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 文章中心 > 机械制图实训总结

机械制图实训总结

开篇:润墨网以专业的文秘视角,为您筛选了八篇机械制图实训总结范文,如需获取更多写作素材,在线客服老师一对一协助。欢迎您的阅读与分享!

机械制图实训总结范文第1篇

关键词:PRO/E软件;高职院校;机械制图;教学改革

随着社会经济的不断进步,企业对人才的要求也在不断变化。高职院校的教学是以学生就业为导向的,因此,高职院校的重要目标是根据企业需求培养相应的人才。对于机械相关专业,高职院校应该培养具有更强实际应用能力、更强专业技能、更好满足企业发展需求的专业人才。《机械制图》作为机械相关专业的重要课程,在当前的高职教学中存在着教学模式较为落伍的问题。教师的教学手段比较单一,使课堂变得索然无味,严重影响学生的学习积极性,甚至使有些不自觉的学生在课堂上昏昏欲睡,或者低头玩手机。《机械制图》又是一门理论与实践关联性很强的课程。高职制图教学必须结合高职教育“应用性”和“实践性”的特点和要求,改变传统封闭的教育方式。笔者从事《机械制图》及其实训教学多年,在对传统教学方式进行改革的同时,摸索出一套利用PRO/E软件建立三维模型的教学模式,将教材上抽象的三视图用形象的立体图展示给学生,很好地提高了学生的学习积极性,教学效果得到了非常明显的提升。

1PRO/E在《机械制图》课堂教学中的运用

高职学生学习《机械制图》最大的困难是想象力不足,这也正是本课程的难点所在。想象力的不足会导致他们上课的积极性越来越差。本文主要把PRO/E软件的三维实体造型技术和《机械制图》课程内容有机地结合在一起,构建了以实体造型为基础的两阶段教学模式,提高学生学习的主观能动性,能使学生更好地适应企业的工作状态。

1.1基本理论教学

这一阶段是制图基本理论的教学。这一阶段的内容比较枯燥乏味,学生对抽象的点、线、面的概念很难直观地去理解。在整个教学过程中,前阶段可以给他们演示PRO/E模型库中各种各样漂亮的模型,让他们知道学好这门课自己也能画出这么漂亮的图形;同时展示3D打印机打印出来的模型,在此基础上介绍《机械制图》中的各部分理论知识,使学生在观察模型时去学习,把绘图过程和观察实物模型有机地结合在一起,真正做到“教、学、做”合一。《机械制图》最难的一部分是组合体的相贯线、截交线、三视图及它们的其他表达方法。这部分内容同样可以用PRO/E软件解决。通过PRO/E演示各种类零件的生成过程,调节PRO/E的模型树,一步一步地演示三视图的形成过程,还可以从不同的角度展示模型。虚拟模型可以解决传统教学方法下实体模型不足的困难,让学生用手工制图的方法绘制工程图,再和软件生成的三视图进行比较,提高他们的学习兴趣。同时建立习题集里面习题的模型库,弥补了传统教学方式难以形象地讲解习题的不足,提高了学生的动手积极性。下面以形体分析法画组合体三视图为例,讲解PRO/E软件在《机械制图》课堂教学中的应用。首先以机器上实际运用的轴承座三视图画法为例,使学生了解到所学知识能真正运用到实际工作中,激发学生的学习积极性。形体分析法的首要步骤是分解形体,了解各部分形体之间的组合关系。教师首先通过PPT向学生介绍几类典型的形体之间的组合关系,再通过对PRO/E模型树的操作,让学生直观地感受整个轴承座的生成过程,进而了解各部分之间的连接关系。接下来就是最关键的三视图的画图步骤。这时候,可以把PRO/E中的着色模型改为隐藏线模型。通过对模型树的拖动,可以演示各个投影方向上投影图的形成过程,这个形成过程也正是我们绘制三视图的过程。通过这些模型的转变和对模式视角的切换,很好地弥补了学生想象力不足的不足,教学效果得到了明显提升。

1.2实训教学

第二阶段的教学为《机械制图》实训。要使学生毕业后满足企业的实际要求,使学生能够综合所学的基本知识去解决实际问题,教师可以用PRO/E建立虚拟模型库,成立《机械制图》实践性教学的素材库。实训时,各组可分配不同的任务和不同的装配体,然后用PRO/E软件中的测量工具对虚拟模型进行测量,再手工绘制成工程图。对于适当的零件,运用现在先进的3D打印技术,让学生去操作3D打印机,再对打印出来的零件进行测绘。这种以三维软件为背景,且与实际零件的测绘结合在一起的教学模式,有利于增强学生的观察力、想象力,开阔学生的视野,极大地提高学生学习的趣味性和教师教学的效率。在实际教学过程中,让学生了解到企业实际的工作流程,让他们毕业后更快地适应企业的工作。只有了解知识的实际运用以及解决实际问题的作用,高职学生才会产生学习的兴趣。这样就把教学和学生的实际应用结合在一起,达到很好的教学目的。

2总结

《机械制图》课堂教学改革实质是顺应现在高职院校的发展思路,把课堂上的理论教学和学生的实践操作有机地结合在一起的教学模式。通过不断的探索实践,这种利用PRO/E模型辅助《机械制图》教学的模式取得了一定的成效,学生的学习积极性得到了明显的提高,通过PRO/E模型库的不断完善,把理论知识真正地融合到实践中,真正体会和感受企业的工作模式,把学到的知识熟练地应用到工作中。这种教学模式同样也存在一些缺点,需要不断改革与完善,以使高职院校的毕业生具有更强的社会竞争力。

参考文献

[1]王蓓蓓.高职机械制图教学改革探索[J].课程教育研究,2015(5).

[2]赵明威.基于工作过程的高职《机械制图》课程教学方案探索[J].专业教学研究,2009(81).

[3]杨俊燕,吴宁,姜韶华.如何提高高职《机械制图》教学效果[J].山东纺织经济,2011(69).

[4]孟婷婷.PRO/E软件在高职高专机械制图课程中的应用[J].中国现代装备教育,2011(38).

[5]周怡.项目教学法在高职《机械制图》课程中的应用研究[J].职业技术,2012(85).

机械制图实训总结范文第2篇

[关键词] 先进教学模式 机械制图 教学质量

《机械制图》是工科院校机械类专业开设的一门基础课程,是学生入校后涉足工程领域的第一门课,人们将其称为未来技术人员的启蒙课,也被誉为“工程界的语言”。它在专业知识的学习和实际工作中都有着非常重要的地位。经过本教研室全体成员几年的努力,分析并总结多年来教学过程中碰到问题,我们将AutoCAD、UG、PRO/E等CAD/CAM/CAE的计算机辅助设计软件的使用,并将其应用到教学实践中,大胆创新,对本课程的教学内容、教学方法、教学手段等方面进行了积极的探索,着力培养学生的创新能力和动手能力,努力提高其绘图技能和计算机绘图速度与质量。改变了黑板和粉笔的传统教学方式。

一、教学模式的设计与创新

1、以岗位需求为依据,确定以培养学生绘制和识读机械图样的能力为主线,制订实训项目,实现项目导向、任务驱动教学模式。

2、通过基于工作过程的读图实训和以培养学生职业能力为主的减速器测绘综合实训项目,真正实现了工学结合。

3、将教室、实训室融为一体,实现了“教、学、做”一体化。

二、多种教学方法的运用

本课程的特点是即有理论性又有实践性,在讲授投影理论部分,更多地采用启发式和讨论式教学方法,在讲授机械图部分时,在课件中,更多利用立体模型、三维动画和三维CAD软件进行演示,以增加学生的想象能力和技能训练。

