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 文章中心 > 配料实训总结

配料实训总结

开篇:润墨网以专业的文秘视角,为您筛选了八篇配料实训总结范文,如需获取更多写作素材,在线客服老师一对一协助。欢迎您的阅读与分享!

配料实训总结范文第1篇

职业教育应依据企业要求和产业发展动态,将职业标准融入课程标准、课程内容的设计和实施中,强化工学结合,培养符合产业标准的人才。大力推行“双证书”制度,提升人才培养的针对性,拓宽继续学习渠道,为人才可持续发展提供支撑。在职业教育“五个对接”理念的指引下,根据中职学生的特点,设计了“酥性饼干马赛克的制作”一课,并简述教学反思。

一、学情分析

有效的教学要以了解教学对象为基础。首先要了解学生,分析学情。本堂课的授课对象是食品生物工艺专业二年级的学生,将从下面几点分析学生特征。

1.知识储备

他们之前学过焙烤原辅材料的用途、特点等理论知识及面包的制作工艺,有一定的知识基础和焙烤技能。

2.认知能力

他们希望能够直观地学会如何操作,而对工艺原理不愿深入研究。

应对方案:按工艺流程设置任务,将原理的讲解融入任务之中,“做中学,做中教,”降低纯理论学习的难度。

应对方案:在上焙烤工艺之前鼓励学生做了广泛的市场调

查,教师在设计教学内容时便可从调查结果中选择具有代表意义的产品。这样就充分体现了学生的主体地位,马赛克饼干正是学生在市场调查时发现的产品之一。

二、教材分析

《食品工艺》是食品生物工艺专业的主干课程,选用的教材是高等教育出版社出版的《食品工艺》。教材体现了“以就业为导向,以学生为本位”的教学理念,培养技能型人才。将国家职业技能鉴定标准与就业岗位相结合,实现了专业与岗位的对接的同时也实现了专业课程内容与职业标准对接。

1.饼干制作在教材中的地位和作用

酥性饼干生产工艺是焙烤食品生产工艺的重要组成部分,教材系统地介绍了酥性饼干的配料原则、制作原理、生产工艺流程、工艺参数等内容,是焙烤原辅材料相关理论知识的具体应用和延伸。同时,酥性饼干的制作也是中级烘焙工鉴定的重要内容,马赛克饼干是典型的酥性饼干,因此,学习本节课对学生获取“双证书”有非常重要的实战意义。

2.教材对饼干制作的处理

处理前教材中介绍饼干的制作时,在同一模块中介绍了多种饼干的生产工艺,并以理论形式阐述。所以,以学生实际接受能力为依据,我对教材内容进行了整合,把酥性饼干的制作工艺从中抽提出来,形成本次教学内容,强化实操技能训练,弱化了抽象知识的学习。

3.教学目标

制订合理的教学目标能让学生更加热爱课堂。根据教育部颁布的“中等职业学校食品生物工艺课程设置”中的教学要求及教学大纲的要求,本课的教学目标如下:

知识目标:

①理解马赛克饼干生产工艺流程。

②记住关键技术参数,能够说出酥性面团的原理及特点。

技能目标:

①能以小组为单位完成马赛克饼干的生产操作。

②能按“6S”操作规范进行生产。

情感目标:

①能积极参与实践操作和讨论,热爱食品行业。

②通过践行“6S”,具备安全生产的职业素养。

③通过小组合作的方式,树立良好的团队精神。

4.教学重点、难点、关键点

本节课的核心内容是学会制作马赛克饼干,所以,马赛克饼干的工艺流程及操作参数的控制为重点内容。通过对学生学情的分析可知,酥性面团调制原理成为教学难点内容。工艺流程中调制酥性面团和准确把握烘烤参数成为操作的关键点。

三、教法学法

本节课的设计理念是:以马赛克饼干生产为主线,以其生产工艺流程为导向,实现教学过程对接生产过程;参照职业技能鉴定标准及企业岗位操作规范,实现人才培养对接职业资格。本次课主要采用任务驱动法,当一个“任务”完成了,学生就会获得满足感、成就感,可促进学生综合能力的提高,通过完成工作任务突破重、难点内容。

根据教学需要,在新课导入环节穿插情境教学法,在完成任务环节穿插了演示教学法。

学生相对应的学法有小组合作学习法,观察法,讨论法。

四、教学过程

课程主要采用任务驱动法,运用“理实一体化”的教学模式,将理论知识与实训相结合,将“6S”操作规范与实训相结合,将技能考核标准与实训相结合,形成具有专业特色的“理实一体化”模式课。本次课共两个学时,设置了新课导入、配方工艺分析、接受任务、完成任务、讨论评价五个环节。

1.新课导入

教育学家罗杰斯认为,当学生觉察到学习内容与自己的目的有关时,意义学习就发生了,而涉及学习者整个人的自我发起的学习,是最持久、最深刻的。本节课导入充分发挥学生的主体作用。利用学生调研带回来的产品设置教学情境,以实物导入的方法。学生看到自己调研的产品,惊喜不已,学习欲望异常强烈。

2.配方工艺分析

了解配方是学习制作方法的前提。在这个环节,让学生亲自品尝,教师引导学生根据生活经验探讨配方可能含有的原辅材料。然后将配方展示给学生,共同分析配料特点。这样不仅达到分析配方的目的,而且从感官的角度吸引学生的注意力,美味的饼干更容易激发学生的学习热情,获得更好的教学效果。之后引导学生根据焙烤食品一般生产工艺分析马赛克饼干的生产工艺流程,共同确定生产工艺方案。

