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 文章中心 > 突发事件培训总结

突发事件培训总结

开篇:润墨网以专业的文秘视角,为您筛选了八篇突发事件培训总结范文,如需获取更多写作素材,在线客服老师一对一协助。欢迎您的阅读与分享!

突发事件培训总结范文第1篇

现将《国务院办公厅关于认真贯彻实施突发事件应对法的通知》(〔〕62号)转发给你们,经省人民政府同意,结合我省实际,提出如下意见,请一并贯彻执行。

一、加强组织领导,充分认识贯彻实施突发事件应对法的重要性

突发事件应对法是对应急管理工作实践的总结和升华,揭示了应急管理工作的内在规律,规范了应急处置的流程,是应急管理法制建设的重要里程碑。认真贯彻实施突发事件应对法,对于加强应急管理,依法有效应对各类突发事件,更好地维护人民群众生命财产安全,促进社会和谐,具有重大而深远的影响。各地、各有关单位要集中力量,全神贯注,切实把贯彻实施突发事件应对法作为当前政府工作的一项大事,摆上重要议事日程;要科学部署,精心组织,狠抓落实,进一步提升应急管理水平和依法行政水平。

二、加强培训宣传,营造突发事件应对法贯彻实施的良好氛围

各地、各有关单位要按照〔〕62号文要求,认真组织学习活动,确保行政机关工作人员深刻领会突发事件应对法的精神实质,深入了解、熟练掌握突发事件应对法的各项规定。省、市行政学院举办的有关领导干部专题培训班,要将突发事件应对法纳入学习研讨内容。各级行政机关组织的公务员培训,要增加突发事件应对法的内容。各地要对城乡基层组织、企事业单位负责同志和从事应急管理工作的人员,加大突发事件应对法学习和培训,推动相关规定和要求在基层得到全面落实。要充分发挥新闻媒体的作用,围绕突发事件应对法的立法背景、主要制度和贯彻实施情况,结合各地、各有关单位全面加强应急管理工作的新举措、新成效、新经验进行宣传,对社会关注的热点问题进行正面引导。各级普法主管部门要将突发事件应对法列为“五五”普法的重要内容,加大宣传教育力度,采取多种形式宣传普及,使广大公民、法人和其他组织全面了解这部法律,积极配合、大力支持政府开展的应对突发事件各项工作。

三、加强制度建设,确保突发事件应对法各项规定落到实处

突发事件应对法确立了一系列应急管理工作的基本原则和基本制度。要贯彻实施好这部法律,使各项规定落到实处,需要制订大量配套制度和措施。省法制办要会同省政府应急办等有关单位,结合我省应急管理工作的实际情况,抓紧起草与突发事件应对法相配套的地方性法规,争取在年上半年出台。各地、各有关单位要根据突发事件应对法的有关精神,建立健全配套制度。

突发事件培训总结范文第2篇

【关键词】 急诊急救;突发事件;护士

当今社会,生活节奏较快,人们普遍压力也较大,因而引发的社会中许多难以预料的突发事件也越来越多,不仅包括上述这些因素,比如一些自然灾害如地震、海啸、山体滑坡和泥石流等更加激增了社会中突发事件的发生概率,这也是我们急诊科面临的巨大挑战[1]。目前社会中人们的维权意识越发强烈,从而引发的医患纠纷也是越发严重,而急诊科又是极易因突发事件而接触病危患者甚至垂危患者,而这些很多都是引发医患纠纷的导火索[2]。急诊科面临的不仅仅是社会外界的这些突发事件,同样面临的也是急救过程中的各种突发事件。护士准备工作的一个小疏忽,甚至在急救中因堵车等事件造成的急救延误,这些突发事件都是需要护士提起高度的防患意识。近年来,我国的各大医院、医疗团体、大中专职业院校和培训机构等都对提高护士在急诊急救中应对突发事件的能力高度重视,并在减少医患纠纷方面取得了较为显著的成果[3-4]。笔者认为,我们也应当提高该方面的重视程度,现将如何提高护士在急诊急救中应对突发事件的能力做如下简介:

1 加强组织管理

构建多层多级负责管理制度,如主管院长-护理部-护理专业管理组-护理应急指导组-护理科室实施应对小组管理机制,要将各种制度完善起来,即使真正遇到了突发事件,也可以做到有条不紊,有章可循,各司其职,各负其责,届时可以使人员能够及时抢救,及时调动,及时汇报,及时处理,为抢救病人争取宝贵的时间。

在加强制度管理优化的同时,也要注重组织内部人员的协同合作关系,每个个人应该意识到自己是急救团队的一个个体,应该努力发挥个人对团队的贡献作用,应该认识到急诊急救不是搞个人主义,而是集体主义的集中体现。每次在急救行动前,领导者应当明确每个人的任务,行动后更应该对急救过程中发生的突发事件进行阶段性的总结,每个成员遇到的问题也应该在团队中进行集体讨论。急救护理团队最好是一个人员流动性较小的团队,这更易于培养成员间的相互信任,相互沟通和团队的凝聚力,也能使急救护理团队取得更快的进步。

2 完善培训制度

尽管我们希望急救护理团队的人员流动性较小,但是新成员的引入也是不可避免。刚刚进入的新护士,尤其是一些刚毕业的学生,虽然年青体力充沛较适合急诊急救工作,但是经验的缺乏会使他们应对突况的能力较差,这就亟需要完善新人的培训制度。而课堂的培训远远达不到预期的效果,而以老带新,也就是俗称的以师带徒的培训机制更能行之有效的提高培训的质量。以课堂培训和实际急救实践相结合的培训制度,则更能有效的提高新人在急诊急救中应对突发事件的能力。

完善培训制度不止针对新引入的护理人员,当然也包括全体急救护理人员的培训,像一些常规重点技能的培训,如测量血压,抽血化验,吸氧导尿,心肺脑复苏,心电图和呼吸肌的使用等,均需引起重视。下表1中列出了某医院的急救护士在培训前后各项执行时间的缩短情况[5]。由下表可以看出,急救护士在培训后的急救技能方面有了很明显的提高,说明完善培训制度是很有必要的。

3 加强学习进修

提高业内的学习进修是医院提高综合实力的必要途径,要提高护士在急诊急救中应对突发事件的能力,更应当加强急诊科护士的学习进修。比如与更优一级的医院进修班或者学习班取得长期合作的机会,每年或者每半年选派急诊科的骨干护士前往进修学期,及时吸收先进的急救护理技能,如此更能提升科室整体的积极性,当进修人员回到自己岗位时将进修所得予以发扬和传达,则能使整个急诊急救中的能力上一个新的台阶。

