开篇:润墨网以专业的文秘视角,为您筛选了八篇气动实训总结范文,如需获取更多写作素材,在线客服老师一对一协助。欢迎您的阅读与分享!
【关键词】专业人才培养;可行性分析
一、编制的依据
(一)指导思想
根据“教育部关于制定高职高专教育专业教学计划的原则意见”和 “教育部关于全面提高高等职业教育教学质量的若干意见”(教高[2006]16号)文件精神,结合自动化生产设备行业的发展现状、行业的人才需求情况及我院实验实训条件、教学团队情况,以人才需求调研为依据,以我院自动化生产设备应用专业的骨干建设为基础,开展本专业建设的研究与实践,制定本专业人才培养方案。
(二)行业背景
通过走访全省多家企事业和高职毕业生的基础上,开展从业情况调查。结果显示:随着陕西制造业的发展,企业对自动化生产设备应用高素质技能型人才需求量大,尤其在国防科技、汽车、机床、自动生产线、包装印刷、自动控制、电力设备制造等领域人才缺口高达58%。近年来,良好的政策环境、迅速发展的区域经济和行业背景,为自动化生产设备应用专业的改革与发展提供了得天独厚的条件,为培养大批自动化生产设备应用高技能高素质人才,对陕西及西北地区的发展和建设有着十分重要的现实意义。
二、人才培养方案可行性论证
(一)专业历史
自动化生产设备应用专业始建于2007年,几年来,自动化生产设备应用专业为国防科技工业和陕西地方经济培养了百余名优秀人才,我院为了适应社会和经济的发展的需要,努力把自动化生产设备应用专业办好、办强,在保证教育教学质量的前提下,逐步扩大招生规模,近三年毕业生一次性就业率一直保持在95%以上。
(二)教学团队
通过建设,本专业现有教师28人,其中校内专任教师与校外兼任教师比例1:1;其中专业带头人1人,骨干教师5人,“双师素质”教师10人、副教授和高级工程师12人,3位教师具有职业技能鉴定中、高级考评员资格。近三年,教师50余篇,获得国家新型实用技术专利3项。
(三)实验实训条件
自动化生产设备应用专业拥有机电综合创新实训室、液压实训室、气动与PLC实训室、工业自动化实训室、电液综合实训室等12个专业实验实训室。与中船重工西安东风仪表厂、陕西飞机工业(集团)有限公司、东方机械厂、汉江机床厂、上海英集斯自动化公司等多家企业建立了校企合作关系,在这些企业建立了稳定的校外实习基地,进行顶岗实习和工学交替。
1、可编程控制器技术实训室。
服务课程:可用于《可编程控制器应用》、《控制系统安全与保证》、《工控组态技术》、《简单机电一体化系统设计》等课程的实验/实训教学。
主要设备:具备满足不少于40人学习,20个工位的可编程序控制器、编程软件、数字量实验模型、模拟量实验模型、触摸屏、手持式编程器、计算机、控制对象(PLC控制系统实验台或工控载体)、兆欧表、数字万用表、压线钳、剥线钳及电烙铁等。
实训项目:PLC硬件组态;电机正反转控制程序的设计与调试;Y-控制程序的设计与调试;红绿灯控制程序的设计与调试;运料小车控制程序的设计与调试;典型工控系统程序设计及工控组态等;以及维修电工取证相关的训练项目。
2、液压传动技术实训室。
服务课程:可用于《液压/气压传动技术与应用》、《液压/气压系统安装与调试》、《比例液压/比例气动技术与应用》、《液压/气动设备故障诊断》、《工程液压技术应用》等课程的实验/实训教学。
主要设备:具备满足不少于40人学习,5个工位的基础液压实验台、液压泵站、控制元件、执行元件、辅助元件、液压油、比例液压实验台、比例压力阀、比例流量阀、比例方向阀、多功能检测箱(包括流量传感器、转速传感器、压力传感器、温度传感器等组件)、工程机械组件、用于拆装的工业液压元件、万用表、常用的机械拆装工具等。
实训项目:液压典型系统安装与调试;比例液压系统安装与调试;液压系统运行维护、故障检测、诊断与排除;典型工程液压系统安装与调试等训练项目。
3、气动传动技术实训室。
服务课程:可用于《液压/气压传动技术与应用》、《液压/气压系统安装与调试》、《液压/气动设备故障诊断》等课程的实验/实训教学。
主要设备:具备满足不少于40人学习,5个工位的基础气动实验台、空压机站、气动控制元件、执行元件、辅助元件、比例气动实验台、比例压力阀、压力继电器、带内置测量系统的气缸、比例阀操作模块、开关、输入输出盒、带数字量和模拟量输入输出模块的PLC、编程软件、计算机、万用表;用于拆装的工业气动元件、常用的拆装工具等。
实训项目:气动典型系统安装与调试;电气气动系统安装与调试;比例气动系统安装与调试;气动系统运行维护、故障检测、诊断与排除等训练项目。
(四)人才培养模式
在专业建设上依托行业优势,实施校企共建,与企业合作共同开发人才培养方案,企业技术骨干参与课程体系设计、课程内容改革、专业课程教学、实习指导等关键教学环节。在实践教学环节上,在充分利用校内实训基地的基础上,与中船重工西安东风仪表厂、陕西飞机制造工业有限公司、西电集团、东方机械厂、上海英集斯自动化设备有限公司等企业开展合作,安排学生进行专业岗位技能训练和顶岗实习,确保了毕业生的专业能力得到训练和提高。经过几年的教学实践,自动化生产设备应用专业初步形成了“以职业岗位需求为培养目标,以职业能力培养为核心,以校企合作为手段”的工学结合人才培养模式。
(五)课程与教材
【关键词】项目教学;液压与气动技术;教学内容;教学方法;应用能力
液压与气动技术在上世纪随着原子能、空间技术、计算机技术等的发展,渗透到国民经济的各个领域。其发展迅速、应用广泛,是机械设备中的重要技术之一。在国民经济中的作用很大,它可以用来作为衡量一个国家工业水平的重要标志之一。因而《液压与气动技术》课程在机械专业中的地位也越发重要。
职业教育的培养目标和任务是适应生产、建设、管理、服务第一线需要的德、智、体、美等全面发展的高等技术应用型专门人才。《液压与气动技术》是我校一门重要的专业技术课,主要任务是培养学生分析液压与气动基本回路,安装、调试、使用、维护液压与气动系统及诊断和排除液压与气动系统故障三项能力。传统职业教育教学的“教师讲,学生听”的教学形式很难实现这一目标和任务,无法实现对学生职业能力的培养,因而严重地影响了人才的培养质量,改革传统职业教育模式势在必行。
