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 文章中心 > 二手车实训总结

二手车实训总结

开篇:润墨网以专业的文秘视角,为您筛选了八篇二手车实训总结范文,如需获取更多写作素材,在线客服老师一对一协助。欢迎您的阅读与分享!

二手车实训总结范文第1篇

人才培养方式改革是我国职业教育改革与发展的关键问题,是新形势下职业教育改革的重要方向,是加快职业教育发展的根本出路。作为人才培养方式改革的核心组成部分――专业课程体系,其构建的合理性直接影响专业建设与发展的成败。就目前情况来看,高职专业课程体系在构建的过程中主要存在两个方面的困惑:一是以入口为基准,如何有效融合不同类型、不同能力层级生源的通用性和个性化培养;二是直面出口,如何通过更有效的课程设置来对接行业企业相关岗位。针对上述情况,学院在多年人才培养模式基础上,紧紧围绕培养“懂技术、会管理、善营销、精服务”的专业人才特质,尝试构建了“岗位对接,能力递进”的汽车技术服务与营销专业课程体系。

一、汽车技术服务与营销专业“岗位对接、能力递进”课程体系构建

(一)“岗位对接、能力递进”课程体系核心

“岗位对接、能力递进”课程体系是在充分企业调研的基础上,提炼本专业的核心岗位,并按照岗位职业能力与岗位晋升的要求,而不是按学科来设置和编制课程。“岗位对接、能力递进”课程体系将课程分为四大模块,这四模块课程相对独立,每个模块关注学生不同方面能力的培养,同时模块之间又互有联系,互相促进,四个模块的课程安排是一个层层递进的过程,从素质到专业再到拓展最后到综合。此外,每门课程同样也是按能力递进式关系进行编排。“岗位对接、能力递进”课程体系的主要核心内容。

能力递进体现为横向递进及纵向递进,纵向递进主要体现在课程模块上面,具体为公共基础课、专业课、专业拓展课、社会实习与综合实践课程,其中专业课包括专业基本能力课程及核心岗位能力课程,专业拓展课包括公共拓展课程及专业拓展课程。横向递进是指每位课程中学习内容的设计也是基于工作过程导向的能力递进,如《事故车查勘与定损》这门课程,我们就划分了轻微事故车查勘定损、一般事故车查勘定损、重大事故车查勘定损及特殊事故车查勘定损四个学习情境。

岗位对接是指结合汽车技术服务与营销专业对应的主要就业岗位销售顾问、服务顾问、配件专员及二手车专员我们设置了相应的课程,专门培养他们从事这些岗位所需具备的职业能力。学生只要掌握了这个岗位对应的课程,基本就能从事这个岗位的工作。

(二)“岗位对接、能力递进”课程体系构建的意义

1.打破传统学科界限,课程设置及内容更科学合理

“岗位对接、能力递进”课程体系中将课程分为四大模块,各模块内的课程设置打破传统学科界线,按照岗位能力目标要求,将课程体系划分为公共基础课程、专业课、专业拓展课及综合实践课程。公共基础课程主要培养学生的文化素质,以一般通识性能力培养为主,兼顾职业素养的培养,为学生可持续发展、继续教育职创造条件。专业课程设置主要以专业对应的主要就业岗位为切入点,按照职业岗位要求进行开发和设计,每门课程可能包含若干与该岗位相关的不同学科知识内容。专业拓展课程主要是为了满足学生其他就业岗位或者更高职业岗位所需求的职业能力而开发的课程。综合实践课程主要是培养学生综合操作及企业顶岗实习方面的能力。

2.岗位对接特征更能满足行业需求,有利于学生就业

“岗位对接、能力递进”课程体系中,所设置的课程完全按照企业的岗位能力要求进行开发与设计,能及时体现行业新知识、新技术和新方法,很大程度上提升了教学内容的适用性。同时,由于教学内容取舍的依据是职业岗位的实际需求,每个模块都以某一能力或技能的形成为主线,把专业知识和专业技能有机地融合为一个整体,并根据工作岗位和岗位能力的变化调整课程模块设置,与市场需求保持一致。这种课程体系的柔性特征使课程具有更强的适应性,更能满足市场需,从而提高学生的职业竞争能力。

