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 文章中心 > 编程实训总结

编程实训总结

开篇:润墨网以专业的文秘视角,为您筛选了八篇编程实训总结范文,如需获取更多写作素材,在线客服老师一对一协助。欢迎您的阅读与分享!

编程实训总结范文第1篇

关键词:任务驱动教学法;数控实训教学;教学方法

中图分类号:C42文献标识码:B文章编号:1009-9166(2009)011(c)-0115-01

高职院校主要培养的是技能型人才,学生学习的是专业性较强的知识,由于知识类型的转变,学生可能出现学习目的不明确,不知道应该学什么,怎么去学,怎么学效率才会高等一系列问题;在相关理论课程的时间安排上,专业基础课和专业课往往与实训课程没有安排在同一时间,导致实训期间学生对所学的专业知识已经遗忘,实训课程进度会受到很大的影响,从而效果不明显,并且有可能产生理论与实际不能接轨的情况;还有在实训当中,对不同专业不同层次的学生讲授实训课题内容基本一致,最终的成绩评定标准不明确等情况。

一、任务驱动教学方法在数控实训教学中的指导思想:常见的教学方法是教师以教为主,学生所处的位置就是接受。教师教什么,学生就接受什么,这样下去很容易导致学生上课不积极,容易分散注意力,不能积极发挥学生学习的热情。《数控机床实训》课程是基于《数控编程与加工技术》课程的学习基础并与之配套所进行常见的数控机床常规操作的技能强化训练,是具备数控机床基本操作技能,继而形成数控加工技术应用能力必不可少的强有力支撑。课程的任务主要是对在校学生进行常见数控机床基本操作技能的训练,使学生具备常见数控机床的基本操作能力,了解数控机床结构,掌握对数控机床维护、保养的一般方法,有一定分析、解决数控机床操作工程中实际问题的能力,为学生获得劳动部颁发的数控加工应用中级工等级证书而打下良好的操作基础;为今后的就业做好准备,使学生拥有从学校毕业就能走进工厂上岗的能力。“任务驱动”教学法是“构建主义”理论中的一种教学模式,是将所要学习的新知识隐含在一个或多个任务当中,学生首先对任务进行分析、理解后,找出任务中哪些是已学知识,哪些是新知识,在教师的指导帮助下主动学习,经过个人努力,最终找到找到解决问题的方法,通过对任务的完成,实现对所学知识的掌握。在数控实训教学当中,根据学生、课程,设计一些有意义的任务,以任务为先导,进而带出相关的知识点的操作技能,引导学生思考,通过学和做,培养分析问题和解决问题的能力。随着任务的完成,给学生以成就感,使他们不断体会到使用数控机床的乐趣,在完成任务的过程中,增长知识,学会技能。

二、任务驱动教学法的实施环节:将任务驱动法运用于数控实训教学的步骤是:数控编程编程模拟综合训练产教结合。教师如何将任务驱动法引入到数控实训教学当中,从改变第一节课开始,可以将第一节课改为作品展示课,学生们会对这些精美的作品会产生浓厚的兴趣,他们会询问这些作品是怎样完成的,并产生自己动手去做的想法,这时候教师就可以引导学生开始学习,自己动手动脑,这样的目的就是要改变教学模式:从传统的教与学模式改为学生自发式学习;从老师引导到学生自己给自己布置任务。1、数控编程学习:时间:实训前期1-2周;进度:理论与实训同步进行;效果:边学边练,理论运用于实践。学生在理论课上学习的知识马上就能在数控机床上进行验证,这样的学习方法非常有助于知识的积累,势必能达到事半功倍的效果,从而避免了重复学习。2、编程模拟:方法:以笔代刀。优势:①保证了人身和设备安全。②清晰模拟走刀路线;效果:让事实来说话。通常机床都是安装刀具进行加工,初学者难以下手,并且容易引起人身和设备的事故,如果将金属刀具换成笔芯进行模拟,这种方法既达到了编程练习的目的,也保证了人身和设备安全,一举两得的效果。3、综合训练:前提:熟练掌握机床的基本操作和数控编程。组织:根据不同专业不同层次的学生安排不同的实训加工课题。提高:逐渐提高尺寸以及精度要求,并且对于每项训练都记录成绩。学生经过基本技能的训练后就能够进行实际零件的加工练习,通过实训课题的训练,能够基本掌握数控机床的操作与加工,经过不断的练习以及理论与实操考试,合格后取得数控技能中级工等级证书。4、产教结合:高职院校是培养高技能型人才的摇篮,培养出的学生走出校门走上工作岗位后,大多都是要从事实际操作加工工作,那么,让学生在学校实习的过程当中就接触企业产品,参与产品零件的加工,增强学生的产品意识,对于学生的能力提高有很好的效果,也就可是实现真正意义上的与企业零距离接触。

三、成绩评定:成绩评定不但是重要的教学环节,也是教学手段。我们用学生技能操作成绩记录表来评定每个学生的实训成绩,它将成绩的评定分为5块,每块所占比例不同,都直接影响最终的总成绩,对与每一个学生的每一个实训课题都会进行相应的成绩记录,并且这样就避免了学生成绩评定不全面的缺陷。另外实训成绩分析表能够总结整个实训效果,并且反应问题,通过这个表能看出学生的成绩分布情况,并且对于成绩能够进行分析,对其中的各个因素能够进行评价,对于主要影响因素进行总结,从中得到结论,运用于以后班级的教学改进和组织方法。

结语:任务驱动的数控实训教学法提高了学生学习的主动性,培养了学生解决分析问题解决问题的能力,与工厂相仿的教学情境,培养了学生的动手能力和规范作业能力,有助于形成良好的职业意识;自我检验评价培养了学生熟练使用常用量具的能力和质量意识;分工合作培养了学生的组织能力和团队精神;自我归纳总结培养了学生的创新能力和反思能力。调查结果显示,学生也认识到在完成任务的过程中随机处理能力、加工工艺能力均能得到一定的锻炼。这些都使成为职业学校多数教师钟情及探索追求的新领域。在实践任务驱动教学法中应注意以下几点:(1)学校要投入相当的资金,配套的设备与软件,以创设理论与实践一体的教学环境;(2)对任课教师要求较高,既要有较强的机械加工工艺能力、编程能力还要有较强的数控设备操作能力;(3)为使任务具有系统性、延续性,要抓好项目化的教材建设;(4)由于学生分组后分工明确,为防止学生单项发展造成综合能力的削弱,执行各任务时的分工应注意有所交叉;(5)有些大型的任务要提前调整教学课时安排。

编程实训总结范文第2篇

摘要:模块化就是把人才培养方案,专业,课程,课堂都看成模块,世界万物都是模块,学生也是模块,大模块分成小模块,小模块做好了,大模块也就做好了,《Java 程序设计》是职业学院软件技术专业必修课,学习目前世界上优秀的编程语言, 对提高学生就业能力有重要意义。然而,由于 Java 语言具有较高的抽象性、复杂性和严谨性,学生普遍感到学习难度较大;加之受传统教学模式的制约,学生往往感觉抽象、枯燥,学习兴趣不高,接受程度有限。为改变这一现状,我们将项目任务驱动法引入教学,对课程体系进行优化,对实训内容进行重新设计,以此激发学生学习热情、改善教学效果、提高教学效率,从而更好地满足职业院校培养实用型技能人才的要求。

