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 文章中心 > 连锁经营基础培训总结

连锁经营基础培训总结

开篇:润墨网以专业的文秘视角,为您筛选了八篇连锁经营基础培训总结范文,如需获取更多写作素材,在线客服老师一对一协助。欢迎您的阅读与分享!

连锁经营基础培训总结范文第1篇

[关键词] 连锁经营 标准化 核心竞争力

连锁经营是通过对若干零售企业实行集中采购、分散销售、规范化经营,从而实现规模经济效益的一种现代流通方式,主要有直营连锁、特许连锁、自由连锁三种类型。实行统一采购、统一配送、统一标识、统一经营方针、统一服务规范和统一销售价格等是连锁经营的基本规范和内在要求。连锁经营产生于19世纪中期,于20世纪中期获得迅猛发展。在经济发达国家,连锁经营普遍获得成功,其销售额一般都占零售市场的30%以上。我国于1990年底出现第一家连锁超市,至2005年末,我国拥有限额以上连锁零售集团(企业)数量达到1416家,形成一批实力较强的连锁企业,如上海联华超市、北京国美电器、百胜投资公司等。

一、标准化是连锁经营最本质的特征

连锁经营是指经营同类商品或服务的若干个经营单位,以一定的形式组成一个联合体,通过对企业形象和经营业务的标准化管理,实行规模经营,从而实现规模效益的商业组织形式。一般认为,连锁经营的基本特征有三个:

1.标准化

标准化管理是多店铺组织与网络化流通的必然要求,其目的是为了确保连锁门店的统一形象,稳定商品质量和服务质量,简化管理工作,提高管理效率,并控制人为因素对经营管理可能造成的不利影响。在直营连锁中,标准化经营体现在四方面:一是形象标准化。即各分店规模、名称、标识、装修、店员服饰、营业时间、广告宣传等方面高度统一;二是商品标准化。即各分店在经营品种、商品质量、商品档次、商品价格等方面保持一致;三是服务标准化。即各分店在部门职能、岗位职责、营业员礼仪和服务操作等方面执行统一标准;四是管理标准化。即各分店在商品采购、配送、验收、陈列、促销、盘点、设备使用、安全管理和信息管理等方面实施统一标准。

2.专业化

从营销职能上看,连锁商店总部和店铺的职能分开,总部负责决策和综合管理,而店铺负责销售和微观管理。从营销流程上看,商品的采购、配送、销售、管理等职能分离。总部和分店各司其职,共建完善的价值链。

3.集中化

表现为连锁总部的高度集权管理。包括:制定统一的经营战略;统一经营方针;统一管理人事;统一调度资金;统一开发和利用资源;集中商品采购和配送;信息汇集、广告宣传、员工培训等方面集中统一管理。

其中,标准化是连锁经营的最本质特征,也是连锁经营的技术基础。标准化保证了连锁店的“可复制性”,使得总部能够集中配置资源,统一管理,各分店专门负责销售。没有标准化,不可能实施专业化分工和集中化管理。例如员工培训工作,由于要求营业员掌握相同的服务标准,所以由总部专职部门统一进行。否则就会提高经营成本,降低管理效率。标准化有效避免了各分店相同工作的重复思考和设计,保证了连锁经营管理的“简单化”,为连锁企业的高速扩张奠定了前提条件。连锁的实质是标准化的连锁,连锁经营是利用“组织链”、“商品链”、“信息链”、“资金链”和“管理链”连续在一起的网络化组织,维系上述要素形成链条的接口正是标准。

二、标准化与连锁经营优势

连锁经营实质是将社会化大生产的基本原理应用于流通领域,达到提高协调运作能力和规模化经营效益的目的。社会化大生产的内在要求之一是标准化。标准化是连锁企业培育竞争优势、打造核心竞争力的必然选择。

1.标准化使连锁企业获得正的外部性利益

经济学家金碚(1999)在其著作《产业组织经济学》谈到:“如果一家商店出售同样的产品,并提供标准化的服务,经常购买该产品的消费者从一个城市到了另一个城市后,如果能找到同样的商店,就能够购买到同样的产品,获得同样的标准化服务。也就是说,这个商店的信誉具有正的外部性。喜欢该商店的一个分店的消费者可以知道另一个分店也会提供同样的产品和服务。因此,连锁店应该保持统一的标准。”可见,连锁经营标准化可以使企业良好的信誉形成正的外部性而增加利润。

2.标准化可以规范连锁经营秩序

连锁企业标准化的核心是业务流程标准化和管理方式的标准化。业务流程标准化的前提是店铺的标准化。如果店铺经营都是个性化的,店铺的管理就不可能统一,就会更多地依赖于“人治”而不是“法制”,从而导致管理随意性增强,最终造成业务流程的混乱局面。目前,我国大多数中小零售企业内部管理是相当薄弱的,它们普遍没有健全的标准体系,往往一个电话、一个口头指令就改变了业务流程,导致经营秩序混乱,工作经常出错或反复,浪费了时间,增加了经营成本。所以,目前不少企业都意识到,必须总结优化现有的基本业务流程和管理方法,并固化在整个工作过程中,使之形成标准,通过培训学习,规范员工行为。例如,按规定的程序采购商品、按照标准科学检验商品、建立标准化的仓库、规范营业员和售后服务人员服务行为等,都是必要的标准化措施。世界上最大的连锁快餐集团麦当劳通过品牌、质量、服务、日常管理、人才培养、异常情况和特许经营等环节全面实施标准化管理,形成良好的经营秩序,确立了持久的竞争优势,成为餐饮行业的世界第一品牌。

3.标准化使得连锁企业对“店铺”进行复制,迅速扩大企业规模,实现规模经济,实施低成本战略,从而采取低价的营销策略,占领目标市场

国美电器副总裁李俊涛曾经指出:“对于众多零售企业来说,做好标准是未来5年内惟一也是最迫切需要做的事情。”“首先是店铺标准化。个性化的门店会造成事实上的单店经营,难以实现真正意义上的连锁管理。”“如果要求单店对不同商圈采用个性化竞争手法,商品库存资金利用效率由门店负责,就会导致整个企业的经营最终依赖于各个单店的经营绩效,必然会带来扩张和管理上的困难,这与通过连锁经营实现快速扩张和规模效益的目标是背道而驰的。”国美在2000年之后快速扩张,得益于之前14年时间不断对家电连锁标准化的探索。相反,曾经红极一时的“郑州亚细亚”等零售企业最终以失败收场,并非由于老板没有快速成长的意识,恰恰是因为老板具有了超前的意识,但内部管理控制极端薄弱(没有刚性的业务标准约束),导致企业在急速扩张中走向衰败。

4.标准化有助于连锁企业培育核心竞争力

连锁企业构造核心竞争力的着眼点有四个:一是扩张速度;二是成本优势;三是高效服务;四是管理先进。显然,这四个要素无一不与标准化有密切联系。世界上第一大零售集团沃尔玛的核心竞争力主要来源于以信息系统和高效的物流系统为基础的标准化连锁店体系。

三、连锁经营标准化的对策

首先,树立标准化经营理念。标准化经营理念的实质是“用顾客满意的标准为顾客服务”。标准化不能简单地理解为统一化。其次,制定顾客满意的标准。标准的内容不能凭空编造,它来源于顾客的需求和企业管理经验的总结,是对顾客的承诺。制定标准必须经过市场调研,广泛了解企业利益相关者(如顾客、批发商、政府、竞争者及社会公众)的利益要求,在利益相关者代表协商一致的基础上形成标准。第三,建立完善的标准体系。第四,建立标准的动态机制。标准在一定的时间里相对固定下来以后,不能随意改变。但是,企业营销环境是动态变化的,如国家产业政策调整、消费者消费观念的改变、信息技术的发展、竞争者服务标准改变、文化和风俗习惯的地区差异等,这些因素共同导致了以消费者为中心的利益相关者的需求变化。所以,标准化不是“僵化”和“教条化”,要求企业必须及时对标准体系进行改进。例如,营销员的服务标准或企业售后服务标准,如果竞争者选择了让顾客更满意的新标准,对本企业造成威胁,则企业必须对自己的标准进行修订。最后,建立标准化信息系统。以计算机和网络技术为依托的信息管理系统是最能够体现标准化的应用工具。连锁经营跨地域和实体的多店铺协调依靠信息管理标准化。