3.能力递进式设置更符合学生认知规律,有助于学生可持续发展

依据职业能力梯度,遵照职业能力递进规律和学习者认识规律,按照公共基础课程、专业课、专业拓展课及综合实践课程序化课程模块。这种递进式课程设置不仅可以提高学生学习积极性,扭转被动学习的尴尬局面,还能够促进学生充分挖掘自身的潜力,在纵深方向上提升职业能力。更能从学生的人生规划出发,帮助学生确立职业发展方向,使学生在毕业后获得可持续发展的能力。同时既满足学生就业需求,又培养其基本人文素质和职业素养。

二、“岗位对接、能力递进”课程体系构建过程

(一)市场调研,获得相关岗位能力专业人才培养特质

近年来依托湖南汽车职教集团及中国汽车营销人才培养产学研创新联盟,以专业教学团队为核心,深入企业一线座谈,对宝马汽车、上海通用、北京汽车、长沙保时捷中心、株洲美宝行、别克株洲4S店、北汽株洲蓝北4S店、广汽丰田湖南九城4S店等品牌汽车集团及其湖南经销商企业、湖南知名销售服务公司的组织架构进行收集、分析和筛选,获取了一百七十多份企业访谈记录、三百四十多份调查表、六十多份岗位说明书,了解当前企业的组织构架、岗位设置、人员配比;针对每个岗位的职业能力需求,企业考核标准、职位晋升考核条件。全面了解各岗位的任职资格和所需的职业资格证书或上岗证。分析出本专业“懂技术、会管理、善营销、精服务”的专业人才培养特质。

(二)分析调研结果,提炼专业培养目标岗位

紧紧围绕培养专业人才特质,深入各类汽车企业进行调研。在企业调研的基础上,汇总各个企业的调研结果,进行分析、整理,总结出当下企业所需的岗位层次,提炼具有广泛适用性的岗位能力、岗位职责以及评价标准,由此形成专业岗位群表,描述岗位职责和岗位能力要求,确定了本专业最后主要培养的职业岗位为销售顾问、服务顾问、二手车专员及配件专员等,努力培养“懂技术、会管理、善营销、精服务”并具备可持续发展能力的复合型高素质技术技能型人才。

(三)整合课程,形成课程体系

根据上一阶段分析结果,针对汽车销售、服务、保险、二手车置换企业核心岗位群的职业特点,融入国家、行业职业标准和企业岗位标准,以职业行为为导向,结合职业成长规律,按照专业基础能力-专业核心能力-专业专项能力-专业拓展能力模块递进规律,针对现有课程进行解构与整合,形成“岗位对接、能力递进”的课程体系。

三、“岗位对接、能力递进”课程体系实施有效保障

(一)探索“五位一体、五元驱动”的校企合作体制机制

2011年,学院牵头组建了湖南汽车职教集团。本专业以湖南汽车职教集团为平台,以核心参与中国汽车工程学会的“全国汽车营销人才培养产学研创新联盟”为依托,联合宝马集团、保时捷汽车、上海通用汽车、北京汽车、上海大众汽车、湖南申湘、湖南九城等汽车服务贸易集团,创新并实践了“五位一体、五元驱动”的校企合作体制机制,建立了以政府为主导、由行业、企业、教育公司和学校共同参与的“五位一体”的“理事会”管理体制,通过框架协议、价值合同、捐赠协议等形成“合作育人、合作发展”的利益实体,并建立了成员单位遴选机制、校企定期交流和决策机制、资源与成果共享机制,实施“集团化”办学。

以保时捷PAEP项目、宝马BEST项目、上海通用ASEP项目、北京汽车BSEP项目、上海大众汽车SCEP项目等各类合作项目为载体,以校办工作室――汽车技术服务培训咨询中心、湖南汽车在线网站建设为突破,创新“政府驱动”“行业驱动”“企业驱动”“市场驱动”和“学院驱动”的“五元驱动”校企合作运行机制。实现行、企、校“培养方案共订、培养过程共管、师资队伍共培、实训基地共建、教育资源共享、校企文化共融”,初步形成了“合作办学、合作育人、合作就业、合作发展”的良好局面。

