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 文章中心 > 会计技能实训总结

会计技能实训总结

开篇:润墨网以专业的文秘视角,为您筛选了八篇会计技能实训总结范文,如需获取更多写作素材,在线客服老师一对一协助。欢迎您的阅读与分享!

会计技能实训总结范文第1篇

关键词:中职校 企业办税实训 教学做合一 理论教学

中职校会计教育担负着培养应用型的高素质会计专业技术人才的重任。它要求对受教育者给予从事会计职业的专业知识教育,培养他们掌握会计专业基础理论知识和实训操作技能与技巧。模拟企业办税实训就是一门建立在《税收基础》和《税法》的理论基础上,本着“以就业为导向,以学生为主体,着眼于学生职业生涯发展,注重职业素养的培养”的职业教育理念,通过对企业典型办税工作任务的分析,结合实际办税工作业务和流程,培养税务会计岗位基本技能的课程。该课程的特点是:教学内容简洁,载体选择适当,实训活动模块化。笔者认为,实训教学要求与教、学、做合一的思想比较符合,是实训操作、完成模拟企业办税实训教学任务所必须的手段。笔者针对中职校实际情况,结合多年从事会计实训教学的经验,对中职校模拟企业办税实训教学存在的问题展开分析和思考。

一、模拟企业办税实训教学的基本现状

1.对税务实训重视不够

当今中职校的会计专业课程体系构建侧重于会计综合模拟实训、会计分岗位实训、会计基本技能实训、小键盘、点钞、沙盘等。在理实一体化转型改革过程中,技能越来越被重视,但是企业办税实训还是一门被疏忽的技能。例如,会计分岗位实训划分了很多岗位模块,具体包括:出纳岗位、材料岗位、成本核算岗位、工资岗位、固定资产核算岗位等等,唯独缺乏企业办税员岗位技能的教学模块。因此,很多承担会计实训课的教师对涉及办税实训的技能基本上都含糊带过。

2.教师税务实践经验不足

中职校的会计专业理论老师同时也身兼会计实训指导老师一职。教师需要指导学生对企业办税岗位进行实操,这就要求教师本人熟悉社会现行的企业办税岗位的工作职责、工作内容、操作流程等。然而,目前我们的老师大部分是大学毕业后,直接应聘到学校,担任专业教师,没有真正到企业中去亲身体验税务会计工作的实际操作内容和业务环境,其自身税务实践经验非常匮乏。因此他们对学生的税务实训指导,也只能凭借着自己对教材的理解和想象进行,缺乏实训经验,甚至停留在纸上谈兵的状态,其指导与解释缺乏规范性和真实性,不能满足社会需求。

3.税务实训教学形式单一

税务实训教学形式多以教师的教为主,学生被动地跟着教师指导的步骤一步一步模仿着学,最终导致学生只能领会表面的操作技能,一旦实训内容稍作调整,学生就不知所措。可税务实训往往是以虚拟一家公司(通常是制造业)作为实训案例,根据该企业一定期间的经济业务设计资料,要求学生按照规定的业务流程进行模拟税务会计处理。从内容上看,税务实训包括办税业务规程模拟、增值税计算和申报模拟、消费税计算和申报模拟、营业税的计算和申报、企业所得税计算和申报、个人所得税计算和申报等常规办税业务类型;从手段上看,包括手工申报纳税模拟实训和网上申报纳税模拟实训。可见,企业办税实训教学形式靠单一的教,是培养不出应用型税务会计技能型人才的。

二、教学做合一在模拟企业办税实训教学中的应用

1.做中学,学生自主探究

教学中,笔者根据各税种及其办税业务流程确定教学单元,按教学单元要求给学生分配任务。对于教学班级进行分组,学生每四人组成一个探究组,角色分别为法定代表人、财务负责人、办税员(主角)和会计,每组抽签决定探究内容。比如领购发票的工作流程,学生课前可以上国税网站或办税大厅,实地参观收集与领购发票相关丰富的资料,把收集到的资料进行整理分类归纳做成PPT,然后学生按角色分工,自编、自导、自演领购发票工作流程的情景剧,在课堂上进行展示。由学生自己动手完成实训任务,寻求解决企业办税实训工作流程问题的办法和技巧。这样就可以让学生带着探究的精神去行动,虽然每组解决或完成任务的程度不同,但这个探究的过程会让学生发现许多乐趣,完成了解决问题的知识积累和操作积累,达到自主探究学习的真正目的,比不劳而获更加有价值。

2.做上教,教师答疑解惑

学生自主探究学习,不是取消教师责任。在模拟企业办税实训教学过程中,教师的任务是做上教,而不是讲;学生的任务是做中学,而不是听。通过教师的巧妙引导,促进学生主动学习。在这个过程中教师要做到以下三点。

(1)课前指导。实训教师课前不仅可以下企业锻炼,也可以通过税务局的工作人员咨询、网上办税大厅、多种类型企业办税员等各种渠道收集企业办税实训的工作职责、工作内容、操作流程的真实信息,做到心中有数,弥补实训经验不足。对学生课前自主探究时碰到的问题给予深入指导,帮助学生树立自主探究的信心,更好地发挥学生的主体作用。

(2)课中辅导。实训教师课中应做好辅导教学。课堂上,分组的学生结合课前准备的PPT,面对全班同学进行企业办税实训工作流程情景剧展示。教师辅导方式一种是对学生展示过程中出现的问题及时给予答疑解惑;另一种是等学生展示完把正确的工作操作流程用PPT和学生的作对比,让全班同学来找茬,教师再把对比的结果一一归纳,写在黑板上。对于学生错误的理解要做好分析,提出解决方案,这样既能方便学生抓重点,又可以强化规范技能操作;最后一种是生活教育,播放关于税务新闻案例或税务宣传片的视频,丰富我们书本上学不到的税务知识。

(3)课后总结。实训教师课必须做好课后总结。课后总结也有两种方式,一种是学生总结,对于不足的地方教师加以补充;一种是教师自己总结,要有规范的企业办税工作流程图,简单易懂,直观。

3.教学做合一,师生互动合作

曾提出,职业教育就是把教学、求知和做事结合在一起,做中学,做中教。这一讲话为新形势下开展教育教学改革指明了方向。实施“做中学、做中教”,突出教学过程的互动性、趣味性、真实性与针对性,把“教”与“学”有机地结合起来,达到教学做合一,可使学生在做中生成会计职业能力,提高会计职业道德水平。所以,中职校企业办税实训课中师生互动合作的教学做合一是会计专业教育的重中之重。

师生互动合作的教学做合一是从两个层面来理解的:首先是生生互动合作,以“做”为中心,经过小组策划讨论,在课堂上互帮互助互学。学生在学习中不再有心理负担,不会感到紧张和茫然。为学生创造一个宽松愉悦的学习环境,人人参与,人人有机会,人人能品味成功的喜悦,人人做学习的主人。其次是师生互动合作,要求实训教师在教学活动中要善于挖掘教材中的激励因素,并把下企业取得的税务实训宝典传授给学生,教学做合一让学生视学习是一种精神需求和发展需要,深深感到课堂学的就是工作需要的。

三、教学做合一在模拟企业办税实训教学中的应用成效

“教学做合一”是陶行知先生生活教育理论体系最早形成的一个基本原理,对于推进教育改革,实施素质教育,培养社会需要的一代新人具有十分重要的意义。在模拟企业办税实训的教学过程中渗透教学做合一思想,学生通过做的方式主动学,愉快学,教师在做的过程中教,教得也快乐,那么,在这种师生和谐合作的氛围中教学做合一所产生的成效是最大的。

1.激发学生学习兴趣,提高自学能力

俗话说“活到老、学到老”,税务知识会随着社会经济的发展而发展,年年更新变化,必然要求会计专业人才有较强的自学能力。教学做合一就是从生活教育入手,让学生认为学了企业办税对生活工作是有用的。学生面对色彩丰富、直观形象的课件、动画、视频,好奇心被激发,学习兴趣高涨,自然会提高学习效率。模拟企业办税实训的学习不仅不是负担,反而成了一种乐趣,从而我们的企业办税实训课会更加充满活力。

2.培养学生信息收集处理能力

教学做合一以“做”为核心,在学生做课件的过程中可利用多种信息工具和信息资源培养学生信息收集处理能力。比如说培养学生收集信息的一般方法有:书报查阅法、电脑网络等多媒体查阅法、询问法及多种方法综合运用的综合法。处理信息的一般方法有:相互交流法、分类整理法、探讨分析法。学生可根据具体的教学内容,从实际出发,选择适当的收集处理方法,搜集企业办税实训的社会信息,将课外的信息补充到课堂中来用,开拓视野。

