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 文章中心 > 变电所实训总结

变电所实训总结

变电所实训总结范文第1篇

关键词:变电运行;岗位;培训

作者简介:周锋(1981-),男,湖北襄阳人,浙江杭州萧山供电局,助理工程师。(浙江萧山311201)

中图分类号:G726     文献标识码:A     文章编号:1007-0079(2012)06-0036-02

萧山供电局运行工区共有运行人员160名,担负着萧山区境内76座变电站的运行值班任务,其中220kV变电站10座。2003年以来,随着电网的快速发展,新增变电所38座,新进员工90余名,年轻职工占工区总人数的一半以上,萧山运行工区步入了变电站数量和运行人员数量快速增长的阶段,经历了变电站的快速增长与人员技能水平提高不同步的阵痛。

面对这个现实,2003年以来,该工区就紧紧抓住员工培训这个“牛鼻子”,向培训要人才、要安全、要和谐,多措并举鼓励员工走岗位成才之路,在确保安全的前提下,着力打造一支适应电网迅猛发展的专业变电值班员队伍。笔者对该工区培训经验的探索进行了总结

一、制度先行,规范管理提高水平

以制度管人,按制度办事一直是运行工区管理上坚持的原则。为了改变多年来培训工作杂乱的局面,实现生产培训的规范化、制度化、科学化,确保电力生产的安全、经济和文明,萧山局运行工区及时修订并完善工区《变电运行工区技术培训管理标准》,设立1名副主任主抓培训工作。建立了工区、班组、师徒三级培训网络,不断规范变电运行技术培训工作。

二、把握源头,狠抓新工人岗前培训

大量大学生的进入为运行队伍注入了新鲜的血液,同时也给工区的培训管理出了一个难题。大学生理论知识丰富、学历水平高,接受新事物的时间短,岗前培训还有没有必要?面对这一问题,工区领导清醒地认识到,大学生虽然学历高,但是针对变电运行工作仍感陌生,工作的规范性、严肃性不强,岗前培训必不可少,而且入厂的前三年是员工成才的关键。为使分配到运行工区的新员工尽快适应新的工作环境,掌握电力生产基本规章制度和变电运行值班员必须掌握的生产知识和技能,养成良好的职业道德,运行工区每年都会针对新员工进行为期半年的岗前培训。培训分三个阶段进行:

第一阶段是基本制度学习。新值班人员必须学习安全规程、值班员岗位职责、变电所运行规程、典型操作票、调度运行规程和变电所日常业务应用,在考试合格后才能参加下一阶段的跟班学习。

第二阶段是跟班学习。新值班人员分配至变电所进行跟班学习,由班组长选派师傅,签订师徒合同和制订分期、分阶段的培训计划,学习有关设备的构造、原理、性能,本岗位有关系统、运行方式、现场规程制度、职责等。在师傅指导下做些简单辅助工作,但不准操作设备、顶岗或进行运行业务联系。跟班学习期间,按阶段进行考问。学习期满,必须进行全面考试。考试合格,才能转入试行值班学习。如考试不合格,再进行培训,时间不少于一个月,经补考仍不合格,则进行待岗处理。

第三阶段是试行值班学习。新值班人员在试行值班学习期间,允许在有经验的值班人员指导和监护下,逐步参加实际操作,并进一步加强操作技能、安全技能和事故应变能力的学习。试行值班期间,班组加强对其实际能力考查。学习期满,须通过独立值班考试,履行审批手续取得上岗资格后方可独立值班。

通过这几个阶段的培训,使新员工初步掌握了生产知识和技能,增添了他们走上工作岗位的信心,体会到了归属感,以更快适应变电运行值班员岗位。除此之外,工区领导还站在发展的高度,为新员工制定“三年成才计划”。在培训中发现人才,并重点关注和鼓励,通过这一方式,不少新进的大学生在各种竞赛、竞岗中脱颖而出,走上了值长、技术员等重要岗位。

三、持之以恒,基础培训不放松

从工区和班组两个层面狠抓培训工作,工区组织大型培训活动,班组组织技术讲课。工区技术组根据计划,每月深入班组,对其技术培训工作进行指导。班组坚持每月进行一次运行分析、每月进行一次脱离典票的手工开操作票测试、每月每人进行一次技术问答;220kV操作站和变电所每月进行一次反事故演习,每月每值进行一次事故预想;110kV操作班每季进行一次反事故演习,每季每人进行一次事故预想。制订了各级岗位人员的现场考问内容,加大考问力度,认真指导班组的技术培训,努力夯实班组基础培训工作。

四、重点突出,专题培训结硕果

为使培训工作重点突出,多年来工区围绕安全生产工作的不足及管理薄弱环节,专题研究部署、精心准备。制定了年度培训主题,推出培训主题年活动,并及时总结经验教训,为下年的工作确定目标。工区确立2008年为“技术培训管理年”,2009年为“人才培养年”,2010年为“管理创新年”。专题培训年活动意义丰富、指导思想鲜明、部署详细周密,既有总体要求又有工作重点及开展活动的具体安排。通过一系列专题活动的开展,使工区的技术规范化水平,班组长的管理水平有了很大的提高。同时也造就了一批拉得出、顶得上的运行储备人才队伍。

五、百花齐放,丰富内容创新载体

随着电网企业的快速发展和电力新技术得到不断应用,对变电运行人员的要求也越来越高,这就对变电运行人员的培训工作提出了更高的要求。长期以来运行人员的培训主要以电校短期脱产培训、工区专题培训和班组日常培训为主。这些培训应试性突出,缺乏持续性、应对性和针对性。培训形式单一,内容单调。同时由于电力企业对短期培训抱有过高的期望,希望通过培训能解决面临的许多问题,于是,培训中普遍存在内容庞杂、目标过大、人员过杂的现象,从而难以达到预期的培训效果。

针对这一状况,工区与运行人员进行有效的沟通,从多方面了解职工的培训需求,并在此基础上制定合理的培训计划,创新培训形式,使员工培训方式丰富多彩。

1.开展青工“技术沙龙活动”

针对新工人理论知识丰富而技能水平和工作能力相对缺乏的特点,由工区组织,团支部负责实施,在2006年7月起开展每月2次的“技术沙龙”活动,对实际工作中碰到的问题,采取由局专业技术人员和工区技术专家讲解,新工人提出问题再答疑的互动方式。工区每年专门召开会议,对当年的“技术沙龙”活动进行总结、反思,并确定下一年的活动思路和方案。工区组织开展的技术沙龙活动,作为一种新的培训方式,受到了上级部门的重视,市局团委进行了专题报道。在总结往年经验的基础上,2009年开展了技术沙龙提高班,由数名已有几年工作经验的新大学生成立课题小组,并设主讲人,对实际工作中碰到的问题进行讲解,听课人提出问题、答疑,最后专家点评的新方式,起到了有效的互动作用。

