开篇:润墨网以专业的文秘视角,为您筛选了八篇运维培训总结范文,如需获取更多写作素材,在线客服老师一对一协助。欢迎您的阅读与分享!
根据“三集五大”体系建设中“大检修”的要求,运行及检修专业的工作模式将发生较大改变。由于电网整体规模的不断扩大和人力资源成本的显著提高,电网检修模式将转变到以状态检修为基础,以设备全寿命全周期管理为抓手的动态检修模式,这就要求员工不但要懂得变电设备的维护检修,还要求员工能够进行倒闸操作以及做好相关安全措施。创立新型培训模式,培养运维一体化复合型人才,建立基于运维一体化的大检修模式势在必行。
运维一体化培训模式的提出
运维一体化培训“234”模式的概念
为更好开展运维一体化培训创新工作,特提出“234”模式,其中:“2”是指部门培训管理一体化、班组培训管理一体化的“两化”管理;“3”是指培训的三个阶段,分别为岗前培训、试点研究、岗位技能提升;“4”是指培训的四个步骤,分别为跟班学习、业务帮带、班组实践和试点带动、学习团队提升弱项业务。
运维一体化培训的策略
分析现有体制下运行、检修人员的知识结构,优化培训管理模式,制定有针对性的培训方案;以技能实训基地为依托,分阶段开展运维及检修人员技能培训;通过运维人员跟班学习、业务帮带、班组实践等步骤,提高运维人员的技能水平和创新能力;建立试点,以点带面,稳步推进“运维一体化”体系建设。
运维一体化培训的范围和目标
以变电运行及检修人员为培养对象,强化运维、检修人员的理论知识以及实际技能操作培训,改变运行、检修专业人员的传统工作模式,通过两化三阶段四步骤的“234”培训模式,培养具有运行和维护一体化的复合型人才,全面推进“大检修”的落地,为“三集五大”体系的建设提供坚强的人才资源和智力保障。
运维一体化培训的指标体系
建立两化三阶段四步骤的“234”培训创新模式,培养运维一体化的复合型人才;构建运维人员现场培训考核体系,切实提高人员知识和技能水平;制定现场培训的评估反馈体系,确保培训取得成效。
运维一体化培训模式的具体实施
工作流程
具体培训工作流程如图1所示。
培训模式的实施
(1)优化培训组织模式,实现“两化”管理。部门培训管理一体化:将变电运行、维护性检修培训业务统一纳入变电运维中心,在部门管理层面实施运维一体化培训的统一组织。班组培训管理一体化:在变电运维站内将运行和维护的培训职能归属同一班组,实现班组层面运维一体化培训的统一实施。
通过部门和班组两个管理层面分别统一和实施运维一体化培训,让员工有序进行现场实践培训,达到快速培养既熟悉变电运行业务又掌握C、D类检修维护的技能人才。
(2)创新技能培训三阶段四步骤的过程管理,快速培养运维人才。
①第一阶段:运维人员岗前培训――对运维人员开展以检修基本技能、安全知识、操作规程为主要内容的岗前培训。
第1步:分批次开展运维人员跟班学习,每批次分别从各变电运维站安排1-2人到检修班组进行为期一个月的跟班学习。采用“师带徒”的“一对一”帮带、组建学习型技能攻关团队等形式,检修部门为跟班学习人员制定“培训计划安排表”,详细安排每个培训阶段的学习安排,并为每位跟班人员安排一位师傅,签订师徒协议,师傅负责每个培训项目作业卡编制以及作业卡内容理论讲解培训、现场实际技能操作培训,在每个培训项目完成后对所带徒弟的学习效果进行考核,考核合格后方可进入下一个培训项目的学习。每个检修班组的师带徒成绩纳入班组月度培训统计。修试中心负责提取每对帮带人员技能难点,由本批次人员组成学习型团队,对技能难点进行技术攻关,由运检部相应专责组织对学习型团队进行技能考问或考核,实行逐个过关考试。
第2步:以业务帮带为手段,开展全体检修人员和运维人员培训。在跟班学习的基础上建立运维人员C、D类检修单元制、模块化培训课程。参加检修班组跟班学习的两名变电运维人员,培训结束后,负责对本运维站其余人员C、D类检修维护项目110个单元制、模块化课程的培训,通过单元制、模块化培训后,开展每个项目考核,直到使每位变电运维人员均能掌握C、D类检修维护工作内容。
变电运维中心组织对从检修试验中心抽调至变电维护班的人员进行变电运行业务的现场培训,现场培训内容包括各级调度规程、安规、两票实施细则、变电站运行基本知识、倒闸操作技能等,并指定正值以上人员与变电维护班人员签订师徒培训协议,并严格按照明细表的培训内容及完成时限进行培训,使检修人员逐步掌握变电设备巡视、倒闸操作技能。达到变电站副值班员水平后,由变电运维中心组织考试,并经人资部确认相应任职资格。同时,变电维护班人员对运维人员进行维护性检修业务培训,包括理论知识、现场技能等。
②第二阶段:建立试点研究,以点带面。
第3步:以班组为单位,通过试点带动,开展技能实践。国网泉州供电公司以清运维站为现场培训的试点,从检修试验中心抽调6名检修工作负责人(一次专业2人、二次专业2人、试验专业2人),加上清运维站原值班人员24人,共30人成立变电维护班,与清运维站合署办公,归属变电运维中心管辖;变电维护班人员会同清运维站运维人员,共同开展清运维站所管辖10个变电站(5个220kV站、5个110kV站)的110项单元制运维一体化维护性检修项目等业务。变电维护班开展维护性检修工作时,由检修人员担任工作负责人,由运维站人员担任工作班成员,开展倒闸操作时,由变电人员担任工作监护人,检修人员担任操作人员,通过交叉实践培训,以工作带培训,促进检修及运行专业相互融合。
其余各运维站同其组建帮带关系,由清运维站带动其它运维站人员的110项检修维护项目的单元制培训,通过以点带面的帮带培训,全面促成运维业务的开展。
③第三阶段:岗位技能提升――重点攻克运维、检修人员知识及技能的薄弱环节。
第4步:建立帮带团队,开展业务能力提升培训。根据清运维站的实际运行情况,梳理运维、检修人员在运维体系工作中的业务薄弱项目,建立“专责(运检)+专业人员(检修)+运维人员”分专业团队帮带队伍,对变电维护班人员开展业务能力提升培训。
集中授课:采取“每周、每月”集中授课的方式,由专责和专业人员每月汇编典型运维消缺项目案例库,对团队内运维人员开展理论和业务技能培训提升专项活动。利用变电检修实训基地,各专业团队分批次到检修基地开展部分维护性检修项目的实战演练。结合现场缺陷处理,开展省公司2013年82项运维一体化维护性检修项目实战演练。
专项培训后通过组织各运维人员对移交业务逐项进行业务技能考核和资格考试,同时将考核情况列入运维人员晋升和岗位级别薪金上调的主要依据。按计划,周期性调整各变电运维站人员到运维站,继续深入学习掌握110项运维一体化维护性检修项目内容。
构建现场培训考核体系
(1)现场培训激励政策。现场培训过程中,以“月”为单位,由各供电公司专业部室组成考核小组,对培训学员进行月度考核,考核内容包括月度培训计划中所列的理论知识及实际技能操作,对于连续3个月考核优秀者,按个人年度绩效+1分嘉奖;2次优秀,1次良好者,按个人年度绩效加0.5分嘉奖;考核1次不合格年度绩效扣0.5分。对每一位参与现场培训授课的人员,根据国网公司、国网福建电力等有关教育培训经费管理规定,发放授课津贴。
(2)优秀“师带徒”团队评选。成立评选小组:现场培训结束后,各供电公司人力资源部牵头,运维检修部主要领导共同组成评选小组,负责运维一体化现场培训优秀“师带徒”团队的评选工作。
评选方式:由评选小组根据培训学员的月度考核成绩,以及班组、部门评价意见,选出培训过程中表现优秀的“师带徒”帮带团队,各供电公司人力资源部颁发“优秀师带徒”证书。结果应用:获得优秀“师带徒”的帮带团队,优先推荐参与部门年度评先评优,且“师傅”在兼职教师选聘上享有优先权。
制定现场培训的评估反馈体系
(1)成立培训沟通反馈小组。各变电运维中心、检修试验中心以及人力资源部共同组成培训沟通反馈小组,负责制定现场培训方案、政策,组织、协调现场培训事宜。
(2)评估反馈方式。现场培训过程中,“师傅”负责以“月”为单位,填写《师徒协议跟踪监督卡》,每月反馈上个月的培训情况至沟通反馈小组处;