3.增强学生企业办税技能应用能力

模拟企业办税实训不仅让学生学会基本的技能,比如税额计算方法、填写纳税申报表,进行网上申报等,而且更重要的是培养他们根据涉税业务解决实际问题、举一反三的应用能力。比如外购的饮料作为福利分给职工和自产的黄酒作为职工福利,两种都是职工福利发放,但是涉及的增值税处理是不一样的,其中,前者不报税,后者视同销售要报税。因此,教学做合一不仅能调动学生主动思考的积极性,还能增强学生企业办税技能的应用能力。

综上所述,教学做合一思想不仅在陶行知先生那个时代具有前瞻性、实践性、先进性的意义,而且与今天的职业教育改革一脉相通,在模拟企业办税实训教学中的应用是更值得深入渗透。

参考文献:

会计技能实训总结范文第2篇

关键词:课程体系;会计综合实训;工作过程

高职会计专业培养的是能够满足会计岗位需要的高端技能型会计人才,学生毕业后能够迅速适应会计岗位,完成会计工作任务。这就要求高职院校在对会计课程进行设计时,必须与学生未来的会计工作环境、工作任务高度一致和融合,从而区别于以往理实分离的课程体系,特别是会计实践类课程教学体系的开发。下面,本文就以会计实践类课程中的核心课程《会计综合实训》课程为例,来初步探讨如何构建会计实践类课程体系。

一、设计理念

企业对于会计人才的需求要求在课程体系构建中,应当走出单一的课堂教学模式,通过校企合作的方式共同完成课程体系的开发,特别是对于实践综合性强、要求高的《会计综合实训》课程,应当形成以“会计工作过程”为主线,以“工作任务”为实训项目的模块化课程体系。即根据企业会计工作特点和工作流程,总结典型的会计工作岗位和工作任务,对原有的课程体系根据工作岗位的工作能力要求重构教学内容,并辅之以适应教学内容的教学主体和教学空间,与丰富的教学手段和教学方法相适应,从而在改革中使课程得以优化。

二、重构课程体系

《会计综合实训》课程是对会计要素核算岗位、成本核算岗位、纳税核算岗位等岗位进行综合培养的实训课程,培养学生在会计工作过程中各个会计工作岗位上的综合职业能力,加强了学生综合会计能力的提升。基于这一出发点,课程建立了以“会计工作过程”为主线,以“工作任务”为实训项目的模块化课程体系。其中,以“会计工作过程”为主线是指实训项目的安排是参照会计现实工作中的核算顺序;以“工作任务”为实训项目是指在每个教学模块在设计其实训项目时,现实工作任务设立,增强实训的真实性。

具体的开发过程为:

1.采用问卷、走访、座谈会等方式调查毕业生的主要就业领域的会计工作特点和工作流程,用人单位的会计工作环境和用人需求,并形成一手资料;2.根据调查的一手资料,总结典型的会计工作岗位和工作任务;3.根据会计岗位的实际工作要求和所需工作能力重构以“工作任务”为实训项目的模块课程体系;4.围绕实训项目设计具体的实训内容和课程实施过程。

这样的课程体系使学生既熟悉每个模块中工作任务的具体要求及做法,如建账、填制和审核会计凭证、登记账簿、编制报表等,又能够将各个工作任务前后贯穿、有机组合,体现了清晰而高效的工作过程,为学生毕业后实现零距离就业奠定基础。

三、教学内容设计

《会计综合实训》课程为了更好地体现基于“会计工作过程”化的教学,以“工作任务”为实训项目建立了不同的教学模块。从模块设置上看,主要分为两大部分,第一部分为认知和准备阶段:包括对企业的认知、对主要会计岗位的认知及会计基本技能的熟练,即实训项目一和实训项目二;第二部分为模拟会计环境下的综合实训阶段:以企业会计核算流程为思路将“会计工作过程”加以呈现,并在这一过程中强化不同工作岗位的特点及合作特点,即实训项目三至实训项目七。以实训项目一为例进行设计。

实训项目一:企业认知与基本技能实训(8学时)

(一)工作任务:

1.认知企业

任务分解:(1)企业性质、注册资本等基本情况;(2)生产概况,包括车间设置、生产流程等;(3)会计岗位分工及特点。

2.认知企业的相关利益主体

任务分解:(1)工商:认知办理营业执照流程、办理年检方法;(2)税务:办理税务登记证、购买发票、申报纳税等业务;(3)银行:开立银行账户方法、银行结算方式等。

3.熟悉基本技能

任务分解:(1)熟练掌握会计书写规范;(2)珠算与点钞技能;(3)算盘、计算器及小键盘等财会专用工具的使用。

(二)工作岗位

1.出纳岗位。2.各类会计要素核算岗位,涉及固定资产核算岗位、材料核算岗位、成本核算岗位等。3.纳税核算岗位。4.主管会计岗位。

(三)活动设计

1.生产现场教学:通过实地参观,考察企业生产现场,由校外实训基地的企业实训指导教师对企业及其相关利益主体的基本情况及相关业务流程做全面讲解;2.实训教师演示:教师采用实训材料、实训工具、多媒体教学软件等教学设施对会计基本技能进行立体化、直观化的现场演示及详细讲解;3.小组学习和观摩:在校内实训指导教师的引导下,将实训学生进行分组,通过组内成员交流、讨论和练习,进一步巩固所学知识和技能,鼓励表现优秀和具有特色的小组成员为同学进行演示,实训教师进而做点评并提出更具针对性的建议和要求。教师既保护了学生积极参与的积极性,调动课堂气氛,又通过选取学生中有代表性的案例进行解剖分析,达到了良好的互动效果。

(四)工具与媒体

1.多媒体教学设备及教学软件。2.企业典型会计业务原始材料等实训材料。3.算盘、计算器等实训工具。

四、教学资源与教学方法

在重新构建的会计实训课程体系基础上,应当积极拓展教学资源,采用“校外专家引进来”和“校内教师走出去”的模式培养多元化的教学主体,加强师资队伍建设;学生实训场所的立体化也是工作过程化课程体系实施的基本保障,应当加强与企业之间的合作,建立更多的校外实训基地,改善校内实训环境,使得学生可以随着实训任务的逐层推进到企业现场、会计实训模拟实训室等场所,从而有目的的完成实训任务。

在教学方法上,改变原有的以教师讲解为主的状况,积极推行以“工作任务”为模块化教学项目,以工作过程中的核心任务设计教学内容,学生被分设在不同的工作岗位上,共同完成以“会计任务”为实训项目的众多模块,学生在实训过程中形成了一个职业群,能够综合感受会计岗位的多样性和差异性,提高自身在出纳、会计要素核算、纳税核算等方面的会计技能。并采用小组教学、角色扮演、现场教学等多种教学手段展现,以完成教学任务。

《会计综合实训》课程作为会计专业实践类课程的典型代表,成为课程体系改革的重点,根据社会对会计人才的需求和高职高专人才培养目标的需要,构建以“会计工作过程”为主线,以“工作任务”为实训项目的模块化课程体系成为改革的必然。而这一课程体系的顺利实施依赖于良好的内外部环境和实施过程,所以,多元化的教学主体和真实性的实训环境显得尤为必要,这就需要加大与用人单位合作的力度,从而培养社会和用人单位需要的会计人才。(作者单位:潍坊工程职业学院会计与统计学院)

我校《会计综合实训》课程为2011年度山东省高等学校精品课程,该论文为精品课程建设成果之一。

参考文献:

[1]唐秋玲.应用项目教学法改进会计综合实训体系研究[J].边疆经济与文化.2014(4)

会计技能实训总结范文第3篇

摘要:高职教育以适应社会需要为目标、以培养学生技术应用能力为主线。会计电算化专业培养面向现代企业生产、管理和服务第一线以及行政事业单位的财务会计相关岗位工作的高级技术应用型人才,人才培养模式改革是关键。

关键词 :会计电算化人才;人才培养模式;任务驱动;角色体验

四平职业大学会计电算化专业2004 年被吉林省教育厅确定为吉林省高职教学改革试点专业,同时被我校确定为校级重点建设专业,2009 年被吉林省教育厅确定为吉林省特色专业。几年来,我校始终坚持提高会计电算化专业教学质量作为教学管理工作的核心,以就业为导向,大力推进工学结合,将实践教学改革、教学手段和教学方法改革、教学考试模式改革作为教学改革的关键点,从会计电算化人才培养方案、教学计划的不断修订、教学效果的不断评价、教学实践和考核模式等方面进行了改革探索和实践,总结出“三分六结合”的专业技能培养为核心的人才培养模式。

