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 文章中心 > 口才实训总结

口才实训总结

开篇:润墨网以专业的文秘视角,为您筛选了八篇口才实训总结范文,如需获取更多写作素材,在线客服老师一对一协助。欢迎您的阅读与分享!

口才实训总结范文第1篇

【关键词】演讲口才 课程改革 教学内容 教学方法 教学手段

当前, 高职院校的教育教学改革正向纵深发展。以就业为导向的高职教育, 必然要把培养学生的职业技能放在重中之重的突出地位, 这是不容置疑的。2001年8月,教育部在向全国公布的“普通高等教育‘十五’国家级教材规划选题”中,在“高职高专教材”的公共课中,正式列入了“口才与演讲” 课程,并将其规定为适用于各专业的文化素质教育的课程。国家最高教育主管部门的重大举措,正反映了这门新型的素质技能学科在高职教育中的重要地位。

但目前的高职《演讲与口才》教学没有很好地实现提高学生口语表达能力和提升学生人文素质的目标。因此,教学改革势在必行。高职《演讲与口才》课程教学改革的目标必须与高等职业教育人才培养目标统一起来,注重在优化教学内容、灵活教学方法、丰富教学手段等方面的改革,以期取得良好的教学效果,切实提高学生的语言表达能力,增强学生综合实力。

一、《演讲与口才》课程教学存在的问题

当前,高职《演讲与口才》的教学缺乏高职特色,在教学内容设置、课堂互动、教学方法与教学手段等方面存在不足,学生主动学习的积极性不够,课程教学未能取得预期的教学效果。

(一)教学内容理论化

目前的教学内容重视课程的系统性,在语言基础知识等方面安排了过多的理论知识,导致理论与实训课时比重失衡,影响学生的学习效果。

(二)课堂互动不理想

传统的《演讲与口才》课程教学以理论讲授为主,忽视学生的参与互动。一些学生心理素质差、自信心不强、不愿意参与互动,积极参加练习的总是那些表达能力强的学生,这就导致学生参与互动的程度不均衡。

(三)教学方法缺乏创新

《演讲与口才》课程教学大多还是运用传统的理论讲授为主的教学方法,而一些能明显增强学生语言表达能力的情境教学、现场教学等方法未能得到较好地运用。

(四)教学手段较单一

《演讲与口才》课程的班级人数较多,这决定了教师不可能完全因材施教。虽然目前学校一般都能采用多媒体教学,但使用的教学手段比较单一,教师一般用电脑播放一些与课程教学相关的资源。而一些学生课堂及课后训练的情境,未能用数码相机、摄像机等录下来,以便学生修正,不能充分调动学生学习的积极性。

二、课程改革建设思路

2001年劳动和社会保障部职业技能鉴定中心参照国际先进经验,结合我国实际情况,组织专家进行核心技能的开发工作,并将核心技能分为8个技能模块:交流表达、数字运算、革新创新、自我提高、与人合作、解决问题、信息处理、外语应用,这些核心技能与本课程有着密切的联系。

《演讲与口才》课程的设置目的是使学生掌握演讲与沟通基本技能,并在实践中主动灵活运用,最终内化为稳定的思维意识和行为,成为拥有同他人共同生存能力的语言主体,促进学生的可持续发展。

三、优化教学内容

(一)教学内容职业化

教学内容应根据职业岗位实际工作任务所需要的知识、能力、素质要求,将核心技能目标转化为课程设置纲要。根据典型的工作过程传授技能及其相关知识,选择最基本的和最必需的教学内容。选材时坚持技能的主导性和职业的共同性,以经验和策略的知识为主,以事实、概念和理解、论证的知识为辅,充分培养学生的核心技能。

(二)教学内容模块化

在教学内容的组织安排上,立足于真实工作任务及其工作过程行动体系,遵循学生认知特点和职业能力培养的基本规律,由浅入深、循序渐进的整合、序化教学内容,科学设计学习性工作任务。依据训练难易程度形成三大训练模块,每个模块均以“交流表达能力”训练为核心,全方位辐射到其他能力训练。通过阶段模块设置,螺旋式地排列内容,将理论知识、核心技能、工作态度按一定逻辑顺序排列组合,使学生逐渐加深对理论的理解和实际应用,既分散了学习难点,又增进了学习的兴趣。

(三)情境设置生活化

在模块内部设置若干贴近现实、符合学生实际生活需要的教学情境,每一学习情境下都以训练目标为核心,展开知识点和训练要素,随着训练目标、任务难度逐步增加,训练内容越来越接近实际工作,使得相应能力得到显性的培养,使学生逐步具备未来相应岗位所需的基本职业素养和良好的职业能力,为学生可持续发展奠定良好的基础。

四、多样化的教学方法

(一)情境式教学法

学习者是学习过程的原动力,学习者将根据个体原有经验进行知识建构,教育工作者的职责就是为学习者创设进行情境学习的环境。教学中充分利用多媒体,创设具体生动的情境,可以是实物演示情境、音乐渲染情境、图画再现情境、语言描绘情境、扮演体会情境等。情境式教学法将言、行、情融为一体,从而提高学生的综合素质。

(二)案例分析法

针对实训中所涉及的典型的、具有分析价值的案例,如辩论赛实况、演讲比赛视频、求职案例等,进行分析。进行分析时,既可采用由学生现场独立分析,再以书面形式完善的方式;也可采用分组讨论,然后派代表到课堂上展示的形式。教师的指导重点放在引导学生寻找正确的思路和对关键点的多视角观察上,而不是用自己的观点影响学生。教师对案例的总结,也不要对结果或争论下结论,而是对学生的分析进行归纳、拓展和升华。

(三)体验式培训方法

体验式培训的特质,在于参与者主动地投入到整个学习过程中,包括自我评估。当他们早期的学习影响被有效地重新评估时,他们在智力上、情绪上及行为层面的整合上都会有所发现,这将改善他们对生活的态度与实际行为。体验式培训方法包括肢体上的挑战、游戏、仿真练习、分享时间、有指引的冥想、有组织的互动等。课程通过抗干扰训练、仿真练习、心灵对话、游戏等体验式培训方法,激发学生学习热情、触动学生心灵,提高训练的实效性。

(四)微格教学

微格教学就是把复杂的教学过程分解为许多容易掌握的单一教学技能。其特点是“训练课题微型化,技能动作规范化,记录过程声像化,观摩评价及时化”。课程的设计是将学生的语音面貌、行为姿态、面部表情进行现场录像,然后回放,让学生进行观摩对比,现场改进,自我完善;同时也保留了教学资料,为教师备课提供一手素材。

(五)头脑风暴法

对于重点、难点、热点问题,在教师讲解后学生仍然存有疑虑或者需要让学生充分理解接受时采用的一种由学生轮流发表意见的一种方法。围绕某一观点,大家各抒己见,平等、民主的交流探索,目的在于形成一个共识。