4 专家交流讲座

医院应定期邀请高水平的急诊急救专家,和与急诊急救联系较为紧密的外科、骨科、心内科,呼吸内科等方面的专家来院讲座,主要讲解一些极其危重的患者易在急救中产生的各种问题和问题的处理方法。比如一些农药中毒患者,大面积烧伤患者,车祸严重骨折患者和心肌梗塞患者在急救中应该注意的问题作出详细的讲解,再比如一些高要求的技术操作应当避免的问题等等。借此提高急诊护理人员的忧患意识和风险意识,在工作时刻保持精神集中,以减少差错的事故的发生,进而避免医患纠纷的产生。

5 定期考核

针对理论学习与实践相结合的特点,对急救护理人员的考核也应当分为两大部分。在定期的理论课培训期间及结束后,应当定期对急救护理人员进行急救理论基础知识的考察,以了解急救护理人员对急救理论基础知识的掌握情况。另一方面,应当定期采取情景模拟考核的形式,可在被考察护理人员不知情的情况下,由相关负责领导设置险情和各种突况。考察急救护理人员在应对急诊急救中的各种突况的处变能力、配合能力、协调能力和领导能力等等。护理人员突况时应保持情绪的稳定,做到忙中不乱,有条不紊。通过两项考核的有机结合,一方面可以了解急救护理人员的工作能力,另一方面,更重要的一点,可以激发急救护理人员在应对突况的各种能力产生一个很大程度的提高。

6 小 结

近年来,随着各方面活动的开展,急救中突发事件的越发引起各方面的重视。虽然在实际的急救活动中,突发事件的发生概率较小,但是对突发事件的处理方面则更能反映出护理人员的真实水平、经验和能力,更能反映出一所医院在急救方面水平的高低。提高护理人员在应对急救中突发事件的能力,不仅仅只是为了减少医疗事故和医患纠纷的产生,更重要的是提高危重病人的抢救成功率。由于急救护理的突发事件不是经常发生,因此很少有护理人员可以在实践中的得到充足的锻炼。因此这就需要医院和急诊部门有防患于未然的责任意识,在各方面要做到充足的准备,才能使急救护理人员在真正遇到突发事件时能够从容的应对,进而有条不紊的进行应急预案的开展。

参考文献

[1] 费国忠,毛仁忠,郭永饮.突发公共卫生事院前应急医疗救援[J].中华急诊医学杂志,2004,13(6):431.

[2] 黄琼芳.如何提高急诊护理人员应对突发事件的能力[J].现代医院,2006,6(5):113.

[3] 吴晓莲.护生掌握护理突发事件应急知识的调查与分析[J].护士进修杂志,2009,24(6):549.

突发事件培训总结范文第3篇

关键词:高校;突发事件;应对机制

当前,经济社会转型和高等教育改革“交织”在一起,形成了同向“驱力”,伴随着不稳定因素的急剧增加,高校内部突发事件层出不穷。由于高校突发事件的参与群体特殊,涉及面较广,而且极容易向社会“蔓延”,影响社会稳定。因此,建立完善的高校突发事件应对管理机制,提升高校应对突发事件与防范风险的能力,并积极予以预防、妥善处置,已经成为新时期高等教育所面临的一项紧迫而重大的任务。

一、高校突发事件应对管理机制存在的主要问题

(一)应对预防理念滞后

高校突发事件应对管理机制的预防理念是高校在处理突事发件过程中所形成的理论化和系统化的预防思路及观念体系,对指导处理突发事件具有重大的指导意义。然而,当前多数高校尚未树立整体的“预防理念”,没有意识到突发事件的应对处理是涉及多元主体共同“管控”的互动网络,需要采取多种措施和发挥方方面面的力量。在应对危机时,存在执行主体单一、空间相对封闭和时间较为滞后等“以偏概全”的危机应对措施与套路,没有树立“预防理念”的意识和“预先防控”的理念,许多高校把突发事件的“发生”作“偶然事件”,将应对处置当作应对管理机制的全部内容,其“应对”和“预防”、特别是“预防”理念滞后。

(二)应对准备制度缺乏

应对准备制度的建设,是应对预防理念科学有效实施的前提和基础。当前多数高校缺乏“积极应对”层面的整体设计,仍把将危机发生后的“干预”处理当作“应对”管理的全部内容,导致处理效果不理想或造成历史遗留问题。应当说,“准备”机制薄弱是当前高校普遍存在的突出问题,其突出的表现是:不重视制度建设、制度措施不完善和既有制度不能落实等方面。

(三)预警机制操作性不强

目前,各高校普遍制定了突发事件应对预案,但各校预案理论层面指导过多,实际指导行动的效用不大,监测预警机制实施过程中缺少科学调研与分析,缺乏实践培训与演练等环节,因此,监测预警的相关机制的可操作性不强,缺乏科学的组织运行结构。

(四)应对处置模式落后

当前高校的应对处置方法及模式是“‘事后’动员型”,而非“‘事先’防控型”。不仅缺乏科学化、制度化、规范化、组织化的应对管理机制,而且日常的事前防范、危机宣传教育、预案实践演练等应对处置工作也非常薄弱。这种重事后处理,轻事前防控的方法模式造成应对处置及管理工作的被动,使高校的“应对”主体丧失了将“突发事件”控制在萌芽状态的思想意识与时机。

(五)善后处理机制需加强

高校突发事件在外在层面解决问题后,更应注重内在层面问题的解决。突发事件本身对相关人员思想、心理及行为等方面会产生深层次的、长时间的应激“创伤”。根据高校突发事件的性质和特点,在思想政治教育、心理应激调试和行为引导等方面建立一套科学、完整、有效的善后处理机制已经迫在眉睫。

二、高校突发事件的应对策略

(一)制定突发事件应急预案

应急预案是二十一世纪现代化进程下每一个高校都应当设立的。预案不但应当具备及时性和高效性,还能够长期地维持校园秩序的稳定。制定预案时应当结合历史、其他院校、社会和西方经验的基础上对将来的突发事件进行合理的推断和预测,最终使预案能够在一定程度上满足控制未来突发事件的能力。由于应急预案的制定包含事前、事中、事后三个层次,并涉及到人、物、方法、设备等一系列元素的协调和组织,所以在应对高校突发事件时在调动和指挥上更加系统、便捷和高效。

(二)制定突发事件的监测制度

检测可以帮助决策者密切关注事态的进展情况,从而使决策更具针对性和效率性,制定一套科学的突发事件监测制度也是保证校园秩序稳定和维护师生合法权益的有效手段。制度中应当明确相关人员的具体任务与责任,应当对监测方案、程序、设备等内容进行详细规定,对于那些存在潜在威胁的设施、器械等因素的各方面特征做出具体地管制要求,对于突发事件的现场的人员、设施的控制,现场的清理等应当列示具体规定。

