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 文章中心 > 滑雪培训总结

滑雪培训总结

开篇:润墨网以专业的文秘视角,为您筛选了八篇滑雪培训总结范文,如需获取更多写作素材,在线客服老师一对一协助。欢迎您的阅读与分享!

滑雪培训总结范文第1篇

摘 要 本文通过文献资料法和调查法,总结我国大众滑雪运动安全现状,分析大众滑雪安全事故产生的原因、频率、对象,归纳影响大众参与滑雪运动的主要安全因素。从自然因素、设施因素以及人为因素三个方面对大众滑雪安全存在的问题进行分析并提出合理化建议。

关键词 大众滑雪 滑雪安全 安全因素

我国大众滑雪运动真正意义上的产生要从20世纪九十年代在东北各地兴建滑雪场开始。我国大众滑雪运动发展历史虽然短暂,发展速度却惊人。如今,滑雪运动不再是精英或贵族运动,申奥成功成为我国大众滑雪运动发展的助推剂。然而大众滑雪事故频发,著名运动员的受伤让许多还未体验过滑雪乐趣的人望而却步。大众滑雪安全事故发生频率很高,参与过大众滑雪运动并受伤的人群占总数高达10%。其中重度损伤约1.8%,即每100位滑雪者中,有近2个人由于在滑雪运动中受到损伤,需15~30天的住院治疗。有31%对参与滑雪运动心存顾虑,考虑减少参与此项运动,而3%的人坚定选择不再参加滑雪运动。以上数据向我们传达了:尽管滑雪运动吸引了越来越多的参与者,但滑雪运动的安全问题已成为制约人们参与此项运动的重要因素。

一、影响大众滑雪运动参与的安全因素

(一)自然因素

国外滑雪事故常因极端天气情况如雪崩、大雾等产生。由于地理条件的不同,欧洲、北美的许多雪场建在巨大山脉中,雪道铺设依靠自然降雪,对自然环境相对依赖。而我国滑雪场依托的山体海拔较低,人工造雪为主,加之雪道数量有限,面对极端天气能够及时关闭雪道,便于控制。所以在我国,自然因素对滑雪安全的影响很小。美国犹他州大学对滑雪场事故的数据调查显示,87%滑雪事故发生在晴朗能见度高的天气。这说明,异常自然条件对滑雪事故的影响与其他因素相比较弱。

(二)设施因素

设施因素涵盖雪道设置、雪场设施、滑雪装备、雪场标志几个主要部分。雪道设置体现在雪道难度和雪质两个方面。我国滑雪场所管理规范对雪道的长、宽、坡度有界定,如果雪道难度设置不合理,坡道过窄、过陡或伴有急弯,则存在安全风险。雪质包括粉状雪、冰状雪、浆状雪、混合雪等等。雪质越差,要求滑雪者技术水平越高,如果初学者滑冰状雪或未经压实的颠簸雪道,易发生侧翻和难以停止的情况。雪场设施主要包括安全网,魔毯、托牵、缆车、雪地摩托等运载设备和造雪机、压雪机等器械。其中安全网是保护滑雪者安全的最基本屏障。设施的好坏直接决定着雪场安全状况。滑雪装备指雪鞋、雪板、头盔等。选择适合自己的装备也能够保障自己的安全。反之,一双不合脚的雪鞋和超出自己驾驭范围的雪板都会增加摔倒的几率。雪场标志种类众多,警示标志、指示标志、宣传板、公告栏等等在雪场随处可见。都说滑雪像开车,这些标志也就像马路上的标志一样,为滑雪者行为提出指导和规范。

(三)人为因素

大众滑雪者作为运动参与的主体,同样是安全事故产生的主体。对于滑雪者来说,滑雪技术水平是安全事故产生的最主要原因。初学者往往对自我认知不充分,水平不高胆子很大。对滑雪规范也不了解。在没人知道的情况下贸然尝试难度较高的雪道,容易伤到自己和他人。一旦发生事故,除了伤病带来的痛苦,也会降低滑雪乐趣,产生恐惧心理,从而导致滑雪参与度降低,甚至影响大众滑雪运动的发展。雪场工作人员是安全因素另一个参与主体,其中包括滑雪指导员,场地管理员,救护队,缆车管理员等。这些工作人员对于滑雪安全知识的了解程度,专业素养程度和是否具有责任心能够对滑雪者的安全产生正面或者负面的影响。

二、规避安全隐患的对策

(一)建立极端天气预警,尽早采取有效措施

自然条件对我国大众滑雪安全的影响较弱,大风、雾、雪等能见度低或气温较低的天气,尽早预告,及时封闭缆车和雪道,建立极端天气预警可以有效避免自然因素带来的安全隐患。

(二)严格遵守场所规范,定时进行设备更新

设施因素涉及的细节较多。对于雪道等级划分、安全网的设置应严格遵守中国滑雪协会颁布的我国滑雪场所安全管理规范的要求。运载设备和场地平整器械应及时检修维护。滑雪装备杜绝“二手”。充分利用宣传栏,广播等设备宣传安全知识,滑雪者行为规范。在危险地段设置安全警示标志。

(三)规范雪场管理人员从业资质,完善滑雪指导员培训体系

雪场不同岗位的工作人员对自己的工作领域和职能有清晰的认知。器材服务人员应熟知滑雪器材的性能和安全使用方法,安全巡查救护人员必须持有资质证书上岗,并熟知《中国滑雪运动安全规范》。滑雪指导员须持有中国滑雪协会颁发的资格证书,除了传授滑雪技能,还应教会滑雪者应该具备的安全常识。

(四)依靠媒体手段,宣传滑雪运动安全知识,培养滑雪参与者安全意识

信息化时代,媒体能将信息传递到世界每一个角落,滑雪运动在我国日益火爆,媒体参与度也迅速提高。作为社会导向,将安全问题、因素及解决办法通过媒体手段传递给每一个滑雪者能够树立一个正确的导向。滑雪场的氛围对于安全事故起到防范作用。充分利用雪场环境,广泛为大众提供安全常识,潜移默化培养滑雪者安全意识。

三、 结语

本文从三个方面分析了影响大众滑雪安全的因素,并从四个角度提出了合理化建议。未来随着无线传感技术,电子信息定位等技术的完善,滑雪者的安全会从更具体的层面得到保障。安全作为滑雪者首要关注的因素,也将逐渐弱化其对大众参与的影响。从而在技术层面推进大众滑雪运动本身的发展和普及。

参考文献:

[1] 孙佳剑,丹.大众滑雪安全与体育休闲旅游的协调发展[J].冰雪运动.2014(5).

滑雪培训总结范文第2篇

关键词:体验;冰雪旅游;开发对策

中图分类号:G124 文献标志码:A 文章编号:1002-2589(2013)10-0083-02

一、体验式冰雪旅游的提出

(一)体验与体验经济

体验,顾名思义就是在实践中认识事物,亲身经历。体验,也叫感悟或体会,是用自己的生命来验证事实,感悟生命,留下印象。约瑟夫·派恩在《体验经济》一书中认为:体验经济是继农业经济、工业经济和服务经济之后的第四种经济形式,已成为现在世界上成长较快的经济领域。体验经济具有娱乐性、教育性、审美性和逃避性的特征。

(二)冰雪旅游

冰雪旅游属于生态旅游范畴,是以冰雪气候旅游资源为主要的旅游吸引物,体验冰雪文化内涵的所有旅游活动形式的总称,是一项极具参与性、体验性和刺激性的旅游产品。冰雪旅游具有参与性、体验性、较长的逗留时间、对资源较强的依赖性、健身性和休闲性的特点。冰雪旅游可以分为:一般冰雪旅游、运动休闲类冰雪旅游、节庆类冰雪旅游及赛事类冰雪旅游。

(三)体验式冰雪旅游

体验式冰雪旅游,就是在冰雪旅游中自己亲身感受过的生命历程,所得来的感悟。体验式冰雪旅游是在体验经济发展大背景下和冰雪旅游存在缺乏体验式模式状态下提出的,很有市场开发和丰富冰雪旅游文化内涵的价值,值得深入研究。体验式冰雪旅游可以分为:娱乐的体验、体育锻炼的体验、参与大型赛事及其他与冰雪旅游有关活动的体验和多种类型冰雪景观的审美的体验四种方式。这四种体验方式都很重要,缺一不可,但当前强化冰雪旅游娱乐方式是吸引旅游者最好的方式。

二、体验式冰雪旅游发展进程中的问题分析

哈尔滨体验式冰雪旅游还处在起步阶段。应当承认哈尔滨目前在冰雪旅游方面体验式色彩越来越浓,活动内容越来越多,冰雪旅游市场通过强化体验式模式也越来越宽广,体验式冰雪旅游得到一定程度的发展。但是,随着时间的推移,以及后开发地区的跟进,哈尔滨市民参与程度高、滑雪期长、雪质好等优势逐渐在减弱,体验式冰雪旅游开发还不够拓展,存在以下几方面的问题。

(一)由于体验式冰雪旅游开发不够深入,哈尔滨本地市民缺乏参与热情

据统计数字表明,近几年哈尔滨冰雪大世界和雪博会的接待人数呈上升趋势,近两年哈尔滨冰雪大世界的接待人数突破百万人次,雪博会的接待人数突破三十万人次,但均以外国和外地游客为主,本地市民所占比重偏低。哈尔滨发展冰雪旅游必须要重视本地客源问题,哈尔滨本地市民参与性低已经成为制约哈尔滨市冰雪旅游市场扩展的一个瓶颈。

