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 文章中心 > 水电站实训总结

水电站实训总结

开篇:润墨网以专业的文秘视角,为您筛选了八篇水电站实训总结范文,如需获取更多写作素材,在线客服老师一对一协助。欢迎您的阅读与分享!

水电站实训总结范文第1篇

关键词:人才培养 课程体系 课程 教学改革 项目化教学

中图分类号:G712

文献标识码:C

DO1:10.3969/j.issn.1672-8181.2015.03.162

1 前言

随着社会经济发展和专业结构的调整,高职教育的社会认可度越来越高,社会各行业对高技能应用型人才的需求越来越多。因此,如何培养出更优秀的高职人才,是当前高职院校所面临的也是继续解决的共同问题,而高职专业改革与课程体系改革的进展及成效,又直接决定了人才培养质量,所以如何大力有效地推进高职院校、专业改革、课程与教学改革,成为当前急需研究解决的课题。

水利水电建筑工程专业(以下简称“水工专业”)作为学院的重点专业,在专业教学团队老师及专业建设委员会专家指导下,花了近两年的时间,通过大量的社会调研、企业访谈、企事行业专业咨询与评估等,研讨有效的专业改革和课程体系改革途径。在此基础上,提炼出“一主线,三层次,五模块,进阶人岗”人才培养模式:即以职业能力培养为一条主线,培养学生的专业能力(“懂设计,会施工,能管理”)、方法能力和综合素养;对接国家及行业职业标准和岗位群的职业技能和职业能力,实现通用能力、专项能力和综合能力的三层次训练;紧跟市场需求,适应不同岗位需求,设置重力坝设计与施工、土石坝设计与施工、渠系建筑物设计与施工、水闸设计与施工、水电站厂区建筑物设计与施工五个模块实施选择性教学;充分利用行业企业资源,实施认岗、跟岗与顶岗实习,进行职业能力进阶人岗,与就业岗位能力无缝对接。

在提炼总结的人才培养模式上,居于课程设置项目化、教学内容任务化、教学组织灵活化、教学过程开放化、教学手段现代化的思路改革教学内容,逐步推行项目导向、任务驱动的教学模式。根据典型工程项目分解工程任务,以实际工程项目为基础进行教学。形成项目化教学课程体系。

新的课程体系整合优化教学资源和课程设置,以校企深度融合为切人点进行课程体系、教学内容、教学手段改革。对教学内容进行优化与重组,注重实用性、技能性,加强实践性教学。立足于服务与发展,以适应社会和行业的需求。

《水利水电工程设计技术》正是在这样的背景下,由《水工建筑物》与《水电站》两门课程整合优化而来的一门适应现代高职教育教学需要的特色课程。

2 适应现代水利高职教育的内容调整优化

《水工建筑物》与《水电站》两门课程是中国几十年来从中专、专科、到本科的特定专业课,两门课程包含部分与专业不密切的水机等内容、部分内容重复,另外部分内容过于学科化。在进行课程内容优化时,根据水工专业及水利行业特点组织课程项目内容,根据高职专科教学要求突出应用性特点,按照工程项目设计、施工、管理的一般工作过程编排章节内容。由此,经过精心组织,编写出了《水利水电工程设计技术》这本独具特色的教材,教材即囊括了所有常用水利、水电工程建筑物,又避轻就重,突出最常用的、最具代表性的建筑物,每一种建筑物又自成体系,按照一般的工程项目工作过程编写,充分体现其模块化、项目化特色。

3 课程教学实施软硬及教学手段

为了更好地培养学生,我们建设有比较完善的水工模型实训室(参看感性认知)、专业一体化实训室(结合专业软件及工程项目、边学边练边做)及水利水电工程技术实训基地(以实际实施工程为依托,实现真实现场再现,把工地搬进课堂,把课堂带人工地的真实仿真教学),专业课程体系改革的要求就是要实现现场教学,让学生在“教中学、学中练、练中学”。在教材内容及顺序编排上,充分考虑这一教学的要求,保证课程百分之六十以上的内容可以实现现场教学或者一体化教学。这样,可以让学生直接接触工程项目、直接现场学习、脱离单一课堂理论教学模式,大大激发学生学习兴趣及学习效率。

4 项目化实训教学设计与实施

为进一步巩固专业化教学效果,巩固学生综合掌握知识技能,切实推行项目化教学。我们又把《水利水电工程设计技术》的教材及教学环节划分为两个阶段:第一阶段,以《水利水电工程设计技术》作为专业通识教育,主要让学生认知所有可能用到达到与水相关的各类建筑物的概念、作用、基本构造等。第二部分为专项教育(项目化教育),将我国水利水电工程建筑物中比较重要的、典型的按项目化过程分别组织编写了《重力坝设计与施工》、《土石坝设计与施工》、《水闸设计与施工》、《渠系建筑物设计与施工》、《水电站厂房设计与施工》五本综合实训教材,作为在《水利水电工程设计技术》基础之上的巩固提高的专项项目化实训教材。此五本教材均已实际典型工程资料为基础,按照工程项目一般的勘察、设计、施工、运行管理的过程组织编写教材内容,工程项目贯穿整本教材。

5 特色教学方法彰显教学效果

第一,采用“问题解决”教学法使学生逐步学会研究问题、解决问题。在每个子项目开始设置案例,每个任务前设置问题,引导学生带着问题去学习并解决问题,让学生更明确要学习什么。

