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 文章中心 > 前端实训总结

前端实训总结

开篇:润墨网以专业的文秘视角,为您筛选了八篇前端实训总结范文,如需获取更多写作素材,在线客服老师一对一协助。欢迎您的阅读与分享!

前端实训总结范文第1篇

关键词 会计实践教学 实践教学效果 实践教学规律

中图分类号:G424 文献标识码:A

最近5年来在会计类核心期刊上有约60篇关于会计实践教学的文章,其中近半数文献的具体研究内容集中于“会计实践教学体系的构建”与“教学模式选择及教学方法创新”这两个大的方面,但专注于实践教学效果提升的研究还不多。依据多年教学经验,笔者认为可以从如下几个方面入手,提升高校会计实践教学的效果:

1 改进培养计划,增加会计实践教学学时

通过对武汉科技大学城市学院连续三届大四的学生进行问卷调查,我们发现学生不但对实践教学感兴趣、认可实践教学的作用(比例为92.71%),而且普遍希望实践教学的课时安排要更多些(比例为81.49%)。同时,我们对近三十所高校(包括一二三本)会计专业的培养计划进行了收集与统计,一本院校平均实践教学课时占总教学课时的16.52%,二本院校该比例平均为20.36%,三本院校该比例平均为24.87%。总的来讲,应用型本科高校的实践课学时只占所有课程总学时的1/5到1/4。可见,当前会计实践教学领域的一个突出的问题就是学生日益增加的实践课需求与培养计划中实践课时安排相对较少的矛盾。实践课时相对较少,课程内容不够充实,学生浅尝辄止,大大影响实践教学效果。

对此,一个直接解决方法是修改培养方案,增加实践课程的门数或学时,压缩不必要的理论课课时。但当培养计划短期内无法修改的情况下,一个变通的办法是在理论课教学的时候,需要教师把相关业务习题设计为纯原始单据形式,不给过多的文字描述,这样多少可以达到部分以习题代替实训的目的。另外,笔者比较推荐的一个方案是,利用计算机模拟实训软件的B/S架构,平时保证服务器一直开通,安排学生利用课余或寒暑假期通过远程登录的课外作业形式来完成实训项目。这样既不挤占理论教学学时,又能满足学生需求,有助于强化实践课程效果。

2 优化实践教学模式选择,注重实践课程的横向联系与纵向联系

各高校开设的会计实践课程一般有这样的几种模式:纯手工实训、电算软件实训、计算机软件模拟手工实训、企业模拟沙盘实训、企业认知实训等。这几种课程模式都各有利弊,恰当地选择实践课程的模式,对教学效果影响很大。比如,对于刚接触会计理论的大一或大二学生来讲,在开设会计学原理与中级财务会计的实训课时最好选择纯手工的实训模式。因为纯手工的实训模式最能体现从凭证到账簿到报表的会计核算基本理论流程,有助于加深学生对课本知识的理解。而当学生进入到大三阶段后,可以选择会计电算化软件实训模式,到大四阶段可以考虑企业模拟沙盘综合实训模式。

在注重教学模式选择的情况下,也应注意做好实践课程的横、纵向的联系。所谓横向联系是指,要保证实验课与理论课能互相呼应,在理论课开设的同时有针对性地开设配套实验实训课程。比如,会计专业核心主干课程“中级财务会计”理论学时上完后,在同一个学期就可开设“中级财务会计实训”课程;这样安排实验课程,一方面可以分清理论教学和实验教学的差异化内容,另一方面又把两种教学紧密地联系在一起,方便学生全面掌握专业知识。当然,也可以考虑不专设集中实验课程,而是把实验实训课程打散,融入到理论课程教学学时中去。比如开设总学时为64的会计电算化课程,其中理论教学28学时,配套上机实验教学26学时,老师每讲完一个专题就开始一小段实验课,如此交替进行效果也不错。

而所谓的纵向衔接是指实验课程开设的先后次序问题。实验实训课程体系理论上应遵循如下次序:首先在大一下学期开设的是“会计学原理实训”课程,在大二开设“中级财务会计实训”和“会计电算化软件实训”课程,在大三开设“财务管理实训”课程和“税务会计实训”课程,在大四上学期开设“分岗综合虚拟实习”课程,此思路遵循了从简单到复杂,从基础到高级,从通用技能到专业分岗这样的教学规律。除上述必修实验课程外,可以再根据学生的学习兴趣与专业细分方向,在高年级开设诸如“房地产企业会计实训”“商贸物流企业会计实训”等分行业的专项实验课。

3 明确实践教学细化目标,做好实践教学规划

会计实践教学的目标是培养既具有理论知识又具有一定实务动手能力、能适应社会用人单位要求的应用型人才。在这个总目标的要求下,实践教学应分解出更为细致且有针对性的学生实践能力培养的具体目标,这对提升实践课堂效果、教师教学水平都有重要意义。可以考虑树立如下四个实践教学的学生能力培养目标:

(1)单据辨识与分类整理的能力。以往的会计本科教育多以理论知识讲授为主,涉及到的业务处理也多是文字描述为题干,会计分录为解答。这造成很多学生在毕业前连基本的原始单据的辨识力都不具备,对经济业务和事项应具备何种原始单据缺乏标准概念。虽然对业务单据(比如发票、领料单、合同等)的理解并不难,但在实践课程里应首先强调业务单据的完整性、真实性和规范性,培养学生快速、准确地辨识并分类整理各种原始单据的能力,为培养学生正确处理记账凭证做好铺垫。

(2)梳理业务流程的能力。会计工作不是一个孤岛,会计信息是前端业务流程的专业标准化结果,做好一名会计必须了解企业的其他业务环节。在学校的实践教学活动中也应强调企业其他工作业务流程对会计工作的重要性,在实训中要加强会计工作前端业务流程的介绍与讲解,让学生能更全面地理解会计工作,让学生明白规范的业务流程是正确进行会计核算的重要前提。例如,在采购业务会计实训项目开始前,教师应先介绍采购的业务流程、内部控制制度等背景知识,让学生了解前端业务单据生成的来龙去脉。通过阅读分析学生的课后实训小结,笔者发现学生对老师先讲解业务流程再动手实训的模式很欢迎,我们认为对业务流程的梳理确实有利于提升实训教学效果。

(3)实际动手操作能力。会计实践课程一个必备的目标就是培养学生的实际操作动手能力。即便是看上去很简单的会计工作也应纳入实践课程计划,循序渐进地夯实学生会计实务基础。比如银行金融原始单据的填写,教师在实训作业检查时应严格打分,任何一个错、漏都不允许出现,培育学生严谨细致的工作态度,对于那些眼高手低的学生也应及时提醒与批评教育。实践课程突出学生多动手、更细心的教学目的,有助于提升学生对会计实务工作的感性认识。