(二)体验式冰雪旅游开发服务设施建设不够理想

过去,一些自然因素影响给哈尔滨体验式冰雪旅游项目的进一步拓展带来损害。例如亚布力的风灾就是一个不可忽视的因素。再加上融资效果较差,资金投入规模较小,使冰雪旅游产业发展与体验式活动设施还不够完整,旅游产业链开发进程比较短,基础设施发展不够快,综合配套工作不到位,导致体验式冰雪旅游产品很难深入开发。如滑雪产业的上游产业,滑雪服、器材、缆车、索道及人工造雪系统等生产企业和产品明显欠缺。

(三)体验式冰雪旅游市场意识、产业创新理念跟不上国内外发展形势需要

很多冰雪旅游景点设计的视觉审美较少、现代科技技术应用不广泛。比如,许多冰灯雪雕景点还停留在冰建筑、雪景、灯光等原有水平上,现代科学技术应用了一些,但不高端、不新颖、不大气,远不如奥运会、亚运会、大运会等集灯光、投影、激光技术于一体的大场景、大制作、大气派,尤其缺少新奇和特色冰雪景观制作。近两年冰雪大世界推出的“林海雪原”景区表演利用雪上、冰上运动项目,利用舞美、视频、灯光、特效等手段,举办的大型冰雪实景演出,游客观看后反映也较好,但是我们不得不承认它和杭州的“西湖印象”相比还是有一定差距的。

(四)体验式冰雪旅游发展的管理体制制约自身发展

冰雪旅游发展的管理体制存在相互制约、衔接脱节、多头管理等种种弊端,不适应进一步推进冰雪项目发展需要。哈尔滨市冰雪旅游产品主要以冰雪大世界、太阳岛雪博会、冰灯游园会、滑雪、极地馆建设为主,主要产品在行政上分别隶属文化、园林等部门。由于缺乏全面的调控手段,行业管理和行政约束能力很弱,出现了很多管理上的空白点,加上利益关系等影响,许多冰雪旅游产品被人为分割,冰雪旅游资源的统筹开发和冰雪旅游产品的整体设计难以进行,使得冰雪旅游业缺乏整体竞争力,在一定程度上滞固了其发展的脚步。

三、体验式冰雪旅游发展的对策

冰雪旅游开发要做的事情很多,但笔者仅就体验式冰雪旅游提出发展对策建议。

(一)在冰雪旅游发展上要大力强化和增加体验式内容

首先,强化审美式体验冰雪旅游。通过实现集原始风光、人造景观与现代灯光、投影、激光于一体的、具有动感效果的特殊的冰雪人文景观产品相结合的冰雪景观制作,改变当前的大型冰雪景观制作虽美观但现代化科技手段应用不足的局面。

其次,强化参与开发民俗型冰雪旅游的娱乐活动娱乐式体验冰雪旅游。在开发冰雪观赏景观的同时要使一些具有民俗色彩的活动参与进来。如:满族人喜欢的冬季活动滑冰车、拉爬犁、冰上踢石球等;达斡尔族的打冰哧溜,锡伯族的蹬冰滑子、撑冰车;赫哲族的滑雪、狗拉雪橇、森林狩猎等,要以“编织”故事为切入点,提高现有产品的创造力,促使这些风格各异的民族文化,构成一幅多彩的民族风情,增加游客可参加的娱乐式体验活动。

再次,强化参与冰上休闲型体育冰雪旅游体育体验。除了滑雪项目外,可在冰上拔河、雪地碰碰车、人拉爬犁、打冰尜、冰地开江冬游等方面进行拓展性探索。同时,使游客能在体育冰雪旅游中既参加体育健身活动,又能采购休闲娱乐的体育旅游相关产品。体育冰雪旅游者,可通过消费亲身体验和感受体育冰雪旅游活动的魅力,满足其体育冰雪旅游心理需要。

最后,强化参与大型活动的体验式冰雪旅游。尤其在地方特色的体育盛事、大众体育比赛等具有体育冰雪旅游特色的活动或非日常发生的体育冰雪旅游特殊事件等,都要突出体验式冰雪旅游的特点。如:哈尔滨国际滑雪节、冬季奥运会、亚冬运会、世界锦标赛等有影响的国际比赛所需的赛事类冰雪旅游产品。尤其是要大力挖掘日常旅游与开展节庆类假日冰雪旅游相结合的体验式冰雪旅游项目。节庆型冰雪旅游包括利用元旦、冰雪节、春节、元宵灯节的机会,开展一些具有地方特色、充满喜庆色彩欢庆活动。

(二)整合冰雪资源,实现为开发体验式冰雪旅游服务项目的延伸发展

通过引资合作,发展雪具、滑雪服装、索道、缆车、造雪机、压雪机、雪地摩托等滑雪用品和装备,逐步发展壮大体育冰雪旅游配套产业。哈尔滨打造精品景区景点,扩大和提高冰雪大世界、冰灯游园会、太阳岛雪博会的规模和档次,使哈尔滨冰雪旅游始终处于国际前列。城市的冰雕、雪塑、冰灯文化艺术不仅要有规模和数量,更要体现冰雪文化艺术的品位。根据不同游客的需要,精心设计精品主题旅游线路,展示哈尔滨的冰雪特色,增强对外埠游客的吸引力。充分利用我市冰雪运动的传统和优势,组织速滑、冰球、冰舞、花样等比赛和表演,提高全民参与冰雪运动水平,开发更多可供游客参与的娱乐项目,增强旅游的趣味性。

(三)不断完善体制和机制

围绕哈尔滨冰雪旅游,打造冰雪经济产业链,建立产业链条延伸的合作机制。进一步做强和拓宽冰雪核心产业,构建冰雪观光、冰雪运动、冰雪度假、冰雪艺术、冰雪民俗、冰雪餐饮等冰雪旅游产品体系,积极拓展冰雪旅游的下游产业,打造冰雪旅游综合体,提升哈尔滨旅游集群化发展水平。完善冰雪旅游的市场机制,冰雪旅游的竞争已经由产品竞争走向品牌竞争,提高哈尔滨冰雪旅游的知名度和美誉度,吸引客源市场,争取占领更多的市场份额。建立吸引、利用、培训人才的机制,充分挖掘哈尔滨在项目策划、冰景制作、组织实施及冰雪技艺人才,充分利用好现有的专门人才,并培育各类人才新的增长点,建设哈尔滨冰雪旅游培训基地,真正承担起为国家和地方提供各级各类冰雪旅游人才培训的职能。要建立体验式冰雪旅游项目建设的责任机制与奖惩机制。通过层层落实责任制,使体验式冰雪建设项目有布置、有检查、有总结、有监督、有奖惩,做到项目有人负责,责任能够追究。

(四)不断完善体验式冰雪旅游的服务设施和服务内容

提高体验式冰雪旅游产品的档次和提高冰雪旅游的服务质量及运用价格机制调整市场,实现“食、住、行、游、购”之间的有效配合。旅游者在“食”的方面,通过味觉体验,使其享受到哈尔滨独有特色食品味道,叫响“龙菜”,形成自己吸引人的独特菜系。同时把哈尔滨原有的香肠、面包、酒糖、“一手店”和“裕昌店”、“老鼎丰”、“肉联”、“秋林”食品做大做强,提高味觉在体验式冰雪旅游的感召力。在“住”的方面,整合高、中、低档酒店,满足不同消费群体的需求。在“行”的方面,要把解决道路交通问题作为推进体验式冰雪旅游业发展的基础。一方面加大投入,增加出租车数量并进行出租车驾驶员职业道德教育,解决出租车打车难的问题;一方面要发挥好公交车的作用,可借鉴大型超市有多条线路招揽客源的做法,开辟滑雪场、冰雪大世界等专门线路。

总之,哈尔滨体验式冰雪旅游有潜力、有优势、有市场,我们不能丧失信心。当前,最主要的是迎接来自国内外的各种挑战,解决发展进程中的问题,不断完善自身,不断改变弱势环节,我们就能赢得竞争中的主动权,营造体验式冰雪旅游的新局面。

参考文献:

[1]张丽梅.冰雪旅游策划[M].哈尔滨:哈尔滨工业大学出版社,2011:1.

[2]约瑟夫·派恩.体验经济[M].北京:机械工业出版社,2012:3

[3]王晶,邸春光.中国哈尔滨国际冰雪节和日本札幌雪节比较研究[J].学理论,2012,(4).

滑雪培训总结范文第3篇

关键词:吉林;冰雪体育产业;战略

本文为吉林省体育局社会科学研究项目

中图分类号:G812 文献标识码:A

原标题:北京成功申办2022冬奥会背景下吉林省冰雪体育产业发展战略研究

收录日期:2017年1月17日

一、前言

吉林省是冰雪大省,冰雪体育资源极具优势。尤其是北京申奥成功后,吉林省政府高度重视冰雪体育的发展。2016年9月,吉林省委、吉林省人民政府关于做大做强冰雪产业的实施意见中指出:要贯彻落实关于“冰天雪地也是金山银山”和“三亿人参与冰雪运动”的重要指示精神,抓住2022年北京冬奥会历史机遇,以满足冰雪消费需求为主线,以冰雪旅游为主体、冰雪体育为基础、冰雪文化为引领,强化冰雪关联产业融合发展,打造长白山国际冰雪品牌,努力把吉林省建设成为中国冰雪产业大省、冰雪旅游强省和世界级冰雪旅游目的地。2022年北京奥运会的举办将极大地推动我国冰雪体育的发展进程。

二、吉林省冰雪产业SWOT分析

(一)优势分析

1、吉林省冰雪旅游的自然资源优势。吉林省是世界公认的最适冰雪运动区域,全省降水5~8个月是以固体形式降落,在10月、11月或2月、3月出现最大积雪深度。由于属于温带大陆性气候,四季分明,寒冷漫长的冬季以雪质好,气温适中,风速小且全年日照2,200~3,000h等特点成为冰雪体育旅游资源的形成不可或缺的重要气候条件基础。

