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 文章中心 > 师资培训总结

师资培训总结

开篇:润墨网以专业的文秘视角,为您筛选了八篇师资培训总结范文,如需获取更多写作素材,在线客服老师一对一协助。欢迎您的阅读与分享!

师资培训总结范文第1篇

【摘要】本文从地方职业中学教育现状入手,阐明了目前存在的问题及面临的困境,提出构建职教师资培训模式,提高职中教师综合素质的观点,对县级职业教育的发展寄予美好希望。

【关键词】职教师资培训综合素质

一个地方的职业教育办的是否有特色,能否为当地经济建设和社会发展培养出既懂理论又会操作的中、初级技术人才和新型劳动者,关键的一点是要建立一支数量足、质量高、专兼结合,以专为主,比较稳定的“双师型”教师队伍。因此,作为职业高级中学的教师,我们一定要拥有丰富而扎实的专业知识,熟练而新颖的教学方法,高尚而纯洁的道德品质,否则,便会导致知识难以及时更新,技术不能全面掌握,教学质量很难提升,生源不能大量开发并严重流失,直接制约职业教育的飞速发展。所以,职业中学急需构建一种科学合理的师资培训模式,大力提高教师的综合素质。

1.目前县级职业教育师资队伍中存在的问题

1.1师资结构不合理,专业课教师缺乏

由于主客观方面的原因,职业教育教师结构不合理的状况从未根本改变。文化课教师大大多于专业课教师,与国家教育部规定的1∶1的要求相距甚远。由于师资结构不合理,专业课教师严重短缺,许多专业课不能开设,使的职教普教化。

1.2实习课指导教师和实验员缺乏

职业技术教育与普通教育不同,实践性很强,但职业学校没有专任实习课指导教师,出现“在黑板上种田、开机器”的现象。

1.3教师的教研活动不够活跃

教研组是教师集体从事教学研究活动的小组,它既是教学活动的信息源,也是连接课堂第一线与教务领导之间的纽带,经常开展各专业课的教研活动也是促进专业课教师教学水平普通提高的方法之一。然而从现有的情况来看,由于职业中学各专业的专业教师数量极少,其教学往往是“单枪匹马,孤军奋战”,教研活动便无从谈起,而文化课教师又因和普通高中不同常常有意无意地忽略教研活动。

1.4教师的教学竞争意识不强

由于没有升学任务的压力,教师缺乏强烈的教学竞争意识,满足于应付交差,得过且过。

1.5职教师资培训成为空白

师资培训是教师提高教学水平的一个重要手段。没有业务培训,无论专业课教师还是文化课教师都往往停留在从事教学工作的起步阶段,很难有明显进步和提高;没有职业道德培训,教师的道德观念、敬业精神以及人格品质常常遭遇社会的质疑,有时渐渐变的麻木。

2.提高教师素质强有力的办法

2.1设立校本培训机构,建立长效培训机制

职业学校要设立专门的师资培训管理机构,建立长效培训机制,要有单独的办公场所,要有培训安排,培训制度和考核制度,要有档案材料和管理流程,要专人负责、专人管理,成立一个独立的师资培训部。结合教学实际,每周、每月、每学期、每学年都要安排一定的校本师资培训。同时要采取走出去、请进来的办法,根据实际情况定期选派教师外出进修,聘请有关专家举办专题讲座,让教师掌握新的教育理念、教育政策和教育理论,不断接受各种教育信息,让职中走出沁源,走出大山和外面的世界联系起来,融为一体,形成独具特色的职业教育。

2.2开设多种培训课程,全面提高教师素质

2.2.1针对专业课教师和文化课教师的教学实际,开设不同的业务。

2.2.2培训课程,提高教师的业务素质,弥补专业课教师短缺的现实。

2.2.3针对教师队伍中的普遍现象,开设德育培训课程,提高教师的职业道德觉悟和思想认识水平,促进学校各种教研活动的开展和教学竞争氛围的形成。

2.2.4针对教师队伍中的特殊现象,开设心理培训课程,提高教师的心理素质,开阔教师的胸怀和视野。

2.2.5根据社会需要和教学要求,开设科学实验培训课程,培养教师的科学素质和科学精神。

2.2.6结合现实生活和教育实际,开设美育培训课程,提高教师的审美品味和审美素质。

2.2.7结合时代的发展,开设历史文化培训课程,提高教师的人文素养和爱国精神。

这样,当我们拥有了高品味、高素质的一流教师队伍,何愁教不出服务于地方经济的有用之才!毕竟是“名师出高徒”。

2.3开辟实验培训基地,创建职教培训特色

职业教育和普通教育不同,它的实践性、操作性很强,必须开辟专门的实验培训基地,培养和提高教师的实验操作技术能力,打造过硬的专业技术教师队伍,弥补实验课指导教师和实验员人数的不足,真正体现职教师资培训的特色。

2.4制定考核标准,强化培训效果

如果只开设课程,只进行培训而不考核,那这种培训就只会流于形式。因此,职业学校应将师资培训纳入学校教育的考核系统,制定出科学有效的考核标准,比如:通过拟定试卷或者听课、设置教学情景等对教师进行测评,将教师的答题情况或教学效果、行为表现,用分数或“优、良、一般”等的评语来评价,并将这些考核结果记入平时的教学成绩和年终的考评结果。这样可以形成一种系统的、规范的、科学的培训体系,同时巩固和强化培训效果,使职业教育之花更加丰满迷人。

2.5组织培训队伍,打造师训品牌

师资培训最主要的一点,还应有专门的培训教师,进行高水平、高质量的讲授、指导和点拔,因此,除了充分发挥本校有经验的老教师和有特色的年轻教师的作用,让他们大胆担任培训课程的主讲教师外,还应和普通高中联系,和其他县的兄弟学校联系,和上级高等院校联系,聘请一些有名望的专业人士和专家教授,形成一支稳定的培训队伍,对我们的教师进行系统的、科学的、有针对性的提高培训,让培训确实促进教师的成长,促进教育的发展,打造一个真正的师训品牌。