(4)账簿报表数据分析能力。当学生具备相当的会计实务工作技能后,实践教学的目标应适当向培养学生数据分析能力方向倾斜。当学生通过系统的实训课程,较清晰地了解到财务数据生成过程后,在部分课程里应有目的、有计划地培养学生数据分析与决策能力。比如,在高年级的本科实训教学体系里,加开商战类模拟对抗实训。这些实训轻数据生成,重数据分析与决策,通过编制预算、利用财务指标分析结果引导进一步经济决策,培养学生的分析决策能力,这也是提升实践教学效果的一种新方法。笔者指导的挑战杯虚拟经营大赛的学生在参赛后,普遍反映通过参与决策对抗类实训及竞赛,他们对会计的核算的目标与意义又有了一个更高层次的新认识。

4 加强理论研究,以先进的教学理念引导教学实务

不断增强会计学本科实践教学已逐渐成为各高校的共识,在教学内容、授课方法不断改进的情况下,教学理论建设应如快步伐。笔者认为,理论上理清下面两种差异对提升实践教学效果很有帮助:

(1)实践教学规律与理论教学规律之间的差异。目前各高校会计专业核心理论课程一般都包括会计学原理(基础会计学)、中级财务会计、高级财务会计、财务管理、成本会计等,每门课程的基本都在一个学期内结束。如果实践教学照搬这种理论教学规律,则其效果将大打折扣。笔者曾连续对两届大四学生进行问卷调查,其中一个问题是“你对以前实训的具体内容在毕业前是否还记得?”,大多数学生的反馈是由于课时不多且时间相距较远,已不记得以前会计实训的细节内容。笔者认为会计实践课程在安排上尽可能体现出一定的重复性,而不是理论教学那样的一次性。对关键知识的适当重复练习是实践教学的基本规律之一,即类似于“熟能生巧”这样的常识性概念。比如,会计电算化的上机实训,除在该理论课开设的那个学期安排一次外,在大四阶段可以考虑再开一次或尽量利用电算化实软件完成其他会计实训教学。

(2)会计本科实践教学与高职高专实践教学之间的差异。高职高专类学校的会计实践教学比较成熟,其课程体系建设也较完备。而应用型本科教育的会计实践教学设计相比要落后。一些本科院校在开设实践课程时简单照搬高职教学模式,在教材的选用、课程的设计上没有太大区别。但事实上本科四年学制和专科三年学制存在诸多不同,会计实践教学理应有所差异。笔者认为其中比较重要的差异是,由于本科教学理论性要求多于高职高专,实践课时分配不多,为了更好地提高实践教学效果,本科教学应多采用启发式的教学方法,而不是简单题海式的教学方法。比如,为更好地解释不相容岗位职责需分离这一内部控制基本要求,在学生做完几笔出纳业务后(如存、取现金,备用金借支等),教师可以向学生启发式提问:为什么现金日记账和银行存款日记账可以是出纳负责登记,而你们刚做的出纳业务里却没有凭证生成工作?在实训课上,当学生做完几笔业务后应及时总结,老师要启发并指导学生把刚做的实训项目与已学过的理论知识紧密地联系起来,这是提升实践教学效果的关键所在。

参考文献

[1] 曹中红,魏朱宝,王书珍.“跑偏”与“纠偏”——应用型会计本科实践教学改革[J].中国大学教学,2013.5.

前端实训总结范文第2篇

摘要根据高等专科学校的特点,结合学生在实训过程中遇到的问题,探索学生完成钳工实训任务的方式方法,即工具的正确使用,严格按照加工步骤和加工要求完成实训任务。因材施教,使学生进一步认识钳工加工工艺,明确实训的重要性。

关键词:锯条折断;工件歪斜;丝锥折断;解决方法;注意事项

一、引言

钳工工艺的实训,在各个专科学校的理工专业,尤其是在本校的电气班、发电班、热动班、集控班、暖通班、热自班、电子班、机电班、模具班和数控班都是一门必修课。虽然实训时间只有五天,但是,在这么短的时间内要进行实训的钳工内容却很多。我们不仅要按照教学大纲的要求完成相应的教学任务,还要让学生在这么短的时间内学习到有用的知识,按图纸的要求,利用手工工具加工完成一个综合工件。在实训期间,周二下午为老师学习时间(即学生的自主学习),所以实际实训时间只有四天半,可是,需要实训的项目有:钳工入门、划线、钻孔(扩孔、锪孔)攻丝和套丝、锉削、锯割、錾削和综合作业,一共八项实习项目。加之任务大,学生大部分都没有接触过钳工加工工艺,这就使得完成教学任务有一定的困难度。具体说来,很多学生确实具有很积极的学习实践精神,唯恐落于人后,每个人都想把自己的实训项目和综合工件在最短的时间内完成。这种实训的积极态度是正确的,但是,学生为了尽快完成实训项目很容易忽略老师的具体要求,没有办法按照加工步骤和加工要求完成项目的实训,影响到学生的实训效果和综合工件的成绩考评。实训中,笔者发现以下三个问题经常发生:1、锯条折断。2、锯割工件歪斜超出范围。3、攻丝时丝锥折断。

二、原因分析

1.锯条折断

(1)锯条装得太紧或太松。(2)锯割过程中强行找正。(3)压力太大,速度太快。(3)新换锯条在旧锯缝中被卡住。 (5)工件快锯断时,掌握不好速度,压力没有减小。而学生常犯的错误就是压力太大、速度太快,新换锯条在旧锯缝中被卡住锯条折断。

2.锯割工件歪斜超出范围

(1)锯条装得太紧或太松。(2)锯割过程中不看锯缝,注意力不集中,造成加工尺寸超出规定范围,工件埙坏,影响实习效果。

3.攻丝时丝锥折断

(1)在攻丝过程中,由于操作者双手用力不均衡,致使力的方向改变而折断丝锥。这种情况多发生在直径较小的螺纹加工中,?底孔孔径与丝锥不匹配。例如,加工M5×0.5螺纹时,本应该用必4.5mm钻头钻底孔,如果误用了适用于M5?4.2mm钻头来加工,由于孔径变小,与丝锥不匹配,扭矩必然增大。此时如操作者仍未发现用错钻头而继续强行攻丝,则丝锥折断现象就必然出现。(2)加工盲孔螺纹时,当丝锥即将接触孔底的瞬间,而操作者并未意识到,仍按未到孔底的攻丝速度送进,则丝锥必然折断。加工盲孔螺纹时,如果有部分切屑未能及时排出而填堵在孔的底部,操作者若强行继续攻丝,丝锥也必然折断。(3)丝锥自身的质量有问题,也是导致攻丝过程中丝锥折断的原因之一。(4)?攻丝开始时,丝锥起步定位不正确,即丝锥的轴线与底孔的中心线不同心,在攻丝过程中扭矩过大,这是丝锥折断的主要原因,由此而造成的丝锥折断现象比前述诸因素造成的丝锥折断总和还要多。出现这种丝锥与底孔不同心的现象,看起来是操作者的技能问题,但实际上是由于丝锥结构上存在不足所致。

