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 文章中心 > 慢病自我管理总结

慢病自我管理总结

开篇:润墨网以专业的文秘视角,为您筛选了八篇慢病自我管理总结范文,如需获取更多写作素材,在线客服老师一对一协助。欢迎您的阅读与分享!

慢病自我管理总结范文第1篇

关键词:自我管理干预;慢性阻塞性肺疾病;应用模式

慢性阻塞性肺疾病(COPD)是呼吸系统的一种常见慢性疾病,都有一定的致残率与死亡率[1,2]。并且疾病自身可受气流受限,患者自身能力与知识缺陷,影响活动能力和生活质量,也可能由于他们自身对于疾病认知不足,造成很多心理障碍;患者自我护理能力不强,加重了社会及医疗负担[3,4]。而随着生物-心理-社会医学模式的提出,人们对慢性阻塞性肺疾病的认识转变,精神、心理、行为因素受到学者普遍关注,认为管理干预在慢性阻塞性肺疾病的发生、发展、症状持续等方面所起的作用巨大[5~7]。并且慢性阻塞性肺疾病是慢性终生性疾病,也需要长期自我管理,社会与家庭投入巨大,鼓励慢性阻塞性肺疾病患者主动参与的自我管理项目已经得到健康专家的认可[8]。本文为此具体综述了自我管理干预在COPD患者的应用情况。

1 慢性阻塞性肺疾病的发病情况

COPD是一种具有气流受限特征的肺部疾病,严重危害人类健康和生活质量。其发病主要呈进行性发展,其主要特点表现为肺部对有害气体或有害颗粒的异常炎症反应、气流受限不完全可逆。慢性阻塞性肺疾病的确切病因尚不十分清楚。流行病学调查显示我国目前约有4000多万人存在慢性阻塞性肺疾病,致残人数在500万左右,每年超过100万人死于慢性阻塞性肺疾病,而大约千万患者长期受到生活的制约,生活质量不好[9]。研究表明呼吸困难是慢性阻塞性肺疾病会影响患者的活动耐力及日常生活能力,并导致低情绪状态,严重影响患者生活质量[10]。

2 自我管理干预

2.1 自我管理干预的定义 自我管理为在应对慢性疾病的过程中发展起来的一种心理生理、社会变化、管理症状与治疗以及做出生活方式改变的能力。自我管理干预为个体通过对自身行为的观察、评估、强化以实现某种目标,并在实现相关目标过程中形成的自我效能感。

2.2 自我管理干预的形式 到目前为止,现有的治疗手段仅能延缓其病程进展,总体效果不好,也还没有明确的药物能够改变慢性阻塞性肺疾病的发病与进程,对于患者生活质量的改善不佳。干预方式主要采用认知行为干预策略提供的自我管理效能信息,包括小组和个人教育,辅以现代影像学等教育材料。也可以进行家庭式个体教育项目,教育完成后每月1次电话随访,由健康专家对患者进行1次/w的个体教育[11]。此外运动训练因其对呼吸功能的益处也越来越多,在自我管理项目内容也得到了广泛应用,主要包括固定自行车训练、步行、登楼梯等。同时也可以使用教育小册子进行干预,其不仅方便患者了解疾病知识,还为干预人员提供了参考教材。

3 自我管理干预在慢性阻塞性肺疾病患者中的应用模式与价值

3.1 自我管理干预在慢性阻塞性肺疾病患者中的应用模式 帮助患者建立正性的认知模式,对患者进行心理学方面的健康教育,从而降低焦虑、抑郁引起的相关应激作用;告知患者干预流程,使其认知、情感、行为三者和谐,让患者更好地面对疾病带来的心理问题。要结合患者年龄、性别、既往手术史等给予个性化的心理健康教育同时积极鼓励患者积极进行自预,使其以放松心情的心态来缓解焦虑和恐慌情绪,有针对性地对患者进行认知干预。由患者评价自己的行为,认识自己的能力。尊重患者,对其隐私及相关资料进行保密,消除其顾虑,从而缓解心理压力;及时告知患者恢复及愈后预测等情况[12]。也需要通过计划、执行、检查和总结的循环过程不断修订和改进,使得临床护理标准逐步完善,最终达到积极的预后效果,才能将防控慢性阻塞性肺疾病的各项措施真正落实。

