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 文章中心 > 软件测试培训总结

软件测试培训总结

开篇:润墨网以专业的文秘视角,为您筛选了八篇软件测试培训总结范文,如需获取更多写作素材,在线客服老师一对一协助。欢迎您的阅读与分享!

软件测试培训总结范文第1篇

关键词:软件测试;分阶段教学;案例驱动教学;双证教育;校企合作

中图分类号:G420 文献标识码:A 文章编号:1009-3044(2012)30-7258-02

近几年来,计算机信息技术发展迅速,我国的IT行业开始向国际化、规范化迈进。以往只重视软件开发而忽视软件测试的情况正在改变,软件测试行业开始迅速发展。

国外小一些的软件企业,软件开发与测试人员之比基本上是1:1,微软公司更是达到了1:2,软测试人员规模远超过开发人员的规模[1]。尽管一些国内大型软件企业开始重视软件人才的合理配置,但有的企业其比例也就只有10:1。软件测试工程师闹人才荒[2],中高级测试员紧缺的现象已十分明显。

据统计,国内软件测试工程师的缺口为20万人左右,这一点从51JOB的招聘信息中可见一斑。近两年,软件测试工程师的需求和待遇都达到了历史新高。

然而与当前软件测试行业如火如荼的现状极不协调的是当前软件测试培训领域的现状[3],从事软件测试工程师培训的专业机构寥寥无几,而且价格昂贵。大学里几乎没有软件测试专业,部分院校开设《软件测试》这门课程面临三方面的问题,一是软件测试教材知识片面。二是内容枯燥,学生不感兴趣。三是教师教学经验严重不足。面对软件测试人才的社会需求紧迫性,人才培养单位应该扩大软件测试人才培养规模,总结软件测试知识点,改革教学方法,培养学生兴趣,提高培养质量。

1 软件测试课程教学方法探讨

针对以上问题,在教学中应采取以下解决方法:

1.1 融合软件测试知识点,分阶段教学

目前,国内的软件测试教材只涉及了部分基本理论知识,不够全面,介绍的软件测试工具也相对落后一些。针对这种情况,任课教师首先要融合多本软件测试书籍内容,总结出软件测试所涵盖的知识点,更新软件测试发展情况。

其次,根据学生学习过程分阶段教学[4]。第一阶段是基础阶段,让学生掌握软件测试基础理论知识和软件测试核心技术,以及常用测试工具的操作。第二阶段是项目综合实训提高阶段,在掌握基础理论的前提下,加强综合测试技术在项目实训中的运用,针对不同的开发阶段,撰写各开发阶段相应的文档,并制定相应的测试计划,设计典型测试用例,使用不同的软件测试技术和测试工具,完成不同的测试目标。最后是培养学生自主学习阶段,介绍软件测试最新的技术与发展方向,引导学生对基本技术向纵深方向思考。同时向学生提供软件测试方面重要的会议、杂志、论坛、网站,引导学生课下查阅学习资料,鼓励学生自我学习。

1.2 改革教学方法,采用案例驱动教学

大部分高职院校学生基础差、学习积极性主动性不强、自制力不高。在课堂教学活动中,如果继续采用传统教学方法,很难激发学生学习兴趣。应该采用案例教学方法[5],将《手机信息管理系统》、《学生图书借阅系统》、《学生信息管理系统》等案例资料发给学生,学生拿到案例后,在教师的引导下,课下先要进行消化,然后查阅各种他认为必要的理论知识,理解知识并思考提出解决问题的方法。课上教师答复学生的问题,并引导学生更深层次的思考。通过这种方法充分调动学生的学习积极性,提高其学习兴趣,使学生既学会理论知识分析又学会用理论知识解决实际工程的问题。

1.3 采用软件测试项目综合实训的实验教学模式

开设综合性的软件测试课程实验,按软件企业项目管理和开发模式,进行软件测试项目实训[6],培养学生的创新意识与实践能力。将班内学生分成若干个测试小组,每小组成员不超过7人,每组分配不同的软件项目,如工资管理系统、图书管理系统、学生信息管理系统、酒店预订系统等。小组成员模拟与体验软件测试工程全过程工作职位和角色,使学生全过程适应工作职位的要求。

各项目小组在测试项目过程中,针对不同的开发阶段,撰写各开发阶段相应的文档,并制定相应的测试计划,设计典型测试用例,使用不同的软件测试技术和测试工具,完成不同的测试目标,并进行回归测试,以实现软件测试各单项专业知识与技能整合运用的目标。在整个测试过程可以体现“学以致用”的思想,实现理论与实践相结合。

各项目小组通过演练项目开发,不仅让同学们切身体会到软件开发的整个过程,还让同学们对软件开发中各个角色有充分的了解,同时也更深刻的体会到团队合作的重要性。

1.4 加强校企合作

坚持“走出去,引进来”的思想,经常邀请企事业、软件公司里一线软件测试人员或软件测试组长和项目经理,来学校为学生做定期讲座,或定期对教师进行培训。也可以利用假期或其他时间,安排教师学生进软件公司,一起跟进项目开发测试。目前本校已经连续两年安排教师学生去齐鲁软件园,进公司一起进行项目开发测试工作。效果不错,参加实训的软件项目综合实训的教师软件开发测试能力有较大提高,并且学到一些最新最实用的软件开发测试技术。

1.5 改革课程考核方法

软件测试这门课程兼具理论与操作,目前大部分院校考核方式与理论考试为主,这种考核方式会促使部分学生考前抱佛脚,考前死记硬背,降低学生学习的积极性。除了理论考核之外,还应注重学生综合知识和应用能力方面的考核。建议课程考核应该包含平时作业、课堂表现(发言与讨论)、实验、综合实训、理论考试这几部分。采用这种考核方式,促使学生加强对知识的理解和运用,课堂踊跃发言,提高学习的主动性和创造性,以及动手操作能力。

1.6 适当加入一些最新的游戏测试

高职院校学生大部分的课余时间都是泡在网吧里玩游戏,有很多同学一有时间就玩手机游戏。学生对最新的游戏内容比较感兴趣,游戏测试也是软件测试的一方面,教师可以在课堂教学中加入一些游戏测试内容,提高学生的学习兴趣。

1.7 采取双证教育

实行“双证教育”模式[7],将学历教育与技能学习无缝对接,学生毕业后不仅能获得国家劳动部高级职业技能认证证书、拥有扎实的操作技能,同时还将获得国家承认大学学历证书。双证教育使学生专业能力更强、职业素养更高、综合素质更好、更符合企业用人标准。

测试工程师有高级测试工程师、中级测试工程师、初级测试工程师。根据高职学生的能力特点,应该把高职学生定位在初级和准中级测试工程师,具有一定的设计方案的编写能力,能利用测试工具完成一定的测试任务,并能够执行功能测试。

2 总结

通过在本校近五六年的软件测试教学实践,发现软件测试教学方法需要不断改进,融合软件测试知识点分阶段教学,采用案例驱动和双证教育模式,加强校企合作和教学实践这些措施能较好地提高学生学习兴趣和动手操作能力,教学质量也有较大提高。软件测试人才培养刚刚起步,很多工作处于摸索阶段,需要学校、教师和学生的共同努力,为社会培养出大批合格的软件测试人才。

参考文献:

[1]程茂,温静,吴玉洁.《软件测试》课程的教学研究[J].河北师范大学学报/教育科学版,2010(4):117-120.

[2] .

[3]赵斌.软件测试技术经典教程[M].北京:科学出版社,2011(3).

[4]葛汉强.高职《软件测试》课程分层教学之实践[J].职业教育研究,2011(8):105-107.

[5]邵谨荣.高职院校《软件测试》课程的案例教学探讨[J].职教论坛,2011(4):53-54.