2、冰雪体育品牌的优势。吉林省冰雪体育产业经过多年的发展打造了很多享誉国内外的冰雪品牌,也成为吉林省的冰雪名片。如,吉林的雾凇冰雪节、长春瓦萨国际冰雪节,这些品牌诠释了吉林省冰雪文化内涵,展示了吉林省的冰雪艺术魅力。

3、市场化运作冰雪体育旅游项目经验的优势。吉林省政府积极鼓励企业通过参股、控股或者独立经营冰雪旅游项目,吉林松花湖万科滑雪场、长白山万科滑雪场就是典型的民营企业投资兴建的具有国际水平的高质量的滑雪场,经营模式和理念先进,企业效益良好,这是目前吉林省市场化、社会化运作冰雪旅游项目的典范,也是吉林省发展冰雪旅游产业的基础。

4、冰雪艺术人才的优势。多年来冰灯、冰雕等冰雪艺术活动培养造就了大批冰雪采掘、设计、创作等经验丰富的艺术人才。冰雪体育运动的发展,培养造就了大批的滑冰、滑雪、冰球等项目的运动员、教练员、专业管理人才。他们都是发展冰雪旅游产业的宝贵财富。

5、政策优势。冰雪是吉林省重要的旅游资源,得天独厚,以冰雪为主的体育旅游必然会受到高度的重视。每到深秋时节,全省就开启了冬季冰雪旅游市场开发工作。省领导亲自率团到京津唐、珠三角、长三角等主要客源地区开展冰雪旅游系列推广活动。为使吉林省旅游营销推广长期化,还在各地设立旅游推广中心。近年来,伴随各类冰雪旅游节庆活动启动,从全省各大旅行社和网站反馈的信息,让人欣喜不已,全省接待游客总量和旅游总收入正在节节攀升。

(二)劣势分析

1、冰雪体育产业专业人才匮乏。吉林省缺少冰雪体育产业专业人才,尤其是体育旅游的专门人才,在冰雪产品的打造、冰雪旅游活动的策划等专业性不强,极大地影响了服务质量。从技术的角度来看,有些新的技术没有专业的人员进行应用。从人力资本上来看,一些滑雪场管理人才、滑雪场的维护、装备维修、滑雪教练员的人才纷纷被北京等地高薪请走,这与吉林省经济欠发达有直接关系。

2、经营管理制度不完善。吉林省冰体育产业经营理念还需更新,管理制度尚需完善。吉林省旅游局和体育局等相关部门的合作缺乏深度,所以导致冰雪体育产业的主体冰雪旅游产业经营不佳。

(三)机遇分析

1、体育旅游热潮的兴起。冰雪体育旅游作为近年来新兴的体育旅游形式之一,具有广阔的发展前景。近年来,全国多个地方,如内蒙古、新疆、四川、河北、北京等地区,只要有雪存在的地方,均纷纷斥以巨资开发利用,以期借助冰雪旅游拉动地方经济。冰雪旅游正以其巨大的经济效益成为新的经济增长点,并快速成长起来。

2、国家政策的扶持。2016年吉林省出台了《吉林省委省政府P于做大做强冰雪产业的实施意见》,《意见》中指出冰雪产业是吉林省具备国内领先发展、国际竞争潜力的特色优势产业,资源禀赋高、市场前景好、消费拉动大、综合带动性强。吉林省要紧紧把握冰雪产业发展的黄金增长期,充分释放冰雪产业发展的巨大空间与潜力,大力发展“白色经济”,加快推进“白雪换白银”,引领服务业发展,助推吉林老工业基地全面振兴。

3、北京冬奥会的申办成功。2022年北京冬奥会的举办,为吉林省冰雪旅游的发展提供了极大的机遇,政府将加大投资力度,改善冰雪场地的硬件设施。

(四)威胁分析。国内各地冰雪旅游发展势头强劲,正在威胁着吉林省冰雪旅游业的速度与发展。目前全国已建成将近200家滑雪场,年收入超过百亿元人民币,内蒙古、新疆、北京、河北、四川等地冰雪体育旅游发展迅猛。

三、吉林省冰雪体育产业发展战略

(一)构建多层次市场格局。冰雪体育产业是绿色产业,也是朝阳产业,它可以带动住宿餐饮、娱乐、购物、交通运输、滑雪器具等一系列相关产业的发展。因此,我们要高度重视冰雪体育产业的发展,要把体育产业作为经济增长点和扩大就业的重点加以发展。加强对冰雪体育产业的研究和宣传力度,借鉴发达国家和地区冰雪体育发展模式,不断探索和总结适合吉林省发展冰雪体育产业的经验,逐步建立起一个内容齐全、效益明显、竞争力强、充满朝气、多层次的冰雪体育市场格局。

(二)加强冰雪体育产业基础配套设施建设。基础配套设施落后一直是制约我国冰雪体育产业发展的瓶颈,也是吉林省冰雪体育产业发展面临的首要问题。因此,必须加大投入,加强管理,提高滑雪场的基础配套设施的服务质量,使景区的外部环境整洁、功能完善,集吃、住、行于一体,全面满足游客的多种需求,做大做强冰雪体育产业。

(三)改革冰雪体育产业管理体制。要使冰雪体育产业高效持续地健康发展,必须建立一系列的法律和规章制度及一整套科学的、具有权威性的体育产业统计指标,明确管理部门、经营部门各自的责任、权利、义务,加强对体育产业的有效监测和评价,使冰雪体育产业发展在法律规范下健康有序地发展。

(四)培育和打造品牌,提高市场竞争力。吉林省要依托现有的冰雪体育旅游资源和旅游相关设施,开发精品冰雪体育旅游,使冰雪体育旅游的品牌产品走高档次、高水准的发展之路,实施品牌战略,树立品牌形象,以提高市场竞争力。让冰雪体育旅游品牌深入人心,让世界都了解吉林省这个品牌。

(五)在人才培养上下功夫,推动产业不断升级。冰雪体育产业是以人的服务为中心的第三产业,需要培养具有较高专业水平、具有创新精神和创新能力的专业人才,从而不断推动产业升级。一方面政府各级部门要加大对旅游专业人才的重视程度,出台相关优惠政策,以吸引更多的国内外的优秀专业人才来本地发展;另一方面要重视对经营管理人员的业务培训,加强对外的学习交流,提高在职人员的素质。

滑雪培训总结范文第4篇

2018年现代教育技术中心在学校党委领导下,在学校领导的关爱和支持下,积极创新工作、提高思想定位、提升服务质量,圆满地完成了部门工作任务和学校部署,总结如下:

一、党务工作及政治学习方面

二、信息化建设方面

1、校园网线路维护更及时,保障上网服务,网络覆盖更全面。校园网全年线路故障及时处理,加班加点保障网络稳定运行,完成锅炉房(老干部)、二号楼五楼六楼辅导员办综合布线、求智楼所有房间接入、学生四公寓五公寓内网络施工等,提升网络覆盖。

2、核心网络优化整理,提升校园网安全稳定。加强核心网络管理,优化核心机房电源、线路、设备摆放,将原来的三层网络结构优化成大二层,提高管理效率降低风险故障点;清理整合设备,对超期设备进行断电、下架,加强虚拟化率、节约能源。

3、加强网络信息安全管理,发现问题及时处理。积极学习贯彻《网络安全法》相关要求,加强上网人员安全意识、业务技能培训,举办网络安全宣传周活动,充分发挥网络安全设备功能,对发现的安全事件及时处理,全年无事故。

4、提高网站、信息系统平台安全管理。门户网站、OA平台等主管平台全年值守,确保数据安全无事故。同时还帮助相关部门建设管理作风整顿网站及网络举报直通车系统、党代会网站、学院第二届“我最喜爱的老师”评选活动网络投票系统、信息公开网站、思想道德网站、解放思想大讨论网站等10余个网站平台建设、维护、使用培训等技术支持。

5、在OA办公平台建立“提升师生信息化水平”专栏,定期信息,提升学校整体信息化素养。

6、全年为各部门提供上门、远程技术服务600余次,解决各类疑难问题。

三、服务教学

现代教育技术中心承担着全校9个计算机教室、6个外语语音室、38个多媒体教室、2个录播教室及学术报告厅等近60个信息化教学场所的日常管理,负责对近800台(套)的教学设备进行管理和维护工作。。。。。

四、电教工作相关支持

1、完成学校布置的音视频录像编辑制作工作。包括院党课、冬残奥会冠军回家乡接机、芬兰商务代表团来我校体验冰壶、学院重大会议、运动会、新生开幕式、毕业典礼和、中东欧大学生嘉年华、等活动、四六级考试保卷全程录像、大冬会火炬接力活动接力和演出录像、哈尔滨之夏我校专场演出录像、冬残奥会冰壶代表团来我校交流录像、国家教育出版社的冰雪丛书,花样滑冰、冰球、高山滑雪单板滑项目视频制作、研究生考试出题录像,阅卷录像、人事处招聘全程录像等。

2、多媒体教室维护管理相关工作。包括:配合中心和厂家对两个教学楼教室多媒体设备换新的安装调试工作、维护第一、二号教学楼新旧多媒体教室设备110余件次(包括电脑软硬件故障、电脑系统重装、投影故障、电子白板失灵,等一系列使用过程中发生的问题)、报废年限久远无使用价值的多媒体设备、培训老师使用多媒体教学设备等。

3、学术报告厅使用情况。年度内各种大型会议,各系迎新见面会,学院党课、优秀运动员上课、高雅艺术进校园以及就业指导的各种招聘会等会议和学生活动使用报告厅共计300多次(多数是在中午、晚上和假期时间进行)、暑假为2022年北京冬奥会来我院学习交流使用报告厅提供服务保障工作、保障学工部和团委在报告厅组织的学生活动,其中大部分时间均为假期休息时间、杭州体育局代表团来我院学习交流、张家口体育局代表团来我院学习交流、利用休息时间配合厂家安装调试led屏幕等。