2.6注重反思总结,掌握培训规律

师资培训总结范文第2篇

一、对2009年申请认定教师资格的非师范教育类毕业人员开展《教育学》、《教育心理学》课程培训及考试

根据省教育厅办公室文件黔教办师[2009]50号通知,2009年非师范教育类毕业人员补修《教育学》、《教育心理学》课程培训及考试分春秋两次进行。春季“两学”培训考试报名时间为2009年3月9日至3月20日。秋季拟于2009年10月19日开始,具体安排另行通知。

*市的培训及考试工作仍由*市教育局教师资格认定指导中心(*电大内,下称“市指导中心”)组织安排。请各区(县、市)教育局做好“两学”培训及考试宣传工作。

*市春季“两学”考试时间:2009年4月25日,如有变动以准考证上时间为准。

二、组织教师资格认定的申报及教学能力考试

各级教师资格认定机构要严格遵循教师资格认定程序,不得随意变动;严格把好资格审查关,特别要严格审核申请人员的学历证明材料和思想品德鉴定;认真做好教师资格认定专家审查委员会的组织工作,组织好教育教学能力测评工作。

为加大毕业生就业力度,各级教师资格认定机构须在4月底前完成师范类专业毕业人员申请教师资格的网络认定工作(对少数未能及时申请认定的师范类专业毕业人员也可在规定时间内同非师范类专业毕业人员一起认定)。

(一)初级中学、小学、幼儿园教师资格认定申请,由各区(县、市)教育局依据教师资格认定相关规定和要求进行办理,各区(县、市)教育局须于2008年6月底前完成认定工作,具体工作时间和安排由各区(县、市)教育局拟定。

(二)高级中学、中等职业学校、中等职业学校实习指导教师资格认定申请,由“市指导中心”(*市电大内)直接受理。

1.申请受理时间

面向高校应届毕业生(申请高级中学教师资格、中等职业学校教师资格)的受理时间、安排等由各高校与市指导中心联系确定。

面向社会的教师资格认定申请(含师范类及非师范类申请高中或中职)受理时间为:5月18日—5月29日。受理工作于5月29日截止,逾期不再受理。申请人持本人毕业证、两学合格证、普通话等级证、身份证及户口薄到“市指导中心”,登记领取相关申请表格及档案袋。

2.组织教学能力考试

市指导中心拟在6月6日组织面向社会的教学能力考试(面试、试教),根据实际符合条件的人数多少,也可顺延分批次进行。

如各区(县、市)有申请初级中学教师资格的人员需要参加市指导中心组织的教学技能考试,请各区(县、市)教育局于6月4日前将参加教学技能考试的人员花名册,以及申请人的教师资格认定申请表一并报到市指导中心,并办理相关手续,以便统一安排教学技能考试。

三、教师资格证书的办理与发放

由于今年的教师资格认定仍采用网络版教师资格认定管理信息系统,请各区(县、市)教师资格认定机构按照该系统有关要求开展认定工作。

根据网络版认定管理信息系统及省教师资格认定指导中心要求,每一批次的教师资格证书须待该批次认定工作全部完成后,即所有认定信息全部导入网络版管理系统并全部进行编号后,教育部再根据实际认定人数进行发放。所以今年必须要六月底工作结束后,才能拿到证书进行打印。各区(县、市)教育局请根据自己实际情况,安排好相关工作,做好教师资格证的办理和后续发放工作。

师资培训总结范文第3篇

高职院校继续教育培训管理过程主要有三个阶段,即开发管理、过程管理、后期管理,每个阶段、过程所涵盖的内容都非常系统、细致。一是开发管理。开发管理是继续教育培训的前提,主要包括继续教育培训的市场可行性分析、明确培训目标、确定培训主要对象、授课教师的选取以及确定招生宣传方案,培训方案、培训地点的选择与确定等相关的问题。二是过程管理。过程管理主要指教与学全过程的监督与检查,确保规范、有序、有效地完成继续教育培训,对学员来说,主要是对他们的学习情况、作业完成情况、课程考核,以及课程毕业设计等情况进行跟踪、了解、管理,对任课教师来说,主要涉及教学质量、学生满意度情况,进行跟踪、了解、反馈、管理。三是后期管理。后期管理主要是做好培训的总结评估、资料存档工作,培训结束之后的总结必不可少,只有总结才能总结经验教训,才能发现培训过程中的一些优势做法,才能为今后的培训积累宝贵的经验。同时,做好收集工作主要包括培训学生名单、成绩档案、培训授课教案、考试试题等材料。

二、高职院校继续教育培训管理模式存在的问题

高职院校继续教育培训管理内容所涉及的三个过程,涵盖面广,牵涉到学校很多个部门,比如招生计划主要由培训处完成,教师的安排由教务处、甚至需要院系来配合,所以培训需要相关部门通力合作,否则很难做好。因为过程复杂,也就暴露出很多的问题,下面笔者结合多年继续教育培训的工作实际,就目前高职院校继续教育培训管理模式中存在的问题,从以下几个方面总结:一是机构身份不明。高职院校关于继续教育培训机构的身份、职责没有统一的规定,有些高职院校培训机构从属某个院系,有些从属于机关,如果把它作为院系的一个机构,基本上很难发挥它的职能,会出现上下协调沟通不畅,学校资源很难整合,运行效率低,服务水平差的局面,有些高职院校只是把培训机构作为创收的主要来源,无视专业分散、学员学历参差不齐等问题,完全丧失培训机构本身应有的职能,严重挫伤继续教育培训机构的办学积极性。二是管理模式落后。管理模式落后,最重要的原因就是,部分高职院校没有充分认识到继续教育培训的重要性,没有真正重视学校的继续教育培训机构,也就疏于对继续教育培训的管理,没有相关的管理制度,或者制度不完善,没有信息反馈的畅通渠道,没有工作的有效监督等等,事实上,继续教育培训必须要有规范的管理和优秀的教学质量,才能赢得激烈的市场竞争,因为继续教育培训面临学历水平低、生源构成复杂等困难。三是师资力量薄弱。部分高职院校继续教育培训的师资力量相当薄弱,大部分学校都没有专职的继续教育培训的教师,都是在学校正常教学任务的教师安排好了之后,才会安排继续教育培训的课程教师,没有一支职业化、专业化的继续教育培训师资队伍,另外因为部分高职院校对教育培训思想上不重视,这方面的教师招聘流程标准不透明、不公开,导致管理师资力量也非常薄弱。