(六)自主学习指导法

良好的口才能力的培养,要依靠个人长期坚持的系统化的自我训练,教师提供给学生能自主训练的内容、模式,使课堂课外相结合。

五、丰富教学手段

(一)理论、实训一体化

课堂实训中,把阅读、写作、口语表达有机结合,形成以理论知识为基础,研究性学习、自主性学习、实践性教学 “三位一体”的立体化教学过程,努力做到课堂即为实训室,理论教学和实践教学都在实训室进行。

在教学中,以教师为主导、学生为主体完成基础知识、基本理论的学习;在研究性、自主性学习环节中,学生利用图书馆、网络资源,拓展、深化课程内容;在实训环节中,要求学生根据口语表达要求,收集、筛选、整合相关信息,进行书面写作,最终在课堂实训中以口语形式交流汇报和相互学习、评价,做到边看边学、边做边学、在学中做、在做中学。

(二)教学组织团队化

在教学中采用分小组开展教学活动,分小组承接工作任务,分小组进行设计研讨,分小组活动,分小组进行口语演练。在各小组中有组织者,有分工,有合作,学生的主动精神得到提高,团队合作精神普遍增强。

(三)建设课程网站,设置网上自主学习平台

借助学校校园网,建设演讲训练课程网站,设立网上自主学习平台。课程的教学录像、电子教案、电子课件、试题库、阅读书目等教学资源都呈现在网上,以满足网络教学的需要。在“自主学习平台”中设置不同的版块,让学生可以根据个人的需求自主选择学习内容,作为课堂训练的补充和延伸。

(四)将课程融入校园文化生活

(1)以“学生社团”为平台,加强课程对校园文化的影响

大学校园社团众多,我们应抓住那些和演讲训练课程教学内容有着密切关系的社团,以它们为平台,在校园文化建设的大背景下展开课程建设。教师可以融入社团担任指导教师,同时把社团活动引入到课堂教学中,开展“演讲比赛”“朗诵大赛”“主持人大赛”等各种活动,还可将所带班级的学生带出去,观摩参加社团活动,通过多种形式,培养学生的实践能力、创新能力和个性特长。

有了学生社团这一平台,更加能够体现课程开放化、竞争化的特点,充分调动了学生的学习积极性;而学生社团的活动也因为更多教师和学生的参与,不断注入新鲜的血液,增强了学生社团的活力,扩大了社团的影响力,更有利于营造积极向上、生动活泼、民主和谐的校园文化环境。

(2)以宿舍为单位,推动课程建设

宿舍是大学校园的重要组成部分,如果能够把宿舍纳入课堂教学延伸的范围,不但会提高学生的口才训练频率,而且对形成良好的宿舍文化也将起到积极的作用。为了更好地配合这一理念,把学生的日常课堂训练设置成以宿舍为单位的活动,这样既方便学生随时针对某一问题进行集中探讨,演练口才,也能够帮助整个宿舍形成良好的学习氛围。

(五)教学评价多元化

考核方式的改革也是教学改革的一部分,传统的闭卷考试显然已经不能适应新的教学方法的需要。我们可以采用“评价主体多元化,评价内容过程化,评价标准公开化”的标准进行教学评价。

评价主体由教师、学生、考核小组和监督小组共同构成,形成公平、公正、公开的评价原则。以学习情境为单元,实现过程考核。采用形成过程评价、终结性鉴定、综合性评价相结合的学生能力评估系统,从知识、技能、态度三个领域评估学生能力进展。在学生自评、互评,考核小组测评、监督小组监督、教师综合评价的全方位考核形式下,不断提高学生的能力。

《演讲与口才》课程教学既是一种知识的传授,更是一种能力的培养,目前尚有许多艰苦细致的工作需要我们去深思。学生能力的养成也不是一蹴而就的, 需要我们教师积极探索,大胆实践,将《演讲与口才》课程更深入、有序地开展下去,努力培养出符合社会需要的高职高专人才。

【参考文献】

[1]邵守义.演讲学教程[M].北京:高等教育出版社,2006.

[2]陈连锦.高职演讲与口才课程教学改革初探[J].广州番禺职业技术学院学报,2011(6).

口才实训总结范文第2篇

关键词:应用法学;案例教学法;实训教学法

一、选择和设计法学课程教学方法的依据

第一,首要依据是法学教育的任务和目的。方法作为途径和手段,首先应当服务于其目的。法学教育是精英教育,它不仅要为法律职业培养后备力量,也要面向全社会培养法治国家的建设者和管理者,培养各行各业所需要的法律人才。专业素质的培养是法学教育的中心任务,就法学教育来说,其素质教育包括三个方面:一是法律素质。包括法律思维能力,特别是准确掌握法律术语,正确把握法律命题的能力;法律评论和创新能力;法律表达能力;对法律事实的探知能力;运用法律处理案件的能力;二是文化素质。法学教育要加强外语和计算机技能培养,加强经济学、管理学、社会学、政治学、环境学、生物学等跨学科的知识和理论教育;三是法律职业伦理的教育。要提高法律人才的道德素养和公共责任心,使法学学生在受教育阶段就牢固树立权利和义务观念、民主和法治观念、公正和效率观念、理性与宽容精神等。

第二,教学内容。方法属于形式,内容决定形式,形式为内容服务。法学在其长期的发展过程中,形成了一整套包括法律思想、学术流派、价值标准在内的法律知识体系,以及高度专业化的法律思维、法律意识、法律语言、法律方法、法律推理、法律伦理等等。这就要求法学教育在方法上应当注重实用性。中国法学教育过去对应用教育重视不够,大部分法学教育资源被用于发展基础教育,这与美国等发达国家的法学教育刚好相反。为此,我们在法学教学内容上应当加强法学的应用性教育,加强法律专业应用型人才的培养。所以,就相应的教学方法而言,在教授实体法内容时应注重选用案例法和模拟法,在教授程序法内容时则要注重讲授法和讨论法的使用。不同的内容适用不同的方法。即使在同一门课的教学过程中,也应当依据每一次课教学内容和目的的不同,在教学方法上做必要的调整。

第三,学生状况。在教学过程中,虽然教师是主导,但学生是主体,教师的“导”完全是为了学生的学,教师的“教”只有通过学生的学才能起作用。所以,任何学科和课程的教学方法都必须适合学生的需要,这是共性。无论是法学教育,还是其他教育,都应当确立“学生本位”理念。作为老师应当把教育当做服务行业来看待,都应当确认,教师是服务者,学生是教师的服务对象。而在事实上,我们一些高校教师,包括法学教师往往在一定程度上成了“主导兼主体”,学生成了被动的、单纯的“受体”。教师没有“学生为本”的观念更新,是很难在教学上渐入佳境的。关于了解学生的途径,教师可以通过座谈会、平时师生交谈、师师交流、听课评课、意见反馈等途径了解学生的学习、思想、生活、志趣以及希望和要求等状况,然后因材施教。

