开篇:润墨网以专业的文秘视角,为您筛选了八篇办公软件实训总结范文,如需获取更多写作素材,在线客服老师一对一协助。欢迎您的阅读与分享!
关键词 计算机 中职物流专业 教学模式
职业教育就是就业教育,中职专业课教学的出路只有联系企业,将企业的需求纳入课堂教学之中,才能让专业教学为学生毕业后的就业打好基础。最近几年,很多中职院校对物流专业中计算机课程的开设和教学都在不断探索之中,究竟物流专业的学生需要学习哪些计算机知识,才能满足我国目前和将来社会发展的需求,促进我国物流业的发展呢?本人经过多年从事计算机和物流管理专业的计算机课程的教学和探索,依据物流专业学生毕业后的工作岗位情况,我认为如何使教学与就业相结合,充分发挥计算机技术在物流行业的有效使用才是我们教学的目的。下面结合“演-练-评”三位一体的教学模式对我校的物流专业计算机课程教学分析如下:
我校中职物流专业开设的课程有两大部分,一是文化基础课,包括语文、职业道德、法律、数学、英语、写作、书法、就业心理教育。二是技术理论课,包括计算机基础、办公软件、会计基础、礼仪沟通、财务软件、商品学。专业课:物流法规、物流信息系统、物流设备、市场调查、企业参观实习。
目前,我校的中职毕业生在河南长通、豫新、万里、金辉等大型物流企业实习工作岗位主要有:1.财务部整理统计单据、催收货款。2.信息部输入电脑单据。3.物流总部或分理处开具电脑单据进行收、发货。4.客户服务。
以上岗位的工作内容不太复杂,易操作,但要求细心、专业。
针对以上工作岗位的需求,我们的教学工作也应采取专业知识层层推进,工作能力逐步提高的训练方法,有效地利用“演-练-评”三步走的立体教学模式,教学目标明确,针对不同素质、特点的学生,培养其工作岗位需求的知识、能力。
学生毕业实习时应具有的知识和能力是:有良好的职业道德,一定的交际沟通能力,掌握基本的财务知识,熟练使用计算机办公软件,每分钟打字速度要在50字以上,物流系统专业知识扎实、全面。下面针对各岗位中计算机知识的教学方法加以说明:
1.财务部整理单据、催收货款。
本岗位的重点课程是《会计基础》和《财务软件》,第一学期学习《会计基础》,课堂老师讲解会计知识,学生课下演练《会计案例实训模拟题》,老师进一步讲解实训题,让学生在情景案例中掌握财务知识。第二学期学习《会计软件》,老师讲演,学生上机练习,老师再评价总结,最终使学生熟练使用电子财务软件,达到会使用计算机整理物流出入库等单据、催收货款的能力要求。
2.信息部输入电脑单据。
本岗位的重点课程是《计算机基础》和《办公软件》及物流系统知识,第一学期学习《计算机基础》,老师讲演,学生上机练习,主要是打字、五笔字型的学习,第二学期学习《办公软件》,主要学习微软的OFFICE软件,如:排版软件word、表格数据处理软件excel。本岗位要求学生打字要使用五笔,打字速度必须在每分钟60字以上,工作要细心、专注,老师在讲课时需注意这一点,加以点评和总结。
3.物流总部或分理处开具电脑单据进行收、发货。
本岗位的重点课程是《物流法规》、《物流设备》和《物流信息系统》,前两门课程理论性较强,学生要记住重点法规,《物流信息系统》老师则利用“演练评”模式教学,学生上机操作练习物流信息软件,熟悉物流流程中收发货的程序,老师进行讲评总结收发货中注意事项及如何正确开具收发货单据。
4.客户服务。
论文关键词:《计算机应用基础》;考核模式;改革
一、课程考核改革背景
根据教育部于2000年1月颁布了《教育部关于加强高职高专教育人才培养工作的意见》的文件(以下简称《意见》),指出要改革考试方法,除笔试外,还可以采取口试、答辩和现场测试、操作等多种考试形式,着重考核学生综合运用所学知识、解决实际问题的能力,通过改革教学方法和考试方法,促进学生个性与能力的全面发展。
以前,高职高专计算机专业学生的考试主要以平时上级练习成绩、期末考试(笔试)和平时出勤情况来作为学生的考核成绩;考试方法简单,考试形式单一,考核内容仍重于理论;而笔试考试只考共性的、统一的知识技能,不能很好的体现学生动手操作能力。在当今这个“人才饱和”大学生就业困难的时代,为什么计算机专业人人员从事的工作确实跑业务,做销售员,或是跟计算机有一点搭边的文员,却不能胜任一个全职的办公自动化人员。因为学生实际动手操作的能力较弱,理论与实际没法结合。在操作方面文字输入速度慢,不熟悉机关公文规定格式的排版,不熟练办公软件的应用。