软件测试培训总结范文第2篇

关键词:案例教学法;软件测试过程;测试文档

中图分类号:G642.4文献标识码:A

目前我国软件测试人才严重匮乏,人才缺口达到30万,造成这一结果的主要原因是国内软件测试人才教育相对滞后。但实际上,很多学习了软件测试课程的学生却找不到工作,业内专家称之为人才的“结构性过剩”[1],因此,滞后的原因不仅仅是教育机构开设软件测试课程时间的滞后,主要是教学内容和教学效果与实际需要的差距产生的滞后。随着外包开发行业的快速发展,对人才在代码和文档方面的规范性、技能和工具的熟练程度要求越来越高,而这些要求正是软件测试人才教育的薄弱环节。如何顺应市场需求,培养出企业所需的软件测试人员,成为《软件测试》课程改革的目标。

一、《软件测试》课程存在的问题

随着软件测试人员市场需求的不断增加,各大高校、职业技术学校及IT培训机构纷纷开设了《软件测试》课程,各种软件测试的教材也相继出版发行,但教材中技术实现的内容较多,对常用的软件测试文档书写介绍很少,对自动化测试工具基本也是简略介绍其功能。在实验教材方面,目前还没有配套的软件测试实验教材问世,在教学过程中基本是任课教师自行设计实验教学内容。对于实践性较强的课程,如果没有大量的项目开发经验和完整的系统案例作为支撑,就难于用恰当的实例来解释相关理论,更难设计出实用有效的实验内容,导致在校学习的知识与实际工作脱节的现象。

二、《软件测试》课程采用案例教学法的必要性

案例教学法最早起源于美国哈佛大学商学院,自20世纪20年代以来一直被广泛地应用于商业、法律、医学领域培训中,随着案例教学法的推广、成熟,案例教学法受到其他专业领域的重视。案例教学法是根据教学目的和培养目标的要求,教师在教学过程中,以案例为基本素材,把学生带入到特定的事件情景中进行分析问题和解决问题,培养学生运用理论知识并形成技能技巧的一种教学方法。与知识为导向的讲授式课堂教学模式相比,案例教学法更注重学生知识的运用能力,以学生实际能力的提高为最终教学目的。

“软件测试”课程的教学目的是让学生深刻理解软件测试思想和基本理论,熟悉多种软件的测试方法、相关技术和系统的软件测试过程,学会编写测试规格说明书,测试报告,并学会使用几种流行的自动化测试工具,从工程化角度提高和培养学生从事大型软件的测试技术和能力。因此在教学过程中,必须引用系统的工程化的案例作为理论课教学载体和实验课教学的实施对象,这样才能帮助学生深刻理解基本理论,并通过实验掌握测试的技能和技巧。

三、案例教学法在《软件测试》课程中的实施

本课程的培养目标是根据市场需求,结合实际工作中企业对“新人”的培养模式及实际工作的方式方法,通过若干系统案例对学生进行测试技能的训练,让学生以“经验者”的身份进入人才市场参与竞争。

(一)根据学生特点规划教学内容

由于学生缺乏整体项目开发经验,我们主要针对初、中级测试工程师设计教学内容。而针对高级测试工程师和测试管理者担当的工作,比如测试计划的制作、各种设计的验证、测试评估和总结,需要经历初中级测试工程师的实战,积累大量经验才能承担。这一部分内容,我们只在理论教学中简单讲述,不在实验教学中安排实验内容。

(二)根据教学阶段选择案例素材

根据教学进度和学生对知识的掌握程度,采用由简到繁、循序渐进的方式选择如下三个案例进行教学:

(1)选择经典案例设计的“被测软件系统”作为软件测试基本技术的案例进行理论和实践教学。

(2)选择以C/S模式实现的“小区物业管理系统”作为软件测试过程、测试用例设计、测试文档书写相关内容的案例。

(3)选择以B/S模式实现的“图书馆管理系统”作为面向对象测试、网站测试的案例。

在理论课教学中主要以“被测软件系统”、“小区物业管理系统”作为案例进行理论知识的讲解,与网站测试和面向对象测试相关的内容以“图书馆管理系统”作为案例进行讲解。这样,进行完理论教学,学生对案例系统的功能基本了解。在实验教学中,我们提供给学生在测试中需要的代码、开发规范、需求分析、系统设计书、概要设计书、详细设计书,具备了以上资料,便可模拟实际工作模式,将理论教学中讲述的测试技术和测试文档的书写方法运用到案例的测试实验中。

(三)模拟实际项目完善案例系统

现有的软件测试教材,通常会在最后章节给出一个案例,对该案例利用教材上介绍的各种测试方法针对性地进行测试用例设计。但是,教材对案例的描述基本只限于项目背景介绍、子系统介绍、子系统性能及可用性要求方面的内容,基本没有提供可运行案例系统的代码,同时也缺乏必要的供测试使用的文档。大量的案例参考书中,有可运行的系统代码却没有测试必须的较完备的文档。实际工作中,软件测试过程与软件设计周期有相互对应的关系,软件测试过程中的单元测试、集成测试、系统测试、验收测试分别对应软件设计中的详细设计、概要设计、系统设计和需求分析。因此,要完成一个系统的较完整的测试过程,不仅要提供被测系统的完整代码及数据,还必须提供全套的设计文档。

针对以上三个案例系统,我们首先补充完成需求分析、系统设计书、部分模块(单元)的概要设计和详细设计书,力争陆续完成整个系统的完整设计资料,以供学生测试使用。

(四)针对测试技能训练设计缺陷案例

为了检验学生的测试技能,在不同的实验中,人为地在案例中设计针对性的缺陷,锻炼学生检测故障的能力、故障描述能力以及跟踪定位缺陷的能力。在测试技术实验中我们人为制造各种缺陷,让学生通过白盒及黑盒测试技术去发现缺陷,并学会根据不同的软件设计选择最佳的测试技术进行有效、高效的测试。在软件测试过程实验中,人为拆散系统,让学生自行设计桩模块及驱动模块,搭建单元测试环境;提供给学生零散的单元模块及概要设计书,让学生利用集成测试策略实施集成测试。

(五)选择适当测试工具进行案例测试

教材上简略介绍了十几种测试工具的功能,但实际使用方法缺乏资料。在教学中,我们选择代表性的CodeReview、Nunit、QTP三种工具进行代码检查、面向对象测试、录制测试过程及编写测试脚本,帮助学生掌握常用工具使用方法。

在教学过程中,引导学生分析测试工具的实现原理,启发学生从不同的侧重点去思考测试自动化工具的设计及实现方法。

四、后续教学改革构想

(一)教学进度的调整

计算机课程的实验教学,通常和理论课同步或迟后几周进行。对于“软件测试”这门课程的实验教学,如果与理论课同步进行,前期的实验内容安排就缺乏理论支持,如果比理论课迟后几次,即在讲述白盒测试和黑盒测试后开始实验教学,就可以将各种测试方法融入实验中进行。但由于软件测试过程及技术、测试文档书写相关内容还未讲述,实验内容的安排显得孤立,没有整体感。为了让学生体验软件测试在实际工作环境中的实施过程,将理论课讲述的知识有机地融入到完整的案例中进行实验,就需要系统地学习完理论知识后,再结合实际案例系统地进行实验。

以后的教学中,拟打破传统的周4学时,即理论2+实验2的排课模式,将一个学期分为理论上半学期,实验下半学期,上半学期周4学时用于结合案例进行理论教学,下半学期周4学时针对理论课讲述的案例进行实验教学,以便学生能够模拟实际工作环境进行系统的软件测试实验。

(二)相关课程连贯教学

软件测试课程是伴随软件行业的迅猛发展而诞生的,在此之前,软件测试隶属于软件工程课程进行教学。由于软件测试伴随软件的整个生命周期,因此,软件测试课程的理论教学和实验教学,必须贯穿于软件开发的全过程。在以后的教学中,对软件工程专业的学生,拟采用课程连贯教学法,通过编程语言课程、软件工程、编程实训课程、软件测试课程相结合的方式,采用同案例、跨学期的方法进行连贯教学,即在某一编程语言教学中引入案例,进行案例片段程序的讲解,在软件工程课程中进行系统设计,在实训课程中实现案例,在软件测试课程中进行测试的一系列训练。这样,便于学生将所学知识关联起来,了解课程之间的联系和软件项目开发的流程,让学生通过两至三学期的时间去消化几门课程的同时,体会一个项目开发的全过程。

五、结束语

各高校、职业技术学校和职业培训机构都相继开设了软件测试课程,在这门课的教学过程中,教师们不断摸索新的教学方法和教学手段,取得了一定的成果。但由于计算机行业日新月异的发展,也给软件的测试带来了挑战。因此,在教学过程中,教师必须关注行业发展的前沿,提出软件测试过程中亟待解决的问题,启发学生去思考并寻求解决的方法。同时,教师应尽可能参与实际项目开发,为理论及实验教学积累实用真实的案例资源。

参考文献

[1]刘德宝.软件测试工程师培训教材[M] .北京:科学出版社,2009.