第四,其他微观方面的依据,例如学生人数和教学空间。我们法学专业生源较广、在校生人数较多,上课时可能有一两个班的小班课,也可能是若干个班的大班课和阶梯教室的合班课。教室越大,人数越多,越难于使用模拟法、讨论法等较激趣的方法。对此,教师可以加强讲演法、案例法的使用,着重从教学内容和表达上去吸引学生。再如教学时间。方法随时间、地点而转移。一周或一天内的不同时间会使师生的体力、智力因素,尤其是非智力因素有着不同的状态。一般而言,第一节课,或者上午,或者周一、周二时,师生的状态较积极,而最后一节课,或者下午,或者周五时,师生的状态较倦怠。所以,同一教法在不同教学时间的效果会有所不同,不同的上课时间要求教师在教法上有相应的微调。当学生处于上述积极状态的时间段时,教师可多使用信息容量较大、要求学生听、思、记较多的教法。反之,在学生容易倦怠的教学时间中,多使用一些较生动、活泼、激趣的教法或技巧。

二、应用法学教学方法的选择和设计

(一)案例教学法

案例法的主线是教师通过实际案例的分析讨论来指导学生去理解法律理论和原则。由于课堂教学时间有限,所以在应用该法时,教师应首先选取一定数量的有代表性、有相应难度的教学案例打印成册,提前发给学生。要求学生在课前对案例资料认真阅读、分析并作出判断。必要时还应要求学生去独自查阅更多的资料,而教师则负责提供参考文献目录和出处。选取案例的途径要拓宽,既可以从“焦点访谈”、“今日说法”、“现在开庭”中选择,也可以从《法制日报》、《文摘报》中选择。案例编写中提出问题这一步非常关键,这关系其利用价值大小的问题。所以,从何种角度评价并提问,必须既要集中抓典型侧面,又要综合考虑,从深层次、多方面挖掘。案例教学法离不开教师的讲解,但是应当精讲多练,教师要精心提炼和设计必须讲授的理论内容,以腾出足够的教学时间给师生研讨案例。另外,还要注重贯穿启发式精神。在案例法教学活动中,教师扮演的是经验丰富的“引导者”角色,教师应当给学生足够的自由发挥的空间,不轻易地就某一问题下结论,而是通过各种巧妙的设问、提问、讨论等去帮助学生培养主动探索的精神和能力。

那么,案例教学如何进行呢?教师在课堂上讲述一定的法学原理根据需要采用虚构或真实的案例,展示了法官根据这些案例所作的各种判决来反映各种法理学流派的特点,让学生们可以了解,法官是如何根据他对法律的本质和目的认识以及对法律制度的认识来参与法律程序的。同时,为了做到公正的判决,法官是如何解决他们所面临的难题的。根据这些虚构或真实的简要案件事实让学生将扮演律师和法官,根据他自己对法律的理解,以及他所学到的法律知识和法学理论(如民法、刑法、合同法、公司法等)对此作出判断和裁决。教师将根据学生的回答,指出学生在运用法律推理时出现的错误和法律知识上的缺陷,引导学生对法律问题进行深入思考。

(二)模拟教学法

“训练学生能力需要教师讲,但主要是在教师指导下靠学生自己去学习。”法学教育要注重应用性教育,要大力培养法科学生的动脑、动手、动口能力,“模拟教学”在这方面大有用武之地。模拟教学方法包括模拟律师办案、模拟法庭审判、模拟检察、模拟公安办案、模拟法律咨询、模拟非讼实务等。该法有很强的综合性,往往同时涉及若干课程内容的应用,从而要求教师必须做好指导工作。以模拟法庭教学为例,首先要精选难度适中,贴近生活,不涉及过多专门知识的案例,事先把尽可能详细的案情资料和有关法规打印出来交给参加模拟法庭的学生,以使他们事先做准备,同时也要求他们到图书馆和网上去查找更多资料。教师事先应当有针对性地对开庭程序及注意问题做重点讲解,并组织学生到法院旁听庭审,实地观摩。在模拟法庭开庭过程中,除非迫不得已,教师不要打断学生的进程,而是要做好看、听、记的工作,以便在开庭结束后做好总结讲评,帮助学生逐步提高。

(三)读书指导法、课堂讨论法

该法有助于学生学习的积极性、主动性和创造性,使学生在自由讨论、激烈争辩的氛围中求得共识,获得新知。它还能培养学生分析和解决问题的能力,锻炼独立思考和求异思维的能力,而这些能力都是法学专业的学生在其学习和未来工作中非常需要的。讨论内容可以是法理,也可以是案例等。为了保证效果,教师在讨论前应精选讨论题目,并要求学生先行准备,写出发言提纲。在讨论中,教师要做好控制和引导工作,使讨论围绕中心议题展开并逐步深入,使学生积极参与进来。讨论完之后,教师要做好归纳总结,画龙点睛,使学生的认识得以升华。该法的具体应用形式可以是全堂、半堂、十分钟、五分钟讨论;可以全班、分组、前后桌讨论;可以课上、课下讨论:可以课前准备、当堂准备、无准备讨论;可以先讲解后讨论、先讨论后总结;可以适用于旧课或新课。总之,不拘一格,以课堂效果兼教学效果双佳为取舍标准。

(四)师生对话法

指课堂上师生间问答式的口头交流。“学起于思,思源于疑。”该法不同于简单的课堂提问,而是教师就教学中的重点和难点问题引导学生积极思考,主动参与,双向交流,教学相长。这也是法学教师必不可少的教法。该法可分为问答式和诱导式。问答式主要适用于复习巩固学过的知识,了解学生学习状况,以温故知新。诱导式是为了启发学生思考,进而理解掌握新知识。所以,诱导提问时应符合学生的知识和认识水平,循序渐进,由浅入深,由易到难。另外,备课时对所提问题要有所准备,不能上课时跟着感觉走,随心所欲地问。提问的形式要灵活多样。如以旧带新式提问、案例引发式提问、反面设疑式提问、比较区别式提问等。

(五)实训教学法

法学是一门应用性较强的学科,必要的实训有助于学生加深对知识的理解。在实训教学法中,可利用法院、检察院、律师事务所为更多的学生提供经常性的实习场所,按制定的教学计划进行定期固定的各项法律业务的专业实习即学生在法律援助中心、法律事务所进行义务法律咨询,在校外实习基地法院、检察院参加具体办案,使学生在学习过程中就能够有亲自处理各种法律事务的机会,使学生既增强对法律的感性认识,又锻炼处理法律实务的能力,以培养他们的社会责任感。

此外,也要加强对学生口才与写作的培养。因为从事基层法律工作,对口才的要求很高,学生不仅要掌握法律理论和实践知识,还要有雄辩的口才,才能在法庭辩论和日常法律服务工作中取得优势。书面写作能力也是法律工作者必须具备的素质之一。所以,口才的锻炼和写作的培养是非常重要的。定期安排学生写专业论文,然后课上互相交流,采取一方阐述,一方提问的方式,通过这种论文方式,学生不仅可以加深掌握相关的法律专业知识,还可以提高自己的写作和口才能力。提高写作和交流能力还可通过其他方式,如就某一专题进行讨论交流,或辩论、演讲等方式。

参考文献:

[1]赵相林.对法学本科教育改革的几点思考[J].中国高等教育,2002,(7).

