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 文章中心 > 电子技术基础实训总结

电子技术基础实训总结

开篇:润墨网以专业的文秘视角,为您筛选了八篇电子技术基础实训总结范文,如需获取更多写作素材,在线客服老师一对一协助。欢迎您的阅读与分享!

电子技术基础实训总结范文第1篇

分析高职院校电工电子技术基础课程的特点,结合高职教育的目标以及个人从教以来的教学经验,进行电工电子基础课程教学改革的思考与探索。在教学设置、教学理念以及教学方法上不断的改革创新,提出模块化教学、演示化教学、理论与实训一体化教学等方法,让学生更好地掌握电工电子技术相关基础知识,在践行教学改革中取得良好的效果。

【关键词】

高职院校;电工电子技术基础;教学改革

0引言

电工电子技术基础是高职电类专业及相关专业的专业基础课程,也是所授课程中学生最难掌握的课程之一[1]。加之现代信息技术的发展,使得电工电子技术显得尤为关键。因此,如何进行电工电子基础课程改革,培养学生更好地掌握电工电子技术相关基础知识,为学生从事相关工作奠定行业基础,是高职院校和教师必须要考虑的问题。根据电工电子基础课程的特点,结合高职教育的目标,同时总结个人从教以来的教学经验,本文将从以下几个方面就电工电子技术基础课程教学做出思考与探索。

1高职院校中电工电子技术基础教学存在的困难

1.1课程内容多,讲完和讲透难以兼顾

电工电子技术基础课程包含电工技术基础、电子技术基础,其中电子技术基础又包含数电和模电部分。在职业院校机械类等工科非电专业的课程设置中,因各专业的侧重性以及必要性,往往将电工技术基础和电子技术基础合并为一门电工电子技术基础课程,一般为72课时。但因电工电子知识在各行各业的渗透较深,72课时内要将整个课程的内容讲完的同时又能够讲得透彻,较难达到。

1.2学生基础较差,学生学习兴趣欠缺

由于我国现阶段高等院校的录取形式仍以应试教育选拔为主,因此高职院校的学生大多学习成绩相对较差,这就在很大程度上决定了学生的素质,包括理解能力、接受能力等等[2]。在教学中发现,课程开始时,大多数学生听课非常认真投入,但随着内容不断增加,越来越多的学生逐渐开始听不懂,学习兴趣渐渐丧失,最后索性放弃。

1.3理论与实训分开教学,教学效果不明显

高职院校的人才培养目标是培养技能型人才,实训教学课程的设置与实施是高等职业教育的特色,目的是让学生运用所学的理论知识进行实践应用,从而掌握相关专业的操作技能和处理实际问题的能力。但大部分高职院校因为师资配备、教学设计、课程安排等多方面原因,同一门课程的理论与实训往往分开教学,甚至会出现实训超前理论课程的情况,因此,在一定程度上理论与实训未能相得益彰,教学效果不明显。

2高职院校中电工电子技术基础教学的探索

2.1模块化教学

电工电子技术课程内容繁多,面对课时有限、学生自学能力稍欠缺的情况,采取模块化教学,在将此课程划分为电工技术和电子技术两大部分的基础上,再分别进行细分至不同的模块,针对不同的专业对各模块的内容分配不同的学时,这样可以将本专业相关的电工电子知识讲解透彻,达到教学目的。例如,对于机械设计与制造专业,在制定该课程教学进度计划时,考虑到机械专业的一个非常重要的实训对象或者工作对象就是机床,而机床是由电动机拖动的,因此,电工技术部分关于异步电动机的控制这个章节就应该作为一个重点模块予以讲解。

2.2演示化教学

面对学生听课兴趣欠缺的现状,传统的说教式的教学方法更加不能吸引学生。观察发现,电工电子技术很多知识都与我们的生活密切相关,当在课程中引入生活中的应用时学生相对比较感兴趣。因此,在授课过程中,在条件允许的情况下借用实物,一边演示一边讲解,既能激发学生兴趣,又达到了灌输理论的效果。例如,讲授二极管的特性时,可借用数字万用表欧姆档,现场测量,分别根据阻值大小的区别来说明二极管的偏置情况,由此进一步讲解二极管的单向导电性。

2.3理论、实训一体化教学

基于高职教育的特点,高职教学设计中实训课所占比例比普通高校要大很多。通常重要课程都有安排理论教学和实训教学,课时丰富利于巩固,但存在的理论与实训脱节的问题也较明显。因此,在进行课程设置的时候,将理论课程安排在实训课程之前,且尽量安排在同一个学期。当然,如能做到理论、实训一体化教学,即在教授某部分理论后有相应的实训模块,用实践验证理论,对于加深理解、巩固提高具有很好的促进作用。

3结论

如何提高电工电子技术的教学质量和教学效果,帮助学生学以致用,是任课教师需要共同思考与探索的问题。现如今在人才培养模式不断深化改革的形式下,只有通过不断的思考与探索,在教学设置、教学理念以及教学方法上不断的改革创新,不断地提高自身教学能力,才能达到人才培养目标和取得更好的教学效果。

作者:覃银红 单位:江门职业技术学院

参考文献

[1]屈文斌.高职院校电工电子技术课程改革研究[J].船舶职业教育,2014,06:17-19.

[2]吴运水.职业院校电工电子实训教学问题初探[J].电子世界,2016,03:29-31.

[3]韦胜东.基于理实一体化教学模式的高职院校机械类专业《电工电子技术》课程教学改革研究与实践[J].佳木斯教育学院学报,2013,06:270-271.

