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 文章中心 > 国学培训总结

国学培训总结

开篇:润墨网以专业的文秘视角,为您筛选了八篇国学培训总结范文,如需获取更多写作素材,在线客服老师一对一协助。欢迎您的阅读与分享!

国学培训总结范文第1篇

关键词:企业;国学思辨 ;培训 ;有效性

越来越多的管理者意识到企业间的竞争归根到底就是人才的竞争,良好的企业培训是人才培养的重要途径,在企业发展中起着举足轻重的作用。为员工提供培训是提高企业核心竞争力、实现可持续发展的不可或缺的战略需求。员工是企业最为宝贵的核心资源,他们追求的不仅仅是物质,而是希望通过工作得到发展与提高,引入国学思想不仅能使员工知识结构更趋完善,人文素质、社会责任感得到提升,也可使自己开心快乐地工作与生活,有效地应用新知识进行创新,最大限度的挖掘出自己的潜力。运用国学来思辨培训、创新培训、和谐培训、科学培训,对提高培训的有效性有着深刻的影响。

一、企业员工培训及有效性的分析

员工培训是指为了实现企业和员工的发展目标,有计划地对员工进行训练,使之提高与工作相关的知识技能及态度等素质,以胜任本职工作。有效培训指的是在进行培训时,将组织目标和员工个人发展需求结合起来,有计划地组织员工进行培训,提高员工的知识和技能,改善员工的工作态度和行为,激发员工的创新动力,使员工更加胜任本职工作的管理活动。有效性可从以下标准测量:员工素质(包括知识和技能),员工的行为和态度,企业的竞争力,企业的经济效益。

企业培训效果的评估中最为经典的是美国威斯康星大学的唐.柯克帕屈克的柯氏四级评估模型,虽然四层次评估模型是国际上效果最好流传最广发展最完善的评估方法,但其本身也存在着一定的缺陷,如数据收集没有精确的标准与规范,成本与收益比无法确定等。培训中关于学员反应评估一直是企业培训的重点,传统反应评估的设立主要集中在培训师上,不利于员工积极性的培养,过于形式化,培训的效果不尽人意。新的柯氏四级评估模型它将学员作为培训的中心,通过设计与学员相关的问题,调动学员的积极性与能动性,努力引导学员了解培训的最终目的,从而增强学员学习的使命感与针对性。

图 新柯氏四级评估模型

学习评估的主要目的是研究培训员工对培训内容了解的程度,员工心态的学习也是重要一环,特别是将所学知识运用到实际工作中的信心与决心,在培训的过程中专门对培训知识的有效运用展开讨论,并组织学员寻找相应的解决对策与方案,提升学员知识运用的信心。

加强行为评估,为了使培训中的员工将培训所学的知识与技能充分运用到实际工作中,寻找哪些行为有利于业务成果的实现,哪些行为需要鼓励员工以进一步巩固与强化,行为评估的着眼点是目标的制定,即企业从培训中所期望的结果实现。

将培训所期望的成果作为培训的出发点,有利于增强培训的目的性,提高培训的效率,通过培训目标的设立,确立培训的方向,减少培训成本,而目标的确立必须符合公司实际以及企业高层的期望。

二、 人力资源培训效果中存在的问题

1.对企业培训重视不够,培训形式走过场,员工参与积极性不高。很多企业的管理者只有在管理上出现了较大问题、经营业绩不好或产品发生问题时才想到培训,临时安排培训工作,并强调加大培训工作的力度,从培训过程中要效果,以满足短期需求或眼前利益;有的甚至把出现问题的原因归结为培训安排不好。认为对员工培训是人力资源部的职责,高层领导者只是按计行事,面对企业的领导层对于培训的不支持态度,员工对待培训的态度自然也是应付差事,使得培训的实施是走过场,对于这样的培训状况,培训的效果自然不会很好。员工参加培训的积极性不高,因为企业员工没有提高知识和技能的动力,从根本上讲就是没有利益驱动机制,当前企业可能存在员工能力与岗位不符、能力与收入不符等问题。

2.培训需求分析不到位,培训时缺乏科学细致的需求分析,培训目标不明确,使得培训工作带有很大的盲目性随意性。培训需求分析就是采用科学的方法和技术对企业战略目标各岗位工作要求、所需知识技能和员工素质业绩状况进行科学分析,以确定培训需要达到的目标,员工是否需要培训,培训哪些内容,什么时间地点和怎样培训?确定培训需求要从组织、工作、人员三个方面考虑。

3.培训缺少技术方法和手段的支持,重理论轻实践。要增强培训的效果,单凭培训时的理论讲解是远远不够的,一些培训师和员工仍限于过去一贯使用的方式方法,无法摆脱已成定式的思维模式,还没有熟练把握现代的教学手段和教学方法,很少结合企业实际岗位需求给予员工实践的机会,这样就是学到一点理论知识也难以在实际工作中灵活应用。培训与实际相脱节,培训效率低下,培训师应提供足够的机会让员工在经过理论学习后从事实践,从而巩固培训成果并及时查漏补缺,改进培训。

4.培训评估方法不科学,机制不完善,培训成果转化不足。培训更重要的,还在于培训完成之后的效果,培训评估是培训过程中的重要一环,目前很多评估企业员工培训采用考试、填调查问卷的方法来进行,内容不全面,企业采用这样的方法有其局限性,使得有时候考试、问卷只是流于形式、留于表面,实际效果不佳。培训评估的内容仅仅是对培训课程中所授予知识和技能的考核,只关心培训,没有深入到员工的行为态度改变、工作绩效的改善能力的提高和能为企业带来的利益多少上来,不关心培训的转化工作,这样的培训工作是不完整的。

三、国学及其对培训的影响

国学包含的内涵博大精深,主要指中华传统文化与学术,强调了经世致用性,其思想的包容性及开放性已广泛应用于各领。75位诺贝尔奖获得者曾在《巴黎宣言》中说:人类要继续生存下去,就必须回首2500年前去寻找孔子的思想和智慧。中国先哲们睿智的思辨传统,深邃的人生哲理,深刻的将影响着培训人员,在很大程度上提高员工的哲学思维能力。

员工的知识、学问、技巧可以短期内取得,但其思想意识、行为方式和价值取向,其胸怀、境界、眼光等需要靠长期的修炼才能养成。如《孟子》强调品格的塑造,提醒职场中的员工要注重品格的塑造和精神的升华,明确自己的价值观,从而善待身边的每一份资源,与他人共创和谐与共赢。《三字经》、《弟子规》等,对基层员工的人格培养和完善也有很大帮助。儒家文化能使员工养成浩然正气,塑造完美人格。阅读《论语》可以帮助员工提高修养,获得工作的智慧。子日:“人而不仁,如礼何? 人而不仁,如乐何?”在职场中做到孔子所倡导的“仁义理智信”是员工的生存之本。《四书》是儒学中的原创经典,可让员工了解儒家的进取精神和中庸的思维模式,促进道德修养,启发形成新的管理方式,可以成为职业发展的精神食粮。老子、庄子等道家的处世哲学与管理智慧博大精深,可以帮助员工洞察人生哲理,获取精神自由,同时能提升高层管理者的思辨能力。《忍经》、《六祖坛经》等佛家经典是帮助员工修炼心灵的经典之作。《易经》的内容可以增强员工的文化底蕴和人文精神,并可以从中学习领导管理的艺术与学问。而《孙子兵法》、《鬼谷子》等经典的军事战略和商道思想已证明对中国文化及一些国外企业管理层产生影响。在竞争激烈、工作压力不断增大的今天,学习国学可以让员工的修养得以提高,并潜移默化地让员工的工作态度得到改变。通过学习,建立起彼此信任、忠诚团结、和谐互助的和谐文化氛围。因此,利用国学经典中的积极因素来对待培训,可以从根本上提高培训的效果。

