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 文章中心 > 铣削加工实训总结

铣削加工实训总结

开篇:润墨网以专业的文秘视角,为您筛选了八篇铣削加工实训总结范文,如需获取更多写作素材,在线客服老师一对一协助。欢迎您的阅读与分享!

铣削加工实训总结范文第1篇

关键词:机械加工;实训;有效课堂

1我国机械加工专业实践教学的改革方向

对于目前我国职业院校的机械加工专业而言,坚持贯彻集基础知识、动手能力和专业技能相结合的教学模式,强调了该专业的核心综合能力,对素质实践教育原则更加重视,极大地锻炼了学生解决问题的能力。

1.1加强学生的基础知识掌握程度

为了有效提升职业学院学生的理论知识学习效果,转变学生学习理论知识的态度。大部分职业学校都已经对校内一些机械加工类专业的理论教学设置了相应的实训教学[1]。在实训教学过程中,教师借助向学生演示动手和实训来帮助学生在复习理论知识的同时锻炼其实践操作能力,帮助学生巩固基础知识,学会举一反三,提升学生接受新事物的能力,锻炼学生的创新意识。

1.2加强培养专业核心和综合能力

对于职业学校的机械加工专业而言,专业核心能力培养是一个贯彻始终的培养过程。对于机械加工专业而言,其专业核心能力指的就是机械加工机床的操作能力。而在进行综合能力训练、课程设计以及实训等模块的时候,还应该适当地人为设置一些故障排查和缺陷分析子任务,以此来针对性地解决一些实际性问题,保证总体方案能够顺利设计实施。

2机械加工专业实训有效课堂的创建措施

2.1提升实训项目的设计水准,适当拓展机械加工专业的实训教学

在目前我国职业学习机械加工专业的实训教学过程,教师不仅需要给予学生充足的引导,还需要借助一系列措施来激发学生对实训教学的兴趣[2]。所以,职业学院教师在教学开始之前需要现结合教材实际内容来研究教材知识点中传达的思想,并通过针对性的干预将一些相对较为落后的技术进行适当的完善,此外教师还需要及时收集相关素材、资料和图片等数据,同时还需要结合相关资料制作出相应的可见,以此来为学生介绍加工技术的先进性,保证整个设计的独创性都能够得到提升,保证机械加工专业实训教学的整体效果都能够得到提升。比如:教师在实际的教学过程中,一定要积极激发学生的创新思维,鼓励学生在生产加工过程中积极采用当下的实训技术,尝试借助自己的力量来生产出所需的工具和物品,在实践过后,学生还可以把自己加工的物品带回,通过这样的方式保证学生学习能力的提升,拉近了学生生活与学习之间的距离,促进了职业学校实践教学和理论教学之间的统一。比如:教师在进行典型零件加工相关内容的教学时,教师需要首先确定出实训的教学课题是平面、轮廓以及槽加工,在教学开始之前教师需要先总结出上一次的加工工艺和操作步骤。其次,教师可以先出示实训案例,例:由平面、轮廓以及槽组成的几何形状为平面二维图形的零件。该零件毛坯为100×100×20的板材,采用材料为工件材料。各个工序刀具和切削参数选择如表1。将所需数据给予学生,然后引导学生尝试去独立探索,探索结束之后教师再进行详细讲解。通过这样的方式来锻炼实习生自我探索能力。

2.2理论与实践相结合的一体化教学模式

对于职业学校而言,主要的教学目标就是培养出一批社会需要的实用型人才[3]。因此,身为职业学校的教师,一定要在理论教学过程中融入一定的实践性内容,做到理论与实践的相结合。另外,机械加工专业教师在实训教学的过程中一定要构建出一个完善的理论实践结合一体化教学的体系。比如:教师在实际教学的过程中,可以先把所有学生分为不同的小组,然后每一个小组负责特定的不同项目,最后教师在将不同小组之间的任务进行随机调换。但教师需要保证的是,小组之间的调换并不是一种机械的调换过程,在此之前教师需要将实训项目内容详细地解释给学生,通过这样的方式来改善理论教学的现状,激发学生的积极性[4]。另外,教师还需要完成的是尽可能地减少理论教学并增加一部分实践类的内容和集体探讨类的项目。此外,在进行实训的时候,不仅教师需要要求学生尽可能地发挥出自身的优势,教师还需要为学生设置出一系列的需要经过独立思考探索的内容,设置好内容之后,教师就需要引导学生动手操作参与到实践中,以此来培养学生的创造力。另外,在实训教学结束之后,教师还需要带领学生独立总结实践过程中的操作技巧,以此来提升学生自主学习的能力和语言表达能力[5]。比如:教师在进行典型零件加工实训教学的时候,教师在教学开始之前需要先引导实习生充分复习平面、轮廓以及槽加工刀具的特点,其次教师在进行加工方法的指令教学,在完成理论教学之后,教师就可以引导学生通过实际操作来巩固强化知识。之后教师学生就能够在实训操作过程中提升自身实践能力,保证实训教学的教学效果得到提升。

2.3适当调整加工实训教学措施,更新教学内容

另外,我国职业学校在进行人才培养的时候,还需要与当下社会对技术类人才的实际需求相结合,以此来制定出合理的人才培养模式和科学的教学方案,教师在教学过程中还需要结合实际的教学状况来进行实训课程的设置。通过保证实训课时量的同时进一步完善机械加工的实训大纲,实现传统教学模式中理论教学体系的调整,促进考核评价模式的最终建立。另外,教师还需要针对性的进行教学内容的创新和改革,不仅要辅助学生进行现代化科技内容的学习,还需要积极培养学生的实践能力和操作能力,使得学生的实践技能能够得到提升。另外,机械加工专业的教师还需要积极创新针对学生的考核和评价,可以将考核的内容分为:实训记录、表现评价、实训纪律、实训总结报告、理论知识运用以及操作能力等多个层面,以一种多样化的方式来保证整个评价过程足够真实[6]。这样也可以让教师的教学内容更加有针对性,促进了加工实训教学质量的显著提升。比如:教师在进行毛坯尺寸长×宽×高为100×100×28m的材料Ht200零件实训教学时,在分析该零件的数控铣削加工工艺,编写加工程序及主要步骤为分析零件图工艺———确定装夹方案———加工顺序确定———切削用量选择。首先是分析零件图工艺,由于该零件是由平面和外轮廓组成的,而外轮廓表面粗糙度要求为Ra6.3,由此可知采用铣粗一精铣方案。其次,就是确定装夹方案。在确定装夹方案的时候需要结合零件特点,来进行上表面加工,用平口虎钳对外轮廓进行定位。然后,下一环节就是确定加工顺序,这一环节一定要按照“基面先行先粗后精”的原则来进行加工顺序确定,也就是粗外轮廓铣削———精外轮廓铣削。最后就是切削用量的选择。保证铣削外轮廓时留0.5M0M的精加余量,剩余的一次走完粗铣。在确定主轴转速的时候,可以先查确削用量手册,硬质合金铣刀加工铸铁时的速度为45~90m/min,然后结合铣刀直径和公式来计算出主轴转速并将其填入工序卡片中。

