开篇:润墨网以专业的文秘视角,为您筛选了八篇线路工实训总结范文,如需获取更多写作素材,在线客服老师一对一协助。欢迎您的阅读与分享!
关键词:理实一体化;游戏教学;职业学生
在电工类职业教育中,“电力拖动”作为电工类专业的一门重要的课程,其课堂教学改革受到越来越多职业教育工作者的重视。理论与实践一体化教学是目前职业院校专业教学实践中总结出的一种新型教学模式。它将理论与实践融合于一体进行组合教学,帮助学生形成技能与技巧的认知规律,实现学生在理论知识和实践操作的双面发展,进而使学生更加适应岗位的要求。
一、电力拖动的理论化教学
在职业教育中,教学模式无论怎样改革都离不开理论教学,学生只有把握好理论知识才能在实际操作中获得更大的进步。实际生产机械的电气控制线路千差万别,我们不可能,也没必要去一一讨论,无论多么复杂的线路,都可以认为是由基本控制线路组合而成。因此,教师应要求学生必须在理解的基础上牢牢掌握基本控制线路的组成及工作过程,为后面的学习打好基础。在教学过程中,基本控制线路的原理是重点也是难点。在一般的教学方式下,经过教师的讲解,学生对电路原理,好像全明白了。而一旦教师不做引导,让学生自己讲述线路原理时,多数学生就会不知所措,思路不清。怎样帮助学生理解电路原理?本人认为应采用如下教学过程。例如:在三相异步电动机双重联锁控制线路的安装与维修这一课题的教学中,首先,教师引导学生复习讨论分析出接触器联锁正反转控制线路的缺点,进而引出双重连锁控制线路。在分析工作原理的过程中,应重点讲解复合按钮的接法、对触点的动作顺序及按钮联锁的作用。讲解线路工作过程时可将游戏教学引入其中,通过角色游戏帮助学生理解。让学生自主讨论分配角色,每个学生充当一个器件或器件的一部分,自己动手制作器件标志,根据线路图的接线方式,学生找到自己的位置站好,教师引导其他学生观察角色学生的站位是否符合线路图走线,若学生站错了位置应怎样调整。此时学生的学习热情被充分调动起来,经过学生的讨论和教师的引导明确角色学生的正确站位。到此,线路图由学生组建起来了。接着,由教师讲述线路工作原理,对应学生演示器件的动作过程。在讲述的过程中,若角色学生出现状态问题,首先由教师引导其他学生讨论角色学生应该处于怎样的状态,最后由教师来纠正各个角色学生的状态,并讲解状态原因。通过角色游戏的运用,提高了学生的学习热情,发挥了学生的主观能动性,将知识具体化形象化,使复杂的内容变得浅显易懂。
二、电力拖动的一体化教学
电力拖动教学中要注意理论与实训的紧密结合。树立理论教学是为实训服务的思想,以“必须和够用”为指导原则,实训是在所学理论指导下有针对性的训练,是对所学理论知识的应用和消化。因此,在教学过程中要将理论和实训有机地结合起来。例如:在按钮接触器双重联锁控制线路的安装与维修的教学可采用下面的教学过程:(1)提出工作任务;(2)电路分析(电路原理分析;电路特点分析);(3)在教师的指导下,学生根据原理图画出布置图和接线图;(4)学生准备工具进行低压电器检查安装练习;(5)学生进行按钮接触器双重连锁控制线路的安装接线练习(教师巡回指导,重点讲解按钮、自锁线和连锁线的接线);(6)学生对已安装的线路进行自检;(7)教师巡回指导,学生汇报自检过程中发现的问题,教师提出解决方案;(8)教师控制下的通电试车;(9)控制线路常见故障分析,学生排故练习;(10)任务总结评价等环节。
在此过程中,教师要注意保护学生的主动参与意识,鼓励学生进行分组操作,进行比赛练习。学生在比赛中即可以增强自己的动手操作能力,深入了解了控制电路的工作过程及常见故障的检测和维修,鼓励学生遇到问题要去思考,要引导学生随时复习所学理论知识,不仅要教会学生干什么,怎么干,还要教会学生明白为什么这样干,真正做到理论与实训的一体化,同时在比赛中激发了学生学习的积极性,活跃了课堂教学气氛,有利于教学质量和教学效率的提高,有利于培养学生分析和解决实际问题的能力。
关键词:高职院校;输配电专业;实训基地;建设
作者简介:汪敏(1988-),女,湖北黄冈人,三峡电力职业学院动力工程学院,助理讲师。(湖北 宜昌 443000)
中图分类号:G482 文献标识码:A 文章编号:1007-0079(2013)28-0174-02
三峡电力职业学院是一所以电力为特色的高等职业院校,被中国电力联合协会认定为首批“电力行业高技能人才培训基地”。高压输配电线路施工运行与维护专业(以下简称“输配电专业”)是学院受中央财政支持的重点建设专业。因此,专业实训室和实训基地建设就显得尤为重要。从传统角度讲,实训基地主要承担理论教学之外的实践训练,这种训练可以是完成本专业中某些课程理论教学后的实践教学,也可以是本专业中的综合训练,即实训基地(实训室)是承担专业实践训练的场所;从现代高等职业教育的角度来看,实训基地应该成为融合学生、教师和情境三个教学要素的主要场所。本文以输配电专业实训基地的建设为例,就高职院校的实训基地建设进行了分析探讨。
一、建设专业实训基地的必要性
1.实训基地建设是职业岗位的需求
从高等职业教育专业设置方面来说,任何一个专业的设置都必须通过对社会市场的调研,才能统计和预测社会与企业需要什么类型的高技能人才,通过分析统计从而确定专业人才培养目标,划分专业培养人才所能从事的职业岗位,针对不同岗位需求,并结合相应的职业技能工种鉴定,分析职业岗位所需的知识、能力和情感目标,从而考虑是否建设相关实训场所,而不能盲目的建设没有必要的实训室。以输配电专业为例,学生主要对应的岗位群有线路架设工、配电线路工、送电线路工、电力电缆工、带电检修工、工程测量工和电气测试员等,那么相应的实训基地建设就应与这些岗位相匹配。
2.实训基地建设是课程设置的需要
从高职教育观念来说,实训基地建设是专业课程设置的需要。鉴于目前普遍采用任务驱动教学法,每门课程都会设置相应的学习情境,而学习情境的设置必须要有特定的地点、场所,故此,也凸显出实训基地建设的必要性。
二、目前高职院校实训基地(室)建设存在的问题
我国高等职业教育经过了30多年的快速发展,对于实践教学的重要作用已达成共识,但由于在校内外实训基地建设中缺少必要的政策支持与引导,以及企事业单位的指导和参与,导致很多院校对于实训基地的定位不够明确,只是简单地将实训基地当做学生完成实训课程任务的场所,而忽略了实训基地的制度管理、师资管理、实训基地的技能培训和社会服务等作用,甚至有些所谓的实训室、实训基地成了摆设,实训室的构建只是停留在设备的购买上。同时,由于资金缺乏等原因,导致目前一些专业的实训基地的设施只停留在理论或演示阶段,教师和学生无法利用实训基地完成必要的实践项目,更谈不上实训教学质量,实训基地也因此失去了高职教育实训教学的重要意义。