关键词:Java程序设计;项目任务驱动;项目实训 。

Java 语言作为一种纯面向对象的程序设计语言, 是目前世界上优秀的编程语言之一, Java平台以其移动性、安全性和开放性受到g迎,在企业中得到广泛应用,尤其是近年来基于 Android 系统的Java 手机软件发展十分迅速,在形成一个新兴产业。Java 程序员的就业前景广阔,可以从事 Java 桌面软件开发、Java手机软件开发、Jsp网站开发以及其他与 Java 语言编程相关的工作。 《Java 程序设计》作为我院软件技术专业的专业必修课,力求使学生掌握 Java 面向对象程序设计能力,具备从事 Java 编程工作的基础,提高软件技术专业学生的就业能力。 对《Java 程序设计》教学进行深入改革、提高教学质量,有利于抓住当前 Java 技术广泛应用,社会对 Java 程序设计人才需求量大的有利时机,提高软件技术专业学生的就业率,提升软件技术专业的影响力。

一、《Java 程序设计》课程的教学现状

(一)课程地位和特点 计算机软件技术专业的培养目标是:培养德、智、体全面发展的学生,能掌握计算机系统基础知识和基本原理,熟悉计算机系统常用(软硬件)工具,具有一定的硬件操作和较强的软件开发能力。学生毕业后,既有大专层次的理论知识,又具有本专业较熟悉的实际操作技能适应在企事业单位计算机应用一线上直接参与管理或工作;适应在计算机软件企业从事专业的软件开发工作。 安排在第二学期,为培养学生“从 事软件开发工作”而开设。教学目标是让学生掌握 Java 面向对象程序设计能力,具备从事 Java 编程工作的基础。前导课程是《C语言程序设计》,掌握基本的编程能力基础;后续课程是《Java Web 开发技术》,学习实用的编程技术。 《Java 程序设计》是一门典型的程序设计类课程,由于程序设计本身具有的抽象性、 Java语言的复杂性和严谨性及传统教学模式的影响,学生普遍感到学习难度大,学习兴趣不高, 接受程度有限。

(二)难点和不足 由于程序设计工作本身具有的抽象性,对学生的逻辑思维能力要求较高;而 Java 语言的复杂性和严谨性,又使学生普遍感到 Java 语言学习难度大;加之传统教学采用的“先讲解后演示再练习”的方法,往往让学生感觉到过于枯燥和抽象;而当前《Java 程序设计》的课程体系更使之难以适应高职院校培养高技能人才的要求,其主要问题有: 1. 课程体系设计不合理。当前《Java 程序设计》的授课模式以理论讲授和演示为主,理论内容占主导地位,而实训环节处于从属地位。 由于当前的《Java 程序设计》高职课程体系很大程度上仍然是本科课程体系的简化版,是从本科课程体系中删除较难理论内容并增加实践内容而形成的,并没有完全摆脱本科模式的影响。然而,高职教育的培养目标是不同的。 高职教育更强调培养熟练的动手实践能力。因此,高职课程和本科课程在课程体系的设计应该是完全不同的,不仅仅是理论与实践的比例问题,而应该重新设计课程体系,使理论内容为实践内容服务,才能真正实现以培养动手实践能力为主导。 2. 实训内容设计不合理。当前《Java 程序设计》的实训内容大多属于验证性实训,与真实开发项目存在很大差距,学生难以适应实战项目实践,对培养岗位职业能力的作用非常有限。课程现有实训内容是根据理论内容设计的,是为了验证理论内容而实践,从而导致实训内容强调紧扣理论内容,而忽略了真实的岗位情境,造成实训情境过分理想化。这样即使学生能掌握一些实践技能,但是这些技能在真实的岗位情境中却难以应用。因此,必须设计好实训内容,突出 Java 语言的实用性、针对性,才能引导学生“在做中学”。 针对上述问题,我们引入项目任务驱动式教学法,对《Java 程序设计》课程教学进行改革。

二、《Java 程序设计》课程的项目任务驱动式教学改革

(一) 项目驱动是一种教学理论基础上的教学法

在教学过程中,把具体的、学生感兴趣的、有意义的具体任务作为线索,将知识点巧妙地隐含在每个任务之中;学生在预定情境下,经过思考并借助教师的引导解决问题,通过自主建构的方式获得知识、 培养职业能力。 与传统教学 “教师讲、学生听”,教师处于主动传输知识的地位,学生处于被动接受知识的 地位的模式相比,项目驱动法强调的是 “以学生为主体、以教师为主导、以任务为主线”。在 任务驱动法教学过程中,学生能充分发挥主观能动性,围绕任务要求开展实践探索,教师不再是课堂的中心,单方面地向学生灌输知识,而是在学生完成任务的过程中起到组织、引导、督促、 协助、评价的作用。采用这种教学方法,可以解决传统教学存在的无法充分调动学生的积极性和创造性,项目驱动式教学改革符合高职教育发展方向,符合国家教育部《关于全面提高高等职业教育教学质量的若干意见》 提出的高职教育的教学过程要突出实践性和职业性的要求。

(二)《Java 程序设计》课程的项目驱动式教学

1. 概述

为了更好地实施教学,切合高职教育人才培养的要求,培养适应行业需求的程序设计人才, 我们在《Java 程序设计》课程中引入任务驱动教学法,以行业流行的my Eclipse 作为开发平台,对 《Java 程序设计》课程教学进行改革。我们紧扣 教学大纲,重新梳理《Java 程序设计》课程的知识体系,设计一系列具有实用性和趣味性的任务案例,并将所有知识点融入到各项目案例中。建立一套任务驱动式课程体系。我们以培养岗位职业能力为主线,用典型任务序化知识,并将知识融入任务情景之中。按“教师提出任务->学生分析任务->学生解决任务->学生提交任务完成报告->学生相互评价->教师总结与评价”的结构组 织每一个任务。任务驱动的整个流程按照实际需要进行安排,如果不能在一个教学时间单元中完成整个流程,则可以分段进行,比如把学生解决任务这个模块放到课余时间进行,让学生自主学习与挖掘新知识,加深对知识的理解。

2. 课程体系的优化设计

《Java 程序设计》课程的内容由三大部分构 成:Java 基本语法、Java 面向对象机制、应用编程。其中 Java 面向对象机制部分具有较强的理论性和抽象性,应用编程部分则更多偏向实践性。 由于该课程的知识点覆盖面广,内容之间联系紧密、互相渗透,我们根据教学目标重新梳理知识点之间的联系,按照任务驱动的模式将知识体系划分为 14 个模块,每个模块又包括三个小任务即启发式模块、知识点任务和实践巩固任务,14 个大的模块如下所示: (1)Java 开发环境的搭建和使用。Java 特 点;Java 实现机制;Java 的体系结构;集成环境 myEclipse 。 (2)Java 基本语法。Java 应用程序结构; Java 程序编写及运行过程。Java 语言标识符和关键字;Java 语言数据类型;Java 语言运算符与表 达式;分支控制结构;循环控制结构 (3)类和对象。类与对象概念与特征、属性和方法;类与对象的关系;定义类的语法;创 建类的对象;使用对象的步骤;类的方法组成部 分;定义和使用类的方法。变量作用域;定义包和导入包的关键字;Javadoc 注释。 (4)封装和重载。封装的作用;对属性封装;用构造方法实现对象成员的初始化。方法重载;Java 中的构造方法与实例方法区别;对构造方法进行重载。 (5)继承和多态。继承的概念;继承关键 字;父类与子类之间的关系,super 关键字。多态 的概念;静态多态,动态多态;多态的实现。 终类和抽象类。 (6)接口。接口的概念,接口编程的实 现; (7)数组。声明和创建数组;数组的初始化;数组元素的使用。 (8)字符串。定义、初始化字符串;字符 串常见操作及方法;StringBuffer 类的定义和方 法。 (9)异常处理。异常的概念;异常处理结 构;抛出异常;声明异常;自定义异常。 (10)GUI 编程。Java GUI 界面的基本原 理;常用的 AWT 和 Swing 组件;布局管理器;菜 单;Java 事件组成;委托事件处理机制;常用事件类; (11)数据库编程。JDBC 的概念;JDBC 框 架结构;JDBC 驱动程序 JDBC 驱动程序编程的基本步骤。 (12)文件 I/O 编程。Java 的文件管理; Java 目录管理;文件的创建;文件类的方法;顺序文本文件;流的操作步骤;随机文本文件;文件的追加。 (13)多线程编程。Thread 类;Calendar 类;SimpleDateFormat 类;线程的状态;线程的优先级;线程的通信。 (14)网络编程。TCP/IP 协议;Socket 类; ServerSocket 类;UDP 协议;发送数据包;接收数据包。 本文提出的课程体系将教学重点放在实践 较强的应用编程部分,涵盖了GUI 编程、数据库编程、文件 I/O 编程、多线程编程、网络编程等 技术,而对理论性、抽象性较强的 Java 面向对象机制,不再深入分析其内在机理,只要求学生掌握基本的概念、原理和语法,为后面的应用编程提供基础。