三、解决方案

1 锯条折断

(1)锯割前要检查锯条的装夹方向和松紧程度。(2)锯割时压力不可过大,速度不宜过快,理论要求是每分钟40次左右,在实际操作过程钟最好保持每分钟30次左右,一定要慢。(3)锯割将完成时,用力不可太大,并需用左手扶住被锯下的部分,以免该部分落下时砸脚。

2.锯割工件歪斜超出范围

(1)锯条的装夹的松紧程度要根据男女生的力量装夹。(2)站立位置和手锯握发要正确,注意力一定集中在工作中,看好工件前后线,眼睛始终盯着锯缝,速度不宜过快,防止歪斜及时纠正。不干与实习无关的事情。

3.丝时丝锥折断原因

(1)根据工件上螺纹孔的规格,正确选择丝锥,先头锥后二锥,不可颠倒使用。(2)工件装夹时,要使孔中心垂直于钳口,防止螺纹攻歪。(3)用头锥攻螺纹时,先旋入1~2圈后,要检查丝锥是否与孔端面垂直(可目测或直角尺在互相垂直的两个方向检查)。当切削部分已切入工件后,每转1~2圈应反转1/4圈,以便切屑断落;同时不能再施加压力(即只转动不加压),以免丝锥崩牙或攻出的螺纹齿较瘦。(4)攻钢件上的内螺纹,要加机油,可使螺纹光洁、省力和延长丝锥使用寿命;攻铸铁上的内螺纹可不加剂,或者加煤油;攻铝及铝合金、紫铜上的内螺纹,可加乳化液。(5)改进丝锥的结构。在头锥的前端增设长度为5~10mm、直径与底孔钻头直径相同的圆柱体,将其作为丝锥与底孔能自动保持同心的引导部位,使丝锥本身具备在攻丝开始时自动与底孔保持同心的功能。用这种丝锥攻丝时,可避免因丝锥与底孔不同心而发生的丝锥折断现象,也可杜绝因底孔与丝锥不匹配而发生的丝锥折断现象。

四、实施效果

前端实训总结范文第3篇

摘 要:综合布线课程是学校楼宇专业比较重要的基础专业课程,但现实教学中存在着实训场地受限、实训设备有限、授课时间不够、实训经费不足、学生操作时有潜在的危险等问题。本文针对中职学校综合布线课程实训的特点及基本原理进行研究,利用计算机的相应功能,设计一套计算机网络虚拟实验系统。设计计算机网络虚拟实验室的目的是解决中职学校综合布线实验操作问题,因此需要了解该课程在中职学校开设的情况,并进行分析,了解需求,这样才能根据实际情况设计虚拟实验室系统,更好地服务教学。

关键词 :计算机 网络布线 虚拟实验室

随着国家对中等职业教育的不断重视,中等职业教育处在迅速发展阶段,学校的招生规模不断扩大。招生人数的增多直接导致学校的教学设备严重不足,往往2~3个学生使用一台设备,而教师授课的时间是受限的,这就使得学生的练习时间大大缩短,影响学生对知识的掌握情况。同时,一些昂贵的或者易损的设备数量又是有限的,比如综合布线课程中的光线切割机,一台设备就要数万元,一般一个学校也就一台左右。在此类实验中,往往只能教师演示,或者个别学生操作,大部分学生无法直接参与。这些综合布线传统教学中普遍存在的问题会使教学效果大打折扣。这不得不让我们思考,有什么更好的方式可以避免传统综合布线教学中弊端的出现。

作为一名中等职业学校的老师,从事综合布线课程教学已经多年,在教学过程中,也深受以上限制困扰。综合布线技术作为十分重要的专业知识,学校在智能楼宇自动化专业的能力模块中,要求学生了解综合布线系统的概念及常见材料和器件、布线在国际和国内的最新标准、综合布线的设计实施还有完工后的测试与验收,还要求学生能够完成一个典型综合布线实例。因此从这些问题出发,结合计算机技术,希望以虚拟现实技术来妥善地解决综合布线教学中出现的问题。

一、中职网络布线虚拟实验室系统需求

1.虚拟实验系统不“虚拟”

该网络布线课程虚拟实验系统其实是虚拟和非虚拟相结合的模式,有别于其他虚拟实验室只有虚拟部分,更有利于教学的需要。该系统是由硬件部分和软件部分构成。

(1)虚拟实验室系统硬件方面。

①需要一台能处理大量模拟操作数据的高性能电脑,WebGL基础下的网页编辑对显卡要求较高。

②需要一个计算机房,大约50台电脑,作为虚拟实验室系统操作机房,机房内需一台服务器,用来处理数据。

③网络布线实训室最好和计算机房靠近,这样学生模拟操作结束后就可直接进入实训场地操作。

(2)虚拟实验室系统软件方面。

①需要虚拟仪器及虚拟场景能用于进行网络布线虚拟实验操作。

②需要相应的操作系统软件来完成实验操作。该虚拟实验室由网络综合布线数据分析、总结、存储这些过程组成并将这一系列的过程可视化,可操作。

2.虚拟实验室的场景设计及工具说明

三种实验设计于综合布线虚拟实验室系统中。一种是仿真墙虚拟实验,另一种是现实生活建筑场景虚拟实验,第三种是管理间子系统实验。 主要构建了两个场景,一是两室一厅居室场景,模拟水平子系统实验;另一个是上下两层的垂直解剖场景,模拟垂直子系统实验。

PVC线槽、PVC线管、双绞线、集线器、配线架、电脑、电话模块及面板、管卡等工具,以工具栏的形式出现在综合布线的虚拟设备中。学生只需通过鼠标或键盘直接点击工具栏中的各工具就可以在虚拟场景中灵活地使用,达到实训的目的。

二、本虚拟实验室平台的设计

1.虚拟实验室的优势

作为一名中职综合布线课程的老师,从学生需求和教学角度分析,设计该虚拟实验室能有以下优势。

(1)学生的学习兴趣得到提高。大部分学生都喜欢操作计算机,学生通过灵活地自主操作,充分发挥他们的灵动性,能更多地激发出学生对综合布线这门课程的兴趣。

(2)实训操作中存在的问题能有效地解决。比如受限的场地、有限的设备、过高的费用。通过模拟实训环境,学生犹如置身于实训环境中,对于发现的问题能及时解决,在实训时能避免出现问题,更快更高效地完成实训操作。

(3)学生的创新能力、问题意识、动手能力被有效地激发。相对于枯燥的理论学习,学生们更喜欢通过实训来学习。根据以往的经验,实训课上,即使平时学习较差的学生,也能很投入地进行操作,更别说和计算机相结合来完成综合布线的教学要求。

(4)学校实训经费能有效地节约。传统实训室需要配置较多的设备,利用率不高不说,还存在维护成本高的问题,虚拟实验室恰恰能有效地避免这些问题。它只要利用学校现有的计算机机房,让学生有“身临其境”的感觉。

2.本虚拟实验系统的UI设计

UI即User Interface(用户界面)的简称。通俗地讲就是系统的操作界面,一个好的UI,可以使虚拟实验室变得有特色、有亮点,还能让软件的操作变得方便、灵活。综合布线虚拟实验系统的控制UI设计如下。