参考文献:

[1]国家经贸委:《关于促进连锁经营发展的若干意见》.2002年

[2]周勇:连锁店经营管理基础.立信会计出版社,2004年5月

连锁经营基础培训总结范文第2篇

关键词: 连锁经营 专业能力 实践

近年来,随着我国经济在高位运行,连锁经营这种商业态势也迅猛发展,据中国连锁经营协会2007年连锁行业调查显示,2007年“中国连锁百强”销售规模突破一万亿元人民币,达到10022亿元,同比增长21%,高于社会消费品零售总额16.8%的增幅。门店总数达到105191个,同比增长58%,剔除个别企业超常规发展因素,调整后门店增长17%。一般而言,新开一个连锁店需要人员从数十人到几百人不等,而且要高中低各层次人才配备齐全。可见,我国连锁经营的快速发展急需大量高素质的连锁经营管理人才,为满足连锁经营人才的需求,高职连锁经营管理专业应运而生。

高职教育是以社会需求为导向的就业教育。其人才培养模式的基本特征是以培养高等技术性专门人才为根本任务;以社会需要为目标、以培养技术应用能力为主线,设计学生的知识、能力、素质结构和培养方案,毕业生具有基础理论知识适度、技术应用能力强、知识面较宽、素质较高等特点。因此,突出能力培养是高职高专教育的特色与关键,本文就高职连锁经营管理专业探讨其专业能力的培养。

一、连锁经营管理专业的专业能力

依据连锁企业人才需求和高职院校人才培养特征,高职连锁经营管理专业主要培养面向各类现代连锁经营企业的一线服务岗位及基层管理岗位的高素质高技能型人才。其岗位(群)为:大型商场的中高级营业员;商业连锁企业门店店长;商场商品部业务主管及柜组长;连锁企业仓储配送中心的一线操作人员及基层管理人员;连锁企业总部管理人员、业务员及分店信息管理员。

根据专业的培养目标和未来职业发展需要,合格的高职连锁经营专业毕业生应具备的能力包括两个方面,即基本能力和基本技能。基本能力可以理解为社会性能力,即常说的关键能力或通用技能。这部分能力要求对所有不同专业的高职高专毕业生来说都是应该具备的,具体有三个方面:一是方法能力,包括(1)注意力;(2)分析能力;(3)解决问题能力;(4)判断能力;(5)抽象能力;(6)准确性。二是社会能力,包括(1)责任心;(2)独立能力;(3)执行能力;(4)团体能力;(5)交流能力;(6)合作能力。三是学习能力,包括(1)求知欲望;(2)自学能力;(3)收集信息能力;(4)系统思考能力;(5)创新能力。基本技能就是专业能力,所谓专业能力是指运用专业技术完成某种特定职业岗位。连锁经营管理专业的三大核心技术是商品采购技术、物流配送技术和信息技术。其中商品采购技术包括交易制度、业务流程、商品策略、定价方法、促销手段的制定等在内;物流配送技术包括总部配送、社会配送、配送中心配送等不同配送模式条件下的配送方案制定和执行;信息技术包括POS技术、数据分析技术、连锁经营技术等等,这些都是专业特色极为浓厚的经营管理技能。可见,连锁经营管理专业在专业知识与专业技能上对人才培养提出了比传统流通业更高、更专的要求。

二、连锁经营管理专业的专业能力培养存在的问题

连锁经营管理专业所具有的起点高,科技含量大及实践性强的特征给连锁专业能力培养提出了更高的要求,而我国目前在对连锁经营管理专业的专业能力培养还存在着一些不足。

(一)课程设置体系中没有突出实践性教学的地位。

我国高职现行的课程体系设置和传统本科很相近,课程设置结构也是由公共基础课、专业基础课和专业技术课三段组成。从课程名称来看,也强调专业的宽口径和通用性;从实践课时占总课时的比例来看,基本占到30%左右,这与高职所应具有的培养模式显然有较大的出入。

(二)教学环节中没有突出对学生实践性能力的培养。

由于受传统教学模式或学院培养条件的影响,教师在教学环节上往往喜欢多讲理论,在教学方式上多数也停留在以教师为中心的教学方式上,结果只能是纸上谈兵,无法真正做到学以致用,更不能让学生真正学会动手操作。

(三)考核方式过于单一,不能突出高职实践性技能的考核要求。

现阶段存在的高职连锁经营管理专业对学生的考核主要还是停留在一张试卷就终结的考核方式。一张试卷的考核方式已经落后于现今电子商务时代的连锁经营管理专业的技能操作要求。

三、连锁经营管理专业的专业能力培养途径

根据连锁经营管理专业人才的特点和笔者的实践经验,职业技术院校的连锁经营管理专业的专业能力培养应努力尝试以下方法:

(一)建立模拟实训室。

模拟实训是连锁经营管理专业教育的一个重要实践性教学环节。实训可使学生熟悉连锁企业管理众多岗位使用的信息技术,从而增强感性认识并从中进一步了解、巩固和深化已学过的理论、方法,提高发现问题、分析问题和解决问题的能力。校内模拟实训室除包括实验台和传真机,还包括软件设施,例如购买连锁企业进销存管理软件让学生扮演进货、存货、销售、配送方案及销售分析等各种技巧,体会连锁经营管理中不同当事人的不同地位、面临的具体工作和互动关系,为将来步入工作岗位打下良好基础。

(二)建设校内实训基地。

目前,很多公司出于竞争的考虑,对关系商业秘密或经营核心部分的岗位不愿意外人参与,这在一定程度上制约了连锁经营管理应用性人才能力的培养。为了弥补这一缺憾,学生超市的建设对专业能力的培养显得必不可少。学生超市实践教学的特色在于是真正的实践,而非实验室,为保证能力培养质量,应完全按照正常公司的运作来要求学生。超市的正常经营与管理工作全部由学生来做,教师只负责监督管理,遇到问题,由学生自己解决。根据学生超市的部门设置相应的实训项目,主要有:新商品市场调查、商品采购、促销策划、仓储管理、财务管理、新生培训及人员管理、收银、理货、经营分析等项目。

(三)建设校外实训基地。

学生在毕业实习环节主要赴校外实训基地进行生产实习与毕业实习。校外实训基地除了无偿提供实训场所外,还提供富有实践经验的零售连锁技术人员作为兼职指导教师共同参与或指导学生实习,使经过实训的学生,其工作能力能适应企业用人要求。

(四)改革传统的考试方式。

传统的一张试卷的考法对连锁经营管理专业的学生专业能力考查有极大的局限性,事实上,作为实践性很强的连锁经营管理专业来说,卷面分数高的学生并不意味着专业能力强。既然抱残守缺,不如选择能反映实际能力的考核方式,结合校内外实训基地,将课程考核放在岗位中进行。如采用岗前考核、岗中总结和岗后评审相结合的方式考核:通过学生超市和校外企业,在学生正式上岗、实行顶岗作业前,以学为主,在现场各岗位上跟班学习,从职业技能和职业道德方面定期考核,以确定能否上岗;每周要求学生进行工作总结,作为学生岗中实训及学习过程的考核。每一组别的同学根据各部门学习情况,选择一个课题,在部门学习结束后共同完成该课题,由实训指导教师和企业工作人员对课题进行评审,作为考核成绩的一部分。

(五)积极探索工学结合模式

积极与当地连锁企业合作,创建工学结合模式,即半工半读的形式,即上午学生进行顶岗,企业支付学生劳动报酬,下午由连锁企业总部在每星期组织一至两次理论课程的学习。同时每个门店也将在下午组织一至两次理论学习和案例学习,并对本周工作进行讲评,增强学生对实践工作的理解,以更好地服务于实践。通过这种做、学统一的方式,把课堂办到企业经营服务第一线,把实践当做最好的教育,最大限度地实现在实践中发展专业能力。