三、高职院校继续教育培训管理模式完善的有效途径

针对高职院校继续教育培训管理模式存在的问题,这项工作应该从以下几个方面进行完善。一是提高认识,加强重视。高职院校要充分认识继续教育培训在构建终身学习型社会中的重要作用,要明确机构所承担职责和历史使命,要给予相应管理机构职权,教育培训机构主要负责人更是要端正认识,充分发挥高职院校在职业教育领域的资源优势,通过各种途径和方式,加大宣传力度,提高学校和社会对继续教育的认识。二是完善制度,严格管理。逐步完善继续教育的管理制度,根据学校实际,可以考虑实行教育培训分级管理架构,继续教育培训机构只是作为职能部门进行监管,所有的教学组织与管理由下一级的院系继续教育机构完成,学校的继续教育培训机构只是作为职能部门对教学效果、学员的满意程度等进行跟踪、考核,确保教学质量。同时要经常举办继续教育培训的研讨会,总结过程管理中存在的问题,及时进行解决。三是加强培训,提高业务能力。为了提高继续教育培训的质量和水平,应该定期组织继续教育的管理人员与教师进行培训,比如讲座、考察、研修等形式,更新知识,更新教学手段,提高师资水平、业务能力,努力建设一支专业化、职业化的高水平的师资队伍。

四、结束语

师资培训总结范文第4篇

回顾xx-xx学年度第一学期的工作,人事处在分管院长的领导下,在全处工作人员的共同努力下,较好的完成了本学期的工作任务,现将我处工作情况简要总结:

人事科

(一)招聘工作:

结合我院教改及师资队伍现状,制订了《制定xx—xx学年度人才引进方案》,通过前程无忧、中国研究生人才网、各高校就业网等渠道招聘信息;选择东北五校、山大、山师、山建筑、海大等部分重点高校参加其校园招聘会或举办专场招聘会;有选择的参加了济南、青岛人才市场招聘会。

认真完善招聘流程,一是通过多种渠道收集简历,及时审阅、筛选简历,对符合要求的简历尽快送用人部门再审核;二是及时组织试讲,尽量减少因时间过长导致的人才流失;三是建立较为完善的招聘工作记录,如各部门收取简历总数、同意试讲/面试人数、合格人员名单等信息均建立了较为详细的档案,以便查询和分析。

截止xx-3-4,我院共收到简历5386份,同意并通知试讲727人,到校试讲276人,同意录用79人,已签协议51人。招聘任务完成过半。

(二)新进人员接收工作:

为完成学院本年度人才引进计划,做好新进人员接收工作,本学期主要完成了学院引进人才信息上报;大中专毕业生接收、改派、二次派遣、落户及外地在职人员的引进;全院劳工合同的新签、续订、招工表劳工合同的整理归档四个方面的工作。截止xx-12-29,已办理完毕32位省内外各高校应届毕业生协议书。

(三)档案管理工作:

为保证档案的完整性、准确性,人事科在完善纸质档案的同时,进一步建立了教职工个人电子档案。同时,通过多次与学院网络中心沟通交流,人事管理软件开发工作基本结束,基本信息登陆完毕即可使用。

(四)其他日常工作:

坚持周一工作例会及每周工作总结、汇报制度,提高了工作人员的业务工作能力及理论、政策水平,明确了工作分工,增强了工作配合,提高了工作效率,收到很好的效果。组织了暑假管理干部培训班,收到较好效果。完成了行政部门科室设置及科长考察、任命工作。对个别违纪人员分别作出批评教育、通报批评及解除合同等处理工作。此外,在新进教职工接收、调动、请销假与离职管理、科室间协调等方面,人事科各位老师也做了大量工作,基本按要求完成了工作。

(五)认真完成了院领导交办的其他任务。

师资科

(一) 教师培训工作:

本学期师资科工作以教师培训工作为重点,逐渐探索符合学院实际的教师培训工作。

1、进行骨干教师精品课程培训

在骨干教师培训上,探索尝试,组织参加了骨干教师精品课程培训。共有16名教师参加,教师反馈效果极好,相关总结已交学院。

2、组织新教师参加省岗前培训

本学期省岗前培训工作于8月22日-8月 27 日进行,我院共参加教师100人,89人取得合格证书。

(二) 教师考核工作、辅导员考核工作

为做好教师考核工作,本学期对现实行的教师考核办法执行情况进行了多方面征求意见建议,了解了教师的考核办法执行现状,教师考核办法,根据实际情况,进行了调整和修改,收到较好效果。

同时对重新修订的辅导员考核制度的执行情况,进行了总结。

对外聘教师和校内兼课教师亦进行了综合评议。

(三)教师资格认定等工作。本年度经过审查,共有82名教师获得高校教师资格。顺利完成其他职业资格的审核报名工作。

(四)教师进修。完成了教师在职进修的审核和管理工作,xx年共组织23名教职工进行了在职进修,收到较好效果。

(五)教师的转正定级工作和教育人才考核工作。

本学期进行专业技术职务初级确认24人。包括教师、实验、图书资料、工程四个系列。其中助教16人、助师4人、助工5人和助管1人

本学期按规定适时进行专业技术职务中级职称确认工作,共确认26人,均为讲师。

本学期完成上级年度考核334人

(六)职称评审工作。xx年1月4日我院召开xx年度职称评审工作会议。共46人参加职称评审,通过37人。此项工作正在备案整理中。

(七)外联工作。完成3位台籍教师及6位外籍教师的出入境管理、专家证办理等外事工作。

(八)完成领导交办的其他工作。

(一)完成了收集、核实各部门考勤及相关资料(假条、新进及离职员工信息表、后勤各种情况报表)核发全院教职工工资的工作;

