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 文章中心 > 演讲与口才实训总结

演讲与口才实训总结

开篇:润墨网以专业的文秘视角,为您筛选了八篇演讲与口才实训总结范文,如需获取更多写作素材,在线客服老师一对一协助。欢迎您的阅读与分享!

演讲与口才实训总结范文第1篇

一、当前高职实用口才课程的现状

(一)高职院校学生现状

高职生整体素质偏低,学生口语交际能力较为薄弱,在一些人多、陌生而又正式的场合,如课堂上、会场上,学生常表现为怯场,面红耳赤,用词不当,语无伦次,语句不完整,扭扭捏捏,结结巴巴,说话没有明确的中心或观点等现象。

(二)课程现状

目前,高职实用口才课程在内容选取上缺乏专业针对性,未能充分体现高职的培养目标和职业需求,课程内容安排上力求面面俱到,理论性指导过强,而专业实效性较为欠缺。

(三)教学现状

高职实用口才课程在教学中还存在一些模仿本科教学的现象,教学方式更强调学科知识的系统性。虽然都强调突出实践课训练,但大多只注重对学生语言表达技巧的教授与训练,而对于学生专业与岗位技能的实际需求却忽视了。因而,虽有围绕知识点创建模拟实训,但训练要点是孤立的,从而缺乏职场真实性,训练也缺乏前后联系。因而,学生所学的理论知识和所谓的实战技巧是难以内化为实际的交际沟通能力的。

二、高职实用口才课程项目化教学的运用

近些年,在职业教育教学改革中,项目化教学法得到了广泛的运用与认可。与传统的学科型教学相比,项目化教学法实践性、操作性更强。为突破高职实用口才课程教学的瓶颈,笔者在学校国际贸易专业二年级实用口才课程教学中,采用了项目化教学实践。改变传统的以知识点为线索,而是根据学生的接受能力及社会对人才的需求,组织教学内容,以职业岗位能力为主线,以“项目”为导向,以“任务”为驱动,串联单个的知识点,使得实训体现整体性。学生围绕专题展开有效分工、查找资料、小组讨论和成果展示等实践活动,激发学生分析问题、解决问题的乐趣,将与人沟通交际的能力培养与课堂教学实践紧密结合,为培养生产、建设、服务、管理第一线的高端技能型人才奠定基础。

(一)课程设计理念与课程内容的选取

高职实用口才课程设计,以学生未来就业的实用技能培养为目标,突出行业特性。首先注重职业能力的培养。课程设计紧扣所授专业就业岗位的基本能力需求。以沟通表达技能为基础,围绕职业可持续发展的要求,树立一定的相关素质培养目标,比如职业修养、求职应聘技巧和职业生涯规划能力等等。其次,注重课程设计的效率化,课程内容的选取提高有效性。以项目化为导向,选取来源于企业或服务于企业的真实任务或情景安排。在课时安排上,注意提高实践性,加强课内和课外实践并举,为工学结合校企合作搭建平台。在课程考核上注重过程化,将平时实践表现、自评与互评相结合。

课程内容的选取与安排,以服务专业领域和就业岗位实际需求为基础,以够用为度整合教学模块,以教学项目串联知识要点。在课程设计上,有常规模块,即基本理论技能;也有变化模块,包括专业基础技能模块、专业实务技能模块和专业综合技能模块。当然,对于不同专业的培养目标与岗位技能需求的不一,需要适当调整变化模块。以本校经济与贸易专业为例,在确定项目选题时,将基础理论技能分为普通话基础训练、心理素质与思维模式优化、态势风度设计;专业基础技能模块分为交谈口才、公关口才、辩论口才、求职口才;专业实务技能模块分为说明口才、叙述口才、报告口才、说服口才、主持口才、推销口才;专业拓展模块有职业生涯规划演讲比赛及课外实践。项目选题以把握实用性为原则。一方面是要求项目选题趋近于生产或服务一线对从业演讲及交际能力的特定要求;另一方面,要选择贴近工作及生活实际的社会热门话题,有利于学生展开辨证思维和发散思维来加以深入探讨的热点问题。

(二)项目化教学模式设计与实施

项目化教学的实施遵循“项目驱动-实践教学-情境体验-发现不足-引导点拨-训练提高-效果评价”的教学过程。教学内容组织做到任务设置精准、案例分析精确、视频内容剪辑精彩、学生演练精心、讲授要点精炼。在项目导向、任务驱动、教师主导、学生主体的学习过程中,学生锻炼了方法能力、学习能力、与人协作以及与人沟通等各项社会能力的发展。

以“辩论口才”为例,项目化教学设计如下安排:

第一步:项目名称,如何进行辩论?确定教学目标。

第二步:实践教学,观摩一场国际大中专院校辩论赛,创设情境,以激发学生的学习动机,在此基础上加以理论点拨。

第三步:情景体验,以八人为一组就观摩的辩题展开模拟辩论。

第四步:发现不足,采用现场观察、视频回放等手段,以自评、互评的方式发现并指出细节上的不足之处。

第五步:引导点拨,教师评点,归纳做法。

第六步:训练提高,通过反复训练得以训练提升。

第七步:效果评价,各小组通过班级组织辩论赛,展示训练成果。评选出优胜队伍和最佳辩论员。

其中辩论赛在组织安排时,同样以项目化教学法设计:

第一步:选定项目,选定要辩论的话题,这些话题应该是与学生当前的学习生活息息相关的问题,及学生关心的热点问题,能经常引起学生的思考与讨论。

第二步:设定目标与分组,教师给学生讲解辩论赛的辩论程序,可以分为五人一小组。

第三步:计划与分工,由小组长组织小组成员分工,制定实施计划。

第四步:实施,学生查阅相关资料,整理材料并准备辩论词。

第五步:成果展示,由课代表担任主持人,组织正反双方开展辩论比赛。

第六步:评价,先由班长、团支书与任课老师组成三人评委会对第一场比赛评分,评选出优胜队伍与每队各一名最佳辩手。这两名最佳辩手和任课老师组成下一场的评委。并且由评委会成员加以点评。

项目执行效果的评价:

对于项目执行效果的评估,教师应采取讨论、座谈等方式,让学生对项目的执行情况进行自评与互评,并要求学生将项目完成后的评价与项目开始前的预估进行对照,引导学生找出项目执行成功或失败的原因所在。

三、项目化教学实践的反思

项目化教学在高职实用口才课程中的运用,大大调动了学生学习的积极性,主动参与,提高了学生的综合职业能力,为更好的就业奠定了基础。经过实践操作,发现有一定的收获与一些经验反思。

(一)项目化教学实施要以师生双方的观念转变为前提

一直以来,学生习惯于“坐等”,被动式的学习,等着老师讲、老师点名、老师总结评价,而在项目化教学过程中,学生作为活动的真实主体,必须由他来参与教学、甚至主持教学。这样的转变会让学生产生一种不适与压力。项目化教学的实施,不仅需要教师转变观念,同样需要学生深入了解、配合及适应教学活动。此时,就需要教师引领学生进一步深入认识、理解并认同新的教学模式。在项目化教学分布项目任务时,教师要为学生提供一定的相关参考资料,并且选取能力较强的学生负责各项目的协调安排工作,通过同学间的互帮互助提高自主学习的意识和能力。在项目开展的初始阶段,尽可能的放手让学生去做,多一些耐心与鼓励。当学生遇到困难或表现不佳时,适时提供一些指导,但并不亲力亲为,让学生学会独立解决难题。

(二)项目化教学实施要以科学合理的项目设计为基础

项目化教学的项目设计尤为重要,唯有科学合理的项目设计才能切实达到事半功倍的教学效果。在项目设计时,既要考虑到任务的可操作性,又要顾及学生能力的全面深入培养,要注意形式的多样化,不拘泥于老套,又要难易适中,互相结合。学生在完成任务过程中既能做到普遍参与,又存在一定的优劣竞争,在学生的能力承受范围内循序渐进开展。学生从不同的项目任务中获得自我锻炼与提升。

(三)项目化教学实施要以心理因素的干预为抓手

在项目化教学实训中,依然会发现学生口语表达能力一般会差于书面表达能力,这很大程度上是受心理因素的影响。很多同学尤其是在即兴发言时,会较为明显地表现出紧张畏惧怯场,从而影响了表达交流的效果。此时,就需要适当的心理疏导来辅助,唯有从根源上引导改善才能疏通障碍。学生克服了心理阻碍,自然可以提升表达的兴趣,从而找回自我表现的信心。

(四)项目化教学实施要以引发内动力为支撑

学生口语表达能力的培养与提升绝非一朝一日即可速成。可谓冰冻三尺,非一日之寒,这是一个长期不断积累与沉淀的过程。如果仅凭课堂的学习与训练是难以实现的。这就需要引发学生的内动力,树立积极主动进行自我训练的意识与决心,自觉地在生活的细节中注意表达技巧的运用。只有当所学能得以致用时,学生才能切实感受到口语表达能力训练带来的帮助与快乐,学生的热情与学习的兴趣自然会被调动。

当然,项目化教学实施中还有些问题有待日后的进一步探讨与解决,比如:在项目任务完成过程中如何避免学生训练时出现强者更强、弱者更弱的现象;如何确保学生能自觉主动完成课外的训练任务;如何更好地让师生适应项目化教学中角色的转变等等。

四、结语

综上所述,项目化教学是一种充分地将高职实用口才课程中理论与实践进行了有效合理联接的优秀教学方法。笔者期待这一方法的运用,能在高职实用口才课的教学实践中结出更为丰硕的成果。

2015年校级立项课题《高职实用口才课程项目化教学的实践研究》,编号:SY20151221-17。

参考文献:

[1]陈若蕾.高职《演讲与口才》项目式课程教学改革探索[J].职业技术教育,2013,(35).