第二,采用瓦动式教学方法,提高学生学习的积极性和主动性。

第三,通过采用先进的多媒体教学手段,增强了学生对抽象的建筑物的理解,激发学生学习兴趣,增强学生的独立思考能力,大大提高教学效果。

第四,在实验(训)室或实训基地现场教学,增加直观性,加深印象。

第五,实训项目化教学。每个项目给出一个实际工程案例资料,在长达一学期的教学活动中,每一个项目以教学团队、项目化实训教材为基础,以典型实际工程项目为主导,师生共同协作,以工程项目工作过程为基线,主要以讨沦、互动方式实施每一个环节。在整个环节中,以学生为主体、老师协调配合,分阶段组织学生进行工作总结及方案评审,不断优化完善各实施环节,让学生在真实的工作环境中学习,不仅学习专业知识,更重要的是职场中的沟通、协调、组织、与管理能力的共同培养和提高。

6 结束语

现代高职教育,任重而道远,大多数高职院校都在积极探索适应高职教育特点的项目化教学。全国20多所水利高职院校的水工专业这一传统的面广的专业,到日前为止,几乎没有哪一所学校的课程体系与专业课程改革得到大家的一致认同。在此,我们从自身特点出发,推进专业课程体系改革、专业培养方案改革、现代教学手段的应用、基于工作过程的教学环节的设计与实施、高素质的专业教学团队等,旨在尽微薄之力探索研究,起到抛砖引玉的作用,如何进一步完善提高,还需要依靠大家做进一步研究。

参考文献:

【1】田明武.水利水电工程建筑物【M】.中国水利水电出版社,2011.

【2】田明武.水闸设计与施工【M】.黄河水利出版社,2014.

【3】徐国宾.水电站【M】.中国水利水电出版社,2012.

【4】张智涌.重力坝设计与施工【M】.黄河水利出版社,2014.

【5】张磊,由金玉.土石坝设计与施工【M】.黄河水利出版社,2014.

【6】双学珍,田明武.渠系建筑物设计与施工【M】.黄河水利出版社,2014.

【7】匡会建.水电站【M】.中国水利水电出版社,2005.

水电站实训总结范文第2篇

关键词: 电子实训室 实践性教学 开放式管理

随着国家现代化进程的不断深入,国内各行各业的产业结构在不断地转型和完善,现代企业对于职业性人才的刚性需求也随之提高,促使高职教育在国家各级中越来越受到重视。这使得各高职院校也在进行教学模式与思路的改革,这种改革体现在对高职高专课程建设的不断深入。而伴随着课程改革及建设的不断深入,实验室中的教学环节在整个课程教学中的地位也愈发重要。如何高效率地运转实验室,让学生自主地提高专业技能及学习兴趣,成为每个高职院校实验室管理改革的首要课题。下面对我院电子实训室如何实施开放式管理急需解决的问题进行探讨。

一、电子实训室为何要开放

1.现状

首先,我对电子实训室的现状进行了了解,电子实验室作为学院基础性实验室的重要组成部分之一,主要能完成电力系统自动化技术、小型水电站及电力网、机电一体化技术、工程监理(电力)、供用电技术、楼宇智能化技术、电子信息工程等专业开设的《模拟电子技术》、《数字电子技术》等课程中模拟电子和数字电子所有实验,主要有二极管整流、三极管单管放大、多级放大、运放、正弦波振荡等实验。能完成电子产品安装调试实习、万用表等实习。其中各专业开设的模电、数电实验大部分属于验证性实验,实习部分是作为专业技能训练。而开放的方式为面对开设模电、数电课程的专业班级进行项目或实验开放,开放时间一般为正常的授课时间。总体而言,电子实训室存在面对开放的专业及课程固定,不能跨专业或者跨课程;开放的时间短,不能提高实验室使用效率的问题。

2.开放的优点

开放式实训场所能使学生不再受实训学时和实训规定项目的限制,从单一的实训教学向多元化工程实践转变,扩展实训场所的功能,给学生提供一个创新的平台,有力地提高其实训能力和科研创新能力,为学生毕业后的创业奠定一定的基础。开放实验室能充分开发了实训场所现有资源,实现了资源共享,提高了仪器设备利用率。开放实训实验室是教学改革的需要,也是理论结合实践的需要。通过充分利用现有的实训实验室资源,不仅对教学本身,而且对培养学生的创新实践能力等多方面都非常有益。

二、如何开放

1.从观念、管理制度上开放

实验室的开放对于现代职业教育来说,是一个必经的过程。而实验室的开放关系到元素包含学院领导、管理人员、指导教师及学生,当然也包含开放后外来使用实验室资源的外来人员。故实验室的开放也关系到整个过程中每个参与元素从观念上进行开放,对于每个参与元素对实验室所涉及的职能上使实验室从管理制度上进行开放。从观念来说,学院领导需加大实验室建设,支持实验室管理制的改革。加大实验室建设投入,使实验室具备开放的基本功能;支持实验室管理制度的改革,使实验室能高效运转,提高从传统向开放转变的速率。学生个体在学习能力与自我管理能力等方面的差别,使专业实验室开放存在试验安全性与仪器设备完好率等方面的风险。这些因素都制约着高校专业实验室开放程度的提高,故学院管理人员与指导老师对于开放程度非常保守。管理人员与指导老师需要开放观念,一件于教学有利,于学生有利的事情,不因其中存在困难,而致使我们不敢迈步。实验室开放过程中所存在的风险,需根据学院实情及学院学生个体素质进行分析,由管理人员与指导老师一起制定一套严谨的电子实训室开放管理实施办法:研究适宜于我系电子实训室的开放管理实施办法,真正对电子实训室进行开放式管理。只要在管理办法与制度上严谨,管理过程中严格执行,就能把实验室开放过程中存在的风险降到最低。