2.制作多媒体培训教材

变电所数量的增多和设备种类、操作方法的日益复杂为培训工作带来一定的难度。为增加培训的直观性和有效性,减少现场培训的安全风险,提高变电运行的标准化作业程度。2008年开始工区申报了变电运行多媒体培训教材的科技项目,针对不同类型的设备制作了标准化倒闸操作录像,丰富了培训载体,让新进人员和转岗人员能够迅速掌握新设备的操作方法与程序。

3.对症下药、量体裁衣

针对不同的员工,采用不同的培训方法。老工人理论基础普遍缺乏,知识结构日益老化,积极向上的动力日趋减少,且接受新技术、新方法的能力也较弱,但仍担任正值等重要岗位;新工人虽然有较丰富的理论知识,不缺少向上的动力,但实际技能较差,工作经验缺乏。因此,在加强新工人培训的同时,积极考虑对老工人的业务水平的提高,针对两种人员的情况和特点,制订不同的培训要求和计划,以提高运行人员的整体素质。组织职工开展技术比武、技术沙龙、名师带高徒、技术培训等各项技能活动,掀起学知识、比技能的学习高潮。完善工区培训制度,建立学业务、比技术的常态机制。

4.开展“师傅带徒弟活动”

工区选拔了一批责任心强,业务技术过硬的骨干员工对业务素质相对薄弱的年轻人结对帮扶、签订师徒合同。同时工区确定培养目标、培养内容和具体措施,对师徒同步考核,师傅肩上多了一份责任,徒弟心里有了压力,师傅能毫无保留地把自己的工作经验传授给所带的徒弟,并注重言传身教,以自己的人格魅力教育和引导徒弟做人做事。培训期满进行测试合格的,将给予师傅物质奖励,对不合格的,则不予奖励。“师傅带徒弟”活动开展以来,多名大学生在各自师傅的精心教导和自觉努力下,逐渐成长起来,成为各自岗位上的骨干力量。

5.“走出去,请进来”,创新培训方法

工区领导把培训作为员工最大的福利,尽力争取每一个培训机会,选拔优秀人才参加培训;利用新建变电站和设备更换的良好契机,请设备生产厂家的技术人员现场培训;聘请浙西技校老师在工区内部进行专题培训。培训出人才,目前该工区已拥有高级技师2名,技师12名。

六、从严考核,建立有效激励机制

变电所实训总结范文第2篇

贵州电网贵阳供电局变电二所检修一班副班长。近5年来积极参加教育培训活动,累计接受各类学习培训905学时;作为培训师,为促进企业的发展积极传授知识和技能,共计培训2500人次。

卢兴福,现为南方电网公司贵州电网贵阳供电局变电二所检修一班副班长。他性格沉稳内敛,但求事功、不事张扬。多年来,他立足本职岗位,努力学习钻研本职岗位业务,积极参加培训提高自己;他身体力行,做好表率,在完善自我的同时,尽量利用每一次机会做好对其他人员的技术培训和技术指导,与大家分享自己的技术领悟;他以出色的工作能力和心系电网安全的高尚情操,在最普通的工作岗位上默默的无私奉献,树立了榜样。

兴趣是最好的老师,责任是无尽的动力

参加工作以来,卢兴福一直从事高压开关的检修及维护工作。刚参加工作时,对一切都是陌生的,在了解从事工作关系到电网安全稳定运行后,他深感自己肩负责任的重大。为尽快掌握岗位业务知识,只有中技文化程度的他,除了通过工作实践学习、主动参加各项培训外,还自费购买大量专业书籍进行自主学习;在工作之余,他积极参加自考、函授,努力提高自己的专业理论水平。

“随时学、随处学”是同事们对他的第一个评价。贵州电网公司及贵阳供电局一直十分重视职工教育培训工作,为满足企业和员工发展的需要,每年都会针对各专业业务举办培训。如果不是因为工作分不开身,不管什么专业,卢兴福都会积极参加培训。他认为,通过对其他专业知识的学习了解,有助于开拓视野,提高工作中的系统性、全局性。他会结合工作实际,积极与各专业人员进行探讨,学习他人思考解决问题的方法,学习相关专业知识。“爱学习、会学习”是同事们对他的第二个评价。他将自己的学习方法总结为“五多一戒”:多问,即不懂就问;多想,即主动思考,剖析表象后的深层次原因;多动,即多动手,只有多动手,才能提高专业技能水平;多总结,即工作中要多总结,总结得失,完善不足;多动笔,即认真做好培训、工作学习心得记录,做好资料积累;戒自满,明白自己肩负的责任,戒骄戒躁,为不断努力学习、提高自己提供源源不断的动力。

他注重将理论知识应用于工作实际,解决了工作中大量的实际问题。由于爱学习、会学习,即便是面对越来越复杂的电网结构,他总能以简洁明了的语言把电网事故背后繁杂的原因分析得清楚透彻。多年来,通过不断努力,卢兴福的技术水平和工作业绩不断提升,从学工到师傅、从师傅到专业技术骨干,他的成长有目共睹:在2008年贵州电力公司“安康杯”变电检修技能竞赛中,取得贵州省技能竞赛第一名,获“优胜选手”称号;在2010年贵州省举行的首届变电检修职业技能竞赛中,取得贵州省技能竞赛第三名的好成绩,获“贵州省技术能手”称号,并破格晋升为高级技师。

身教胜于言传,在工作中带领团队提升

常言道,榜样的力量是无穷的。作为一名专业带头人,卢兴福始终以南网方略为指导,注重以自身的行动去凝聚人,以工作实务去提高团队的整体技术水平。

作为副班长,无论是工作态度还是技术业务,要求班员们做到的他要求自己首先做到,坚持做到工作想在前、困难当头抢在前、执行任务走在前,带头执行上级决策和部署,想尽办法完成工作任务。在工作中,他积极组织开展技术改造,在解决好工作存在的实际问题同时,带领整个团队提高业务水平。近年来,由他牵头组织的多项技术改造,均取得了预期效果,团队整体水平得以不断提高。此外,他利用工作休息时间,将工作实践进行整理归纳,形成理论研究成果与大家分享:2007年,解决了LW11-252型断路器延时分闸问题;2008年,解决了LW8-35型断路器机构扇形板不复位导致不能操作频发性故障问题,两项研究成果均在《中国电力安全技术》期刊上发表。2009年,贵阳供电局一台LW17—126型断路器出现偷合闸现象,在厂家也查找不出原因的情况下,他通过翻阅大量的资料和进行详细分析,找到了故障产生的原因,通过制定实施技术改造,消除了故障,并撰写相关论文在《贵州电力技术》期刊上发表。

付出终会有所得,他的成绩得到了各级领导的充分肯定:2007年获贵阳供电局“安全先进个人”称号;2008年获贵阳供电局“抗冰保电功臣”称号;2009年获南方电网公司2008年度“技术能手”称号、贵州电网公司第五届“技术能手”称号;2011年荣获贵州省“有突出贡献高技能人才”称号、贵阳供电局“教育培训先进个人”称号;2011年被聘为贵州省电网公司首届“技能专家”。