[2]王彦,陈华炎.在《演讲与口才》课程中实施项目化改造的探索[J].价值工程,2013,(8).

[3]陈珏.论“演讲与口才”课程的“项目化”教学设计[J].现代交际,2014,(6).

演讲与口才实训总结范文第2篇

论文关键词:师范生;技能竞赛;专业实践;综合素质;提升

专业技能竞赛是当今许多大学生乐于参加的活动之一,师范生专业技能竞赛,有助于提高学生的从教素质。如何将它与实训教学有机地结合起来,将师范生的专业技能竞赛开展得更有成效,从而提高师范生的综合素质,已成为值得我们深入研究的课题。

一、师范生基本功的不足与专业技能竞赛的内容

师范院校的学生将来毕业后大多数要从事教师职业,从目前在校的一些师范生来看,他们的综合素质还有待于进一步提高。不仅如此,他们作为一个准教师,许多人做教师的基本功还不够扎实。特别是一些高职院校的师范专业学生,表现得更为突出。具体表现为:(1)口头表达能力差,普通话很不标准;(2)书法水平差,不论是粉笔字、钢笔字还是毛笔字,都离一个教师的要求相差太远,板书没有章法;(3)尽管会制作一些简单的多媒体课件,但课件与教学切合得不够紧,有的课件内容与教学无多大关系;(4)说课和模拟讲课容易紧张怯场,其心理素质和对课堂教学的掌控有待提高。

当前的师范院校学生之所以在教师基本技能方面存在这么多问题,究其原因,主要是缺乏这方面的实习实训与实践锻炼。目前,许多学校对实训教学重视不够,给学生提供锻炼各种师范生技能的机会很有限。各种技能竞赛本是校园文化的一个重要组成部分,但受经费和其他条件的限制,一些学校技能竞赛活动开展得太少。有的学校甚至对学生实习也不重视,放任学生“自主”实习,有的不到教育岗位实习。

全国许多省份开展了师范生技能竞赛。一些设有师范专业的职业院校,也纷纷参加这类比赛。如在2010年举办的浙江省第四届师范生教学技能竞赛中,金华职业技术学院代表队获得3个二等奖,2个三等奖和3个优胜奖。有的省份(如湖北)在开展师范生职业技能竞赛时,高职高专单独设组,不分学科类别。为了参加省里比赛,各个学校自己经常性地举行师范生技能比赛,而且将此作为一个传统项目保留下来,定期举行师范生技能竞赛。

江西省教育厅师范处2008年举办了江西省首届师范生基本功大赛。基本功比赛主要包括三项内容:一是写字、二是演讲、三是课件制作。纵观其他省份的师范生技能竞赛,其内容大同小异,主要集中在书写、普通话、课件制作和说课、讲课上。

二、专业技能竞赛对于提高师范生综合素质的作用

开展专业技能竞赛,可以给学生提供不少实训机会,培养学生的多方面能力。对师范生来说,在正式上讲台之前锻炼一下从教的基本技能,是十分必要的。

(一)书写比赛对提高板书水平的作用

随着电脑的普及,学生的书法水平不断下降。据调查,书法水平在师范生中的发展呈现不平衡的状况。汉语言文学专业的学生与其他专业学生相比,书法和板书普遍要好一些。而在汉语言文学专业学生内部,书法水平也是不平衡的,有的从小练字书法较好,有的缺少练习书法较差。从整体来看,硬笔字明显又要比软笔字好,学生的毛笔字普遍较差。

板书是教学过程中不可或缺的重要一环,但现在对板书的重视程度很不够,许多刚毕业的师范生的板书非常差。一些学生到中小学教育实习,他们在板书时不但字很差,黑板上所写内容安排得也杂乱无章,根本谈不上有什么“板书设计”。从这一点来看,举行板书比赛也是提高师范生从教能力的重要手段,是十分必要的。可惜现在这方面的比赛开展得不够广泛,作为师范生技能中的一项重要内容,这方面还有待加强。

提高师范生书法水平的办法之一,是经常性地举行书法比赛。比赛可分为硬笔书法、软笔书法,具体一点说主要是“三字”即毛笔字、钢笔字和粉笔字。通过经常性地举行书法比赛、板书比赛,可使广大的学生在书法上取得较大的进步。

(二)演讲、辩论比赛对表达能力等方面的促进

普通话过关是对一个教师的起码要求,国家语言文字委员会对此有明确规定。汉语言文学专业的师范生,普通话测试水平要达到二甲以上,才能获得教师资格证书。作为一个教师,除了普通话要标准,口头表达能力也非常重要。因此不少师范院校在平时便会加强这方面的训练,而通过技能竞赛的形式进行的,大多是演讲比赛或辩论赛。

演讲比赛可以提高学生的表达能力。江西省的师范生技能赛,其中就有演讲这一项,第一届比赛的演讲主题是“怎样当一个好老师”。在练习和准备演讲的过程中,学生在口头表达能力方面存在什么不足,可以通过有经验的老师加以指导,以克服自身的不足。如演讲时的普通话是否标准、演讲时的语速、语调以及节奏的把握等等,都可以在指导老师的点拨之下得到校正。同时,演讲比赛还可以促进学生书面表达能力的提高。因为演讲比赛通常要写演讲稿,为了演讲得更精彩往往还要反复修改,在这个过程中师范生的书面表达(写作)能力会相应得到提高。

除了演讲比赛,还可以举行辩论赛。围绕一个辩论主题,将参赛者分为正反两大阵营,然后进行辩论,这就是我们通常说的辩论赛。自从著名的“狮城舌战”后,这种方式大受人们欢迎。参与辩论的辩手要有敏捷的思维和出众的口才,通过这种形式的比赛可以促进学生逻辑思维能力、口头表达能力的提高。

转贴于

(三)课件制作对教材把握能力的检验

多媒体课件是教师用来提高教学效率增强教学效果的工具。教师从预设的教学目标与教学内容出发,根据学生智能水平与学习现状,依靠计算机多媒体技术及其网络教学系统,以声音、图像、视频和文字等媒体为一体的方式来调配课程资源,按教学环节与流程从时间和空间两方面进行集成,以形成全方位、多渠道、交互式的教学系统。运用多媒体教学,是一位老师基本的教学技能。作为将来要走向教学岗位的学生,自然也应重视这项技能,在实训过程中熟练掌握它。常用多媒体课件制作工具有PowerPoint、Authorware、Director和Flash等等。这些制作工具,都可以在每门学科中运用的。每个软件都有优点与不足,其关键处在于体现学科教学特性与适合具体的教学情境,实现教学过程的最优化。

从某种程度上说,多媒体的运用恰当与否,是对课件制作者把握教材能力的一种检验。通过课件制作比赛,可促进学生对教材内容的深入研究。要通过课件制作比赛,提高学生对教材的把握能力。制作多媒体课体,一定要紧扣教材内容。第一要切合课文的题旨情境。例如,有人在运用多媒体教学《七根火柴》时,在“欧化”(现代气息太浓)的金边相框中播放衣衫褴褛的战士在草地跋涉的场面,这是不妥当的;第二要准确地表现出课文或语句的意思来。例如,有一个《沁园春·长沙》的课件给“百舸争流,鱼翔浅底”制作了一幻灯片,画了几只帆船在航行,水中有几尾鱼不时跃出水面。这没有准确地表现出“鱼翔浅底”的意境来。“翔”是形容鱼在清澈的水里自由游动,绝不是跃出水面。这样的画面不但不能帮助学生对诗句的形象理解,反而会导致学生误解。

(四)说课、讲课对教学综合能力的提升

目前,许多省份办理教师资格证时,都有“说课”这一环节。而一些中小学招聘教师所进行的考试,也都要过“说课”这一关。2010年笔者曾担任过本校附中招聘语文教师的评委,当时就有“说课”这一关。从应聘者说课的情况看,经验丰富的“老”教师比起没有经验的硕士生来,对教材的把握能力显然要强得多。由此可见,多“说(课)”、多“讲(课)”对师范生的重要性。

那么,什么是“说课”呢?说课就是教师口头表达具体课题的教学设想及其理论依据,也即是授课教师在备课的基础上,面对同行或教研人员,讲述自己的教学设计,然后由听者评说,达到互相交流、共同提高的目的的一种教学研究活动。说课其实就是要谈谈你是怎么教的?为什么要这样教?通过说课,可以看出教师对教学内容的把握情况。例如,说课人是否把握重点难点、教学安排是否合理等等。

作为师范生的一项基本技能,说课已越来越受到重视。在日常教学中,客串讲课在当今的教学中经常会被采用。在教学过程中,教师可以让学生上讲台充当“教师”的角色,借以提高学生诸多方面的能力。但是,作为实训教学的一种手段,这种方法不可能在课堂中占太多的时间,因为这样做会影响教学进度。因此通过讲课比赛来促进学生课后自练,不失为一种好的办法。如西南大学的师范生技能竞赛,其中就有讲课比赛。

现在绝大多数师范院校都建立了微格教室,创建微格教室是十分必要的。在微格教室中,学生可以自由地发挥,按自己的构想去进行讲课,然后再反笔观看自己讲课的录像,找到自己不足之处加以改进。许多学生到外面的学校实习,开始总是会胆怯,紧张时说话的节奏太快。在微格教室多训练几次,多参加有关说课、讲课的比赛,有利于提高他们教学方面的综合能力。