(三)配备人员和装备

高校突发事件的预防工作是一项复杂的、庞大的工程,离不开专业的知识、技术和手段。只有具备高素质的人员才能够针对突发事件做出及时、有效地处理,所以我们应当尽力聘任在能力上可以互补,在态度上积极上进具有责任心的人员。让他们分别从事校园突发事件的整体指导,预警方案制定,设施的巡查,师生的心理健康教育、应对知识教育、技术培训、实战演练等方面的工作。在装备的配置上,应当从实际情况出发在能力限度范围内尽量配置高质量的装备,积极利用网络、通讯设备等高新科技。装备不仅包括在人员、知识、技术、设施等方面的配置,还应当涵盖尽可能多的突发事件的种类。同时做好对装备的检查、使用方法培训等工作。

(四)事中应急处置:把握原则,合理处理

1.发现问题,及时上报

突发事件处理的及时性直接关系着事件造成影响的大小,另外突发事件的发展往往难以控制,依靠学校单方面的力量也是远远不够的。因此,突发事件的各个高校和相关部门之间应当具备一套完整的信息传递系统,突发事件一旦出现,能够及时、快速地利用各种信息传播工具将具体情况上报给相关的职能部门。通过相关部门的指挥协调以便于及时得到设备、资金以及专业人员等各方面的援助,对事件的性质做出准确的判断,启动相应的应急预案进行针对性的处理,防止事态的进一步恶化。同时,经过专业人员的调查分析可以在尽可能短的时间内找出事件的起因,及时将有关因素排除,制定出相应的预防措施,可以更好地避免突发事件的再次发生。

2.稳定情绪,控制态势

突发事件的降临,往往会使师生陷入莫名的恐慌、焦躁、不安之中,直接影响到了师生的工作及学习情绪以及校园秩序的稳定。学校在处理事件的同时还应当注意稳定师生的情绪,避免由于师生的情绪受到冲击而导致的二次损失。学校应当拥有一套完善的广播及校园网络系统,在突发事件按发生后通过各种广播渠道第一时间通知师生做好自我保护工作,并对事件的具体原因及发生、处理情况做出详细的解释和说明,稳定大家的情绪,保证校园秩序的正常进行。同时,学校应当在其官方网站上开辟专栏,对事件造成的影响及处理情况作出详细的说明,并向全校学生表达校方诚挚的歉意,使师生能够及时了解到事件的各项具体信息,安心学习、工作和生活。

3.查明事件原因,做好后续观察

妥善的处理完成后并不代表事件的Y束,详细查明事件的原因,更重要的工作是做好后续的观察,以便做好对于以后突发事件的预防工作。各大高校应当积极配合相关部门调查人员的工作,向工作人员和部门提供事件的各类详细资料,并深入了解学生,收集各类信息掌握事件的基本情况,找出事件的发生根本原因。尽快提交具体的调查报告,开展集体会议进行讨论后,形成会议总结,妥善保存好相关资料,以便为后续的预防工作提供参考。然后,根据会议总结,及时针对各类潜在的威胁因素做出预防或者进行排查,避免类似事件的再次发生。

4.及时准确地信息

现今,高校的管理和发展受到社会各界人士越来越多的关注,稳定公众的情绪对于消除不良影响、保证校园秩序的稳定进行也有着积极的意义。在这样一个信息化、网络化的时代,突发事件的发生难免会引起舆论的热潮,群体各执一词,众说纷纭的状况无疑会危及到校园的声誉。因此,在突发事件发生后应当及时通知各新闻媒体部门及各大网站,并设立专门的记者招待处,指派专门的新闻发言人针对本次事件的各项情况向公众作出回应,如实回答记者的提问,对于公众关注的信息详细地予以公布。表明学校对事件的处理态度,确保信息的客观性和真实性,稳定好公众的情绪,跟踪报道事件的后续处理以及调查总结情况,给群众一个满意的答复,避免谣言的扩散影响大众的情绪及判断,保证学校的声誉不受影响。

三、结束语

高校作为高等教育的重要阵地,高校的稳定直接关系到国家和谐稳定,高校管理者必须从全局出发,认识到高校突发事件管理的重要性,发挥政府、社会和高校的综合优势,采取果断、及时、有效的处置措施,预防突发事件,把突发事件造成的损失控制在最小范围内,保证师生的生命和财产安全,保障学校正常的教学科研秩序。

参考文献:

[1]刘阳.中国高校突发事件应对机制研究[D].吉林大学,2010.

[2],陈少平.微博视域下高校突发事件应对与处理机制研究[J].思想教育研究,2013(5):92-95.

突发事件培训总结范文第4篇

关键词:高校辅导员;校园危机事件 ;应对能力;研究

校园危机事件的发生会影响高校的稳定发展,阻碍和谐校园的建设,需要学校各部门齐抓共管,合力应对。辅导员担任着组织和实施的基础工作,是高校各个环节的纽带和桥梁,在校园危机事件的发生前预防、发生中处理和发生后的恢复工作中担任着不同的角色,起着非常关键的作用。

一、高校学生危机事件概念

高校学生危机事件是指高等院校学生在短时间内骤然发生的,严重影响大学生集体或个体切身利益、身心健康或生命安全的事件。如学生自杀、学生罢餐、宿舍发生火灾、打架斗殴、还有校外伤害、参与社会恶性事件、自然灾害等。大学生危机事件给学校的正常秩序、安全稳定造成威胁,给高校师生带来精神上的伤害,严重影响高校大学生健全人格的形成,同时损害了高校声誉。

二、高校突发事件的大致类别

高校大学生思维活跃,尚不稳定,思想观念正处于逐步成型阶段,接触面广,获取信息的渠道多种多样,易受外界事物干扰,一旦遇到不良的因素极易发生突发事件。大体上可分为以下几类突发事件:(1)政治类突发事件。(2)自然灾害类突发事件。(3)校园安全类突发事件。(4)对学校管理不满类事件。(5)心理问题类突发事件。(6)公共卫生类突发事件。(7)学生个人因素引发的突发事件。

三、辅导员在校园危机事件中的地位和作用

(一)是校园危机事件管理机构的组成者和预防者。辅导员参与整个事件管理机制、体制的制定和执行,承担维护校园安全稳定的重要责任。辅导员直接与学生接触,掌握学生的思想动态,能够识别危机的前期征兆,排除危机隐患。要做好校园危机事件预防者的工作,及时发现学生异常行为,采取措施,做到早发现、早干预、早解决。

(二)是校园危机事件的直接面对者和决策者。校园危机事件爆发时,辅导员要第一时间赶到现场参与整个事件的处理过程。由于危机事件的突发性,处置的紧急性,需要辅导员根据已掌握的信息和现有条件作出准确的判断,快速做出反应,在有限的时间内,快速处理并向上级有关部门报告。

