开篇:润墨网以专业的文秘视角,为您筛选了八篇叉车实训总结范文,如需获取更多写作素材,在线客服老师一对一协助。欢迎您的阅读与分享!
一、 师资力量的转变
2006年,我校首届物流管理专业学生87人,而物流管理专业的教师却只有1人,其余3名教物流的教师是从别的专业转修过来的,当时教师们就是在摸索中前行。再后来教师们白天要是没课的情况下会去企业学习实践,晚上备课到半夜,牺牲寒暑假休息时间到别的学校去观摩学习,参加国家级和省里、市里的一些物流管理专业培训,不断充实自己,使自己的专业化水平越来越高。
另外,学校也非常重视对物流专业教师的培养,最近几年每年都会招收物流管理专业的教师,为此学校专门成立了教学督导小组。新招的物流教师都要经过严格审定,试讲通过后才能上岗,并定期组织学生对专业教师进行无记名教学质量评估,每次评估满意率都达到99%。到现在我校物流专业教师已经有8人。其中有经验丰富的高级教师,也有年轻优秀的青年教师,都是大学本科及研究生学历,最近几年教师们一直致力于研究物流,发表过很多物流管理专业方面的论文,做过物流方面的精品课程、教改实验项目等等。教师们学识渊博,上课风趣幽默,平易近人,耐心细致,是学生的良师和益友。
二、 实训车间的转变
我校2006年开设物流专业的时候,教师只能结合网络视频和图片来给学生讲解书本上的知识,导致学生上课没有积极性,注意力不集中,学习效率低下,学习成绩差,就业率低。然而针对以上现象,学校于2012年建成了物流实训车间,买进了260万元的实训设备,其中硬件设备有自动化立体仓库、堆垛机、托盘货架、打包机、叉车、传输机、RF手持终端、手动搬运车、条码打印机、ERP模拟沙盘等等,软件系统有电子标签控制软件、输送与分拣控制软件、RF(无线射频)系统软件、组合式货架系统、在线拣选系统、叉车考证系统、阁楼作业输送系统、物流中心库存管理系统、物流中心EDI(电子数据交换)系统等等。
有了实训车间以后,给学生开辟了新的活动空间,营造一个真实的学习场景,我们平时一般会安排10个学生为一个小组,以小组为单位,每个小组成员担任不同的角色进行练习,轮流循环不同的岗位,最后总结讨论担任每个岗位后的心得与体会。教师们根据学生的就业岗位,如仓库保管员、理货员、订单员、拣货员、补货员等来培养学生的岗位操作技能,让学生更深刻地理解物流流程,为将来走上岗位储备“能量”。在课堂上学习理论,在实训车间亲自动手操作设备,熟练掌握操作技能,促使学生以一种主体参与的姿态进行具体的情景模拟,完成从旁观者到主导者的转换,大大提高了学生的积极性,充分挖掘出学生的学习潜力,激发了其学习兴趣。
三、 工学结合、校企合作的转变
职业学校虽说是半工半读,工学结合,但我校很早以前一直实行的就是在学校学两年理论知识,第三年再分配到相关企业实习。然而这并不是真正意义上的工学结合,学生分配到企业后大部分胜任不了自己的岗位工作,有的甚至适应不了自己的工作环境。有很多学生去企业实习才很短的时间便主动辞职离开公司,引起很多企业的不满,导致校企合作的不顺利。
直到五年前我校改变了古老的工学结合的方式,学生在校学习理论期间穿插着实践学习,不仅接受着实训车间的实际操作,而且要到合作企业去工作。
关键词:高职院校;实训基地;信息化;作业流程;校企合作
中图分类号:G647 文献标识码:A
收录日期:2015年9月23日
建设校内生产性实训基地是近年来高职院校提升人才培养水平工作的重要举措之一。但笔者通过对一些学校的调研发现,建设中普遍存在重复建设、缺乏特点的问题。分析其原因,主要在于对校内生产性实训基地定位不准确、没有良好的校企合作基础、建设目标和方案缺乏深入思考。苏州经贸职业技术学院物流管理专业作为江苏省示范建设专业,于2014年3月开始进行校内生产性实训基地建设,至2015年3月正式建成,并在省示范建设验收工作中获得专家的一致认可。下面就基地建设目标、建设原则和基本思路进行介绍,希望对其他院校开展建设工作提供有益借鉴。
一、基地建设理念和定位
充分发挥政行企校的优势,联合进行实训基地建设。遵循“根据市场设专业、根据职业定课程、根据岗位练技能”的职业教育理念。根据物流行业、现代流通行业的特点,参照我院物流管理及相关专业人才培养目标,实训基地建设立足于培养“具有现代物流理念、熟悉现代物流技术、掌握物流操作技能、具备流程分析能力、创新物流运作模式”的现代物流人才。实训基地建设突出:以学生为主体,充分利用现代信息技术手段,以项目为导向、以实战、实用为特色,进行综合化的实训,成为具有示范性的现代物流技术培训中心。
二、建设原则
经过了多轮论证和调研,学院领导提出了实训基地建设应遵循的基本原则是:先进性、实操性、可持续性。
1、先进性。实训基地建设要坚持 “高起点、高标准”,不能做低水平简单重复建设。在建设方案设计规划中要充分考虑现代物流技术装备和现代化新技术新模式的应用,要能够体现最新的物流形态。在具体设备和技术的选择中要坚持信息化、自动化和智能化的方向,所选择的现代仓储技术设备、信息化技术设备和自动化装卸搬运技术设备要有先进性和代表性,要能够适应培养高水平综合型物流人才的需要。
2、实操性。实训基地作为学生培养的重要阵地和开展社会培训的重要平台,既要能够提供充分的实践项目和实训设备,能够满足实践的要求,又要能够与企业实际运作情况接轨,提供具有真实背景的实践环境和实践内容。实训基地运行过程中要体现实践性、动手性、实战性。许多具体作业,如叉车操作、一体化物流作业实施、工业物流仓储作业、商贸物流配送都要与企业无缝对接,严格按照行业标准进行训练和作业。
3、可持续性。可持续性分为两个方面:首先,实训基地整体设计安排要具有可扩展性,可以继续通过投入物流信息技术、实训素材、真实工作任务不断进行实训项目开发设计;其次,实训基地在建成后要有可操作性,要做好管理机构和管理制度的配套工作,要充分与人才培养方案的实施相互融合,不要沦为景观工程。
三、建设思路
根据实训基地的建设理念、目标定位和指导原则,在全体老师的群策群力下,确定了实训基地的建设思路:
1、以现代化信息技术为支撑。实训基地在整体设计中以现代信息技术为支撑。现代物流的精髓在于信息,现代化信息技术使得物流管理不断创新,也不断革新流通的方式。物联网技术、条码技术、RFID技术、GPS/GIS信息技术、ERP、WMS、TMS等信息系统的应用越来越普及。物流实训基地的建设中将现代化信息技术加以应用,让学生能够使用现代化信息技术进行物流管理与作业。
同时,以微信、微薄、QQ为代表的社交网络在不断改变人们学习知识的思维与方式。以学员为中心的实训基地通过云技术、大数据处理等技术实现实训的交流互动性,让学员的部分实训突破地域、时间限制。实训基地利用现代云端技术,通过信息系统进行实训人员的身份识别、情境模拟、作业监控,让学员了解自己的实训表现,总结自己的实践技能,并不断提升职业能力。
2、以供应链流程为导向的项目设计。在实训基地的实训项目与实训组织设计中,遵循供应链流程导向理念。以供应链的采购供应、生产制造、销售配送流程为导向。在岗位的设计中让实训的对象具备流程化的思想与习惯,具备供应链流程分析、处理问题的能力。在物流文化展示体验区,通过视频、图片、模型、图书等素材让学员树立流程化的理念;通过构建以物流一体化作业区、工业物流仓储作业区、商贸物流配送作业区为主线的实训作业区域,让实训对象了解从供应链上游的供应商到生产制造商,再到分销商的整个过程,在每个作业区,又遵循上游供应、检验入库、储存管理、物料控制、出库作业、分拣包装、配送作业的供应链流程。通过不同岗位、不同区域的实训,掌握物流作业的“来龙去脉”。
3、以“感知、践知、强化提高”认知规律为主线进行空间布局。在空间设计的逻辑体系中,遵循职业形成规律,按照人的感知、践知、反思提高的认知规律这条主线进行设计。依据这个理念,在实训基地入口处为物流文化展示体验区,让学员对物流的发展历程、物流理念、现代物流模式、物流不同部门分工有初步认知;之后,进入一体化物流作业区、工业物流仓储作业区、商贸物流配送作业区、叉车作业区进行物流单项、综合技能的实训;在此基础上,进入监控调度实训室,通过对自己和其他学院实训的视频进行研讨,总结反思,再进行实训,反复训练、不断提高;最后,可以进行物流后台信息系统的学习和物流方案制定的研讨。
4、体现虚实结合性。实训基地采用虚实结合的方式,充分解决现代物流有形无形组合、动态静态结合的特点。现代物流有形化的表现形式是各种仓库、配送中心、物流中心、运输工具,而无形的是物流信息系统、物流的作业组织及流程设计及一个企业的物流文化。因此,实训基地的建设必须采用虚实结合方式,用物流装卸搬运设备、仓库、包装工具等有形方式表现物流有形一面,而用物流信息技术、流程化处理、视频化资源、物流文化表现物流无形一面。
5、校企合作开发建设与使用。遵循校企合作开发、建设、使用的理念,实现实训基地效率利用最大化,使用价值的多元化。在实训基地方案设计与制定中,校企合作进行物流实训基地的论证、制定符合现代物流与流通技术人才培养的实训基地方案。在实训基地的实训项目开发与建设中,引入企业真实的项目与工作任务。实训基地建设使用时,校企联合进行物流职业标准开发建设,共同进行实训基地人才培养、社会培训、技能鉴定和技术研发服务。
[关键词]区域;物流技能;竞赛
[中图分类号]F252 [文献标识码]A [文章编号]1005-6432(2011)15-0152-02
1 开展区域物流技能竞赛的必要性
1.1 苏州物流产业具有明显的区域性
物流业是融合运输业、仓储业、货代业和信息业等的复合型服务产业。一个区域物流产业发展水平与该区域的经济发展有着必然的联系。简单地说表现在以下几个方面:一是不同区域的物流业发展的市场需求不同;二是不同区域物流业发展的基础设施设备不同;三是不同区域物流业发展的政策制度不同;四是不同区域物流人才的供给不同。结合以上四点我们可以得出这样的结论,在不同的区域其物流产业势必发展状况不同。苏州地处中国区域经济的重心长三角之中心,该区域是典型的两外的城市――原材料产地在外地,产品销往的是全国各地乃至全球各个国家。目前苏州市已建立起了陆运、航运、铁运三方结合的立体交通网络。因此,苏州现代物流业发展的规划目标为:以区域物流为重点,以国际物流和市域物流为重要补充,着力打造与苏州建设现代制造业基地相配套的,以港口物流和保税物流为主体、以市场物流为补充的,具有竞争力、辐射力和带动力的物流经济体系。
1.2 区域内职业院校物流专业设置具有相似性
经调查研究发现,苏州区域共有十八所高职院校及四十五所中职学校,绝大部分院校都开设了国际物流和物流仓储配送两个专业方向,物流管理专业设置很类似。比较各院校人才培养方案及实验实训室会发现也大多相同。这也从一个侧面说明,各院校对物流专业人才培养的定位还是比较准确的,与产业发展相适应。
1.3 物流技能竞赛的实施过程更适合在区域范围内展开
2009年教育部工商管理类专业教学指导委员会组织了一次全国性的高职院校物流技能竞赛,2010年中国就业培训技术指导中心主办了一次面向高职、中职师生的物流技能竞赛,2010年在天津,中职物流出入库管理项目正式进入国赛,至此物流技能竞赛中高职都有了物流技能竞赛项目,并且在2011年即将举行的中职全国物流技能竞赛项目上,又增加了叉车驾驶及国际商务单证两个项目。在国赛的推动下,各省、市也纷纷展开了类似的物流技能竞赛项目。应该说,通过物流技能竞赛,激发学生的学习热情,使学生不但掌握物流操作技能而且具有物流管理技能,提升高职学生物流管理综合运用能力和业务操作的熟练程度,为就业打下坚实基础。但是,在实施物流技能竞赛过程中了暴露了很多问题,最主要的就是全国的职业院校围绕国赛的比赛项目及内容来训练,有悖于物流业跨部门、复杂性特点。
2 在苏州开展区域物流技能竞赛的可行性分析
2.1 优先发展现代物流等服务性产业的政策,是开展物流技能竞赛的驱动力
2001年苏州市政府就委托上海同济大学规划了《苏州市物流发展规划》,2007年《苏州市政府关于加快发展生产业的实施意见》中再次将物流业作为生产业提到突出的位置上来,2010年年底,通过的苏州市十二五规划中,再次将商贸物流业作为重要产业大力发展,预计2015年商贸物流业增加值将达到2800亿元。
2.2 良好的物流专业建设基础条件,为开展物流技能竞赛提供了保障