一、培养目标明确

通过人才需求调查和专业指导委员会的论证,确定本专业培养面向中小型企业、事业和金融机构,具有良好的操作规范、严谨细致的会计职业素养,掌握助理会计师必备知识、专业能力和业务技能,从事出纳业务、会计核算、纳税申报和财务管理等工作,具有一定职业发展空间的会计电算化应用型人才。人才培养目标概括为:讲诚信、会做账、有发展的会计。

二、教学团队专兼结合

四平职业大学会计电算化专业教学团队,2012 年评为省级优秀教学团队。目前有15 人,其中专业教师13 人,校外兼职教师2 人,高级职称1 人,副高级职称8人,中级职称4人,初级职称2人,企业专家2人,1人既是注册会计师又是注册评估师、注册税务师、高级会计师,会计师4人,经济师4人。有经验的教师被企业聘为企业的技术顾问和企业人员培训工作,并得到企业的好评;中青年教师利用假期课余时间到企业一线学习相关的会计专业经验,掌握企业实际会计业务流程和要求,然后再把经验和经过加工的企业经济业务资料带回学校,运用到各科教学中,提高了教师“双师”素质,也提高了实践教学水平。为了更好地体现工学结合,聘请具有丰富实践经验、熟悉企业财务流程的专家、会计师、高级会计师、注册会计师作为兼职教师,承担一门核心课程,对学生的校内实训、顶岗实习进行指导。一方面,使会计电算化专业教学更贴近企业需求,增强学生实践教学环节;另外一方面通过与企业专家的交流和学习,带动专业教师的实践能力的提高。

三、修订专业人才培养方案和教学计划及时适时

随着市场经济的不断发展,社会对人才的需求也在不断发生着变化,一成不变的固定模式培养出来的毕业生势必跟不上市场经济的发展。我们专业教师根据会计电算化专业的社会调查在界定的专业建设目标的基础上,根据与会计师事务所、企业共同商讨制定的人才培养方案,整合课程内容,不断适时地调整专业教学模块。

四、职业岗位能力设置科学合理

通过综合深入企业会计一线岗位调研分析和企业专家的建议,会计电算化专业主要职业岗位有出纳岗位、结算会计岗位、成本核算员岗位、材料会计岗位、总账会计岗位、往来会计岗位、收入和利润会计岗位、资金会计岗位、工资会计岗位、固定资产会计岗位和会计电算化会计岗位。

五、构建“三分六结合”专业技能培养教学模式

“三分”。即教学案例分行业,教学体验分角色,教学内容分岗位。根据用人企业对不同行业会计人员与工作岗位的需求,进行不同行业、不同岗位的专业教学与分项实践,增加就业上岗的针对性和专业综合性。“六结合”,实现课程内实训与课后实训相结合、会计阶段实训与会计综合实训相结合、学校校内实训与企业顶岗实习相结合,手工会计实训与会计电算化实训相结合,课程学习内容与考核会计从业资格证书相结合,学校实训内容与企业实际业务内容相结合,实现了理论与实践的零距离。

六、课程改革、考核改革等教学改革效果明显

会计电算化专业有5 门专业核心课程进行了工学结合的课程改革,所有的教学案例资料均来自企业的真实资料,课程教学实现各课程均使用过程性考核和终结性考核改革,加强了对学生平时自主学习过程的指导和监督,重在对学生自主学习过程进行的指导和检测,达到掌握知识、提高能力的目标,提高学生的综合素质,注重全面考核学生的综合职业能力及水平。

七、教学手段、方法突显实践能力

1.案例教学法,教师利用假期走出去到企业实际岗位找案例,把企业的专家和一线的会计师请进课堂来,把企业的业务资料拿到课堂给学生使用。

2.网络多媒体一体化教学方法,可以激发学生的学习积极性,避免理论学习与实际的脱节,引导学生主动思考和探索,使学生成为学习的主动者。

3.实务引导法,即通过让学生观察真实的凭证、账簿、报表,培养学生的感性认识,消除书本与现实之间的“断层”,这种方法在讲解凭证、账簿和报表时运用。

4.角色体验教学法,让学生扮演企业不同的会计岗位角色来体验、掌握相关的知识和操作方法。角色扮演能够使学生在自己扮演的角色中体会、领悟会计职业的内涵和精髓。

5.以会计电算化岗位的任务驱动法,在课程的教学中以各项工作岗位为具体任务,采用真实企业的案例资料,以完成每一任务为目标,让学生根据会计实际工作过程所需技能的操作方法和规范要求进行学习和训练,在具体操作过程中产生对会计核算基本技能的需求,针对其需求引入相关理论知识,用工作任务驱动学生积极主动地进行学习和训练,有效地调动学生对操作技能和理论知识学习的积极性,实现实践理论一体化。

6.以赛促学教学法。每学期会计电算化专业均开展与课程相关的财会技能知识竞赛、数码字书写竞赛、珠算、点钞竞赛等,让学生参与到各种竞赛中,进一步提高学生的业务处理水平和标准化操作技能,通过开展各岗位技能比武,为学生搭建施展才华的平台。积极带领学生参加省级会计技能大赛,并取得了第二名的好成绩。

八、完善实训环境和实践基地建设,创建良好的实训条件

本专业加强学校与企业的合作,校企双方互相支持、互相渗透、优势互补,是实现职业教育的有效途径。会计电算化专业现在已经在四平及周边地区建立一正药业、修正药业、四平红嘴油脂有限公司、四平红嘴高新技术开发有限公司、四平隆百洲机电科技有限公司、四平巨元换热器有限公司、吉林健隆实业有限公司、四平禾丰农机制造有限公司等十多个校外实训基地,基本满足了学生在毕业前的顶岗实习需要。会计电算化专业现在校内有一个手工会计模拟实训室和一个会计电算化实训室,基本在现有的这个手工模拟的基础上,准备再构建一个集银行、税务、企业财务各岗位为一体的模拟实训室,并购买必需的模拟工具;更新了会计电算化实训设备,新近更新了计算机,升级了erp财务软件。

九、会计电算化专业实训不间断

会计电算化专业的实习、实训由于受到会计工作本身保密性的限制,长期以来一直困扰会计电算化专业的教学,影响实践能力的培养,为了解决这个问题,继续完善现有的“手工会计模拟实训室”和“会计电算化实训室”校内专业实训量,同时以实际企业的业务资料为载体,依托“用友”财务软件,进行边教边学边练的一体化教学,进行专业课内的实训;第一学期设置独立一周的会计阶段模拟实训,第二学期设置独立一周的纳税模拟实训,第三学期设置独立两周的会计综合模拟实训,第四学期设置两周的分行业分岗位的会计实训,第五学期和第六学期全部为毕业顶岗实习,做到了岗位技能训练不间断,缩短了与实际工作的偏离,也满足了会计电算化专业实训实习的教学要求。

十、与企业进行课程开发,教材开发走校企合作之路

会计电算化专业正在与四平阳光能源有限公司和吉林帝达饲料有限公司两个企业合作开发《基础会计实务》和《会计电算化》课程,同时开发教材。在企业专业指导委员会的指导下,与企业专家共同进行岗位分析和课程设计,参照职业标准,与企业人员合作开发课程标准和教材,企业专家参与整个开发过程。结合职业能力要求,以典型工作任务为载体设计学习情境和实训项目,将企业的真实工作任务作为教学内容。

十一、会计电算化专业技能考核方案

继续深化会计电算化专业基本技能训练与测试,增加“校内会计电算化专业基本技能证书”。在取得会计从业职业资格证和毕业证同时,增加了“校内会计电算化专业基本技能证书”证书,“校内会计电算化专业基本技能证书”在会计电算化专业的教学中贯穿始终,此证书包含如下几项会计电算化专业基本技能,第一项技能为财会专用字书写和数码字书写,此项技能在《专业基本技能》课程内完成,该技能训练的要求是会写大小、高度、倾斜度均规范的数码字,会写规范的财会专业字;第二项技能为财经应用文写作技能,该项技能在《财经应用文基础与应用》中开设,最后以课程成绩作为此项技能审核依据;第三项技能为计算机技能,该项技能包括汉字录入,办公软件的使用,在《计算机文化基础》课程中开设;第四项技能为珠算运算能力;第五项技能为点钞技能。高职学校专业建设是一项系统工程,是一个不断改革的过程,优秀的会计电算化人才的培养更是一个不断改进的过程,我们将继续实践、探索和总结。

参考文献:

[1]张洪波.高职会计电算化专业人才培养模式改革与实践.职业技术教育.2009年29期.