4、完成新闻专业课教学和新闻专业实验室使用管理工作。具体包括:完成体育摄影基础,体育摄像基础、体育摄影与摄像等专业课的教学工作任务,配合新闻专业进行实验课40余节,高清演播室、平面媒体实验室和非线性编辑实验室的安装调试工作,培训新闻专业师生实验室使用等。

五、完成学校部署工作方面

除了保质保量完成本职工作外,中心还对学校部署和临时安排的工作全力支持。具体包括:中央财政相关材料撰写与整理,省机要局建设保密传输系统项目相关工作,完成“**”、 “十一”期间网络安全值守、并每天向上级部门汇报,滑冰馆赛事网络直播相关技术支持,省教育厅网路安全检查相关工作等。

六、存在不足

滑雪培训总结范文第5篇

[关键词] 社会工作 小组工作 拓展

一、拓展培训与拓展旅游

拓展训练(Outward Bound),又名拓展培训,也叫做体验式培训。这种训练起源于二战期间的英国。当时大西洋商务船队屡遭德国人袭击,许多年轻海员葬身海底。人们从生还者身上发现,他们并不一定都是体能最好的人,但却都是求生意志最顽强的人。于是创办了“阿伯德威海上学校”,训练年轻海员在海上的生存能力和船触礁后的生存技巧。战争结束后,拓展训练的独特创意和训练方式逐渐被推广开来,训练对象由海员扩大到军人、学生、工商业人员等群体。训练目标也由单纯体能、生存训练扩展到心理训练、人格训练、管理训练等等。

拓展旅游就是拓展培训和旅游观光的相结合,可以说它是一种新兴的旅游方式。拓展旅游介于旅游和拓展训练之间,除登山、完成拓展项目、野营外,还有攀岩、溯溪、滑雪、探洞等多种方式,主要去一些新开发或未开发景区,同时安排相关游客完成相关的拓展训练项目,使他们在放松身心,欣赏美景的同时,能在心灵上、认识上、价值观上有所体验和感悟。

拓展训练开展的形式主要是分小组(队)进行,每组(队)由一名培训师或教练员带领所有的活动,人数一般在15人左右,时间一般为连续的1~3天。地点一般选择在风景优美的山水景区,并且有精心设计的活动设施和器材。

二、小组工作

社会工作专以帮助人们发展内在潜力,运用外在资源以求得自立自产的生活。小组工作是社会工作三大方法之一。小组工作是有意识编制小组进行活动的方式,尽可能的提高个人潜能、改善人际关系、增强社会功能及实施社会活动等等。拓展培训的过程就像是一个发展性模式的成长小组(或团体)的过程:透过教练员的引导,小组组员尝试一起克服困难,度过危机,达到共同发展。

三、拓展旅游与小组工作的相同点

拓展培训与小组工作都会把受训人带到大自然或专用训练场地,通过富有挑战性的课程,考验、磨练其克服困难的毅力,培养健康的心理素质和积极进取的人生态度,增强团队合作的团队意识。体验式培训以体能活动为先导,以挑战自我为重点,完善人格、熔炼团队为目的。

拓展培训与小组工作过程都是5个环节循环:1.体验:参加一项活动,以观察、行动和表达的形式进行。这种体验是整个过程的基础;2.发表:体验过程结束后,参加者分享他们的感觉或观察结果。3.分享:分享是第一步,关键是把分享的互相交流结合起来,与其他体验者探讨、交流。4.整合:总结出原则或归纳提取出精华,以帮助体验者参加者进一步定义和认清体验中得出来的结果。5.应用:最后将体验联系在工作中。而生活本身也是体验,新的体验,使循环又开始了。

四、拓展旅游与社工小组工作的不同

从价值理念上来看:小组工作的核心通过小组成员的支持,改善他们的态度、人际关系和他们应付实际生存环境的能力。拓展旅游是参加者通过拓展培训的一些手段,在以放松观光的前提下,得到一些关于人生、人际关系、团队合作上的体验和醒悟。

从工作重点上来看:小组工作注重的是通过有目的的小组活动和组员间的互动,引导、帮助小组成员共同参与集体活动,以获得相关经验,协调个人之间、人与环境之间的关系问题,促成行为的改变,恢复与发展社会功能,最终实现开发个人潜能,使个人获得成长。拓展旅游因其主要有旅游公司或者拓展培训公司安排,带有明显的商业色彩,其工作重点偏重于以客人主观性为主,安排的项目及线路均需考虑客人因素及公司盈利。

从常用技巧上来看:小组工作的常用技巧是以室内座谈式附以小范围的活动游戏为主,要求参加者多做出沟通交流、聆听分享。拓展旅游,顾名思义是建立在观光旅游的基础上,主要以户外参加拓展项目为主,常用方法是体验式学习,注重的是项目过程的体验和最终的分享,两者在运用技巧上是有所偏重的。

五、小组工作对拓展旅游的启示

小组工作强调在学习过程中认知的重要性,对人的尊严和能动性给予了充分的肯定。借鉴到拓展旅游中可以使拓展旅游的拓展培训师在带领小组的过程时,更有信心,也更放松。因为学员在拓展培训的过程中,会根据自己过去的经验有选择地去接受和回馈信息。这也就说明小组中蕴藏着较大的成长的潜能和发展的可能性。

小组工作强调方案的设计。借鉴到拓展旅游中可以使得方案设计更加科学完善,并且更符合客户的需要和要求。首先要评估客户的需要,并对其需要的满足和目标的实现进行分析和论证,确保所设计的活动方案的重要性和可行性。

小组工作强调小组规范的制订。借鉴到拓展旅游中可以在拓展训练“建队”的环节中,让学员根据实际的情况,来共同制订本小组的规则,这样不但让学员明白了规则的意义和作用,而且更加遵守规则和维护规则,利于拓展培训师或教练员顺利带领小组实现预设的目标。

综上所述,小组工作的理论和实践对国内拓展旅游的发展具有理论和实践上的双重意义。认真分析和总结小组工作的理论和实践,引进社会工作专业人士进入拓展旅游当中,对拓展旅游项目负责人、项目设计者及培训师进行小组工作专业理论和技巧的培训,对于完善和发展拓展旅游具有重要意义。

参考文献:

[1]徐 艳:拓展训练[J].中国培训,2002,10

滑雪培训总结范文第6篇

【关键词】乡村体育旅游;发展;资源;人才

1.乡村体育旅游的内涵

1.1 乡村体育旅游的概念

乡村体育旅游广义上讲是以各种体育活动为主的旅游,即旅游者在旅游中所从事的各种身体娱乐、身体锻炼、体育竞赛、体育康复及体育文化交流活动等与旅游地、乡村体育旅游企业及社会之间关系的总和。狭义上讲是为了满足和适应旅游者的各种体育需求,借助多种多样的体育活动,使旅游者的身心得到和谐发展,从而达到促进社会物质文明和精神文明,丰富社会文化生活为目的的一种社会活动。无论是广义的乡村体育旅游还是狭义的乡村体育旅游,就其社会本质而言,都是一种社会经济活动和社会文化活动,同时也是体育产业化、商品化的重要内容。乡村体育旅游是以体育资源和一定的体育设施为条件,以旅游商品的形式,能为旅游者在旅游游览的过程中提供融健身、娱乐、休闲、交际等各种服务于一体的经营性项目群,它能使人与自然、社会和谐统一,这就是乡村体育旅游的本质内涵。

1.2 乡村体育旅游的类型

综合国内乡村旅游的现状和其它学者的研究成果,乡村旅游基本类型归纳为以下几类:第一,以绿色景观和田园风光为主题的观光型乡村体育旅游。第二,以农庄或农场旅游为主,包括休闲农庄,观光果园,茶园、花园,休闲渔场,农业教育园,农业科普示范园等,体现休闲、娱乐和增长见识为主题乡村体育旅游。第三,以乡村民俗、乡村民族风情以及传统文化为主题的民俗文化、民族文化及乡土文化为主题的乡村体育旅游。第四,以康体疗养和健身娱乐为主题的康乐型乡村体育旅游。

1.3 发展乡村体育旅游的意义

1.3.1 乡村体育旅游具有健身功能

乡村体育旅游相对传统观光旅游来说是一种更高层次的旅游,通过亲自参与某项健身、冒险或观战的体育活动,不仅能增强体质、健美强身,还可陶冶情操。所以,大力发展乡村体育旅游,可以起到提高全民素质、振奋民族精神的作用。

1.3.2 乡村体育旅游具有经济功能。

因为乡村体育旅游能增加国家创汇、改善投资环境、提供就业机会、促进对外经济合作与交流。根据国际奥委会出版的《奥林匹克杂志》的材料显示,旅游业从1997年算起的4年中,单单因为举办奥运会给澳大利亚带来的旅游收入就达到了427亿美元。瑞士洛桑对欧洲几个发达国家进行了一次调查,发现体育带来的经济效益约占一个国家国内生产总值的1%~2%。一次大型体育盛会能给主办地带来大规模的旅游者群体,涉及到运动员、教练、官员、记者的人数近万,同时,还会有大批的观众。成功举办一次大型体育盛会能够带动一条集交通、住宿、餐饮、购物为一体的“旅游消费链”,给举办地带来巨大的经济效益。