项目教学法主张“先练后讲,先学后教”,强调学生的自主学习,主动参与,从尝试入手,从练习开始,调动学生学习的主动性、创造性、积极性等,学生唱“主角”,而老师转为“配角”,实现了教师角色的换位,有利于加强对学生自学能力、创新能力的培养。笔者就多个方面对项目教学法进行了尝试性的研究与实践,也取得了一定的效果。
1 项目教学在《液压与气动技术》课程中的实施
1.1 向学生布置项目任务
例如,在认识液压系统的工作原理及组成时,以磨床工作台液压传动系统为例,创设问题情境,提出问题:磨床工作台如何运动?对此运动有何要求?如何来实现?引导学生提出方案,分析其工作原理,并对元件进行分类。认识到一个完整的液压传动系统由四大类元件组成,将所学内容具体化、目标化,则理解透、认识深刻,有利于后面的学习。
1.2 制定项目实训计划
每组同学根据实训项目安排具体的项目实施计划,做出一份切实可行的实训项目计划。计划的主要内容包含:任务、目的、终期结果、评定标准、所需元器件,制定安全操作流程项等。教师对学生的实施计划进行点评,让学生不断调整项目实施计划。
1.3 按计划实施
该阶段教师应准备足够的实验实训器材。另外,教师还要把时间分配情况告诉每组成员。学生根据规划进行液(气)路连接及检测、电路的连接及检测。学生根据项目要求进行项目检测并详细记录过程,对运行状态进行分析,与目标进行比较,如果与目标要求不一致,学生要进行修改,达到目标要求后请指导教师验收。教师在该过程中要详细记录每组试验结果及工艺情况,以便对学生的考核有一个比较详细的参考。在学生实施实训项目期间教师除了做好巡回检查指导外,还要对整个项目实施过程进行检查和监控,同时注意安全规范的督促。
1.4 评价、回顾及总结
评价阶段最后要求小组成员对项目成果进行展示和演示。由学生自我评价、相互评价及教师评价结合,对照项目实训过程进行回顾、总结。这样就拓宽了学生的思路,同时也是对学生个人在项目活动实施过程中的参与程度、所起作用、合作能力及团队精神等多个方面进行综合评价,可提高学生学习的积极性和主动性。
1.5 指导教师对全班的项目实训情况进行全面的总结。
2 项目教学实施要求
项目教学法是以行为导向为主一种教学方法,师生不再相互独立,而是以一个团队或一个整体的形式共同实施一个完整的“项目”工作。项目教学法不注重教法,而是注重学法,体现了以学为本、因学施教的教学准则;它不仅让学生学知识和技能,而且让学生学会学习,学会与他人交往,学会思考,学会发现问题、解决问题,进而增强信心、提高学习积极性、锻炼能力,最后进行展示和自我评价;它采用以学生为中心的教学组织形式,让学生边做边学,把看到的、听到的结合起来,让学生以团队的形式进行学习,强调在团队学习中发挥每个学生的主体作用,重视学习过程的体验。
在项目教学实施过程中,教师是活动的引导者,教学的主持人。通过创造某种特定的环境或情境,让学生在教师所设计的学习环境中进行学习,强调学生学习动机的激发和学习兴趣的培养,这种情境是建立在让学生熟悉周围的环境的基础上,对所学的内容感到好奇、感到惊讶继而能对此提出问题。
教师教学模式的转变要严格遵守计划、任务的安排;教师要备好课,要有更多的预设;教学中可使用多媒体等教学设备进行一些有关课题相关信息的展示,使学生的学习直观易懂,轻松高效。例如,在学习液压元件时,在实物认识的基础上,拆装元件,认识内部结构。而对其工作原理则采用多媒体演示,象液压泵的吸油与排油,方向控制阀的液体流动方向与阀口通断的关系,压力控制阀如何改变阀口的通断,通过动画演示让复杂的分析简单化,变抽象为具体。把元件的工作过程清楚地展示出来,学生易理解且感兴趣,就能更好的应用。
通过师生相互交流,积极互动,共同参与,共同创造,项目教学法在教学中将理论与实践教学有机地结合起来,充分发掘了学生的自学能力、创新能力和创业精神,培养了学生团队合作的精神和职业道德,全面培养了学生分析问题和解决问题的综合能力。这种教学方法使课堂教学的质量和效率得到了更大幅度的提高。
在项目教学法的具体实践中,教师的作用不再是一部百科全书或一个供学生利用的资料库,而成为了一名向导和顾问。他帮助学生在独立研究的道路上迅速前进,引导学生如何在实践中发现新知识,掌握新内容。学生作为学习的主体,通过独立完成项目把理论与实践有机地结合起来,不仅提高了理论水平和实操技能,而且又在教师有目的地引导下,培养了合作、解决问题等综合能力。同时,教师在观察学生、帮助学生的过程中,开阔了视野,提高了专业水平。可以说,项目教学法是师生共同完成项目,共同取得进步的教学方法。
项目教学是一门学问,也是一种艺术式的教学模式,需要教师转变传统观念,着重全面提高学生的综合能力,让学生在一个个项目的完成的过程中获得知识和能力的全面提升,让项目教学法在不断的尝试中逐渐成熟发展,发挥它在实训教学上的积极作用。总之,实施项目教学法,推动了教学革新,改变了传统教学模式,为学生提供了更加有效的学习环境。随着社会的发展,职业教育培养出来的人才将更能适应社会发展的需要。
【参考文献】
关键词:ED-2000自动化生产线 机械 电气控制
中图分类号:G64 文献标识码:A 文章编号:1673-9795(2014)04(b)-0163-02
我国高等职业学院培养目标《教育部关于加强高职高专教育人才培养工作的意见》指出:“高职高专教育是我国高等教育的重要组成部分,培养拥护党的基本路线,适应生产、建设、管理、服务第一线需要的,德、智、体、美等方面全面发展的高等技术应用性专门人才。”
为了适应专业技术发展的要求,国家对高等职业院校的硬件建设投入了巨大的财力,然而目前各种先进设备更新很快,有的甚至3~5年就更新一代,有的学院实训用设备利用率较低,如何保证学生既学习了专业知识技能又充分利用实训用设备是非常重要的。
我院于2008年引进了北京杰创永恒科技有限公司生产的“ED-2000自动化生产线”作为机械与自动化专业学生的综合实训设备,本系统选用可编程序控制器(PLC)作为主要控制手段。控制功能是通过3个气缸、一个直流电机产生推进和摇臂动作依次完成工件的传送来实现的。为确保系统的运行可靠,在系统的初始位置装设有光电传感器用于检测工件,另在每个气缸和摇臂电机的原位和到位处均装有接近开关或微动开关,以保障执行机构动作的准确性。