三、输配电线路实训基地功能定位
输配电线路实训基地是高职院校输配电专业的重要实训基地,是学生完成实践技能训练和实现学生到职业人的角色转变的重要场所。同时它还是针对相应行业及职业岗位群的技能培养而设立的技能训练场所。其基本功能应该包括理论培训、技能培训、职业技能鉴定培训和技能竞赛培训四大方面。实训基地的建设应该按照“整体规划、合理布局、技术先进、资源共享”的原则,采取“一个中心,多点布局”的方式,逐步在全校形成各个专业的实训基地功能的互补、特色发展的建设格局。以三峡电力职业学院为例,该学校依托中国能源建设集团有限公司,同时也是中国能源建设集团的职工培训中心,学校确立了“以市场为导向,以学生为中心,以能力为本位,以特色促发展”的办学理念,积极探索实习实训人才培养模式,在校企合作和实习实训工作上,逐步探索出了一条以“工学结合、顶岗实训”为主要模式、辅以“学生一体化实训、职工培训、优势互补”的具有学校自身特色的实训模式,为教师的教学及学生的职业能力锻炼提供了得天独厚的条件。
四、输配电线路实训基地的建设目标
围绕输配电专业人才培养目标,建设一个融教学、培训、科研和技术服务于一体的多功能实践教学基地。构建以校企合作为特色的工学结合的人才培养实训模式,即依托学校和企业(中国能源建设集团有限公司、湖北超高压宜昌分公司等)两个平台采取实训指导教师与企业技能名师(楚天技能名师)相结合、学生与企业员工相结合、实训车间与校内外实训基地相结合的培养方式,把职业岗位工作过程融入到基本技能训练、技能证书培训取证和技能竞赛三个实践环节中去。争取建成满足专业教学、专业研究、技术服务和技能培训四项功能的开放式实习实训基地,其设备、实训教学手段、师资水平和管理模式在全国同类院校中处于领先水平,真正建成了服务于输配电线路专业方向的现代国家级输配电线路示范性实训基地,继而成为全国同类专业的示范性窗口。
五、输配电线路实训基地建设的基本思路
三峡电力职业学院的输配电专业于2012年初成功申报中央财政支持重点专业,专业建设期两年。为能在验收时达到要求,本专业实训基地建设的基本思路主要有以下几个方面:第一,利用中央和企业同步下拨的专业建设经费,进一步扩大专业实训基地(室)的建设规模,逐步完善实训基地功能,同时购置一些新技术、新工艺以及企业目前在大力推广的新设备,努力创造一个接近真实工作环境的实训基地。第二,实训基地的管理制度要紧跟企业工厂的管理机制,制定完善的现代化的管理制度是保证实训基地正常运转、实训教学培训任务落到实处的关键。第三,注重实训基地的内涵建设。在硬件设施建设的基础上,进一步提高实训教学改革效率,提高实训师资队伍质量,积极进行社会培训项目及职业技能鉴定项目的开发,使实训基地能更好地服务于地方经济。
1.实训基地管理制度建设
实训基地是进行实践教学工作的场所,是进行教学研究、技术服务的重要基地。而实训基地的管理则是反映学校教学水平、专业技术水平和管理水平的重要标志,因此必须重视实训基地管理制度的建设。实训基地管理制度应主要从实训场地管理、实训教学管理、实训安全管理、设备管理、校外实训基地管理五个方面着手进行,将所有的制度都明文条例规范化,定期对相关内容进行检查考核,以确保实训基地正常运行。
2.实训基地硬件建设
校内外实训基地建设以提升技术内涵、拓展服务功能为目标,紧密结合生产实际和岗位要求,实现实训基地的技术服务和产学结合特性。为了满足各类实训项目的开展,要建设由一批关联性强、贴近生产、反映企业的主流的实训室组成的实训基地。以三峡电力职业学院输配电专业为例,根据人才培养方案要求,该专业目前已建成并应该具备以下实训室(基地):电工工艺实训室、电力安全急救实训室、金工实训车间、焊接实训车间、工程测量仪器实训室、高电压实训室、可编程控制器PLC实训室、工程概预算实训室(兼具电气CAD实训)、输电线路施工机械设备及工器具实训室、输电线路带电作业仿真实训室、输配电线路实训基地、校外宜昌市紫阳500kV超高压线路13基铁塔实训基地。以上各种实训室不仅能实现资源共享,而且还能实现技能培养的层层递进。
三峡电力职业学院的输配电专业自2007年组建成立并开始招生,在学院教学资源的大力投入下,到现在实训基地已渐有雏形。建成了集理论教学、实操训练、取证培训、技能竞赛功能于一体的实训基地,依据输配电线路实训基地建设的功能定位、目标及基本思路等,构建了实训基地建设内容,即输配电线路专业实训基地建设内容,如表1所示。
实训基地建设要向企业实际工作环境靠拢,实训室应尽可能贴近生产、技术、管理、服务第一线,努力体现真实的职业环境,让学生在一个真实的职业环境下按照专业岗位群对基本技术技能的要求,得到实际操作训练和综合素质的培养,从而建设成符合学校及专业自身特色的实训基地。
3.实训基地实训师资队伍建设
实训师资之于实训基地如同实训基地之于高职院校一样重要,建设一支高素质的实训师资队伍,是搞好高职实践教学,提高学生实践能力的必要条件。在实训师资队伍建设过程中,学校应首先制定相应的激励机制,鼓励教师去企业生产一线锻炼学习,给教师提供培训深造的机会。其次还应注重实训指导教师的个人成长,合理建设教师梯队,理性分配教师任务,采取适当的师带徒方式培养后备实训指导教师。同时还应制定相应的实训基地教师教学工作规范及奖惩考核办法,以规范教师的行为规范。在条件允许的情况下,聘请企业技能名师与校内实训教师一起教学,以促进教师的成长,从而提高实训教学质量。
六、结束语
专业实训基地建设是高等职业院校的一项任重道远的工作,直接影响着高职院校的教学质量和竞争能力,关系到人才培养目标的实现。高职院校应从实现高职院校人才培养、技术研发、社会服务职能的高度出发,把校内外实训基地建设成为促进校企合作的重要因素来考虑,在建设过程中总结经验,创新机制。充分利用好实训基地的各方面功能,既为社会输送高技能人才,又为社会人员培训提供服务支持。
参考文献:
[1]张国政.高职教育专业实训室建设的几点思考[J].科技信息(学术研究),2008,(26).
[2]方伟中.高职电工电子与自动化技术实训基地建设的探讨[J].中国校外教育,2012,(15).
[3]兰宇飞.高职院校实验实训室建设的实践与探讨[J].天津职业大学学报,2012,(3).
[4]张长学.淄博职业学院示范性高职院校建设项目的设计与实施[D].青岛:中国海洋大学,2008.