2.4积极打造双师机械加工实训教师团队

对于我国的职业类学院的教育质量来讲,保证教师队伍的专业素养是非常重要的因素之一。而职业学校想要创建双师队伍首先需要保证的就是双师队伍教师的专业度和个人素质。所以,职业学校想要保证机械加工实训教学的整体效果,就一定要积极培养出一支专业素养较高的双师教师团队,同时学校还需要针对传统实训教学中存在的一些教师问题进行及时的改善,加强对学生个能技能的考察,以此来提升机械加工专业实训教师的个人技术水平,保证教师实践水平能够得到提升,有效推动实训教学工作的展开。

2.5创建一种全新的合作教育模式

经过了教育改革之后,传统的教育模式已经不再适用于当下社会的人才需求。同时也已经有越来越多的职业学校教师开始进行教学模式的创新。尤其是校企合作的教学模式已经逐渐成为当下职业学校教师广泛应用的教学模式。校企合作的教学模式能够将企业和学校进行有效融合,是一种理论性与实践性并重的教学模式,提升了职业学校技能型人才的培养效果。职业学校在实行校企合作教学的时候,可以结合一些本区域内的企业来创建出学生的实训基地,基地创建好之后学校就可以将学生送到实训基地,通过让学生参与到实际的生产过程来培养学生的理论知识和实践能力,促进学生对理论知识的运用能力。在此过程中,学生解决实际问题的能力就能够得到显著的提升,学生也能在参与生产的过程中养成一定的经验,为将来的就业打下基础。

2.6坚持以人为本的教学理念

最后,职业学校在教学过程中一定要坚持以人为本的教学理念,一切教学行为都要以学生为主来开展[7]。保证以学生的个人利益为准。教学过程中,教师也要摒弃传统的灌输式教学模式,合理调整教学,尝试通过教学来培养学生的主导意识,提升学生的实践能力,帮助学生养成自主学习的习惯。

3结束语

综上所述,本文结合当下我国职业院校的机械加工专业实训教学展开了研究,通过分析机械加工专业实训教学的现状为创建机械加工专业的高校实训课堂提出了针对性措施,希望能够促进我国机械加工专业实训教学质量的提升,紧跟社会发展脚步,培养出更多的实用型人才。

参考文献:

[1]谷东伟,李奇涵,崔高健,等.基于案例教学/研发过程的校企合作教学模式探究[J].实验室研究与探索,2020,39(07):212.

[2]日孜完古丽,陈宏.“普通机械加工与操作”课程思政建设的实践与探索[J].科教文汇(上旬刊),2020(12):166-167.

铣削加工实训总结范文第2篇

关键词:数控实训;多媒体教学;主动性和创造性;自主构思设计零件

中图分类号:G642.0 文献标志码:A 文章编号:1674-9324(2014)20-0042-02

工程实训是培养学生全面素质,尤其是工程素质的重要环节,随着市场对人才综合素质要求的提高,许多机械类包括近机类专业的学生必须进行实习培训。以往的实习基本上以传统的加工方法为主,其内容显得陈旧,有些甚至远远落后于现代工业的发展水平。教学方式仍主要为讲授加示范,许多学生在实习过程中往往缺乏主动性和独立性,既不能激发学生参与实习的兴趣与积极性,也不利于学生知识能力的培养。针对这一现实情况,我学院在实践教学中,在以传统制作工艺为主的前提下,针对不同专业、不同对象适当地增加了现代制造技术的内容,探索出一种尊重基础、注重实效、提高兴趣、培养能力的数控实训教学方法,取得了良好的教学效果。现代制造实训包括数控车削、数控铣削和线切割三大模块内容。

一、营造实训气氛,提高实训地位

机械类专业是高校的传统专业,几乎每一个工科院校都开设了这个专业。如何找准专业发展方向和人才培养特色,使培养的学生获得行业、企业的肯定是摆在我们面前的一个重要课题[1]。

随着我国的产业结构调整、企业改制和技术改造,以数控技术为代表的自动化、计算机和信息管理等相关技术向传统机械制造业不断地渗透,数控技术的应用是提高制造业的产品质量和劳动生产率的重要手段。专家预言:21世纪机械制造业的竞争,其实质是数控技术的竞争。在我国,2007年,仅珠江三角洲,数控人才就缺乏6000多人。在这一社会需求现象的感召下,无形中就加大了数控实训在学生心目中的地位。

数控实训与传统实训的明显不同之处还在于它可以借助计算机应用各种二维或三维高级CAD/CAM软件(Autocad、UG、Pro/E、Solidworks、MasterCAM等),完成简单或复杂零件的设计、造型、自动编程、模拟仿真等内容,因而更加提高了学生的实习兴趣,增强了学生工程实践的信心。从而培养出具有一定的操作技能、动手能力和创新意识的学生,实现了知识向能力的转化,提高了数控实训的教学质量。

二、数控理论基础学习

数控铣削的实训首先要以理论知识的学习为基础,只有掌握了基础知识才能更好的掌握数控铣床加工和编程技能。我学院一直坚持和重视基础理论的知识教学。

1.方法的学习。大学教学是学校教学过程的最后一个阶段,同时又是学生进入社会实践活动过程的准备阶段[2]。学生目前掌握的知识和方法为将来的“再学习”过程做好充分的储备,并进而做到举一反三、触类旁通,即达到了教学的最终目的。因此老师在向学生讲授理论知识的时候,不能泛泛而讲,而应有选择性地着重讲授基础实用的知识点,让学生在听课中时时感受到学会的是“一种方法”,而不是仅仅记住某个具体的指令或概念。比如:在讲授数控铣理论知识内容的时候,数控机床坐标系和运动方向、机床参考点、工件坐标系选择(G54~G59)及辅助功能代码M03、M02、M05和准备功能代码G90、G00、G01、G02、G03等为必讲内容。对于平面选择代码G17、G18、G19则一带而过,只重点介绍讲授G17的用法。G17是XY平面选择,那么学生在以后工作中用到XZ、YZ面时自然就会去查找G18和G19具体代表了哪个平面,依此类推。

2.多媒体教学。选用合理的教学手段将对学生掌握理论基础知识起到极大的辅助作用。自动化内容涉及偏多的数控铣教学就应该选用多媒体课件作为教学手段。课件中运用了大量的图片、视频和动画加以演示,图片包括机床的外观和已经加工的零件,视频录制的是铣削零件实际加工过程,而动画大多体现的是刀具的特定运行轨迹,并能进行人机交互。因此提供了良好的教学环境,将抽象的概念具体化和形象化,增加了信息量,也有利于学生的理解,大大提高了教学效果和质量。

三、自主构思、独立设计零件

数控实训要求学生根据要求自行设计零件,编写数控加工程序并制作加工零件。考虑到数控实训的时间较短(一般两天左右)及学生对刀具基础知识的了解不充分,因此要求学生设计的是刻绘作品,即在一块75×60×30的长方形板材上发挥想象设计出独特的工艺品,内容不限。而对于刀具的选择、进给量的设定等工艺内容则不做为本项实习的重点,由老师推荐即可。这种学习方式一方面能够保证学生在设计过程中运用到机械制图知识、AutoCAD计算机绘图知识、工艺知识,加深对机械综合知识的掌握和运用;另一方面这种学习方式还大大提高了学生的学习热情、激发了学生的学习兴趣,使得学生能够充分调动积极性和主动性来设计这件具有纪念意义的作品。而且,其设计的作品还体现出学生本人的美学修养和艺术修养,使得学生的想象力和创造力得到最大程度地发挥,可谓一举几得。