四、连锁经营管理专业的专业能力培养保障

(一)教师较强的职业教育理念及较高的职业理论水平是连锁经营管理专业能力培养的首要条件。

高职教育以就业为导向、以培养学生的专业能力为核心,教师的高职教育理念和教育水平将直接影响着教师的教学行为。只有真正懂得高职理论的教师,才能围绕学生的专业能力的形成进行教学设计,确保学生能够顺利就业。加强教师的高职教育理念与高职理论的学习是连锁经营管理专业能力培养的重要保证。

(二)“双师型”队伍的建设是连锁经营管理专业能力培养的必备条件。

高职连锁经营管理专业的根本任务是培养从事连锁企业一线的高级技术应用型人才,其教学内容应突出基础理论,同时又高度重视实践教学环节。这就要求高职营销专业的教师,既要具备扎实的理论知识和较高的教学水平,又要有很强的专业实践能力与丰富的实践经验,“双师型”教师队伍的建立是高职教育成败的关键。

(三)校内校外实训基地的建设是连锁经营管理专业能力培养的重要保证。

高职院校对连锁经营管理学生能力的培养着眼于实践能力与动手能力。为了能够达到这样的要求,必须有保证实现这个目标的平台,即必须建立校内校外实训基地。近年来,盐城纺织职业技术学院在校内建立了商务仿真实训室、会计实训室,在校外与雅家乐集团、时代超市、盐阜人民商场的合作,为学生专业能力的形成起了重要的作用。

参考文献:

[1]张梁平.高职连锁经营管理专业人才培养模式解析[J].职业教育研究,2005,(2).

连锁经营基础培训总结范文第3篇

1.随行就市。

连锁经营管理专业的出现,是由于中国零售行业的迅速发展,目前,中国的零售行业几乎有50%以上采用了连锁经营的形式。所以,连锁经营管理专业的出现也是市场需求所致。高职院校的专业的设置,往往要更多的考虑社会和市场的需求。它不像本科教育以学科研究为主线,而是以技能应用为目的。所以连锁经营管理专业在设置的过程中更多是市场发展的产物。

2.系统性。

一个专业的开设,没有系统性,则不可能成为一个专业来设立。连锁经营管理专业之所以能开设成功,并能发展到今天,与其系统性的知识和技能分不开。连锁经营管理专业依据企业的发展流程和需求来合理设置各门课程体系和内容,使的专业内涵更充实、更丰满。

3.专业人才的缺乏。

中国的连锁业近年来呈现出超常规的发展态势,近年来惊人的经济发展速度有目共睹,连锁行业呈现前所未有的大飞跃大发展态势,因而对连锁经营管理专门人才的需求量日益增加。在这样的形势下需要我们设置这样的专业,以满足连锁企业用人的需求和培养中层管理人员。

二、连锁经营管理专业教学改革的依据

连锁经营管理专业虽然在内蒙古商贸职业学院已开设了将近10年的时间,但社会在发展,企业在进步,用人标准也在不断提高。连锁经营管理专业还像最初设置时一样发展,就不能适应社会的发展和变化,招生和就业就会成为该专业的瓶颈。所以连锁经营管理专业必须要进行改革和创新。主要的改革依据就是以零售企业为核心和主导,研究这些企业的用人需求和岗位设置,学校与企业共同探讨,研究适合高职特色的连锁经管理教学改革的新模式。

三、连锁经营管理专业教学改革的基本思路

1.按企业用人需求确定人才培养目标

高职院校的人才培养目标是培养德、智、体、美全面发展的懂些专业知识更会实际操作的高技能应用型人才。为了达到些人才培养目标,我们要依托本土的连锁企业群体,适应内蒙古产业发展的总体要求,加强校企合作,突出自身的办学优势;在课程设置上,对专业岗位能力结构进行调研,在此基础上对现有课程重组,做到基础理论以“必需、够用”为度,突出综合能力的培养,专业理论知识方面主要是加强针对性和实用性;在实践教学上,按照企业的岗位和职业资格证考取的要求,来制订实践性课程教学内容,使学生在学校就能得到比较系统的职业能力和技能训练;在师资队伍建设上,要加强专业教师实践能力的培养,提高“双师型”教师比例和兼职教师的培养。

2.加快课程体系改革

企业是实用职业技能的载体,必须以企业一线的素质技能要求,包括最新的职业素质要求和应用技能的发展趋势来改革课程结构和更新教学内容。连锁经营管理专业课程体系的改革要以人才培养方案为主导,进行全面系统的改革。为了把学生培养成综合能力强的专业人才,连锁经营管理专业课程的设置从四个方面着手。即:公共基础课程,如:计算机基础、管理学、统计学、基础会计、大学语文、经济学基础、经济法等;专业基础课程,如:连锁经营管理基础、货物学、零售学、沟通管理等;专业核心课程,如:连锁企业门店营运管理、特许经营实务、品类管理、采购管理、仓储与配送管理、连锁企业信息系统等;实践课程,如:连锁企业综合实训、收银管理、理货管理、卖场布局与商品陈列等。这样设置课程,可以使学生较全面的学习专业知识和实践技能。

3.优化实践教学体系改革

高职院校培养的人才必须很快能适应社会,在企业里能很快上手。所以高职的实践教学就显得尤为重要。目前,大多数开办连锁经营管理专业的高职院校在实践教学中都是薄弱环节。主要原因是学校不可能单为一个专业去大力投资进行实训基地的建设。所以,在连锁经营管理专业课程改革的过程中,如何能有效的实践环节加强,合理设置实践教学体系是一个难题。在优化实践教学体系中,我们应大力加强校企合作,引企入校,减少学校的直接投入,同时还能满足专业实践的实训教学要求。如,与一些中小零售企业合作,让学生分批进行各个岗位的学习。这样,既解决了学校由于资金不足,不能投入实训基地建设的难题,又能让学生和专业课教师进行实地锻炼,增加学生的动手操作能力。

4.加强专业师资队伍建设

师资队伍建设是专业教学改革的基本保证。连锁经营管理专业师资队伍建设的目标是:调整结构,提高素质,建设具有现代职业教育理念、适应连锁职业人才培训要求、结构合理的“双师型”的专业师资队伍。师资队伍建设的设想是:以专业教学改革为契机,通过教学研究、科学研究和教学改革实践,培育学科、教学带头人和骨干教师。增加兼职教师的数量和提升兼职教师的执教能力。同时,也可以鼓励和选派一批有潜力的年轻教师进入连锁企业进行实践锻炼,提升自己的实践能力。

四、总结

连锁经营基础培训总结范文第4篇

关键词:高职院校;连锁经营;人才培养

一、高职连锁经营管理专业人才培养现状

中国连锁经营协会公布的2011年中国连锁百强企业销售规模达16507.4亿元,占全社会消费品零售总额的8.98%,连锁经营的快速发展势必需要充足的、高素质的、不同层次的人力资源相配套,目前高等院校培养的连锁经营管理专业人才远达不到市场需求。据统计,2011年我国连锁行业的管理性人才短缺至少65万人,而高职院校在连锁经营管理专业人才的培养过程中也出现了问题,如培养定位模糊、课程设置欠科学、实践环节易忽视等原因,导致专业人才培养的缺失。

二、高职连锁专业人才培养必要性与可行性

高职连锁专业人才培养是输送连锁经营管理人才的有效途径。以我国消费市场的增长速度,连锁店的需求每年将递增30%。而实际增加的连锁店数量却远远小于这个数字,且连锁经营管理专业人才培养在很多高职院校落后于社会发展的需要,连锁业管理者普遍学历偏低、知识结构比较老化。系统掌握连锁经营管理知识、技术、能力的专业人才特别是中高级管理人员尤其缺乏,因此要求高职院校有必要在短时期内培养符合社会需求的连锁经营管理专业的应用型人才。高职教育加快理论研究,更要理论指导实践,需要重视理论与实践的共同发展。

社会上大量连锁企业对连锁专业人才的需求,给高职院校的连锁专业人才培养创造了较好的外部环境,如今很多连锁企业对与高职院校的合作表现出了很高的积极性,因此高职院校有大量的校外实训基地作保障,在连锁专业的教学和建设方面有更多的创新性和实践性,深度的校企合作能有力推动连锁专业在课程教学、实训体系、社会服务方面的提升,即加速了人才培养的进程。还有中国连锁协会的加盟,每年度对高校连锁专业教师的培训,给予了高校老师学习的平台,提高了教师们的专业水平。

