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 文章中心 > 动物解剖实训总结

动物解剖实训总结

动物解剖实训总结范文第1篇

解剖学老师由于长期脱离临床,授课时联系临床难免力不从心,达不到解剖服务临床的要求;学生由于学习的指向性不明确,为解剖而解剖,学习兴趣低下,故局解的“教”与“学”历来是医学教育同道们亟待解决的话题。而外科手术学通常由外科医生执教,外科医生由于长期在临床一线工作,对手术操作技能的讲解演示比较规范熟练,而对于局部解剖学知识的讲述常常缺乏系统性、完整性,不能很好串联局部解剖学和外科手术学的相关知识,无法很好横向联系两门课程。目前医疗环境日益严峻,医患关系日益紧张,医院和临床医生均加强了自我保护,普遍不敢带医学生上手术台,也不敢放手让医学生在患者身上进行操作检查。而外科实验对象主要为模型和小动物,与人体差异很大,局解不联系临床,外科实验不接触人体,导致学生基本功不扎实,临床应用解剖学知识匮乏。

2改革实践

结合我院局部解剖学和外科手术学教学实际,更新教学理念,以临床应用为导向,调整课程设置与安排,优化整合局部解剖学与外科手术学课程,由解剖学老师和外科学医生共同授课、共同指导实验、共同编写整合教程。旨在促进基础与临床老师之间的互动交流,增进学科知识之间的渗透联系,提高医学生的临床思维能力和动手操作技能。

2.1调整课程设置与安排

我院传统的解剖学教学包括系统解剖学和局部解剖学,前者安排在第1学期,学时数为112学时,后者安排在系统解剖学结束之后的第3学期,学时数为64学时,外科手术学课程安排在第5学期,学时数为42学时。我们在保证教学总学时数不变的前提下,将系统解剖学的学时数调整为90学时,仍然安排在第1学期讲授,将局部解剖学和外科手术学两门课程优化重组为局解手术学一门课程,学时数增加到128学时,并统一安排在第5学期授课。此举重在紧贴临床应用,强化实践操作能力。

2.2组建局解手术学“双师型”师资队伍

局解手术学课程的教学要求授课老师既要具备扎实的解剖学知识,又要具备一定的临床应用知识和熟练的手术操作技能,这样才能使局解手术学课程的教学真正指向临床应用。为使每一位老师达到“局解-临床-手术”三位一体的目标,我们组建了局解手术学教研室,由临床医生和解剖学老师共同承担局解手术学课程的理论讲授与实验指导工作,并定期开展临床医生和解剖学老师之间的串联互动,由临床医生为解剖学老师讲解临床手术操作要领,请外科和妇产科手术专家对解剖学老师和实验技术人员进行人体常见手术入路的强化训练讲座,同时由解剖学老师为临床医生讲解人体各局部的层次结构和实地操作技巧,通过同堂专业交流切磋,既弥补了解剖学教师临床知识有限和滞后的不足、又解决了临床医生局解理论知识相对薄弱的问题,教师的整体素质明显提高,临床医疗水平和课堂教学效果均大幅提升。

2.3编写局解手术学整合教程

我们根据临床医学人才培养目标要求,结合临床实际,组织科室老师和附属医院部分外科专家共同参与编写《局解手术学整合教程》。该教程以部颁教材第八版人卫出版社出版的《局部解剖学》和《外科手术基本操作》为重要参考依据,教程内容涵盖五大知识模块,即:外科操作基础、动物手术、临床常见手术层次解剖、临床其它操作技术、人体各局部层次结构与解剖操作。外科操作基础模块主要内容为常用手术器械及使用方法,手术基本操作法(如组织切开分离法、止血法、缝合法和结扎法等)的规范化实施及其原理等;动物手术模块内容包括动物清创缝合术、离体猪肠端-端吻合术、狗后肢静脉切开置管术、狗胃大部切除术、兔蚓突切除术等,通过动物模拟临床外科手术操作,强化手术学基础训练,使学生熟练掌握手术的基本技能;临床常见手术层次解剖模块内容包括气管切开术、甲状腺次全切除术、腹股沟疝修补术、胃、十二指肠溃疡穿孔修补术、肠吻合术、阑尾切除术、胆囊切除术、脾切除术、大隐静脉高位结扎与剥脱术、膀胱造口术等,在尸体上模拟上述手术的基本步骤进行解剖操作,为实习阶段的外科临床手术打下基础;临床其它操作技术模块内容主要是利用动物来模拟操作换药引流技术、组织活检技术、骨折复位固定技术、穿刺或封闭技术等;人体各局部层次结构与解剖操作模块包括头部、颈部、胸部、腹部、盆部和会阴、脊柱、四肢的解剖操作,考虑授课学时以及临床应用实际需要,每个局部都有重点内容以及临床应用要点提示。

2.4改革局解手术学课程教学方法

我们对课程五大模块进行总体规划设计,包括各模块内容的重点和难点,各模块理论和实验的学时划分等,每一模块均由解剖学老师和外科学老师分工协作,共同完成。其中外科操作基础、动物手术、临床其它操作技术模块的理论知识讲授由外科学老师担任,临床常见手术层次解剖、人体各局部层次结构与解剖操作模块的理论讲解由解剖学老师负责,各模块的实验教学则由解剖学和外科学老师共同承担。其中,解剖学老师侧重人体各局部层次结构与解剖操作的实验指导,而外科学老师侧重临床常见手术操作步骤及注意事项的实验指导,学生以小组为单位完成规定的实习操作任务,每次实验结束前给每个小组布置下次实验内容以及需要查阅的相关知识,实验操作前各小组先回答本次实验内容预习准备情况,并由主讲老师作为平时成绩考核打分,实验中遇有疑难问题要求组内同学相互讨论解决,实在解决不了的请教带教老师。实验结束后书面总结本次实验的经验教训并完成实验记录。

3讨论

动物解剖实训总结范文第2篇

关键词:剖宫产分娩;自然分娩;产前培训;孕期教育

分娩是每一位妈妈生命中必将经历的过程,随着临床技术的革新与改进,分娩技术也随之提高,但孕妇对分娩方式的了解不多,在选择分娩方式时出现盲目听从医生或长辈建议的情况,这一情况使得许多孕妇选择进行剖宫产分娩,而无视了自然分娩的优势与好处,使得选择自然分娩的孕妇极速减少,孕妇在身体条件允许的情况下,自然分娩更具有其生理价值。我院对一部分孕妇进行孕期教育以及产前培训,通过所选296例孕妇的资料进行回顾性分析,现总结如下。