2.从电子实训室硬件设备上进行开放准备

除了从参与开放的元素观念及开放实验室的管理制度上要做好开放的准备外,我们还必须在电子实训室硬件设备上做好开放的准备。第一,需要搭建学生预约实训台平台,并改装调试基于RFID身份验证系统的电子实训工作台。学生使用实训台需要进行预约,使用时需进行身份验证,即验证学生卡,不通过验证则不能打开电源,验证失效后一分钟停电。第二,需要配置数控直流源:实训台上直流电源采用数控直流电源,能有效地提高电源的使用寿命,降低故障率。第三,需要安装配置基于现场网络控制的信号源:信号源能进行远程网络控制和实训台按键双控制模式,为适用实训项目需要产生各种信号,能方便进行实训操作考核。第四,构建电子实训室网络音频监视系统,使管理员能及时通过监控摄像头了解实训室状况,并及时用音频设备进行处理。

三、需解决的问题

实训室开放是传统实训室适应新时代高职教育的必经之路,但开放不等于有了观念就盲目进行,必须循序渐进。电子实训室的开放还需解决几个问题:第一,搭建RFID身份认证系统;第二,安装配置数控直流电源;第三,安装配置现场网络控制信号源及视音频监视系统;第四,拟定电子实训室开放管理实施办法;第五,做好学生兴趣的调动及实验室宣传工作,并进行管理制度的普及工作。只有认真解决好以上五个问题,电子实训室开放才能健康地、循序渐进地进行下去。

四、结论

本文利用学院院级课题《电子实训室开放管理实施办法与实训台研究》的立项,对电子该课题前期研究进行了简单的总结及描述。实验室的开放是高职教育发展的需要,是必然,是高职教育教学的必要手段。希望通过此课题,以电子实训室的开放为契机,以点带面,为以后学院实验室的开放起到一定的借鉴作用,以它的成功带动学院各类实训室开放工作的开展。

参考文献:

[1]罗联社.实验室技术队伍建设若干问题的思考[J].实验技术与管理,2009,26(9):155-158.

[2]张建功.高校实验室管理模式选择与创新发展[J].华南理工大学学报:社会科学版,2005,7(5):78-80.

水电站实训总结范文第3篇

关键词:示范建设;教学改革;教师发展

作者简介:马素君(1978-),女,四川绵阳人,四川电力职业技术学院动力工程系,讲师。(四川 成都 611133)谢武斌(1980-),男,重庆人,四川交通职业技术学院自动化工程系,工程师。(四川 成都 611130)

中图分类号:G645     文献标识码:A     文章编号:1007-0079(2012)05-0090-02

自2006年国家教育启动实施“国家示范性高等职业院校建设计划”以来,地方政府对高职教育予以空前重视,行业企业参与高职教育的积极性明显提高。高职院校积极探索校企合作、工学结合的教学模式,主动服务社会,令学校的精神面貌焕然一新。作为我国高等教育发展中的一种新兴的教育类型,突破传统本科压缩饼干教学模式,确定了校企合作、工学结合人才培养模式的改革方向;强化实践教学,通过生产性实训和顶岗实习增强学生就业能力,提高了毕业生就业率和企业的认可度;强化以服务为宗旨、以就业为导向的办学理念,提升了服务社会的能力和水平;服务于国家战略实施全局,实现了优质教育资源的跨区域共享。因此,其有别于传统教育的特征初步显现出来。

为了适应新的教育形式,教学改革势在必行,其中课程的改革尤为重要。新课程的改革不仅是一种教材的改革,更是一种文化的改革,一种观念的改革。作为工作在教学一线的教师,要适应新的课程改革需要,更新观念,不断提高自身素质,同新课程一起成长,以适应新课程对教师的要求。总体上讲,示范建设主要从以下几方面反映出教学改革中教师的发展方向。

一、教学观念的转变

传统的课堂教学,强调的是以教师的“教”为中心,课堂教学的主体是教师,学生成为课堂教学的客体。课堂教学的方式以讲授式为主,教学方法以讲解法为主,课堂教学的程序以“先讲后练”为主。学生始终处于被动的学习状态,成为教师灌输知识的容器。

当今知识的迅速更新使教育的任务越来越繁重,教师的工作和学习似乎达到极限,教育再也无法实现“将一切知识教给一切人的理想。”这就为教育提出了新的要求。要求教师不仅要传授知识给学生,更重要的是要教给学生获得知识的方法,培养学生的能力。传统教学过于注重知识的传授而忽视了积极主动学习,已不能充分调动学生的积极性和主动性,激发学生的学习动机和学习愿望。随着信息社会的到来,人的学习主动性、积极性、学习动机和学习愿望变得越来越重要。因此,教师应尽快从旧的教学观念中挣脱出来。

在办学模式上凸显校企合作的体制创新,在人才培养模式上实现工学结合的运作平台创新,在专业建设上凸显开放性和职业性的内在特质,在高职课程改革上实现工作过程系统化建设,是每所高职院校倾力研究与探索的内容。教师应该实行以培养具有创新精神和创新能力的劳动者为目标,以系统、动态的评价制度综合评价教学效果,以启发式教育为主的教育模式。