在教学过程中,我们一直在探究机械制图课的教学规律和特点,用理论与实践相结合、分析与讨论相结合等不同的教学方法,建立以学生为主体、教师为主导的教学模式。在进行具体内容的讲述过程中,注重空间分析、投影规律、表达特点和方法步骤的归纳总结,使学生分析问题有思路、解题作图有方法,从而有效地调动了学生学习的积极性,取得了很好的教学效果。

1、引导式教学法:制图课程的绪论通过拆装减速器在制图实训室进行,引导学生了解机械设备的构造,培养学生的学习兴趣。

2、讲练结合教学法:在学习投影作图基础部分中,教师理论讲授,能够充分发挥教师的主导作用,并且能使学生很好地掌握教学内容的重点、难点和知识点。学生动手进行绘图及读图练习,使学生掌握正投影的理论和方法,不断地提高空间想象能力和思维能力,培养读图、画图能力。

3、讨论、启发式教学法:在学习机件的表达方法时,通过课堂上大家讨论,方案分析比较,确定最佳表达方案,正确、完整、清晰、简洁地表达机件。

4、任务教学法:在读图实训中,教师布置任务,学生按照要求完成机械产品零件图、装配图的识读,实现任务驱动教学模式。

5、项目教学法:减速器测绘实训项目中,教师布置实训项目,学生制订计划,通过测绘,确定表达方案,完成整套图纸的绘制,实现项目导向教学模式。

三、现代教学技术手段的应用

机械制图是比较适合用多媒体来进行教学的课程,在传统的教学中,采用的是模型和挂图的方式,来解决直观问题。采用多媒体教学后,可以在课件中建立立体模型以帮助学生想象空间形体,也可以采用三维CAD软件进行现场解析机器或部件的装配、拆卸过程的教学手段。

学生在学习“机械制图”课程过程中老师通过挂图教学,是用形体分析法和线面分析法读组合体视图,要求学生充分掌握线面的投影特性和基本体的投影特性,有时还要利用捏橡皮泥的方法或利用白萝卜切割制作实物,帮助学生提高空间想像能力,对于复杂形体这样就很难了,而教师借助AutoCAD进行建模,不管形体有多复杂,都能方便迅速地制作出三维形体,制作后的形体能清晰表达组合体的组合形式,各个面、线的实际形状以及各部分的投影关系,还能对局部或整体进行自由缩放,从而使学生看清重点部分或局部细小结构的形状;还可以将形体自由旋转,观察形体在前后、左右、上下六个方向上的连接关系,用三视图的知识分析形体,然后画出三视图。并将三视图与立体图对比,三视图想象立体图,立体图想象三视图,如此反复,让学生建立空间想象能力。

因为AutoCAD可将二维图形通过“建模”命令生成三维造型,这对刚接触机械制图的学员来讲可增加他们的立体想象能力。在设计过程发现错误或不合理的地方,可以通过“实体编辑”命令对设计的零件进行修改,可以一直修改到符合设计要求。设计完成可以将三维立体图自动生成三视图并进行尺寸标注。学生还可以利用AutoCAD中图块的功能,把多个三维实体块装配在一起形成装配体,并对装配体进行模拟装配。学生一方面能通过零件模型看到每一个装配体的真实形状,另一方面,通过装配体能看明白各零件之间的连接关系、动力传动路径,从而分析出各个零件在装配体中的作用等。通过在多媒体教室的演示教学,增加了学生的感性认识和对空间物体的认识能力。

在实践教学过程中,多进行零、部件模型的测绘,提高学生想象与动手同步进行的综合能力。现代与传统相结合的教学模式使教学内容更丰富、生动、形象,教学效果得到显著提高。

为了巩固和提高学生的制图能力,丰富同学们的课余生活,在制图研究室教师们的引导下,成立了制图协会,该协会完全以学生自我管理,从高年级的学生中,精选出一批优秀的学生,并进行强化训练后,组成一支优秀的辅导团队,在课后,帮助新学生更好的学习机械制图和AutoCAD,新学生想不出来图形,通过AutoCAD、UG、PRO/E等CAD/CAM/CAE的计算机辅助设计软件画出立体模型。同时高年级的学生也得到了更大的收获,而且制图协会每学期自发组织机械制图大赛和AutoCAD大赛,也大大提高了学生的学习兴趣和积极性。

针对《机械制图》这门课的特点,我们分两个学期来完成课程任务,采用的考核方式是:第一学期是平时成绩占总成绩的30%,期末考试成绩占总成绩的70%,再结合成为总成绩;第二学期是平时成绩占总成绩20%,期末考试成绩占总成绩50%,计算机绘图占总成绩30%,再结合成为总成绩。

最后通过不断地开发、完善多媒体课件,保证课堂教学中多媒体课件的使用,增大教学信息量,节省教学资源,提高教学效率,提高学生学习兴趣。

机械制图实训总结范文第3篇

关键词:一体化教学?中职?机械制图

机械制图是中职机械、电子等专业学生必须学习的专业理论基础课,更是后续专业实践课的关键。该课程以培养学生画图的技能和看图的本领为主,同时养成学生严肃认真的工作态度,不畏艰难的吃苦精神。近几年来由于中职学生入学成绩相对较差,导致对学习缺乏兴趣和动力,自主学习的能力更是匮乏,少部分学生显得百无聊赖,纯粹是度日子混文凭的状况,而机械制图课又要求学生有较强的空间想象和自主学习的能力。故学生在学习机械制图课时有明显的畏难情绪,甚至有厌学情绪,改革以教师为中心的教学模式迫在眉睫。一体化教学打破了传统的授课方式,以学生为中心开展教学,教师仅是教学的组织者、指导者,为学生创造优良的学习环境与条件,指导学生设法解决各种相关知识问题,让学生在解决问题的同时掌握知识和本领,积累实践经验,提高自己的综合职业能力。

一、一体化教学概述

所谓一体化教学,就是师生共同围绕某一工作任务进行边教、边学、边做来完成某一具体教学任务,全程构建素质和技能培养框架,丰富课堂教学和实践教学环节,提高教学质量。它把理论与实践教学、能力与素质培养融为一体,对资源进行优化配置,彻底改变了以往理论与实践相脱节的现象,教学环节相对集中,它强调充分发挥教师的主导作用和学生的主体作用。

总之,一体化教学是将知识传授、能力培养、素质教育三者有机融合于一体的教学方法,是一种先进的教学模式及教学理念。

二、一体化教学目标

一体化教学的目标不仅要将学生培养成有较高素质的技术型人才,而且要将其培养成具备较高的个人综合职业能力的全面型人才,即:培养学生具有认真的态度;独立和学习工作能力;分析和解决问题能力;团队能力和对团队负责的意识;专业能力;接受意见能力;创新能力;交往、协调、沟通和合作能力。一体化教学实现了专业理论、多种实践和多种职业素养的“一体化”,非常适合培养学生的“关键能力”(图1)。

三、机械制图中一体化教学内容的整合

一体化教学目标更多地着眼于专业技能的培养,淡化对专业理论知识的机械记忆,强调用理论来指导实际操作,同时通过实际操作来消化和巩固理论知识。如机械制图中的点、直线、平面的投影理论性比较强,而对画图的技能和看图的本领提高影响不大,故删除这一块内容。又如制图基本知识与基本技能在学生没有一定概念情况下直接讲解比较空洞且难弄懂,可分散穿插到各个相关环节中。又如笔者学校的机械工程系一年级同时开设了机械制图和钳工技能训练项目教程,我们进行了这样内容整合:一方面,将其中的许多工具像样冲、平垫铁、V形架、角铁、千斤顶、台虎钳等直接作为教具使用,以提高学生直观的形象思维。另一方面,贯彻“工学结合”的指导思想,以提高学生综合职业能力为目标,将机械制图和钳工实习两者内容有机结合,结合任务驱动法、小组合作学习法、现场教学法、尝试教学法等多种教学方法灵活运用,通过师生双方边教、边学、边做,两门学科之间相互促进,从而提高画图的技能和看图的本领。将机械制图知识和相关的技能有机地融为一体进行学习,可以激发学生的学习热情和继续深入探究的欲望,实现“要我学”向“我要学”的转化,并在快乐学习中体验成功。