电子技术基础实训总结范文第2篇

从专业培养目标和企业人才需求出发,科学、合理地进行实训项目的设计和开发,将汽车实际应用电路融入到实训项目中,在实训中传授知识,培养职业能力,同时提高教师的教学、科研水平。

关键词:

汽车电工电子技术;实训项目;职业能力;实训板

现代汽车的先进技术都离不开电子技术,因此《汽车电工电子技术》课程在汽车技术专业领域的地位进一步提升,已经成为汽车电子技术、汽车检测与维修、汽车新能源技术等专业的非常重要的专业基础课程。各高职院校在积极进行教学改革的同时,努力提高课程内实验实训水平,以适应新形势下对汽车技术专业学生的人才培养要求。在中国制造2025和工业4.0的背景下,企业对人才的需求发生了很大的变化。这就需要高职院校的师生改变传统的教与学的观念,重新调整教与学的目标。在课程开发与设置上,要更加注重培养学生的职业能力,而非过多强调基础知识的灌输。那么,课程的实训教学就要让学生在课堂学习中培养职业与工作能力,真正做到理论与实践相结合。

1实训板开发思路

《汽车电工电子技术》课程兼具了电工电子技术基础知识的讲授和汽车电路原理的渗透的任务,在实验实训设备的配备上,有的高职院校注重打基础,与汽车电路联系过少;有的高职院校注重品牌,实验台涉及电路功能只针对个别品牌车辆。在新形势下,课程实训项目的开发,要满足企业、学生、教师三方面的需求,做到既符合课程的培养目标,又拓展学生的知识面;既能够与时俱进,又能够节约成本。

1.1调研

要对企业、学生和任课教师进行调研,通过调研可以获得企业对实训项目内容的建议和对学生各方面能力的需求;可以了解学生对现有实训条件的满意度和对实训内容的需求;可以了解任课教师(包括本课程任课教师和后续课程)对实训操作的建议与意见。调研可通过企业专家座谈、学生问卷调查和教师教研讨论的形式进行。

1.2实训项目设计

实训项目设计要从课程教学内容出发,联系实际车辆中电工电子电路的应用。实训项目是为课程教学服务的,实训电路要在实现汽车应用电路功能的基础上,将课程中所涉及的知识点灵活应用于其中。比如汽车玻璃升降器控制电路中应用了555定时器构成的单稳态触发器、继电器、直流电动机正反转控制等知识内容。实训项目还要留有一定的升级空间,也就是要给学生发挥创新能力的机会。与实训项目相配套的实训指导书设计,也是实训内容开发的一个重要环节。实训指导书的功能不仅仅是简单指导学生实训的步骤,实训过程和任务安排要体现对学生职业能力的培养,比如语言表达、电路图的识读、表格和曲线的分析与绘制、统筹安排时间等。

1.3实训板制作

实训电路要先经过软件调试,选择合适的电路元件参数;然后再在面包板或简易电路板上做硬件调试,检验电路功能的同时还要检验实训操作的可行性,比如电路元件要实现即插即拔,易于更换;合并掉多余的电源;保险丝便于拆卸等。一切准备就绪后,要制线路板了。由于技术问题,这部分任务可由专业制板人员完成。基本电路元件的焊接,可以让参加汽车电工电子技术兴趣小组的学生参与其中。这不仅可以培养学生负责任的工作态度,还可以调动学生创新的热情,因为学生会从他们使用实训板的角度来提出更好的修改和创新的意见。

1.4实训板试用与反馈

实训板开发制作完成后,应该在学生中进行小范围的试用,然后收集学生的反馈信息,在考验实训板可操作性的同时,能够及时地发现实训板的不足之处。

2开发成果

依据上述实训板开发思路,确定并制作了10个实训板,并编写相对应的实训指导书。

3总结

电子技术基础实训总结范文第3篇

关键词:模块划分;多媒体教学;基础实验;技能实训

1.模拟电子技术课程现状

模拟电子技术这门课程是理工科电气、自动化类专业的专业基础课。但是,模拟电子技术课程包含的内容多,且理论性很强,学生学习起来存在一定的难度。经常会有学生反映听不懂,老师也觉得这门课很难讲授。这就要求老师在讲授知识的过程中注意教学方法和教学工具的使用,结合基础实验,开展综合实训,最终达到培养学生的创新精神和实践能力的目的。

2.教学改革的关键

(1)理论知识的讲授。首先,任课教师要从整体上把握这门课程。应该将课程按内容分为不同的模块,根据这些模块划分出重点,重要的模块利用教学工具详细地讲,次要的模块略讲,难懂的模块简单化,不重要的模块,可以放到实践环节,让学生自己研究。其次,充分利用多媒体技术教学。在理论讲授时,采用仿真软件使学生更加深刻地理解相关的理论知识。每讲完一堂课,要及时地留思考题目给学生,让学生在做题的过程中,学会思考,从而提高学生的自学能力。最后,要定时更新自己的教学课件,并将教学课件实时地上传到学生网站,使学生在课下自己复习和预习,加深印象。

(2)利用基础实验验证课本知识。每个模块的理论之后,都要设置相关的基础实验,来验证课本中的理论知识。在教学课时的计划中,一定要预留出实验的课时,让学生有充足的时间来完成实验,增强学生的实际动手能力。在每次的实验课中,让学生自己动手、思考,这样既能根据实验现象来验证课本的理论知识,又能熟悉仪器设备的使用。在每次实验课结束之后,要求学生对整个实验过程进行总结,必须上交实验报告,记录实验内容、实验步骤和实验结果等。并提出预习问题,要求学生通过查阅,提前熟悉实验内容,以此来加深对理论知识的理解。

(3)开展综合实训,提高学生的综合能力。在本门课程结束之后,学校要在专门的开放性实验室,及时安排相关的一周到两周的综合实训。目的在于提高学生对知识的综合应用能力,培养学生的创新能力。比如,可以选择一个收音机的课题,从最初的采购、元器件型号的确定,到后续的焊接电路板、调试,以及最后的封装成品,都要求学生全程参与。最后,老师根据每组的成果,提问相关的专业问题,给出关于成品的评价和成绩。如果条件允许,可以设置一定的奖励,从而激励学生以更高的热情投入到设计中。

这种方式的实训,一方面可以加深对整个模拟电子技术课程的理论学习;另一方面,学生自己在动手过程中,能够发现自身的不足,在以后的学习生活中,可以有针对性地加强训练。通过此次实训,不但增加了学生的实际动手能力,这对毕业以后的工作发展也相当有益;而且培养了学生的团队协作、沟通能力。最为关键的是,鼓励了学生大胆尝试,自主创新,从而体现出大学生的价值。

3.教学方法与时俱进

随着互联网和计算机的大规模应用和普及,无论是我们的日常生活还是工业流水线的生产,都离不开智能控制。那么,在我们老师教学过程中,也要紧跟时代步伐,不断地加强自身的学习,包括对先进技术的学习、对先进工具的使用等。目前,各个高校都采用多媒体一体化教学,使学生能够更加真切、有趣地投入到学习中,这就要求我们教师制作有趣、丰富多彩的教学课件,从而调动学生的积极性。

另外,老师一定要经常参加培训和下车间锻炼,只有这样才能接触到当前企业最新的技术和知识,从而更新自己的教学内容;才能传递给学生有用的知识和技能,使学生毕业之后能够迅速适应社会、满足岗位的需要。