(三)是校园危机事件的沟通者和舆论的引导者。危机事件发生后,信息以非正规渠道在校园中蔓延,传播过程中引起不必要的恐慌,任其发展会影响到学校正常的教育教学秩序。辅导员要在上级领导同意的情况下,以科学、负责、严谨的态度,通过各种方式准确及时地向学生传递信息,正确引导舆论。

(四)是大学生危机事件善后的安抚者和评估者。校园危机事件发生后,辅导员要及时安抚学生及家属的情绪,做好心理疏导和善后工作。事件平息后还要对危机事件管理制度与实践作出评估,收集相关信息,总结、报告事件发生的原因及产生的结果,总结经验教训,改进校园危机事件的管理工作。

四、高校辅导员校园突发事件危机处理能力现状

首先,缺乏与时俱进意识,安全维稳理念不强。辅导员校园安全维稳理念亟需更新,面对突发事件心理承受能力差,自身能力不足工作被动,无法有效引导学生。面对突如其来的重大事件,不能第一时间投入到事件的解决当中,造成决策不当等情况,延误了最佳处理时机。

其次,突发事件的预防意识有待加强。思想意识重视不到位,防范意识差,由于辅导员日常事务性工作繁杂,加之突发事件只是非常规性的个别事件,使得辅导员对校园突发事件的预防没有给予足够的重视,在日常工作中不会针对突发事件的防范,采取必要的措施和实施相应的预防机制。

再次,突发事件的事中处置能力较差。当突发事件发生,辅导员往往会慌了手脚乱了方寸、不知该如何应对,没有起到现场组织、有效缓解状况的作用,导致错失处理事件的最佳时机,甚至可能导致事态恶化,对于处理突发事件缺乏实践经验和应对机制。

最后,突发事件的善后恢复能力不足。很多辅导员将突发事件处理结束作为整件事情的终结,而忽视了事件结束后的相关善后恢复、总结、反思工作。突发事件的善后修复工作主要包括:对事件相关学生情绪平复和心理重建工作、网络舆情控制工作、以突发事件为契机的教育工作。

五、提升高校辅导员校园突发事件危机处理能力的措施与方法

(一)增强突发事件预防能力。辅导员应增强突发事件防范意识,着重预防,树立预防为先的理念,尽量避免高校突发摩件的发生,减小因突发事件给学生、学校带来的影响和危害,提升突发事件预防能力。事前主动预防,高校辅导员在突发事件预防工作中做足准备,提升突发事件教育能力。

(二)立足服务,快速反应,强化能力。辅导员应加强对心理特殊群体的观察和研究,及时发现和处理问题,帮助大学生进行自我管理,树立正确的交友、学习和择业观。辅导员必须具有忧患与危机意识,注意特别时段学生心理异常期的辅导,如毕业前后,考试前后,节假日前后,各类评先评优前后等。辅导员要自觉加强理论学习,注重在日常工作实践中提高快速反应能力。

(三)增强法律意识,依法处理突发事件。辅导员在处理高校突发事件时要谨记依法行事。应该熟悉和掌握相关的法律和规章制度,以便在突发事件发生后,可以从容地依照相关法律法规以及学校的规章制度,明确事故责任,理顺学生和学校的法律关系,对突发事件进行客观公正、及时妥善的处理。

(四)提升心理能力,学习心理学知识。对于高校辅导员,良好的心理素质能使其面对突发事件泰然处之,有条不紊。高校突发事件发生后,学生心理往往会遭受一定的创伤或者引发一些心理问题,辅导员需要有效地运用心理学知识安抚学生,帮助学生解决心理问题。

(五)用心积累,提高辅导员的应对能力。一是做好积累,摸索应对突发事件的技巧,锻炼问题处理能力。二是多做调查研究,增强敏感性。辅导员深入学生进行调研,全面掌握突发事件的源起因素,提出应对之策。三是应强化学习掌握正确的理论和方法,提升理论修养,善于从大局出发,把握方向。四是组织辅导员团队学习,分析和探讨疑难问题,提升整体协作能力,加强培训,提高反思能力。

(六)善后恢复,善于总结。高校辅导员需在事件发生后及时做好突发事件的事后教育和善后工作,建立突发事件的事后评估机制、事后恢复机制建立、事后总结机制。高校辅导员要及时分析事件产生的前因后果,检查、发现、反思各个方面存在的问题和缺陷,建立、健全预警机制,总结经验教训,防止和减少突发事件的发生。做到善于总结.做好高校突发事件的事后教育者,同时注重突发事件恢复阶段对学生心理的重塑。

参考文献:

[1]林伟叁.高校辅导员处理突发事件的能力提升研究.福建师范大学.2012. 09

突发事件培训总结范文第5篇

一、加强应急值守和信息报送工作

(一)进一步加强应急值守工作。规范值班工作流程,认真落实岗位责任制,严格执行24小时值班、信息编报、重大事项报告等制度,进一步完善在应对重大突发事件以及重大节庆、会议活动和敏感时期等非常态下的应急值守工作机制,确保政令和信息畅通。县应急办将对各镇、各单位的应急值守工作实施不定期抽查,对抽查结果予以通报。

(二)强化突发公共事件信息报送工作。各镇、各单位要进一步建立健全信息报送网络,完善信息报送机制,加强重大突发事件信息报告工作,认真落实突发事件信息报送的时限、要素等要求,积极做好各类突发公共事件信息的续报、终报工作,确保突发事件信息不迟报、不漏报、不谎报、不瞒报。重点加强对公共安全形势的分析研判,密切关注社会热点和预警性、苗头性信息,分析研判突发事件信息,明确事件危害程度、发展态势、处置情况及请求协调事项,提高突发事件信息报告的针对性和实效性。各镇和县招商、、安监、公安等部门每日下午5点前将重要社情上报县应急办。

二、切实提高应对突发事件能力

(一)落实预警预测制度。认真抓好各类风险隐患的监控和处置工作,提高防范突发事件的应对水平。有关部门要开展综合、专项突发事件预警预测工作,落实建筑施工、危化品生产运输等重点单位,易发生山体滑坡、病险水库等重点区域,宾馆、超市、学校、医院等重点场所,以及防汛、防火等重点时期的隐患排查责任,针对出现的新情况新问题进一步细化防范应对措施。

(二)落实协调联动制度。进一步加强各级各部门在突发事件应对过程中的协调联动机制,形成快速处置突发事件的合力。加大对重大突发事件应对措施落实情况的监督检查力度,切实避免和减轻各类灾害造成的损失。