三、连锁经营管理专业具体培养模式选择

(一)订单式人才培养 高职校园从市场人才需求出发,了解企业需要什么岗位的人才,并与企业洽谈,双方签订用人及人才培养协议,进行个性化的招生,或将在校学生转化为订单式,双方共同培养,保障合格人才供给,学以致用。这种模式具有就业岗位针对性强、学习实效性强、降低培养成本的特点,但是在人才培养过程中,要加强“订单培养”管理机制,加强与连锁企业的合作,提高教学管理跟踪与服务水平,这种人才培养模式受到多方面的推崇,是当前高职教育的一种有效的培养模式。

(二)“弹性学期制”工学结合培养模式 弹性学期制模式是把一学年里传统的两个学期变为三个学期,即两个理论学期和一个实践学期,实施校内学习与企业实践相结合的分学期、分学年一种培养模式,这种模式着眼于提高学生的实践能力、职业技能,为学生将来找到更好的就业岗位打下基础。这种模式首先实现了“学做结合”,课程以工作过程为导向,每个连锁经营项目内容的设计均以完成某个工作任务为目标,要求校内的实验实训和校外企业的实训相结合。其次实现了“产教结合”,高职院校每年配送教师到连锁企业顶岗学习,或者聘请合作企业的技术骨干、中高层管理人员等参与教学。“弹性学期制”工学结合模式比较灵活,因此高职院校在教学安排上要注意教学过程,在操作过程中,要考虑企业的实际经营情况,也要考虑学生的利益。只有企业、学校和学生三方利益共赢,“弹性学期制”工学结合模式才能顺利实施。

(三)顶岗实习培养模式 顶岗实习培养模式是指学生在学完文化基础课、大部分专业课以及校内实验实训课以后进行的校外实践性教学环节的一种培养模式。顶岗实习是提高学生实践技能和经验的重要途径,是推行高职院校与就业岗位“零距离”作模式的有效途径。通过顶岗实习,首先有助于学生明确学习目标,学生能够亲自体验企业的管理要求、企业文化等,可以检验自己在课堂上所学知识。实习结束后,学生能够有针对性地补足所存在的问题。其次有助于培养学生吃苦耐劳的精神。其三有助于增强学生的职业意识和责任意识。在这种模式下,在实际操作过程中要注意相关细节工节,如:做好顶岗实习前的准备工作,注重顶岗实习中的指导协调工作,完善顶岗实习结束后的总结评估工作。

四、结束语

连锁经营的快速发展导致人才缺乏的问题越来越严重,人才培养迫在眉睫。高职连锁经营管理专业的建设一定要从培养目标入手,根据培养目标设计课程计划培养学生。可以选择“订单式”培养模式,“弹性学期制”工学结合培养模式,顶岗实习培养模式,同时加强和企业合作,实现与企业“零距离”无缝对接,真正发挥好高职院校、企业对社会经济发展的承载和引导作用,为学生提供更多更好的实践机会,使其更快、更好地服务于社会,培养出社会需要的人才,最终解决连锁专业人才供需矛盾。

参考文献:

[1]姜士伟.浅析人才培养模式的概念、内涵及构成[J].山东省青年管理干部学院学报,2008.3

[2]宋海宁,曹金华.高职高专连锁经营管理专业人才培养的对策与建议[J].桂林航天工业高等专科学校学报,2011.3

[3]郑艳.浅谈商业连锁企业人才的“零距离”培养[J].商场现代化, 2010.6

连锁经营基础培训总结范文第5篇

关键词:连锁经营管理;物流配送;教学设计

高职院校教育人才的方式已经从过去的传统教育模式向新教育模式转换,满足社会需求,加强技能教育。连锁经营专业的培养目标是为了实现与企业人才需求的无缝对接,《物流配送》课程是连锁经营管理专业实际操作很强的一门课程,对《物流配送》课程进行合理设计对于连锁经营管理专业教育是非常重要的。

一、《物流配送》课程在连锁经营管理专业课程中的地位

连锁经营是指经营同类商品或服务的若干个企业,以一定的形式组成一个联合体,在整体规划下进行专业化分工,并在分工基础上实施集中化管理,把独立的经营活动组合成整体的规模经营,从而实现规模效益,连锁经营作为总部管理哲学的具体化管理方式,连锁总部必须应用先进的经营管理理念对员工进行培训、工作安排、员工的职责、员工的服务标准、店面的陈列、广告宣传、市场营销、顾客关系,顾客抱怨处理程序、存货控制程序、会计程序、现金和信贷管理程序、安全生产、突发事件处理等所有方面的问题进行深入的研究,对连锁店经营管理过程中的每一项工作予以规范化。连锁经营管理专业主要课程有连锁企业商品采购管理、经济学基础、管理学基础、商品学、物流配送等学科,其中物流配送是连锁经营管理专业的核心课程。

二、目前物流配送课程在教学设计上的存在着问题

1.教学内容没有统一规范化的标准作为依据

首先《物流配送》曾经是物流管理专业的重点课程,物流管理专业在专科到博士生的升学体系方面建立了一套成熟的办学等级方案,而连锁经营管理专业绝大多数还停留在单一的专科办学,无法为学生提供更高层次全面发展,只有极少数的本科院校设置了连锁经营管理专业,绝大多数的教师在连锁经营管理专业的课程教育上,在该课程的内容选取上太过度依赖于物流管理专业的《配送管理》课程,而物流管理专业的《配送管理》是和《物流概念》、《运输管理》、《物流信息管理》、《仓储管理》、《第三方物流》等重点课程自动形成管理体系,而连锁经营管理是《物流管理》、《物流配送》、《门店营运管理》、《财务管理》、《人力资源管理》等课程为核心与培养该专业方面的人才方案所形成的体系,但绝大多数连锁经营专业的老师仍依照《配送管理》的课程教学来组织课程,甚至更有的院校老师将连锁经营的《物流配送》与物流管理专业的《配送管理》的课程内容混为一谈,内容几乎是雷同的,没有任何区别,甚至可以说是将两个不同专业的课程划等号。高职老师在组织教学时,倾向于宽泛的课程内容,内容的主次欠缺,降低了课堂的教学质量,让学生渐渐失去学习兴趣,产生了学到的知识没有什么用处的想法。

2.教学层次顺序不符合高职学生的认知过程

现在的大部分老师在课堂上的教学安排大致是:案例引入、课本理论知识讲解、实际操作、布置作业等这么个教学流程。这样的教学层次顺序不符合学生的认知规律,因为高职教育与学术性教育大不同,物流配送是一个车辆运输货物的过程,学生没有实际的观看过物流配送的整个流程,只靠想象是很难了解其中的细节,跟不上老师授课的思维,而老师只是对课本上的知识做一个系统的整理,不让学生实训观察,即便学生非常努力,也无法了解物流配送的全部内容。因此这种教学层次顺序让学生们失去学习兴趣,在上课时选择逃课、玩手机等厌学行为。

3.老师的教学方法达不到统一

教学方法是课堂教学的关键,教学方法不符合课程教学的需要,就达不到想要的预期教学效果。现在的课堂教学还保留着一支粉笔、一个课本、一个老师和一群学生的理论教学授课方式,粗疏的教学状态,还有很多学校老师盲目跟从这种授课方式,后来发现很多环节都不能协调,导致最终别的教学方式被搁浅,比如学生在实训时,受到学校实训条件与学校合作的企业的关系限制,只能接触到初步的知识层次,领悟不到其中的精髓,针对《物流配送》这门课程,高职老师就没有一个独立的系统化教学方式。

4.教学资源比较短缺

《物流配送》是实际操作性很强的一门课程,学校想要培养这方面的人才,如果只是依赖课本上的理论知识讲解和课后的简单操作训练是很难达到物流人才培养的目标的。但是现在的物流配送专业课除了相关的精品课程符合教学资源的要求外,别的课程除了老师的讲解,学生想要继续扩展学习是难的,与课程相符合的教学资源比较少,所以要达到想要的课堂教学效果是非常不太可能的。