四、一体化教学在机械制图中的尝试

机械制图课实践性很强,学生的空间想象能力要求比较高。为消除学生畏难和厌学情绪,应采用不同的教学方法,分层递进,由浅入深,化整为零,各个击破。

1.基本体的表达与识读采用项目教学法为主,辅以现场教学法,以动手促进学习

该模块主要学习用平面图形来表达空间基本体的方法,通过完成具体的画图实践任务,学会基本体三视图的画法,进一步理解基本体与三视图的转换规律,逐步树立空间概念,培养空间想象能力和空间思维能力。按照“工学结合”的总体思路,以完成任务的过程作为教学活动的中心。一方面,机械制图课中直接可用机械图样(如带孔六棱柱)来引领激发学生的兴趣,并拿样冲、平垫铁等工具结合任务讲解。另一方面,钳工实习内容相应可安排做不同尺寸的长方体、六棱柱,学生在训练时,应围绕“多动手、多思考、多总结、多提问”的学习方式学习,并要求学生课余时间参观普车实训工场,并向实训工场指导教师借用不同尺寸的圆柱、圆锥等。这样,通过动手增强学生空间概念,培养其空间想象能力和空间思维能力,进而学会学习。同时通过学习基本体的三视图的画法,促进学生在钳工实习时的读图能力,体验学习机械制图的重要性。

学习时最好能把基本体及三视图存储在头脑中(形象储备),以便看图时一旦见到这些基本体的视图,就能立即想象出基本体的形状,为提高看图本领奠定良好的基础。

2.组合体的表达与识读采用小组合作学习法为主,辅以竞赛教学法,以创新促进学习

该模块工作任务是学会组合体的三视图画法和尺寸注法,掌握绘图和识图的基本方法――形体分析法和线面分析法,进一步培养和提高学生的空间想象能力、空间思维能力和创新思维能力,形成绘制和识读组合体的能力,为识读零件图打下良好的基础。为此,教师用顶针、螺栓坯、台灯等实物以及V形架、角铁等工具来讲解组合体的组合方式(图2),提高感性认识和求知欲,增强其主动尝试参与的欲望,改变学生被动的学习模式,突出学生的主体作用。

同时可以让学生把前阶段自己做的不同尺寸的长方体、圆柱、六棱柱、圆锥等自由组合,比赛谁能创造性设计出新颖独特的组合体最多,理由是什么?为什么为产生这种情况?……例如组合体各组成部分的连接关系及其相对位置是工作任务中重点和难点之一,同学们通过不同尺寸的长方体摆放,就能发现平表面相贴中两表面平齐与不平齐的问题;通过长方体和圆柱不同位置摆放,就会发现除两者平表面相贴外,不管怎么样放,两者都贴合不好,需要挖去长方体相应的部分后才能贴合良好,说明组合体组合时可以是完整的也可以是不完整的,且由于长方体尺寸的不同情况也有所不同,就出现两表面相交和相切的问题。这样教师通过合理的搭建平台、创造情境、设计问题,在其循循善诱下学生主动参与工作任务,从中发现问题、提出问题、解决问题,尝试创新。激发自主学习的动力,让学生成为学习的主体,工作任务中重点和难点也就一一迎刃而解了。

钳工实习内容相应可安排为直角块加工、凸块加工,对组合体的叠加、切割等组合方式有了更深的理解,对基本体之间相对位置的重要性有了更充分的体会。同时有利于区分组合体线框相邻、包含的关系,有助于组合体视图线框的划分,降低了该模块工作任务中另一个重点和难点的难度。

3.零件图的识读采用任务驱动法为主,辅以尝试教学法,以活用促进学习

通过完成该模块中识读各种典型零件图的有关实践任务来学习各种零件结构形状相应的表达方法,熟练掌握识读零件图的主要方法和基本步骤,全面理解零件图中的尺寸和技术要求,主要以学生为主体开展教学,教师仅为主导作用,通过以完成工作任务的形式来培养学生识读零件图知识和技能;并为实习实训和以后工作中识读各种零件图打下良好的基础。以任务3识读螺纹轴零件图为例,教师课前给出工作任务单――识读图3的螺纹轴零件图,回答下列问题:

由于前3个问题在任务1、2中已经学习,故可对学生进行分组,以合作讨论形式解决前3个问题,充分发挥团队合作精神。后2个问题要运用新知识点――螺纹规定画法和标注,而学生在钳工实习课中已进行螺纹加工实习,对内、外螺纹的形成及相关要素已有一定的概念,可采用尝试教学法:即让各小组课前预习螺纹规定画法和标注,讨论并列出自己先前自学中碰到的疑惑,教师进行归纳总结。以课堂提问的形式呈现于课堂,让各小组讨论并进行竞赛抢答,相互纠错进而解决疑惑,最后教师对该课所学精华进行梳理,起到画龙点睛的作用。

4.装配图的识读采用现场教学法为主,辅以小组合作学习法,以实践促进学习

由于机械制图课程以培养学生画图的技能和看图的本领为主,重点在于读装配图,且学期结束前几周,钳工实习课刚技能鉴定考试结束,完全可以带学生进钳工工场,分组后对平时多余或需要维修的台虎钳进行拆装实习,在真实的工作场景下将所要学习的新技能、新知识隐含在学习任务中――理解各个零件的功用、装配体的工作原理、零件之间的装配关系,从而提高装配图的识读能力,在完成任务的教学活动过程中实现实践和理论高度融合。

五、小结

总之,中职教学应用一体化模式有利于改变目前中职学校学生普遍存在的厌学状况,积极实现“要我学”向“我要学”学习兴趣的转变,进而极大提高学生综合职业能力,多渠道、多角度拓宽学生的就业门路。这就要求必须有一支高素质“双师型”教师队伍――同时兼有扎实的理论知识和高超的实践技能的教师;并拥有新颖的教育理念和教学方式,真正做到教师课下流汗,学生上课“忙碌”――心、口、手、脑四联动,实现“教、学、做”一体化教学。

参考文献:

[1]王国栋.浅谈中职一体化教学[J].教育界,2014(13).

[2]许瑾娜.一体化教学探索及在实践中的应用[J].科技信息,2010(12).

机械制图实训总结范文第4篇

关键词:岗位群技能;画图能力;识图能力;重点内容;教法;

机械制图是机电工程类专业重要的专业基础课。本课程内容多、涉及知识面宽、实践技能性强、应用广泛、对学生综合素质要求高。近年来,高职院校由于工学交替和实训实习的原因,对该课程安排的课时少,对大作业和零件测绘没有具体安排,教师讲课进度快。刚升入高职院校的学生,他们高中时没有接触过此类课程,缺乏机械制造的知识,不少学生文化底子薄,学这门课程很困难。制图老师讲课又面对的是文、理科学生混合编班的教学班,学生文化素质相差很大。一系列原因造成目前高职院校学生的识图、画图能力普遍下降。这对学生专业课学习,课程设计,毕业设计,到工厂实习等都会产生不良影响。为扭转这一局面,2011年12月,中国职教学会教学工作委员会、中国图学学会职业技术研究与应用工作委员会、高等教育出版社联合在郑州召开机械制图教学改革与教学经验交流研讨会。大会的两个议题之一就是“培养学生识读图技能的有效途径及教学建议”。可见解决培养学生识读图技能问题已提到议事日程上来。

高职院校的机械制图教学重点应该放在哪里?