四、国学思辨提高培训实效性的方法

1.培训需求的积极程度决定培训有效性

《易经》用抽象的符号来组成各种卦象,其中蕴含着大千世界万物之间的关系,最根本的思想是:“一阴一阳谓之道,一奇一偶谓之数”。从六十四个不同的卦象中,可见古人们“天人合一”的朴素的辩证法。

培训本身是双向型的,单位和员工任何一方没有从本质上配合,都很难达到预期效果。除了单位制定科学实际的培训方案外,激励员工自发、积极地学习欲望也是很重要的,员工若能从自身找到问题与不足,主观能动以及强烈地学习欲望是决定培训成果大小的主要因素,即双方互动原则。单位的因素靠科学管理和有效投入相对好解决,而员工的因素往往更棘手。员工对单位的“满意度”以及员工的“追求层次、目标”的高低决定着“需求培训的积极程度”。而“需求培训积极程度”的高低决定着培训成果的大小,积极程度越高,接受和吸收培训的成果就越大。要想得到培训成果的最大化,就必须在激发员工求知欲,而激发员工的自发欲望又必须考虑如何提升组织在员工心目中的满意度以及有效科学的晋升与绩效考核制度等。要找到员工的根本需求,制定相应的培训计划,注重培训所达到的实践效果,才能实现有效培训,即支出培训成本提升了单位综合竞争力,员工实现了追求目标,并在提供的平台上得到实践,增长了知识,在心态上也产生了积极作用。既提升员工的技能,又改变工作结构,任务和环境,确保培训的结果能够真正指导实践,培训有效性因此而大大增加。

2.高度重视员工培训与开发

春秋时期齐国名相管仲提出“以人为本”,首次最深刻、明确、丰富地表述了民本思想内涵。应运而生了诸如以孔子的“仁者爱人”、墨子的“兼爱”、孟子的“民贵君轻”、荀子的“民水君舟”等思想为代表的民本、人本主义思潮。想要取得持续成功的先决条件,就是在内部展开明确的、有目标的培训和开发创新活动。决策层树立“以人为本”的管理思想,把员工当作人力资本进行投资。在培训期间,决策者可积极主动地参与其中,并担当各种角色,向他们传授管理经验和战略思维,也充分地表达了决策者对于培训工作的重视。单位管理者为员工设定好职业发展通路,把任职资格体系与员工培训结合起来,让员工将自己的职业生涯与单位事业的成功相联系。还可以有条件地轮岗和交叉培训,充分发掘员工的潜能,培养团队精神,打造一支可持续学习和成长的队伍,探索一条适合提升竞争力的培训之路。又孔子最早提出了“义”,孟子则进一步阐释了“义”,他们把“义”作为儒家最高的道德标准之一,受此影响在培训中贯彻诚信原则,对员工保持高度的责任感,来赢得员工对单位的满意度与忠诚度。

3.培训中加强有效的非物质激励

《论语》开篇就道:“学而时习之,不亦说乎?孔子向我们传递的是一种快乐学习的精神、学乐精神。事业办得是否真正成功,要看大家工作得是否快乐,许多组织都从学习型向快乐型转变。所以我们培训也应采用一些轻松愉悦的方式,让员工在快乐中学到东西。

孔子《论语》中提到“礼之用,和为贵”。老子也道:“和也者,天下之达道也。”和谐,已成为整个社会、国家乃至世界的主旋律“和为贵”,没有战争,没有矛盾,只有人与人的真诚沟通,这个世界将会变得更加美好。在文化激励的基础之上还要加强沟通激励,这在培训中也是比较重要的环节,在培训之中要建立完善的沟通渠道,要注重对员工进行情感交流,创造一个良好的沟通氛围,促使员工保持比较高的工作效率。在培训中加强员工沟通培训可以使员工之间的关系更加的融洽,使企业内部更加的和谐,更有助加强团队建设。除此之外单位管理者和员工也要加强沟通,耐心倾听、互相尊重、合理解释,真正去了解员工,才能充分挖掘员工的潜力,为单位创造价值。

在单位文化建设中,吸取国学经典思想中的“义利”价值观,明确组织发展与社会责任的关系。通过国学培训和宣扬,把“义”与“利”的平衡战略化、制度化,成为组织文化的基本价值理念,潜移默化地培育员工与管理者的公平心、安全感、归宿感,为员工营造一个和谐的精神家园,逐步提升各级员工的忠诚度和责任感,用企业文化去激励员工,让员工有自豪感,把单位的发展与自身的成就放在一起,并且以积极的心态去面对培训,使员工在这个和谐的大文化环境之下充分发挥出自己的工作才能,为单位创造利益。

4.把国学经典思想与员工培训过程相结合全面提高员工素质

用国学精髓塑造员工、用专业知识武装员工、用国学智慧提高员工职业素养。在企业培训中可以加强员工国学经典文化的学习,让其成为员工培训的必修课,学习国学精髓,让国学文化去影响员工的思想,进而去塑造员工的思想,让员工与单位在思想上融为一体。创造国学学习氛围;与单位文化活动相结合。 对国学的思辨可以学习其中的大智慧,并且也可以将它应用于企业培训之中,以国学中的《弟子规》为例,全本虽然只有1080个字,看似不显眼,实际上里面蕴含着做人做事做学问的大智慧。如“事勿忙,忙多错,勿畏难,勿轻略。”就是在教导我们在工作中做事情不要慌张,忙乱就容易出错,也不要害怕困难,应该迎难而上,也不要马虎草率,要认真对待,这是十分必要的。“见人善,即思齐,纵去远,以渐跻。见人恶,即内省,有则改,无加警。”就是教导人们别人的好品德,要向他看齐,哪怕同他相差很远,只要坚持下去,总会赶上,这也在侧面上培养人们竞争力的职业素养,因为有竞争才有进步。因此,在企业培训中加强员工对国学的学习,并且时刻督促其身体立行,进而养成良好的工作习惯,提高员工自身的职业素养。

五、结束语

随着世界的进步,越来越多的人开始从中国传统文化中寻找智慧的源泉、精神的乐园和管理的真谛,国学文化是经受了历史考验的智慧的结晶,值得我们认真地学习、研究和思考,只有这样才能更好的继承它、运用它,才能将它作为思想方法应用于员工的培训中进一步提高组织培训的有效性。

参考文献:

[1]王超逸. 国学与企业文化管理[M].中国经济出版社.2009.

[2]管志杰.企业员工培训现状与改进[J].北京:现代企业教育.2005.

[3]王家尧.《道德经》的组织经营管理之道(1)[M].中国物资出版社,2011

[4]慧祥.企业人的道德和修养[M].中国华侨出版社,2010.

[5]南怀瑾.漫谈中国文化:金融·企业·国学[M].东方出版社,2008.

[6]石金涛.培训与开发[M].北京:中国人民大学出版社,2003:138.

[7]徐芳格.培训与开发理论及技术[M].上海:复旦大学出版社,2005.

[8]马忻.企业培训有效性提升策略探讨[J].中国电力教育,2010(16).