培训沟通反馈小组根据每月帮带团队反馈的月度培训及考核情况,进行汇总分析,形成月度培训报告,根据报告分析结果,调整下一个月的培训计划。
运维一体化培训的评估与改进
运维一体化培训的评估方法
在“两化三阶段四步”的培训过程中,定期对每个培训阶段成果进行总结分析,检查参培人员的知识及技能提升情况,由专业部室领导对培训人员及参培人员分别进行访谈,了解培训过程中出现的问题及难点,总结出经验,用于下一阶段的培训。
在试点实践过程中,每月定期评估生产运行各项指标,评估运维一体化建设对生产运行的改善成果。
运维一体化培训的改进
针对运维一体化人才培养实践过程中存在的问题,可利用变电检修实训基地,对运维人员开展设备结构、原理、检修工艺培训,同时将运维人员送到厂家,开展厂家带客户培训,全面提升运维人员技术水平。
组织调度相关专业技术人员,对运维人员开展不同负荷潮流、运行方式下电网运行的特点,同时开展操作票填写,促进操作票填写的正确性。
开展技术规程、技术标准专场培训,由省公司相关专家担任讲师,开展技术规程和标准培训与讨论,推动规程标准的深入理解和掌握。
运维一体化培训的开展成效
精简人员及用车,提高资源配置效率
变电运维一体化的工作模式使变电运行人员从所辖变电站的运行维护、倒闸操作、事故及异常处理、设备巡视、设备定期试验轮换等运行管理工作,转变为变电站的运行维护、倒闸操作、事故及异常处理、设备巡视、设备定期试验轮换、一次设备维护性检修、二次设备维护性检修等工作。检修人员从过去的只管检修、消缺,转变为应在原有的基础上再掌握运行维护、倒闸操作、设备巡视等,使运维人员能“人尽其才、物尽其用”,极大提高了资源配置效率。
优化工作流程,提高工作效率
以一个常规缺陷的处理为例,需经过:在巡视、试验、检查中发现设备缺陷进行记录(分析、分类后)审核(批)汇报2名运行人员进行设备停电操作2-3名专业技术人员进行继电保护或一次设备消缺处理运行人员验收”等最少6个流程步骤,实行运维一体后,变电运维人员仅需经过“在巡视、试验、检查中发现缺陷进行记录(分析、分类后)审核(批)汇报进行现场处理”4个工作流程即可完成整个缺陷处理工作,极大地提高了人员的工作效率,实施专业管理前后流程的优化对比如图2所示。
缩短停电时间,提升生产效率
【关键词】三集五大;变电运维一体化;培训
国家电网公司在2011年的工作会议上提出,为实现建设“一强三优”现代化公司的目标,需要加快建设“三集五大”体系。其中,“大检修、大运行”是“五大”管理体系中的重要组成部分。国家电网公司对大检修体系建设的要求是强化资产全寿命周期管理,实施运维、检修一体化管理,落实安全责任,提升设备可靠性和综合利用效率。
1 变电运维一体化实施背景
变电运行与变电检修同属于我国电力安全生产五大专业中的变电专业。变电运行担负着变电站日常运行管理工作,是供电企业重要的生产运行单位,传统的变电运行人员主要负责变电站设备的运行巡视、倒闸操作与事故应急处置。变电检修负责对变电设备进行定期小修预试、大修技改以及日常缺陷处理,是电力系统正常运行的前提和保障,传统的变电检修人员是指从电设备维护与检修的专业人员。在以往的组织结构里面,变电运行和检修是分属两个部门,相对独立的完成对同一变电设备的各项工作,而在国网公司“运行维护一体化”(简称运维一体化)工作的要求下,则要求将传统的变电运行和变电检修部门进行整合,由一个部门完成对所辖范围内变电设备的运行和检修任务。
所谓运维一体化,[1]就是改变传统由运行人员进行设备巡视和现场操作、由检修人员进行维护检修的这种专业分工协作的生产组织方式,将设备巡视、现场操作、维护(C、D类检修)业务和运行检修人员进行重组整合,按照近期、中期、远期三个阶段逐步推行运维一体化管理。运维一体化有效整合了倒闸操作、设备巡视、运行类维护及维护类检修工作,成功地提高了效率,增加了效益。[2]
2 变电运维一体化具体实施
根据国网公司“运维一体化”工作的要求,在适应“大检修”体系建设管理模式的基础上,整合设备巡视、倒闸操作、维护性业务,实现一体化运作。同时,规范各级运维岗位工作标准,明确变电运维一体化业务内容,根据近期、中期、远期三个目标阶段,分级逐步推进运维一体化管理,最终实现人员精简、作业高校、成本合理的目标。
以某供电公司开展变电运维一体化工作为例说明:
(1)实施阶段
实施分为四个阶段:第一阶段,在已经开展运行维护工作的基础上,讲接地导通、接地电阻、铁芯接地电流、避雷器阻性电流测试等技术难度较低、安全风险较小的D类检修业务纳入运维班职责;第二阶段,将变压器带电渗油处理、断路器、隔离开关带电操作机构处理、继电保护、监控装置带电缺陷处理等专业性较强的D类检修业务及变电站设备专业巡检纳入运维站工作职责;第三阶段,在前两阶段的基础上,将超高频和超声波局放检测、油色谱带电检测分析、SF6气体成分分析等技术难度较高、专业性强的带电检测或停电检修项目,以及变电设备停电例行试验纳入运维站;第四阶段,对前三阶段的工作进行调整、总结、验收。
(2)实施步骤
①制定标准及流程。包括工作标准、标准作业指导书(卡)、工作流程、设备管理制度、检测试验仪器、工器具配备等。
②编制相应的运维工作培训方案及技能鉴定标准,开展变电运行及检修人员培训及技能鉴定工作,提高变电运维人员的技能水平,评定变电运维人员的技能等级。
③对变电运维业务的各级人员进行资格认定。
④对运维一体化工作的开展效果进行评估和改正。
(3)人员调整方案
根据各运维站管辖的设备量,测算变电运维一体化后的工作量,结合变电运维人员的资格认定情况,在变电运维工区适当调整各运维站人员配置情况,对于技术难度高、专业性强的项目,调整部分检修专业人员转岗到变电运维工区。
(4)检测试验仪器、工器具配备
按照变电运维一体化工作需求,分析各运维站管理的设备的各项运维工作,测算各运维站需要配置的检测试验仪器、工器具的种类及数量,依此制定运维站的标准装备配备方案,同时提出各运维站的差异化配置需求。
(5)安全管控
通过分析变电运维一体化工作存在的危险点,制定相应的技术措施防范风险,同时提升变电运维人员的安全技能水平与安全意识。
安全质量监察组、技术支持组要对运维站开展的运维一体化工作进行风险分析,根据技术难度、专业性、危险性不同制定不同的措施。
(6)备品备件管理
按照变电运维一体化工作的需要,每个运维站应根据管辖的设备确定所需备品备件的种类和数量;改造现有的备品备件库,使之符合备品备件存放条件;完善运维站的备品备件管理规定,在PMS上建立台账。
3 变电运维一体化培训工作的思考
近年来,随着变电站综合自动化水平及智能化水平的提升,我国电力系统变电站运行管理模式由有人值班向操巡队模式转变,一个操巡队集中管理多个无人值班变电站,建设“三集五大”后,操巡队又转变为运维一体化的运维班,按照能力的发展逐步实施运行与维护一体化各项生产任务。运维人员除了要负责所辖变电站内设备的巡视、倒闸操作等工作外,还要对设备进行维护性检修。维护性检修指的是无需使用大型装备,不涉及复杂停电及安全措施,不涉及设备整体或重要部件更换、设备大范围拆卸及带电作业的C、D类(传统意义上的小修)一次设备检修工作和不涉及二次回路改动、设备功能校验以及专业性较强的故障异常处理等二次设备检修工作。针对这个要求,变电运维一体化培训的内容主要有两点,一是对原运行人员开展变电检修技能培训,二是对原检修人员开展变电运行技能的培训。具体来说主要以下四点:一是要能掌握变电站运行方式和电网结构特点;二是要掌握继电保护及安全自动装置的原理和操作方法;三是要能熟悉各类调度规程及现场运行规程并能应用;四是要提高动手解决设备故障的能力。
4 结束语
随着我国经济的高速发展,我国电力事业面临着机遇和调整,正是在这样的背景下,国家电网公司提出了建设“三集五大”体系,变电运维一体化作为“三集五大”体系建设的重要组成部分,在知识水平、技术能力、工作作风上都会有更高的要求。开展好变电运维一体化工作,将进一步推进电力系统向大容量、大系统、智能化方向发展。
【参考文献】
[1]许艳阳.变电运维一体化方案探讨[J].中国电力教育,2012(33).