对于这条生产线,相比于其它高职院校的自动化生产线,机械零件过于小巧、学生易损坏,设备陈旧、不符合近年国家或北京市职业院校机电设备相关知识比赛规定,但是,它却包括了典型的机械部分和电气控制部分,不管专业技术如何发展,其基本机械和控制原理本质上是不变的,因此我们增改实训内容,调整学生实训时间,加强设备的利用率,全面提高学生的职业技能。
2012―2013学年,我院为机械制造与自动化专业学生安排了专业综合实训,利用ED-2000自动化生产线,我们圆满完成了教学任务,实训内容具体安排如以下几点。
1 观察生产线
为了培养学生对ED-2000自动化生产线的认识,首先让学生观察其外形,教师演示其完成的工作过程,然后让学生写出其工作情况。
2 学习机械部分
学生每4人分成1组,每组发一个电工工具箱和整理箱,首先学生把生产线上各零部件贴上标号后,让学生拆散此生产线机械零部件,然后每组学生组长绘制本生产线的装配机械工程图纸,组员1和2绘制不同典型机械零部件的三视图,组员3进行生产线中用到的典型机械零件制造与加工分析。
这样,学生在机械识图与绘图、机械零件装配、机械制造与加工方面的知识得到了综合训练。尽管设备陈旧小巧,实训过程中各位学生分工明确,责任具体,因此学生在学习时损坏机械零部件的现象很少。
最后,每组学生齐心协力重新把生产线组装完好后教师才验收各组学习情况,教师再给予相应分的学习成绩。
3 学习控制部分
本系统控制区装有开关组件、PLC组件、按钮盒组件、稳压电源组件、继电器组件和输入/输出端子板组件等。铝合金板的三面装设走线槽。传感器、电磁阀、直流电机、按钮盒、指示灯等设备的信号导线均通过走线槽后经输入、输出端子板与PLC的端子连接。
按钮盒装有发出系统操作命令的启动按钮、停止按钮、复位按钮和急停按钮,另有一转换开关用于系统运行方式的选择,可选择连续、单周期和步进三种不同的运行工况。灯塔上装有红黄绿三节灯具用于表示系统的当前运行状态。
电源系统将AC220V供电直接引入断路器,再通过电源端子板分配电源,一路送至PLC供电,另一路送至稳压电源。稳压电源输出的DC24V电源经负载电源开关送至输出端子板作为负载的供电。系统中各传感器的供电由PLC内部的DC24V电源提供。
气源系统经气路总开关和调节过滤减压阀后将供气送至电磁阀组,再从各电磁阀直接送至对应的气缸用气。
学生能够完成以下任务。
(1)画出电气控制电路图,完成电气控制系统安装调试。
(2)气动控制元件的认识与调试。
(3)检测与传感装置元件的认识与安装调试。
(4)气动与电动执行机构的认识与安装调试。
(5)PLC的编程与安装调试。
(6)系统故障的分析与排除。
这样,学生重新认识和训练了传感器、电磁阀、直流电机、按钮、指示灯、可编程序控制器等设备元件,经过以上6个任务的完成,掌握了调试控制元器件的常用方法,能够排除常见控制部分故障,对电气控制的知识能够进行综合灵活运用。
4 学习效果分析
机械制造与自动化专业综合实训的目的是学生把所学的机械、电气等知识有机结合起来,实现与相关企业技术进行零距离接触。我们通过此次的综合实训,学生上交学习资料有:(1)绘制ED-2000自动化生产线装配三视图、摆臂组件三视图、电动机组件三视图、双气缸组件三视图、导向管组件三视图、滑道组件三视图、单气缸组件三视图。(2)画出控制系统气路连接图、电源系统及安装接线图、PLC电气原理接线图、控制盒电气安装接线图、传感器电气安装接线图、电磁阀控制电气原理及安装接线图、摇臂电机控制电气原理及安装接线图、输入输出端子板出线图、控制系统功能图、PLC电气安装接线图。(3)写出生产线的工作情况、编写PLC控制程序、写出实训总结;学生现场完成的工作有:①机械零部件的拆卸。②机械零部件的装配。③气动控制元件、检测与传感装置元件安装调试。④气动与电动执行机构安装调试。⑤PLC编程与安装调试。⑥系统故障排除。
另外,以小组为单位进行实习,培养了学生团队协作的能力。众所周知,一个企业的生存和发展不是靠一个人维持的,任何工作岗位都有一定的职业要求,每个成员只是团队中的一份子,根据学生的特点,让其在小组中完成一定的任务,这样为以后的职业生涯打下了良好的基础。考核方式按下表进行。
通过考核,本次实训学生的优秀率为30%,及格率为100%。经过验收,实训结束后每组硬件完好,没有损坏和丢失零部件的现象。
5 结论
随着经济的高速发展,中国的各类物质得到极大的丰富,特别是专业技术较强的生产设备,生产厂家多、设备更新快,作为职业院校的专业教学,重点在于教会学生学习思维方法和动手实践方法,我们建议不要盲目注重先进设备的购置,应充分利用现有设备,全面提高学生职业技能。
参考文献
关键词: 《液压与气动技术》 教学方法 教学改革
《液压与气动技术》是我系数控、机械、机电专业的一门重要专业技术课,实践性较强,与生产实践联系紧密。主要是培养学生分析、设计液压与气动基本回路、安装和调试、使用与维护、诊断和排除液压与系统故障的能力。现在传统职业教育教学的“教师将,学生听”的教学形式很难实现这个目标和完成这个任务,无法对职业学校学生职业能力进行培养,因而严重影响了人才培养质量,改革传统职业教育模式势在必行。
一、根据学生现状设定合理的目标和合理的课程内容
《液压与气动技术》在传统教学中存在很多问题,主要涉及几个方面:(1)理论与实践脱节。理论教学是抽象的,内容是枯燥的,导致学生学习兴趣不够;(2)学生学习自主性差,注意力不够,动手能力较弱,普遍认为该课程内容抽象,难以理解;(3)学习氛围差,液压课程上很多控制阀的机构和优缺点都比较枯燥,会让学生觉得学了没意思,最后考试只要背背就可以了,没有必要花时间认真听,无法掌握和理解知识。
高职教育的培养目标和任务是培养生产、建设、服务第一线需要的德、智、体、美、劳等全面发展的高等技术应用型专门人才。针对这点,该课程的教学目标就是让学生正确理解液压的基本原理;对于液压、气动元件的结构和性能要有一定掌握;能够正确分析各类机床等典型液压设备的系统图;能够诊断并排除常见的液压故障。在讲授各类元件时,我认为元件的工作原理很重要,特别是控制元件。对于它们的具体机构就可以少讲,学生有简单了解就可以了;介绍基本回路和典型系统时,我把重点放在了分析回路上,用典型的系统实例动画进行分析,逐个击破各个回路在整个系统中的作用及特点。
二、教学方法的改革