3.接受任务

在课前根据学生特点做好分组并委派组长,小组合作方式能培养学生具备良好的团队精神,能积极主动地协助他人的工作,增强沟通的能力。“6S”操作规范是我们一直强调的职业素养,所以在完成任务之前,各小组还应按“6S”从业标准整理个人卫生、衣帽及车间卫生等,将“6S”操作规范与实训相结合,课堂变车间,强化学生的专业意识。按小组下达任务书,以小组合作的方式完成马赛克饼干的制作。

4.完成任务

马赛克饼干制作工艺是本节课的重点内容,三个任务的设置由工艺流程分解而来,实现了教学过程与生产过程的有效对接。

五、教学反思

通过这次教学,我总结出所有的工艺课在环境、设备等条件允许的情况下均可按工艺流程设置成任务,以任务驱动的方式完成教学。

配料实训总结范文第2篇

关键词:职业能力;项目教学;实践;探索

中图分类号:G712 文献标识码:A 文章编号:1671-0568(2013)14-0079-03

“项目教学法”,是德国职业教育在20世纪80年代开始大力推行的一种“行为引导式的教学形式”。它通过“项目”的形式进行教学,所设置的“项目”包含多门课程的知识。在教师的指导下,将一个相对独立的项目交由学生自己处理。信息的收集、方案的设计、项目实施及最终评价,都由学生自己负责。学生通过该项目进行了解并把握整个过程及每个环节中的基本要求。在项目教学中,学习过程成为一个人人参与的创造实践活动,注重的不是最终结果,而是完成项目的过程。学生在项目实践过程中,掌握课程要求的知识和技能,体验创新的艰辛与乐趣,培养分析问题和解决问题的思想及方法。由于项目式教学强调项目的现场性、知识的综合性和学生全面能力的培养,其实训的形式、内容与传统实训课程有较大差异。进程中强调学生设计方案、收集信息、实施项目、评价项目的自主性与独立性。项目课程与学程性课程都强调这种教学方法,其对学生综合能力尤其是方法能力的培养意义重大。因此,如何确立项目任务?如何实施计划?如何实现对学生的学习与能力进行有效的评价?都是需要在“项目教学”实践中所研究的问题。

一、项目教学法实例

其教学模块分五个教学阶段进行:

1.确立项目任务。在西餐岗位菜肴制作实训课程中,每个项目教学都是以某一具体任务为引领的。首先,分好小组,每小组轮流由一名学生担任小组长,相当于酒店厨房的厨师长,由其进行原料的领取、人员的工作分配、菜肴色香味形的统一及参与最后的评估工作。其他学生各司其职,学生通过现场模拟操作,既能明确工序间的要求和关系,又能熟知肴的生产流程。为学生迅速变换角色、适应就业要求奠定了良好的基础。然后,每个小组对本次实训内容进行讨论,明确各小组的基本工作任务,并制定一张工作评估表。评估表的内容分为环境卫生、菜肴口感、色泽、摆盘。如果实训内容是汤类,如匈牙利牛肉汤,那么还要考虑汤的浓度。

2.制定计划。即确定工作步骤和程序,这是实施项目教学的基础。明确任务以后,各小组开始展开讨论,围绕工作任务和时间要求,制定各小组的工作步骤和程序。面对学生计划中的欠缺或不完善处,教师可适当加以点拨和指导,为学生能顺利实施工作计划提供帮助。联系到实际西餐实训课中来,此次实训内容是匈牙利牛肉汤,每小组要确定原料的加工方法(蔬菜原料如胡萝卜、土豆、番茄、洋葱等的加工,牛肉的腌制)、熬制牛肉基础汤的时间、根据其酸辣咸的口味特点调味(番茄膏、盐、甜红辣椒粉的用量)、最后的装盘(三分料七分汤的原则)。只有制定出完善的工作计划,才能围绕任务计划展开具体的工作。具体教学步骤和教学内容如下表。

3.实施计划。项目教学的实施是项目教学的关键一环,在项目教学的实施中各小组围绕着项目任务,遵循工作步骤和程序自主地开展活动,在原料的加工、原料的烹制、装盘等具体任务环节中,各小组成员分工协作。在这一过程中,教师不是将知识和理论灌输给学生,而是引导他们进一步思索探究,学生自己在实践中理解知识,掌握知识和运用知识。这样,在将来学生的知识结构需要发生改变时,学生能较好地适应这种变化。当然,在以“任务为主线”进行学习的过程中,学生对于每一块的目标任务,因了解、掌握情况不同,都会存在诸多问题。一般情况下,对于学生普遍存在的共性问题,我们同意做演示,与学生共同讨论,集体解决。对于学生的个别问题,则给予单独辅导。在“项目教学”的实施中,主要通过校企合作来制定具体的“项目”,学校与企业根据市场需求联合办学,共同制定出教学目标与计划。将校内学习及酒店实习有机结合,实践是检验真理的唯一标准。这样,既可以为企业节约劳动成本,又能够为学生提供良好的实习机会,还提升了职业技能。