2.我国乡村体育旅游的发展现状

我国幅员辽阔、民族众多,复杂的地理环境及多样的气候特征,为发展乡村体育旅游业提供了优良的自然条件。例如吉林省境内有北大湖滑雪场、松花湖滑雪场、北山公园滑雪场、净月潭滑雪场等。一些像海南、云南、贵州、成都等地理气候位置相当好的地方,可以开展很多乡村体育旅游项目。还有一些地方民族性项目,如“中国荆州端午龙舟节”、“少林武术节”、“西双版纳泼水节”、“新疆少数民族的赛马节、摔跤节”等等,都具有鲜明的民族特色,是开拓乡村体育旅游的广阔市场。我国小型多样化的乡村体育旅游已逐渐发展起来,如我国爱好钓鱼的旅游者人数增多、各种乡村体育旅游设施的迅速增长、高尔夫球场的增加、保龄球馆的迅增、网球场的普及。1986年中国国际乡村体育旅游公司的成立,也为中国乡村体育旅游业的发展起到了很大的作用。我国近年来先后进行了一系列大型活动,如国际汽车拉力赛、国际马拉松比赛、国际摩托艇暨水上摩托超级明星争霸赛等大型乡村体育旅游。高校举办的老年人棋类比赛、桥牌比赛,邀请了国内外各高校的教授及教育界和体育界的领导或其他行业的知名人士参加。同时,由于大众体育的蓬勃发展,全民健身普及,人们的体育意识也在不断增强,以体育健身、娱乐、观赏的各类体育竞赛及尝试体育刺激与挑战等为目的的乡村体育旅游也在不断发展,成为旅游行业的新亮点。

3.我国乡村体育旅游发展存在的问题

3.1 设施不完善

旅游设施是接待旅游者参观游览的物质设备条件。乡村体育旅游设施包括旅游交通工具和交通设备、旅游宾馆、旅游饭店、供应旅游商品的商店、供旅游者运动和娱乐的设施以及为适应旅游者的不同需要和爱好而准备的各种设施,如滑雪旅游者需要的滑雪板、缆车、滑雪服装和急救设备;水上运动必须具备的划艇、赛船、风帆、划水板、摩托艇、冲浪板、救生艇、急救车等设备,这些设施都是为接待旅游者所必备的。乡村体育旅游设施是否齐全、实用,服务是否周到,标志着乡村体育旅游市场开发的程度,是乡村体育旅游市场的硬件条件标准,在这方面,我国与先进的国家相比还有差距。

其次,乡村体育旅游的服务质量差。旅游服务是旅游部门利用一定的旅游设施或其他条件,为旅游者在整个旅行游览过程中提供的各种服务的总称。包括饮食、住宿、交通、导游、翻译、购买商品等方面的服务。高质量乡村体育旅游服务包括体育运动器材规格齐全,能提供各种运动项目的需要;交通工具齐备、方便,能满足旅客对交通的需求;导游资料详细,宣传到位,使游客一目了然;食宿服务主动、周到、热情,使游客有宾至如归的感觉;保证各种体育用品、纪念品的供应,满足旅游者的购买需求。旅游服务(产品)质量高低的标志是旅游者的满意程度和旅游产品供给旅游目的地的社会效益和经济效益。优质旅游服务,应该既使旅游者满意,又能提高社会效益和经济效益。而目前,我们还存在着管理水平低、服务质量差,旅客不满意等急需解决的问题。

3.2 产品结构单一、形式老化、内容多年不变

不少来过中国还想再访的客人往往因为没有合适的、能满足其寻求新经历的产品而作罢。面对国际客流和游客自主意识的增强,我国乡村体育旅游产品供给目前还外于被动和力不从心的落后状态,长期以来一直实行包价形式的乡村体育旅游产品,不能适应不同年龄的需求。另外,乡村体育旅游产品质量下降也是一个十分突出的问题,应引起有关部门的高度重视。

3.3 资源开发不力

我国乡村体育旅游自然资源和人文资源种类多,分布广适合大力发展乡村体育旅游。但目前我国乡村体育旅游资源开发还远远不够,成为制约我国乡村体育旅游发展的主要因素。主要表现为以下几个方面。

3.3.1 自然资源开发利用程度不够,内容单一,缺乏特色

乡村体育旅游自然资源开发不够,缺乏富有特色的乡村体育旅游项目,影响我国休闲型乡村体育旅游的进一步发展。

3.3.2 体育人文资源的开发,观赏性的多,参与性的少

我国体育人文资源的开发,观赏性的比赛和表演偏多,主要属于观赏型乡村体育旅游,大多数人处于旅游观赏的位置,达不到体育健身的目的。这主要是因为我国体育人文资源的开发主要集中在体育比赛和民族传统体育表演方面。我国由于体育场地缺乏,富有特色的体育建筑很少,能作为乡村体育旅游资源得到开发的更少。游客参与性强的大型体育娱乐场,因为需要较多的投资,只有北京、深圳等少数几个城市近郊出现,在其他许多城市很少见,难以满足人们对短线乡村体育旅游的需求。乡村体育旅游人文资源开发过于注重观赏性,忽视参与性,致使我国乡村体育旅游发展不能满足城市居民休闲健身的主要需求,缺乏发展后劲。

3.4 乡村体育旅游需求不足

3.4.1 影响乡村体育旅游需求的因素

乡村体育旅游的发展不仅取决于乡村体育旅游资源的数量和质量,而且还与人们对乡村体育旅游需求的强弱密切相关。根据人们的乡村体育旅游需求进行乡村体育旅游开发,才能取得较好的经济效益社会效益。影响人们乡村体育旅游需求的因素很多,可以分为客观因素和主观因素两大类。

3.4.2 客观因素

影响人们能否成为乡村体育旅游者的主要客观因素是可支配收入和闲暇时间,可自由支配收入是个人产生乡村体育旅游需求的经济条件。所谓可自由支配收入,是指个人收入中扣除支付应交纳的个人所得税和日常的衣、食、住等必要的消费开支和必要的社会消费开支之后剩余的部分。可自由支配收入的大小,同乡村体育旅游需求量之间存在着密切的关系。乡村体育旅游活动的实践证明,在其他因素不变的条件下,人们可自由支配收入越多,对乡村体育旅游的需求也就越大,尤其表现为外出乡村体育旅游次数或在外乡村体育旅游天数的增多。

闲暇时间是指一个人在日常工作、学习、生活及其它日常的限制性活动之外,可用以随意支配的自由时间。闲暇时间的多少,也直接影响着人们对乡村体育旅游的需求。时间证明,在其他条件具备的前提下,人们的闲暇时间越多,对乡村体育旅游产品的需求越大,外出乡村体育旅游的次数和在外乡村体育旅游天数便会越多。

3.4.3 主观因素

人们进行乡村体育旅游是为了满足自身的某种乡村体育旅游需求,一旦认识到这种需要,他便会以动机的形式表现出来。在这个意义上,乡村体育旅游动机可以视为影响乡村体育旅游需求的主观因素。乡村体育旅游动机的产生,在很大程度上同人们的体育兴趣爱好、受教育程度、年龄以及性别等个人因素有关。

人们的体育兴趣爱好是产生乡村体育旅游动机的最主要因素。据对沿海地区乡村体育旅游者的调查,在校学习期间喜欢活动的占83.1%,不喜欢的没有。可见,人们的体育兴趣爱好是产生乡村体育旅游需求的主要因素。

一个人受教育水平对乡村体育旅游动机的产生也有重要的影响。一个人所受的教育水平越高,对体育文化和体育功能了解相对就越多,对乡村体育旅游就有较深的认识与价值判断,从而有助于乡村体育旅游动机的产生。从对沿海地区城市居民乡村体育旅游消费人群学历结构看,初、高中以下学历的占45.6%,这一群体以未成年人为主,大专以上学历的占49.5%,这说明成年人中,乡村体育旅游消费者的高学历比例相对较大。可见受教育水平对乡村体育旅游动机的产生有显著的影响。

年龄也是影响一个人产生乡村体育旅游动机的主要因素。青少年学生乡村体育旅游动机特别强烈,这与学生在校期间有较强的体育兴趣有关系。中青年人由于工作劳累,身心疲惫,需要休闲散心,乡村体育旅游动机较为强烈。老年人退休后,有养老金和一定的积蓄,闲暇时间充裕,因此他们能够经常外出旅游,但由于现有乡村体育旅游项目适合老年人的较少,老年人乡村体育旅游动机并不十分强烈。

性别对乡村体育旅游动机的产生也有一定的影响。从对沿海地区城市居民乡村体育旅游消费人群性别比例看,在整体的乡村体育旅游消费者中,男性占72.4%,女性占27.6%,男性乡村体育旅游消费者比例明显高于女性。参加乡村体育旅游的女性多为年轻人,有女学生、年轻的母亲等,中年及中年以上者极少。缺少体育兴趣和体能不足,是制约女性产生乡村体育旅游动机的主要因素。

4.影响我国乡村体育旅游发展的因素分析

4.1 乡村体育旅游人才短缺

乡村体育旅游人才是乡村体育旅游资源开发和乡村体育旅游市场发展的关键因素。我国目前乡村体育旅游人才的现状,却成为影响我国乡村体育旅游发展的重要因素

4.1.1 乡村体育旅游资源开发的专业人才短缺

乡村体育旅游资源开发需要进行科学论证,整体规划布局各种体育活动项目。这些工作需要既精通旅游知识、又精通体育知识的专业人员,而目前这一方面的人才还很短缺,难以形成有组织、成规模的专业力量。乡村体育旅游资源开发的专业人才短缺,致使我国丰富的乡村体育旅游资源难以科学开发,形成富有特色的乡村体育旅游胜地。

4.1.2 乡村体育旅游营销人才缺乏

乡村体育旅游资源得到开发后,必须通过营销宣传才能开拓潜在的乡村体育旅游市场。乡村体育旅游产品的营销宣传,需要通晓体育、旅游、营销等多方面知识的复合型人才,但这样的人才极其缺乏。致使我国当前专业的体育旅行社非常少,综合性旅行社内负责乡村体育旅游产品营销的部门也不多,已从业人员乡村体育旅游知识欠缺。乡村体育旅游营销人才缺乏,导致乡村体育旅游产品难以为大众所熟知,不能促使人们产生乡村体育旅游需求。