三、对专业技能竞赛提升师范生综合素质的思考

首先,职业技能课的开设问题。过去很多学校没有开设专门的教师职业技能课,只开设《教材教法》方面的课程。以汉语言文学专业为例,过去开设《中学语文教学法》,现在有的更名为《语文教育学》,实际上讲得大多是理论性的东西,比较抽象。为了弥补学生在从教实践方面的不足,我系曾开设了《普通话教程》、《演讲与口才》等课程。后来修改教学计划,又将上述两门课取消,新开设了《教师职业技能》课。《教师职业技能》课包括普通话、书法和课件制作等方面内容,每周三节共54课时。毫无疑问,《教师职业技能》课的开设是十分必要的,但课时是否太少,普通话、书法、课件制作各占18课时是否合理,还有应当放在第几个学期开更科学,都是值得探讨的问题。学生反映这门课的课时偏少,有必要将《普通话教程》和《演讲与口才》作为选修课加以恢复。

其次,竞赛内容的再拓展问题。就竞赛内容来说,还要体现不同专业的不同特点。如作为汉语言文学专业的师范生,只进行书法、课件方面的训练是不够的,中文系毕业生将来当语文老师,要教学生作文,有的还要指导学校文学社,写作技能的训练是必不可少的。听、说、读、写“四大能力”,写的能力要进一步加强。所以我们每年都组织大学生参加江西省写作学会举办的“大学生写作比赛”。除了比赛内容的拓展,赛后的拓展也很重要。如课件比赛,要体现语文教学的开放性与交互性,要重视把课件建立在网络上。赛后可模仿网络聊天室进行设计,如利用网络聊天室的“大厅”和“独立窗口”进行研讨,发表意见。“大厅”供学生对共性问题进行讨论,“独立窗口”供学生讨论有关问题,学生在讨论时可以同时打开浏览窗口,调用网上资源供自己研究讨论用。或在课件中设置供网络笔谈的特殊交流版块,如供表达的写作板,供别人发表意见的意见板等。

演讲与口才实训总结范文第3篇

[关键词]高职院校;技能大赛;对策

[DOI]10.13939/ki.zgsc.2015.02.155

1 高职院校参加技能大赛存在的问题

1.1 专业师资配备不足,存在临时抱佛脚的现象

我国旅游职业教育教师大多数从学校直接到学校,授课前缺乏必要的企业实践经验,理论知识虽然丰富,但实践技能相对较差。即使学校鼓励教师下企业锻炼,也因多方面原因,无法深入了解企业或岗位的核心技能。这样的师资结构和师资水平应对平时的实践课都存在一定的困难,更何况是要求更高的技能大赛。目前全国职业院校技能大赛高职组旅游管理专业的赛项包含“中餐主题宴会设计”“西餐主题宴会设计”“导游服务”三个赛项内容。这三项比赛的比赛规则中都涉及多个比赛内容,如中餐主题宴会设计要求学生除了摆台还要懂设计,还要有深厚的文字功底和语言表达功底。西餐主题宴会赛项既要会摆台还要会调酒和制作咖啡。而导游服务赛项包含“即兴演讲”“导游讲解”“才艺展示”“知识问答”等环节。这些赛项的设置不仅是对参赛学生综合素质的考验,也是对指导教师的考验,大赛要求一个学生只能有一名指导教师,可是从赛项的设置来看,单个老师很难完成这样的指导,而没有丰富实践经验的教师也很难担此大任。

1.2 课程设置适应不了技能大赛的要求

《教育部关于加强高职高专教育人才培养工作的意见》(教高〔2000〕2)中指出:“课程和教学内容体系改革是高职高专教学改革的重点和难点。按照实用性、实践性的原则重组课程结构,更新教学内容。要注重人文科学与技术教育相结合,教学内容与教学方法、教学手段改革相结合。”职业教育与普通教育的本质区别是课程设置的实用性和实践性,课程设置应以工作岗位的实际需求为导向,以就业为导向。而实际上目前很多职业院校的课程设置与行业的实际需求相脱离,课程内容理论性强,实践性弱,这样培养出来的学生到企业后很难适应企业的岗位要求,更别说参加实践性如此之强的技能大赛。另外,企业的需求是在不断变化的,技能大赛的赛项规则也不是一成不变的,可以说职业院校的课程设置的变化远远赶不上技能大赛赛项要求和企业需求的变化。

1.3 学生的实习实训力度不足,使参赛学生的挑选存在很大的难度 以旅游管理专业为例,学生的实习实训存在很大问题,大多数旅游企业会大规模起用实习生,且实习期较长,一般为6个月或以上。与正式工相比,实习生的成本低、培训期短。学生在实习期间基本上只接触本岗位的基本业务,核心业务很难接触到,而技能大赛是对学生综合素质的考验,要求学生具有基本业务知识外还要求学生具备动手、动嘴和创新能力,如中餐主题宴会设计赛项,宴会摆台只作为学生基本技能来考核,分值较低,关键考核的是学生的创意和设计理念,这些技能不是学生通过短时间实习实训就能达到的,这就使得很多学校在挑选参赛学生方面出现了瓶颈。

1.4 学校过于重视获奖而忽视深层次的内容

高职院校对于技能大赛的重视毋庸置疑,因为技能大赛对于学校知名度的提升有很大影响,它会影响到学校的招生数量和招生质量。目前来说学校对于参加技能大赛都非常支持,对学生对老师也有各种奖励措施的激励。但很多学校参赛的目的过于单一,即通过比赛获得奖项,而忽视了更深层次的内容。如通过参赛研读赛项规则能否洞悉行业需求的趋势,别的院校尤其是获奖院校在人才培养方案、课程设置和参赛备赛实施方案方面有没有借鉴作用,有没有利用参赛与观赛企业进行交流人才培养方面的问题,有没有重视赛后学生和指导教师的参赛总结和讨论等一系列问题。技能大赛的初衷并不只在于比赛,而是通过技能大赛这样的平台促进专业与产业结合,提高学校的教育教学水平,改革学校专业的人才培养方案,使其达到与企业共进、与行业发展共进的要求。

2 高职院校应对技能大赛的对策

2.1 加强师资队伍建设,尤其是双师型教师的培养

职业教育对教师的要求更多的应突出其实践经验和技能方面的能力,这一点可以借鉴德国的职业教育。德国的教师从业非常严格,首先必须具备一定的学历,在取得学历之后进企业实地工作1~2年时间;工作之后再到教师进修学院学习如何为人师表,课堂授课;学习完成之后还要到学校实习1年时间,这一切完成之后才能成为真正授课的老师。在授课过程中仍然与企业保持紧密联系,定期下企业实践洞悉行业和企业发展的新态势,这样的教师本身就是行业的参与者,又具备一定的理论知识,何愁培养不出合格的学生。另外,针对技能大赛的赛项规则,学校可以组织教师到合作企业进行集训或者请相关行业、企业专家进驻校园对教师进行相应指导,如中餐主题宴会设计大赛,现在酒店有自己行业的宴会设计大赛也有集团内部的宴会设计大赛,职业院校可以组织教师观摩这样的比赛,从中汲取经验和灵感,也可以邀请获奖企业和选手介绍经验和设计理念等,要求每一位观摩教师写出分析报告,包括教学内容和教学方式的改进等,长此以往,教师的教学水平和指导大赛的能力都会得到应有的提高。

2.2 多方面多层次进行课程改革

2.2.1 企业参与课程改革

高职院校培养的人才是否符合企业需要,关键看课程设置和教学内容与企业需求是否契合,因此企业参与课程改革至关重要。具体做法:首先,学校应成立专门的企业专家委员会,定期举行专家委员会研讨,了解最新的企业需求态势和人才需求信息,以便于学校依据企业需求实时的进行课程设置、教学内容的修改。其次,实践课教学应聘请企业相关部门具有丰富实践经验的员工来学校授课,或者将学生带入企业,利用企业实践环境来进行现场教学。最后,专业课程教材的编写尤其是实操部分需要企业参与,这样的教材才能避免“假大空”现象。

2.2.2 技能大赛指导课程改革

技能大赛的举办目的主要在于以赛促改,希望通过技能大赛这样一个平台促进高职院校相关专业的改革,尤其是课程设置的改革,从而达到职业教育人才目标的实现。技能大赛从举办开始每年都有新增赛项或者对原有赛项进行相应改革。以旅游专业相关赛项为例,2013年新增了导游服务赛项,2014年又对导游服务赛项内容进行了变动,如增加了即兴演讲和导游基础知识笔试取消了情景再现和风采展示环节,更加重视学生的实际带团技能和业务知识的积累。作为职业院校旅游专业应依据赛项的变动和内容的变动实时变更课程内容,如增设演讲与口才课程,加大即兴演讲环节的实训等。另外,在技能大赛中,每一个参赛项目都不是一门课,一个教师可以承担的,它是综合的,需要多名老师互相配合才能很好的完成。如西餐主题宴会设计,需要有餐饮教师、调酒教师、咖啡制作教师、应用文写作教师等多位教师组成团队,将技能大赛作为一个大的课程项目,突破原有的课程内容,协作指导完成。