关键词:教学设计?教学质量?学习兴趣?因材施教
教学设计是一名合格的教师永远思考的命题,同时也是一个不断更新的热门话题。搞好了教学设计,不仅会推动课程改革,提高教学质量,同时,对提高教师的教学水平、教学能力以及促进教师专业发展都具有深远的意义。教学设计必须采用新型理念来实施课堂教学,在设计的过程中要全方位思考问题,包括教材的问题、目标的问题、学生的问题、教学环节的问题等等。
一、教材分析
笔者所在学校使用的《机床电气控制》是部颁教材。本部分内容选自第一章第三节教材,具有承上启下的作用。根据学校制定的理论实习一体化教学模式,保证每个学生课有所得,本节课笔者设计精讲多练,让学生在操作中懂理论,在练习中长技能。
根据教学大纲的要求以及对教材的分析,结合生产实际的需要,笔者将本节课的教学目标定为三个方面:
1.知识目标
让学生理解接触器联锁正反转电气原理图的基本构成和工作原理,学会接触器正反转的接线方法。
2.能力目标
培养学生独立思考、分析问题和解决问题的能力,提高学生的安全生产意识。
3.情感目标
培养学生的探究意识和团队合作的意识,使学生形成科学的思维方式。
依据“以就业为导向培养技能型人才”的教育指导思想,确定本节课的重点是接触器联锁正反转控制线路的工作原理,难点是接触器联锁正反转控制线路的实际接线。
二、学情分析
本节课的教学对象是中级班学生。他们性格开朗,动手能力强,但有厌学心理,基础不扎实。因此,笔者因势利导,从他们的兴趣入手,充分利用多媒体和现场实物,给学生视觉的刺激和感觉的撞击,提高学生学习兴趣,帮助学生克服厌学情绪。
三、教法学法
1.教法
根据学情分析,为了激发学生的学习兴趣,笔者采用的教法有:任务驱动法、实训演示法、小组合作法。让学生带着任务进行探索,在教师的引导下,学生自主合作学习,尝试电气安装,既强化了重点内容,又体现了“教学做”一体化的教学模式,同时也是突破难点的有效途径。
2.学法
为了使学生更好地掌握知识,依据“以教师为主导,以学生为主体”的教育理念,要求学生做到;课前预习,有备而学;动手画图,动脑分析;多做多练,巩固新知;学会总结,掌握要点。
四、教学过程
为了让“课有所得”,让学生学得懂、学有用、愿意学,让课堂气氛活跃起来,把学生的注意力集中在课堂上,笔者把整个教学过程设计为六个环节:
1.复习回顾,温故知新
首先,复习上节课所学的正转控制电路。 重点提问学生:
(1)自锁的概念是什么?学生思考后,给出答案。
(2)正转控制线路的工作原理如何实现?给出电路图,学生分析回答后,用多媒体动画演示线路工作过程,再次加深学生的印象,为讲授新课做铺垫。
2.导入新课,激发思维
为了激发学生的学习兴趣,结合学生日常生活中常见的起重机升降、电动门伸缩,创设问题:机床工作台的前进与后退;万能铣床主轴的正转与反转;仅有正转的控制线路能否满足这些要求呢?学生会得出否定的结论,引出本节课的课题――正反转。创设情境,播放数控机床工作台运动的视频,通过视频和提问激发学生探求新知识的欲望。
3.讲授新课,探索未知
提出任务:从正转到正反转如何实现?为了降低学习难度,分解任务,逐个突破,培养学生分析问题和解决问题的能力,提高学生的探究意识和协作意识。将任务分解为三个方面:任务一,主电路如何连接?任务二,辅助电路如何连接?任务三,总电路如何工作?
(1)任务一:主电路部分的教学。由于加入了反转,主电路有一定变化,主电路就设计为以教师讲授为主的方式,引导学生由“换相”的概念思考如何接线。最终完成KM1和KM2主触点在主电路部分的连接。
(2)任务二:辅助电路部分的教学。这部分内容主要采用启发式教学,以提问的形式引导学生由正转线路推出反转线路。设置问题:“如果在按下SB1时,不小心同时按下了SB2,会出现什么情况?”教师利用多媒体动画演示,启发学生找到答案――主电路电源被短路!为了避免这种情况的发生,需要进一步完善电路。引导学生把接触器的常闭辅助触点接入电路,分析其动作情况,总结其作用,从而引出“联锁”的概念,最终完成辅助电路部分的联接。在这部分知识的讲解过程中,通过刻意设计的几个问题,层层递进,激活师生的双边活动,达到了良好的教学效果,让学生在轻松愉悦的氛围中掌握了知识。
(3)任务三:总电路的教学。提出问题:总电路如何工作?让学生带着这个问题观看动画展示正反转控制的三种状态,提示学生认真观察在三种状态下,各电气元件的触点状态发生了哪些变化。观看完毕后,引导学生分析总结线路工作过程并总结线路的特点。随后,笔者给学生示范总结出前三部分的工作过程:接通电源开关、正转控制的工作原理、停转的工作原理、反转控制的工作原理,让学生根据正转工作原理自己完成,最后公布正确答案。让学生自己对照,查漏补缺。通过设计这个环节,激发了学生的学习兴趣,提高了学生分析问题、解决问题的能力。
4.实践操作,验证理论
通过实践操作,加深学生对理论知识的理解,将知识转换成技能。实施步骤:
(1)教师示范(教),教师根据电气控制线路接线图,连接线路。讲解布线工艺,传授接线技巧,强调安装注意事项。接线完成后,通电演示电动机的正反转。
(2)学生模拟(学),教师示范后,将学生分成两人一组,开始接线。再次强调接线完成后,一定要经老师检查无误后,方可通电,保证安全。
(3)巡回指导(学做合一),教师对每组操作进行检查,检查是否按图施工,指导布线工艺,传授接线技巧,鼓励学生提出问题并引导学生解决问题。
(4)演练体会(学教合一),让学生找到成就感,体会成功的喜悦,增强学生的自信心。
(5)考评互评(与职业标准合一),找出差距,提高学生的动手能力,明确努力的方向。
5.课堂练习,巩固加深
完成实践操作后,为巩固强化本节课的重点内容,引入练习,以小组竞赛的形式,让学生完成题目。通过本环节,进一步提高学生识读电气原理图的能力。
6.归纳小结,布置作业
通过归纳小结把本节课所讲授的知识系统化,再次强调重点和难点内容。
针对学生基础的差异分层布置作业,对知识作适度延伸,使学有余力的学生有所提高;适当降低难度,使基础差点的学生保持学习兴趣,从而达到因材施教的目的。
板书设计:板书简明扼要,清晰地体现了本节课学习的主要内容,突出了教学重点,便于学生理清思路。
五、小结
本课通过理论结合实际的教学方法,充分体现了“以教师为主导,以学生为主体”“做中学”“做中教”的教学理念,帮助学生克服厌学情绪,收到了良好的教学效果。
不足之处在于学生理论知识比较薄弱,少数学生的学习积极性不高,操作完成后工具摆放不够整齐,需要在今后的教学中督促和纠正,引导学生培养良好的工作学习习惯。