4.总结和展望

经过几年的试点研究,在教学上,取得了一定的成效。但是,在实验改革中,仍然存在一定的问题,比如,如何及时地将企业中最新的技术引入到教学中,如何更有效地充分利用教学资源。希望在以后的工作研究中,能够有效地解决这些问题,实现校园、社会、企业的同步,使更多的学生找到适合自己的、满意的工作岗位。

参考文献:

电子技术基础实训总结范文第4篇

关键词: 理实一体化 高效课堂 电子技术

现代电子技术的发展日新月异,通过电子技术这门课程使学生快速地迈进电子技术舞台中,体验自己动手的乐趣和遇到挫折的困惑,享受获得成功的喜悦。利用理实一体化教学模式,通过丰富多彩的电子制作,不仅可以提高学生电子技术理论水平,而且可以通过实训接触电学知识,有效锻炼学生的实际动手能力,使学生为以后的工作打下良好的基础。

一、理实一体化教学模式在教学中的作用

电子技术这门课程要求学生必须具有一定的电路认识发展水平和一定的实验、实训基础。但是面对中等职业学校学生一般基础差、底子薄,技能水平又跟不上的困局,采用一种良好的教学模式对学生来说是至关重要的。教师要使学生在课堂中轻松愉快地获取课本知识,掌握相关的技能操作方法。而理实一体化教学模式就是一种很好的教学方式,理实一体化教学模式以“实训”为核心,将理论和实践一体化实施,利用课余时间制作相关的验证电路,在课堂中教师通过讲授、示范把课堂任务展示给学生,以及通过师生之间的互动和多媒体技术将本节课所学内容进行详细的剖析和解读,然后将整节课堂内容加以总结和归纳,使学生能自己指出上课内容的重点和难点。这样可以使学生在规定的时间内能独自或以团队的形式完成布置好的任务。学生将理论知识和实践有效结合,系统地学习课本知识,学生在课堂中感觉不到枯燥无味。这样,在整个课堂中充分体现了“以学生为主体”的教学思想,也更好地增进了师生之间的感情,使课堂教学效率大大提高。

二、如何实施理实一体化教学模式

针对电子专业或相关专业的学生,将学生分成若干小组,让学生首先做好课前准备,提前让学生预习教材相关内容,阅读和查阅相关资料,储备相关知识。上课之后教师有针对性地讲解内容和示范操作技能,然后学生亲自参与,教师巡回指导,及时发现学生在上课中出现的错误,并且及时纠正错误,使学生能第一时间发现自己的失误,从而保证上课的效率和知识的准确性。最后通过学生自我评价、互评和制定的课堂评价体系对学生进行综合的评价,教师对小组完成情况进行总结性的评定,对学生进行任务考核。

三、理实一体化教学模式一般实施方法

理实一体化一般按照以下几个教学阶段进行:

1.根据课程设计课程任务。在上课之前教师提前设计好本次课程任务,然后通过讲解和示范,和学生一起探讨,最终明确本次课程完成的目标和任务。

2.确定工序,根据学生自身特点制定学习方法、工艺流程和步骤。

3.实施阶段,学生独自完成课程过程中所需要的各种器件以及所用的实训工具和检测设备。

4.检查分析。首先,学生进行自我检查,发现在课程过程中出现的问题,并自己做出总结。其次,教师进行检查分析与考核,检查在课程过程中出现的错误,并帮助学生解决问题,通过学生和教师互换意见,找出结果差异的原因。

5.总结归纳,总结理论知识和实际操作技能,使所学技能早日应用到生产中。

“理实一体化”教学法的一般教学结构如图所示:

四、利用理实一体化教学模式取得的效果

通过理论联系实际,侧重电路理解能力,重点培养和锻炼学生的动手能力,对提高学生的电子技术理论水平、增加学生的实践经验、强化学生的动手能力都有着非常积极的作用。对学生在课堂中的反应情况、动手能力、掌握知识的能力,以及学生之间、师生之间互动效果再进行课堂定量考核,以达到预期的目的和效果。

1.通过观察、交流、自评与互评等多种方式,找出学生之间学习水平、学习能力、学习基础的差异,今后针对不同层次的学生采取不同的教学方式,以提高课堂效率。

2.了解动态过程的效果,让学生养成及时反馈教学信息的习惯,及时解决课堂中出现的问题。

3.通过理论与实践相结合,强化学生动手实践能力,解决学生在理论知识中的困惑,提高课堂教学效率。

四、结语

根据教学内容和学生的学习情况,使每一个学生在每一时刻都有事情可做,有新知识掌握,在整个课堂中既培养学生的实际动手能力,又使学生学习效果得以提高,学生始终享受课堂中所带来的乐趣。这样,教学内容环环相扣,不仅能提高学生的动手能力和思维能力,而且通过课后查资料的方式能使学生的信息量得意扩大。在整个课堂中也充分做到了高效课堂的三动,即形动,学生动起来;心动,学生的思维活动始终在教师的指引下进行;神动,学生的思想也在动。总之,利用理实一体化教学模式,相应地采用讲授法、演示法以及PPT展示教学方法,给予学生学习能力、思维能力、表达能力上的帮助,在教育技术上采用文字、图片、视频、实物相结合的方式,不但培养了学生不怕挫折、不怕困难的学习精神,而且使学生在整个课程中享受获得成功的喜悦,不仅提高了课堂效率,也使学生为以后探索电子技术打下坚实的基础。

参考文献:

[1]李雄杰.职业教育理实一体化课程研究[M].北京师范大学出版社,2011.

电子技术基础实训总结范文第5篇

目前,全国面向高职高专院校开展的电子类的竞赛,主要有全国大学生电子设计竞赛和全国职业院校技能大赛。

1.1竞赛的主要技术体系

纵观浙江省和教育部举办的大学生电子设计竞赛与制作竞赛,竞赛的技术体系主要包含理论知识测试、电路识图、元件选型与参数计算、原理图绘制、PCB设计、PCB板制作、电子工艺焊接、单片机软件程序编写、电路调试、软件调试、电子产品的结构与安装工艺、电子产品的工艺文件编写、电子产品的技术文件编写、技术答辩等技术考核内容。整个竞赛过程贴近生产、工艺、注重质量,以企业实际要求出发。