2.3 深化校企合作,加大学生的实习实训力度

《关于全面提高高等教育职业教育教学质量的若干意见》(教高〔2006〕16号)中指出:“人才培养模式的改革的重点是教学过程的实践性、开放性和职业性,实验、实训、实习十三个关键环节。要重视学生校内学习与实际工作的一致性,将校内成绩考核与企业实践考核相结合,探索课堂与实习地点一体化。”可见,校企合作、实习实训是职业教育的关键所在。全国职业院校技能大赛是一个展示、交流的平台,学校在大赛中取得了优异成绩,向企业和社会客观地反映了学校的办学实力。同时,企业为了扩大自己的影响、提高企业的知名度,纷纷主动以各种形式参与技能大赛,为举办学校提供设备赞助及为各参赛项目冠名等。这样,在高职院校人才培养和行业企业的需求之间,就形成了零距离对接。学校可以利用技能大赛这个平台深化校企合作,加大学生的实习实训力度。以旅游专业为例,首先在准备阶段,一方面可以走访企业或召开企业专家研讨会,与企业一起探讨技能大赛赛项规则,制订参赛备赛实施方案,探讨需要企业给予协助的赛项内容并制订好相应的计划;另一方面参赛学生进驻企业相关岗位由企业工作人员实时指导,加大学生实习实训力度。其次在技能大赛参赛过程中,利用大赛平台,与观赛企业和企业评委沟通交流,探讨企业人才需求趋势和未来技能大赛相关赛项发展动向,为学生实践课程设置和实习实践方向提供指导。

2.4 高职院校本身重视技能大赛的深层次作用

高职院校作为职业教育的实施者和技能大赛的参与者,如何发挥它的深层次作用值得探讨。首先,没有一个赛项是一个老师可以独立指导完成的,需要一个团队,需要学校提供资金、资源、购买设备、联系企业等,这就要求高职院校成立技能大赛指导委员会,为技能大赛制定相应的制度进行管理,监督技能大赛的实施,配合各专业技能大赛的指导工作;其次,积极申报技能大赛比赛项目,并依据赛项内容,进行实训室和实训场地的软硬件改进,不想当将军的士兵不是好士兵,只有真正组织承办技能大赛才能有机会更深层次的了解技能大赛的深意,也才能更好地提高学校的办学水平和知名度;最后,做好赛后总结工作,不要只重视赛前而忽视赛后,尤其是在没有获奖的情况下,更应该做好总结工作,除了总结技能大赛本身以外,还应重视技能大赛深层次影响,如赛后课程改革和教学改革的落实监督工作,未来技能大赛赛项发展趋势研究及未来参赛备赛部署等。

演讲与口才实训总结范文第4篇

关键词:口语交际能力;课前演讲;理论实训;设计

口语交际能力是学生语文素质的重要组成部分,培养并提高学生的口语交际能力是中职语文教学的一个极为重要的内容。口语交际能力是一种比读写能力更复杂的能力,它的构成中还包含有举止风度、语调音色、应变技巧、得体等等因素。不仅指学生应具备听和说的能力,而且要求在具体的口语交流中,培养学生的语言交际能力――一种在人际交往过程中表现出来的灵敏、机智的听说能力和待人处世能力。一种在职业岗位上掌握接待、洽谈、答询、协商等口语交际的方法和技能,做到说话条理清楚、流利,能准确表达自己的意思,语言自然得体,符合职业岗位的要求。未来的社会是合作的社会,合作离不开思想、情感的交流,而口语交际是所有交流手段中最基本最常用的,所以,培养学生的口语交际能力是社会发展的要求,也是学生终身发展的需要。这种能力的培养绝非一朝一夕之功,这就要求我们在训练时尤其要注意由易到难、由简到繁的循序渐进,构建起一套科学的理论和实训的框架。以项目带动训练,多管齐下,对学生进行系统的训练。使学生掌握一种能适应现在职业需求和未来终身学习需求的口语交际能力,以达到能力培养的最终目的。

2008年修订的《中等职业学校语文教学大纲》,十分重视职业岗位对语文课程教学的要求。在职业模块的“表达与交流”部分,要求学生“掌握接待、洽谈、答询、协商等口语交际的方法和技能,做到……符合职业岗位的要求。”《新大纲》强化了学生的表达与交流的训练,提出14个口语训练项目,其中6个在职业工作中使用频率较高,为我们进行有效的口语表达能力训练提供了思路与目标。

但目前中职学生中普遍存在着口头表达能力不强的现象,表现在概述、复述、答问、交谈、讲述中,或声音低小,吐字含混,发音不准;或结结巴巴,语无伦次;或手足无措,表情全无。究其原因,主要有以下几个方面:

其一,初中教育是应试教育,教师囿于传统教学模式,重读写,轻听说;重知识传授,轻能力培养,长期以来传统的“满堂灌”、“满堂讲”使学生已习惯了做一个三尺讲台下的“听话者”,在听讲中,他们慢慢地丢失了“说话的能力”,也丧失了“说话”的欲望,越来越走向自我封闭。初中语文教学没有给学生提供口语交际的舞台。

其二,进入职教的学生基本上是难以升入普高的学生,这些人大部分在初中阶段就已经失去老师的关心,在课堂上这些学生少有开流的机会。

其三,中职学生大多未能走出中考失败的阴影,心情较压抑,说话交际的心理障碍较大。

其四,职校不是绝大部分家长的理想选择,而是自己孩子中考失败后的无奈选择,家长的这种落寞心态影响了子女的心理,使得学生不想当众说话。家里有钱、有地位、或家长单位好的子女到职校读书的少,中职学生大部分来自农村或城市里低收入人群的子女。他们见识相对少,知识面窄,不少学生放眼看不清外面的世界,张口说不明自己的意思,当众说话时心慌气短,过分紧张。

其五,网络信息语言快捷、方便,降低了学生学习语文的兴趣,特别是QQ聊天,虽然给人打开了情感交流的空间,这种交流给人以一种极大的自由,可以消除心理、年龄、性别、时间、空间等的限制。但无声语言的极致发挥,极大地阻碍了有声语言的交流,很多人在QQ上能说非常精彩的话语,但就是不能在口头上表达出来。

其六,评价体系不科学。传统的语文教学评价标准,一节好课须具备以下条件:内容熟练准确,重点突出,语言流利富有感染力,思路流畅结构紧凑,学生回答教师提问积极,多媒体运用得当,板书设计科学规范等。这种常规的评价不合理,看看评价内容,所有的项目都指向老师,上课质量似乎只与教师讲的好不好有关。其实课程的效果首先看学生,看学生学的好不好,学生有兴趣,积极参与动手动口动脑,课后在能力上得到实质性的提高。

但我们也应该看到中职学生提高口语表达能力有以下得天独厚的机会与条件:

其一,职高学生的兴趣趋向与普高学生有区别,职高学生基础知识底子薄,在学生中很难开展关于学科教学方面的活动。但是,在普通高中难以开展的文娱活动在职业高中几乎是小菜一碟,很多职高学生对演讲、唱歌、跳舞等活动有着天生的爱好,无需老师怎么动员,只要把任务布置下去,自然有人参加,有人组织排练,表演时也决不害羞扭捏。总的来说,中职学生的兴趣爱好更趋向娱乐性,更有利于愉悦身心。找到他们感兴趣的话题,学生的话题就会打开,让我们想不到的语言会源源不断地从他们嘴里涌出来。

其二,中职学生的心理负担较轻,我们从职校很少有自杀的学生就可以看出,他们说话机会多,引导他们,配以恰当的教育,假以时日,他们的说话潜力会得到充分发挥。

其三,中职学生思想开放,敢说敢做,说话能力培养基础已牢固,他们兴趣广泛,无应试的压力,接触面比普高多,有更多的感兴趣的话题能让他们表述。

根据以上分析,我们把中职学生口语交际能力总体培养目标设定为:

中职学生“掌握接待、洽谈、答询、协商等口语交际的方法和技能,做到说话条理清楚、流利,能准确表达自己的意思,语言自然得体,……符合职业岗位的要求。”

训练项目:课前演讲。

第一步:自由说话阶段,培养学生愿说、乐说;训练项目:学生感兴趣话题表述。

这是一个非常重要的步骤,俗话说,良好的开头等于成功的一半。自由说话,就是交给学生任务,让学生自由发言。交任务就是让学生去收集学生们有兴趣的话题材料,利用早读课或每节语文课课前3-5分钟,不限内容,自由说话。在这里有几点需说明:交任务,不是说一说就行。如很多老师在布置演讲时说,你们爱讲什么就讲什么,但学生什么都不会讲;叫学生自我介绍,学生一个说了,第二个依然一样,索然无味,演讲就进行不下去了;叫学生阐述一个成语,或演绎一句格言,学生演讲无内容,况且学生不爱讲也不爱听;让学生质疑答问,学生无疑可问等等,这样口语交际训练就很难顺利进行下去。教师要做的是如何让学生有东西说,让听的学生有兴趣听,让任务内容具体化。如:同学身边的趣事、社会上的趣事、网络上的新闻、社会热点问题、QQ、短信;工科专业的学生注重军事、体育等方面的题材。如果怕学生启而不发,老师可找学生私下交流、专门布置,培养说话对象等,在冷场时挺身而出。第一次和前几周时间里学生能上来讲,并且会讲,所讲的话题让学生感兴趣。有人喜欢听,那么学生胆量有了,说话的氛围也有了,接下去课前演讲很容易进行下去。随着时间的推移,此训练阶段学生的积极性空前提高,由于有兴趣,他们就肯多花力气,为了“说”好一次“话”,许多学生不仅对观察所得的材料进行精心整理,有的还在家里预演。上课时,学生抢着上讲台。每次几分钟训练,学生总觉得时间过的太快,纷纷要求延长时间,大有不吐不快之感。这种“说话”的积极性和主动性,已远远不是想要得一次高分的需要,而是一种想要把自己精心准备的话讲给大家听的强烈愿望。这一阶段教师偶尔作肯定性表扬,一般不做点评。