国学培训总结范文第2篇

2015年的互探项目,将有5位来自中国和5位来自德国的文化管理者参加。项目将根据申请人的个人资料组成5对合作小组,每个小组由一中一德两名学员组成。时间为期3个月,其中6周在德国,6周在中国。每对中德合作小组将从始至终,共同完成为期3个月的培训活动。

本次德中文化管理交流项目主要针对年龄在40周岁以下的德中文化机构工作者和自由职业文化项目管理者。

空间的未来与共生

国学培训总结范文第3篇

本学期学校少先队工作将以胡xxxx“勤奋学习,快乐生活,全面发展”寄语为目标,在上级有关部门的工作精神和学校工作的引领下,结合本校的实际情况和特点和上学期少先队活动中已经取得的经验和教训,以培养队员的创新精神和实践能力,规范队员的行为习惯,形成和谐的校园文化为核心内容,全面推进素质教育。以公民道德建设实施纲要为指导,以安全教育、爱国教育、养成教育为主线,以少先队活动为载体,有计划地开展符合学校实际的、符合少年儿童身心特点的、丰富多彩的教育活动,把我校的少先队工作推上一个新的台阶。

二、本期主要工作:

1、抓好辅导员队伍的建设。

在品格修养、知识能力、教育教学上下功夫,塑造一支凝聚力强、战斗力旺盛的队伍。本学期安排至少两次辅导员学习,使素质得到全面的提高和发展。

2、加强未成年人思想道德建设

(1)、各中队继续组织学生学习新颁布的《中小学生守则》《小学生日常行为规范》,加强礼仪教育与训练,以创建优秀班集体和文明中队为载体,并以“好习惯伴我快乐成长”为主题,以“三管六不”,“三别四带”为重点,以学生文明礼仪教育为突破口,加强学生行为习惯的养成教育,着重培养学生良好的行为习惯。

(2)、引导和教育学生从小养成文明礼貌、诚实守信、助人为乐、爱护公物、保护环境、遵纪守法的好品质,加强学生思想教育。以爱国主义为核心,弘扬培育民族精神,增强爱国情感,要以中华民族传统美德和革命传统教育为核心,逐步培养学生的公德意识、责任意识和奉献精神(比如班级里开展“寻找身边的名人”、“中国真了不起”、“了不起的中国人”等活动),树立学生的民族自信心、自尊心、自豪感。

3、开展安全教育和自护教育。

要把安全教育贯穿到整个学期,常抓不懈, 通过多种活动:如:学习自护知识、消防知识、交通知识等。帮助学生了解和掌握更多的安全常识,学习自护本领,提高安全防范意识和自护自救能力,规范学生的课间活动,杜绝不安全隐患。

4、开展各种少年法律宣传教育活动。

充分利用国旗下讲话、板报橱窗、校园网等途径宣传普及法律知识,提高广大少先队员的法律意识和法制观念。邀请学校法制副校长开展法制讲座,举行系列活动,以队员喜闻乐见的法律实践活动,激发他们学习法律知识的兴趣,提升少先队员运用法律保护自己合法权益的意识。

5、发挥少先队活动阵地的作用。

少先队要在校园文化建设中发挥积极作用。以大队部,红领巾为活动阵地,积极开展各类小主题教育实践活动,搞好班级文化建设,引导学生做好班级的净化、绿化、美化,使班级成为学生学习生活的乐园,从而给更多的学生提供一个岗位,锻炼一种能力,形成一个习惯,促进良好校园文化的形成。

6、开展社会实践活动。

加强中队文化,每月更换黑板报,做到月月有主题,并做好检查评比工作。引导学生参加力所能及的社会实践和社区公益活动,让学生在活动中有所体验、有所感悟、有所收获。

三、每月工作重点:

九月:浓浓尊师意

1、开展开学典礼

2、制订学校少先队工作计划。

3、培训红领巾监督岗值日生,恢复常规检查。

4、组织各班出好第一期以“感念师恩”为主题的黑板报。

5、组织队员学习《中小学生守则》、《小学生日常行为规范》。

6、组织开展《弘扬和培育民族精神月》活动。

十月:深深爱国情

1、做好安全教育工作,各低年级组织学生学习安全知识,高年级组织学生观看安全教育视频。

2、“老人节”以“敬老、爱老、孝敬”为主题,开展主题队会,弘扬中华民族的传统美德。

3、10月13日是少先队建队纪念日,各中队要利用这个时机,进一步加强少先队光荣感和责任感教育,组织队员“学队史、演队史、展队史、延队史”;开展“我为队旗添新彩”主题活动。

4、组织各班出好第二期以“爱国主义教育”为主题的黑板报。

5、对队员进行环保教育活动,开展“弯弯腰”活动,教育队员“保护环境人人有责”,努力争做“环保小卫士”。

6、活动观摩示范课

十一月:拳拳感恩心(继续加强常规教育)

1、11月9日消防安全日。利用晨会、队会时间,让学生进一步了解消防知识,学习各种安全知识,自救自护知识。

2、开展“感恩”系列活动。11月第四个星期日是感恩节,各中队组织队员开展“感恩亲人,感恩伙伴,感恩社会”系列活动,以感恩信、感恩画、感恩卡的形式送给感恩的人,为他们做一件力所能及的事。

3、开展法律知识讲座。

4、组织各班出好第三期以“感恩教育”为主题的黑板报。

5、辅导员研讨活动。交流辅导员工作中的方法和取得的成效,以及工作中存在的困惑。

十二月:切切遵法情

1、加强常规教育。

2、开展“安全伴我行”中队主题队会。

3、组织辅导员学习

4、组织各班出好第四期以“安全教育”为主题的黑板报。

一月:欢天喜地迎新年

1、加强常规教育

2、开展庆“元旦”庆祝活动

3、做好学期工作总结,资料归档。

20xx年少先队工作计划范文(二)一、指导思想:

在校行政和上级少工委的领导下,以“创新、服务、育人”为宗旨,以活泼、健康、务实的少先队活动为载体,紧紧围绕学校教育的中心工作,有效提高少先队员的综合素质。开拓创新、扎实工作,进一步增强我校少先队组织的吸引力、凝聚力和影响力,促进学校少先队事业的新发展。

二、主要工作:

1.针对本校实际,充分发挥少先队组织在未成年人思想道德建设中的重要作用,切实开展文明礼仪行动、绿色上学行动等形式丰富、内容新颖、活泼向上的少先队教育活动,使队员在活动中体验,在体验中提升,成为具有高尚情操、充满活力和创造力的新一代。

2.积极抓好学校少先队的组织建设和阵地建设。规范少先队仪式和礼仪,规范队室的档案管理,增进少先队教育的感染力,用特有的少先队文化来育人。

3.辅导员老师要加强少先队文化建设的学习与钻研,带领学生开展好“国学经典诵读”少先队课题研究,参加各级各类的少先队科研活动,为学生的成长与发展打基础,为少先队事业作贡献。

4.相应学校各项活动的宣传工作,办好手抄报、板报、红领巾广播站等宣传阵地,为学校的少先队工作造势搭台,为学校的整体发展树立形象、提高声誉。

三、工作措施:

(一)重视未成年人思想道德教育

在学校行政的指导下,认真学习贯彻开发区团委有关文件精神,积极探索符(文章转贴自实用工作文档栏目) 合未成年人身心发展特点的教育形式,坚持用活动育人,把基本做人、做事的道理转化为少先队员的情感和意志,成为他们的内在品质。

1.组织开展“讲礼貌、重礼仪、常礼让”的文明礼仪教育活动,以“看现象、评事例、做标兵”等活动形式为载体,以“学校、家庭、社区”等活动阵地为途径,在系列教育活动中,使队员明白“文明礼貌”的重要性,人人都来争当“礼仪小标兵”。

2.继续组织队员认真学习《小学生日常行为规范》和《小学生养成教育》,用“规范”和“队章”来约束少先队员,培养他们诚实、勇敢、活泼、团结的优良作风,树立起遵章守纪、知法守法的自觉意识。

3.推进少先队工作社会化,不断增强教育整体实力。大队部将配合校党支部、德育处,当好少年儿童与学校、家庭、社会的纽带。加强与开发区及社会各界的合作与配合,共同创造具有时代特色、少先队员喜闻乐见的活动形式,扩大学校少先队活动的运作空间,为少先队员的健康成长提供优质服务。

(二)加强少先队的基础建设,促进少先队工作可持续发展。

1.加强少先队组织建设。

(1)各中队辅导员要有明确的少先队工作意识,对学生加强队前教育、队礼教育等队知识教育,开展生动活泼的少先队主题活动,认真填写好中队日志。每月定期召开辅导员例会,做好学习笔记,及时改进和反馈工作。

(2)加强对小干部的培养。建立队长学校,设立大队委每月例会制度,加强对队干部的教育和培训。各中队要设立更多类型的队干部服务岗位,实行民主选举和队干部轮换相结合的少先队小干部任职制度,并加强对他们的思想教育、技能培训。