关键词:电力行业;输配电工程;专业改革
作者简介:倪良华(1966-),男,江苏南京人,南京工程学院电力工程学院,副教授;杨志超(1960-),男,江苏南京人,南京工程学院电力工程学院院长,副教授。(江苏 南京 210013)
基金项目:本文系南京工程学院重点教改项目(项目编号:JG201104)的研究成果。
中图分类号:G642.3 文献标识码:A 文章编号:1007-0079(2014)03-0062-02
进入21世纪以来,经济发展低碳化席卷全球,绿色能源利用蓬勃兴起,智能电网发展方兴未艾,电力行业迎来了一个崭新的发展时期,发展特高压和智能电网,已成为我国能源战略的重要内容。随着电力行业的快速发展和电力体制改革的不断深入,特别是特高压远距离输电网的规划与建设,对具有高水平的专业背景人才的需求日益迫切,这为输配电工程专业人才培养带来了机遇和挑战。结合电力行业发展与改革的大背景,为培养行业需要的高素质复合型人才,主动适应行业对专业人才需求变化,更新人才培养理念,开展输配电工程专业的人才培养模式和培养方式方法的改革与实践,具有重要的现实意义。
应从输配电工程专业应用型本科人才培养目标出发,定位好新形势下人才培养目标和规格,整合优化现有教学资源,构造完善的理论和实践教学体系,实施教学方式方法改革,打造新的实践教学基地及现场实习基地,促进教学科研相互融合,完善教学质量评估体系与方法;同时根据学生发展特点,结合课堂理论教学和现场实践,让学生学习掌握新的理论、技术和方法,提升学生的动手实践能力及创新能力,使学生的知识水平和综合素质得到全面提高,这是目前输配电工程专业改革的主要内容和亟待解决的问题。
一、输配电工程专业人才培养过程中存在的主要问题
当前输配电工程专业人才培养和教学过程中存在的主要问题包括以下四个方面:
第一,专业人才培养目标和规格与行业发展不相适应。国家电网发展特高压输电和新能源技术,新设备、新技术、新材料、新工艺、新方法不断涌现,现有输配电专业人才培养目标和人才培养规格的定位没能很好地与时俱进,从知识、能力和素质等方面进一步明确输配电工程专业人才培养的具体要求。
第二,原有课程知识体系中,理论课程中部分课程存在交叉重复现象,部分理论教材内容未能及时反映行业领域发展的新理论和新技术,滞后于现场工程实际,不利于学生学习系统知识和跟踪学科前沿知识,不利于学生从系统角度思考问题,不利于学生未来较快适应现场工作。
第三,教学方式方法手段单一,现主要以课堂灌输式讲授为主,尊重学生的个性发展不够,现代化教学手段运用和信息技术资源利用不充分,单一的教学模式无法实现教与学的互动,教学效果不甚理想,甚至导致部分学生产生厌学情绪。
第四,教学评估体系不完善,难以全过程监控教学过程,考核手段单一,往往以一份考卷或一份报告的形式考查学生对一门课程的掌握情况,不能多元化检验、评价学生的综合水平,更无法考查学生的创新能力。
二、专业教学改革的具体措施与实践
“十一五”期间,通过承担教学改革立项课题的研究和教改试点,经过多年专业教学改革实践,探索了一条新时代背景下输配电工程专业人才培养之路,取得了颇为丰富的教学成果。专业教学改革的具体措施与实践归纳总结如下。
1.紧跟电力行业发展,定位好人才培养目标
当前电力系统及自动化技术发展日新月异,新技术、新设备、新方法不断涌现,国家电网正朝着大区域、大规模电网方向发展,同时电力行业需要多种层次的专业人才。认清并明确输配电工程本科专业所培养人才的层次,是形成人才培养理念的关键。为此,深入到电力公司、送变电公司、电力设计院、电力监理公司、地铁公司等单位进行广泛调研,虚心听取用人单位对输配电专业人才的需求意见,是确定人才培养目标的第一要务。目前现场方面的人才层次不高,而用人单位对高层次专业人才需求量较大,要求所培养的人才综合素质较高,专业方面不仅要具备完备的电工理论基础、机械工程知识、电力工程知识、输电线路工程知识,还要求具备实践动手能力强、现场适应能力强、管理能力突出、团队合作意识好等综合素质。
认清形势,紧密跟踪社会发展对专业人才的需求,调整输配电工程专业发展方向,合理设计人才培养方案,突出专业建设特色,采取有效可行的人才培养措施,努力提高教学质量,培养出个性健全、情操高尚、基础扎实、知识面广、面向生产第一线、工程实践能力强、能够跟踪本领域新理论新技术、具有创新精神的应用型高端专业人才,是南京工程学院输配电工程专业的人才培养目标。
2.走校企合作之路,共建先进实践基地
打造有特色的实践教学基地是进行输配电工程专业改革与建设的目标之一。经过多年努力,在增加实验室建设投资的同时,通过与电力公司和送变电公司等单位合作,在原有已建实习基地的基础上,共同建设了“输变电工程实习中心”、输电线路施工实训基地、输变电虚拟仿真实验室、输电线路测量实验室、电缆故障测试实验室、输电线路金具陈列室、杆塔模型室等实践基地。实验基地及实验室配置的设备种类齐全,功能全面,技术先进,处于国内领先水平。同时,为解决学生毕业现场实习问题,与地方市供电公司大力合作,设立了校企合作培训实习基地,通过校内实践基地的训练和现场实践活动,提高了学生的实践动手能力。
3.紧扣行业需求,修订人才培养方案,重组优化课程体系
制定出好的人才培养方案是培养高质量人才的关键因素。专业改革中修订人才培养方案,结合教育部对工科院校人才培养的基本要求,电力行业对岗位职责及知识点的具体要求,以及高等院校同类专业人才培养方案的特点,突出以理论知识扎实工程应用能力强为培养主线,重组专业基础课、专业课、专业选修课及实践课等不同层次专业课程体系。专业基础课方面,通过开设“电气工程导论”课程,让学生初步感知电力系统,培养学生的工程意识。通过开设三大力学课程和电路、电机和电子技术等电类课程,将力学和电工类课程巧妙融合,为培养学生的专业素养打下了良好基础。专业方向课方面,为突出专业特色,优化相关课程,将“架空线路设计”与“输电杆塔设计”课程合并,将“架空线路施工机具”与“架空输配电线路施工技术”课程合并,增加“电力电缆”课程课时数和电缆故障测试技术相关内容,增加开设“配网技术”课程。专业选修课方面,开设能反映新技术、新设备在专业领域的应用类课程,比如“特高压电网”、“远距离输电技术”、“输电线路概预算”、“GIS在电力系统中的应用”、“智能输电技术”、“配电网灵活自愈技术”等课程,以开阔学生的视野,拓展学生的专业知识面。实践课方面,利用优质的校内外实践教学基地,让学生参加输电线路施工现场实训,输变电虚拟仿真实验室基地实习,参加一次、二次系统设计和到企业现场进行设备安装调试,并将课程设计、毕业设计及大学生科技创新与工程设计、科研项目相结合,以提高学生的综合能力和适应社会的能力。