[2]北京阿博泰克北大青鸟信息技术有限公司.行业规则和行业经验手册[M] .北京:科学出版社,2008.

软件测试培训总结范文第3篇

摘要:分析了当前国内外软件测试的发展现状,并由此引出了软件第三方测试;讲述了目前软件第三方测试在国内的应用现状及其在具体实施中存在的问题;基于软件第三方测试在国内具体实施中存在的问题总结了几点建议;最后对软件第三方测试的未来发展作出了展望。

关键词: 软件第三方测试;质量评测;开发成本;规范;验收

中图分类号:TP311文献标识码:A文章编号:1009-3044(2009)28-7982-03

Problem Analysis and Suggestions for Third-Party Software Testing

ZHOU Ping,WU Wei-wei

(Tongji university, Shanghai 201804, China)

Abstract: This paper analyzed the development situation of software testing in foreign and domestic,and then arrived at the third-party software testing. It next introduced the present application situation of third-party software testing in domestic. Then, it focused on the problems existing in the executing process of third-party software testing. Based on the problems those were discussed, it proposed some suggestions for the long-term development of third-party software testing and prospected the future of it.

Key words: third-party software testing; quality evaluation; development cost; specification; acceptance

随着社会对信息化依赖程度的不断加深,软件的种类和数量也越来越多,软件行业也因此由“卖方市场”转变为“买方市场”。在供过于求的情况下,软件用户必然会对软件质量提出更高的要求。国家应用软件产品质量监督检验中心总工程师鞠琳博士在《提升软件质量,推进行业信息化》主题演讲中提到美国国家标准和技术机构(NIST)近期的一项研究发现:软件的自身缺陷使美国经济每年要付出近600亿美元的代价,其中80%的资金被开发人员用于确定和纠正软件缺陷。据调查,国际上软件开发人员与测试人员的比例大都在1:1,软件测试收入占软件总产值的20%,而国内软件产业尚未形成这种状态。

1 国内外软件测试工程发展现状

软件测试是许多软件交付用户前的最后一个环节,是保证软件质量的主要手段[1]。国外的软件厂商极为重视软件测试工作,软件开发成本中的30%-50%用于软件测试。为打造Windows 2000,微软用了250多个项目经理、1700多个开发人员,而测试人员则用了3200人,测试人员几乎是开发人员的两倍[2]。每修改一个错误,都要花费大量时间和精力确保没有新错误产生。目前,国外软件测试工作已经演变为一门独立的学科,囊括了配置方案、测试机制、跨平台策略和产品性能、稳定性等独立的知识模块。

虽然国内许多大中型软件企业已经开始意识到软件质量的重要性,很多软件企业也已经配备了质量保证体系以及企业内部的测试队伍,但在软件项目面临时间压力、必须加快研制速度的情况下,通常测试会成为换取项目进度的牺牲品[3]。除此之外,由于许多企业软件工程过程管理不力,甚至缺乏管理,致使软件产品文档和资料不齐全,缺乏统一标准,消化理解困难,特别严重的是,有时小的需求错误,经过多次开发放大,到后来牵一发动全身以至于不可收拾。

令人欣喜的是,随着软件产业的发展,国内越来越多的第三方测试机构应运而生。第三方测试作为独立的测试服务机构,其相对于软件开发企业的内部测试及用户测试具有很多优势。首先,第三方测试以合同的形式制约了测试方,使得它与开发方之间存在某种“对立”的关系,所以它不会刻意维护开发方的利益,能够保证测试的客观性;其次,独立测试在长期的工作过程中势必能够积累大量的实践经验,形成自己的专业优势。并且软件工程测试也是技术含量很高的工作,需要有专业队伍加以研究,并进行工程实践。长期的实践积累加持续深入地学习,使得第三方测试具有难以比拟的优越性。再次,第三方测试机构的主要任务就是进行独立测试工作,这使得测试工作在经费、人力和计划方面更有保证。不会因为开发的压力而减少对测试的投人,降低测试的充分性,可以避免目前开发单位普遍存在的重开发、轻测试的现象。最后,开发人员由于对软件产品的设计、编码等过程都比较熟悉,容易养成思维定势[4],以至于在测试过程中思路比较有限,采用第三方测试能有效地避免这一问题。

伴随着软件生产规模的扩大和用户对软件质量要求的提高,第三方测试的优势也将日益明显,在今后的发展中软件第三方测试必然会得到更多软件用户和软件企业的认可。

2 软件第三方测试的应用现状

从国外的经验来看,软件测试工作已逐渐由专业的第三方来承担。第三方测试工程主要包括需求分析审查、设计审查、代码审查、单元测试、功能测试、性能测试、可恢复性测试、资源消耗测试、并发测试、健壮性测试、安全测试、安装配置测试、可移植性测试、文档测试以及最终的验收测试等十余项。测试并不仅仅是为了要找出错误,测试方还需要对错误进行归类和总结[5]。通过分析错误产生的原因和错误的分布特征,可以帮助项目管理者发现当前所采用的软件过程的缺陷,以便改进,从而更好地帮助用户。

软件第三方测试是软件开发方和用户出于不同目的共同选择。随着软件全球化竞争的日益加剧,用户对软件质量的要求也随之提高。为了提高软件质量,降低软件开发成本,许多软件开发方已经逐步将部分测试业务交给第三方负责。与此同时,对于应用软件、甚至系统软件,大多数用户都不是很熟悉其特性,质量评测基本难以进行,迫切需要专业的机构对开发方提供的软件给予客观的测试。正是由于采用第三方测试可以保证测试的独立性、客观性及第三方具有的测试的专业性使得第三方测试越来越成为用户的首选。

目前在国内,虽然软件第三方测试的发展还处于起步阶段,但已经有许多软件企业开始认识到软件质量的重要性,选择第三方测试的软件企业和用户都越来越多。在一些重要计算机软件应用领域,如金融、安全、航空、航天以及军事等方面,已经有不少用户开始颁布测试规定,要求第三方测试,并在逐步将软件测试通过合同关系委托第三方承担[6]。在通信领域,手机等产品的软件需要第三方测试后才可交付使用。在已经进行的一些工程项目当中,软件测试都取得了确保软件产品质量的预期效果,逐步被软件用户和软件企业所认可。

3 软件第三方测试在实施中遇到的问题

目前,软件第三方测试在国内已经兴起,随着社会信息化程度的提高、软件大生产的发展,软件第三方测试必将在国内盛行。但由于软件第三方测试在国内还处于起步阶段,在具体的实施中不可避免地遇到了如下一些困难和问题。

1)软件企业对测试仍不够重视,重开发、轻测试的现象在国内许多软件企业中仍普遍存在。由于对软件测试的不重视,常常导致软件产品的售后服务费用大大增加,从而使得软件产品的成本大幅度提高。成本的增加又导致软件公司考虑到资金问题不愿意增加投入为软件做第三方测试,即使做,给第三方软件测试公司的报价也是极低的。软件企业陷入了这样的死循环,作为软件测试的第三方,面临的问题是回报低但工作量又十分庞大,使得软件测试公司没有盈利的空间,这就成为制约第三方测试公司发展的一个瓶颈。

2)用户和测试机构都还不够成熟,对第三方的认识还比较粗浅,工程实施过程比较随意,项目水平不尽如人意。

3)用户、开发方和第三方的责任与权利常常划分不明确。在实际的第三方测试实施过程中,有些用户甚至软件开发商,容易将软件质量的高低完全寄托于第三方评测服务商,一旦软件达不到系统设计的质量效果,就归罪于第三方。这种认识很打击测试人员的积极性,软件中的错误可能发生在软件项目的各个环节,软件测试只能确认软件存在错误,不能保证软件没有错误,软件测试不可能发现全部的错误。

4)三方关系的协调问题。软件第三方测试的形式一般是第三方评测服务商与软件用户之间签订合同,但实际工作中往往需要软件开发方的密切配合,因此能否处理好用户、开发商与第三方之间的关系,在很大程度上影响第三方测试的效率和质量。