(3)上好每周一次的班队活动课。活动应结合学校工作、节日文化等进行,开展队活动应充分调动每位学生的主动参与,辅导员要避免“包办代替”。

(4)组织“优秀少先中队”以及各项校内外评优评比工作,宣传和推介先进。中队辅导员要对“光荣升旗手”进行培训,以确保升旗仪式的严肃和庄重。

2.加强少先队阵地建设。

(1)抓好“红领巾广播站”的队伍建设,配合常规检查,认真履行岗位职责,及时将广播内容做记录,为学校营造具有良好的校园文化献出自己的一份力。

(2)进一步提高升旗仪式质量,充分发挥升旗仪式潜移默化的育人职能。

(3)加强中队建设。中队建设是学校精神文明的缩影。各中队工作要落实四个有,即:期初有计划,周周有安排,月月有重点,期末有总结。各中队还要设有“文明公约”、中队角、光荣簿等,增强集体的凝聚力,促进良好氛围的形成。

(4)加强队室的建设和管理。定期更新内部布置,坚持大队委员每天值班制。本学期队室将进一步完善少先队档案,强调在规范和细化上下功夫。

(三)深化国学经典诵读行动,推进经典诵读活动不断发展。

本学期,继续深化国学经典诵读行动,确立富有校本特色的诵读活动,使之成为衡量少年儿童综合素质的重要依据。

1.大队部将围绕“礼仪”、“诗文”、“艺术”各评比一次校级奖章,评比依据是国学经典诵读主题活动表现。

2.继续开展“每日国学经典诵读”活动。辅导员老师要对活动进行管理和指导,使之成为实践体验、诵读经典的重要阵地。

附:月份工作安排

九月份:

1、制定少先队大队及各中队学期工作计划。

2、常规教育——“礼仪规范、队容队貌”。

3、举行“诵读国学经典演讲比赛”。

4、布置教室,美化校园。

5、庆祝教师节,开展以“庆祝教师节”为主题的班会和黑板报;。

6、组织各中队以“安全伴我行”为主题,开好主题班会。

7、大队部的换届选举工作,确定少先队干部、升旗手、播音员名单,并进行一些培训指导工作。

8、举办迎“十·一”跳绳及拔河比赛少先队大队活动。

十月份:

1、国庆节宣传活动——出好以“庆祝国庆”为主题的校宣传黑板报和手抄报。

2、积极创新红领巾广播站广播内容,弘扬国学经典,丰富学生校园生活。

3、卫生知识宣传活动-----讲座:卫生保健知识;

4、培训辅导员,队干部。

5、文明礼仪养成教育。

十一月份:

1、11月9日 中国消防宣传日(消防节),宣传学习消防知识,进行消防逃生演练;

2、举行国学经典诵读主题大队会。

3、开展读书教育活动,美化绿化校园。

4、以“安全教育”为主题的校宣传手抄报和黑板报。

十二月份:

1、开展文明班级评比活动。

2、开展食品、交通安全知识讲座活动。

3、筹备庆“元旦”文艺晚会,设计庆元旦手抄报活动。

一月份:

1、开展“庆元旦”文艺活动。

2、表彰各类优秀人员和中队、资料归档。为三好生、优干、优秀少先队员、优秀辅导员等先进个人颁发荣誉证书。

国学培训总结范文第4篇

美国特殊儿童的学前教育是按年龄分阶段进行的:对于0~3岁的特殊婴幼儿,主要通过家庭教育的途径来进行。家长在这一阶段就是儿童的主要教师。不过家长在对婴幼儿进行干预时,是有专家进行指导的。比如,特殊教育专业人员可以进入特殊儿童家庭实行“专家上门咨询服务”,或是家长到当地的特殊教育中心进行咨询、参加短期学习或陪同特殊儿童在教师指导下共同活动,也可以参加各种家长协会,学习、交流抚养、教育特殊婴幼儿的方法。3~5岁特殊儿童的学前教育则主要通过普通幼儿园、特殊学校的学前班、特殊儿童幼儿园、小学和研究机构附设的特殊幼儿班等形式接受学前教育。值得一提的是,由于欧美国家不断地在推行融合教育,其理念已经深入人心,绝大部分3~5岁的儿童都进入普通幼儿园进行融合教育,只有少部分极重度的儿童在特殊机构里就读。当然,在普通幼儿园就读,每一位特殊儿童都能获得不同形式的特殊教育支持,以保证教育的效果。

二、完善的政策法规体系

早在1968年,美国就颁布了《援助障碍儿童早期教育法令》,针对学龄前特殊儿童特点,以法律的形式规定了早期教育的内容、方法、形式、经费等。而1975年11月颁布的《面向所有残疾儿童教育法案》,更明确提出3~6岁的特殊幼儿均应接受恰当的、免费的教育及有关的特殊服务,有条件的州可再提前到0~3岁开始实施特殊教育。到了1986年,美国通过了《全体残疾儿童教育法修正案》,要求各州逐步建立全州范围的、综合的、多学科和多部门合作的早期干预计划,即“残疾婴幼儿早期干预计划”,以满足3岁以下残疾婴幼儿及其家庭的特殊需要。即1986年以后,从法律上来说美国对特殊婴幼儿的教育已经覆盖了整个早期发展阶段。接下来的近20年间,美国多次对该法案进行了修订,需要强调的是,所有修正案都保留了早期干预计划的条款,而且越来越重视这一条款。

三、多元的经费投入体系

美国学前特殊教育的经费主要靠政府拨款。美国1975年颁布的《全体残疾儿童教育法》中,提出了3~5岁残疾幼儿“学前拨款计划”,1986年颁布的《全体残疾儿童教育法修正案》,又从根本上加强了“学前拨款计划”。到1992年,美国所有的州都开始全面实施3~5岁残疾幼儿的公费学前教育。美国学前特殊教育的经费投入主要有三种方式:一是政府对学前教育机构进行直接经费投入;二是对大型学前教育项目进行直接经费投入或是直接购买服务;三是通过固定或特殊的项目直接补助学前特殊儿童的家庭。除了政府进行拨款之外,美国学前特殊教育的经费还会来源于各种基金会的支持,民间团体的捐赠以及学校的各项经营性收入等。这些灵活多元化的教育经费投入方式保障了美国学前特殊教育的质量,也扩大了美国学前特殊儿童的受益面。

四、严谨的儿童评估体系

在美国,特殊儿童的评估,是制定个别化教育计划、确定教育安置形式及相关服务的主要依据。美国法律规定,相关机构在为特殊儿童提供教育与相关服务之前,必须对其进行完整、严谨的个别化评估。评估可由学校相关专家提出,也可由儿童家长提出,但是评估一定要征得家长的同意。而且每三年要对儿童进行一次重新评估,重新评估的目的在于确定儿童是否仍存在障碍及其是否需要调整目前的教育。评估的人员由语言治疗师、职能治疗师、特殊教育教师等多学科专家以及特殊儿童的家长组成,他们通过合作共同为儿童实施评估。当家长对评估的结果存在异议时,还可以申请重新进行评估。这种严谨的做法,不仅保障了儿童受教育的科学性,而且使得家长能参与和监督评估的进行,更有利于促进儿童干预的效果。

五、融合取向的复合型师资培训体系

美国是融合教育思想的发源地之一,因此在对学前特殊教育的师资进行职前培训时,许多高等院校将具有融合教育的能力列为一个重要师资培养目标,以满足不同儿童的特殊教育需要。在培养方式上,采取多专业整合的双证制。例如,普通教育专业的学生或者非特殊教育专业的学生可以选修特殊教育作为第二专业,毕业时授予“教师资格证+特殊教育教师资格证”两种资格证书。在课程设置方面,普通教师教育专业里会开设特殊教育或融合教育相关课程,特殊教育专业课程也注重对融合环境殊儿童教育策略的培养。在师资的职后培养上,普通幼儿园或普通学校的普通教师在进行培训时,都有专门的特殊教育的内容,或是进行特殊教育的专项培训。而且无论是职前还是职后培训,都十分强调与他人合作共事能力的培养。