该UI包括以下几个部分:菜单栏、工具栏和登录界面。

(1)菜单栏包括:文件、编辑、视图、水平子系统、垂直子系统、工具、帮助七个部分。

(2)工具栏包括:PVC线槽、PVC线管、双绞线、集线器、配线架、电脑、电话模块及面板,管卡。

(3)登录界面包含用户名和密码,主要是对实验者身份的一个认证,便于记录。

虚拟实验系统的操作UI设计:该UI是提供实验者操作的界面,实验者在这个界面完成虚拟实验、在线学习等功能。

3.本虚拟实验过程设计

过去在操作虚拟实验时采用的是以下方式。

(1)通过鼠标或者键盘点击 “进入”虚拟实验室。

(2)在相应的操作界面,通过鼠标或键盘点击、拖动、添加虚拟元件等操作方式来完成实验提出的相应要求。

(3)取得实验成果,完成归纳总结。

本实验系统的优势在于,在完成以上步骤后,还有不“虚拟”的部分,在前面实验的基础上,在综合布线实训室进行操作验证。虚拟实验室和实训室相结合,和一体化工作室相类似。

本虚拟实验过程设计如下。

学生进入—虚拟实验室机房—熟悉实验内容—开始实验—得到实验结果—归纳总结实验—实训设备操作—学生离开。

整个系统以TCP/IP为网络通信协议,采用C/S体系结构,建立了虚拟的实验室系统。利用3DMAX搭建虚拟场景,模拟现实环境,制作工具栏中的虚拟器件。利用C++语言设计前端的实验操作平台,主题框架界面采用SDI单文档结构视图。学生可选择实验场景,并在场景中对虚拟器件进行动态地添加、属性编辑等动作,就可随时随地进行综合布线的相关实验。实验结束后,系统会根据学生的实验操作结果,生成一份实验报告,包括耗材的使用情况;在实验操作过程中,学生操作是否符合流程,行业规范,并产生相应的提示。它所营造的实验环境形象逼真,交互功能强大,尽可能使实验取得真实的效果。

三、虚拟实验室开发的技术难点

本虚拟三维实验室是基于WebGL为基础,采用JavaScript脚本语言开发的系统,这在国内还是首次尝试,没有“前车”可以借鉴,碰到的技术难点包括:如何场景搭建、如何建立三维模型、如何模型设定、如何材质设定、如何摄像机控制、如何场景边界检测、如何绘制不连续线段以及如何搭建UI结构八个方面。

四、小结

前端实训总结范文第4篇

【关键词】 校企合作 信息管理与信息系统专业 实践教学

一、校企合作背景

应用型人才的基本特征是具有较强的实践能力。因此,随着教改的不断深入,实践性教学环节在人才培养计划中所占的比重越来越大,但从目前来看,实践性教学依然是高校人才培养过程中较为薄弱的环节之一。

《国家中长期教育改革和发展规划纲要(2010-2020年)》中明确指出,提高人才培养质量,创立高校与科研院所、行业、企业联合培养人才的新机制。2015年11月,教育部、国家发改委、财政部印发《关于引导部分地方普通本科高校向应用型转变的指导意见》(教发[2015]7号),鼓励各高校建立以全面对接、深度融合、互惠互利的产学合作体系,调动校企双方共同参与人才培养的积极性,开展全方位、深层次、多形式的合作,推动校企合作取得实质性成效。尤其是近两年,为推进校企合作,把更多优质社会资源引入高校教学中,教育部相继出台了多项政策,为企业和高校搭建合作平台。

二、实践教学目标及内容设计

围绕更好的实现所学理论和实践相结合,更进一步加深对理论知识理解,了解和掌握实际软件开发中的开发流程、工程要求和技术要求,以及为学生今后学习和实际工作打下良好基础这一基本目的,校企双方对实践教学目标和内容做了仔细的斟酌,紧密结合企业需求和信息化发展趋势,从信管专业学生实际情况出发,以社会需求为导向,以实际工程为背景,以工程技术为主线,制定了企业应用开发方向的实训目标及内容:要求学生通过为期4个月的实训,了解前沿的IT软件开发技术与发展方向,明确未来的学习路线及职业规划,熟练掌握和巩固JavaEE编程技术,加深对专业技术的认识与理解,掌握企业级软件的设计、开发基础和原则,掌握规范化的软件工程方法及开发管理流程,了解职场礼仪、职业规划、有效沟通等职业素质,并掌握相应的商务职业技能。

在实践内容的设计上,校企双方以当前互联网、电子商务行业热点技术为基础,提升学生在大型项目工程构建与实践方面的能力,满足市场对互联网、电子商务应用开发人才的需求。因此,实践内容主要包括Web前端开发技术、互联网服务器端开发技术的学习以及项目实战部分等,详见表1。

在实际项目阶段,校企双方结合信管专业特点,围绕当前热门的管理、金融和电子商务领域进行企业应用项目的开发。通过这些项目的实训,学生可了解到当前相关领域的发展现状和业务知识,提高Java语言编程能力、数据结构及数据库设计的综合运用能力,可以了解到项目组织与开发的流程,提高编程思想和解决问题的能力,培养编程兴趣,为将来从事相关领域软件的开发奠定良好的基础。其中,典型的企业应用开发项目见表2。

三、实施效果及总结

在校企合作实践教学过程中,学生一方面需要进行系统的技术理论学习,另一方面需要在企业进行见习与实践教学,了解企业实际工作过程和具体需要,将理论与实践结合起来。学生通过了解企业需求,能够触碰整个行业的现状与未来技术的发展趋势,这样培养的毕业生不仅有即时性的技术,而且容易培养形成具有前瞻性的眼光和迁移能力,能够成为适应企业发展的技术骨干。

广西大学行健文理学院信息管理与信息系统专业自2012年开展校企合作。借助于校外企业丰富的资源,学生通过企业项目的实践学习,完成了毕业实习、毕业设计和答辩等教学环节。

通过实践教学的改革,学生巩固了在校所学的技术知识,提高了实践能力,掌握了企业级软件设计、开发的基础和原则,掌握了规范化的软件工程方法及开发管理流程,明确了未来的学习路线及职业规划,就业竞争力得到了大幅度的提升。

据统计,部分学生在完成为期4个月的实训后,获得了印度印孚瑟斯(Infosys)技术有限公司、软通动力等公司的带薪实习机会;参加实训的同学中有90%以上的同学签约到用人单位从事系统开发、运维等工作,就业率和就业质量得到了显著提高。

在取得初步成效的同时,校企合作实践教学改革中还有需要完善和改进的方面,例如,如何更好地实现校企互动参与教学,以及如何提升“双师型”队伍的能力水平等等,特别是在推动校企的深入合作方面,探索校企合作长期的良性发展,真正实现校方、企业和学生的“三赢”。在今后深化校企合作改革的过程中,需要我们不断总结经验教训,以促进信管专业改革的健康发展,为广立学院本科教育做出更大贡献。

参 考 文 献

[1] 孔令夷,董明明,楼旭明. 管理类专业校企合作实践教学模式改革研究[J].陕西教育,2012(4):68.