这一系列问题说明现行计算机专业课的考核机制存在一些不足:忽视了职业教育的“职业”特征,学生实际操作能力差;把学生尽限于校园内,为考试而考试,例如,有学生平时表现非常好,上课认真,期末考试笔试卷面成绩相当不错,但是计算机一级考试却通不过,这说明了利用原先的考核方式不利于学生职业技能的提高;不能让学生的动手能力得到很好的锻炼;不能充分突出计算机专业的特色,脱离了现实工作环境,没能与市场很好地接轨,不利于学生就业。迫使我们不能不反思。中等职业教育计算机应用基础课程的考核模式需要进行改革。
二、课程考核改革思路
为了更好适应课程教学改革的方向与进程,着力提高学生自主学习的意识和能力,有效落实教学过程和增强对学生学习全过程的指导和监督,全面测评学生的学习行为和成果,达到较高动手能力的计算机办公自动化应用性人才的目的。为此,将采用计算机一级考试和计算机操作员认证考试为考核目标。
通过考核既要检测学生对计算机办公自动化应用的基本理论的了解和基本操作的使用;又要检测学生对办公自动化运用程度,重点考核学生对OFFICE的实际操作能力。
结合课程的培养目标,突出“计算机应用基础”课程的特点。本次改革的基本思路是:
(一)教、学、评相互结合。计算机应用基础课程理论和上机实验是学生学习内容。课程教学大纲要求学生要合理调配学生计算机应用基础理论与完成实验的时间,掌握办公自动化软件的操作技能,最终达到学习目的。上机实验是以实际教学和计算机一级考试内容相结合,直接明了的从实践中理解理论知识,把教师的教与学生的学相联系,把学生的学与学生平时课堂练习和课外应用相对应。提高学生平时的动手能力,及学生对课程学习的自觉性和积极性。
(二)强化实践能力,促进学生平时学习。提高学生学习的积极性根据开放教育学生的特点,进行合理地教学过程设计。我们采用平时的教材教学与等级考试、认证考试培训相结合的方式,甚至在平时实验联系中我们可以“一对一”的进行讲解,促使学生在平时学习时要不断地操作实践,对学习《计算机应用基础》这门课程的主动性,直到学生100%掌握为止。这样就强化了学生的实践操作能力,推进对学生职业化办公能力训练和提高,接近职业化教育的事实。
三、课程考核改革方案
根据历年来,学生对计算机办公自动化软件操作方面的能力逐渐在提高,尤其是职业技校、中专上来的学生在办公软件操作方面基础已相当不错,我们对这类学生最关键是在于办公软件实质操作的巩固和理论知识的强化,而普通高中上来的学生在办公软件操作方面虽然没有中专、技校的学生基础好,但高中阶段该课程也是必修课,对于这些学生我们的考核方式要进行改革。
(一)首先我们对《计算机应用基础》这门课程的考核内容上要明确,学生应掌握的基本内容有:信心社会概念、计算机硬件的概念和组成、网络的相关概念,以及office软件的基础应用。
当然我们对这门课程在教学方式上也统一,要把原先先以教材为主的理论课堂教学,或是没有实际操作的虚拟黑板式教学方式,改为实质动手操作的多媒体演示教学,和学生机房实际操作的教学方式。这样可使学生更明确的把理论与实际相结合,更能体现信息教育的特色。
(二)我们对学生要掌握《计算机应用基础》这门课程要有一定的衡量标准,但在有一定基础的学生中我们的考核标准也要做适当的调整,以便学生在学习态度上能够有所改变,能真正学好《计算机应用基础》这门课程。以前我们采用平时实践训练、平时的考勤情况以及期末理论总结性笔试考试相结合的方式进行考核,这样一来我们的学生在平时的学习中没有压力,自己真正学到多少东西是模糊的,但近年了我们应该把学生是否能通过计算机一级考试,是否能获得计算机操作员认证来作为实质的考核标准,对学生来说是实质的学到了东西,能熟练的掌握和操作办公自动化软件,这样,既可以减少学生在总结性考核时临时发挥失误的影响,又可以加强对学生实践教学的过程管理,提高实践教学的教学质量,以及学生的动手能力,与社会人才需求相符合,体现了职业化。
(三)我们鼓励计算机专业的学生在大一第一学期就报名参加计算机一级考试,一般情况下,学生的等级考试是在十一月中旬,在进行教学的同时参加考试,可以很清楚的了解自己对《计算机应用基础》这门课程的掌握程度,但并不影响学生通过率,因为我们前面也提到了计算机专业的学生对计算机办公自动化软件操作方面的能力逐渐在提高,在高中阶段已有一定基础,只是进行对办公软件实质操作的巩固和理论知识的强化。对于非计算机专业的学生我们把计算机一级考试放于大一的第二学期,也就是每年的四月中旬,非计算机专业的学生,基础相对要比计算机专业的学生差,在第一学期我们将于计算机专业学生的教学方式一致,只是放慢教学的速度,教学过程中会更加详细的去演示每个操作题,当然我们不可能保证每位学生对《计算机应用基础》这门课程的掌握程度是满意的,所以在第二学期,我们开展计算机等级考试考前辅导,整个辅导原则是学生自愿参加,辅导内容以一级考试的内容为重点,80%的以上的教学时间是以学生的实际动手操作为主,机房为教学场地,不再以教师的教为主,以学生的练习,难题解答为主,教师起辅导作用。