会计技能实训总结范文第4篇

【关键词】专业;实际出发;创新实习;实训教学

首先是对传统教学时间安排的突破。在学院现行的教学计划中,实习实训的重要性在教学时间安排表上被凸显出来。不仅是最后一学年有半年的实习实训时间,而且从第一学期到第五学期都有一个月的实习实训。实训主要针对学期前阶段所学的各门课程中具有代表性的专业技能展开。如第一学期主要针对全院学生的英语和计算机应用能力进行的实训,以后的几个学期便是结合各自专业技能的特点进行的实训。目的是让学生在掌握理论知识的基础上,通过实践加深对理论知识的理解,最重要的是在实训中强化知识,采用多种方式,增强学生的实践能力。

计算机、外语专业学生的实习实训可以到校内或校外实训基地进行,但对于会计、法律、文秘、国际贸易等专业来说,要想每学期都安排实习实训,会受到空间的限制。因此,这些专业的实训主要安排在校内进行。如根据法律事务专业的培养方案,学生在学习了一定的专业理论之后,在教师的指导下亲自参与相关专业课程的实践教学活动。具体内容包括:即兴演讲、刑庭实训、法制宣传员实训、法律咨询四个模块。通过这四个模块的实训,学生学会了书、判决书的写作,掌握了开庭通知书、案件登记表、提押票、送达等要证的填写方法及相关的技能,初步掌握了法律咨询的技巧和方法,为他们最后一学期到政法单位实习打下了坚实的基础。

做好实习实训教学工作还要有一个重要的保障――实习实训的组织形式。实习实训教学由学院教务处统一安排、协调,由各个系部组织实施,具体任务落实到各学科教研组。整个实习实训教学有计划、有步骤、有总结,有对教师和学生的具体要求。在实训中,要求每个学生对自己每天的实训情况做动态的记录,实训结束时进行总结和自评。实训指导教师针对学生在整个实训过程中的表现,作出相应的评价。

会计技能实训总结范文第5篇

会计专业实训教学作为高职培养高技能会计人才的重要教学环节之一,是指导学生理论联系实际,培养学生综合素质与创新意识的重要途径,其质量好坏直接决定了高职教育的成败。

由于会计工作本身的特性,很难进行校外实训,但现阶段高职院校的校内实训教学却不尽如人意,存在不少问题,达不到从事会计工作所需要的操作技能标准。

一直以来高职会计专业校内实训基本是在学生一门课程学完后再来进行一次综合实训,实训中说是分角色,互相复核,但基本上是老师先布置学生编制记账凭证(即做分录),然后老师再报出正确分录做法,学生改正后再来登记账簿,编制报表。这虽然也练习了会计账务处理,但效果实在有限,一是学生觉得做分录就是做作业,错了不要紧,反正老师会报答案的,互相复核完全没必要,根本是多此一举呀。二是分录老师都会报的,所以只是会发生登账中的错误,感觉做分录好像不重要似的,可实际情况恰恰相反,做分录是最重要的,分录做得不对,后面就全部错误了,这根本还是在做课堂练习,不能称之为会计模拟实训。而且这样学完一门课程后做一次实训,隔很长时间再做下一次,基本上以前做的都忘得差不多了,学生在学习过程中虽然做了几次实训,但做了后面忘了前面的,每次都从头来过,上次犯的错误,又重复犯一次。特别是学生刚毕业走上工作岗位,最需要的反而是最开始学的基础会计的知识和操作技能,这时却早忘光了,以至于许多东西都不会做,造成工作能力差,用人单位不满意,不愿聘请刚毕业的学生做会计。

针对这些问题,笔者在从事多年的会计一线教学工作的基础上,参考许多高职教育者的经验,立足于社会、企业的现状和会计工作本身的特点,从培养学生技能操作的目的出发,按照教育的本质内涵,加强学生校内实训的效果和力度,创设了一种新的会计校内实训模式――会计校内立体化实训,即是指不是将会计实训一个个单独平行进行,而是将课内实训,集中实训内容联结整合,将新生、老生实训内容联结整合,将会计、审核等实训内容联结整合,从而构成一个立体化的实训模式,并使之形成1+1>2的效果,真正解决会计专业职业特点造成的实训难,学生技能操作培养不达标的问题。

通过校内立体化实训模式的建立,可以解决会计专业学生实习难的问题,提高校内实训场所的利用率,加强对学生技能的培养;通过校内立体化实训,可以促进学生互相学习,加强新老生的交流和沟通,互相促进,共同进步,从校内立体化实训出发,进行会计专业的“教、学、做”教学改革,缩短学生与会计岗位的距离,提高学生的就业率和对口率;通过立体化实训,可以培养学生自主学习,独立思考,并解决实际问题的能力,将学生培养成创新技能性人才,从而达到企业和社会对会计人才的要求。

我院从2011年初开始就将该模式逐步运用到了会计专业教学当中,下面就以对我系11级、12级、13级会计专业学生采用立体化实训模式教学的情况为例对该模式的实际运用作一个介绍。

老师在会计课程专业教学中,每学完一个知识点,立即在课堂上进行一个简单的相应小实训练习,让学生立即将理论用到实训中,这样不但可以进行实训操作训练,而且可以让理论融入实践中去,帮助学生更好地理解相关理论。学完一个项目后,再进行一次项目综合实训,让学生针对这个项目进行实训操作技能训练,这不只是一次复习,也是一次对项目的全面性理解,将相关技能操作以项目为单位综合起来,达到对会计岗位的基本技能操作要求。在学完一门课程后,立即进行这门课程的综合实训,来一次总复习,更能加强学生的专业学习。平时的实训,到项目综合实训,再到课程综合实训,就形成了一种立体式的课程实训操作。而且我们不局限于此,我们将平时的实训与项目综合实训的内容进行整合,课程综合实训与课堂内实训内容也进行了整合,学生并不是进行单个实训,这些实训内容是关联的,更好地给学生营造了会计实际工作情境,让学生接触的是比较完整的会计工作内容,缩短了学校到会计工作的距离,方便学生毕业后上岗。

对于综合实训,我们将各年级的学生实训时间都安排在学期最后几周,《基础会计综合实训》安排在第一学期末,《财务会计综合实训》安排在第三学期期末,《专业综合实训》安排在第五个学期后面几周,这样一来,当13级的学生在进行基础会计综合实训时,12级的学生在进行财务会计综合实训,11级的学生在进行专业综合实训。当13级学生完成了账务核算后,把他们做的账簿交给12级的学生来审核,审核完后再让13级的12级学生坐在一起,共同来讨论账务的处理和审核情况,老师加以引导和总结。与之相同,12级的学生完成了账务处理后,交给11级的学生来审核,11级的学生所做的账务再由12级和13级的学生共同审核和学习,这又形成了一种立体化的实训操作训练。当然,在低年级的学生审核高年级的学生所做的账务时,需要老师多引导,帮助其理解和学习。会有些账务因没学过而看不懂,不过不要紧,账务处理的规则是相通的,那些基础的技能操作方法是一样的,而且看高年级学生做的账簿不但可以让学生学到更多东西,而且可以让学生看到自己与高年级学生的差距,找到学习的目标,从而激发学习的动力。而高年级的学生审核低年级的账簿,不但可以练习审核,而且通过审核可以复习巩固以前学过的知识和技能,特别要审核出别人犯的错误,不仅需要仔细、认真地态度,还需要牢固的会计专业知识和操作技能。学生可以以此检验自己以前学过的东西是否真的掌握了,忘记了的可以重新得以复习,在毕业前进行这么一次查漏补缺,对即将走上工作岗位的高年级学生来说帮助是很大的。

会计技能实训总结范文第6篇

【关键词】财务会计课程群;模拟实训;记账;一体三结合

探索具有鲜明高职教育特色的人才培养模式,缩小学校人才培养与社会实际需求之间的差距,是高职会计专业人才培养模式改革的重要内容之一。如何根据会计专业的特点,积极开展人才培养模式改革,探索具有鲜明高职特色的会计专业人才培养的教学方法是高职院校的重要课题之一。