我们应从目前高职院校的培养目标出发进行定位。大家知道,机械制图简单的说是表达机件的图样。全面的说,机械制图是一门研究如何用投影的方法,把空间的机器和零件的形状、大小、结构、装配关系以及制造、检验、使用、维修时所必须地技术要求,在图纸上用图样准确表达出来的一门综合性的学科,它是机电工程界交流技术信息的共同语言。该课程的内涵告诉我们:该课程内容多,涉及知识面宽,实践技能性强、综合性要求高。机械制图课程的教学重点是教会学生画图和识图。我们过去在机械制图课程教学中一直强调的“四多一认真”方法,就是多看图、多画图、多记图、多用图,无论看图或画图时都要严肃认真、一丝不苟。该方法也反映机械制图教学重点是教会学生识图和画图。但是,我们多年来在机械制图课程教学中又自觉不自觉地把教学的重点放在教会学生画图上。从画平面几何图形、画法几何作图、组合体三视图、轴测图、标准件常用件图样、零件图、装配图,重点都在“画”字上下功夫。老师们口头流传着这样一句话:会画图肯定会看图。我们过去的这些教法对于当时的高等专科学校机电专业的学生是正确的。但是,对于今天的高职院校机电专业的学生就不太合适。

今天,高职院校的机电专业毕业生面对的就业岗位群大多是机、电类工厂生产一线的操作工或生产现场的工艺服务人员。他们从事的日常工作不是画图,不是搞产品设计,不是搞工装设计。他们的日常工作是看懂图样,按图样进行零件加工或装配机器;是看懂图样,为现场工人讲解图样,指导工人生产。高职院校应把岗位群的技能要求摆在第一位。用人单位岗位群的技能要求就是教学的指挥棒,是高职院校制定培养计划、规划课程设置、优化课程内容的依据。对于高职院校机电专业毕业生来说,在岗位群技能的要求上,识图技能的重要性显然要超过画图技能的重要性。高职院校要认真解决人才培养的目标与市场需求之间不一致的问题,培养目标应以应用型人才培养为主,努力为企业生产一线服务。高职院校应加强校企合作,加强对企业岗位群技能的调查了解,把合作成果落实到高职院校人才培养模式改革和全部课程教学内容的改革之中。在机械制图课程的教学中,教师和学生都应在识图能力教学上花更多的时间,投入更大的精力,想更多的办法,把识图教学当做重点。

机械制图课程是一门实践性很强的课程,我们教学中强调把识图当做重点并不排除学生应学会画图。这里研究的是通过画图来提高学生识图能力的教学方法与直接教会学生识图的教学方法,哪种方法所投入的时间和精力大,投入同样的课时,对学生识图能力提高的效果好。显然前者是间接的、费时的。

我们过去在机械制图画图的教学中,一直遵循熟能生巧的原则。强调多画图才能掌握画图的技巧,才能画好图。因为画图本身需要技巧,需要通过灵活应用绘图工具画各种图样的实践,才能提高画图能力。而这种能力不是一朝一夕可练好的。时代不同了,过去的教法今天不一定适合高职院校的学生。现在,机械制图画图的方法、方式更丰富了、更有效了。我们可采用传统的手工方法画图;可采用2D方法画图,使用绘图软件在电脑上绘制零、部件的工作图样。(电子图板软件画图, AutoCAD画图,开目CAD画图等);可采用3D画图(使用UG建模软件创建简单零部件的3D模型画图)。随着计算机绘图软件的普及,机械制图教学中的画图工作不仅快捷,画图的难度也大大降低了,画图的重要性也远不及手工绘图时代的重要了。

目前高职院校的机械制图教学重点应该放在识图上,怎么样在现有机械制图教学体系中有效培养学生的识读图能力呢?

机械制图课程包括六个知识模块的内容:制图的基础知识,制图的原理,制图技巧(机件的表达方法),实用制图(标准件与常用件、零件图、装配图),其它工程图样,计算机绘图。这六方面内容教学中,有利于提高学生识图能力的关键内容在哪里?我们过去把画图能力的培养当做重点内容时,教学的重点有:绘图工具使用、平面几何作图、制图原理中(画法几何)的截交线画法、相贯线画法、过渡曲线画法、组合体三视图画法,常用表达方法画法、零件图的画法,装配图的画法。总之是围绕“画”字做文章。对于今天高职院校来说,由于学生文化底子差,文理科混合编班,学生理科知识参差不齐,加之机械制图课时少,讲课进度快,学生的画图练习少,学生“画”的很不够,画图技能并没有得到提高,也就没法通过画图过程来提高学生的识图能力。而识图能力因传统教学中强调的不够,学生的识图能力提高也很有限。

为了提高学生的识图能力,这几年我们在机械制图课程的教学中,对机械制图课程中六个知识与技能模块的关键点进行分类、比较、实践、总结。按此认知规律确定了机械制图课程中提高学生识图能力的重点内容,进行了对比教学,总结出重点内容的教学方式,收到了少学时情况下提高学生识图能力的好效果。

为提高学生识图能力,在课程教学中强调的重点内容分别是:

1. 制图的基础知识中的重点是机械制图国家标准内容及贯彻。让学生以后在工作中心中有标准,识图有依据。

2. 制图原理中的重点是组合体三视图的联系规律及视图分析,特别是用形体分析法读组合体三视图。特别强调三视图投影的联系规律,即长对正、高平齐、宽相等九个字的具体内涵和实际应用。对于点、线、面、体,截交线,相贯线画法等内容,我们重点讲点的投影规律及各种位置点的投影特点。对于截交线、相贯线、过度曲线,我们强调认识特殊情况下截交线、相贯线、过度曲线的形状特征和画法,特别是特殊情况下的简化画法,作为制图原理模块中讲课的重点。

3. 制图技巧中我们把常用18表达方法和14特殊表达方法当做教学的重点。我们把十八种表达方法(六种基本视图、三种辅助视图、七种剖视图、两种断面图)比喻为机械制图中的十八般兵器。也就是说,要学会识读图,这十八般兵器是必须掌握的。让同学们知道,企业中的工程师、技术员“闯江湖”用的就是这十八般兵器。为了让学生用好这些兵器,我们设计了大量的识读图习题,作为这十八般兵器攻击的活靶子。其中既有单一兵器打的靶子,也有多种兵器共同打的靶子。让学生多看、多练习,多对比,逐一掌握十八般兵器的定义、使用条件、使用方法、标注方法、特殊情况处理,切实提高学生的识读图能力。

4. 实用制图模块中我们强调的重点内容有:

在标准件和常用件教学中,让学生充分认识各种标准件和常用件的图样特征、标准代号、尺寸查法、常用件尺寸的计算方法、标注方法、公差配合、精度等级。要求在“熟练”上下功夫。

在零件图的教学中,重点要学生掌握各类零件(轴类、盘类、叉架类、箱体类)的表达方法及图形特征;对于零件的技术要求作为教学重点(表面粗糙度、尺寸的公差配合、形状和位置偏差、零件材料、零件热处理、铸件的技术要求等)。教师要尽可能多讲一些,学生一定多学一些。机械制图的知识面宽就宽在这方面。这些知识是学生工学交替在车间看图样时,天天遇得到的实践技能知识。为保证这部分内容的教学效果,我们有意识的把练习题由两种题型增加到二十种题型,完成这些练习,学生对零件的技术要求会学的扎实,在车间看零件技术要求就能看懂。