对于计算机专业的学生,我们在大一的第二学期会鼓励学生参加计算机操作员认证考试(已经通过计算机一级考试的学生)。计算机操作员资格认证考试的内容主要有四大块分别为:计算机系统操作与使用、文字信息处理、图形图像处理、因特网操作。计算机操作员资格认证考试是符合现在社会需求进行培养人才,能完全充分体现职业化水平的职业资格认证。当然,我们照样也对学生进行培训,此类的培训是与实训教学相结合。每个班级的实训周里,我们会重点培训微型计算机系统的基本操作与使用(微型计算机的使用操作方法、基本外部设备的使用与一般调整方法、微型计算机文件系统的操作与管理、常用软件的安装设置方法、计算机病毒的检查处理方法),而其他几点(文字信息处理、图形图像处理、因特网操作)与计算机一级考试相符由学生自己练习。在实训周里我们将进行实践考试,全部课程结束后组织理论考试。完全符合学校的教学方式,对学生来说计算机职业化能力水平又是一个很好的体现。
四、课程考核改革的实施效果/结束语
前几年,计算机专业是个很热门的专业,中职学校基本都开设了此专业.目前正逐渐向常态化发展,无论学生还是家长都开始对计算机的需求有了正确的认识.因此,我们如果不对计算机课程进行有效的改革,可能几年后,我们将失去优势,甚至招生都会遇到困难.以前计算机开设的课程多注重软件编程和硬件原理,没有从市场岗位的角度考虑,这样的课程,学生看起来懂得很多,实际动手却做不出什么.
一、课程改革的必要性
在应试教育的今天,不少中等职业学校在计算机基础教学过程,以学生顺利通过对口升学或计算机等级考试为教学目标,让学生只练习相关题目,争取考上大学或通过考试考取证书,但这样的教学无法实现对学生实践能力和创新能力的培养,违背中职学校强调以培养学生动手能力的教学宗旨,中职计算机课程改革势在必行.
二、改革的几点措施
1.依据市场岗位需求开设课程.适合中职学生在计算机行业中的岗位有:办公软件操作员、计算机维护员、电脑销售及安装员、广告公司设计员、影视的数字化处理人员、影楼照片的数字化处理员、网络配置、安装与维护员、网站建设与维护员等.这些岗位主要突出工作人员的操作能力,因此比较适宜中职学生学习.
2.制定合理的培养目标.针对不同的学生确立不同的培养目标.例如,对于学习能力不太强的学生,培养目标要定位在办公软件操作员、电脑销售员等,要求他们熟练掌握办公自动化常用软件、办公设备的使用以及电脑零部件的识别和安装;对于绘画能力较强的学生,培养目标应定位在广告公司设计员、影视的数字化处理人员、影楼照片的数字化处理员,要求他们熟练掌握多种多媒体应用软件的应用,并具有一定的美术鉴赏能力;对于学习理解能力比较强的学生,培养目标要定位在计算机维护员、网络配置、安装与维护员、网站建设与维护员等,要求他们熟习网络设备的特点,根据用户需求配置、施工、维护网络,具有小型网站建设、维护和网页设计的能力.
3.合理选择教材.在选用教材时,可以在市场岗位需求的前提下选择实例较多的任务引导型教材,计算机理论方面的知识讲解不易过多,否则,学生在学习中容易产生枯燥感,影响学习效果.或者组织在这个学科教学有一定教学经验的教师,根据学生的实际情况,编写符合本校实际的校本教材.例如:照片处理时可以将学生自己拍的照片当做实例进行处理,为激励学生,可以讲前几届学生的优秀作品加入校本教材当做实例,并注明学生的班级及姓名.
老师介绍了我们用到的办公软件等常用的几种软件在应用技巧方面做了详细的讲解,并针对大家在实际应用过程中经常出现的问题进行分析、指点、讲解。相信经过这次学习,在今后的工作中使用这些软件肯定能够得心应手。虽然这次培训的时间很短,但每一位老师都很有耐心,对于我们提出的各种问题,总是一遍遍地讲解,这让我很受感动。在与同行的相互学习、交流中,我收获颇丰。
为了使所学的知识运用到生活之中,我要经常与同层次同专业的学员组织起学习兴趣小组,大家在一起交流讨论学习问题、体会、经验。并由学习好的学员带领大家学习,这样可以提高学习效率。遇到问题和大家交流一下,可以让自己更好的掌握知识点,而对帮助解答问题的同学来说也可以加深对知识点的理解。另外要充分利用网上答疑时间,在答疑前做好准备工作,对学习中的疑问事先有个总结,以便在答疑时能有的放矢。
实训让我进一步了解了计算机的硬件与系统软件的安装,维护知识.在学习这一部分内容时景老师深入浅出地讲解,并让我们自己积极动手操作,结合实践来提高自己的操作能力,使每个学员得到了一次锻炼的机会.尤其让我记忆深刻的是老师的一句话:“学习计算机就要多动手,不怕出错!”