口才实训总结范文第3篇

[论文关键词]高职教育 实践教学 技能培养

教学方法是教师和学生为了实现共同的教学目标,完成共同的教学任务,在教学过程中所运用的方式与手段的总称。与教学方法密切相关的就是教学模式,教学模式由若干个有固定程序的教学方法组成。每种教学模式都有自己的指导思想,具有独特的功能。它们对教学方法的运用,以及教学实践的发展有很大的影响。现代教学中最具代表性的教学模式是传授—接受模式和问题—发现模式。本文将要探析的教学模式,是这两种教学模式基础上的大胆创新和探索实践,在具体的实践教学中丰富学生的知识理论,锻炼学生的操作技能。

一、教学模式进行新探析的思想理念

教师还可以通过将任务分解为具体的实施步骤,来完成实践教学中学生技能的培养和训练,诸如增强自信心、当众开口、调整心态、有效沟通、比较和总结等几个训练步骤。自信心是一切正面思维的源泉,也是技能型人才首先要具备的心理素质。在训练的时候,教师要求学生对自己要有信心,同时对职业有信心,对产品和服务有信心。只有对自己充满自信,对公司和产品充满信心,在与客户交谈时,才会表现得落落大方、胸有成竹。万事开头难,用于学生,则是万事开口难。美国一项调查显示,很多人宁死也不要当众演讲。在学生的实训教学过程中,会发现有些学生在课堂训练时口若悬河,滔滔不绝。但是面对现实的销售和真实的顾客时,反而变得扭捏、难为情。所以,教师应把学生推到销售第一线,“强迫”学生直接面对顾客,解答顾客对商品的各种咨询。

富兰克林·罗斯福曾说:“拥有一种积极进取的心态,胜过于拥有一座金矿。”对于职业院校的学生来讲也是如此,不少学生羞于将自己的职业院校名称告诉他人,总是担心别人看不起这一职业,当然也会看不起自己。同时,一旦遇到拒绝的情况就垂头丧气,感到郁闷和沮丧。这样,工作的积极性就会很低。教师对学生的训练应该从拒绝开始,让学生在实训过程中遭受挫折,经历磨炼,为以后的成功奠定基础。同样,面对不同的顾客时,也应该训练学生学会见人说话,进行有效的沟通,具体问题具体解决。在产品和服务高度同质化的今天,同类产品在功能方面已没有多大的区别,那么向客户营销时,如何说、如何介绍就体现了学生口才表达的技巧。同时让两个或者更多的学生针对同一种商品进行营销,比较销售业绩,比较营销策略,比较口才技能。最后为效果不理想的同学进行原因分析,总结经验教训,借鉴有益的方式方法,帮助学生不断提高,为以后的实际工作积累经验。

(三)走出课堂,推销自己,提高就业率

在实际工作中,学习再好的学生也无法只凭借理论来表现出真正的实力。不管理论如何透彻,都必须通过行动和实践,才能证明学生是否已经具备专业能力。营销工作也是如此,在向客户推销自己公司的产品时,首先要看能否把自己推销出去。只有把自己成功推销给客户,让客户能愉快地接受自己,才有机会来推销自己公司的产品。对于学生来说,要成为一名优秀的营销人员,第一步就是必须成功地将自己销售出去,即实现最终的就业。

口才实训总结范文第4篇

关键词:高职院校 “实用口才” 过程性考核机制

教育部《关于全面提高高等职业教育教学质量的若干意见》(教高[2006]16号)提出把“工学结合”作为高等职业教育人才培养模式改革的重要切入点,这是高等职业教育理念的重大变革。“工学结合”的教学模式既体现了能力本位和就业导向的人才培养目标,也显著体现了学生主体性这一特征。笔者认为,在“工学结合”的大视角下,高职院校的综合素质课程也应该寻求切入点,构建新的教学模式,从而更好地实现就业导向。“实用口才”课程高等职业教育各专业通用的一门基础技能训练课,它从职业教育的培养目标出发,重在培养学生的实际运用的口语表达能力,以适应将来工作、生活的需要。针对高职业院校学生的学习现状和学习特点,在“实用口才”课程构建过程性考核机制是该课程改革的重大要务。

一.高职院校“实用口才”过程性考核构建的必要性

1.高职学生的学习现状使“实用口才”课程过程性考核机制的构建势在必行。

教学改革能否真正做到有的放矢,了解高职学生的学习特点尤为关键。河北旅游职业学院郭海霞副教授在《高职学生学习现状及对策研究》中系统阐述了高职学生的学习现状,总结下来,高职学生的学习呈现以下几个值得教师关注的特点:

1)高职院校学生大多有一定的学习目标但学习意志力不强。高职院校学生大多对大学期间的学习目标比较明确,但是他们面临挫折时,就缺乏迎难而上坚持到底的意志力,而且现在的学生吃苦耐劳的精神普遍很差,这与现在的家庭教育有关。

2)高职院校学生学习态度不够端正,往往急功近利。高职院校的学生大多缺乏高层次的需要,没有远大的人生目标,大部分同学的求学目的,就是为了将来自己有一份很好的职业,但自身对所学专业的了解并不多,更谈不到兴趣,学习一段时间之后,发现与自己的想象相去甚远,就会产生厌学心理。

3)高职院校部分学生学习能力低下,自主学习意识薄弱。高职院校学生大多数仍然需要在别人的督促下进行学习,而且完成作业的时候,均存在不同程度的抄袭现象。学生的自主意识也十分薄弱,极少学生会在业余时间主动自觉地学习。这样一来,学生对大学生活的创新教育方式不是很适应,绝大多数同学的再学习能力不强,很难获得学业上更大成功。

4)对不同的课程表现出来的学习兴趣和接受程度存在较大的差异。大多数高职学生在学校生活的重心不是学习,而是社团、恋爱等其他事情,他们对教师的课的质量缺乏关注,教与学严重脱节,教学很难取得较好的效果。但是,对那些按新的课程标准开发出来的课程,学生的学习兴趣还是相当高的。