3. 实训内容的优化设计

Java 程序设计具有很强的实践性,但其理论知识却很抽象,学生仅理解理论知识点是远远不 够的。传统的“先讲解理论知识点,再展示演示案例帮助学生理解,后再进行实践练习”的做法是以教师为主导,学生被动学习的灌输式教学法,这样导致学生学习兴趣不高、接受程度有限,导致演示案例和实践练习的效果大打折扣。 对此我们重新设计教学流程,摒弃这种以教师为主导的做法,突出学生在学习中的中心地位。首先在每个单元中精心设计一个有趣、具有启发性的演示案例,先让学生看到程序运行效果,激发其学习兴趣和积极性;然后从案例中引出该知识点的任务,让学生分组讨论该任务,分析该任 如何完成;接着限定任务的完成时间,让学生在该时间内完成任务并提交任务完成报告,在任务完成后学生们要进行小组互评;后教师再根据学生完成任 务的情况进行总结和评价,包括对学生任务完成 程度的评价,对任务背后的知识点的解释,对学生还没熟悉的重难点进行总结。至此,学生通过完成任务,不但对相关知识点有了一定感性认识,而且通过任务评价和总结,能够更好地理解和消化理论,提升为自己的理性认识;后根据需要再设计 1-2 个案例作为实训练习,由浅入深、由简单到复杂地巩固知识点和技能。很明显,这是一种 “从实践到理论,再从理论到实践”的做法,符合人类认识客观世界的规律。由于该任务贴近学生学习的真实情境,学生感到亲切、容易理解其次,由启发式案例提出本节要完成的任务。这里任务比启发式案例要求稍高,有利于在学生现有的基础上挖掘自己的潜力,更深的理解知识。学生在接到任务后当堂讨论并分工,这样有利于培养他们的团队合作精神,学生完成任务的过程可以放在课后进行。在任务完成后需保留源代码,对程序运行结果保留截图并用 ppt 演示任务完成流程和填写任务完成情况表;回到课堂上后学生将任务结果进行展示并对其他小组评分,教师进行评价并补充讲解重难点,包括程序结构、定义变量、数据类型、运算符和表达 式、分支控制结构、循环控制结构等。教师对知识点和关键技术步骤进行总结,对实践练习中出 现的问题进行分析,可以帮助学生构建一个 晰、完整的知识结构后,进行实践巩固练习。,以任务为驱动,教师只是起到引导的作 用,这样学生掌握的知识才是真正属于自己的知识。

三、结语

如上所述,项目任务驱动式教学的关键是合理设计项目任务,将知识点巧妙地隐藏到任务中,让任务本身具有趣味性并尽可能地贴近真实情境,使学生在完成任务的过程中不仅获取相关知识,而且发展实践能力。理论知识点不再是案例的主导, 而是作为演示案例的抽象推广。实践证明,对于《Java 程序设计》这门理论性和实践性都很强的课程,通过引入项目任务驱动教学法,进行项目实训,使理论和实践互相渗透,确实能够,激发学生的学习热情,改善教学效果,提高学生的动手实践能力,能更好地满足高职院校培养实用型技能人才的要求。

参考文献:

编程实训总结范文第3篇

关键词:数控教学培养创新

数控加工技术是近30年发展极快的机械加工方式,其高速、高精度、智能化加工技术及装备已成为企业创新的代表,不断促使人们进行新的技术创新,中职数控教学中能够且应加强培养学生的创新思维。哪么,在数控实训教学中如何培养学生的创新思维呢?我觉得应从以下几方面进行。

一、抓住中职学生心理,激发中职学生创新兴趣

中职学生文化理论课相对较差,但他们非常喜欢动手操作,有强烈的好奇心,求知欲,而兴趣是创新的源泉、思维的动力,我们常说“兴趣”是最好的老师,哪么,在数控实训教学活动中,教师应在学生动手操作的过程中,利用学生的好奇心理,引发学生创新的兴趣,增强学生创新思维的动力,解决学生创新思维的动机问题。如在课程引入时,我们可以利用加工实例进行演示操作,学生一下子就被数控加工的自动化所吸引,为什么只要按一下启动键,机床就能做出多个动作,如主轴转了,刀架换了,还自动进行一刀刀的加工,有圆的,有锥的,加工完成后,机床自动停止,学生看了,议论纷纷,指指点点,兴趣一下子就上来了。只要学生有兴趣,我们就可以抓住他们的心理,把他们引入课堂教学中,利用学生的好奇心,鼓励他们积极思考,认真探索,学生的创新思维就会得到一定的发展。

二、与实际相结合,引导学生创新编程

在数控编程的教学过程中,如果只为编程知识而讲,学生容易乏味,激不起兴趣,在此情景下进行教学收不到好的效果,如果先给学生创设一问题情景,引导学生进入情景之中,使学生在情境激发的兴奋点上,寻求思路,大胆创新。如轴类零件加工编程教学中,可以展示一些知名企业生产的轴,或生活中常见的轴类零件,如自行车、摩托车、电风扇的转轴等,让学生以这此例子进行模拟编程加工生产;又如,可以列举与本校合作的企业情况,如与我校合作的广州某数控公司,专门生产压缩机曲轴及轴承,在编程教学时,可以让学生按厂方提供的图纸,进行编程加工生产。通过生活事例、与实际生产相结合的应用等方法,引起学生学习兴趣,既充分调动学习积极性,又可提高学生的自学能力、知识运用能力、对实际问题分析和解决的能力,还可以让学生了解企业的实际情况,引导学生进入创新的思维境界。

三、采用项目式教学,培育创新加工技术

数控实训实操教学中,如果只是按照教材的安排,进行指令的学习及操作练习,则学生很难会应用,更谈不上创新了。实际教学中,我们更多的是采用项目式教学,把一个相对独立的典型零件加工任务交予学生,让他们读图、选材、方案的设计与实施、编程与加工,到完成后的评价,都由学生具体负责,教师起到咨询、指导与解答疑难的作用。如在学习直线插补、圆弧插补、循环加工等的指令时,我都会采用相应的项目,让学生进行实操加工训练,通过一个个项目的实地进行,使所有学生了解和把握完成项目的每一个环节的基本要求与整个加工过程的重点难点,在学习中对比,在探索中发现,在实践中培育创新思维。

四、充分挖掘教材元素,加强学生创新意识

要培养高素质的技术人才,教师应充分利用教学时机,挖掘创新的元素,训练职中生的创新思维,在数控实训教学中同样存在着能训练学生创新思维的元素,应该把他们挖掘出来,不失时机的加强学生创新意识。