【关键词】 变电专业化管理 变电运维一体化模式 应用
现阶段,电网运行中,变电运行、电力调度、电力检修维护部门相对独立,缺少必要的联系,共同承担电网运行的稳定与安全。但是在电网规模日益扩大的背景下,对电网运行维护以及管理提出了更高的要求,现有的电网运行与维护已经不能满足电网发展需求。变电运维一体化模式能够有效的将变电运行与维护工作结合在一起,提高变电运行与维护工作的质量与效率。
一、变电运维一体化概述
变电运维一体化主要指的是在电网生产活动中,通过一体化模式对电网运行与维护各项工作职责进行分工,并逐渐形成全面的电网运行、调度、维护检修等合理的生产流程,有效的提升了电网生产与运行的安全稳定性。变电运维一体化模式就基于资源优化配置、作业流程等角度出发,将同一电力企业中倒闸操作、维护检修、设备巡视等工作统一起来,是电网生产中的重大改革措施,这模式改变了电力企业检修人员只负责电力检修工作的现状,另外,变电运维一体化模式简化了电力企业工作流程,提高了工作效率。现阶段,变电运维一体化模式已经成为电力企业亟需实施的重大举措。
二、现阶段变电运维一体化模式中存在的问题
1)在变电运维一体化模式实施过程中,由于电力企业运行与维护工作针对的对象是企业电力设备,但是需要以综合知识为基础,才能保证电力企业运行工作顺利开展。另外,对电力企业运行维护人员提出了更高的要求,同时在具体的变电维护工作过程中,需要进行相关的试验,但在我国电网运行电压不断提升的背景下,对变电运行人员专业技能要求也逐渐提升。2)为了保证变电运行过程中的安全性,保证变电运维一体化实施过程的安全,需要在现场采取有效的安全措施。同时,在具体工作开展之前,还需要事先布置好安全保障措施,做好安全技术交底,同时对相关带电机械进行补充说明,必要时进行隔离。但是以往的电网运行过程中,变电运行与维护工作开展,需要将电力设备运行状态进行改变,结束后,还需要对其进行验收。而现阶段的变电运维一体化模式下,电力企业运行与维护人员职责划分不够明确,对现场安全工作造成很大的干扰,甚至会导致现场安全事故发生。3)与传统的变电系统运行与维护工作不同的是,变电运维一体化模式实施,电力企业的变电运维人员需要承担相应的职责,一定程度上增加了电力企业运维人员的安全风险以及工作量。而现阶段电力企业缺少与工作强度向适应的激励体制,影响变电企业运维工作人员的积极性。
三、加强变电运维一体化工作的有效措施
1)加强对变电运维工作人员的培训,建立相应的激励机制。首先,根据变电运维工作技能难以程度,合理的安排培训计划,一是培养运维人员的接管业务能力以及能能,而是对呼吸器更换、蓄电池充电放电等施工技能的培训,三是对回路检查、隔离回路操作能具有一定难度的技能培训。其次,合理的安排培训的周期,以两个月为一个周期为宜;营造良好的运维人员培训氛围,加强学员之间的互动性;最后,还应该培养工作人员的安全意识、质量意识、责任意识等。在激励机制建立过程中,需要切实了解员工的需要,建立多元化的激励政策,提高员工的积极性。2)加强变电运维一体化安全管理。变电运维一体化必须以安全为前提,应该坚持安全第一、预防为主、防治结合的工作原则,在具体的运维工作中,要重视安全管理工作,采取有效的安全措施,为电网运行生产、维护等各方面工作提供安全保障。建立完善的安全生产模式,促进电网生产向着标准化、规范化的方向发展。另外,加强对变电运维一体化运营模式的管理,建立科学的工作制度,安排专人对运维工作负责。3)加强对变电运维一体化工作的管理与控制。与传统的电力运行与维护模式项目,变电运维一体化模式对员工素质、工作环境、工作协调能力等都具有更高的要求。因此加强对变电运维一体化的管控,第一,要求运维人员在开展运维工作过程中,从简到繁,提高运维工作的安全性;第二,要求在开展具体运维工作中综合考虑各方面因素,逐渐转变电力企业运维业务理念;第三,不断的明确变电运维人员的工作职责,细化运维一体化模式工作流程,为具体工作提供有力的依据。
四、总结
通过上述分析可知,随着我国电网系统规模的不断扩大,对变电运行与维护工作提出了更高的要求,传统的工作模式已经不能满足电网发展需求。针对现阶段电网运维一体化模式实施中面临的问题,需要强化运维工作管理,加强运维人员培训,建立有效的电力企业激励制度以及责任制度,为电网运维一体化模式的实施创造一个良好的环境。
作者简介:
张鹏 (男) 韩立业 (男) 工作单位:国网莱芜供电公司
寄件地址: 李莎莎,13506341392,0634-5636676,山东省 莱芜市 莱城区 凤城街道 莱芜鲁能开源集团有限公司(胜利南路57号)507室开源财务部 ,271100
参 考 文 献
[1]徐艳阳.变电运维一体化方案探讨[J].中国电力教育.2012,23(6):124-125.