1资料与方法

1.1一般资料 回顾性分析我院2013年1月~2015年1月收治的296例孕妇的临床资料,将其随机分为实验组和对照组,每组各198例孕妇。实验组孕妇年龄18~39岁,平均年龄(32.56±3.88)岁,孕周为36~40w,平均孕周为(32.08±3.59)w。对照组孕妇中年龄20~42岁,平均年龄(32.89±3.86)岁,孕周为35~42w,平均孕周为(33.52±3.25)w。两组孕妇一般资料均无明显差异,不具有统计学意义(P>0.05),具有可比性。

1.2方法 对照组孕妇从14w开始进行定期的产前检查。而实验组孕妇则在14w开始进行孕期教育与产前培训,培训的主要内容,是进行孕妇保健讲解、不同分娩方式的讲解、非药物性减痛法培训以及。

孕妇保健知识讲解主要包括孕期、产时、产后医学科学知识的讲解,对孕妇进行秋草、健身操等运动的指导,加强孕妇会阴肌肉的锻炼强度,以增加孕妇骨盆的灵活度。

不同分娩方式讲解的主要内容,包括自然分娩以及剖宫产分娩两种方式的医学知识宣讲,使孕妇对两种分娩方式有一定的了解,并在此基础上结合孕妇的个体情况,对孕妇进行分娩方式的选择指导,建立专家热线,以便随时解答孕妇和家属的疑问。

非药物性减痛法培训的主要内容,是对孕妇讲解非药物性减痛法的主要原理以及方法,在孕妇了解后进行模拟训练,帮助孕妇进行呼吸技术与躯体放松技术的掌握,使孕妇能够正确的与腹中的胎儿沟通,做到非药物性减痛。

1.3观察指标 将两组孕妇选择所选分娩方式进行统计分析,进行孕妇护理满意度调查,并将调查结果进行统计学分析。

1.4统计学分析 采用SPSS19.0的统计学软件对数据进行分析处理,计量资料以均数±标准差(x±s)表示,采用t检验,计数资料以率(%)表示,采用χ2检验,P

2结果

实验组孕妇中,选择自然分娩的孕妇为178例,占实验组孕妇总数的89.89%,选择剖宫产的孕妇为20例,占实验组孕妇总数10.11%。对照组孕妇中,选择自然分娩的孕妇为89例,占对照组孕妇总数的44.94%,选择剖宫产分娩的孕妇为109例,占对照组孕妇总数的55.06%,实验组自然分娩率明显高于对照组,具有统计学意义(P

3讨论

随着剖宫产的产生和发展,我国孕妇对剖宫产的依赖性逐渐加大,越来越多的孕妇选择剖宫产,但剖宫产并非最佳的分娩方式,在孕妇身体状态允许的情况下,选择自然分娩更加有利于新生儿的发育与产妇的恢复[1]。孕妇选择进行剖宫产分娩的主要原因,一部分是因为孕妇对分娩未知性的恐惧,另一方面则是因为孕妇以及家属对剖宫产的认识不足,对自然分娩产生抵触,进而选择剖宫产分娩[2]。因此,在对孕妇进行产前培训以及自然分娩具有许多优势,首先,自然分娩能够使胎儿的胎头经过产道的挤压,对胎儿脑组织的营养和智力发育带来巨大的益处,使胎儿得到良好的锻炼;其次,自然分娩过程中,宫缩能够使胎儿的胸廓有节律性的压缩和扩张,为胎儿建立良好呼吸能力带来好处,明显的降低新生儿窒息情况的发生;最后在孕妇恢复方面,自然分娩能够使孕妇的软产道扩张,有利于产后恶露的排除以及子宫的复旧。而剖宫产在一定程度上会受到切口感染的威胁,在治疗时间与治疗费用上都有一定优势[3]。通过本文所选286例孕妇的临床资料分析可以看出,经过产前培训和孕期教育的孕妇中,选择自然分娩的孕妇占89.89%,明显高于对照组孕妇中的44.94%。实验组孕妇满意率为95.95%,对照组孕妇的满意率为80.80%。经过产前培训和孕期教育的孕妇对护理的满意度明显高于对照组。可见,良好的产前培训和孕期教育,能够有效的提升自然分娩的选择率,并有效的提升孕妇对护理的满意度。

参考文献:

[1]李彩云,史伟丽.孕期教育及产前培训对分娩方式的影响[J].现代中西医结合杂志,2009,18(35):4436.

动物解剖实训总结范文第3篇

关键词:确立主题;任务实施;归纳总结

一、背景

动物病理是一门有较多抽象概念和枯燥乏味的理论形态学科,又是一门实践性很强的专业基础课程,传统教学模式不能发挥其与临床学科紧密相关的优势,学生在学习过程中容易产生厌学心理。随着中职教育发展的规模不断扩大,中职教育对生源的选择已非常宽松,学生的文化基础参差不齐。多数学生没有掌握科学的学习方法,缺乏学习自觉性和主动性,给教学和管理带来很大的困难。但他们也有乐观的一面:活泼好动,思维活跃,对新鲜事物充满好奇;好胜,喜欢表现自己……

因此在该门课程的教学过程中,通过导入临床案例,为学生创造“理实一体化”的教学情境,让学生在真实情境中进行体验,激发他们学习的兴趣,着力提升教学质量和教学效率。

现以“猪的尸体剖检术式”为例,探讨“理实一体化”教学模式在动物病理学课堂教学中的应用。

二、过程

1.确立主题,安排任务

上一次下课前向学生提议将利用下次四节课的时间,给学生一次各司其职、展示自我的机会――探究猪的尸体剖检术式。学生议论纷纷:老师都没教过,用什么工具?从哪开始剖?看哪些器官?怎样才知道小猪有没有病?因此,我在课前确立了我们要解决的三个学习任务:(1)猪的尸体剖检的准备工作;(2)猪的尸体剖检的术式;(3)辨认各器官是否发生病变。

考虑班级学生人数较多,无法满足多数学生都想亲自解剖的愿望,因此我跟班委讨论决定:全班分为A、B两队。按学号顺序分成四个小组,每组10人,其中前20人的两小组归为A队,后20人的两小组归为B队。各组选出正、副小组长。第一、第三组负责猪的尸体剖检的准备工作及病变组织、器官的记录,第二、第四组负责进行猪的尸体剖检及汇报答疑。任务落实后,我深入学生当中,引导他们在课后以小组合作方式查找相关资料,进行行业调查,经过分析、思考和讨论,提出本组任务的实施细则。此时,学生的学习兴趣被调动起来了,各小组开始沉浸在热烈的分配任务和探讨情景之中。课前,还通过和小组长交流,检查各组课前收集、调查的资料,发现不足及时引导,让他们有时间更正。要求两队分别选派好代表作汇报发言的准备。

2.任务实施,展示自我

学生积极准备,主动地参与,以下是本次课堂的任务实施环节:

我组织学生进入实训室后,安排学生按组坐好,然后把课堂交给各组长。第一组小组长在组内宣读尸体剖检时所要准备的实训动物、器械、药品等;第三组小组长则将需要准备的具体器械、药品、实训动物罗列在黑板上,然后安排组员跟老师去领取。

此时,第二组则拿出他们在网络上收集到的猪的尸体剖检的视频,利用多媒体播放。

准备工作到位后,A、B两团队人员自然分开操作。(教师巡堂,记录各组表现并防止安全事故的发生。)

A队学生准备就绪,负责剖解的学生指挥组员稀释消毒药水,然后正摆弄着病死的小猪(准备进行外部检查),这时有两个组员异口同声地说:“不是要先进行问诊吗?”这一提醒,四个负责问诊的组员才回过神来,向我走来(因为病例是我联系的)。他们向我详细询问了小猪的饲养管理、流行病学情况、临床表现及防治经过等,以确定剖检的侧重点,缩短剖检时间。而此时,B队学生则向我汇报:眼观病死猪的体表特征,初步排除破伤风、炭疽,申请进行尸体剖检。

两队学生都能按照操作规程从头部开始进行外部检查。依次检查头颈部、前肢、胸腹部、后肢、、外生殖器、背、尾等。主刀学生检查眼、鼻、口腔、皮肤、等,与大家一起判断相关部位有无充血、出血、贫血、黄染、坏死、肿胀、有无分泌物及分泌物的性状等,负责记录的学生进行记录。

接下来是内部检查阶段。

A队操作如下:稳定尸体,分离四肢剥皮及皮下检查打开腹腔腹腔脏器的采出打开胸腔摘出胸腔脏器口腔和颈部器官采出颅腔剖开,观察脑。其操作特点:(1)将猪仰卧用刀切断四肢内侧的所有肌肉和髋关节的韧带,使四肢平摊在地上后,从颈、胸、腹的正中线切开皮肤。检查皮下、下颌、腹股沟淋巴结是否有充血、出血、淤血、水肿等病变。(2)胃肠采用整体取出的方法。即先将小肠移向左侧,以暴露直肠,在骨盆腔中单结扎。切断直肠,左手握住直肠断端,右手持刀,从前腰背部分离割断肠系膜根部等各种联系,在胃前部结扎剪断食管,取出整个胃肠道。然后进行逐个器官检查。(3)打开胸腔。用刀先分离胸壁两侧表面的脂肪和肌肉,检查胸腔的压力,横切胸前口皮肤,然后用刀切断两侧肋骨与肋软骨结合部,再切断其他软组织,除去整个胸壁,即可敞开胸腔。检查胸腔、心包腔有无渗出液及其性状,胸膜有无出血、是否光滑,肺与胸膜是否发生粘连,心包膜是否增厚、有无纤维状物渗出等。然后将胸腔内的心脏、肺一并采出,分别检查。

B队操作如下:稳定尸体,分离四肢剖检颌、颈部打开胸、腹腔剖开颅腔、摘出脑剖鼻腔,检查鼻甲骨。其操作特点:(1)先剖开下颌及颈部的皮肤,检查皮下及下颌淋巴结有无病理变化。(2)从颈部下刀,先分离舌、喉、食管、气管,并进行检查。(3)打开胸、腹腔。沿腹正中线把皮划开,剥去皮,然后再横切胸骨柄,沿两侧肋软骨切割直达腹壁两侧肷部,暴露出胸、腹腔,此时拿住气管、食管向拉带出心、肺,切断膈肌依次摘出肝、脾。纵切耻骨联合,扩开骨盆腔,沿尾切掏出直肠,连同胃、肠一并摘出,然后进行逐个器官检查。

整个剖检过程,两队都派队员负责收集各器官的病理变化。剖检工作结束后,各队负责场地、器械消毒及尸体处理的队员各司其职完成该项工作。

3.归纳总结,布置作业

A队:在此次学习实践活动中,所有团队成员都肩负有不同的任务,学生都能积极地参与。但我们发现在尸体剖检过程中,我们之前所想的都太理想化,认为按照既定的操作步骤就能顺利进行,事实上并非如此。在打开胸腔和分离舌头周围组织时,下刀部位较难确定,当时学生七嘴八舌,一时间主刀的队员竟无从下手,幸好有老师的及时指导,才完成了整个剖检过程。

B队:本次实训,在老师的指导下,第三、第四组经商量确定了各组组员的具体工作任务与职责。大家都能积极主动地参与,课前认真收集资料,充分地分析了猪的尸体剖检过程中的难点、要点。为此,我们想出了一个化解问题的办法:即在内部检查前,先用彩笔按下刀顺序和部位做好标记,避免了剖检时因紧张而出现的错乱,使学生的剖检技术都得到了提高。

我不由得被学生的学习潜力被调动起来后的风采感染了,对他们的表现也给予了充分的肯定:

首先,大家掌握了病死猪的尸检剖检的准备工作、剖检术式及各器官病变的辨认技术。值得提出的是,动物尸体剖检的术式没有确定性。在内部检查时,两队分别运用了两种不同的剖检方法。这都是大家自主学习的成果,具有创新精神,继续发扬。

其次,在本次课中,所有学生都积极地参与其中,通过小组合作让我们在学习中体验到了团队合作的责任分工、互助、有效沟通和相互信任。学生收集处理信息的能力、动手操作能力、语言表达能力也得到了提高。

最后,请学生根据本组的操作情况,每人完成一份实训报告。内容包括:问诊、剖检准备、剖检方法与步骤、病理变化及场地、器械、人员的消毒情况。

总结汇报后,全班响起了好一阵掌声!我知道这掌声是学生对自己表现的一种鼓励,是对这种教学形式的认同。

三、评析

1.遵行“教师主导,学生主体”的教学理念

在本次教学活动中我本着以学生为主体,充分体现“教师是组织者、引领者,学生是学习的主体”的教学理念。我在实施教学过程中将教学中心放到了学生的学习上,把猪的尸体剖检作为学生任务,让学生分析任务,并根据具体情况设计方案并实施。将学生的学习从“要我学”转为“我要学”的心态。利用课余时间分工合作完成课前知识准备工作,极大地调动了学生的学习积极性,提高了学生自主学习的能力,有利于学生技能、素养的全面提升,有效地营造了良好的学习氛围。

2.创设“理实一体化”的教学模式

动物解剖实训总结范文第4篇

所谓实验能力包括以下几个方面:①操作能力:熟练使用显微镜、解剖器、安装实验装置、自行设计各种实验步骤、采集制作植物、动物标本;②获得知识的能力:即在实验过程中通过聆听、观察、阅读、质疑、记录分析实验结果等途径获得知识的能力;③整理分析能力:通过表解、图释记录实验的结果,对实验现象进行分析整理,找出实验成败原因,并能解释实验现象,写出实验报告;④解决问题的能力:学生应用与实验有关的知识寻求解答问题的能力。那么我们应该如何培养学生的实验能力呢?在生物实验教学中,我首先根据学生不同的年龄特征和心理特征,采取以下不同的组织形式,循序渐进地培养学生的实验能力。