每一种教学方法的改革都是建立在激发学生兴趣根本的基础上的,转变学生的学习态度,才能提高课堂教学质量。高职学生是一群特殊群体,叛逆、不喜欢受到约束、习惯与老师针锋相对等特性都在制约课堂教学,但是如果以朋友的身份融入他们,逐个击破,改变他们的对立态度,利用多媒体和实物等提高他们的兴趣,这样学生就会跟着你一起走下去,营造良好的课堂氛围。教育工作者要有强烈的责任心,提高专业水平,把理论和实践知识结合起来,只有熟悉了职业实践才能很好地胜任教学工作,才能提高个人专业魅力,形成自己的教学风格,并且在课堂上不断鼓励学生,使他们充满信心,这样学生喜欢你,就会对这门课程不排斥,然后慢慢了解后就会提高兴趣,强化教学效果。
在教学中,应认真准备好每节课,教学有针对性。对于重点内容我创设问题,引导学生积极主动地思考问题。例如在讲授液压传动的基本组成时,我利用了千斤顶的动画视频,让学生分组进行观察各个组成元件的功能,然后让学生举生活中液压系统的例子,激发他们的兴趣,活跃课堂教学气氛。讲解压力阀时,我用图片结合视频动画重点讲解了溢流阀的基本构造、图形符号、功能特点及进出油口状态等方面知识,还是将学生分组让他们把顺序阀和减压阀也以这样的形式进行分析,我最后做补充,应用这样的方法会使学生的求知欲大大增强。对于一些复杂的计算公式的推导,我会进行简化,例如用液流的连续性原理求液压缸的速度、运用静压原理求负载,利用力的平衡求解方程式等,突出了课程的重点,又促使学生思考。
合理利用教学资源,使用多媒体教学,现在各校已经广泛推广和使用,多媒体教学能以精美的画面、形象表达信息,可以把一些枯燥、死板的知识形象地展示在学生面前。例如我在讲授方向控制回路、压力回路等回路中,用动画形式展示出来,回路里面的液流流动的过程,阀口的开启等都能清晰而直观地看出来,这样学生不但印象深刻,更容易掌握。
理论联系实际的充分结合,要充分体现课堂与车间、实训与生产。这就要求学生有足够的实训时间,把课堂上的知识应用到实践教学工程中,例如在讲解齿轮泵、叶片泵时,一边讲结构原理,一边进行实物拆装,并记录特点,进行总结。例如利用液压与气动综合实验室,完成液压和气动的基本回路的连接,特别是在讲授液压系统的故障诊断与排除这章节中,让学生以理论教学为基础,然后独立地完成故障的检测与维修。应用这种方式,不但提高学生的动手能力,利于开展互动教学,而且提高以后学习该课程的兴趣。
现代职业学校专业课程改革是当前职业教育发展的重要趋势。把理论和实践教学有机结合,促进学生全面发展,课堂教学质量和效率提高了。我相信只要能针对学生的实际情况及社会需求,从培养学生的兴趣开始,帮助学生找到学习的动力,就会培养出适应生产、建设、管理、服务第一线的技术人才。
参考文献:
[1]左建明.液压与气动技术.机械工业出版社,第三版,2006.
【关键词】液压与气动;实践教学;新模式
一、基于软硬件结合的实验教学模式的构建
(一)多功能快速拆装式液压与气动实验教学平台的构建
这种实验教学平台的构建是为了更好地培养学生的动手能力,给学生创作一个更真实的操作环境,这个实验平台要包括四个模块的开发,主要是快装式液压传动控制实验回路开发模块、快装式气压传统控制实验回路开发模块、快装式电气气动控制实验回路开发、快装式气动PLC控制实验回路开发,通过这几个模块的开发,学生可以在这个平台上自主地进行实验,可以自主设计实验系统和回路,通过这个操作,学生可以充分享受到自己动手、自己设计的喜悦,可以把自己在实验过程中遇到的问题进行详细的记录,提高他们的实际操作能力。但是这个实验平台的构建并不是完美无缺的,事实上,这种让学生自己动手直接在实验平台上进行操作的实验方式会加速实验平台的损坏,减少实验平台的使用寿命,不利于实验平台的长期使用。因此,必须寻找更科学更具操作性的实验教学模式。
(二)软硬件结合的多功能液压与气动实验教学模式的构建
在这种实验教学模式下,可以在学生进行自己动手,设计液压与启动回路之前,对学生进行模拟训练,在这个训练中让学生严格按照实验原理进行正确的操作。比如可以设计实验模拟软件,把学生分成不同的小组进行模拟训练,待学生操作熟练后,再让学生"真刀真枪"地到实验平台上进行组装,进行快装式液压传动控制实验回路开发、快装式液压控制回路开发和快装式电气气动控制实验回路开发等。这样就避免了学生直接到实验平台操作的盲目性,避免了学生像无头苍蝇一样胡乱进行操作的可能。既可以满足学生进行实训操作的需要,又可以保护实验平台的寿命。
二、实验教学模式中教师要善于给学生设置问题情景,善于适时点拨学生
(一)在学生开始实验之前,教师要抛砖引玉,提出问题,让学生带着问题实验
很多学生都喜欢动手操作,但是他们往往又不明确或是不关心自己所要进行的操作包含了什么原理?实验是为了证明什么结果?是为了解释什么现象?这是实验教学的大忌,实验的目的就是为了让学生自觉地运用理论知识,如果学生为了实验而实验,那么效果可想而知。因此,教师要设疑,要让学生带着“为什么”进行实验。比如在安装叶片泵时,教师可以让学生解答这样几个问题,叶片的机构、叶片根部通油方式、叶片泵阀芯动作的原理等,让学生在操作中寻求答案。教师可以在实验教学开始前,把问题列出来,学生在实验操作完成后对问题进行一一解答,并上交给教师,让教师对学生的解答进行总结、点评。
(二)教师要适时地对学生的实验步骤,对实验中所涉及到的知识进行巧妙点拨
学生在进行操作实验前,教师要对实验中所用到的材料进行简单讲解,让学生了解材料的基本属性,了解重要元件的构成。同时,在学生的实验操作过程中,教师并不是一个“旁观者”,而应该是一个“引路者”,要及时点出学生操作不当的情况,给学生一定的提示,让学生能够正确操作,然后指引学生理解实验原理,并掌握各元件的使用和维护知识等。
三、对学生的实验训练和教学计划的安排要做到由浅入深,由易到难
液压与气动系统课程教学是比较复杂的,学生需要掌握大量的理论知识和实践操作知识,如果一开始就对学生进行难度较大的教学,那么学生学习极有可能发生“学不好到不想学”的质变,会让学生在学习中感到挫败感,会产生怎么也学不好干脆不学的厌学情绪,一旦学生滋生了这种心理,那么该课程的教学将会陷入“泥潭”,停滞不前。因此教师在教学中要讲究策略。要做到由易到难,一步一个脚印的教学步骤。可以让学生先做一些简单的操作实验,然后一步一步引导学生进行复杂的操作实验,要坚持“易——较难——高难”三步走教学策略。学生在没有进行实验操作以前,对实验大都有好奇心理,要抓住学生的这种好奇心理,带领他们先进行一些简单操作实验,比如做液压回路实验,可以先做一个简单的节流阀调速回路,然后再做相对比较复杂的多缸顺序动作回路等。 这样既不会损害学生的实验积极性,又可以逐步提高他们的实验操作能力。