(三)加强突发事件应对分析评估工作。在重大突发事件应急处置结束后,要及时总结评估事件处置情况,不断积累经验,完善应急处置工作机制。各镇要在2013年1月5日前完成辖区内突发事件总体分析评估报告并报送县应急办。县民政、安监、卫生、公安分别牵头相关部门,对全县的自然灾害、事故灾难、公共卫生事件和社会安全事件进行统计和分析评估,于2013年1月15日前将评估报告报送县应急办。

三、加强应急管理体系建设

(一)完善预案体系。认真编修应急预案,建立“横向到边、纵向到底”的应急预案体系。预案编修工作要明确职责,任务到人,要紧密结合工作实际和上级部门要求,切实增强预案的针对性、操作性和实战性。对已建立的预案,要认真进行梳理,查找不足,有针对性地进行修订和完善;对尚未建立的预案,要抓紧编制,填补应急预案的盲点、空白点。

(二)加强预案演练。各镇、各部门要根据管理职责、产业特点和重大活动的需要,有计划地组织开展应急预案演练工作,重点围绕突发公共卫生事件、防震减灾、安全生产事故、抗洪抢险、消防、大型活动等方面开展实战演练,提高机关、企事业单位、学校、社区安全疏散和避险救助能力。

四、健全完善应急管理体制

(一)健全工作网络。各镇、各部门要结合各自实际,建立健全内部联动机制,明确工作机构和责任人,确保应急管理工作有人抓、有人管、有人干,为应急管理工作的正常开展提供组织保障。

(二)强化基层应急管理。各镇、各部门要加强所属应急管理机构建设,充实人员、明确职责、完善制度,按照“进镇、进社区(村)、进学校、进企业”,“有组织机构、有应急预案、有应急队伍、有应急设施、有科普宣教”,“四进五有”的要求,抓好基层单位应急管理工作,总结推广应急管理示范点经验,带动基层应急管理上水平。

五、强化应急保障能力建设

(一)加快应急救援队伍建设。结合我县实际,不断健全和完善应急救援队伍体系。加强专业应急救援队伍建设,建立和完善基层综合应急救援队伍,强化队伍训练,不断提高基层应对突发公共事件的先期处置能力。应急救援队伍名单报县应急办备案。

(二)抓好应急管理专家组建设。根据应急管理工作的实际需要,落实好各类应急管理专家的聘任工作。充分发挥应急管理专家组在应急预案编制、修订中的指导作用和处置突发事件中的咨询作用,为领导科学决策提供依据。应急管理专家组名单报县应急办备案。

(三)做好应急物资保障工作。各镇、各单位要积极开展应急资源普查,了解应急物资储备情况,摸清各类应急保障资源,保证应急物资储备。县应急办要针对重点物资和救援装备储备工作,开展定期和不定期检查。

六、做好应急宣传教育培训

突发事件培训总结范文第6篇

关键词:辅导员;高校突发事件;处置能力

随着改革开放的深入发展和社会变迁的不断加剧,我国高校的内外部环境发生了巨大变化,高校各类突发事件时有发生,并有逐步增加的趋势,其社会关注度之高、负面影响之大、牵涉范围之广,给高校的稳定和发展带来了巨大挑战。辅导员在应对突发事件中的特殊作用不容小觑,提升辅导员的应急能力已成为高校研究的重要课题。

一、辅导员在应对突发事件中的特殊作用

1.事前的预防作用

辅导员在组织主题教育活动时,可以主动为学生讲解和教授应急常识,加强实训和演练,帮助他们养成应急、自救和互救能力。特别要强调处理突发事件时应保持清醒的头脑,冷静应对,选择正确的避险措施。针对特殊时期和特殊对象,更应重点预防和特殊关照。辅导员在这些时间需格外用心,适时而动。针对特殊对象,如家庭经济困难、学业困难,心理有障碍、迷恋网络无心向学者等,应密切注意其思想和行为动态。

2.事中的控制作用

突发事件的发生非常突然,学校需要在短时间内了解事件原因。辅导员最了解学生的情况,可以为学校妥善处理突发事件赢得主动。当辅导员及时到场后,有利于及时控制事态,以免造成更坏的结果和影响,保证学校开展正常教育教学活动。当然,由于突发事件影响大、涉及面广,而辅导员职权、资源有限,所以要及时向学校有关领导汇报,争取得到上级的指导,不能自行其事、自行处理,更不能隐瞒实情。

3.事后的安抚作用

经过突发事件以后,学生的心理往往会受到影响,学生心理安抚的工作需要辅导员配合心理部门落实。工作的方法分为两种,一种是团体辅导,另一种是个体辅导。要想方设法稳定学生的情绪,使学生尽快恢复到正常的学习和生活状态。当代大学生心理相对脆弱,遇事容易步入极端化倾向。一旦遭受挫折,容易出现颓废、消沉、悲观甚至绝望等消极情绪。针对这种状况,辅导员应引导大学生正确看待眼前发生的人与事,正确对待眼前的突发事件,让他们能够在这种突然失衡的状态下把握好自身的定位与行为,从而增强遇事冷静、客观公正、正确选择的能力。

二、辅导员应对突发事件的能力分析

1.细化管理,提高辅导员的预警能力

突发事件的处理原则应坚持以预防为主、预防与应急相结合的原则。辅导员在日常管理中应密切关注学生动态,建立有效的信息网络。辅导员可以经常深入学生寝室、教室及活动场所,通过观察、谈话,直接掌握学生的第一手资料,对异常情况要及时汇报。辅导员还应密切关注一些特殊群体,在全面掌握学生情况的前提下,重点帮扶,必要时应通知家长,加强学校与家长的联系。再者,辅导员应该加强对敏感时期的防患,如国际国内敏感事件发生、重大节假日、复习考试、学生毕业离校等。此外,辅导员还要建立危机检测和预警机制,设立信息报告员,建立学生班级和寝室日志,建立寝室长、班干部、学生代表月会议制等制度,不断完善精细化管理。

2.用心积累,提高辅导员的应对能力

由于高校突发事件瞬息万变、变化无常,其中的细节极端复杂且难以捉摸,需要娴熟的现场应对技巧。一是做好积累,摸索方法。突发事件不会经常发生,属于小概率事件,但小概率事件同样也有可能随时发生,这种不确定性更需要辅导员在工作中摸索应对突发事件的技巧,锻炼问题处理能力。二是多做调查研究,增强对高校突发事件的敏感性。调查研究有利于这种敏感性的形成,辅导员深入学生进行调研,有利于深入了解学生的所思所想,掌握深层次信息,全面掌握突发事件的源起因素,从而提出应对之策。这种用心积累和调查研究的过程,亦是辅导员突发事件应对能力的过程。