机械制图实训总结范文第5篇

关键词:机械制图 教学质量 课堂效果

中图分类号:G712 文献标识码:A 文章编号:1673-9795(2013)06(a)-0055-01

《机械制图》是一门既注重理论同时又注重实践的专业基础课程,学生在后续专业课的学习和从事生产实践中,经常会涉及到机械制图的有关知识,要与各种各样的图纸打交道。如果他们不通晓机械制图这门“工程语言”,就很难学好其它专业知识,也就无法胜任以后的工作。[1]而且高职院校面对的是一群爱说爱动、思维活跃、学习习惯相对较差、自我约束能力也比较弱的十八九岁的高中毕业生,如果我们漠视学生的年龄和身心特征,一昧的沿用传统的教学方式,填鸭式的讲解、灌输,长此以往,学生就会失去学习与生活情境的结合,以及知识与技能技巧应用的乐趣。

1 做好教学设计

要使《机械制图》课堂成为一节45钟“精品”课堂,我们首先就应该做好教学设计,认真的设计每一个教学环节和每一块教学内容,做到可学性强、关联性紧、趣味性浓,真正起到“提神醒脑”的作用。[2]比如,可以采用项目教学法。

1.1 确定项目任务

给定学生一定数量的几何形体的木质材料,要求学生根据材料的实际情况设计一些简单的组合体,并且绘制每个组合体的平面图形以及标注完整的几何尺寸。

1.2 确定目标

(1)知识技能目标。

能够灵活应用组合体的相关知识,设计出合理的立体模型,并且确定投射方向,选择主视图,确定视图数量和表达方法;能够运用尺寸标注的相关知识,通过对零件的测量在绘制好的视图上标注正确、齐全以及清晰的尺寸。

(2)团队合作目标。

具有团队合作意识,在各个组员的合作下完成尺寸的测量,三视图的绘制;还要具有耐心细致的工作态度,确保尺寸精确图形完整;组长要组织组员布置和整理测绘现场;每组成员共同上交一张完整的组合体测绘图纸。

1.3 教学流程

1.3.1 准备工作

(1)将学生分组,3~4个学生一组。

(2)发放木质材料,确定项目进行的场所(教室、制图室、实训室)。

(3)教师设计学生评价表。

1.3.2 项目分析

用头脑风暴法,各小组成员对小组所领取的材料进行制作方案探讨。

1.3.3 决策

制定出制作方案(零件、部件设计草图纸)。

1.3.4 实施

(1)确定合理的制作工艺路线。

(2)各小组完成制作,并提供出零件图。

(3)各小组完成部件的装配。

(4)计算材料的利用率。

1.3.5 评价返馈

各小组完成自我评价表。

1.4 教师点评总结

对每个小组的设计都要逐个做出点评和讲解,评出最优秀的三组设计,予以奖励。

2 亲其师信其道

作为一名老师,在课堂上,不能总是站在高高的三尺讲台上让学生产生距离感,而是要经常的走下讲台,到学生中间去,从而拉近和学生们的空间距离;同时,还要以饱满的热情和真诚的微笑,平等地对待每一位学生,营造出一个良好的课堂氛围;这样,学生们就会觉得,我们的老师是和蔼可亲平易近人的,从而就愿意和老师主动的进行交流,积极的参与到教学活动中去。尤其是对个别成绩落后的学生,我们更应该用自己的真诚和足够的耐心去感化他们,让他们感受到学校这个大家庭的温暖,让每一位学生都能感到:“老师在期待着我的改变。”

3 灵活运用多种教学方法

传统的单一的教学手段和教学方法会使学生产生枯燥厌烦的感觉,学习兴趣也跟着衰减,因此,在教学中灵活运用多种教学方法,有助于提高学生的学习兴趣,激发学生的学习热情,从而取得良好的教学效果。

3.1 师生共同参与法

为提高学生的学习兴趣,在教学环节中可采用巧问问题法引导学生共同参与到学习中来。但是课堂提问是有技巧的,好的课堂提问包括新颖的提问方式和巧妙地问题。因为新颖的提问方式会唤起学生的注意力。而精心设计过的问题才会激发学生的兴趣,使学生产生强烈的求知欲望,从而有利于发展学生的思维。

3.2 直观教学法

机械制图这门课所表达的物体是很直观的,具体直观的实物总是比抽象的易于理解。所以我们可以拿一些放大的模型到课堂上让学生摸一摸看一看,充分利用直观的教具,让学生建立起对事物结构特点、轮廓形态认知的信心和“欢心”。

3.3 多媒体教学法

多媒体教学是一个集声、像、文字、动画于一体的多功能教学方法,具有形象直观、兴趣性强、生动活泼等特点,在机械制图教学中适当的运用多媒体教学,能够使教学化难为易、化静为动、化抽象为具体。诸如:在“齿轮配合”的教学中,利用多媒体演示各种齿轮啮合的实物画面及工作过程,对立体图进行透视、剖切、观察其内部结构。这种教学手法的运用,给机械制图课堂带来了高效率、高质量,同时也激发了学生的学习积极性。

4 多鼓励,乐表现

作为一名教师,我们千万不要吝啬自己鼓励的语言,我们要知道:“好孩子都是夸出来的!”在课堂教学中,我们总会给学生一些问题让学生当堂回答,要么是语的回答,要么是黑板上绘图。当一个学生有所进步或者出现过失时,我们应该做恰当的、科学的评价,运用得当会变成动力,对学生今后的学习起积极的推动作用,运用不当就会产生副作用,伤了学生的自尊,适得其反。

总之,机械制图教学应坚持“以学生为本”的教学观念。当你把学生装在自己心里,就拉近了你和学生之间的距离,少了距离,才能多一些亲近、信任和爱戴。同时也要注重培养学生的学习兴趣和能学好的信心,结合学生实际与机械制图教学特点,探索适合学生特点的教学方法。虽然引起学生趣味学习的方法有很多种,但是情感才是是教学活动的灵魂,这些方式方法,应该有一个永恒不变的“关爱”融入其中,才能发挥它们的最大效能。

参考文献

机械制图实训总结范文第6篇

1.1教学方法传统单一

传统教学是先由教师把非常系统的知识讲完,让学生进行知识储备,然后再应用某些知识点进行练习训练。“计算机工程制图”授课一般是先课堂授课,黑板板书加上一些PPT课件和教学模型展示,布置作业,而后是AutoCAD授课与上机练习,最后是零部件测绘实训。并且未能根据课程内容和学生特点,灵活运用现代教育技术和教学方法。这样教学的弊端是学生在毫无目的地被动接收,学习没有积极性,学习效果往往不够理想。

1.2课程实践性不够强

高等职业技术教育作为高等教育的一个重要组成部分,培养的是具有高素质的技能型复合人才。但当前多数学校制图课程教学中,重理论,轻实践,而且理论与实践教学不能有效结合,使在校学习的内容与生产企业的实际工作过程脱轨严重,没有很好地体现职业性、实践性和开放性的要求,因此很难培养出学生真正的职业技能。