5)许多国家机构也发现软件第三方测试市场,他们对企业软件进行测试,发放国家认可的证书。这就给民间的第三方软件测试公司的成立带来了很大的压力,这些企业的创办者经过测试很难给企业发放这些证书。所以许多软件企业纷纷停止这项业务,而转入更容易赚钱的其他项目,比如软件测试培训。而需要第三方软件测试的企业也找国家直属的企业进行产品认证。

6)软件大企业测试的竞争。许多产品往往都需要进行第三方测试,比如软件本地化测试。微软的产品,生产一个就要产生世界各地的本地化版本,如果这些工作都让微软来做,得不偿失。而国内许多大企业,他们一直与这些大的国际企业有着长年的友好关系。他们往往可以接下这种测试任务,在社会上招聘测试工程师,宣称赴某大公司工作,然而项目一旦完毕,就将这些人员解散。

总之,由于没有建立起一套正规的游戏规则,给软件第三方软件测试的发展带来了许多不利因素。虽然业界已经认识到了第三方测试的重要性,但是在目前条件下第三方测试发展的道路仍旧十分艰难。

4 软件第三方测试发展的一些建议

软件第三方测试是测试工程未来的发展趋势,但由于第三方测试在国内尚处于起步阶段,其在具体的实施过程中不可避免地遇到了种种困难和问题。针对目前第三方测试在实际项目实施中遇到的问题,笔者给出以下几点建议。

1)切实提高软件企业及软件用户的产品质量意识。不论是对于软件企业还是软件用户,质量管理的薄弱都会为其带来不可估量的损失。对软件企业而言,如果因软件质量的不过关,导致用户蒙受损失,其必将失去客户的信任,从而影响自身的发展。对软件用户而言,严格的软件质量控制关系到自身的切身利益。软件质量缺陷问题为软件使用方带来诸多不便、甚至让软件用户蒙受巨额损失的例子比比皆是[7]。因此,作为专业测试的第三方,必须加大软件质量意识方面的宣传,只有软件企业和软件用户的质量意识提高了,软件第三方测试才会有更大的发展空间。

2)规范软件第三方测试市场。面对日益增大的市场需求,不少软件第三方测评中心纷纷建立,甚至有些企业购买一两套自动化测试工具就成立了软件测试中心。其结果可想而知,测试过的软件质量不过关,用户不满意,导致用户失去了对第三方测试的信任,制约了第三方测试的发展。笔者建议不要盲目建立测试机构,搞重复建设。要规范软件测试市场,对测试结构进行整合,建立较大规模的权威测评机构,做到测试不是走过场,真正达到提高软件质量的目的。

3)制定合理的项目验收标准。项目验收的技术标准是第三方合同中必须重点解决的关键问题。合理、明确、符合软件测试技术特点的验收标准,能够明确测试方的责任,无论是对测试方还是用户都有好处。验收标准应面向测试的整个过程并具有可操作性,这样便于测试完成后用户的验收[8]。对大型系统的第三方测试建议重点面向有效性指标制定验收标准。

4)加大软件测试人才建设。在国外,有三年以上开发经验的人员才可以转做软件测试工作。而国内恰恰相反,往往是刚刚参加工作的新人被安排在测试的岗位上,导致测试人员的业务素质普遍较低。2004年原国家信息产业部联合五部委颁布124号文件,强调要“加快培养软件测试人才,开展软件评测技术的研究”为软件测试人才的培养提供了政策支持。虽然近年来,国内众多的高校、职业培训机构都在加强专门的软件测试人才的培养并且取得了一些成绩,但软件测试人才缺乏问题仍未解决。只有加大软件测试人才建设,实现我国软件测试人才供需平衡的良性发展结构,才能有力促进我国软件产业蓬勃发展。

5)用户参与。用户方的充分参与既可以让测试中的许多具体问题得到迅速的解决,又可以对测试起到监督的作用,保证测试全面细致地进行。此外,测试方采用的测试思路及其制定的验收标准等都需要得到用户的认可,所以测试过程中应尽量调动用户积极参与,这样既能让用户更好地理解和接受测试方的测试思路及验收标准等,又能让用户起到协调第三方与开发方关系的作用,从而提高测试的效率。

5 总结

虽然目前第三方测试还刚刚兴起,但第三方测试服务相对于软件企业内部测试及用户测试,拥有不可比拟的优势。随着软件企业和软件用户的质量意识不断提高,以及用户对软件测试服务的需求增大,软件第三方测试服务必将在国内得到蓬勃发展。

参考文献:

[1] 王峰,郑彦兴,包阳.软件第三方测评[J].计算机研究与发展,2008(45):345-350.

[2] 陈宏刚,熊明华,林斌等.软件开发过程与案例[M].北京:清华大学出版社,2003.

[3] 苏正泉.软件测试的10个认识误区[J].电脑知识与技术,2006,(14):149.

[4] 郭树端.软件第三方测试的意义及可行性分析[J].电子产品可靠性与环境试验,2003,(02):47-49.

[5] 王萍.软件测试的重要性[J].软件导刊,2009,(04):20-21.

[6] 巨振乐,赵明辉.正在兴起的软件测试外包[J].时代经贸,2009,(Z1):54-58.

软件测试培训总结范文第4篇

关键字:软件测试;实践课程体系;项目实训

0 引言

《软件测试技术》是软件工程本科专业的一门实践性很强的课程,适合采用讲练结合的方式开展相关教学,即让学生多上机操作,逐渐提高软件测试用例设计、开发能力以及软件测试的整体管理能力。然而在实际实践教学过程中,教师普遍感觉有不少不尽人意的地方,主要表现在理论与应用脱节,所学知识与社会需求差距较大,学生积极性不高等。

1 软件测试行业现状和学生认知水平

媒体报道,国内开发人员与测试人员的比例是8∶1,而国际公认的行业标准实际上是1∶1,这一点上国内测试行业与国外的差距比较大。随着软件行业的蓬勃发展,用户对软件的质量要求越来越高,导致软件开发企业软件测试的工作量也越来越大,因此自动化软件测试已经成为项目测试的一大趋势[3]。并受到原来越多的重视。

软件测试课程一般到大三才开设,而大学高年级学生往往偏重于对技术的学习,因为技术往往是可以现学现用的,对于理论性较强的软件工程知识反而不太感兴趣了。实际教学过程中关于软件测试流程、团队等工程化内容的描述往往让学生觉得比较抽象且教条化,然而这些工程化知识又是学生毕业后适应当下的软件行业需求所必要掌握的。

2 现有软件测试课程体系存在的问题

现有软件测试技术课程重点讲授的是理论基础知识,含离散数学、图论和测试基础知识以及测试用例,开发各阶段的具体应用往往被忽视,使用自动化测试工具方面的内容尤其缺乏。高校对实践课程的重视程度普遍不够,软件测试实践课开展不足且不规范。教师大量精力放在讲授测试用例设计方法上,实践中的使用这些测试用例却较少。实验案例通常有NextDate问题、三角形问题等,都是一些课本上常见的,设计也较单一,缺乏真实性,难以提升学生的技能,学生往往觉得枯燥乏味。毕业后学生普遍反映,软件测试工程理论知识教的很全,但就是不知道怎样灵活应用;相反,在企业经过一段时间的测试工作实践后发现,工作中真正需要的知识并未掌握。

目前,相关配套的软件测试实验教材比较缺乏,实验内容基本是由任课教师自行设计。这对于教学经验丰富的教师问题不是很大,但对于没有实际项目开发经验作为支撑的年轻教师,就无法把握如何采用恰当的用例来验证相关理论知识,也难以设计出实用的实验内容,学非所用,导致学生无法掌握今后实际工作所需的基本技能。即使是教学经验丰富的教师也大多缺乏实战,尽管能很好的教授理论知识,但由于缺乏合适的实践教材,加上实验条件等各种因素制约,也难以的对学生进行系统全面的实践培训,导致高校重理论轻实践成为普遍现象。因此,软件测试课程的教学顺应社会需求显得格外迫切,必须面向企业,了解岗位要求,而不是“闭门造车”。让学生能学到适合企业所需的技能,毕业后可以以一个“经验者”的身份进入人才市场。

3 《软件测试技术》实践课程体系研究

3.1 课程构建原则

高校应以软件测试所需的知识、技能为先导构建相应的课程体系,充分调研软件测试工作的具体内涵,仔细研究对应的知识、技能以及素质要求,课程内容也应强调当前以及未来就业所需掌握的基本知识、技能,体现知识、技能和素质三者的结合[6]。