一、学生好奇心强、好动,他们做实验时,注意力分散在实验仪器及用品上,不注意听讲、看老师的示范,在实验过程中不认真操作,观察实验现象不细致。此时,我一般采取模拟方式进行实验。

模拟实验教学方法的好处是有利于培养学生认真、细致、严谨的科学态度,规范学生的实验操作。在模拟实验的基础上,再以分段实验的方式训练学生。分段实验不仅给学生提供独自操作的机会,培养学生独立操作能力,而且在教师的引导下,使学生逐渐学会观察实验现象,收集实验资料,归纳总结得出结论,从而主动获得知识。

动物解剖实训总结范文第5篇

【关键词】 解剖;手术;教学改革

外科应用解剖与手术学是一门实践性很强的课程,与临床手术学科联系密切,它要求学生掌握手术操作的基本技术,并培养学生的动手能力,对培养优秀的临床医师起着桥梁作用。本文通过对“外科应用解剖与手术学”教学现状进行分析,就如何提高学生的兴趣和教学质量进行了初步探讨。

1资料与方法

1.1调查对象 调查对象共108名,其中男58名,女50名,所有调查对象均为医科大学三年级学生,学习过外科应用解剖与手术学课程的学员。

1.2问卷调查由作者发放调查问卷进行无记名调查,调查表内容包括:①对课程教学的总体看法;②对理论课教学内容的看法;③对实训课教学内容的看法;④对实训课教学实验室设施的看法;⑤对本教研室教员的看法; ⑥对实训课指导方法和态度的看法;⑦对今后从事医疗工作有无帮助的看法;⑧对本课程的学习兴趣;⑨对本课程学习困难度的看法;⑩评估方式(成绩构成及考核方式)对学员知识和技能掌握的影响。每个问题设置4个等级,前6项设置很满意、满意、一般、不满意4个不同等级,第7项设置为很有帮助、有帮助、无所谓、无帮助,第8项设置为很感兴趣、感兴趣、一般、没兴趣,第9项设置为不困难、一般、困难、很困难,第10项设置为影响很大、影响较大、影响一般、不影响。所有资料均输入计算机,采用SPSS13.0统计软件分析处理。

2结果

对课程教学的总体看法,满意和很满意的比例占95.45%;对理论课程教学内容的看法,满意和很满意的比例占96.59%;对实训课教学内容的看法,满意和很满意的比例占87.5%;对本教研室教员的看法,满意和很满意的比例占97.73%;对实训课设施的看法,满意和很满意的比例占70.45%;对本教研室授课教员在实训课中的指导方法和态度的看法,满意和很满意的比例占98.86%;本课程对今后从事医疗工作有无帮助的看法,有帮助的比例占97.73%;对本课程学习困难度的看法, 不困难占18.18%,一般占63.64%,学习困难的占19.32%;对本课程的学习兴趣,感兴趣的同学占92.05%;评估方式(成绩构成及考核方式)对学员的知识和技能掌握的影响,影响很大和影响较大占82%。通过对调查结果的分析,可以看出“外科应用解剖与手术学”是一门深受广大学员欢迎的课程,学员对教学满意度很高。但还存在一些不足,比如课时少,操作机会不多,实验动物不足,某些教学设备陈旧落后,应该增加课时、加大教学经费的投入。在108名调查对象中,认为考试方法需要改革的占到75.93%,临床知识扩展和解剖知识回顾占到48.15%,认为该开展第二课堂的有44.45%,以上三项为调查对象反映最为强烈的项目。

3讨论

21世纪需要培养具有创新精神和较强实验能力的高级专业人才,传统的教学模式已经无法满足需求。为了适应新形势下人才培养的教学需要,对目前教学模式和教学效果评估的方式进行优化改革是很有必要的。结合本课程的特点以及目前存在的不足,主要应从以下几方面进行改革。3.1转变观念树立“融知识、能力、素质教育为一体”的观念,加强对学生综合运用所学知识解决问题能力的考核。减少验证性实验,增加设计性、综合性、创新性实验。

3.2加强师资建设对教师的要求,理论课和实践课同等重要。对青年教师加强培训、考核,取得上岗资格的才能上岗,加强督导、评价,不合格教师不得带教。

3.3增加投入 增加实践教学的经费投入,解决经费不足问题,改善实践教学条件,对现有实验室进行改造重组,更新、补充实验仪器设备。采取多种渠道筹集资金,改善教学条件。 “十一五”期间我校投入140万元左右用于外科应用解剖与手术室的改建和教学设备的补充更新,改善了教学实验条件。

3.4联系临床 实验操作前老师可适当联系临床,便于学生在实践当中印证、强化所学的基本理论,再用所学理论将临床现象产生的机制加以分析说明,使学生不但知其然,还能知其所以然,从临床现象(症状、体征) 看到其本质。例如在进行脾切除手术时,可以联系临床中脾病变的例子,根据病变的不同情况,确定不同的处理方法,使学生对脾切除术有更为深刻的理解。联系临床第一要贴切,要准确;第二要适度,做到点到为止、恰到好处,防止占用时间过长,造成喧宾夺主的情况。

3.5开展课外兴趣活动 兴趣是产生对事物认识的原动力,也是对事物进行深入研究的开始。开展兴趣小组活动,能让学生在平时上课的基础上接触到一些临床新技术,有机会到医院实地观摩学习和在老师的指导下阅读外文文献。通过课外活动既能拓宽学生的知识面,扩大学生的视野,进一步提高学生学习的兴趣和实验操作技能及运用知识的能力,又能培养学生的创新能力和实践能力,为将来的进一步发展打下坚实的基础[1]。

3.6改革考试方式 目前对学员学习知识的掌握情况,多是通过采用期终理论考试的形式进行,根据最终考试的成绩来了解学员知识的掌握程度。这就容易导致学生忽视对操作能力和应用能力的培养和提高,而偏重于理论知识的死记硬背。要扭转只重理论知识的简单记忆,而不重实践能力训练的局面,课程的成绩既要体现理论知识的掌握情况,又要体现学员实践技能的掌握情况。既要注重课程结束的期终考试,又要体现平时的学习重要性。这样才能培养学生坚持一贯的注重平时知识积累的好作风以及动手能力的培养,调动同学平时学习的主动性和积极性,改变到了课程结束时才应付考试的不良习惯。考虑到本门课程是一门实践性很强的实训课程,因此考试成绩的构成比例,建议理论分占总成绩的50%,实训课平时成绩占20%,操作考试占30%。理论成绩由最终考试成绩和平时阶段性测试构成,实训课平时成绩由平时实训课的表现来评定。这样,不仅能较全面的考查学生的成绩和能力,而且有利于纠正学生“重理念,轻实践”的倾向,促进他们重视实践性教学环节,培养动手能力和创造能力,牢固掌握外科手术操作的基本技能[23]。这样考试既能起到评价学员对知识和技能掌握情况的作用,又能成为指导学员平时学习的手段,从而提高教学质量。

参考文献

1] 朱新琴,韦寿宏.外科实验课中的兴趣教学[J].局解手术学杂志,2005,14(2):261.