由于强调了项目的真实性,在项目实训中,我们强调学生跟着教师共同学习和探讨。要求学生根据“项目任务书”的需求参与设计,并以学生小组讨论方案,以培养学生的合作与协调能力。请酒店行政总厨来到课堂,从酒店的角度介绍宴席菜肴制作情况,评议学生的设计,让学生感受到所学知识的实用性,与社会企业的零距离感,从而有效地提高了学生的实训实效。

4.检查评估。项目教学评估是对项目任务完成的总结,在西餐实训的项目教学中,笔者改变了传统课堂教学中所运用的学生参加考试终结式评价,而是将过程性评价和结果式评价结合起来,教师评价和学生评价结合起来。上文提到的“工作评估表”,是由教师和小组长一起进行评估打分。评估时,师生共同讨论,充分肯定学生的成绩,同时评判项目工作中出现的问题,商讨解决问题的途径与方法,通过对比师生评价结果,找出造成结果差异的原因,并选出优秀作品,进行优秀成果展示。然后,由学生将实训内容和心得写在实训报告本上,方便课后寻求教师的帮助。

5.结果应用。该教学方法强调以学生为中心,创设学习情境,以小组工作形式完成项目,着重学生创造性实践过程而非单纯的结果获取。

我们可以将项目小组的学生派送到新生班级,利用在项目学习过程中所学到的知识灌输给新生,让他们分享和学习,更重要的是激发他们学习的兴趣。

二、项目教学法在西餐实训课程中的应用

1.要进行项目教学,需确定有效可行的项目。项目教学是指学员在教师的指导下亲自处理一个项目的全过程,在这一过程中,学员全部或部分地独立组织、安排学习行为,解决在处理项目中遇到的困难,掌握教学内容。“项目教学法”是一种典型的以学员为中心的教学方法,与传统的教学方式相比,项目教学对教师素质和能力提出了更高的要求。项目必须对每个教学内容进行有针对性地设计,并且能由学生独立完成,才能收到良好的教学效果。项目教学中,教师要善于营造愉快和谐的课堂气氛,以激发学生的学习兴趣,最大限度地调动学生学习的积极性和主动性。

2.项目的选取是学习的关键。选取项目要以教学的内容为依据,以现实的对象为材料,既要包含基本的教学点,又能调动学生解决问题的积极性。项目的选取是一节课的起点,也是课堂教学成功的关键之处。因此,无论是理论知识的讲解,还是技能实践的练习,选择课题项目时,都应遵循以下两个原则:一是该项目应具有典范性和示范性;二是该项目能起到以“点”带“面”的作用。只要遵循了这两条原则,不但课堂内容能在很短的时间内被学生很好地理解、吸收,还能根据教师的点拨和引导,举一反三,从而很好地完成教学任务。

3.突出项目的关键――教学的重点与难点。教学重点在教学中是关键性的、最重要的中心内容,是课堂结构的主要线索,掌握了这部分内容,对于巩固旧知识和学习新知识都起着决定性作用。在西餐岗位菜肴制作的教学中,重点是要求学生掌握其制作原理,学生总是习惯地按部就班跟着教师做,包括工艺顺序、原料的用量、烹饪加工时间、工艺步骤等,而并不清楚其制作原理。所以,在演示的过程中,会着重强调每个步骤的原理和要求,以及工艺顺序颠倒、配料用量过少或过多带来的影响。教学难点是难以理解、领会的内容,它们或较抽象,或较复杂,或较深奥。在西餐岗位菜肴制作的教学中,难点是创新。学生比较局限于教师所传授的知识。可能对原料的特点不够了解,只是局限于此原料在本次实训中所表现出来的特点,而忽略其他作用,这样一来,对于菜品的创新就有困难了。所以,讲解的内容不能仅局限于课堂内容,要涉及面广,内容多样性。只有把握住了教学的重点与难点,才能以恰当的方式方法对教学的重点内容进行突破和掌握。

4.转换教师的角色。项目教学法不同于传统的理论灌输式教学,要求教师更新教学理念,教师应是学生自主探究的引导者。教师的“教”是为了学生的“学”,“教是为了不教”。教师要引导学生发现问题、解决问题,引导学生善于运用学习方法,在自己的学习中和工作中灵活运用。从而真正做到“授之以鱼,不如授之以渔”。只有这样,才能保证项目教学法的真正实施。 教师应成为学习活动的组织者,要为学生提供自主学习和合作交流的空间与时间,使学生充分发挥主动性、积极性和创造性,突出学生的主体性。在项目教学中,教师应帮助学生制定切实的学习目标,并确认和协调达到目标的最佳途径,引导学生养成良好的学习习惯及方法,充分信任学生,并注意到个体与整体的差异,因人施教,点面结合。教师角色的转变需要与时俱进。

5.项目的应用――课内向课外的拓展与延伸,师生校企的互动。西餐岗位菜肴制作,是一门操作性很强的专业技术课程。往往在有限的课堂教学中学生的主动性不强,理论与技能不能完全融合,通过项目化激发学生主动性可以使教学中理论与实训的紧密结合,大大提高课堂教学和学习效率。项目教学法可以将学生对专业知识的探求由课内向课外延伸,发挥了西餐技能的应用价值。项目教学法只要把握好以上几个环节,同时教学贯穿以培养西餐学生专业能力为本位,全面提高学生职业素质为主线,一定会给教师教学水平和学生专业能力带来更多的收获。