结语
综上所述,液压与气动课程的教学是极为复杂的,其包含了丰富的理论知识和实践知识,要想让学生熟练驾驭这门课程,教师要构建一个科学合理的实践教学模式,要让学生学有所得,学以致用。教师要为学生创造一个真实的实验教学平台,让学生在这个平台上可以自主操作,可以设计液压和回路,通过实践操作学生不仅可以将大量的理论知识和操作实践结合起来,而且能更深刻地理解理论知识,能更熟练地在操作中运用理论知识。当然,该课程实验教学模式的构建并不是随意的,需要考虑多方面的因素,包括实验资金的投入、实验设备的保护等,要积极探索更为科学的实验教学模式。
【参考文献】
[1]孟庆云.液压与气动实验教学改革与实践[J],液压与气动,2011年03期.
[2]万里瑞.《液压与气动技术》课程教学改革[J],新校园理论(上旬刊),2011年10期.
【关键词】实例;实践教学;应用
1.引言
《液压与气动》是机电专业主干课程之一,具有实践性较强、与生产实际联系紧密的特点。课程介绍了液压与气压传动的工作原理及组成、液压传动基础知识、液压元件、液压回路及系统。课程的主要任务是培养学生分析、设计液压与气动基本回路,安装、调试、使用、维护液压与气动系统及诊断和排除液压与气动系统故障三项能力。
在液压与气压传动课程中引入实例教学法,将教学内容分解为一个个可操作的项目,充分运用学生已有技能和知识,在完成项目的过程中把讲解课程的知识点与学生在实践中的自主探索与研究结合起来,使学生学习的主动性得到很大提高,同时也使操作技能得到了很好的锻炼,满足了社会对专业技术人才的需要。
2.项目实施
在多缸液压系统中,往往需要按照一定的要求顺序动作。例如,自动车床中刀架的纵横向运动,夹紧机构的定位和夹紧等。如将多缸顺序动作确定为一个操作项目,首先要确定工作任务,以夹紧机构为例,首先工件要在定位缸A的作用下确定好工作位置,然后夹紧缸B开始夹紧动作,这个液压系统的实现过程就是要学习的项目内容,要求学生设计并安装一个液压系统,实现两个液压缸的顺序动作。
其次,在学生明确液压系统的工作过程之后要求学生在已学过液压基本回路知识的基础上,通过自学教材、查找资料,设计并绘制出相应的液压传动系统图并进行讨论。这个过程中就是学生学习,掌握,交流的机会,学生可以体会到分析问题、解决问题的思路,把学习的内容通过自己的努力运用到解决问题的过程中来。
最后,当讨论结束后,可以在教师的指导下利用相应的液压回路仿真软件绘制相应的系统图并模拟其工作过程,以此检验思路是否正确,确定系统无误,学生可以挑选正确的元器件在相应的液压教学实训台上安装、检查并调试。
在此期间,教师可以先讲解下常用的控制顺序动作回路的原理图,给学生一些引导,比如利用油路本身的压力变化来控制液压缸的先后动作顺序的顺序阀控制的顺序动作回路和用行程控制顺序动作回路,这两种控制方式不同,但是能达到同样的目的,用这种比较的教学方法打开学生的思路,让学生充分发挥想象,结合所学的知识对顺序动作回路的控制方式及实现做进一步的扩展。
下图1是采用两个单向顺序阀的压力控制顺序动作回路。其中单向顺序阀4控制两液压缸前进时的先后顺序,单向顺序阀3控制两液压缸后退时的先后顺序。当电磁换向阀通电时,压力油进入液压缸1的左腔,右腔经阀3中的单向阀回油,此时由于压力较低,顺序阀4关闭,缸1的活塞先动。当液压缸1的活塞运动至终点时,油压升高,达到单向顺序阀4的调定压力时,顺序阀开启,压力油进入液压缸2的左腔,右腔直接回油,缸2的活塞向右移动。当液压缸2的活塞右移达到终点后,电磁换向阀断电复位,此时压力油进入液压缸2的右腔,左腔经阀4中的单向阀回油,使缸2的活塞向左返回,到达终点时,压力油升高打开顺序阀3再使液压缸1的活塞返回。
图1 顺序阀控制的顺序回路
图2行程开关控制的顺序回路
图2是行程控制顺序动作回路,它是利用工作部件到达一定位置时,利用电气行程开关发讯来控制电磁阀先后换向的顺序动作回路。其动作顺序是:按起动按钮,使电磁铁1 YA得电,压力油进入液压缸3的左腔,使活塞按箭头①所示方向向右运动。当活塞杆上的挡块压下行程开关6s后,通过电气上的连锁使lYA断电,3YA得电。液压缸3的活塞停止运动,压力油进人液压缸4的左腔,使其按箭头②所示的方向向右运动。当活塞杆上的挡块压下行程开关8s,使3YA断电,2YA得电,压力油进入液压缸3的右腔,使其活塞按箭头③所示的方向向左运动;当活塞杆上的挡块压下行程开关5S,使2YA断电,4YA得电,压力油进入液压缸4右腔,使其活塞按箭头④的方向返回。当挡块压下行程开关7S时,4YA断电,活塞停止运动,至此完成一个工作循环。
3.项目评价方案
在每次项目完成后应该建立合理的评价体系,对学生的评价不能简单地对目标达成结果作判断,而是对学生目标达成过程作分析评价,这样学生可以通过参与自己学习成果的评价, 体验到成就感,认识到了自己的潜能。
成绩的评定可以采用过程考核和最终考核相结合的方式,过程考核占总成绩的70%,按照学生平时的出勤状况,动手情况,回答问题情况和参与程度综合来给定,最终考核占总成绩的30%,从平时所做项目中随机抽取一个项目,让每组成员分工合作,观察学生是否根据平时要求,从正确选用液压元器件――安装前检查――根据液压原理图连接回路――回路连接完成后检查――通电运行等这些步骤正确操作并在规定时间内完成。
4.总结
每次完成一个项目应该让学生学结,反思项目完成中遇到的问题及解决的方法,通过实践证明,在实施典型实例实践教学法的过程中还需要注意和解决一些问题,具体表现在:
(1)典型实例实践教学法打破了原来的知识体系,学生掌握的知识比较零碎,缺乏系统。因此,在实践教学完成过程中,不能忽视教师对基础知识的传授和知识体系的引导,注意吸取传统教学法的长处,学生建构一个系统的、全面的知识框架。
(2)在强调学生学习主体性的同时,不能忽视教师的主导作用。
(3)教师在教学过程中要鼓励全部的学生发表自己的意见,培养学生的自学能力,对基础薄弱的学生课后要给予帮助指导。
参考文献:
[1]金英姬.液压传动与气动技术.高等教育出版社,2013.