笔者结合工作实践,对变电运维一体化进行了分析,提出了实施变电运维一体化的措施。
【关键词】
变电;运维;一体化;实施
一、变电运维一体化的概念
变电运维一体化的全称为变电运行维护一体化,该一体化的生产模式是对一定范围内所有的变电设备就一定的内容实施维护、检修等管理工作,而在具体的过程中是对传统生产方式下隶属于不同部门及不同人员责任下的,变电运行与变电检修的相关职责进行合理的优化调整,在某种程度上由电网下同一管理部门或同一人员承担其变电运行与变电检修的双重使命,实现人力资源的优化配置与资源效能的最大化释放,从而实现提高电网运行效率的愿景。传统模式之下,变电运行与变电检修人员是分属于不同工区或部门的,彼此之间的专业技能、岗位要求与岗位职责是相互独立的,但在变电站设备检修工作的开展中,管理工作所面向的对象却是相同的变电设备,具体业务的开展中存在诸多交叉部分和关系紧密的内容,没能实现人力资源的优化配置与资源效能的最大化发挥,一定程度上限制电网生产运行效率的提升。在目前电网庞大复杂、电网安全可靠性要求不断提高的背景下,国家电网公司在构建“大运行、大检修”体系中提出在电网变电生产作业中实施“运行维护一体化”,通过优化作业流程、优化资源配置,来释放资源效能,提高作业效率和生产效益。
二、变电运维一体化实施原则
(一)确保安全,逐步推进。实施运维一体化要在确保不影响电网安全生产的前提下,选择基础条件好、人员配置高的变电站或检修班组进行试点,在总结经验和完善规章制度的基础上逐步推广实施,在业务整合和人员重组的过程中调整幅度应能保障队伍的稳定和现有生产业务的有序开展。
(二)培训先行,素质提升。运维一体化建设有赖于多技能人才、双师型人才队伍建设,必须将培训工作贯穿于运维一体化建设的全过程,着力于人员技能和素质的提升,为运维一体化建设提供基础的人力资源保障。
(三)合理引导,激励保障。运维一体化对现有生产模式进行了较大的调整,人员劳动强度加大,安全责任加大。必须鼓励和激励广大员工积极投身到建设工作中,发挥积极性和创造性作用。在激励政策上,应对现有的岗位工资制度进行重新分配,按照人员掌握和从事的专业数目设置薪金梯度,促进多技能业务的融合。
(四)效率提升,精益管理。把提高劳动生产率作为运维一体化建设的出发点和落脚点,以优化生产业务流程提升生产效率,以集约、整合生产业务降低运维成本,提高精益化管理水平。
三、变电运维一体化实施措施
(一)加强组织保障,为运维一体化工作提供便利。加强运维一体化工作的统一组织领导,运检部、安质部、人力资源部紧密协同、分工协作,加强对运维一体化工作的检查、指导和考评,及时研究分析解决推进工作过程中出现的问题,为运维一体化工作的开展提供全方位支撑。健全、完善公司二级运维单位绩效考核指标体系,建立运维岗位人才激励机制、奖罚制度,切实有效的提高运维人员的积极性,提高工作效率。优化变电运维一体化相关装备的调整与配置,修订、完善运维班组仪器、设备配置标准,确保一体化运维工作稳定可靠持续进行。
(二)加强培训,着力培养“运检双能”人才队伍。加强培训,超前谋划,大力实施“检修转运行”岗位培训系统工程,实施公司新进人员运行、检修轮岗实习培训,提高相关人员职业技能及综合素质,为运维一体化工作的深入开展奠定扎实的基础。随着运维一体化工作的深度推进,将运行和维护工作进行了整合,对相关工作人员的工作能力提出了更高的要求,要求其能够达到“运维双能,一专多能”,在运行时要对其工作能力进行严格的鉴定,合格后方可上岗。
(三)加强标准建设,健全工作体系。深入开展制度建设、流程再造工作,按“先立后破、不立不破”的原则,深度融合运行和检修专业,逐步建立起一整套与变电运维一体化工作相适应的制度体系和工作标准,涵盖设备C、D类检修和日常维护、应急抢修、设备巡视等运维一体典型工作流程及TA开路、保护装置告警、SF6气压降低、直流接地等典型缺陷处理流程和典型工作票。标准体系突出个人专业融合,强调工作时界面清晰、监督到位;确保作业现场流程不乱、工序不减、监护不断、验收不松;落实“双专业”设备主人制。在建设推进过程中,要切合各个变电站的实际情况,加强相关的制度体系和工作标准的制定。建立标准,能够使运维工作有规有序,可以确保流程、工时、监督及验收等工作的可靠完成。
(四)强化风险控制,确保运维安全。稳步推进运维一体化工作,针对现场安全管控、倒闸操作、工作票管理、标准化作业等业务开展过程中发现的问题,及时开展分析,认真梳理完善,确保安全生产局面稳定,确保运维一体化工作的可持续开展。运检部、安质部应共同审定运维业务并阶段性实施的维护性检修项目,现场运维人员在确定的作业项目范围内开展工作,并在推进过程中严格执行风险分析和控制管理,杜绝因运维一体化而对安全生产局面造成影响。对于运维过程中的各项工作要制定严格的安全保障措施和相关的工作制度,并且要求运维人员严格执行,以此来确保运维工作的安全可靠进行。
(五)明晰职责,强化监督。变电运维一体化实现后,失去了彼此之间的监督管理功效,安全措施容易出现不到位的情况。传统生产运营模式下,如果需要对变电设备的运行状态实施变更,变电运行人员要对其进行严格的许可把关,并在设备的检修完成之后,由变电运行人员对其进行验收,变电运行与变电检修人员在双方的职责上有清晰明确的界限,到位的监督可以落实变电现场的安全措施制定与工作质量的管理,而变电运维一体化实现之后,可能会是同一人承担原本的变电运行人员与变电检修人员两者的责任,这样就失去了相互之间的监督管理功效,容易出现安全控制措施不到位的现象。变电运维一体化实现后,一定程度上增加了变电运维的工作量和安全风险。同时,在传统的电网生产运营模式下,变电运行与变电检修由不同的部门、分区下不同的人员承担,劳动强度及安全风险相对较低,但在变电运维一体化实现之后,运维人员承担了原本分属于不同人员的变电运行与变电检修方面的工作职责与任务,在一定程度上增加了变电运维的工作量与安全风险,如果此时没有与变电运维岗位工作强度与安全风险相配套的激励机制,将会影响电网上的一线工作人员对变电运维一体化的认可程度。
四、结束语
随着国家电网公司“三集五大”体系建设的不断深入,我们应在总结经验和完善规章制度的基础上积极推进运维一体化,实现有效节约人力资源,提高技术装备水平和管理水平,提升经济效益。
【关键词】:变电运维;隐患;风险;应对分析
引言
变电运维作为我国电力系统运行中最重要的一部分,将直接影响我国电网的运行效率。而电网的运行将直接关系到用户的自身利益,在市场环境下电力企业只有不断提升用户体验才能在市场中生存。变电运维工作至关重要,变电运维人员应当对变电运维有正确的认知,提升变电运维的质量。
1、变电运维工作中的安全风险
开展变电运维工作的主要目的是为了保障在电力输送过程中的安全性,消除安全隐患降低风险,从而避免各类安全问题的产生,保证电网的正常运行,同时使用户及工作人员的安全得到保障。
1.1变电运维中的设备检查问题
电力系统能否安全运行的前提是安全性和稳定性能否得到保障,而这两个风险的检验标准的主要依据变压器的实际操作情况。在工作过程中,如果变压器操作出现问题,将对变电站带来不利的影响,影响整个电网的安全运行。所以,变压器操作不当会引起重大事故,这项工作的重点是结合空载变压器的使用,而且工作人员要特别关注过电压以及空载电压的增加情况,如果出现这两种情况,会对变压器的绝缘性有一定程度的损坏,从而埋下安全隐患。
1.2在变电运维过程中的倒闸操作问题
