途径思考外贸类高职院校的实践教学问题,才能真正达到预期的教学目的和效果。高职院校应不断探索“校政行企”合作模式,必将达到“八方效应”、“四方发展”、“双赢“和“多赢”的效果。

参考文献:

[1]严中华.新加坡南洋理工学院“教学工厂”理念解读[A].广东科学技术职业学院中国高职高专教育网,2012.9.11.

[2]张志明.对新加坡南洋理工学院“教学工厂”的体认及思考[J].职教通讯,2011.6.

[3]温州职业技术学院:教室变身“教学工厂”.资料来源:http:///blog/static/9199643320112241106235/

[4]周新源.教学工厂:实施校企合作的重要载体.2007年中等职业教育创新与发展高端论坛.

[5]刘燎原.关于”教学工厂”理念与实践的思考[J].出国与就业,2011.5.

[6]陈清.高职实训基地建设服务人才培养模式改革的实践――以四川交通职业技术学院汽车运用技术专业为例[J].职业技术教育,2011(26).

三天实训总结范文第8篇

关键词:实验 实训 实习 课程改革 实践教学改革

中图分类号:G710 文献标识码:A

文章编号:1004-4914(2010)08-149-03

一、引言

自从教育部颁发《国家教育事业“十一五”发展规划纲要》和教育部《关于全面提高高等教育教学质量的若干意见》{1}等文件之后,我国高职高专院校认真学习,不断对实践教学环节进行改革,加强实践教学力度,增加实践教学的比重,积极探索新的实践教学体系。本着能力本位原则,在理论知识“必需、够用”的原则基础上,自觉主动地降低理论教学的深度和难度,加强针对性和实用性实践教学内容。使我国高职院校的理论教学与实践教学课时的要求比重普遍达到40%~45%或55%~60%之间。②但在实际操作过程中,有些学校不是达不到培养计划中设置的实践教学课时比重,就是在实践教学过程中达不到预期效果。

为此,我们有必要对此问题做一深入研究,使我国高职院校的实践教学环节改革得到深化。

二、当前我国高职院校实践教学环节存在的问题

课题组成员就高职院校的实践环节教学问题,与多所高职院校的系主任、教研室主任进行了沟通,并通过对网上30多所院校的精品课进行浏览,重点选择了几所高职院校做了具体分析,特别是对这些院校的培养计划、教学大纲进行研究。发现这些高职院校存在问题还是比较多的:

1.对一些概念区分不清。比如实验、实训、实习概念区分不明显,时常互相替代。许多高职院校在制定培养计划时,实验、实训、实习环节的内容区分不清。如某高职学院的培养计划里,在“实践性环节安排”栏目上没有出现“实验”一词,但在“教学各环节学时比例表”栏目上,却见到“实验课”占总学时的统计。仔细对照后发现,他们把“实习”、“设计”、“实训”等都算在了“实验”栏目里了。由此可见,该校们把“实验”作为“实习、实训”的同名同义词了。有的是省略了实训项目,把实训的内容让给了“实习”;有的是省略了实验项目,或根本没有安排实验内容;还有的是把所有的实践性教学统统都称为实习。

2.实验、实训、实习计划安排不能有效落实。课题组在与一些院系领导交谈中发现,许多培养计划落实不了,只有计划没有落实。比如某校旅游专业的旅行社实习,年年都有计划,但年年都没落实。当然落实起来有很大难度。哪个企业能接收这么多的学生?很多情况下只有在校内搞实验、实训,但更多的学校在校内又缺乏实验实训基地。由于投入不足,设备完好率低,不具备完成实验实训条件。有的是校外实习过程管理不到位,学生半途终止。比如,有一所学校的酒店实习,计划安排半年的酒店实习,学生只干了两个多月就跑了一大半。课题组在调研时询问学生得知,某校的旅游专业大纲上的“旅行社导游模拟”等环节在实训时从来没有落实过。

3.实验、实训、实习没有大纲(指导书)或大纲粗糙。课题组通过网上对一些校内建设的精品课浏览时,发现没有实践环节教学大纲的课程随处可见。有些高职院校没有制定完备的实验、实训、实纲(指导书);有的甚至没有大纲;还有一些高职院校虽然有文字大纲,但内容不具体,缺乏必要的内容。

