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 文章中心 > 机加工实训总结

机加工实训总结

开篇:润墨网以专业的文秘视角,为您筛选了八篇机加工实训总结范文,如需获取更多写作素材,在线客服老师一对一协助。欢迎您的阅读与分享!

机加工实训总结范文第1篇

关键词 数字化平台 数控加工 实训模式

中图分类号:G424.4 文献标识码:A

1数控加工实训教学之困境

数控技术加工实训教学理论抽象、技术要求高、研究性比较强,适合理实一体化教学,教学质量如何,直接取决于实训环节的质量。近年职业院校通过示范校建设,购进大量先进的数控设备,增加了实训场地,对理实一体教学展开全面实践,取得一定的成效。但是教师在机床操作,学生“围观”的教学模式,既不能保证学生都能看得清楚,也不能保障实训安全,教师更难以兼顾教学和课堂管理,对学生在操作当中的问题无法予以及时发现和点评,学生因“看不清楚”及问题得不到解答而对该门课程丧失兴趣。为破解这个难题,我校于2015年6月开始对基于数字化平台的中职数控加工实训模式立项调研。在课题研究过程中,选取数控13班、数控14班作为教改试验班,进行数字化平台实施数控机加工实训项目的硬件建设和教学进行研究,取得了良好的成效。

2数字化平台建设情况

国外研究现状:目前国外数字化教学建设开始应用VR(虚拟与现实)技术,虚拟现实 VR ( Virtual Reality ) 是一种有效模拟人在自然环境中视、听、动等行为的高级人机交互技术,“中国制造2025”对数控技术人才提出了新的要求,数控技术教学的数字化建设也往VR技术方面发展,对原有的实训设备进行升级改造,实现数字化车间,利用互联网技术,通过网络、手机等终端设备实时监控实训基地的设备运行情况,运用数控机床(数控系统)生产厂家提供的去服务功能进行远程监控及在线诊断功能,实现与“中国制造2025”、工业4.0“的无缝对接。具体建设内容如下:数控机加工实训室的主要功能:对照行专项技能实训项目和技能大赛训练,包括数控机床加工实训,普通机床加工实训等,培养学生具有利用CAD/CAM软件完成零件数控加工程序生成及零件加工能力,解决从关键数控机床的单一通讯到网络化控制,提高关建设备的综合利用率,通过应用网络DNC和视频采集系统,将机床面板操作视频及内部加工视频采集到实训室,学生可清晰看到教师的操作,解决现场教学“看不清楚”的难题,提高教学质量,保障实训安全。

3采用先进的教学模式,优化实训过程

以数控车床典型工作任务:某某教学为例:第一个第二个摄像机安装在数控车床加工区,其中一个装在操控面板上方,用于拍摄面板操作过程,另一个装在机床内部,用于拍摄刀具切削过程及主轴与刀架相对运动过程;这两个摄像头获取的视频信号经视频分配器传输到CAD/CAM实训室,在教学进行时,实训指导教师在数控车床床上进行加工操作演示,授课教师在CAD/CAM实训室对获取的视频进行切换分屏,具体如下:

3.1任务布置

教根据视频影像告知学生本课题的学习任务信息,让学生了解实训的目的、实训的内容及要求、考核方式了解加工零件、获取工作任务信息。

3.2程序编制

利用G00、G01、G02、G03、G71/G70、G73/G70和G76编写包含圆柱面、圆锥面、圆弧面的外轮廓和螺纹的轴类零件加工程序,学生已经掌握一定的编程方法,可通过CAD/CAM师生互动完成。程序编写完后可传输到数控机床加工区,通过在机床旁的触摸屏完成程序的输入。

3.3项目实训

教师通过数字化平台操作实训设备及工量具准备、装夹项目加工,包括开/关机、手动/手作、录入、程序输入与编辑、对刀、自动加工等详细步骤。学生3~5人为一组根据所学的数控车床项目综合加工方法操作,进行程序输入、编辑和对刀、自动加工训练教师巡回指导,解答实训中存在的问题。

3.4测量与评估

教师通过教师通过数字化平台操作实训设备用千分尺检验外圆直径、用螺纹规检验螺纹尺寸、用类比法检验表面粗糙度Ra,教师可以在机算机终端时监控学生情况,及时发现问题,解答学生测量与检验中存在的问题,根据零件图技术要求检验和评估加工完成的零件,小组自评互评。

3.5清理和保养机床

教师对车床的清理和保养方法与步骤进行操作演示。学生可通过每人的电脑清晰看到,每组安排一个学生负责清扫干净车床上的切屑,擦干切削液,并涂防锈油,以防止导轨生锈。拆卸工件毛坯和刀具清扫及保养车床。

3.6总结提高

对本课题的总结、归纳。教师播放监控视频,对同学们在项目综合实训操作中存在的问题进行分析、总结、归纳,教师布置课后思考题。

依托基于数字化平台的数控加工实训模式研究,通过对数控13班、数控14班作为教改试验班的实践显示,解决了现场教学“看不清楚”的难题,提高教学质量,保障实训安全,有效培养学生的规范意识,学生动手能力、学习能力都有了长足的进步,积极参加省市数控技能大赛,连续两年获得省、市数控车铣项目一等奖。全部毕业生都能在合作企业中就业,九成以上得到企业好评。另主动承担对兄弟院校职业学校数控技术专业的带动责任,与其他学校数控技术专业签订对流,在专业建设、实训条件建设,师资队伍建设、规范化教学管理等方面给予帮助和支持。

基金项目:2015年度广西中等职业教育教学改革立项项目。桂教职成〔2015〕号,级立项项目序号。

参考文献

[1] 熊立荣,郭慧英,夏晓雨.数字化实训模式:数字化社会公安实训教学的必然选择[J].湖南警察学院学报,2015.10.