1.2原课程体系与竞赛的融合情况

通过参加各类电子竞赛,我们清楚的认识到高职教育的培养目标和电子竞赛的宗旨是一致的,竞赛促进了电子信息专业课程体系,以电子竞赛的实践来促进教学改革,形成以“素质教育为基础,能力培养为主线”的创新型应用性人才培养模式。对于传统的电子类基础课程,如模拟电子技术、数字电子技术、高频电子技术等,整合为《电子技术基本技能实训》、《单元电子电路分析与测试》和《电子电路调试与应用》。按照竞赛的要求,通过《电子技术基本技能实训》专门训练学生的技能,并在后续的课程里不断反复应用,以促进学生掌握。新的应用电子技术专业人才培养方案中对于创新型应用性人才的培养,主要通过《简易智能产品编程》、《微控制器应用》、《电子产品制图与制板》、《电子产品生产工艺与管理》、《智能电子产品设计与制作》、《电子创新设计与制作》和《嵌入式系统应用》等课程的相辅相成,实现对学生的全面素质、技能的培养。

2竞赛引领下应用电子技术专业课程的改革

根据前面对竞赛的深度剖析,我们对原来应用电子技术专业人才培养方案中实践教学环节课程的教学组织做了相应调整。将竞赛中对学生提出的要求融入日常课程的教学,并重新梳理了各个课程的教学内容及上下承接的关联部分的内容。参照企业中的技术开发部与生产部管理模式,课程中实训项目来自于竞赛题目、教师科研项目、企业实际产品等方面。教学开展的具体步骤:(1)在《简易智能产品编程》课程中,以竞赛项目为例,培养学生的C语言编程技巧,要求学生能够消化吸收。(2)在《电子产品制图与制板》课程中,以《微控制器应用》课程教学案例为例,培养学生根据任务要求利用Protel软件,遵循国际和行业规范,依据国家标准,完成原理图的设计与绘制,在符合PCB布局和布线要求的基础上完成PCB设计,并制作出相应PCB板。(3)在《电子产品生产工艺与管理》课程中,以后续课程所选教学案例为例,培养学生常用电子元器件、基本材料和工具的使用知识、电子产品的装配准备工艺、线路基板焊接工艺、电子产品总装和调试工艺、电子产品检验和包装工艺、电子产品生产工艺文件编制等专业知识和相关技能;同时,培养学生理论联系实际、根据企业实际条件决定生产工艺方案的管理意识,树立质量第一的观点和分工协作的团队意识和严肃认真一丝不苟的严谨作风。(4)在《微控制器应用》课程中,以竞赛项目为例,培养学生能设计一个完整的、简单的单片机应用系统,从单片机选型、接口电路搭建、内部资源分配、程序编写以及下载调试等环节对学生进行全面综合的训练,使学生具备单片机应用的基础能力。(5)《智能电子产品设计与制作》、《电子创新设计与制作》和《嵌入式系统应用》的课程教学中,以竞赛项目及企业项目为例,培养学生根据实际需求,选择不同的控制器,从设计方案、成本核算、电路设计、工艺设计、程序设计及系统联调、产品装配、工艺文件编写及使用说明书撰写到项目总结与创新,完整的体验项目开发的全过程。促使学生在学习的过程中不断的总结、不断的提升。(6)在《生产实习》和《顶岗实习》等实践环节中,让学生亲临企业一线,切身感受工作中的压力、努力和兴奋等感受,促进其快速成长。

3结论

电子技术基础实训总结范文第6篇

关键词:行动导向;整合;电子技术基础;电子技能与实训

“行动体系”理论起源于近年来我国职业教育对国外先进教育思想和理念的研究。德国职业教育界最早进行了行动导向的教学研究工作,他们的创造性工作是把教师成为行动研究者发展为学生也参与教学实践,从某种意义上来说,学生作为行动者也是学习过程的研究者,至少是学习过程的参与研究者。这种先进的“行动导向”模式为科学设置课程,优化教学过程以及发挥学生的主体作用提供了很好的解决方案。

传统教学模式的尴尬

电子类专业是理论与实践结合较紧密的专业,实践过程中出现的问题往往需要依靠理论指导来分析和解决。鉴于这种情况,传统的电子类专业教学一般采用三段式课程模式,先理论知识后技能实训。《电子技术基础》课程和《电子技能与实训》课程是电子类专业学科体系下的模块课程。目前,《电子技术基础》课程的教学是在“去情境化”的课堂中传授各种应用电子电路的基本概念、基本原理、基本计算方法等比较抽象的知识。由于中职学生基础知识普遍薄弱,学习能力欠缺,对于抽象理论知识的学习存在困难,在《电子技能与实训》课程的教学中,学生很难感受到理论指导实践的作用,对于技能的学习产生了负面的影响。

在具体的教学实施过程中,尽管传统的课程教学模式针对上述情况采取了分散实训、提前实训、交叉实训等多项措施,但从课程内容的组织模式来看,大都属于理论课程和实训课程的分割教学,由于跳不出传统课程体系的框架,收效不大。要改变传统课程体系的这种尴尬情形,改变过于强调接受学习、机械训练的状况,可以将教学重心放在学生的能力培养上,采用和借鉴行动导向教学法对这两门课程进行整合教学,使理论教学与技能实训有机地结合,倡导学生主动参与、乐于探究、勤于动手;培养学生搜集处理信息的能力、获取新知识的能力、分析和解决问题的能力以及交流与合作的能力,达到提高学生综合职业能力的目的。

认识“行动导向”教学法

“行动导向”是针对典型职业目标,学生在教师引导下,在与该职业工作过程相应的学习过程中,通过自我调节的学习行动构建知识及经验体系的教学。

先看“行动导向”教学的要求。教育部职教中心所姜大源教授曾经提出:“实施行动导向的教学,要求开发过程导向课程,构建行动学习的情境,完成教师角色的转变,实施个性化教学形式,建立一体化专业实验室。”点明了行动导向对教学的要求。

再看多种形式的行动导向教学法。行动导向教学方法多种多样,大体可划分为三个类型和多种具体的教学方法。(1)目标单一的知识传授与技能培训法,包括个体谈话教学法、四阶段教学法、张贴板教学法、“头脑风暴”教学法等。(2)综合能力培养方法,包括项目教学法、引导课文教学法等。(3)现代工作岗位培训法,包括分散式培训、工学整合式培训、户外培训等。

课程内容的整合

要改变《电子技术基础》和《电子技能与实训》这两门课程分割教学的现状,可以采用行动导向教学,寻找理论课和实训课的结合点,将理论课和实训课相互渗透,进而对这两门课程进行有机整合。首先将这两门课程的培养目标细化成技能目标,再根据技能目标确定实训课题,然后围绕实训课题进行分析,确定完成这一技能目标所需要的理论知识,使理论教学与实践教学相结合。整合课程的编写模式可见下图:

课程整合模式图

整合后的课程内容分为3个模块、10个教学目标(见下表)。基本技能模块作为《电子技术基础》课程的前导知识,可以单独先行开课,为后继的电子技术基本电路模块开展“做中学”活动提供必需的操作技能。《电子技术基础》课程中每个单元的知识内容都可以完成一个具有实际应用价值的工程项目,基本电路模块内容以工程项目为主线,以“项目驱动”为主要形式介绍电子技术基本电路的知识,将实践项目贯穿于教学始终,实现知识和技能的一体化教学。综合应用和创新模块可以结合每一年的青少年科技创新大赛,让学生自选产品项目,这是电子技术各种典型单元电路的综合应用,不但可以培养学生对电子技术知识的应用能力,还可以培养学生的科技创新能力。整合后的课程内容如下表所示。

(一)基本技能模块的教学

由于基本技能模块的教学无需过多的理论知识,只求掌握基本的操作技术,可以采用行动导向教学法中的四阶段教学法。四阶段教学法包括准备、教师示范、学生模仿、总结评价四个阶段。下面以电烙铁手工焊接来说明四阶段教学法。

转贴于

准备阶段(1)教师:描述本课题任务《印制电路和绕组端头的焊接》。展示电烙铁、印制板电路等教学设备;讲述锡焊的质量标准和工具要求。(2)学生:认真听讲、明确任务;熟悉工具和设备的结构、特点和使用要求;明确焊点的质量要求。

示范阶段(1)教师:以适当的动作速度将整个操作过程按顺序示范操作。教师的动作应熟练、规范,对重要之处适当分解,边做边讲。(2)学生:认真观察,在头脑中建立锡焊操作表象和操作要领。

模仿练习阶段(1)教师:巡回指导,及时了解学生技能掌握的情况,随时纠正错误的操作工艺和姿势,特别是学生初次学焊接时比较紧张,焊接的火候掌握不好。同时对一些带有倾向性及普遍性的问题要讲清楚,多发现典型,以促进学生的共同提高。(2)学生:把头脑中的操作表象和操作要领付诸实践,通过模仿练习慢慢达到学会的程度,再经过一定次数的焊接练习,依靠意识控制独立正确地完成焊接操作,进而达到熟练的程度。

总结评价阶段(1)教师:在学生完成自评和互评后,由教师和学生以谈话的方式对学生的活动过程及结果进行有针对性的评价,并对学生提出的问题进行归纳总结。(2)学生:进行自检、互检、小结,并与教师的总结进行比较,明确不足之处,以便于更好地掌握焊接技术,并提高工艺分析能力。

(二)基本电路模块和综合应用模块的教学

对这两个模块的每个子模块可采用项目教学法实施教学。项目教学法是师生通过共同实施一个完整的项目工作而进行的教学活动,在职业教育中,项目是指生产或提供一件具体的并且有实际应用价值的产品或以服务为目的的课题及其教学组织、方法。项目教学法的整个教学过程可分为六个阶段:获取信息、制定计划、自我决策、实施计划、自我检查、评估。下面以OTL功率放大电路的安装与调试来说明项目教学法的实施过程。

获取信息阶段(1)教师:确定项目内容《OTL功率放大电路的安装与调试》。教师对该项目任务所需的理论知识和技能知识加以筛选综合,形成新课并加以讲解。该项目的理论知识点是三极管基本放大电路、多级放大器以及功率放大电路的分析;技能目标是电子元器件的测试,电路图的识读,电路板的制作、安装、调试和故障的排除,万用表、示波器、信号发生器等仪器仪表的正确使用。(2)学生:经过教师的引导和讲授,掌握功率放大电路的工作原理。通过上网和查阅资料等渠道获取相关的信息,进而对该项目有一个整体的认识。

制定计划阶段(1)教师:鼓励学生对功率放大电路进行认真思考,对学生提出的问题给予启发和帮助,关注学生设计的方案是否正确。(2)学生:要对项目内容所涉及的问题进行分析,设计原理图和装配图(有困难的学生可采用现成的图),制定项目实施计划即元器件和仪器仪表的准备、电路板的制作、元器件的选用、测试与整机的安装、调试及验收时间。

自我决策阶段(1)教师:听取学生的设计方案和实施计划,当出现错误时,教师应给予提示和帮助。师生共同讨论时,教师可适时将该项目的设计思想及实施方法完整地介绍一遍,然后让学生相互讨论、指正,引导学生对所选的方案进行论证。(2)学生:向教师上交本组的设计方案和实施计划,提出小组的疑难问题,通过与教师讨论,分析方案的可行性,纠正偏差,尝试作出决定。同时,对组内每个人的工作任务达成共识。

实施阶段(1)教师:要加强过程控制,建立《学生学习过程记录卡》,认真记录学生每个操作步骤和过程。在这个阶段,教师主要起顾问和导向的作用,特别是在调试时,学生遇到困难,教师要抓住这个机会,结合理论知识给予分析和帮助。同时要提醒学生注意操作安全。(2)学生:以小组为单位分工合作,按计划实施项目。根据设计的方案选择所需的元器件,选购元器件时要注意参数和质量;制作和装配电路板时,要严格执行操作规范;在调试时,关键要解决OTL功放电路的前后级直流工作点存在着相互联系和交越失真问题。在项目实施过程中不断强化自己的各项基本技能和理论知识,进一步提高原理图分析能力、元器件识别与测试方法、仪器仪表使用技巧、装配工艺、焊接工艺、检测与调试技术。

自我检查阶段(1)教师:采用阶段性检查、抽样检查、问卷协助检查等方式,及时了解学生掌握知识和技能的情况。对于普遍性的问题集中讲解,个别问题个别辅导。(2)学生:通过组内自查和教师的抽样检查,找出装配中是否有漏装、错装;根据教师的问卷,检查仪器仪表的使用情况,调试的方法是否正确,找出问题并加以解决。自我检查阶段将保证最终教学目标的实现。

评估和交流阶段(1)教师:根据学生项目的完成情况和《学生学习过程记录卡》,结合学生的自评,指出问题,提出看法,与学生交流取得共识,最后对学生评定等级。(2)学生:对照该项目评价的具体标准,进行自评和组内互评,评价要客观公正。通过评价使学生明白自己的优劣,并懂得在此基础上如何提高,从而达到模块教学的目标。