4.实践教学改革内容有名无实。我们在各种材料中经常看到诸如:“改革了实践教学内容,减少了演示性、验证性实验,增加了工艺性、设计性、综合性、实用性实验、实习、实训等”,但在真正的操作环节上却“缺斤少两”,有名无实。

5.双师素质教师缺乏或质量低,达不到实验、实训、实习的实际要求水平。比如,许多院校的双师素质人才凭证是用教育部委托培训基地或中心举办的假期双师教师培训结业证书。课题组就这一问题专门询问了几名获证教师,他们参加了三到五天的培训,听了几位专家的授课就算结业了。连获证教师都觉得这双师型教师也太简单了。

总之,课题组调研时发现的问题很多,这些问题严重影响了高职院校实践教学的改革与落实,值得我们认真分析,加以改正。

三、实践教学环节改革的内容

1.实践教学环节改革总体框架。高职高专院校实践教学环节这项工作许多院校都在做,但问题出在研究不深入,内容不全面,概念不准确上。因此这项研究重在改,贵在新,要点是符合实际需要。课题组在河南机电高等专科学校旅游专业多年实践教学的基础上进行研究,提出了一个实践教学环节改革总体框架。如图1所示:

图中强调,人才市场上的岗位需求应与学校的最终培养目标一致。在这样的基本思想指导下进行实践环节的改革才能符合实际,不走弯路。培养目标实现的途径分为两个方面,一是理论课程体系,二是实践教学体系。我们从实践教学体系往下分解,实践教学体系要有“四化”支撑。即实践教学环节的内容规范化,培养计划、大纲等教学文件标准化,实践教学安排制度化,实践环节管理严谨化。在这样四个方面进行要求的基础上实施具体改革。改革的内容从规范化入手,分为三个环节:实验环节、实训环节、实习环节。然后在标准化的培养计划、实践教学大纲的指导下对三个环节进行分行教学,在严格的管理制度安排下逐步实施,最后在严谨的管理下保证教学任务的圆满完成。

2.实践教学环节管理的内容规范化。何谓“内容规范”?课题组在调研时发现,许多院校在实践环节的名称上不统一,在名称和内容的理解上不一致。如实验、实训、实习如何区分?为此,我们首先做一定义。

所谓“实践教学环节”是与“理论教学环节”并列的。一般来说,它包括理论教学环节之外的一些教学安排。如:军训、公益劳动、实验、实训、实习等。

“实验”,即为了检验某种科学理论或者假设而进行的某种操作或活动,以验证这种理论或者假设的真实性。从这个定义分析,实验又可以分为验证性实验和设计创新性实验两种。验证性实验是对学到的理论进行操作验证。设计创新性实验是运用学到的知识进行创新思维,并提出一种假设,通过实验来验证这一假设的真实性。后者也称为开放性实验。我们高职院校进行实验教学,就是要对实验内容和方法进行改革,减少验证性实验,增加设计创新性实验。即进行开放性实验,以便给学生提供自主学习的时间和空间,培养学生的学习兴趣和创造性思维能力。

“实训”,即指有计划有步骤地将学生放置在真实(或仿真)的工作环境中通过实际操作练习,使之具有某种特长或技能。这种操作练习可以是阶段性的,可以是随着课堂教学随时进行的,也可以是完成一个或数个教学单元后进行的。实训的作用是为了把讲到的技能练习一下,及时让学生掌握。一般来说,实训较多地要求在校内完成,以便做到随时随地进行。

“实习”,即把学到的本专业的理论知识和实践技能放到实际工作中去运用,以提高熟练程度,锻炼工作能力。由此可见,实习更强调实践教学的整体性、综合性,它往往是在几个教学单元或者某一门课程完成后,到生产实践环境中进行的的职业技能的综合训练。“实习”一般应该在校外的真实环境中完成。

根据这样的概念划分,对实践教学环节进行管理时,就要分清分细,逐项开展,不能胡子眉毛一把抓。

3.教学管理文件标准化。课题组在调研中发现,许多学校实践环节没有大纲或指导书。针对这一问题,我们在制定教学文件时,要根据教学内容和名词规范,认真撰写分步骤实施的教学大纲和专项实践环节指导书。