一、财务会计课程群教学方法改革的必要性

目前,高职财务会计课程群的教学内容一般以财务会计、财务会计实训为主要课程内容。从财务会计的教学方法来看,大多都是采用理论教学和实践教学两步走,即先行理论教学,后进行财务会计的实践教学;还有部分学校即使进行了实践教学,但由于实践教学实施方式、实践内容的设计、组织方式不尽合理,教学效果较差;各类考试也均侧重考核规则的记忆程度,学生则沿袭了应试教育下的传统学习习惯,被动接受,缺乏独立思考能力。在这种教学模式下,学生难以系统地理解会计知识和会计思想,学生基础理论不扎实,缺乏足够的职业判断能力和实际岗位工作能力,很难适应会计工作日益发展的职业要求。因此,改变原有教学程序,重塑新的教学思路,优化课程设置,调整课程设计,突出实践能力,探索具有高职会计教学特点的课程教学方法势在必行。

高等职业教育以培养适应生产、建设、管理、服务等一线需要的高等技术应用型人才为目标。高职会计专业属典型的应用型专业,其人才培养目标定位应是技术型、应用型和桥梁型人才,主要为地方中小企业和民营企业培养直接在一线工作的初级会计人员。其对应的目标工作岗位可包括出纳、财产物资核算、工资核算、成本费用核算、财务成果核算、资金核算、往来核算、总账报表、稽核、档案管理、会计主管等。目标工作岗位与岗位职业所需技能是相对应的,每一个岗位都需要有相应的基本技能才能胜任其工作,这些岗位所需要的职业核心能力主要是会计核算能力,而这一核心能力主要通过财务会计课程群的学习和实践来培养。该课程群是由财务会计、财务会计单项实训、财务会计岗位实训、财务会计综合实训和财务会计的真账实训构成的一个循序渐进的体系。因此,如何整合财务会计课程群及采用什么样的教学方法是培养高职会计专业适应社会职业岗位需求的合格学生的关键。根据长期的教学实践总结和思考,笔者认为财务会计课程群采用“一体三结合”教学方法可以实现会计专业学生核心职业能力的培养,以实现零距离上岗。

二、 “一体三结合”教学方法

财务会计课程群“一体三结合”教学方法具体是:理论教学与单项实训教学同步,融“教、学、做”于一体;分岗实训与综合实训相结合;手工账实训与电算化实训相结合;校内模拟实训与校内真账实践相结合,以期提高学生的实际业务水平,培养出社会需要的合格的技术应用型人才。

(一)理论教学与单项实训教学同步,“教、学、做”一体化

财务会计课程群“教、学、做一体化”,是将理论教学内容与实训教学内容有机地揉合在一起,做到了系统性和实践性的有机统一,将原来的课程同与之相配套的实训课题有机组合。财务会计课程以会计职业岗位群对会计核算知识的要求为目标,以对外报告的会计信息生成为主线,以四项会计假设为前提,以资产、负债、所有者权益、收入、费用、利润六大会计要素的确认和计量为基础,以通用内容业务具体准则为补充内容体系,最后以财务报告为总结,形成相应的内容单元;同时,将财务会计单项实训课提前,在理论教学过程中同步实施财务会计单项(各个内容单元)实训,边教边学、边学边做。这种一体化的教学模式可使理论知识的学习与实际操作的训练在最短的时间内紧密结合,理论指导实践,实践又深化理论,并且与职业资格考证体系一致,使教学内容更具有针对性,做到课证融合,融“教、学、做”于一体,使学生真正做到知行合一,对培养高职学生的专业素质起了很好的促进作用,使教学时间和教学设备的利用率大大提高。

(二)财务会计课程群分岗实训与综合实训相结合

会计核算需要一定的理论水平作为职业判断的基础,同时又要严格按照制度规定进行实务操作。《财务会计岗位实训》课程以会计职业岗位群对会计核算能力的要求为主线,突出会计核算业务操作。基于中小型组织将会计分为若干岗位,主要训练出纳岗位、财产物资岗位、往来结算岗位、成本费用岗位、财务成果岗位、资金岗位、总账报表岗位等工作领域的业务操作;采用一岗一人或一岗多人形式,形成一个会计工作团队,既分工、又协作。在组织方式上,按内控制度和不相容岗位分离原则,分为财务负责人、制单会计、记账会计、出纳、审核等岗位,共同组成一个实训小组,定期轮换,达到掌握会计职业各个岗位、各单项技能的基本要求。

完成内容分岗、组织方式分岗实训训练后,独立进行《财务会计综合实训》,这是会计分岗实训在核算程序上的巩固、内容上的更新。它基于小型组织将若干会计岗位集于一人,即一人多岗,每名同学独立完成一套模拟资料的实训程序。综合模拟实验的实习资料必须选择有代表性企业的资料,并且进行设计加工。设计加工的目的在于将一个真实企业中可能涉及不到的业务,集中于一个典型企业,进一步增强资料的全面、系统与代表性,以收到麻雀虽小,五脏俱全的效果。财务会计模拟实习主要的目的是使学生掌握综合处理日常会计业务的能力,要求学生独立利用已知资料编制原始凭证、记账凭证,登记账簿,编制报表,使学生继续熟练会计人员的基本技能,提高其独立处理日常业务的能力。

(三)手工账实训与电算化实训相结合

会计手工模拟实践是基础,它可以帮助学生全面认识和理解会计活动的全过程及其规律,而会计电算化模拟实践是对手工模拟实验的升华。它是利用计算机和网络技术和手段,进行全面系统的会计电算化处理,提高会计工作效率,很多用人单位也将电算操作能力列为招聘的条件之一。根据社会的这种需求,在手工会计模拟实训基础上,利用手工模拟资料开展会计电算化模拟实训。其方式是在上述手工完成综合实训资料――会计凭证填制、账簿登记、会计报表编制的基础上,将会计凭证输入计算机,同时完成会计电算化的账务处理及会计报表的编制,将两者有机结合,相互渗透,巩固学生会计业务的处理能力,提高综合实践能力;能熟练使用和掌握现代财务管理软件,提高职业适应能力。

(四)建立校内记账公司,校内模拟实训与真账实践相结合

无论是财务会计单项实训、财务会计岗位实训、财务会计综合实训都是校内的模拟实训,要实现零距离就业,需要有紧密型的实践基地的实践。校内外实训基地是高职院校实训系统的重要组成部分,是高职学生与职业技术岗位"零距离"接触,巩固理论知识、训练职业技能、全面提高综合素质的实践性学习与训练平台。但是由于会计岗位的特殊性,校外实训基地实际上很难让在校学生接触到真实、完整的会计内容。因此,在校内建立工厂化的实训基地――会计记账公司是解决这一问题的关键。 通过校内具有双师资格、具有实践经验的会计教师,聘请相关企业的会计师、会计工作者共同研究建立校内记账公司,争取一定数量的企事业单位的支持,获得会计业务。记账公司可接纳教师兼职顶岗工作、接受学生顶岗实践,成为能给学生真账实践的基地。全真的资料,全真的操作,全真的感受,以一家典型企业的实际经济业务为范例,让学生按手工账操作、电脑账操作、纳税申报三大模块对企业会计工作进行一系列的会计岗位工作操作。真实账务流程、真实票据、亲自参与报税,独立全盘操作账务、税务,系统地学习和掌握会计岗位所需的基本技能与专业技术,取得实际工作经验,巩固、综合、强化实践能力,实现学院职业教学、学生岗位素质培养、公司获取盈利等的多赢。

三、“一体三结合”教学方法的功能

(一)增加学生的学习兴趣

理论和实践知识融为一体,抽象变得形象,理性变为感性,被动听变为主动做,满足学生的心理需求,学生的学习兴趣大增。

(二)深化加强会计理论知识

由于实行“一体化教学”(边教边学、边学边做)策略,通过实践总结出理论知识,又用理论知识指导实践,理论知识得到巩固和加强。

(三)提高学生的岗位实践技能

“一体三结合”教学是以学生为主体,实践为主线的教学方法。因此,学生在老师和社会专业会计人员的指导下,通过实际操作来完成教学任务,岗位实践技能必然大幅度提高。

(四)提高学生就业竞争力和岗位适应能力,缩短工作适应期

校内模拟实训与校内真账实践相结合的教学过程,是按照企业会计岗位或公司的职位设置实践内容,利用企业的真实业务开展实践训练,按照行业实际标准要求学生,使在“教室”操作的内容,成为相应真实岗位上的工作任务。在真实的工作环境中,按照规范的职业标准开展项目实训,学生是一个“准会计”,能提高学生就业竞争力和岗位适应能力,缩短他们的工作适应期。