1、利用编程的灵活性,培养发散思维

数控实训操作中,编程的方式方法有多种,可根据实际进行编程,如简单的一个轴类零件项目的编程加工,编程时可以一刀一刀切削,也可以利用循环切削,也可以采用复合循环切削,另外,还可以进行慢速及快速切削,编程灵活多样,在实训教学中,我们可以根据不同的生产条件及要求,引导学生对应进行编程加工。利用编程的灵活性是训练发散思维的好方法,通过不同的程序,引导学生就不同的角度、不同的要求、不同的生产条件分析思考加工的情况。实训教学中注重发散思维的训练,不仅可以使学生熟练掌握数控编程中各种指令的运用,使编程思路开阔,而且对于培养学生成为勇于探索新方法、新理论的创新技术人才具有重要意义。

2、通过程序分析比较,培养收敛思维

学生在数控实训学习中,一些综合式的零件加工训练,如带螺纹的轴类零件加工、带圆弧过渡的轴类零件加工、外圆与内孔的加工、配合件的加工等,往往因各人加工的习惯、对编程指令的理解及运用会不同,因此,编写的程序也会有所不同,这时,教师应对这些程序进行分析,让学生在加工过程中进行比较,引导学生思考存在的问题与优缺点,最后,让学生在各种编程加工中总结出最佳的加工工序与程式,培养学生的收敛思维。

3、利用媒体及超软仿真软件,培养联想思维

工厂企业生产中的数控机床及系统在多种多样的,而教学上的数控设备及系统不可能也不必要太多太杂,但如果只针对现有的机床进行教学,学生一到工厂,往往会觉得不适应。在数控教学中,我们可充分利用媒体及超软仿真软件,这样,可以让学生学习到不同的机床操作情况,对比现有机床的操作,进行多角度地去观察思考问题,进行大胆联想,寻求答案,训练学生的联想思维。

4、进行竞赛活动,推动灵感思维

编程实训总结范文第4篇

关键词:机电专业;数控实训;工程意识和工程素质培养;优化课程结构

中图分类号:G642.0 文献标志码:A 文章编号:1674-9324(2017)17-0120-02

一、引言

《数控加工工艺与编程》课程是应用型本科机电专业的主干课程,其工艺性和实操性要求极高,因此,一般在理论课程结束后安排有3周的数控实训环节。数控实训通常是以编程和实操训练为主,教学流程一般按照安全教育、仿真教学、数控车床和数控铣床面板操作练习、试切对刀和确定工件坐标系训练、典型零件的数控加工工艺实训等步骤来完成。按照这一教学流程,大部分学生可以初步掌握数控加工技术,并提高数控编程能力。从这一教学环节实施结果来看,尽管学生在该实训之前学习了通识课程及部分专业课程,初步掌握了一定的机电工程实践技能及计算机应用软件,但之前课程实践环节完成的是对应课程的教学任务,巩固的是知识点,缺乏交叉综合训练,因此,学生经过数控实训后,其能力处在数控操作的层面,其工程意识不强,工程素质培养有限,达不到既定的应用型专业技术人才培养目标。为此,我们对原有的数控实训教学模式改革进行了有益的探索。

二、实训规划

《数控加工工艺与编程》实训计划基于项目(校教研课题:“数控实训教学模式的改革探讨”)展开,按照典型零件的实际制造程序规划实训流程,在教学内容上改变单纯编程和操作训练,增加学生从理论到实践的体验,充分认识到数控技术在生产加工中的作用和地位。为此,将原实训过程分为二个阶段,第一阶段:数控实训,目的是强化数控实训编程和数控加工工艺训练,时间占比60%;第二阶段:工程训练,也为机械创新设计环节,学生按班分组,利用各种基本的构件及组合,设计出能够实现某种运动功能的机械机构或装置,并在数控设备上完成该设计的实物产品加工制作,时间占比40%。这两个阶段的运作流程见图1。

三、项目实施

1.数控实训阶段。此环节对于机电专业本科生掌握数控技术至关重要,必须扎实训练,打好这个基础。项目按照图1所示的数控实训流程进行实施,重点强化数控加工工艺的综合训练。学生首先通过仿真软件学习及车削、铣削加工练习,熟练掌握数控机床的操作,在此基础上能顺利完成典型零件的车削和铣削加工。学生在完成典型零件的数控车削和铣削后,需对实训效果进行总结,同时做出评价,并把加工精度检测纳入到评价指标中。

2.工程训练阶段。工程训练的重心是培养学生的工程意识。这一阶段的目标是:学生能设计出能够实现某种运动功能的机械机构或装置,并通过数控加工,把构思变成实物,实现数控技术的应用和升华。其实施过程如图1所示。(1)学生按小组提出构思,经分析和讨论,确定机械机构设计方案;(2)按目标进行机构的分析与计算,验证可行性;(3)绘制工作图,并仿真,进一步确认机构的可行性;(4)制定各构件加工的工艺路线,并编制数控程序,为零件加工做准备;(5)零件加工及检验,进一步巩固数控实训的操作技能;(6)组装及功能测试,完成实物制作;(7)撰写说明书。通过工程训练过程,使学生对以前学习过的机械设计理论课程有了更深刻的认识。如连杆机构、曲柄滑块机构、凸轮机构、齿轮机构、间歇运动机构(槽轮机构和棘轮机构等)、螺旋机构及其组合机构等。通过设计和制作,学生们懂得了专业理论是创新的基础,工程应用是创新的目的,构想和实现融为一体则是创新的保障,同时也是本项目所追求的目标。在工程训练阶段所分配的时间虽然不是很长,但学生的积极性非常高,他们充分利用时间,甚至加班自发延长实训时间,确保机构的设计和制作完成。图2、图3为学生在工程训练阶段完成的作品。当他们看到装配好的机构,经测试运转顺畅,达到了设计要求后,脸上洋溢着成功的喜悦,实实在在有了获得感,也切身体会到只有付出才有收获。答辩是这个阶段的最后一个环节,在答辩现场,学生详细介绍了从方案的拟定到制作出实物等各个技术环节,并与现场的老师和同学做了比较深度的技术交流。答辩现场生动活泼,在交流中互受启发。在轻松的互动环境中,学生的工程意识和工程素质得到了锻炼提高。同时,学生的严谨态度从侧面上反映出本项目的实施――改革教学模式也取得了很好的效果。

四、结论

在数控实训教学中引入工程训练内容,并做合理地延伸,实践证明实训效果明显优于原来的教学方式。最为突出的是把学生被动接受训练变为学生积极主动参与,把原来只是为了掌握工具,变为使用工具去实现自己的设计。尽管拓展了实训内容,增加了实训难度,但是学生独立操作的空间更大了。学生通过应用机械原理和机械设计理论,大胆创新,拟定机械机构方案、生产工艺设计、绘制工程图、编制数控加工程序、操作数控机床加工机械零件、参与精度检测、按设计要求组装和调试机构、撰写技术说明书等环节的训练,培养了学生的创新设计意识、综合工程应用能力、团队协作精神,促进了学生专业基础理论知识的巩固和应用与综合能力的培养,养成理论与实践的有机结合和良好的学风。在实践中我们深感数控实训教学改革还有很大的提升空间,作为指导教师只要本着对学生的强烈责任感,实事求是,脚踏实地,不断追求,一定能够培养出大批优秀的工程技术人才。

参考文献:

编程实训总结范文第5篇

关键词:数控 实训课 教学方法 探析

实训教学是中等职业学校教育的重要环节,关系到学生专业知识技能的掌握程度。实训教师的恰当指导,是学生学习少走弯路,更快更好地掌握技能的关键。本文结合实训教学实践,就数控实训课教学方法进行探讨。