四、编写程序

学生在已经熟悉数控编程的主要内容及步骤、程序的结构和格式、常用指令与代码及编程规则和方法的基础上,要求能够根据本校现有数控系统实际要求,对自行设计出的零件手工编制铣削加工程序。

在编制程序过程中加工工艺是一项重要内容[3],主要通过加工程序(代码)得以体现,其目的就是要合理、有效地使用数控机床和刀具,对材料进行精确、高效地加工。尤其是在手工编程中,如果考虑不周,将会直接影响加工精度和表面质量,甚至损坏机床,因此要结合相关内容综合分析。首先应着重分析刀具在加工时的切入和引出点及走刀方式在加工时的影响,避免各种可能存在的问题等。然后选定最优工艺方案,并在实际编程和操作环节中加以运用。

五、检验考核

检验考核是学习质量的重要保证手段,它一方面可增加学生实习的责任感,另一方面有利于反馈实习教学质量,发现问题并解决问题[4]。检验考核分为理论考核和实践考核两部分内容。

1.理论考核。理论部分考核是对学生实习的综合考查,主要以实习报告来体现。实习报告内容包括叙述基础理论概念、编写程序和实习心得等。由于在整个工程实训过程中,学生实习一直强调以增强实践动手能力为主,因此理论考核部分分值只占实分的20%。

2.实践考核。实践部分考核包括程序检验和实际操作。程序检验就是验证学生对制图、工艺、程序传输和校验模拟等知识的掌握程度。即学生对自行设计的零件编写程序结束后,输入到数控装置中进行模拟演示,发现错误,及时修改,如此反复,直至合格。老师按照其制图的繁简、工艺的优劣、传输的次数及程序中包含的错误程度进行打分。机床操作和零件加工需要学生学习如何完成机床回零、夹具安装、工件装夹、刀具安装、输入程序、确定编程原点、实际加工等一系列操作。实际操作需要教师具有较强的责任感,认真、准确、细致、耐心地指导学生完成每一步操作,结合理论内容让学生理解和掌握数控铣削零件的过程和技能。尤其值得注意的是,不正确的操作会损坏机床甚至危及学生的安全,因此,教师一定要对学生加强安全教育。

六、总结

学生利用学校的现有条件和教学资源,以一名普通技术员和工人的双重身份参与零件从设计到加工完成的整个过程,这样既提高了实践和动手能力,使学生获得一定的成就感,又增强了找工作和参加工作的自信心,达到了数控实训的目的,减少了就业压力。下一步还将结合学生的实训过程,按照国家规定的机械行业机工标准要求,对达到要求的学生给予相应的技能认证,颁发证书;或者对学生的设计能力出具证明材料,给学生一个肯定,给社会一个保证,提高学校和学生二者的知名度和诚信度,获得双赢。

参考文献:

[1]党跃轩,李洪智,康维新,李伟.应用型本科机械类人才的培养模式[J].中国冶金教育,2006,(2).

[2]戚万学.高等教育学[M].山东人民出版社,2004.

[3]梁炎.数控铣床实习探讨[J].中山大学学报论丛,2005,25(5).

[4]刘鸿.数控技术应用专业实践教学安排的探讨[J].贵州农机化,2005,(8).

铣削加工实训总结范文第3篇

关键词:数控实训技能 教学方法 项目教学法 一体化教学

数控实训技能课的特性决定了学生的技能形成与学生个体有着密切的联系,因此教师要了解高职学生的特征、学习现状、实训技能的形成等要素,并在数控实训中采用合适的教学方法来提高学生的技能水平。

一、学生的特征和学习现状

学校数控专业高职学生刚刚成年,在实训中可以适应全天的实习工作量。学生的心理较成熟,有较强的独立性,动手操作能力较强。但是职业学校学生专业基础差,用传统的教学方法进行实训教学,学生兴趣不高,易产生厌学情绪,教学受到限制,效果并不理想。

二、掌握技能的基本要素

数控专业要求学生能够掌握基本的操作技能,还要求学生形成一定的认识技能,比如在数控加工中能观察刀具及零件的路径判断所编写的数控程序是否正确,也能根据切屑的形状及切削时的声音和状态判定刀具的安装及刀具角度是否正确等。这样就要求学生在操作技能上具备以下要素:动作的准确性、协调性和一定的速度。这些基本技能都要在数控实训中完成。

三、高职学生的数控技能训练教学方法

传统的数控实训教学方法有对比法、形象启发法、以点带面法、交错课题法、趣味课题法等。随着现代社会对高素质技能人才需求的不断变化,目前各技工学校都在进行课程改革和教学探索,笔者学校在数控实训教学中结合传统教学方法主要采用两种教学模式。

1.项目教学法

项目教学法是由凯兹博士和查德博士共同推创的一种以学生为本的教学法,是师生共同实施一个完整的项目而进行的教学活动,目的是在教学中把理论与实践有机地结合起来,充分发掘学生的潜能,提高学生解决问题的能力、培养团队合作精神等。

在项目教学法中,我们根据学生的实际把它分为以下步骤。

(1)选择确定项目名称与内容要求。任务从易到难,效果较好。

(2)设计项目任务书,项目小组接受任务和教师的辅导后组织讨论分工。教师主要完成的是知识的架构过程,及时补充新的知识。

(3)搜集相关信息,制定设计方案。这部分是最能表现学生学习能力的时候,要放手让他们去思考。

(4)教师指导并点评完善项目方案。在这部分教师只需指出不合理的地方即可,可行性由其自行求证,锻炼独立思考能力。

(5)组织实施方案。要保证人人能参与其中,教师要及时跟踪出现的问题,要多采取引导式教学法,共同商量完成项目,达到理想的结果。

(6)项目总结,师生评价交流。通过项目评价表来实施,对优秀的工件可以拍照保存并放入作品展示柜,注重师生之间的交流,提高教学效果。

通过项目教学法发现,学生自己“动”比老师一直“动”效果好很多。数控实训课题的轴类零件车削、特型面铣削等采用项目教学法都收到了良好的教学效果,实现了以“教师为中心”向“学生为中心”的转变。

2.一体化教学

通过一体化教学,实现“教、学、做合一”的教育理念。“教、学、做合一”思想适合于数控加工专业课的教学,它是一件事,不是三件事,要在做上教,在做上学。

笔者对所任教的机电09技师1班机械制造工艺学课程进行一体化教学,通过一年的实施取得了良好的教学效果。该课程共六单元,每单元有4~6课题。每一课题都对应一体化课程的要求设计了一个或若干个学习任务,每个任务的教学流程与活动按六个步骤进行:获取信息、制订计划、做出决策、实施计划、检查控制、评价反馈。如在开展学习课题“轴类零件的编程与加工”时,要求学生分析图样获取相关的信息,制订零件的加工计划,编制加工工艺和数控加工程序,选择合适数控机床加工,正确使用工量具,并进行零件成品展示、小组自评、教师评价总结、学生反思、参观实习等,教师特别要重视评价总结与学生反思的过程,把每一任务落实到每个小组,甚至每一学生。教学从“知识的传递”向“知识的处理和转换”转变,教师从“单一型”向“行为引导型”转变,学生由“被动接受的模仿型”向“主动实践、手脑并用的创新型”转变,真正做到以学生为主,努力实现“校企双制、工学合一”。

铣削加工实训总结范文第4篇

“理实一体化”教学模式是目前高职院校专业教学改革中的一种教学新模式。它不是简单地将理论教学和实践教学相“堆砌”,而是根据数控技术专业学科的教学特点,从符合教育教学规律的角度出发,实现理论与实践的有机结合的一种教育方法。