Abstract: Combined with objectives of talents training in the vocational colleges, by analyzing the drawbacks of traditional examination, this paper pointed out the importance of the reform of the vocational course examination, and proposed the evaluation way of
"work-integrated learning" course examination, and made a research on practical effect of examination reform combining with Hydraulic Drive and Pneumatic Technology.
关键词: 高职教育;工学结合;考试改革
Key words: vocational education;work-integrated learning;examination reform
中图分类号:G710 文献标识码:A 文章编号:1006-4311(2012)35-0259-02
0 引言
工学结合人才培养模式利用学校、企业两种紧密联系的教育环境和教育资源,以培养学生综合素质、专业知识、职业能力和竞争力为核心,采取学生参加实际工作和在校学习相结合的课程教学模式,它是高职教育人才培养模式发展的必由之路,是培养适应市场经济发展所需的高技能人才的一种新育人模式。这必然要求考试评价方式多样化,以能够综合体现学生的综合素养。为此,笔者结合我院重点专业机电一体化技术专业课程改革实践,对工学结合课程的考试改革进行了研究与实践。
1 《液压传动与气动技术》课程考试改革实践
《液压传动与气动技术》课程主要培养学生独立思考和分析问题的能力以及严谨的工作态度,2010年被江苏省教育厅评为省高校精品课程,也是我院机电一体化技术专业的核心课程。
1.1 课程考试改革前的情况 课程考试改革前,《液压传动与气动技术》课程的考核仅仅采用闭卷笔试的形式。根据学生卷面情况,教师给出卷面成绩,卷面成绩占学期总成绩的70%;平时作业、出勤情况占学期总成绩的30%,最后根据卷面成绩和平时成绩综合得出学生的学期成绩。
使用闭卷考试方法是在相同的环境下用统一的标准衡量学生掌握知识的情况,这在某种程度上有一定的公平性。但此种考试方法存在诸多弊端,主要体现在:
①目前高职专业课程考试仅仅被看成是评价“教”与“学”的工具,考试在教学中的反馈作用没有充分发挥,教师只是将学生成绩进行简单汇总后上报教学管理部门,成绩出来后就将教学环节视为结束,不对学生的考试答题情况进行深层次分析,教学过程中存在的问题,也不能及时与学生进行反馈与交流。
②传统的考试目的与实际相脱节。忽视学生动手能力的培养,轻视学生实际应用能力提高,传统考试注重理论的系统性和完整性,忽视课程教学目标的要求和对学生技能与素质的培养和检查,只考查学生对所学的知识理解了多少,或者学生能背下来多少,这与技能型人才的培养目标是不相符的。这种考试方法造成培养的学生实际动手能力较差,未能重视对学生技能、能力的考核,教学效果与高职教育培养目标相差甚远,而且其导向使学生朝着脱离实践的方向发展。
③命题方式单一。考试主要采取笔试的形式,标准化考试虽然提高了考试的公平性、公正性和有效性,但由学校统一组织,任课教师命题,给出标准答案,但忽视了学生分析问题、解决问题能力的培养,严重地束缚了学生创新性思维能力的培养,不利于学生实际动手操作能力的培养等。
④鼓励死记硬背。记忆内容占的比重大,使得善于记忆的学生能获得较好成绩,对能力较强的学生不公平。学生“上课记笔记,考前背笔记,考后多忘记”的现象普遍,不能全面衡量学生的能力和技能,只能够考查出学生对理论知识的掌握程度。
1.2 课程考试改革的措施
1.2.1 确定教学目标 《液压传动与气动技术》是为适应现代企业生产过程中大量使用机、电、液等设备进行控制以提高自动化程度的要求而开设的,它首先考虑专业人才培养目标和该课程的教学目标,在确定《液压传动与气动技术》课程考试方式时,该课程的教学目标是:通过《液压传动与气动技术》课程的学习,使学生掌握液压与气动的基础知识,掌握各种液压与气动元件工作原理、特点、应用方法,熟悉各基本回路的功用与组成,培养学生独立思考和分析问题的能力以及严谨的工作态度,让学生具备系统组装、调试的实际操作能力,最终能达到设计简单系统和分析较为系统的要求。
1.2.2 改革考试方法 根据课程的特点建立了以考核知识的应用、技能与能力水平为主,为了实现《液压传动与气动技术》课程的教学目标,以促进对学生职业能力的培养,由多种考试方式构成的课程考核体系,理论考试与实践技能考试相结合。
1.2.2.1 重视学生参与,引导个性发展。为极大地激发学生的学习兴趣与主动性,需要使学生全程参与“以自己为主”的考核中,将学习的过程作为考核的过程,如液压与气动实训室把每周五的下午设定为“固定开放日”,感兴趣的学生可在这一时间段充分利用实训室资源学习课程外的内容并进行相关的实验研究,这一举措有助于增加学生创新能力的培养,提高学生的竞争意识、参与意识和表现意识,学期结束时可适当对这部分学生进行奖励,这也体现了“以学生为中心”的评价思想。