其次,学习了几种软件的应用技巧,同时也学习了一些解决实际应用过程中(如下载音频、图片资料)经常出现的问题的方法,通过这次学习,一定会让我在今后的工作中将计算机运用的得心应手.为了提高大家的认识,老师不仅采用实物演示的办法,而且还为我们提供实践操作的机会来为大家讲解有关的知识,介绍了一些平时我们很少用到的方法,对我们今后自己的操作有很大的帮助.
【关键词】秘书理论与实务;课程内容设计;课程建设
一、目前高职教育《秘书理论与实务》的教育现状
(一)课程设计偏于理论或者单纯实操。在高职院校设置的《秘书理论与实务》一般定位企业秘书岗位,以能掌握企业文秘类工作技能为目标。如企业秘书日常会议筹备和会务安排、档案整理、日常商务礼仪、秘书日常事务的处理(出差计划的制定、酒店和机票的预定等)。内容是企业文秘类岗位需要掌握的技能。但是在实际教授过程中,一般使用讲授结合案例的方法,让学生实际操作掌握技能的程度不高。学生只是单纯记忆秘书的理论知识,实际操作程度尚需加强。(二)课程和相关课程设置互通联系不强。《秘书理论与实务》涉及到经管类若干专业学科,但是作为一门专业文秘类课程,和其他专业课关联性非常紧密。比如制定计划需要联系到《管理学基础》,日常接待礼仪涉及到《商务礼仪》,因此《秘书理论与实务》这门课程设置的时间应该和其他课程时间有所侧重,在相关课程之后可能较为合适。考虑到文秘课程涉及到的专业知识,如果太提前设置,由于相关专业知识还没学习到,会导致学习文秘课程时候过于困难,无法理解和开展相关实训项目,也无从下手。(三)教学方式与实际契合度不高。《秘书理论与实务》课程是门实用性较高的课程,相对于理论部分更注重实践部分的锻炼。如果只是在课堂上结合案例,模拟情景进行演练,不能给学生充分的时间、空间进行演练。学生无法充分对实训技能进行掌握。而目前文秘的实训岗位在公司设置有限,缺乏一个真正的有针对性的实训环境。
二、《秘书理论与实务》课程设计设想
(一)课程和实训体系设计合理性、条理性。由于秘书课涉及到众多专业课程,前后学习的顺序直接影响到教学效果和学生技能的掌握。安排文秘课程在相关课程之后更为合理。这样在知识学习上更为合理。学生在学习了相关知识后才能更好学习和掌握文秘科相关知识,同时以实训为主要手段,结合理论知识学习,使学生能较快掌握技能。1.《秘书理论与实务》这门课需要掌握实训技能统筹和相关实训的设计。一是速录。运用速录机进行专业速录。二是打字。以每分钟30字以上进行打字训练。三是盲打。以标准键盘为工具进行盲打,标准同上。四是会议记录。会按照会议记录的标准进行公司会议的记录。五是日常管理制度的设计。日常公司常用制度的设计(办公用品、考勤制度、公务用车等制度的设计和实施的流程设计)。六是会务的筹备。公司常见会议筹备的全程设计和实施(年会、交流会、日常办公会议、)。七是常见公文的撰写。公司常见公文的撰写(函、通知、指示、告示、计划等文体)。八是日常行政事务处理流程。掌握行政岗位处理日常事务的逻辑思维。九是日常各种办公硬件软件的使用。各种日常硬件软件的使用(办公软件、打印机、复印机、投影仪等)。通过这样的基本课程设计,学生可以在学习了基本专业理论课程的基础上,再进行文秘课程的学习,会更加熟练地进行相关技能的训练和理论的掌握。比如秘书课程里面,会议安排这个模块的实操。如果没有学习过《管理学基础》,没有管理学逻辑思维,不知道进行一个管理活动的逻辑思维,即事件处理前的规划———事件安排计划———事后的总结归纳和调整。而这个逻辑顺序,需要学习管理学基础相关理论进行铺垫。2.配套学习《经济应用文写作》。掌握一般文体的撰写格式和内容,这样才能快速有效进行会议的布置策划。因此课程的设计需要进行一定的设计和协调,以便掌握了理论知识基础,再进行文秘的实操技能的精准练习。(二)通过参加技能大赛等多种形式促进秘书课程的理论和实际的结合。通过参加技能大赛,响应“以教促赛,以学促赛,以赛促学,以赛促教”,参加技能大赛,可以更好地锻炼学生的文秘技能,针对技能大赛的项目,结合学习的模块,更加深入学习、掌握。结合工学结合模式,响应产教相结合的方针,在学校实习基地相应的岗位运用文秘的岗位真实场景进行实际技能训练。根据技能大赛和实际岗位的要求,设计标准序列,结合工作岗位技能进行训练,如打字、公文写作、日常行政事务的处理、职场思维的训练、基本办公室制度的设计和实施。(三)结合现代“互联网+”教学方式多样化。现代“互联网+”发展迅猛,多样化的教学方式更便于让学生接受。可以引进和结合文秘实训软件,让学生通过系统的操作,实操性地掌握文秘日常使用的专业技能,这也是目前教学方式的一个趋势,就是结合专业软件和讲授、实训,同步讲授一门课程,掌握一门技能。