三、改变《物流配送》课程的教学思路

1.建立合理的连锁经营管理专业《物流配送》的课程标准

建立合理的连锁经营管理专业《物流配送》的课程标准,主要是将教学内容合理选择和组织起来,让物流配送课程形成一个完整的规范的教学体系,符合专业的标准与培养目标,怎样防止同一节课老师们的上课内容不同,选择的教学内容不同,让课程符合专业人才的培养要求,满足社会需要的岗位条件,让学生毕业后能很快的熟悉自己的工作环境,促进其在职场上的发展。改进《物流配送》课程的教学思路,首先要确定教学目标和课程技能要点,再根据院校、企业的需要,把课程内容分为选修和必修两部分,必修课是非常主要的,重点突出了企业的运行机制,所以,学生应该将与工作紧密联合的技能要点学习的扎实稳固,抓住主次。老师在教学资源准备上,应该准备足够的教学资源,让学生们得以学习。

2.教学层次顺序需要合理安排

老师在教学层次顺序的安排上,要与学生的认知规律相符,将课本的知识简单化、具体化、形象化,符合实际,方便学生理解接受。老师需要先将教学内容和课堂时间做一个合理的安排,尽可能的将一堂课设为一个独立完整的教学单元,让课堂保持独立连贯性,然后对教学层次顺序做一个合理安排。《物流配送》课程的实际操作性很强,老师可以先让学生了解所学的学习目标,再将课程进行梳理,然后在播放相关的物流配送视频,让学生们可以将书本上的理论知识与实际工作结合起来,在与实训课相配合,让学生找到学习方式使学习渐入佳境,同时老师可根据视频的内容对学生进行提点或简单的说明,在做最后的知识总结,老师还要结合教材与实际工作情况进行点评,告诉学生在工作时需要注意的事项。有些学校的条件比较好的话,可以同企业合作拍摄教学视频,以符合教学目标的要求做成合辑,完美的将工作过程还原,结合专业特色贴合企业的实际工作流程,让学生全面掌握知识,学生在上课时就像看电影一样,在看视频时就吸收了里面的知识要点,无需老师在进行讲解。上理论课,老师需将课堂上的内容做好总结,再将下次要讲的内容进行合理的部署,找一些思考题给学生,学生也可根据老师的下次所授课程内容进行预习,上实训课,老师要对学生进行分组,做好实训课前的准备工作,提高学生听课效率、学习兴趣,提高老师的课堂质量。

3.教学方式的更新

《物流配送》课程的特征比较明显,在进行教学时需要根据学习目标,复原配送管理工作的情景,进行实训追踪、总结评价等一系列完整的教学系统,老师为主导,学生为主体,以教学项目为主要的教学内容,实施的具体方案是:明确教学任务、做好教学前的准备、进行教学实施的讨论、制定完善的实施方案、教育成果的分析、对教学效果进行评价。

4.补充教学资源

学生怎么才能通过课程学习提高自己的专业知识,满足行业需求,仅靠课本上的知识是无法达成的,因此,学校应该为学生设立以物流配送课程为主的教学资源,供学生学习,满足学生的需求,促进学生的专业知识得以提高,满足行业需求。

四、结束语

实践教学是高职教育的特点之一,《物流配送》课程主要是为了体现教学的实践性,连锁经营管理专业的《物流配送》课程需与物流管理管业的课程区分开,改进教学思路,合理安排教学层次,及时对教学方法进行更新,充实教学资源,这样才能让学生毕业后便于熟悉自己的岗位,满足行业需求。

作者:邓攀 单位:湖南现代物流职业技术学院

参考文献:

[1]刘丽娟.高职课程项目化教学实施中教学管理的探索[J].教育科学,2008.02.

连锁经营基础培训总结范文第6篇

历经多年探索,成都艺术职业学院连锁经营管理专业建设有了阶段性成果,但仍面临一系列主客观“瓶颈”。

(一)社会认识误区统计数据显示,在未接受专业咨询前,大多数人认为连锁经营管理专业毕业生主要在连锁零售企业内从事收银员、营业员、理货员、服务员等岗位的工作。基于此种理念,学生和“望子成龙”“望女成凤”的学生家长对连锁经营管理专业产生本能的抵制,进而导致连锁经营管理专业在招生方面不如我院其它热门专业。另外,目前尚无专业机构制定权威的连锁经营管理认证体系,也没建立严格的行业持证上岗制度。再者,一些劳动密集型的连锁零售企业一味追求劳动力低成本,大量聘用未受严格专业教育的低素质劳动者。企业短期逐利的行为,不利于企业自身长远的发展,同时对连锁经营管理专业的健康发展也会产生一定的冲击。

(二)校内教学、实训条件受限为更好地适应连锁经营管理专业人才培养目标的要求,学校加大了对连锁经营管理专业教学、实训设施的投入力度。由于连锁经营管理专业的特殊性,本专业需要的教学、实训设施非学校财力所能承受。在教学过程中,连锁专业能够利用连锁经营管理软件模拟连锁企业运作流程、能够利用学校超市了解门店基本运作方式。但是,对于连锁经营管理的“基石”和“灵魂”———连锁企业信息管理系统,在校内教学和实训过程中无法给学生展示。同样,对于保证连锁零售企业正常运转的核心———物流配送,校内教学和实训也面临类似问题。

(三)学生综合文化素质偏低,英语水平差1996年,我国高等教育毛入学率为6%,2002年达到15%,2002到上升到21%,2012年达27%,高等教育毛入学率的快速上升与高职教育的迅猛发展密不可分。值得注意的是,高等教育毛入学率提高的背后是高考录取分数线不断降低。2012年四川省高职高专录取控制分数线,总分为750分,省教育考试院划定文理科分数线分别为220分和210分(之前曾划定为190分和180分)。进入我院的学生英语水平普遍较差,高考入学英语分数大多在50分左右。目前成都地区大型连锁零售企业以外资企业为主,外企对于从业人员综合素质要求较高,尤其对从业人员英语能力提出更高的要求。外资零售连锁企业在人力资源管理方面较为专业,员工晋升需经严格考核。世界零售巨头沃尔玛,员工晋升需要通过企业统一组织的英语水平和逻辑能力测试。由于“历史欠账”,我院绝大部分学生英语水平较差,学生对英语学习不感兴趣,故连锁经营管理专业毕业生进入外资零售企业后很难通过员工晋升测试。连锁零售企业岗位设置中基层岗位,即“看得见”的岗位主要有收银员、营业员、理货员、服务员等,这些岗位技术含量低、工资福利待遇差。无法通过晋升考试的员工往往被安排到“看得见”的岗位,这就给学生和学生家长一种印象,连锁经营管理专业毕业生是做收银员、营业员、理货员、服务员的。

(四)办学实践经验匮乏1998年,上海商学院率先在全国高职院校中开设连锁经营管理专业,随后全国各高职院校陆续开设该专业。2004年我院连锁经营管理专业开始招生,招生规模呈逐年上升趋势。现阶段做连锁经营管理人才培养与研究的主要有三个派别:一是咨询派,主要是社会流通经济研究机构,为商贸流通企业提供专业的咨询服务;二是实践派,主要是各大连锁零售企业内部培训机构,其主要职责是培训内部员工;三是学院派,主要是各高校连锁经营管理、贸易经济、流通经济学等相关专业及研究机构。受制于工作环境,我院连锁经营管理专业教师虽具备扎实的理论功底和丰富的教学经验,但在实践经验方面与实践派和咨询派还存在较大差距。另外,虽然我院加强咨询机构和连锁零售企业的合作,但咨询派、实践派从业人员学历层次低,理论总结、综合能力较弱,因此很难胜任课堂教学的需要。综上所述可以看出,我院连锁经营管理专业教学的“短板”在于专业教学缺乏连锁经营管理实践经验,这也给我院连锁经营管理专业建设提出了新的挑战。

二、专业建设思路

我院连锁经营管理专业存在的主客观“瓶颈”,需要不断探索和实践,扬长避短充分发挥专业优势,加强专业建设办出独具特色的连锁经营管理专业。具体可从以下几个方面入手:

(一)加强专业教育消除认识误区连锁经营商业运作模式是舶来品,在我国仅有十多年的发展历史,加之国内高校近几年才陆续开设连锁经营管理专业,故学生和学生家长对该专业不够了解是意料中事。连锁经营管理专业教育的重点在于消除学生和学生家长的偏见,让他们看到专业优势,也要看到专业劣势。在就业层面,让所有求职者心动的国家企事业单位有较高的“垄断性”门槛,在这种情况下进外资企业是不错的就业选择。目前,成都市各大外资连锁零售企业能够为连锁经营管理专业毕业生提供大量就业岗位。同时,学生和学生家长也要意识到,部分连锁专业毕业生在连锁零售企业始终从事“看得见”的岗位,是由于自身综合素质不达标所致,而非专业本身的问题。

(二)深化校企合作拓展校外实训基地随着连锁零售企业门店数不断增加,企业急需大量连锁经营专业人才,这为我院连锁经营管理专业与零售企业开展校企合作提供了便利条件。目前我院已与沃尔玛、家乐福、伊藤洋华堂签订了校企合作协议,这三家大型连锁零售企业已正式成为连锁经营管理专业校外实习实训基地,能为学生提供足够的实习实训机会。学生在校外实习基地能够接触到校内实训室无法提供的连锁零售企业信息管理系统和物流配送体系,通过学习学生能掌握连锁零售企业运营的核心和灵魂。另外,我院连锁经营管理专业可依托成都市正在打造的西部物流园区机会,积极寻找2-3家大型物流企业并与之建立校企合作关系。物流配送是保障连锁零售企业正常运营的关键环节,连锁专业学生到大型物流企业实习实训能够学到更专业的物流运作方式,为将来到连锁零售企业工作打下坚实基础。

(三)加强英语教学以适应外资企业要求英语是当今世界通用的国际语言,是国际政治、经济、科技、文化、贸易、交通运输等领域重要的交际工具。就微观层面而言,个人在学历教育、出国留学、接待国外客人、职称晋升、获取最新科技知识等方面都需具备较高的英语水平。激发学生英语学习的主动性和积极性是适应日益频繁国际交流的需要,是融入推进我国现代化进程的需要。在成都市范围内,运作规范、实力雄厚的连锁零售企业主要是外资企业,过硬的英语水平对连锁经营管理专业学生显得尤为重要。国人学习英语带有明显的功利性,基于这种状况,在英语教学过程中应着重向学生灌输英语能力在外资零售企业中的重要性。英语能力事关个人在外资零售企业职业生涯的发展,有了明确的功利导向才能激发连锁经营管理专业学生学习英语的动能。

(四)加强师资队伍建设为确保学校理论教育与连锁零售行业发展同步,学校应努力培养专业带头人和专业骨干教师。鼓励专职教师深入连锁专业校企合作单位挂职锻炼,积极参与企业日常运营管理和企业服务性项目研发。聘请具有较高学历和理论水平的企业中高层管理人员担任学生实习实训指导教师,与企业合作编写理论联系实际的高水平实践性教材。受传统观念影响,大部分专业课教师对校企合作不甚了解,因而对到企业挂职锻炼和与企业合作做科研开发的积极性还有待提高。针对这种落后的高职教育理念,学校在教师招聘过程中应严格把关,新进教师至少应具备一年以上行业实践经验。对于已进专业课教师,学校应做硬性要求,至少到企业挂职锻炼1年以上,并不定期与企业交流以了解连锁零售行业最新发展动态。连锁经营管理专业应不断深化与校企合作单位的合作和交流,努力打造一支专兼职结合,具有扎实理论功底和丰富实践经验的学习型师资队伍。

(五)打造艺术院校连锁经营管理专业特色近年来,我院非艺术专业学生规模不断壮大,如何在以艺术教育为主的高职院校办好非艺术专业,成为连锁经营管理专业建设新的课题。随着经济发展、科学技术进步以及激烈的人才竞争,社会对高职学生的要求也越来越高。学生除具备良好的专业技能外,拥有艺术才能是学生在激烈就业竞争中脱颖而出的亮点。以市场需求为导向培养学生的专业技能是高职院校共同的特点,但这种导向模式容易陷入“重理工、轻人文;重专业、轻基础;重功利、轻素质”的教育误区。艺术素养是人文素养的重要组成部分,开展艺术教育是提高学生艺术修养的重要途径。利用我院雄厚的艺术教学资源,将艺术教育融入连锁经营管理专业教学的全过程是我院连锁专业的特色,通过这种教学方式能够塑造我院连锁专业学生独有的艺术技能。针对连锁零售企业运作的特点,我院连锁经营管理专业开设了《手绘POP》课程,该课程训练学生制作零售企业卖场POP海报的能力;《音乐鉴赏》课程,该课程训练学生如何选择播放零售企业卖场背景音乐,给顾客营造愉悦的购物环境;《形体训练》课程,该课程训练学生仪表、仪态,提升学生在零售企业卖场服务能力。总体来看,我院连锁经营管理专业开设的艺术类课程以实用性为导向,目的在于提升学生的综合素质,增强学生的就业竞争力。

三、结语

连锁经营基础培训总结范文第7篇

【关键词】物流;物流节点;加盟连锁经营

随着社会经济的发展,越来越多的企业意识到构建一个高效的物流网络体系对自己的重要性,而物流节点对优化整个物流网络起着十分重要的作用。广义的物流节点是指所有进行物资中转、集散和储运的节点,包括港口、空港、火车货运站、公路枢纽、大型公共仓库及现代物流(配送)中心、物流园区等。狭义的物流节点仅指现代物流意义的物流(配送)中心、物流园区和配送网点。本文的论述中主要采用狭义的物流节点概念。

一、物流节点的功能

现代物流网络中的物流节点对整个物流网络起着重要作用。实际上,物流线路上的活动也是靠节点组织和联系的,如果离了节点,物流线路上的运动必然陷入瘫痪。从发展来看,物流节点不仅执行一般的物流职能,而且越来越多地执行指挥调度、信息等神经中枢的职能,是整个物流网络的灵魂所在,因而越来越受到人们的重视。因此,建设适应现代物流发展的物流节点,不但有利于物流资源的有效整合,发挥地区整体优势,实现物流一体化经营,提高物流经营的规模效益,而且有助于整个社会的物流合理化。综观物流节点在物流系统中的作用,其主要功能如下:

(1)衔接功能。物流节点将各个物流线路联接成一个系统,使各个线路通过节点变得更为贯通而不是互不相干,这种作用称之为衔接作用。物流节点利用各种技术的、管理的方法可以有效的不同线路的衔接中断转化为通畅。

(2)储存和保管的功能。物流节点一个最基本的功能就是存储物资,并对存储的物资实施保管和控制。物流节点通过储存、保管功能,平衡生产和保证供货。

(3)流通加工功能。流通加工是将产品加工工序从生产环节转移到物流过程中的作业活动。对处在停滞状态的物流节点上物资进行流通加工,既不影响商品的流通速度,又能满足市场消费多元化个性化的需求。

(4)货物运输能力的调节功能。各种运输工具的运输能力差别较大,需要不同规模和类型的物流节点与之有机结合,形成各种流通中心网络系统。

(5)信息功能。物流节点是整个物流系统或与节点相接物流的信息传递、收集、处理、发送的集中地,这种信息作用在现代物流系统中起着非常重要的作用,也是复杂物流单元能联接成有机整体的重要保证。

二、我国物流节点经营现状

近年来物流园区、物流中心等众多物流节点像雨后春笋一般在全国各地迅速地规划和建设,但在这些物流节点经营运作过程中也出现了诸多难题和困境。

(1)各物流节点多以自我为中心,节点间互动互助不足,节点网络层次体系差。目前有些物流节点规划由某个部门或行业牵头完成,往往带有明显的行业和部门色彩,缺乏与城市总体规划、土地利用规划、相关行业发展规划等相关规划的衔接和支持,使得物流园区等基础设施的建设失去了相关规划的配合与产业布局的支持,在实际运作中使得各个物流节点之间无法通过区域经济产业合作为纽带将整个区域物流设施形成有效的合力,很难有效的发挥整体及个体作用。