(二)完成了专兼职教师的课时费发放工作(包括上课课时费、公选课时费、重修课时费、实验课时费等)。

(三)完成了全院教职工个人所得税从网上申报工作;

师资培训总结范文第5篇

关键词:有效实施;国培计划;关键环节;教师培训

中图分类号:G658 文献标志码:A 文章编号:1009-4156(2011)11-113-03

“国培计划”是在中小学教师培训中具有示范引领作用的高端培训,它要求培训具有“示范引领、雪中送炭、促进改革”的作用。“国培计划”坚持以“着力解决农村教师在教育教学中面临的实际问题,促进教师教育教学水平的提高和专业能力的发展”为导向。对于组织实施项目计划的院校和教师培训机构来说,开展教师培训项目是一项系统工程,需要做好包括对培训对象的需求调研、方案研制、师资配置、课程建设、资源开发、组织管理等一系列具体工作。结合多年来开展教师培训的经验,我们在实施“国培计划”的实践中,提出了加强调研分析――摸清需求;以需为本――精心设计;创新教学――互动参与;全程管理――后续跟进的培训工作过程管理。综合运用专题讲座、经验交流、参与式研讨、案例观摩、优秀教师的经验介绍、现场学习以及访谈、问题诊断等多种方式落实培训任务,收到了良好的培训效果。

在实施“国培计划”过程中,我们只有抓好培训目标定位、培训内容选取、培训师资遴选、培训方式选择、培训组织管理等影响培训效果和质量的几个关键环节,才能为顺利实现“国培计划”目标提供可靠保障。

一、认真做好调研分析,为有效培训奠定基础

教师培训是一项有目的、有计划的教育活动,因此实施“国培计划”必须遵循教师培训的规律,要清楚了解培训对象的基本情况及培训需求,明确本次培训需要解决的问题和实现的目标,做好培训前的相关准备工作。

1.做好培训前的调研分析,了解培训对象及需求

教师培训的针对性源于对培训对象的了解。只有了解学员的基本情况及参加培训的需求,解决“培训谁”的问题,分析他们的所想、所求,才能使培训有的放矢,提高实效。

参加重庆市农村小学骨干教师顶岗置换脱产研修的学员,是重庆市区县农村小学选的优秀教师。他们具有一定的专业优势,有的教师在本校及地区的学科教学中有一定的影响。培训教师对本次培训内容安排的接受程度与参与态度,是影响本次培训能否取得预期效果的重要因素。首先,我们从了解学员情况人手。通过对部分学员进行培训前的问卷调查及走访区县教委、学校,与学员所在学校的领导及老师进行座谈,了解他们对培训的期望、意见及建议,将所了解的问题进行整理、归类、分析,以此作为制订培训计划的依据。我们把所了解的不同需求和问题安排到各个教学主题里进行有针对性的解答与讲解,同时把一些带有共性的问题作为本次培训共同研讨的问题设计到教学活动中解决。其次,对参加培训的学员要求每人上交一份原有教学设计方案,通过组织学员对自己的教学设计进行交流,了解学员原有的教学情况,分析学员存在的教学问题,为开展有针对性的培训奠定基础。

2.明确培训要求,确定培训目标

确定培训目标是保证培训有效性的关键环节。(1)必须明确“为什么培训”。这需要从两方面进行:一方面,要组织相关人员认真学习和领会教育部及市教委有关“国培计划”文件的精神实质,准确了解和掌握国家及地方政府层面对开展本次“国培计划”的目标要求;另一方面,要清楚了解参培教师情况及培训需求。由于每个教师的基础条件和具体情况不同,对培训的需求和期望较大的差异。通常所说的教师需求,是指在广泛调研分析的基础上找出的能代表本次参培教师共同愿望的需求。我们通过前期调研和分析,综合形成了本次参培对象对培训的三方面需求:观念及知识更新需求、实践方法指导需求、成长示范与引领需求。(2)实现政府与教师对培训目标要求的一致性。我们将教师的培训需求与上级要求有机结合起来,融教师培训需求于实现国家对培训目标要求之中,在充分考虑教师专业发展需要的基础上来确定本项目培训的目标,即“一重点、二转化、三形成”。一重点是,重点培养热爱农村教育事业,师德高尚,在农村小学教育教学中有一定影响的“种子”教师;二转化是,通过对培训研修成果的形成与转化,促进小学骨干教师的专业化发展,发挥“国培计划”的作用;三形成是,探索形成一套具有针对性、实效性的农村小学骨干教师研修方案,创新培训研修的途径、内容和方式,为有效开展农村小学骨干教师培训工作进行有益探索。

二、精心设计培训方案,合理安排培训内容

培训目标确定后,要精心设计培训形式、内容、过程及组织管理等教学活动的细节。这是搞好培训的又一关键环节。

1.围绕目标制订培训计划,针对要求安排培训内容

制订培训计划,安排培训内容,是实现有效培训的关键。这是解决“培训什么”的问题。针对培训需求及目标,我们将本次研修培训设置成四个阶段:集中研修阶段、影子研修阶段、反思总结阶段、岗位实践阶段。这四个阶段的培训内容既相对独立而又各有侧重,四个阶段紧密联系,构成完成培训目标任务的一个整体。集中研修阶段以提升教师的理论水平和专业能力为目标,主要安排以提高教师专业知识水平、提升专业素质能力、提高课堂教学质量的相关内容,共设置了六个模块:教师职业道德修养、专业知识拓展、专业技能提高、教学理论更新、教育科研方法、教师示范引领。在影子研修阶段,安排参培教师到“影子学校”,通过“影子教师”的“传、帮、带”开展研修学习。在“影子研修”期间,学员亲身感受名校的校园文化氛围、先进的教学理念、高超的教学技能,通过自己的实践,体验、感悟、吸纳、重构自身的知识素质。在反思研修阶段,参培教师运用从培训学习中获得的知识与感悟,对自己以往的教学实践进行反思总结,并相互交流。大家在这种反思与交流中获得知识与经验,促进成长。在岗位实践研修阶段,参培教师通过前几个阶段的培训之后,以一种全新的面貌和状态出现在本校的讲台,进行教学实践,开展实践研修。