4.以“九个结合”为指导,改革教育教学方法
将输配电工程专业的教学方式方法改革的具体措施归纳为“九个结合”:理论教学与工程实践相结合;校内教师课堂讲授与校外专家专题讲座相结合;传统教学方式与现代化教学手段运用相结合;产、学、研相结合;毕业设计与现场工程设计相结合;毕业实习与企业实践相结合;编写或选用教材与企业培训要求相结合;大学生科技创新实践与科研课题相结合;仿真实验室虚拟培训与现场具体实践相结合。
以“九个结合”为指导思想的教学模式,常规课堂教学中辅助运用高级多媒体课件教学,将理论知识和现场知识结合,提高了课堂教学效果。聘请高水平的专家到学校作专题讲座,与师生共交流,拓宽了专业视野。学生毕业设计选题选自实际工程中的项目,做到真题真做,将所学专业理论知识运用于具体工程实践,为学生将来就业打下良好的基础。现场实训与在输配电虚拟仿真实验室培训互相结合,学生的工程实践效果明显增强。
5.重视科研进修实践,提升师资队伍素质
为了不断更新教师队伍的知识结构,提高教师的专业能力和教学水平,应倡导教师积极参加高校进修读硕读博,积极申报并承担科研项目,并深入到电力企业现场参加工程实践活动。经过几年来的努力,大部分专业教师达到了“双师型”标准,一部分教师队伍达到了“双师型”加“科研型”标准,多名教师成为相关电力企业的特聘专家和顾问。教师的教学、工程实践和科研能力亦得到了明显提升。教师先后承担省级、校级教研教改及横向纵向项目多项,发表高质量的专业学术论文多篇,指导的本科毕业设计获省级优秀毕业设计个人和团队奖励,学科研究形成了明确的有特色的研究方向,科技服务方面,承担了多个变电站及线路工程二次线设计。
6.突出电力特色,邀请企业专家共同精编适用教材
为了突出输配电工程专业的特色,编写出能反映电力系统自动化新技术、新方法、新标准、新工艺的系列化适用教材,特地邀请企业专家和工程技术人员共同参与。几年来共编写出版各类规划教材8本,其中《输配电线路施工技术》、《输电线路设计基础》等为“十一五”规划教材。
7.改革课程考核手段,多样化地评价学生的水平
过去仅凭一张试卷或一份报告的课程考核手段无法全面反映学生对课程的掌握情况和能力,不能客观、多样化地评价学生。为此,应改革课程考核办法,推行期末考试与平时出勤、课堂提问、课后作业、实验报告、小论文相结合的考核制度,以确保更公正、更公平、更科学地评价学生的水平。
三、总结
以上是主动适应电力行业发展,着力改造传统输配电工程专业,通过一系列在人才培养方案制定、课程体系组合、先进实践基地打造、教学方法与手段运用、教师队伍建设、教材建设、考核方法多样化等方面进行的教学改革与实践活动。经过改革,学生的专业理论水平、工程实践能力和创新能力得到了培养,适应社会的能力增强,就业率提高,取得的效果令人满意,为培养适应电力行业需求的应用型本科高级人才作出了贡献,具有很好的示范作用。
参考文献:
[1]孙宏斌,等.面向中国智能输电网的智能控制中心[J].电力科学与技术学报,2009,24(2):2-7.
[2]钟秉林.大学人才培养要研究新问题 应对新挑战[J].中国大学教学,2013,(7):4-6.
关键词:专业技能;模拟训练;安全;高效
中图分类号:G712 文献标志码:A 文章编号:1674-9324(2016)15-0203-02
一、高职专业技能训练现状
目前,高职院校中的许多必备的专业技能训练项目在进行实际训练时,一方面会因部分训练项目耗材有限(成本太高)而不得不采用演示加减少训练次数的方法,学生只能重点了解其操作流程和操作要点,如高压电力电缆端头的制作等,而不能通过反复地训练达到真正掌握的目标;另一方面会因训练项目本身的安全风险就较大,再加上高职学生好奇心强,又多是不爱思考、不爱动手者,所以容易出现无知者无畏的状况,使训练的安全风险再次增大,使老师不得不放弃这类训练项目,如电杆的组立等。然而,当今社会对高职学生的基本要求是必须具备足够的职业能力。同时,能力也是学生自身发展的必需。而提高学生职业能力的途径又只能通过反复训练来达到。所以,这一矛盾已成为所有高职院校必须解决的难题。
二、专业技能模拟训练系统功能
专业技能模拟训练系统主要用来对学生的专业技能,尤其是那些危险系数高、操作难度大或耗材消耗量大,不能反复操练的项目进行有针对性的训练。在模拟训练的过程中,学生可以通过点击“帮助”按钮来获得相关的提示性信息,也可以通过点击“学习”按钮来观看操作演示的视频。学生可根据自己的实际情况随时反复地进行模拟训练。同时系统兼顾学生操作情况记录功能和奖励功能。老师可根据具体情况设置达标标准。主要用来协助老师督促学生加强训练,确保现场实际训练前每一位学生都已掌握相关的关键操作要领和安全注意事项,实现现场实际训练的安全无事故和高效率。
三、专业技能模拟训练系统设计思路
参照游戏的设计模式,按照项目的工作环境设计虚拟的工作环境,将项目的具体工作过程虚拟化。系统内每一个模拟训练项目所涉列的内容是足够且必需的。虽然训练所处的环境、所用的设备及所进行的操作都是虚拟的,但是训练所用的作业方法、操作要求及注意事项与实际操作训练是完全一致的,是能为后续的实际操作做好安全保障的,是能为提高后续实际操作的效率打好基本的。
专业技能模拟训练系统突出每一个操作过程中的每一步的操作要点及安全注意事项。用引导、提示的方式向学生提供解决问题的途径,重视学生学习能力、分析问题及解决问题能力的培养,而不是仅仅让学生学会本项目的操作,其终极目标是希望通过引导学生在学习此项目的基础上能够达到举一反三的效果。
(一)界面设计
人机对话,交互式界面主要设置三大场景。第一大场景是工班场景,有场地、库房、值班室、会议室等。在此场景中进行工作任务的下达、分工和工作前的所有准备工作。在该场景中还应包含有按三维建模的标示有不同职称和职务的人员,可通过选择、拖动来为其分配不同的任务,且可为其添配不同的安全用品,让其携带指定的工具等;第二大场景是库房场景,库房内有按三维建模的工器具、材料、安全用品等,可通过点击任一物品来360度旋转细观其结构(若经济实力还不能达到为每一物品进行三维建模的话,也可用清晰的实物照片代替,因为后期的实物训练也需要这些物品,所以学校一般都建有实物库房,学生可先在实物库房中认知这些物品的结构)。在此场景中可进行工器具、材料、安全用品的认知训练,同时也是每一个任务实施前必到的一个场景,因为每一项任务的完成都是以足够的工器具、材料和安全用品为前提的。第三大场景是实训场地,该场景实际上应是由一系列场地、库房、值班室、会议室等组成。在此场景中进行工作任务的下达、分工和工作前的所有准备以及完成一系列相应任务的场景组成,因为一般情况下每一个任务实施的前提条件是不一样的,特别是像设备的安装、维护或检修这样的工作任务。所以,该场景需要在一大背景下设置一系列有针对性的特写场景。学生要在这里完成每一项任务实施过程的训练。所有的场景都像一些大的游戏场景一样形象、逼真。