从四川电力职业技术学院(以下简称“我校”)的示范建设中,我们充分认识到实施素质教育的重要性,主动求变以适应目前新形势发展的需要。首先,在各专业建设与改革过程中,依托水电行业、企业,在职教专家和实践专家的指导下,经过近几年的探索和实践,形成了符合高职人才培养规律的专业人才培养方案和主干课程标准。其次,在教学模式上,以工、学、做的模式进行教学改革。最终目的是要努力探索符合素质教育要求的教育体系,并以此为基础,改革教学内容、课程体系和教学方法,以培育出适应社会的电力人才。

秉承这种教学理念,我校水电站动力设备与管理专业探索和实践了“以水电行业为依托,企业全程参与的‘3211’工学结合人才培养模式”。其中“3”即三个融合:将国家职业资格证书体系,企业“职业化”培训体系融入高职教育专业教学体系,突出高职教育的职业性、开放性和实践性特色;“2”即两个系统:构建以工作过程为导向,基础课程系统和实践课程系统相结合的课程体系,并贯穿于整个教学过程;第一个“1”即一条主线:知识传授、技能训练和素质培养都要围绕职业能力的形成和发展这条主线;第二个“1”即一个目标:确保实现水动专业毕业生从事水电厂运行、维护、检修、安装和技术管理等工作的高素质技能型人才的培养目标。通过改变教师教学观念,创新人才培养模式,我校学生综合能力得到了质的提高,基本实现了学生实用型精细教育的目的。

二、教师自身能力的提高

1.学术能力

为了满足学院示范性建设的需要,必须加强师资队伍内涵建设,努力提高广大教师从事职业教育的学术能力和教学水平。一是组织教师参加高校进修培训专项知识,提高和巩固自己的专业知识。专业知识是教师的教学之本,只有先掌握好了专业知识,夯实了理论基础才可能实现真正的教学改革。二是教师之间组织传、帮、带活动,加强知识领域的拓展。教师学术能力不能仅仅停留在专业知识上,要提高学术能力就必须通过各种科学有效地途径全面提升自己的知识水平。三是进行教学比赛,提高和展现自己的能力。每个教师都应该做到一专多能,不但有自己的强项而且也有不俗的兼项,拥有专项突出多点开花的能力,比如通过登高技能比赛、电气检修操作技能比赛等使教师从比赛中相互学习从而得以提高。

2.实践经验

高职院校提倡的是工学结合的教学模式,其目的是锻炼学生理论知识与实践经验的结合能力。但是作为学生工学结合的实施者――教师,如果在实践经验上还是白纸一张的话,何来学生的工学结合。因此,这就对教师提出了更高的要求:不仅要有扎实的理论基础,还得具备一定的实践能力。利用学校良好的资源尽最大的努力提高自身的实践经验,做好学生的排头兵、领路人。一是下基层,走入现场,切实动手锻炼。二是广泛开展校企交流活动、校企合作共同建设专兼结合的教学团队,相互学习,提高教师的实践经验知识。

三、教学方法的改进

现代教育示范建设十分重视教学方法的改革,启发式、发现式、自学式、活动式、问题解决式等教学方法,都是教学改革中出现的卓有成效的方法。教学改革是什么呢?教学改革一是打破传统教学束缚学生手脚的一套做法;二是遵循现代教育以人为本的观念给学生发展以最大的空间;三是能根据教材提供的基本知识把培养创新精神和实践能力作为教学的重点。教学改革的先驱就是教师,要实现教学改革,教师的教学方法也得进行改进。常说教学要创新,怎么创新?许多人感到迷离,其实,创新就在我们身边,创新就在一个个探究实践的活动中,用理论去指导实践,在实践的基础上再总结出新的理论,推动事业不断向前发展,这就是创新活动,这就是探索研究式教学。教学过程是在教师的启发诱导下,以学生独立自主学习和合作讨论为前提,以现行教材为基本探索研究内容,以学生周围世界和生活实际为参照对象,为学生提供充分自由表达、质疑、探究、讨论问题的机会,让学生通过个人、小组、集体等多种解难释疑尝试活动,将自己所学知识应用于解决实际问题的一种教学形式。

教师在教学中要培养学生的团队协作能力、合作学习,一是让同桌学生发挥各自的学习优势,就相关疑难问题,相互启发,相互研讨,然后四人小组再交流一下相互探讨的结果;二是小组合作探索研究,合作小组可以是四个、六个人,其目的是利用学生集思广益、思维互补、思路开阔、分析透彻、各抒己见的特点,使获得的概念更清楚、结论更准确;三是大班集体探索研究,即抓住中心议题或关键性问题,让学生各自发表见解,集中解决难点。

需要注意的是,要让教师与学生面对面,切不可搞成问答或对话形式,要让学生与学生之间对话、答辩、争论,教师只需在关键处加以指点或导拨,要避免教师牵着学生鼻子走。合作探索研究能促进学生思想情感交流,培养团结协作精神,构建民主和谐气氛,养成良好个性品质。以往组织课堂讨论,主题不明确,时间不充分,气氛不和谐,图形式走过场多,这是探索研究式课堂教学一定要引以为鉴的。

高职院校示范建设中教学改革促使教师向前发展,为了适应教学改革的形势,教师必须从教学理念、教学能力、教学方法等方面进行全面改进和提高。同时也只有教师的综合素质得到了根本的提升,才能真正实现高职院校示范建设中成功的教学改革。