前端实训总结范文第5篇

《网页设计与制作》课程是计算机网络、电子商务、计算机软件及计算机应用等专业的一门必修的专业课,是进一步学习《动态网站开发与管理》等专业课程的基础。通过课程建设,力求建设一套有效地、完整的教学资源,达到职业教育的教学目标。

关键字:职业教育 课程建设 工学结合

中图分类号:G71 文献标识码:A 文章编号:1672-3791(2015)08(b)-0000-00

课程建设不仅仅是将教学大纲、教学课件、教案首页、例题等教学资料整理在一起就完成的,而是要根据此课程所对应的职业或行业的需求,通过企业调研、企业专家研讨等多种途径从中获取,总结出课程的技能解析表,使之成为课程建设目标的依据。课程建设成功与否的标志在于其群体教学质量与教学水平是否真正得到提高。课程组成员对课程的内容、课程体系及课程的各个环节的认识,这些最终都依赖于在课程教学中起到主导作用的教师,因此教师自身业务水平的提高是课程建设的核心,是提高教学质量的关键。所以在课程建设规划中必须把促进师资队伍建设摆在首位,并且将队伍素质、队伍水平、师资培养及提高都安排出明确的目标,只有这样,才能确保课程建设成为有源之水,才能保证教学质量的稳步提高。

1 课程建设目标

《网页设计与制作》课程是HTML、XHTML、JavaScript、CSS及网页设计制作相关软件应用等专业知识的综合应用,在《网页设计与制作》的基础之上后续课程有《动态网站开发》等内容。通过本课程和相关课程的学习,学生能够胜任WEB前端工程师的工作。在课程建设上,我们一直探索如何有效进行教学,逐步形成了以项目驱动、案例教学为主的符合高职学生学习的教学模式,具体计划如下:

(1)将工学结合的教学理念运用到积极探索教学方法改革中,一方面进行企业调研,根据网站建设的职业技能要求,进一步分析总结本课程的典型工作任务;另一方面,根据项目驱动为主的教学模式,撰写教学大纲、课程设计方案、项目任务书及项目任务指导书,力争提高教学效率和教学的规范化建设。

(2)着力健全本课程的教学资源建设,包括:项目案例集、理论与技能试题库、网页设计素材库、校本讲义等教学资源的整理和完善。同时,进一步增强师资队伍建设和提高教师的业务能力,安排教师积极参加相关专业的培训及企业实习,这些措施的实施不仅开拓了教师的思路及眼界,更提高了课题组成员的专业水平。

(3)教学实践,进一步完善已开发的课程资料,并争取企业人员的意见。“实践是检验真理的唯一标准”,组织教学实践,不断地更新课程内容,调整课程结构,改革教学方法与手段,加快了实训教学条件与教学资源的建设步伐,逐步形成了讲授课、实验课、学习指导课相结合的教学模式,注重增强教学互动性。

2 课程建设内容

明确《网页设计与制作》课程在网站开发工作流程中的作用和职业技能要求,从而对教学方案、教学内容、教学模式等方面的课程设计做出了根本的改变,力求使教学目标更符合实际的行业标准,即网站开发中前端工程师应具备的应聘条件。

《网页设计与制作》课程建设内容主要包括课程目标、课程内容与结构、教学方法和手段、课程团队、课程资源、课程考核、课程管理等几个方面:

(1)在课程目标建设方面:通过广泛的专业调研与市场调查,并结合往届毕业生反馈意见,不断改进完善人才培养方案,适时地调整课程目标,明确了课程的职业岗位指向和职业能力要求,明确课程知识目标、技能目标,进一步明确以职业岗位能力要求的课程目标,使之更加贴近不断发展的职业岗位技能要求。通过市场调研得出的对专业人才的需求有以下几个大的方面:

①拥有过硬专业技术能力;

②善于交际,拥有较好的口才,能与领导同事和客户进行较好的沟通与交流;

③坚守职业道德,能吃苦耐劳、有较强的团队合作精神;

④能及时了解市场行情,思维敏捷,具有创新能力;

⑤不断地学习进取,具有自主学习能力和知识应用的能力。

(2)在课程内容和课程结构建设方面:《网页设计与制作》课程的教学内容是综合应用到HTML/XML、DIV+CSS技术、JavaScript/Ajax、图形图像处理、动画制作等编写代码能力、信息采集处理能力及网页制作技术,同时要熟悉相关软件的操作使用,如:Dreamweaver、Photoshop、Flash、CorelDraw等,是进行动态网站开发的前端工作。在课程建设中过程,收集和整理课程骨干教师、行业中的技术专家的意见,调整和完善课程教学和课程内容设计,围绕培养网站开发应用型人才这一中心目标、注重培养学生创新思维能力和实践动手能力。调整各教学模块的课时分配,加大功能模块和综合实训模块的课时。

(3)教学方法与手段建设方面:为培养学生综合应用知识的能力,采用教学案例教学法,通过对完整项目的工作流程,培养学生从设计网站页面及站点管理到制作整个网站静态页面的综合应用能力,调动学生学习的积极性,充分利用启发式教学原则进行教学,使学生在课堂中能积极思考;注重理论联系实际,使学生在学习过程中能够理解平时上网时所应用到功能的实现过程,不再感到枯燥无味。在机房里采用讲授、教师示范、学生演示、学生练习等多种教学方法, 切实提高教学效果,以提高学生的动手能力、创新能力为目的,将课件、教案、习题、测试题等学习资源提供给学生,实现优质教学资源共享。

在机房授课,学生一人一机,多媒体教学,大大提高了课程的教学效果,但教学课时有限,课后自主学习,加强基本功的训练尤为重要。且计算机的发展日新月异,课程教学的滞后与目前技术的发展,让学生及时了解与课程相关的技术动态,不要与当前社会需求脱节,开阔眼界,扩宽知识面也是非常有必要的,因此在精品课程建设的过程中加大了网上学习功能的建设力度,可以让学生把课堂上没有消化吸收的知识点通过精品课程中的教学资源进行自学,通过项目案例加强实践动手能力训练,进行课外延伸学习。

(4)为企业提供技术服务方面:为学生创造实践机会,与北京航空城宾馆签订了网站开发协议,该网站的主要功能就是企业宣传,包括前台展示和后台管理两个模块。

(5)课程研究建设方面:开展课题组集体教研活动,加强课程目标、课程教学内容、教学方法、教学手段等方面的研究,撰写课程设计方案、项目任务书和项目指导书、搜集整理案例集、理论及实践题库等教学资料,并于本学期开始实践教学活动,进一步修订课程设计方案、项目任务书及指导书,完善教学资料。