(五)培养学生的综合素质

创新源于实践,学生在记账公司实践过程中肯定会遇到许多课堂及模拟实训中难以碰到的问题,他们会通过理论寻找办法,或者迫使学生不断去探索和思考,培养学生理论创新和实践创新的能力。同时,在这种教学氛围中,可培养学生的团队协作精神、群体沟通技巧和组织协调能力,形成综合实践能力、职业素质、职业道德、职业意识等综合素质。

四、“一体三结合”教学实施的条件

与传统教学方法相比,实施“一体三结合”教学需要具备一定的条件:

(一)一体化的“教室”

这是实施“一体三结合”教学的首要条件。根据会计专业的特点,这个“教室”就是公司财务室和教室的一体化,是会计账本、账簿、原始凭证、记账凭证、会计档案柜、账册装订工具、电脑及黑板、粉笔、投影等的组合。

(二)一体化的“教师”

这是实施“一体三结合”教学的重要条件。会计专业的这个“教师”是会计师和教师的一体化,是理论扎实,精通会计业务及发展,具有较高综合素质的 “双师型”教师,可以有效地将理论融入实践教学之中。

(三)一体化的“教材”

这是实施“一体三结合”教学的必要条件。这种“教材”既可以是实验手册和课本的一体化,也可以是行业规范和课本的一体化,还可以是操作流程和课本的一体化。总之,这种教材要把理论和实践有机地统一起来。

(四)注册记账公司

这是实施“一体三结合”的关键条件。真正会计岗位能力的培养,必须“真刀实枪”,它需要学院有自己的实际会计公司。这个“公司”可大可小,业务可多可少;既可以是盈利的,也可以是学校补助的,其关键是真实的公司化运作,有真实的企业会计业务,使学生能真正零距离接触会计岗位的工作。

财务会计的课程群通过循序渐进“一体三结合”教学方法的实施,培养和提高学生会计职业核心能力及其综合素质,架起沟通社会与学校的桥梁,培养出适应生产、建设、管理和服务第一线需要的德、智、体、美全面发展的高等应用型会计专门人才。

【参考文献】

[1] 苏中天.高职院校会计综合模拟实训教学管见[J].财会月刊,2008(4):36.

[2] 杨汇凯.浅谈高职会计专业实训室的环境建设[J].中国成人教育,2008(2):45-46.

会计技能实训总结范文第7篇

(一)双创能力的含义

双创能力即创新能力和创业能力,双创能力教育是适应社会经济发展和国家创新型发展战略而产生的一种新的教学理念与模式。创新是指学生在掌握基本知识和技能之上,不断有新的认识,能够求疑难和存异,总结和归纳,使成果走向社会、走向实践;创业是指学生在良好的技能基础之上,能够具备从事工商企业活动的综合能力,使学生从单纯的谋职者变成职业岗位创造者的活动。创新是实现创业的重要基础和技能素质。

(二)基于双创能力的持续渐进式会计学实践课程体系的内涵

基于双创能力培养的“持续渐进式”会计学专业实践课程体系,是以培养创新创业能力为目标,把双创能力的培养融入实践教学全过程,让实践教育与理论课充分融合和渗透,从会计学专业的学生在不同阶段应掌握的专业知识和技能入手,根据教学规律和专业特点,以合理性、可行性为原则,把实践教学课程按难易程度和职业技能的递进性分为基础技能-专业技能-综合技能-双创和发展能力四个阶段来设置实践课程;让各门课程由浅入深、循序渐进、环环相扣,并保证做到内容真实、情境真实、评价与考核全面、监督严格而又具弹性,提高会计学专业学生的职业能力和创新创业能力,把双创教育植根于专业课程之中,让双创教育促进学生全面发展和全面成才,为充分就业奠定基础。

(三)构建基于双创能力的会计学实践课程体系的意义

1.提高会计学教学质量的重要保证。通过建立基于双创能力培养的会计学专业实践课程体系并有效实施,能够增强学生的学习兴趣,增加学生的直观认识,而非只是理论化的感观认识。2.提高会计学专业学生应用能力的基础。实践教学课程体系是培养学生创新创业能力的载体,更是理论转化为实践、提高应用能力、创新意识、创业素质、创业技能的源泉。3.有效提高学生的就业竞争力。符合当前社会对应用型人才的需求,让学生在上学期间,就能掌握一定的工作技能,尽快完成向社会人的转变。

二、当前会计学专业实践课程教学存在的问题

一是实践课程内容少。一般学校会计专业设置的实训课程往往只有基础会计实训、会计综合模拟实训、会计电算化等几门课程,这些实践课程所训练的专业技能仅仅只是会计专业技能的一部分,不能涵盖会计专业技能的全部,而不经过综合性的实训课程的训练,学生将很难树立综合分析和应用能力,更谈不上创新和发展能力。二是课程内容和模式仿真效果差。多数实训课程只是把书本和练习册上的练习题拿来做,实践内容多是以简单案例的文字形式出现,无实践基础,缺少形象化感知,不能真实展现企业情境和具体业务。三是实践课程之间缺少联系,系统性不够。实践教学应是一个系统工程,但现有的实践课程设置,仅局限于几门课程且大都安排在本门课程的理论课结束以后的最后几个学时里(课内实验),而且课程之间孤立、无交叉,这违背了会计学知识体系的综合性,影响学生对所学知识的充分理解。四是不能突出岗位能力和创新创业能力。岗位和双创能力需要在专业条件和环境下练习,流于形式不能提高。五是实践课程安排“班型大,人数多”。由于应用型院校近几年扩招,会计专业学生人数激多,按大班型、大群体开课和实施,影响实习效果。六是实践课程实施效果不明显。原因有三:学生人数多,差别大,难协调;缺乏实施方案;缺乏稳定的指导和有效监控,涉及主体配合不够,实践教学走过场。七是评价和考核方式过于教条,多半停留在教师对学生的考核,而企业、学生、实习团队不参与。

三、基于教学质量提高的“持续渐进式”会计学专业实践课程体系的重构

(一)“持续渐进式”会计学专业实践课程体系的建立

学生实践能力的培养要既强调专业性又强调创新性,是专业基础技能、专业核心技能、专业发展技能的综合体现,从大学一年级就开始设置和实施,贯穿于全部学年。具体如图1所示。实践课程体系构成呈阶梯渐进式向前推进,按大学四年,每一年培养能力和目标不同,分为四个阶段:基于岗位需求的基础技能(第一年,包括基本会计技术、熟悉会计岗位分工、企业管理和财务流程认识、计算机操作、撰写与交流能力等)、基于专业知识的核心技能(第二年,包括中级财务知识与实务技能、各专业方向技能、单项强化能力、发现与发挥特长等)、基于行业特征的综合技能(第三年,包括专业综合技能、创新与拓展能力、熟知创业法规等)、基于社会环境“双创能力”(第四年,包括论文撰写能力、社会环境适应能力、综合就业能力、实现就业目标);每个阶段的课程活动均在表中列示。双创教育不能游离于专业课程之外,而是各项专业课程的应用、拓展、创新等,并服务于社会活动。

(二)会计学专业持续渐进式实践课程体系的“八个”特征

1.实践实训的目标清晰。把培养“双创能力”作为提高职业能力的重点,把专业实践课程与双创能力融通。双创能力作为就业能力的重要构成,应予重点培养。2.以“循环渐进”的形式贯穿于专业实践全过程。从专业教学第一门课开始,实训即介入其中。各项训练持续推进,根据各阶段课程内容、难易程度、目标不同,设置不同的实践实习内容和实施步骤、方法,直至全部学习阶段结束。3.实践形式多样。根据实践实训内容及其教学要求灵活安排,实训项目可以是某门课程的一部分、单独一项讲座、单项或综合竞赛、一门课程、一项考核等,可以在课堂、校内实训实验室、校外企业,也可把企业专业人才请进课堂等。4.实践过程具有层次性。即注重阶段性,从分析学生不同阶段应掌握的专业知识和专业技能入手,根据教学规律和专业特点,由浅入深进行,去制定计划和目标、内容和进程。5.注重实施的有效性。每个阶段的实践实训项目都有明细目标、详细内容、考核标准、实施方法,并与相关专业技能鉴定标准或与企业认证接轨,保证实践活动与实际融通。6.情境真实。实验实训的环境要加强仿真性,如实验室财务处室化布置、纳税大厅建设、模拟银行等,努力达到企业和相关部门的真实情境,使学生身临其境地感受相关工作岗位的职责和任务,激发兴趣。7.内容真实。指学生的实训材料都必须取材于真实的经济业务,使用真实的原始凭证、记账凭证、账簿和报表等,学生只有接触到真实材料,才会在未来工作中得心应手,树立业务处理和职业判断的思维和习惯、做法。8.考核和评价立体、全面。要求教师和相关主体(企业、实训组长、部门领导等)多个评价主体给出学生成绩,包括操作结果考核、工作态度考核、协作与表达能力考核、创新能力的考核,更体现实践课程的职业性和应用性,监督过程严格而且灵活。