水电站实训总结范文第4篇

关键词:电气自动化;专业英语;教学;改进

作者简介:张励(1981-),女,湖北武汉人,湖北水利水电职业技术学院电力电子工程系,讲师。(湖北 武汉 430070)

中图分类号:G712 文献标识码:A 文章编号:1007-0079(2014)05-0266-02

随着全球科技信息化的迅速发展,世界范围内电气自动化专业人员之间的技术交流越来越频繁,社会对电气人才的英语能力提出了更高的要求。目前很多高职院校,为了提高学生的综合素质和就业竞争力开设了电气自动化专业英语课程,但教学效果并不理想。本文针对电气自动化专业英语的特点,对教学中存在的问题进行了分析,提出了相应的教学改进方法。

一、高职电气自动化专业英语的重要性

目前世界上大部分的技术资料都是用英语通过互联网传播的,电气工程类的绝大部分专业资料和信息也都是以英语形式出观。专业技术人员的研究成果展示,例如申报国家奖项、申请专利、发表学术论文等,80%以上的科技资料都是以英语形式出版的。国际交流合作也需要专业人员具备良好的专业英语表达、听说、应变能力。所以,电气自动化专业英语是为了培养和提高学生对英文专业文献的阅读、听说和翻译等综合能力而开设的课程,对于学生在专业方向上的可持续发展,如硕士入学考试、工作面试、阅读和翻译实际工作中遇到的英文专业文献等,具有十分重要的作用。根据笔者对湖北水利水电职业技术学院2006届~2012届电气自动化毕业生的调查回访发现,有相当一部分毕业生现在都在国外从事水电站的建设与技术支持工作或者经常要阅读国外进口电气设备的产品说明书,他们普遍认为在学校学习专业英语是十分必要的。

二、电气自动化专业英语教学中存在的问题

1.教学对象

由于高等职业院校的高考录取分数线普遍低于普通本科院校,所以学生们的基础英语水平不高。再加上电气自动化专业的学生大多数是理科生,在高中时英语基础就不牢固,不识音标,不会读单词,记不住单词,不敢说,看不懂,阅读能力、写作能力较差。在教学时碰到有些学生反映,由于高中时严重偏科,英语基础不好,在大一时的大学英语课堂上也听不懂教师说什么,到了大三对于专业英语就更恐惧了,有破罐子破摔的厌学心理。

2.学校和专业教师的重视程度

随着近几年来“工学结合”、“项目教学法”等理论思潮在我国高职院校的兴起,有些高职院校盲目跟风,认为工学模式结合就是强调操作技能,根本不开设专业英语课;有的甚至把电气专业英语当成了选修课,可开可不开;有的虽然开设,但在课时安排上很不合理,学时太少,无法做到深入细致的详细讲解。另外,在电气专业英语教学中,教师也没有像对待其他专业课那样给予足够的重视。很多教师认为电气专业英语教学的重点就是翻译,备课讲课不如其他专业课认真,也没有像其他专业课那样严格按照教学大纲(或课程标准)、教学计划去授课,导致电气专业英语的教学内容与教学方式的随意性。

3.师资力量

随着我国高等教育的普及,在校学生数量的剧增,教师队伍数量的相对不足已经成为制约高等职业教育发展的突出问题。很多专业教师的教学任务繁重,平均每周16个学时以上,有的教师一学期承担了两到三门的专业课的教学任务,导致学校缺少专门的电气专业英语教师。很多学校要么是聘请英语基础较好的专业课教师来教授专业英语,要么直接由基础英语教师教授专业英语。专业课教师一般专业知识技能较强,但英语水平相对一般,上课欠缺生动;而基础英语教师的英语基础虽然良好,但又缺少电气专业知识。如fuse一词,普通英语翻译为“融化”,而电气专业翻译为“熔断器”;又如step一词,普通英语翻译为“脚步、台阶”,但在专业英语中,它常用来表示阶跃信号,用在step esponse短语中,表示“阶跃响应”,所以直译原文会导致很多专业文献翻译不准,影响教学效果。

4.学生自身的认识

大学基础英语有全国英语三级、四级等考试,而且还与学生的毕业证挂钩,对其学生都比较重视,但学校对专业英语并没有任何要求,所以大多数学生没有专业英语学习的压力和动力。另外,如果专业英语教师不能正确引导学生认识学习电气专业英语对于他们将来工作的重要性,那么很多学生会认为专业英语属于非专业主干课程,自然就放松了对专业英语的学习。再加上大学生课余社团活动多,实习也多,学生们由于时间、精力有限就更顾不上好好学习专业英语了,上课随便听听,课前不预习,课后不复习,草草应付,只要考试及格即可。

5.教材与教学内容

目前高职电气专业英语所使用的教材内容大多是选用国外原版专业书籍的一些章节、科研文献等,教材或讲义难度深浅不一,对三年职业教育专业课的覆盖度不够,缺乏系统性与完整性。还有一些学校选用的是本科教材,定位偏高,学生学习有困难,教师只能放慢教学速度,如果中途碰到实习实训,专业英语的教学任务更难以完成。从教学计划的安排来看,大部分学校的电气专业英语安排在三年级的上或下学期,专业英语的安排与专业课的教学进度不协调,导致学生相应的专业课还没学就要学专业英语了,学生很难理解课文内容,学习热情和积极性不高,教学效果不理想。