母线倒闸属于变电运维中一个非常重要的部分,在这个过程中,如果操作失误会导致一系列危险。在具体的工作过程中,母线倒闸过程中需要工作人员进行细致的盘查,比较常见的是空载母线充电装置、自动切换装置等多种装置设备中存在电源串联的现象,这些危险会或多或少的对母线倒闸产生一些影响。
1.3变电运维中设备的巡视问题
在开展变电运维的过程中,设备巡视是一项常态化工作,相关工作人员在进行巡视时应当严格遵守相关的工作规定各司其职,在保证安全和设备正常运行的情况下进行巡视工作,在相关的区域进行巡视工作,如果工作人员没有按照规定进行巡视工作,就会产生一系列问题,包括接头不稳定和工作交接出现问题,这些失误对工作人员的生命安全有致命的威胁。
2、变电运维隐患风险的应对措施
2.1提高变电运维工作人员的综合素质
在变电运维的整个环节中,对操作人员的实际综合水平有很高的要求,因为这个过程将是决定工作效果的直接原因。所以要保证最后的质量就要做好日常技能的训练和培养,①工作人员应该从自身出发,重视个人的运维操作能力的提升,在原有的基础上学会总结和吸取经验。②在公司内部方面,要对员工的思想进行升华,定期安排高水平专业人员进行培训,不定期的考核工作的效率和素养,从而不断的提高其业绩和实践操作水平。
2.2加强变电运维工作的管理
在正常的供电企业日常工作时间内,一定要把企业的效率放在首要地位,要整理和完善一套符合企业真正发展的管理工作制度,保证其具有有效性,合理性,科学性,确保变电运维的工作有效地开展。在平常的工作中要关注到安全管理和作业这两个风险的存在,要学会在工作时对这二者的识别和区分。制定好相关的科学合理的管理制度,并且保证其能够顺利的实施,要加强对操作人员的行为进行规范,让员工明白自己的职责,达到提升个人技能素养的作用,使变电运维能够做到有法必依,有法可依,严格遵循法律。
2.3构建变电运维一体化模式
在值班方式上,要做相应的调整,值班人员要做好分组,安排要合理慎重,能够与相关的变电站运行需求结合,保证实际操作的优化。合理地对运维过程中系统软件进行更新,优化升级,大大降低由劳动幅度大所带来的成本问题。
2.4操作票制度预控
工作人员的心理是操作票制度制定和落实的关键性因素,还要与当地是实际情况相结合,加强人员的业务培训,提高安全防范意识,将所有可能存在的不利因素都考虑进来,做好万无一失的准备。还要规定一些清晰的制度,保C工作能够顺利进行,对于制度的确立要安全合理,有秩序,不可出现混乱的无指令,错误操作现象出现,导致重大事故的突发。还要有一个准确的系统模拟图和演算体系,确保日常工作的正常运行,操作票执行和道闸的有效运用。
2.5制定科学的变电运维工作的监管方案
完善的监管方案对于电力企业而言十分重要,只有制定科学的变电运维工作监管方案,才能预防威胁的发生。这主要是因为确定监管方案可以让监管人员提升工作意识。电力企业建立的目的不仅是为了获取更多的经济效益,也是为了满足人们的用电需求,所以,电力企业要运营的过程中为人们供电。这也就表明,电力企业应该提升变电运维作业管理,要能提升管理力度,才能确保变电运维作业正常运行。如果缺乏完善的监管方案,变电运维工作人员的责任意识则会淡薄,电力设备在出现故障时也无法得到及时的维修。电力企业必须要认清监管方案的重要性,加强各方面的管理。此外,电力企业的检测人员要进行带电检查,进而及时的发现电力设备存在的安全隐患,然后展开合理维修。
2.6规范运维作业操作流程
规范运维作业操作流程是整个作业的基础,在此过程中,电力企业要按照以下步骤进行:①完善管理方案,确保电力设备能安全稳定的运行;②严格遵循电力设备的检查要求,维护电力设备的质量;③加强电力运维工作的监管;④定期对工作人员进行考核,提升工作人员的综合素质。电力企业只有不断的规范运维作业操作流程,才能做好安全防范工作,并在风险管理过程中,及时的分辨风险,这对电力企业的安全防范工作具有良好的促进作用,电力企业必须要做好现场风险控制作业,才能将风险降低。
结语
在变电运维的过程中,如果工作人员没有对相关的影响因子进行有效的控制和掌握,无法确保他们能够操作正确,那么一定会对变电运维工作的展开和运维效果产生影响。因此,如果要确保电力输送的安全,高效,就必须在变电运维工作中做好风险控制,同时实施有效的策略规避实际工作过程中出现的风险,为变电运维顺利开展以及电力系统运行安全提供保障。
在实际工作中,通过对信息运维管理的分析研究,并结合销售信息运维工作实际情况,中国石油四川销售公司逐步摸索出适应成品油销售企业需要的信息运维管理模式。
成品油销售企业信息运维管理的现状
随着企业信息化建设不断推进,各管理环节对信息系统的依赖性越来越高。保障企业信息平台系统高效、安全运行成为了企业信息运维日常工作的首要目标。近年来,中国石油四川销售公司不断加强信息运维队伍的建设,为公司信息化建设的可持续发展提供了有力支撑。与此同时,由于种种原因,信息运维效果还不能让人完全满意:一方面运维人员像救火一样被动地扑灭不断冒出的故障“火苗”,疲于应付;另一方面各种系统问题仍然时常发生,感觉好像所有的付出都打了水漂,信息运维能力已经成为企业加快发展的瓶颈,并反映在以下几方面:
运维人员不足,运维队伍建设有待进一步加强。在信息运维管理体系的三大核心(人员,流程、技术工具)中人员组织因素是根本,目前四川销售公司的运维管理面临人力严重不足的问题:按照现有管理模式,每个二级公司信息部门一般为3~5人,这几个人要负责整个公司的系统建设、运维、信息资产管理、信息安全管理等,有限的人力需维护的信息系统多、设备规模大、范围广、领域宽,一人多岗的现象严重。运维人员疲于解决问题。不能深入分析问题根源,难以预防问题再次发生。
运维管理仍然以被动式、救火式为主。日常工作中,通常是用户先于信息运维人员发现问题,然后再找到运维部门要求解决问题。随着近几年信息化达到一定的规模,这种运维方式的弊端就暴露出来了。由于运维人员的精力有限,在专业应用系统赖以生存的各基础设施支撑单元上很难做到专、精、准的多面手角色,加之由于管理范围的界定和监控手段的限制,导致问题发生后,运维人员很难直接判定问题是出在基础网络、系统服务器、数据库还是应用系统自身,故障难以定位将直接导致业务恢复时间的推迟,影响业务系统的正常运行,大大降低服务质量。
运维工作流程还需要补充与完善。当前的运维工作中存在部分流程与职责划分不够规范、操作与流程规定不符等问题。同时现有的运维管理流程的统计和分析功能不足,特别是相关员工完成绩效的管理指标难以统计,数据不完整也不准确,很多事件没有进入事件流程,使得大量工作没有得到及时的记录和跟踪,造成运维工作中没有足够的准确的数据支持。
运维组织管理有待加强。目前对运维队伍应怎样建设还没有非常清晰的概念。只是按照需要设立了一些岗位,至于这些岗位的设立是否合理、岗位职责是否科学、每个岗位的人数是否合适,没有相应的标准依据。还没有一套比较完善的运维组织内部的考核机制和内部控制体系,无法对运维工作的质量、效率进行考核,导致运维工作随意性大、运维质量难保障。而且组织协同有待完善,各级运维组织之间的协同机制、治理管控和职能定位还需要明确定义。
成品油销售企业信息运维管理模式的选择
企业具体选择哪一种信息运维管理模式需要综合考虑业务、人员、技术、安全、财务等多方面的因素。从中国石油四川销售公司目前的现状来看,一方面企业急需改变目前的运维管理局面,有必要构建一个全面的、科学的信息运维管理体系,发挥信息化建设的最大效益。另一方面,由于受编制、费用等条件限制,不可能不受限制地建设一支规模庞大的运维管理团队。
结合上述分析,在成品油销售企业应该采取的是一种外包服务与内部运维相结合的三级运维管理模式。整个运维管理体系分为三个层级:技术支援级、运行监控级、现场作业级。(见右图)