(6)课程研究建设方面:开展课题组集体教研活动,加强课程目标、课程教学内容、教学方法、教学手段等方面的研究,撰写课程设计方案、项目任务书和项目指导书、搜集整理案例集、理论及实践题库等教学资料,并于本学期开始实践教学活动,进一步修订课程设计方案、项目任务书及指导书,完善教学资料。

3 结论

通过《网页设计与制作》课程建设,不仅仅是建立了一套完整的教学资源,更是认知和实践了一套先进的教学理念。

首先,体现在教师自身业务水平的提高。师资队伍建设是课程建设的核心内容,是提高教学质量的关键。创建学习条件,相互听课,取长补短,不断提高业务素质,教师队伍整体水平和业务综合能力上都有了显著提高,建成了一只爱岗敬业、教学基本功扎实、学术水平较高且结构较合理的师资队伍。

其次,体现在教学理念的根本改变。学校曾组织教师参加过“工学结合”的教学思想创新的培训,教师不断学习实践新的教学理念、不断提高教学质量是课程建设的根本所在。在课程建设规划中,必须明确本门课程在不同阶段的教学质量的内涵与目标,以确保课程建设的准确操作,从而达到不断提高课程教学质量的目的。

最后,体现在课程体系的建设。课程标准是教学的法定性文件,是组织教学的基本依据。而教学资源是教学内容、教学方法的重要载体,学生评价是促进教学质量、确保教学实践有效实施的方法和手段。

参考文献

[1] 首珩.高职加强精品课程建设的研究[J].职业技术教育,2003,(25):39-42.

前端实训总结范文第6篇

关键词:ACCESS程序设计;课程改革;教学实践

中图分类号:G642文献标识码:A文章编号:1671—1580(2013)08—0084—03

ACCESS的编程机制具有可视化、面向对象及事件驱动等特点,数据库应用系统的开发如果采用ACCESS程序的话,几乎可以不用编写程序代码就能将其实现,开发出来的数据库应用系统不仅非常专业而且具有强大功能[1]。如此看来,“ACCESS程序”具有非常强大的编程功能,而且实践证明,ACCESS程序的学习也非常简易,现如今,对于“ACCESS程序”的学习,很多高等教育学校都将其列入非计算机专业学生所要学的第一门程序设计课程。目前,ACCESS语言也被教育部考试中心列入全国计算机等级考试大纲中可供选择的语种范围内。怎样才能在紧张的学习当中将课程的教学质量及教学效果提高,怎样才能让学生真正学习到这门课程,并把课程的知识应用于实际的生活当中,这是每个学校、每个老师都在考虑及研究的问题。

一、“ACCESS程序设计”课程的教学现状及问题

(一)教学现状

ACCESS程序因其具有功能强大、学习简易的特点而受到许多高等教育学校的关注,加上现在ACCESS语言已经被列入全国计算机等级考试二级考试可选的语种范围内之后,各大高校为让更多的非计算机专业的学生通过二级考试,纷纷将“ACCESS程序设计”列入非计算机专业学生的程序设计课程当中。因此,也导致了老师在平时的教学过程当中只注重学习之后的“考”,对于ACCESS程序设计的教学只是简单介绍概念及相关编程语法,然后为了应付考试就开始给学生讲习题,不断将习题灌输到学生的脑海之中。而学生为了能通过之后的考试也不去深究ACCESS程序设计的具体方法,只是单纯采用题海战术,有些甚至采取死记硬背的方法来记住题目和答案。

将ACCESS语言列入全国计算机等级考试的目的本来是想让ACCESS数据库的应用得到广泛的推广[2],但是照现在的教学方法及学习方法来看,“教”与“学”已经脱节了,教育只是“填鸭式”的,学生学习只是被动接受,对于学生的动手操作能力及综合分析能力从不考虑,更别说加强学生的创新能力了,因此,要实现ACCESS语言的广泛应用这个目的也就无从谈起了。另外,传统的教学方式也让学生提不起对这门课程的学习兴趣。虽然很多学校现在的教学方式是采用多媒体来进行教学,但是老师在讲课时通常都是按书上所安排的所有章节依次讲解,导致学生对于课程的学习感觉淡然无味。再一个,学生自身的素质参差不齐,对ACCESS程序设计学习之后的效果也不一样。

(二)存在的问题

“ACCESS程序设计”课程的教学现状就是如此,因此,在教学的过程当中避免不了很多问题的产生。其主要表现在以下几个方面。

1.从学生角度来看

对于非计算机专业的学生来说,其计算机基础较差,对于很多计算机方面的专业术语更是一知半解,更别说让其动手进行上机操作了。这样自然会导致在学习的过程当中跟不上老师及其他同学的步伐。

2.从教学方法上看

传统的教学方法是老师先将有关概念提出来,然后针对概念进行讲解,随后再展开理论部分,最后是有关应用部分。由于每个学期的学时有限,学生在上课的时候很少有时间能让其自主练习,导致老师所讲的很多知识学生都很难消化。虽然大多数学生在课堂上跟着老师的步调可以将实例演示并将结果算出来,但是学不会“举一反三”,一旦题目有点变化或所要求的量发生改变,学生就不知该从何着手了。另外,在ACCESS程序设计当中存在“模块”部分,在这方面,学生表现出来的问题尤其突出,其中主要问题是对算法不了解,关于编程的语法和语句虽然学过,但不会学以致用。

3.从实践上看

与计算机专业的学生相比,非计算机专业学生学习数据库课程所需要的时间更长,而且见效也更慢。而老师的任务是不仅要完成本职的教学工作,还要使学生通过对课程的学习而实际地了解并学会真正使用数据库软件,对于老师来说,这确实是一件很不简单的事情。

二、以能力为导向,分析课程改革与教学实践

对于“ACCESS程序设计”这门课程,无论是学生还是老师,其学习方法与教学方式都存在一定问题。传统的教学方式明显不适用于对“ACCESS程序设计”课程的教学,理论知识不能使学生真正了解课程的实质内容,同时也让学生感到课程枯燥乏味。因此,在这方面,我们主要要做的就是想办法把学生的学习积极性及主动性调动起来。通过教学实践,笔者认为可从以下五方面进行改革,从而有效地提高“ACCESS程序设计”的教学效果。

1.结合专业特点,巧设导入案例

子曰:“知之者不如好知者,好之者不如乐之者。”在导入新课时,教者结合学生专业特点,精心设计导入案例,巧设悬念,为学生创造一种良好的学习情境,激发其强烈的求知欲望。课程开课的第一节运用这种方法尤为必要,它将为课程的整体学习打下一个良好的开端。例如:电子商务网页设计是电子商务专业的专业核心课程,针对电子商务专业学生,在“ACCESS程序设计”课程开课的第一节,可通过展示一个带有会员注册登录、留言板、在线调查系统等功能的商务站点,并将站点动态网页部分功能进行详细分析,讲解其与ACCESS程序设计的关联。可就某个具体功能设疑让学生展开讨论,如商务网站如何存储和管理用户留言信息?让学生思考要完成这些功能需要具备哪些数据,然后引导学生建立数据库及表对象,再针对学生的设计可行性进行讨论,此时,就可将基础的理论知识穿去,将学生的疑惑一个个进行解答。