根据该专业人才培养的定位以及行业内需求,在建设具有特色的软件测试课程时建立实验、实训和实习等不同层次的实践课,通过多项目的练习,提高学生专业技能及分析、解决问题的能力。

3.2 实践课程教学探究

在软件测试技术实践课程环节,引入具有企业背景项目的实训。通过这些真实测试案例的引入,结合人才市场的需求,充分体现出工学结合的特点。通过对实际项目的操作,使用相关测试工具,完成对各目标的测试,提升学生的测试能力同时积累相关工作经验。

我们可以在教学过程中引入一个贯穿整个教学过程的具体测试案例的教学法。首先,组织学生进行随机分组,每个小组5~6个人,给每个组起一个名称。要求每个小组在课程实施前完成同一个模拟软件“小区物业管理系统”的开发。模拟软件开发完成后,由各个小组交叉测试其它小组开发的软件。在测试课程中,要求学生对软件系统进行单元测试、功能测试、集成测试和系统测试,找出问题并解决问题。

该教学方法主要有以下明显的优点:

1)软件测试前期的课程有《基于Web的Java开发设计》,同步开设的课程有《J2EE企业级应用开发》,所以在实践环节我们选择“小区物业管理系统”作为测试对象,能让学生快速具备软件开发的能力,以及掌握软件系统测试所需的技术。

2)每个人都喜欢挑别人的错误,相互测试对方所开发的系统,可以形成竞赛,有利于发现问题,能发挥学生的积极性,提高效率。同时也便于组织课堂讨论以及对各小组实践结果的评价。

3)学生通过一整套测试课程的参与,能够了解一个具体项目的完整测试过程是个什么样子,真实展现了实际工作中软件测试的方法和要求。

但由于学时和学生能力的制约,在本实验课程中,主要针对还只是初、中级测试人员,主要是为了帮助毕业生在踏上岗位后可以顺利从事不太复杂的测试工作打下坚实的基础。对于高级别测试以及测试管理之类的工作,比如制定测试计划、各种设计的论证、测试结果的评估和总结,恐怕还需要经相当长时间的实战,累积足够的经验才能胜任。这些工作经历,仍然不是课堂所能提供的,我们的目标就要是培养出具备从事这项工作潜能的新手。有关这方面的内容,我们也只能够在理论教学中予以概述,不在实践课中安排具体实验。

为了适应实践课程需要,我们设计了8项实验内容,该设计旨在让学员通过实训,将来以一个“经验者”的身份进入人才市场。该项目模拟“企业项目管理者”培养“新人”的模式来安排实验进度和内容。虽然现实中软件测试是始终贯穿于软件生命周期中的,但对于未参加过工作的大学生来说,从培养人才的角度出发,模拟“企业项目管理者”通常还是按如下流程培养人才:单纯性测试的实施、测试环境建立、测试设计等等,按照单元测试集成测试系统测试的顺序逐步深入实践,并在提供的测试案例中人为的加入一些缺陷,以便学员在测试时去发现、分析、修改这些缺陷[7]。因此,我们专门设计了表1所示的实验内容。

通过以上8个实验内容的实践,可以让学员掌握单元测试以及集成测试的具体实现方法,熟悉各种测试工具的运用,了解系统测试的实施。经过这些实际训练,学生将来以初级测试工程师的身份投入到测试工作中。

4 总结分析

实践证明,软件测试技术实践课程体系研究针对软件测试行业及人才的特点要求,把行业、企业对人才的要求转化为教学中的具体目标。从知识、能力、素质多方面全方位提升学生的就业竞争力,设置合适的实践教学内容和方法,一定程度上改变了教师的教学状态和学生的学习状态,达到了预期目标。

参考文献

[1]2007首届中国软件测试从业人员调查报告[DB/0L],2007

[2] 钟素芬, 叶明芷. 软件测试应用性人才培养模式的探索与实践[J]. 北京联合大学学报(自然科学版),2007(9).

[3] 钟元生. 软件测试实践教学特色的构建实践[J]. 电化教育研究,2006(10):62-65.

[4] 胡宏银. 软件测试课程教学方法探讨与实践[J]. 计算机教育,2007(6):11-12.

[5] 李绘卓,唐峻,范勇.基于案例的软件测试实验教学[J].电脑知识与技术,2009,27(5):7820-7821.

软件测试培训总结范文第5篇

关键词:石油软件 数字油田 软件测试 测试模型 测试过程管理

1 引言

石油应用软件由各个专业的应用系统组成,用以解决油田科研、生产的实际问题。随着软件在油田信息化建设中发挥着越来越重要的作用,国内石油应用软件的发展成为了制约油田信息化建设的瓶颈。为解决此问题,必须发展高质量的行业软件产业,形成自己的自主品牌。而保证软件质量的惟一有效方法是进行软件测试。

本文结合采油厂数据资源管理软件测试项目,归纳总结了在测试过程中应用的技术、方法、策略及管理工具等,并提出了一套切实可行的石油工业软件的测试理论和方法。通过测试结果验证了测试的有效性。

2 石油应用软件发展概述

面对新的国际化环境,既有极好的发展机遇,也面临着巨大的挑战。为了能应对这种挑战,信息化是石油企业必然的发展趋势,为了综合各类技术、加强对油田企业的管理,研发行业的专业软件是必需的。石油企业的发展要求把先验的东西变成文本的和软件化的,以充分利用信息资源和加强决策能力。研发具有专业技术特点的实用工具软件,是石油企业发展的必然途径。然而,研发专业技术应用软件难度较大,它需要专业工程人员与软件工程人员的密切配合。

目前国外软件,往往是随计算机捆绑销售。例如,进口并行机,只买他的机器而不买他的软件是行不通的。于是在买机器的同时,还要花大量的钱去购买他们的软件,国外这类软件的价钱非常昂贵,至少需要几十万美金以上。所以,我们需要本土化石油软件,把成本降下来。面对国外软件的挑战,加强中国石油工业软件的研发是必由之路。因此,加强国产软件的质量建设、有效保障我国石油工业软件的质量应当成为一个重要的发展方向。而软件测试技术被认为是保障软件质量的惟一有效方法。

3 石油应用软件的测试方法研究

对于整个测试的组织和实施过程,我们提出了石油应用软件测试的基本思路,即“以测试过程管理为中心, 以测试用例和软件问题为目标,综合四种测试方法,关注软件领域特性”。

3.1 以科学、高效的测试过程管理为中心

大型软件测试的组织和实施,存在大量的测试文档、测试用例、软件测试问题等,需要进行组织和管理,以便对测试过程进行评估,并在测试实践中使用和借鉴,因此必须充分重视测试过程的管理。TestDirector 是一个理想的测试过程管理工具,在此次大型的测试项目中发挥了重要的作用。

3.2 科学组织测试用例和有效发现软件问题

3.2.1 针对交互应用的特点组织测试用例

在该项目中,我们需要从应用的角度为每个交互应用子系统设计测试用例来指导交互应用的测试,每个交互应用的测试用例包含了多个从使用角度设计的各种测试场景。组织测试用例主要包括以下几个步骤:

(1) 划分测试项:将软件功能与源代码对应起来,在充分考虑其功能性的情况下,对源代码进行测试项的划分;

(2) 测试用例编写原则:在未进行功能测试之前,充分了解系统的业务需求及功能,参考黑盒测试用例组织方法,充分考虑这些功能以及功能的组合来编写测试用例;

(3) 满足覆盖要求:在测试中根据覆盖率的结果,可以发现有些语句和分支未能走到,这样就需要进一步增加测试用例或者测试场景,满足覆盖的目标。

3.2.2 有效发现软件中的问题

在测试中,我们发现了许多软件缺陷,并对这些缺陷进行处理。对于问题报告管理是借助TestDirector完成的,并对测试用例与对应的软件问题进行链接管理,这部分工作也是TestDirector支持的。