第一级 技术支援级
技术支援级是整个运维管理体系中的最高管理层级和技术后盾,它的主要职能:一是负责对全公司整个运维工作进行指导和管理,二是负责对全公司运维工作中出现的难点、热点问题进行技术支援,三是负责对各层级运维人员开展技术培训。技术支援级可以按照不同的运维对象分为硬件组、网络组、各专业系统组等。该层的技术人员由两部分组成,一部分是由全省运维队伍中技术水平较高的人员以及各专业系统关键操作人员组成内部专家组,另一部分是由设备供应商技术人员及外包服务商的专家组成的外部专家组。
第二级 运行监控级
运行监控级是在企业运维管理中的关键层级,它的主要职责是负责对企业生产经营中使用的信息设备、网络、系统进行7×24小时的运行监控和故障管理,确保其正常平稳运转。该层级工作主要由公司内部运维工作人员通过一定的技术手段(监控系统、维护工具等)来实现,通过该层级工作,要实现设备集中维护、故障事前排除的目标,如果该层级的运维工作能较有效地完成,将大大降低现场作业级的工作量,减轻运维人员的工作强度,提高运维工作效率和质量。
第三级 现场作业级
现场作业级是运维管理体系中的基本保障,它负责对发生故障的信息设备、网络、系统进行故障修复。由于该层级工作有及时快速处理的要求,因此运维工作人员必须具备一些综合维护技能,同时运维工作人员数量也必须要有保证。鉴于现有条件限制,在日常工作中,建议采取内部运维与服务外包相结合的方式进行,内部运维由信息部门运维人员主要负责,同时在每个片区、库站指定一名相对熟悉信息技术的人员作为现场支持人员,协助运维工作人员完成故障处理。运维外包则是将一些非核心的维护、故障处理工作交由维护专业技术较强的服务商完成,由信息管理部门对其进行考核管理。
内部运维管理
运维管理体系需要不断完善,从粗放和分散式管理,逐步过渡到科学、规范和专业化管理,使运维管理成为信息管理日常工作的重要组成部分。
加强信息运维与业务的融合。信息运维不仅要能管理日益复杂的信息系统,而且还要让信息运维能灵活地支持业务的变化,进而提高信息服务的支持能力。因此信息运维就必须与业务部分能够“对上话”,相互融合,形成一个统一的视图。
建立完善的运维考核机制。目前信息运维部门普遍面临的一个窘境,就是如何实施有效的绩效考核制度。由于没有明确的量化指标,每年考核运维部门的指标都是参考其它业务部门的考核体系,再增加一些技术指标,但是这些指标根本就体现不出运维部门的价值。因此必须建立一套自己的运维绩效考核机制:一是在财务方面对信息化运营进行控制,主要目的在于促进投资建设的合理化,这样也可以同时降低运维管理的成本;二是信息化服务运维的职责在于给客户提供运维服务,因此对于运维的考核也应该考虑到用户角度,可以从用户满意、服务的效率来分析;三是在运营方面对信息化服务运维工作的绩效考核,主要体现在服务保障上,确保服务的可用性、安全性。为达到运维工作有效考核的目标,在信息运维考核中必须要有量化的指标支撑,因此建立一套运维管理系统是运维绩效考核能否正常开展的一个重要前提,只有通过这些量化的指标,才能有效地对运维工作情况进行准确合理的考核管理。
完善运维队伍建设,规范制度建设。充实信息技术专业人员,加强运维队伍建设。制定统一的运维规范及标准,建立信息设备、网络、系统管理规范,建立运维管理维护流程和信息安全管理制度等,明确各层运维人员的职能职责和管理流程,提高工作效率,确保运维工作的及时性,实现业务与技术的融合。
加强培训力度,营造良好的专业技术学习氛围。建立定期长效培训机制,促进信息工作人员对服务理念、信息技术、制度流程、运维管理等知识的学习、理解和掌握,提升个人的技能和管理水平,营造良好的专业技术学习氛围,成立各种技术课题讨论小组,鼓励运维专职技术人员在业余时间专研信息技术,提高信息运维能力。
规范细则,强化运维标准化管理力度。标准化是实现科学管理和现代化管理的基石。推进运维标准化管理,建立科学规范的工作秩序,有利于克服工作的随意性,盲目性,增强工作的条理性、规范性,从根本上提高运维管理水平,保证运维工作质量。
建立运维监控系统,提高事前故障排查率,将故障扼杀在萌芽状态。建立一种有效的集中运维监控管理系统,对系统进行日常监控,帮助运行维护人员快速地分析出应用故障原因,有能力把问题在萌芽状态解决,减少现场处理时间,把运维人员从繁杂重复的劳动中解放出来。
推动运维知识库的建设。运维知识经验的总结、维护和共享是提高员工运维技能水平的重要手段,要在企业中建立起一套知识库管理系统,建立知识总结共享的制度,将知识库建设作为一种长期性、持续性的工作,不断优化、提炼、更新知识库。
运维外包服务的管理
当信息运维专职技术人员不足,且专业技术力量不足以自主地维护所有专业技术较强的软硬件设备时,引入运维外包服务是当前的一种必要选择,有利于企业利用外部优秀的专业资源,有效降低运维成本。要做好运维服务外包管理工作,应从以下方面入手:
首先,选择合适的外包内容,逐步逐块地外包出去,可以先选择服务运作标准、自己容易掌控的部分,以及专业技术要求高的软硬件设备进行外包,如计算机终端及附属设备的维护、网络维护、视频监控设备等项目的维护等。
其次,确定外包方式,现有外包方式有两种,一种是根据各外包内容选择最适合的服务商,然后由被维护方负责各服务商之间的协调,另一种是由一个服务商负责其它服务商之间的协调和管理工作。就成品油销售企业而言,第一种外包方式应该是较合理的选择。
关键词:信息系统;运维;信息化
1信息系统运维
随着信息化建设的逐步深入与完善,在经过信息系统大规模的投资建设阶段后,企业中各类管理信息系统如雨后春笋般涌现。信息系统是信息化的基础和重要内容,为了使信息系统处于良好运行状态,充分发挥其工作效能,那么,信息系统的运维管理就成为了企业不可缺少的一项任务,也是企业信息化发展的一个重大课题。
1.1定义
所谓信息系统运维,是指企业信息化部门采用相关的方法、手段、技术、制度、流程和文档等,对信息系统涉及到的服务器设施、软件系统及数据库进行的运行与维护两方面的管理,其主要内容包括设备的运行、性能提升、故障处理、应急预案和咨询评估等方面。相对于其他行业的运维,信息系统运维存在技术难度大,运维复杂,运维风险高,运维工作不受重视的显著特点。
1.2目标
信息系统运维最终要实现的总体目标是最大限度地增加应用系统的可用时间,提高应用系统的利用率,改善服务器性能,服务质量,提高应用系统的安全性,保障系统得到最充足的运行、效益得到最大的发挥,保障企业的信息化能够发挥最大效果。信息系统运维的目标,可以分为对内和对外两个方面。对外:系统不瘫、数据不丢———这是业务部门最直接的要求。数据的连续性,保障业务数据保存正常、保障业务的连续性,也是运维人要达成的对外目标。对内:信息系统的运维管理还有一个非常重要的目标是“建立一套持续改进的机制”,是系统运维管理必要的手段,也是系统运维管理的目标之一。
1.3运维内容