(二)组建一支“专兼结合,校企互通”双师教师团队

“岗位对接、能力递进”课程体系需要专业教师在教学内容、教学方法上进行调整和改进,这对教师是一个挑战。同时这需要专业成立一支由企业专家及学校专家组成的专业教学团队。近三年学校共投资一百多万元,先后选派10名本专业教师出国培训,更新教育教学理念,学习专业和课程建设经验;同时聘请国内知名职教专家进行专业建设和课程改革培训,有效提高教师专业和课程建设能力,保障了课程体系改革的顺利进行。同时实施了“企业历练”工程,每年派教师到企业顶岗实习1个月,为企业提供相应技术服务,有效提升了教师实践能力。从行业或企业一线聘请了12名专业管理人员、技术人员担任兼职教师,建立了一个由企业专家构成的兼师库,实施了兼职教师动态遴选与管理体制。这些兼师主要承担了专业技能课程的教学、企业订单课程及生产性实训指导工作等。

(三)校企共建“设备先进、功能完备”的实习实训基地

通过“五元驱动”,创新基地建设模式。以“政府驱动”建设了“国家汽车技术服务与营销专业教师企业顶岗培训基地”“湖南省汽车专业师资认证培训基地”“湖南汽车制造业高技能人才培养基地”;以“行业驱动”建设了“国家汽车营销人才培养产学研创新联盟基地”;以“企业驱动”建设宝马集团株洲培训基地、保时捷汽车湖南培训基地、上海通用湖南教学中心、北京汽车株洲培训基地等;以“市场驱动”建设了“华大菁英合作院校师生培训基地”“湖南汽车在线网”;以“学校驱动”建设了“汽车技术服务培训咨询中心”“汽车构造实训室”“发动机拆装实训室”“汽车保险与理赔实训室”等。至今已经建设成了一流的具有真实职业氛围的校内实训场所,完全能够保障专业校内实训的高效运行,并有专人维护,定期检修,确保了完好率。校外实训基地建设以“厂中校”为重点,建有湖南申湘集团等26个校外实习实训基地,这些校外实训基地承担学生专业课程学习过程中的企业观摩、企业调研及顶岗实习及就业等功能。同时,将企业“6S”管理理念引入实训室建设与管理,一个集“产、学、鉴、研、培”功能于一体的、区域共享型实习实训基地已基本形成。

(四)构建“数字化、共享型”专业教学资源

除了师资队伍建设及实训场地与设备建设外,还需要其他配套相关设备,如专业教学资源、专业教学管理等。近两年,本专业构建了“数字化、开放性、共享型”的专业教学资源,初步搭建了集专业技能抽查标准库、课程资源库、培训资源库、专业素材库、专业信息库于一体的专业教学资源库空间。

(五)引入国际名企培训方法体系,以做学合一为主,创新教学方法与手段

引入宝马集团企业员工“互动式”教学模式与标准,充分运用翻纸板、针板、活动挂图、PPT、CI等教学手段,采用实验导入、任务驱动等灵活多样的组织形式,改革教学做合一的教学模式。

引入宝马、保时捷、上海通用汽车等国际知名企业培训方法体系,参照企业汽车销售、服务二手车置换等岗位的典型任务创设学习情境、引入企业培训项目,校企共同开发教学/培训资源与标准,完成网络在线学习、教学与管理平台建设,通过任务引入、项目展开、项目指导、项目评价、项目拓展等方式实施项目导向教学。

二手车实训总结范文第2篇

关键词 讲座式 案例法 教学改革

1 汽车服务工程教学中的问题和矛盾

汽车服务工程是指新车从出厂后进入销售、使用、流通直至报废回收等各个环节的一系列服务工作所构成的服务体系。课程内容涉及汽车营销、汽车物流、汽车美容、汽车金融、汽车维修、事故定损、二手车评估、汽车改装、汽车回收等服务领域。因此,汽车服务工程不同于以往的专业性较强的课程,是典型的多专业融合、交叉性、综合性的点多面广式课程。这是我国汽车工业在发展过程中,对学科交叉性复合型人才提出的新需求,也是高校加强通识教育与压缩专业教育课时矛盾的产物。汽车服务工程实际是融合了过去我院开设的汽车文化、汽车营销、汽车保险与理赔、汽车维修等多门课程,从而达到了缩减专业课时的改革目标。但随着课程内容结构的改革,对课程授课带来了新的挑战。