4.2 缺乏完善的乡村体育旅游政策

4.2.1 乡村体育旅游扶持政策缺乏

乡村体育旅游在我国起步较晚,开发乡村体育旅游资源的经济效益还未引起政府部门的足够重视。政府目前主要重视旅游资源文化品味的开发,对于体育文化意义的认识不足,因此对乡村体育旅游资源的开发缺乏优惠政策扶持,导致我国乡村体育旅游发展资金投入不足。由于经费严重不足,在乡村体育旅游发展的许多重要方面,包括乡村体育旅游资源开发,乡村体育旅游宣传营销和乡村体育旅游人才培训等,不能满足乡村体育旅游发展的需要。

4.2.2 乡村体育旅游法规政策不完善

乡村体育旅游的健康发展,需要相应的法规政策保障和管理措施。但目前我国有关乡村体育旅游的法规政策还没有出台,旅游对口管理部门也不明确,导致乡村体育旅游市场出现无序竞争,乡村体育旅游经营单位和个人经营混乱,乡村体育旅游安全防范措施不到位,容易造成乡村体育旅游安全事故的发生,影响乡村体育旅游的可持续发展。

5.对我国乡村体育旅游发展的建议

5.1 综合开发、多元化发展

第一,综合开发乡村体育旅游资源,建设一批国家级、省级和市级乡村体育旅游公园,重点发展休闲型乡村体育旅游,设置能满足广大青少年体育爱好者和中老年喜欢的大众乡村体育旅游项目。第二,积极申办大型国际体育赛事和举办国内高水平的体育比赛,大力发展观赏型乡村体育旅游和竞技乡村体育旅游,第三,我国丰富的民族传统乡村体育旅游资源也要作为重点开发。

5.2 努力提高大众乡村体育旅游需求

第一,开发出高、中、低档次齐全的乡村体育旅游产品,满足社会不同收入阶层的乡村体育旅游需求。第二,要依据我国居民闲暇时间实际情况,在各地因地制宜大力发展短线乡村体育旅游产品,在旅游胜地重点发展一批长线乡村体育旅游精品,迎合我国当前城市居民在周末全家到郊区休闲的时尚。第三,大力进行营销宣传,动用电视、互联网、报纸等多种媒体,生动形象地向大众进行营销宣传。

5.3 多种途径培养乡村体育旅游专业人才

通过多种途径培养乡村体育旅游专业人才。在高校旅游专业和社会体育专业中增加开设乡村体育旅游课程,体育产业部门和旅游管理部门还可以联合开办培训班。培养掌握体育学、旅游学及相关学科基础理论知识,具备从事乡村体育旅游工作所需的综合素质和进行行业管理、资源开发、营销、运动技术指导的乡村体育旅游专门人才。

5.4 政府加大扶持力度和配套法规建设

政府要把乡村体育旅游市场开发作为发展旅游事业的战略重点。政府要尽快制定相关扶持政策,促进乡村体育旅游市场的发展。同时,政府要进行配套法规建设,明确乡村体育旅游的管理部门,依法加强宏观管理。

5.5 加强体育部门与旅游部门之间的协作 

体育产业与旅游业因为行业从属不同,相互交融与渗透不多,造成体育资源、旅游资源得不到有效利用,面对巨大的乡村体育旅游市场需求,体育部门和旅游部门应该加强联合,相互协作,在需求与资源之间架起沟通的桥梁,共同推动乡村体育旅游的发展。

5.6 制定乡村体育旅游发展规划

首先,要同国家的体育事业和旅游事业紧密结合起来,尤其是和2008年奥运会结合起来,以国家现有的旅游景点为基础,充分发挥国家的自然资源、人文资源的优势,制定乡村体育旅游发展规划,包括年度计划、五年计划和长期规划。其次,必要时可考虑乡村体育旅游业的超前发展。乡村体育旅游业超前发展是大多数国家在旅游初始阶段的普遍做法,在发展中国家更是如此。

5.7 突出地方特色

特色是乡村体育旅游点形成吸引力的关键。对旅游线路、活动、景点的设计,要因地制宜,不能离开自身的人文优势和自然优势,要利用本地区独特的条件创造性地开发乡村体育旅游特色产品,显示其丰富价值。

滑雪培训总结范文第7篇

2007年11月9日至12月9日,笔者作为开滦集团高管人员赴德学习培训团成员,在德国鲁尔进行了为期一个月的学习培训和实地考察。总的体会是:开阔了眼界,强烈感受到现代工业文明的巨大魅力和高科技迅猛发展的时代潮流;拓展了思路,对照德国现代企业管理制度,看到了我们自身的差距和不足;增强了紧迫感,与国外先进企业相比,我们改革和发展的步伐只能大大加快不能有丝毫懈怠。主要收获和体会有以下几点:

一、务实创新精神是企业改革发展的源动力

对于世界经济发展现状以及西方经济管理的创新,以往只是从《西方经济学》和《当代社会经济思潮》中了解一些。此次在德国确有百闻不如一见的感觉。在鲁尔学习培训中,我和同事们比较多的与专家教授探讨了涉及改革模式选择等问题,即德国的“社会市场经济”。德国人民在二战以后探索建立了既不同于美国的自由的市场经济,又避免集中计划经济弊端的以自由竞争为主、国家干预为辅的“社会市场经济”体制。这与我们建立的社会主义市场经济,不仅在字面上相近,在理论内涵上也有许多近似的地方。他们从这条适合本国国情道路出发,创造出了经济快速发展的奇迹。了解和认识德国的社会经济现状,必须从这个命题出发,譬如他们在企业中倡导的工人与资方结成“社会伙伴”关系、“劳资共同决策制度”、“社会福利政策”、“社会保险制度”等等,都为国家经济发展和社会稳定起到了“助推器”和“减震器”作用。“创新是一个民族进步的灵魂,是一个国家兴旺发达的不竭动力”,德国二战后经济发展充分证明了这个道理。比较之下,我们看到在改革进程中自己头脑禁锢的条条框框太多,阻碍着我们的思维和前进步伐。上到一个国家,下到一个企业,要实现快速发展,必须瞄准世界一流目标,打破一切阻碍发展的条条框框,树立创新的强烈意识,大胆借鉴人类文明的优秀成果,不断学习新经验,扩展新视野,投身新实践,以与时俱进的创新勇气和务实精神把我们企业改革发展推向新阶段。

二、学习借鉴鲁尔企业管理的成功经验,推进企业又好又快地发展

鲁尔集团是世界500强、德国50强企业之一。现有员工35415人、营业额153亿欧元,年利润2100万欧元。鲁尔集团除经营煤炭外,还经营房地产、电子、发电等多元产业,由下属400多个企业组成。然而鲁尔集团在现代企业制度之下将企业管理得井井有条。他们以产权为纽带,以股份制为基本经济制度,凭借成熟完善的法人治理结构高速有序的运转,使我们感受到—个巨大跨国公司持续发展的强劲势头。

鲁尔集团由六大股东组成。由于采矿业的引入使得钢铁企业和能源企业成为大股东,其股份比例为:E、ON能源公司39.2%;RWE能源公司30.2%;蒂森铜铁股份公司12.7%;克虏伯、赫施钢铁股份公司12.7%;ARBEP钢铁公司6.5%;RAG鲁尔集团3.5%。他们以占股较小的份额,运作如此庞大的资本,令人感到惊讶。

鲁尔集团股份公司又是多种企业集团,即德国最具实力的“康采恩konzern”。在鲁尔公司下面有三部分、六个专业公司。(一)德国烟煤公司,是集团直接控股,通过国家的津贴进行国内烟煤开采。(二)参控领域(白色领域)包括除国内烟煤等之外的其它所有企业:①鲁尔国际煤炭公司,在委内瑞拉、美国、澳大利亚有控股公司从事国际采矿,并从事国内外煤炭贸易和采矿技术。②鲁尔房地产公司,有7万幢住宅,他们营业重点是对旧矿区场房按照市场需求进行改造,从事住宅房地产和工商业房地开发与服务业,是德国最大的住宅和现代化办公楼供应商之一。③施地亚科电力公司(STEAG),是欧州第二大电力公司,现在装机容量达到600多万千瓦,并在世界各地从事电力经营。④香斯特化工股份公司(RVTGERS),是以煤为主原料进行深加工,从事焦炭、煤焦油生产以及热固性塑料,电子塑料、建筑塑料等化学产品生产。⑤热贝尔能源有限公司,经营法国最大的远程供热网,并在土地复垦再利用拥有领先技术。(三)服从性行业,有三个大公司,即鲁尔培训公司,鲁尔信息技术公司,鲁尔保险公司,由集团直接控股。

设在艾森市的鲁尔集团总部不具体管理企业,主要是战略决策和投资决策。

我们学习研究鲁尔集团的企业架构和产业结构,感到对我们开滦正在完善的公司治理结构和产业结构调整起码三点很有借鉴意义:其一,必须按股份制形式,通过控股参股和产权多元化来构建真正意义的现代企业制度,这样才能增强内在活力,把企业做强做大;其二,必须按专业进行系统整合科学重组,实现企业专业化管理。要创造激励机制,在机构编制人员设置上精干高效,因事设人,鲁尔所属的专业管理机构,几乎是一个部门一个人,这样管理流转快办事效率高。让专业化公司独立经营,自主发展。其三,必须遵循相关多元化经营的思路,发挥自己所擅长,立足主产业基础和优势,向相关产业拓展。鲁尔集团六大公司基本上都是围绕自身产业链发展,并用高新技术支撑其发展,因而取得了骄人的经营业绩。