信息系统的运维主要包括以下5个方面的内容:(1)信息系统基础设施运维:以硬件资产和软件资产可用为目的,包括支撑系统正常运行的主机系统、操作系统、存储系统和数据库等的运维服务。(2)应用系统运维:以系统整体可用和为业务提供可靠服务为目的,包括业务和应用的技术运维,以及信息内容服务运维等。主要负责为用户提供技术支持服务,及时处理和解决用户由于误操作或系统异常出现的各种问题;根据业务部门提出的系统维护及功能调整,对系统功能进行调整。(3)咨询评估和优化改善:通过对运维系统的调研和分析,提出咨询建议或评估的方案。通过提供调优、改进等服务,达到提高运维系统性能或管理能力的目的。根据日常维护的数据和记录,提供信息系统的整体建设规划和建议,更好地为用户的信息化发展提供有力的保障。(4)应急预案制定:应急预案的制定是信息系统运维的一项重要工作内容。针对运维部门需要管理的每个信息系统,以系统为单位,从应用软件、操作系统、中间件、数据库、硬件服务器等各个方面,制定详尽的系统崩溃时的应急预案,以期在系统崩溃的最坏情况下,快速恢复系统的使用。(5)培训:深化培训,提高关键用户的技术素质;加强内部培训和组织员工进行外培,提高运维人员的技术水平和分析解决问题的能力。
1.4运维方式
信息系统运维模式主要有以下3种方式:(1)总部运维和下级单位运维:这种方式下,由总部的运维单位完全负责系统的运维工作,下级单位不设置运维团队,或者下级运维团队只负责网络、用户终端的运维,不负责系统的运维。(2)IT部门运维和业务部门运维:IT部门独立运维模式是指信息系统的运维工作全部由企业的IT部门来承担,业务部门只作为需求的提出者和系统的使用者。IT部门与业务部门联合运维,这是一种比较常见的运维模式。是指在应用系统运维过程中,除了IT部门运维人员以外,部分业务人员也参与到运维工作中,由IT技术人员和业务人员共同配合完成运维工作。(3)自主运维和外包运维。自主运维是指企业自行负责完成对拥有的信息系统的所有资源的运维工作。外包运维是指企业通过与其他单位签署运维外包协议,由外包单位为企业各单位提供信息系统运维服务。还有一种运维方式即混合运维方式。企业有自己的运维团队,负责部分运维工作,另外,通过与其他单位签署运维外包协议,另一部分系统运维工作外包给其他单位。对于复杂信息系统的运维,在企业自身运维力量不足的情况下,一般采用此种运维模式。
2运维的重要性
2.1信息系统运维为企业信息化保驾护航
信息系统运维是一个默默无闻的工作,常常能够听到研发很重要、研发能够带来创新的言论,运维经常是被人忽视的。而实际上,研发固然重要,运维的工作更为重要。对于一个应用系统而言,开发人员只是参与到应用系统从需求调研到软件上线的这个阶段,当软件交付使用之后,后期的应用系统的运维工作都是由运维人员来完成的,运维人员的工作贯穿整个软件的生命周期,往往要从软件项目开始到系统上线运行,直至软件后期维护,都有运维人员的参与。对于非信息化企业而言,可以没有一支技术领先的研发团队,但是,绝不可以没有一支技术过硬的运维队伍。信息系统是企业信息化的核心,是企业信息化的具体实现。一般开展一个信息化项目最后都有一个“落地”的过程。这个“落地”就是将业务信息化的想法转变为一个应用信息系统。业务部门是信息系统、信息化项目的使用者,任何一种设备,都有其损耗,任何一个人的操作,都存在误操作的可能性,任何一个程式化的机器程序都会随着企业建设的不断发展出现滞后性,而这些不确定性因素的存在,直接影响这作为使用者的企业用户对信息化项目的满意度,影响员工的工作积极性及工作效率,更有甚者,直接影响了整个信息系统的生命。一直优秀的运维团队,可以对设备定期巡检,排查硬件隐患,根据经验对设备进行预报警;可以对软件范围内的人为误操作进行及时有效地纠正;可以对程序设置进行微调,以满足不断发展的企业的需求;可以完成系统性能调优,可以根据日常系统的维护记录和维护数据,提供信息系统的优化建议;可以制定有效的信息系统应急预案,当信息系统发生崩溃性故障时,最大程度地保证用户数据的安全和信息系统的快速恢复。信息系统运维保障企业信息化建设稳步前行。
2.2信息系统运维创造价值
现在各行各业都在使用应用软件进行管理,这些软件系统运行的状态直接影响着企业的工作效率。良好的信息系统运维,不仅为企业信息化提供后勤保障,更重要的是可以帮助企业其他部门提高工作效率,比如人员管理、财务管理、物资管理以及大数据分析等,这些及时有效的信息,让企业的工作方式高效有序地进行,创造更多的经济效益。信息系统运维,可以延长信息系统的使用寿命,减少新系统的投入,提升系统使用价值。对于应用于企业生产中的信息系统,运维人员提供全天候的运维服务,一旦系统出现故障,运维人员必须及时处理,否则,将会对生产造成损失,相对而言,运维人的每一分钟的工作,都是在给企业创造价值。可以说,信息系统运维的价值,往往体现在对业务的支撑上。
3现状及面临的问题
3.1现状
伴随着信息化建设的步伐,各大企业都有自己的众多应用系统,其中存储、服务器等硬件设备,涉及到包括Windows系列、AIX系列、Linux系列、VMware等各个版本的操作系统和各种版本的数据库软件等。众多信息系统都在为企业的各个部门提供服务,企业信息化水平的提高,在提升各部门工作效率的同时,也对信息系统产生了依赖。因此,信息系统的运维工作不可小觑。由于信息系统众多,信息系统的运维方式也多种多样。对于集团型企业,信息化的不断发展与累积,运维工作的开展基本上涵盖了几种典型的信息系统运维方式。目前,系统集中化建设正是集团型企业信息化建设的一个方向。对于这些集团统建的应用系统,通常采用集团总部运维方式,各个子分公司不设置系统运维人员,只设置系统运维联络员,负责用户终端的运维和与集团运维人员的联系。运维部门与业务部门联合运维,这种运维方式应用也很多,主要是针对各单位自行组织建设的系统,IT部门信息系统运维人员对系统业务了解不够,业务部门对信息化设备运维能力不足,两者相互结合,完成系统运维。运维部门自主运维,像服务器的虚拟化、桌面云等,这些技术性比较强的系统,由IT部门负责运维,完成包括软件系统用户授权,业务部门用户误操作的更正,数据库服务器的部署和数据备份,以及系统使用到的存储空间的维护和服务器操作系统及硬件的运维工作。这种运维方式下,当系统出现故障时,能够快速定位系统故障发生的原因,如应用软件、数据库、操作系统、服务器故障等,能够及时解决系统故障,提高系统可靠性。自主运维与外包运维相结合的混合运维模式在企业运维模式中有广泛的应用。运维部门由于技术力量薄弱,运维人员配备不足,针对一些比较重要的系统,如存储系统、刀箱和小型机等,一般企业采用混合运维模式。由企业内部运维人员负责设备巡检和软件方面的运维,当系统硬件出现故障或报警时,报修给外包的运维单位,由外包单位负责处理故障。这种运维方式充分利用了外部单位运维经验,在合理的运维成本下,既保证运维工作的顺利完成,又确保企业内部运维人员能够得到充分锻炼和能力的提升。但是这种运维方式也会存在外包单位服务不及时、人员无法有效管控的问题。
3.2运维面临的问题