四、基于教学质量提高的持续渐进式会计学专业实践课程的实施

(一)采取“师导生创”制

确立“师”和“生”的双主体地位,“师”在于导,“生”在创。每个实践实训课程都安排指导教师,且教师要具备双师能力,也可让企业管理者担任,把教师安排在实训室、校内外实践基地等,和学生一同实习和调研、实践,并加强对教师的考核和激励,使师生在双创氛围中学习和研究,师生的双创能力共同提高。

(二)实践活动的形式多样化

主要有课、赛、讲、仿、企、写、思、考等多种形式进行实践实训活动。(1)校内专项模式:财经法规、企业财务专题、成本与审计实训、创业论坛、会计上岗证、会计师职称考试培训等;(2)会计实验实训室模式:点钞与假币识别、单项专业实习、会计软件应用、企业沙盘等;(3)校内公司模式:基础会计与财务流程实训、办税与税收实务等;(4)校外企业:创业计划书和撰写调查报告和论文、企业创办规划与实地考察、社会实践、资本筹划等;(5)校内与校外结合:出纳业务、单项学科竞赛、综合学科竞赛、会计综合实验、创新创业项目大赛、ERP软件应用、就业指导训练等。

(三)搭建广阔的实践平台

(1)设立校内外“大学生创业政策”商务与咨询免费平台(网站)。让学生第一时间了解创业就业信息,熟悉政策法规。(2)建立校内外实训基地,并引入管理模式,将企业管理模式与制度引入学校,营造企业的职业文化氛围,做到学校教师与企业教师交替授课,学校资源与企业资源结合。(3)建立校内“创业园”。要充分利用应用型院校场地优势,把闲置的校园厂房、教室利用起来,提供场地及仿真岗位锻炼,让那些有着强烈愿望、有一定创业能力的优秀大学生有用武之地,通过实践,熟悉工商税务知识,寻找项目,同时,邀请投资者进入创业园,帮助学生寻找投资人和创业机会,形成一个产业链模式,即便不会立刻成功,也为将来创业和就业奠定良好的基础。

(四)合理安排时间

点钞与假币识别、单项模式实习、社会实践、企业调研、企业沙盘模拟等的时间安排为1周左右(或6—12学时);创业计划书和撰写报告、企业创办规划与实地考察、创业资本筹划等时间为2—3周;计算机操作技术、ERP软件应用等时间为3—5周。毕业实习和毕业论文的时间为14—16周;基础会计实训、财务建账与会计科目设置、会计工作上岗证20学时;出纳业务、财经法规、企业财务专题、就业指导训练、职业生涯规划、成本会计实训、审计实训等6—12学时;其他可利用业余时间机动安排。(五)学生接受双创教育的辐射面和受益面要广保证80%的学生成为双创教育的孵化对象,60%的学生在大三中至少参加过双创活动,30%的学生成为双创活动的骨干,至少20%的学生在大四时,具备独立创业或与他人合作创业的能力与条件,或创业成功,或有创新项目受企业认可和应用。

(六)推行“全方位”人才考核与评价指标体系

会计技能实训总结范文第8篇

关键词:职业核心能力;会计;教学

中图分类号:G718.5 文献标志码:A 文章编号:1674-9324(2016)09-0258-03

一、职业能力与职业核心能力

经济发展对人才的需求与技能人才的供给矛盾日益突出,使职业能力越来越受到重视,职业核心能力也成为了当今世界职业教育和人力资源开发的热点。

1.职业能力。职业能力,指人要胜任某一职业(岗位)工作,应具备的综合能力的总称。它主要表现为三个方面:一是任职资格能力;二是职业素质能力;三是职业生涯管理能力。职业能力可分为专业能力和综合能力。专业能力指人们完成具体岗位工作,必须具备的专业知识与技能。综合能力指职业核心能力,是被国际社会认可的关键能力之一。

2.职业核心能力。职业核心能力,指是除专业能力之外,人们在职业生涯中的岗位基本能力,在不同国家和地区将它称之为“关键能力”、“软技能”、“基础技能”、“共同能力”等等。它是人可持续发展的源泉,使人能适应所从事职业和工作岗位的不断变换。

在《国家技能振兴战略》一文中,将职业核心能力归纳为:“与人交流、数字应用、信息处理、与人合作、解决问题、自我学习、创新革新、外语应用”等八项核心能力。这八项职业核心能力,又可划分为职业方法能力和职业社会能力两大类。其中:职业方法能力是指在职业生涯中,不断获取新的知识与技能、掌握新方法与信息的重要手段,是劳动者的基本发展能力,它是基于个人的独立学习,获取新知识技能、处理信息的能力,包括数字应用、信息处理、自我学习等能力。职业社会能力是劳动者在职业活动以及社会生活中,与他人交往、合作、共同生活和工作的能力,包括与人交流、与人合作、解决问题、创新革新、外语应用等能力。

二、会计职业能力

会计职业能力,是指会计人员从事财务会计工作时,所具备的综合工作能力,包括会计职业专业能力和会计职业核心能力两个方面。

会计职业专业能力,是指运用会计专业知识与技能,正确处理各种经济业务的能力。通过《基础会计》、《财务会计》、《会计电算化》、《成本会计》、《财务管理》等系列课程的学习,可以培养学生在会计核算、账务处理、会计信息化、成本计算以及资金管理等方面的能力。虽然学生在系统的学习中可以逐步形成专业能力,但是,专业课程所涉及知识面的深度与广度,以及专业课程的教学方法等因素,对其形成却有一定影响。

会计人员应具备哪些核心能力?《国际会计公报》(IAB)刊载Nick Huber的观点,总结出八项技能:①商业分析和咨询能力;②软技能,如沟通能力、团队合作能力、激励能力;③适应能力,一专多能;④IT技能;⑤通晓国际财务报告准则(IFRS);⑥了解相应行业部类的专业知识;⑦对环境报告有所认知;⑧掌握核心会计技能。会计职业核心能力具体表现为:

1.语言表达能力。良好的语言表达能力是对会计人员的基本要求,会计人员开展汇报会计信息、布置会计任务,提供会计咨询等工作,都需要通过语言表达来实现交流;有时还需要运用书面语言,撰写会计工作报告、会计工作总结等会计常用应用文,必要时还可能会运用一定的外语表达能力。

2.人际交往能力。人际交往在会计工作中不可避免,会计人员不仅要参与会计管理,处理会计事务,而且要协调经济活动中人与人之间的关系。良好的人际交往能力,能够有效提高工作效率,促进经济效益的提升。

3.信息处理能力。信息化时代的来临,计算机、网络、多媒体等现代技术,被更多地运用在会计管理工作之中。会计人员必须熟练运用现代信息技术,及时进行会计信息的分析、整理、提炼,为企业管理者的决策,提供有用的会计信息。

4.会计职业道德。《会计法》对会计从业人员职业道德有着明确的规定,具体包括:爱岗敬业,诚实守信,廉洁自律,客观公正,坚持准则,提高技能,参与管理、强化服务。这也是会计人员应遵守的基本职业操守。

5.组织管理能力。会计是一项经济管理活动,会计人员是经济管理活动的参与者、组织者,要能对经济活动中的人、财、物进行合理的安排与调度,使之实现最大的经济效益。所以,做好会计工作的前提条件之一,就是要具备相应的组织管理能力。

6.职业判断能力。会计职业判断能力直接影响到会计信息的质量的好坏,对企业经营成果的核算也至关重要。近年来随着我国不断推出新的会计改革措施,企业也要求会计人员不断提高职业判断能力,以满足发展的需要。

7.创造创新能力。创新能力是一个人综合性能力的体现,它从一个侧面反映了会计人员是否具备未来可持续发展的能力。随着会计学科的不断发展和变化,会计人员在面对新问题、新情况时,必须采取新的思路,新的会计处理模式去加以解决。