三、总结经验教训,争创条件,推进企业调整转型

在鲁尔学习期间感到鲁尔与开滦有许多相近之处,最大的契合点就是两家历史久远,转产转型任务都很重。给我印象最深的是,鲁尔的老师们都很直率地把他们的发展经历和走过的弯路及其教训讲给我们,希望开滦借鉴。德国烟煤开采由于开采深度大,技术要求严,劳动成本高加之国家对环境、矿山资源保护和土地复耕等法律要求,而没有竞争力,因而国家限产。1955年全国有183个矿井,1969年7月组建鲁尔公司以前全国有26个矿井,当时产量8550万吨,到2006年已关闭退役175个矿井,现仅剩8个矿井生产,年产量只有2240万吨。由于煤的开采量递减,促使鲁尔集团不断开发新的业务领域,他们围绕着煤炭逐步开发新的价值增长链:1970年搞发电,搞煤化工,1972年搞煤炭贸易,1974年涉足国际矿业,1977年搞房地产,1988年搞关闭矿井的环境整治和土地复耕,1993年搞矿山技术和设备,1995年涉足电子行业,1996年搞技术咨询和管理培训、信息、保险三个服务行业,1997年搞橡胶业,1998年涉足国际能源行业。在这些方面发展,都是立足于自己基础优势和核心技术专长。但因为不熟悉或缺乏技术经验,也走过弯路,比如汽车配件、化妆品制造、修路工程等产业经营都没成功,于是把它们果断卖掉,将资金投到核心产业和发展前景好的相关产业上去。这方面值得我们很好汲取。

鲁尔的企业结构转型得益于德国政府的支持。鲁尔集团1955年煤矿员工有60万人,而现在有员工3万多人,公司年总营业额为553亿欧元,其中煤炭年营业额75亿欧元,其余为其它专业公司创造的。由于企业的产业结构调整转型成功,迅速使鲁尔集团发展成为一个国际性的“康采恩konzern”,有30%的营业额是通过在国外参控企业得以实现的。这些可以使我们感受到转产和转型工作的力度之大。德国企业的发展与政府政策的支持和资金的扶持分不开,用他们的话说,国家对各行业都采取输血政策,给我们印象最深刻的是政府对煤炭的补贴。德国政府认为,如果工人不采煤造成工人大量失业,社会保持稳定的压力就难以承受,因此每采一吨煤政府补贴100欧元,2005年德国政府对烟煤补贴了249400万欧元,对采矿业补贴了8000万欧元,相当283亿人民币。这无疑为德国煤炭企业结构转型提供了雄厚的资金支撑。

另外,在政府支持下,鲁尔集团从一开始就克服了巨大的市场竞争压力,企业裁员并不解雇员工。鲁尔集团有一条重要理念:“把工作机会巧妙地给每一个员工”。原来企业裁员交由市劳动局专管,但仅靠政府管不了。于是鲁尔集团成立培训公司,从事对下岗职工培训业务。他们施行一条龙服务,从进行系统知识技能培训,到充当为求职者做中介服务,直至他们在新的企业重新就业为止。这个过程一般需要1—2年,爱瓦德煤矿2000年关闭时,安置400名员工,政府投入了3500万欧元。每完成一个人的转岗再就业,政府需投入近百万欧元的资金。鲁尔人力资源部的瓦格纳女士说,政府平均每月给培训公司补贴1400欧元。这同时也激励鲁尔培训公司必须针对社会用人需求安排培训内容,完全是市场化运作。据讲原来的煤矿工人有不少已改行当了汽车修理工和计算机操作人员。

我认为,目前就我们国家政企关系看,显然难以达到这种完全的政策支持。应该承认,凭我们自身脆弱的经济积累,难以在结构转型上与鲁尔比肩看齐。但是在老矿转产过程中,应积极争取并创造相应的政策。

四、树立强烈的环保意识,谋求经济和社会两大效益

身在煤矿,我们司空见惯的是,煤矿地下采掘给周边带来的负面效应,塌陷、排矸、征地等时常引发与当地社区、农村的矛盾与纠纷,这些问题使煤矿领导颇为头痛。我们在鲁尔矿区看到的却是另一番景象。他们在土地复耕,矸石山的绿化利用,报废矿井的改造利用,以及废旧建筑的利用方面都给我们留下新颖的创意启示。

——矸石山建风景别墅。我们参观了爱瓦德煤矿的矸石山,工人们先用一种含胶的水进行喷洒,使矸石封固,然后上面逐层覆土,再植上树木花草。现在所见到许多矸石山已是树木葱笼,林荫覆盖,许多度假别墅掩映其间,成为令人心旷神怡的风景。

——矸石山上建滑雪场。运用矸石山形成的坡度,建人工滑雪场,里面有逼真的雪山景色和现代化服务设施,一年四季到此休闲娱乐的人们络绎不绝。

——在废弃的矿区植树。建人工“黑色森林”,既是木材提供地,又扩大了森林覆盖率。

——在废弃矿井建博物馆。波鸿煤矿是德国退役较早的煤矿,德国政府率先将其建成了目前德国最具规模的煤矿博物馆,利用原有的建筑、巷道、洞室全面模拟展示了100多年来煤矿采掘的历史沿革,观后令人感慨不已。

——在退役的有纪念意义矿山建成煤矿工业圣地。鲁尔的佐罗煤矿、北斗星煤矿都是十九世纪四五十年产的矿井,堪称德国最早的煤矿,生产100多年后,分别于1986年和1993年退役关闭。欧盟和德国政府相继投资8000多万欧元(相当88000万人民币),已将其改造建成了集观光、会展、商务、办公、餐饮、住宿、大型游乐于一身的多功能场馆,使人们品尝到100年前原汁原味的工业文明,佐罗煤矿2001年被列为世界文化遗产。

——在报废的矿井井眼搞封闭瓦斯抽放发电。这方面,鲁尔集团拥有世界独一无二的千米定向钻机、集装箱式发电机组等专利技术。

——对具有纪念意义的历史建筑遗存进行保留,建成永久性的展览馆。

——利用大量闲置土地与外部合资搞房产开发,建商品超市和物流仓储等。

学习借鉴他们这些做法,对我们目前正在建设开滦国家矿山公园大有裨益。

在鲁尔矿区参观,我们置身于蓝天碧水,绿树青山(矸石山)之中,感到在全力打造现代化新型企业,实现开滦又好又快的发展中,一定要学习他们这种强烈的环保意识,把经济效益、发展速度和环境保护紧紧结合在一起,以对后人负责精神改善矿区的生态环境,努力实现可持续发展。

五、坚持以人为本的理念,下力气提高员工队伍的整体素质

在鲁尔感受企业文化,真正感到什么叫“大道无形”。鲁尔集团有150多年的历史,无疑凝结下了厚重的企业管理文化。但这种文化管理不仅仅是表层的现象,而是深深地浸润在管理之中的。在德国企业根本就没有“产品合格率”这个概念,他们听说后困惑不解,“不合格”怎么还能出厂?他们同样信奉“客户至上,质量第一”,认为只有客户对我们工作满意,才是成功的前提。鲁尔讲两个目标,即讲经济目标,同时也讲社会目标,企业要站在社会发展的高度,考虑员工的工作条件、发展条件和劳动日的长度等等,对社会进步抱有一种责任感。在企业与员工关系方面。鲁尔专家普哈拉讲:“不能认为职工是企业的奴隶,而要看作是企业的家人。单位就如同家一样,有问题要向工会反映,由工会协调解决。员工是企业的,企业也是员工的。”以前,企业决策都由少数人拍板,现在都要吸取基层管理决策意见,决策之源从实践中来,执行之力在于基层,听听意见再做决断必有益处。高级管理人员也和员工一起吃午餐,董事长和经理也照样排队。矿长不尊重工人,或管理不善,工人可以联名提议案罢免他。企业从立法的高度保证工人在工作环境、生活质量、休假、安全保护、培训提高等各方面的权力,体现了对员工“人文关怀”的现代人力资源管理新理念,着力培养员工的团队精神,实施团队管理。

滑雪培训总结范文第8篇

关键词:哈尔滨体育学院;冰雪健身;课程研究

中图分类号:G807 文献标识码:A 文章编号:1008—2808(2013)04—0023—04

2002年8月教育部颁发了《全国普通高等学校体育课程教学指导纲要》,作为一种国家的指导性文件,提出体育课程学习的目标与建议,给院校留有相当大的选择余地和发展空间,也给体育教师、教学管理人员较大的自由发展空间,从而保证院校能根据自己的实际情况,制订符合本校的具体课程实施纲要与计划。冰雪健身课程是以国家课程、地方课程为原型进行延展性、提升性的再开发,形成一种保持国家课程与地方课程的内在“共性”、适合当地气候环境和本校教育资源、融汇本校学生之“个性”的课程形式。哈尔滨体育学院在推进高等教育综合改革中,坚持以教学为中心,以改革为动力,以育人为根本,本着“准确定位、特色办学、培养国际化冰雪人才”的办学理念。积极探索优质化、专业化、特色化和国际化的办学思路,现已成为了冰雪特色鲜明,学科布局合理,专业协调发展的办学格局。学院地处冬季时间较长,昼夜温差较大,特殊的地理位置使其拥有丰富的冰雪资源和多彩的冰雪文化,具有开设冰雪活动的天然优势和广泛的大众基础,探究冰雪课程的开发,是新世纪的课程在“以人为本”的教育教学理念指导下,更加尊重生命,重视健康,保护环境,提升体育文化素质和促进人的身心全面发展。

1 研究对象与方法

1.1 研究对象

以哈尔滨体育学院冬季奥林匹克学院管理干部、教师和学生,体育系、运动系、休闲与社会体育系的学生为研究对象。

1.2 研究方法

1.2.1 文献资料法 在哈尔滨体育学院图书馆、中国期刊全文数据库等查阅搜集与冬季体育课程、冰雪运动和体育课程设计相关的文献资料160余篇并进行分类整理,为本研究奠定了坚实的理论基础。