2.传统考核方式的弊端与过程性考核方式的优势

传统的教学质量评估一般采用终结性考核方式,学生学习效果的最终体现是分数和通过率。传统的评价方式就是期终考试,只能评价学生的学习结果,却无法考查学生的学习过程和学习态度,不能准确地考查学生在学习过程中个性化的内心体验,也难以有效地考查学生的情感态度和价值观。重知识、轻能力;重结果、轻过程;重教师的教、轻学生的学。忽视了学生思维水平的发展,忽视了改进与激励功能。因此,单凭期末考试成绩来评价学生的整体学习情况,缺乏全面性、科学性和客观性。

而过程性考核,就是对于学生学习过程进行全方位、多形式、分阶段的考核,侧重对学生认知过程和综合应用能力的形成进行监督和评价。它是教与学和教学质量监控的重要环节,是改进课程考核方式的重要措施,是科学测评学生学习效果、促进自主学习、提高综合素质和能力的重要途径。因为这种考核方式在反映学生学习效果、引导学生综合能力的培养、促进课程的内涵开发建设和课程改革等方面具有较好的成效。这样的考核方式是与教学过程并行的同等重要的过程,这样的考核方式是为学生服务的;体现了以人为本的思想,建构个体发展。最终使学生获得亲身参与研究探索的体验、提高发现问题和解决问题的能力、分享与合作的精神、科学素养的养成和社会的责任感的增强。所以,近年来它在不少高职学院课程教学中被推广使用。

二.“实用口才”课程考核机制构建

经过几年的教学尝试,笔者将“实用口才”课程的考核方式与标准确定如下:

“实用口才”课程考核方式与标准

“实用口才”课程过程性考核机制解读:

1.“实用口才”课程为考查科目,考核方式为过程性考核,总分100分,其中出勤占20%,最后一次口头测试占20%,另外60%属于过程性表现分。这一内容再配合我校过程性考核文件中缺勤次数达20%或请假次数达30%重修这一要求,就可以保证学生的到课率,让自主意识薄弱、学习坚持度不高的同学至少能参与到课堂中来。

2.过程性表现60%的具体内容及分配比例:

首先:小组测试分30分,每班分若干小组,每周一测试,测试题在上周课结束时公布,测试时每组轮流派一代表参加测试,测试要求完全脱稿。测试由老师打分,最后全组算平均分,分数算科目成绩的30%。这样既能保证班上每一位学生都参加过一次有准备的测试,也能让学生通过积极准备的过程有效提高表达质量。

其次:小组积极表现分占10%,每次上课都有分组讨论探索环节,这时小组积极参与,派代表发言,按表现次数加分,分数占总分的10%,即加分上限10分。

再次:个人自主表现分占10%,在“牛刀小试”或其他分享表达环节中,主动上台表现的学生,按次数加分,上限10分。但每人一学期自主上台次数至少为3次。

最后:综合表达质量分10%,学习积极性上来了,但每个学生的表达素质和学习态度依然会有差异,为了体现这一差异,我们用10分为每位学生的表达打评价分。

3.奖罚制度:

加分项目:鼓励学生积极参加学校或社团组织的以口头表达为主的活动,每参加一次加5分,获奖再加5分。

扣分项目:上课玩游戏一次扣5分(五次以上者取消本课程考试资格);睡觉一次扣5分;影响课堂教学秩(如随便讲话干扰老师上课等行为)一次扣5分。

三.“实用口才”过程性考核机制的实施效果

1.激发了学生的学习积极性。“实用口才”过程性考核机制给积极学习的学生以新的挑战,他们认识到,要全方位地在这门课程中获得好成绩,需要付出更多的努力;而对于平时学习不努力想浑水摸鱼的学生来说,这又是一种压力,在这种压力的促动下,尤其是以组为单位的群体压力下,他们只能被动学习。同时过程性考核理念渗透到作业、出勤、互动参与、实训演练、测试等环节,达到了激励学生积极参与教学过程、循序渐进地提高学生的自信心和职业兴趣的教学目的。

2.更加客观地评价学生的学习。每个教学任务的完成都要根据学生的学习态度、任务完成质量等因素记录课堂成绩。课堂内和课堂外学习的效果在学期成绩评价上能够得到体现,这使学生更加重视平时课内外相关活动的参与。

3.融洽了师生关系。过程性考核机制中增加了师生之间、学生之间的讨论机会,课堂气氛活跃,团队意识和学习兴趣都有所增强,师生关系变得更加融洽。

4.进一步促进了教师的角色转化。过程性考核方式赋予了老师考核学生较大的灵活性,老师在课堂教学中对学生的学习质量不断进行综合判断,有更多的机会来实践利用考核分数引导学生实现课程教学目标。老师逐步从传统单一的知识传授者转变为学生学习的参与者和促进者,建立一种开放的、动态的课程意识,在内容设计时更加着重于导学,根据学生学习过程的特点设计出能够激发学生学习热情、促进学生自主性学习的各种任务。

过程性考核机制的建构是加强教学过程管理,进行课程教学改革和课程建设的重要举措,是科学公正地评测学生的学习效果、促进学生自主性学习、提高学生综合素质的重要途径,应该成为“实用口才”课程教学质量保证体系的重要组成部分。

参考文献:

[1]赵志群.《职业教育”工学结合”课程的两个基本特征》[J].教育与职业,2007(30).

[2]郭海霞.《高职学生学习现状及对策研究》[J].河北旅游职业学院学报,2010年6月.

[3]刘艳.《过程性考核对高职教学质量控制的重要性》[J].计算机教学与教育信息化,2011年10月.

口才实训总结范文第5篇

个人理财 实训教学 探讨 实践

高职高专《个人理财实务》是为适应金融服务领域第一线需要的银行综合柜员、大堂经理、理财经理、客户经理等岗位群对高技能人才的能力和素质要求开设,主要培养面向各商业银行及非银行金融机构的具有现资理财观念,能够综合运用理财知识对处于经济社会中的个人和家庭进行理财规划的能力。通过对海南职业技术学院金融专业学生调查了解,多数学生对理财投资期望高但对专业知识接受能力偏低,学习能动性较差,但学生的思维非常活跃,具有分析问题和解决问题的能力,可塑性较强。

一、课程教学模式的设计思路

1.课程的整体设计思路

课程是在岗位调研及工作任务分析的基础上进行设计,以完成金融服务领域一线岗位群的工作任务所需的职业能力培养为核心;根据理财服务岗位群的工作内容确定教学内容;以个人理财服务岗位及理财规划的操作流程来组织教学过程;配备理财实训中心和证券实训中心的软硬件设备的金融综合实训室作为教学场所;以“教、学、做”为一体的教学模式以及运用任务驱动法、情境模拟法等教学方法进行具体的教学组织和实施。

