开篇:润墨网以专业的文秘视角,为您筛选了八篇管路拆装实训总结范文,如需获取更多写作素材,在线客服老师一对一协助。欢迎您的阅读与分享!
一周的汽车维修实训已结束了,通过这段时间的实训使我对这个汽车维修有了更深刻的了解,去学习汽车维修方面的知识,使我得以更好的理解汽车维修这方面的知识,同时也提高了自身的动手能力。
通过汽车维修实训,我收获了很多东西,了解了汽车的基本维修知识,增强了汽车专业知识,并且再次提高了团队精神,同时也增强了面对事情的应变能力,为以后对工作的适应打下了比较好的基础。对于汽车保养,我们遵循着各工位的流程,班上分成五个小组,每个小组一辆车。在正式的汽车维修工作之前,老师首先给我们讲解各个汽车工具的使用,在此之后老师让我们练习扭力,感觉一下扭力的大小——首先凭感觉用梅花扳手扭螺丝,再用扭力扳手测试一下自己扭力力度的准确性。之后,老师给我们讲工位的操作,并且说明了一点,检查各部位时,需要大喊出来。老师首先把举升机各个部位调整好,确定位置准确后把举升机上升到一定位置,大喊“举生机上升,请注意”,然后检查一下汽车在举升机的稳固性,确认无误后,继续大喊“举升机继续上升,请注意”。把举升机上升到顶部后,老师就开始检查汽车底部各个部件(转向连接机构,制动管路,燃油管路,排气管和安装件,螺母和螺栓,悬架),并且大喊出检测结果。完毕后,我们就回到每组划分好的汽车进行实训。由于大多数同学没有维修汽车的经验,所以在检测的时候都有很多部件的名字不懂,不过经过大家的交流与老师的讲解,我们对那些汽车部件有了更深刻的了解。完成这工位检测后,进行下一个工位,这个工位主要是车轮的拆装与了解制动器和制动液的检查与更换。首先,把举升机降到适当的位置,然后把车轮拆卸下来,再进行对制动器的了解,接着排放制动液,然后检查轮胎的气压与表面的厚度是否正常,气压不足就补足,最后把车轮安装上车,用103n/m的力扭紧。完毕后,开始进行下一个工位,这个工位主要内容是(发动机机油(加注),发动机冷却液,散热气盖,传动皮带,火花塞,蓄电池,制冻液,制动管路,离合器液,空气滤清器,碳罐,前减速器主支撑,喷洗液,轮毂螺母重新上紧,PCV系统,发动机冷却液,空调,动力转向液,发动机机油,气门间隙,燃油滤清器)各个部件的检查。最后完成了这次维修实训的所以内容。老师到后来还给我们讲解了拆装轮胎的方法与轮胎的打气方法,我们也有人尝试了拆装。有时候有些东西并不能通过看书来搞明白,通过观察事物和别人的讲解理解起来就相对容易很多,以后在工作中要学习的东西还有很多,在学习的过程当中必须要注意方法,利用正确的方法可以得到事半功倍的效果。
这个实训周的内容不单止这些,还有另一个任务,就是PPT的工作,这任务就是通过这次工位的实训的了解与拍摄的相片总结起来的工作,说起来简单,但做起来,却不是想象中的简单。我们经过分工合作,有的负责拍照,有的负责查找资料,有的负责归纳并做PPT,有的负责演讲,这些工作都是需要相互配合的,否则就会缺起这个或者缺少那个的,很容易弄到资料不齐全,PPT不完美。但最终我们还是完成了我们的PPT,而且我们所做的这个PPT是不错的,至少我是这样认为的。借此机会提高了我们的团队精神,真正体验到了团队合作的重要性。不过,答辩时,问题出现了,老师问的问题,我们很多不清楚,感到很惭愧。不过,老师却没有责怪的意思,并且还悉心的解答问题,使我们对所答不上的问题,与不懂的问题得以得到答案,所以我觉得这次答辩的课堂,受益匪浅。学到了很多东西的同时也暴露了一些问题。在开始来实训楼的时候什么都比较新奇,因而还是比较有干劲的,到最后感觉枯燥了,于是就不是很积极。自己也应该反省一下,以后的工作不可能什么时候都是新的内容,如何在保持自己工作的积极性就显的十分重要,必须向那些一直积极工作的同事学习。要感谢学校提供这么好的实训机会,也要感谢曾永志老师,使我通过这次维修实训学到了很多的东西,为以后的工作储备的一些相关的知识,此外在检查的过程当中,还知道了在工作过程中应该注意的问题。维修实训虽然只是我们学习的一部分,在以后的工作与学习生活之中还有更多的东西要去学习,但我们从中学习到的知识和正确的工作方法却可以带到以后的工作中去,只要我们坚持不断的学习,坚持正确的工作方法,不管以后在工作中遇到什么样的难题最终都会一一而解的。
关键词: 化工设备基础;项目化;课程目标;教学设计;
中图分类号:G712 文献标识码:A 文章编号:1672-3791(2016)11(a)-0000-00
Chemical equipment based on the teaching reform of curriculum
(Hou Guoan Zhou kai Li Bei )
(Institute of Petroleum and Chemical,College of Energy Resources of Yinchuan ,Yinchuan,Ningxia 750015,China).