2.坚持“国培计划”导向,精心设计培训教学形式

教师培训的目标是通过开展培训活动得以实现的。培训活动是培训内容的载体,对培训活动细节的精心设计是关系到培训能否取得成效的关键。我们在设计培训活动时,将重点放到学员在培训过程中的主体作用的发挥上,充分调动学员参与培训学习的积极性和主动性。

在实施“国培计划”中,我们对培训内容及方式方法进行改革创新,改变以往单一的“专家讲授”培训模式,探索以问题为中心、以案例为载体,紧扣新

课程标准、以提高课堂教学质量和效益为核心安排培训内容,在教学中安排一定比例的案例教学、观摩教学、互动研讨、教学实践,创立了“专家引领--实践观摩--反思总结”的培训研修模式。通过专家讲授提升认识,通过实践观摩感悟体验,通过反思总结内化结果。

三、认真组织实施“国培计划”.凸显示范引领作用

建立一支高质量、高水平的培训师资队伍,是实施培训计划并取得成效的可靠保障。

1.精心遴选培训师资,优化培训教学团队

培训师资是影响培训质量的又一关键因素。我们精心遴选培训师资,要求培训者是既有扎实的理论基础,又熟悉中小学一线教育教学工作,并在相关学科教学和教学研究中有所建树,在全国和地区教育教学中有一定影响和知名度的专家型教师。为了满足“国培计划”作为高端培训对培训师资的多样化需求,要求来自中小学一线的特级教师不少于培训师资总数的1/3,市外专家不少于培训师资总数的1/3,以确保“国培计划”对教师培训的示范引领作用的实现。

2.针对培训教师的学习特性,改进培训学习模式

“教师培训应该是着眼于教师的职业发展,关注与教师职业发展有关的态度、知识、技能,关注教师现有的工作绩效与组织变革和外在环境变化所要求达到的绩效之间的差距”。教师培训是针对成人的教育培训,而成人的学习有其独特性,不容忽视。(1)成人学习是一种自我导向的学习。教师参加培训具有非常明确的目的,总是希望了解自己愿意了解的,学习自己愿意学习的。(2)成人学习是以解决问题为目的的学习。教师是以解决实际问题为导向来参加培训的,培训学习中追求的不是对基础性知识的系统学习,而是对工作中遇到的实际问题进行探索和寻求解答的学习。(3)成人学习是一种资源共享的学习。不同经历和背景的教师对问题有其独特的看法,培训为这些教师提供了相互学习交流的平台。(4)成人学习是以提高实效为目的的学习。教师对培训内容追求实效性,要求学以致用。培训对于教师来说不仅仅是对新知识、新方法的学习和了解,更重要的是更新思想,更新观念,如何将所学所了解的知识、方法、技能技巧应用到自己的工作实践中去。

针对培训教师学习的特性及对培训的期望,我们在本次培训中采取了教师参与度比较高、实践性比较强的主体参与式培训模式,使参培教师由被动接受型转变成主动参与型的学习者,参培教师积极主动参加培训并获得知识和能力的提升。例如,在“如何有效观课议课”一课中,主讲教师吴家平老师首先以讲授方式对如何观课议课的相关知识进行讲解,然后带领学员到附近一所学校去实际观摩一堂课程的教学并录制教师上课资料,回来之后针对录像资料组织学员开展议课,讨论总结并提炼形成有效的观课议课要点。参培教师普遍反映这样的培训方式收获较大。

我们成功地开展了“影子研修”培训。通过对“影子研修”环节的精心组织安排,创新培训思路及方式,使参培教师无论在显性知识还是在隐性知识方面都有了较大收获。例如,参加九龙坡区谢家湾小学“影子研修”的学员,通过参加“影子学校”的各种活动,亲身感受和融入到校园文化之中,对谢家湾小学“六年影响一生”的办学理念和“红梅花儿开朵朵放光彩”的校园文化有了深入的理解;他们在参与教研活动中,被学校浓郁的教学研究氛围所感染,亲身体验了名校教师对科学真理追求的精神和对教学工作的严谨态度。用参培教师雷娟的话说:“‘影子研修’使我终生受益,‘国培计划’将改变我的人生。”

四、加强培训管理,实现对培训管理的全覆盖

培训管理是影响培训质量和有效性的重要环节。培训管理主要包括培训的目标管理、培训的过程管理等内容。在开展培训工作中建立和完善培训管理机制,是确保顺利完成培训任务的保障。

培训的目标管理是为确保培训任务的完成和培训目标的实现所开展的组织、控制和协调管理,它是整个管理工作的基础。“过程管理是使管理取得成效的关键。在实施培训的过程中给予及时正确的指导与调控,使培训过程自始至终沿着既定的目标向前推进,实现预期的目标。我们创新培训管理,建立和形成了一套较为完善的培训管理制度,通过规范化、专业化、人性化的管理,在培训中营造了一个积极向上、温馨和谐的学习环境,使参培教师在愉悦的心情下参加培训学习,收到了较好的培训效果。