做好传帮带,注重技术新能手培养

随着经济快速发展,对电网安全和供电可靠性要求越来越高,卢兴福深感技能人才的重要。为了年轻同事们更好更快地成长起来,他总是主动承担起传帮带的责任,主动对新进人员进行授业指导,并作为授课老师积极参加贵阳供电局举办的各种培训。

2007年,由于技术过硬,卢兴福被聘为贵阳供电局兼职教师。他意识到肩上的担子更重、责任更大了。为了尽快提高自己的授课能力,他积极参加兼职教师培训,不断总结授课方法,努力提高授课经验,授课技巧进一步有效提高,授课自信心得到强化。他一直思考怎样的课件和授课方式才能更好的适合成人教育?怎样能在有限时间的培训中让学员的技术水平得到最大程度的提高?如何让一个枯燥的技术讲解变成一个生动的教学互动?为了增加授课的多彩性,他努力提高教具、课件制作水平,注重授课气氛张驰有度的掌控。通过不断努力,他的授课水平越来越高,授课效果越来越好,得到学员的一致好评。同时,他还十分注重培训结束后与学员们的交流,听取他们的意见和建议,学员们在工作中遇到的难题与他交流,他都耐心地一一给予指导。此外,他还积极参与培训课件开发等相关工作,先后组织参与了贵阳供电局变电检修技能实操、贵州省电力公司县级供电企业中层干部能力提升、贵州省变电运行实操等课件的开发制作和贵州省电力公司变电检修专业岗位胜任力评价题库及标准的修编。

变电所实训总结范文第3篇

[关键词] 变电运行 培训管理 网络培训

鉴于我国经济的腾飞,综合国力的不断提高,无论是工业还是大家平时的生活娱乐,对于电力的需求日益增长。变电工作的安全与否直接影响电网架构的稳定.这不仅关系到供电企业的经济效益,而且影响到千家万户的用电情况。现代社会对连续、安全供电的要求越来越高,对变电运行管理提出了更高的要求。同时也对变电运行中核心,也就是变电运行人员的技能和业务能力要求也越来越高,他们肩负的责任也越来越重。尤其是在当前500kV电网结构迅速发展的情况下,这就要求500kV变电运行人员能不断提高自身的业务技能水平,提升自己的综合素质。

一、变电人员管理培训的不足之处

变电运行人员的培训的质量直接关系到变电运行人员的业务能力和技术水平,变电运行人员能力的高低直接关系到变电站的安全运行。这些年来,我们围绕变电站培训做了大量工作也收到很大成效,但与此同时也发现了一些不足的地方。

1、培训没有结合不同的岗位的培训需求,受训人员积极性低。某些企业急于求成,对于员工的培训没有很好的落到实处,采用粗放型培训的方式,不能集合员工的培训需求,生搬硬套其他岗位的规章制度极大,打击了受训人员学习的积极性,使得培训结果事倍功半,得不偿失。

2、培训偏重理论,理论与实际不能有效结合,发挥不了培训的实际作用。

3、培训方式单一。很多电力企业的培训方式主要还是停留在传统的授课考试培训模式。培训方式还留在填鸭式的教育,不能活学活用,不能实际的应用到以后的工作中。

二、为了提高员工的综合素质,做好500Kv变电运行的人员培训,我们要认真向以下几个方面着手。

1、坚持以人为本,强化安全管理。抓好安全生产,坚持以人为本,着力做好职工安全思想教育工作,针对变电站地处城郊,有的年轻同志不安心本职工作,总想往机关调动的情况,变电站坚持做好思想转化工作,讲清在变电站值班承担的重任,不让一个职工掉队。

2、因人而异,针对岗位不同进行培训,提高培训员工的积极性。鉴于变电运行工作中,各岗位的分工清楚,每个岗位对于专业技术和业务水平的要求也不尽相同,所以培训方向要针对不同的需求进行调查分析,切忌不能“胡子眉毛一把抓”,做到针对性的专业培训,定期对变电运行人员的培训需求进行调查,从每个变电运行人员的培训需求出发,结合当前电网设备和运行实际针对运行人员的实际制定相应的培训计划.由简到繁,循序渐进,调动受培训人员的热情,从他们的学习兴趣点和难点出发,加强授课过程中的互动。提出问题让学员思考,并针对问题进行讨论,培训专家再对问题进行总结答疑,让他们听得懂,看得明白,激发其学习兴趣。

3、理论联系实际,注重操作性相关培训。培训的内容不仅仅局限于学习理论知识,辅以理论知识提高专业技术水平.与实际的切合性和相关性。有目标性并对现实有针对性,尤其是对于变电运行岗位培训工作基于变电运行现场。与此同时在变电站运行人员的培训相关科目的选择上,要通过理论学习变电现场及各种设备的基本构造,设备工作基本原理、设备结构,掌握其正确的适用性和应急故障出现的紧急处理方法。但理论学习也具有相关的局限性,由于缺少实际设备的辅助培训的可操作性,导致无法了解设备的实际状况。具体的培训的实施及项目可以详细分为以下几个步骤:

首先、抓住理论知识要点,从理论上学习并掌握相关仪器设备的基本原理、机构组成,设备结构特征,掌握设备运行维护及异常事故处理的基本方法及措施理论联系实践。

其次、学会从设备说明着手,如设备的厂家说明书、铭牌,设备设计图纸,使用中注意事项,从厂家资料及图纸详细了解各个元器件的组成及其工作原理,理解解断路器合闸及分闸控制、传动结构图、回路图、弹簧操动机构工作原理网、灭弧原理图等。掌握相关的理论知识学习方法,了解原件中需注意事项及使用说明。

最后、结合并对照实际设备,结合实际,将从第二步中获取的相关知识于不同厂家设备的工作原理及回路的紧密联系配合,单单从理论学习层面而不接触性现场学习操作则会在实际操作时出现,操作与理论的不协调,颇有“纸上得来终觉浅”的感觉,并且容易产生手忙脚乱的现象,产生不必要的麻烦。有些实际的机构配合是无法凭空构想出来,只有到现场操作模拟,一一对应理论联系实际,整理思维,透彻理解,并经过对二次回路进一步的讨论与学习.达到彻底领会。才能更好地应用到实践中

三、多种培训方法结合,丰富培训方法,营造良好培训氛围

1,推进网络培训。以计算机、网络为代表的信息技术的发展改变着传统培训模式,使传统模式深刻变革,传统模式及500kV变电运行人员的培训要学好电力行业的有关法规、规程、制度等内容培训,给培NX-作发展带来新的发展发扬传统培训中对现场规程的定期考问通过书面笔试、实际操作考核以及,综合考核及口试答辩相结合运行人员的学习情况。

2,在一手抓网络培训的同时大力发展变电仿真培训。在实际工作中,由于设备的故障率降低的和电网的安全性的提高等因素,变电站仿真培训系统能够极高培训运行人员的操作能力、应急及分析和处理事故的能力,从而使得在现场提高分析及处理事故的技能能力提高。

事实表明,应用变电仿真系统进行岗位培训是有效的途径。运行人员在操作和分析的过程中,获得与真实系统中同等的操作。并且通过反复试验操作,规范操作训练和反事故演习的相关动手能力,可以高效,经济、方便、快速地提高运行人员的故障处理能力和运行操作水平。从而保证电网运行的安全、可靠、经济运做。

总而言之,500kV变电运行人员的相关技术培训直接影响变电安全运行的合理性,如何推动培训工作的开展和管理,结合参与培训工作的经验,并及时有效有正对性和当前500kV变电运行人员培训工作存在问题的进行商讨解决,从而更好地优化培训工作,培养出一批具有综合素质和实际的工作能力的高水品操作的变电运行人员,确保电网的长期安全稳定运行,保证电网工作的高效快捷开展。

参 考 文 献

[1]贺延海.略谈电力教育培训的发展趋势与对策[J].中国电力教育,

2006,(12).