[abstract] according to the problems existing in the reform of higher vocational education, the article puts forward the reform ideas on curriculum by project, and based on chemical equipment course as an example, discusses how to through the reform of project, to build the discipline curriculum mode to project curriculum model, gradually raise the level of the teaching, improve students' ability in post vocational work.
[key words] chemical equipment foundation; Project; Objective; The teaching design;
1前言
《化工设备基础》是高职高专石油化工生产技术、煤化工生产技术等专业开设的专业技术课程。对于现代企业生产技术,离不开三方面知识构架:一是生产工艺;二是生产设备;三是过程控制。《化工设备基础》课程就是要让学生熟悉和掌握企业生产设备方面的基础知识。上世纪70年代,化工部教育司组织大专院校、相关企业进行研讨,认定《化工设备基础》课程应从企业生产实际需要出发,包含材料、机械传动、力学、化工制图等知识。后来,随着高等教育发展,专业分类日益细化,《化工设备基础》中的一些内容逐渐分离开来,独立成课,如:机械传动、化工制图等。《化工设备基础》课程主要有典型化工设备结构和化工材料简单介绍等内容。到了90年代,许多高校教学体系进行了重新构建、专业也进行了相应调整,将《化工设备基础》和《工程力学》的一些内容进行了增删,增加了设备防腐知识[1]。到本世纪初,为了培养具有知识能力、实践能力、综合素质能力的化工类人才,许多高校对《化工设备基础》课程进行了重新定位。该课程要使学生具备化工设备基础知识,了解常用化工材料的特性和化工设备的选材,了解和掌握化工典型设备的结构设计及计算方法[2]。
2 高职教学现状及存在的问题
2.1 高职学生的特点
高职的学生,大多都是高考成绩不太好的学生,一部分希望能通过学习,有一技之长,将来好就业,一部分就是为了虚度光阴混个毕业证。对于前者,我们要在教学中,因材施教,教学方法适当,激发这部分学生学习兴趣,踏踏实实学到实用知识,将来进入企业后可以成为技术型人才;对于后者,我们要在教学中加大实践教学,培养他们的实践动手能力,将来能有一技之长。通过几年的教学,我们发现只要方法得当,引导合理、加大实践训练, 可以使学生在技能操作方面形成自己的特长,满足社会对技能型人才的需求。
2.2 学生对企业中的化工设备缺乏感性认识
高职的学生很大一部分来自农村,他们经常见到的是农田,干的是农活,很少有机会接触到企业,更别说深入企业了解化工设备的结构了;就是生活在城里的学生,也很少有机会能去企业了解,大多只是从公交车上路过时看看企业高高竖立的烟囱,对于企业都有哪些化工设备,这些化工设备的结构、工作原理是什么,就知之甚少了。在学校里学习理论知识,缺乏感性认识,使学生们在脑子里很难形成完整的认识。
2.3 《化工设备基础》课程特点