动物解剖实训总结范文第6篇

关键词:药物学;多课程综合;模块化教学;探索

中图分类号:G642.41 文献标志码:A ?摇文章编号:1674-9324(2013)48-0179-02

所谓模块(Modul),描述的是围绕特定主题或内容的教学活动的组合,或者说,一个模块是一个内容上及时间上自成一体、带学分、可检测、具有限定内容的教学单元,它可以由不同的教学活动组合而成[1]。模块化教育模式以“MES(Modules of Employable Skills,模块式技能培训)[2]”和“CBE(Competency Based Education,能力本位教育)[3]”两种流派比较具有代表性。我国职教界总结出了相对适合我国国情的“宽基础、活模块”教育模式[4]。根据这一指导思想,笔者所在的医药化工系,医药专业以药物学为主线组织了多课程综合模块化教学,就此做剖析。

一、药物学为主线模块化教学的必要性

1.教材编写适合模块化教学。“国内一些中等职业学校开展了模块化教学的课程模式与学分制改革,取得了可喜的研究性进展。《药物学基础》是以2001年8月教育部颁布《中等职业学校重点建设专业教学指导方案》(教职成厅[2001]5号)为依据,结合参与课程模式改革的部分教师体会而编写的系列教改教材的组成部分”[5]。

2.课程内容需要模块化教学。下面以《药物学》为例来说明,本教材内容上突出了“三基”(基础理论、基本知识、基本技能),思想上体现了“五性(思想性、科学性、先进性、启发性、实用性)”[6]。内容设置上分为三大模块:药物基础知识模块、药物模块(抗菌抗寄生虫抗癌细胞药物模块、机体系统用药模块、血液与内分泌用药模块)、实训模块。

二、模块设计

模块化要求人们思维方式的改变,要适应从“专业课程”到有功能性的单元“模块”的转化,并随之带来的教学内容的新构造。模块的传授者应将模块的能力目标加以限定。以往,在一个专业里一门专业课程的设置一般服务于该专业甚至仅服务于该专业的某一特定重点。而模块能够围绕一个特定主题独立构成一个单元,可以在事先设计时就进行考虑其能够服务于哪些重点或是否可以跨专业使用。特别是那些跨学科设计的模块在不同专业里有着广泛的用途。就像药物学里药贯穿解剖、生理及病理的很多知识。笔者以药物学为主线进行模块设计,教学中总体上采用内容模块设计,分为基础知识模块、药物模块、和综合实训模块。在分部分模块上采用医药关系逻辑模块设计。

三、模块教学

1.药物基础知识模块。由于这一模块,和以前的药物学基础理论教学类似,所以在此不做模块教学说明。

2.药物模块。本模块又分为抗生素模块、机体系统疾病用药模块、血液内分泌疾病用药模块,主要介绍的内容是药物所治疗的疾病,疾病所在部位的解剖学关系,及此处的生理结构和病理表现。所以牵涉的内容非常多,但多是本专业的专业基础课,在学习药物学基础之前学生已经学过,这时候需要我们药物学教师综合讲解,连贯应用,也是不可小觑的模块。本模块不但要求教师对解剖学、生理学、病理学都非常熟悉,而且能熟练综合应用,游刃有余。下面以消化系统药物为例说明本模块的教学方法。消化系统的解剖学:见解剖学教材。上消化道生理学:见生理学教材。消化系统病理学:以消化性溃疡为例,消化性溃疡病是一种常见的慢性疾病,分为胃溃疡和十二指肠溃疡。胃溃疡和十二指肠溃疡是由于胃液酸性过大多对粘膜自身消化破坏所形成的,事实上胃酸和胃蛋白酶只是溃疡形成的主要原因之一,还有其他原因可以形成溃疡病:遗传因素、化学因素(酒精、阿司匹林、皮质类固醇)、生活因素(饮食、职业等)、精神因素(紧张、忧虑、多愁善、脑力劳动过多)、感染因素(幽门罗氏杆菌)、其他因素。慢性、周期性、节律性上腹痛是典型消化性溃疡的主要症状。以抗消化性溃疡药物奥美拉唑为例,奥美拉唑是近年来研制开发的作用机制不同于H2受体拮抗剂的全新抗消化性溃疡药。它特异性作用于胃粘膜的壁细胞,降低壁细胞中的H+-K+-ATP酶的活性,使胃壁细胞内的氢离子不能转移到胃腔中,由于氢离子的缺乏而使胃酸的生成减少。H+-K+-ATP酶又叫做“质子泵”所以奥美拉唑又称为“质子泵抑制剂”。作用时间也长,服用一次药物后胃酸分泌量明显下降,最高可下降80%,作用时间可长达48小时。作用与用途:与普通教学一致,内容见教材。不良反应:与普通教学一致,内容见教材。注意事项:与普通教学一致,内容见教材

3.实训模块。本模块重点训练学生对药物模块的综合应用能力,分为学校模拟药房实训和社会药房和医院药房实习两个部分,下面就学校模拟药房为例来分析本模块教学。学生在实物药品环境中,了解药品调剂的全过程,加深对药品的感性认识,熟悉药品管理政策;同时系统地实践临床合理用药的基本技能训练,结合教师角色扮演等教学过程,使学生更深刻理解疾病的反应和症状,熟悉临床药学工作方法和途径,并提高与患者沟通的技巧,从而建立起临床药学和药学院相关药学课程的交互性药学实践平台,培养药学理论知识与药学实践相结合、科学研究与临床合理用药相结合的高水平药学人才。

四、小结

1.使教学安排灵活。因为所有的模块大多数都是在一个学期之内或在一个集合块结束之后进行考核,这使得教学结构较为紧凑。这同时又是一种较为严格的教学组织,能够促使学生在规定的学期期限内较快完成学业。当学生完成其学业时,在其毕业证书上就可更清晰地记录已修模块,一个模块化的专业的内容比起非模块化专业来说则更具有说服力。

2.使教学体系统一。在某一专业的人才培养方案里或在跨课程合作过程中模块的灵活组合,必须以模块在不同专业里具备兼容性为前提的。模块拥有相同的时间限度;模块一般应该在一个学期内结束;在全系范围内对所有专业运用统一的教学体系。模块化的教学体系也可以简化成绩的认定。

3.可以在中职院校范围内推广。在一个中职院校里适用某一专业孤立的模块会导致与其他专业不兼容的问题。一个新体制的建立应在整个学校范围内进行,应该可以跨系乃至跨学校在其他学校的相近专业中加以实施。例如医药系的药品营销专业就可以和商贸系的会计专业综合模块组合,只有这样,才能促进现有资源的有效利用,同时扩展专业设置的多样。

参考文献:

[1]黄筱调,郑莉.模块式教学法及其探索[J].江苏高教,1998,(4):64-65.