三、结语
一、中职会计专业教学过程存在的问题
1.1学生方面
对于中职会计专业学生来讲,学生普遍存在没有合理规划自身职业生涯的情况。在学习过程中,学生没有制定明确、可行的学习目标,存在懈怠和盲目的现象。尽管有一些学生能够认真学习,具有端正的学习态度,但是学习中缺乏有效的学习计划。总体来讲,学生个体发展不够均衡。
1.2教师方面
尽管我国教育部门在最近几年,实施了一系列的教育改革措施,但是在中职教育中不管是在改革进度方面,还是在效果方面均不够良好。具体存在下面一些问题方面:教师没有及时更新自身的知识结构,教学方式过于传统单一,普遍采取“一言堂”、“填鸭式”的教学模式,过多的关注理论知识的讲解,对于学生实践操作能力的培养不够重视,缺乏足够的实训教育力度和机会,由此致使学生无法有效提升自身的职业技能。此外,教师自身的专业技能和教学水平有待进一步提升,学校需要增强对教师的培训力度。
1.3学生的就业形势方面
根据相关调查可知,会计专业的毕业学生具有更加宽阔的就业范围,比如说会计员、管理人员、出纳员等等。但是,对于中职会计专业的学生来讲,其就业形势比较严峻,能够找到与自身会计专业相同的工作,可以说人数非常少,最根本因素在于中职学生的技术应用能力和实际操作能力较低,与社会单位的需求存在一些差距。
二、中?会计教学中学生职业素质的培育策略
2.1加强教师队伍的建设
在教学过程中,教师发挥着非常关键的作用。因为,中职学校为了实现自身的持续稳定发展,有必要在自身的发展规划中纳入教师队伍的建设,一方面着重培养教师人员的职业素质和职业道德,另一方面重视培养教师的专业能力、教学水平、以及实践能力。坚持实施专兼结合的教学策略,除了培养一批固定的专业教师队伍,中职学校还可以到企业中,聘请一些技能专业强,又适合从事教学工作的人才,来到学校中对学生进行讲课和实训讲解。并且,中职学校应当提升教师的整体学历层次,吸引一些优秀的青年教师,实现教师队伍的均衡性与合理性。此外,为教师队伍提供更多的培训机会,加大培训力度,以提升教师的职业技能,使教师更加及时的了解社会职业教育发展动态,及时转变教学理念,培养出符合时展的综合性人才。
2.2优化课程设置,整合课程内容
相比较而言,绝大多数的中职会计专业学生,在毕业之后会选择中小型企业就业。因此,教师需要深入了解一些中小型企业,进行实地考察,对工作岗位做到全面分析,了解其对于学生能力的要求以及考核评价标准;然后结合具体的考察结果,对现有的会计专业课程进行合理调整,以此使教学更加适应于学生的学习与发展。同时,教师可以将教学中理论知识的占有比例适当降低,对实践教学提高重视程度;并对教学范围进行适当拓展,比如说可以增加一些法律常识、税务知识、社交礼仪、办公软件使用、以及物流管理等等方面的知识。在课程设计方面,依旧需要遵循中职教育的“以就业为导向,以服务为宗旨”的理念,所以课程设计必须基于社会发展与市场需求的变化而合理调整。在具体的实施阶段,必须构建以能力为本位的课程观。中职院校可以对会计职业进行合理分类,构建有效的会计职业标准,基于此合理设置教学课程;其次,根据职业资格考试明确对应的课程教学,确保学生均能够获取就业所需要的职业资格。
2.3加强专业技能的训练
中职院校的办学目标,在于培养大量的技能性和专业性的综合人才,以此在教育过程中,必须对学生专业技能的培养提高重视程度。现如今,越来越多的中职学校构建了较为完整可行的教学实践体系,并且在教学内容中明确了一些岗位所需要的技能。在以后的教学规划中,中职学校应当继续努力,对学生专业技能培训进一步加以重视,促进学生职业技能的提升。比如说,学生必须能够熟练运用各种办公软件、掌握珠算和手动点钞;针对于学生的考核,例如某一门课程,教师可以结合相对应的技能考核,对理论知识的比例和操作技能的比例合理进行分配。此外,中职学校可以组织一些会计技能竞赛活动,以此激发学生参与热情,调动竞赛积极性,从而不断提升学生的专业技能,满足社会用人单位的要求。
2.4校企联合,建设校内校外实训基地