以河南机电高等专科学校为例,学制三年,实行2+1教育教学模式,即2年理论课,1年实验、实训、实习教学。实践性教学时间是总数,在3年的教学过程中理论教学和实践教学交替进行。如学生入校两周后就有一周的实验课,到企业参观。这时,学生通过参观,在企业学习到什么才算本次实验课程达到目的?这就应该按照实验大纲制定的内容来进行教学了。

其中,文件最多的是各门课程的实验实训指导书。每门课程根据自己课程内容,对实验、实训的内容安排都不同。每位任课教师将本门课程细化,将实践性环节提出来,作为实验或实训内容在课堂或在实训室教学,不仅加强了实践性教学环节,还促进了课程教学改革。

比如实验课。在“谈判与推销”课程中,旅行社业务员如何上门向团体顾客介绍自己的企业?在我们的实验指导书中,明确要求教师首先以企业实际为例作出示范,接着让学生上讲台试试,老师可以等学生结束后,也可以随时打断学生的演练,指出学生的不足之处,然后让学生学着练习。

但在实训课上,这一环节就改为,老师出题后,学生上讲台讲解,老师不能打断学生演示。等一组的学生演示完后,老师最后必须对学生的演示作出点评。这就区别了实验和实训的不同,突出了不同的实践教学环节的特点和重点。

4.实践性教学管理制度化。制度化管理是完善实践性教学管理的关键环节,严格地说就是对实践教学环节实现法治化的具体表现。它是以制度为标准,把制度看成是教学管理的法津。无论是系领导、教研室主任、一般教师还是学生,都把管理制度作为硬约束,必须严格执行。在平时的教学管理工作中,事事、处处、人人都以制度为准绳,谁都不能违反实践性教学所制定的制度,只要违反,必将按照制度的约定对触犯者进行处罚。比如,学生在实习过程中擅自离岗。按照管理制度,实习没有成绩。如同某门课程没有考试成绩一样,需要补考。理论课补考时间是教务处统一安排的,任课老师不能擅自安排。那么,实习成绩也是经教务处审核之后到企业进行的,因此,补考只能等下一年,下一届学生实习时进行。

实践性教学环节制度化管理的目标是促进实践性教学环节的整体优化。其内涵是将各种有形资源(实验室、实习基地等)与各种无形资源(课堂实验教学、课程改革等)进行无缝链接,将各种有形资源和无形资源优化利用。

制度化管理的对象是教学管理人员、教师和学生的行为。行为主体是管理人员、教师、学生。制度化管理的内容是制定规范的人员行为准则。制度化管理的过程包括:对教学计划、教学大纲、实验实训实习指导书、学生总结、成绩报告、指导教师职责、实习单位指导教师职责、学生校外实习考勤制度、指导带队教师评价表等的制定与执行等。制度化管理的手段是通过对这些过程形成的网格状地管理制度体系的执行来完成的。

5.操作严谨化。工作的成败不仅仅在设计,关键在细节,执行最重要。再好的设计和制度如果执行不力都是空话。如何保证执行有力?工作过程操作的严谨化,是防止走过场的良药。

严谨的工作过程,建立在思想认识基础上,依靠完善的制度来约束。在我们反复向师生做宣传和动员的时候,严谨的工作作风便在潜移默化中形成。在完善的各项管理制度的制约下,谁都无权变更工作内容和细节,使违规无机可乘。

比如,学生从入校教育开始,老师就经常讲解实践性教学的重要性。学生对三年的2+1实践性教学环节就有了深刻认识,学生无论是参观、实训还是实习,都把这些教学活动看得很重,不会随便请假,更无旷课、缺勤。近年来,我校旅游专业学生在实验、实训、实习期间的出勤率和完成率均达到98%以上。

又比如,老师在实验、实训、实习过程中严格按教学大纲或实习指导书教学,学生每次课后要填写实验、实训、实习报告。如果老师在实践教学过程中漏项,学生就无法填写报告,这就在制度上堵塞了漏洞。