三、电气自动化专业英语教学改进方法探讨

1.重视专业英语教学

教师自身要加强教学责任心,严格按照教学大纲的培养要求进行教学,引导学生充分认识到电气专业英语对于未来工作和学习的可持续发展的重要性,激发学生们的学习兴趣和积极性。针对高职院校学生英语基础普遍较差的特点,要从基础的教学生认识音标,读准音标,根据音标读单词做起;然后学习基本语法,掌握简单句、复合句、关连词。教学中要以阅读理解为主,避免过分地强调听、说、读、写;重点掌握基本的专业词汇和词意。由于高职院校学生普遍缺乏自信,教师在授课的同时,也要在思想上多给学生们鼓励,学习上教会他们科学的方法,帮助学生树立信心,使学生通过渐进性和阶段性的方式逐步提高自己的专业英语水平。

2.采用灵活的教学模式

第一,专业英语注重语言的实用性,教师在上课时不能采用直接翻译全文、满堂灌的教学模式,应注重以学生为主体,精讲多练,少讲空洞理论,加强师生的讨论与互动。可以借鉴专业课中的案例教学法,例如教师可以就某个变电站主接线图讲解电气设备,让学生在课堂上分组讨论,最后由各组代表用英语进行设备的符号、用途、结构的讲解。也可以采用多媒体教学或电子书将设备图片等呈现在课堂上配合电气专业英语的教学,或者播放一段电力系统事故的英文视频,让学生分组讨论事故的原因和解决措施,最大限度地调动学生们学习专业英语的学习兴趣。

第二,教师在课堂组织教学时应以实践为主,侧重技能训练,要尽可能的为学生提供各种各样的实践机会,尽可能安排学生到企业进行与专业英语密切相关的实习等。如果条件允许,教师最好带学生到校办工厂或企业实习车间参观,面对电气设备实物讲解名称和结构,不仅让学生在实践中记住重要的专业英语词汇,而且还巩固了专业课知识。

第三,电气教研室可以充分利用现代化的教学手段,和其他专业课一样,建立专业英语教学网站,制作电气专业英语精品课程,积极丰富和更新相关内容,方便学生们自学。有条件的院校可以采用网络教学,也可以用QQ群、微信群等现代语音软件让学生与教师在线交流和答疑,检测、提高学习效果。

3.加强教师队伍建设

针对目前高职电气类专业英语教师欠缺的现状,一方面要提高专业教师的英语水平。可以采用对教师在岗培训、长期培训和集中短期培训相结合,个人进修和公派进修相结合的方式,鼓励教师积极进修深造,提高专业课教师的英语水平,使具有一定英语基础的专业课教师经过培训提高后承担电气专业英语课程的教学。另一方面可以从电气专业的外资企业中引进具有实践经验的专家担任电气专业英语教学的专职或兼职教师。同时要求任课教师要充分备课,严格执行大纲计划,在课堂中增加学习的趣味性,调动学生的学习积极性,提高专业英语的教学效果。

4.精心选择教材,积极开发数字教材

专业英语教材的选取要尽量符合高职学生的英语基础,文章要难度适宜,与高职学生的实际英语水平相匹配。内容上要注意反映新技术、新材料,符合高职高专人才培养目标要求。教材编排结构要合理,篇幅较短,且自成体系,图文并茂,通俗易懂,有利于激发学生的学习兴趣。另外,职业教育和企业对接紧密,行业新工艺不断诞生,决定了高职教材不能一成不变。学校可以根据实际需要,及时更新专业英语的教学内容,开发教学资源,在编写专业英语教材时可以组织教师去相关专业的企业进行调研,了解该专业所需要涉及到的专业英语信息,然后进行总结和编写。还可以开发灵活的专业英语数字教材,引入iPad等软件进行专业英语的教学,制作“电子书”。因为在现代社会,如果学生只掌握纸质出版,缺乏电子书出版知识,已经不能适应行业发展需求,所以数字教材就像一本“活页本”,可根据行业新动态随时添加知识,学生的学习积极提高了,学习效果也会更好。

四、结论

在实际的电气自动化专业英语教学中存在很多影响教学质量与教学效果的问题,为此要在教学内容、教学方法、教师队伍建设等多方面进行改进,使学生由被动学习专业英语变为主动学习,使听、说、读、写等各方面的能力得到同步提高,以便吸收更多的最新技术情报,跟踪和了解电气自动化领域的世界前沿,为今后的工作和学习创造更多的机会。

参考文献:

[1]吴红兵.高等职业教育工科专业英语教学初探[J].职业教育研究,2009,(9).

水电站实训总结范文第5篇

【关键词】援外培训;江西基地

一、引言

援外培训是我国对外援助工作的重要组成部分,是体现国家“软实力”的重要载体,也是我国对发展中国家开展的“授人以渔”式援助的重要方式之一,对于帮助广大发展中国家培养人才、增强受援国自主发展能力,增进我国与发展中国家的友谊、促进双边交流与合作等方面发挥了积极作用,受到广泛赞扬。

我国从1953年开始实施援外培训项目。目前,每年在华培训发展中国家人员约1万名左右。我国还通过技术合作等方式为受援国就地培训了大量管理和技术人员。

随着我国综合国力的不断增强,党和国家对加强同广大发展中国家的团结与合作提出了更高的要求,实施互利共赢的开发战略,迫切需要援外培训工作与时俱进,创新培训方式,提高援外培训的质量和效果。