化工设备课程一方面知识点较多,研究的范围比较广( 储罐、换热器、塔设备、反应釜等),理论程度比较大,涉及到机械制图、化工制图、机械设计、工程力学等基本知识,用到的公式及参数较多,对高职的学生来说,会有种枯燥、繁琐、难的感觉;另一方面该课程的实践性比较强,和工程实践联系较为紧密 ;这就要求我们要合理的设计课程教学。目前高职院校开设的化工设备课程,多以化工设备的检修为主,但结合教学效果、本学院的条件及学生的发展前景,对典型设备的设计也做了重点强调。在课程的设计中,以来源真实生产的典型设计案例为载体,使学生真正感受到理论知识的实际应用。同时借助企业的资源,使学生掌握典型化工设备的设计、生产制造、检查、验收等一套工艺流程,并积极创造条件使学生融入其中。
2.4 《化工设备基础》理论知识多,缺乏实践性的课程设计
课程设计是学与用相结合的过程,在校的学生通过一学期的理论知识学习,对化工设备整个知识体系有了大致的了解,然后在学期末进行一次n程设计,使学生应用许多课程知识综合解决一项工程问题,一学期所学的知识,可能在几个月或者几年间都忘记了,或者只是有个模糊的印象,但这次课程设计的整个过程却可以让学生牢牢死一辈子,通过课程设计,使学生真切感受到了理论知识在实践中的应用,并且终身难忘。但是对于高职院校来说,学时少,《化工设备基础》课程内容多,课程设计的时间往往很少,有的学校或者在课程的学习中,只是理论讲解,更本就没有时间去进行课程设计,往往使职业学校的学生的实践能力得不到锻炼。
3具体教学的实施
3.1 课程定位是基础
《化工设备基础》课程应强调以学生职业能力的培养为目标,根据职业学生的特点,从工作岗位实际要求出发,培养学生的职业素养和实际工作能力。《化工设备基础》课程的定位必需符合职业教育的特点, 要具有针对性、职业性和应用性。职业学校的学生毕业出来后大多进入企业工作,所以课程建设以及课程标准的制定一定要有企业的参与,课程建设中一定要体现出行业标准和企业文化[3]。
3.2 教学内容设计是重点
在课程建设中,教学内容的建设是非常重要的。《化工设备基础》课程的教学内容要符合化工行业对技术人员的专业培养目标,符合技术人员岗位职业能力的要求[4]。从实际工作岗位应达到的知识水平、职业能力、综合素质等方面来选取教学内容,所学习的知识必需是将来学生所用到的,同时还要考虑为学生的可持续发展打下一定的基础。《化工设备基础》课程实际应用性很强,但传统的课程体系是以理论知识的学习为构架,不能很好的适应学生实际职业能力的培养,所以在课程体系上进行改革,以知识内容的项目化取代单纯理论的学习,通过一个个项目,让学生在完成一个个项目的过程中,实际体会到理论知识的应用,注重教学的实践性、职业性,加大实践教学比重,将课程知识、实践技能、具体项目三者相结合,体现教学对岗位能力培养的针对性。
教学内容设计首先从感性认识开始,组织学生观看化工设备图片、化工设备视频、化工设备结、工作原理的动画以及组织大家讨论等活动,使学生对各种化工设备的结构、工作原理有所了解,激发学生的学习兴趣。随着课程的深入,利用学院的化工实验实训设备以及带领学生去企业认识实习,建立现场实训教学环境,通过实际工作过程的项目训练,培养学生的职业技能和素养[5]。如阀门这一项目实训,可以带领学生去实训室现场拆装各种阀门,在讲解中训练,在训练中讲解,激发学生的学习兴趣和锻炼学生的实践动手能力,并通过团队合作,锻炼了学生语言表达能力、相互沟通能力和团队协作能力。随着学生对化工设备的熟悉,就进入了课程强化阶段。通过实践性很强的项目,培养学生综合分析及解决问题的能力,使学生逐步建立起大工程的概念。如在压力容器综合实训项目中,学生可以进行容器的内压外压实训,了解真实工作过程的步骤,还可以进行理论计算,讨论理论计算和真实实验之间数据的差距,找出原因,探讨改进方法。通过理论和实践的相结合,强化职业技能,培养了学实际工作的能力。
3.3 教学团队建设是关键