机加工实训总结范文第2篇

关键词: 模具专业机械加工实训教学入门阶段教学组织过程

机械加工实训教学是模具专业学生必备的重要技能,学生通过对常见普通机床的使用,能熟悉其性能,了解各类机床的工艺特点,从而进一步加深对机械制造工艺和设备的认识,并且初步具备使用机床加工典型机械零件的能力。要达到这样的教学目标,教师在教学的入门阶段应该考虑到以下几点:1.深入做好安全文明生产教育,加强安全意识;2.精选课题,学生要在尽可能短的时间里跨过机械加工的入门阶段,所选课题务必能够涵盖常见的机械加工手段;3.精心组织实施,做到实习各个环节有序衔接,每个学生都明确自己的工位和任务。

我校在模具专业学生的机械加工实训方面进行了不懈的辛勤探索,积累了丰富的教学经验,以下笔者就自己参与组织模具专业学生机械加工实训教学的体会来谈谈入门阶段的教学组织过程。

一、机械加工实训的前期准备

学生在参加机械加工实训之前,应具备一定的知识和技能的准备,这样,在进入机械加工实训阶段以后,才能迅速进入状态,不至于出现准备仓促、茫然不知所措的现象。准备工作主要有以下几方面:

(一)理论知识的准备。

学生在进入机械加工之前,应该具备制图、金属材料、金属切削等专业基础知识,并且在进入机床操作之前,应该在专业的安全人员的指导下认真接受安全知识的教育。

(二)技能的前期准备。

学生在进入生产实训场地之前,应该先进行钳工等以手工操作为主的实训项目,初步打下动手能力的基础,并且具备常用量具的正确使用能力。学生在钳加工实训阶段已经学习了钻床等设备的操作和划线、测量等操作,灵活的手工动作将有利于学生顺利过渡到机械加工阶段。

(三)安全、文明操作技术。

在机床上工作,学生必须严格遵守操作规程,注意安全生产和文明生产。安全生产、文明生产主要体现在以下几个方面:

1.正确穿戴衣帽。工作服要紧身,袖口要扎紧或戴套袖;女工要戴工作帽;不准戴手套作业,以免发生事故;高速切削时要戴好防护镜。

2.防止刀具切伤。装拆铣刀时,不能用手直接握住铣刀;铣刀未完全停止转动前不得用手去触摸、制动;装拆工件时必须在铣刀停转后进行,使用扳手时注意避开铣刀。

3.防止切屑伤害。清除切屑时要用毛刷,不可用手抓、用嘴吹;切削时不要站在切屑流出的方向。

4.机床保养。严格遵守操作规程,熟悉机床性能和使用范围,在实训老师的指导下定期对机床进行一级保养。

5.场地环境。机床周围环境场地应保持清洁、无油垢;零件应妥善放于不妨碍实训正常进行的场所,使用切削液时防止外溢,并及时清理污渍。

6.工量具的保养每天进行,注意校正测量精度。

7.注意做好实训中各个过程的记录,并保管好相应的技术资料。

二、机械加工实训的入门阶段的组织

(一)熟悉将要使用的机床结构和性能。

1.在实习老师的指导下,学生要认识每一种实训涉及的机床的结构,包括其传动机构、运动特点、电气线路,尤其要重点了解铣床的结构和性能。

铣床有多种形式,并各有特点,按照结构和用途的不同可分为:卧式升降台铣床、立式升降台铣床、龙门铣床、仿形铣床、工具铣床、数控铣床等。其中,卧式升降台铣床和立式升降台铣床的通用性最强,应用也最广泛。这两类铣床的主要区别在于主轴轴心线相对于工作台水平和垂直安置。这些特点学生务必要正确区分。

2.在教师指导下,学生应进行机床加工尤其是铣床加工的准备工作的练习。

(1)分别进行手动进给和自动进给练习,熟悉机床的主运动和进给运动。

(2)选择和安装铣刀。铣平面用的铣刀有圆柱铣刀和端铣刀两种,由于圆柱铣刀刃磨要求高,加工效率低,通常都采用端铣刀加工平面。铣刀的直径一般要大于工件宽度,尽量在一次进给中铣出整个加工表面。在铣床上加工平面时,一般都用机用虎钳,或用螺栓、压板把工件装夹在工作台上;在大批量生产中,为了提高生产效率,可使用专用夹具来装夹。

用机用虎钳装夹工件时应注意以下几点:①装夹工件时,必须将零件的定位基准面紧贴固定钳口或导轨面;受力的钳口最好是固定钳口。②工件的待加工部分必须稍高出钳口,以防钳口和刀具损坏。③工件一般装夹在钳口中间,检查装夹是否牢固可靠。④装夹的工件为毛坯面时,应选一个相对大而平的面作粗基准,在钳口和工件之间垫铜皮,防止损伤钳口。

(3)用百分表校正铣床机用平口钳的装夹位置,练习装夹工件和调整工件安装的位置,学会对刀操作。进行刀具安装练习。刀具装好以后务必经过检验合格方可进行下一步操作。

3.分别进行铣、刨、磨平面的加工练习,熟悉机床操作的基本技能。

(二)练习加工V型块。

在入门实训课题的选择上,笔者通过对历年来机械加工实训课题练习情况的分析,最终选定了V型块这一典型的课题。这主要是因为V型块的加工形状比较能反映机械加工常见工艺手段的运用,且难度适宜。

1.毛坯的处理。采用翻砂铸铁件作作为毛坯件,检查尺寸合格与否,钳工简单加工去除锈迹和污渍。

2.刨床粗刨六面体52×52×37。

3.立铣加工六面体50.5×50.5×35.5。

4.平面磨削加工六面体50×50×35。

5.卧铣加工中间5mm工艺槽。

6.铣削两侧V型斜面。注意将立铣头调整为45度倾斜。

7.铣削两侧30×8沟槽。

8.铣削下方305沟槽。

9.铣削T型槽。

V型块形状如下图所示。

(三)机加工实训入门课题完成情况的总结。

对学生加工完的工件按照完成的质量情况进行评分总结,对评分方案教师应该考虑到以下几方面的问题:

1.工艺方案中各个环节的顺序和衔接过程是否正确。

2.划线、测量是否正确。

3.工夹具的使用是否正确,工件装夹是否合理。

4.对刀调整的正确与否,有无撞刀等明显误操作现象。

5.工件图样上标注尺寸和形位公差的完成质量。

6.安全文明生产要求是否达到。

在综合考虑以上因素后,教师应对学生完成质量作总体评估,分析其取得的成绩和不足之处,并指导学生及时作实训总结,巩固知识。

三、机加工实训入门阶段后续环节的衔接

为进一步巩固和提高学生已有的初步加工能力,在入门实训结束以后教师应侧重安排好相应的后续综合加工课题。综合加工课题应考虑到前面已学的加工手段的运用,并且结合模具专业的特点,设计出模具加工中典型的型腔加工课题。对课题的工艺教师应尽量引导学生充分综合利用前面已有的机床加工工艺,让学生在相当于实战的加工情境下保质保量地完成课题,具备从事中等复杂程度零件的加工能力,并且为后续模具设计及加工和模具制造工艺学等课程奠定工艺认识的基础。

四、结语

我校在多年的模具专业的教学中摸索出的一整套模具专业机械加工实训的组织实施方法,经过历届学生的实训效果检验,以及和兄弟学校的交流,证明是行之有效的方法,随着教学实践的丰富,我校这种模式将不断完善和巩固。

参考文献:

[1]成型模具设计.中国劳动社会保障出版社,2005.