第二步:指导说话阶段,学生能说、会说;训练项目:朗读、演讲比赛,辅之以记叙、议论、说明不同文体的说话训练。

把训练和中职语文教材、专业联系起来,分为三个阶段:记叙性说话阶段,说明性说话阶段,议论性说话阶段,不同阶段的训练应授以不同的说话方法。记叙性说话阶段,可以结合阅读教学,对课文精彩片段进行复述、转述,“往事如烟”、“童年忆事”、“感人一幕”、“真实人物”、“风景独好”等。上课时配以朗读、演讲、诵读示范。在技巧方面的训练目标:(1)“说话”要充分体现记叙的要素,完整。(2)“说话”内容要集中,主题鲜明。(3)语言简练,力求形象、生动。

议论性说话阶段,结合课文或热点话题,让学生阐述观点,分几点论证。要求观点明确集中,讲话有逻辑性。

说明性说话阶段,结合专业,介绍实训过程、制图说明、基础会计的课程学习说明等。让学生准确说明事物。

依据课文特点,创设问题情境,引导学生充分发表自己的意见。在这个训练过程中,结合学校组织的朗读和演讲比赛,适时组织课堂朗读、以学生的情感与生活为主的演讲、诵读比赛。这一步意为培养学生敏捷正确的思维方法,通过实践掌握基本的说话时表情、动作、语速、语调的技巧,训练过程中穿插演示(借助多媒体或教师示范),给学生提供可借鉴的规范。

新教材有14个口语练习题,教师可适当选择作为学生口语交际训练的题材,也可精心设置情境来安排训练。

第三步:提升说话能力,命题说话阶段;训练项目:学校或社会热点话题论述。

经过一阶段的培养,学生已具备了较好的学识积累、情感蕴藉和独立思考能力,这是开展命题作文(口头作文)的良好基础。命题作文练习可采用多种多样的方式,把社会上一些热门的话题或学生生活中碰到的有争议性的问题,组织学生开展话题论述赛。如“范跑跑事件之我见”、“为什么明星绯闻多”、“语文能力有多重要”、“打架或敲诈的危害性”、“职校里可以混日子吗”等。

教师要为命题说话确定一些标准,如叙述要条理分明,讲话要掌握适当的语调、语速和语气声音洪亮,发音准确而清晰,表情与身体动作要自然美好等。技巧训练目标:(1)突出语言的通畅性。首先应尽量避免不必要的停顿、消灭口头语,使语言通畅利落。其次,语言运用力求简明、准确、生动、口语化。(2)突出姿态表情的自然性。站姿自然大方,双手自然下垂;面部表情的自然不呆板,眼睛广视全体而不专注一人。(3)形体语言的恰当性。可借助眼光、口型、手势等形体语言表情达意,但力求恰如其分不做作。

第四步:综合训练、完成能力目标阶段,要求学生“掌握接待、洽谈、答询、协商等口语交际的方法和技能,做到说话条理清楚、流利,能准确表达自己的意思,语言自然得体,符合职业岗位的要求”;训练项目:辩论赛。

此训练可以提高口语表达能力,临场思维应变能力,团队协作能力,锻炼心理素质,更加深入问题本质。组织学生辩论赛,一是提升一个人的能力,通过辩论学生可以学到很多新知识及思维方法,还可以促进学生拓宽视野,培养他们的综合素质;二是区分一个人的能力,通过一场辩论,可以看出学生对某一方面的知识的认知广度和深度以及思维的敏捷性。

辩题要求:(1)紧贴学生生活,设计学生相对熟悉的题目。(2)网络上容易找到材料的,如“中职生成才的关键是自身能力、中职生成才的关键是外部机遇”;“文才比口才更重要、口才比文才更重要”等。

(1)预赛以组为单位,组建4个队,设计2个题目,抽签确定正反方。胜者决赛。(2)集合全组的力量,群策群力。(3)教师帮助剖析辩题,修改辩词、设计问题。(4)指定一位素质较好的同学做主席,让做主席的学生模拟视频的套路,老师加以辅导。让4-6个学生做评委,教师参与评委讨论,加以指导。让参赛学生多看视频,感受辩论的情景。如果辩论能顺利地进行,学生口语表达能力,临场思维应变能力,团队协作能力、语言表述能力和思维方法等都会大大提高。在这个过程中,教师的组织能力,自身素质也会得到大检阅。

为了确保训练目标的实现,我们建立了如下五个机制:

(1)示范机制:训练开始,由老师示范,或放录音碟片,使学生有典范。在整个过程中经常配以多媒体教学,让学生有范可依。(2)激励机制:给说话学生打分,并把一学期口语训练的得分按10%-20%计入期末成绩。(3)督促机制:按座排号或其他方式,轮流上台。实行打分制,每组评出一个打分员,督促学生上台,提高说话质量。(4)竞争机制:学生可打破排号顺序,抢上讲台,特别是分数低者,可以通过增加锻炼次数赶上或超过分数高者。(5)讲评机制:学生评或教师评。老师总结评价重在两方面:一是对优点大力表扬,以增加学生的信心和胆量。二是对不足给予点拨,并附以技巧的指导。

另外,课堂上要建立平等、信任、和谐的师生关系,保护好学生的自信心和自尊心,为学生的口语交际训练创设良好的氛围。

演讲与口才实训总结范文第5篇

培养学生的职业能力,首先必须有与之相适应的教学计划,以组织教学过程、安排教学任务、确定教学编制,这是学校保证教学质量和人才培养的关键。我们首先在企业、医院等学生可能就业部门进行问卷调查,确定药学相关专业一线就业岗位对学生的知识、能力、素质要求,以建立适应药学相关专业学生职业能力培养的课程体系。

1.1课程设置由“多而全”转为“少而精”,避免课程设置专业面太宽,专业知识不够精的弊病。基础课程设置及教学内容以“必需、够用”为度,通过课程整合适当减少系统的理论内容讲解按照岗位能力需求设置必须的专业课课程,重点加强实践课程的教学力度,以提高学生的职业专门技术能力。

1.2实践课程设计是提高学生职业专门技术能力的重要环节,以学生“就业为导向”进行实践课程规划是课程设计的主要指导思想。如增加实验、实训课的学时比例,如从学生入学初安排学生去未来的就业岗位医院、药厂、药品经营企业参观,加强专业技能的感性认识,逐步确立自己的职业规划,学习期间根据课程特点设计课间实习课,创造与实际工作岗位零距离接触的机会。

1.3重视并加强职业关键能力课程设置。职业人才应具备跨行业、跨专业、跨职业的基本能力,包括计划和组织活动的能力、交往和合作的能力、学习和运用技术的能力、心理素质和承受能力。这也是药企近年来人才招聘别看中的能力,而且需求迫切。因此,在必修的公共课基础上,我们选取社交商务礼仪、人际沟通、演讲与口才、营销与消费心理学、商业应用文写作等课程作为必修或选修课,以加强学生适应社会的能力。

2开展贴近实际就业岗位的模拟性综合实训

药学相关专业学生的就业岗位主要为药物制剂岗位、药品检验岗位、药品营销岗位、医院药品调剂和管理岗位等。几年来,为使学生到达就业岗位能够尽快顶岗实习或顶岗工作,我们在培养学生实践技能方面做了一定的尝试。

21学生自主设计实验某些专业课程由教师给学生布置物提取、药品检验的工作任务,学生按照实际工作岗位的工作程序进行资料查询,设计实验工作流程,进行实验物品的准备,开始实验过程,最后进行实验结果的统计分析和总结。通过自主性实验的训练,学生们对将来所面临的工作有了感性认识,动手能力和分析问题能力都有了显著提高。

2.2药物制剂实习前模拟训练按照教育部职业教育院校号文件所要求的“要积极推行与生产劳动和社会实践相结合的学习模式,把工学结合作为高等职业教育人才培养模式改革的重要切人点,改革教学方法和手段,融“教、学、做”为一体”的文件精神,我们在实验课也加大了教学改革的力度,各主干课程在实验教学内容尽可能满足实际需要方面做了大量工作,开展了药物制剂实习前模拟训练,创造仿真工作场景,较好地实现了学生校内学习与实际工作的一致性,是学生到用人单位顶岗实习前的重要培训环节。实践表明,实验使学生对专业核心课程在实际工业生产中的作用有了更深刻的认识,对培养学生纵向思维能力,培养学生从事药物制剂岗位的职业技术能力有积极意义。

2.3职业技能培训与考核按照教育部职业教育相关文件精神,几年来,我们针对药学相关专业的就业需求,组织学生进行了医药商品购销员、药物制剂工和中药调剂员几个工种的职业资格技能培训及考试。学生们通过营销实战演练、药品调剂技能训练、药物咨询等药学服务训练,进一步掌握了相应岗位工作的技能,这项工作为实现顶岗实习的教学要求打下了良好的基础。

3小结

演讲与口才实训总结范文第6篇

[关键词] 国际贸易课程 多样化 教学方法 研究

一、课题研究的目标

研究目标是通过该课题的立项研究,让教师彻底改变传统单调的教学方法,用新理念武装自己,探索该课程多样化的教学方法,从而使教师在施教过程中能巧妙地将理论与实践结合起来,让学生通过学习更好地应用知识,掌握职业技能,提高专业能力,从而为社会培养出多层次、高素质的经贸类综合性人才。