《化工设备基础》课程实践性很强,要教好这门课程,对老师的要求相当高,老师不但要有扎实的专业理论知识,而且要有丰富的企业工作经验,能将理论知识充分的应用到实践中去[6]。这可以说是职业院校课程实训的关键,也可以说是职业院校课程实训的短板,职业院校的老师很多都是从大学毕业又直接进入了大学,缺乏企业工作的经历,不能把课程中的理论知识和实践很好的结合起来。我院经过近几年安排老师下企业锻炼,送老师到高校培训,扩大企业兼职教师比例,以老带新帮扶计划等方法,逐渐提高了教师团队的教学实力和实践经验,为课程建设提供了有力支持。
3.4 教学条件建设是支撑
高职教育最显著的特点就是实践性教学,要能很好的完成实践性教学,就必需具备良好的实验实训设备,所以在课程建设过程中,教学条件是其重要支撑。我们学院有较完备的实验实训室,还有仿真室、模型室,有与一些企业合办的实训基地等,可以说集实验实训、技能考核、技能培训于一体,拥有内外压、管路拆装、流化床反应器、过滤、传热等等设备。老师对相应的实习、实训等都编了讲义,对设备的操作制定出一定的规程。在加大学院实训设备的同时,我们还与宝塔石化等企业建立联系,学生可以去企业现场进行实习,保障课程教学的顺利施实。
3.5 采用灵活多样的教学方式
在教学过程中,我们应用很多种手段来增强课程的生动性、真观性,使学生更好的理解和掌握教学内容,教学效率明显提高,比如:模型动画演示、现场教学、采用多媒体等[7]。例如在化工设备基础课程中的阀门这一项目中,我们可以带学生到实训室进行现场教学,让学生拆装各种阀门,能过现场拆装,学生很容易就理解了阀门的结构,并锻炼了学生实际动手能力。在压力容器这一项目实施中,我们可以组织学生去实训室做内压外压实验,让学生体会压力容器进行水压试验的过程和步骤,并分析容器各点应力的分布规律,引发学生独立思考,培养学生实际分析问题和解决问题的能力。在教学过程中,我们还采用总结归纳法、小组讨论法、案例法等,创造条件让学重大贡献参与讨论,进行思考,诱发学生学习的积极性。
3.6 建设具有地方经济特色的高职教材
传统的教材大多偏于理论,知识陈旧,地方经济特点体现不出来,并且学生的实训项目设计很少,所以建设具有地方经济特点的教材是非常重要的,切合职业学校办学的方针的。高职院校是以就业为导向的,注重学生职业培训能力的培养,就要求教材围绕着这个方向进行编写[8]。我们对宁夏都有哪些企业,这些企业都有哪些化工设备,都需要哪些技术型应用人才进行了调查研究,明确了地方化工类技术人才需要了解和掌握哪些化工设备知识,依托项目对教材过行编写,使学生能够了解企业一线上常见设备的工作原理、结构以及使用与维护,能够对设备按操作规程进行操作,并为学生可持续发展打下一定的基础。
4结束语
在《化工设备基础》课程项目化教学过程中,我们从课程定位、教学内容设计、多程教学手段结合、教学团队合作等方面进行改革,通过几年的实践,项目化教学提高了教学效果,使学生视野得到了开阔,培养、锻炼了学生应用综合知识分析解决工程实际问题的能力,学生的综合素质得到了明显搞高。
参考文献
[1] 杨淑娟,张燕青.浅谈化工设备基础课程的教学改革[J].教育教学论坛,2014(05):47-48.
[2] 欧阳曙光,王世杰,韩军等. 工程力学与化工设备机械基础课程整合[J].广州化工,2011,39(23):169-170.
[3] 俞步松.略论高职院校文化素质教育课程开发与设计[J].中国职业技术教育,2010(32):11-13.
[4] 刘伟.中等职业院校基础会计精品课程建设探讨[J].职业技术,2014(05):53.
[5] 丽娟.化工专业实践教学的改革.内蒙古教育,2013(02):45-46.
[6] 安改娣.高职化工设备机械基础课程建设研究[J].现代企业教育,2011(11):46-47.