通过西餐项目化课程教学的实践证明,教师专业水平的不断提高,学生的岗位技能和理论水平不断提升,同时对学生教学实习和顶岗实习的跟踪调查,学生的专业水平和职业素质也得到了企业的一致好评。项目教学法过程中不仅传授给学生理论知识和岗位操作技能,特别是高素质高技能西餐厨师所需的职业能力。项目教学法通过营造主动积极的学习环境,引导和激发学生对专业的热爱和创新能力,同时能够培养学生分析和解决实训和生产中的实际问题的能力。教师通过对学生的实训指导,由单纯的知识传递者和枯燥的理论讲解,变为学生主动学习的促进者、组织者和指导者。建立了全新的理论与实践紧密结合的课程理念,通过项目教学法的实施和课程改革,逐步完善和西餐工艺专业的课程体系。在项目中注重理论与实践相结合,就要求学生从岗位的技能和工艺原理入手,通过说学的理论知识解决项目中的实际问题。同时,教师在指导学生实训练习的教学环节中,通过对学生项目完成情况的总结,不断提高教学水平,不断完善项目化教学法,使师生的专业水平不断提高。在西餐实训中,采用项目教学法可以充分激发学生学习对专业学习的兴趣,同时取得明显的效果,教学效果均达到优秀。实践证明,以项目课程为主体的专业技能课程选择项目教学法,是提高专业技能教学质量的有效途径。

参考文献:

配料实训总结范文第3篇

关键词:培养目标;课程体系;高分子材料应用技术

课程体系是育人活动的总方案、是培养目标的具体化和依托[1,2]。课程体系构建合理与否,直接影响到专业人才规格的培养,也决定了教学能否顺利实施。高分子材料应用技术一般分为橡胶、塑料、纤维、复合材料等多个方向,鉴于我院和西部区域经济情况,该专业包含橡胶和塑料加工两个方向,因而目前在国内尚无现成的课程体系借用。本文以社会、企业人才规格需求和国家技能要求为目标、以工作过程为主线、以建构主义为理论依据构建了高分子材料应用技术专业(橡塑加工专业)课程体系。

1、以工作过程构建课程体系

工作过程是指在企业里为完成一件工作任务并获得工作成果而进行的一个完整的工作程序,是一个综合的、时刻处于运动状态但结构相对固定的系统。高分子材料应用技术专业是实践性强的专业,构建课程体系时必须从整体出发,以职业岗位能力为核心,突出工作过程在课程构建中的主线地位,按照实际工作任务和工作情景来组织课程。依据工作过程中的主要岗位划分主要模块,按由简到繁设计相应课程,并将企业真实情景通过项目化教学或案例教学等多种教学形式引入教学环节,同时为学生提供体验工作过程的学习机会,逐步实现从学习者到工作者的角色转换。

在构建课程体系时,课程设置顺序应符合人的认识规律,由简到繁,先会或了解再懂的原则设置,使能力在逐渐递进的课程项目实训中得到培养。因而在构建高分子材料应用专业课程体系时将认识实习提前,或让学生直接参与到学校实习基地生产中去,使学生对高分子原材料加工、配料、混合、挤出、注塑、压延、检验等工序先有一定性认识。当学生具有一定感性经验后,甚至带着一些问题回到课堂,专业课程理论教学和项目化教学才更具有针对性,才更能引起学生的兴趣和共鸣。

2、基于工作过程为导向的课程实施方案

学习领域的课程是学生职业领域能力获得的载体,一般由学习目标,学习内容,学习时间即课时组成。课程方案的实施就是使学生获得必要技能和职业素质的过程,可以通过真实或虚拟的项目、任务、实际产品完成过程或案例分析等来设计。合理的课程方案有利于学生主动性的发挥,有利于职业能力的形成和获得。我们在设计具体教学过程中遵循了以下原则:

①课程目标要明确,必须以社会、企业人才规格能力需求为依据,突出能力培养。高职培养的是要解决实际问题所应具备相应能力的技能人才,学生毕业后能直接进入生产一线,具有较高的动手操作能力。要达到这个目标,需要强化能力的培养,而课程的能力目标要以社会、企业人才规格需求以及具体岗位能力要求为依据。这些能力目标必须通过大量的社会、企业调研收集、分析、研究来确定。

②强调项目化和完成一定任务等相结合的多种教学方法。高分子材料应用技术专业是实践性非常强的专业,理论教学过多或传统的学科性教学只能培养出高分低能。因而在课程设置上更应多注重能力的培养,而不是定义、概念、理论的讲解和简单记忆。能力可以通过完成一定的项目和任务来习得和构建。能力可分为单项能力和综合能力。单项能力可分阶段、分项目、分任务,在符合职业能力成长规律的递进过程中逐渐形成。综合能力是各单项能力的综合,也是整个课程的贯穿和融合。综合能力的培养应选择真实项目更能形成“零距离”职业能力,该项目能贯穿全课程,应根据课程能力培养要求选择典型项目。

③课程的实施必须符合人的认识规律,并以学生为主体,调动学习积极性。众所周知,理论来源于人们对自然、实践的观察总结,形成的理论又推进实践的前进,人类的发展就是在这螺旋上升阶段中前进。然而,长时间以来,高等教学往往在课堂上被动完成理论学习,然后完成简单的验证性课程实习或走马观花的生产实习,却往往忽略了个体在实践中主动性获得。特别是对职业教学的对象为基础知识较差的学习者,课堂理论教学效果可想而知。强调学习者主动性参与,强调学生在真实项目或虚拟工作任务中构建必要的职业能力是目前高职课程体系和课程改革的本质所在。