3.2 自我管理干预在慢性阻塞性肺疾病患者中的应用价值 自社区医务人员可组织慢性阻塞性肺疾病以团体的形式举行各种活动,增强家属对患者的关心、支持、理解和鼓励,从而减少患者疾病的加重次数,进而减轻了社会医疗负担。有学者也评估了慢性阻塞性肺疾病自我管理项目对患者住院率的远期影响,为他们搭建相互学习,让患者在活动中通过与他人交流和对他人的观察学习,结果显示干预2年后仍可降低住院率[13]。还有学者用普适生活质量量表与疾病特异性的生活质量量表检测1年后患者的健康状况,结果显示自我管理干预在慢性阻塞性肺疾病患者中的应用能有效改善健康状况[14],也表明提高自患者我管理及相关疾病知识和技能,改善身体功能和情绪功能及生活质量[15~17]。

总之,COPD具有高发病率与高致残率等特点,自我管理干预在COPD患者的应用具有简单方便的特点,也有利于促进患者康复。

参考文献:

[1] 杨花兰.老年呼吸感染的行为和精神症状分析及护理[J].亚太传统医药,2011,7(6):112-114.

[2] 何宁宁,崔恒,黎国萍,陈璐.护理干预对减轻肝移植术后精神症状的效果[J].中华现代护理杂志,2011,17(11):99-101.

[3] Ahn SH,Park BW,Noh DY,et al.Health-related quality of life in disease-free survivors of breast cancer with the general population[J].Ann Oncol,2007,18(12):173-182.

[4] 陈建英,唐仕平,魏文慧.护理干预对结核性胸膜炎患者治疗依从性及生活质量的影响[J].国外医药(抗生素分册),2014,35(4):173-175.

[5] Grov EK,Dahl AA,Moum T,et al.Anxiety,depression,and quality of life in caregivers of patients with cancer in late palliative phase[J].Ann Oncol,2005,16(4):1185-1191.

[6] 刘雪梅.系统化护理干预对老年慢性阻塞性肺疾病患者肺功能和生活质量的影响[J].中外医学研究,2014,6(11):89-90.

[7] 刘贤亮,谭景予,刘芳,等.自我管理教育对慢性阻塞性肺疾病患者健康影响的meta分析[J].中华护理杂志,2013,48(3):110-112.

[8] Storey DJ,Waters RA,Hibberd CJ,et al.Clinically relevant fatigue in cancer outpatients:the Edinburgh Cancer Centre symptom study[J].Ann Oncol,2007(2),18:1861-1869.

[9] 仝慧娟,吴涛.健康信念模式对老年慢性阻塞性肺疾病患者自我护理能力的影响[J].沈阳医学院学报,2013,15(4):89-91.

[10] 魏素华,任中华,朱萍.慢性阻塞性肺疾病66例自我护理能力培养[J].齐鲁护理杂志,2013,19(3):45-47.

[11]陆永秀,陈细定,胡晓岚.多维度护理干预对慢性乙肝住院病人自我效能感与生活质量的影响[J].全科护理,2014,13(11):98-100.

[12]于书慧,郭爱敏,张香娟.自我管理干预对慢性阻塞性肺疾病患者生活质量的影响[J].中华护理杂志,2013,48(10):22-23.

[13]于书慧,郭爱敏,张香娟.自我管理干预对慢性阻塞性肺疾病患者医疗资源使用情况的影响[J].中华现代护理杂志,2013,19(21):78-79.

[14]李丽蓉,崔妙玲,赵琳.自我管理策略对慢性阻塞性肺疾病患者生活质量的影响[J].广东医学,2013,34(9):22-24.

[15]陈晔,邓燕青,陈捷,等.自我管理干预改善良性前列腺增生患者下尿路症状及生活质量的效果评价[J].中华泌尿外科杂志,2011,32(9):112-114.