由于课程内容体系跨专业、跨学科,课程的知识结构体系相互之间的关联度小,甚至彼此独立,与传统的专业课程存在非常大的差别,因此,采取何种形式的教学方法才能使学生掌握本课程的基本理论和知识,是一个非常值得探讨的问题。本人通过数年的汽车文化和汽车营销教学实践,对汽车服务工程课程的教学方法和教学模式进行了思考和探索,找到了一种讲座式法教学模式,相信这种教学模式对其它专业跨度大、综合性强的课程亦具有借鉴意义。

2 讲座式教学法的具体措施

讲座式教学模式实际是要求全面介绍所讲的专题,需要对整个理论的变迁脉络和发展现状都能做到驾驭自如,并能联系学生的实际,讲述的思路要符合学生的认知规律,能够发挥学生的主观能动性,形成良好的师生互动局面,进而达到预期的教学效果。固然讲座式教学法对培养学生学习的主动积极性、创新思维能力方面具有极大的帮助。但就本门课程而言,由于专业跨度极大,涉及维修服务、金融服务、经济管理、艺术设计等多个学科领域,这对任课老师采取讲座式教学法,显然是要求极高。因此,在确定课程教学大纲和内容后,我们在论证这一跨专业课程的教学方式时发现,由一位老师来完成教学,便于管理,但是教学效果可能有问题;由几个教师分别教授自己熟悉的内容,这样教学效果会比较好,但是管理难度大。而结合本课程重点是培养学生的实际能力,了解汽车市场服务链的具体内容,教研组提出了采取讲座式结合案例法的教学方法,即以案例分析为主导,讲座的方法为手段,两种方法相结合,采用团队备课一人授课的模式完成教学任务,具体思路如下:

2.1 以“讲座式”案例 设计教学内容

理工科类的课程,其传统的教学思路和内容是需要严格按照书本的章节进行,因为课程内容的内在逻辑体系要求使然,前后知识点的关联度相对较高。而本课程的内容恰恰是专业跨度大、知识点前后关联度小。因此,根据汽车服务工程教学大纲的要点和难点结合授课内容选择合适的案例,像汽车营销、汽车金融等内容以专题式讲座形式授课,在备课时采取由教研室专业团队老师共同备课,设计课程教学内容,选择合适经典的教学案例,在案例讲解的过程中将理论联系到实际中去,让学生在分析案例的过程中能够做到知识点的接受和理解,水到渠成。

2.2 以“讲座式”互动 推进实训教学

在采用改革后的教学内容实践教学时,根据教学的专题内容,将讲解的专题内容分解,分别指定给若干学生小组,让每一组的学生利用现代网络信息平台,了解这一专题的相关背景知识以及专业基础理论知识。同时,授课老师根据专题内容,在教学团队的共同努力下准备案例,共同备好每一专题的课程案例。这样在实际授课时针对不同专题案例提出一些问题供学生思考。让学生对每一知识板块做些系统性的了解,即使是通过摸索而作出一个知识总结也行,学生会产生成就感,能大大激发学习的积极性,达到较好的教学效果。部分专题像汽车营销、汽车保险、汽车维修服务等专题知识可以利用课余时间带领学生到4S店或保险公司参观学习,增加学生的感性认识,加深对这一专题知识点的理解,提高学生的实践运用能力。

2.3 以“讲座式”参与 改革考核方式

课程考核的目的是检查教学效果、检验学生的学习情况、反映教师在教学中存在的问题。目前,一般高校的课程考核方式大多是采用试卷考核。但是这种考核方式在高校普遍存在学生 “临时抱佛脚”的现象,考后就全忘掉了,达不到理想的教学效果。汽车服务工程是一门实践性较强的专业课程,仅靠课程结束时的一份试卷或一份实践(实训)报告,难以全面评价学生对课程的掌握情况。

为了解决上述考核过程中存在的问题,汽车服务工程的课程考核尝试采取“讲座式”参与的考核方式。要求每一组的每一位学生须对课程内容的每一个专题案例都要了解,对各项专题知识内的项目服务流程要非常熟悉。在考核时,请每一组的学生从中抽选一道考题,考题实际是平时所讲的专题案例分析所接触的知识和内容。要求稍作准备后选出本组中的一位学生进行一次讲座,对涉及的专题内容进行归纳总结,重点突出应用。部分专题的内容可设计成实训项目考核,即采取模拟实景的操作流程,要求整组学生共同参与,模拟一次专题内容的实景流程的操作。采用这种考核方式对学生而言,是对其学习状况的一种检验和评价,这种考核方式对学生来说具有较强的激励功能,能够激发学生投身于思考性学习,提高了学生的实操能力,能在注重对学生知识点的理解及运用能力的同时配合了讲座式案例教学法的实施。