一方面,苏州市拥有超过3.17万亿元的年物流量,共有物流及相关企业近万家,苏州物流在总量上占江苏省物流行业比重的33%左右,2010年苏州港完成货物吞吐量3.3亿吨,比上年增长33.5%,集装箱运量364.4万标箱,已建有苏州物流中心、传化物流基地等十大物流中心、基地等物流基础设施。这一切为物流专业人才提供了巨大需求,进而为物流专业建设提供了保障。另一方面,苏州各职业院校有物流专业在校生近万人,每年毕业的物流专业学生也有数千人,各学校也培养与引进了一大批物流专业教师队伍,各学校纷纷投入巨资,建有物流实验室、实训基地等,为开展物流技能竞赛提供了保障。
2.3 公共物流实训基地的建立,是开展物流技能竞赛的平台保证
从2007―2010年,苏州经贸学院先后投入800万元,建立江苏省电商与物流省级实训基地;2010年苏州技师学院,投入200万元建设苏州现代服务业物流专业实训基地;2010年苏州工业园区管委会投入近1500万元,建立苏州工业园区商贸物流实训基地;2009―2011年,苏州工业园区工业技术学校投入近800万元,建立国家级物流实训基地;2007―2010年,太仓健雄职业技术学院投入近300万元建设了苏州服务外包物流实训基地。这些实训基地的先后建成,极大地提高了苏州市物流人才培养的质量,同时也为在苏州区域范围内开展物流技能竞赛提供了良好的平台。
3 在苏州开展具有特色的物流技能竞赛的思路
3.1 建立四位一体组织保障体系
从2010年始,由苏州市教育科学研究院牵头,在中职层次上举办了两届苏州市物流技能竞赛活动,但从效果上看,不太理想,一是比赛内容单一,二是没有实效性,三是参与面小。主要原因是比赛纯粹是为了进一步参加省赛、国赛,同时缺少有力的组织保障体系。要在区域内开展物流技能竞赛活动,首先应该建设一套完善的、强有力组织体系,笔者认为应是这样一种组织结构:
(1)以苏州某物流中心为平台,开展不同岗位物流技能竞赛
苏州已建有以保税国际物流为主要业务内容的苏州物流中心,以港口物流业为主要业务内容的太仓物流中心,以运输配送为主要业务内容的传化物流基地,以商贸物流为主要业务内容的东方丝绸物流中心等10多个物流中心。可以以此为平台,开展不同物流职业技能的竞赛活动。
(2)以就业、升职为开展物流技能竞赛的最终目标
对于在校学生来说,如果在竞赛中表现好,立即能被企业高薪录用,企业职工竞赛成绩突出,立即升职,这样的技能竞赛将会很有吸引力,也会达到技能竞赛的目标。
(3)学生、企业职工广泛参与的比赛
物流技能竞赛不能只有学生参与,只有企业的职工与学生同台竞技,才有可能促使学生更好地去训练,促使学校教育教学改革等的实现。
(4)构建企业、学校、行业、政府四位一体的组织体系
在体系中企业是核心,政府、行业是组织者、领导者,学校是主体参与者。
总之以苏州公共物流实训基地为平台,以某企业为核心,由行业、教育主管部门领导,由企业职工、学校师生广泛参与,以就业、升职或经济利益为目标的组织体系才是开展区域物流技能竞赛的有力保障。
3.2 形成与区域产业相吻合的物流技能竞赛方案
根据苏州物流产业特点,苏州高技能物流人才需求主要集中在以下几个岗位:一是国际物流活动所需要的货贷、报关、报检人才;二是物流中心、制造企业仓库管理所需要的会驾驶叉车的仓管员、理货员;三是商贸、制造业生产过程中所需要的采购、生产计划、物料控制等会熟练操作ERP系统的人才。
因此,制定物流技能竞赛方案一定要围绕上述三类物流人才需求进行,也就是说在苏州开展物流技能竞赛要从以下三个项目进行。一是国际商务单证缮制。该项目内容为会识别、填写、传递整理国际物流过程中所涉及的报关单、提单、报检单、商业发票、合同、产地证、保险单、装箱单等各种进出口商务单证。二是物流设施设备操作。苏州制造业非常发达,货物的进出都是单元化的,即用托盘化,因此必须用叉车、堆高机等装卸搬运设备,同时要用手持终端等设备采集物流信息。三是物流信息系统的操作。现代物流不同于传统物流之处在于是用物流信息系统来管理物流活动,并与企业财务、人力资源等信息集成,最终形成ERP,因此能否熟练地理解并操作某物流信息管理系统特别重要。
4 确定具有区域特点的物流技能竞赛绩效考评方案
目前,以参加省赛、国赛为目的的物流技能竞赛活动搞的是轰轰烈烈,但是学生终究掌握了多少赖以谋生的技能,为职业院校的教学改革有多大促进,值得商榷。教育部门只是简单的用积分来考核各学校这种考评方式,严重损害了技能竞赛当初的目的。所以现有的物流技能竞赛绩效考评办法必须改变,在制定区域物流技能竞赛绩效考评方案时,建议要注重以下几点。
一是学生的参与面是否广泛。技能竞赛不是将几个优秀的学生集中起来,强化训练,然后去获名次。其根本目的是让学生真正掌握本专业的技能,从而提高就业机会,为未来谋生打下基础。有些专家也提出来,职业学校在区域范围搞技能竞赛最好采用抽取的办法来确定参加比赛选手,这样就能迫使学校去全面开展职业技能竞赛。二是行业、企业是否参与。每次技能竞赛项目的开展,要看是不是企业组织发起的,企业参与的深度如何,没有企业参与的技能竞赛就不要搞了。三是企业、社会的评价。参加技能竞赛,成绩当然是主要的,还要看其他方面,比如,精神面貌、行为举止等,要看社会对学校、对学生的认可度。
物流管理专业教学需要负责面向物流行业生产、建设、服务、管理一线提供具有高素质以及技能型特点的人才。高校实训基地的建设与运行正是专业办学方向、教学资源、以及核心能力的集中体现。生产性实训基地需要积极为物流管理专业所服务,在全面促进本专业教学教育改革的基础之上,带动专业发展,培养学生的综合实力。本文基于学生社团,对物流管理专业校内生产性实训基地的运作模式进行分析与探讨,望引起重视。
1、实训基地中依托学生社团存在的问题
第一,在当前高校学生社团所展开的各项活动中,多是学生自主进行策划、安排与运作,坚持自主性原则。这样的做法一方面能够积极培养学生的创新意识、组织协调方面的能力,以及人际交往方面的能力,但同时也使学生社团所策划开展的各项活动仅仅以学生的兴趣为目标,忽略了必要的职业技能训练。同时,学生社团中所展开的活动与实训基地以及社团教师的监督指导相分离,教师无法及时发现学生在社团活动开展中出现的问题,实训指导老师难以对学生社团活动实践的全过程进行监督管理,进而导致了学生社团活动质量受到影响;