六、丰富的社会服务和支持体系

除了加强立法、不断增加资金投入,美国非常鼓励其他相关机构、民间组织和大众的共同参与,一起合作关心支持学前特殊教育的发展。由于其博爱、民主思想的盛行,美国大众对特殊儿童大都持接纳的态度,具有良好的支持特殊教育发展的社会环境。除此之外,信息服务机构,为特殊儿童及家庭提供必要的信息咨询;科研机构为提高教育教学质量提供科学证据;志愿者服务机构无偿、灵活的为家长和儿童提供志愿服务,等等。正是有了这么多丰富的社会支持和服务体系,整个美国的学前特殊教育才得以正常、顺利的运转。

七、总结及启示

国学培训总结范文第5篇

关键词:三关  教师  培训

 

我在教师进修学校工作至今已二十一个年头,从事教师培训的管理工作也已十二年,多年的工作实践使我感到教师培训工作有他的特殊性,每年的培训任务中除完成一些常规的工作外,还要面临着许多新的培训任务和新的培训课题,如何保质保量地完成这些培训任务,是我每年都必须面对的课题,为此我切实把好“三关”:即调研计划关、过程管理关、总结反思关。

一、调研计划关。

著名的国学应用大师翟鸿燊曾经说过:一个没有准备的人,必定是一个要失败的人,我深知此理。为此我认真做好两个环节的工作,一是立足需求,加强调研。通过问卷、座谈等多种形式深入学校,深入到教师中间进行调研,听取基层学校领导和广大教师的意见,力求使培训的内容更加贴近教师的需求,为进一步优化培训方式,创新培训内容,提高培训效能做好先期准备。

2005年10月,我和学校的有关领导及同事深入到我区部分学校,对新课程的实施情况进行了调研,之后,我写出了《我区中小学部分学科教育教学调研报告》呈报区教体局,教体局领导认为:“这是一个有事实、有分析、有建议的调研报告,并将这篇文章在教体局主办的《教育信息》上专刊发出,以期广大教育工作者研究、分析、讨论、交流。

二是精心构思,优化方案。根据调查问卷的分析报告,我们邀请专家和一线干部教师共同参与方案的制定,如近几年来制定

的全区年度教师教育培训计划和暑期教育培训方案皆是如此。这些方案都要经过几轮的精心策划和反复斟酌,力求将从上而下的要求和从下而上的需求有机结合起来,形成了目标明确、形式多样、内容丰富的培训方案。最后由区教体局以文件的形式下发到各学校,各学校又根据这些培训方案和学校的实际,制定了切实可行的校本培训计划,切实地保证了培训的有效实施。

二、过程管理关

管理出质量,管理出效益,好的培训必须要有好的管理做保证。为此我在工作中做到“一个沟通”、“三个管理”。

“一个沟通”,即加强班主任、学校有关领导及学员所在学校的联系与沟通,一个计划考虑得再周到,也不能保证万无一失,于是我在工作中,做到随时发现问题,针对这些问题快速想对策,然后尽快解决问题,把问题消除在萌芽之中;同时也采用“民意调查表”的形式,从课程设置、培训管理、培训效果、后勤服务等多方面收集意见,完善培训计划,提高培训效率,改进培训方式,提高服务质量。

“三个管理”:一是出勤管理。坚持点名制度,教师有事必须按照相关规定履行请假手续,严禁无故不到岗,缺勤三分之一以上者不发结业证书。二是作业管理。为了行之有效地开展好培训工作,我们培训期间定期布置一定数量的作业,这些作业不求长,但求精、求原创,要求教师结合自己的教学实践说出自己的所思、所想、所感。对此,对参训教师提出了“五个一”要求,即:学习一点、记录一点、交流一点、体会一点、总结一点。班主任负责检查学员作业完成情况,作业在结业成绩占有一定的分值。三是评价管理。根据培训的出勤、作业、心得体会等情况考核培训的效果,考核合格者颁发结业证书,凭结业证书在《继续教育证书》上登记相应的学分,对不能合格结业者通报各相关学校,并做为该教师年终考核的重要依据。

国学培训总结范文第6篇

2016年8月22日,以“推广交流上海中小学数学教育改革经验,研讨我国数学教育改革发展方向与推进策略”为主题的全国“上海中小学数学教育改革经验”交流会在上海举办。国务院学科评议组成员、中国教育学会副会长史宁中在会上表示:“在近30年上海数学教育改革的长期积淀过程中,上海至少形成了三条重要经验,即连贯一致的改革思路、海派文化的数学课堂、强而有力的教研与教师队伍。”

会后,教育部基础教育课程教材专家工作委员会发出了《学习“上海经验”推进中小学数学教育改革倡议书》,于9月9日向全国中小学数学教育工作者呼吁:学习上海的数学教学经验。

“上海经验”得到国际认可

经济合作与发展组织(OECD)对全球65个国家大约50万名15岁学生在阅读、数学和科学科目进行测试后发现,英国数学仅排名26,而中国上海的学生居数学第一名。英国广播公司评论指出:根据OECD的考试结果,英国十几岁女生的数学能力比上海同年龄段女生的数学能力至少落后大约3年。英国各大媒体都对OECD的结果表示震惊,对本国学生“如此低劣的成绩感到耻辱”。《金融时报》等呼吁政府正视此事,并立即采取措施,遏制英国学生成绩不断下滑的颓势,尤其是应该接受既成的客观现实,虚心向其他表现好的国家例如中国学习。

英国在历史上曾经是数学大国,伟大的数学家牛顿、莱布尼茨等人都是英国人。如今,英国这个曾经的数学大国,可能辉煌不再,令国内的有识之士心生焦虑。这有点像中国人发明了足球,却没有英国人踢得好;英国人发扬了数学,却没有中国学生学得好,都堪称国耻。于是,英国教育部痛下决心,派出数十名教师到中国学习,邀请中国教师到英国上示范课,总结出他们心目中的上海经验后,全盘引进上海数学教学方法,以期提升小学生的数学水平。

此举帮助中国教育界树立了信心――因为在《倡议书》中,喊出了建立“世界一流”“中国特色”的数学教育。

2016年7月,英国教育部宣布:根据数学教学改革计划,英格兰半数小学将采用亚洲国家、特别是中国学生的传统数学教学方法。为了学习上海经验,英国学校放弃了中国教育界正在向他们学习的差异化分层教学法,并且从上海引进了中国学生“深恶痛绝”的教辅用书――《一课一练》。英国教育部负责学校改革的国务大臣尼克・吉布称:从上海引进的数学教学方法应该成为英国学校的固定标准。未来4年内,英国政府将投资4100万英镑用于提供教科书和培训教师。据英国《泰晤士报》报道,按照英国教育部的新规,英国儿童从5岁开始就要进行计算练习,必须先通过不断重复来掌握各个概念,然后再学习其他新的内容。计算练了保障正确率之外,还要不断加快运算的速度,让孩子们做到“熟能生巧”。

据悉,英国数学教育改革的重点,将放在全班教学法和纯数学上。每所小学将安排两名教师受训,通过专业书籍的学习和实践,来体会“上海式数学教学办法”。目前,英国小学班级根据学生能力实行差异化分组教学,每个组教授不同难度的内容。学习上海经验的英国学校将实施整体教学。在英格兰地区,将有大约8000所小学在数学课堂上采用“中国模式”,这一数字占英格兰小学总数的将近一半。“这一庞大计划是一场数学教育领域的复兴,我们希望能够成功,并对此充满信心,届时,没有人会再说我们英国人数学能力不好了。”吉布强调说。

英国教师总结“上海经验”