[2]冲压模具设计.中国劳动社会保障出版社,2005.

[3]模具钳工工艺与技能训练.中国劳动社会保障出版社,2002.

机加工实训总结范文第3篇

关键词:模具设计与制造专业 “教、学、做”一体化 实践

当前的职业教育就像进入市场的企业一样,面临着调整优化的考验,特别是技工院校更处在生存的边缘:“人无我有,人有我优”的优势已不在;求学资源的总量在减少,学生选择学校的自主性在增强;学校经费短缺,发展滞后。如何突出技工教育的办学特色?如何转变技工教育的办学模式?是摆在技校教育工作者面前的一项紧迫任务。笔者学校在进行国家示范性职业院校建设的过程中,模具专业作为学校的特色专业,从以下几方面进行了“教、学、做”一体化教学的探索,并取得了良好的教学效果。

一、构建职业导向的专业建设

“面向市场,定位就业,培养学生具有良好的职业道德和职业素质,具有熟练的职业技能和系统的应用知识及持续发展的能力”是职业教育的目标。为了实现这一目标,按照职业岗位需求来进行专业设置是人才培养的重要举措。模具设计与制造专业学生的就业主要面向模具制造与维修、模具设计、产品生产、设备操作、质量员和安全员等岗位。为了达到人才培养目标,笔者学校设置了模具钳工、模具制造工及模具设计三个岗位群,不同的岗位对于知识和技能的学习要求有所侧重。

1.模具钳工方向

主要学习钳工基本知识及实训项目、模具拆装实训项目、模具的调试和维修项目。

2.模具操作工方向

主要学习普通机加工、电加工、数控加工项目。

3.模具设计方向

主要学习冷冲模设计与制造实训项目、塑料模设计与制造实训项目、其他模具设计与制造实训项目(拓展项目模具CAD/CAM的实训项目、Pro/E、UG等实训项目)。

二、构建过程导向的课程体系

建立基于工作过程的课程体系,建设优质专业核心课程。根据职业教育的市场性和经济性,课程的内容、实训也必须以职业活动、岗位工作流程为导向来确定。以塑料模具设计与制造实训为例,首先要选取岗位群典型零件的工作任务设计学习情景。其次,采用全真模拟与一般模具企业的工作流程,即:制品的三维设计成型工艺分析模具结构设计(主要是成型零件的设计)模具零件加工模具装配试模。采用任务驱动等教学模式进行教、学、做一体化的课程组织和实施,真正做到实训和生产一体化、学习和工作一体化。最后,建立与企业接轨的课程考核评价标准。

三、构建行动导向的教学实施

教师按照企业的典型工作任务创设学习情境,让学生经历从信息收集、制订计划、选择方案、实施到成果评价的完整的工作过程。

职业技能和知识应用能力必须来自于切实的行动。“学习即工作,工作即学习,行动即学习”是笔者学校在示范校建设中极力推行的理念,其实施的过程如下。

第一步:接受工作任务,明确工作要求。在项目实训前,每个学生会收到工作任务书页或样图,老师在这一阶段可以给学生讲述清楚要完成的工作任务的内容、条件和目标,并通过对工作任务的提示激发学生的学习动机。

第二步:收集并确认信息。学生能通过互联网、市场调研、互相讨论等各种渠道获取任务的相关信息,并能确定信息的可靠性。

第三步:制定加工步骤,领取毛坯和工量具。学生按照设计要求,领取坯料并检验坯料的完整性,并能够通过小组讨论制定加工方案,准备加工所用的工、量具。

第四步:实施任务。一方面,教师引导学生通过阅读教材或查阅其他资料,获得实施这些任务所需要的理论知识;另一方面,教师在进行简单的示范演示后,学生需独立运用工艺知识和技能开展工作活动,教师只是在发现错误时才为学生提供适当的指导和帮助。

第五步:工作总结与评价。在工作任务完成后,学生依据先前拟定的评价标准,自行检查工作成果是否合格,并逐项填写检查单。再由学习小组互评,然后由指导教师评价。在评价过程中,要注重过程考核和职业素养的考核,并对不足提出改进建议。

学习是行动,工作是行动,学生从相关技术材料中独立获取信息,并经过个性化的思维过程对其进行加工,最终获得解决新问题的能力,并培养了自身的职业素养和能力。

机加工实训总结范文第4篇

关键词:数控铣工;双师型;教学质量

目前,我国制造业进入了一个空前蓬勃发展的新时期,这必然造成数控专业的技术人才的短缺,所以培养现代数控技术人才成为普遍关注的热点。目前,职业学校近几年数控加工技术专业的在校生数大幅度增加,各学校也纷纷在数控加工实习设备上进行投入,保证职校学生的培养质量,满足企业需求。初中生升入职中后由于个性及发展的差异以及社会、家庭环境的影响不同,造成他们的学习差异较大。尤其是《数控铣工实训》作为本专业的重点技能课程,其教学质量直接影响到学生在上机动手操作力和应用能力。如何提高课堂教学质量,在较短时间内让学生从对数控铣工加工技术一无所知到有所了解,再到熟练运用呢?这必须以“学生主体”为基点,既要按照教学计划安排课堂教学,又要尊重学生的认知规律。《数控铣工》实训课程中如何使学生“乐学”,然后达到“会学”?现结合我校情况在此探讨。

一、提高《数控铣工实训》教学质量之一是双师型教师的培养

教育教学的质量在于教师。俗话说,教师有一桶水,才能传授给学生一碗水。数控实训指导教师对数控加工技术掌握的深度和广度以及其教学水平的高低,是制约数控实训教学质量的关键因素。市委市政府于2008年对原韶关市职业高级中学、铁路一中、体校、艺术学校、旅游学校、供销中专等学校实行资源整合,现在我校是国家级重点职业学校,广东省示范职业技术学校。随着普通高中的逐步萎缩乃至完全消失,出现了文化课教师剩余,而专业课教师缺乏的现象。那么,国内很多这样的学校会面临同样的问题。目前,我校专业课教师所占比例为48%,而“双师型”教师占专业课教师的比例为30%,与教育部提出的到2010年中职学校的“双师型”教师比例要达到60%的目标有较大的距离。