2.以实践项目为主线,强调“做中学”

ACCESS程序设计概念多、理论性强,掌握不同的程序结构是课程的重点,若采用传统的教学方法,学生容易产生畏难情绪。笔者认为可选择一个难度适中、与社会行业相关、知识拓展性强的实践项目案例贯穿整个课程,教师在课程教学时可演示事先已设计好的项目系统,让学生体会到程序设计的实用性,从而激发学生的学习热情[3]。在整个课程学习过程中,可根据各章节内容,把实践项目案例分解成若干个子项目,从而使课程内容有机、系统地联系起来。

例如,我们可以选择“产品销售管理系统”作为电子商务专业的实践项目案例,针对各章节内容把项目划分为8个子项目,具体如下:

3.坚持“理论与实践一体化”的教学模式

所谓“理论与实践一体化”的教学,是强调以学生为主体,将理论学习与实际训练紧密结合起来。在这种教学模式中,将课程学习的教学场所从纯理论学习的教室转换到多媒体计算机实验室,让学生围绕各子项目的任务要求自主去探索、分析和实践,教师从旁巡视和引导,随后,教师针对存在问题集中理论讲解,再让学生通过实践解决之前还没解决的问题。教师通过“实践—理论—再实践”的教学形式,让学生带着问题,边做项目,边学理论,不但为学生提供了更大的思考、质疑、技能训练的空间,而且更能激发学生学习兴趣和积极性,使其分解问题、解决问题的能力和团队合作意识得到提升。

4.设计“阶梯式”的实训教学内容

对“ACCESS程序设计”课程设置实训教学,是为了学生不仅能学到理论知识,而且能锻炼实际操作能力,使学生能够得到全面的成长。实训的过程是让学生主动发挥思考的过程,学生通过不断思考和发现,就能将系统设计的思想慢慢形成。基于这个过程的考虑,我们在进行“ACCESS程序设计”实训教学过程当中也应做到循序渐进,由基础实训开始,慢慢发展到综合性实训,再完成系统开发。首先是针对每个章节或是某一小部分内容,在学习完成后要进行强化练习,然后在多个章节完成后再综合性地进行练习,最后通过前期打下的坚实基础开始尝试进行系统的开发。

考核环节考核内容分值比重过程考核主要考核学生出勤、课后作业、课堂提问、课堂表现等。20%实践教学主要通过学生完成课程实践项目情况,来考核学生的技能应用能力(含每次实训报告总结)。25%团队合作主要考核学生团队合作意识和沟通协调能力。15%期末考试分笔试(30%)和综合实践项目设计(70%)两部分,主要考核学生掌握基础知识和实践技能应用能力等。其中,综合实践项目设计部分又细分:项目效果解说(30%)、答疑(20%)、创新设计(20%)、团队(10%)、报告编写(20%)。40%社会实践该项主要用于学生参加社会调研、社会技能实践活动、学科竞赛等方面的加分项目。最高10分5.以职业教育特点为依据,改革课程考核评价标准

职业教育是以市场为导向,注重学生实践应用技能、创新能力和团队合作意识的培养。传统的课程考核方式常常采用期末考试一个环节,偏重理论知识考核,难以考查学生实践能力,改革课程考核评价标准势在必行。笔者以职业教育特点为依据,制定了突出综合实践技能、注重过程学习和职业素养的课程考核评价体系,有效促进了学生注重实践、积极参与的精神。课程考核主要分左侧表中的几部分内容。

三、结语

“ACCESS程序设计”是理论与实践相结合的一门综合性课程,因此,在平时的教学及学习当中,不仅要注重在课堂上进行理论知识的教育,对于课程的实验环节也要加强对学生的教学[4]。“ACCESS程序设计”的教学目的不仅仅是计算机等级考试,最重要的是让学生真正将这门学科掌握起来,所以,在进行教学时不单要针对考试中所出现的问题,还要兼顾到对系统开发能力的培养[5]。在以往的教学过程当中,因为语言程序设计课程的特殊性,无论是学生还是老师,都只是为了应付考试而勉强教学和学习,但是我国教育部门将ACCESS加入到计算机等考试当中的最主要目的是为了推广ACCESS语言的应用,因此,对于以往“填鸭式”的教学方法必须进行改革。在改革的过程中,老师应该注意改革现在的教学模式,课程教学的教学方法要根据学生的具体情况进行变化和创新,以总结出最适合学生的教学方法。

[参考文献]

[1]梁华,陈振,张波.案例驱动的ACCESS程序设计教学改革[J].计算机教育,2011(02).

[2]侯松鹂.《Access程序设计》课程的教学改革与探索[J].计算机教育,2011(02).

[3]刘欣荣,杜玫芳.CDIO指导下的财经类院校VB教学改革[J].计算机教育,2012(06).

前端实训总结范文第7篇

通过对智能楼宇企业、行业的调研,将本课程定位在电气自动化专业的职业技能课,课程突出技术实用性,着重培养应用技能、专业素养;对智能楼宇职业岗位进行分析,确定本门课程的培养目标;通过典型工作任务的归纳总结以实训设备为基础,设定本课程的学习情境,以职业能力培养为目标,进行学习内容的设计。

2课程培养目标的设定

2.1楼宇智能化工程技术专业人才需求分析

楼宇智能化行业是一个集计算机技术、通信技术、自动控制技术等技术于一体的行业,涉及的知识领域十分宽泛,它要求我们培养出来的人才必须是复合型的技能人才,楼宇智能化行业的过程涉及的环节很多,岗位很多,需要打交道的人、机构、事、仪器、设备也很多,它的专业性、技术性、综合性、还有灵活性都很强,概括起来,一个合格的楼宇智能化人才必须具备广博的知识,良好的专业技能,较强的沟通协调能力,良好的职业操守。它要求人才的专业素质和综合素质都必须要高。资料显示,我国建筑智能化技能型专业人才极其匮乏,尤其缺乏各个层次的智能建筑设计施工建设、运行管理的专业化人才,目前全国此方面的人才缺口达40万,特别是楼宇智能化系统设备运行维护人才、楼宇智能化工程设计、管理、安装与调试人才等各层次人才严重不足。在楼宇智能化高速发展的今天,这个缺口有可能会进一步扩大。因此,培养出合格的、优秀的楼宇智能化工程技术人员是高职教育刻不容缓的任务。