根据以上原则我们确定了高分子材料应用技术专业(橡塑专业方向)各门课程学习领域的项目或任务。例如橡胶加工工艺及技术课程分为如下几个项目完成:

认识实习,橡胶加工工艺录像教学;

项目1:一具体橡胶制品配方拟定;

项目2:橡胶材料分析和选取;

项目3:原材料加工、称量;

项目4:混合、塑炼、混炼;

项目5:挤出、压延;

项目6:橡胶制品硫化;

项目7:橡胶制品性能检测、处理;

配料实训总结范文第4篇

[关键词] 职业点菜师 基本技能 教学改革

现代人生活节奏加快,生活水平也有了很大提高,商务活动、家庭和朋友聚会经常出外就餐,对饮食的要求也由原来的吃饱吃好提高到吃得更营养、更健康。到餐厅用餐,面对着菜单时,如何点菜往往成为了一个不大不小的困扰,经常会出现主菜不突出、色彩过于单调、营养搭配不合理的现象。于是有的酒店开始尝试用专人负责点菜,既增加了酒店的收入,又满足了不同客人的需求。新兴的点菜师职业应运而生。中国烹饪协会从2009年起开办培训班培训点菜师,并为通过考试的学员颁发“全国餐饮业点菜师”合格证书。

职业点菜师是餐饮企业设置的专职为就餐客人推介餐饮产品、制定菜单、提供消费服务的人员。点菜师的出现使点菜师和服务员两个岗位分离,这标志着我国餐饮服务细化时代的到来。有的客人在点菜的时候,希望知道菜的原料、营养价值,甚至烹饪方法、典故等,这对服务员来说是难以胜任的。而点菜师受过专业培训,对菜品有多方面、全方位的了解,能够根据就餐宾客的不同需求、不同喜好,快速、专业地安排菜单,帮助客人在预算内既吃到了特色菜,又照顾到了每个人的口味,还缩短了客人点菜、等菜的时间,节约了客人的时间。由于点菜师的介绍,新菜品推出后的认识过程也会缩短,酒店餐位的利用率也提高了,既增加了酒店的经济效益,又提升了酒店的品味。

一、职业点菜师应具备的基本技能

1.掌握广博的菜肴知识、酒水知识与食品营养知识

作为一名合格的点菜师,要了解本餐厅内每道菜的名称、味道、做法、价格、营养,特别是对于招牌菜的特色、所用原料、配料搭配及烹饪方式更要熟知。对中餐四大菜系的特点及主要烹调方法也要有所熟悉。点菜师还要了解各地的风土人情,对少数民族的饮食习惯更要格外关注;会从营养方面搭配菜点,如荤素搭配得当、冷热比例适宜;必要时要向客人介绍有关菜品的营养结构。面对不同的宾客要有针对性地开展服务,为客人推荐的菜品要做到既讲究口味,又讲究营养科学。如对于老年人少推荐肉类多推荐鱼类;对于痛风病人不要推荐豆腐之类的菜品。对老顾客服务时,要注意在保持一贯口味的前提下增加新鲜感,主推新菜品。

2.拥有较强的营销能力

一个好的点菜师就是一个好的推销员,不仅可以帮助酒店获取更大的利润,同时还提升了酒店的知名度。一次好的点菜服务可以让客人做回头客,消费者往往因为喜欢点菜师而记住酒店,从而成为常客。推销菜品是个短平快的过程,点菜的成功与否往往决定于短短的十几分钟。点菜师除了拥有广博的专业知识,还必须具备良好的沟通能力和熟练的推销技巧,通过简短、准确的询问和谈话了解其请客的目的、消费预算、宴请客人的身份和口味需求等,从而作出适当的推荐。

3.把握客人的消费心理

点菜员要会察言观色,体谅客人,站在消费者的角度去点菜,让消费者信任。点菜员应揣摩不同客人的就餐目的、观察不同的就餐人员组成、不同的就餐时间,这些因素都会影响到菜品的组合。比如家庭聚会讲究的是经济实惠;商务洽谈讲究的是品味和档次;朋友聚会讲究的是气氛和环境;午餐讲究快速高效;老年人以容易消化的饭菜为宜;年轻人以焦脆、香酥的菜品为主等。

4.良好的职业观念

职业点菜师在酒店处于管理阶层地位,参与酒店的经营管理和产品设计。但其服务性质和服务形式与一般酒店服务员一样,这就要求点菜师不但在技术上更高、更精,更要有平常的职业心态。在为客人点菜时数量上安排要合理,如果客人点的数量过多,可以委婉地提示客人可以随时添菜,不要浪费。

二、在教学中优化课程适应岗位需求

1.教学内容整合及序化

为了确保输送到酒店的学生能快速适应岗位,可将教学内容做适当地调整。在学习《餐饮服务与管理》与《菜点酒水知识》课程之后,增加《点菜服务》课程,主要学习中餐菜系的特点及主要烹调方法、营养配餐与食品安全、餐厅推销和服务技巧、不同民族的饮食风俗、特殊群体的饮食禁忌、菜肴典故和传说、色彩搭配基本原理等。必要时可加入西餐主要菜式及特点、糕点的特点及分类等内容。