2.课程建设思路

通过对课程教学中存在的主要问题进行分析和企业实际生产调研,结合国家级精品课程评估指标,课题组明确了建设《计算机工程制图》精品课程的思路。按照“实用为主、必须和够用为度”的原则重组与企业人才需求相适合的课程体系和内容;根据课程内容体系,建设与之相适应的教材、教学方法与教学手段;强化教师培训与再教育,建设一支教学观念新、教学水平高、教学手段先进、职称结构合理的“双师素质”教师队伍;坚持走工学结合的道路,开展校企交流与合作,建设一流的校内实训基地和校外实训基地,进而完善教学设施;完善学生专业基本技能、职业综合技能、创新意识和创新能力的培养,满足学生未来就业岗位需要。

3.课程建设内容与成果

3.1教学内容

课题组认真研究相关专业人才培养目标,遵循国家制图员职业资格考试的标准要求,进行了岗位需求调查,并且经过大量的企业调研,发现机械设计与制造、化工等工科类专业学生就业主要从事制图、产品检验与研发、机床操作、技术改造、设备管理与维修等职业岗位。2000年以前,我校的《机械制图》和计算机绘图《AutoCAD软件》课程分别单独设置,计算机绘图课程安排在学习完工程制图课后开设,总学时144学时,其中实践学时16学时,占总学时11%,课程内容强调知识的系统性、完整性与严谨性。2000年后合并为《机械制图及AutoCAD》,对教学大纲和教学内容进行了更改,适当降低了画法几何、机械制图部分内容的难度要求,开始注重生产实际需求,高度重视读、画工程图样能力的培养,总学时调整为124个学时,实践学时24,占总学时19%。2003年,我们将“机械制图”和AutoCAD软件课程整合,编写完成了面向21世纪规划教材《计算机工程制图》、《计算机工程制图实训教程》,获我校教学成果二等奖。2006年我们以我校机械制造与自动化专业被国家教育部确定为高职高专教学改革示范专业为契机,对课程进行了重新设计,探索基于工作过程系统化的课程开发,将《机械制图》、《计算机绘图》、《零部件测绘》有机整合,并注重“实用为主、必须和够用为度”,教学内容强化了实践教学,制定了新的教学大纲,总学时变为128学时,实践学时62,占总学时49%。2009年,我们编写出版了基于工作过程的《计算机工程制图与测绘》和《计算机工程制图与测绘实训教程》,内容选取力求与工作岗位的需求紧密相连,比如实训项目———减速器全套图纸测绘的主要学习任务就包括螺纹画法、轴类零件画法、箱体类零件画法、装配图画法、计算机绘图、公差知识及测绘方面知识的使用等,该教学内容的工作对象包括机械零部件、设计方案、要绘制的工程图样和三维造型等,运用CAD/CAM软件、绘图工具及仪器、测绘用工量具等各类工具。教材的使用取得了很好的教学效果。

3.2教学方法和手段

3.2.1教学模式设计把课程学习内容联系企业生产实际,提出各种任务,进行任务驱动式教学。将学生置于提出问题、思考问题、解决问题的动态过程中学习,比如利用常用的减速器模型,提出减速器的某个零件属于哪一类零件,如何表达绘制该类零件图,零件图上哪些尺寸是重要尺寸,哪些表面有表面粗糙度的要求,零件图有何用处等任务。引导学生进行主动思考,优化了教学过程,从而提高了课程质量和效率。课程实践教学充分利用校内外实习、实训基地,邀请工厂技术人员现场指导。由企业教师有针对性地安排与课程相关的任务并指导学生,使学生在学中做,在做中学,让学生在生产实境中体验图纸表达的内容,深切体验到知识的实用性,从而提高学生的读识图能力和绘图能力,也培养了团队合作精神及适应社会的能力。工学结合应该是课内结合与顶岗实习等相结合,课内结合应为最终的顶岗实习做好准备。通过顶岗实习,使学生在真实的环境中进行实践锻炼,在企业教师的指导下,完成真实工作环境下的测绘、计算机绘图及其它任务,强化学生专业能力和岗位适应能力。同时结合本课程的教学内容及进程,开展了创新设计大赛、计算机绘图竞赛,参加《计算机工程制图》课程网站开发的建设等实践性环节,取得了较好的实践效果。3.2.2根据不同内容采用相应的教学方法(1)采用现代化教学手段(利用多媒体课件等)讲授制图基本知识部分(体上的点线面、基本体与组合体),大量运用模型演示与动画模拟,对学生进行空间想象思维训练。同时讲解计算机绘图(CAD)的基本操作和绘图命令,使抽象的理论变得直观、形象,容易理解。(2)按工作过程导向讲授机件表达、零件图和装配图,对学生进行机械制图基础训练。打破章节界限,采用幻灯片、模型、零部件实物展示台和台虎钳等真实零部件进行教学,并利用多媒体课件加以操作演示,同时讲解计算机绘图(CAD)的零件图、装配图、标注等内容。模拟了生产工作过程,也提高了直观性与趣味性。(3)测绘实训教学。针对具有工程意义的减速器、台虎钳、齿轮泵等做零部件测绘、手工绘制草图能力训练,再利用计算机软件把全套工程图样绘制出来,而后总结撰写测绘实训报告。这样提高了学生动手和构图的能力,同时也强化了计算机绘制工程图样的能力。3.2.3采用多种现代教学技术手段采用先进的教学手段、利用多媒体课件和网络教学,可增加大学生获取知识的信息量。在理论和实训教学中,课程组教师制作了集图片、动画、flash和声音为一体的《计算机工程制图》教学课件,建立三维模型、虚拟项目等仿真教学环境,全部教学过程采用多媒体授课方式,并结合其它方式。多样的信息承载形式,丰富了学生的空间想象力,提高了教学效果。依托校园网,建设精品课程网站,将《计算机工程制图》课程的电子教案、多媒体课件、课程教学视频、三维模型、实训项目、练习题库等相关资料全部上网,实现开放式教学。丰富的网络资源可以满足本课程学生自主学习和上网学习的需要。

3.3教师队伍

我校极为重视青年教师的培养,采用培养和引进相结合的办法,大大提高了师资队伍素质。制订师资培养计划,鼓励青年教师参加理论进修和企业顶岗学习,每年完成不少于一个月到企业单位顶岗,以提高生产实践经验,增强职业能力。同时对企业兼职教师进行师德培训,支持其参加高等教育学和高等教育心理学的课程学习,以增强其执教能力。经过几年的培养,教师队伍中全部具有多种职业资格证书,专任教师全部是“双师型”教师,在企业中担任技术服务。部分教师为河南省成人制图学会成员,教师教学理论及实践水平大幅提高,教学观念新颖、教学水平较高、教学手段先进。已经形成一支老、中、青结合的较为理想的教学队伍,且各自所学专业形成交叉,知识结构很合理。组成了不同知识层次和年龄的教学梯队;教学队伍中从事课堂教学的教师6人(其中3人兼带实验),专职从事实践教学的教师4人;校外兼职教师4名,均系工学结合单位的生产实践经验丰富的技术人员,参与了课程的设置、教学内容的制定,负责本课程实践教学环节,实现了教学过程的开放性。

3.4教学条件

《计算机工程制图》是我校机电、化工、建筑等工科类专业的技术基础课程,学校对该门课程的建设、发展给予了高度重视。为保证该课程教学的顺利实施,已建设了良好的校内教学与实践环境。为保证学生在校学习与实际工作的一致性,强化学生专业能力、方法能力和岗位适应能力,学校加强了校外实习基地的建设,与河南中轴控股集团股份有限公司、焦作三岛输送机械有限公司、厦工机械(焦作)有限公司、焦作科瑞森机械制造有限公司、焦作市迈克冶金机械有限公司等5家单位建立了长期合作关系。可以满足学生企业认知实训、课程实训和生产性实习等实践教学的需要。