我校根据本校实际情况,对非本数控专业教师是这样安排的。在进行数控实习前,为提高教师的实践水平和教学能力,制订了如下计划。①结合本校师资的实际情况,鼓励并支持文化课教师向专业课教师转型。利用“结对子”形式,由本专业学科带头人、骨干教师带非本专业教师(如机电技术、数学、计算机等专业)进行为期四周的《数控铣工加工》实训,辅助专业教师教学。教师转型成功后,学校组织这些老师参加国家、省级的数控培训班,提高这些转型成功教师的理论和实践操作水平。②从普通铣床实习指导教师中,选取具有一定文化功底和理论知识水平的教师,参与数控加工技术有关知识的培训。③要求教师积极参与实践,要求学生完成的课题,教师必须先完成,同时创造条件,鼓励教师参加各类技能竞赛,以赛促练,以交流促进教师职业技能水平的提高。

二、提高《数控铣工实训》教学质量之二是对学生进行过关激励法和互助式教学法

俗话说:万事开头难。在数控铣工教学中,很多时候一些老师觉得很简单的零件编程,不少学生还是感到摸不着头脑,找不到窍门。数控学习的特点可以说是一通百通,因此,突破入门关就显得十分迫切和重要。数控加工技术是在传统机械加工技术基础上发展起来的,在数控铣工实训之前,学生已学习了机械制图、数学、车工工艺学、铣工工艺学、数控铣编程、CAXA制造工程等理论知识的学习,并进行了普通铣工的实习。对零件图的解读、坐标系的建立、坐标点的解算等均有所掌握,特别对零件的加工工艺路线、工作台移动方向等都有了感性认识。但我们的生源层次参差不齐,学生文化基础较差,如何使我们的学生从“乐学”,然后达到“会学”?

在学习他人成功经验的基础上,我归纳总结了以下两种提高实训教学质量的方法。

(1)过关激励法。学生已有知识:经过各种造型的单项训练和组合训练,具备一定的造型能力,初步掌握各种曲面加工刀具选择和切削路径设计方法。(现以实例说明)

教学计划如下所示。实训项目:数控铣工加工;实训周数:4周。实训班级:二年级数控专业1班,人数40人。CAD/CAM:实训室一间。设备:广州数控铣床10台。实训教师:本人、转型成功A老师、转型成功B老师。实训内容:A、B、C、D、E、F(图略)。时间及任务安排:第一周完成A、B两图的手工编程及加工,第二周完成C、D两图的自动编程及加工,第三周完成E、F两图自动编程及加工,第四周学生自由发挥空间想象力。

①过关要求。A. 利用CAXA制造工程师软件进行三维造型:实体或曲面均可,但尺寸必须符合实物要求,形状完整,造型方法恰当。B. 加工工艺:加工方法运用得当,刀具类型和大小适合零件结构特点和尺寸大小,加工参数选择合理。

②过关教学过程。A. 本人最初在CAD/CAM实训室负责帮学生复习手工编程,学生将第一关(A图)编好程序后在仿真软件进行仿真,过关经检查后到机床上机加工;没有过关的继续在CAD/CAM实训室进行编程。如第一关过了,即可进行第二关(B图),用软件造型编程加工。如此类推下去。B. 将学生分为每4人一组,布置任务,明确要求。C. 测绘和造型(一般需半天)要求每位学生都对实物进行测量,分析零件结构,小组讨论画出草图, 每位学生独立尝试各种造型方法,再通过讨论找到最佳的解决途径(必要的时候由转型成功A教师进行适当提示和启发)。D . 在机床实际加工过程中,每位学生独立将程序传入数控铣床,进行机床检查和调试、刀具准备、毛坯装夹、对刀、粗加工、半精加工和精加工,直至全部完成。本人负责过第三、四、五、六关学生的实训指导,转型成功A教师负责在CAD/CAM实训室指导学生造型与编程,转型成功B教师负责指导过第一、二关的学生实训指导。对学得较好的同学,教师可鼓励他们用不同的工艺路线,不同的加工方法进行编程,并引导他们分析比较最佳编程方案,通过练习养成他们多角度、全方位思考问题的习惯,精益求精地学习,使有才能的学生得到充分发展。

③过关奖励。过了第六关,奖励一个纪念品(F图),实训成绩95分;过了第五关,奖励一个纪念品(E图),实训成绩85分;过了第四关,奖励一个纪念品(D图),实训成绩75分。通过层层过关,学生不但提高了实际操作能力,掌握了编程的要领,并且在学习的过程中享受到成功的快乐,学生从“老师要求学”变成“我想要学”。

(2)互助式教学法。学生通过自己的努力和教师的辅助过关了,但老师与学生之间还是有代沟,在沟通上还不能满足学生在学习上的需求,特别是性格内向的同学。针对这一情况,我在过关激励教学法的基础上增加了互助式教学法。①当过了第三关的同学辅导一个过第一关同学成功过关后,在平时成绩加5分。②当过了第四关的同学辅导一个过第二关同学成功过关后,在平时成绩加8分。③当过了第五关的同学辅导一个过第三关同学成功过关后,在平时成绩加10分,依此类推。通过三周实训后,全班40人,有10人能通过六关,16人能过五关,35人能过四关。到了第四周,在老师的协助下,通过自己的努力,有的同学加工出“剑”“斧头”“洗发水瓶”等这些与生活用品相关的作品。在整个学习过程中,学生之间形成了一种你追我赶、互不服输的学习气氛。大家在学习过程中,认真思考,勤于提问,互相帮助,每个人的综合素质都得到了一定程度的提高。互助式教学法,使得学生在辅导另一个同学过关的同时,也达到了巩固自己所学知识的目的。这样,不但减少了学困生的数量,同时也培养了一批尖子生,真是一举多得。

机加工实训总结范文第5篇

【关键词】机加工;刀具刃口;温度实时探测

1 灵感挖掘

在《刀具》这门功课的备课过程中,我发现许多学生不能较好的了解刀具温度随着刀具在切削过程中的变化,尤其是枯燥的文字说明更是显得苍白无力,即使通过形象的幻灯片模拟展示来介绍温度随着刀具切削过程的变化而变化,还有很大一部分学生依然觉得不客观,不形象,不能切实体会到温度在刀具切削过程中是如何变化的。鉴于此,我和我的团队就发出“如何让学生能够和刀具互动,实现不同的温度展示?”“如何与我们的生产实习结合的更加紧密,让学生在生产实践中产生的问题,就是我们专业基础课需要解决的问题?”带着这些问题,我们开始了尝试。

2 开发过程

为了更好地完成任务,我们团队将上述的两个问题结合起来考虑,即,不仅要在实训过程中产生我们的开发成果,而且要能够让学生在实训工程中能够与我们的开发仪器进行互动,让我们的学生置身于实时温度探测仪中。在开发过程中,我们一共经历了如下以下几个环节。