慢病自我管理总结范文第2篇

1.1住院期间病患在住院之后要由专科护士进行健康档案的建立,并且要对病患做健康评估,培养病患正确的健康意识,鼓励病患亲身参与到延续性管理之中。自我管理教育是要糖尿病的专科护士采用一对一的方式进行,并且要病患家属陪同。在不同的时间阶段对不同的患者进行不同的专业教育:(1)入院时:要对糖尿病病患进行病症评估,记载下疼痛发作时的部位和发病疼痛时间,以及疼痛的程度等。要告知病患疼痛的危害性以及抑制疼痛的方法和意义,还有要介绍三阶段比痛。认识到病患可能存在的心理问题,并且分别针对存在的问题进行心理疏导和相关的措施等,帮助病患和家属更加准确的看待疼痛[4]。(2)药物注射时:要对病患讲述滴注的作用、方法并且要病患配合滴注,告诉患者怎样处理药物的不良反应,告诉病患个性化用药的作用,让病患尽早地进入到无痛治疗当中。当病患疼痛发作的时候要给予病患安慰,并且记录下疼痛发作和护理的时间。(3)药物滴注后服用药物的时候:告诉病患服用药物的剂量、服用应该要注意的事情、不良反应和怎样给药,让病患将这些复述一次,不明白时要及时问医护人员。护士也要对这些知识反复的进行重复和强调,对病患进行自我管理的教育。(4)糖尿病稳定时期:每天要对病患进行疼痛状况的评估,问患者是否有恶心、呕吐和便秘的状况出现,并且要分别给出指导。告诉病患即使是在病痛暂时消失之后也要按时的服用糖尿病药物,这样就可以避免血药浓度的降低带来的疼痛[5]。(5)NRS持续3分以下时:医生针对不同病患的情况对病患是否需要带药物出院进行考察,倘若需要带药物出院,则要发放病患“出院药品宣教卡”,给病患制作出符合自身情况的自我管理方案,让病患每天坚持记录自己疼痛发作的时间和状况,并且病患要对疼痛做出评估,平常的比痛用药和临时的时间与服用剂量以及不良反应都要分别进行记录[6]。病患在出现不良反应的时候可以给医院进行电话回访或者查看健康教育的册子,要告诉病患以积极的态度参与到自我管理当中。

1.2出院后从医院治疗之后,延续性自我管理教育就要由相关的糖尿病护士进行后续的工作,诸如电话回访和定期的去病患家里进行访问。进行电话回访的时间一般是1周至少1次,并且每一次的通话要保持在20~30min之间,其中护士要对全部的患者进行回访的次数不得少于12次,并且每个月去病患家里探望1次,每次根据病患的不同情况和需要每次访问时间保持在0.5~1h。两个月要举行一次专题讲座,讲述一些控制糖尿病的真实案例,分小组进行讨论,并且分享自身经验,护士记录好病患的反馈,并且要给出最正确科学的指导,鼓励病患回到医院进行病情分析和讨论。延续性自我管理的内容如下:(1)心理社会的支持:要时刻注意和关心着病患的疼痛状况,表示自己要和病患和家属一起面对疼痛问题。嘱咐家长要对病患的自我管理进行严格监督,并且给予病患一定的肯定和鼓励,用激励的方法去促使病患更好的进行自我管理。(2)用药指导:针对病患使用比痛药物的不同情况,分别指导病患在药物出现副作用和不良反应的时候运用科学的方法去降低疼痛,也要对个性化用药的重要性进行强调。(3)问题的解决方法:要做好目标和行动计划,教导病患要学会如何使用一些技巧进行疼痛的缓解,对于可以很好控制病情的患者提出表扬和鼓励,可以利用一些例如散步、太极等的有氧活动进行病症的调整。强化病患对于疼痛的自我管理的认知能力,并且能在这个过程中获得一定的自身经验。

2延续性自我管理教育效果评价

延续性自我管理三个月之后,糖尿病专科护士统一使用访谈式与问卷调查的方式对出院的病患进行后续的跟踪采访和访问,把两种方式相结合使用,做好问卷调查,由护士提出问题、病患做出相应的回答,并且事后对问卷进行分析。利用SPSS17.0系统对于糖尿病患者的数据分析,以例数和百分比为计数资料分别对其进行描述,不同的组之间要采用X2来进行检验;用均数、标准差值去描述计量资料的准确程度,然后使用t进行检验。