[2]梅国祥.开展模块式技能培训初见成效[J].成人教育,1992,(1):17-19.

[3]吕鑫祥.对“能力本位教育”课程模式的理论思考[J].教育发展研究,1997,(3)23-25.

[4]张树臣.改革教学模式办出职教特色[J].职业教育研究,2004,(6):58-59.

[5]沈芙蓉,陈雪艳.药物学基础[M].第二版.上海:科学出版社,2003.

动物解剖实训总结范文第7篇

针对多年形成的教学实验室存在的不利于实验教学的弊端,将分散设置和功能相同或相近的教学实验室进行了调整、合并。重组后,教学实验室不再隶属教研室,实行校、院两级管理,院管为主,学院成立实验中心,由主管实验室的副院长任主任,统一管理教学实验室。通过重组,我院教学实验室的数量由原先17个教学实验室的60余间实验室减少到9个教学实验室的38间实验室,即:①形态学教学实验室,由原组织胚胎学、病理解剖学和人体寄生虫学教学实验室组成,可同时为220人提供实验;②机能学教学实验室,由原生理学、病理生理学、药理学和医学心理学教学实验室组成,可同时为288人提供实验;③人体解剖学教学实验室,可开设系统解剖、局部解剖、断层解剖和影像解剖的实验课;④细胞生物学和医学遗传学教学实验室;⑤医学微生物学和免疫学教学实验室;⑥生物化学和分子生物学教学实验室;⑦生物医学工程教学实验室;⑧诊断学教学实验室;⑨手术学教学实验室。教学实验室在结构和资产上的重组,解决了小而全及小而不全造成的功能性缺陷和设备闲置、重复配置的问题,以学科、学科群及新的专业调整为目标,组建结构完整、功能齐全、集中管理、环境优雅的现代化教学实验室,为实验教学改革和教学质量的提高打下了坚实基础。新成立了分子医学教学实验室和多媒体教学实验室。分子医学教学实验室可同时为150人开设分子生物学实验,满足了我院7年制、硕士和博士研究生教育不断增长的需要。多媒体教学实验室有60台计算机,通过局域网与校园网对接,除上课外,对学生开放,可浏览网络教学课件和网上教学资源。

2师资队伍建设是实验教学体系改革的关键

提高教学质量的关键是教师。教师既是理论课的讲授者,也是实验课的组织者和指导者,其教学观念、业务水平和对教学改革的热情直接影响着实验教学改革的成败。

2.1实验室主任

实验室实行主任负责制。任命具有副教授以上职称的教师担任实验室主任,其中两位为博士生导师、三位具有博士学位。这些主任在原教研室或研究所的职位、研究室和办公室保持不动,照常担任所从事学科的教学任务、科研任务和研究生指导工作。

2.2实验室专职人员

实验室专职人员由实验技术人员组成,按教学任务的多少和一定的职称比例,从各相关教研室抽调。实验室专职人员承担实验准备、实验室管理、仪器的维护与维修、实验标本与切片的制作等任务。

2.3实验课指导教师

实验课指导教师由各相关学科的教师担任,这样做的好处是:①维护了理论与实践的统一,从而保证实验课的教学质量;②便于科研成果向教学的转化,可使实验教学始终处于学科前沿;③可推动相关学科间的交叉与融合,从而推动学科发展;④可造就一支理论功底深厚、实验技术娴熟的师资队伍;⑤有利于实验技术人员业务水平的提高;⑥可促进实验室的对外开放,提高设备利用率,最大限度地实现资源共享。

2.4加强对教师和实验技术人员的培训

为确保新实验教学体系的成功和提高实验教学质量,我们采取了以下措施对教师和实验技术人员进行培训:①开展更新教育思想、转变教学观念的研讨活动,邀请教育学专家来院作教学方法学术讲座;②举办多期计算机应用和多媒体课件制作培训班,以提高教师和实验技术人员的计算机应用能力;③有计划地选派青年教师和实验技术人员去国内外进修学习、参观访问或参加教学会议;④对综合性实验,须由骨干教师进行课前预实验,然后再培训其他教师。

3以现代技术提升实验教学手段

在实验室调整、重组的同时,不断加大经费投入,使实验室环境和设备条件明显改善,如:①形态学实验室的显微镜和实验台凳全面更新,实验室实现了多媒体化,其闭路电视系统可同时播放5套教学节目;②通过大量配置微机和Powerlab机能实验系统及建立局域网,实现了机能学实验的微机化、网络化和多媒体化;③解剖学实验室全部配备了不锈钢尸体解剖台,每个房间均安装了大功率空调、换气系统和计算机多媒体教学设备,购置了新型断层带锯机和生物塑化设备等;④为生物化学和分子生物学教学实验室更换了层析、电泳、离心和分光4大生化技术的教学设备,增添了开设分子生物学实验的常用设备;⑤诊断学为我校的优势学科,主编了卫生部规划教材《诊断学》第1~4版,现为其实验室配备了计算机多媒体教学设备,实验诊断、检体诊断和影像诊断的教学设备得到了全面更新;⑥手术学教学实验室始建于1957年,按手术室标准配置,经过建设,全面更新了手术器械,添置了大型手术显微镜示教系统、电刀、电子心肺复苏示教模型、全身麻醉机和心电监护仪等。实验室装备条件的改善使开展创新性实验成为可能。

4改革实验教学内容和方法

在传统的实验课上,老师将实验原理、目的、操作方法及注意事项等,均详细地讲解或示范,学生只要“照葫芦画瓢”地按步骤操作,就可得出结果。这种实验教学方式不能锻炼学生的动手动脑能力。新实验教学模式必须转变思想,更新观念,突破传统的实验教学模式,建立科学的、具有时代特色的、跨学科联合的新型的实验教学模式,调动学生的学习积极性,增强学生的参与意识,培养培养学生的创新精神和实践能力,达到培养合格医生的目的。