一、让学生对数控实训任务感兴趣的方法

每当学生第一次接受新的学科学习时,总是存在着极强的好奇心理。因此,讲好课关系到学生今后的学习兴趣、工作态度、职业素质、理想志向的培养与树立。我们经常运用这几种手段加强对学生的教育。如可以通过播放相关的视频,来介绍数控机床中出现的背景、发展历程、生产特点以及未来的发展趋势。让学生知道数控加工技术是现代机械制造的新手段,它具有加工精度高、质量稳定、加工适应性强、生产率高、劳动强度小等特点。特别是它能完成许多在普通机床上无法完成的工作。让学生知道现在所学习的、未来所从事的是一项有技术含量的专业,不但社会地位高、劳动强度低、工作环境舒适,而且工资待遇不菲。让他们对未来充满信心,从而激发他们的学习自觉性和主动性[1]。

要强调文明生产和安全操作规程,让学生认识到安全文明生产是未来幸福生活的根本前提和保障面对高速运转的机床,稍不小心就会发生人伤机损的安全事故,所以操作者必须掌握好数控机床的性能,精心操作。一方面要管好、用好和维护好数控车床,另一方面还必须养成文明生产的良好习惯和严谨负责的工作作风,不断培养较好的职业素质。

利用数控仿真系统,使学生在虚拟环境中了解数控加工技术,数控加工仿真系统采用了与数控机床操作系统相同的面板和按键功能,不存在任何的安全问题,学生可以大胆地、独立地进行学习和练习。不仅如此,现代的数控加工仿真软件还能实现加工模拟演示功能和程序自诊断功能,不仅具有对学生编制的数控程序进行自动检测、具体指出错误原因的功能,还具有在真实设备上无法实现的三维测量功能。这样学生既能比较完整地学到知识,还能锻炼学生的胆量,培养他们的自信心[2]。

二、妥善安排实训步骤,减少学习“弯路”

现代的数控车床,无论是种类还是结构、操作系统、性能都发生了变化,因而,在实训中,首先就要让学生对数控车床结构进行熟悉,对车床的各方面的信息进行详细的认识,如主要技术参数、操作系统、控制面板、G代码、坐标系等。其次,通过具体的机器零件,让学生在触摸中了解所要加工的对象,在实训教师的指导下进行加工,进一步熟悉车床的性能,熟悉操作规程,减少操作时的恐惧心理,树立自信心。最后让学生通过零件的图纸进行学习,通过观察图纸,对内容和要求有了一定的了解后,确定零件的加工方案,确定零件的定位、夹具和刀具选择、切削用量的确定以及对刀点、换刀点的位置和刀具补偿等一系列问题。然后手工编写加工程序单,检验并修改加工程序,编制数控加工工艺技术文件,在实训教师在场的情况下。根据自己所编工艺路线,最好是独立的完成零件的加工。

总而言之,以“技能操作为核心”的数控编程仿真教学,有利于全面提高学生素质和综合职业能力,激发独立思考和创新意识;但传统实习手段,基础教学和基本功的训练、学习仍是职业技术学校培养学生的实操能力的基础;两者不可偏废,不能因为有新的手段方法而抛弃传统,也不能因为有好的传统不引进新的手段,两者如能完美结合,培养出的学生定是不可限量的[3]。

三、重视学生个体差异,注意因材施教

在教学过程中,要根据学生的一些心理和生理方面的发展,进行相关的考虑,同时,还要考虑到每一个学生的个性是不同的,不能一视同仁去对待。对于一些对知识的掌握能力较差的学生进行分类教学,如课下加强对他们的动手能力和技能的练习,逐步让这部分同学跟上全班的教学进度,从而能顺利的完成教学任务。如在学习关于刀尖圆弧半径补偿的使用方法的时候,对于那些在理解方面上能力不行的学生,他们无法领会刀补的含义的时候,要采取相应的措施,比如在绘制加工过程模拟图纸,让学生明白在数控加工过程中,我们是按零件轮廓进行编程的。因为刀具总有一定的半径,刀具中心运动的轨迹并不等于所需加工零件的实际轮廓,而是偏移轮廓一个刀具半径值,再加上加工余量和刀具磨损。所以,在进行外轮廓加工时,应使刀具中心偏移零件的外轮廓表面一个刀具半径值,加工内轮廓时,应使刀具中心偏移零件内轮廓表面一个半径值。这样的解释使学生明白了刀补的含义和重要性。在此过程中,师生共同针对相关的问题进行探讨。总结经验,解决实践中遇到的问题,总结提高[4]。

总之,学生能全面了解数控加工的全过程,深刻理解加工原理、机床工作过程、编程方法及制订工艺的原则,但难免会遇到一些问题,实训后老师和学生要共同探讨实训经验解决实践教学中遇到的问题。现场讲解,能方便学生总结复习和提高。在数控实训教学中,实训教师要重点关注学生的兴趣和安全操作方面的习惯的培养,每一次数控实训内容,都要进行精心的安排和设计,更好的完成实训要求,掌握数控技术。

在中职学校,学生素质相对差,在数控教学和实训条件有限的情况下,通过以上几个阶段,把教学实训与生产加工相结合。循序渐进。使学生掌握了至少一种数控系统数控车床的熟练操作能力;根据图纸制定数控加工车削工艺、编写加工程序的能力;根据零件加工需要正确选用刀具的能力;运用数控车床加工真实产品的能力,为以后的就业打下良好的基础。

参考文献:

[1]刘雄伟.数控机床操作与编程培训教程[M].北京:机械工业出版社,2001.

[2]蒋建强.数控加工技术与实训[M].北京:电子工业出版社,2004.

编程实训总结范文第6篇

基金项目:教育部2010年《操作系统原理与实践》国家精品课程建设项目(教高函[2010]14号文工学236号)。

作者简介:戴瑾,女,教师,研究方向为分布式计算与并行处理。

摘 要:结合计算机专业实验课程特点及教学现状,以满足应用型人才培养需求为目标,提出基于项目实训的操作系统实验课程教改方案。详细介绍了基于项目实训的操作系统实验教学方案的设计思路、项目实训的质量过程监控方法,并对教学成效进行了分析。

关键词:操作系统;项目实训;实验课程教改

1 操作系统实验教学现状分析

随着计算机及信息技术的快速发展,社会对具备创新思维能力和综合应用技能的计算机专业人才的需求愈显迫切,也对计算机学科教育提出更高要求。如何将基础理论知识、工程技术能力和专业素质教育有机结合起来,培养学生综合应用技能,已成为计算机专业课程教学中亟需解决的问题。然而,目前我国计算机专业课程教学大多采用“课堂讲授-课后作业-上机实验”的教学模式,其中课堂讲授是课程教学的主要形式,由主讲老师通过“概念介绍、原理分析、案例讲解”等方法向学生详细讲解相关知识点;课后作业及上机实验作为课程教学的辅助形式,通过书面习题或实验题来巩固课堂知识、提高实践能力。

近年来,各院校为适应发展适时修订教学大纲,提高实验课时,以期提高学生动手实践能力。现有工作虽从不同角度对计算机专业课程教学进行了教改探索,并取得一定成效。但这种基于“课堂作业”及“上机实验”的计算机学科教辅手段在实际操作还存在一定缺陷,具体表现在以下两个方面。

一方面现有课后作业主要通过习题设计方式,要求学生以书面形式完成。该类方法虽能强化学生对基本概念及原理的理解,强化感性认识。但由于缺乏与实践应用的结合,因此容易使学生落于解题模式,并陷入“只知其之然,而不知其所以然”的窘境。

另一方面目前大多院校都采用基于“单体实验+大作业”的形式开展实验教学。该实验教学形式实质上是一种“自底向上”的教学模式,其中单体实验以演示性及验证性为设计目标,注重对单个知识点的认知理解;大作业以综合性和设计性为目标,旨在培养学生的知识综合应用能力。该实验教学模式虽已考虑到对学生综合应用能力的培养,但两类实验之间缺乏必要的关联,整个实验教学存在“整体性不够、缺乏集成度”之缺陷,不利于拓展学生视野、培养创新思维能力。