2.1服药依从性问卷根据相关文献的记载,编制出止痛药物对于病患的医治作用的问卷调查,问卷应该要囊括以下内容:根据医生的嘱咐按时的服用抑制疼痛的药物,并且根据依从性条目进行是否的断定。问卷调查要控制在0.965的效度指数值,和0.794的信度系数值,以及要达到0.906的折半信度系数值。

2.2自我效能感运用慢性的抑制疼痛的自我效能感表中针对疼痛这一方面做出了一定的评价准则,针对肌肉疼痛,关节疼痛的患者要具有一定的自我效能感,将病患的行为与健康状况进行有效的评估。量表是将三个分量表整合在一起的,一共拥有22个条目;效能表中与疼痛相关的管理项目一共有5项,效能表中与躯体疼痛相关的管理项目以巩固有9项,怎么样应对症状则包括8个条目;利用直线图示的方法进行评估,测试一分代表的是完全没有自信,五分代表的是有充足的信心。各种不同的分数代表的不同的自我效能感,各种分量表得分加起来就是量表的总分数,分数越高就说明效能感越好。

2.3生命质量使用从欧洲引进的糖尿病治疗技术系统研制出来的有关糖尿病病患生命质量的一种测试量表,被用在所有糖尿病病患的生命质量检测上。躯体、角色、情绪、认知、社会是其中涉及到得五个功能领域。不同的条目是分为四个等级的,分别是“无”“一点”“比较多”“很多”。根据不同的赋值与整体的生活质量等级分别给出不同的评断结果。领域中把各种条目相加起来就是所有条目的总数,大概的得到这个领域中的得分,再利用极差化的特点对线性作以转化,把大致的分数转变成在0~100的准确值得分,分数越高就可以说明自身的生命质量也具有一定的高效益。这个量表效度很好,所以对于我国的糖尿病病患有一样的治疗效果。

3总结

慢病自我管理总结范文第3篇

组成培训专家组,由科主任任组长,由长期从事糖尿病管理和教育的医务人员负责制订并实施授课计划。

1.1培训内容及教程

以《中国糖尿病防治指南》[3]和我科自编的《糖尿病家庭保健员计划指导书》为基本教材,向糖尿病家庭保健员讲解糖尿病基础知识,饮食、运动、口服药物、胰岛素注射指导、低血糖知识指导、自我管理、血糖监测、并发症、胰岛素泵的管理、心理及自我管理技能的支持等内容,同时对其他慢性病的防治、心肺复苏、医学伦理学等知识进行培训。

1.2培训方式

①理论培训与互动、讨论、相互交流相结合。考虑到家庭保健员年龄偏大,记忆力和接受能力较差等原因,我们将培训内容制成幻灯片,并将控制血糖的各个方法做成看图说话,通过图文并茂的方式让大家学习简单易懂。一周学习两次,一次理论培训,一次互动讨论。可提高学习积极性,也可增进保健员之间的互动,便于保健员带领患者进行运动。进行糖尿病低血糖知识指导时,制作并发放糖尿病自救卡,以便于发生低血糖时快速纠正低血糖。②分类培训与入户指导相结合对糖尿病患者及其家属进行针对性培训,例如糖尿病合并心脏病、高血压的患者、糖尿病足的患者等,对接受能力较差的家庭保健员,进行补课或个别辅导,对于使用胰岛素泵的患者,入户进行分析指导,要求家庭保健员定期向医务人员汇报实施情况,以便及时指导,加强理论与实践的结合。③指导自学,向家庭保健员下发《中国2型糖尿病防治指南》,并发放科室自编的《糖尿病家庭保健员计划指导书》。医护人员根据季节安排学习内容,提出知识点,并下发模拟病例卷宗,让家庭保健员进行判断处理,定时由医护人员回收,专家点评,避免单调乏味的理论讲解,促进了理论与实践的结合。

1.3评价内容

①糖尿病相关知识评价。采用世界健康基金会中国糖尿病教育项目组提供的“糖尿病知识问卷”,共25题,每题4分,满分100分。②自我管理能力评价。由笔者参照相关资料自行设计调查表,内容包括遵守饮食和运动计划、遵医用药、监测血糖和定期进行慢性并发症的筛查、参加糖尿病讲座次数及自学次数等内容,共20题,每题5分,评分为3级,好计5分,一般计3分,差计0分,满分100分;问卷经100例家庭保健员前后间隔10周的两次评定比较,重测信度0.89,效度0.84。