1.2.2 访谈法 关于开设冰雪健身课程的相关问题对哈尔滨体育学院冬季奥林匹克学院领导、教师和学生进行访谈,探究冬季课程设置现状以及冰雪健身课程开设的必要性,为开设冰雪健身课程的对策研究提供理论指导。

1.2.3 问卷调查法 在大量查阅文献资料的情况下,遵循体育科研方法中调查问卷设计的基本原则与要求,并结合本研究目的和内容,向教师发放问卷35份、回收35份,回收率为100%,其中有效问卷35份,有效率为100%;向学生发放调查问卷共400份,回收400份,回收率100%,其中有效问卷396份,有效率为99%。

1.2.4 数理统计法 对调查结果进行数理统计与分析,运用统计学方法对问卷进行分析处理,用ex-cel进行数据统计就所获得的资料进行统计和数据处理。

1.2.5 逻辑分析法 运用归纳、类比、综合等逻辑分析法,对所获得信息进行全面分析与研究,论证有关结论并提出相应的对策。

2 结果与分析

2.1 哈尔滨体育学院冬季体育课程开设现状

哈尔滨体育学院地处我国东北地区,四季分明,冬季气候寒冷、漫长,冰雪期长达5个月,这为开展速度滑冰、高山滑雪等冬季课程提供了良好的自然条件;学院作为黑龙江省唯一的一所专业性体育院校,为打造“冰雪特色”逐年完善办学条件,拥有的大学生滑冰馆、高山滑雪场和冰雪教学训练基地是全国体育院校中规模最大、设施最先进的冰雪项目教学基地,为冰雪教学开发研究提供了极为有利的资源条件。

目前,哈尔滨体育学院2012版教学计划中冬季室外体育课程主要开设了速度滑冰、滑雪和冰壶等课程,针对不同专业的学生,设置不同教学目标与教学内容(见表1)。开设冰雪健身课程是对现有冰雪课程的补充与完善,使传统的具有地方特色的体育活动与现代新兴的体育项目相结合,实现冰雪课程结构的重构,学院立足于使每个学生都能掌握两项以上冰雪技能,为今后从事体育教学和训练奠定坚实的基础。

2.2 哈尔滨体育学院教师年龄、学历和职称结构

教师是完成教学训练工作的核心力量,从事冰雪教学的教师队伍也随着学院的发展而不断完善,调查显示他们既具备良好的身体素质和运动能力,又拥有丰富的工作经验,教师的年龄分布基本集中在35—55岁之间,目前年龄结构有利于冰雪健身课程改革与创新工作的开展。学历和职称结构也较为合理,本科及本科以上占96.9%,高级职称占46.9%,完全具备了相应的知识结构、业务能力及专业素质,能够保证冰雪健身课程的开发与实施。由此可见,教师作为课程的主导者、创新者和研究者,现有的师资队伍能够满足开发冰雪健身课程的需求。

2.3 对冰雪健身课程教学目标的认识情况

教学目标是确定教育内容、选择教育方法、评价教学效果的根本依据,只有明确了教学目标,才能有效地实施教学内容,达成既定的教学效果。作为专业性体育院校,冬季体育课教学面临着机遇与挑战并存,对冰雪健身课程教学目标的认识直接影响着冰雪健身课程教学过程顺利实施,也影响着体育教学效果的达成,需要对课程目标高标准的把握(见表2)。

被调查的教师和学生对冰雪健身课程教学目标的认识是提升学生运动技能,增强体质、增进健康和培养学生的运动参与能力。分析结果符合学校体育的总体教学目标。因此,师生作为学校体育的主导者和主体者,只有对课程教学目标进行准确的定位和深入的领悟,才能实现教学相长,共同发展。

2.4 冰雪健身课程内容的选择

体育课程内容是实现教学目标的重要载体和保证体育教学顺利实施的媒介。没有内容的课程犹如无源之水、无根之木,有其形而无其实,冰雪健身课程作为新兴的一种体育课程,按体育知识与技术类将冰雪健身课程分为冰雪健身走、冰地保龄球、雪地健身操、雪地足球等,其内容具有可行性、创新性、实用性的特点,调查发现教师对冰雪健身课程的内容选择更倾向于选择参与性、技能性强和有利于培养学生社会适应能力的内容。学生对内容选择倾向于技能性强的、健身与实用性的和简单易学且有娱乐性的内容。切实可行的内容设计是冰雪健身课程开发的核心,因此,冰雪健身课程应选择集技能性、健身性、实用性与趣味性等特点于一体的教学内容(见表3、4)。

2.5 冰雪健身课程组织形式的选择

《高等院校学校体育课程教学指导纲要》指出:“根据学校教育的总体要求和体育课程的自身规律,应面向全体学生开设多种类型的体育课程,可以打破原有的系别和班级建制,重新组合上课,以满足不同层次、不同水平、不同兴趣学生的需要。”根据这一精神,冰雪健身课程根据学生的需要,其组织形式选择依次是:一、随机分组;二、友伴型分组;三、合作型分组;四、帮教型分组。

2.6 冰雪健身课程的教学评价选择

正确的教学评价首先制定出科学的、全面的、可行的评价标准,其次选择合适的评价方法,最后强调建立多元的评价制度。教师和学生普遍认为采用多种评价方式,即定量与定性相结合,自评与互评相结合,诊断性、形成性和终结性相结合,冰雪健身课程的教学评价应重视评价过程的激励和改进机制,表明已突破了传统的以单一考试为主的评价方式,让每一位学生更有尊严、更有自信,见证所有学生的成功体验。由此可见,只有评价内容、方法与教学目标相一致,才能充分调动学生学习的积极性,学生直观地看到自己在冰雪健身课程中的进步和成长。

3 哈尔滨体育学院冰雪健身课程开设的对策研究

3.1 丰富课程内容,注重课程的实用性

教育部《学校课程管理指南》明确提出学校应“研究学生多样化发展的需要,开发或选用适合本校特点的可供学生选择的课程”。结合冰雪运动特点,冰雪健身课程内容的选择要具备实用性、新颖性和可操作性,使学生通过学习与实践能较快地熟练地掌握冰雪健身的技能与技巧。课程内容的设计充分注意到发展学生的爱好、符合学生的需要、适合学生的实际能力,让学生喜欢鉴赏冰雪运动的同时更喜欢参与冰雪健身,以实现冬季体育教学效果的最优化。

3.2 优化课程设置结构,激发学习趣味性

兴趣是学生学习的动力和源泉,孔子说:“知之者不如好之者,好之者不如乐之者。”唯有“乐之”,才能“乐学”。教师就要努力把课安排得情趣横生,关键是教师在认真备课的同时,注重研究和探索课程结构,如冰雪健身跑课程结构就是在冰雪上设计跑的技能重构,动作的要素、顺序和节奏等的合理设计与优化组合,从而使学生产生浓厚的兴趣,使课堂充满生机和活力。

3.3 设计体育教学方法,实现冰雪健身课程整体优化

因教学目标、教学内容的不同而更新设计不同的教法和学法,冰雪健身课程在选择教学方法上,应注重有效性和多样化。在运用讲解法、示范法、启发法、分解练习法、游戏法等常用方法的同时,强调“教学应引导学生质疑、调查、探究,在实践中学习,使学习成为在教师指导下主动的、富有个性的过程”。优选适时加入自主式教学法、发现式教学法、探究式教学法和小群体合作教学法,不仅能使学生对冰雪健身课程产生强烈的学习动机,还能增进师生之间的感情,也能取得较好教学效果。

3.4 提高教师教学水平,制定完善的冰雪健身课程方案

冰雪健身课程不仅内容丰富,而且还包括多种运动的技术技巧。因此,要想将冰雪健身课程方案设计好,对授课教师的要求相对较高。目前,尚无专业的冰雪健身课程教师,学院领导应着力提升教师的综合素质并制定在职培训的相关政策,教师只有通过专业的培训,参与课程选择、改编、整合和新编的过程,探索和研究冰雪健身课程目标、内容和方法,才能制定出切实可行的课程方案,这一过程是不断学习和提升自我能力的历程,也是促进教师不断地拓展冰雪健身知识技能的广度、宽度和深度的过程,从而提高教师的教学水平。

3.5 培养学生的运动习惯,为实现终身体育打下基础

冰雪健身课程开设主要强调课程的特色、课程的创新、课程的适应性,力求形成具有符合高校体育教学特点的冬季体育课程,从而吸引学生热衷于冬季体育健身,在任何时段都能自觉自愿进行身体锻炼,培养学生积极参加体育活动的态度和习惯,转变以往冬季体育教学活动的意识,避免“猫冬”现象,更新健康理念,超出学生时代的时间界限和学校教育的范畴,具有广泛的社会价值和终身意义。

4 结论

(1)课程多样化是体育教学改革的一个重要方向,打破传统的学校体育项目,引进新的体育项目,丰富学校体育内容是现行体育教学改革的必然趋势。哈尔滨体育学院应该适应社会多样化的需求,为培养创新性的体育人才提供平台。

(2)冰雪健身课程是集健身、教育、文化和娱乐于一体的创新课程,具有较强的育人功能,适合大学生的身心特点,对大学生人格品质的培养、塑造德才兼备的高素质体育人才具有很大的作用。

(3)开设冰雪健身课程具有一定的现实意义,不但能培养学生教育教学能力,促进体育面向终身化、人文化、健身化和娱乐化的方向发展,而且能促进高校体育与全民健身计划有机的结合,推进全民体育运动的开展,增加体育人口,实现由体育大国向体育强国的转变。

参考文献:

[1]教育部.全国普通高等学校体育课程指导纲要[EB/OL].http://ty.whpu.edu.en/4.h.2007—09—30.

[2]梁敬清,袁顶国.反思教师课程开发权的实现形式[J].教育科学研究,2009(2):54-56.

[3]肖焕禹.现代体育运动的特征及21世纪发展取向[J].上海体育学院学报,2001,25(3):7—11.