4.1机能学实验课程

将生理学、病理生理学、药理学和医学心理学的实验课融为一体,形成一门独立的跨学科、多层次、综合性的新型实验课程—机能学实验,系统地显示机体功能活动的整体性内在联系。依学生层次的不同,该门课程有90~110学时。教学内容为:①机能学科基本实验;②具有明显特色而不能融合的各学科经典实验;③按人体系统的融合性实验;④学生自主设计性实验;⑤病例讨论。第1、2类实验约占总学时的1/5,第3类实验约占总学时的3/5,第4、5类实验约占总学时的1/5。将心理学融入机能学实验是该项改革的特色之一,基本的依据是心理活动必定会对机体多个系统的机能和代谢产生影响,目前已成功开设有“大鼠学习、记忆与行为及影响因素的研究”、“人的学习与记忆实验”和“情绪对机体生物电、呼吸和免疫功能的影响”3个实验。机能学实验课程改革明显提高了学生的学习兴趣、探索精神和参与热情,锻炼了学生的动手能力、创新思维和团体精神,促进了学科间的交叉和融合,优化、拓宽及深化了教学内容,节省了实验经费、学时和教学人员,实现了资源共享,锻炼出一批既掌握了机能学综合知识、又懂管理的新型教师和实验师队伍,显示出明显的效益和生命力。

4.2人体解剖学课程

将系统解剖、局部解剖和断层解剖融合起来,开出了以尸体解剖操作和观察为主的解剖学课程。以世界著名的《GRANT''''SDISSECTOR》(第12版)为蓝本,编写了满足教学大纲需要的《解剖学操作指导》。改变了以教师为中心的教学模式,大幅度减少理论课的讲授,将原来不足48小时的实地解剖操作增加至144学时。这种教学方法使学生对尸体解剖产生了浓厚的好奇心和探索欲,有效地培养了其动手能力、观察能力、分析问题和解决问题的能力。

4.3生物化学和分子生物学实验课程

生物化学和分子生物学实验课程与理论课分开单独设课,依学生的层次和专业而有42~70学时不等。该课程与理论课交叉进行,紧密配合,形成了“分而不离,相互促进”的局面。现正在酝酿为学生开设综合性和设计性实验。

4.4手术学课程

手术学课程是从外科学中分出单独成为一门以培养学生手术技能为主的实验课程。该课程以现代外科手术的发展为基础,全面更新了教学内容和教学手段,如:增添了显微手术实验、心肺复苏等。改革考试方法,以录像及VCD考试代替以往的闭卷考试,取得良好效果。该实验室还设立了“荣誉长廊和名人殿堂”,集中展示对手术学学科建设和教学工作做出重大贡献的本校教授的照片、生平和事迹,起到了教书育人的作用。

4.5形态实验学课程

形态实验学课程是形态学实验室为临床医学专业(五、六、七年制)学生开设的选修课。在学生修完组织胚胎学和病理解剖学课程(理论及实验课)的基础上,为其开出融合性的形态实验学课程,使学生得到形态学实验设计和实验方法的训练。该课程的主要内容有:形态学实验设计、实验方法、实验技术、常见仪器应用、实验动物选择及实验操作,18个形态学融合实验,1~2个学生设计性实验。

4.6实验病理学课程

实验病理学课程是病理解剖学教研室与病理生理学教研室联合利用形态学实验室和机能学实验室的条件为临床医学专业(五、六、七年制)学生开设的选修课。该课程在保留传统的细胞形态观察的同时,更加注重分子水平的机能代谢与形态改变的内在联系,强调形态与机能的统一。该实验的总论部分主要介绍现代病理学常用的研究方法,各论部分重点学习心血管系统、内分泌系统和肿瘤的实验病理学。

4.7分子生物学技术课程

分子医学教学实验室现已承担了研究基因工程、免疫学和分子病毒学的实验教学任务,即将为七年制学生开出分子生物学技术课程,将分散于各相关学科中的共用分子生物学技术提炼出来,使以前只能示教的内容可让学生亲自动手操作。上述实验课程实现了以学生为主体、教师为主导的教学观念,显著提高了学生的动手能力、观察能力、创新能力和自我发现及解决问题的能力,符合现代医学发展的实际需要。

5教材建设是课程建设的核心与基础

教材是培养人才过程中的知识载体[2],是教师与学生进行教学活动的基本依据,故每门实验课均应有自己的实验教材(设计性实验除外)。我院积极组织教师编写实验教材,1999年以来,我院教师主编的11门实验教材由人民卫生出版社等出版社出版发行。这些教材是:①七年制规划教材《局部解剖学》(人民卫生出版社)和全国协编英文版《RegionalAnatomy》(吉林科技出版社),均系理论与操作指导混编教材;②《医学机能学实验教程》(山东科技出版社);③《形态实验学》(山东科技出版社);④《医学免疫学与微生物学实验讲义》(科学出版社);⑤《病理学实习指导》(人民卫生出版社);⑥《描述组织学与胚胎学-实验指导与彩色图谱》(科学出版社);⑦《细胞生物学实验》(科学出版社);⑧《生理学实验指导》(人民卫生出版社);⑨《药理学实验教程》(山东科技出版社);10《医用分子生物学》(人民卫生出版社)。为配合理论和实验教学,供学生自学,还编辑、出版了许多多媒体CAI课件、视听教材和幻灯片,如:《呼吸系统多媒体CAI课件》(人民卫生出版社)、《断层解剖学多媒体CAI课件》(山东省出版总社)、《运动系统》视听教材、《骨髓细胞学检查》视听教材和《实用手术学》视听教材(均由人民卫生出版社出版)等。

6建立良好的实验教学运行机制

山东大学医学院历来十分重视实验教学,管理严格。除认真执行上级有关文件和规定外,还建立了本院的一系列规章制度。

6.1专家议事制度

医学院建立了由17位知名教授组成的教学委员会,教学实验室的建立、撤销和调整必须经过该委员会认真论证,实验室建设方案、实验教材的选用等须经该委员会讨论通过,教学委员会还不定期对实验教学进行评估,以督导实验室的工作。

6.2建立实验教学协调小组

在教学实验室建立了由实验室主任任组长的实验教学协调小组,该小组由相关教研室及研究所的教学主任和部分实验人员组成,负责研究实验教学改革、实验室建设方案和协调日常实验教学。