实施项目教学应注意几个问题

第一,教学观念的转变。新课程的实施和教法改革应遵循教为主导与学为主体的原则。学习过程不是学生被动接受知识的过程,而是积极建构知识的过程,教师不应是知识的传递者、灌输者,而应是学生主动建构意义的帮助者、促进者。教学过程是教师的“教”和学生的“学”共同构成的双向活动。

第二,把握理论的切入时机。项目课程虽然非常注重实践,但并不否定理论的重要性,而是结合项目任务来讲解理论,有效地将理论与实践相结合,从而打破单一讲授理论的模式。因此,应该选择在学生迫切需要理解实践过程所产生的问题时再插入理论知识讲解。

第三,教室和实训场所一体化。采用项目教学法后,教师的讲授和指导、学生练习和咨询相继进行,教学场所也应相应地发生改变,使教室和实训场所合二为一。

第四,评价内容多元化。新课程的每个项目练习都有直接成果可以评定,但仅此就得出结果是不科学的,应做到成果评价与过程评价相结合,小组评价与个体评价相结合,理论与实践一体化评价相结合。

参考文献:

[1]姜大源.关于职业教育课程体系的思考[J].中国职业技术教育,2003,(5).

[2]赵志群.职业教育与培训学习新概念[M].北京:科学出版社,2003.

电子技术基础实训总结范文第7篇

【关键词】中职教学,电子技术基础,实训教学,教学内容设计

在电子技术应用专业里,《电子技术基础》是电子专业的专业基础课。其课程特点是理论性与实践性并存,要求学生在掌握理论基础的同时,对相关技能操作也能熟练掌握。所以,在课程设计里,设定了一定学时的实训课,目的在于使学生能够将理论课堂中的知识熟练准确的应用到实践操作中去。但由于这门课程,对前期相关基础课程有一定的基础要求,课程本身的理论性又很强,对于中职生来说,学习难度比较高,导致他们对此门课程丧失学习的兴趣,技能训练效果不理想。对此,笔者根据自己几年来的教学心得,分析学生的实际情况,针对实训教学的设计,有以下几点不成熟的想法,欢迎同行前辈们给予批评指正。

1.实训教学内容设计具体化,激发学生学习兴趣

了解中职学校实际情况的话,都清楚学生的总体素质和学习能力。大部分同学对学科理论知识掌握不够,更别说了解电路结构和工作原理的分析,而在技能操作的时候,大部分学生抱着看热闹或者事不关己的态度,极少数参与实训的也是教师做一步,跟着做一步,甚至还没做对,根本达不到实训目的。此现象的出现,不仅仅是因为学生的基础差,也是因为课程内容对学生没有吸引力。

针对学生的特点,可以将课程内容重组,难易相结合,并将任务要求结合到学生们感兴趣的实物当中去。例如:放大电路的学习。如果单独将一个简易的放大电路放在实训室里,没有学生会感兴趣它为什么有放大作用。我们都知道,放大的理念就是放大微弱的信号,因此可将放大的理念具体化到学生们比较熟悉的扬声器中。先让学生明白,为什么自己微弱的声音会被放大;如果扬声器起不到应有的作用,我们应该从哪入手去找问题;……等等诸如此类的问题,学生的疑问来了,求知的欲望就来了,才会去主动学习。

2.实训教学内容要充分考虑实用性,要与时俱进

不可否认,实训教学的基础是电子技术的理论知识,学生有了坚实的理论基础,才能将技能操作锻炼的更加扎实。而学生的技能是要服务于实际生活,能让学生将实际问题与理论知识更好的结合在一起,才是实训的真是目的。

现如今,各行各业的技术都在飞速发展,我们的实训内容也不能墨守成规,死跟课本。在设置实训内容的时候,应该符合当前电子技术的发展和应用,对课程内容做相应的调整和转变。目前,很多先进的电子产品由于内部元器件的改进而变的更加小巧易携带,原因就在于贴片式元件的使用。贴片式元件是紧贴在线路板上的,但依然需要焊接。所以在训练学生焊接的同时,不能单单练习长引脚元件的焊接,更要加大贴片式元件焊机练习。这样既加强了学生的操作能力,也让学生的操作能力跟上技术发展的步伐,到工作岗位后能顺利操作。

3.多种教学方式结合,提高学生学习效率

任务驱动式属于实施探究式教学模式,比较适用于学习操作类的知识。在整个教学过程可以围绕“任务”展开,驱动学生完成任务的信念,融会贯通相关知识内容。目前很多学科都广泛采用了任务驱动式教学方法,也都得到了很好的效果。就本门课程而言,如何设置一项能够顺利指引学生,并能让学生在努力之后完成的任务,是内容设计的关键。例如:在学习了各种常用元器件和一些基础功能电路之后,可将两项内容结合在一起,将发现电路故障,发现故障点和损坏的元器件,并成功更换让电路恢复功能为任务,让大家都参与进来,经过独立思考和集体讨论之后完成工作任务,最后师生共同总结。这样做,不仅能有效的展开实训,还能锻炼大家的操作能力,发挥学生的特长。

分组式教学,即在教学过程中,将学生分成几个小组,由组长将工作任务拆分,经过分析讨论之后,根据组员的能力把任务分配下去。这样做不仅能够培养学生的团队协作能力,同时,对于一些基础较差的同学,顺利完成了分配给自己的任务,也能增强学生的自信心,更加投入到学习当中。而在任务完成的过程当中,不可避免的会遇到一些难题,各组同学可以各抒己见,将自己的观点表达出来,这样既锻炼了学生分析问题的能力,也能让知识循环,达到温故知新的效果,加深印象。

教学方式多种多样,针对不同的实训内容,可以选择更多的教学方法,例如项目教学法、角色扮演法等等。什么样的教学方法适合什么样的教学内容,这就需要具体问题具体分析,目的就在于使实训教学的效果更加突出。

4.改进评分模式,让技能决定成绩

虽然现在的实训考核已经有了与传统试卷评分不一样的方法,例如实训报告单。但这种方法某种程度上并不能真实反映学生的真实成绩。这就要根据专业特点和能力要求,设计比较适合的评分模式,真正做到让学生的操作能力来决定其实训成绩。例如故障排除和实物焊接。在考核的时候,要求学生将故障电路顺利排除,并能在所给的相关元器件中,挑选出功能完好,型号和参数都符合要求的元器件,自己独立焊接处一个功能电路。这样既能反应学生的真实学习情况,也能够考核出学生的真实操作能力,更能将相关联的学科知识联系在一起,达到综合考核的目的。