二、援外培训基地的作用

通过2年共18期援外培训研修班的开展,江西基地累计对80个发展中国家的近600名国际商务官员、技术人员进行了培训,其中包括省部级官员8名。研修班采取理论学习和实地考察相结合的方式,包括专题讲座、实地参观考察、与企业开展对接座谈等多种形式,成效显著,取得了宣传中国、传播友谊、传授知识、促进合作、服务外交等综合效果。

1.通过援外培训,有效地宣传了中国和江西

援外研修班有效地宣传了中国,宣传了江西,体现了中国对发展中国家无私援助的外交政策,为中国与广大发展中国家的进一步合作打下了良好的基础,为全球化背景下的中国和平崛起营造了良好的国际环境。由于受训学员大部分为政府高级官员,他们对中国政府提供的学习机会具有一种感恩的心情,这对加强我国与发展中国家的合作将会发挥积极的作用。援外培训也使江西基地-江西外语外贸职业学院在全国、在广大发展中国家中提高了声誉,扩大了影响。

2.通过援外培训,较好地传授了专业知识

学员来中国的根本目的是学习有用的知识,回国后能够学以致用,提高工作能力。为此,江西基地对培训课程进行精心策划,对授课教师进行准确选择,对教学内容和考察实训地点进行科学安排,系统地向学员传授了能源与环境卫生、内陆开发区建设管理、地方政府行政管理、职业教育、招商引资等领域的专业知识、专业技能和中国政府和江西省在这些方面的成功经验,帮助学员们学到了新知识、新经验,开阔了眼界,增长了见识。

3.通过援外培训,为开展与发展中国家的经贸合作提供了契机

学员在华研修后深刻地认识到,广大发展中国家与中国经济存在巨大的互补性;他们高度赞赏中国丰富的商品、低廉的价格、实用新型的技术,纷纷表示要加强合作,为中国商品、技术和投资进入他们国家牵线搭桥,愿意提供一切便利。培训班期间,江西基地还承办了多次“江西‘走出去’企业与国际商务官员对接会”。对接会宣传了我省“走出去”企业的优势和能力,探讨了在农业开发、矿产开发、工程承包、合资经营等诸多领域的合作机会。江西基地还为江西“走出去”企业牵线搭桥,积极安排学员走访江西企业,不少企业达成了初步合作意向,建立了友谊与渠道。

4.通过援外培训,发展和巩固了中外友谊

援外培训不仅是知识的传递,能力的训练,也是中国人民与世界人民友谊的播种机,通过培训班这条渠道深化了合作,培养大量的友好人士。为此,江西基地非常注重培训期间抓服务,播友谊。一是配备一对一合作老师和志愿者学生;二是24小时为学员提供医疗服务,安排校医陪同外出考察;三是照顾和尊重不同宗教习俗;四是为学员提供各种生活服务,如购物、兑换外币、外出就医等;五是组织学员学唱中文歌、学说中国话、组织体育比赛、举办联谊会、为学员庆祝生日等活动。通过周到的安排、热情的服务、贴心的关怀、真诚的付出,学员们切实体会到了中国人的真诚友谊和热情,江西人的好客,家人般的温暖。

5.通过援外培训,有效地锻炼了基地队伍

承担国家援外培训任务,对多数基地工作人员来讲,是“新娘子上轿——头一回”,很多工作需要边摸索边实践边总结,同时面临时间紧、任务重、压力大、语种偏等困难。但是,正是这种困难和挑战才能更好的锻炼人、培养人。江西基地从实施方案申报、讲义稿的修订、住宿餐饮安排、考察参观地的对接联络、研修内容和日程的设置、财务结算等工作都制定了严格标准,责任到人。

三、进一步加强我省援外培训基地建设的思考

在援外培训工作要实现健康持续发展,提升进一步为江西乃至全国经济社会服务的能力,基地建设需继续创新理念,加强宣传,强化服务。

(一)创新理念,高起点定位

1.把握目标定位

作为培训基地一定要做好自己的目标定位,外交无小事。目前务必切合实际,不能好高骛远江。以西基地为例。江西基地拥有中部地区的区位优势和江西外语外贸职业学院坚实的办学资源,但江西基地每年的培训目标是8-10期,年培训总人数260人左右。这种目标定位符合实际情况。

2.把握领域定位

江西省是农业大省,农业在全国占有重要地位;江西也是矿业经济大省,采矿、冶炼技术先进,拥有中国最大的铜产品生产基地和重要的硫化工原料及金银产地——江西铜业集团。因此,根据江西省情和江西基地的优势,江西基地承办商务部援外培训的领域定位为“一个基础,五个重点,广泛拓展”,即:以已有培训经验的领域为基础,以农业、矿业、内陆开发区建设、职业教育、旅游管理等五大优势领域为重点,同时广泛拓展经济管理、文化传播、环境保护、医疗卫生等其他领域研修班。

(二)狠抓质量,高标准建设

1.积极争取主管部门支持

援外培训是一项国家战略,需要各方面的支持和配合。江西基地在援外培训中的成功做法值得借鉴。一是要加强与商务部援外司、国际商务官员研修学院的沟通汇报,加大工作力度,在项目审批、分配等方面能够给予江西基地更多支持,确保关键时刻能24小时热线联系。二是要加强与省商务厅的联系汇报,在政策上、资金上争取更多、更大的支持,为基地的进一步发展壮大提供动力。三是要密切关注和深入研究国家援外培训方向和方针政策,找准切入点,编制申报方案,充分论证完善方案,扎实开展申报工作。