2.教学方式多样化

在教学方式上除了传统的讲授外,还可采取分组教学、角色扮演、互动式教学、案例教学等多种教学方法。在课后除布置学生自行完成相关知识的阅读外,还可以把学生分组,以小组为单位共同完成搜集各大酒店菜单、地方菜的传说典故等任务。组与组之间可以采用比赛的形式,有利于培养学生的竞争意识。另外,这门课程还有一个特殊的作业――背菜谱,要求学生把收集到的菜单整理分类,把菜品的名称要记得滚瓜烂熟。

3.教学手段情境化

在打破传统的教学手段,全部采用自制课件利用多媒体进行理论教学的同时,在实训基地、实景地进行情境教学。创设与餐厅相近的环境,在这个模拟的工作环境中,指定学生扮演点菜师,借助角色的演练来理解角色的内容,模拟性地处理工作事务,在服务与被服务中锻炼学生的应变能力,从而提高处理各种问题的能力。如可以把学生带到学校食堂上课,学生自由选择座位,可以高声谈话,营造一种“嘈杂”的餐厅氛围。由一名学生为模拟的客人提供点菜服务,模拟的客人可以是家庭成员、商务客人、同学朋友等不同的类型,要求学生根据就餐客人的需求快速、准确地完成点菜任务。点菜结束后可以让学生之间相互点评,对模拟角色的表现进行评析,最后教师进行归纳总结。由于场景的变化,学生会产生兴趣,从而主动地参与进来,通过实境锻炼,提高学生的观察能力、沟通能力、表达能力和解决问题的能力。

配料实训总结范文第5篇

【关键词】养禽学;实践;教学改革

养禽学是畜牧兽医专业的一门专业课,有很强的实践性和应用性,在现代化养禽业的发展中发挥着重要的作用。本门课程在学生专业素质教育中起着举足轻重的作用,而实践教学对于专业知识的掌握、巩固和拓展,提高学生的动手能力和独立工作能力[1],培养具有“厚基础、宽口径”的畜牧兽医人才具有重要的意义。要培养出现代畜牧兽医专业复合型人才,就要重视实践教学的改革和创新,只有加强实践教学才能培养出既具有理论基础又有实践动手能力的应用型人才,为现代畜牧业的发展服务。

一、《养禽学》的内容和意义

养禽学是在本专业学生系统地学习了公共基础课(如数学、物理和生物化学)和专业基础课(如家畜解剖及组织胚胎学、家畜环境卫生学、动物营养学、家畜生理学、家畜遗传学)后开设的。养禽学是主要研究家禽的外貌、育种、生物学特性、人工孵化、饲养管理、卫生与防疫及产品质量控制的一门科学,是一门以课堂讲授与实验操作、实践相结合的专业课程。通过本课程的学习,使学生了解国内外养禽业的发展动态,让学生在了解有关家禽基本生产原理的基础上,熟悉家禽养殖基本理论和技能。[2]

二、实践教学的作用

实践教学指的是与理论教学紧密联系,学生通过实验实践等实际操作获得感性认识和基本技能,从而提高其综合素质的教学方式。对于学生实践能力的培养,国外发达国家都十分重视。我国也出台了相关政策性文件,强调“大力加强实践教学,切实提高大学生的实践能力。要加强产学研合作教育,加强各种形式的实践教学基地和实验室建设”。实践教学对于提高学生分析和解决问题的能力,培养学生独立思考和创新精神方面具有重要的作用。所以需要切实理解理论和实践相辅相成的关系,从而形成以理论指导实践、以实践促进理论的良性循环。

三、《养禽学》实践教学改革

《养禽学》作为畜牧兽医专业的专业课,其实践教学必须严格遵守贯彻“教育必须与生产劳动相结合”,这是培养畜牧兽医专门人才不可缺少的重要教学形式和方法,是实现专业培养目标和基本规格的有力措施和必要保证。[3]

1、优化课程实验设计,提高综合性实验比例

对养禽学实验进行优化组合,养禽学实验共有20个课时,因此要合理设计实验项目和内容,适当增加一些实用性和操作性强的综合性实验。如在家禽人工孵化综合性实验中[4],对于鸡来说孵化期为21天,所以需要实验和实习相结合才能保证本实验的连续顺利进行,同时在实验之前,除了讲授种蛋的收集、保存和消毒等知识外,还需要讲解孵化器的结构、操作方法及孵化过程中的注意事项,让学生明白孵化所需的温度、湿度、通风及翻蛋等操作的必要性,以便让学生做好本实验所使用的设备、用具和记录表格等准备工作。经过学生的准备实验到动手完成实验,综合性实验增加了实验的趣味性,引导学生由过去的被动学习变为主动学习,例如孵化过程中为什么会出现两个死亡高峰,其原因是什么,照蛋的作用是什么,为什么要采用头照和二照,以及每次照蛋的时间选择等问题,而这些问题的解决,学生就需要查阅资料,寻找办法,这样就调动了学生的主观学习能动性,相应的也提高了学生对实验的思考能力、设计能力、 动手能力和解决能力。