三、以职业能力为核心推进会计教学改革

目前,社会经济发展环境发生了较大的变化,会计教育应顺应新的经济环境,大力开展教学改革,以培养符合职业要求的会计从业人员。作为技工院校的财会专业,应进一步明确专业培养目标,主动运用现代职业教育理念,在课程体系改革、师资队伍建设、专业教材开发、考核评价模式、实践教学环节等方面,围绕职业能力目标开展教学改革。学生的职业能力全面提升后,才能够缩短校企之间的“距离”,减少适应期,使学生迅速融入会计行业,实现校企无缝衔接,这才是校企双方都期望的合格会计人才。

1.推进会计课程体系改革。一体化课程教学改革是技工教育模式的革新,是提升技工院校办学质量的重要举措。一体化课程具有“理论教学和实践教学融通合一,专业学习和工作实践学做合一,能力培养和工作岗位对接合一”的特征。会计专业课程体系的构建,必须紧扣国家职业标准和会计专业的培养目标,以会计职业能力培养为主线,以典型工作任务为载体,以会计操作能力训练为核心。所有课程设置紧密围绕职业能力这条主线,依据技能人才培养规律和学生认知规律,根据会计岗位必需的能力和素质要求,结合一体化课程开发方法,建立基于职业能力培养的会计课程体系,以培养学生基本素质和专业应用能力。

会计专业课程体系可分成三个层次:一是职业素养类课程:包括财经法规、会计职业道德、财经应用文写作、管理学基础、沟通与礼仪等;二是职业核心类课程:包括会计基础、财务会计、成本会计、管理会计、财务管理、统计学、审计学等;三是会计实训类课程:包括珠算、点钞、计算机基础、岗位实训、综合实训、会计电算化、顶岗实习等。

2.提升会计师资队伍建设。教学质量的提高,关键在教师,教学改革离不开师资队伍建设。加强教师队伍建设,一方面,要加强会计“一体化”教师的培养。通过构建骨干教师、学科带头人、名师的师资培养体系,推动会计教师队伍稳步健康成长。另一方面,要通过校企合作办学,加深校企人才的交流。鼓励学校教师深入企业参与生产实习,鼓励企业中具有丰富实践经验的会计人员进入学校指导教学,促进会计专业师资结构更加合理。

强化会计专业教师的技能。“教师每两年必须有两个月以上时间,到企业或生产服务一线进行实践,以丰富教师的会计实务经验”,这是制度的规定,也是教学的需要。会计教师要掌握良好的专业技能,必须要从实践中来,到实践中去,紧密联系企业工作实践。学校要有计划地安排专业教师,在不影响正常教学的情况下,采取参观、实习、调查、培训等方式,深入工商企业、会计师事务所等单位进行学习实践,真正参与会计实务工作,提升会计教师的专业技能水平。

多途径引进高素质教师。通过多途径引进教师,可以使教师队伍的知识结构更丰富、更合理。首先要制定引进人才政策,鼓励会计专业硕博毕业生到学校担任教师。其次,要拓宽会计教师的引进途径。可以从社会和企业中,挑选专业理论扎实、实践经验丰富的会计从业人员,到学校担任会计教师,充实会计专业教师队伍,提高实践教学质量。再次,要有计划地邀请当地会计行业的会计精英,如会计师、经济师等财务管理人员,注册会计师、注册税务师等行业专家,到学校兼职、任课,聘为技能大师在学校收徒弟、开讲座,以丰富学校实践教学形式。

3.加强会计专业教材开发。教材是体现教学内容的主要依据,是实现培养目标的重要载体,是教与学的主要材料。会计专业与其他专业相比,人才培养目标和培养模式都有所不同,在教材开发时更应注重其专业特色。

会计教材的开发,要以会计职业能力培养和课程设置的需要为核心。不要局限于传统学科体系的框架,要编写工学做一体化教材,在设计教学单元时,要充分考虑到会计的职业特征、会计职业成长规律和会计典型工作任务,采取工作过程系统化的开发理念,实现会计理论与技能训练的融合。

会计教材的内容要体现“必需、够用”的原则。要从会计实践中提炼出知识点和技能点,组成代表性工作任务,内容上体现工学结合的特点。既要要有足够的实训教学,以保障学生熟练掌握和应用会计技术,又要有足够的理论教学,为学生后续专业学习打好基础。会计实训部分内容要来源于企业,项目任务要科学合理,学生的操作技能符合职业规范性要求。无论是会计理论部分还是技能实训部分,在内容架构上都要打破常规,强化知识技能的综合性与实用性,不必在意其系统性和完整性。

4.完善会计考核评价模式。考核评价对教学活动而言,是个至关重要的环节。科学合理的考核评价方式,能够有效提升学生职业能力的培养、促进学生的全面发展。因此,建立一套符合职业标准的会计专业考核评价模式,显得尤为重要。

首先,考核标准的实用性。会计专业主干课程的考核,要结合财政部门的“专业技术等级证书”考核标准和会计岗位能力要求。只有建立一套符合会计能力培养要求的考核标准,才能达到全面掌握知识与技能、着重培养职业能力的目的。

其次,考核形式的灵活性。要根据课程特点和类型的不同,灵活采用开卷/闭卷、口试/笔试、理论/实践、单人/小组等形式,以单一或组合的方式,对学生的学业进行全面考核,真实反映学生的综合素质和职业能力水平。同时为了体现操作技能的考核,还应采取情境展示、角色扮演、社会调查、实习实践等多种手段,全面考核学生的各种职业能力。灵活多样的考核形式,可以促进学生提高学习兴趣,提升教学效果,养成团队意识和集体精神,从而实现学生职业能力的培养。

再次,考核过程的全面性。考核过程要贯穿于学习的整个过程,要注重会计职业能力的考核,考核成绩应包含理论与实践多个方面。考核的过程,不仅要反映学生运用已有的知识和技能,解决问题的能力,而且要检查学生在解决实际问题的过程中,获得新的知识与技能的能力。这有助于发挥学生的学习自主性,挖掘学生的学习潜力,从而强化学生的职业能力。

5.强化会计实践教学环节。强化实践教学是培养学生职业能力的重要手段,要办出会计专业的特色,培养出高素质的应用型会计人才,就必须突出实践性教学。学校应按照会计专业教学要求和学生认知规律,开展会计实践教学,并贯穿于学生职业能力培养的全过程。

(1)加强实训场所的建设。开展实践教学离不开实训室和实训基地。学校应加大实训经费投入,以满足会计实践教学的需要。一方面,要加强会计模拟实训室、会计电算化实训室,以及校外实训基地等实训场所的建设。另一方面,除配置凭证、账簿、报表等传统的实训用品外,还需加大会计软件、ERP沙盘演练、企业工作站、学生学习站等的建设,让学生更贴近企业工作实践。

(2)提高实践教学的比重。技工教育以培养操作型、技能型人才为目标,因此,要在理论够用的前提下,增加会计实训的教学内容,提高会计实践教学课程的比重;要实现学生在校实训与进厂实习的轮换,实现工学结合的一体化教学,以培养学生职业能力,使学生毕业后能迅速适应工作环境,熟练顶岗工作。

(3)推行案例教学和模拟教学。在会计教学中,可以通过校企合作等渠道,从企业获取有代表性的真实业务,以案例教学和模拟教学方式,创建真实的企业环境,涵盖有代表性的业务,通过学生实训、讨论、分析,提高学生的实践能力,加强学生对企业的感性认识,提升学生适应社会的综合职业素质。

(4)开展分层模拟实训。要依据学生不同的学习阶段,在《基础会计》、《出纳实务》、《财务会计》、《纳税实务》、《成本会计》、《会计电算化》等会计专业课程中,结合具体岗位工作职责,开设项目实训、岗位实训、综合实训、电算化实训等层次分明的实训,项目由易到难,从单项实训到综合实训,加强学生理论联系实际的能力,逐步培养学生的职业能力。

技工教育一贯坚持以市场为导向,服务于社会的办学宗旨,致力于为社会培养应用型、高技能人才。教育教学改革没有固定的模式,但培养学生的职业能力却始终是教学改革的主题。基于职业能力扎实推进会计教学改革,将是我们不断研究和探索的方向。

参考文献:

[1]杨艳冬.中职学校会计专业学生职业能力评价研究[J].职业教育研究,2006,(1).

[2]王桂琴.高校会计教学中学生职业能力培养浅探[J].财会通讯,2009,(7).

[3]邓亚丽.中职学校会计专业学生职业能力培养研究[D].浙江师范大学,2009.