上海数学教育的经验,最开始是英国教育部派到上海交流经验的72名英国数学教师总结出来的。

英式教育推崇1921年诺贝尔文学奖获得者法朗士的观念:“教育的艺术,是唤醒小孩天生好奇心并在未来满足它的艺术;而好奇心本身的鲜活及益处,与内心的满足及快乐成正比。”英国中小学生嘻嘻哈哈、笑意盈盈,而中国学生埋首做题和专心复习功课的眉头紧锁、满脸严肃。换个角度看,就是英国学生的学习态度没有中国学生认真。英国教师认为:中式教育十分重视培养学生扎实的基础知识和基本功,要求学生通过“勤学苦练”达到学有所成的目的,因而基础教育雄厚,应试教育普及,题海式战术使他们吸收了丰富的基础知识,掌握了应试的技巧技能。这恰恰是英国学生所缺乏的。

为了求证这一点,2014年9月19日至10月4日,英国教育部通过“中英人文交流高层对话机制”,选派了72名优秀小学数学教师,到上海师大和上海市30所小学进行学习考察。最后两天,由英国领队组织全体英国教师进行集中讨论小结,上海师大专家作为观察员列席了英国教师的小结会。最后,英国教师归纳出认同度最高的上海数学教育几大优势和“秘密”,形成了他们眼中的上海经验。

第一,“相信”与“期望”。英国70多名教师认同度最高、提到最多的词是“相信”与“期望”。在英国教师的眼中,上海学生数学成绩好的首要原因,是上海的老师普遍相信,每个孩子都能够学好学校所教的基础数学,上海老师和家长对每个孩子都寄予很高的期望,在课外纷纷给孩子报名学习奥数。中国教师普遍认为:虽然并不是每个孩子都能成为数学家,但是数学是中小学生应该学习的最基本、最重要的基础知识;每个孩子不仅都应该学好基础性的数学,每个孩子也都有能力学好基础数学。英国教师普遍认为:上海每个班级学生的数学程度很一致,差距很小。英国小学太强调个性发展,结果成为放弃学生、允许学生不学数学的借口。

第二,上海教师专业性强。英国教师强烈感受到,上海数学教师的专业性强。他们发现,首先,上海小学教师与英国教师一样,基本都受过大学本科教育、具有学士学位,有的还有硕士学位;其次,大部分上海数学教师都受过专门的学科教育,即教数学课的老师,在大学里都学过数学、数学教学法或者小学数学教育,所以他们知道教什么和怎么教;再次,上海的小学数学教师大多专教数学课,以教数学课为主,另外可能再当班主任或承担学校其他任务;最后,上海教师每周实际上课时间少于英国教师,也不用像英国教师那样,既要“包班”,又“所有学科都教”,忙于应付。

第三,重视“在职进修”,强调“集体分享”。英国教师非常羡慕上海教师的在职教师进修机会,还有职业发展台阶,教学成就大,获得发展和提升的机会多,同时,他们感到上海教师的“集体分享”机会多、很有价值。许多英国教师对上海学校的教研组和备课组活动特别感兴趣,上海老师在教研组集体备课,讨论问题,分享心得,研究课程,改进教法。英国教师发现:英国学校规模太小,每个教师又“包班”上课,同学科、同年级的教师难以组合,缺少分享学习机会。许多英国教师明确提出:回国后,一定要与附近学校的同专业教师结成教研组,实现教学能力的共同提高。

第四,中国传统数学教学方法和信念有价值。讨论和小结过程中,许多英国教师对中国传统的数学教学信念和灵活使用“老办法”十分佩服。譬如,中国小学生都会背诵“乘法口诀表”,计算特别快。中国学生用“珠算”和“心算”,做算术经常用“竖式”,中国学生还用扑克牌玩“24点”,各种方法一起用于计算。

第五,“小步前进”与“多变式”。英国教师发现:上海数学教师强调突出重点,又分小步教学,不断为学生搭建学习和掌握数学知识和技能的阶梯,帮助学生把一个大难题分为若干小问题,由易而难,一个台阶一个台阶的学习前进。课堂提问非常能够体现上海教师的良苦用心。他们善于用不同难度的题目对不同程度的学生发问,让每个孩子都有成就感,并且真正掌握知识要点,又在提问过程中,把运用变式与小步前进的教学理念和特点充分体现出来。

上海经验“出口转内销”

《倡议书》的,使得“上海经验”得以“出口转内销”。为此,中国数学教育专家专门在2016年8月下旬开会总结了自己的上海经验。

上海数学教材从上世纪90年代末开始,历经十轮改革,“削枝强干”,力求“轻负高质”。市教委教研室高中数学教研员黄华举例说:过去,对数的运算及法则是高中重点教学内容,随着技术的发展,对数教学逐渐弱化。不仅如此,繁分子的运算、根式运算以及三次方公式等内容都被削弱。“这些繁复运算按一按计算器都能解决,我们要腾出更多空间去发展学生的数学思维。”再比如:上海的教材强化了平面几何,并将教学时间拉长,使其贯穿整个初中数学,以完整的知识体系来锻炼学生的逻辑推理和分析综合能力。此外,上海教材还增加了体现现代数学发展的新内容,比如向量和矩阵初步知识等,真正发展孩子的数学素养和终身学习能力。学生的成绩离不开教师在海派课堂中的精耕细作,一线教师对此最有发言权。

复旦附中数学特级教师李秋明在课堂中,从来不会将数学概念简单告知学生,而是想办法让学生经历概念产生的过程。比如在讲解平面和直线垂直的概念前,李秋明会先抛给学生一个问题:“在操场上竖根旗杆,若要使旗杆与地面垂直,要怎么做才行?”学生进行一番讨论后得出概念。李秋明始终坚持一个观点:“学生将来未必从事数学专业,但锻炼思维、创新发现的过程会让学生终身有益。”

国学培训总结范文第7篇

关键词:医学留学生;地方医学院校;教学

中图分类号:G642.0,K826.2 文献标志码:A 文章编号:1674-9324(2014)42-0148-04

随着我国改革开放的不断深入和扩大,医学高等教育进入了快速发展的轨道,越来越多的海外留学生选择来我国留学,医学留学生教育的规模也逐步扩大。医学留学生教育质量的好坏已逐步成为评价大学办学水平及提升国际影响力的重要指标之一。但目前留学生主要集中于北京、上海、天津、广东、浙江等医学名校,而对于不同类型医学院校,其教学模式也存在一定的不同。地方医学院校必须根据自身特点,探讨留学生教学改革,吸引更多留学生前来求学,为留学生来华教育可持续发展积累经验。

一、地方院校留学生教学目前存在的主要问题

现我国部分地方医学院校留学生招生还处于初级阶段,招生人数不多。虽有众多医学院校的借鉴,但就其本身而言还是存在一定程度的不足,单纯效仿其他学校的教学模式并不十分适宜。地方医学院校留学生教学的问题主要表现在以下几方面:

(一)教材缺乏

教材在整个教学过程中起着非常重要的作用。教材是学生学习的向导和教师教学的工具。合适的配套教材是课堂教学质量控制的前提。尽管,我国的医学留学生教育已经开展了相当长的一个时期,但仍然缺少统一的规范教材,而各高等院校自主编写的授课教材则各有侧重。随着留学生医学教育国际化进程加速,医学留学生教育教材编写也亟待规范。缺乏合适教材也正是地方医院院校留学生教学面临的第一项难题。

(二)师资不平衡

地方医学院校,特别是部分三类本科医学院校院,针对留学生的教师队伍发展不平衡,教师英语教学水平参差不齐。大部分教师没有国外留学经历,且一直接受的都是“书本英语”教育,基本的英语交流方面尚存在一定的困难。而对于部分有较强英语听说能力的教师,在大量医学专业词汇方面的生疏也造成了教学的困难,大部分教师对于自身专业单词熟悉,对非己专业的英语表达则相对薄弱,这也会直接影响教学效果。因此出现了留学生强烈要求教学经验丰富、曾出国留学的名师担任所有教学任务的现象。