我们加强对培训的全过程管理,在本次培训的不同阶段采用不同的管理方式。在集中研修与反思总结阶段,除加强对本阶段的目标要求管理外,采取了双班主任制,为培训班配备行政和专业班主任,聘请教学一线具有丰富教育教学经验的专业教师作为专业班主任,较好地解决了培训班的常规管理与专业活动指导管理不协调的问题。在影子研修阶段,我们加强与区(县)培训基地以及“影子学校”的联系与合作,建立了高校、培训基地、“影子学校”三级协调管理的机制,形成了三方协同开展培训的局面。在岗位实践阶段,我们与学员所在区(县)教师培训机构及送培学校加强联系,落实各个部门对学员在本阶段的管理任务,注意激活学员所在学校参与指导学员研修的活力,促使教师从本校教育教学需要出发,既要解决教师在课程教学实践中的问题和专业发展的问题,又要考虑学校的发展目标和需求,把教师队伍整体素质的提高和学校的未来发展目标加以结合,把教师的专业发展与学校发展需要统一起来,使学校成为教师专业发展的摇篮。我们安排指导教师加强对实践研修指导,到学员单位对岗位实践研修情况进行调查,做到了整个培训过程管理的全覆盖。

教师的成长和专业发展不是一蹴而就的,它是一个持续不断的过程。优秀教师的成长,需要在长期的工作实践过程中坚持不懈地学习工作。忽视对培训的后续管理,会导致教师培训学习的知识不能被内化,培训成效不能巩固,影响培训的实效。因此,对培训管理需要延伸到培训结束之后。我们对培训的后续管理采取的主要措施有:一是建立学员信息库,实施动态管理;二是创建交流学习平台,共享学习实践成果;三是及时了解学员动态,加强交流沟通;四是关注学员成长,促进可持续发展。

教师培训是一项涉及国家教育大计和教师发展的事业。为此,我们需要对教师培训工作不断研究、实践、总结与创新。我们应以“国培计划”为导向,转变教师培训的理念,改革教师培训的内容、模式和方法,以促进教师素质的提高和专业的,增强教师培训的实效性。认真总结“国培计划”实施工作中的经验,发挥“国培计划”在教师培训中的示范引领作用,促进教师教育事业健康发展。

参考文献:

[1]管培俊.精心筹划精心组织确保“国培计划”顺利实施[J].中小学教师培训,2010,(2)

[2]黄佑生.“国培计划”:为教师培训导航[J].湖南教育,2010,(10):32-33

师资培训总结范文第6篇

12月,我作为领队和另外四名教师一同参加了在华中师范大学举办的“携手助学”项目师资培训第三批省份中级研修班,对“携手助学”项目有了深层次的认识。

借鉴先进模式,改进培训理念

“携手助学”项目的培训模式不同于以前的一些培训项目。从培训对象的选取、培训内容及教材的开发、培训方案的制定上,都为今后教育厅组织各类培训提供了借鉴作用。特别值得一提的是“三位一体”的培训模式:DVD教学光盘自学、教学网站平台支持、集中面授相结合的方式。通过这三种方式的充分结合,能满足不同地区、不同层次教师的培训需求。

整合资源,项目与政策结合

“携手助学”项目师资培训包括基础培训和中级培训。基础培训的内容包括计算机硬件系统、计算机软件系统、组建网络系统、互联网与信息安全、多媒体设备使用、常见知识问答六个方面;中级培训包括Office与教学应用、操作系统与网络管理等内容。这些内容与近年来教育部推行的农村中小学现代远程教育工程、中小学教师教育技术能力计划等项目密切相关。

总结项目成果,积累培训资源

“携手助学”项目师资培训已经在全国6个省份推广了,通过他们的经验介绍,在该项目实施后,项目执行机构会积累一系列的成果。通过基础培训和中级培训,我们能掌握全省信息技术名单和全省各县培训机构信息技术骨干教师名单,同时能对全省各地区信息技术教师的教育技术水平有一个更清晰的认识。

以点带面,全面推广教育技术

师资培训总结范文第7篇

关键词:继续教育;顶岗支教;培训模式

收稿日期:2007―12―25

作者简介:赵京波(1981―)男,汉族,山东省潍坊人,海南师范大学数学系助教,硕士,主要从事数学课程与教学论研究。

少数民族与贫困地区的基础教育是我国基础教育的重要组成部分,也是我国基础教育改革和发展的薄弱环节。数量少、教师业务素质不高是影响这些地区教育发展的关键问题,而这些地区完全依靠自身的力量在短时间内解决这一问题是很困难的。另一方面,由于客观条件的限制,师范生在教育实习的时间与质量上难以得到真正的保证,高师生在教师专业技能训练方面显得不足。采用顶岗支教这一方式,寻求高校与贫困地区中小学校的双向合作,既解决师范生实习问题,也促进这些贫困地区的师资更新,同时为在职教师提供了一个很好的提升自身业务素质的机会。

一、顶岗支教――新的教育模式具有双重意义

第一, 顶岗支教是高师生实习的有效途径,目前通行的师范本科培养计划中,教育实习时学生以观摩者或助理教师身份参加,在完成听课、助课和试讲之后,一般每人能讲课2~4次已很不容易,许多实习生根本就没有上讲台的机会。而顶岗实习作为独立的教学实习体系,具备在“做中学”和“做中教”的真情实景,才能培养师范生作为一个“完整教师”的责任心和执教能力,才能真正培养出有一定教学理论、教学技能的合格教师。需要强调指出的是,顶岗实习有严格的条件,实习生顶岗前必须完成教育理论学习、见习、模拟实习、试讲等环节并经教师技能考核合格;实习中接受师范院校教师和实习学校教师的双重指导;实习之后还须进行有针对性的矫正、培养和提高。如此完成一个实践――反思总结――再实践――再总结的过程,才可能达到“毕业即合格”的基础教育师资培养目标。

第二, 顶岗支教作为一种新的教师继续教育模式,对少数民族与贫困地区教育的改善具有重要意义,顶岗支教有利于缓解贫困地区教师队伍素质差和数量不足的问题,有利于实现城乡教育均衡发展。海南省作为教育较落后的省份,目前最突出的问题是师资队伍质量差且数量不足,具体体现为教师队伍整体水平低,存在结构性缺陷、显性或隐性流失。由此造成多数农村学校教学质量低、学生大量流失的情形。与此形成对照的是,海口、三亚等城市中小学教师,教学水平都比较好,而真正需要教育的地方出现教育缺失。城乡教育发展的不平衡导致农民受教育和发展机会的不平等。显然,农村学校是师范生顶岗实习的岗位所在;只有在农村学校,大规模顶岗实习才成为必要和可能,在实践中才真正行得通。师范生到贫困地区顶岗实习,可以有效补充、加强和改善那里的师资队伍,师范类学生在贫困地区的顶岗实习,达到了支教和扶贫双重目的,发挥了师范院校服务基础教育和新农村建设的社会功能。