3.3 综合使用四种测试方法

通常测试包括:白盒测试、黑盒测试、性能测试和安全测试。

白盒测试要求根据测试对象的程序内部结构及其特点设计测试用例,对于待测软件进行白盒测试一般都是在软件开发周期中进行,因为越早发现软件的问题,花费的成本越少。

黑盒测试完全不考虑程序内部结构和内部特征(或对于上述信息无从获知) ,只根据需求规格说明书设计测试用例和推断测试结果的正确性。

性能测试是通过性能测试工具模拟多种正常、峰值以及异常负载条件来对系统的各项性能指标,如响应时间、吞吐量、存储占用情况等指标进行测试,通过测试结果来证明软件的性能是否满足性能设计需求。

安全测试指检查系统对非法侵入的防范能力,通过安全测试工具模拟非法入侵场景,通过测试结果来证明软件的安全性是否满足安全设计需求。

只有通过将四者有效地结合,才能弥补任何一种方法的不足,使石油应用软件测试方法的机理更完善。

在实际项目中,我们采取以下几种测试方法的综合测试:

(1)代码检查:由于研发人员任务重,且是在项目开发过程中进行的,所以很难做到让研发人员来参与代码方面的检查工作,而代码检查是一种非常有效的测试方法;

(2)功能测试:经过代码检查工作后,由于软件的交互性的特点,要根据软件需求规格说明书,进行典型的功能测试;

(3) 覆盖分析:经过了功能测试之后,还要进行覆盖分析,通过补充测试用例,完成代码覆盖率的要求;

3.4 充分考虑领域特性对测试的影响

3.4.1 领域知识的获取是第三方测试的基础和保障

鉴于石油软件系统的领域特点,势必会给第三方测试带来困难。在实际测试中,考虑实际的测试工作,无法也不可能进行长期系统的培训和学习,主要采取两种方法来解决这个问题:

(1)对测试人员进行集中培训,即业务需求人员介绍整个软件系统的业务流程,以便测试人员能够对系统业务背景有更深层的理解,以便测试出与业务有关有深度的软件缺陷。

(2)开发人员和测试人员进行经常的交流和沟通软件系统功能,特点以及代码结构,以便测试人员更好地熟悉软件的各个功能。

3.4.2 建立和谐友好的关系提高测试效率

(1)领域知识的培训离不开项目管理人员的积极配合;需要和项目管理人员建立和谐的关系。

(2)领域软件的特征需要开发人员在代码变更的趋势和需求变化等方面及时提供更多的信息,避免过多的无效测试,需要和开发人员建立友好紧密的关系。

4 结束语

中国目前的石油应用软件的工程化现状并不尽如人意, 特别是大中型工程化软件的开发和应用还有许多方面有待改善。面对国外软件的挑战,提高国产软件质量已经成为当务之急。作为油田信息化建设的需要,作为数字油田的需要,也作为我国石油工业发展的需要,必须不断提高国内软件产品的质量,必须充分重视石油应用软件的测试方法研究,并使软件测试这个有效保障软件质量的因素发挥更大的作用。

参考文献

[1]陈强,王宏琳. 数字油田: 集成油田的数据、信息、软件和知识. 石油地球物理勘探, 2002

[2]林景晔,尹大庆,陈萍. 专业应用软件将在数字油田未来应用中发挥关键作用. 石油工业计算机应用,2006

[3]柳纯录,黄子河,陈渌萍 软件评测师教程,2005

软件测试培训总结范文第6篇

铁道运输实训沙盘线路上的10个模拟车站及线路设计参照真实环境、采用按1:48的比例,模型沙盘尺寸为:21.8米×2.5米×0.7米。沙盘台架周围置沙盘车站工作站和CTC车务终端,由模拟CTC控制中心完成大屏视景播放、切换与教学工作。沙盘盘体采用金属材料框架结构(钢架组件结构)组合拼接,表面喷塑处理。线路路基应采用10毫米的防火板制作,沙盘裙边采用16毫米防火板材料,正线线路真实模拟10个车站的线路、道岔及信号机的布置,并设置模拟站房、车站值班员控制台以及车站信号操作终端。教学沙盘共计配置动车组车辆模型10辆,模型外观参照福州到厦门动车车辆制作,两头包含列车头,可双向运行,车辆的电气和机械部分采用高品质结构,列车的运行状况由模拟微机联锁系统和CTC控制中心自动控制。列车模型在信号系统联锁运算控制机的监控下运行,主要完成对所有模型车站、所有信号机模型、道岔模型、轨道电路模型的控制以及模拟沙盘车站工作站联锁的运算。

二、CTC系统软件设计

本系统以VisualC++2010软件结合SQL2000数据库系统作为开发平台,用软件来模拟实现以列车运行调整计划控制为中心,兼顾列车和调车作业的高度自动化的调度指挥系统,并能在这沙盘上实现列车的模拟操作。CTC分散自律调度集中系统在硬件上较传统高度系统主要是新增了自律机,并且服务器结构由C/S模式变为三层模式结构。

(一)系统整体框架结构CTC铁道运输教学沙盘仿真软件控制系统以福州到厦门所用系统和微机联锁系统为原型进行设计,包含调度控制中心子系统、车站子系统和调度中心与车站及车站之间的网络子系统三部分组成。具体如下图系统结构以盘体为中心,以各站场子系统为基本单元组成;盘体除实现支撑盘面各站场及其他场景的功能外,还用于系统供电和网络布线,联锁机和网络交换机也放置在盘体之中;“教员机”与整个系统控制中心“CTC”系统连接,其通过CTC系统与系统服务器通信,完成系统列车调度功能。

(二)CTC控制中心子系统设计CTC铁道运输沙盘教学系统的控制中心子系统参照实际铁路局CTC系统的部分工作原理、操作方式及习惯,界面和功能按钮与实际系统相同;该模块能够与模拟调度仿真系统组成了一个动态的、综合性的仿真培训系统,从而模拟行车调度、车站值班、司机三方在正常行车、突发事件及非正常行车情况下的实际工作情况;功能设计和工作流程遵循铁道部相关技术要求。控制中心子系统核心模块———行调台运行图计划管理程序框架设计见下图:运行图管理部分主要有调整图、日班计划图、基本图、历史图和邻台图,这些部分共用运行图模块,完成运行图布局、运行线绘制、运行线调整、施工符号绘制、阶段计划下达等功能。

(三)CTC车站子系统设计车站子系统是分散自律调度集中系统的重要组成部分,它是整个网络系统的基本功能节点。车站接收调度中心下发的行车计划后,其车站子系统严格按照列车运行计划执行,并完成冲突检查、车辆进路安排、控制输出等核心功能。[4]同时,车站的调车作业计划编写与调车作业进路控制功能也由车站子系统完成。如上图所示,站场的“操作表示机”均接入局域网,其可与教员机(服务器)及临站子系统互通信息。每站的“操作表示机”是该子系统的“人机对话层”,而“联锁机”用于设备状态检测、联锁运算及设备控制等自律机系统功能。“操作表示机”和“联锁机”系统通过局域网络线缆进行通信。

(四)车站之间的网络子系统车站系统连接线主要由三类构成,一类是电源线,一类是网络线,另一类是信号线。网络线是将CTC车站设备全部通过交换机连接在一起。车站采用双局域网结构,通过双交换机连接各类设备。主要有路由器、值班员终端、电务维护终端、自律机、网络打印机等。电源线是从电源屏到采集控制机柜提供电源,并通过电源接线端子再连接各类设备。车站需要连接电源线的设备主要有自律机、双机热备单元、路由器、协议转换器、交换机、工控机、显示器、音箱、光纤收发器等。信号线一类是自律机连接控显机和列控中心的尾纤,一类是连接工控机及显示器、鼠标键盘的数据线。

(五)系统数据库设计基于上述的软件功能设计,设计数据库模型。利用SQL2000可以很好的设计关系模型和对象模型,可以很方便的生成数据库脚本,也可以很方便地生成数据库设计报告。在设计数据库的过程中,尽量使得设计结果符合3NF范式,但在涉及到性能的若干地方,也有意识地将符合3NF范式的设计降级为符合2NF范式。设计的数据库表单之间关联的部分截图如下所示