我们认为,计算机专业教学应以“知识、能力、素质”为专业人才培养目标,以“原理、技术、应用”为专业教学过程控制手段。其中原理是理解相关知识内涵的基础,技术是强化实践能力的核心,应用是培养综合素质的途径,三者相互关联、相辅相成。实验教学环节是促成三者系统融合、验证和巩固所学知识,综合运用知识的重要教学手段,也是技能训练和能力培养的必要途径。

南大金陵学院是一所以培养面向应用型人才为目标的本科院校,基于上述理解,我们提出了基于项目实训的操作系统实验课程教改方案,并以Linux系统编程及Linux内核分析两课程为实例,在南大金陵学院的计算机专业本科生中开展了教改试点。

2 基于项目实训的操作系统实验教学设计

2.1 实训项目的设计原则

围绕“知识、能力、素质”这一人才培养目标,在构思实训项目时,我们确立了以下几个基本设计原则:

1) 实训项目必须以“培养学生自主创新能力”为目标,建立“以工程应用需求为驱动,注重知识点的覆盖性与融合性,强调项目的可集成性与可分解性”的实训项目设计理念,开展渐进式实验教学活动,鼓励学生开展自主创新。

2) 实训项目必须以“强化学生综合应用技能”为宗旨,坚持“与课堂教学内容遥相呼应,通过项目实践强化知识应用能力”的实验教学指导思想,促进学生对知识体系的理解由感性认识升华到理性认知。

3) 实训项目必须以“激发学生主动学习兴趣”为途径,引导“带着应用问题走进课堂,带回技术思路开展实训”的课程学习思路,走“边思边学、边学边干”的引导式教学路线。

以上述原则为基础,在具体设计实训项目时,我们提出从“工程应用”及“课程教学”两个角度来组织实训项目的构思方案。从“工程应用”角度,对学生而言,实训项目首先是一个为解决用户特定应用需求的工程问题,需要通过构造系统来满足应用需求。其中所涉工程问题可映射成若干关键技术问题,而对于这些关键技术问题的求解,可通过课程学习所获知识得到可行技术解决方案。从“课程教学”角度,以“知识、能力、素质”为核心的课程教学目标可通过基于项目实训、开发/设计系统来实现。因此,课程教学中的知识模块应与工程问题中的若干关键技术问题相对应,而知识点则是构成可行技术途径的核心要素。事实上,“单体实验+大作业”实验教学采用的是“自底向上”的设计模式,而基于“工程应用”及“课程教学”视角的实训项目设计方法有机融合了“自顶向下”与“自底向上”两种设计方法,这种融合有助于将“工程应用问题”与“课程知识体系”有效关联,将“学习的入口”与“应用的出口”有效关联,使学生走出“被动学习”,明白“学以致用”,激发学生学习兴趣、引导学生开展探索性学习。

2.2 实训项目的课程安排

计算机专业操作系统课程一直被历届学生认为是最难的课程之一,难以调动学生的学习兴趣和学习动力[1]。有鉴于此,我们通过开设Linux系统编程及Linux内核分析课程来开展操作系统实验教学。其中Linux系统编程课程讲授Linux的操作使用、Linux环境下的程序设计及Linux环境下的网络编程技术,使学生从应用的角度出发加深对操作系统的基本知识与基本技能的理解,学会在Linux环境下工作,掌握Linux环境下C语言实现文件操作、标准I/O库、多线程编程、Socket网络编程的技巧,学会在Linux操作系统平台上编写较大规模的应用系统,培养学生的分析问题和解决问题的实际能力[2]。Linux内核分析课程通过对Linux 内核具体实现方式和机制分析,让学生结合已学过的操作系统知识体系进一步了解Linux 内核环境、程序执行机制、内核多线程实现机制、进程调度和进程通讯、内存空间管理和访问、系统调用、系统中断和异常的实现和处理机制[3]。由于Linux操作系统的内核代码是开源的,通过对内核代码的阅读和分析,不仅让学生了解操作系统的一些重要组成环节的具体实现方法,而且对于学生进行应用程序的开发具有指导作用。

2.3 实训项目的选取

在Linux系统编程和Linux内核分析这两门课程的教学中,我们以“实现一个基于客户/服务器的FTP服务系统”为实训项目,将课程所涉知识模块(如Linux多线程、Linux文件系统/存储管理编程、Shell程序设计、System V IPC编程、进程通信编程、网络编程、用户/系统管理等)有机融合。更进一步要求学生修改Linux系统的内核配置和部分内核代码来优化FTP服务系统的性能。学生通过开发应用系统和对具体的内核实现方式进行分析,对操作系统的实现机理有了更加深入的了解和实际体会。让学生不仅“知其然”,更能“知其所以然”。强调具体编程方法的实现与基本原理方法的结合,以培养学生的综合软件工程素养和培养大型应用程序的开发能力为目标。

2.4 实训项目的教学体系

通过上述方法,我们建立了“以实训项目为主线,以分解式实验为途径”的实验教学体系,即整个实验教学围绕一个项目来开展,通过该项目将课程教学所涉知识点串联,采用分解式实验来实现实践技能的进阶训练。在该实验教学模式中,我们取消了课后书面作业,通过项目过程管理来考核学生平时成绩。主讲老师将在开学初介绍课程概况时将解释实训项目的功能需求及相关知识模块的对应关系,使学生建立对课程总体知识体系的认识。在平时教学过程中,任课老师将结合知识模块讲授情况适时分析实训项目中对应功能需求,激发分析关键技术问题,思考可行技术方案,构造分解式实验。学生在平时上机时,根据教学进度并结合项目要求,自行确定每次实习内容,主讲教师基于功能点完成情况来检查实验进展。学期结束时,要求学生提交完整的项目资料(包括可执行文件、源代码、设计文档、运行手册等)。

3 项目实训质量过程监控

基于项目实训的实验教学方式有效融合了“工程应用”中的应用需求及“课程教学”中的知识体系,形成了“识于课堂、践于工程”专业知识认知模式,为实现以“知识、能力、素质”为核心人才培养目标提供了可行方案[4]。为有效引导学生围绕实训项目要求开展自主实践、培养解决工程实践问题的综合技能,避免抄袭、拷贝其他同学作业或下载其他网络资源,我们提出了基于过程化管理的项目实训质量监控机制,具体包括以下几个方面举措。

1) 鼓励组建项目团队,开展分工合作。建议每个项目组由2~3个人组成,并推荐一个项目leader,负责任务协调(若拟单独完成,必须事先向主讲老师提交项目进度规划(设计)报告,由主讲老师通过面谈确定可否)。为避免部分学生的“搭便车”现象,要求每个学生都要提供任务分工说明书,说明任务分工情况及与其他成员在功能模块上的接互关系。在考核过程中将根据任务分工说明书进行检查[5]。

2) 基于功能模块的实验质量评估机制。基于项目实训的实验模式通过基于功能的分解性实验取代课后作业,任课老师在开学初公布实训项目考察的功能点。具体检查时间由各项目组根据实际进展情况提出申请。检查时,首先由学生现场演示功能运行效果;随后口头汇报设计思路、技术难点、实现方法、具体实现过程中遇到的技术问题及解决方法;在此基础上,由任课老师随机抽取功能实现代码进行现场提问(将针对主实现人及同组成员分别提问)。通过现场考察后,方可就实现部分完善实验报告。