现如今, 绝大多数的中职学校均已经成立了专门的会计实训室,所以在培养学生职业素养方面,学校必须合理运用。不仅于此,中职学校有必要拓展方式,加强与社会中企业构建长久的合作关系,构建校外实训基地。针对我国现阶段的发展状况分析,我国经济发展依旧迅猛,很多企业逐渐扩大发展规模,并且有更多的新兴企业成立。因此,企业对于人才的要求越来越高,不仅需要掌握大量的专业理论知识,同时还需要具有良好的实践操作能力。在中职会计教学过程中,教师有必要及时了解市场发展方向,加强与企业的交流沟通,构建良好的校企合作关系,为学生提供更多的实训锻炼机会,从而不断提升自身的职业素养和综合能力,提前适应社会工作的环境。
关键词:五年制高职;计算机网络技术;专业建设
中图分类号:G642 文献标识码:A 文章编号:1009-3044(2013)35-8014-02
五年制高等职业技术教育(以下简称五年制高职)是指招收初中毕业生,实行五年一贯制或分段教学的高等职业教育,它将中等和高等职业教育贯通,整体设计学生的知识、能力和素质结构,统筹安排相关的课程体系。在五年时间里,它既保证了高职教育的文化素质要求,又达到了国际上培养同类人才专业技术课程有效学时三年以上的要求,因此深受社会欢迎。由于五年制高职教育的特殊性,其专业建设也不能完全照搬三年制高职的模式,它应该有自己的规律和特点,下面笔者以自己所负责的五年制高职计算机网络技术专业(已评为校级重点专业)为例,来谈谈五年制高职的专业建设问题
1 专业建设思路
需要充分结合五年一贯制教育的特点,以综合素质培养为基础,以能力培养为主线,统筹考虑课程设置并参照相关的职业资格认证标准,构造与专业技术实际紧密结合的专业核心课程体系,建立并完善职业能力分阶段培养的教育过程。
在理论教学方面把握“必需、够用”原则,实践教学重在提升学生的专业技术综合应用能力和实践动手技能。千方百计为学生创造各类实验实训条件,并与相关的专业技术证书培训相结合,努力构建技能应用型的高职人才培养机制。
2 人才培养目标
五年高职计算机网络技术专业培养适应生产、建设、管理、服务第一线需要的,德、智、体、美全面发展的高素质技能型人才。通过五年一贯制高职教育的系统学习,学生能够全面掌握计算机网络的基础知识和基本技能,具备规划、设计和建设计算机网络系统的能力以及后续的网络维护和管理的能力,具备网站的构建、维护、运营以及相关应用程序的开发能力等。
3 课程体系结构
本专业课程体系建设以市场需求为导向,紧密结合工程实际,兼顾职业认证需求。在理论知识方面把握“必需、够用”原则,重在提升学生的专业技术综合应用能力。整个课程体系由必修课、选修课和实践课构成,其中必修课又包括文化基础课与基本技能课、职业技术基础课及职业技术技能课;选修课一般成对列出,要求学生在课时相同的课程间二选一;实践课一般安排在期末集中训练。
4 专业教学改革
1)教学内容改革
按照相关素质教育和通用能力培养方案,设立统一的通用能力培养课程和素质教育课程;在专业课程教学中贯彻素质教育;利用课余时间开展丰富多样的教育活动和科技创新活动,提高学生综合素质。
充分发挥五年一贯制教育的时间优势,并结合学生实际,统筹考虑课程设置并参照相关的职业资格认证标准,构建基于工作过程的专业核心课程体系,实现课程综合化,努力构建职业能力分阶段发展的教育过程。
2)教学方法与手段的改革
鉴于五年高职学生年龄小,自我管理能力差,学生层次低,注意力集中时间短等特点。教学方面以专业基本知识的教学和专业基本技能训练为主,精讲多练,以学生为主体,以做代学,以做代考、工学结合,全面加强学生的实践动手能力和职业素质训练。
瞄准专业技术在相关领域的综合应用能力培养,利用实践教学周,集中进行计算机拆装、办公软件应用、网络组建,网页制作、数据库软件应用等实训。
5 教学管理
1)依据培养目标和教学计划制定课程教学大纲和实习实训课程教学大纲,并组织任课教师研究、讨论教学大纲、教材以及教学参考资料,依据大纲编写课程授课计划、教学进程表、教案与“实验实习指导书”;
2)选聘有水平、有责任心、教学经验丰富的校内外教师任课,每学期期中都要进行“教师教学质量评价”,对教师进行监督指导,期末举行师生座谈会,总结教学效果。
3)制定辅导、答疑制度。要求任课教师定时定点对学生进行指导。
4)定期开展教研活动,每学期开展“讲课比赛”、“教学课件比赛”、“说课”及“课堂教学观摩研讨”等活动,提高教师授课水平,改善课堂教学效果。