3.组织再造,提高辅导员的内定力

处置突发事件,尤其是,成败取决于辅导员心理素质和有效的方法手段。要结合思想政治教育的实际工作,加强辅导员队伍组织再造,促进辅导员组织的发展,优化辅导员的内定力。一是辅导员应强化学习。掌握正确的理论和方法,提升理论修养,善于从大局出发思考问题及把握方向,不出偏差;为适应新形势变化,掌握现代技术手段和网络思政技巧,优化知识结构;参与实践锻炼,学习应急技巧和经验,不断提高自身水平。二是改善心智模式,鼓励辅导员学会克制忍让,顶得住压力,经得住冲击,始终保持良好的心理承受力和心理素质。三是组织辅导员团队学习,利用辅导员的集体力量分析和探讨疑难问题,提升整体协作能力。

4.加强培训,提高辅导员的反思能力

突发事件也称危机事件,既是危险也有机遇,关键是如何从中得到反思。重大突发事件发生后,学校可启动适应突发事件需要的改革,这在突发事件没有发生时是没有办法开展的。如何紧紧抓住并充分利用突发事件发生后的时间,让突发事件的处理经验变成辅导员学习的珍贵素材,变得尤为重要。在这个时间段,学校可以集中加强辅导员培训,请有关专家和教授来学校开办专题培训,分享突发事件处理经验和心得,并鼓励辅导员开展相关的研究工作。通过集训,提升辅导员的反思力,让他们在总结中进步、学习中成长。

参考文献:

突发事件培训总结范文第7篇

危机缩减,即将危机所带来的冲击力和影响力缩减到最小,这是危机管理的核心内容,强调通过有效的管理手段规避和消解风险带来的破坏力。危机预备,是对危机进行的有效防范,通过制定完善的危机预警系统,强化应对危机的模拟训练和演习,不断提升组织及成员的危机管理能力。危机反应,指当危机发生时,危机管理者做出何种反应来应对危机,其关键是对时间、信息与资源的整合,最大限度地减少危机带来的负面影响。危机恢复,即在突发事件得以控制和妥善处置后,及时检讨和总结经验教训,并通过实施有效的方法保障组织平稳、重塑组织形象。

二、理论借鉴与策略选择

危机管理4R理论为应对高校突发事件提供了一个动态管理模式。任何突发事件的应急处置都需要根据突发事件的生命周期或者危机周期进行阶段性的分析与策略选择。

(一)缩减策略:ABC减缓法则

ABC表示“远离(Away)———更好(Better)———相容(Compatible)”。该法则认为理想的危机管理策略应该有如下三个步骤或选择:远离风险或威胁根源;比要求的做得更好,以抵制风险或威胁根源;与那些最能抵制或减轻风险的设计模式相容。首先,要厘清远离风险与主动作为的思想误区。辅导员对高校突发事件的概念、内涵和外延要有一个基本的了解,并结合工作实际,做好风险评估与管理,排查可能存在的安全隐患和威胁根源,即辅导员应对高校突发事件有主动作为的意识,从被动防范应对到主动排查避险。风险排查与确认可以采取头脑风暴、数据分析及现场调查等策略,对风险或威胁根源进行统计分类,力求较为全面地掌握相关隐患,为危机管理打好基础。其次,要实现从“求稳”到“创稳”的观念蜕变。安全稳定的底线意识目前已深入辅导员的思想认识,然而,由于安全稳定工作在很大程度上无法量化考核,规模不同的学院发生的突发事件可能有所区别。一旦出现突发事件,即使日常工作扎实到位,责难声也在所难免。因此,若要完善危机防范工作,辅导员不仅应该有主动作为的意识,而且应该有开拓进取的工作精神与状态。实施“相容策略”,寻找与险情的起因和环境相容的方法,以降低突发事件带来的危害与冲击。相容策略讲究的是“因势利导”,而非“围追阻截”。

(二)预备策略:预警与模拟演习

在实施危机缩减之后,若仍有危机发生的征兆,则需立即采取危机预备的相关策略。建立预警系统。对辅导员而言,此处的预警系统有别于安全保卫部门的消防预警等“技防”系统,应该侧重于建立渠道通畅的“人防”预警系统。如,充分发动党员、学生干部、宿舍长等人员的作用,在班级、学生组织、学生楼栋之间建立信息联络制度,形成学习与生活交织的信息预警网络,动态观察可能存在的安全隐患,建立周报制。辅导员的沟通策略要适应当前大学生的思想特点与行为习惯,通过新媒体等平台,采用图文并茂的漫画、微电影等载体做好沟通引导。模拟演习。当前各高校均建立了相应的突发事件应急预案,并在新生军训期间开展安全主题教育和消防演练等,但目前大学生,对于各类突发事件应急处置的基本流程、险情发生时的逃生避险方法等仍显陌生。对此,辅导员应通过主题班会、团日活动、社团活动等“第二课堂”平台和载体,积极组织学生开展相关知识学习与模拟演练。

(三)反应策略:危机慎思

突发事件发生之后可能存在两种状况:其一,信息不明,时间紧迫;其二,已确定某些物资或人员处于危机之中,需要立即进入危机反应阶段。危机慎思向管理者提供了一种可供选择的危机应变管理方法,这种方法有助于管理者注意到危机情境中的各种因素。首先,要获得更充分的时间。这可以从两个方面做起,一是更好地部署,二是尽快到达现场。更好地部署主要指突发事件发生之后,辅导员立即启动应急预案,包括应变的先后顺序、所需执行任务的分类、各种辅助物资的储备策略等。尽快到达现场是辅导员应对突发事件的重要举措。当然,赶赴现场前要思考如何进入危机中最脆弱的地域,或对应急救援等工作最有帮助的“焦点”地区,同时在行进路线、交通工具选择、现场保护、秩序疏导等方面均要有所谋断。其次,要获得更多信息。提高危机反应绩效的保障就在于获得更多更详实的信息,否则突发事件应急管理将无从谈起。具体而言,获得更多信息可以采取的两个基本策略是分解-真空策略和实情调查策略。分解-真空策略,即将汇总信息分解消化,重点关注、甄别突发事件利益攸关者的信息,同时使得这些信息“陷入”一个校勘和评估的真空容器中。此类策略有助于提高信息的准确性。如处理学生打架斗殴事件时,辅导员应有意识地找当事人分别谈话,尽量避免当事人同时在场,若出现各执一词需要当面对质时,也可考虑在双方当事人之间放置屏风等隔离物,确保当事人发表意见可以较为平和。实情调查策略。这是对分解-真空策略的深化,向当事人及旁观者进一步了解信息。辅导员可以采取格式化提问的方法开展调查,即在实情调查前应该有一个提问提纲或具体的题目,做到有的放矢。最后,应尽可能降低损失。此处主要涉及物资的节约问题。一是应该保护受到危机威胁的资源,如在火灾中应及时做好物资转移并考虑存储物资的新场所。二是要保护好用于支援或消除危机影响的物资。三是要做好物资的合理配置。