一、课程的定位及特点

高等职业教育作为高等教育发展中的一个类型,肩负着培养面向生产、建设、服务和管理第一线需要的高技能人才的使命,在我国加快推进社会主义现代化建设进程中具有不可替代的作用。高职教育更强调对职业的针对性和职业技能能力培训。数控技术专业是培养“懂工艺、会编程、精操作、能维护”的高技能人才,数控加工工艺及编程是能培养面向企业数控生产、管理和服务第一线,牢固掌握数控加工专业职业岗位所需的基础理论知识和专业技能,能从事数控机床操作、制定加工工艺、数控编程及数控设备维护等工作的高技能型人才。

数控加工是伴随着数控机床的产生、发展而逐步完善的一种应用技术,实现数控加工,编程是关键。但是,在编程之前必须有充足的工艺准备。在数控加工过程中,如果数控机床是硬件的话,数控工艺和数控编程则相当于软件,两者缺一不可。

二、理实一体化教学平台的建设

1.理实一体化教学的特点

著名教育学家陶行知先生曾说过,““教学做”是一件事,不是三件事。我们要在做上教,在做上学。”在做中学才是真学,在做中教才是真教,高职教育最大的特征就是把求知、教学、做事和技能结合在一起。教、学、做理实一体化教学模式,是将理论教学内容与实训教学内容有机地揉合在一起,打破原有教材的系统性,将原来的课程同与之相配套的实训课题组合成教学模块,一门课程的全部教学内容由若干个模块组成。教师的“教”和学生的“学”有机结合,边教边做,边学边做。这样,学生学的过程也是做的过程,教师教完了,学生也学会怎么操作了,这就是现在的““教学做”理实一体化”的内涵。

根据数控技术专业人才培养方案的目标是培养高素质、高技能的应用型人才,是为社会的发展输送各级各类专业技术人才。这类人才不仅要具备一定的专业知识和技能,而且要有良好的思想道德素质。要达到这一要求,是不容易的。笔者对学院2006、2007、2008级高职数控班学生的学习情况进行了分析。大部分学生的认知特点是形象思维长于逻辑思维,实践学习长于理论学习,动手能力较强,且学生的能力起点和学习态度不一样,如果在专业课教学上继续沿用传统的理论和实习教学各自独立进行的方法,很难实现“以服务为宗旨,以就业为导向”职业教育教学的目标。数控加工工艺及编程是一门与实践紧密结合的课程,运用理论实践一体化教学法,可以更合理地利用教学时间,突出技能教育,使学生既具有一定的理论基础,又具有较强的操作技能,使专业理论知识与实践技能的学习有效地融为一体。

2.理实一体化教学方案的实施

(1)根据教学内容,将该课程分成若干个教学模块数控加工工艺及编程涉及到的内容包括数控机床的基础知识、数控机床编程基础知识、数控铣削加工工艺及编程、数控车削加工工艺及编程和加工中心加工工艺及编程。

数控编程可分为手工编程和自动编程。手工编程是从分析零件图样到程序校验各步骤主要由人工完成的,主要适用于点位加工或几何形状不太复杂的零件的加工,以及计算较简单、程序段不多、编程易于实现的场合。自动编程针对于几何形状复杂的零件(尤其是空间曲面组成的零件),以及几何元素不复杂但需编制程序量很大的零件,主要通过计算机软件来完成。在讲解该课程时,主要以手工编程为主,突出基础理论知识教学。

教学内容要涵盖国家职业标准(中、高级)相关应知、应会内容。根据学习规律,教学内容注重岗位能力培养,按由简到难、由单一到综合,应用范围由窄到宽,逐步提高任务的难度,逐渐提高工作能力,并以工作任务承载教学内容。

根据教学内容,把该课程分成若干个教学模块:第一,基础理论的教学,包括数控机床的工作原理、组成、分类,以及其它数控加工工艺的基础知识;第二,数控铣削和加工中心的模块教学,又可以分成若干个学习情境,如从基本指令G00、G01等开始讲解学会编制简单铣削零件的加工程序,直至复杂零件的铣削加工;第三,数控车削的模块教学,同理也分解成若干个学习情境。制定授课计划时,应将编程和操作的所有内容有机地分割并聚合成若干个教学模块。在每一模块中,根据所加工零件的教学需要,合理安排相关理论和操作任务。

3.校本教材开发

首先,对原有专业基础理论课进行资源整合,强调有用,够用原则,把《机械制图》与《AutoCAD》整合为《机械制图与CAD》;把《互换性与技术测量》《金属材料及热处理》、《机械制造工艺》整合为《机械制造基础》;《可编程控制器》《数控系统》《数控机床》等内容整合在《数控机床检测与维修》。在整合过程中,删除那些过深的、不必要的内容,同时对原不同科目进行优化组合,开发出符合实践为导向满足学生学习需求的校本教材,体现为实践服务的宗旨。其次,根据数控基地设备与学生学习需要,组织数控专业教师编制数控车与数控铣的实训教材。在实践课程建设中,提倡项目教学法,针对某一项工作任务,把相关的专业理论知识与技能要求、操作规范恰如其分地包含于内,提高实训的效率与质量。

4.采用多种教学手段

注意多媒体教学和仿真教学的应用。在理论课讲解时,主要采用以多媒体教学为主要教学手段,贯穿引导法、直观法和演示法的综合运用。通过文本、图像、二维和三维图形的方式,将数控加工技术的知识形象展示出来,但还是局限于纯理论的教学,学生对学习的内容比较抽象,对所学的知识点仅仅依靠记忆的方法了解掌握。传统的教学模式将理论和实践严重脱节,学生所学的知识不能及时转化为技能,不能学以致用。在讲授该门课程时,采用仿真教学的教学手段。仿真教学也称为模拟教学,就是利用计算机来模拟真实自然现象,学生模拟进行技能训练的一种教学方法,为学生提供近似真实的训练环境,提高学生职业技能。例如,在讲授数控车复合循环指令G71、G72、G73和G70指令时,通过多媒体教学,学生也只能直观的理解这些指令的编程格式,而对于刀具的走刀路径不能很好了解,学生对这些指令也只能停留在表面的理解。这种情况下,可以通过仿真教学方法,模拟加工环境,让学生们清楚地看出该指令的加工路径,最后通过实体零件的加工,更好地掌握这些复合循环指令的应用。

铣削加工实训总结范文第5篇

[关键词]中职院校 NX(UG) 教学改革

中图分类号:G72 文献标识码:A 文章编号:1009-914X(2015)14-0010-01

UG NX 是当前世界上最先进和紧密集成的、面向制造行业的CAD/CAM/CAE高端软件之一。许多世界领先的制造商用其进行概念设计、工业设计、机械设计、模具设计、数控编程加工等工作,特别是在国内的模具设计与数控编程行业中,UG NX已经成为了主流的设计编程软件。为使学生进入企业后,能够熟练掌握一门CAD/CAM软件,尽快适应自己的工作岗位,我校结合机制专业的自身特点,选择NX(UG)作为CAD/CAM教学软件。但作为一门课程,学生学完后,很难做到融会贯通,没有达到预期的教学效果。为了提高学生学习的主动性,让枯燥的机械课程变得简单易懂,提高学生学习的兴趣,增强各门课程之间的联系,本人总结目前教学方式及一些教学改进措施。