6.3建立实验室年度检查制度

每年11月份组织专家对实验室进行一次全面检查。

6.4鼓励开设创新型实验

普通实验按理论课的60%计算学时,而创新性实验则高于理论学时,在实验经费的分配上向创新型实验倾斜。

动物解剖实训总结范文第8篇

【关键词】速写;策略;美术高考

【中图分类号】G633.95 【文献标志码】A 【文章编号】1005-6009(2015)42-0051-02

【作者简介】钱燕强,江苏教育报刊总社(南京,210036)编辑,苏教版小学数学教材美术编辑。

2014年上半年,江苏省教育考试院公布了《2015年江苏省普通高校招生美术与设计类音乐类专业统考考试说明》,其中美术统考最大的变化是在素描和色彩的基础上增加了一门必考科目――速写。笔者认为,教育主管部门希望通过速写项目拉开差距,挤去艺考大军的部分泡沫,让真正喜爱艺术、艺术素养全面的学生继续深造,回归培养美术专业人才的本质。

近几年美术专业始终呈现升温趋势,一些高考生为了获得大学通行证临时转行突击美术,经过短期训练,强化一些应试技巧,三个小时的素描、色彩考试,慢慢磨也能磨出来,所以专业水平测试并不能使考生拉开明显的差距。而新增加的速写项目要求考生30分钟画两幅人物速写,短期的训练只能掌握绘画的基本方法,而线条的灵动、流畅,画面的生动性和艺术表现力等在短时间内是无法训练的。

在新课程改革背景下,美术教师在速写教学中必须采用多样化的教学方法,尊重学生的主体地位,充分调动、激发学生的学习兴趣,注重学习主体创新潜能的开发和独立个性的升华,通过多种形式的、持之以恒的训练,提高学生的速写能力。

一、了解感受,做好速写训练相关基础知识准备

1.从临摹入手,感受速写的表现技法。

对优秀作品进行认真临摹,是提高速写水平的一种有效办法。通过临摹,可以研究借鉴他人的观察方法和表现手法,如画面的构图、结构的把握、线条的组织、黑白灰的处理、节奏的表现等。教师在指导学生进行临摹时要有一定的目的性,要根据学习的不同阶段和学生的个性特点提供不同的范画。速写的风格多种多样,采用的工具也种类繁多,其表现形式有的以线条为主,有的以明暗为主,有的线面相结合,不同的工具和表现形式体现出不同的艺术效果,教师可让学生通过对不同风格作品的临摹,找到自己最佳的速写方法。

2.了解人体解剖知识,掌握运动变化规律。

学习并掌握好人体解剖知识,了解人体各部位的准确位置、大的结构关系、外形特征及运动中的体块变化,对画好人物速写是很有帮助的。建议在速写训练的同时,多参看一些人体解剖教程。

3.打好素描基础,逐步练就造型能力。

速写和素描培训在我国分为两个不同的科目,在西方并没有明确的划分,无论是长时间还是短时间的写生都是素描。实际上速写是比较简约的素描,它们在观察方法、对于形体结构的理解和把握方面都是一致的。学生在速写训练时要把对素描的认识和理解运用到速写当中,素描扎实,画速写就有较多受益,两种训练方式结合,互为补充才能逐步练就坚实而全面的造型能力。

二、循序渐进,通过写生训练提升速写能力

1.静态人物慢写。

正确的速写练习应当从慢写入手。静态人物慢写是指作画时间稍长(半小时至一小时左右)的一种速写形式。速写的目的不是有多快而是有多好,要做到构图恰当、比例准确、形体结构的表现概括大胆、人物形象动态刻画生动到位,至于用多少时间先不用在意。速写训练到一定程度后,时间就自然而然缩短了。由于慢写时间相对充分,这就要求造型相对准确、画面充实。以40分钟的人物慢写为例,其作画步骤如下:

(1)动笔前先对作画对象进行仔细观察,注意人物的总体外形特征,人物各部位之间的比例关系及透视变化。把观察所获的总体外形印象在画纸上进行构图设想,取得合理构图。(约用5分钟)

(2)用简要的虚线画出人物动势。以头部为比例单位,用长切线自上而下画出身体的各部位位置。此时要注意各部位之间的长短比例、位置关系及透视变化。(约用5分钟,见步骤一)

(3)在上一步的基础上用短线画出人物各部位外形的主要起伏、结构关系,可适当注意头部五官的位置特征,边画边检验前面的虚线是否准确。(约用5分钟,见步骤二)

(4)画出主要衣纹和手脚的动态特征,注意透视关系和线条的穿插。不一定把每个部位都画完整,画七八成即可,留点余地以便深入时再调整。(约用15分钟,见步骤三)

(5)最后进行深入调整。在各部位主结构线条的基础上,添加一些细微的形体转折起伏,适当强调主体部分。这一过程应注意把握画面的黑、白、灰及线条的疏密关系。(约用10分钟,见步骤四)

步骤一 步骤二 步骤三 步骤四

2.静态人物速写。

静态人物速写时间稍短,以20分钟左右为宜。每个步骤所用的时间都相应缩短。深入阶段不要看见多少画多少,要有取舍地画,通过概括、组织,画出代表主要结构关系的线条,这样就不会面对复杂的对象无从下手。最后可重点注意调整线条的疏密与节奏的变化。

3.有规则的动态人物速写。

学生在刚开始画动态速写时较难入手,可以选择重复性强的动态对象进行练习,如拉锯、铲土、健身器械上的活动等。有规则的动态速写动笔前应仔细观察对象,选定运动过程中最能体现“造型性”又最具美感和力感的瞬间动作入画。这类速写起笔的线条要能表达对象的动势特点。有规则的动态,乍一看似乎只有局部在动,事实上相关联的其他部位也在活动,所以,拉动态线条时切不可注重局部,而要画整体。

4.无规则的动态人物速写。

无规则的动态速写与有规则的动态速写有很大不同,在随时变化的对象中,无法用反复观察的方法捕捉对象,也无法用事先准备好的方法表现对象,依靠的是对对象运动变化过程中动态的“选定”和对选定动作的感受和记忆。因此,画这类速写时要求学生情绪饱满、专注,这样才能对具有画面感的瞬间动作留下印象,动笔时还要讲究速度,果断地将捕捉到的动态用最简洁的线条准确地勾画出来。这类速写要注意各部位之间的协调性,有时要靠默写完成,因此难度较高。

三、拓展延伸,提高速写在艺术创作中的价值

1.动态默写。

所谓默写是指将想要画的形象直接默画下来,而不是对着对象写生。学生在有一定速写基础和相关人体解剖及透视知识后,可多作默写练习。开始练习时可将自己画过的速写默画出来,再对着原稿纠正默画的不足之处,这样反复练习,默写能力会逐步提高。还可以采用看一眼对象,将形象记在脑中,凭记忆将画作完成的练习方法,这样的训练对学生提高较快。

2.速写想象画。

动态想象练习是基于默写有一定基础后进行的。当我们观看电影、电视、舞台戏剧后,可根据印象对人物形象、动作、场景等进行默写或快速组织构图内容。这类练习带有一定的创作意味,可以作一些适当的夸张、强调,以增强画面生动性和艺术感。