3 结束语

采用上述 “讲座式”的教学模式,把举办讲座的教育思路引入到课堂教学中,从跨专业课程的教学内容设计,到具体授课的讲座式案例分析和讲座式实训考核方式,形成系列化完整的教学模式,突破了传统的教学模式,适应了当前多元化交叉学科发展的需要,能够培养学生在学习过程中引发对交叉性、边缘性、复合型学术问题的思考,充分激发学生自主学习的热情,提高学生实操动手能力,以达到汽车服务工程课程在人才培养中的实际效果。

参考文献

[1] 王岳川.儒家孝文化的人伦扩展——以《大学》、《中庸》为中心的文化阐释[J].渤海大学学报,2010.1.

[2] 朱贻庭.中国传统伦理思想史(增订本)[M].上海:华东师范大学出版社,2003:10.

二手车实训总结范文第3篇

【关键词】课程定位;岗位群;工作任务

下面我以汽车保险与理赔这门课为例,浅谈一下课程设计的主要内容。

一、课程设置

(一)课程定位

自我系设置汽车技术服务与营销专业以来,汽车汽车保险与理赔课程一直是该专业基础课之一。也是该专业的核心课程之一。专业人才培养目标是:培养掌握汽车构造、汽车使用技术、汽车检测与诊断、企业管理及现代市场营销和汽车保养装潢等专业知识,适应汽车销售企业、汽车维修企业及保险企业需求,从提高学生职业行动能力和职业素养出发,以就业为导向,专业能力、方法能力、个人能力和社会能力,具有分析和解决汽车运用技术问题的能力的高素质技能型专门人才。教学中应以汽车保险与理赔课的基本原理和基本技能内容为重点,培养学生具备沟通技能、调查和分析问题技能、保险销售能力、核保和承保能力以及汽车保险查勘和赔案的实际处理能力,以便实现学校与企业零距离的对接,从而更好的适应今后实际工作的需要。

本专业的职业岗位群包括汽车销售类、市场开发类、客户服务类、备件类、二手车销售类、车险理赔类、售后服务类共7大类共14个岗位。其中车险理赔类岗位包括汽车保险销售、事故车查勘员、定损员、理赔员等。

车险理赔类岗位职业能力是

1、对各种汽车保险主要条款的解析、保险费率的计算能力。

2、对事故车和事故现场进行查勘与立案、定损、赔款理算的能力。

3、能够正确分析和引导顾客的投保行为;

4、具备针对车辆的用途和客户特点制定相应的保险方案能力;

5、独立签单能力;

6、汽车保险核保业务处理能力;

7、汽车保险理赔稽核工作能力;

8、汽车保险案件进行独立调查取证能力;

9、 能够独立承担处理汽车保险理赔业务。

通过该课程的学习,使学生初步具备汽车保险销售、事故车查勘定损员、理赔员等岗位所必需的知识和技能;培养学生掌握对汽车保险的认识和兴趣,提高学生专业素质。因此,本课程对培养车险理赔类岗位的职业能力有较大的作用。本课程的同步课程是汽车驾驶技术,后续课程是旧机动车鉴定与评估。

(二)课程设计

1、设计理念

本课程以新的设计理念出发,抛弃以往纯理论教学为主的授课方式,采用理论与实际紧密结合的授课方法,使之有特色、有亮点,汇集贴近现实,贴近中国汽车保险业;引入现代汽车公司、保险公司的现实做法、业务流程以及业务规范,与企业的业务实际零距离接触;强化技能和技法的训练,通过安排实际操作训练的实践练习项目,训练学生的实际解决问题的能力。

2、设计思路

邀请4S店的销售经理、售后服务经理等一线专家和老师一起,对本课程所涉及的岗位进行分析,再针对不同岗位进行岗位工作任务分析(模块),再进行典型工作任务分析(项目),最后转化为学习性工作任务,从而实现以行业和岗位需求为导向,以真实生产任务为载体,重新构建课程教学内容,突出课程的职业性、实践性和开放性。