(四)恢复策略:PICPIC恢复策略

突发事件得以控制后,危机管理者就要开始考虑危机恢复工作,尽快地将组织的人、财、物恢复到正常的状态。对此,罗伯特•希斯提出了PICPIC恢复策略。即计划(planning)、信息(Information)、核心(Core)、人(Peo-ple)、整合(Integration)、持续性(Continuity)。应对高校突发事件应避免碎片化。与危机管理的前三个阶段一样,恢复管理阶段同样有赖于计划的制定。因此,辅导员应该增强制定恢复计划的意识与能力,并保持与相关学生、家长的沟通、互动,必要时做好回访、记录等善后工作。应对高校突发事件应避免“信息孤岛”。信息管理对于突发事件平息后的恢复管理十分重要,恢复管理的信息要及时反馈给危机遭受者,特别是在24-72小时内。若危机遭受者未在此“黄金时间”内得到有效的信息回应,将加剧紧张、沮丧和挫败感。因此,在突发事件得到基本控制后,辅导员要将恢复信息及时反馈给学生。应对高校突发事件应避免结果导向。即消减或平息突发事件影响不应是最终的结果,实现组织危机前的工作常态才是核心所在,应坚持问题导向,以解决危机管理者和遭受者的实际困难为出发点和落脚点。核心作业是指维持组织或团队运作的最必要的那些活动。一方面,辅导员应尽量调整工作状态,从危机反应的紧张状态中调试回来;另一方面,辅导员要创设良好的学习环境,使危机遭受者尽快适应“后危机”阶段,如采取开展朋辈活动、将危机遭受者安排至办公室勤工助学以方便观察等办法进行帮扶。应对高校突发事件应避免个体标鉴化。无论是反应还是恢复,必然涉及人的管理。此处要特别注意的是对“人”的范围界定,除了危机当事人,还应包括现场的旁观者、危机发生后信息的接收者乃至社会公众等。如学生自残、自杀等非正常伤亡事件,对目击者、舍友、同窗、在校生乃至社会公众均会产生一定的心理冲击,甚至会发生连锁反应。因此,辅导员在处理此类事件中要特别注意对“人”的管理,要确保信息通畅,但不宜对相关学生过分关心,避免“贴标签”,要营造一种危机前的常态。应对高校突发事件应避免条块分割。整合的目的在于将恢复阶段的信息交流与资源配置进行有效整合,形成合力。辅导员不能仅依靠自身的力量和资源,而应充分调动其他力量,共同致力于危机恢复管理,同时应借助传播渠道(报纸、电视、广播、网络及新媒体等)使人们了解和交流信息,如可以依托辅导员协会,通过险情回顾、案例分析、经验交流等平台进行信息共享与集思广益。应对高校突发事件应避免间断性。无论是计划制定、信息管理、核心作业恢复、人的管理还是资源整合都应该是连续的。当危机遭受者相信危机管理者是在努力地恢复危机前的状况,他们就会感知并更加努力地保持这种持续感。因此,辅导员要努力帮助遭受危机影响的学生融入集体中,形成归属感,避免险情或者危机的再次发生。

三、现实困境

辅导员应努力构建一种全程化的、动态的危机管理模式,积极整合各方资源,妥善应对突发事件。然而,现实中却依旧存在诸多困难。

(一)高校管理机制

高校条块分割的运行机制影响缩减管理。当前高校行政化色彩浓厚,内部运行机制条块分割明显,应急协调不力,无法形成良性互动的多主体应急决策组织,资源整合和快速反应能力有待加强。一旦发生公共危机事件,学校则无法在最短的时间内有效集合各方力量,进而最大限度地降低突发事件带来的冲击力和影响力。高校预警体系不完善影响预备管理。对于突发事件应急处置,“重救轻防”的思想仍然普遍存在于各高校当中。高校“风险管理”的意识依旧淡薄,在安全稳定评估指标、预警体系建设、应急演练等方面流于表面,应急预案的可操作性和有效性堪忧。高校危机应对网络松散影响反应管理。高校危机应对网络包括组织网络、信息网络、社会资源网络等,当危机发生后,如何有效地整合、动员各应对网络的功能是管理成败的关键,而其中以信息网络尤为重要。当前各高校仍存在“大事化小,小事化了”的处事原则与“内紧外松”的宣传策略和公关方式。这些传统理念和方式显然不适应当今新媒体时代的发展,不仅无法有效控制态势,反而会造成更为恶劣的社会影响。高校危机管理法律框架脆弱影响恢复管理。当前困扰高校管理者的是,当发生突发事件特别是涉及学生非正常死亡事件时,学校往往要承担本不应承担的相关法律责任与社会压力。并且,这些个案往往会成为今后比照的案例,造成学校在提供所谓人文关怀方面的投入力度日趋保守,此种无法可依的窘境对高校应对突发事件、开展恢复管理造成了较大影响。

(二)辅导员队伍建设

突发事件培训总结范文第8篇

1.1目的

为了建立健全区应对重大招商活动突发事件的运行机制,规范和指导本区有关部门处置各类招商活动突发事件,最大限度地减少重大招商活动突发事件造成的损失,保障人民群众的生命财产安全和合法权益,维护良好的招商环境。

1.2工作原则

加强预防,防控结合;密切配合,通力协作;快速反应,果断处置;以人为本,力保安全。

1.3编制依据

《中华人民共和国突发事件应对法》、《国家突发公共事件总体应急预案》、《省突发公共事件总体应急预案》、《市突发公共事件总体应急预案》、《市区突发公共事件总体应急预案》等有关法律法规。

1.4适用范围

本预案适用于指导本区重大招商活动突发事件的应急处置工作。

2组织指挥体系及职责

2.1应急指挥部

在区应急领导小组领导下成立区应对重大招商活动突发事件应急指挥部(以下简称应急指挥部),统一协调指挥全区重大招商活动突发事件的应对工作。

2.2应急指挥机构职责

2.2.1应急指挥部职责

(1)负责我区重大招商活动突发事件的应急处置行动;

(2)决定启动和终止应急程序;

(3)根据重大招商活事件的事态发展,及时做出相应决策;

(4)及时向上级政府报告事件动态及处置情况和有关请求。

2.2.2应急指挥部办公室职责

(1)按照指挥部的要求组织召开会议;

(2)传达指挥部指令,负责指挥联络和协调工作;

(3)收集、汇总、整理有关信息,及时向应急指挥部报告;