身为中职学校的教师,更应该从自己的学生角度出发,培养学生切实有效的操作能力和解决问题排除困难的能力,使其在毕业之后能将所学变为所用,应用到自己的岗位上。更要完善自身,提升中职教学水平,培养更多的操作型人才。

参考文献:

[1]陈振源.电子技术基础.高等教育出版社

电子技术基础实训总结范文第8篇

[关键词]电子技术实践教学体系高职教育

[作者简介]王艳玲(1972-),女,广西临桂人,桂林师范高等专科学校物理与信息技术系,讲师,在读硕士,主要从事图像处理及电子技术的教学与研究。(广西桂林541001)

[课题项目]本文系桂林师范高等专科学校2010年教学改革工程立项项目“电工电子与自动化技术高职示范性实训基地建设的研究与实践”的研究成果之一。(课题编号:GLSZ201021)

[中图分类号]G712[文献标识码]A[文章编号]1004-3985(2012)12-0164-03

电子技术基础包括“模电”和“数电”两部分,是高职机电类专业的一门重要的专业基础课,电子技术基础实践教学的效果与培养学生的职业能力有着密切的关系。近几年一些学者在这些方面也做了很多研究,提出了改革思路,有许多可供借鉴的成果,但在解决实践教学的地位与作用以及如何处理实践与理论等问题上还有许多值得商榷的地方。本文对电子技术实践教学的体系、内容、教学方法、教学的组织方式等进行进一步的研究。

一、实践教学的地位和作用

(一)高等职业教育的培养目标和人才特点

1.以职业岗位群的需要为依据开发教学计划。在对职业岗位群进行职业能力分析的基础上,确定培养目标和人才规格,明确列出高职毕业生应具备的职业道德、职业知识和职业能力,进而组织教学。由于产业结构和产品结构的调整,要求高职教育不断更新教学内容,调整课程结构,注重知识的横向拓展与结合,体现知识的先进性和应用性,培养学生掌握新设备、新技术、新器件的能力。

2.培养面向生产和服务第一线的高级技术应用型人才。高职毕业生不但需要懂得某一专业的基础理论与基本知识,更重要的是他们需要具有某一岗位群所需要的生产操作和组织能力,善于解决生产中的实际问题,还应善于处理、交流和使用信息,指导设备、工艺和产品的改进,成为专业理论够用,生产技术操作熟练和组织能力强的复合型人才。

3.高职人才必须具备与高等教育相适应的基本知识、理论和技能。掌握相应的新知识、新工艺,以较强的实践动手能力和分析、解决生产实际问题的能力区别于普通高等教育,以较宽的知识面和较深厚的基础理论知识区别于中等职业教育。

(二)实践教学在高等职业教育中的作用

高等职业教育中的实践教学是根据专业的培养目标,按照工学结合的人才培养模式,以完成一定的工作任务,借助特定的项目训练为主要形式,以鼓励学生主动参与、主动探索、主动思考为基本特征,以掌握相应岗位技能,养成一定的职业态度并以提高职业素养和职业能力为目标的教学。实践教学的目的在于使学生掌握相应岗位技能、技术,养成一定的职业态度,提高职业素养和职业能力。实践教学在高职教育中的地位和作用已日渐清晰,人们已经把它视为提高人才培养质量的关键因素。实践教学突出对学生整个职业生涯发展的关照,在致力于技能训练的同时,发展人的方法能力、为人性品格的提升服务。电子技术实验是高职院校电类专业学生重要的必修专业基础课,也是学生在大学教育阶段进入的第一个工程性实践环节,它在培养学生的素质和能力方面占有十分重要的地位,其教学效果直接影响学生后继专业课程的学习及专业技能的培养。

二、电子技术基础实践教学的现状

第一,普遍采用三段式模式的实践教学体系。即按照能力层次划分,遵循着由一般到特殊、由基本能力到应用能力的思维逻辑,导致了知识与技能的割裂。以理论教学为主,实践只是对理论的补充。实验、实训只是对理论的验证和进一步巩固,很多情况下实践教学是作为理论教学的补充,为理论教学服务的角色存在的,此时的实践教学仅仅意味着增加实习、实训、实验课的学时,以强化对理论知识的理解。

第二,实践教学内容陈旧,以验证性实验为主。实验教学仅作为验证巩固理论教学的附属,使实验教学缺乏设计性、探究性、综合性、创造性和实用性,忽略了对学生能力的培养。

第三,教学方法单一,学生缺乏思考、被动参与。传统的实训教学模式基本为“注入式”,学生对教师的依赖性大,学生做实验按指导书或教师规定的实验操作步骤亦步亦趋地进行,学生处于被动学习和机械操作的状态,遏制了学生的逻辑思维和创造性思维,不利于培养学生的实验能力和综合素质,不适应创新型人才培养的需要。

第四,实践考核内容和方法单一。实验分组不合理,学生每三人或两人一组,导致实验中有的学生无法参与,不利于学生动手能力的培养。实践考核成绩是根据学生的实验报告给出,因此学生只重视报告的撰写,不重视对实验原理的理解和操作能力的培养。

三、电子技术基础实践教学改革的探索与对策

(一)构建驱动—主导—保障的实践教学体系

按照系统论的原理,并结合职业教育实践教学的特点,应构建驱动—主导—保障的实践教学体系。把实践教学体系分为驱动、主导和保障三个子系统。其中驱动系统在于融入先进的教学理念,正确理解实践教学的内涵,正确处理实践教学与理论教学的关系,在此基础上实现知识观、教师观、学习观的转变;主导系统则体现实践教学体系特色的、固有的特征,围绕工学结合的人才培养模式,主要从课程体系、教学目标、教学内容、教学方法、教学组织等层面来阐述;保障系统由师资、校企合作等组成。一个完整的体系必须具备驱动、主导和保障系统,才能有序、高效地运转,从而实现目标(如下图所示)。

(二)实践教学是高职教育的主体教学

高职教育的培养目标和人才特点决定了实践教学是高职教育的主体教学,它在高职教育教学过程中相对于理论教学独立存在但又与之相辅相成,理论教学为实践教学服务。此时的实践教学不再是简单地增加实习、实训、实验课的学时,而是实践教学独立开课、独立考核,有计划地组织学生通过观察、实验、实训、实习等教学环节巩固和深化与专业培养目标相关的理论知识和专业知识,掌握从事本专业领域实际工作的基本能力、基本技能,培养解决实际问题的能力和创新能力。