企业信息系统的建设是伴随着信息化技术发展的大背景一步一步走来,信息系统建设的管理工作也是一个逐步的完善过程,在这个过程中,系统建设的标准、采用的技术、验收的标准都不相同,信息系统建设的管控也存在不足的地方。由此,在信息系统的运维过程中,造成系统运维技术难度大,运维复杂的问题。目前,企业信息系统运维方面,主要面临的问题有以下几个方面:(1)团队合作意识信息系统运维工作跨部门,信息系统的运维工作涉及多个部门运维人员,没有运维团队的整体感,极易造成责任划分不清,互相推诿,系统运维需跨部门协调,增加了故障处理的环节,延长了问题解决的时间。(2)专业培训及知识传承对运维人员专业知识、技能的培训和知识传承工作有待加强。信息化技术日新月异,但也是一脉相承的。正如无论何时学习计算机硬件,都要从基本的计算机的组成有哪些学起。不管技术如何变更,计算机内部还是由二进制数来表示的。所以,有了新的技术的问世,旧有的知识和工作经验仍然是需要的,进行有效信息系统运维的基础。(3)运维意识有待提高缺乏主动运维,基本是事后运维。系统运维工作的顺利进行离不开高素质的运维人员。除了对新知识、新技术的培训,还要加强运维理念、方法的培训,使运维人员不仅懂得先进的专业技术,也要懂得先进的管理思想,增强分析问题和解决问题的能力。(4)运维工作量大,运维人员培训和人员补充不足自动化系统监控设备不足,面对数量如此众多的信息系统和硬件设备,单靠人工去监控系统的状态让运维人员感觉有些力不从心。(5)陈旧系统资料欠缺对于每个企业,信息化都是一个逐步尝试的过程。早期信息系统实施后,企业由于信息化经验不足,无法预知后期系统运维过程需要哪些资料,导致在软件交付时,企业没有跟软件开发方索要充足的技术资料,随着系统使用年限的增加,对于系统运维工作中遇到的各种问题,无法找到实施文档及相关资料,运维工作难度、风险增大,甚至在某些情况下,废弃旧有系统,投资新建。(6)监控业务绩效的指标业务绩效监控方式采用处理多少故障,解决多少问题为衡量标准,不能有效地激发员工主动运维的积极性。在这样的绩效指标的指引下,运维人员往往在等待系统出现故障才开始运维工作,这样工作的方式直接导致信息系统故障率提升,用户使用满意度下降。而如果采用系统连续安全运行时间这样的积极指标,运维人员为了延长系统正常运行的时间,通常会主动自觉地进行系统运维,检查信息系统相关硬件及软件的各项指标是否正常,避免故障的发生。信息系统无故障运行的时间越长,说明运维工作做得越好,因而提升绩效。(7)运维工作定位不合理在很多企业里,运维部门被定义为服务部门,为业务部门服务,为研发部门服务。信息系统运维则被认为是一个成本高、技术含量低的工作。在这个定位下,系统运维工作的开展很困难。(1)在人才引进的时候,对应聘运维工作的人员的技术水平的要求也相应降低。(2)运维人员长期处于弱势地位,运维工作得不到认可。系统运维工作很辛苦,随叫随到,还时常被抱怨服务不到位,工作效率低下。改变这种服务定位,企业要充分认识到信息系统运维部门也是一个技术部门,也在为企业创造价值,信息系统运维是实现企业信息化建设的中流砥柱。这也将成为今后企业信息系统运维发展的一个方向。
4结语
运维是一门科学,需要经验的积累,需要不断地学习。运维贯穿企业信息化建设的全过程,保障信息化建设稳步前行。信息系统是企业信息化的实现,搞好信息系统运维工作,必须努力提升自身的技能水平,增强团队合作意识,发扬运维精神,引进先进技术,从勤、细、技等各个方面不断努力,向系统运维无故障时间的最大值不断迈进。信息系统运维的明天会更加美好。
参考文献
[1]符长青.信息系统运维服务管理.清华大学出版社,2015.
关键词:企业信息终端运维现状未来
中图分类号:TP311 文献标识码:A 文章编号:1007-9416(2013)09-0218-01
1 问题
如今很多企业的办公模式从原来的纸质办公逐渐过渡到了无纸化的电脑办公,但除了一些常用的word、excel、网络、聊天软件以外很多单位都会有专用的应用系统,以我们台为例,除了办公系统外,还有文稿系统、网络杀毒、OA系统、媒资系统、邮件系统等等很多应用管理系统,而这些系统通常都由各自的服务器、数据库和存储设备来提供服务,每类系统的设备、配置内容多并且直接面向用户,终端设备很分散,这给终端运维带来很大的麻烦。
其次,各种设备和系统更新换代的速度很快,很多在一线的使用者对设备和系统的使用刚刚熟悉上手,又面临了新的软硬件更替,因此很多终端运维人员要对使用者进行大量的培训工作,但培训后仍有部分使用者面对问题的时候不会处理,需要运维人员到场解决,浪费人力物力。
此外,为了保证内网的安全,我台对办公系统和业务系统的管理上采用了域控的方式,使用者对于办公电脑、工作站等设备都没有软件安装和升级的权限,这也间接导致了在统一升级软件时给终端运维带来的大量工作。
还有一些企业会面临终端运行与公司无关的应用而无法实现管理;终端存储没有统一的路径,在维护或者更换设备前还要备份重要数据等等很多实际的问题。下面就来看看目前我台使用的一些应对手段。
2 现状与措施
随着网络化、信息化的不断发展,我们也在探索和寻求更好的运维管理方式,提升运维的效率和价值。具体来说主要有以下几点:
(1)原来的运维模式可以说是比较粗放型的,解决完终端问题后就结束了该运维工作,没有对运维工作进行系统地分析和总结,报修派工都是比较随机的。目前我们借鉴了网络运营商集中报修、分布式运维的经验,将报修、派工、维护等流程进行集中统一化管理,对日常终端运维后的数据进行记录,最终形成报表统计分析常见的故障并形成通用的解决方案,大大提高运维效率。
(2)前面提到如今企业的应用系统很多,但这些系统相互间并不兼容,数据也并不共享,这就造成了每个系统都可能产生账号,从而导致终端用户使用时产生数据混淆,最终给运维人员带来工作负担。从运维管理员的角度出发,要做到所有账号的管理在一个平台上进行,账号管理就更加简单有序;通过建立用户与账号的唯一对应关系,使用户能方便快速地登陆各个系统。目前我们通过自己的分析和开发,推出了单点登陆系统,用户只要将域账号与其他系统账号进行绑定,就能快速地登陆到各个相应的系统,提高用户的使用体验度。
(3)使用终端桌面管理系统,能大大降低运维工作量。建立一套终端桌面管理系统,可以对桌面级以及相关设备管理的整个生命周期提供完全的支持,提供软件分发、补丁管理、资产管理、系统配置、外设管理及应用管理等功能模块,协助IT运维人员集中管理大量的PC和移动设备。因此我们也通过使用相关的桌面管理系统对一千多台终端设备进行了管理,确实给终端的运维工作带来了便利。
(4)此外还对部分人员进行了桌面虚拟化,将所有的服务、应用、软件都集中起来由后台的服务器进行统一管理,将用户所有的问题都集中到后台运维中心进行处理,并将桌面给用户,用户每天登陆和操作的是一个虚拟化的桌面,一旦发生问题后台运维人员都可以快速地在后台进行解决,不需要跑到现场处理,节省了很多劳力。目前我台的美编网就采用了这种虚拟桌面的使用模式,大大节省了劳力。
(5)前面提到的终端运维有一个很大的麻烦就是终端的分散问题。虽然桌面虚拟化可以解决这一问题,但是现在还没有大面积普及这一模式,而且桌面虚拟化使用和操作的稳定性、后台模板的更新带来的问题还需要进行一系列地测试。因此基于目前的使用现状,我们采用了远程维护的模式,也就是大家常用的远程协助。通过对方主动请求协助,远程控制桌面进行软件安装、系统检修、设备连接等常见故障的处理,也能快速地解决用户的一些软件使用设置问题,为我们的运维工作带来了简化。
(6)运维必不可少的就是维护文档,因为维护文档就是一个IT部门的知识库,这对于经验积累和入职培训能提供很大的帮助。国内的很多企业的特点就是对整个IT架构缺乏明确的规划,也往往缺乏明晰的文档,从而导致了终端运维的问题解决没有较好的方法,也无法找到更深层次的原因。因此建立企业内部的知识库系统,保障运维的标准化操作和故障的及时定位,并对故障从多方面进行分析和提供绩效支持。目前我们采用了开源的Wiki 系统,由所有运维人员自行提交在技术运维方面的心得和方法,通过技术人员审核后进行,共享运维信息,形成内部的知识库。
3 畅想未来
随着技术的不断发展,很多的新技术都能为终端运维解决问题,使终端的维护工作更高效。看看未来可以做到哪些:
(1)全面实施虚拟化,简化终端设备,实现所有人员的文件都可以存取在服务器上,员工可以在任何一台网内终端办公,也可实现世界各地随时存取文件。
(2)云计算技术的应用将分散数据统一存储,快速恢复,员工不用担心自己的文件安全,也不必在更换终端设备时耗费世界拷贝数据。