二、教学内容

(一)内容选取

选取依据是专业核心技能对专业基础课程知识的要求和汽车营销专业的知识体系以及汽车保险销售、事故车查勘员、定损员、理赔员岗位技能要求。

[1](二)内容组织(见表1)

(三)表现形式

1、参考教材是电子工业出版社的高职改革教材

2、教学资源包括课程标准、实训项目、可拆装整车

3、网络包括搜狐汽车、汽车之家、国家精品课程资源网等

4、习题包括课后实践训练题

三、教学方法与手段

(一)教学设计

在教学内容的组织上体现了理论联系实际的要求,融理论知识传授、操作能力培养于一体。理论教学以讲授、讨论为主,全面系统地讲授本门课程的知识,辅以一定的实践。

(二)教学方法

近年来,为了让学生更加积极主动地学习专业知识和技能,达到良好的教学效果,我们不断改进、丰富教学方法,采用了许多教学方法。

1、启发式教学法

教学过程强调课堂互动,注意激发学生学习的积极性,改变传统以“教师为中心” 的模式而转为 “以学生为中心”。教师首先演示,然后提出问题,要求学生分组根据本节课内容进行分析、讨论。各小组发言后由教师对学生讨论进行总结。

2、角色扮演法

老师把角色的情景布置下去,学生准备。将学生安排在模拟的、逼真的工作环境中,要求扮演者处理可能出现的各种问题,用多种方法来测评其心理素质、潜在能力,并对行为表现进行评定和反馈,以此来帮助其发展和提高学生行为技能最有效的一种培训方法。在讲解汽车保险合同订立、变更和解除时可以运用此教学方法。

3、案例教学法

汽车保险与理赔课程是一门实用性很强的学科,如何让学生在学习的过程中更多的感受汽车保险实务,将理论与实践相结合,是一个必须重视的问题。通过各种生动鲜活的案例的使用,使同学们如临其境,能使其更好的消化学过的知识,极大的增强学生动手能力,提高学生知识运用能力,从而减少走上工作岗位的适应时间。在学习汽车保险理赔知识时,大量在用此教学方法。

4、典型事故分析法

选取典型事故车型,对它的查勘、绘图、定损等进行分析训练,帮助学生深入理解所学的基础理论知识。

5、企业观摩实践法

利用实习或周末的时间,组织学生到附近的4S店观摩实践,并中国平安保险公司进行合作,可以组织学生去学习

6、情景模拟法

教师布置一个以小组为单位,通过合作共同完成任务,为了完成这一任务必须进行计划、实施和评估阶段。进行某一任务时,小组成员之间必须分工合作,开展广泛的讨论和意见交流;教师的作用主要是布置任务,给予学生启发性意见,避免学生针对某一问题争论不休或偏离主题。这一教学方法在汽车保险的核保核赔中应用较多。

7、讨论法

教师布置学生所要完成的任务,学生随机组对进行相互讲解(一方讲解,另一方倾听),不断变化组对人员,加深对所读知识的理解,然后再小组讨论。最后以可视化形式表现出来。此方法运用广泛,在每项任务中都可以使用,其可以培养学生自学能力、倾听能力、专注能力、分析能力和沟通能力。

(三)教学手段

本课程综合运用了多媒体技术、丰富了教学资源,改善了教学环境,提高了教学效果。具体包括:开发、制作了本门课程的教学课件,利用了网络视频资料,通过QQ、电子邮件等实现网络互动式教学,将课程的资源上网,师生在网上交流,获取汽车行业新动态、新信息,实现资源共享。

(四)网络教学环境

学校网络环境:学院校园网、搜狐汽车、汽车之家网、电子图书,电子光盘等。

四、教学队伍

本课程拥有一支结构合理、素质良好、敬业爱岗、专兼结合、富有活力的优秀教师队伍。现有专业教师14名,其中副教授(含高级工程师)3人,占21%,讲师(含实验师、工程师)6人,占43%,其他占36%。双师型教师2人,占13%。兼职教师6人,占43%。

五、实践条件

(一)校内实训条件

机电系汽车实训厂房、汽车营销多媒体教室、校内停车场等。

(二)校外实习环境

我系现有五个校外实习基地:奇瑞汽车有限公司、西安比亚迪汽车有限公司、天水兰凌汽车销售有限公司、厦门金龙联合汽车工业公司、天水羲通公共交通有限责任公司。

六、教学效果

(一)教学评价(表略)