第二,学生社团活动的开展必须与学生的身心特点相适应,同时还需要以学生的职业发展需求为出发点,逐步形成具有梯度性以及一贯性特点的社团活动模式,与学生的职业发展需求相适应,以更好的适应学生未来岗位的能力需求。但目前学生社团中所开展的活动还相对比较分散,缺乏整体性、层次性,导致学生实践能力与水平的提高受阻;
第三,现阶段社团活动的成果主要由校方负责人进行考核与验收,管理部门多是采取查看记录、听总结汇报等方式对社团活动的成果进行验收,虽然考核方式简单可行,但验收成果难免存在片面性,难以对教师的总结评价起到辅助作用,进而也对学生社团下一阶段的活动开展产生了不良影响。
2、校内生产性实训基地运作模式
物流管理专业具有非常强的实践性特点,要求学生具备物流操作的成熟技能,依托于学生社团下的生产性实训基地,完善各方面的技能构成,同时促进单向操作技能以及整体职业素养的提升。生产性实训基地中,对物流管理专业学生的能力培养包括①单项操作能力;②综合分析处理能力;③社会成长力;④职业素养这几个方面的内容。
其中,对单项操作能力的要求是培养学生对物流管理专业相关操作的技能性以及重复性水平,满足本专业基层工作岗位实际需求。相对应的实训项目主要是对单项操作技能,如库房理货,填写单证,以及叉车操作等能力的实训;对综合分析处理能力的要求是培养学生应对复杂性、综合性问题的处理能力,满足本专业基层主管工作岗位的能力需求。相对应的实训项目是以学生社团或小组为单元,展开物流市场分析、客户关系管理等综合实训项目;对社会成长力的培养是提高物流管理专业学生的环境适应性以及对岗位变迁的应对能力。相对应的实训项目包括物流管理专业创业设计以及学生社团内部实训岗位轮换等。对职业素养的要求是具备沟通协调的能力,有责任新,有团队工作意识,具备良好的抗压能力,具备吃苦耐劳的优良品质。相对应的实训项目主要是在物流管理行业特定岗位工作中做好对学生社团整体的配合、协调、沟通工作。对实训效果的考核采取多元化考核指标,包括实训态度,质量监控,以及实训产能三个部分,按照6:1:3的比例计算最终考核成绩。
3、实训基地中依托学生社团的改善措施
在生产性实训基地中通过社团活动的模式提高学生职业技能水平,必须遵循分阶段、分步骤、以及按专题的基本原则。即学生社团活动的开展应当以实训基地实训专题为依据,确定不同时间段内的中心活动项目,使社团活动可以从不通侧面确定活动主题,一方面能够让学生根据自身的需求以及兴趣提高职业技能,另一方面对丰富学生社团活动能力,促进实训经验整合有重要影响。
同时,在引入学生社团的背景下,可以对生产性实训基地实训项目的活动成果验收采取双重性的评价方法。即由生产性实训基地现场专家以及校方指导老师分别对社团活动开展情况进行评价,也可对学生社团成员的实战技能进行观摩,重点评价职业技能的掌握情况,或将实训基地中所开展的社团活动成果与相关职业技能资格联系起来,将社团活动与技能考核、验收相结合的同时,鼓励学生获得相关职业资格证书。
4、结束语
为进一步提高高等院校的教育教学质量,教育部明确指出高等院校应当以遵循教育教学规律以及市场发展规律为大前提,基于建设主体多元化为原则,与行业企业形成密切联系关系,对实训基地、实习基地条件进行持续改善,形成校企合作的全新模式——校内生产性实训基地。具体到物流管理专业而言,在本专业建设中应当以学生的职业综合能力形成过程为前提,构建一套依托于学生社团的实训基地运作模式,以满足对职业能力进行培养的要求。
作者简介:
众所周知,物流渗透在我们生活中的方方面面,因此物流专业所涉及的学科和内容非常多,一般有包装学、运输学、仓储管理、采购管理、供应链管理、管理学原理、物流客服服务、物流系统设计以及国际物流等,但物流专业毕业生能否顺禾蛀该行业找到工作成了我们关注的焦点。
通过对毕业生的回访我们发现,有时候物流企业所需要的人才不一定是物流专业人员,或者物流专业人员在物流企业里从事物流市场营销的居多,在学校里学到的物流专业知识并未派上用场,最后一种情况是学生所具备的物流实践技能较缺乏。特别是如今的社会需要实用型的人才,虽然我国近年来校企合作实训基地的设施建设与校企合作模式探索得到了长足的发展与推进,但与发达国家相比,尚处于起步阶段,实训基地的建设还相对滞后。因此针对企业对物流专业人才的不同需求,有必要为物流专业设置具有岗位方向以及配套实训项目的实施教学。
二、建设港口物流实训室的必要性
随着我国对外贸易与经济合作交往的曰趋频繁,港口物流得到了前所未有的发展,在地域上形成了以核心海港为主体,以江河商港为辅助,并集聚公路、观、航空、管道等运输方式,构成综合立体式国际航运中心。物流涉及综合运输,夕卜贸货物的物流更以港口为最好的交汇点。不少沿海港口和大的内河港口都是公铁7iC联运的货运中心,是交通运输的枢纽。港口是物流链上一个十分重要的部分,现今物流的开展离不开港口的务,而这对物流专业的学生又提出了新的机遇和要求。
北海职业学院(以下简称“我校”)位于滨海城市,其南临北部湾,是中国第一批对外的14个沿海开放的城市之一。其办学特色是以^务北部湾区域社会和经济发展需求为宗旨,以沿海优势突显自身特色。随着“广西北部湾经济区”和“东盟自由贸易区”相继成立,广西北部湾港口城市群正在成为我国连接东南亚乃至世界的物流中心。众多的物流公司如雨后春笋般出现,环北部湾各城1#的港口物流建设也进入,高素质技能型的物流管理(港口物流方向)专门人才的需求量迅速增加,就业前景非常广阔。同时针对目前实训基地与教学现状,港口物流专业应创建特色实训基地,注重校企合作、工学结合,推行任务学习法与项目教学法,改革专业技能考核方式,提升办学质量。
1. 实训基地是港口物流的特色需求
港口物流无集物流、航运、加工、贸易、报关、商检等专业在内的综合月艮务行业。所涉及的知识内容非常多,这就*学生学会整合相关的知识点来解决问题。但是在设置专业的时候,往往很多专业是分开的,这样在教学的过程中给学生了解和掌握港口物流的完整流程与操作加了一定的难度。如何把港口物撕涉及的知识嫩连面来让学生可以全面地接触港口物流十分重要。因此建立物流港口特色实训室能够满足物流港口专业学生对熟悉港口物流流程的需要。
2. 实训基地是港口物流专业的实操技能保证.