关键词:食品工程原理;教学改革;高职;职业素质
中图分类号:G712 文献标识码:A 文章编号:1671-0568(2013)08-0051-03
《食品工程原理》是高职食品生物技术专业必修的一门核心课程,对于食品类技术人才的培养具有重要的作用。通过该课程的学习,可使学生掌握食品工业生产过程中各个单元操作的基本原理、内在规律、典型设备的设计选型计算方法,培养其实际生产操作技能、分析和解决工程设计,以及操作问题的工程能力。此外,学好这门课对提高学生的团队合作意识和创新能力也有重要意义。因此,本文将依据岗位(群)要求和课程特点,针对有效提升学生的职业素质进行课程改革提出对应策略。
一、《食品工程原理》课程的教学特点
笔者结合近几年《食品工程原理》的教学实践,发现该课程有如下特点:①学生需具备高等教学、物理学、物理化学和工程制图等选修课程的基础知识,知识面较广;②涉及大量公式的推导和计算,理论性较强;③每个单元涉及各种结构复杂的设备操作及其可能出现的故障,工程实践性很强。
二、《食品工程原理》课程的教学现状及其问题
1.学生的基础不牢,理论知识吸收难度大,学习积极性不强。《食品工程原理》的理论性很强,按照传统的教学模式,把理论教学重点放在大量公式的推导、记忆和习题的解答上,但高职学生的数学和物理基础薄弱,对公式的推导过程和实际意义理解不够透彻,导致学生为应付考试只能采取死记硬背的方式,不利于对知识的全面掌握。因此,学习此课程后仍有很多学生并未理解其真正意义,灵活运用理论知识解决问题的能力不足,仅局限于掌握几道计算题的解题方法,很大程度上把工程问题当做数学问题去解决,严重影响了学生的学习积极性。
2.学生缺乏工程思维,学习兴趣不高。《食品工程原理》课程在大二上学期开设,虽然学生曾到相关食品企业参观,只是走马观花而已,很难深入生产一线,工程概念认识不足,且对食品生产过程及设备缺乏必要的感性认识。然而,《食品工程原理》课程以培养工程型人才为教学目标,涉及众多的设备结构、复杂的操作原理、各种抽象的操作现象及大量的工程设计。虽然教师在授课时花费了大量时间和精力画图讲解,但学生缺乏工程思维,仍是茫茫然不知所云,普遍反映该课程晦涩难懂,致使学习兴趣不高。
3.实验设备不足,不利于培养学生的动手能力。高职毕业生不仅应具有扎实的理论基础,还应具备一定的动手能力和工程实践能力。《食品工程原理》课程实验教学设备多是大型的成套设备,价格昂贵且占地面积大,难以达到需要各种单元操作设备俱全的实训条件,且同一单元操作项目往往只有一两套教学设备。因此,在现有的实训条件下,学生缺少动手能力和工程实践能力的锻炼机会。
4.评价方式僵化,无法考核学生的综合能力。传统的课程考试方式均采用单一的闭卷考试,仅能考查学生的理论知识掌握情况,却难以体现学生的动手能力和综合素养,这与高职培养目标不符,无法科学评价学生的学习状况。
三、《食品工程原理》教学改革的措施
在分析食品企业岗位(群)所要求的职业素质的基础上,根据《食品工程原理》课程特点和自身教学实践进行教学改革。
1.重应用,少推导。高等职业教育培养的是专业技术应用型人才,应具备必要的理论知识和较强的实践能力。因此,要以“应用”为主旨构建《食品工程原理》课程的教学体系,在基础理论教学中应降低理论要求,以应用为目的,达到必需或够用即可。比如,尽量减少公式的推导,通过实例让学生理解公式的意义、应用范围和运用方法,使学生从抽象的理论知识中解脱出来,从学会书本表面知识转变为会学、会用。
2.采用灵活多样的教学手段,激发学生的学习积极性。
(1)启发式教学,将教学内容和学生实际相联系。教师授课时,引入一些生活中大家比较熟悉的实例,引导学生进行思考,充分调动学生的学习积极性,这样更容易理解和记忆枯燥的知识点。例如,在讲授“如何通过调控传热系数强化或减弱传热过程”这个知识点时,可向学生提出“真空杯是如何实现保温”这类问题加以引导,让他们明白其原理是真空杯为双层杯壁且抽成真空,可减少导热系数;而瓶盖设计为密封,则可降低对流传热系数,减少整个传热过程的热损失实现保温。
(2)多媒体教学与传统教学相结合,使授课内容形象而生动。在教学过程中,利用多媒体技术可突破客观条件的限制,将一些工程实例通过屏幕生动地展现在学生面前,运用丰富而逼真的图片、动画、视频等将抽象难懂的内容(如设备的内部构造、工作原理等)形象地表达出来,将使教学更加形象、生动、直观,缩短学生的认知过程。但是,单纯地采用多媒体教学,则会使学生处于被动接受状态。尤其在做一些理论知识的推导时,由于多媒体速度太快、信息量过大,可能造成学生思维跟不上,黑板和粉笔就会体现出优势。比如,在推证公式方面,教师可根据学生的基础情况进行,必要时可加入数学和物理知识的铺设,也可控制推导速度使学生跟上教学节奏,对知识点及其应用理解更为透彻。因此,根据《食品工程原理》课程的教学特点,针对不同的教学内容,采用多媒体教学与传统教学手段相结合的方式,可大大提高学生的学习效果和积极性。