(二)内容设计
根据专业的现场需求选项模拟训练项目,选测训练项目时需要重点考虑以下因素:一是选择本专业员工必备的技能项目(如初级工必会项目);二是选择经常需要用到的项目(如中级工必备项目);三是选择虽不常用,但现场又确实有需要的项目(如高级工必会项目)。
根据现场实际作业流程设计模拟训练流程,根据现场作业操作要点设计模拟操作过程,根据行业安全作业规程和专业技术规程设计安全注意事项和技术参数。
每完成一项任务都应有相应的徽章奖励和完成下一任务的关键点提示。
(三)模拟训练方案设计
为了提高学生的兴趣,像游戏一样吸引学生,在设计模拟训练方案时最好做到以下几点。
1.循序渐进。按行业需求设计的模拟训练任务,其默认训练顺序也是按学习的认知规律和职业成长规律来编排。其中的基本任务既是专业必备,也是绝大多数学生能在提示下顺利完成的,个别学生也能通过观看演示视频后顺利完成的,这可以给学生以自信。同时也为后续的模拟训练任务打下基础并提供动力。经过几次训练后,学生当然可以根据自身的实际情况来选择任意一个任务来进行模拟训练。
2.在线帮助。在学生进行模拟训练的过程中,模拟训练系统对于学生的操作过程能给出正确的判断,并能根据判断给予适当的提示及操作演示,使每一个学生都能对每一个任务的实施过程有一个全面的了解。
3.事故再现。当学生操作错误,系统给出提示而学生因不能领悟,还按错误的操作执行时,此时系统应能以模拟动画的形式给出错误操作所导致的后果,让学生对其留下深刻的印象。如对于高空作业的模拟训练,如果学生指挥模拟人上至高空作业点后,不能按要求指挥其系牢安全带就下指令进行作业的情况下,则模拟人实际坠地,出现真人高空坠落事故现场的声音和血腥。血的教训会让学生牢记不规范操作后果的严重性,极有利于养成学生规范化作业的习惯。
4.过关斩将。将模拟训练任务按实际工作过程分段,如将任务分为前期的预想、人员的分工、工器具材料的准备、任务的实施、验收总结等,这样可以将实际工作过程中的每一段设计为一个关卡,将一个需要较长时间完成的任务分成一个个只需较短时间就能完成的小任务,每一个小任务中的关键点较少,学生记忆无压力,完成轻松。这样做可以使学生在进行模拟训练时既会有喘息的机会,又会有如同玩游戏般的过关斩将的成就感,更可以牢记完成任务的步骤和每一步的操作要点及注意事项。
5.记录时间。为了引导学生将其聪明才智都用在训练上,系统应能自动记录每一个学生训练的相关信息。如:学生的个人信息、完成训练任务所用的时间等。学生如果不熟练,需要看演示视频才能完成,那么所需的时间必定较长,只有经过反复训练,熟练以后才能在规定时间内顺利完成整个任务的模拟操作训练。
6.奖励策略。每完成上一步,才可进入下一步;在规定的时间内,每完成一个任务的训练都会获得相应的奖励,这可以给学生以鼓励和动力,同时也给老师提供考核的依据。
四、实践效果
我院学生在使用电力线路工关键技能模拟训练系统软件模拟训练过关之后,在参加实际技能训练时,由于学生既清楚要干什么,也知道该怎么干,更清楚不按要求做的后果,所以,老师指导学生训练时要比以前轻松很多,学生训练时也会特别顺利,一般都能按标准完成任务,且在同样的训练时间内,可完成更多的训练项目。特别是以前认为危险系数大的项目也能顺利完成;耗材比先前反而相对减少,主要是因为没有了盲目操作所造成的次品。
解决高职院校专业技能训练中存在的安全问题及高成本问题的根本在于让学生清楚自己该做什么,不该做什么;并掌握具体的操作技巧和安全措施。要想达到这一目标,就必须为学生创造一个模拟训练条件,即设计出专业技能模拟训练系统,让学生在模拟训练的过程中学习、思考,掌握应掌握的一切。通过三届学生对电力线路工关键技能模拟训练系统的应用实践,证明专业技能模拟训练系统能有效地解决职业需要与实际训练中的安全、效率及节能的矛盾。专业教师在设计模拟训练方案时,模拟训练的内容和过程最好是专业的必需;训练项目最好是按由简到繁,循序渐进的认知规律来编排;模拟训练最好有在线帮助;操作错误时最好可呈现出错误操作所能导致的后果;任务完成过程最好如过关斩将般累积奖励;系统最好可以记录训练时间。这样设计出的模拟训练系统特别能激起学生的兴趣,更容易出效果。虽然这样教师需花费更多的精力,对计算机专家的要求也会更高,经费也需增加,但从学生的角度、专业发展的角度和社会的角度,用发展的眼光去看,做这一切探索绝对是值得的。
参考文献:
[1]曾勇.基于Unity3d的挖掘机模拟训练系统研究[D].长安大学硕士学位论文,2013:1-7.
关键词:游戏闯关教学模式 分组教学 专业技能
职业教育是与经济社会联系最密切的教育类型,其目标是培养与我国社会主义现代化建设要求相适应的,德、智、体、美全面发展,具有一定职业能力、创造能力和终身学习能力,在生产、服务、管理第一线工作的实用型人才和劳动者。职业学校的终极培养目标就是培养现代职业人。如何在理论枯燥、训练单调的PLC基础与实训课程中,提高学生的学习兴趣,调动学生的积极性和主动性,是能否让学生掌握职业技能的关键。
“游戏闯关教学模式”是一种新的学习方法,通过角色扮演,让学生体验情景项目教学内容;经过闯关游戏的设计,让学生充分享受挑战关卡的刺激和过关后的成就感;通过任务群的链接,实现教学目标;通过升级奖励激发学生由厌学、苦学转变成爱学和乐学。当学生顺利通过全部难关时,就意味着学生在游戏中潜移默化地学习了该课程所要求的知识内容,掌握了课程设置的技能要求。
一、教材分析
PLC基础与实训课程是适用于电气自动化设备安装与维修、楼宇自动化控制设备安装与维修、变配电设备运行与维护等专业方向的专业技能课程,是建立在电工基础、电子技术基础、电工电子基本技能及电气控制线路安装与检修等基础课程之上的专业技能课程。这门课知识难度较大,有很强的科学性和逻辑性,技能操作要求严格,加之大部分学生基础薄弱,理解能力和控制能力有限,学习没有兴趣,导致教学进展艰难,效果不理想。