2.课程实训教学内容的设计和选取

本课程实训教学内容主要基于职业岗位分析(如大堂经理岗位分析:熟悉银行所有的理财产品和业务流程,具有沟通和协调的能力,具有营销各种银行理财产品的能力等)和具体工作过程相结合的设计理念来设计和选取,主要是针对金融服务领域一线岗位群的理财服务岗位,学生在理财的工作任务中需要具备的知识、素质和能力的要求,并结合高职学生的特点和要求来设计和选取,教学实施过程则是突出实践教学对学生职业能力的构建。

二、课程实训教学的组织和实施

1.实训教学内容的组织

本课程实训教学内容的组织以个人理财为主线,以个人理财规划流程的实训操作为导向,首先引入个人理财基础知识的训练,通过主要理财领域的各理财产品的操作实务,在强化包括证券、保险、银行、房地产等理财产品认知的基础上进行单项的理财规划的技能训练以及进行综合的理财规划的技能训练,在实施过程中力求融“教、学、做”于一体,强调以“做中学,学中做”的模式让学生强化基础知识的掌握以及职业技能的提高,着重体现教学内容组织的模块性和实际操作的简单实用性。

2.实训教学的实施

以课程教学内容中的证券产品理财规划的“任务2.2证券交易实务”的教学为例,如何通过五步骤的学习过程来开展具体的实训教学的。

(1)工作任务导入

①设置情境导入问题

具体做法:通过证券交易实务的案例的导入,提出问题以及学习任务。

②明确学习目标

能独立完成证券交易的操作流程;能按交易规则完成证券交易。

③具体任务

同时,对任务进行描述,明确学习任务中应知、应懂、应会的知识和技能。

(2)任务的实施

①任务的具体分析、引导和启发

例如进行模拟开户时首先要懂得网上证券分析软件的下载和使用,如何通过证券分析软件的应用学会相关的交易知识等。

②任务实施内容

软件下载及使用、实地证券账户及网上模拟账户的开立、选择证券产品进行模拟交易。

③任务实施方式

小组完成,证券公司实地调查、校内金融实训室、网络收集等获取相关资料和知识。

④任务实施要求

通过“做中学、学中做”的模式掌握应知、应会的知识点和操作技能。并将任务实施的过程以及结果形成文档、PPT以及报告等形式。

(3)成果的展示

①展示实施成果

文档、PPT或报告,每一小组选派一名代表进行展示。

②进行模拟操作

小组成员进行模拟证券账户的开立以及进行证券模拟交易的操作。

③提交实训报告

提交小组以及个人的实训报告。

(4)任务实施的归纳和总结

①设疑

学生对完成任务过程中产生以及对别的小组在演示成果中所产生的问题提出疑问,要求展示小组成员解答。

②讨论

针对提出的问题进行小组和师生的讨论互动,提出解决问题的方案和支持的数据和事实等论据。

③评价启发

教师分别对小组的学习成果做评价。一是对知识目标的评价,侧重评价学生自主学习的能力,是否完成了对新知识的理解、掌握、熟练应用。二是对能力目标的评价:学生的沟通能力;同学间相互协作的能力;创造性解决问题的能力等。侧重于学生参与实践活动的态度,解决问题的能力和创造性的培养,以及获取知识的经验与教训。三是针对学习效果以及完成任务过程中的不足进行点评,通过出现的问题启发和指导学生如何去发现问题、分析问题以及解决问题。

④归纳总结

老师根据任务完成过程的具体情况导入学习情境应掌握的专业理论知识以及该部分理论知识在实际工作过程中应用时的注意事项进行专业理论知识系统讲授,强化专业理论知识在实际操作过程的应用。

小组将实施任务的整个过程根据所学专业知识对结果进行归纳总结形成书面的实训报告再次进行修订后提交。

(5)能力目标的提升

主要是对任务能力目标反复进行实际的操作训练,强化学生的操作能力和操作水平。主要内容有:网上证券交易软件的运用和熟练操作;强化证券模拟交易的操作;进行任务应知、应会的知识点和技能的拓展训练,例如通过模拟交易要求学生能进行简单的证券产品的理财规划。

三、多种教学方法融合的“教、学、做”为一体教学模式的运用

1.任务驱动法

例如,以具体商业银行个人理财业务的运作为主线,让学生以个人顾客身份去银行咨询业务,以得到最直观的对理财的认识;经过导入任务及知识准备,教师引导学生自主地交替进行各种真实业务背景下的操作和训练,做到学和做合一,教师配合指导、答疑、评价、测试,将理论知识的运用置于一个真实的工作任务中展开,完成后学生能够牢固掌握相应理财规划的基础知识。

2.案例教学法

通过贴近生活的、生动的、系列的案例分析,提高了学生的感性认识,加深学生的理解和领会。而系列理财规划案例的分析和练习,更使得学生对所学知识能够融会贯通。案例教学实际上也是对项目教学法的补充。对于项目的相关知识和操作技能往往通过大量项目以外的案例进行补充,使理论教学和实践紧紧相连。

3.情景式教学法

为了让学生在学习过程中能有置身于实际的感受,本课程所使用的金融实训中心按金融机构客户理财工作室的实际环境格局布置,形成了全真化理财业务环境。课程实践所用的各类实训材料都来自金融机构,包括客户信息分析表、客户理财规划表等,保证学生在学校实践的就是其在实际工作中所面对的。通过以上方法为学生模拟出了金融机构理财岗位真实工作环境及氛围,从而拉近了教学与实践的距离。

如教学中我们安排的“银行理财产品的理财”,让学生自由组队,设计理财产品并模拟市场将产品推介给客户。这种教学方式促使学生主动去收集资料、分工合作、积极思考,既能培养他们的创新思维、团队精神、演讲口才和自信心,又极大地提高了学生的兴趣,使学生更好地融入到教学中,因而深受学生的欢迎,教学效果非常显著。

4.角色体验法

通过让学生扮演不同的角色来体验、包括让学生扮演不同类型的客户角色,包括让学生扮演不同金融机构的客户理财经理等。角色扮演将枯燥的程序描述转变为生动的课堂游戏,既激发了学生浓厚的兴趣,又让学生通过角色体验加深了对知识的印象。

四、结束语

不但要教好每一堂课,还要保证每堂课的教学质量和教学效果,这也是作为高等职业教育一线老师的职责所在。通过个人理财实训教学的实施过程来看,学生的求知欲望、学习兴趣、参与积极性、学习成就感等都促进了学生学习能动性、分析能力、沟通能力和解决实际问题能力的提高,学生综合素质也有了明显的提升。在教学上,通过工作任务驱动,职业能力培养的核心要求,以教学实践为纽带,运用教、学、做相结合的教学模式,将知识、方法和技能有机融合,通过学习和反复实操,不但使学生毕业时能够适应金融机构业务岗位的职业能力要求,并且也改善传统实训教学质量和教学效果低下的问题,同时也为金融专业其他课程的实训教学提供了可借鉴的经验。

参考文献:

[1]彭新媛,史新浩.“项目导向任务驱动”模式在高职会计教学中的设计与应用[J].商业会计,2012,11(22).