三、教学沙盘系统软件测试

在软件系统研发中,软件测试是必不可少的。软件测试是利用各种工具和方法验证软件完成了并且只是完成了要求软件完成的工作。在CTC铁道沙盘系统软件测试的过程中,按照先制定测试方案,编定计划,设计测试用例和测试程序,然后按照测试计划执行,最后对测试结果进行总结评估的次序进行测试。在本系统,重点进行了功能测试和性能测试。测试过程是一个循环多次的过程,测试->修改->再测试->再修改……直到满足我们在测试策略中制定的通过测试的标准为止。根据上述表格的测试安排,执行到测试报告阶段,系统的测试结果如下:1.测试数据:测试项总数163通过151项,通过率92.6%失败12项,失败率7.3%其中:严重度———高1项,占比8.3%严重度———中3项,占比25%严重度———低8项,占比66.7%2.项目的总结:经过前2轮的测试和修改,问题已经大大减少,这轮测试结束,发现的问题总数减少到9项,按严重程度的分项数达到了通过测试的标准。因此,测试可以通过,项目的研发过程可以进入收尾阶段。

四、总结和展望

软件测试培训总结范文第7篇

 

软件开发技术专业是高职院校广泛开设的一个传统大众化专业,所谓传统意味着历史资源的积累,大众化代表着难于创新。高职院校软件技术专业如何培养符合现代IT企业需求的一线技术人员,在现代软件行业就业压力较大的前提下,寻求更大的就业竞争力,这就要从人才培养的源头抓起。广泛调研,紧跟行业发展趋势,摸清企业对高职毕业生的定位,踏实做好专业建设,探索人才培养模式是提高人才培养质量,提高就业竞争力的法宝。

 

1 形成“职业情境、项目主导、三阶段技能递进式”人才培养模式

 

软件技术专业以应用型、技能型的“软件灰领”培养模式为主线,以应用能力和适应能力培养模式为辅线,学历教育与岗位技术培训相结合,提出三阶段技能递进式的人才培养模式。第一阶段为职业素质养成阶段,主要培养学生对专业基础知识的积累;第二阶段为职业能力提升阶段,重点培养学生的专业技术能力;第三阶段为职业岗位规划阶段,重点进行学生的就业岗位能力的提升。

 

2 探索软件技术专业人才培养方案紧随市场需求的动态调整方法

 

人才培养方案要随着行业、企业的发展进行调整,尤其是软件技术发展迅速,伴随着产生新的岗位及新的人才需求。项目组根据对行业企业的调研走访、对毕业生的跟踪反馈和专家的指导意见,并融合多年教学经验与对行业的了解,研究人才培养方案随行业、企业调整的方法,如图2所示。每年暑假对毕业生进行跟踪评价,评估毕业生就业质量,并对用人企业进行走访调研,了解企业对我专业毕业生的反馈、了解企业的用人标准、了解行业最新技术、寻求校企合作机会、搜集毕业生对我专业建设的建议等。在年末召开专家专业建设研讨会,论证调研结果,听取专家意见。在第二年初调整或修订人才培养方案。

 

根据本次项目调研结果及专家论证意见修订了本年度人才培养方案。具体调整方案如下:

 

1)在人才培养方案中,细化了就业岗位群,如表1所示。

 

表1 软件技术专业就业岗位群

 

[就业范围\&初始岗位群

 

(毕业3年内)\&发展岗位群

 

(毕业3年后)\&软件开发

 

(web应用程序、手机软件开发、网站开发、应用软件)\&程序员\&软件工程师\&软件测试

 

(功能测试和性能测试、手工测试和自动化测试)\&软件产品测试员\&测试工程师\&软件技术支持

 

(软件实施、软件维护、数据库系统维护)\&软件支持技术员\&技术支持工程师\&其它软件相关

 

(软件需求调研、软件文档编写工程师、软件销售、软件售后服务及培训、软件客服)\&相关业务员\&相关主管\&]

 

2)从基础素质和专业素质两方面详细描述了软件技术专业人才培养规格

 

在确定人才培养目标基础上,从基础素质和专业素质两方面细化了人才培养规格。基础素质包括具有良好的语言表达能力和团队合作精神;具有较强的自我学习能力等。专业素质包括具有软件开发能力、软件测试能力、软件技术支持能力等 。

 

3)根据职业认证的知名度,行业的认可度,选取了适合在校学生考取的职业资格证书,并按照种类和级别进行分类,如表2所示,将学历教育与技能认证培训相融合。

 

3 构建“基于软件产品开发工作过程”的课程体系

 

依据“职业、系统、开放”的理念,按照软件企业岗位能力要求,分析、整理软件企业典型职业活动工作过程,按照由简单到复杂的工作任务进行重构,工作场景通过学习领域来体现,构建了“基于软件产品开发工作过程”的课程体系。

 

在课程体系中根据软件产品工作过程梳理三条技术主线:WEB应用程序开发、安卓系统上的应用程序开发和软件测试。整个课程结构可分为基础类课程模块、人文素质选修课模块、专业基础课程模块、专业方向课程模块和实训模块;描述了专业技能、课程体系、主要教学内容与要求、技能考核项目与要求,并对核心课程做出描述。 4 采用LPT教学模式

 

在“语言类”课程上采用“LPT”教学模式,即在课程教学过程中采用案例教学、项目教学、任务驱动教学等多种教学方法,将lecture(教学)、practical(实践)和tutorial(辅导)相结合的教学模式。理论教学主要通过小型案例的方式介绍基本知识点,通过案例的讲解使学生掌握该部分基础知识的使用方法。实践教学布置两类实训任务:一是与教学案例类似的实训任务,观察学生对基础知识的实际掌握情况;二是布置难度高于教学案例的实训任务,观察学生对知识点的灵活运用情况。辅导主要是针对学生在实训过程中出现的错误进行个别辅导与易犯的错误进行归类总结,同时也提出在实际使用过程中该部分知识的常用方法。

 

5 打造全方位教学资源

 

软件技术专业课程资源多数为教学课件、教学案例、实训指导书等上课必备资源。本次项目建设过程中,按照学校课程资源包保准,完善了专业课程资源。具体有:教学资料、学习资源、特色教学资源、课外作业、课外训练、题库等。在核心技术课程与综合实训课程上,与企业工程师一起研发课程资源,引入企业的案例及相关技术文档。

 

通过软件技术教学资源的建设,为学生提供多样化、开放式资源,实现学生自主学习、交互式学习。同时教学资源建设为专业教师提供了信息资源共享、相互交流的平台,通过共享教学资源的教学资源,教师可以获取最新的技术、行业产业信息、专业资源、课程资源、项目资源和实训案例等,促进专业建设、课程建设、提高技术应用能力、教学与实践能力。通过教学资源的建设可以实现培养高素质、高技能的软件技术专门人才。

 

6 总结

 

行业企业对于职业岗位上人才素质培养的需要是职业教育存在的源头,也是专业定位的基础。该文依托项目,以人才市场需求为导向,研究了软件技术专业人才培养模式与教学资源包建设。根据高职高专培养一线应用型人才的宗旨,立足软件技术专业人才培养模式研究、课程体系建设、教学方法改革、教学资源建设等方面,以培养高素质,综合型软件人才为目的,积极更新教育教学观念,优化软件技术专业课程建设,提高学生就业能力,实现职业教育专业改革发展的目标。

软件测试培训总结范文第8篇

关键词:Java开发人才 高职院校

一、JAVA技术人才的需求现状

随着Internet技术的快速发展,Java成为互联网的标准编程模式以及分布式企业级应用的事实标准。以Java2平台为核心的J2EE、J2SE和J2ME三大平台,在世界上形成了一股巨大的Java应用浪潮。据全球市场调查分析显示:目前已经有25亿部电子设备采用Java技术,Java智能卡发行量已经达到10亿张;采用Java技术的手机达7亿多部;7亿台PC机应用了Java技术;140家电信运营商支持Java技术。

Java技术应用的广泛,使得软件产业对Java技术人才的需求也变得越来越大。2006年根据文华学院与上海信息服务人才培训中心联合进行的一项调查统计,仅上海地区,各级水平的Java技术人才缺口就达到18―20万人,以此推断,全国Java技术人才的缺口应该在60万人左右。[1][2]

事实上,近几年随着Java应用的扩展,国家为加快软件人才,尤其是“软件蓝领”的培养,2003年教育部在批准清华大学等35所本科院校试办软件学院的基础上,又发文试办了35所示范性软件职业技术学院。目前,除了示范性软件职业技术院校培养的软件人才外,在全国1047所高职(专科)院校中80%以上的学校都开办了计算机专业。