首先,如何确定刀具温度数据源的产生方法

由于本课题研究的目的是为了测试刀具在实际加工过程中产生的温度,为了精确收集来自刀尖切削热的热量,我们大胆采用了刀具直接固定在刀架上,通过刀具对工件进行实际的切削加工,在切削过程中产生热量,并且加以收集,从而实现温度的实时测试和显示,这样做的好处是,它能够形象地给学生带来形象而客观的理解,尤其使得学生对刀具切削原理知识的了解打基础。具体操作方法是将刀具牢固准确地装夹在刀架上,通过温度感应器连接到芯片上,实现温度实时监测。

其次,确定刀具刀尖切削部分温度传递到传感器的方法

为了提高温度传递精确度,在刀具刀尖部分,我们采用了热导率极高的物质材料作为传感器与刀尖材料的连接物质,该物质的导热性好,且耐高温,固定传感器牢固,尤其适用在刀具连续不断震动的场合,且能精确传递刀尖产生的热量,即使在使用的过程中,有所破损,我们还可以将它进行补充,并不影响整个传感器的工作过程。

然后,确定刀具温度的显示方法

刀具温度的显示是该创新作品的点睛之笔,温度测量对实时监测和安全生产具有重要的意义,在工业生产中,为了高效、安全生产,必须有效控制生产过程中的诸如温度、流量、温度等主要参数。由于温度控制在生产过程中起着决定性的安全作用,基于51单片机的温度测量系统具有准确率高,响应速度快,可扩展性好,价格便宜等多方的有点,因此采用该单片机进行温度测量。

首先需要考虑的是温度传感器,温度传感器是温度检测系统中的重要组成部分,由各种温度敏感元件将被测温度信号转换成容易测量的电信号作输出,给显示仪表显示温度值,或供控制和报警使用。本次设计采用的是MD-PS002型温度传感器,具有体积小,量程大等优点,应用领域有汽车的胎压测量,工业方面的空气温度车龄,消费品方面的高度计,和医疗电子方面的血压计等。

差模信号经过该放大电路后多倍后,共模信后得到了有效的抑制。模数转换器模拟量输入通道的任务是将模拟量转换成数字量。能够完成这一任务的器件称之为模数转换器,简称A/D转换器。本次设计的中A/D转换器的任务是将放大器输出的模拟信号转换为数字量进行输出。这里A/D转换器采用ADC0804,ADC0804的8位并行接口A/D转换器。最高工作频率为400MHz,无论是分辨率还是速度都满足本次设计的需求。

而实际的显示界面,我们采用了VB的人机对话接口,它编程简单,人机互动效果好,并且能够根据个性化需要进行改进,能够满足后期改进需要。

3 本产品的使用方法简介

步骤一 打开刀具切削刃口实时温度检测软件

步骤二 将待测量刀具带有传感头的USB插头插入电脑的USB插孔,电脑将自动安装驱动,并且启动程序。

步骤三 点击按钮,在弹出的选项框中填入参数,一般波特率不用改变。默认即可(端口在系统设备管理器中可以查看)。

步骤四 点击测试连接按钮,可以建立连接,可继续下一步操作。

步骤五 点击确定后保存设置

步骤六 打开连接,连接成功,可以点击监控按钮开始监控,这时可以在软件左下角看到实时的温度信息。

步骤七 在车床刀架上安装刀具,并在开始切削加工前点击软件中屏幕上的波形图开始运动,并且记录数据。

步骤八 当车削结束之后点击停止记录即按钮即可保存此次测试数据。

步骤九 如果需要查看记录并且保存,可以点按钮。

步骤十 详细记录绘制界面点击此次试验数据,如需调整绘制图形的疏密程度,程序将会自动重新绘制实验数据,并自动保存为图片格式,下次测试将默认此次设置。

步骤十一 关闭绘制窗口,返回主界面。

机加工实训总结范文第6篇

一、课程目标

《冷冲压成形模具》课程是我院模具技术系开设的一门专业技术核心课程,课程建设伴随着我校模具专业几十年的专业建设历程。在企业专家的指导下,通过企业调研、专家座谈,形成了以工作过程系统化为导向的课程体系及教学内容。开发了相应的课程标准和授课计划,有力地指导了冷冲压成形模具课程的建设。

1.课程培养的专业能力目标

(1)依据冲压件图样或样件分析冲压工艺性;

(2)制定冲压工艺方案并选择最佳方案;

(3)确定冲压模具结构(模具设计);

(4)编制模具零件加工工艺,具备机床操作能力;

(5)编制模具装配工艺,具备模具装配技能。

2.课程培养的方法能力目标

(1)具有良好的职业道德和科学的创新精神;

(2)专业知识和技能的迁移能力;

(3)制定工作计划的能力;

(4)社会责任心和环境保护;

(5)会运用《冲压手册》《模具制造》等资料,以及利用网络文献等获取信息的能力。

3.课程培养的社会能力目标

(1)具有决策能力和执行能力,具备完成任务和解决问题、技术创新的能力;

(2)语言及文字表达能力;

(3)自我控制与管理能力;

(4)工作中的与他人的合作能力、交流与协商能力;

(5)评估工作结果(自我、他人)的能力。

通过冷冲压成形模具这门课程的学习,模具专业的毕业生主要可以胜任如下岗位:模具冲压工艺岗、模具加工工艺编制工艺岗、模具加工岗、冲压生产现场服务岗、模具装配调试岗、模具生产管理、调度等岗位。

二、《冷冲压成形模具》课程项目教学设计

在大量调研和访问专家的基础上,以文具夹冲压件的生产过程为例,对应工作岗位,形成基于模具生产过程的7个环节,如图1。由此,本课程也相应形成了7个学习情境。

学习情境1:依据冲压件图样或样件分析冲压件工艺性。根据标题栏、冲压件图样结构、尺寸标注及精度、技术要求等方面提供的信息,分析该冲压件的冲压工艺性,并作详细纪录。

学习情境2:制定冲压工艺方案并选择最佳方案。在分析冲压件冲压工艺性的基础上,制定出多种冲压工艺方案,在保证冲压件质量的前提下,根据本单位的实际生产条件,选择最佳冲压工艺方案,编制出具体的冲压工艺,并做出详细的模具价格报价,形成完整的技术方案,并作为存档记录。

学习情境3:模具设计。依据选定的冲压方案,先分组然后进行分工,进行各步模具结构设计;完成模具总装图后,要有明细表,将模具标准件和非标准件分开标出;接下来绘制非标准模具零件,形成一套完整的模具设计图样;图样完成后,进行评审,校对、审核、工艺、批准等过程要做出具体记录。