(4)协调区级各部门开展应急处置具体工作;

(5)监督、检查区级有关部门应急处置情况;

(6)会同区委外宣办决定重大招商活动突发事件的新闻、新闻报道和接受记者采访等有关事宜;

(7)负责办理应急指挥部交办的其他事项。

2.2.3应急指挥部成员单位职责

区经贸局

负责组织制定本预案,并组织实施;组织协调各部门重大招商活动突发事件的应急处置工作。负责组织协调重大招商活动突发事件安全事故原因的调查及应急处理工作。

区委外宣办

负责本区重大招商活动突发事件的新闻报道工作。

区交通局

保障运送抢险、抢救等人员、物资和设备的交通畅通。

区财政局

负责本区招商活动突发事件应急处置工作所需经费保障。

区卫生局

负责重大招商活动突发事件中的卫生监督和医疗救治工作。

公安分局

负责事故现场的治安秩序管理和交通管制,确保社会稳定,组织重大招商活动突发事件中涉嫌犯罪案件的侦查工作。

事发地乡镇街道办事处、管委会

负责协助区有关部门做好本辖域内突发事件的应急救援工作。

3预警和预防机制

3.1信息监测

(1)建立必要的预警和快速反应机制,对各类招商活动加强事前的监督检查。定期演练各种应急预案,磨合、协调运行机制。

(2)落实安全保卫工作,搞好安全保卫工作的宣传教育,增强工作人员的安全意识,采取必要措施消除安全隐患。

(3)经贸局负责对各类招商活动的安全保卫工作进行监督检查,并负责活动现场的安全管理工作。

3.2预警预防行动

(1)重大招商活动时应严格控制人员数量,加强对现场人员流动的监控。

(2)配备必要的消防、安全技术防范设备,配备预警通讯和广播设备,配置显著通行标志和应急照明灯具。

(3)确保安全工作人员数量,明确其任务分配和识别标志。

3.3信息报告程序

重大招商活动突发事件发生后,活动现场人员一旦发现异常情况,应立即报告活动现场负责人,活动现场负责人接到报告后,根据事故情况立即向区经贸局汇报。汇报内容如下:

1)事故发生地点、时间等;

2)事故的简要经过、伤亡情况、伤害程度、涉及范围等;

3)事故发生原因的初步判断;

4)事故发生后已采取的措施及当前事故抢险情况等。

4应急响应

4.1应急启动

区经贸局有对事故进行先期处置的第一责任,要迅速组织群众开展自救互救。事故发生地有关部门在突发事件发生后,要根据职责和规定启动相关应急预案、控制事态。在先期处置未奏效的情况下,由区重大招商活动应急指挥部组织派遣应急队伍,赶赴现场指导、协助做好应急处置工作,并准备启动应急预案。

4.2启动与终止权限

应急指挥部总指挥或副总指挥决定启动或终止应急行动。

4.3基本响应

4.3.1应急处置程序

(1)本预案启动后,应急指挥部迅速组织各指挥成员单位参与应急处置行动,各指挥成员单位确定专人负责处置工作;

(2)经贸局应及时掌握突发公共事件信息,迅速报告应急指挥部,并通报区属各有关部门;

(3)经贸局组织安排相关会议,督促检查各项应急处置措施的执行情况,确保落实到位。

4.3.2应急处置措施

区内重大招商活动突发事件应急处置措施:

(1)经贸局迅速组织力量控制局面,采取先期处置措施制止事态发展;

(2)经贸局负责做好现场应急处置工作,包括迅速了解事件规模并上报死亡人员数量、姓名、国籍、状况、财产损失等基本情况,开展安置安抚、医疗急救、转移保护有关人员等工作;

(3)应急指挥部总指挥、副总指挥及指挥部成员应在第一时间赶赴现场,指挥应急处置行动;

4.4扩大响应

采取基本响应后,重大招商活动突发事件仍在加剧,事态难以控制,超出区处置能力时,指挥部应及时提出来扩大响应的建议,向市政府请求支援。

4.5应急结束

在应急救援结束或者相关危险因素消除后,由区重大招商活动应急指挥部适时宣布应急终止。

5后期处置

5.1善后处理

当应急响应终止后,有关部门应进一步做好相关人员善后安抚、财产损失评估、保险理赔、奖惩等后续事宜。

5.2评估与总结

突发事件处置完毕,由应急指挥部办公室会同相关单位及时组织调查、统计灾害造成的损失和伤亡情况,对处置行动过程进行总结评估,及时写出总结报告,上报区应急领导小组,同时通报各成员单位,并通过突发事件应急处置经验教训的总结,及时修改和完善本预案。

5.3信息公布

需要公开的信息,由应急指挥部确定,必要时报请区政府批准;各有关部门收集、整理、传递突发事件信息时,须准确、及时,不得漏报、迟报、误报;涉及秘密的信息,须严格遵守有关保密规定。

5.4新闻

新闻工作在应急指挥部的统一领导下,由区委外宣办坚持把握适度,以正面宣传为主的原则组织实施。制定新闻工作方案;确定新闻形式和地点;受理记者现场采访;对媒体报道进行必要监测。

6保障措施

6.l通讯保障

在各类招商活动期间,各成员单位之间应确保至少一种通信方式的稳定畅通,并与事件发生地人民政府保持必要的联系。

6.2资金保障

财政局负责本区重大招商活动突发事件应急救援专项资金的保障工作。

6.3医疗保障

由区卫生局负责为本区重大招商活动突发事件应急救援行动提供医疗救护相关人力、物资和设备等。

6.4人力保障

各有关部门应急加强应急工作人员队伍建设,根据需要及时补充人员。

6.5保险保障

举办重大招商活动时,区经贸局应办理各类招商活动意外险。在重大招商活动期间突发事件造成的人身、财产等损害,由保险公司及时、迅速承担赔偿保险金。

7监督与管理

7.1宣传、培训和演习

经贸局负责招商活动突发事件应急处置和外事知识的宣传教育,普及紧急救援基本知识和技能,教育公众牢固树立忧患意识、危机意识和应变意识。

应适时组织开展突发事件应急培训与模拟演练,不断提高应急应变能力。

7.2责任与奖惩

对在本区重大招商突发事故应急救援工作中有突出贡献的集体和个人,要给予表彰和奖励;

对迟报、谎报、瞒报和漏报重要情况或在救援工作中有其他失职、渎职行为的,依法对有关责任人给予处分。

8附则

8.1预案管理与更新

本预案由经贸局负责管理并根据实际情况的变化修订或更新。

各成员单位要根据本部门管理职责和本预案制定具体的实施方案。

8.2预案制定与解释

本预案由经贸局负责编制和解释。