3.广泛联系工程实际,培养学生的工程思维能力,激发学习兴趣。在课堂教学中,教师要从生产实际的工程问题出发,进行引导、分析、讨论和归纳总结,由浅入深地让学生建立起一种工程的意识,用工程的思维分析方法来解决问题。笔者认为,只有当学习的知识与实际工程应用相联系时,才能使学生认识到食品工程原理在工程实际中所起的重要作用,激发学习和解决问题的兴趣。就教师而言,可从奶制品制备、啤酒酿造、果蔬加工这些常见食品的生产工艺出发,为学生介绍如何灵活应用工程化方法分析和处理各种复杂的生产过程中的实际问题。比如,讲授“滤饼过滤”时以果汁的加工工艺作为实例引入新课。首先,为了保证果汁成品的品质要求,需用过滤法去除果汁中的果肉颗粒及其他悬浮物质,从而引入滤饼过滤操作。然后,结合高中的过滤实验,引导学生思考并归纳滤饼过滤的原理、实质和基本过程,以此激发学生对过滤过程的学习兴趣。对过滤有了整体了解后提出问题:“为什么随着过滤量的增加,过滤速度会逐渐下降?为了提高过滤速度可采用什么方法?”让学生带着问题进行可压缩滤饼、助滤剂和过滤速率计算等相关知识的学习。最后,介绍果汁加工生产中常使用的过滤设备(板框压滤机)设计选型和操作原理。此外,我们还在学习《食品工程原理》课程期间增设“认识实习”课程,让学生到食品生产工厂参观。在参观过程中,结合生产工艺和产品要求等重点讲解单元操作与食品生产的关系,分析不同单元操作所用设备的结构特点和工作原理,以增强学生对食品生产过程和设备的感性认识,以及对工程设备的想象力。
4.校内小型生产线和仿真教学软件相结合,强化学生的动手能力。为了培养实践能力较强的高技能型人才,逐年改善实训条件。目前,我们已拥有了蒸馏、吸收和管路拆装三种校内小型生产线。与此同时,为了有效解决现场教学设备数量不足的问题,还向东方仿真软件公司引进了食品工程原理实验仿真软件。该仿真软件就是借助计算机在仿真系统上再现食品工程过程的实时特性,模拟真实的食品生产操作与控制系统环境,并在此基础上进行正常开车、正常停车、正常运行、紧急停车和事故处理等过程。通过这套仿真系统,可使学生身临其境地进行离心泵、液位控制、列管换热器、精馏、干燥、吸收等单元操作技能训练。
为了强化学生的实操技能,针对现有的实训条件,采用了校内小型生产线和仿真教学软件结合的方法,对本课程配套实训周的教学安排进行改革。首先,通过仿真软件让学生在非常逼真的操作环境中进行操作技能训练。学生通过人机对话,既能对生产实际有很好的认识,又能亲自动手进行反复操作,达到熟练完成各单元操作的冷态开车、停车和事故处理等操作,而教师通过主控制台可以很清楚地了解每位学生的当前操作情况;其次,当学生通过仿真软件熟练掌握各单元操作设备和流程操作后,再由教师在精馏、吸收和管道拆装等小型生产线上进行演示实验,让学生了解实体设备的操作过程,以及不当操作对实验设备的影响。这样,可使学生了解实体和模拟操作的一致性,同时强化学生的安全意识;最后,让学生分小组轮流在不同的生产线上进行实体设备操作,培养学生的团队合作能力和综合实操能力。通过以上三阶段的实操训练,可使学生更熟悉各单元操作的原理、设备操作规程,以及不当操作对设备的不良影响与解决措施,更有利于学生达到专业岗位的技能要求。
5.多种考核方式并存,多角度评价学生。课程考试方式由传统单一的闭卷考试改为闭卷考试、课堂讨论、仿真实操考核、平时表现等四种形式相结合。通过多种考核方式,可从不同角度评价学生的能力,使评价结果更公平和科学。具体比例如下:闭卷考试成绩占40%,主要考查学生对基础理论的理解情况;课堂讨论成绩占20%,给出五六个题目供学生选择,四五人一组,根据所学知识查阅资料完成,此项成绩主要考核学生对知识的运用情况;平时成绩占10%,主要考查学生的综合素质,包括学习态度、团队合作能力、创新能力等;仿真实操考核成绩占30%,主要考查学生的动手能力。通过对考核方式的改革,评价学生取得了良好的效果。
《食品工程原理》是一门设计知识面广、理论性高、实践性强的课程。在教学中,只有采取恰当的教学方法与手段,才能激发学生的学习兴趣和积极性,最终达到培养工程思维能力,实际操作技能、分析解决问题能力、团队合作意识等职业素质的目的。
参考文献:
[1]赵武奇.食品工程原理理论课教学方法探讨[J].农产品加工·学刊,2012,(1).