[2]韩健.任务驱动教学法在高职会计综合实训教学中的应用[J].哈尔滨职业技术学院学报,2012,(5).

[3]卫海英.基于工作过程和任务驱动的高职《网络营销》课程实践教学分析[J].商场现代化,2012,5(684).

口才实训总结范文第6篇

关键词:市场经济;高职院校;会计;课程

随着社会经济的快速发展,会计在专业及工作性质方面的作用也越发凸显。就高职会计专业课程教学而言,其发展也必须适应社会的需求,不断实现市场定位下的创新发展,同时借助于学生主体的教学模式,做好理论与实训课程完美衔接,从而提升学生实践动手能力和综合素质,为学生毕业后的就业竞争力提升打下良好的基础。

一、当前高职会计专业学生的市场定位

高职会计专业是会计教育的重要层次,这个层次人才必须具备较强的会计、财经、管理、法律等知识。高职院校会计教育重点放在“职业”层面,这就要求高职院校对学生进行专业理论教育时,也要加强会计技术和技巧的练习。从市场方面高职会计专业学生定位来说,毕业生多数在中小型民营、合资企业就业;从岗位能力来说,主要进行会计核算、会计记账等基础工作;从知识结构来说,高职培养的学生不单具备会计专业相关的基础知识,也要掌握所处企业或行业相应的生产管理知识。高职院校会计专业教学要满足社会需求,从而更好地为市场经济提供服务。

二、市场定位下高职院校会计课程教学创新途径

(一)改革传统的教学模式。

传统的灌输式教学模式和方法无法适应新时期高职会计专业教学需求,不能调动学生学习的积极性和主动性,在一定程度上影响教学效果。参与式课堂教学是指让学生主动参与整个教学过程,根据制定的教学计划,在每节课和每章节教学内容中实施概括总结,促使学生真正意义上参与教学中。在课堂教学引导中,可把社会比较热门的财经问题引入课堂。具体参与中,学生借助每日查阅最新的财经信息,从而将所学知识与实际经济活动进行联系,提出自己的见解。在会计课堂教学时,为学生创设宽松的环境,鼓励学生对教学内容提出相应的问题和看法,提供教学平台让师生、生生展开讨论。每章节结束,让学生组成小组归纳其重点内容,在整个学习过程中发挥其主观能动性,提升学生学习效果。

(二)加强实践性教学的训练。

为提升高职会计专业学生职业技能、综合素质等方面必须加强实训教学,循序渐进的让学生适应就业岗位要求,提升自身的综合实践能力和专业素养,展现高职会计教育的特色。会计实训就是让学生更加全面地掌握企业会计工作程序和方法,深入理解所学会计核算理论知识。在具体的会计课程设置过程中,还应敢于且善于对打破传统学科体系所造成的束缚,并以此为基础对将会计工作过程为实质导向的学习领域课程进行开发。依据会计职业自身特点,锻炼和培养学生的社会适应能力,就高职院校会计专业相应能力扩展课来讲,应将财经应用文写作、口才训练、场营销及企业管理等课程囊括其中。此外,为了更好的就用人单位的相关需求予以满足,高职院校还要对学生办公软件、数据库及财务软件等需要用计算机操作的内容进行强化学习,使其能够予以熟练掌握,还应鼓励和支持学生参加社会考试,使其获取诸如助理会计师证、计算机等级证及会计从业资格证等。此外,高职院校要加强会计课程实训教学。首先,把会计单项技能训练归纳到实训课程中。其次,开展分岗模拟训练。根据企业财务可是设置情况,把会计实训学生实施凤岗,并依据岗位和智能设计实训流程,学生模拟企业会计人员人事安排情况,从而更加接近财务具体操作情况,重点培养学生会计岗位职能。最后,开展分岗顶岗综合训练:学校组织学生到校外实训基地接受训练,主要帮助学生准确了解企业生产流程、认识各部分与财务工作的关系,真正意义上感受财务工作流程及技能。

(三)实行多样化考核形式。

高职院校传统课程考核方法过于单一,主要采用卷面笔试的方法,不利于对学生展开综合评价。因此,对学生成绩展开评价遵循方式多样化、重视学习过程的考核。通过卷面笔试与实践操作相互结合、课内与课外相结合的评价方案,允许学生以会计有关资格证书当做科目考评成绩,鼓励学生积极参与职业资格考试,在毕业后获取双证。《基础会计》、《管理会计》、《审计学》等课程,可通过基本理论与专业技能分开考试的方法。基础理论使用闭卷考试的办法,并依据不同课程特点通过会计分析报告、产品成本核算、会计分析报告等形式考核专业技能。这种考核方法有利于培养学生实际操作能力,也提升学生专业理论水平和综合素质。

三、结语

综上所述,市场经济的快速发展下,高职院校会计专业的市场定位与专业发展也是整个社会重点关注的问题。各院校应根据市场对会计人才的需求目标,为会计专业学生的就业能力发展构建创新教育模式,使其适应社会经济的快速发展。

参考文献:

口才实训总结范文第7篇

一、确立一体化教学设计思想的依据

1、实践教学是职业教育的重要教学环节,更是“零距离”上岗人才培养过程中必须经历的重要环节。

2、酒店服务与管理是一门实践性很强的课程,课程的最终目标不仅是让学生获得知识而是培养学生实用酒店服务操作技能,需要学生进行大量的实训、实践练习。

二、一体化教学的设计思想

半年来,酒店服务与管理的课程负责人及教师对实践教学进行了大量的探索、改革与实践,最后确定了一体化教学的设计思想:即“以学生的就业为导向、以服务现代酒店行业”为宗旨,以“酒店会展企业的岗位及岗位群要求的实际能力”为依据、以“培养适应酒店、会展企业生产管理一线发展需要的应用型高技能人才和初级管理人才”为目标, 按照课程模块设计本课程的实践教学。具体体现为:

1、课时设计:减少了理论课时数、增加了实践教学的课时数,全面加强实践教学。

2、形式设计:以酒店服务与管理的技能训练为主线,以学生为中心。

3、内容设计:实践联系理论,理论指导实践。我们根据岗位需求要求,对课程内容具体为三个模块:餐饮、前厅、客房。实践课的内容设计紧扣工作过程需要,工作任务要求,通过理论——实践——理论的反复融合中形成高素质、高技能型人才。