在港口物流专业建设里,师资队伍的建立、教学条件和教学设施设备的情况以及实训基地的建设,而实训基地应属非常关键的一项。在港口物流操作中,集装箱运输、集装箱装卸、集装箱调度、货运组织等港口作业都需要工作人员具备一定的操作技能。在走上工作岗位前,学生在实训基地得到实况操作训练是非常重要的。
三、港口物流实训基地的特色建设
实训基地是一种集教学、技能鉴定和技术服务为一体的多功能职业教育中心,通过校企合作承接企业生产加工业务、参与企业生产和产品研发,把学校的日常实训融人企业产业链,使教学与生产、学生与企业“近距离”接触,是实训的基本内涵和实质所在。
1. 实训室建设的不足
(1) 现有的实训室的实训项目比较简单或单一,往往只是针对某一专业的实训项目,缺乏物流的综合特性。例如模拟仓库设施设备’往往设置的只是普通货物仓储。但是在现实情况下,货品有可能是鲜活货物、危险货物、放射性货物等,面对这种特殊货物的仓储管理知识未能展现出来。
(2) 学校有限的经费需要分配于各个专业建设实训室,因此在经费不够充足的情况下,需要给实训室配备的设施设备,例如电脑、软件、货架、叉车等,可能会让专业团队无法选择真正适合的实训室设施设备。
(3) 模拟港口物流设施设备是大多数实训室的考虑,购进大量的港口运输与装卸的设施设备模型,学生可以进行参观了解,但缺少亲自动手操作的环节,学生未能了解操作流程,缺乏实训室的实用性。
2. 建设特色港口物流专业实训基地
面对目前实训室所遇到的问题,我们可以尭针对以前港口物流专业的实训室教学实施情况进行总结和分析,根据高职院校培养实用型港口物流人才的方案,将理论教学和实操有机联系,训练学生的综合素质培养和专业技能两个方面,建立一个特色港口物流专业的实训基地。
(1)目前在我校已通过“校企联合、订单培养”等校企合作方式,建立了校内和校外的实训基地。校内的实训设备始终跟不上技术设备的更新换代,和企业合作建立校外的实训基地是最好的选择方式。一方面可以减轻学校的资金压力,另一方面,可以确保学生的实训内容是最新最及时的。企业也可以通过与学校合作,提前“培养”适合企业的理想人才。
(2) 加强实训教师的队伍建设是保证良好教学质量的基础和前提。一种方法是让教师到港口物流企业进行挂职锻炼,这有助提升教师的实践教学技能,且教师能对港口物流的发展状况有个良好的掌握。另一种方法是邀请企业经验丰富的工作人员到校园进行实践指导’可以更加系统、全面地将行业发展的状况以及企业对人才的招聘及要求信息带给学生。
(3) 实训教材增加仿真软件,让学生可以亲身:参与到企业项目去练习。建立港口物流仿真体系可以改变原有的实训室的运作模式。企业提供真实案例,学生利用仿真软件参与案例的分析和设计,然后再与企业的解决方寒进行对比,这样可以达到身临其境的感觉,让教学在真实的氛围中进行。这样也增加学校和企业的交流,让学校可以与企业保持一种紧密的关系。
【关键词】北海职业学院;《港口装卸搬运机械》课程;教学实践;调整
【中图分类号】U691.5-4
北海职业学院紧密结合职业教育教学目标的中的相关要求,在近年来对教学内容进行了不断的优化和完善,并致力于课程结构的优化,强化学科的专业建设,但是在实际教学中,仍存在结构合理性、可操作性以及迁移性等方面的问题较多,所以必须结合教学现状,在教学实践中对其进行不断的优化和完善。
1.北海职业学院《港口装卸搬运机械》课程开设现状分析
1.1教学任务和目的分析
北海职业学院在开设《港口装卸搬运机械》课程时,就对其开设的任务进行了明确。一是要求学生通过学习能够熟练的掌握港口装卸机械操作的要领和注意事项;二是掌握港口装卸机械日常养护和管理的技术,从而为上岗奠定坚实的基础。课程设置的目标是促进学生所学的知识能够得到综合的利用,结合港口装卸工艺,对装卸机械进行科学的配置和管理,不断的提高学生的基本工作能力,也就是对装卸生产环节中所需设备和数量以及规格,结合设备的装机功率和控制方式以及供电条件对其进行合理的配置,从而对电力驱动机械供电电压的登记进行确定,将线路损耗降低的同时将机械设备的使用效率和寿命延长,从而在学生毕业之后更好地在港口、物流、交通运输等企业中熟练的操作和维护装卸机械[1]。
1.2教学成效分析
北海职业学院所选用的港口职工教育统编教材的适应性有待进一步提升,教材中涉及了多种港口装卸机械的种类,在操作和使用方面上迥异,加上养护技术十分错综复杂,所以在实践教学中难以取舍内容,就近些年的教学实践而言,所取得的教学成效较差。加上港口装卸机械以大型机械为主,价格十分昂贵,动辄上百万甚至千万,同时在基建方面也有着十分高的要求,因而就北海职业学院而言,目前没有能建设这样的实验室,即便是学校利用港口专业实习基地开展实训计划,然而港口装卸行业为高危行业,在安全管理上要求十分严格,所以在码头上开辟场地和放置装卸机械专门为学生实训显然也难以实现,因而在现有的教学条件下,教学成效势必难以得到有效的提升[2]。
2.调整策略分析
北海职业学院结合自身在《港口装卸搬运机械》课程开设中的不足和自身的优势,对《港口装卸搬运机械》课程结构在教学实践中进行了调整和优化。具体策略如下:
一是对实验内容进行调整的同时注重实验模式的创新。由于港口装卸机械所装卸物料往往不同,所以装卸机械主要有散状物料和成件物品装卸机械。常见的散料装卸机械有车辆和船舶之分,例如装载机、装船机、装车机、卸船C、卸车机和斗轮推取料机。而成件装卸机械主要有起重机以及起升车,且均配备了相应的取物装置,而集装箱与托盘采用的装卸机械有运载桥、门式起重机、叉车和跨车以及托盘搬运车等等。所以就上述装卸机械中对于实训项目的确定,将会对培养目标的实现带来直接的影响。就目前北海职业学院在课程设置以及人才培养方案和现有的实训条件与北海港口的实际而言,就应确保所选的实训项目具有较强的合理性。通过实训工作的开展,不断的强化学生在理论知识方面的理解与应用,不断强化学生的综合应用能力,能够独立的分析和解决问题。并通过理论与实践的联系,尽可能地引导学生明确设计的思路与方法,以科学严谨的态度和实事求是的作风和勇于探索的精神参与整个实训过程。所以我们在实践过程中应尽可能地强化学生的动手实践能力,从港口装卸车辆的基本操作到日常维护和保养,并对所有模块的教学目标进行明确,确保相互之间不断的发展和促进,尽可能地实现实践教学内容和考证的同步,并安排学生参与有关证书的考试,学生在拿到证书的同时为学生的就业奠定坚实的基础。