1.4评价方式

满10周后进行糖尿病相关知识评价及自我管理能力评价。共发放调查表100份,收回100份,回收率100%。

1.5统计学方法

使用SPSS13.0统计软件包,采用X2检验进行统计学分析。评分标准:糖尿病相关知识、自我管理能力知识掌握合格率两项内容按100分计算,得分在70分及以上者为合格。

2结果

100名家庭保健员掌握的合格率明显优于培训前,且P<0.01,差异具有统计学意义。

3体会

糖尿病等慢性疾病已经成为影响居民健康和生活质量的主要问题,为个人、家庭及社会带来了沉重的经济负担。这些健康问题的凸显,使人们更加愿意采纳健康的生活方式,以达到促进健康和提高生活质量的目的。而家庭保健员的培训不仅把防治和保健知识技能传播出去,更强调培养家庭成员的医疗保健意识,使其能够承担自己及家庭成员的健康教育及管理,起到医患沟通的作用[4]。如何让家庭保健员更有效的掌握糖尿病护理的专业知识,形成有效的培训方法,是每一个医护工作者特别是糖尿病专科医护人员应有的责任。笔者从多年的糖尿病护理的经验中总结出了一套适合不同年龄阶段的糖尿病家庭保健员学习的培训方法,以理论培训与互动、讨论、相互交流相结合,分类培训与入户指导相结合对糖尿病患者及其家属进行有针对性培训,再结合相应的教材进行理论强化,达到易学、易懂、易记的目的。经过本培训方法培训的糖尿病家庭保健员抽样调查合格率得到明显提升,且P<0.01,差异具有统计学意义。

慢病自我管理总结范文第4篇

除夕之夜礼炮震天,团圆酒宴觥筹交错。春节里喧嚣的一幕幕让空气浮躁,也让心跟着浮躁。

浮躁不是好事,这是大家公认的。但在某些时候,却又不得不浮躁。就像在春节里的日子,必要而过度的敬烟与喝酒,必要而过度的言谈与吹捧,必要而过度的娱乐与熬夜……由于礼尚往来的缘故,一切都是必要而过度的。

按照我们的常识,浮躁中的“必要而过度”,以及这些身体不能承受之重的行为、生活方式,最容易让人滑进“亚健康”的深渊。吃得好、喝得好,却不一定身体好,更让人头疼的是,这种状态下,慢病如影随行。

先说“亚健康”。实际上,中医学中,“亚健康”被称“未病”。“未病”不是没有病,也不是重疾大病,按中医观点而论,是身体已经出现了阴阳、气血、脏腑营卫的不平衡状态。通俗点说,亚健康的表征是,注意力不太集中;睡觉时间越来越短,醒来还想继续睡;想做事时,不明原因地走神,脑子里想东想西;看什么都不顺眼,烦躁,动辄发火等等。对应这些专家总结出来的观点,过完节的你,是否还处在“亚健康”?

再看“慢病”。众所周知的慢病种类包括:心脑血管疾病、糖尿病、呼吸系统疾病等等,如何治疗慢病也是医疗界面临的重大课题。而在春节每日你来我往、顿顿饕餮大餐,再加上鞭炮开禁后的硝烟弥漫,这些恰恰又可能成为慢病生长的温床。过完节的你,是否又开始担心自己的“慢病”了?