(三)实践教学内容的改革

1.减少验证性实验,增加设计性、综合性和创新性实验。为了消除原有的电子技术实验课存在验证性实验偏多和实验内容陈旧的弊端,一方面按相近、相关合并和重点精选的原则,不断调整和充实实验内容,从原有的实验中精选出少量的实验,使学生能在电子技术的基本知识、基本技能和基本方法等“三基”方面得到训练,提高学生的实验技能和动手能力。另一方面由浅入深地增设一些实验项目,构建由基础性实验,综合性实验,设计性实验和创新性实验构成的电子技术实验教学平台。

2.增加电子技术综合应用课程,并使“模电”和“数电”有效融合。“电子技术综合应用”课程是模拟电子技术课程设计和数字电子技术课程设计,该两方面内容共120学时,同在第三学期开设。设置由浅入深的、与现实相关、实用的实训项目,模电部分和数电部分不再相互孤立,而是将二者有效融合。如在直流稳压电源中增加译码显示电路,显示输出电压,增加D/A转换电路和单片机电路,实现程控电源的设计等。要求学生课前使用EDA仿真软件对电路进行仿真分析,弄清楚各元件的使用方法和特性,理解电路的原理并判断设计是否合理;然后,使用Protel对电路进行PCB排版,完成电路的焊接和调试。使学生在基本技能、基础电路的设计与调试、单元电路编程与调试和小型综合系统设计与调试得到训练和提高。

(四)实践教学方法的改革

1.按照建构主义理论,确立以学生为主体、教师有效指导的实践教学方式。为了达到学生有效参与,而不是低效、无效参与,在教学中注重教学的互动性和学生积极主动的构建,倡导平等、和谐的师生关系,反对教师的“独角戏”,按照建构主义理论,确立以学生为主体、教师有效指导的实践教学方式。教学过程注意提供与电子领域相一致的实践教学环境,在训练项目中刻意安排协作、互助、互动的学习内容,利用讨论、辨析、提问等手段创造更多语言交流与会话的机会,最终达到使学生有效地实现对当前所学知识意义建构的目的。教学变成引导思路、展示思维的过程,从多方面培养学生参与意识,并不断提高他们主动参与的能力。学生一旦作为主体积极地参与教学过程就有可能实现与教师的相互理解与对话,实现与其他学生的交流与合作,以便更好地完成师生互动的教学活动。

2.采用开放式实践教学。要做到真正意义上的开放式实践教学,就要做到教学内容、教学形式、师资队伍的开放性。教学内容的开放性要求教学关注行业和社会的需求,及时吸取行业、企业的最新技术成果并把它作为职业能力培养的依据;教学形式的开放性,表现教学和学习不仅局限于课堂内,而且要积极开展工学结合的人才培养模式;师资队伍的开放性,要求教师既要抽出一部分时间深入企业学习,同时也要向社会招聘富有经验的兼职教师,形成专兼结合的师资队伍。

3.将EDA技术引入实践课的教学,把EDA的仿真过程嵌入到课件中,提供丰富而又便捷的电路仿真分析过程。实验课件的内容主要包括实验基本原理、知识点阐述、实验思考题分析、实验常见问题提示等。为了使学生更好、更直观地理解实验,我们将EDA引入实验课的教学,把EDA的仿真过程嵌入到实验课件中,提供丰富而又便捷的电路仿真分析过程,还可根据实际情况,对被仿真电路的元件人为设置故障,要求学生根据各状态来判断故障点和排除故障,这在实际实验中是较难做到的。我们提出实训项目,要求学生利用Multisim或EWB软件进行仿真预习,要求认识元件并正确应用,自主搭建电路,大胆地使用虚拟仪器,主动建构知识。采用PowerPoint与EDA技术结合,将文本、图形、图像、声音、动画等手段融为一体,变静为动,突出重点,突破难点,形象生动,促进了教学的互动,大大提高了教学的效率和学生学习的积极性。

4.开辟第二课堂,培养科技创新能力。课外电子科技活动,是学生丰富知识、接受工程教育和训练的一种极有成效的教学形式,学生们在活动中能自由发挥,自主选题,指导老师注意融入新技术、新器件。为了培养学生的科技发明意识、科技创新能力,每年都组织学生参加校级的职业技能大赛,对获奖学生给予表彰和奖励,组织学生积极参加广西自治区和全国大学生电子设计大赛。通过这些活动,使学生置身于富有探索和创造性的学习环境中,充分发挥了学生的主观能动性,使他们积极主动地观察、思考、分析问题、解决问题、创作设计、动脑动手,这样既能增加学生学习的趣味性和吸引力,开阔学生的眼界,激发学生的求知欲,又培养了学生的创新精神和创新能力。

(五)改革实验教学形式

针对不同的实验教学内容,采取不同的实验教学形式。基础性实验按1人一组开设,以培养学生的实际操作能力和独立分析问题、解决问题的能力。设计性实验和综合性实验2人一组,目的是锻炼学生的团结协作精神。创新性实验和电子实习由学生自由组合成3人一组,共同讨论设计实施方案,分配具体任务等。

(六)建立有利于激发学生学习兴趣和创新能力培养的实践考核体系

1.强化随堂考核,突出素质评价。对于综合型、设计型实验,课前预习是至关重要的,通过预习报告,考核学生设计电路、查阅资料的能力,它应占平时成绩的30%。实验过程是学生实践能力的重要体现,占平时成绩的40%。实验数据的处理、实验报告的撰写,反映了学生理论总结能力,占平时成绩的30%。在记录学生平时成绩时不单纯看基本操作技能,要注意学生思想的火花,鼓励他们多思考,多总结。平时成绩占总评的50%。

2.完善期末考核,注重考察能力。电子技术实践教学对培养学生动手能力、实践技能、创新思维、创新能力以及团队精神有着不可替代的作用。在电子技术实践教学中要发挥人的主观能动性,以人为本,以学生为中心,激发并保护他们的好奇心和探索愿望,培养学生的职业能力。

通过电子技术课程实践教学改革,激发了学生的兴趣,训练了学生的思维,培养了学生的职业能力,使学生综合素质得到很大提高。

四、结束语

总而言之,“电子技术基础”实践教学应根据专业培养目标,随着电子技术的飞速发展不断调整实践教学的内容,建构以学生为主体,教师有效指导的实践教学方式,启用开放性实践教学,开展丰富的课外电子科技活动,激发学生的兴趣,训练学生的思维,培养学生的职业能力,使学生综合素质得到很大提高。

[参考文献]