(二)社会评价

本专业只有09级第一届毕业生,但是09级的实习单位中,奇瑞汽车有限公司、厦门金龙联合汽车有限公司和天水兰凌汽车销售有限公司均对我专业学生有较高评价。部分顶岗实习学生直接留在实习单位顺利就业,这些单位均表示愿意继续接收我专业的学生。

学生在与兰陵合作举办的第一届营销技能大赛中有出色表现。(图略)我系10级学生在二零一二年全国依维柯杯营销技能大赛上获取三等奖。(图略)

七、课程特色

1、内容选取职业化

2、教学手段信息化

3、典型任务具体化

二手车实训总结范文第4篇

【关键词】岗位职业能力;汽车检测与维修技术;课程体系

【基金项目】本文系2016年度广西职业教育教学改革研究项目《以岗位职业能力培养为主线 的汽车检测与维修专业课程体系的构建与实践》(编号:GXGZJG2016A058),《依托区域行业发展的应用型本科汽车服务工程专业课程体系的改革与实践》(编号:2013JA04)。

汽车检测与维修技术专业是为汽车行业提供技术服务的专业,在汽车制造和售后过程中需要大量掌握汽车检测和维修技术的人才,因此该专业越来越引起人们的重视。在调研和分析过程中,该专业具有高入学率和高就业率的特点[1]。为了更好地培养技术型和应用型人才,需要对该专业的课程体系实施创新,以适应与促进汽车行业发展。

一、汽车检测与维修技术专业的岗位职业能力需求

岗位职业能力分析是课程开发的前期主要工作之一。专业教师在对社会需求进行充分调研和分析的基础上,对岗位职业能力进行分解,即岗位提供什么样的产品或者服务,然后确定岗位职业能力,包括岗位需求、能力需求和素质需求[2]。

(一)岗位需求

汽车检测与维修技术专业的学生能适应的岗位包括汽车生产、汽车装配、汽车检测以及汽车服务等,以及汽车行业后市场中的汽车保险与理赔、汽车销售、汽车美容、汽车信贷等,主要的岗位工种有汽车维修工、汽车油漆工、汽车美容师、汽车钣金维修工、汽车理赔师等,专业的发展岗位有车间主管、技术总监等。

(二)能力需求

该专业人才要适应岗位能力要求,需具备专业基础能力、专业核心能力以及通用能力。三者相辅相成,专业基础能力是基础,核心能力是关键也是保障,是通用能力发展的关键,包括汽车发动机技术、汽车地盘、汽车构造、汽车原理以及汽车电气结构故障诊断、检测、维修等专业知识,能理解检测设备原理,掌握检测设备的使用,能够对汽车性能进行检测和故障诊断与排除,同时具备从事汽车相关行业需要的生产、维修、管理、服务的能力。

(三)素质需求

该专业培养出来的人应该具备良好的职业综合素质,包括敬业精神、职业道德、自主学习能力、沟通能力、团队协作能力、独立工作能力、英语阅读能力、计算机应用能力等。只有具备了这些素质,才能更好地适应汽车行业售前、售中、售后的要求。

对汽车检测与维修技术专业的课程体系的构建需要在岗位职业能力需求的基础上进行,应当充分考虑岗位需求、能力需求、素|需求来实施课程体系的创新(如图1)。

二、构建汽车检测与维修技术专业的课程目标

首先,以人才市场为导向,社会需求为根据,由专业负责人和专业任课教师,征询企业建议来确定以岗位职业能力为导向的教学和培养目标,对人才的岗位进行定位。

其次,符合教育规范,注重素质教育,提升综合素质,通过调研企业行业对该专业的岗位职业能力的要求,充分分析总结,制定职业能力培养标准体系和目标,并对其进行创新性规划。

三、组织汽车检测与维修技术专业的课程内容

以岗位汽车能力为导向的课程体系对任课教师要求更高。如何将教学任务和提高学生职业能力有效联系起来,是课程开发的关键环节。例如可以在教学过程中应用项目教学法、案例教学法、任务教学法以及情景教学法等教学方法设计单元课程。