1.2.2.2 面向工作岗位,注重职业能力考核。这种考核项目可使学生体验实际工作的氛围,每一项考核中,学生在老师的组织下完成考核任务(平时学习也是在类似环境中进行),既是对学生职业能力的综合考核,也能够反映学生完成实际工作任务的能力,结合课程内容而确定的综合性课题,如冰箱翻转机的控制与调试、气动机械手的控制与调试等,综合应用能力考核的题目是根据工作过程中的具体工作任务。
1.2.2.3 考试形式多样,注重过程考核。根据《液压传动与气动技术》课程的特点采用多种考试方式:①过程化考核占40%,考核形式为平时实操练习情况、出勤情况和书面作业等,如平时考核中学生出现问题,及时将问题反馈给学生,便于学生了解自身情况并及时整改;②综合应用能力考核占30%,主要任务是:完成实验报告的撰写与答辩;完成实验的连接与调试;完成实验的计算机仿真验证;完成气(液)动回路图和电气控制回路图设计。它主要是采用实操与答辩的考试方式;③期末理论考试占30%,要考查学生对理论知识的理解和简单应用,考核形式为60分钟闭卷笔试。
2 课程考试改革的实施效果
《液压传动与气动技术》课程教学中进行了考试方式改革试点,笔者在机电一体化技术专业2009、2010级92.3%的学生表示喜欢课程的考试方式改革,收到了较好的效果,促进了教学向培养技能与能力方面转变,调动了学生学习的积极性,具体表现为:
①提高学生分析问题、解决问题、综合运用和创新能力。②使学习得到了深化和提高,调动了学生学习的积极性,提高了学生学习的自主性和参与度。③提高了学生的实际操作能力,有利于高职教育人才培养目标的实现。
3 高职课程考试改革的几点体会
3.1 突出“能力本位”的考试内容选择 考试改革体现“能力本位”的培养方向,有利于最大限度挖掘学生潜能,促进学生应用能力和综合素质的提高。基于高职学生的培养目标,课程考试不仅仅是测试学生掌握知识的广度和深度,更要注重测试学生分析问题、解决问题的能力和实际动手能力。要尽量减少以考查学生记忆能力和知识量多少为主的考试形式,增加综合性、分析性、应用性等以考查学生基本能力为主的职业能力考试。特别是实践性强的课程,一定要增加动手能力的测试。苏州工业职业技术学院近年来通过学生在生产过程中测试他们的实践能力,考试内容选择对促进课程教学改革发挥了重要指挥棒作用。
3.2 实行以证代考的考核方式,考试内容与职业标准相衔接 高职教育是以培养从事一线工作的高素质技能型专门人才为目标,不仅要求学生具备较高的实践操作能力,而且还要掌握一定的理论知识。职业资格证书是能力和知识的成果鉴定,具有考核的公正性和权威性等特点,职业资格证书可根据学生自身发展需要、个性特点、学习基础等情况进行考取,鼓励学生考取多个职业资格证书。鼓励学生根据专业和行业要求取得相应证书,再根据本人兴趣、爱好或特长取得证书。学生既可以靠自己所学的专业就业,也可以靠自己的特长就业。这样也体现了高职教育的学历性和职业性相结合的特点,与国家提出的全社会实施学历证书与职业资格证书并重的“双证书制度”相吻合。
3.3 提高教师的综合素质是开展考试改革的关键 课程考试改革要通过教师去实施完成,教师团队素质、对考试改革的认识程度、教师的积极性等因素直接影响着考试改革能否顺利进行。为此,在改革过程中经常开展教师团队集体学习、研究讨论活动,使教师充分认识到考试改革的必要性和重要性,组织教师就考试改革问题展开讨论,提高认识,积极营造考试改革的氛围,加强优秀教师团队建设。
课程考试改革也要求教师不断提高自身素质,以适应考试改革的需要,认真研究教学规律,研究课程特点,不断更新和改革教学内容,改进教学方法和手段,充分发挥教师的积极性、主动性,不断提高综合素质。
高职院校应建立稳定“产学结合”的“教师实践工作站”,为教师进行专业实践创造环境条件。教师应走出去,与企业结合,寻找更能反映课程的实际案例和项目,使考试更具有仿真的职业氛围,使教师成为真正的“师傅”。苏州工业职业技术学院近年来要求专业教师以五年为一个周期,脱产下企业进行为期六个月的工程实践,以全面提高专业教师的工程实践能力。从三年的运作情况看,下企业的“深造学习”,锻炼了一大批专业教师,带动了专业课程的改革,取得非常好的实际效果。
4 总结
高职教育考试的目的是检验“教”与“学”的成效,全面提高学生的素质,使每个学生认识和实践能力、先天和后天的潜能得到充分和谐的发展。实施课程考试改革是深化教学改革的重要内容,目前各高职院校正在开展课程体系、教学内容和方法、教学管理、教学质量评价与监控机制等一系列适应创新教育的改革,新的形势必然要求新的考试方式在培养技能型人才方面与之相适应。因此,明确考试改革的基本思路,并促其在实践中逐步落实,这是培养技能型人才的重要保证。
高职教育课程考试改革应该从专业总体优先考虑,从人才培养入手,从考试形式到考试内容,细致加以分析,细致的分析每一门内容与专业核心能力的关系,以及专业课程在专业人才培养方案中的地位,引导正确教学方向,注重理论、实践和综合技能的能力培养,推动课程体系、教学内容、教学方法等方面的改革,以课程考试改革为突破口,培养学生创新思维方式,提高核心竞争力,以培养“下得去,留得住,用得上”的高素质技能型专门人才。
总之,通过科学的考核手段不断提高教学质量,引导“教”和“学”朝着高职教育的人才培养目标前进,真正做到“办人民满意的职业教育”。
参考文献:
[1]教育部.关于全面提高高等职业教育教学质量的若干意见[Z].教高[2006]16号.
[2]姜大源.职业教育学研究新论[M].教育科学出版社,2007.
[3]赵志群.职业教育工学结合一体化课程开发指南[M].北京:清华大学出版社,2009.