[2]石玲,赵梅.推进陕西电力员工培训工作的对策[J].陕西电力,2008,(5).

变电所实训总结范文第4篇

论文摘要:介绍了西南交通大学建成的教学用模拟变电所实训基地的结构、功能、特点、实践项目。使用表明,该基地具有国内领先技术水平,完善的教学、培训和科研的综合功能。由于采用最新的远程监控技术,该变电所可作为目前铁路牵引变电所技术改造的参考。

0引言

西南交通大学有部分直接服务于铁路现代化建设的专业,其中“铁道电气化”专业作为教育部、铁道部的重点特色专业而一直受到重视。

分布于铁路沿线的牵引变电所,是电气化铁道供电的枢纽。随着我国电气化铁路和城市轨道交通的发展,变电所综合自动化技术水平的不断提高,对从事牵引变电所设计、运行、管理等方面的专业技术人才的需求数量增加,同时对其掌握知识的广度和深度特别是具有较强的实践动手能力方面提出了更高的要求。因此,在教学环节中,应加强学生理论和实践相结合的能力的培养。在教育部“示范性教学实践基地”基金支持下,2002年西南交大在峨眉校区建成一座集教学、实习、培训和科研为一体的模拟变电所实训基地。

1模拟变电所简介

我校模拟变电所分为两期建成:

I期是与实际变电所相同的开关控制屏柜和继电保护屏柜、中央控制盘、交直流电源盘、以及自行设计的模拟负载电量和故障盘。如图1所示。

Ⅱ期是模拟一段地方电力网或电气化铁路的环境下,一个调度中心使用远动监控系统控制的五个变电所,图2是这五个模拟变电所的一次接线图。该项目综合了地方与铁路、不同主变、不同接线类型的各种变电所,且负载的大小和相位均可调节,其中S”模拟变电所采用了WBH-891型电铁主变微机保护装置、WKH-891型电铁馈线微机保护装置、DQWC-03牵引变电所二次设备测试系统。

模拟变电所中被监控设备的位置状态信号、保护动作信号、预告信号、事故信号等遥信信号通过电缆与RTU (Remote Terminal Unit远方终端)的开关量输人/输出模块相连接,电流、电压等遥测信号将通过信号变送器柜,输人RTU的模拟量输人模块;控制中心下发的遥控命令,通过以太网传输,实现遥信、遥测、遥控的功能。远动监控系统结构图如图3所示。RTU是采用施耐德电气公司的PLC系列中模块式结构的Momentum,其编程软件Con-cept是一个基于Microsoft Windows环境的编程软件套件,具有很强的设计性、可扩展性;主站组态软件iFix支持工业标准,具有开放性、可组态性、兼容性及可开发性。

为了比较和研究,我系的教师正在进行一系列的科研开发,其目标是在模拟变电所二次系统中采用测控、保护一体化的分布式控制系统(DCS)实现变电所自动化管理,其结构图如图4。

2教学实践基地的开发

1)校内学生及现场工程技术人员,可对照变电所各种屏柜,提高阅读二次系统接线图、安装施工图的能力,通过开闭操作、设置故障等项目的训练,可以培养他们对现场运行中出现的故障的分析和处理能力,包括一次设备的故障范围的判断、二次系统的故障判断、查找和处理。

2)变电所基本电器及二次接线方面实训项目n个。如断路器结构、原理;断路器参数的测量与调整;变电所二次接线、电缆的数字编号法以及“相对标志法”的识别;二次接线盘后安装图及实际安装技术;变压器控制、保护盘结构、接线、检测、调试及整套保护联动实验(包括整定计算);在以上各盘设置不同故障(可达几百种)练习查找及消除故障的方法等。

3)运动系统遥测、遥信信号源接线的校正及采集的遥测量的精度实验。

4)利用便携式计算机对遥控设备进行合、分实验,让学生了解远动系统是如何驱动被控设备动作。

5)利用一般的浏览器访问各RTU中PLC的网页,实时了解该PLC的运行、通信等状态的实验。

6)上位机各种功能的校核实验。通过该实验让学生了解调度员的工作职责、工作内容、iFix软件的各种功能的使用,从而对远动系统有更深层的了解。

7)利用组态软件Concept对PLC进行配置,使学生熟练掌握利用Concept按照所用的PLC型号及设计要求对PLC进行配置;利用Concept对PLC遥控、遥信和遥测功能的编程,使学生熟练掌握Concept编程方法。

8)自动化组态软件iFix系统的安装,熟悉掌握iFix系统软件的运行环境及其安装过程。

9)通过在iFix系统新增6#模拟变电所的实验,使学生了解iFix系统的可组态性及可扩展性。

10)进行继电保护单体测试及数据管理。

11)进行继电保护盘上测试及数据管理。

12)微机保护装置的调试与特性实验。

3实践意义

模拟变电所实训基地自1998年投入使用后,至今已连续培训了五届毕业生和一批现场工程技术人员,经总结,其实践意义在于:

1)为学生提供专业技能训练的条件与场所。能完成供变电工程、继电保护、变电所二次接线、微机监控技术等几乎全部专业课程的大量综合性实验,以及电气设备的实际操作技能、检修调试技术、查找故障及排除方法的实际训练。而且充分利用学校具有的学科优势,以模拟变电所为基地,配合学生专业课和专业基础课学习,开发如电工理论、电气装备、自动化、计算机应用、网络与通讯等领域的多个应用性、研究性实验;同时由于人员和设备的集中,能够按项目组织学生进行综合性实训,尽可能使学生参与以教师为主导的科研活动。

2)对于现场技术和施工人员,很重要的一点就是要能阅读二次回路图纸、熟练地掌握接线、配线工艺,能查找和处理运行故障和设计缺陷。通过实地培训,能大大的提高他们的读图、判断、查找、处理故障的能力。该基地于2000年为乐山电力股份有限公司培训和考核职工283人,取得良好的效果。

3)目前西南地区铁路已完全实现电气化,全区拥有牵引变电所200多座,其中大都为上世纪70~80年代所建,技术水平落后。而我校模拟变电所实训基地的建成,对其技术改造具有借鉴的意义,在应用新技术、新设备和进行技术创新方面起到示范的作用。