4.课程建设成效

《计算机工程制图》精品课程建设符合教育部教高[2006]16号文件精神,很好地实现了工学结合与一体化教学。课程组全体教师经过几年的努力,取得了较好的成效。清华大学著名教授王先逵在听取了《计算机工程制图》的教学汇报后,给予高度评价,认为这门课程的改革力度较大,具有较高的可操作性,走在了工程制图课程改革的前列,是一项有积极意义的尝试,能够提高学生的学习兴趣和课程的教学质量。近5年,在《计算机工程制图》课程教学团队的教师每学期期中教学检查中,学生的评价结果均为优秀、良好水平,平均得分97.75分,并多人次获得“受学生欢迎的教师”称号,均评为优秀,同行专家及我校督导组听课评价较高。根据对机械制造与自动化专业、应用化工技术专业近5届毕业生回访调查,毕业生认为《计算机工程制图》课程对自己的读画工程图、计算机绘图、协作能力等多项能力帮助很大,课程教学体系使自己学习了生产技能、团队意识,为尽快适应岗位打下了坚实的基础。近5年,通过对近20余家用人单位的问卷调查,用人单位对学生的制图水平给予了充分肯定。认为毕业生的制图功底较为扎实,识图能力很强,进入角色较快,适应能力强,基本达到了毕业能直接上岗的要求。目前有约60%的毕业生从事与设计、维修和测绘等相关工作,满意率达到95%以上。

5.课程建设完善思路

机械制图实训总结范文第7篇

关键词:机械制图 机械图样 教学方法

机械制图是一门实践性非常强的重要技术基础课程。在教学过程中,教师应注意在教学过程中的角色,只能把自己定位在“导游”的位置上,不能当“教练”,更不能当“保姆”。先把学生引领入门,再精心编写实训计划和内容,进行有计划、有目的、有针对性的训练。要把学生摆在学习的主置上,让学生在一个真实的、带有竞争和乐趣的气氛中参与实践。并在实践过程中提高技能技巧,体验成就感,从而进一步激发其学习机械制图的热情。因此,教师在教学过程中应熟练运用各种常规教学方法,以收到意想不到的效果。

一、讲授与自学相结合

苏霍姆林斯基说:“许多学生不能掌握知识,乃是因为他们还没有学会流畅地读,有理解地读,还没有学会在阅读的同时进行思考。”可见在机械制图教学过程中,教师应以“理论够用为度”的原则,把启发引导归纳总结等指导性的教学活动与学生自学的的阅读活动相结合。例如,讲到“国家标准”时,可引导学生先进行自学性的阅读,再启发学生思考制定国家标准在行业中的积极意义,最后教师归纳总结须掌握的绘图基本知识,如图纸的图幅及格式、图线的应用、比例、字体的格式等。

在教学过程中,是先讲授后自学,还是先自学再讲授,可视教学内容的深浅及学生的知识水平灵活掌握。对于纯理论且易于理解的内容可先自学后点睛,如讲授“简单几何作图”时。对于技术技巧性较强的内容,如“三视图的投影规律”,就可采用先讲授后自学的方式进行。在教师讲解分析之后,指导学生阅读课文、插图、例题,并记忆和巩固该部分的知识点。

二、讲授与小组讨论相结合

这是教师们上课时经常用的一种教学模式。在教学过程中,教师结合各章节的具体教学内容和教学目标,科学地设计问题,有目的地组织各种形式的课堂讨论。所讨论的问题必须是教师、教材、学生三者的联结点和学生的知识“死角”,它应能激发学生的求知欲和掌握新技能的兴趣。所设计的问题还要有一定的梯度,能适用于不同层次的学生。同时还应具备典型性与示范性的特点,使学生能学以致用,举一反三。如提出“圆的正等测图是圆吗?” “作圆的正等测图的方法和步骤怎样达到最优化?”“分别在XOY、XOZ、YOZ三个坐标平面上的作圆的正等测图该如何作辅助线?”等问题,引导学生一步一步深入讨论。课堂讨论可以是以小组为单位,可以是教师与小组代表讨论,还可以组织正反方辩论等形式进行。最后由教师总结评价,让学生所学知识得到巩固,进而达到使学生能举一反三的目的。

三、挂图、模型、多媒体三结合

教学大纲中已明确规定要培养学生的空间想像能力。因此在教学过程中,充分利用与教材配套的挂图和木制模型来引导学生所达到的效果,是用任何形象生动的言语描述都无法替代的。在教学过程中充分利用挂图、木模和课本中的例题、插图,把课文内容与之结合起来,并适时引导学生进行空间想像,完成读图、填图、分析图形和绘制物体投影三视图等练习。

例如,要使学生尽快掌握点线面的投影规律,先让学生掌握物体的投影规律和每一个视图所反映的空间方位,再结合教材中的例题、图表和模型进行空间想像,找出它们的投影在视图中相应的位置、形状和大小。这样学生就可以快速进入角色,出色地掌握教学内容。

四、练习、评讲相结合

因机械制图是一门实践性较强的基础技术课,所以在教学过程中应侧重于学生绘图、读图能力的培养。即教师可遵循“讲—练—评—再练”的模式进行教学。教师在讲授完定量的教学内容后,应结合教学内容和学生实际,利用教材中的思考题和精心编制的课堂练习、课后作业,对学生进行有针对性的训练。并力求在训练中突出重点、难点。在学生做完适量的练习后,教师根据学生的练习情况,进行有针对性的评讲分析,解决实践中遇到的问题。“再练”旨在通过再一次针对练习中突出的问题进行训练,帮助学生弥补知识缺陷,巩固所学的知识,进一步提高其技能。

这是充分体现以学生为主体的一种教学模式。在此模式的教学过程中,要处理好教师主导作用和学生主体作用的关系。教师应把教材和学生的实际结合,伴之以灵活的教学手段,使教学过程最优化。同时科学设计学生练习的内容,做到有的放矢。要及时给有疑问的学生以指导或做必要的提示,要防止学生练习出现“形式化、走过堂”的现象,力求课堂的教与学同步。

总之,教师应精心钻研教材,把教材与学生实际情况相互结合,再采用灵活的教学手段,尽量使教学过程最优化。要合理分配课堂上教师及学生的活动时间,既要防止教师满堂灌的作风,又要避免学生的练习“形式化、走过堂”。要“教无定法”,在教学过程中研究教学模式,创新模式,遵循模式,但更重要的是要超越模式,更新教学观念,改进教学方法,才能在教学中有所建树。

参考文献:

机械制图实训总结范文第8篇

【关键词】机械制图项目教学专业能力

《机械制图》是中等职业学校机械专业中的一门理论性和实践性都较强的动手类专业基础课,它主要是培养学生识图、绘图能力,由于学科的特殊性,要求学生具有较强的空间想象能力和应用能力。传统的重教轻学、重理论轻实践的教学方法不利于学生专业能力的培养。笔者多年任教不同专业的《机械制图》课程教学,在教学实践中尝试运用项目教学法,并取得了良好的效果,得到了学生的认可,实践证明,在《机械制图》课程教学中,运用项目教学法对于实现课程目标具有现实意义。

1.项目教学法基本概述

项目教学法是指师生通过共同实施一个完整的项目而进行的教学活动,它要求学生运用自己所学过的知识来处理一个相对独立的项目。从信息的收集、方案的设计、项目的实施到最终的效果评价,都由学生自己负责,教师在整个实施过程中只起指导与答疑的作用。其目的是在教学中把理论与实践有机地结合起来,挖掘学生的创造潜能,提高学生综合运用知识的能力和解决实际问题的能力。