(三)语言障碍及文化习俗差异

地方院校招收的医学留学生大部分来自巴基斯坦、南非及阿拉伯等国家。这些国家大部分以英语作为第二官方语言,他们的口语发音与标准的美式或英式英语不同,带有浓重的地方口音,这也容易造成师生交流困难。留学生在来中国求学以前大部分从未接触过汉语,也未曾接受中文培训,而对教师的英语发音要求比较高,这就造成师生之间存在较大的交流障碍,也直接影响到学生对教学内容的理解和掌握。另外,留学生来自不同的国家,其文化背景、生长环境及均与我国学生有所不同[1]。这些学生对于中国文化的了解也不充分。在学习习惯与态度方面与中国学生也截然不同。与中国学生相比,留学生在课堂上更为活跃,常打断老师的讲解随时提问,而他们的自学能力也相对较强,但同时存在学习态度不够端正,迟到、早退等现象,纪律观念较差。对于课堂教学来说无疑是较大的挑战。

(四)招生人数限制

地方院校留学生的招生人数相对较少,有些仅不到二十人。再加之学生迟到、早退等造成上课人数极少,这直接影响教师上课的情绪。而学校为留学生单独安排教室等教学资源在某种程度上造成一定的资源浪费。这也是地方医学院校留学生教学需要考虑的客观情况。

二、地方医学院校留学生教学模式探讨

地方医学院校存在以上与其他医学名校不同的自身特点。因此在针对留学生教学方面也应该有的放矢,思考更有针对性的教学模式。

(一)立体化教材的选择与建设

教材的不规范导致老师讲授课程内容过程中表现出过大的自主性,这势必造成留学生学习及课后复习的困难,在一定程度上影响了教学质量及留学生的学习热情。鉴于留学生的知识背景和学习特点,在教材形式的选择上我们也不能仅拘泥于书本。我们可以充分利用多媒体手段,将文字、图片、录相、录音等素材进行合理整合,构建形式多样、内容丰富的多媒体课件和网络素材,提高学生的学习兴趣。同时增加配套教材,如配套的实验指导、试题库、音像教材等。为留学生提供多元化、立体化的教学资源,最大程度地满足教学需要,既可以做到图文并茂,易于接受,又可以满足留学生学习个体化、自主性的要求,克服教材形式单一的缺陷[2]。

随着互联网的普及,我们还可针对留学生构建富含更多教学资源的网络课程。学生可以随时访问,为学生提供更便捷的学习机会。留学生虽然普遍课堂自律性较差,但自学能力强,思维活跃,建设完善的网络课程可为他们提供更多、更好的学习环境和学习方法的选择。同时,通过网络师生互动式教学平台,一方面克服了中国教师“哑巴”英语的缺陷,使老师更准确地回答学生提出的较为生涩及复杂的专业问题,另一方面,也可为留学生和教师搭建一个课后交流的平台,便于教师的课外辅导。

立体化的教材建设是地方医学院校既解决目前教学资源不统一问题,又尽可能地为留学生提供完整教学内容的最佳选择。

(二)师资队伍的专项培养

目前医学课程采用的全英文授课是将公共英语和中文医学课程教学进行有机的融合与升华,这对授课教师提出了更高的要求,不但要求教师熟练掌握本学科和相关医学课程的基本内容和具备丰富的教学经验,还需具备较高的英语听、说水平,这是实现留学生教学目标和保证教学质量最基本的前提和基础。

1.学校首先应给予足够的重视,如我校就采用以下措施:①开展英语授课教师国内外培训计划,通过组织教师到国内部分较早开展留学生全英语教学的医学院校以及与我校合作办学的国外医学院校脱产学习,从而拓展教师的国际视野,升华教学理念,提高业务水平。②在校内开展留学生课程主讲教师英语培训项目,邀请以英语作为母语的外籍教师及我校外国语学院有留学经验的高职称教师对授课老师进行培训,培训内容包括英语听力、口语训练及英语授课技巧和英语教学文书的书写等。在这些专项培训结束后对参与培训的教师进行考核,考核合格方能上岗,从而保证留学生英语教学的顺利开展。③学校还通过组织全英文教学比赛,学习教学观摩示范课等方式提升授课教师的激情。实践证明这些举措不仅提高了教师英语交流能力,还使教师的英文授课能力和讲课方法得到了有效提高。

2.在授课教师的选择上,应涵盖所有层次的教学人员,不能仅局限于教授级别。教学人员由教授、副教授、讲师组成,教授及副教授主要承担大课教学,讲师主要承担小课教学。结合老教师的教学经验和年轻教师的英语基础,相互补充。在正式上课之前,必须在教学小组内进行反复试讲,互相评议,必要时有丰富教学经验和有过以英语为母语的国家留学经历的老师做评委,给出意见或现场示范,纠正不足。只有试讲通过后方能正式讲课。同时积极开展教学监督,由学校及院系教学督导团及国际学院相关老师对教师授课质量进行监督,包括:随机随堂听课,对师生进行双方监督;定期召开师生教学会议,针对观察到的教学中存在的问题及学生的反馈信息,及时对教学内容及教学时数进行调整;将授课教师的不足及时反馈给各老师,使其在以后的教学中能得到改正、改善和提高[3]。

3.教师提高英语的方法。地方医学院校教师虽然基本都具有硕士研究生以上学历,但大部分都毕业于非英语专业,没有接受过专业口语训练,且仅有少部分教师有出国学习或国际会议交流的经验,并且平日听、说英语的机会也不多,纯英语交流尚存在一定的困难。这也是区别于其他医学高校的地方。作为教师必须通过自身努力提高英语水平,不断加强口语及听力训练,多参加各类英语培训班,多与外教或医学留学生交流,平时多听、多看全英文新闻、广播及电视电影等,提高英语听说水平。而学校和教研室也可组织英语俱乐部,为教师提供学习和交流的平台,并邀请外教和医学留学生参加,通过情景会话与交流提高教师英语听说水平。而对于医学英语教学还有一个最大的难题就是医学英语专业词汇复杂、难读难记。这就需要教师平常大量研读英语专业文献,尤其是国外经典医学教材,这样才能扩大专业词汇量,熟悉并掌握医学英语的表达方式及习惯用法,最终提高医学留学生教学质量[4]。每位授课老师都做到课前精心备课,认真制作、熟悉教学课件,并请教学经验丰富的资深教师针对课件及教学方法进行针对性的指导,通过试讲―改进―再试讲的过程,不断完善课件和讲课技巧,提高授课水平。在课堂上积极与学生互动,教中学、学中教,如遇学生课中提问,可请学生放慢语速或直接把问题写下来,再进行解答,从而赢得留学生的理解和尊重。课后还必须认真总结、反思,不断改进。只有具备高度的责任心和良好的英语交流水平才能高质量地完成医学留学生的教学任务。

(三)教学方式的调整

不论留学生招生规模、教师师资力量还是学校硬件设施等,地方医学院校与医学名校还存在较大差距。所以思考更合理的教学方式尤为重要。

部分院校由于刚开始留学生招生,人数较少。如果为留学生单独安排教室、实验室等,在某种程度上势必造成教学资源的浪费。且留学生既然到中国求学,也必须尽快融入社会,这样更容易适应。因此,可以将留学生分配到中国学生的班级,让他们一起上课、一起学习,这样不仅给了他们学习中国文化、语言的机会,也促进他们的中文听说和理解的能力,学习专业知识时更容易理解,更好地掌握医学知识。教师授课可采用中英文双语教学,课件制作中英文兼顾,授课时通俗语言以中文为主,专业词汇用英文,确保结合经验讲解,避免照本宣科。这样不仅在教学中可教会留学生最基本的中文交流方式,也为中国学生提高医学英语水平提供了很好的机会。