都是浮躁的错,都是浮躁惹的祸。从社会的角度看,这就是所谓“节日病”的本质。

有人说,现在的浮躁,是因为人有钱了,肆意妄为就闹腾了;还有人说,现在的浮躁,是因为人没信仰了,底线沦丧后就发昏了――事实上,有钱不是错,没信仰也能活得很好,关键在于能不能把持住那颗浮躁的心。不管是有钱了,还是没信仰了,并非使人浮躁的绝对因素。更重要的是,在“亚健康”和“慢病”大范围存在的社会里,是否能清晰地认识到,浮躁的病根到底在哪里?浮躁的解药到底在哪里。

自己的状态自己最清楚。就像是脚上的鞋,舒不舒服都是自个的事。所以,当我们身处喧闹,身处灯红酒绿的当下,做好自我管理,一如对待慢病的自我管理,才是根本。

慢病自我管理总结范文第5篇

近年来,随着经济的发展和生活水平的提高,痛风发病率逐年升高,其疼痛是关节炎中疼痛最严重的一种[1],严重影响了人们的生活质量,因此降低血尿酸水平,预防痛风发作,降低痛风发病率对提高人们身体健康水平有非常重要的意义。如何使痛风病人改变不健康的生活方式,并能长期维持有利于健康的行为,是对其实施护理干预的关键,其中重要的措施则是健康教育。现我们将赋能教育模式的理念引入对部分难以维持长期行为改变的痛风病人的健康教育中,对其进行了护理干预,取得了良好的效果。

1 临床资料

2011年4月—2012年3月我科收治的非首次发作的、年龄为50岁以下的、学历为高中以上文化程度的痛风病人15例,其中男性14例,女性1例,将赋能教育理念引入健康教育后,比以往的说教式教育收到了更为显著的效果,受到病人及家属的好评。

2 方法

2.1 赋能教育的定义。赋能被定义为帮助别人发现或使用其内在的能力去控制自己的疾病,它是美国糖尿病协会着重推荐的糖尿病教育理论,其核心是病人具有自我管理的完全责任。其5个基本步骤:确立问题,表达情感,设立目标,制定计划,效果评估[2]。我们将其借鉴过来,应用于痛风病人的教育中。

2.2 赋能教育理论的实践。

2.2.1 确立问题。根据病人填写的自我生活习惯调查表,针对性地向病人提问,问题如:当你得知自己患痛风时的感受是什么?你了解痛风这个疾病吗?你觉得痛风是可以实现自我管理的吗?你觉得在自我管理中最困难的是什么?

2.2.2 表达情感。问题明确后,鼓励病人表达情感。目的是帮助病人进行宣泄,确认和讨论痛风的危险因素,促进病人思考和承担自我管理的责任。病人在回答上述问题时已经开始滔滔不绝地讲起自己的经历,讲到自己工作的劳累、应酬的无奈、内心的挣扎等。此时需充分体现赋能教育的灵魂——以病人为中心,教育者更多的是倾听、鼓励、支持,且对病人的言语不加任何判断。然后再根据病人的特殊情况给予提问。如病人讲到:“自己工作没规律,吃饭没规律,应酬也很多,很多时候身不由己,我也知道不能吃的太好,不能多喝酒,但是……”。此时教育者说:“你说的情况,很多人都有这样的经历,但有更多的人克服了困难,改变了生活方式,缓解了或预防了并发症的发生,那你认为该怎么办?”“您打算怎样改变这些问题?”“一小步一小步,慢慢改变,能做到吗?”。

2.2.3 设立目标,制订计划。此阶段教育者不能强加给病人目标,而是要通过谈话引导病人自己设立目标,目标可以使体重得到控制、饮食运动习惯的改变、心理状态改善等。目标可以很具体。这样的目标是病人应用自己的内在动机自己做出来的,这样就使病人更进一步地承担起自我管理的责任。在讲到痛风控制目标时需向病人强调控制的目标不是让病人做教育者认为对的事,而是根据自己的情况设定适合自己的目标,逐步提高自我护理能力。

2.2.4 效果评估。评估结果时同样多采用提问的方式,如“目标完成了,你从中学到了什么”,病人回答问题的过程同样是回顾经历和总结经验的过程。

2.2.5 积极坚持随访教育。痛风健康教育应延伸到病人出院后,保证病人定期、规律随访教育,是住院保健效果的重要保证和延续。随访教育中同样遵循赋能教育的原则和方法,旨在使病人成为被赋能的、知情的、积极的病人,使其主动维持长期行为改变。在进行赋能教育时灵活应用以下技巧:强调痛风病人有责任对自己的疾病自我管理负责;尊重病人的信仰、生活习惯;教育的同时充分结合每位病人的临床特点、社会心理状况、自我管理状态;教育病人根据自己的实际情况制定目标,同时注意引导病人设立切实可行、能够达到的目标,而不是依从于教育者的指导,积极为病人创造社会支持和自我管理支持;强调病人有充分的能力做好自我管理。