变电所实训总结范文第5篇

【关键词】工作过程 汽车底盘电控技术课程 理实一体化教学

【中图分类号】G 【文献标识码】A

【文章编号】0450-9889(2017)06C-0162-02

一、汽车底盘电控技术课程传统理论教学方式存在的弊端

在汽车底盘电控技术课程传统理论教学中,教师在课堂上往往是一味地“灌溉”,更多地考虑有多少时间就讲多少的内容,很少考虑学生是否能“消化与吸收”。现在所应用的多媒体教学,实际上是把原先板书的内容通过演示的方式加以传授给学生,虽然改变了教学方式,但是“换汤不换药”,本质上没有变化,最主要的问题是学生在课堂上难以见到实物(零部件总成),只能通过一些实物图片对教学内容形成一些模糊的认识。又或者教师在讲授了若干次理论课之后,才安排一次实训课,其实实训课也只是让学生走马观花,严重缺少与实践环节的结合。在理论指导过程当中,教师缺乏明确的教学目标和有效的教学方式,往往当理论课程结课之后,学生依旧无法分辨哪些知识点对自身专业有益,更加不懂在未来的工作岗位上将会需要用到哪些理论知识和实际操作技巧。

以汽车底盘电控技术这门课程其中一个知识内容来说,例如,讲解自动变速器各个挡位的力矩传递路线,仅仅在理论课堂上讲解先是哪个换挡电磁阀工作,之后到哪个元件充油建立油压,然后再到哪个元件把力矩传给哪个元件等等,对于初学者的学生来说,没有实物对照,只靠想象来学习是相当吃力的,甚至不能理解。因此,在传统的教学模式下,很难提起学生的学习兴趣和课堂参与度,更加明显看到了有相当一部分学生对专业课丧失了学习兴趣,甚至对整个专业失去了信心。

二、基于工作^程的理实一体化教学模式的内涵和流程

(一)立足于工作过程中的理实一体化教学模式的内涵

立足工作过程中的理实一体化教学,顾名思义,是指将专业理论知识、操作技能和实际生产一线的工作岗位相结合起来,一方面把学习理论知识放到实践过程中去,另一方面把理论知识贯穿到学习职业技能(操作技能)中去,相辅相成,使理论与实践紧紧地结合在一起的一种教学模式。立足于工作过程中的理实一体化的教学模式,提倡以实操学习为主导,利用专业理论知识指导技能的学习,解释动作要领、剖析操作规范的实质,在技能训练(实操)的过程中帮助学生更加深刻地了解、掌握理论知识,让学生做到理论和实践融会贯通,真正打通学习的“任督二脉”,让学生更积极主动地学习理论知识,提高自己在实践中的操作技能。

(二)立足于工作过程中的理实一体化教学模式的教学流程

教师对教学目标中所涉及的内容结合实际的工作岗位,边讲解边演示(操作),通过对教学实物、模型、实际操作的演示和多媒体课件等内容的展示,把抽象无趣的学习内容变成看得懂、容易做、能理解的东西,使学生达在实物进行操作的同时理解理论知识的效果。如此一来,使学生既了解了其表象,又认识了其本质,在掌握操作技能的同时加深了对专业理论知识理解。

项目实际操作要求主要是为了讲解知识点以及演示相关内容,从而针对性地去设计实训项目,做好实训项目的组织工作,并且让学生清楚了解实操的任务时限和具体要求,这样可以更好的控制整个实际操作的全过程。实训内容可以是汽车相关零部件结构总成的特称观察、零部件的正确拆装,零部件总成解体后的检测(检验)项目和其正确拆装以及相关测试。实际操作可以采取小组制方式,使学生之间加强交流,相互促进,也可以采取个人制,让学生按照不同的理解去进行学习,教师对于学生在实际操作当中所出现的问题应更多地给予思考方面的引导,必要时可加以提示,并能及时纠正学生的不规范操作。

各小组相互评价、小组总结交流、教师抽查考试以及教师点评等四个环节。通过各小组相互评价,通过相互评价来促进团队意识,加强小组间的成员联系,促进学生的竞争意识;还可以通过教师的随机抽查考试,进一步加深学生对于基础理论知识的巩固和理解,形成对相应技能的认识和领会,也同时提高学生理论结合实际的学习方式。

(三)立足于工作过程的理实结合一体教学在汽车底盘电控技术课程中的实施

1.丰富教学资源。为了更好地学习汽车底盘电控技术这门课程,学校需要配备丰富教学的资源,如自动变速器总成及试验台架、ABS总成及试验台架、电控悬架总成及试验台架、汽车整车、诊断仪器等台套数充足的教学设备。同时,还须配备相应的视频、动画作为辅助教学,如果拥有丰富的第一手教学资源,可以让难以理解的知识点以及零部件原理通过PPT演示或者动画演示加以直观展示,从而使学生深刻理解专业知识,进而规范操作技能。

变电所实训总结范文第6篇

关键词 变电;运行;管理;措施

中图分类号TM63 文献标识码A 文章编号1674―6708(2011)36―0066―02

1 加强安全管理,保证安全运行

明确管理思想。树立切合本所工作实际的变电管理思想。在职工中长久地坚持宣传贯彻,要使之成为全所职工的共识。结合不同的时期,提出阶段性目标,加强目标管理,制定切实可行的实施措施,认真实践这一思想。

安全是生命。变电站运行管理的重点就是安全运行。认认真真落实班组安全生产责任制,坚持贯彻“安全第一,预防为主”的电力生产方针,大力开展反习惯性违章和安全生产的宣传与,严格执行“两票三制”。这些,都是电力系统长期经过实践检验行之有效的经验,在变电所必须认真贯彻。近些年来,由于变电所设备的不断增加和技术的更新,所以应及时修订变电所的现场运行规程,自查并完善各种记录,利用机自动化系统提高工作效率,把好自己的关口,以确保变电站的各项工作的顺利进行。

针对性、可操作性强的规章制度,为管理的规范化提供制度基础。变电站规范化管理应该注意两点:首先要从运行值班记录抓起,要做到清晰完整、方便查询。其次要把加强技术管理作为运行管理水平升级的根本,为设备升级改造,技术改进提供依据。

班组不但要强调熟悉安全规程,更应注重规程的掌握和正确运用。值班质量关键是认真监屏、巡视设备、交接班的检查、班上的检查、值班人员的精神状态等等。值班质量提高了,事故处理自然就能灵活快速,倒闸操作准确快捷。因为心中对本所运行方式、负荷情况、设备性能等了如指掌,自然能有效地组织处理。事故发生时就不会手忙脚乱,在现实变电运行工作中,无论是日常工作还是事故异常处理,都要求值班人员集中精力,勤于思考,每一次操作必须准确无误,都要认真执行“两票三制”,始终贯彻“安全第一”的方针。避免误操作,确保人身和设备的安全。

2 变电运行的培训管理

企业管理者的支持。在电力企业中变电运行人员的培训需要企业管理者的大力支持,需要企业给予人力、物力和财力上的大力支持。具体开展有效的培训工作。

编制合理的培训计划。现有的变电人员培训出现的问题,主要的原因是没有一个合理而切实的计划,而要做出一个合理的培训计划要从以下几方面人手:

科学的工作分析与岗位评价。工作分析是通过系统全面的信息收集手段,提供相关工作的全面信息,以便组织进行改善管理效率。工作分析是人力资源管理工作的基础,其分析质量对其他人力资源管理模块具有举足轻重的影响。工作分析和岗位评价是编制培训计划的基础工作,通过准确的工作分析和科学的岗位评价,才能真正从根本上了解变电运行人员培训需求,“点单”式培训,准确的了解运行人员的培训需求正式编制有效配训计划的前提条件。

有效的绩效考核。通过对员工比较科学有效的绩效考核,可以知道员工在哪些方面已经达到企业的要求,哪些还没有达到企业的要求,据此便可以有的放矢,设置有针对的培训计划。

培训效果评估。通过对培训满意度、培训方式、培训课程、培训成本等方面的评估,为有效制作下一次的培训计划提供可靠的保证。

选派人员参加上级组织各种学习班、轮训班。随着新产品、新技术、新的管理思路的应用,上级主管部门往往要举办相应的培训班,变电所适当选派一些有基础和责任心较强同志参加学习班,让他们把新技术,新思路带回所,再给全所职工进行讲课,使变电所培训工作始终与企业整体工作接轨。

3 变电站的运行管理

每月制定具体可行的月工作计划,并按时完成。严格执行各项规章制度,如设备定期切换制度、巡视制度、设备验收制度、缺陷管理制度等,及时发现存在问题,保证变电所的安全、可靠运行。同时建立健全设备技术台账,掌握设备的原始资料和运行资料,积累设备的运行和管理经验,加强对变电站薄弱环节的管理,加强运行设备的维护保养,提高设备的健康水平。

抓好事故预想和反事故演习工作。

抓好运行分析工作,理顺运行工作思路。变电所运行分析工作是对变电所出现事故异常、两票执行情况、设备重大缺陷及每月生产运行情况进行分析总结,查找问题,制定相应对策的重要过程;另一方面,也是对变电所一个月内工作的总结,做好此工作即能从技术上找出设备存在隐患,保证设备安全,又对管理上、制度上存在的一些不足及时进行改正完善。

4 加强思想政治工作

坚持不懈地对值班员进行爱国、爱厂、爱所的引导,要使他们时时刻刻把自己放在主人的位置上,以主人翁姿态对待工作。开展各项变电所的民主活动,就是让大家一起来管理和治理变电所,使值班员的各项合理化建议得到采纳和实施,为安全生产献计献策。

细致关心职工生活。积极提高运行人员的福利待遇,加强文明生产工作,不断改善工作场所的条件和环境,积极开展各项民主活动,处处为值班员着想,定期采取与值班员谈心,交换看法,稳定值班员的思想情绪,解决值班员的各种困难,体现班组集体的温暖,塑造变电所良好的工作作风,以充分调动运行人员的工作热情。

讲究工作方法,保持变电运行思想工作的平实性。采用与职工聊天的方式,会使职工群众乐意接受。懂得职工所想,职工是不愿意你把他当成有问题的人。你和他聊天,就是关心他,就是尊重他。倾听他的烦恼、牢骚,既了解了各种问题的由来,同时又不留痕迹,还会把问题解决好。

5 不断提高所长素质

变电所所长是对电网公司高层决策者高度负责的政策执行者,又是对变电所独立实施计划、组织用人、协调控制的指挥者。变电所所长要有较强的责任心和敬业精神以及自身的素质和人格魅力做基础和保证。

变电所所长政策水平要更高,全局意识团队精神要求更强,在工作中决策成分应更多,协调能力要求更强。

变电所管理的好坏直接影响电网的安全稳定,如果每个变电所所长工作得力,发挥出色,各变电所实现了自己的安全生产目标,电网的安全稳定运行就得到了保障。

6 结论

变电运行管理是一个长期的系统的工程,随着机、通信、信息技术的软件和硬件等新设备、新技术的不断应用,使变电所的自动化控制发生了质的变化,为无人值班、少人值班的建设提供了坚实的技术基础,也为变电运行管理工作,保证电力系统的安全稳定运行提出更高要求。

变电所实训总结范文第7篇

教学组在进行“任务驱动与学做合一”实训教学中,制定了实训流程。在任务的驱动下,学生按照流程进行实训,在分析、完成任务的过程中做到学做合一。以三相异步电动机延时正反转的具体项目为例设计流程图如图1所示。

1 “任务驱动与学做合一”教学总体目标设计

针对电工技术实训这门课程的特点,对课程任务进行项目化设计,以项目为载体,以任务为导向,将理论与实践相结合,使实训内容贴近工作实际,突出对学生专业技能的训练及职业素质的养成。

电工技术实训设计的项目内容有:低压电气控制实验、测量电路安装实验、基于S7-200PLC和触摸屏的三相异步电动机控制实验、变频调速实验等。比如在实施“基于S7-200PLC和触摸屏的三相异步电动机控制”实验时,该项目包含如下子任务:三相异步电动机正反转原理分析;PLC、触摸屏、断路器、熔断器、电机、热继电器、接触器等硬件如何外接线;工业触摸屏通讯设置;STEP7-MicroWIN V4.0、Wincc flexible 2008 sp4软件学习。这四个子任务打破了原有课程体系的知识点学习和章节安排,将实践技能融合于各工作任务中。学生通过对各任务进行分析,查阅,提出方案,解决问题,实现了“做中学,学中做”,提高了综合应用技能。

2 “任务驱动与学做合一”教学模式实施

以“基于S7-200PLC和触摸屏的三相异步电动机控制”为例,该实训内容是一个比较完整的工程实践项目,在教学过程中,采用“原理分析、元件认知、硬件设计、软件安装、软件编程、实训调试演示、实训答辩、总结及实验报告写作、考核评价”的模式组织教学。

工作任务是学生实训和教学讲授的结合。学生在进入实训室前要完成以下子任务:区分“正-停-反”和“正-反-停”电路在原理上的区别;掌握自锁、按钮联锁(机械)与接触器联锁(电气)电路等设计方法;学习PLC、触摸屏的工作原理、用法及通讯设置;认识熔断器、接触器、按钮等硬件,并掌握其端子外接线方法;学习软件STEP 7、MicroWIN V4.0、wincc flexible 2008 sp4。学生分组在实训室学习软件的安装、变量设置、通讯、编程设计等;设计PLC程序(注意自锁、互锁),设计触摸屏程序(注意变量设置方法)。学生通过两周的时间完成以上子任务之后,进入实训室,在老师的指导下完成接线、编程、调试、演示。在答辩及总结过程中,学生通过实训阐述、小组交流、大组交流的形式进行学习,这样可以掌握不同的设计思路,整体拓宽知识面。