二、课题研究的内容

根据本人的教学实践与经验的积累,该课题的研究内容主要针对以下教学方法的教学效果进行调查研究:举例教学法、案例分析法、情景模拟法、校内实训操作法、校外参观学习法、启发提问法、讨论互动法、项目任务法、演示演讲法、视频教学法、现象分析法。

三、课题研究的对象和研究方法

1.研究对象

(1)开设国际贸易课程的经贸类专业学生

(2)担任国际贸易相关课程的专业教师

2.研究方法

(1)调查分析法

一方面,充分利用互联网共享资源和有关文献资料,收集和分析各高校有关该课程的教学方法案例;另一方面,结合本院师生有关该课程的教学情况,有针对性的进行问卷调查,收集师生的反馈意见及建议,并对调查结果进行分析研究。

(2)贯彻实施验证法

在教学过程中将不同的教学方法灵活贯彻实施于不同的教学内容中,并通过学生的意见反馈来检验各种教学方法的教学效果,不断循环验证和改进教学方法。

(3)总结归纳法

根据高职学生的特点,结合本人以及其他专业教师的教学经验,对研究信息进行总结归纳,并形成具有一定应用与推广价值的研究成果。

四、课题研究的步骤与具体措施

1.调查国内外同行有关该课程教学方法的现状

通过互联网及有关专业报刊资料,对该门课程或与该门课程相关的课程教学方法进行资料收集与调查,了解国内外同行,主要是国内同行有关该课程教学方法的现状。

2.针对不同教学环节优化选择合适的教学方法

根据本人在教学实践中总结出的一套有关该门课程的教学方法,针对不同教学环节优化选择合适的教学方法,并在施教过程中进行贯彻实施。

3.对师生进行问卷调查并分析教学效果

为了了解该门课程所采用的教学方法的教学效果,本人分别对我所担任过的该门课程的5个班级的学生以及担任过与该课程相关的专业教师进行问卷调查,以收集师生的反馈意见和建议,以便更客观的分析各种教学方法的教学效果。

4.循环验证多样化教学方法

对教学效果进行分析总结后,在教学过程中通过循环验证的方法,不断调整和改进该门课程的教学方法,从而寻找适合高职学生特点以及该门课程特点的教学方法。

5.总结归纳,撰写研究报告

在本课题最后阶段主要针对前期的工作进行总结归纳,并结合本院的实践情况以及实施成果,形成具有一定应用与推广价值的研究报告。

五、课题研究成果分析

1.举例教学法

(1)适用性:适用于一些理论性较强的专业术语、概念或较为深奥的理论知识等。

(2)教学效果:举例教学法有助于学生理解一些抽象深奥的专业术语、概念或理论性强的知识,能使抽象的知识形象具体化。

(3)注意事项:所举的例子应该通俗易懂,贴近生活和实践,具有一定的代表性,使学生容易理解与接受。

2.案例分析法

(1)适用性:适用于一些实务性较强的教学内容,如贸易术语、合同条款的签订与履行等内容。

(2)教学效果:案例教学法不仅可以让学生更深入的理解有关国际贸易实务的相关知识,做到理论联系实际,而且有利于培养学生分析问题和解决问题的能力,从而有助于学生毕业后的再学习。

(3)注意事项:案例应该与时俱进,最好能选择近期在国际贸易实务中发生的具有代表性的典型案例;案例的选择不在于数量多,而贵在内容精,应能体现课程中所涉及的教学内容;在案例安排上应该循序渐进,由浅入深,内容不易过多过长,否则学生容易产生厌学情绪。

3.情景模拟法

(1)适用性:适用于一些实务性和操作性较强的教学内容,如交易磋商、外贸合同条款的签订与履行等内容。

(2)教学效果:这种方法比较受学生欢迎,它能够充分调动学生的积极性和主动性,增强学生的课堂参与意识与学习的兴趣,活跃课堂气氛,使学生对国际贸易业务的操作过程有了一个动态和理性的认识。

(3)注意事项:采用这种方法前应事先通知学生做好充分的准备,否则将不能达到预期的效果。由于这种教学方法占用课堂时间较长,如果课时不足时,使用频率不宜过多。

4.校内实训操作法

(1)适用性:适用于操作性较强的教学内容,如交易磋商、外贸合同条款的签订与履行等内容。

(2)教学效果:有利于学生理论联系实践,提高学生的实操能力和灵活运用知识的应变能力,能充分发挥学生的积极性,促使学生主动的将课堂上所学的知识运用到模拟操作中去。

(3)注意事项:采用这种方法需要学校提供一定的软硬件设备,如外贸教学软件和实训室。在实操前,教师应事先安排好具体的实训操作项目给学生完成,并将具体的操作任务落实到每个学生身上,防止部分学生浑水摸鱼;学生在实操过程中,教师应该予以适当的指导。

5.校外参观学习法

(1)适用性:这种方法可以在实训周进行,利用校企合作的机会让学生到外贸企业进行参观实习,并向有关外贸人员学习有关的岗位技能知识。

(2)教学效果:这种方法深受学生喜爱,它不仅可以使学生对外贸业务流程有个切身体会,实现从理论到实践的衔接,而且可以提高学生的实操能力、社交能力和职业素质,增强学生对外贸活动的理性认识。

(3)注意事项:采用这种方法时需要教师提前联系好合适的外贸企业和企业有关负责人,并安排好参观学习的流程与内容,注意组织管理好学生,确保学生到企业能有秩序有目的的进行参观学习。

6.启发提问法

(1)适用性:这种方法是常用的方法,基本适用于所有的教学内容。

(2)教学效果:这种方法能激发学生思考的积极性,培养学生思维的独创性和分析能力。

(3)注意问题:这种方法不宜滥用,针对不同的班级应有不同的对策。例如对于学习气氛比较活跃的班级,教师可以让已思考好的学生主动回答问题,发表个人意见;但是对于一些学习气氛比较沉闷的班级,教师可以随机抽问,让不主动回答问题的学生也参与课题思考,并给予回答问题的学生以提示及鼓励,以激发学生回答问题的积极性。

7.讨论互动法

(1)适用性:这种方法适用于一些具有一定争议性或较为复杂的问题。这种方法可以与案例分析法结合使用,即让学生通过小组的形式对案例进行分析和讨论,并得出结论。

(2)教学效果:采用这种方法有利于调动学生学习的积极性和主动性,增强他们的课堂参与意识,提高学生的沟通能力和表达能力,而且有利于活跃课堂气氛,促进课堂教与学的互动和良好学习氛围的形成。

(3)注意问题:采用这种方法时,教师应该事先对教材内容进行深入研究,选择难易适中趣味性和争议性较强的主题进行讨论,否则容易导致课堂冷场的现象。此外,学生讨论过程中,教师要控制好讨论的时间和课堂纪律,防止一些学生趁机闲聊。

8.项目任务法

(1)适用性:这种方法适用于一些具有一定连贯性的操作业务流程的教学内容,如交易磋商、外贸合同的签订与履行等内容。

(2)教学效果:这种方法改变了已往注重理论知识灌输,缺乏实际动手操作的弊端,使教学内容更直观、实用,培养了学生的实操能力,能充分发挥学生的主体作用,有利于学生理论联系实践。

(3)注意事项:采用这种方法时,必须让学生清楚操作项目的具体流程,并确保任务的分工落实到每个人身上,防止一些同学滥竽充数。为防止这种现象,教师可以让学生将每位学生的分工的角色和工作内容列出来,并根据对应的工作效果进行成绩评定。

9.演示演讲法

(1)适用性:这种方法适用于检验学生对知识的掌握程度和运用知识的能力。例如为检验学生对国际贸易理论的掌握程度,可以要求学生运用所学的有关国际贸易理论知识来解释当代某种国际贸易现象。要求学生以小组形式,分工合作,每组选一名代表上台进行演讲分析。

(2)教学效果:这种方法有利于提高学生灵活运用知识的能力,锻炼学生的胆量和口才,培养学生的合作能力与沟通能力。

(3)注意事项:采用这种方法时,小组人数不宜过多,否则会导致部分学生任务分配不到位,导致分工不均。因此为避免这种情况,教师应适当规定小组人数范围,并要求学生提供一份分工明细表。

10.视频教学法

(1)适用性:这种方法适用于一些与当今国际贸易现象和时事联系较为紧密的教学内容。

(2)教学效果:这种方法直观性很强,比较生动具体形象,有利于调节课堂气氛,吸引学生的注意力,提高学生的兴趣,有利于学生了解与教学内容相关的国际贸易现象或时事。

(3)注意事项:教师选择的视频应该与教学内容相互匹配,采用这种方法时如果不正确把握,容易导致学生走马观花的现象。因此教师要对学生进行正确引导,如在学生观看视频前提出若干问题让学生带着问题进行观看,边看边思考,从而提高视频教学的深度。

11.现象分析法

(1)适用性:这种方法比较适用于国际贸易理论与政策部分,如对有关国际贸易现象的分析等。

(2)教学效果:这种方法有利于提高学生的分析能力,能让学生学会如何运用知识去分析有关国际贸易现象,从而让学生自觉的将理论和实际结合起来,做到学以致用。

(3)注意事项:采用这种方法时,教师选择的资料应该贴近实际,并与教学有关内容相互匹配。分析的内容应该由浅入深,不宜太多太难。

六、存在问题与今后工作的思考

1.存在问题

(1)学生学习的积极性和主动性有待提高

受传统教育的影响,许多学生学习的积极性和主动性不高,只习惯被动的听课,不习惯主动发言、讨论,这样则导致某些教学方法难以达到预期的效果,如启发提问法、讨论互动法等。

(2)教师的课改研究范围有待扩展

由于条件的限制,教师缺少与课题专家或外校同行专业教师进行直接交流的机会,研究范围局限于本学院,缺少一定的广泛性和深刻性。

2.今后工作的思考

随着课程改革的深入发展,教学理念的不断更新,我们应以此为契机,在取得一定教学改革研究成果的同时,找出存在的问题,并针对存在的问题对症下药,加强学习,深入研究,努力提高自身的教研水平。在施教过程中应充分发挥不同教学方法的优势,加快课程改革的步伐,进一步完善该课程的教学方法。

参考文献:

[1]刘克非.国际贸易课程教学方法改进的探讨[J].经济师,2005,(11).