2.建立健全专兼职师资库

师资的好坏关系到培训的质量和国际声誉,为此江西基地主要从以下方面来保证培训的质量。一是加强对重点培训领域的研究,加强与省内外高校、政府职能部门、研究机构等单位有关专家的联系,不断充实和健全援外培训师资库;二是要加大对基地自身的专职教师的培训和培养,建立一支稳定的江西基地自身的优秀师资队伍;三是要加强对授课师资授课水平与效果的评估,及时跟进,听取学员意见,促进教学水平的提升,并根据评估结果及时调整更新师资库,优中选优。

3.建立援外培训考察实训基地

根据援外培训的需要,江西基地通过江西省商务厅的协调与联系,已经在省内外初步确定了一批考察实训点,如南昌市高新技术开发区、九江市经济技术开发区、吉安市畜禽良种场、永修县柘林水电站、深圳科技工贸和信息化委员会、浙江金融学院等,涵盖政府机构、工业园区、重点企业、产业基地、学校等不同领域。

4.加强援外培训队伍建设,打造一支德才兼备、结构合理的援外培训队伍

江西基地依托江西外语外贸职业学院的语言。目前,该院拥有包括英语、阿拉伯语、西班牙语、葡萄牙语在内的8种语言专业,这种语言优势在援外培训中发挥巨大的作用。江西基地一方面要加强对现有工作人员的培养,不断提升他们的政治素质、业务素质和外语水平,切实提高基地工作人员的援外培训管理和服务的能力。另一方面要进一步充实工作人员,引进小语种专业人才,引进具有较强文字基础、特别能吃苦、能打硬仗的复合型人才。

(三)加强管理,高水平运作

1.建立健全援外培训管理制度

在江西基地发展初期,除了制定了《援外培训项目突发事件应急工作预案》等少量制度外,基地的工作重点主要集中于援外培训规划、项目实施以及事务性工作,随着援外培训的深入,江西基地逐步强化了制度建设,从招生、接送机、餐饮安排、茶歇服务、晚上值班、陪同购物换汇、就医、翻译、结算、应急处理等每一个环节都应制定了相应的操作规程和管理制度,走规范化、制度化、科学化之路。

2.精心设置培训课程

要针对每一期培训项目,抓好需求分析、培训方案设计,使培训更加贴近实际、贴近需要。要加强与商务部援外司、商务部国际商务官员研修学院、驻外使馆经商处和省商务厅的沟通,加强与省内外知名大学的相关专家教授的联系,虚心请教,精心挑选和设置相既有较强先进性又符合学员国家实际需要的课程。要精心编制培训教材,精心安排培训师资。

3.不断改进培训方式

培训方式要注重与国际接轨,注重成人教育的特点。喜欢提问,喜欢交流是外国学员的一个特点,而我国教师比较习惯于长时间讲授。因此,要在开班前和每一位授课专家就援外培训班的教学特点进行充分沟通,提醒其借鉴国际通行培训经验,扩大互动学习和案例分析的内容比例,增加课堂提问和研讨交流的时间安排。要突出现场教学,认真组织好学员的外出参观、实训和考察活动,通过内容丰富、形式多样的教学和生产实践活动,使课堂教学与实践操作相结合,知识传播与文化传播、友谊传播相结合。同时,要加强对授课效果的评估,根据学员反馈的意见,对授课内容进行充实,剔除实用性不强和效果不好的内容,增添新的学以致用的内容,不断提高授课水平。

4.细致照顾学员,安排丰富多彩的课余活动

在学员生活方面,应密切关注每位学员身体、饮食、课余活动等状况,发现问题要妥善调整并解决。一要更细致地做好学员餐饮工作,要根据学员宗教、饮食习惯情况,妥善安排一日三餐。二要及时为学员购买意外伤害保险。三要安排丰富多彩的课余活动。不仅要让学员学习到相关业务知识,而且要通过培训班这一渠道,让世界了解中国的文化和风土人情,了解江西,增进中外友谊。要尽可能安排丰富多彩的课余活动,利用周末组织学员外出参观、考察等。通过参观考察,让他们进一步了解中国改革开放和现代化建设所取得的巨大成就。

5.强化安全保障工作

学员在华学习期间的安全是各项工作的重中之重,基地上下必须牢记“成功看安保”的警示,切实做好项目安全保障工作。开展援外工作安全漏洞大排查,对教学、考察、餐饮、住宿、接机送机等培训全过程进行大排查,寻找可能存在的安全隐患,及时提出改进措施。特别要注意餐饮安全、医疗卫生以及外出期间的安全。

6.加强宣传,做好对学员的跟踪回访

及时将援外培训各类工作和活动信息对外,增加外界对援外培训的了解,加大新闻媒体宣传力度。建立健全学员信息档案,积极对学员进行跟踪回访。目前,江西基地指定了专人负责跟踪回访工作,在重要节假日、生日均寄发贺卡,及时了解学员近况。

(四)注重细节,高效能服务

细节决定成败,特别是在外事活动中更加要注重细节。江西基地的成功,在某种程度上就是细节的成功。该基地一是坚持“2+1”志愿者服务制度,即一名外国学员配备一名外语教师和一名外语学生作为志愿者,采取二对一的服务方式,为学员培训期间的学习、购物、观光、生活、健康、安全提供全方位、一条龙服务。二是优化个,注重互动。在生活安排上注重统一性与特殊性相结合,针对学员来自不同的国家,语言、宗教、饮食习惯、生活方式等都不尽相同,尽量满足每位学员的合理要求。