二是对考核的办法内容进行不断的优化和完善。因为《港口装卸搬运机械》课程具有较强的实践性,所以传统的考核办法显然不适宜,所以为了确保学生学习的情况真实、全面的体现出来,就应致力于考核办法和考核内容的改进。例如在考核办法方面,主要采取动态考核的方式,注重过程教学在整个考核中所占的比例,强化学生的实践动手能力。在对学生的成果进行考核时,应尽可能地采取小组作业、随堂考试和实训报告和现场实操等方式进行考核,且各自所占的比例应不断的优化和完善,同时在考核内容方面也应优化和完善,紧密结合实际需要对考核的内容进行确定,才能确保整个调整的成效[3]。
3.结语
综上所述,《港口装卸搬运机械》课程是我院的主要课程之一,为了更好地促进高职教育成效的提升,我们必须结合现状加强对其的改进和调整,才能培养更多符合时展的高职人才。
【参考文献】
关键词:高职院校;物流管理;专业
中图分类号:F252.8 文献标识码:A
随着高等教育大众化、终身化时代的来临,高校在品牌专业、特色专业建设以及培养人才模式的改革等方面,都得到了前所未有的重视。对高职院校来说,如何围绕地方经济建设第一线的需要培养各类高素质技能型人才,是提高高职院校生存力、发展力和竞争力的重要任务,也是办好高职教育物流管理专业的最终目标。健雄职业技术学院物流管理专业在建设过程中通过人才定位、课程设置、实践教学环节和实习基地建设等方面的探索与实践,取得了一定的成绩,有效地促进了专业建设。
一、进行社会调研,确定人才培养目标
扎实有效的社会调研工作,是专业建设的基础工作。调研资料是确定专业人才业务规格的主要依据。
健雄职业技术学院是一所地方办的高等职业技术院校,服务地方经济是该院办学的根本。因此物流管理专业每年对太仓及周边地区物流和工商企业进行广泛的市场调研,将获得的人才需求数据进行归纳总结,定期召开专业建设委员会会议,对专业设置、人才培养规格进行认真研究和论证,对物流岗位能力进行分析和解读,逐渐确定了本专业的人才培养目标,即培养专业知识精、实践能力强、综合素质高,具备与本专业相适应的文化水平和良好的职业道德,掌握本专业基本知识和技能,了解相关企业的生产过程和组织状况,能胜任生产企业、流通企业、仓储配送中心以及内外贸公司的物流相关岗位的高素质技能型人才。
我们对专业覆盖的岗位和岗位群的定位是:(1)仓储物流:货物收发员、理货员、商品配送员(2)企业物流:采购员、物流规划员、跟单员(3)物流营销:销售员、客户服务员(4)运输物流:运输调度员、车辆管理员(5)国际物流:报关员、报检员、货运。
在此基础上,通过对毕业生就业岗位的分析,确定了五个岗位所需要的三个一级主要能力(物流管理能力、计算机操作能力、英语运用能力),并将一级能力细化为七个二级能力(仓储配送管理能力、企业物流管理能力、运输调度管理能力、物流市场营销能力、国际物流管理能力、物流信息管理能力、英语阅读与书写能力)。从岗位群分布来看,制造企业仓储配送管理人才特别缺乏,据此将仓储配送管理能力确定为专业核心能力,物流信息管理能力、英语阅读与书写能力确定为职业基础能力,其余四个能力确定为行业通用能力。
二、优化课程体系,突出职业能力培养
课程体系设置是学校人才培养的实施方案,直接关系到专业人才培养的规格和质量,因此,围绕专业培养目标,以职业能力为中心,以岗位群为导向,制定科学的教学计划和课程设置,是办好专业的基本保障。
物流管理专业按照岗位―能力―整合课程的逻辑,围绕着核心能力,首先确定实践教学体系,再围绕实践教学体系确定理论教学体系,进而设计了本专业的集群式课程体系,即“一般能力模块+专业基础模块+专业技术模块”。每一个模块教学内容的确定均与学生知识、能力、素质结构紧密配合,突出了课程与现代物流业务发展的有机衔接。
我们安排课程结构时对课程内容、教学模式与教学手段进行了全面规划与设计,突出基础理论应用和实践能力的培养,理论教学以“必需、够用”为度;实践教学加强针对性和实用性,提高学生的实际操作技能。具体做法是:第一,精简合并部分理论课程。如把《财政学概论》、《金融学概论以及《西方经济学》等课程合并为一门课《经济与管理学基础》;第二,增开一些职业技能性较强的课程。增设或强化诸如《商品存储与配送》《运输管理》《国际物流和货代运理》《叉车技术》《自动化仓库仿真实验》等课程,这些课程必须在校内实验室或校外实训基地上课,在完成实验实习的同时达到课程目标。此外,还考虑长三角地区外向型企业多的特点,增开了《国际贸易案例分析》、《国际贸易单证实务》等课程;第三,突出实训实习,增加实训实习课时。在专业技能课的教学过程中,从第二学期开始开设理论实践一体化课程。如《物流信息技术》每讲完一章都要进行实训操作,使学生能够及时把理论知识转化为操作能力。在第二―第六学期又分别设置了“专用周实践实训课程”,其中包括第二学期一周认识性实习、第三学期两周物流单项技能实训、第四学期两周ERP、供应链综合实训,第五、六学期28周上岗实习等。
三、拓宽实训基地建设,实现校企共建共赢
物流管理专业是一个综合性、技术性、操作性极强的专业。为了实现培养目标,使学生具备从事物流工作所应有的能力,学生实训、实习基地的构建是一个关键环节。
1.建成高标准校内实训中心