3 “任务驱动与学做合一”教学方法与手段

近年来,淮南师范学院的办学目的是努力为基础教育和区域经济社会发展培养“实基础、强技能、重应用、能创新”的高素质应用型专门人才。因此为培养学生的应用技能,电工技术实训采取以“以工作任务为目标,以行动过程为导向”的教学手段,有效提高学生的学习的积极性,进而提高学习效率。在实训课上用具体的工作任务引领课题,在教学过程中,根据实际情况应用项目教学、小组讨论、情境教学、自主学习等方法完成教学活动。学生在这种方法的教学过程中会产生很多疑问,从而会激发进一步学习的兴趣,并且可以充分培养学生的动手操作能力及获取信息、处理信息的能力。

4 “任务驱动与学做合一”教学评价与考核

实训课程教学评价是培养技术应用型人才的重要教学环节,对课程的实施情况起到导向引领作用。经过两年的项目实践,制定了合理的教学评价体系,包含电气部分接线、梯形图程序设计部分、触摸屏程序设计部分、实验报告质量、答辩环节,每部分也都包含细致的评价标准。实训过程中,教师将大项目分成一个个子任务,在每一个子任务完成后,教师根据评价体系对学生的任务进行评定,并作出相关记录,帮助他们解决任务中需要解决的问题。在完成子任务的过程中,教师可以引导学生对知识点进行梳理,使学生在实践的同时加强专业理论知识的学习。通过教学评价,可以激发学生学习的积极性,也能检验课堂教学质量。

5 结束语

变电所实训总结范文第8篇

会计人才培养既需要加强理论知识的传授,更要注重实践技能的培养。财务会计与电算化联合实训教学改革对于提高应用技能和上岗能力、培养学生的创新精神有着积极而长远的意义,但同时也对实训教师提出了更高的要求。

【关键词】

联合实训;财务会计;会计电算化

职业教育必须注重实践技能的培养,职业院校人才培养质量的高低在很大程度上取决于实践教学的水平和能力。我国职业教育界一直重视学生实践技能的培养,提出了一系列的技能型人才培养模式与方法。高职会计专业培养面向中小企业,德、智、体、美全面发展,具有良好的会计职业道德,系统掌握会计理论与会计实务,具有企业会计相关岗位所需要的知识、技能和综合应用能力的高素质技能型专门人才。为更好地实现这一目标,北京农业职业学院机电工程学院进行了财务会计和会计电算化两门课程联合实训教学改革。

一、财务会计与电算化联合实训的必要性

在信息技术飞速发展的今天,计算机与网络的应用已经全面普及,既熟悉传统手工账务处理又掌握会计电算化账务处理技能成为了对会计人员上岗的必然要求,但在目前的学校会计教学中,较多进行的是单独的手工财务会计和会计电算化的训练,较少将二者联合起来进行实训。这种相互独立的实训方式容易使学生产生认识上的偏见,或认为只要熟练掌握手工账务处理方法就行,电算化知识进行简单培训就可上岗;或认为已经全面采用计算机处理,传统财务会计处理方法已无学习必要。通过财务会计和电算化联合实训教学,让学生在实训中充分体会并认识到对于会计岗位来讲,两门课程是同等重要的,缺了哪一个都不能很好满足岗位要求,做不好会计工作。开展财务会计和电算化二者一体化实训教学很有必要。财务会计和电算化虽然在处理对象、方法与要求有一致的地方,但在数据处理的起点、记账规则、存储介质、内部控制方式、操作要求等方面存在较大差异。要实现使学生充分有效地体验与掌握二者在会计业务处理、操作技能及要求等方面的区别与联系,只有将两门课程的实训教学联合进行才能达到。这是因为,单科实训教学一般缺乏系统性和综合性,难以与职业岗位对接。开展财务会计与电算化联合实训教学既可以训练学生运用财务软件综合处理企业会计业务的能力,又能促进学生进一步认识与理解手工会计处理与电算化会计处理的异同,为他们更好地适应会计电算化岗位工作奠定坚实基础。开展财务会计和电算化二者一体化实训教学也是可行的。第一,手工与电算化账务处理的对象是完全相同的,处理要求上均遵循同样的会计制度与会计准则。第二,处理流程上虽不完全相同,但大体是一致的。

二、财务会计与电算化联合实训教学的组织实施

为使学生更好地体验财务会计和会计电算化两门课程同样的业务和理论前提,在两门课程的实践教学中,我们使用了同一套实习资料,即模拟公司基本情况与当月业务资料。这是二者联合实训教学的前提和基础。学生在分组分工前提下进行操作,既单独完成所有的工作任务,又在业务处理过程中进行分工与合作。财务会计与电算化联合实训教学的组织实施分为以下三个环节:

(一)财务会计手工实训

为了保证一体化教学改革的顺利进行,我们对实习资料进行了精心编制,既要注意到业务的全面性,也要体现电算化处理的具体要求。我们的模拟公司主要生产建筑用脚手架,公司设有一个基本生产车间,产品有四种,公司的生产经营过程主要业务有:各种资产的增加、减少的核算,材料采购入库、产品生产、产品销售、款项收付的核算,权益增减的核算以及收入、成本费用的计算、结转,利润分配以及税金缴纳等基本业务。当月经济业务资料全部以仿真原始凭证的形式呈现。在财务会计手工实训环节,学生分成若干小组,小组内分为总账会计、会计主管、出纳和成本会计等基本岗位,配备账表、印章、票据打印机、装订机等设备及模拟公司全套业务资料。该实训环节学生需要完成审核原始凭证、登记记账凭证、登记总账与明细账、编制财务会计报表等工作任务。

(二)会计电算化实训

到了电算化实训环节,学生每人一台计算机,但相应岗位变成了账套主管、各模块操作员和出纳。由于业务处理环境与设施的变化,学生需要进行业务资料的信息化处理、岗位调整与业务处理流程调整。该环节的实训包括以下步骤:

1.手工业务资料的电算化整理

在进行电算化业务处理前,学生需要运用手工环节的业务资料,在老师指导下对模拟公司相关资料进行初始化整理,具体包括账套基本信息、核算类型、分类编码方案、会计科目及初始余额、部门档案、人员档案、客户分类与档案、供应商分类与档案、结算方式、凭证类别等内容,使之适合电算化处理。这是一个既艰难但又非常重要的实训环节,因为它是会计业务从手工处理过渡到电算化处理的关键环节。虽然是同一套业务资料,但由于处理手段不一样,当学生利用该套资料完成财务会计手工实训后,并不能直接将其用于电算化实训中,还需要进行资料的调整和信息化处理,使之适合进行电算化操作。学生完成财务会计实训环节并不太难,难的是根据手工资料整理出适合电算化业务处理要求的初始化信息与档案资料。由于在单项实训项目中,学生已了解并熟悉了初始化过程中要求的基础信息档案有哪些,需要什么样的数据结构等,学生基本能够对照教材和指导资料,运用手工业务资料整理出账套信息和基础档案信息,不完善之处经过老师点拨,大部分同学能够进一步完善资料,直到全部完成手工资料的信息化处理。学生只有通过该环节的实务操作,才能在后面的电算化业务处理中深度理解信息标准化和完善相应业务处理规则的意义与重要性。