一、目前学校的教学方法与思路

在本校,UG NX课程均在实习课堂上完成,即作为实习项目来教学。实习场地选择在机房,这样可以使学生有更多的动手操作时间,在机房上课也更能活跃课堂气氛,提高学生的学习兴趣。教师在上这门课时,均采用多媒体教学,边讲解边示范演示。讲完功能指令后就布置练习或者讲解一些相关的例子,作为课堂练习或课后作业。这种讲授课方法,大部分学生在课堂上或短时间内都能接受,但过段时间后学生就会把所学知识忘记的非常透彻。或是老师所举例子,都能按老师操作方法完成图,但是采用相同的功能指令,换个类似的图让学生完成时,往往又不能独立操作成功。针对以上问题,本人经过多次的实验和长时间的观察,总结得出了以下几方面原因:

1.实习课时太少,学生自己动手时间短

从以往的授课计划表可以得知,教学内容非常丰富、充实,但实习课时较少。UG NX 每个模块的功能指令都特别多,而且每个指令都有相应的对话框,对话框内又有各种参数选项,因此,要完全讲解每一个指令的应用,需要一定的时间。但是,由于课时已定,因此,学生动手操作的时间就相对减少了。

2.缺少学生动手操作环节

大部分老师上课都是采用边讲解边示范演示的方法,讲完指令后就列出一些相对应的例子,讲完实例,学生画完后就进入下一课题了,缺少让学生自由发挥、自由抄画模型的环节。

3.缺少相应的基础知识

学生在实习UG NX 课题前,没有学习相应的基础知识。比如,学生从没有接触过计算机绘图、计算机辅助设计课程的学习,直接进入UG NX课题的实习。由于UG NX功能非常强大,在绘画方面需具备一定的空间思维能力及平面绘图基础。如果没有这几基础知识,那么,入门就比较困难,需要很长的时间。但课时有限,因此给上课老师带来很大的教学压力,且上课效果不佳。又如:学生在实习UG NX 课题前,从没有接触过数控铣床、加工中心,甚至连数控铣削原理都不懂的,就直接学习UG NX数控编程(CAM)。这样会给专业老师带来更大的教学压力,老师需要从铣削原理、加工基础讲起,即使教师把这课上得再好,也只是纸上谈兵,学生到实践中还是不知如何下手。

二、教学改革方案

根据以上几个问题,本人提出以下相应的教学调整,具体方案如下:

1、增加实习课时,分阶段实习 ,增加零件抄画、机床连接操作环节

跟数控铣床、数控车床实习一样,分初、中级与高级两个阶段实习,每个阶段至少120学时,初、中级阶段主要实习零件的三维实体造型、简单曲面造型、工程图、装配基础、二维加工。高级阶段主要实习曲面造型、三维加工等。

每实习完一章节,学生除了要完成一些实例外,还要自己动手测绘零件。如,学完三维实体造型后,让学生自己准备一把塑料卡尺,动手测绘教室内的桌椅和电脑显示器,或者指导老师准备好一些零件模型等。通过实体模型测绘,调动学生学习的主观能动性,增强了学生的自信心、愉悦感和满足感。还可以把学到的功能指令、构图方法运用到实际模型抄画中去。加深了他们对所学知识的理解,学得更加牢固。学完自动编程章节后,让学生到数控铣削车间实习一周,进行与机床连接操作。学生在计算机上用UG NX编完程序后,直接传到机床上进行加工。指导老师鼓励学生根据自己需要和兴趣,自主地选择编程方法,大胆、自由地去尝试。这样可以使学生了解每种刀路的走刀方式和加工出来的效果,更进一步的加深学生对刀路的认识,掌握什么样的零件采用什么样的刀路合适,为学生今后走进工厂更快地上手编程加工打下扎实的基础。

2、 NX软件在“机械制图”课程中的应用――NX 三维造型模块

在制图的教学过程中,仍以讲授为主,部分教学环节借助模型和挂图等辅助工具,学生往往是被动学习,建立空间思维相对困难,学生普遍反映课程太难学,从而对课程产生了厌倦,降低了学习积极性。到了高年级,进入专业课程学习、课程设计和毕业设计阶段,学生反而不会画图了。毕业后,进入社会,就业将更加困难。因此,尝试将NX软件引入“机械制图”课程教学环节。建立机械制图虚拟模型库,让学生有整体的概念,通过旋转、剖切三维图形,可以对三维模型进行动态仿真,让学生理解模型各个方向的形状,增加图形的直观性,搭建投影和三维实体之间的桥梁,这样再来学习制图的投影原理及其他表达方式,将变得非常轻松。同时,NX为参数化建模,方便对模型进行修改,可以根据教学大纲的变化,及时修改模型。可将模型库上传到网络课程中,学生自主学习,大大提高了学生学习兴趣,为后续课程的学习奠定了坚实的基础。

3、在“数控机床编程”课程中的应用――NX加工模块

部分院校数控机床编程主要以手工编程为主,讲授数控车床编程和数控铣床(加工中心)编程。为了提高学生的学习兴趣,手工编程的内容也会借助NX软件,讲授自动编程应如何实现。如在车削的教学过程中,相应会讲解轴类零件、螺纹类零件、综合实例等自动编程过程,通过手工程序和自动生成程序的对比,学生对编程有更深刻的理解,更喜欢数控编程课程,为机床实训打下基础。

手工编程虽然有以下几个优点,如方便快捷,可以省略很多走空刀的地方,能最大地优化加工路径等。但手工编程无法编制复杂工件,如非常规曲面的程序编制,同时手工编程对编程人员有较高的要求,一个点计算错误,将会造成严重的后果。当手工编程无法完成或是编程比较困难的零件,可以通过自动编程完成,NX软件有强大的数控加工CAM模块,包括平面铣削、型腔铣削和深度铣削、固定轴曲面轮廓铣削、多轴铣削和孔加工等,基本可以加工任意复杂的曲面。NX数控加工的一般流程为零件3D建模―指定工艺方案―进入CAM环境―创建程序节点、创建刀具节点、创建几何节点、创建加工方法节点―设定参数―生成刀轨并验证―机床后置处理―数控程序(NC代码)。

4.加强专业教师队伍建设

学校宗旨是教好学生,培养更多的高技能人才。因此教师除了有良好的教学技能外,还要具备相关的理论知识和一定的实践操作能力,解决实际生产问题的能力。为了适应先进制造业的发展,UG NX软件在不断地更新,不断地增加新功能。因此,专业教师也要不断地学习,学校也要定期给教师提供技能提升的培训机会,全方位加强专业教师队伍建设。

结语

把NX(UG)软件应用于 “机械制图”“数控机床编程”“机械设计基础”等课程中,使学生感觉枯燥、难懂专业课程变得生动、易懂、易学,学生自主学习能力得到了提升,学习积极性得到了提高,同时,应增加实习课时,分阶段实习 ,增加零件抄画、机床连接操作环节,且充分合理地选用NX软件的相应模块,满足不同层次、不同要求的学习需求,教师更容易了解学生,可使教学更能满足学生的需求,更能贴近社会实践的要求。学生上学期间打下的坚实基础,也为今后的就业奠定了坚实的基础。

参考文献

[1]程德蓉,何玉林,李彩霞.基于CBR的“CAD/CAM技术-UG”课程的教学改革[J].教育与职业,2011(6).