2.2楼宇智能化工程技术职业岗位分析

通过对智能建筑市场人才需求分析以及往届毕业生的跟踪调查可知毕业生的就业范围与主要就业岗位。毕业生的就业范围主要有以下几个范围:一是智能化系统集成公司,各类建筑施工企业房地产公司、物业管理企业、企事业单位的基建部门、政府机关后勤管理部门。主要从事楼宇智能化系统招投标;规划设计;现场施工、安装、调试;后期检测、维护等技术与管理工作。二是各类设计、施工单位的制图、读图和设计研发的辅助工作。三是从事微电子、电工及自动化等专业相关产品研发和辅助设计工作。毕业生的主要工作岗位有:助理自动化系统(智能建筑)工程师(ASEA)、电气工长、技术员、概预算员、售后服务工程师、项目经理助理、物业管理员、助理物业管理师等。经过几年的工作实践之后,大部分毕业生将成为企业、公司的中坚力量,承担起弱电项目经理、造价工程师、自动化系统(智能建筑)工程师、建造师、物业管理师等技术或管理岗位责任。

2.3课程培养目标

课程培养目标概括为:具有楼宇自动化技术领域的基本理论知识和基本技能,具有相关楼宇设备监控系统的设计、安装、调试、维护维修能力,适应相关智能楼宇技术应用、管理第一线需要的高等应用型专业技术人才。包括知识目标、能力目标和素质目标。

3课程设计

3.1课程设计———整体设计

楼宇智能化技术着重讲解构建智能楼宇的各种技术知识,通过本课程学习,要求学生掌握楼宇智能化技术的内在关系和设计原理,了解楼宇智能化工程的行业规范和标准,具备应用理论知识分析解决实际问题的能力和工程意识。课程整体设计包括七个项目:智能建筑概论、楼宇自动化控制技术基础、计算机网络系统、综合布线系统、建筑设备自动化系统、安全防范系统和消防报警系统。每个项目包含若干个任务。通过七个项目的学习来实现本门课程的知识目标与能力目标。

3.2课程设计———学习情境设计

根据基于工作过程的课程开发思路,针对工作岗位对知识、能力、素质要求,选取供配电及照明系统、变频恒压供水系统、消防报警系统、安防监控系统、综合布线系统五个学习情境作为本课程的训练项目内容。对每个学习情境应制定其学习目标、教学实施方案、所需设备对象与使用工具、教学重点、考核与评价标准等内容,采用资讯、决策、计划、实施、检查、评价六步教学法进行课程教学。每个学习情境中工作过程由若干工作任务构成,如“视频监控系统设备安装与调试”工作过程由参观视频监控系统应用场所、视频监控系统设备选型及配置到视频监控系统检查和评价共7个工作任务构成,学生完成这7个工作任务,即经历了一次视频监控系统设备选型、安装与调试工作过程。

3.3课程设计———学习情境教学实施

采用资讯、决策、计划、实施、检查、评价六步教学法进行课程教学。具体实施以视频监控设备安装与调试教学实施过程为例来说明。

①资讯:教师介绍系统组成、功能原理、设备分类与选型依据,各种传输方式,系统类型。布置任务,学生分组;教师提出资讯建议,提供获取资讯的方法和途径信息。

②决策:听取学生的决策意见,提出可行性方面质疑,帮助纠正不可行的决策结论。指导学生根据选型依据进行前端设备、传输设备和管理控制显示设备选型。

③计划:听取学生的计划报告,审定实施计划,关注计划中的预期成果及未来的自查项目,关注工作进度及重要节点,制定重要节点的进度检查计划。

④实施:组织学生领取视频设备、线材,指导学生在智能楼宇综合实训台上进行设备的安装、接线与调试操作。对学生联合调试中出现的问题,组织学生进行讨论,并给予指导。同时对学生进行相关职业素质方面的教育。

⑤检查:对学生安装的视频监控系统功能进行检查与规范验收。考查学生安装调试视频监控系统的能力,做好相应记录。

⑥评价:学生写出安装调试报告;教师按项目技术指标进行评价;对施工记录表与安装调试报告进行评价;对学生出勤、学习态度、职业道德、团队合作进行评价。

前端实训总结范文第8篇

高职教育中课程的开发要体现职业性、开放性和实践性,培养学生的职业能力,满足职业岗位的需求,因此课程的开发可依据工作过程进行。以工作过程为导向的课程开发,课程的定位、教学目标、教学过程与评价等都围绕在职业能力培养。以工作过程为导向的课程开发首先要调研、系统地分析工作过程,清晰了解工作过程或者职业活动涉及的要素。然后要帅选课程内容,目的是课程内容必须直接以与职业活动紧密联系,向学生传授知识的过程中,培养学生的职业能力。第三要使课程内容序化。依据工作过程或职业活动整合知识和技能,开发教学项目,使课程内容序化。

二、基于工作过程开发课程

《卫星数字电视技术》课程是一门骨干课程,在人才培养方案中处于重要的位置。本课程主要培养目标是熟悉卫星上行系统的基本架构,上行系统相关设备的使用与调试,卫星接收系统的安装与调试,最终使学生能够独立安装调试卫星数字电视,掌握设备的基本原理,熟练使用相关设备及仪器。对本课程的开发本着由简单到复杂,由单一到综合的基本原则。

1.调研分析工作过程。

在明了人才培养方案的基础上,按照专业培养目标,明确职业岗位人才需求的培养目标与规格,这是基于工作过程课程开发与建设的基础。同时要了解市场需求和岗位需求,明确人才定位与规格;了解相应的行业标准、职业资格标准和职业资格证书等级与要求;了解从业人员的学历结构、专业结构以及培训现状,分析问题,提出课程开发的建议,讨论后实施。本课程当前的岗位(群)需求主要有:传媒类公司设备销售、技术支持与用户培训;上星站或者广播电视传输网络的前端机房值机;卫星数字电视的个体接收———设备安装、调试与维护。

2.帅选课程内容。

根据调研结果,主要依据典型工作岗位,整合重构课程内容,课程内容必须与职业活动紧密联系。本课程的主要内容有:相关的行业标准和安全操作规范;数字卫星传输标准(DVB-S,ABS-S);天馈线系统设备的基本原理及应用;编码器、调制器、复用器等设备使用以及与网管之间的设置与链接;同步卫星的基础知识:广播卫星的电参数、日凌与卫星蚀;上行、下行链路的计算等。

3.序化课程内容,开发课程项目。

依据工作过程或职业活动整合理论知识和职业技能,开发教学项目,使课程内容序化。开发的项目具有典型性,由简单到复杂,由单一到综合。以工作过程为导向,按照职业教育人才成长规律,实现工学结合,理论实训一体化,培养学生的综合素养。本课程开发五个项目:视频音频连接线接头的制作;天馈线系统的安装与调试;接收机的连接与调试;卫星上行系统的连接与调试(去掉高功放、发射天线部分);卫星数字电视节目的接收。在完成这些项目的过程中,使学生达成职业岗位所需的知识目标、能力目标和素质目标。

4.制定配套的项目评价标准,对完成的教学项目情况

进行评估。实施项目教学的同时要改革评价的标准,由结果评价改为过程评价,这样才能正确评价项目教学的教学效果和教学质量。评价标准主要有几部分:前期准备,项目实施过程,成果展现。评价由老师评价,自评和学生互评三部分,三方评价的标准一样。通过质量评价,使教学质量真正得到提高,使培养的人才真正实现与岗位的对接。

三、结束语