笔者作为海南省第三期顶岗支教数学学科的参与者,通过两个月的实践参与,发现顶岗支教作为新的教师培训模式有区别于其他培训模式的策略与思路。

二、实施顶岗支教教师培训模式的策略与思路

(一)切实提高在职教师的理论知识和教学技能是教师培训的根本出发点

“打铁还需自身硬”,当今知识经济社会,信息时代对教师的要求不是一般的“一桶水”,而是一条与学生那条充满生机与活力的河流相交汇的不断常流常新的河流。教师至少要技高一筹,否则如何为人师?终身教育的提出,要求教师把自身知识的更新视为一种责任,使终身学习内化为教师的自觉行为,真正“与时俱进”,终生学习。海南省少数民族和贫困地区初中教师的学历水平大部分都很低,这些地区消息闭塞,教师学科交叉教学现象、知识老化现象比较严重,针对这一情况,数学学科在培训过程中有针对性的增加了一些“密码学”、“教育技术在数学教学中的应用”等新兴学科和热点问题的课程与讲座,受到了学员的欢迎,学员从中学到了很多理论知识。

但是,从与学员的交谈中我们发现,这些来自中学教学第一线的教师,他们参加培训的目的除了学习一些一般性理论知识外,更希望学到能够解决教学问题的实践性知识。很多受训学员是带着教学实践中的难题来参加培训的,希望通过培训以及与教师、同行进行探讨、交流,达到解决教学实践中现实问题的目的。通过学习优秀教师的授课来提高自身的教学技能,更深刻的领悟新课程理念。所以,培训以培训双方对教学实践的深刻体悟与全面把握为出发点,在反思、探究教学实践的过程中开展培训工作,以提高教师专业知识和基本技能为目的与归宿。为此,在制定课程内容时一方面将理论内容尽可能结合中学数学课程教学实际,在参与、指导具体教学实践中,以案例教学等可行、有效的方式引领受训学员分析、讨论,帮助受训学员提高理论知识水平与教学研究能力;另一方面引领受训学员从经验中学习,在反思中成长。

(二)实施“顶岗支教”教师培训模式的主要策略

1.培训前的准备

(1)制定师资培训计划,建立师资培训班

制定师资培训计划,建立师资培训班是保证实习改革成效的重要环节。在开展师资培训时,应根据师资培训的指导思想,按照培养目标要求及教学计划安排,结合具体实际制定方案。作为数学学科,在制订培训计划时,应充分考虑数学学科的专业特点、数学新课程的特点、贫困地区教师学生的特点。

(2)确定培训内容

根据学员的知识背景、自身实际情况,充分考虑到新课程理念,确定培训内容,作为在职教师的培训,理论提高是一个重要方面,实际技能训练也是必不可少的一项培训项目。主要分为数学学科理论模块;新教材内容模块;教学技能训练模块;选修模块(计算机基本知识、课件制作和网络知识);专题讲座(中考数学命题研究;数学发展前沿信息)。

2.培训的实施

根据受训学员的实际情况,我们采用“课堂学习+课后反思+跟班实践”的培训模式,既提高学员的知识理论水平,又提高学员教学技能。具体做法如下:

(1)问题诊断

培训班开学后,通过座谈、摸底考试、课堂授课等方式,了解学员课题情况,确定学员的实际水平和个性化需求,为以后的培训提供依据。

(2)理论培训阶段

数学学科理论培训:包括学科专业基础知识和学科教学基本理论,以集中讲授为主。

数学教材内容分析:包括7~9年级数学课程标准解读,7~9年级数学新教材的结构、内容和特点以及教学案例分析。以教师讲授与学员参与讨论相结合。

(3)技能培训阶段

技能培训阶段分为两部分:教学基本技能培训;跟班实践。

教学基本技能培训:以课堂教学各项基本技能为主要内容,通过讲授、观摩示范课、分组训练、交流讨论为主要培训形式。并且根据学员的实际情况,开设选修课程《计算机基础知识》及网络知识,提高教师对多媒体技术的应用能力。

跟班实践:跟班实践是以海口市部分重点中学为实践基地,开展“导师带徒,跟班实践”的方式,由这些学校的骨干教师或学科带头人为指导教师,学员在实践学校跟班听课,课后评课,参加实践学校的教研活动,并撰写教学反思。

3.培训的总结评价

在培训过程中要注意各种材料的收集,包括学习心得、听课记录、教案、观摩教学活动记录、评价表、教学反思、教研论文等,为做最后的总结评价积累原始材料。

培训结束后,对学员的学习情况和培训的质量进行评价考核,考核内容由学科专业知识水平、教学实践能力和受训表现三部分组成,并分别给予成绩,记入实习档案中,优秀者给予表彰奖励。

三、小结

顶岗支教作为一种新的教师继续教育模式,对社会教育特别是农村教育的改善具有重要意义,是积极探索发展农村教育的新途径,需要社会给予更大的关注和支持。

参考文献:

[1]马云鹏,张春莉.数学教育评价[M].北京:高等教育出版社,2003年7月第一版.

[2] 杨安邦.转变传统思想观念深化教育实习改革――谈定向顶岗实习的内容和程序[J].抚州师专学报,1998,2.