学习情境4:编制模具零件加工工艺并进行模具零件加工。模具图样后面的生产阶段,要对模具总装图、模具零件图分别进行分析,针对每个模具零件图样均应编制出详细的模具机加工工艺卡,涉及到数控加工的,还应编制出详细的数控加工工艺卡。如果设计图样不符合加工工艺,要和设计者协商;如果需要更改结构,则需要设计者写出书面更改通知单,每个过程都要详细记录、签字。

学习情境5:模具装配。模具装配阶段,首先要依据图样对所有加工好的非标准模具零件进行检测,检查是否合格,模具标准件由市场直接采购。根据模具的具体结构制定出详细的模具装配工艺,然后按照装配工艺完成整个模具装配过程。

学习情境6:模具调试。根据模具设计技术要求,将装配好的模具安装在相应吨位的压力级上进行试模,冲压件如果出现缺陷,找出解决措施。

学习情境7:生产合格冲压件。这个阶段为利用合格模具进行冲压件生产,要熟练掌握压力机的操作,还要求会解决冲压生产中常见的缺陷以及解决措施。生产过程中对设备的使用以及出现的问题作记录。

对已完成的工作进行记录存档,自觉遵守安全作业及5S的工作要求。

三、课程实施设计

第一,建立学习小组。

第二,充分发挥学习小组的作用。根据课业要求和调研题,以小组为单位,制订调研计划、讨论内容,让每个小组成员主动学习、独立思考。小组根据布置的课业任务,遵循“资讯、计划、决策、实施、检查、评估”这一完整的行动过程进行实施。

第三,课堂突出以学生为中心。教学中根据不同的教学内容采用讨论式教学、演讲式教学、专业对话式教学、问题解决法、实践性教学等方法,激发学生的学习兴趣,在活跃的学习气氛中掌握知识。

第四,理论学习和模具制作技能相结合。

四、课程评价设计

1.突出学生的主体地位

尽可能多地采取学生自评与互评,教师的评价、企业评价也不可少。

2.理论知识与实践技能综合考评

重点考核实践技能。

3.过程性考核与课业评价相结合

过程考核:在课堂教学中从十二个方面评价平时成绩:求知――提问、思考――回答问题;表达――讨论;想象――创意;独立――个人独立解决问题的能力;搜索――获得信息的能力;应用――知识应用;总结――归纳总结;竞争――各层面的小组竞争;合作――小组合作、效率――完成任务的速度;实践――动手能力。

4.对执行职业规范的情况做详细记录、考核

注重职业素质培养和职业习惯的养成,培养合格的职业人。

五、课程资源设计

1.建成现代模具技术实训基地

拥有批量的模具加工数控设备、普通机加工设备以及国际一流的数控加工品牌设备,形成了产、学、研“教学工厂”模式。

2.企业专家指导

有一批固定的企业专家进行指导,形成了以工作过程系统化为导向的课程体系及教学内容。

3.双师型教师

拥有一批既有丰富企业经验、又有丰富教学经验的模具专业双师型教师,既有北京市级骨干教师,又有国家级优秀教师。

4.教材开发

以企业模具生产的行动为导向,编写教育部高职高专规划教材和职业技能人才培训教材。

5.教学课件设计

完成了全套冲压模具教学课件以及三维立体仿真模拟动画课件,可供学生在课堂和课余时间使用。

机加工实训总结范文第7篇

就本质而言,校企合作教学模式是一种按“双元制”要求开展教学活动的行为导向教学模式,其宗旨在于,通过校方与厂方的“双元制”合作,为学生提供“教中学,学中练,练中学”的一体化教学环境,增强教学实效性。为此,本文作者在中职模具课程中开展了校企合作教学模式应用的实验与研究。结果表明,效果显著,值得推广。

一、研究内容、方法与对象

1.研究内容与方法。本课题研究内容为校企合作教学模式在中职模具课程应用的实效性。在研究方法方面,开展实验、调查与测试,然后统计分析其数据。

2.实验时间、地点、对象与控制。本课题实验地点为广东省高州农业学校以及开展校企合作的相关企业。时间为2013年9月至2016年1月。选取本校模具与机电相关专业2013级2班共76名学生作为受试者,一班为对照组(36人),另一班为实验组(40人)。对照组按照“仅靠一支粉笔、一本书打天下”的“满堂灌”模式进行中职模具课程教学;实验组以校企合作模式进行。由于本校对新生随机编班,两个班新生都未学习过模具课程,在学习起点上无显著差异,实验有效。

二、实验程序

本课题实验按照准备阶段探索阶段实施阶段教学评价阶段等环节开展。具体如下。

(一)准备阶段

1.教师加强实训。一方面,模具设计,尤其是形状复杂产品的立体图形的设计,要求设计人员具备设计与造型的经验和技能,在本课题实验过程中,厂方要求校方完成高难度的模具设计是无法避免的,因此,为更好地推进校企合作教学模式的实施,首要条件就是教师同时具备教学、设计与造型的经验和技能。另一方面,厂方要求校方完成涉及磨、钳、刨、铣、车等方面高精度的机加工更是无法避免的,因此,教师还要具备很强的机床操作经验和技能,为积累经验、增强技能、解决关键技术的教学问题,教师深入企业向实践经验多、实操能力强的模具技师学习,加强实训。

2.学校鼎力支持。在模具课程中推行校企合作教学模式,单凭教师的力量是远远未够的,需要学校加强建章立制,在模具设计、加工所需要的时间、设备、仪器等方面,激励、支持教师开展形式多样的模具教学校企合作。

3.企业积极参与。企业参与校企合作的积极性源于企业从中得到的利益,这就需要校企双方共同营造“合作共赢”的局面。厂方在校企合作中,可以获得校方在人才、技术、设备、仪器乃至企业文化等方面的支持,其潜在积极性是可以充分挖掘的。

(二)探索阶段

1.校方着重探索校企合作的途径,弄清教学与项目的关系,因此,可以先承接厂方的业务进行产品设计与加工。实验刚开始时,由设计与造型经验丰富、业务实操能力强的教师亲自操作,按厂方要求完成业务,在这一过程中,教师在学生面前一边演示,一边讲解,然后由教师指导部分优秀学生操作,其他同学一边观察,一边协助。

2.为有序推进校企合作,校方遵循“由浅入深,先易后难”的原则,按照铜工模仁整套模具的顺序,逐个承接厂方的加工小项目。例如,以来料加工的形式承接铜工项目,铜工项目涉及proe分型、master cam加工等方面知识与技能,为满足不同的光洁度要求,要非常巧妙地运用不同的铜工加工方法,在能够按质、按量、按时完成任何铜工加工项目的基础上,认真总结方法、经验,这样,针对铜工加工项目的探索就结束了。接着探索下一个小项目,直至探索整套模具加工项目。