2、加强对学生基本技能的实验操作

养禽学实验基本上可以分为三大部分,一部分为禽蛋方面,如蛋的构造和品质鉴定、蛋的清洗、消毒;一部分为禽蛋的孵化,如孵化器的构造、操作方法,孵化期间的操作;另一部分为家禽方面,如雏禽的雌雄鉴别、母禽产蛋性能的外貌和生理特征鉴定、 家禽的体尺测量、家禽人工授精操作、家禽的屠宰、屠宰率的测定以及家禽的饲养管理等。这些内容单凭课堂讲解,学生有时很难真正掌握,所以应在条件允许的情况下合理安排实践,可以在校内开辟养鸡实践场所,让学生了解肉鸡的孵化、出壳、雌雄鉴别、名阶段的饲料配制,饲养管理等。让每个学都参与其中,加强期实验操作能力,具体可将学生分成若干组,每组选派学生轮流参加日常的喂料、喂水、清粪、沮度记载和观察等技能操作。[5]通过这样加深了学生对课堂理论知识的理解,同时锻炼了他们的动手能力,使学生更加系统地学习基本知识,熟练掌握操作技能,提高了学习效果。

3、加强教学实习基地建设

为满足教、学、研的需要,积极创造条件建设校内外实验实习教学基地,努力加强与企业、肉鸡场、蛋鸡场、兽药厂等的联合,为学生提供实验技能培养与锻炼、提供感知的基地,鼓励学生深入生产一线,让有志从事动物科学研究的学生有机会直接参与到科学研究与生产实践中去,[6]学习其科学合理的圈舍设计、先进的养禽设备、孵化设备以及配料设备。通过实习基地的实验实训,提高了学生的学习兴趣、专业技能、职业素质。

4、通过参与教师科研、社会调查活动培养学生的创新能力。

在实验教学中可初步进行科研能力的培养,根据学生的具体情况,吸收、鼓励学生参与教师的科研活动,这样实验与科研任务结合起来,使学生担当教师的科研助手,既可减轻教师的负担,又能通过科研工作,培养学生勤奋努力,严谨求实,勇于创新的工作作风,科学态度,锻炼学生查阅文献资料、实际操作、观察、思考,总结分析问题等方面的能力,变“要我学”为“我要学”。例如在鸡的饲养管理过程中,我们结合了部分教师的科研课题,研究了鸡的散养配套体系,如温度控制、湿度处理、光照管理、疾病免疫等技术手段,鼓励学生在实践中思考问题,解决问题;又如对鸡场的污染情况,我们可以通过社会调查的方式进行,使学生认识到鸡场粪污处理的必要性和紧迫性。

5、合理设计实验教学评价体系,组织课堂讨论和评比

传统的实验教学评价强化的是得分功能,如主要以学生的实验成绩(实验报告)为主,其弊端主要在于学生的实验报告有时并不能真实反映学生对实验技能掌握程度,不能对学生的学习状况做出完全客观的评价,同时也不利于学生自主学习能力的培养。只有通过合理的实验评价体系,在考核方式上实行多元化评价,学校也在进行《天津农学院本科课程考核方式改革实施办法》的探索,我们可以多维教学目标作为教学的评价依据,对实验内容以知识、技能全面评价,方法以笔试、口试、操作等多种形式综合运用,[7]如可采用组织课堂讨论,调动学生学习的主动性、活跃学习空气,如讨论肉用仔鸡的饲料配方,可在实验过程中让学生自行设计,然后进行对比讨论总结,对每一小组的设计进行评比,最后得出结论,还可在实验实习结束时,安排课程论文的写作,来锻炼他们的论文写作能力和分析问题能力,锻炼了学生的动手和动脑的能力,全面提高了学生的综合素质。[8]

四、《养禽学》实践教学改革成效

通过《养禽学》实践教学改革,调动学生学习的自主性和积极性,强化了学生的实践技能,提高了学生的动手能力,培养了学生的科学素养和创新意识。[9]使学生更好的掌握家禽生产的最新技术进展,提高学生独立思考、分析问题和解决问题的能力,为从事养禽生产与管理等工作打下良好基础。

参考文献:

[1] 吴群英,黄勤妮,董克奇.深化实践教学改革培养学生创新精神和实践能力[J].实验技术与管理,2005,22(9):1-3.

[2] 赵小玲,朱庆,杜晓慧,等.改革《养禽学》课程初探[J].畜牧与饲料科学,2010,31(9): 79-80.

[3] 杜晓惠,赵小玲,王继文,等.提高《养禽学实践》教学质量的探索与总结[J].中国家禽,2011,33(11):54-55.

[4] 何丹林,罗庆斌,刘德武,等.家禽人工孵化综合性实验的实践与探索[J].广东农业科学,2010,8:300-301.

[5] 姜润深,丁淑荃,陈兴勇,等.《禽生产学》教学效果调查及教学改进探讨[J].中国家禽,2010,32(3):58-59.

[6] 孙志良,刘进辉,易金娥,等.动物科学专业基础实验课教学改革的探索[J].高等农业教育,2004(增刊):113-114.

[7] 赵聘,赵云焕.《家禽生产技术》课程考试模式的改革与实践[J].上海畜牧兽医通讯,2009(5):74-75.

[8] 朱宇旌,张勇.饲料学课程教学方法的改革[J].黑龙江畜牧兽医,2012,6:174-176.

[9] 朱正伟,刘东燕,何敏.加强高校实践教学的探索与实践[J].中国大学教学,2007,1:76-78.

作者简介:

张建斌(1976—),男,山西原平人,副教授,在读博士,研究方向:畜牧学.