四、实践性教学改革的难点与重点

1.实验、实训环节改革。

(1)实验。课题组在调研中发现,目前我国许多高职院校的许多专业,尤其是文科专业没有明确的实验课。一般认为,实验课是工科专业才有,文科专业无法实验。其实,这是对实验的定义和内容把握不准造成的误解。根据我们对实验的定义可知,实验是为了检验某种科学理论或者假设而进行的某种操作或活动,以验证这种理论或者假设的真实性。那么,我们在理论课教学中,有许多理论学生是没有直观的认知理解能力的,需要验证给学生看,这时,实验就必不可少了。

比如,在谈判与推销课上,教师讲到向顾客推销旅游景区时,可以用“费比”公式。其内容为四个要点:特征、优点、利益、证据。如果教师不当场演示一下,学生是无论如何也不知所云的。这时,实验就开始了。

其实,我们每一门课程都有一些比较深奥的理论,如果我们能把实验作为理论教学的基本方式方法,经常性地在课堂上应用,那么,学生不仅能够理解的深刻,也增加了学生学习兴趣,增强了师生互动,活跃了课堂气氛。这也是我们一直想要解决而未能很好解决的课改的内容之一。

(2)实训。课题组发现有两种错误认识比较突出,一种是把实训和实习混在了一起,另一种则认为实训只能在实训室才能进行。其实,实训和实习有着根本的不同。实训是将学生放置在真实(或仿真)的工作环境中通过反复实际操作练习,使之具有某种特长或技能。实习是将学生放置在实际工作环境中,通过实际的现场综合技能运用,以提高熟练程度,锻炼工作能力。实训一般是在阶段性的课程结束后进行,实习是大多数知识学习之后进行的综合性的能力训练。由于实训的环境条件可以是仿真的,因此我们可以在实验室进行,甚至在单元课程结束后,及时地在教室进行单元小实训。教师进行单元实训,对学生及时将学习的知识转化为技能具有非常重要的现实意义。实训及时进行,有利于我们高职高专的教学和课程改革。实验和实训进入课堂,是我们课程改革的方向。

2.实验、实训、实习的安排与实施。河南机电高等专科学校是较早进行2+1教学改革的学校之一。早在1975年建校时,我校就是7.21工农兵大学。多年来这一传统没有中断,并不断发展。在1990年中后期,我校便明确提出2+1实践教学改革,逐渐发展完善。我系旅游专业2003年开始招生,从第一届学生开始,便开始2+1教学实践,经过多年探索,已经基本上形成了完整的实践性教学安排环节。三年下来,学生从入校的第三周开始,每学期都有固定的实验、实训、实习课程。同时,逐渐将实验内容课程化。即在理论教学过程中增加实验内容。我们用一个表格来显示实践性教学安排。

表格中的课堂实验,由任课教师根据上课内容随时进行,增加师生互动。学生礼仪实训、形体实训在第一学期开始进行。第二学期一开学就进行音乐舞蹈实训、化妆实训。4月最后一周进行导游实训,4月27日便抵达旅游景区进行三天景区现场实训。“五一”节开始进行景区带团实习。五一后,每逢周六、周日学生到景区带团,进行带薪工作实习。一直延续到第五学期,学生到旅行社或酒店进行6~8个月的顶岗带薪工作实习。之前,电子商务、客房、餐厅实训分别在第三、第四学期进行。另有三门课程在第四、五学期学生实习期间,教师到实习地现场上课。弥补因实践性教学内容过多,理论课时被挤占的教学内容。

五、改革的最终目标

改革的最终目标是与培养目标相一致的,也即满足市场对岗位的人才能力需求。这种工作能力是由相关的一组知识和技能构成的,实践性教学环节突出满足于实际工作中对技能方面的需求。我们改革的目的,就是为了使高职高专学生,经过三年的学习,能够符合市场对导游的基本工作能力的要求。同时,也尽量提升学生的能力水平,以求学生毕业时达到较高的技术标准,具备较强的就业竞争能力。

[本文为河南省教改课题,编号:2009SJGLX354,高等职业院校旅游专业实践教学环节改革研究与实践(河南省教高【2010】23号。)]

参考文献:

1.关于全面提高高等职业教育教学质量的若干意见.教高[2006]16号

2.黄秋明.质量保证视野中的高职课程学术化倾向剖析.中国高等教育,2007(9)