(三)实施阶段

在探索阶段,探索出符合实际情况的、全面而正确的、可以指导校企合作的方法、经验后,本课题实验进入实施阶段。本阶段实验按照小规模实施阶段中规模实施阶段大规模实施阶段的顺序开展。

1.为学生提供更多的技能实训机会。如果按照“满堂灌”模式开展模具课程教学,学生根本无法获得技能实训机会。开展本课题实验后,实验组学生每人完成几十套模具加工项目,实际操作机会大大增多,综合职业行为能力大大增强。

2.开展一体化教学活动。为了保证教学秩序,在校企合作初期,学校可以根据具体的实际情况,将每个教学项目的活动分为紧密衔接的理论教学与加工实训两部分。在理论教学环节,教师围绕厂方提供的加工项目讲授教材以及项目任务书的相关内容;在加工实训环节,由教师按厂方要求在第一时间带领、指导学生依照小组合作训练的方法,按质、按量、按时分组完成实训作业,这些实训作业就是每个教学项目所涵盖的学生必须掌握的关键技能点。例如,设计与造型、编程与分模等,校企合作教学模式可以参照小组合作学习、实训的方法分阶段实施,将学生分组,由各小组学生协作共同完成设计与造型、编程与分模等项任务以及磨、钳、刨、铣、车等项工序。当然,模具加工实训任务,除了紧扣课堂上理论教学的内容之外,还根据不同层次学生的实际情况以及工作任务的轻重、难易程度分层次安排。例如,对于一些厂方提供的紧急加工项目,尽管教师还未讲授与项目相关的理论知识,但是仍然可以选择优秀的学生在了解整个过程的基础上参与到课外实训中,这些学生在教师指导下选择优秀的程式或先进的工艺完成紧急的模具加工项目。学生完成实训作业后,根据其项目成果,在经济上适当予以补助。

(四)教学评价阶段

主要体现在实验组学生互相评议各小组在合作学习、训练中所取得的项目成果。教师观察项目成果后点评,分析问题及其原因,掌握每一个项目教学的动态,及时查漏补缺。

三、结果与讨论

(一)结果

实验后期,两个处理组学生参与理论知识闭卷考试以及实操技能考核,测试内容涵盖从事模具岗位工作必备技能和知识。然后统计、分析成绩,整理、归纳调查以及实验记录。结果如下。

1.在学习兴趣方面:93.2%实验组受试者认为,应用校企合作模式开展教学活动,能够边学边练,在学习模具理论知识与企业在模具生产中积累经验,在学校教师以及企业模具技师的言传身教下训练岗位技能。所以,主动参与到具体形象的专业技能教学与训练活动中,学习兴趣越来越浓厚。78.6%对照组受试者认为,在“满堂灌”模式下开展教学活动,需要死记硬背的枯燥而抽象的理论越来越多,难学、难记、根本无法提起学习兴趣。

2.在团队精神方面:96.8%实验组受试者认为,在各个项目实训中开展小组合作式学习、训练,在团结协作的教学氛围中各显神通,团队精神生动具体地呈现在校企合作的教学活动中。92.3%对照组受试者认为,在“满堂灌”模式下开展教学活动,没有交流、合作,难以培养团队精神。

3.在教学质量方面:通过对两个处理组学生开展理论知识闭卷考试以及实操技能考核,发现实验组、对照组分别有91.7%、12.1%受试者能够掌握模具岗位工作的关键技术。调查结果显示,89.6%实验组受试者认为,在校企合作教学模式下,理论学习与技能实训融为一体,教中学,学中练,练中学,对模具的整个制作过程都参与,在校期间就已经为企业加工了几十套模具,具备了模具技师的设计与制造能力,教学质量及其实效性显著提高。82.2%对照组受试者认为,在“满堂灌”模式下开展教学活动,没有参与实践的学习是学不精的。

4.在学生就业方面:“技能立教,就业兴校”是现代职业技术学校发展的必由之路,这就要求中职学校模具专业通过校企合作培养技能型人才。通过开展校企合作,学校可以了解企业对于人才质量与规格的要求,企业可以了解学生状况,学生可以了解企业发展前景、企业文化、岗位要求,三方的相互了解,对促进学生就业无疑是大有裨益的。调查结果显示,实验组毕业生在专业对口岗位就业的,占98.5%,而对照组为38.8%。

5.在经济效益方面:在本课题实验中,校方为厂方完成了部分项目任务,从厂方获得12.8万元的报酬(全部作为补助支付给实验组师生),同时,节省教学成本6.3万元,厂方节省加工费8.5万元、培训费2.1万元。

(二)讨论

1.关于校企合作的形式:一是来料加工,学生在教师指导下完成来料加工项目的实践操作,培养技能。二是协作开发,校方利用闲置场地、设备,厂方来料并派来模具技师,学校教师以及企业模具技师共同指导学生训练,协作完成模具的开发与制造。三是合作办厂,学校可按照“利益共享,风险共担”的原则,与一些有稳定模具项目外发加工的非模具专业企业合作创建模具厂,实行校企合作,学校可在厂内开展教学活动。

机加工实训总结范文第8篇

项目教学法的主要特点在于避开传统的学科知识体系的完整性和系统性,从以逻辑思维方式为主转向以形象思维方式为主,始终围绕着项目是否能够完成而进行,对知识结构的要求本着“够用”的原则,重在培养学生的动手能力、独立获取信息和自主建构知识的能力,重在实践能力和创新能力的培养。

一、模具专业项目教学中的项目内容设置

模具专业项目内容的设置必须切合实际,作为教师必须清楚要给学生讲什么?达到什么样的教学目的?这一点在模具专业的项目设置中尤其重要。因此,模具专业项目的设置可以根据国家的模具专业职业技能鉴定的标准要求及考虑学生的兴趣来设置。通常,模具专业的整个教学内容可分为两大项目,即模具设计项目和模具制造项目。

模具设计项目主要包括基础项目、机械基础项目、proe基础项目、机械制图项目、机械测量项目等,此项目要求学生能够根据相关的设计资料,运用常规设计手段和专业模具设计软件(如proe)进行一般构件的冲压模具和塑料模具设计。