铣削加工实训总结范文第6篇

关键词:项目导向 数控加工与编程 摇臂钻床 数控电火花线切割

中图分类号:G420 文献标识码:A 文章编号:1672-3791(2012)08(a)-0184-01

随着国家对高职示范学校和示范专业建设的不断推进。高等职业教育近年来得到了发展迅速,为我国现代化建设培养了大量高素质技能型人才。为适应社会对高职学生的需要,职业教育的教学改革可以说是百家争鸣,但大体的发展方向是一致的,其中项目导向教学法是高职院校较为盛行。

1 问题的提出

“项目导向”教学,是指在工作过程导向的课程理论基础指导下,遵循“做中学”教学原则,以工作过程来组织教学过程的一种教学范式,它是教育思想、教学理论、学习理论的集中体现,也是教师、学生、项目及教学媒体这四个教学系统要素相互联系、相互作用而形成的教学活动进程的稳定结构形式。项目导向教学法的实质是通过组织学生真实地参加项目设计、实施和评估的全过程,在项目实施过程中完成教学任务,从而实现教与学的互动,达到“做中学”的目的[1]。在项目学习的过程中,学生通过项目的训练,获得工作过程的初步知识,一方面与现实的实际工作过程接轨,可实现零距离上岗;另一方面,也使学生在学习的时候,增加感性认识,避免一些抽象的分析,学习起来会更加轻松、有兴趣,能够更快地掌握所学习的知识。

2 《模具制造技术》课程改革

《模具制造技术》课程作为模具专业的专业核心课程之一,对模具学生基础知识的综合运用及核心职业技能的学习都有很重要的作用。在《模具制造技术》课程的教学中以“学做合一”,“工学结合”的教学改革思想切入课程改革和课程整合,将模具制造技术的实训整合入课程,形成了“理实一体、项目导向、任务驱动”的课程结构,重新构建《模具制造技术》课程。

2.1 指导思想

以工厂的真实产品为课改项目,培养学生的社会适应性;教育学生树立终身学习理念,提高学习应用能力;使学生学会交流沟通和团队协作,提高学生的实践能力、创造能力、就业能力和创新能力,培养一批模具行业生产和管理第一线需要的高技能人才。

2.2 课改目的

使学生学会应用机械制图、Pro/E、CAXA线切割、数控加工与编程、CAXA模具制造工程师、工程材料及热处理、工程力学、机械设计等课程的基本知识,进行模具数控程序生成与修改,模具零件线切割加工轨迹的设计等,提高学生的学习应用能力、动手操作加工的能力。

3 课程改革具体实施方案

3.1 教学步骤

整个教学分为以下几个阶段。

选定产品—模具制造基本知识学习—数控加工与编程—普通铣床—摇臂钻床—数控电火花线切割—教学总结。

3.2 教学内容安排

将11级模具班学生按照数控加工与编程、普通铣床、摇臂钻床、数控电火花线切割4个项目分成4组,4周换1个项目,经过16周将4个项目学习完毕。

3.3 教学方式

学生分为4个大组,每组10人左右。实施过程中要以教师引导、学生解决问题为主。每个子项开始前教师对重点难点分析,有针对性的开展相关的知识应用、方法和经验讲解,提供解决问题的思路。充分发挥学生学习的主观能动性。在学生解决问题的过程中,教师仅提供一定的支持和引导。

3.4 教学过程

(1)数控加工与编程学习阶段(4周)。

在数控模具实训车间现场讲授基本知识并让学生进行实际操作,教师旁边指导。

(2)普通铣床(4周)。

熟悉普通铣床加工的特点,铣床的基本组成,主要适用于加工的零件及普通铣床的基本操作,通过学习能在普通铣床上平面,键槽、花键及齿轮的铣削加工。

(3)摇臂钻床(4周)。

熟悉摇臂钻床的结构,通过学习会适用摇臂钻床在模具上钻出位置正确、尺寸合格的孔,为后续采用电火花线切割机床切割孔做准备。

(4)数控电火花线切割(4周)。

通过该部分的学习使学生了解数控电火花线切割加工的工作原理、数控电火花线切割机床的组成、结构、功能及工艺范围,了解数控电火花线切割加工的特点以及在模具的加工制造中的作用;能够正确的编制线切割加工程序,能较熟练的使用线切割机床,包括正确的开关机床、调整机床、对工件进行装夹找正等基本操作。

3.5 总结、考试阶段

进行教学总结和学生成绩评定。

(1)教学总结:一方面总结学生的编程、绘图、操作等学习过程,另一方面总结经验,找出问题,为机电工程学院各专业全面进行项目导向教学改革提供借鉴和参考。(2)综合考核:以笔试、面试、答辩等灵活的形式检测学生的学习效果。

4 实施效果

4.1 增加了学生对行业的认识、培养了学生的职业素质

学生所处的工作环境都是仿真工厂的真实环境,执行的规范也都是职业标准,实训的项目均是相关专业学生今后所从事的职业及工作岗位,在这一真实环境下进行岗位实践,不仅能培养学生解决生产实践和工程项目中实际问题的技术及管理能力。

4.2 提高了学生的实践能力

模具专业学生通过生产性实训,逐步具备了现代企业员工的综合职业素质。在实施工学结合人才培养过程中,通过学校文化与企业文化的融合、教学与生产劳动及社会实践的结合,将学校教学管理延伸到企业,切实保障了学生半年顶岗实习的效果,实现了高技能人才的校企共育,培养了模具专业学生的职业素养。

参考文献

铣削加工实训总结范文第7篇

随着我国世界制造中心地位的确立,在制造业得到快速发展的基础上,模具工业一直以15%左右的速度快速增长,模具制造技术水平有了很大的提高,有些已接近或达到国际水平。模具生产企业为了提高生产技术水平和生产效率,不断快速地更新模具设计、生产新技术、新设备,同时也在强化模具设计制造生产组织流程,逐步健全各岗位群。

一、我国模具企业生产组织流程及岗位群

企业调研显示,我国模具生产企业生产组织流程主要有两种,即FE+FP和FE+RP[1]。就目前而言,我国国内应用FE+FP路线较多,特别在北方的模具企业及南方的一些中小模具生产企业。在我国南方模具发达地区,一些模具生产企业也开始使用FE+RP路线,明显提高了生产效率,降低了企业生产风险和企业运行成本,得到了明显的经济效益,FE+RP路线在今后几年将得到迅速普及。一套模具的生产需要各个岗位群的工作人员密切协作,现在企业更多的采用项目组的方式进行组织生产,由项目经理组织协调各岗位群人员,组成团队,完成从模具的设计到模具生产制造和试模成功的整个过程,降低了过程失误几率,大大提高了模具的制造效率。

二、我院模具设计与制造专业的课程体系及《模具钳工模块》课程作用

当今的模具已是高新技术产业的重要组成部分,除了传统的模具设计理论与制造工艺外,还需CAD/CAM/CAE一体化技术、新工艺、新材料、各类先进制造技术及装备的支撑。作为高职的模具设计与制造专业的学生既要掌握一定的理论知识,又要掌握各种加工机床操作技能,也就是说其所需学习的理论课程多,需掌握的技能也多[2]。这就需要高职院校对课程体系及课程内容进行优化,使之适应模具企业设备、技术及生产组织流程变革的需求。我院模具设计与制造专业的主干课程体系如图2所示。课程体系按照先理论后实践进行教学组织,在教学过程中充分利用学校现有的模具CAD/CAM实训室、机加实训基地、数控实训基地等实训条件与理论课程相结合,以循序渐进的方式使学生掌握理论知识与各种实践技能。各模块课程以模具企业工作过程(模具设计———模具各零件加工工艺编制———模具各零件的加工———模具装配———试模)为导向组织实践教学,使学生系统地掌握模具设计生产的过程及模具设计、制造的各种实践技能。