3) 基于项目答辩的技术交流与项目结题考核机制。为鼓励学生开展技术交流、促进学生之间相互借鉴,在项目实训过程中将组织两次答辩(中期答辩及结题答辩)。每次答辩时间为8分钟,其中汇报5分钟,提问3分钟。答辩前需事先准备好答辩PPT,不允许在PPT上出现成段文字。答辩时首先由leader介绍项目组的分工情况及总体进展,随后各组成员分别介绍各自工作进展。随后进入提问环节,由任课老师或其他同学就答辩内容进行提问。

4 实验教学成效总结

我们以Linux系统编程及Linux内核分析两课程为实例,对基于项目实训的计算机专业实验课程教改方案进行了试点。从实施情况来看,该方案对优化实验教学成效、提高课程知识融合应用技能、培养学生创新实践素质起到了积极作用。具体表现在以下几个方面。

1) 基于项目实训的实验教学设计方案有效激发了学生学习兴趣,促成了自主学习氛围的形成。该实验教学方案以实训项目为主线,任课老师从宏观角度将“工程应用技术问题”及“课程教学知识体系”关联,而可行技术解决方案需要由学生通过课堂学习和课后实践来探索。该方式避免了传统的固化作业模式,增强了作业的灵活性,有利于唤发学生开拓视野,提高学生综合技能。从对学生实训项目考核情况来看,大部分学生在实现项目的过程中,已形成一定软件开发意识,不再满足课程知识、更注重对自学能力的培养,尝试通过查找各种资源(包括网络资源、图书资源)来解决技术问题、优化系统性能。

2) 基于过程化监控的实验质量监控机制有效杜绝了作业抄袭行为,增加了作业压力,提高了实验教学成效。在项目设计中我们高度关注解决方案的灵活性与自主性,在项目实践过程中引导同学通过不同方式设计解决方案,开展创新思维。在过程化监控实施过程中我们发现,学生之间已形成一定的技术交流氛围,师生之间的沟通也逐渐频繁。通过对已提交的项目系统来看,直接抄袭他人实验代码或下载网络资源的现象已变鲜见。值得一提的是,在2010年FTP服务系统的项目中,同为一组的两位男生在实训中期以 “希望更好挖掘自己项目实践潜能”为由,主动提出分解成两个小组。最终两个同学均非常出色的完成了实训项目。与此同时,过程化监控中的答辩环节还有效的锻炼了学生的表达能力。

3) 基于项目实训的实验教学体系还满足了“因材施教”之需求,助成了优等生的成长。为鼓励学有余力的同学积极开展探索,我们对部分功能的实现机制提供了可选方式,并通过提高难度系数来吸引感兴趣同学开展实践。该方法有效挖掘了部分学生的创新潜能,并加速了这些同学的后期成长。例如2006级一学生在实训项目开发过程中,表现出了很强创新意识。为进一步拓展其专业技能与创新能力,该生在大三结束时被推荐到南京大学计算机软件重点实验室参与一项国家863项目的示范系统研制。该同学的出色表现不仅赢得了实验室师生的高度赏识,还吸引了用人单位的积极关注与青睐。

5 结语

南大金陵学院是一所以培养面向应用型人才为目标的高等学校,培养符合市场需求的IT应用型人才是我们的当务之急。我们通过实践证明了这种基于项目实训的计算机操作系统实验课的教学改革是卓有成效的,是符合时下人才培养的社会需要的。我们将进一步总结经验,尽可能把这种基于项目实训的教学改革方法提炼成一种模式,并把它逐步推广到其他计算机专业课程中去。

参考文献:

[1] 孙钟秀,费翔林,骆斌. 操作系统教程[M]. 4版. 北京:高等教育出版社,2008 .

[2] Neil Matthew,Richard Stones. Linux程序设计[M]. 4版. 北京:人民邮电出版社,2010.

[3] 费翔林主编,李敏,叶保留. Linux操作系统实验教程[M]. 北京:高等教育出版社,2009:301-384.

[4] 国家精品课程网. 操作系统原理与实践[EB/OL]. [2010-10-11]. /vc/66838643.

[5] 叶保留,费翔林,葛季栋,等. “操作系统”实验课程建设与教学探讨[J]. 计算机教育,2009(14):47-50.

Operation System Experiment Course by Project-based Training

DAI Jin1, YE Baoliu2, FEI Xianglin2

(1. Department of Information Science and Engineering, JinLing College, Nanjing University, Nanjing 210089, China;

2. Department of Computer Science and Techology, Nanjing University, Nanjing 210093, China)

编程实训总结范文第7篇

关键词:计算机语言;逻辑性;抽象性;过程;对象

中图分类号:TP311.1 文献标识码:A文章编号:1007-9599 (2010) 05-0000-01

Teaching Reform in Computer Program Curriculum

Wu Wenyun,Deng Yaming

(Hunan Biological and Electromechanical Polytechnic,Changsha410127)

Abstract:How to do a good job teaching computer program is the teachers embarrassing question.In this paper the author many years teaching experience,teaching on the characteristics of computer programs, teaching problems,reform needs of teaching and teaching methods to make plain the reform of areas for reference.

Keywords:Computer language;Logic;Abstract;Process;Object

一、计算机程序课程教学的特点

计算机语言具有很强的理论性、抽象性,学生学习起来难度大,很难激起他们的学习积极性;并且计算机语言发展速度非常快,种类繁多,并且都有各自的适用范围。基于各个学校的实际情况,课堂教学内容也远远滞后于计算机发展速度,只能将那些具有代表性的语言(面向过程程序设计语言如c语言、面向对象程序设计语言如C++等)引入到教学课堂。因此,搞好计算机程序课程教学难度很大,如何上好计算机语言课程也是大家都在探求的问题。

二、目前计算机程序课程教学中存在的问题

(一)教学方法存在有问题

在计算机程序的教学过程中,传统的教法是按照教材编排的顺序讲授,即先介绍一条条语句及语言的语法规则,然后做适当的练习和实训。这种传统的教学方法存在以下几方面的问题:

1.堆积的语法规则和语句学生很难在短时间内消化;

2.学生不能明确课程的学习目标和方向;

3.按步就班的教学顺序会导致学生的厌学情绪;

4.达不到预期的教学效果。

(二)计算机程序课程教学中存在的客观问题

实际中的语言程序课程教学又存在几大棘手问题:

1.众多的语言规则让初学者望而生畏;

2.灵活多变的使用方法又令人捉摸不透;

3.课堂讲授时间非常短暂,所学知识得不到及时巩固;

4.学生不好的学习态度:学习思维、行为懒惰。

基于以上存在的问题,计算机程序课程教学改革势在必行。我们在教学中应该有的放矢,不断探索新的教学理念和方法。

三、教学改革方法

(一)突破传统的思维方法,根据市场人才培养需求确定课程目标体系

1.认知目标:通过项目实践,掌握程序、程序设计的基本概念、程序设计思路与方法;

2.能力目标:小组合作或独立操作,简洁明快,易于识别,寓意准确,内涵丰富,特征明显,编写精细的应用程序;

3.情感态度目标:培养学生的学习情趣,通过观察,实践,感受成就感,设计感,空间感,体验程序设计的乐趣。

(二)精心选取教学内容

课程教学内容可以模拟一个软件公司的设计部门,以一个普通的设计人员在工作中所遇到的实际问题为主线,将客户的要求转化为实际的任务,要求学生解决。整个教学过程共模拟若干个工作场景,设计教学过程于工作(生产)过程中的职场环境,将课程教学内容和要求都融入到这些案例中。

(三)认真设计并精心组织实施教学过程

本课程基于案例模拟真实公司环境的情景下,以项目案例驱动学生动手操作,进而对项目中的知识点进行总结。具体内容包括:

1.实训项目:可根据课程教学需要来确定

2.实训目标:掌握模块结构设计、面向对象程序设计及程序设计风格,掌握程序基本结构设计及实现方法。

3.基本做法

a参与人员:全体学生(分组)

b实训地点:教室+专业机房

c实训途径:设计+上机操作

4.实施步骤

策划:情景引出―明确任务―教师引导分析任务,设计讨论具体的解决方案。(由于学生初学,对代码设计的掌握还没有达到游刃有余的状态,所以前期以教师引导,帮助设计解决方案为主。后期可减少策划时间,将实施时间延长,让学生自由发挥)

实施:事前要求学生分组设计模块流程图,设计实施方案,动手设计代码,完成项目,巩固知识点。(巡查学生的掌握程度,对实施过程中出现的问题进行辅导)

总结:小组互评设计的优劣

a紧扣实训目标,总结达标程度。

b思考与互动:你学会了这个实训项目,对你的毕业论文/设计,职业资格证书考试有什么帮助?