学院将物流实训基地建设作为专业建设和教学改革的突破口和切入点,一期工程投入了200多万资金,建成符合国家级示范标准的占地4500平方米的综合供应链实训基地。供应链实训基地总体设计遵循了以下几个原则: ①以教学体系改革为突破口,建设高等职业教育的精品物流实训基地;②以现代物流领域的新技术应用为依托,实现“零距离”就业的实训项目; ③培养学生仓储、配送和物流信息管理的核心能力和技术创新能力;④完成精技术、重操作、会管理、知调配的总体培养目标。实训基地建设实施方案中含有一个中心四个平台,即现代物流技术中心,仓储及配送平台、生产物流管理平台、销售物流管理平台、物流信息技术平台。其中,“四个实训平台”是与北京络捷斯特公司共同设计的,采用的设备与物流市场众多运营商使用的主流设备相同,构建了现代物流领域最为前沿的仓储配送网络。这些前沿技术与产品,为学生进入物流岗位实现“零距离”就业提供了保障,也为教师新技术学习以及科技研发提供了平台。
2.建立稳定的校外实习基地
实习基地是高职院校完成实践教学的重要场所,是适应高职教育改革、培养学生职业能力的重要物质条件。物流管理专业在建立之初就非常重视校外实习基地的建设工作。三年来,经过积极争取,先后与苏州亚东国际物流有限公司、舍弗勒有限公司和捷特物流有限公司等十余家企业达成了合作校外实习基地的协议。学生可以在企业实地参与业务操作,在真实环境下提高物流操作能力,它的真实性和参与性比校内实训更为突出。
物流专业还特别重视以实习基地为中心开展科研,对教学实践产生了积极的推动作用。如我们与太仓发改委合作开展“太仓物流业的现状及发展”研究,用实证研究的方法对太仓地区物流企业特征、规模、港区集装箱货运状况等问题加以研究,探索利用太仓港资源发展物流业的思路和策略。再如我们与太仓贸易局合作进行“太仓市市区商业网点调查与布局研究”,派出6名指导教师和48名学生组成12个调查小组进行了地毯式调查,将收集的数据进行模型分析,为太仓未来商业网点的集中化、规模化、区域化、特色化提出了若干建议,得到了贸易局的肯定。这些研究项目的启动,促进了教师科研的积极性,极大地提高了教师的科研水平。
四、提升师资品质,建设“双师”队伍
高职教育能否培养出具有过硬技术的职业学生,关键在于是否具有一支过硬的“双师型”教师队伍。我们通过教师自我提升、在职培训、挂职锻炼等途径,切实提高教师的育人、教学和科研能力。目前,7位专业教师硕士比率达86%;先后有3位教师到物流企业和生产企业物流部门实习,了解业务岗位的实际操作,有效促进专业教学质量的提高;5位教师获得了双师资格。同时,加强兼职教师队伍建设,通过“走出去、请进来”等途径,将富有实践经验、热心教育事业的10位行业专家请进课堂,充实专业师资队伍,使师资队伍建设基本实现了 “硕士化、双师化、职业化”的目标,切实保障了物流管理专业教学的质量。
总之,物流管理专业建设只有以市场需求为导向,以职业能力培养为核心,以产学研为动力,以实训基地建设为基础,才能真正体现出职业特色,赢得生存和发展的空间。
作者单位:健雄职业技术学院
参考文献:
[1]莫高兴,张尔利.高职物流管理专业实践教学改革探讨[J].高教论坛,2006,5:78-80.
关键词:教学方法;物流综合实训;任务
中图分类号:G710 文献识别码:A 文章编号:1001-828X(2016)033-000-02
一、教学方法的分类:
由于社会背景以及相应的文化氛围存在着许多差异,使得中外各国对教学理论中的教学方法分类有着不同的说法,但总的来讲分为以下几种:
1.通过语言进行传递的教学方法
(1)讲授法:是通过教师运用语言向学生讲授知识的教学方法,它具有讲读、讲述、讲解、讲演等具体形式。
(2)谈话法:又叫做问答法,是教师按照特定的教学目的和要求以及学生已经掌握的知识及经验,通过老师和学生之间的提问与回答,进而使学生获得新的知识以及巩固已有的知识,进而加大智力发展的教学方法。
2.通过直接感知所进行的教学方法
(1)演示法:是教师通过演示各种各样的实物、直观的教学器具或者是做出示范性的实验及动作,让学生能够通过观察而获得知识的一种教学方法。
(2)参观法:是教师根据所要教学的内容,组织学生到相应的实地进行观察和学习,使所学的知识得到巩固、并且使所学习的知识得到验证的学习方法。
3.通过实际训练为主的教学方法
(1)实验法:是指学生在教师的指导下,操作一些仪器和设备,来观察和研究,进而获取新知识,培养新技能的方法。
(2)练习法:是指学生在教师的指导下,通过不断的练习,使所学的知识得到巩固,从而找到其中的律,形成技能或技巧的教学方法。
4.以引导探究为主的教学方法
(1)讨论法:是指通过教师指导以小组或是班级形式的学生,让其围绕着某一个中心或是主题发表自己的意见和看法,通过小组之间的相互交流以及相互学习,让学生从中获取知识的学习方法。
(2)研究法:是指学生在教师的指导下,学生进行独立的探索,进而创造性的对问题进行分析,并且解决相应的问题,然后从中获得知识和提升能力的方法。
二、物流综合实训课程的介绍
1.物流综合实训课程的性质
物流综合实训课程是物流管理专业的核心专业课程,该课程在物流管理专业整个课程的体系中起着培养学生物流职业能力的作用。由于现代物流是将原来分散管理的仓储、运输、配送、采购、装卸搬运、包装、物流信息等各种要素进行综合性的管理,物流综合实训这门课程是对物流管理专业课程体系进行综合实践应用的一门课程。
2.物流综合实训课程的作用
本课程根据物流企业工作岗位以及一般企业物流部门工作岗位的设定,进行岗位分组教学,让学生运用前面所学习的专业知识,对学生进行综合实践技能的培养。该课程重点在于培养物流管理专业学生的综合技能,通过对各个作业岗位的基本操作和综合流程实操,进而让学生的技能可以得到全方位的提升。同时该课程以工作过程为导向,培养学生的团队意识、自主学习意识、进而有效的提升学生的职业能力素质。