论文关键词:高职教育;汽车专业;考试改革;考试形式
一、现行高职教育考试的形式与存在的问题
当前高职教育考试形式仍沿袭了传统的考试方式,多以闭卷笔试为主,而且各科考试题型大同小异,即:考试内容以理论答题为主,无非是填空、单选、多选、名词解释、简答、计算、分析等,考试课成绩采用百分记分制,一般根据平时成绩和期末成绩评定,平时考核成绩占30%~40%,期末考试成绩占60%~70%,期末考试成绩在总成绩中所占有的比例仍然较大。传统的考试形式对升学、就业等选拔性考试具有一定的优势,如客观性、公正性,便于组织试卷、监考、批阅试卷和考试管理。但对于高职教育中以“应用”为主旨的大部分课程,尤其是像汽车专业等工科课程来说,这一考试形式逐渐暴露出它的弊端。
1.现行考试“重结果、轻过程”,“重理论、轻实践”。高校现行的课程考试大多以期末笔试闭卷考试为主,课程结束后,以期末考试成绩作为主要依据区分和评价学生知识和技能的掌握情况,缺少在教学中对学生工作过程的考核,学生学习成绩“一锤定音”,不利于职业教育的健康发展。
2.考试形式和考试方法单一。现行的考试形式存在着“三多三少”的现象。笔试方式、闭卷考试多,答辩及开卷、口试等少;考选择、判断等客观性试题多,考综合分析、创新等主观性试题少;理论考试、统一考试多,操作、技能、实践能力、因材施教考查少。这种单一、缺乏弹性的考试形式和考试方法使得学生学习枯燥乏味,不利于发充分挥学生的创造性和主动性,不利于培养学生动手操作和社会实践能力的形成。不能充分反映学生真实的学习效果,不利于全面、真实地检查学习质量。
3.考试时间的集中性与数量安排的不合理性。大学阶段考试大多集中在期中、期末以及学业阶段性的终结时间,在这种考试形式的引导下,学生平时学不学都关系不大,这就造成了学生在学习上平时懒散、考前振作,容易使学生养成投机心理。不少学生觉得应付期末笔试闭卷考试,只要临时抱佛脚,突击地背书、背题就可以通过,一样可以拿高分,所以学生平时学习主动性不高,由于期末成绩在总成绩中占有很大的比例,导致一些学生平时不认真学,个别还旷课,这样的考试形式使一部分学生主要把精力放在如何应付期末考试上,而忽略了实践操作技能的学习与掌握,学习效果可想而知,它严重影响了高职课程尤其是技能课程的教学质量和教学效果。
4.不利于培养学生的创新思维。在目前的高职院校考试中,多数采取不用动手、只需动笔的闭卷笔试考试形式,其考试内容主要为课本理论知识,侧重考查学生对基础概念的记忆能力、理解能力,静态考核,简单判断。其笔试闭卷考试考核的主要是学生的记忆力,轻视了学生运用知识的能力和创新能力的培养,标准答案式的评卷方法,使学生在答卷时不敢越雷池一步,最后以学生考试分数的高低评价学习效果,不利于全面、真实地检查学习质量,更不利于学生实践能力、创新能力的培养,学生创新思想受到束缚,创新思维受到压抑,影响学生的求异思维和个性发展。
二、考试形式的改革与实践
1.转变教育观念。综合运用教育心理学与管理学、教育评价与统计学、信息技术等学科的基本原理与方法,构建高职院校考核评价体系,加强理论对实践的指导作用。同时,以改革传统教学考核方式为手段,建设以学生为中心的教学发展模式,大力激发学生探索课程、参与教学的兴趣与积极性,积极引导学生自觉获取知识的主动性和进取精神,变被动的“要我学”为主动的“我要学”,以此来引导学生加强自我培养、自我锤炼、努力成才的自觉意识。