在教学目标构建的基础上进行教学分析,从单项素质和能力逐一分析、分解,以形成素质、技能和知识模块。依据模块的性质、内容以及功能和互相之间的内在联系,以岗位职业能力培养为导向,以基础知识的培养和应用能力的提升为原则,组织课程内容、教学以及实习,优化互相间的衔接,合理配置教学任务,整体考虑,优化排序,结合课程教学和实训教学,优化课程教学体系,凸显岗位职业能力的培养。

模块化课程结构,形成素质、理论与实践教学互相融合的教学内容,可分为公共课、岗位职业能力基础课、岗位职业能力核心课以及岗位职业能力拓展课。为更好地适应市场需求,达到专业能力的“专”,在专业下细化学习领域,学生可根据兴趣或就业方向重点学习。将《汽车发动机构造与维修》《汽车底盘构造与维修》《汽车电器设备构造与维修》《汽车电控技术》《汽车维修技术及设备》《汽车故障诊断与维修技术》《汽车装饰与美容》等培养岗位职业核心能力的专业课程细分整合为四大学习领域:《汽车发动机构造与维修技术》《汽车底盘构造与维修技术》《汽车电器构造与维修技术》《汽车美容》,以突出专业特色,提升专业竞争力[3]。

四、设计汽车检测与维修技术专业的教学方法

教学方法是实现教学目标的手段,也是能否达到教学目的的关键。

首先,在教学过程中使用多媒体教学,设计教学情境,突出能力培养。多媒体教学的优势在于可以让抽象化的问题具体化、形象化以及生动化,同时能够吸引学生的学习兴趣,调动学生学习的积极性,提高课堂的效率。

其次,认真贯彻“理论实践一体化”的教学模式,在整合的四大学习领域的实施过程中合理安排理论教学与实训教学的时间比例,让学生学习后会动手,理解原理。实施方法如下:细分教学责任人制,让每个教学模块项目化,每个项目的目标都是“懂(原理)会(操作)”。在项目计划之初,根据项目特点,融合理论与实践,合理安排时间和顺序,与两者之间的衔接,能够让学生自主动脑动手,学会后知识和技能都能得到提升。

再者,积极和企业合作,建立校企合作机制。通过企业顶岗实习,学生能够了解社会需求,熟悉企业的工作流程,不仅能够激发学习兴趣,还能为之后的工作选择提供很好的参考,为以后工作打下基础。同时还可以和企业建立相应的实践基地,有机地结合理论与实践,在实践中应用理论,在理论中体现实践。

五、建立汽车检测与维修技术专业的评价体系

为更好地适应社会需求,汽车检测与维修技术专业的评价体系应多元化,从单一课程试卷考试中脱离出来,把实践能力纳入考核方式,同时建立学校与企业双重评价体系。即学生在学校学习期间由学校教师负责评价(理论与实践能力),在校外实习期间由企业导师负责评价(以综合素质为主)。

在学历教育中,融入“双证书”制度。 在汽车检测与维修技术专业的人才培养方案中明确规定学生毕业的学分制,毕业离校前取得由国家劳动部门颁发的汽车维修中级职业资格证书,如汽车维修工证、二手车评估师等可以抵扣相应学分。同时制定毕业生在工作后的跟踪调查制度,对毕业生实行跟踪调查,评价学校办学效果,听取毕业生意见,加强重点课程和技能的培养。制定企业随访制度,定期开展企业随访,了解企业对人才能力的需求情况,以指导学校人才培养改革。

总之,实施汽车检测与维修技术的评价体系,应当以岗位职业能力培养为导向,实现考核方式多样化,摒弃单一的由一份试卷或者一次实践操作考试定成绩的传统考核方法,建立理论考试、技能考核以及企业考核的多元化评价体系,以培养出适应市场需求的高素质人才。

六、结语

本文以岗位职业能力培养为出发点,从汽车检测与维修专业的岗位能力需求、课程目标、课程内容、教学方法和评价体系五个方面对其课程体系的创新与实施进行了分析。汽车检测与维修专业要适应汽车产业对该专业的人才需求,必须在实践过程中坚持教学课程体系改革,坚持以学生为主体,岗位职业能力为导向,以培养出能适应企业需求的高技能人才。

【参考文献】

[1]孙锂婷.基于职业岗位分析的汽车检测与维修技术专业工作过程课程体系实施创新研究[J]. 科技展望, 2015, 25(29).