(2)处于物流节点的企业物流服务意识淡薄,竞争手段单一。例如从国外物流园区的运作经验来看,均把其作为非盈利性机构来运作。而国内对物流园区的建设与运作经验多来自于开发区建设和运作方面,把其作为地方经济的支柱产业来发展,只从自身的经济利益出发而忽视对整个区域内物流资源的贡献和整合,形成了物流园区的公益性和商业性的矛盾对立,这与物流园区的建设初衷背道而驰。

三、物流节点实行加盟连锁经营的可行性分析

1.物流节点实行加盟连锁经营的理论基础

(1)供应链理论

供应链是围绕核心企业,通过对信息流、物流、资金流的控制,从采购原材料开始,制成中间产品以及最终产品,最后由销售网络把产品送到消费者手中的将供应商、制造商、分销商、零售商、直到最终用户连成一个整体的功能网链结构。供应链是一个包含了所有加盟的节点企业的企业结构模式,而本文将要研究的物流节点连锁经营,是把研究的范围规定为石家庄市的货运、配送站、仓储等一些中小型节点,所以从本质上来讲这些节点的连锁是属于供应链结构的一部分,具有供应链的发展特征。节点加盟连锁经营主要是通过产品(技术、服务)的扩散机制来满足社会的需求,同时,通过市场的竞争机制来发展壮大企业的实力,因此,节点连锁经营实际上是一种基于“竞争-合作-协调”机制的、以分布企业集成和分布作业协调为保证的新的企业运作模式。

(2)连锁经营理论

连锁经营是企业的一种组织结构设计,更是一种组织形式,它不属于商业层面,而属于经营层面。连锁经营本质上就是生产、管理、服务、操作标准的建立和拷贝传播。商业领域可以发展连锁经营,那么在物流服务领域同样可以。中小物流节点可以选择行业中实力强大,拥有先进物流技术和行业管理水平的节点加盟,在扩大加盟总部经营规模的同时,自己也获得了资金、技术和管理方面的支援,使双方朝着合作互利的方向发展,从而有利于整个物流行业服务水平的提高。

2.物流节点实行加盟连锁经营的必要性分析

物流节点的发展速度是非常快的,在2006年全国物流园区发展报告中,全国包括运营、在建和规划中的物流园区达到了205个,至于再低一级的物流中心、配送中心更是多如牛毛,无法统计。然而,我们应该清醒的认识到,规模化、规范化是物流节点必然的发展方向,物流节点的高速增长是不会长时间维持的,如果只看到短期的高利润就盲目投资,只会造成重复低水平建设而饱尝苦果。传统的经验方式现在不行了,物流业的新技术、新科技的普及,要求物流节点所提供的物流服务必须提高技术水平。另一方面,我们还处在资本积累阶段,而世界竞争已进入资本、规模、规范和管理的综合比拼,任何一家企业再想靠自己利润的积累来完成做强做大已经是几乎不可能的事了。所以说做连锁是现代物流节点经营的大势所趋,只有连锁发展才能真正实现规模化、产业化,才能构建高效率的物流节点网络体系,实现物流成本的有效节约,提高物流服务水平,进而增强加盟连锁物流节点的整体竞争力。

3.物流节点实行加盟连锁经营的优势分析

(1)加盟总部的经营优势

1)总部不受资金的限制,可以迅速扩张规模。做为总部的物流节点可以不受资金的限制而迅速扩张,因为开设的每一家特许加盟店都是由加盟商自己出资,加盟商对分店拥有所有权,总部只需输出优秀的管理、品牌、产品和服务即可。由于特许经营风险较小,各金融机构更乐意贷款给总部和加盟店,因此开分店的资金来源较容易解决,这使特许加盟店能快速“克隆”。

2)加盟连锁节点更加积极肯干,有利于总部的事业发展。加盟节点是加盟店的真正主人,加盟店的经营好坏与自己的切身利益密切相关。他们中间许多人拿出自己大半辈子的积蓄投入到加盟连锁经营事业中,一旦破产则会“血本无归”。有些人是从银行贷款投资的,若无法归还,则贷款时的抵押物品也不得不赔进去,这是他们不愿看到的结果。因此,加盟者工作起来非常勤奋,他们在将自己的加盟店经营的红红火火的同时,也使总部的事业蒸蒸日上。

3)总部可以降低经营费用,集中精力提高企业管理水平。从广告宣传方面来说,如果是正规连锁,由公司总部支付广告费,但如果是特许经营,加盟总部负责广告策划和实施,广告费用则由各加盟节点分担,这实际上降低了总部的广告宣传成本。而加盟总部给予加盟节点的各项援助,包括监察费用,都可以从各加盟节点的营业额中抽取一定的比例获得补偿,这实际上是让加盟节点分担一些管理费用,等于降低了总部的经营成本。

(2)特许加盟商的经营优势

1)降低创业风险,增加成功机会。随着物流节点发展的专业化、规模化和市场竞争的加剧,一个资金有限、缺乏经验的投资者要在高度饱和的物流节点市场环境中开创一番事业是非常困难的。如果投资者选择加盟一家实力雄厚、信誉度高的物流节点做靠山,可以直接从加盟总部获得创业知识及管理经验等方面的援助和培训,不必从头做起,可以少走许多弯路,创业风险自然降到最低,成功的机会将会大大提高。

2)加盟节点可以得到总部系统的管理培训和指导。对于一个不成熟的物流节点来说,要想独自摸索出一套行之有效的物流管理方法,往往需要花费很长的时间和精力,而且要冒着经历失败与挫折的风险。但如果这些节点选择加盟一个有实力的、发展成熟物流节点企业,就可以立即得到总部的物流管理技巧、经营诀窍和先进的物流技术手段方面的培训。而这些经验是总部经过多年实践总结出来的,投资者照搬这些标准化的经营管理方式,可以避免走弯路,容易获得成功。

3)加盟节点可以使用总部驰名的商标或服务。对于新成立的或者竞争力弱小的物流节点来说,最头疼的问题就是不知道如何提高自己的声誉,吸引物流服务需求者。绝大多数情况下,加盟总部己建立了良好的公众形象和高品质的物流服务,独立的物流节点若加盟了这些特许经营组织,就可以分享总部的无形资产,自己的知名度和信誉度可随之提高。就物流服务需求者而言,一般也会把加盟的节点看成是某大集团属下的企业,从而增加信赖感。利用这种优势,加盟节点可以迅速稳固市场地位。

综上所述,发展物流节点加盟连锁经营,是按照现代物流理念和市场运行机制,深化经营网络建设,全面提升节点网络体系水平,加快物流节点适应市场环境变换步伐的积极探索与深刻实践,它将在一定程度上改变因技术手段与服务水平提高所带来的市场控制能力弱化、盈利水平降低的被动局面,对于巩固物流节点的市场控制能力和垄断地位将产生深远的影响。

参考文献

[1]郭红霞.物流节点类型确定方法的研究及其应用[D].西南交通大学,2004,12.

[2]马士华,林勇.供应链管理[M].高等教育出版社,2006,08:3.

[3]马韵馨,郑又新.珠三角物流园区管理模式探讨[J].物流工程与管理,2009(3).

[4]李泽.青岛胶州湾国际物流园项开发及运营模式研究[D].中国海洋大学,2008,(6).

[5]姚春龙,裴小平.连锁企业特许经营理论与实务[M].中国财政经济出版社,2009,02:3.

[6]潘秋荣.连锁零售业供应链的研究及其在我国的应用[J].商业研究,2008,(7).