[2]周如锦.《初中语文教学中如何全面提高学生语文素养》的课题研究结题报告[OL].灞桥教育网,2009-1-10.

演讲与口才实训总结范文第7篇

论文摘要:本文分析了高职教育环境下大学语文的教学情况,提出了大学语文课程改革的必要性,探索了大学语文教学的新途径,论证了大学语文对培养学生全面素质和综合职业能力的积极意义。

高职教育培养的是与21世纪我国社会主义现代化要求相适应的,掌握较宽厚基础知识,具有较强综合职业能力和全面素质的直接从事生产、建设、管理和服务第一线工作的应用人才。在此环境下的大学语文教学,既要坚持和遵循语文教学的基本原则和规律,又必须寻求突破,明确定位,拓展功能,使其与高职教育相和谐,并对高职学生职业素质的培养和能力形成产生积极的影响。

高职教育环境下大学语文的界定

徐中玉先生在谈到大学语文时说:“大学语文这门课,不仅可以让大学生进一步掌握丰富的语文知识,培养他们对祖国优秀文化、文学作品的鉴赏水平和审美表达能力,而且更有利于提高他们的人文精神和高尚品德,‘铸造中国人为人的道德’(鲁迅语)”。①据此,大学语文教育在高职教育中的功能可以从三个方面进行界定:一是为专业服务的功能,表现在为学生学习专业提供必需的语文知识,以提高专业学习的质量和效率,通过语文能力的培养,提高学生的综合职业能力;二是提高学生的全面素质,现代社会合格人才的素质,大体可分为两类,即智能素质与品德素质;三是为学生的终身学习和发展奠定基础,这种功能实际上是前两种功能实现的必然结果。必要的语文知识储备、语文素质的提高、健全人格的养成是学生转换职业或岗位、升人高一级学校学习以及创业所必需的。

现行的大学语文教学基本上沿袭了中学传统语文教学的模式,受制于应试教育的框框,重视字、词、句、章的分析,缺少文学知识的系统介绍;缺少整体的感悟与思想的启迪;缺少实践能力的训练;缺少质疑、批判、创新精神的培养……如此等等,导致教师不愿意教,学生不愿意学,大学生的语言和书面表达能力日渐下降,直接影响到大学生的文化素质、综合素质的提高和人才的培养。因此,大学语文教学如何应对时代的发展变化和自身存在的问题,是巫待解决的问题。

高职教育环境下大学语文课程改革的构想

高职教育环境下大学语文课程的改革应当建立以学生为实践主体,以人文精神为内核,以言语技能培养为主线,全面提高高职学生人文素质和言语实践能力的课程体系。可根据语文学科思想性和工具性的本质以及实用性与伦理性的特性,以语言文字为核心,教给学生各种专项能力,它不应是对中学语文的补充,而应注重对中学语文知识的回应和衔接,拉开与中学语文教育应有的距离。大学语文应是对中学语文知识的梳理、激活,是在较高平台上的升华和总结。

笔者以为,模块式教学可以弥补高职大学语文课程中的这些不足。“模块”是以能力为核心的加拿大“CBE”模式中的概念。

这个模式可归结为“以能力为中心的教学”,把职业人才的知识与技能培养要求用课程模块一一对应,用活的课程模块与多方向的专业对应。它是根据专项能力的最终目标及实现目标的各项要求,按照职业实际需要的知识技能、工作态度和能力而确定的教学单元。可以将大学语文课程的学习分解为相互融会的四个模块,针对不同专业、不同层次的学生开展教学。

(一)语文基础知识模块(包括古代汉语、现代汉语的基本常识)

要求学生掌握语音、词汇、语法、修辞、逻辑、文体常识、文学常识等,建立文学史的知识体系。教学中注重对学生所学的文学知识的梳理,学习新知识的同时“激活”旧知识。对中小学学过的作家作品从文学史的角度重新加以认识,使学生对中国文学发展的全貌有系统的了解,从而建构文学史的知识体系,大致能指出各个朝代诗、词、文、赋、戏剧、小说的主要成就、代表作家、主要流派、代表作品及其成就与得失,使新老知识从中找到相应的位置,使大量感性认识上升为理性认识。此模块在教学中可结合专业特点添加如下内容:

汉字书写基本知识与训练(书法史、书写意义、楷书与行书的书写技巧等)对文房四宝,欧、柳、赵、文等书法名家,以及篆、隶、楷、草、行等书写形式,如何欣赏书法艺术作品等均作简要介绍。在训练中,可采用摹影、描红、对帖、背帖、创作等方式,使学生从硬笔到软笔,从楷书到行书,从一般字体到名家名作,由浅人深,循序渐进地进行练习。

口语交际训练语言作为最重要的交际工具,承担着重要的交际作用,一个人语言表达水平的高低,与人沟通协作能力的高低直接决定了他在社会活动中的成功或失败,因此,在大学语文的教学实践中应有意加强这些能力的训练。提高高职学生的口语交际能力的训练,既不能急于求成,也不能搞集中突击,要有计划、有步骤、循序渐进地进行。在教学中,可以将口语交际训练分解为:(1)普通话能力训练(面对不同身份、性别、年龄、熟悉程度的谈话对象得体地提出问题、回答间题的能力);(2)口头表达能力训练(有准备的和无准备的);(3)演讲和论辩能力训练。在整个过程中,既教给学生知识,也教给学生训练方法,如声韵发音练习、声调练习、蓄气换气练习、儿化韵练习、说绕口令、口才得体性训练、口才集中性训练、口才思维性训练等并联系学生的专业进行实际模拟教学。

(二)阅读与鉴赏模块

大学语文绝不是中学语文阅读教学的继续。就提高学生的阅读能力而言,必须注重鉴赏批评能力的培养和提高。如果说有关文艺学的种种知识都是必要的,那么它的归宿应该是鉴赏和批评,也就是说,学习理论的最终目的是为了运用。

高职大学语文课的阅读与鉴赏模块可以采取专题讲座的形式,由专业教师轮番讲授,致力于将优秀作品介绍给学生,引导学生广泛阅读文化、文学、艺术名著,在与古今中外的大师们进行心灵对话的同时,丰富情感,升华境界,使他们关注社会、人生、人性、人类、自然等等,并在充满诗意的描述中,帮助学生形成高品位、开放性的文学艺术审美意识,使他们在潜移默化中得到情感的陶冶、心灵的净化,从而促成其思想境界的升华和健全人格的塑造,达到“以高尚的情操塑造人,以优秀的作品鼓舞人”的教育目的。

阅读与鉴赏模块的内容大致可分为两组,一组是为形成一定文学、文化素质而必须研习的作家、作品及学术界对它们的权威阐述;另一组是为达到阅读鉴赏、写作等能力目标而必须研习的概念、技能、策略、态度、价值观等,主要讲授那些文质兼备的名家名篇,介绍作者、作品的背景、风格等一般常识。学生可从教师深人讲解剖析作品、展示人物形象的过程中,在匠心独运的分析环境描写、情节设置、细节编排、场面描绘、感情流露和思想表达的过程中,获得情感、艺术、精神上的充分享受,在此基础上,完成字、词、句、修辞、逻辑、篇章的学习,提高他们正确理解和运用祖国语言文字的能力。

此类课可以借助于文学讲座、评论、阅读指导、读书报告、播放录像等形式,努力实现文学的立体传授与立体接受,并进行辅导、答疑、讨论,扎扎实实地培养学生的文学鉴赏能力,完善学生的知识结构,培养学生的人文精神。

(三)写作训练模块

高职学生尤其要加强写作能力的训练。高职生写作能力的提高应以中学生已基本具备的写作知识和写作能力为起点,进一步拓展学生的写作理论知识,强化思维训练,提高学生对写作材料的搜集、处理能力,并从文体学角度把握不同文体特征,以具备常用实用文章的写作能力。大学生的写作能力,应体现在具有文体感的文章写作上。所谓文体感,就是要有自觉的文体意识,写什么像什么。

写作训练模块包括常用文体的写作(如记叙文的特点与写作、议论文的特点与写作)、应用文的写作,重点是学术论文的写作(小论文、研究报告、毕业论文、实习报告、调查报告等)。在教学中,教师应把侧重点放在典型例文的评析和实训演练内容的设计上,尽可能联系学生的实际,实现课堂写作和实践的互动。如在应用文的写作教学中,可以先集中讲解写作知识,然后利用学生调研、实习的机会,写出系列应用文,即调研、实习前写通知,调研、实习回来后写总结,并结合调研内容、实习内容和自己的认识,写竞聘报告、求职信、请柬、演讲稿、实习报告、调查报告等,帮助学生更好地掌握文体的特点,培养学生的创新思维。

(四)信息资料搜寻模块

信息资料搜寻模块包括科研方法介绍、常用文史工具书的使用(专题研究资料的查询)、现代网络信息资料的查询等,重点培养学生搜集、整理、运用信息资料的能力。

演讲与口才实训总结范文第8篇

[关键词] 专业;基于工作过程;课程开发

[中图分类号] G640.2[文献标识码]C [文章编号]1673-7210(2010)02(b)-116-02

The thought and exploration of drug management professional curriculum development based on the working process

ZHANG Mingshu, LI Shuhui

(Changchun Medical Junior College, Changchun 130031, China)

[Abstract] The teaching contents and curriculum system reform of higher vocational education reform is the key and difficult. Based on professional curriculum system established working process and curriculum development ideas and implementation process of the reform of teaching modes, the sense of exploration.