(5)课程评价

a教学效果考试方式

平时成绩:考察学生的学习态度(20%)

学生自评:紧扣实训目标,总结项目达标程度(20%)

老师评价:理论考试和实训评价(60%)

b教学效果评价:

i组织学生参加软件水平考试的合格率

ii毕业生在相关行业就业情况:毕业生就业信息反馈获取数据

四、教学改革过程中应该注意的问题

(一)注重学生计算机思维的培养

在讲课中,应集中精力对章节的知识结构进行详细阐述、对所要解决的实际问题进行深入剖析,不应花太多的时间放在对语句语法的过多讲解。当遇到实际编程时,需积极引导学生把“要想干什么”的问题,直接转化为“要解决什么”的问题。当问题确定以后,必须选择正确的算法。当然,计算机编程中的算法和数学中的算法存在很大区别,需要教师对学生们的计算机思维进行长期而有针对性的训练和培养。

(二)启发式教学激发学习主动性

计算机语言教学的关键是培养学生的编程思维,我们可以大胆采用启发式教学,引导学生尽快明确编程思路,掌握基本编程方法。在课堂上,可以尝试让学生自己去编程实现,教师只扮演“打字员”的角色,直接把内容输入到语言环境中,一边输入一边和大家交流,如果实在有困难,教师停下来再加以详细分析,直到程序编译、运行和显示出正确结果。启发式教学很容易让学生掌握程序设计的完整过程,也可以大大提高我们授课的效率。

(三)抓住重点、化解难点

讲授重点内容时,应放慢速度、加重语气,从而吸引学生的注意力。当遇到难点时,善于化解,把问题逐渐细化,所有小问题解决了,难点自然就解决了。

(四)强化实践

计算机语言的实践就是上机编程,是培养学生综合运用相关知识解决问题的重要途径,也是我们了解教学反馈信息的直接渠道。只有亲自动手、亲自实践,才能真正体会到语言编程的乐趣,才能发现自己的智慧闪光点。通过上机练习也可以进一步加深对理论知识的掌握,也将有利于培养学生的创造思维、独立分析问题和解决问题的能力以及培养学生实际编程的能力。需要强调一点,实验内容安排上应由浅入深,开始时给出引导性实例,后期提出问题,让学生分组自主发挥,教师抽空进行总结讲解,这样更能激发他们自主学习的主动性和积极性。

(五)搞好总结

课堂教学以后,授课教师特别年青教师多写写教学心得体会,多回忆回忆课堂情况,多和授课对象交流反馈,成功的有哪些,不足的有哪些,以后就能做到有的放矢,扬长避短,更好更快地提高我们教学能力和业务素质。

总之,要教好计算机程序课程,不能按照单一的“黑板―书本”教学模式,应大胆进行课程教学改革,采用丰富多彩、满足学生需要的教学模式,精心设计并认真把握各个教学环节。只有如此,教学质量才会有本质的提升。

参考文献:

[1]吴振峰.信息技术基础,北京理工大学出版社,2001,9

[2]彭邵东.信息技术教育研究,湖南师范大学出版社,2002,6

[3]龙佑喜.C语言程序设计教程,湖南人民出版社,2004,9

编程实训总结范文第8篇

高职院校的机电、电气专业学生的一项基本技能就是能够熟练地对机床电路进行安装与调试,此项技能主要是通过购买的相关实训装置来完成的。但目前要求该专业学生只掌握这项基本技能是不够的,还要能够跟随企业发展获取生产一线的新方法及新工艺。经过近几年的使用,发现这些装置不仅存在技术上的局限,更重要的是在一体化教学中该装置提供给学生动手实践的机会不多,任务引领型教学的先进理念得不到充分应用和发挥,因此教学效果不够理想,同时对学生而言实训装置还缺乏系统全面的“新技术、新方法、新工艺”技能训练。如何开展“新技术、新方法、新工艺”实训装置的改造与创新设计呢?途径一:课题组根据任务引领型教学的要求积极寻找突破口,经过思维和观念的碰撞,从企业获得先进的职业教学理念,提高学生的创新能力,并强化学生的动手操作技能,培养适应现代企业需要的电类高技能应用型人才就是现在要解决的问题。经过改造的“电工实训装置”包含了机电一体化、电气自动化等专业所涉及的基本技能和专业知识,包括了机床电气控制技术、PLC技术等知识与技能的要求,目的是为学生提供一个典型的、综合训练的工程环境,而且还可为学生构建一个发挥学生潜能和创造力的实践平台,进而能在此平台上实现知识的实际应用、技能的综合训练和实践动手能力的客观考核。途径二:针对机电一体化专业开设的一体化课程“机电设备安装与调试”,开发有关PLC新的项目,让学生动手。通过学生自己的设计、安装进一步了解如何用PLC控制外部设备,提高设计与动手操作技能以及应变能力。途径三:在改造过程中可以让毕业生参与进来,教师通过给学生制订工作计划与分配工作任务,在指导过程中渗透对学生能力的培养,在任务实施过程中使毕业学生在知识运用与获取、实践训练与素质养成、沟通与合作、总结与创新等方面取得一定的进步。

二、改造的创新点

1.综合性改造完成的网孔型电工综合实训装置除了可以完成机床电气部分的内容外,还可完成PLC实验室所缺少的项目,不仅可以提高学生的学习积极性,还可增强学生的创新设计和应用能力,具有一定的实际价值。改造重点是在改造过程中增加PLC的内容,让学生认识PLC与传统电气控制之间的联系与本质区别,学习PLC外部接线技能,探索如何将PLC编程模块化和层次化。网孔型综合实训装置主要由实训桌、网孔板、自购实训元器件组成。改造过程中,自行购买西门子CPU226主机,集成数字量I/O(24路数字量输入,16路数字量输出)、RS-422通讯口、SC-09通讯编程电缆及转接输入输出口、中间继电器、电源模块等。主要利用PLC软件编程,通过S7-200虚拟环境实时显示PLC的运行状态,并对PLC的外部接线进行错误检查、PLC编程训练、PLC程序编写测试等功能。2.灵活性改造设计完成的电工综合实训装置,实训项目可自行确定,根据所选的项目选择相应的元器件。该装置即可以作为课程考核设备和维修电工技能考证模拟训练设备,也可以作为PLC课程实训项目设备。学生根据自行设计的线路进行元器件的合理布局,安装、接线全部由学生自行完成,接近工业现场,通过一系列项目实训培养学生的动手能力和实操技能。3.实用性改造完成的装置在实训时采用已有的网孔板与购买的PLC模块相结合的方式,实用性较强,不仅操作方便、更换便捷、易扩展或开发新的实训项目,而且具有动手能力强、接近工业现场,投入使用不仅占地面积小,节约实训场地,而且减少基建投资,经济效益显著。4.安全性该实训装置安装电压型漏电保护器和电流型漏电保护器可以确保学生的人身安全,电源输出有监视及短路保护功能。

三、不足之处