3 效果评估方法

3.1 需求满足程度。饮食和运动习惯的改变对患者生理,心理满足程度的影响,分为完全满足,大部分满足,基本满足,少部分满足,完全没有满足5级评分,分别为5分、4分、3分、2分、1分。

3.2 沟通的效果。显效:能有效及时的反映出病人的心理感受和需求,并立即想要设立目标,制订计划,沟通的时间≤30分钟;有效:能反映病人的心理感受和需求,并表示可以考虑将护理人员讲述的痛风的知识自行实现管理;无效:不能及时反映病人的心理感受和需求。分别分值为3分、2分、1分。

3.3 对护理健康教育工作的满意度。分为非常满意,大部分满意,基本满意,少部分满意,不满意5级评分,分别为5分、4分、3分、2分、1分。

4 结果

经统计,病人制定目标并实施后,需求满足程度、沟通效果及对护理健康教育工作的满意度:需求满足程度评分≥4分者15例,其中5分者1例,4分者14例。沟通效果得分≥2分者15例,有效沟通率100%。对护理健康教育工作的满意度≥4分者15例,其中5分者10例,4分者5例,满意度100%。

5 讨论

痛风是一种终身性疾病,发作时痛苦万分,生活质量受到严重影响,只要病人掌握该病的防治知识,科学合理的安排饮食,运动及治疗等,是可以避免反复发作的。传统的健康教育仅仅是以痛风这个疾病为中心,多关注病人的试验室指标,护士作为教育者不断的填压式的灌输痛风知识给病人,告诉病人需要依从教育者的建议。但往往在这一过程中,医护人员忽略了病人的一些生理和心理上的需要,从而教育的结果是病人觉得的确是应该改变不良的生活习惯,但是这样的改变会大大影响自己的生活质量,因此往往无法坚持延续那些良好的行为习惯:而赋能教育模式却是以病人为中心,兼顾了病人的生理与心理,社会各方面,同时护士和病人是合作者,护士为病人提供信息和支持,鼓励病人做出决定,而病人才是痛风自我控制的主人,让良好的行为习惯的改变找到内在动力。我们将赋能教育模式应用于痛风病人的健康教育中,迎合了健康教育向强调个体化,着重行为改变和健康促进方向发展的趋势,建立了良好的护患关系,提高了护理质量,同时也促进了护士在行为心理学,人际关系学等学科的学习。

参考文献

慢病自我管理总结范文第6篇

【关键词】 维持性血液透析; 认知行为干预; 自我管理行为; 依从性

doi:10.14033/ki.cfmr.2017.8.015 文献标识码 B 文章编号 1674-6805(2017)08-0026-02

近年来,我国慢性肾病致终末期肾病患者的发病率呈逐渐上升趋势,且年轻化。研究报道显示,我国每年新发尿毒症患者中80%是青年人[1]。维持性血液透析和肾移植是治疗终末期肾病的主要手段,据美国一项系统报告表明,全世界80%以上终末期患者主要依靠血液透析治疗维持生命[2]。中青年是社会和家庭的主要支撑者,疾病因素、经济因素、家庭功能、治疗特点等导致患者疾病自我管理行为和治疗依从性较差[3-4]。因此,本研究旨在探讨认知行为干预对MHD患者自我管理行为和治疗依从性的影响,为提高MHD患者自我管理行为能力和治疗依从性提供参考,现报道如下。

1 资料与方法

1.1 一般资料

在总结相关研究基础上,选择2015年11月-2016年3月在笔者所在医院血液净化中心行MHD治疗患者84例,男46例,女38例。按随机数字表法分为试验组和对照组各42例。纳入标准:血液透析时间≥6个月,年龄18~59岁;具有良好的思维和理解能力,能熟练使用智能手机者;知情同意,自愿参加。排除标准:合并严重心、脑血管等并发症者;有精神疾病史者。研究过程中,有5例患者由于未完成随访而脱落,脱落率为5.95%。最终试验组完成39例,对照组完成40例,两组患者脱落率比较差异无统计学意义(P>0.05)。两组患者年龄、性别、经济收入、文化程度、医保类型等一般资料比较,差异无统计学意义(P>0.05),具有可比性。