《模具钳工模块》课程是我院模具设计与制造专业课程体系中最后的一门综合实践课程,是整个教学内容的综合应用。《模具钳工模块》课程将先前学习的专业各理论知识、实践操作技能有机结合,在原有学习的基础上更加深化理解和掌握,系统的对模具设计、生产加工过程、各种加工工艺及方法、加工设备操作技能综合应用及掌握。《模具钳工模块》课程在这里不再是简单、狭义的模具钳工基础操作知识及技能,而是在“广义的包含模具设计、模具加工、模具试模等整个模具生产过程”中学习模具钳工基础操作知识和技能。《模具钳工模块》课程合理有效地开设及组织教学,是保证学生系统了解模具企业组织生产流程、掌握模具生产各个岗位专业知识及操作技能、达到适应模具企业技术及生产组织流程变革需求的高技能型人才的核心课程。

三、《模具钳工模块》课程教学项目任务的确定

教学项目任务的确定是本课程教学成败的关键。根据学校现有加工条件及学生数量,及本课程的教学目标“要力争让所有的学生能够参与模具的设计及加工过程;在学校有限的加工条件下,保证学生能够真正地了解模具企业的加工组织流程,并系统地掌握模具设计与加工的各项理论知识及各项操作技能”,即教学项目的确定要保证“模具要有足够的零件数量;各零件的加工工艺及加工过程要有一定的难度,并要用到各种加工设备;在模具的加工及装配过程中,要包括模具钳工的各项技能操作内容;模具各零件的配合要求较高,需要学生互相讨论、互相配合、团结协作才能完成的模具”。

四、教学组织

《模具钳工模块》课程确定的三个教学内容中各个教学项目的教学过程依次贯穿于整个教学过程,是按照模具企业生产模具的过程进行设置的,主要是使学生系统地了解模具企业模具生产组织流程,系统地掌握模具生产的各项理论知识及实践操作技能,训练学生组织生产的组织能力、各个生产岗位的相互协调能力、团队协作的合作精神等。在教学过程中,始终都是将学生分组,要求其按计划进行工作,每组都设项目负责人,项目负责人负责协调整个生产过程的调度,每组都设生产工具保管员,负责刀具、量具、风动工具等出入库管理等。学生依次进行各教学项目的工作过程中,都是首先制定方案,然后集体对方案做报告演讲,讨论决定最佳方案,统一思想,详细书写工作计划及过程注意事项、设备使用方法及注意事项等,小组讨论丰富操作过程及注意事项,最后具体操作实施,完成各项目。例如在项目(二)的加工过程中,教师要经常召集各小组进行加工工艺编制、加工情况说明及讨论会,各零件的加工方案只有通过讨论决定才可以进行实际的加工操作,同时强化学生自我进行生产组织协调,要求各种机床的使用必须严格按照项目负责人的安排调度使用。在整个教学过程中,教师始终起引导和指导作用,学生才是整个教学过程中的主体,学生通过制作方案、计划和进行具体加工操作等逐步掌握各理论知识及操作技能,同时了解和掌握模具生产的组织流程及各个岗位的要求。

在教学过程要中经常组织学生进行检查评估和交流。在实际生产过程中学生难免会发生工件加工报废的现象,这时教师要及时组织学生进行交流总结和失误分析,查找失误原因,寻找解决办法。例如凹模型面在数控铣削过程中过切后,进行补焊,再铣削型面。总之,每项项目的检查评估和交流的目的是促进学生发展、促进学生的成就感、促进学生更快地适应社会和企业需求。由于学院存在现有加工设备数量有限及教学班级众多的情况,在合理安排项目(一)、项目(二)、项目(三)、项目(四)的教学过程中,合理地穿插项目(五)、项目(六)的教学,达到加工设备不停,教学过程不停,学生时刻在学习的状态,达到加工设备的最大利用率,教学的最大效率。项目(七)是本课程最后进行的教学项目,也可穿插于各教学项目之间。例如,可以在项目(四)未完成前,应用企业报废模具进行模具试模,分析模具损坏情况等。同样在模具各零件实际加工的过程中,按照生产设备的调度情况,钳工实践教师组织无加工任务的同学学习模具钳工的各理论知识及操作实践技能、钳工工具使用方法、模具装配等,例如划线、钻孔、抛光、电动工具的使用等操作。按照加工设备的调度情况合理地安排项目(三)、项目(四)的教学内容。#p#分页标题#e#

五、教学条件及教学方法

(一)教学条件

上课地点在数控实训基地,教学环境为一体化教学环境,多媒体教室一间可容纳45人。课程可选用设备有:数控铣床一台、数控车床一台、电火花机床一台、线切割机床一台、普铣一台、磨床一台、摇臂钻一台、台钻两台、风动工具三台、角磨机一台、电动抛光机一台、钳工工作台三台、企业报废模具6套。实训耗材主要有标准模架一套、400×300×50的45#板料3块、400×300×20的45#板料3块、准80的45#圆钢1500长、准60铜棒200长、钼丝2卷、150#—180#油石、砂纸、180#—800#砂带、准20×30砂轮、准8—准10砂轮、准20—准10×30锥度砂轮、准6—准25×30抛光轮、准6—准25×30砂布圈、数控铣刀等若干。本课程配备指导教师两名,一名学校专任教师、一名外聘企业高级钳工,两名机床操作指导教师。课程配备各种教学资源,《模具钳工模块》指导书、网络视频资源、模具结构图册、模具钳工基础教程及其他参考书籍。

(二)教学方法

在教学过程中,主要以项目教学法组织教学,同时兼用其它教学方法保证教学效果,提高学生的自学能力,培养学生的团队工作意识。

1.案例分析法:本课程项目教学中广泛使用案例分析法。选用球模典型的成型零件结构作为教学案例,制作丰富的多媒体教学资料,将模具钳工相关的理论知识介绍给学生,同时教师对各类工具仪器的使用进行演示及讲解。在案例分析课上,教师始终扮演的是经验丰富的“引导者”的角色,而不是纯粹的“教师”角色。案例分析法给学生提供一种分析问题并解决问题的实战演习的机会,每一位同学都成为课堂的主人。

2.小组讨论法:在实施每项教学项目过程中,以组为单位组织项目教学,在教师引导学生做完每项教学项目后,以组为单位进行总结讨论,形成方法总结报告,并按组进行汇报,培养学生团队合作精神和总结学习能力,逐步提高自学能力。

3.动态教学现场讲解:在教学过程中,教师根据工作中遇到的问题进行实时讲解,对于普遍性的问题,会采用现场临时集中讨论等方法。这种灵活的教学方法,使得教学针对性更强,效果更好,做到有的放矢,但对教师的综合能力要求很高。

4.头脑风暴法:在项目教学过程中,教师广泛使用头脑风暴法,进行小组讨论。针对某项任务或某项具体操作,以小组为单位,选取记录员,要求每个组员进行意见性发言,教师应避免立刻对学生的意见进行评价,应尽可能地调动学生思考的积极性、鼓励求异、创新,全部发言完毕,教师最后总结。这种教学方法,有利于提高学生的自学能力,有利于同学们互相学习借鉴,形成团队意识。