三、物流综合实训教学模块中的教学方法
1.物流综合实训课程中的模块
模块一:WMS系统的应用
模块二:条码的编制以及打印
模块三:收货作业
模块四:组盘作业
模块五:装卸和搬运作业
模块六:打包作业
模块七:入库和出库作业
模块八:补货作业
模块九:综合实训作业
2.物流综合实训课程中模块的教学方法
(1)其中模块一到模块八的主要教学方法是:通过讲授法讲解一些模块相应的知识要点,然后通过演示法,向学生示范相应模块的操作要点,最后通过练习法让学生进行练习,练习的方式根据模块的不同,可以采取个人练习和小组轮岗练习两种,从而掌握相应模块的知识。
(2)模块九的综合实训作业是将前面几个模块所学的知识进行综合应用,进而完成整个一套的实训作业,一般采用老师布置一定的任务,让以小组为单位的学生运用讨论法,进行相互之间的意见交流,最后小组根据讨论结果进行综合实训操作。
四、目前物流综合实训教学方法中存在的一些问题:
1.教学方法不便于学生理解掌握所要学习的知识
该课程虽然采用了讲授法、演示法、练习法、讨论法等教学方法进行上课,但是往往在讲授理论的时候学生的热情并不是很高,很容易在思想上开小差,同时理论讲解时,学生对一些理论不能够进行深入的理解,以至于在后期学生练习时,只能够参照老师的示范动作进行机械的重复练习。如果对教师所示范的教学内容稍加改动,绝大部分学生就不能够进行操作。
2.教学方法上的师资力量缺乏
由于一个物流班级的学生有40到50人左右,在进行教师示范教学和学生练习环节时,由于师资的缺乏,一般分成两个大组,由两个老师各带一组进行实训。以入库和出库作业中的叉车库区操作为例,完成这个项目的操作一般需要以三人为一个小组,分别充当信息员、操作员、仓管员三个职位,其中信息员主要负责单据的信息录入,并将需要出库和入库的信息及时传递给操作员和仓管员;操作员的主要任务是负责库区货物的上架和下架,并且同仓管员交接需要出库和入库的货物数量;仓管员主要负责收货和发货时的组盘,以及与操作员和司机进行货物的交接。如果做一个整套的流程大约需要20分钟左右,然后进行岗位的轮换,也就是说一个三人小组的实训时间就需要60分钟左右,按照每一次课为4节×45分钟计算,那就意味着半天时间满打满算只能完成3个小组的教学工作,更为严重的是由于老师大部分的精力都花在对实训学生的指导上,很难顾及到其他不在实训的同学。对于其他等半天都轮不到自己实训的学生,同样也是一种折磨,即使实训的内容非常有趣,在经过长时间的等待后,也会对实训的内容失去热情,大大影响实训的效率。
3.教学方法上忽略深入企业
物流综合实训在教学上虽然模拟了企业的操作流程,所采用的设备也和物流企业的设备相当,此外也会给学生讲解许多的企业案例,但这些对于学生来讲还是非常抽象的,他们还是无法理解企业真正是如何操作的。俗话说百闻不如一见,虽然在整个教学过程中会安排学生到企业里实训和参观,但是大多数情况都是走马观花,使学生对要学习的内容还是似懂非懂,课堂效率提高并不是很明显。
五、对物流综合实训课程教学方法所存在问题的一些建议
1.针对目前的教学方法不能使学生理解掌握所学内容这一情况,可以将教学方法的顺序进行一些调整
如以往采用讲授、演示、练习的顺序,调整为演示、练习、学生讨论、讲授、学生再练习的顺序,这样可以让学生在听老师讲授之前,学生对要学习的内容有一定的直观了解,并且通过学生之间的讨论,让学生就练习时出现的一些问题进行分享,并提出一些的改进建议,让学生带着问题听课,这样的学习效率肯定会有大幅度的提高,同时学生进行再次练习时就会避免各种错误的发生,达到良好的实训效果。此外,由于学生是思考着进行这一部分内容的学习,在学生再次练习时可以对先前的实训任务进行一些修改,使学生再次练习时先开动脑筋,并在思考以后进行实训,有助于学生灵活的掌握这部分内容。
2.对于在教学方法上师资力量的缺乏这样问题,应当根据学生的人数配备实训指导老师的数量
一个老师带10到12名学生为宜,因为实训场地一般会有很多的噪音,如果人数过多,老师讲课的内容学生不容易听到。另外,在教师演示实训的动作时,如果是20几名学生同时围在周围进行W习时,后面的同学会很难看到教师的演示动作,进而影响学生的练习效果。如果是10到12名同学围在老师的周围时,就可以保证每一个同学都可以看到教师的示范动作。同时学生分组练习时,一组可以在练习完成一遍以后,由其他小组练习,等所有小组练习完毕以后再进行轮岗练习,这样做可以大大的减少学生等待的时间,此外每个小组练习完一遍以后,教师可以对所存在的问题进行一些总结,提高轮岗练习时对知识掌握的效率。
3.对于在教学方法上忽略深入企业这一问题,在进行物流综合实训教学时要走进企业,灵活机动的运用参观法,对于企业可以选择一些校企合作单位或是一些具有代表性的企业进行学习
此外也可以要求企业派出一些专业的人员对学生进行讲解,使他们能够对企业的工作流程有进一步的了解,补足学校教师的不足之处。另外,在安排学生实训时,可能由于企业的种种限制,会制约学生的知识获取,遇到这种情况,可以要求企业对学生进行轮岗实训,让学生获取多个工作岗位的相关操作知识。
六、结语
物流综合实训这门课程是对学生理论知识以及实践操作知识一个总的融合,学生对这门课程掌握的程度,可以反映出他们对整个物流管理专业课程的理解程度。这门课程一般在物流管理专业学生离校实习前的一个学期开设,其目的就是为了能够起到学校和企业之间的桥梁作用,为学生走进企业做好铺垫。虽然,在教学过程遇到了像学生不能完全理解所学内容、师资力不足、忽略深入企业等问题,但是只要经过不断的努力,一定会将这门课程的桥梁作用发扬光大。
参考文献:
[1]刘佳星.《物流设施与设备》课程教学研究[J].企业研究,2012(20):202-203.