2.电算化系统初始设置

经过对手工业务资料的初始化整理,接下来的工作就是进行电算化初始设置。由于商品化软件具有通用性特点,为使通用软件适合各单位的业务性质、会计核算和财务管理的个性化要求,需要进行系统初始化。系统初始化工作就是将第一步完成的企业基础信息、岗位分工、编码方案、档案资料、处理规则等信息录入系统,为后面的日常业务处理作好基础准备。当学生从手工实训转入电算化实训环节,很快就发现了一些需要调整的地方,这就是系统初始化设置需要完成的任务。如科目体系必须完整而规范,需要使用的会计科目不能再像手工环境下可以随时增加和使用,而必须在初始化时就进行设置,尤其是需要进行辅助核算的科目;初次使用总账模块,必须将科目的初始余额录入后才能进行日常业务处理;凭证编制时使用的科目必须是最明细级科目,部门、人员及存货等档案资料也需要代码化处理等。学生只有正确完成该步骤的工作任务,才能在其后的日常业务处理中得心应手。如果初始化设置未设置到位或设置有误,将会给相关模块与相应业务的处理带来障碍。例如,未进行客户档案设置就会在使用有“客户往来”辅助核算要求的科目时找不到具体客户,不指定出纳科目就无法进行出纳签字等。很多学生在实训后的总结中均提到了系统初始化不到位带来的不必要的麻烦。

3.日常、期末业务处理和会计报表编制

在财务会计实训环节,我们在模拟企业的当月业务资料中设计了约90多项经济业务,要求学生掌握较全面的会计实务知识与技能。学生在这一环节进行凭证编制、账簿登记和报表编制,完成手工会计模拟实训。在电算化实训环节,重新对该企业的当月业务运用财务软件各模块进行电算化处理,完成单据与业务处理、凭证填制、凭证审核、出纳签字、记账、账簿查询、银行对账到会计报表编制的全过程。由于在电算化处理中启用了总账、固定资产、职工薪酬管理、供应链模块等子系统,学生需要熟悉系统集成使用时的业务处理流程。如采购入库业务,如果已收到采购发票而未付款,其业务处理流程如下:(1)在采购模块填制与审核采购专用发票;(2)在采购模块填制采购入库单;(3)在库存模块审核采购入库单;(4)在采购模块对已审核采购专用发票和采购入库单进行采购结算,确认入库单成本;(5)在核算模块对采购入库单进行单据记账,再次确认入库成本;(6)在核算模块进行供应商往来制单(发票制单),生成应付凭证;(7)在核算模块进行购销单据制单,生成入库凭证。这样的业务处理流程与手工业务处理相比,有了较大的变化,学生必须既熟练掌握财务会计基本原理又熟悉电算化业务处理规则与操作流程才能又快又好地完成电算化日常与期末业务的处理。

(三)实训总结

前两个环节的实训任务完成后,学生进入实训总结阶段。及时进行总结,是实训教学必不可少的重要环节。很多同学一开始对写作实训总结非常抵触,觉得无话可说。但经过老师辅导与提示,大部分同学能够认真总结与反思整个实训过程的收获、不足、经验、教训等,有些同学还对今后怎么办进行了思考。经验和教训是人生的宝贵财富,通过及时总结,既能巩固学习效果,又能启发学生思维,引导学生思考与探索更高层次的问题,培养学生的创新意识与钻研精神。

三、财务会计与电算化联合实训教学总结

(一)实训内容的系统性和连续性是实现良好教学效果的重要保障

在财务会计和电算化联合实训教学改革中,我们使用的是同一套业务资料,保证了实训内容的系统性和连续性。财务会计实训环节重点训练学生各类经济业务的手工账务处理能力和会计报表编制技能,而到了会计电算化实训环节,学生就必须适应从手工环境到电算化环境的转变,经历甩账过程,即指从手工会计数据处理方式正式转为计算机会计数据处理方式,该环节主要是训练学生熟练运用财务软件进行财务业务处理的能力。这样的联合实训,使学生全程参与会计业务两种处理手段的对接过程,深度理解处理手段和环境变化带来的新的处理方式的变化与要求,直观体验手工业务处理与电算化业务处理的联系与区别。如电算化处理要求操作员、会计科目、客户与供应商等必须代码化,初始化设置的准确与完整是开展日常业务处理的重要前提和基础,凭证的修改不能再使用划线更正法等。另外,有些业务的处理顺序也发生了变化,比如在使用固定资产模块进行固定资产报废清理时,必须先在该模块计提固定资产折旧才能进行固定资产减少业务的处理,而且学生很自然就明白了会计业务要实现电算化处理,必须对手工资料进行相应的调整和代码化处理才能顺利进行。这样,既能训练学生各种经济业务的账务处理能力,又能使学生熟练掌握财务软件的操作技巧。而像以前两门课程使用不同的资料进行单独实习,就达不到如此的教学效果,因为对不同企业资料进行独立的手工与电算化处理,知识之间的联系与区别体现得不充分,实训内容也缺乏系统性和连续性,学生不容易对二者之异同产生具体而深刻的认识,正所谓“纸上得来终觉浅,绝知此事要躬行”。

(二)联合实训对教师提出了更高的要求

财务会计和电算化联合实训教学要求教师既要熟练掌握财务会计基本原理和业务处理方法,又必须非常熟悉财务软件设计原理与操作方法。会计电算化其实质是以财务软件来处理会计业务,在业务上与手工会计处理并没有实质的不同。如果教师不熟悉手工业务处理方法,自然无法透彻理解电算化相关理论与实务,也就不能深刻认识二者的异同。在电算化业务处理实训环节,学生可能会犯各种各样的操作错误,这就要求教师对可能出现的问题与错误能够了然于心,并能及时予以解答与提示。如果教师对财务软件原理与操作技巧掌握不到位就很难保证联合实训教学的顺利进行。另外,由于会计准则和财务软件均会不断更新,教师必须随时更新专业知识与专业技能,对新准则和新版本财务软件首先进行学习,做一个常态的专业领跑者。通过财务会计与电算化联合实训教学改革,同学们普遍感觉得到了一次非常有益的专业技能训练,对以前所学知识是一次全面的梳理与应用。虽然将手工会计处理和电算化处理进行联合实训教学既需要占用更多的时间,也需要教师们的密切配合和精心准备,但实践证明,这样的教学改革受到了学生的普遍欢迎与认可,学生无论是专业理论知识还是操作技能方面均获得了提升,这样的改革实践对于培养勇于创新、善于总结、长于应用的技能型人才有着积极而长远的意义。

作者:李霞林 张晓红 王国清 单位:北京农业职业学院

【参考文献】

[1]覃志伟.会计手工账务处理与电算化账务处理同步实训的重要性[J].中国管理信息化,2011,(12):78-79.

[2]曹献雨.电算化会计和手工会计一体化实训室建设探析[J].商业会计,2012,(17):124-125.

[3]张荣.理实一体化教学模式下有效教学的实践研究[J].吉林省教育学院学报旬刊,2008,(10):61-62.