六、教学实施效果

通过对本课程的实施,主要有以下效果:

(一)较真实的工作岗位体验。通过本课程的学习,所有学生体验了模具生产过程的各个岗位的职能要求,了解了模具企业生产的组织流程。

(二)学以致用。在实施每个项目时,通过制作方案、计划,讨论方案和计划以及实际实施过程,综合应用了所学的专业知识及技能,且都围绕着一个具体项目,这为零距离的上岗奠定了坚实的基础。

(三)学生学习的主动性增强。学生在项目实施过程中,通过方案、计划的制定,对方案和计划的讨论及实际实施过程,会发现自身知识和操作技能的不足,通过不断向别人学习、翻阅资料来提高自身能力,最终完成项目工作任务。这样的“教学做一体化”的教学过程,使学生的学习主动性大大提高,综合应用知识的能力也大大提高。

(四)学生成就感的体验。从模具的设计方案确定开始,到模具设计完成,再到模具零件加工完成、模具装配完毕、最后到模具试模成功的整个过程中,学生也都在努力追求完美,他们不断修改设计方案、修改零件图纸、修改零件的加工工艺,重复的打磨抛光模具零件型面,一直到模具装配完成乃至模具试模成功,学生们看着自己制作的每一步成果,都非常高兴,有成就感。

铣削加工实训总结范文第8篇

关键词 数控加工 理论 实践 一体化设计

中图分类号:G424 文献标识码:A

1 课程设计分析

理论与实践,对于高职学生来说,都非常重要,缺一不可。只有对理论知识理解透彻,才能体现与中职学生的区别,才能针对不同的零件编写出高质量的数控加工程序,在遇到问题的时候,能够针对不同的问题进行分析和解决,体现知识和能力的拓展。在对零件进行数控加工工艺分析,编写数控加工程序之后,就要操作数控机床及其工艺装备,进行加工。不能通过规范的操作进行加工,纯粹的工艺分析和编程就是“纸上谈兵”,没有意义,企业也不欢迎这类“书呆子”。所以理论和实践两个部分缺一不可,相互依存。无论是只会理论还是只会操作,都是失败的教学,对进入企业实际岗位上班工作都远远不够。

如何把理论和实践教学有效衔接起来进行教学,切实提高学生的理论分析能力和动手能力,是数控教学的重点和难点。

2 课程设计案例

选择好数控编程与加工的项目,非常重要,一门课程中的项目选择要具备几个要点:对知识点的涵盖、与企业产品的相近性、符合学生认知规律、实训室装备能够生产等。数控编程作为制造类经典课程,案例很多,但是要找典型的包含更多知识点的案例,不是很容易。笔者通过各类教材、网络、期刊、企业等途径,针对数控车削加工和数控铣削(加工中心)选取各3个课内案例和各1个课外案例(共8个)。学生通过数控加工工艺分析和编程,带动各知识点的学习。在经过8个案例的编程训练之后,学生能够掌握数控车、数控铣国家职业鉴定标准中级工难度的零件的数控编程。

但是,作为一个完整的过程,操作机床直至加工出零件是一个必不可少的环节,在教学中讲解机床操作和其它实践环节,是一个十分枯燥的环节。在以前的教学中,教师对着PPT(图片)逐一讲解,学生听着昏昏欲睡,不知所以,下课之后学生就忘记了。语言学家富兰克林说过:“告诉我,我会忘记;演示给我看,我可能会记住;让我参与其中,我就会理解了。”所以如何在课堂上让学生参与到数控机床操作中来,是一个大问题。

3 数控加工仿真软件

目前,市场上存在几类数控加工仿真软件,比较知名的有:宇龙数控、斯沃(SWCNC)等。数控加工仿真软件与实际操作数控机床基本相同。通过软件操作,可以学习数控机床的开关机、程序输入与编辑、手动与手轮模式、自动加工模式、刀具选择与安装、工件确定与安装以及零件的自动加工等所有操作。可以理解为,学生坐在教室(机房)里面,就可以进行数控机床的操作和编程。它就像一座桥梁,连接着数控理论和实践学习。

虽然实际机床与仿真软件存在一些区别,但是总体上学生能够通过操作虚拟的数控机床能够掌握“数控工艺分析-数控编程-工件与刀具安装-数控加工”整个过程,虽然不能代替实际操作,但是对数控操作的理解起到很重要的辅助作用。

但是数控仿真软件也有缺点。首先是对切削参数的选择不能验证和观察切削效果,无论选择什么样的切削参数,最后的形状都是一样的;其次,学生长期使用会降低学生的安全警惕性,在一种没有安全隐患和威胁的环境里操作数控机床,会造成学生不严谨的工作作风,对以后实际上机床操作机床带来风险;再就是盗版的数控仿真软件不能运行宏程序,加工表面不能真实反映实际情况,有时候还会出现莫名其妙的走刀路径。

4 理论实践一体化设计

有些学校融合了理论和实践课程成为一(下转第119页)(上接第66页)门课程,做到了一体化设计与教学。大部分学校不能做到,主要有两点原因:一是学校没有足够的设备,比如我校学生实践课程需要到共享的现代工业中心数控基地租用机床,二是现在制定专业培养方案,相关部门规定了理论与实践总课时比,在这个比例范围内制定专业培养方案,融合成一门课程,因为课时很多,所以无论这门课程算是理论课程还是实践课程,其它课程很难安排。

选择好教学项目(案例),通过课堂教学学习数控加工工艺与编程,再通过数控仿真软件进行操作机床进行加工,在加工过程中不断修改和优化数控程序,让学生有一个直观的认识,尤其是现在的仿真软件,增加了一些动态效果和声音效果,越来越接近实际机床加工的状态,很容易激起学生的学习兴趣。在这种兴趣驱动下,学生很容易就上手数控机床的操作。

在实践课程上,还是选择同样的项目,作为必做项目。通过实际操作数控机床加工出来。教师在课堂上一定要规范操作机床作为示范,在示范中讲解安全注意事项以及规范操作要点,另外要特别强调两点“高压线”,是绝对不能触及的,否则会存在安全隐患。另外再分别设计数控车床和数控铣床各2个项目作为选做项目,训练和提高学生的自学能力。

5 理论实践一体化教学侧重点

理论教学侧重点在于数控加工工艺与编程,对于无法直观体会的切削参数设置、工件装夹与调整等内容,没有必要讲解过多的理论分析,直接告诉学生切削参数。

在实践教学中,有一些是无法通过理论教学实现的知识点,如下:工件的装夹与调整:夹具和工件的调整直接决定加工精度。量具的使用、刀具补偿参数的设置与调整、粗加工与精加工的切削参数设置等等。这些内容要通过多次的加工才能慢慢体会,在观察中改善切削参数,才能慢慢提高。只有直观的体会才能设置合适的切削参数,教材上的理论知识往往不是很实用。

在实践教学中还有一个问题就是设备太少,一般5~7人一台设备,每天的训练一个人还不足一个小时。其他时间可以用来安排编程和写总结,可以在旁边观察其他同学的实操训练。

6 小结

通过实际教学,学生反映很好。理论和实践教学保持连续性,有助于学生的理解和上手。通过实践,也可以验证教材上的理论知识。数控仿真软件有效地连接起理论和实践教学,发挥了非常重要的作用。