根据大纲的要求,对PLC基础与实训教材进行认真分析,研究其知识内容的排列结构和难易程度,设计出不同难度系数等级和梯次的教学项目,吸引学生来挑战和闯关是至关重要的。笔者将教学内容分为三个层次,一是实用性强且浅而易懂的基础理论,要求学生能准确地阐述和讲解,基本技能方面要求学生能标准、熟练地操作。二是抽象的实用概念,对于必需的理论要求学生重点突破,尽量用通俗的语言或现实生活中常见的事物比喻、描述出来。三是深奥的理论和繁琐的推导、枯燥的叙述,要求学生简要理解。例如“电动机的单相连续运行控制”(启—保—停)是学生实际接触PLC控制器的第一课,也是PLC用于电气拖动控制的基础,为一类知识内容,把这一项目设为闯关游戏教学模式的第一关。其中点动、启动优先的启保停电路、停止优先的启保停电路、既可以点动又可以正转连续运行的电路、热保护开关受PLC控制的启保停电路等子项目就是此关下的小关卡,每一个小关卡都有不同的积分,通过不同梯次任务群的链接,让学生在完成任务、赢得积分闯关的过程中,学到知识,提高技能。
二、学情分析
职业学校学生起点低、来源杂、年龄跨度大。大部分学生是中考、高考的落榜者,应该说大多数学生是应试教育的淘汰者,很少有人在学习中获得过成功的体验,也很少有人在学习上得到过老师、家长的表扬和赞誉。也有一部分学生是离开学校在外打工了几年,为了能找到更好的工作,得到稳定的工资收入,又回到职业学校学习。客观上讲,这些学生知识基础薄弱,学习兴趣低,学习动力缺乏,没有学习的恒心和毅力,抽象思维能力和逻辑思维能力较低。但是当我们仔细观察和深入了解这些学生时,就会发现他们也有自己的优势,且这些优势可以为游戏闯关教学所用。
大多数学生年龄在15—20岁之间,精力旺盛,动手能力强,善于模仿,有不知疲倦的干劲,有不服输的心态,因此可以利用他们对游戏的痴迷,加以正确引导和合理调动,就可以激发他们游戏闯关的斗志,挖掘出学习的潜力。这一年龄段的学生还很善于观察,形象思维能力较强,而游戏闯关教学模式有利于发展学生的形象思维,可以化枯燥为乐趣、变平淡为新奇,可全方位刺激学生的感官,多角度调动学生的情绪,使学生产生强烈的求知欲望,激发学生的学习动力,会取得事半功倍的效果。
三、精心设计
教学活动成败的关键在于闯关游戏的设计。随着职业学校工学结合一体化课程改革的深入,教材已将课程分解成若干个工作活动项目。笔者把每一个工作活动项目作为一个大的游戏关卡,在一个大的游戏关卡内,按照知识点,技能训练要求设计出相应的若干子任务,写成“通关宝典”。学生按要求完成相应的子任务,即可得到相应的分数。通过任务群的链接,即积累了足够的分数,闯关成功,得以晋级。例如:学生在道具卡上描述每一种硬件的结构、工作原理、符号等即可得到相应的经验值,这也是过关必须完成的小任务。
在一体化教室里,教师要根据项目的要求为学生准备足够的参考资料。计算机中有教师准备的教案、学案和相关的知识课件,也有对某一子任务所做的总结或相关知识拓展抑或是技能、技巧的相关经验等等,激发学生自己挖掘“武功秘籍”,学生每找到相应的知识内容,就用自己的语言描述输出,即会得到相应的经验值。
设计闯关教学任务是一件费时、费力、费心血的工作,每一个成功教学任务的设计都包含着教师的汗水和对教育工作的执著。
四、耐心实施
1.均衡分组
教师按学生的知识基础、思维类型、性格特点、组织能力、表达能力,在自愿组合的前提下进行均衡调整,每组4~5人,每组选出一位组长,负责协调组织整个闯关过程,每个组员都有相应的分工,各尽所能、协同合作。内容的吸引、各组间的竞争、晋级荣誉的驱使,提高了学生的学习兴趣,变“苦学”为“乐学”。
2.任务引领
在闯关任务开始前,发放“通关宝典”,由教师明确该关应该完成的任务和所要完成的技能目标。由学生组通过自主查询参考学材,探讨研究、制定相应的闯关方案。各组方案展示在投影屏幕上,由该组的一名学生代表本组向全班同学作阐述,竞争激发了学生的学习动力。
3.自主探究
教师要求学生按照自己的方式完成闯关任务,这时教师就会欣喜地发现学生获取知识的手段各不相同。有专心致志看书的,有守着电脑查阅的,有围着硬件琢磨的,还有在笔记上写写画画的,八仙过海各显神通。教师在教室内巡视,答疑解惑。这样充分体现了“以学生为本,培养综合职业素质”的教学理念。
4.奖励评比
教师根据学生完成任务的情况,开展“自评”,由本组学生对闯关任务的表现进行自我评价;“互评”则由各组对其他组所展示的闯关方案、各种图表(通关卡)、闯关心得、实际线路工艺进行评价;教师做详细的记录,再给实际电路拍照,课后进行认真分析,写出有针对性、有建议性的评语,最后给出最终经验值,给予奖励。
五、总结
在PLC基础与实训课程中引入游戏闯关模式教学法,极大地调动了学生学习的积极性和主动性,体现了以学生为本的教学原则,高效地完成了教学任务,提高了教学质量,训练了学生的技能。更重要的是,它驱使学生能够寻找到自我获得知识的方法和途径。尽管这种教学法还有许多需要解决的问题,但它仍然是值得探究的教学方法。
参考文献:
[1]龙芋宏,杨军平.专业课的教学思考[J].职业教育, 2009(S2).
【关键词】工程项目管理;沙盘模拟;教学改革
Project Management Sand Table Simulation Teaching Reform and Practice
LIU Wei-xing SHAO Xiao-shuang ZHANG You-jia
(School of Civil Engineering, Northeast Dianli University, Jilin Jilin 132012,China)
【Abstract】The experience of sand table simulation is a new type teaching mode, in view of the engineering project management course, this paper introduces the characteristics of the sand table simulation teaching model, sand table simulation for project management teaching organization and teaching content of system design, combining with teaching practice puts forward some Suggestions of teaching reform.