4、体系设计:以服务为宗旨,以就业为导向,以职业为标准精心设计课程的实践教学形式。

三、师资培养

目前我专业在师资方面非常地短缺,可以通过人才引进,完善教师队伍。教师可以从应届大学毕业生和企业优秀员工引进形式完成。来到学校以后在对教师进行培养,以达到一体化教学的需要。

教师应具备的知识与能力:

1、专业知识

本学科的专业基础知识和技能;教育学、心理学、教学法等教育教学方法与现代教育技术的知识和操作技能;比较宽泛的人文科技知识,包括文、史、哲、美学和科普知识等。

2、专业能力

流畅准确的书面及口头表达能力,组织及管理能力,教育科研能力,社交能力,审美能力。

以上目标的实现及不断深化是分职前、上岗、职后三个阶段分步实现。职前教育的任务侧重于学习基础学科、专业学科以及教育的知识,掌握一定的教学技能,进行初步的实践,形成教师的品质,为从事教师职业奠定基础;上岗培训则是将职前所学到的知识运用于实践,能够较好地适应工作,从生手变为熟手;职后教育应通过对工作实践的成功与不足进行反思性的总结,并不断地接受新的教育信息,使已有的经验得到升华,并在此基础上确定自己的研究方向,向专家型教师发展。

四、一体化工作站的建设

以酒店的需求,划分不同的工作岗位目标,通过划分不同的岗位,我们了解了酒店不同部门的需求,因此在设置课程中要突出“前台服务与操作技能”“餐饮服务技能”“客房操作技能”“前厅操作技能”“仪态训练”“语言表达能力”,突出学生能力的培养,这个“能力”不局限于一般的操作本领,而是包含这个职业所必备的知识、技能及态度。根据主干课程,设置不同的环节。对于“前厅操作技能”“餐饮服务技能”“客房操作技能”,课程教学分为“到店前的准备工作、到店时的引领工作、到店后的接待服务、离店时的送别工作”等环节。

1、根据所设置的模块建立一体化场地

(1) 对于一体化教材中仪容仪表、礼貌礼节、口才训练等理论与实习可以在一个场地进行,但对于其中要求有动手能力的环节需要具备仿真或真实的工作环境,这样模拟环节才可能达到一定的效果,所以,只有对现有的基本设施加以利用,才能使学生达到直观体验。

(2) 建立校内实训基地,使学生在校完成前台接待,餐饮服务,客房服务方面实训,实行一体化教学。

(3)利用校外实习场地,将其规划为我专业的“变化式教学场地”,有步骤,有计划地开展实习。

2、目前饭店服务教学一体化应有的支持

(1)在校实习应有相应的实习场地的支持

(2)校外实习场地的建设应该规范而有序,以达到学生实习教学和工作岗位的对接。

口才实训总结范文第8篇

1.1探究药学职业能力培养内涵,构建适应职业教育学生职业能力培养课程体系培养学生的职业能力,首先必须有与之相适应的教学计划,以组织教学过程、安排教学任务、确定教学编制,这是学校保证教学质量和人才培养的关键。我们首先在企业、医院等学生可能就业部门进行问卷调查,确定药学相关专业一线就业岗位对学生的知识、能力、素质要求,以建立适应药学相关专业学生职业能力培养的课程体系。

1.1.1课程设置由“多而全”转为“少而精”,避免课程设置专业面太宽,专业知识不够精的弊病。基础课程设置及教学内容以“必需、够用”为度,通过课程整合适当减少系统的理论内容讲解按照岗位能力需求设置必须的专业课课程,重点加强实践课程的教学力度,以提高学生的职业专门技术能力。

1.1.2实践课程设计是提高学生职业专门技术能力的重要环节

以学生“就业为导向”进行实践课程规划是课程设计的主要指导思想。如增加实验、实训课的学时比例,如从学生入学初安排学生去未来的就业岗位医院、药厂、药品经营企业参观,加强专业技能的感性认识,逐步确立自己的职业规划,学习期间根据课程特点设计课间实习课,创造与实际工作岗位零距离接触的机会。

1.1.3重视并加强职业关键能力课程设置

职业人才应具备跨行业、跨专业、跨职业的基本能力,包括计划和组织活动的能力、交往和合作的能力、学习和运用技术的能力、心理素质和承受能力。这也是药企近年来人才招聘别看中的能力,而且需求迫切。因此,在必修的公共课基础上,我们选取社交商务礼仪、人际沟通、演讲与口才、营销与消费心理学、商业应用文写作等课程作为必修或选修课,以加强学生适应社会的能力。

1.2开展贴近实际就业岗位的模拟性综合实训

药学相关专业学生的就业岗位主要为药物制剂岗位、药品检验岗位、药品营销岗位、医院药品调剂和管理岗位等。几年来,为使学生到达就业岗位能够尽快顶岗实习或顶岗工作,我们在培养学生实践技能方面做了一定的尝试。

1.2.1学生自主设计实验

某些专业课程由教师给学生布置药浅谈药学类专业职业教育的教学改革李琼江苏省徐州医药高等职业学校221116物提取、药品检验的工作任务,学生按照实际工作岗位的工作程序进行资料查询,设计实验工作流程,进行实验物品的准备,开始实验过程,最后进行实验结果的统计分析和总结。通过自主性实验的训练,学生们对将来所面临的工作有了感性认识,动手能力和分析问题能力都有了显著提高。

1.2.2药物制剂实习前模拟训练

按照教育部职业教育院校号文件所要求的“要积极推行与生产劳动和社会实践相结合的学习模式,把工学结合作为高等职业教育人才培养模式改革的重要切人点,改革教学方法和手段,融“教、学、做”为一体”的文件精神,我们在实验课也加大了教学改革的力度,各主干课程在实验教学内容尽可能满足实际需要方面做了大量工作,开展了药物制剂实习前模拟训练,创造仿真工作场景,较好地实现了学生校内学习与实际工作的一致性,是学生到用人单位顶岗实习前的重要培训环节。实践表明,实验使学生对专业核心课程在实际工业生产中的作用有了更深刻的认识,对培养学生纵向思维能力,培养学生从事药物制剂岗位的职业技术能力有积极意义。

1.2.3职业技能培训与考核

按照教育部职业教育相关文件精神,几年来,我们针对药学相关专业的就业需求,组织学生进行了医药商品购销员、药物制剂工和中药调剂员几个工种的职业资格技能培训及考试。学生们通过营销实战演练、药品调剂技能训练、药物咨询等药学服务训练,进一步掌握了相应岗位工作的技能,这项工作为实现顶岗实习的教学要求打下了良好的基础。

2小结