然而,虽然Java人才的薪水较高,但目前对该类人才需求旺盛的IT企业却很难招聘到合格的Java人员。每年全国高校毕业的计算机专业学生有数十万之多,但却难以满足软件产业的直接需要。一方面IT企业招不到合格的Java开发人员,另一方面高校计算机专业毕业学生无法正常就业,在供求表面“平衡”的情况下,却出现了实际供求不平衡的尴尬局面。

二、需求现状产生的原因

出现上述供求不平衡的最根本原因就是国内计算机专业的毕业生在读期间没有掌握实用的技能与经验,距离企业的实际用人需求有较大的差距。

当前,大学的学科教育仍然以基本概念和原理的教学为主。尽管高校已经意识到Java的就业前景,开设了各种关于Java的应用课程,但概念原理式的教学方式使得学生最多只能算是了解了Java的基本知识和基本技术。然而作为软件产业,它需要的是直接面对问题、解决问题的技能。它与传统的大学教育有一个根本的矛盾:前者需要的是应用技术型人才,但是后者产生的人才以研究型为主。作为Java软件技术开发人员,他需要做到根据企业需求进行相应的开发,除了了解Java语言的基础知识外,更重要的是要具有相应领域的开发能力,包括图形界面的开发、Web组件的开发、移动应用的开发以及Web服务的开发等。一个Java程序员至少要具备以上四项能力中的一项,才可能满足企业对人才的需求。

然而,大学生走出校门进入软件企业后需要经过较长时间训练和企业再学习才能成为成熟的软件人才,这无法满足中小企业的招人就用的实际需求。

针对这种情况,高职院校提出了培养“软件蓝领”的方略,但在实际培养过程中仍然存在着各种问题。如培养方式很模糊,并没有形成定位准确、以技术应用为主导、面向市场的软件人才培养模式,在实际培养过程中出现了两种倾向:一是盲目向本科看齐,套用传统学术教育的培养模式,致使培养出来的软件人才有理论、无实践,不具备技术应用能力;另一种倾向是不考虑教育的层次性、滞后性,不分辨市场需求的真实性、饱和度,盲目跟进市场。[4]

此外,培养课程的设置、教学方法多年来并无过多变化,学科体系的烙印仍然明显,过分重视学生的基础知识,只强调遵循知识系统上的衔接性。虽然采取了模块式教学,但其模块也只是将不同的课拼凑在一起;在教学方法方面,虽然基本上采用了理论与上机实践相结合的授课方法,但仍然是以书本知识的讲授为主,对学生职业技能以及动手能力方面的培养相对不足。

三、高职院校应如何应对

面对如此尴尬的局面,高等职业技术院校究竟该采取何种正确合适的策略来培养学生才能更适合社会的需要?

1. 提高软件专业人才培养标准

大学的学科教育难以解决软件产业的成熟软件人才的培养,其根本出路就是建立直接面向软件产业的职业教育体制,解决软件产业的不同层次的软件人才培养。只有对软件产业的成熟软件人才进行分层和定位,才能发挥高等职业技术院校和软件学院的各自优势,制定相应的培养标准。

我国目前的高等职业技术院校定位在专科层次,担当软件产业的底层人才的培养,主要是软件编程工程师、软件测试工程师、文档编写工程师等软件产业生产第一线的技术型和技能型人才,以培养计算机软件领域的“蓝领”人才为目标,将人才规格定位为掌握常用软件应用开发技巧,了解软件项目开发的基本流程,能够从事计算机初级编码、程序调试、软件技术服务和销售的专业人员。

(1)软件编程工程师

软件编程工程师就是根据软件设计师的设计思想和系统架构,熟练地使用某种编程语言的编程技巧和细微技术来实现设计要求,注重的是编程能力的训练,除了修完教学计划规定的课程外,还需获得著名的开发工具厂商的认证和程序员资格考试,争取在校内完成人才规格的培养。

(2)软件测试工程师

软件测试工程师是按照软件设计师的功能设计要求,采用相应的软件测试方法来验证软件编程工程师的实现是否达到了设计要求,注重的是测试方法和测试技能的训练,很多组织软件测试的费用占到了整个软件开发费用的30%到50%,高质量的软件和软件测试密不可分。

(3)文档编写工程师

文档编写工程师根据软件设计师的功能设计和编程工程师的功能实现制作最终用户支持文档,包括用户使用手册、帮助文本和说明等。

从以上的分析可以看出,高等职业技术院校软件专业所培养的人才是软件产业的底层人才,都和软件项目的实施角色有关,因此在培养方向上,应该重点偏向软件项目所涉及的中底层技术领域,提供正确的技术导向,重视面向管理的软件工程教育。

2.设计合理的教学计划

为了适应软件产业的需要,在教学计划的制定和课程设置上应紧密配合,完全打破学科教育体制,采用项目培训模式,提供相应的专题,让知识点融于专题当中,具有针对性地学一点,提高一步。

为培养新形势下的软件产业人才,一般高职院校软件专业的教学计划按照理论、实践连个方面进行课程组合:

(1)加强理论知识的设置。设置“Java面向对象程序设计、网页制作、JSP、SQL server、J2EE企业级应用开发-web service&EJB、J2EE框架技术开发-Struts&JSF”。

(2)开设实训课程。

结合两条主线的共同需要,对专业教学计划进行大胆的改进和论证,删除或压缩学科性强的理论课程,设置“数据库开发技术、现代软件工程与UML应用技术、软件质量保证与测试、软件文档写作、软件项目管理与配置管理”等课程,让课程主线更加清晰,各课程的教学内容要点以软件产业的底层软件人才培养标准来设定。

3.实行先进的教学方法

在设计了合理的教学计划后,需要进行有针对性的先进的教学方法的设计,如项目教学法。这种教学法通过师生共同实施一个完整的“项目”工作来完成。

在软件产业的职业教育中,项目是指一个具体的具有实际应用的软件项目。针对一个学期的课程组设计一个综合项目,知识点包含每个课程的主要知识点,再对每个课程分解出分项目,让知识点融于项目之中。根据项目制定每个课程的授课计划,为了使之协调,就要让各个课程教学之间互通交流,避免传统的教学中一个学期的各个课程的教学互不相干、互不影响,各个学期之间的课程没有系统性。

采用项目实战教学法,在每个教学单元的教学需要转变教师和学生的角色和观念,教师先做项目经理(Project Manager),然后才是教师;学生先当项目成员(A member of team),再做学生。[3]

(1)在一个单元的开始,项目经理介绍本单元要完成的任务(task),对任务进行分解,对一些关键问题和难点做出说明,讲解任务涉及的知识要点,示范演示操作流程;

(2)规定时间,对项目成员作出规范要求,组织和协调成员积极动手、勤于思维,经过高强度的教学,项目成员之间会参差不齐,反映出各种问题、疑惑和不理解;

(3)留出一定的时间,项目经理的角色变化为教师,统一解决学生的问题,对各种现象理清思路,进行总结,归纳出任务的知识内容,让学生带着问题思考,在问题解决之后对知识的理解会更为深刻。

然后,教师对下一单元的任务提出要求,提示需要准备的知识点和参考资料,充分挖掘学生的潜力,让学生利用课余时间搜集资料,主动学习,应对下一单元的高强度训练。

由此可见,担当这一任务的教师必须具有资深的软件项目开发经验,同时又要具有丰富的教学经验,也就是双师型的教师。

在一个学期的课程组之间,在担任课程组的教师中选定一个总负责,协调课程组的授课计划,把握课程之间的项目,综合利用课程间的知识体系。这样就完全改观了传统课程教学割裂的现象,改变了过去学生不了解所学课程具体用途的弊端。

通过以上的教学实践,与传统教学法培养的同期学生相比,改革后培养的学生在综合能力、实践和应用能力、职业素质等方面都明显高于传统教学法培养的学生,大部分的学生可达到软件人才较高质量的标准。

总之,以就业为向导,推进面向知识、能力、素质的培养模式,是软件专业技术人才教育改革的新尝试,其目的就是为了在严峻的就业形势下,软件专业技术人才能够适应社会主义市场经济的需要。

参考文献:

[1]桑红石,沈绪榜.Java硬件实现技术现状及发展.计算机科学,2001年04期.

[2]单文仁.Java在我国的应用现状和发展趋势科技成果纵横.2007年02期.