模具制造项目,包括模具钳工项目、电加工项目、数控铣床项目、冲压模拆装项目、塑料模拆装项目、模具制作项目、CAXA制造工程师2006应用及自动加工项目等。

根据以上教学内容的设置,模具专业实训项目通常可划分为三大实训项目模块进行(如图1所示)。

二、模具专业项目化教学的实施过程

项目确定后,应对每一项目提出具体的实施方案、教学要求和必须达到的教学目标。模具专业“项目教学”的教学过程一般有五个步骤:任务计划实施检查评价。

任务阶段:教师布置任务,帮助学生理解任务;知道自己要做什么,要学哪方面的知识,练习哪方面的技能,达到什么样的目标。

计划阶段:学生一般以小组形式工作,制订工作计划。

实施阶段:教师做演示,学生在旁边看,学生可以随时提问题,教师要对学生提出的问题做解答;学生根据计划完成自己的任务,教师观看、指导。

检查阶段:学生自行检查实训过程、结果。

评价总结阶段:自我评价,同时对组内其他同学提出问题,交流心得。教师对学生在整个过程中出现的问题予以评价,对于学生在制作过程中出现的问题要给予及时纠正。目的是使学生通过一次技能训练对自己所掌握的理论知识及技能有所认识、有所提高。

例如,在制图与测绘实训项目中,可按以下步骤实施:

1.项目任务

部件测绘内容:齿轮泵。

2.项目实施

(1)教学目标。初步掌握画装配示意图、零件草图的方法,掌握测量工具的使用要领,尺寸标注要求,了解技术要求的注写要点,最后绘制零件工作图及装配图;培养动手能力、综合能力,以及耐心细致的工作作风和合作精神。

(2)项目选择分解。指导学生分项目小组形成团队,各团队分工合作组织拆卸装配体部件――齿轮泵,根据所拆卸的零件确定项目名称,并提出项目工作任务:绘制非标准件各零件完整的工作图。有条件最好能配合机加工实训,在车间根据他们绘制的零件图加工成零件,然后组装成部件,进行后续课程的实习。

(3)项目计划。引导学生利用已有基础,制订项目计划,确定步骤,选择材料。教师先提供几种类似典型零件的尺寸标注、技术要求的图例,并分析为什么要这样标注和选择,给学生以启发。然后各团队讨论分析:各零件的特点?零件草图选择?尺寸标注方案?技术要求参考?如何绘制零件工作图?各团队准备好测量工具、方格纸、绘图图纸,各种手册、工具书;分发学习参考资料,内容包括零件表达方案如何选择,各种测量工具如何使用,尺寸基准、技术要求的选择,绘制草图的注意事项。各团队还需确定各人的分工,选出小组长协调工作,主动学习相关知识。最后小组长向教师汇报本小组工作计划、小组疑难问题,教师审阅后进行适当指导,提出建议。如有些学生设计的图样有问题,教师就引导他再看相应的理论知识,让他慢慢理解,并且不断鼓励,使学生能够完善自己的作品。

(4)实施项目计划。组织各小组团队自行独立测绘零件,绘制装配示意图、零件草图、零件工作图、齿轮泵装配图。团队间可进行讨论、交流;教师巡视、指导、解疑,及时恰当地对学生进行指导,解决他们遇到的难题,增强他们的信心,使学生能把书本知识和实物联系起来。根据经过团队讨论所确定的方案,各同学独立完成项目任务,完成各零件的零件工作图及装配图的绘制,并标注尺寸、技术要求,在教师指定的时间内上交。教师可在课堂对草图进行答辩式批阅,这样可使学生直接得到指正而留下深刻的印象。强调学生要根据零件草图和装配示意图画出部件装配图。在画装配图时,要及时改正草图上的错误,零件的尺寸大小一定要画得准确,装配关系不能搞错。装配图视图选择的一般原则要掌握。

另外,在完成项目的过程中要因材施教,针对不同层次的学生,教师指导的深度要有所不同。如果学生有问题,教师应该适当地给予启发和提示性指导,不但使学生记忆深刻,还能锻炼学生的思维,培养其创新能力。

(5)项目展示评价。各团队选一套齿轮泵零件工作图及装配图在教室进行展示,让全班学生依据评论,评价项目:零件表达方案的优劣,尺寸标注是否正确、完整、清晰、合理,技术要求是否符合零件工艺性能;分析装配图选用了哪些特殊的表达方法,如拆卸画法、夸大画法、简化画法等,能否较好地反映部件装配关系、工作原理和主要零件的结构形状。主视图可按工作位置选定,采用全剖视图主要表达装配关系,左视图可采用半剖视图,一半表达外形,另一半表达内部结构及其工作原理等等。教师应和学生一起检查图样,一起分析问题,装配图要着重检查螺纹紧固件的连接画法,常用件中齿轮啮合区的特殊表示法等。然后各小组选派代表,上台介绍团队及自己的工作结果。先由学生讲解图样,总结项目教学活动的意义,通过总结,使学生找到自己在理论及操作技巧上的不足。然后由教师检查评分,并指出项目活动存在的问题及解决方法,教师要善于总结和比较学生的优点,引导学生学习他人的长处,使学生的综合能力在总结评估中得到提高。

3.项目评价

(1)作品评价:专业知识应用、制图规范、作品质量。

(2)学习过程评价:合作程度、努力程度、交流表达能力、工作态度等方面。

三、模具专业项目法教学建议

1.模具专业实训基地

模具专业实训基地是实施模具专业“项目式教学”工作的重要载体,学校应充分重视实训基地的软件和硬件建设。

模具专业项目化教学要求教师的“讲”和学生的“练”有机地结合起来,授课的方式不再是以教师为主的讲授,而是以学生为主体的实操应用式的教学。根据这一授课方式和模具制造加工行业的特点,教学应该具备“计算机(学生用)+电化教学设备(教师用)+机床(包括数控机床)”的设备环境。

2.教材建设

教学过程应编写模具专业的项目教学任务书与指导书或工作页等教辅材料。要创新教材编写模式,组织开发一体化课程教材。打破学科体系,编写理论教学和实践教学相融合的教材和教辅材料。依据劳动者的职业特征、职业成长规律和典型工作任务设计教材教学单元,力争实现工作过程导向的教学模式,实现理论知识与技能训练的有机结合。

3.要增强教师的专业素养,提高教师的实际操作技能

在提高教学实效性方面,教师必须不断充实自己,及时吸取本学科及相关学科的最新知识,以当代最先进的知识技能装备自己,不断调整社会所需要的知识结构,把握教学改革的动向,增强教学的预见性,这样才能培养出适应社会需要的具有较强实际操作技能的高素质的劳动者。

4.学校要加强一体化课程师资队伍建设

学校要根据技工院校一体化课程教学改革试点工作方案的通知的精神,加快培养既能讲授理论知识课,又能指导技能训练和生产实习的一体化课程教师。要注重在一体化课程开发试验的过程中,促进教师更新教学观念、创新教学方法、提高教学水平和能力,不断提升教师企业实践能力、一体化课程开发能力,要给教师不断提供继续教育的各种培训学习机会,逐步形成一支教学质量高、结构合理、示范性强的优秀一体化课程教学团队。