项目教学法把整个学习过程分解为多个具体的事件或任务,设计出相互关联的多个教学方案,不仅传授给学生理论知识和操作技能,更培养他们解决问题的能力、接受新知识的学习能力以及与人协作和进行项目的社会能力。这种教学方法具有其他教学方法无可比拟的优势:学生学习制图知识都是从具体的项目开始,通过具体项目和具体实物过渡到图形、专业知识,避免了教学中的抽象、空洞、学生难理解的问题。同时,学生也可以通过观察身边的实物,帮助自己理解制图的各知识点。在教学实践中围绕培养和发展学生的空间想象和思维能力以及读图和绘图的基本技能的教学目标,在制图教学中,可运用大量的零件、模型进行实物教学,每一知识点的传授都遵循“项目教学”这一思路,让学生对照具体实物,开动脑筋,动起手来,参与到教学中去,将学生的“学习过程”与具体的零件、模型等实物结合起来,能促进学生对制图专业知识的理解。

2.项目教学法在中职《机械制图》教学中的实施

《机械制图》教学中的实施项目教学法,一般包括确定任务、项目设计、项目实施和检查评价四个环节。

2.1确定任务

机械制图的教学主要是想提高学生的文化水平以及创新实践能力等等,项目任务的制定要与学校安排的课程内容以及教学的目标相结合,最好在包含学生们学过的知识的基础上还要涉及一些学生们不知道的内容,让学生们自己想办法解决,在对项目的内容进行设计的时候一定要注意它的完整性,并且要保证综合性以及实践性相结合,多安排一些学生们感兴趣的任务。在进行装配体测绘项目的过程中,对装配体的选择要保证其综合性把一些常见的典型零件都涵盖进去,过于简单的装配体不能让学生们充分利用自己所学的知识,但是如果选择的装配体太复杂的话又会增大项目的难度,从而打消了学生们解决问题的兴趣。

2.2项目设计

项目的设计是非常重要的一个环节,在项目设计中要注意以下两个方面的问题:第一,项目既要能够体现课程的核心内容。项目既要尽可能地涵盖某一阶段教学目标所涉及的大部分教学内容知识又要有较强的扩展空间;第二,项目的难易程度要符合大多数学生的能力。项目要符合大多数学生的实际水平,能被大多数学生接受,让他们感觉这是一个比较实际的、能够入手的任务,从而能够调动起学生的积极性和好奇心,才能积极地来讨论应如何设计方案,来展示和讨论方案的优劣。

2.3项目实施

项目实施过程一般包括项目任务布置、学生分组、学生完成特定项目、检查项目实施情况、项目实施评价等环节。下面笔者以“标准件与常用件”中“齿轮”一节的项目教学为例,介绍项目教学法的实施步骤。本单元的能力目标是掌握齿轮的参数计算,能够绘制单个齿轮零件图和两个齿轮啮合图,以培养绘图和读图能力为主要目标,摒弃繁琐的理论推导。以“齿轮部件的测/绘”子项目作为本单元学习的任务驱动,将学生分为若干小组,每组5―8人,教学以小组为单位进行讨论、问答及成果展示。

任务1:齿轮各部分名称及参数认识。由于本单元的任务是前面任务的后续,所以齿轮部件已经拆卸成功,在本任务中各小组通过各种途径,包括查阅教材、不同的参考书以及网络搜索等,完成本任务,并以小组为单位,展示本组的学习成果。通过任务1使学生掌握这部分知识点,并培养学生自学、查阅资料及口头表达的能力,同时实现教学活动从信息的单向传递向双向交换转变,教师与学生的角色转变。

任务2:齿轮参数的测量。通过任务2使学生实现对量具的使用和齿轮参数的测量与计算等实际操作能力的训练,并通过对各组成果正与误的课堂讨论与点评,使学生加深了解“标准件与常用件”中某些“标准化系列化”的参数的测量与选取方法。

任务3:齿轮轴的零件图绘制。在此任务的实施过程中,教师以从动齿轮轴的绘制为引导,详细示范齿轮轴的零件图的绘制,再以主动齿轮轴零件图的绘制为学生工作任务,实现此部分教学目标。

任务4:齿轮啮合图的绘制。以教师引导、学生练习的方法完成该任务。这样,在课程的教学中以完成一个项目为主线,在完成项目的多个子任务的过程中引入知识点,操练基本技能,学习过程成为人人参与的创造实践活动。学生在项目实践过程中,能够积极主动地去理解和把握课程要求的知识和技能,体验到创新的艰辛与乐趣,培养其分析问题和解决问题的能力。

2.4检查评估

制图完成后,先让学生自己对图纸做总结,其他同学听该其表述,找出其中的问题。当所有同学都表述完毕后,把学生们分成几个小组,由各个小组讨论每个同学总结。通过总结,使学生找到自己在理论及操作技巧上的不足。然后由教师检查,并指出项目活动中存在的问题,和学生一起检查图纸,一起分析和解决问题。教师要善于总结学生的优点,积极引导,使学生的综合能力在总结中得到提高和进步。

3.《机械制图》教学中运用项目教学法应该注意的问题

3.1主义营造专业氛围

机械专业作为工科专业,应用性、精密性和一定的“神秘性”的存在是其吸引爱好者投入其中的重要因素。在教学中,教学内容的安排和教学方法的选用都应该符合专业的特点,而不应该过于普通或者过于僵硬,这些都不利于良好学习氛围的营造,从而也就不利于学生找到“学习的感觉和状态”。比如,在讲授“圆柱齿轮减速器”这个知识点的时候,如果使用项目教学法的话,教师就需要引导学生在一个总体项目框架下分成各种项目小组:装配体分析小组、装配体拆卸小组、草图绘制联合组以及草图校验组。并且应该指定负责人员负责小组成员具体工作的分配,还需要教师指定项目操作成绩评价规则并对各个成员的项目成绩进行定量定条的记录和评价。如此一来,绘图、参考、咨询和校验……学生们各司其职、相互合作、有忙碌、有思考、有喜悦,他们就会融入项目运作的氛围,学习积极性和学习效果都是传统教学方法所不可比拟的。

3.2在细节中提高学生专业能力

我们应该破除这样一个观点:项目教学法所教授的内容一定是高端的,课堂内容也一定是精彩的。其实,项目教学法只是一种方法而已,它所要达到的目的还是教授学生知识,而绘图是机械专业必须扎实训练的基本功。在这个过程中,教师一定要警惕学生好高骛远思想的泛滥,需要引导学生画好每一个点、每一条线、每一个封闭线框和每一个组合体;教师应该引导学生注意对视图的空间构造、注意草图的勾勒、注意立体形状的正确识别。这些都是项目教学中应该把握好的细节,否则,学生的基本功就会出现问题,这会直接影响到学生专业课整体的学习态度和学习效果。

正如前文所说,项目教学是对传统教学的一种补充。但又如我们了解到的一样,任何一种方法的运用都会有它的弊端,因而必须充分考虑到学科的特点。机械制图这门功课不仅有很强的直观性,而且又具有抽象性。这就要求我们在传统教学的基础上,适当地运用项目教学的方法,当用则用,不当用则不用。教者要选优而用,不能机械死板,只有这样才能取得良好的教学效果。否则,“画虎不成反类犬”,毕竟教者准确地传达、教授知识,学生轻松、愉悦地接受才是我们理想的追求。

参考文献:

[1]王栋松.课程中开展项目教学方法的研究 [J] .职业教育研究,2006(9)

[2]李兆平,陈艺编写.项目教学法运用于职业教育的思考 [J] .中国教育创新杂志.2006(6)

[3]焦泽昌,李艳.项目教学法在高职教学中的实施研究[J].中国林业教育,2003,4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