[Key words] Specialized field; Based on the working process; Curriculum development

我国正在积极推进城镇和农村医疗卫生体制改革、医药流通领域管理体制的改革,这项改革必然对药品经营人才有广泛的需求。培养企业需要的药品经营与管理专业的实用型人才,学校保证教学质量和人才培养的关键是必须有与之相适应的教学计划,以组织教学过程、安排教学任务,这就需要教学管理者和专业带头人认真研究和探索课程体系建立的基本规律并付诸实践。在教学改革的实践中,我们以高职高专任务驱动、项目导向的教学模式为导引,对药品经营与管理专业的教学计划进行了研究剖析,形成了基于工作过程的课程开发总体思路并付诸实施,从而带动了专业教学模式的改革。

1 教学计划修订依据及基本思路

遵照教育部教高[2006]16号《教育部关于全面提高高等职业教育教学质量的若干意见》的文件精神,根据2006、2007、2008年企业药品经营管理人才需求调查的结果,进行药品经营与管理专业就业岗位定位分析及药品经营与管理专业职业能力(技能)分解,最后将药品经营与管理专业知识、能力(技能)与课程设置对照,而构建初步的课程体系。课程设置的基本思路为:①课程设置充分体现“以就业为导向”的指导思想,基于药品经营管理的工作过程来构建课程体系和进行课程开发。②“必须、够用”为度,精简课程,进行必要的课程整合,避免专业面太宽,专业知识不够精的弊病。③课程设置与国家职业技能鉴定和国家执业药师考试的知识要求接轨,利于学生取得双证书和学生后续的发展。④学生人文素养的培养力度加大,增设选修课,如人际沟通、演讲与口才、商业应用文写作等。

2 药品经营与管理专业课程体系构建与课程开发的实施

2.1 提升职高专的教育理念

高职高专院校的教学管理者和教师基本上都是学科型模式下培养出来的,对职业教育不熟悉,职业教育的意识和能力都非常缺乏。所以,建立新的人才培养模式,它要求广大教师要从原来的学科型教学思维中摆脱出来,转变教学观念。加强学生素质教育,强化职业道德教育;以就业为导向,突出学生实践能力培养,改革人才培养模式,大力推行工学结合;要积极改革教学方法和手段,融“教、学、做”为一体,努力形成以教师为主导,学生为主体的生动局面,教师是具有丰富实际业务能力的职业能力指导者和组织者。

2.2 药品经营与管理专业社会和岗位需求调研

制订出培养实用性人才的教学计划,其总体框架和思路应该来源于企业的岗位需求,为此,我们做了如下的工作:

2.2.1 专业岗位需求调研 为使制订的教学计划能够真正培养出用人单位所需要的人才,我们首先在企业、药业公司等学生可能就业的部门进行问卷调查,就企业能为学生提供的工作岗位、对本专业人才需求情况、本专业学生需具备的能力、在药品经营管理岗位必须具备的医药知识、企业认为该专业学生最需的职业证书、本专业学生最需要解决的突出知识缺陷以及来自企业的其他建议等方面进行了调研。调查结果显示,制药企业不仅迫切需要具有营销或医药专业知识技能,有过良好培训经历的人才,而且,多数用人单位比较看重所培养人才的综合素质情况,如人际沟通能力、语言表达能力、执行能力、良好的心理素质等,需要对市场敏感并且反应迅速,爱岗敬业,团队意识强,德才兼备的营销管理专才。多数企业认为学生最需要解决的突出知识缺陷是专业面太宽,专业知识不够精和人文素养欠缺,这将为设置适合的专业教学内容和课程体系提供了依据。

2.2.2 召开一线技术骨干访谈会 为使课程体系构建、课程开发能够基本符合企业的工作技能岗位要求,我们邀请了不同层次的药品经营管理的骨干,畅谈该专业的就业岗位,岗位的基本工作任务,完成工作任务的基本要求,需要哪些基本技能为依托等作为以工作任务为框架课程开发的基础。同时,对完成具体任务时,需要设置哪些工作情境来组织学生学习等相关问题与一线专家们进行了探讨。

2.3 药品经营管理岗位的知识、能力、素质分析

根据问卷调查的反馈结果,笔者设置了职业能力(技能)分解表,岗位知识、能力(技能)与课程设置对照表等,将本专业一线就业岗位对学生的知识、能力、素质要求进行列表对照并进行分析,在进行职业岗位的职责分析时,不仅分析职业的专业技术能力,同时注意分析非专业的技术能力,特别注意分析职业的“基础能力”、“关键能力”和“核心能力”,以建立适应药品经营管理专业学生职业能力培养的课程体系。

2.4 药品经营管理专业课程体系构建和课程开发

2.4.1 打破学科教学体系,课程设置由“多而全”转为“少而精”为避免课程设置专业面太宽,专业知识不够精的弊病,在课程设置时采用“必需、够用”为原则,通过课程整合适当减少系统的理论内容讲解,如公共关系学,社交礼仪整合为公共关系和社交礼仪,中药学和中医学基础整合为中医药学概论,分析化学与药物分析整合为药品检验技术,重点讲解在工作实践中最实用的知识;删减了一些课程,如天然药物化学、药品经济学、广告管理教程,在学习药品营销专业知识时适时渗透相关知识。

2.4.2 基于工作过程进行课程开发“基于工作过程”进行规划是课程体系构建的主要指导思想。以往理论和实践教学两个体系有学科化的痕迹,为此,我们在课程设置时,力图将专业课课程的理论教学与实践教学融为一体,以实现掌握知识、发展能力与提高素质的统一。

新的课程体系将药品经营管理分成若干的任务,如药品市场开发、药品零售服务与咨询、药品采购与储存、药品经营质量管理等,将常规学科体系下课程如电子商务课程、市场调查有预测、药品经营管理、药品营销技巧、社交商务礼仪、品检验技术、临床药物治疗等,成为相应任务项下的子任务。由教师和药品经营技术骨干模拟实际工作场景,协同创设学习情境,在教师的组织和指导下进行,以实现学生在校内学习与实际工作的一致。这种以药品经营任务为载体的任务驱动教学模式,以培养实际工作能力为目标,体现了“教、学、做”的一体化。

2.4.3 重视并加强职业关键能力课程设置职业关键能力为除职业技术能力外,职业人才所应具备的跨行业、跨专业、跨职业的基本能力,包括:计划和组织活动的能力、交往和合作的能力、学习和运用技术的能力、心理素质和承受能力。这也是药企近年来人才招聘别看中的能力,而且需求迫切。因此,我们在必修课中增设了大学语文课程,选取社交商务礼仪、人际沟通、演讲与口才、营销与消费心理学、商业应用文写作等课程作为必修或选修课,以加强学生适应社会的能力。

3 改革的关键点和应注意的问题

基于工作过程构建新的课程教学体系是对学科体系教学计划的颠覆性的改革,需要长时间的思考和积淀,需要理论和实践的反复过程,同时,教学模式改革的关键点和注意的问题不容忽视。①在进行课程体系构建时要注意强调实践,实践课程要形成相对独立的体系,在教学计划中占有较大的比重,但并不是不要理论,应强调在专业课教学中理论和实践的有机融合。②在培养学生的专业技能时要注意职业关键能力的培养,在课程设置时有必要适时融入人文课程,实现人文科学、自然科学和技术科学的有机结合,可以适当增加选修课数量,允许跨年级,跨专业选课,增强课程结构的弹性和可选性,充分发挥学生的学习优势和特长。③课程体系构建和课程开发的重点是基于工作过程的专业课教学,要加强针对性和实用性,通过精简课程和课程整合,减少基础课程内容的重复讲授。课程开发是否与企业的工作要求相匹配,主要取决于一线技术骨干的评价。④设置独立的实践教学体系,要形成与之相匹配的系列实验室,系列实践教学基地(群)。因此,在制订教学计划时,要同时考虑加强实验室和实习、实训基地建设,营造仿真的职业实训环境。

4 总结

在基于工作过程的课程开发及其具体的实施过程中,教师和教学管理者教学观念得到转变,学生由专业技能的被动接受者,向专业技能的主动探求者转变;教师由知识技能的传授者向教学活动的设计者、组织者、指导者转变,为所培养的人才真正为企业所需,实现本专业高职高专的人才培养目标奠定了良好的基础。

[参考文献]

[1]赵志群.职业教育工学结合一体化课程开发指南[M].北京:清华大学出版社,2009.

[2]姜大源.新时期职业教育课程与教学改革[OL].(2007-10-17).省略/news_xiangxi.asp?id=279.

[3]赵志群.职业教育与培训学习新概念[M].北京:科学出版社,2003.