教学方式上,既要考虑留学生自学能力强、课堂思维活跃、自律性较差的特点,也要考虑我国学生长期处于填鸭式教学的现状,授课时不过于死板,应讲究教学的灵活多样性,既借鉴国外大学的教学方法,又结合我国传统教学习惯,充分发挥学生的自主性和积极性。在大课教学时,增加更多的互动环节,采用启发性提问教学方式,不仅可引导学生思维跟着老师走,而且能激发学生的探究心理及学习兴趣,同时多结合临床病历,使学生通过积极思维,进一步加深对书本知识的理解。在小课示教的过程中,将留学生分配到各个讨论小组。让学生成为小课的主导,提供机会让学生们充分发挥。采用提出问题―小组讨论―总结陈词的模式,允许他们在课堂上互相讨论,并选派代表上讲台做总结性发言。这样不仅活跃了课堂气氛,还提高了学生的学习主动性,在老师的帮助下更好地掌握学习内容[5]。

留学生的教学质量直接关系到留学生教育事业的成败[6]。各地方医学院校必须针对各校留学生的特点和实际情况,探讨出适合自身的教学模式,并在教学实践中不断完善,让留学生学有所成,才能提高学校知名度和国际竞争力,吸引更多的外国留学生来华学习,培养出符合国际标准的医学人才。

参考文献:

[1]张敏,王一红,金丹平,胡申江.浅谈医学留学生临床诊断学教学的体会[J].中国高等医学教育,2012,(2).

[2]蔡贞,熊石龙,包杰,李海侠,孙德华,郑磊.医学本科留学生实验诊断学立体化教材建设探讨[J].基础医学教育,2012,14(1).

[3]陈丽萍,全南虎,李晓东,王小丛,李彦慧,颜世军,李辉,潘双翼.医学本科英文授课留学生超声诊断学的教学实践与探索[J].中国实验诊断学,2012,16(12).

[4]张春娣,许伟岚.医学留学生内科学教学模式的建立与实践[J].基础医学教育,2012,14(4).

[5]李敏超,王导,新兰箭.浅析诊断学全英文授课的关键环节[J].医学教育探索,2008,7(7).

[6]崔艳华.注重特色医学教学过程培养,创建医学留学生教育品牌[J].学园,2013,(17).

基金项目:南华大学教改课题留学生教育专项项目(编号:2013LXS05)。

国学培训总结范文第8篇

【关键词】英语学习;传统模式;疯狂英语模式;突破

一、当代中国学生英语学习现状

英语已成为当代中国学生的必修课,中国接受英语培训的群体正在偏向于低龄化。但令人费解的是,在中国学生中普遍存在这样一种现象,即众多学生学了几年甚至十几年英语都不见质的提高,这反映出传统英语学习模式存在着某些弊病。

二、理论基础

英语学习对于广大中国学生来说是二语习得的过程。笔者认为,探究“学龄长、水平不长”问题产生的原因应从对英语学习性质的认识开始。

(一)行为主义理论

美国心理学家华生认为行为是有机体用以适应环境刺激的各种躯体反应的组合。之后,新行为主义理论代表人物斯金纳提出“强化论”,并以此来理解学习和教学活动。他认为学习是刺激与反应之间的联结,“教学就是安排可能发生强化的事件以促进学习”(夏俊丽,2000)。行为主义心理学派认为,语言就是一种通过反复刺激和反应,反复操练形成习惯的行为过程;而语言教学即是教师对学生进行声音刺激和学生对声音刺激进行反应的过程。行为主义的观点表明:英语学习应该表现为技能的学习,而不应表现为知识的学习(宋勤华,2005)。与此同时,教师在整个学习过程中发挥主导作用。

(二)乔姆斯基理论

美国著名语言学家乔姆斯基在其代表作《句法结构》中提出人类的语言习得能力是与生俱来的。他还论证了语法的生成能力,认为应该把语法看成是能生成无限句子的有限规则系统。我们传统的语法是在语言长期形成发展过程中模仿、吸收、总结的产物,而非从语言中概括其规律所得的结果。因此,传统的语法学习是一种知识的学习。而根据乔姆斯基的理论,语法学习应该表现为能力的学习(宋勤华,2005)。综合上述两种理论可知,英语学习的过程应遵循从技能学习上升至能力学习的过程。

三、传统英语学习模式下问题产生的原因

(一)英语教学评价机制不当

英语教学评价机制是传统英语学习模式下问题产生的根本原因,它不仅直接影响到教学问题,更深刻影响着学生对英语学习的认识和学习动机的形成。一直以来,我国外语教学中主要采用的评价方式为终结性评价,这种方式无疑在某种程度上加强了分数的作用,导致“工具型”学习动机的形成,不利于英语学习能力和实际运用能力的培养。

(二)学习方法不当

从对行为主义理论和乔姆斯基理论的分析可知,习得英语的正确方法是先技能,后知识;先听说,后读写。疯狂英语创办人李阳说:“英语是说出来的,说多了便能脱口而出,语法也就在其中”(李阳,2001)。然而在实际教学过程中许多教师照本宣科,一味讲授语法,忽视了对学生听说能力的训练和培养,没有发挥自身在语言教学过程中的积极主导作用。另一方面,学生机械地获取知识,弱化了其技能性和实践性,违背了语言习得的规律。

(三)学生自我认识不足和自我定位不当

阻碍中国学生学好英语的另一大障碍就是对自我的认识不足,难以找准自己的定位。对英语学习缺乏信心会导致一种恶性循环:学生害怕出错,害怕开口,因而严重阻碍了自身英语能力的提高,最后产生厌学甚至抵触情绪,长期停滞不前。信心的缺失还使他们甘于接受现状,缺乏突破和改变的勇气。

(四)缺乏良好的英语学习氛围和自我展示平台

传统模式重内容而轻形式,把英语当作知识来教授而非技能来培养,缺乏互动和让学生展示自我、锻炼能力的机会和平台。

四、疯狂英语模式的借鉴意义

李阳疯狂英语是中国英语教育的一大突破,深刻影响了中国的外语教学,推动了教育改革。它对于改进传统英语学习模式有着诸多值得借鉴的理念和方法。

(一)课堂文化

1.带着责任心和感恩之心学习,2.学习效率=状态+心态,3.学英语要靠嘴,4.增加重复的次数,5.学会分享,6.学会欣赏。

(二)教学方式

1.全身心投入教学,2.充满激情,3.无条件相信每一个学生,4.将内容和形式完美结合。

(三)学习氛围

1.培养学生的团队合作精神和强烈的集体荣誉感,鼓励优等生主动帮助其他学生,形成集体团结互助、合作共进的局面;2.建立融洽深厚师生关系,尤其注重培养师生之间相互信赖、相互体谅的和谐关系;3.加强不同班级、年级间的交流,让英语走出课堂,让学生在实践中提升技能和能力。

五、结语

疯狂英语模式是对传统模式的大胆突破和全新实践。事实证明,这种模式更符合英语学习的性质和要求。但同时必须认识到,它代表的是一种专门化的学习体系,专注于英语教学的创新和对学生英语技能的培训;而学校普及的是大众化教育,不仅需要对不同人群平衡各学科的教学,而且其教学目标是实现平均水平的提高。此外,学校的教学环境也制约了课堂的“疯狂”,导致难以形成广泛的英语学习氛围。

二者的区别表明,在传统英语教学体制下施行疯狂英语模式是不符合现实条件的,同时也是没有必要的,因为传统英语学习模式有着它的必然性和适用性。应该看到,该模式下成功的英语学习者有其自身的优势和特点,我们不可否认这种模式对中国英语教育事业做出了贡献。因此,为了更好地解决中国学生的英语学习问题,我们应该做的是努力将疯狂英语模式所代表的全新英语学习模式的精髓融入传统模式之中,借鉴其突破性理念和方法来改善传统模式的弊病,从而帮助广大中国学生更有效率地学习英语。

参考文献:

[1]束定芳.外语教改势在必行.外国语,1999,3

[2]宋勤华.英语学习热和学习效率低下矛盾成因的研究[D].南京师范大学,2005

[3]夏俊丽.行为主义学习观与教学.中外教育(福建),2000,3:41-42