配料实训总结范文第6篇

【关键词】PLC原理 教学模式 教学方法

《PLC原理及应用》课程具有多变性、综合性、典型性、实践性和实用性五大教学特点。如果教师进行“填鸭式”的教学,教学效果肯定不佳。改变自己的教学方法,充分调动学生的学习积极性和主观能动性,往往会收到更好的效果。

一、按教科书编写顺序教学存在的问题

PLC教材一般是按照:工作原理、基本指令、应用指令、实例介绍、实训操作等分成几个章节。教学要考虑有利于学生的认知过程来教学。如果按照教材的顺序进行教学,就得将基本指令学习完毕,再学习典型电路和基本编程。由于基本指令和典型电路的学习要占用很长的一段时间,学生学习后会产生遗忘混淆的现象。到基本编程时,又得重新对所涉及的指令进行学习,效率低。教学效果不好。

二、尝试教学方法一――在读图中学习原理和指令

为了克服上述弊端,我曾经尝试过一种新的教学模式。即开始就讲解典型的电路。将PLC的工作方式(循环扫描,串行输出)、原理和电路中涉及的指令蕴涵在每一个电路中进行讲授。由于每个电路涉及的指令不多,学生容易掌握,由于能看到PLC的具体应用,容易产生兴趣。又由于将枯燥的工作原理融入到具体电路中,学生在潜移默化中便轻松地了解了PLC的工作过程。为此,我总结了40多个典型的控制电路,所涉及的指令多数为常用的基本指令和应用指令。我欣喜地看到,学生的读图能力大大增强了,最明显的优势就是可以大大缩短了课时,使学生在较短时间便可达到一个较高的水准。

三、尝试教学方法二――课题式教学“七步法”

1.基本顺控程序的传授

首先。讲解由“起-保-停”典型控制电路所组成的顺序功能控制程序。在程序中介绍PLC的“循环扫描,串行输出”的工作方式,着重介绍最简单的基本指令。掌握程序的结构(开启条件,自锁条件,关断条件,通过辅助继电器的间接输出),通过实际操作验证,最终达到熟记的程度。通过一个非常典型的顺控程序,学生掌握了很多知识。教学中,我只使用了2课时。学生感到简单易学,有兴趣。

2.设计简单的顺控工程

随后,根据学生已有的知识,我给出了很多具有顺序功能控制的课题。比如,“天塔之光,艺术彩灯,液体混合,自动配料/四节传送带,水塔水位控制。星一角启动,十字路通灯,步进电动机,轧钢机,洗盐控制”等。通过这一阶段的强化练习。学生虽然具有很少的顺序控制的知识。但已经能够编写很贴近实际的控制工程了,不仅使学生PLC在工业和民用领域的应用有了一定的认识,更重要的是学生有了独立设计程序和调试程序的能力。这一点让我非常地欣慰。学生长知识。教师也轻松,只是给出控制要求,必要时给出一点建议,学生动脑的时间增多了。尤其是在设计“天塔之光”时,学生编制了很多的花样,产生了浓厚的兴趣。

3.设计复杂的顺控工程

为了使学生能够掌握较复杂的顺序功能控制程序,比如,带有选择性分支,并列性分支,跳转,循环功能的程序,我选择了以下的课题训练学生的编程能力。例如,“大小球的分拣(选择性分支),全自动洗衣机的控制(选择性分支,循环功能)。交通灯(并列性分支),化工产品的合成(并列性分支)”等。学生已经具备了编写复杂顺序功能控制程序的能力,其调试程序的能力大大加强。这一期间,学生经常能提出很多有实际意义的问题,在讨论中完善了自己的程序。

4.多程序组合,实现程序的连接

顺序功能控制程序常常工作在多种工作方式下,为了使学生掌握这一特点,我指导学生在“天塔之光”程序的基础上,实施单步工作方式的实现,单周期工作方式的实现。连续运行工作方式的实现,手动工作方式的实现。同时为了将这些工作方式有机的结合起来,我适时的讲解了几个常用的程序流控制指令。运用程序流指令将多种工作方式编制成为独立的子程序,然后在主程序中设置子程序的入口地址,便轻松实现了这一控制功能。

5.自动过度到状态转移图的学习

由“起-保-停”典型控制电路所组成的顺序功能控制程序占用的PLC内存空间比较大,执行速度慢,编写周期长。容易出错。但编程逻辑严谨,容易理解掌握。由于每种PLC都有自己的步进指令,比如,三菱PLC的STL步进接点指令是专门用来设计顺序功能控制程序的。并且采用状态转移图(SFC图)设计程序后可以直接转化为梯形图逻辑,编写工作十分简化,逻辑严谨,效率很高。在前面指导学生设计程序时,都是先画控制功能图,然后再根据功能图编写程序,这样做学生不易出错,头脑思路清晰,同时也是为将来学习状态转移图打下一个很好的铺垫。

6.水到渠成设计大型课题

综合前面的学习内容。我给出了一个大型的课题设计一一“具有多种控制方式的机械手”。机械手的程序设计包括以下几个方面的设计:

(1)原点归零的程序设计;(2)转盘启动和报警的程序设计;(3)启动机械手的程序设计;(4)物料分拣的程序设计;(5)手动程序的设计;(6)单周期方式运行的程序设计;(7)单步方式运行的程序设计;(8)连续方式运行的程序设计。

7.进一步培养读图能力