关键词:中职院校;综掘类专业;煤矿机电一体化;综合实训
【中图分类号】 G718 【文献标识码】 B 【文章编号】 1671-1297(2012)07-0006-02
中职院校的教育主要是为社会经济建设和发展培养高素质的劳动者和高技能的实用型人才,课程的设计就应以就业为导向,突出职业能力培养的重要性。为应对现时社会经济发展需要,大部分学校需根据社会需要及自身情进行相应的调整,选择企业所需人才方向对在校生进行课程的设置和培训,以达到中职院校培养人才的目标。因此,突出实践技能,培养学生的岗位适应能力就成为了教学的重点之一。
一 机电一体化综合实训对于综掘类专业的意义
随着现代化工业生产的发展,由气动技术、液压技术、传感器技术、PLC技术、网络及通讯技术等学科的强烈互相渗透而形成的机电一体化技术,已成为当今工业科技的重要组成部分。
随着机电一体化设备和技术在煤矿生产中的大量应用,这必然需要大量掌握机电一体化技术的技能型人才从事机电一体化设备的操作、维修、检测和管理工作。为了适应煤矿生产中机电一体化设备和技术的应用和发展,以及相关产业的需求,中职院校在综掘类专业就得开设机电一体化综合实训课程,进行项目实训课程的教学探索。目的是培养学生的职业技能和职业素质,为进入企业顶岗实习做好准备,最大限度的增强对就业岗位的适应性。这样也有利于培养学生的实际动手能力、实践能力、创新能力、敬业精神和责任心,同时,也是学生完成专业知识向专业技能转变、学生角色向员工角色转变的重要过程,并可为学生将来的职业生涯发展奠定坚实的基础。
二 机电一体化专业机电综合实训的重要性
机电一体化专业培养的是具有机电一体化技术基础理论和专业知识,能从事机电一体化设备管理、应用、营销和技术服务工作等一线需要的高素质高技能人才,即毕业生要具备机电一体化技术综合职业技能。
实训是培养学生职业技能的重要手段,但目前部分高职院校的机电一体化专业学生缺乏机电综合实践技能和职业素养的系统性培训。机电一体化技术是一个系统工程,很多学生在毕业后往往只经过机械或电气技术的专项实训,无法满足一些需要机电综合技能的设备安装与调试、运行与维护岗位的工作要求;还有一些学生缺乏职业素养,缺乏职业道德和团队合作精神,跳槽频繁。但是如何培养学生的机电一体化综合职业能力,令很多高职院校十分头疼。原因在于部分高职院校的培养模式还不能完全适应行业的职业要求.缺乏良好的行之有效的机电综合实训模式。因此,随着职业技术教育改革的深化,在高职机电一体化专业教学中,有必要创新实训教学模式,强化机电综合实践技能和职业素养的培养,提高实训的效果。
三 实训课程的目标和建设理念
综掘类专业综合实训课程是集气压技术、液压技术、电机及电气控制技术等于一体的专业技能综合训练课程。课程必须紧扣煤矿机电一体化技术的核心技术环节,即检测、控制与执行三大技术环节展开,同时引入最新的网络控制技术。训练时应遵循以学生为中心、以培养学生实践能力为中心和以培养学生素质为中心的原则。通过实训,使学生既能掌握煤矿机电一体化专业理论知识,也能从事机电一体化设备的操作、调试、维修、维护等方面的工作,并具有良好的职业素质。良好的职业素质是中职学生踏上工作岗位必不可少的基本要求之一,要想实现学校教育与岗位需求的有效对接,培养学生的职业素质也是中职教育的重要任务之一。我们应该通过素质教育体系中的显性实践环节和隐形实践环节完成,具体的建设理念是:①培养职业兴趣;②强化职业能力。因为要想做好工作,仅有兴趣是不够的,训练时既要强调相关的专业知识,又要强化分析问题和处理问题的能力,注重专业知识的应用;③培养学生的团队合作能力;④引导学生掌握职业情绪。在工作岗位上应当以热情的、积极的态度对待工作;⑤强化现代企业所要求的企业管理。
四 综合实训课程的模式及目标
1.采取类似真实工作氛围的实训教学模式
如本次实训采用机电一体化技能竞赛的方式,让学生分组,在规定的时间内,完成实训项目。这就相当于给一个班组一个工作任务,让其按照安装图纸和工作要求完成产品的安装与调试,实训结果就是一台真实的设备。由于具备一定的工作量,组与组之间有竞争,相当于形成了劳动竞赛。工作的压力要求本组同学进行分工,互相帮助,互相配合,便形成了紧张、进取、互助、团结的工作氛围,让同学们在实训中既锻炼了机电综合职业技能,也切身体会到职业素养的重要性。
2.实训课程的目标
机电一体化专业综合实训课程是集气压技术、液压技术、电机及电气控制技术、自动检测技术、PLC及其自动控制技术、网络通讯技术于一体的专业技能综合训练课程 课程紧扣机电一体化技术的核心技术环节,即检测、控制与执行三大技术环节展开.同时引入最新的网络控制技术。训练时应遵循以学生为中心、以培养学生实践能力为中心和以培养学生素质为中心的原则。通过实训,使学生既能掌握机电一体化专业理论知识,义能从事机电设备或自动化生产线操作、安装、调试、维修、维护以及设计改造等方面的工作,并具有良好的职业素质。
对于我们中职院校的综掘类专业而言,机电一体化综合实训的教学模式特别适合于这个实践性强的专业。在课程教学过程中, 充分发挥学生的主观能动性,提高教学质量,培养知识性、应用型的技能人才能发挥前所未有的作用。今后,随着职业教育改革的进一步深化,我们中职院校应不断总结出适合自身发展需求的教育教学方法,努力提高职业教育的水平和质量,为国家培养高素质的应用型人才。
总之,机电一体化综合实训是一项整体性、长期性、必要性的教学环节,应引起学校以及社会、企业等相关方面的高度重视,更需要我们的师生共同关注、努力和打造,想法设法的提高综掘类专业机电一体化的实训效果,把培养学生的技能落到实处,为我们的煤矿生产企业输送优秀合格的技能型人才,为国家的经济和社会建设出一份力。
参考文献
[1] 壮国桢.高职教育"行动导向"教学体系研究[D].华东师范大学博士论文,2007
[2] 葛雅新.技校生进行专业技能训练的必要性[J].中国教师与教学,2007
[3] 杨用成.高职学生学习动力初步研究[J].职业教育研究,2005〔8〕:7-8
[4] 孙艳莉.中等职业技术教育的教学改革与创新初探[J].科技信息,2008〔32〕:288,343