师资培训总结范文第8篇

一、校本培训的概念及内涵

校本培训(school-basedteachereducation)是指在教育专家的指导下,由学校决策部门发起与组织,以学校教育教学发展和改革所面临的各种实际问题为中心,充分利用校内外的各种资源,注重教师教、学、研的时空统一,有效实现教师专业发展的在职教师培训。教育界至今没能对校本培训的概念做出一个明确的解释,但有一点可以形成共识:之所以大张旗鼓地进行校本培训,出发点就是教师现有的业务水平和教育教学能力已经不能满足学校的长远发展和学生的全面发展。就其内涵而言,有以下几点。首先,校本培训以学校教育教学发展和改革所面临的各种实际问题为中心,针对教师的教育教学实践,促使培训教师紧密结合本校、自身的教育教学工作,认真总结经验教训,做好反思,促进自身业务水平及专业能力的提高。其次,校本培训是教育专家进校考察和调研,以具体学校为培训基地,立足于本校、本职、本岗的培训定位。专家与教师直接在校园里互动,在学校现状中讨论,在实际问题中对话,大大超越了传统意义上的单向说教,所以能引起所有教师的共鸣,使校本培训真正为实现本校办学目标而服务,注重教师教、学、研的时空统一,反思是教师积极探究心态的表现。最后,校本培训要充分利用校内外的各种资源,就是打破以往那种“关起门来”教师相互学习或赴外“取经”式的在职学习,利用本校资源与校外资源来解决学校发展过程中的显在问题与突出矛盾,是一种资源的高度整合,所以校本培训能起到化整为零、各个突破的作用。

二、校本培训的背景及现状

校本培训在美国、英国、加拿大、澳大利亚这几个国家首先兴起,其后法国、德国、荷兰等欧洲国家和日本相继引入,从而使校本培训成为在职师范教育的新概念与新战略。总体来说,国际上关于校本培训的模式主要有英国以中小学为基地的师资培训模式,美国的学校本位师资模式和专业发展学校师资培训模式,德国的校内在职教育模式,以及日本的校内研修与校外研修相结合的教师研修模式。由于这些国家教育改革的具体历史条件不同,校本培训模式当然也存在种种差别。但同时也有一些共性的特点,即在教师培训的主要理念上都强调校本培训的重要性,满足不同阶层的教师具体的发展要求;在校本培训的内容和目标上,都强调帮助教师结合教学实际,更新现有的知识与技能,提高教学实践能力和教学研究能力;在校本培训的组织和管理上,都强调了要发挥校长领导和骨干教师的影响力,加强对教师培训的指导,促进受训教师自主学习,共同研讨;在校本培训的资源的利用开发上,都强调要充分利用校内资源,加强与高等院校和教师培训机构的合作,形成优势互补。我国的校本培训虽然起步较晚,但发展迅速。在世纪之交,为了配合和适应基础教育的全面改革的新形势,校本培训在东部一些发达地区陆续展开。这既满足了我国基础教育改革发展的客观要求,同时也在一定程度上借鉴了国外校本培训的成功经验和先进理念。总体来说,我国的校本培训与中小学教师的继续教育相辅相成,是我国正在建立的全国范围内中小学教师培训体系中的一个有机组成部分,也是我国在职教育多元培训模式中的一个亮点,必将对深化教育体制改革、实施科教兴国战略、走中国特色的社会主义教育发展之路起到探路先锋的作用。因此,校本培训要走中国特色的发展之路,搞好宣传教育,扭转教师的曲解,要从我国教育发展的需要实际出发,着眼于建设一支高素质、有特色的师资队伍,促进教师专业上的发展,把加强师德修养放在首位,尊重教师个性和人格。以学校的教师为本体,以实践性与持续性为原则,把提高教师实施素质教育的能力和水平作为重点,丰富教师的教学经验,把加强教学基本功训练作为突破口,把提高教师的综合素质、使其形成个性特长作为归宿。

三、校本培训的具体措施

校本培训的有效实施,受到教育界专家学者、各学校领导师生的一致欢迎,也在社会上产生了强烈反响。但是笔者认为,对校本培训不能一味言好,既要重视它的实际效果而在更大范围里进行推广,又要化解它的不足之处而做好下一步的整改工作。笔者曾参加过许多类似或相同的校本培训,对此进行了深入的探究,现结合自己的一些经验,提出以下建议。

(一)加强组织领导,规范校本培训过程校本培训在本校校园里举行,一些教师往往掉以轻心。一些教师要么以上课作为理由,要么寻找各种借口来企图逃避培训,更多的是在培训中以敷衍了事的态度对待培训。因为在本校参加培训没有新鲜感,彼此之间非常熟悉。虽然为了充分利用校内外两种资源,也有其他外校领导与教师前来参加,为学校发展献言献策和解决实际问题,但是在具体交流、讨论环节,大家仅限于自己的圈内进行,忽视与其他人员的经验分享。因此,在校本培训过程中,加强组织领导是必然的。没有一个健全的组织领导机构,要想在校本培训中实现既定目标无异于痴人说梦。首先,要破除教师的麻痹心理,通过各种形式,使他们安心接受培训、乐于接受培训,使校本培训赋予教师更多的角色,搭建更广的梦想舞台。其次,本校领导要全程跟踪校本培训,协调各方关系,化解实际问题。最后,受训教师要重视培训过程,认真总结及反思,在校本培训中真正受益无穷。

(二)认真制定培训计划,实践校本培训反思在长期的应试教学条件下,大部分教师在各种培训中重视借鉴经验,忽视教育反思。而在素质教育条件下,校本培训是以提高学校教育教学整体水平为终极目标。如果在制定校本培训计划时,忽视教师个人的培训反思,将会对培训效果带来不利,也将不利于学校的师资队伍建设。所以,实践性的反思无疑是教师提高培训效率,是教师队伍有效地朝着专业方向发展的一个重要途径。因此,在制定校本培训计划前,要摸清教师的反思的实际能力及突出实践问题,筛选排查受训教师的个人缺点和不足,制定出全员培训计划和小班强化计划,要真正做到区别对待,有的放矢。促使教师在校本培训中学会反思,在教育教学中运用反思,提高驾驭课堂教学的能力。