【Key words】Project management;Sand table simulation;Teaching reform
工程项目管理是工程管理专业的核心专业课程,具有较强的综合性和实践性,不仅涉及到工程管理专业土木技术、管理、经济、法律四个平台的学科基础知识,同时还与工程项目从立项、招标到设计、施工、运行管理的建设周期各个环节紧密相关。为了适应现代工程项目对管理人才的要求,教学中不仅需要注重工程项目管理基本理论和基本方法的介绍,还需要在工程意识、工程实践能力和综合素质方面加强培养。传统教学模式下,主要采用通过老师教、学生记的方式来学习工程项目管理的基本概念和基本理论,作为授课老师,在理论和观念上也许驾轻就熟,但由于缺乏工程实践经验,所讲的内容很难涉及具体的操作层面,因此,学生在学习过程中难免会感到枯燥乏味,难以学以致用。案例教学法在一定程度上激发了学生学习的主观能动性,提高了学生分析、解决问题的能力,但多数案例分析只是侧重工程项目实施某一阶段,或仅仅涉及个别知识点的应用,缺乏系统性和完整性,不利于所学知识的融会贯通。本文引入沙盘模拟方式,通过体验式教学增强学生学习的积极性,提高学生综合实践能力,改善工程项目管理课程的教学效果。
1 工程项目管理沙盘模拟教学特点
沙盘模拟是20世纪50年代由军事沙盘演化而来,是一种突出直接参与及体验式的教学方式[1]。工程项目管理沙盘模拟教学的特点是运用沙盘推演的方式,模拟工程管理从立项到组织实施到竣工验收各阶段,不同工作岗位的工作内容和任务。相比于传统的理论教学与案例教学模式,沙盘模拟教学方式具有以下特点[2]:
1.1 变被动学习为主动学习
沙盘模拟通过模拟项目立项、招投标、合同签订、项目实施、项目验收等各不同阶段的决策和实施过程,学生作为项目主体,依照角色参与到工作分解、制定计划、材料采购、劳务安排、组织施工和财务结算、合同管理等一系列业务中,真正体会工程项目管理的全过程。在体验式教学中学生结合具体问题主动思考,极大的激发了学习热情,变被动学习为主动学习。
1.2 注重知识综合和能力培养
沙盘模拟涵盖工程项目管理的整个过程,内容涉及多门专业课程专业知识,包括建筑工程项目生产管理、采购管理、财务管理等多方面内容。学生在模拟决策过程中,需要将以前多门学科的理论知识综合运用到工程项目管理过程中,在综合运用所学知识基础上培养分析问题、解决问题的实践能力和创新能力,并且站在工程决策者的角度来系统思考,培养学生的工程意识。
1.3 有助于培养学生团队协作精神
工程项目管理过程是一个复杂的系统工程,项目实施过程中需要不同部门相互配合,沙盘模拟过程中学生扮演着不同角色,当工程中出现矛盾和分歧时,需要项目成员间相互配合,通过沟通和团队协作来解决问题,实现项目目标。沙盘模拟方式既可以锻炼学生的沟通能力,又使其在意见从分歧到统一的过程中学习到团队协作精神。
2 工程项目管理沙盘模拟教学模式设计
2.1 沙盘模拟教学组织
工程项目管理沙盘模拟教学组织包括三个阶段,分别是教学准备、实施模拟教学及模拟结果评价[3]。
2.1.1 教学准备阶段
教学准备阶段的主要工作是人员分组和任务描述,通常情况下,将学生分成若干组,每个小组5人左右。每个学生在模拟中扮演不同角色,每人都有各自的岗位职责和工作范围,成员间通过信息交流,协作配合来共同完成给定任务。要做好沙盘模拟,需要提前设计好模拟任务及背景,模拟任务应贯穿整个项目建设过程。如立项阶段要在沙盘中给定立项所需的资源、地质条件、气候等信息,为了发挥学生主动性,还可以让学生自主收集部分信息,提前布置给学生来完成。通过适当分组,合理设计沙盘模拟的任务,为后序的模拟竞争做好铺垫。
2.1.2 实施模拟教学
按照给定的项目任务,各个小组模拟项目建设过程中的立项、设计、招投标、施工和竣工验收五个阶段的不同任务,小组成员相互协作,以阶段成果为载体,提出合理的决策方案。如施工阶段,小组成员可以分成项目经理、财务经理、经营经理、生产经理和采购经理,依据施工图纸签订施工合同、准备所需物资、施工平面图,遇到问题及时沟通,真实体验工程项目管理者在市场中的决策过程。为了提高模拟效果,教师在模拟过程中可以扮演立项审批部门、招标方、银行、业主等外部角色,并根据项目实施情况变更外部参数或环境,为项目小组提出新的问题。
2.1.3 模拟结果评价
根据不同项目小组在沙盘模拟中的表现给出评价,每个小组先要对本组模拟中的表现进行总结,认真领会如何将所学专业知识应用到专业实践中。教师对小组的策划和执行结果进行点评,重点是考察学生在知识、能力和素质三个方面的表现,对于学生表现突出的地方,应及时给予肯定,对于表现不理想的地方,也应以鼓励方式为主,并帮助学生分析原因,找到问题根源。通过沙盘模拟来激发学生学习热情,积极探索和学习专业知识。
2.2 工程项目管理沙盘模拟教学内容系统设计
沙盘模拟为工程项目管理课程教学的实训内容,因此模拟内容要紧密联系课程教学,由于该课程为专业核心课程,相关的前期课程包括工程施工、工程概预算、工程合同管理等,考虑到我校工程项目管理侧重为输电工程项目,因此将工程项目管理课程放在第7学期来开设,共56学时,工程项目管理沙盘模拟内容系统设计如表1所示。沙盘模拟的内容包括项目立项、设计、招投标、施工和竣工验收五个阶段内容[4],每个阶段的沙盘模拟教学2~4学时,从教学目标上看每个阶段的模拟都涉及知识、能力和素质的培养,每个阶段的成果体现了策划和结果。沙盘模拟中学生需要考虑如何保证项目质量、进度和成本目标,如何协调业主、承包商、设计单位、监理单位、材料供应商等之间的关系,教师在此过程中引导学生解决这些在现实中经常遇到的问题,最终加深学生对与理论知识如何实践应用的理解,从而达到培养学生综合素质和能力的目的。
表1 工程项目管理沙盘模拟内容系统设计
3 工程项目管理沙盘模拟实施与建议
依据上述项目管理沙盘模拟的系统设计,在我校工程管理专业近两届学生的工程项目管理课程教学中进行了实践,采用设计好的沙盘教具,以及梦龙项目管理软件、广联达电力工程造价软件,开展了沙盘模拟实践教学,作为课堂教学的补充。从学生反馈信息来看,此类实践性的教学方式使本专业在校学生初步掌握了工程项目全生命周期的知识和管理技能,有利于提高学生的沟通能力、协作能力和动手能力,促进在校学生尽早的进入职业角色。由于这种学习方式是通过管理互动的方式进行,具有创新性、趣味性、综合性及相应的挑战性,深受学生欢迎。总结近两年的教学实践,还需要在以下方面进行改进:
3.1 改进沙盘教学设施
一方面丰富现有案例资源,包括沙盘模拟中所需的工程图纸、定额、设计标准和规范等,尤其是更新典型的电力工程资料(变电工程和输电线路工程),以保证与当前的实际工程相一致;另一方面,加强实验室的建设,包括计算机、投影仪、网络设备,及时升级广联达沙盘模拟软件,采用BIM信息门户技术构建沙盘模拟平台。
3.2 注重师资培养和建设
实施沙盘模拟教学对指导教师提出了更高要求,指导教师不仅需要具有扎实的专业理论基础和实践操作能力,同时还需对整个模拟过程能进行全方位的把握,这对教师提出了更高的要求。由此看出,选派专业教师到企业参加实践培训,加强师资队伍建设是沙盘模拟教学的重要保障。
3.3 加强校企合作
沙盘模拟的核心意义在于为学生提供项目管理的虚拟环境,为今后走向工程岗位打下了良好的基础,全国高等院校项目管理沙盘模拟大赛已举办了四届,广联达公司与各高校的合作不断加深,为教学改革提供了更广阔的平台。
4 结语
沙盘模拟实践教学是一种新的教学方式,能最大限度地调动学生的学习兴趣,注重实战技能和综合素质的培养,充分展示了体验式教学的魅力。本文对工程项目管理课程沙盘教学组织和教学内容进行了系统设计,结合近两年的教学实践,为工程项目管理沙盘模拟教学改革提出了建议。
【参考文献】
[1]毛鹏.沙盘在工程项目管理课程教学中的应用[J].高等建筑教育,2012,21(03):89-93.
[2]洪伟民.沙盘模拟与工程项目管理课程教学改革[J].广西教育,2009,36:37-38.