5)不定期举行教师专业技术讲座,扩大教师知识面,全面提高教师自身业务水平。
6)每学期都开展教师自评、教师互评、学生评教、专家评教,成绩纳入教师测评体系。
6 实习实训情况
6.1 专业实验室建设
1)建立了专业技术专用机房:机房配置优良,性能卓越,且外联入网。该机房除承担本专业微机组装与维护、局域网组建与管理、操作系统应用、办公自动化、数据库、高级语言编程、网页制作等专业教学任务外,还承担了其他各专业办公自动化、微机实训任务。
2)建立了计算机拆装实验室:收集了大量的废旧电脑供学生练习拆装,又购买了网线钳、测线仪、剥线器、万用表、交换机、网线及水晶头等设备器材供实训使用,为学生的专业技能培养创造条件,强化学生动手能力。
6.2 专业实训基地建设
1)与多家企业建立校企合作关系,进行学生的生产实习。
2)将一些企业发展成为稳固的校外实训基地,而学校又成为企业的人力资源培训基地,这样校企之间互惠互利,关系也更加稳固。
7 存在的问题及对策
一是在学生教育方面还需要加大力度,不仅要对学生加强纪律约束和日常管理,还要积极进行思想引导,让他们建立起学习的积极性和主动性。课程设置亦要侧重实用性、易操作性和趣味性,保证学生能够学会并产生兴趣,只有这样才能保证专业培养的顺利进行。
二是教师还要加强自身的科研能力,虽然五年高职学院的专业师资比较单薄,但可以通过与其他分院合作甚至校外合作的方式参与科研项目,通过搞科研来提升自身水平,进而更好地服务于教学。另外,教师也应该积极参加各类业务培训和专业进修,紧跟技术前沿,不断给自己充电,以适应本专业突飞猛进、日新月异的发展态势。
以上就是笔者所负责的五年制高职计算机网络技术重点专业建设方面的一个总体构想,希望能以此为例对五年制高职的专业建设提供借鉴和参考。自立项以来,我们在专业建设方面取得了一定的成效,当然也存在着这样那样的不足,我们会在接下来的时间里不断总结,再接再厉,力争创造出更好的成绩。
参考文献:
对此,笔者结合中等职业学校学生的文化素质、自身的知识结构、学习接受能力以及社会需求、职业教育技能人才培养目标的特殊性以及多年的教学实践经验,就中职电子商务专业教学做一些探讨,提出针对中职学生的电子商务专业一体化教学模式。
一、一体化教学模式的内涵与定位
教学模式是在一定教学思想指导下建立起来的,与一定培养目标相联系的教学程序及其方法的策略体系。从教学实践来看,教学模式将教学方法、教学手段及教学组织形式融为了一体。“一体化”教学模式,正是将专业理论教学内容与实训教学内容有机地融合在一起。当然,这里的“一体化”绝不是理论教学和实训教学在形式上的简单组合,而是从学生技能技巧形成的认知规律出发,突破传统中等职业教育中“文化课专业基础课专业理论课技能训练”及“学科化”“系统化”的教学模式框架,强调“必需、够用、实用、适度”,多门理论、实践课程有机结合,形成连续的专业知识学习和基本操作技能训练的学习过程,使学生的专业知识学习和专业技能的掌握相辅相成、互相配合,从而提高学习效率。
同时,在教学方法上以技能训练为中心,配制相关的理论知识构成教学模块,专业教师同时担任理论教学和实训指导。理论指导实践,而实践操作又加深对理论知识的理解,使知识与技能掌握更加牢固。教学从“知识的传递”向“知识的处理和转换”转变;教师从“单一型”向“双师型”转变;学生由“被动接受、模仿”向“主动实践、创新”转变;教学组织形式由“固定教室、集体授课”向“计算机教室、多媒体教室、电子商务实验室”转变;教学手段由“口授、黑板”向“实物、多媒体、现代化教育技术”转变。这样不仅体现了教师在知识、技能、教学能力上的一体化,同时也体现了教学情景与实训环境的一体化、理论教师和实训指导教师的一体化,最终实现技能与理论的无缝对接。
因此,电子商务一体化教学模式的实施是根据电子商务专业的知识结构和课程设置,将教学内容进行模块式重组,具体划分为若干个可以有机搭配和组合的模块,包括计算机网络使用、网络营销和电子交易三个模块类实训和综合性实训两大类,通过一体化的模块类实训使学生掌握一些专项技能,而通过综合类实训使学生全方位地进行电子商务实战,对一体化的模块实训进行补充和完善。
二、电子商务专业一体化教学模式的实施
1.一体化的模块实训