作者简介:

连锁经营基础培训总结范文第8篇

关键词:连锁商业企业;人力资源发展战略;薪酬及福利制度

0前言

人力资源管理是为了实现既定的目标,采取计划、组织、指挥、监督、激励协调、控制等有效措施和手段,充分开发和利用组织系统中的人力资源所进行的一系列活动。在市场经济特别是当今买方市场形成的条件下,连锁店的经营不论是地点的选择,技术设备的引进,商品的开发与销售,策略与制度的拟订,均需要通过人来完成。因此连锁商业要想在竞争中取胜,必须建立适合现代连锁商业经营特色的人力资源管理模式。20世纪90年代初期,在理论界的推动下,我国各级政府和企业普遍认识到人力资源管理的重要性,很多工业企业纷纷提出自己的人力资源管理战略,并且取得了一定的成功(如海尔等)。但在近些年发展起来的连锁商业企业中,人力资源管理受到的关注则明显不够,造成这种局面的原因是多方面的,理论研究跟不上便是其中原因之一。

1现阶段我国连锁商业企业HRM存在的问题

(1)人员素质不高、人才极度匮乏。连锁经营自90年代进入我国后,由于时间短,缺乏经营经验,加上连锁较之传统的商业模式,具有范围广、难度大、要求严、技术含量高等特征,从而对从业人员的素质提出更高的要求,人员素质已成为连锁商业企业急待解决的问题。

(2)人力资源开发不够。表现在:一是忽视对在岗职工及管理人员的培训,使培训走入误区。大多数连锁企业为了尽快开张营业,只重视员工上岗前的培训,而在经营中不再对员工实施培训,而在经营中不再对员工实施培训,造成知识更新较慢,跟不上市场的发展。我国连锁商业企业还存在只重视对店面服务人员的培训,而忽视更重要的管理人员的培训。而且培训缺乏系统的计划与行之有效的方法。很多连锁商业企业对店长、店员及其他管理人员都只实施最基础的连锁知识培训,而不是根据职位实施不同课程的培训。

(3)缺少有效激励员工的机制。表现在连锁企业的各连锁分店在物质方面没有统一的标准,连锁总部对各个分店没有实施统一的有效的绩效评估措施,因此大大地降低了员工的积极性,人员离职率较高。在精神激励方面,大多数连锁商业企业缺少一种令员工引以为豪的企业文化氛围。形成企业文化的关键是要尊重现有经营人才,稳住经营人才队伍,防止人才不正常外流。而大多数连锁商业企业缺少对员工的尊重,未对改善员工工作、学习、生活条件下功夫研究,没有形成能渗透到员工心中的内在的激励力量,也就阻碍了员工齐心协力为企业而作。

(4)人员选拔缺少公平合理性。由于大多数企业都是从计划体制下的国有零售企业转变过来,所以在选拔、聘用人才时仍是沿袭计划体制下传统的人事管理制度的做法,而没有给员工提供公平竞争的机会。企业内很少有推行公开选拔的,没有真正营造一个注重员工发展的企业环境,连锁经营的效益当然难以发挥出来。

2它山之石可以攻玉

河南思达连锁商业有限公司作为中原地区最大的连锁商业企业,在当地有着“思达无假货,方便千万家”的美称,公司自1995年成立以来,以“立足河南,走向全国”的经营策略,始终保持“方便千万家”的经营风格,成为中原地区连锁商业中一枝独秀。据思达陈东升副总经理讲,思达之所以有今天,大部分功劳来自公司的经营管理方式,尤其是公司以人为本的管理理念,始终走在中原乃至全国的前列。在此基础上建立了较为完善的人力资源管理模式。

(1)连锁商业企业的人力资源发展战略。

思达连锁商业的人力资源管理战略根据企业经营策略、组织规模与组织要求,做阶段性的调整与配合,将其分为短期、中期、长期三种人力资源发展战略。1995年初公司刚成立时,思达连锁商业为解决基本的人事管理工作,实施短期战略,如:人才的招募、任用等。随后,经过几年的发展,思达连锁商业为配合企业的中期发展计划,开始实施中期策略,预测未来几年内人力供需情况,做好人力规划。如今思达连锁商业在人力资源管理方面,已开始将职务历练的论调管理、人员晋升的承续计划及员工的前程管理作为重点,即长期的人力资源发展战略。

(2)连锁商业企业职位规划与管理。

思达连锁商业在进行职位的规划与管理时,首先做好工作分析,以了解职位设置的必要性,对各职位的设置目的、基本要求、在组织中的关系、功能职掌进行明确规定,并定期进行检查是否有修正的必要性;其次是在工作分析的基础上建立职位说明书,以有利于职位管理的进行(如表1)。

(3)连锁商业企业的人力开发计划。

随着连锁店经营的扩张,人力需求将成为最迫切的一环,尤其是如何计划人力编制,作适当的人力编制安排,以至人力成本降至最合理,而服务水准仍能维持,成为人力编制的重点。一般人力编制衡量标准可分为量化人力编制与非量化人力编制两种方式。可量化人力编制指可用营业额、店数等量化数据,以数学方程式表示的人力编制衡量方法。如:编制人数=总目标店数/每人目标店数。非量化人力编制又称工作分析法,以其职位说明书的工作内容,进行工时分析,或是参考相关同业的标准分析,是较为主观的判断。在进行工作分析时多将所负责的各项工作内容各列出,再针对不同的工作内容进行作业时间与作业频率的研究,可得出人力需求预测,目的在于协助人力计划进行的正确性,透过需求预测掌握未来人力需求的状况,避免人力供给过剩或不及。须先做好公司人力现况盘点,配合公司的营运计划,进行人力需求预测,作为人力招募参考及人力调度的依据。据思达连锁商业经三路店魏主任介绍,只要店里出现员工流失现象,他们立即将信息向总部汇报,以便有利于总部对人力的盘点,做好对人力需求的预测。总结出人力需求预测的关键要素:应有编制人数、现任人数(扣除人力损耗)、需求人数(应有人数减去现任人数)。之后,思达连锁总部根据连锁经营的实际和需要,组织和进行员工的招募。在员工新进期间(1-6个月),思达连锁商业借助各种辅导办使其熟悉环境、消除现实震荡,以避免人力流失。对于在职期间(6个月后)思达连锁商业人力资源部李部长认为,如何避免管理方式的不当以及建立明确的计划训练与晋升制度,是稳定人力有效方法。(4)连锁商业企业的薪酬及福利制度。

由于连锁商业企业较之传统商业企业,固定工所占比例相对较少(50%左右),常根据客流量的变化实行临时工、季节工、小时工、固定工多样化组合,这就需对各类员工实行不同的工资形式。思达连锁商业正职员工采用固定薪资形式;各店营业人员采用薪资加奖金的形式,以通过奖金的诱因来协调管理、提高服务品质;小时工采用钟点计薪制,以吸引人员延长工作时间的意愿;对于商品包装人员思达实行论件计薪制。连锁商业企业福利制度的制定既要以法规为准绳,又要有连锁商业企业自己的特色,如思达连锁商业在节日庆典期间将店中部分产品按原价定量向本店员工出售。

(5)考评与升迁制度。

员工的考核应由连锁总部的人事部门编制各级岗位人员的人事考核标准表,采取选项划表的方法对被考核者进行考核。考核的内容一般包括:成绩考核、感情和意志考核、能力考核。以思达连锁商业低级员工的考核为例,各项考核内容参见表2。

思达连锁商业为留住人才,稳定员工队伍,建立了标准化晋升通道和晋升制度,如从试用工正式店员预备干部组长副店长店长,是行政性职位等级;还有技术性职称等级,如:助理经济师经济师高级经济师等。除了这两个晋升制度外,思达还设置一个能级性等级,如新进人员为一级,以后随资历和能力的提高,可逐年或隔年按既定的标准申请高一级的等级。

(6)连锁商业企业的员工培训。

连锁商业企业的经营管理较之传统的商业管理具有范围广、难度大、要求严、技术含量高的特征,因此必须培养一大批连锁经营的专门人才,其培训通常包括新员工培训和企业在岗员工培训两部分。

3结束语

人力资源作为连锁商业企业的第一资源,正如权威人士指出:人力资源管理不再是单纯的人事管理,而是关系到一个企业能否在当今激烈的市场竞争中生存下去。面对这一严峻的现实,我们只有为连锁商业企业建立合理的人力资源管理模式,才能使企业赢得竞争优势,搭上当今经济快速发展的快车。

参考文献

[1]王涛.知识管理时代的组织人力资源管理[J],商业研究,2004,(2).

[2]陆淳鸿,聂云霞,曾小芳.从沃尔马看我国连锁经营发展[J],江苏商论,2000,(8).