一体化的模块实训教学,指各个模块的教学环节和进度由实训的内容来确定,结合理论教学与技能训练,结合专业理论和社会发展、生产实践的内容,实现理论教学内容与实训教学内容的有机融合,而不是在某一门专业理论课授完后再进入教学生动手实操的实习阶段。笔者将电子商务的实训教学设计为网络使用模块、网络营销模块和电子交易三个模块,对应的理论教学分别为计算机和网络基础知识、网络营销知识和电子商务知识。例如在网络使用模块,包括网页制作、定位,电子商务安全管理(密码、CA认证、网络安全)等技能实验,对应理论内容包括计算机基础知识(系统软件和办公软件)、网络基础知识(网页设计、图形图像、网站建设维护)、电子商务安全管理等。在网络营销技能模块,包括网络商务信息收集与交换,OutlookExpress使用、E-mail、调查问卷、网络广告、搜索引擎,文件压缩、互换链接等,对应理论知识包括网络商务信息收集、分类、整理和交换方法,搜索引擎、BBS、互换链接、网络广告、网络营销策略等。
每个模块以实训为主导,理论服务和指导实训,打破理论课与实训课的界线,实现理论教学和实训教学的合二为一。在教学实践中,在电子商务实验室简短的理论课后即进入实训操作,由感性到理性,先实践―再理论―再实践,学生在实践中加深对理论知识的理解,提高解决实际操作中出现的问题的能力;然后进行回顾总结,师生互动答疑解惑;最后引导学生到日常的生活实践中,从而使其真正了解任何一部分的电子商务知识的实际应用在哪里,真正体会进入社会所应必备的理论知识和实际操作能力。如以电子交易模块B2C交易实验为例,笔者从B和C的概念和建立模块出发,过渡到B和C实现电子交易即网上购物的流程模块,最后引申至B2C在生活实践的应用,从理论到技能至生活实践,让电子商务模拟实验平台与真实的电子交易平台之间的异曲同工之妙体现得惟妙惟肖,实现“教、学、做”一体化。
在各个模块的教学形式上,教师利用多样化的教学手段,采取多媒体课件、微视频等形式让学生在边学边练过程中培养创新意识,提高学习能力。在教学评价上,根据实验任务,结合自评、生评和师评,利用定性评价和定量评价,丰富评价主体和形式。通过建立学习小组,开展学习小组竞赛等形式,充分调动学生的学习积极性,使一体化的模块式实训类似于一种战略型的游戏,使学生在学习过程中享受到乐趣。
2.一体化的综合实训
模块类实训,让学生熟悉和掌握了一些专项技能,而综合类实训是对一体化模块实训的补充、完善和拓展,实现了专业技能操作的综合运用和理论的综合指导。具体实施如下。
(1)模拟公司教学。模拟公司教学指动员学生创建属于自己的模拟公司,进行全套的模拟电子商务交易。在筹建模拟公司时,教师根据班级总人数以6~8人为一个小组,组建公司。学生自主讨论和确定公司的类型、名称、经营的商品种类、部门(人员)设置、业务范围以及每组的成员在模拟公司充当的角色等。专业教师只起引导者和促进者的作用。
模拟公司建立以后,教师指导学生在淘宝、易趣等C2C网站上开设个人网店,开展真正的电子商务实战。在网店经营中,学生会遇到包括店面装修、网店推广(电子商务网站的推广)、网店后台的管理(电子商务网站的后台管理),还有诸如进货,与供应商进行网上贸易洽谈,运用E-mail、Blog等手段进行网络营销活动等问题。学生不仅能对整个电子商务的流程如采购、定价、营销、物流、支付、客户关系管理、售后服务等了如指掌,而且在和供应商、顾客的洽谈中,比较、分析各个不同的供应商的优劣,熟悉消费者的消费习惯以及电子商务网站经营的“游戏规则”,锻炼了自身的应变能力、说服能力、分析解决问题的能力。
另外,开展小组之间的“网店运营设计竞赛”,对优秀的学生可进一步选拔参加历年的“浙江省电子商务大赛”。这些无疑强化了学生的电子商务意识,也为学生今后走上电子商务工作岗位打下很好的基础。
(2)兴趣分组实训。采用动态管理方法,对学生进行重组。进入高二以后,学生对专业知识(理论和实践)有了一定的了解。
在这种情况下,教师可以根据学生的兴趣爱好,以自愿为原则,建立诸如计算机网络、网站建设和维护(针对计算机的组装以及对网站维护有兴趣的学生)、电子商务(针对网络营销和电子交易有兴趣的学生)、办公软件应用(针对商务文秘工作有兴趣的学生)等兴趣小组,利用活动课等业余时间,进行有针对性地理论操作学习和实践,让教师的“教”与学生的“学”同步化,让教师的教学目标与学生的学习目标一致化。当然,同一个学生可以根据兴趣小组的开设时间,自主选择一个或多个兴趣小组,从而巩固一体化模块式的实训。