1.2 方法

对照组给予常规健康指导。重点加强心理干预,针对患者对疾病不确定感给予心理支持;根据患者饮食喜好制定合理饮食计划;强调规范服药、治疗的重要性;根据个体情况合理制定运动计划;加强对身体各指标的监测,规范动静脉内瘘的护理,如有异常及时寻求医疗帮助。试验组在对照组的基础上给予认知行为干预。具体方法如下:(1)准备阶段。建立认知行为干预研究小组,由1名护士长、1名肾内病科医师、2名护师组成。查阅国内外维持性血液透析健康教育研究现状,制定健康教育路径;培训相关研究干预者,保证干预方法、过程、评价的一致性与规范性;建立微信名为“血透健康之家”的微信公众号,并加入参与研究的患者。(2)认知疗法(第1周)。采用集体讲座、个体交谈、微信健康读报、健康宣传手册相结合的认知干预方法。帮助患者正确认识维持性血液透析及疾病本身的病理变化知识,通过微信平台集体探讨患者对疾病的疑惑,并个体化的指导。(3)行为干预(第2、3周)。通过理论知识的理解,诱导患者认知行为改变的重要性。结合前期干预小组制定的行为改变路径,并根据患者个体情况,制定个体化的健康改变方案。并与每周三、六通过微信平台上传个体健康资料。干预小组成员通过患者的个体健康资料及时发现并调整存在不合理的健康措施,对于病情严重的及时通知患者就医。(4)合理情绪疗法(第4周)。鼓励患者表达真实情绪,并合理利用倾听、同理心、肯定等沟通技巧。分析患者存在的不合理情绪产生的根源,通过与患者讨论,改变患者其不合理的认知,建立正确的信念与情绪表达方式,增强患者治疗的信心。(5)放松训练(第5周)。指导患者身、心放松方法。根据患者体质辨别,选取有针对性的音乐干预。(6)心得体会交流(第6周)。集中所有试验组患者,以圆桌会议的形式,分享患者前期的体验与收获,并深入探讨患者尚存在的健康问题,以全面提高患者自我管理行为与治疗依从性。

1.3 研究工具

1.3.1 血液透析患者自我管理行为量表 该量表由王爱平等[5]编制,专门针对血液透析患者研发的,具有良好的信度和效度,可用于临床科学研究,Cronbach’α系数为0.813。包括20个条目,4个维度,采用1~4级计分,总分20~80分,得分越高则表明自我管理能力越好。

1.3.2 治疗依从性量表 该量表由张艳等[6]研制,专门针对维持性血液透析患者研发的,具有良好的信度和效度,可用于临床科学研究,Cronbach’α系数为0.943,CVI为0.877。包括23个条目,4个维度,采用likert 5级评分法,反向条目反向评分,得分越高则表明依从性越好。

1.4 统计W处理

采用SPSS 21.0统计软件进行数据处理,计量资料以(x±s)表示,采用t检验,计数资料以率(%)表示,采用字2检验,P

2 结果

2.1 两组患者干预前后自我管理能力评分比较

维持性血液透析患者自我管理行为总分经重复测量方差分析显示:时间效益、组间效益、交互效应差异均有统计学意义(P

2.2 两组患者干预前后治疗依从性评分比较

维持性血液透析患者治疗依从性总分经重复测量方差分析显示:时间效益、组间效益、交互效应差异均有统计学意义(P

3 讨论

3.1 认知行为干预可提高维持性血液透析患者自我管理行为

自我管理能力是指患者面对慢性疾病过程中对症状、治疗、生理、心理、行为等做出改变的能力[7]。中青年正处于人生的黄金阶段,不仅是家庭的支柱,也是国家劳动力的主力。终末期肾病使患者需要靠血液透析维持生命,不仅使患者承受疾病带来的巨大痛苦,也给患者家庭带来巨大经济压力。在长期的治疗过程中,患者容易产生对治疗的抵抗情绪,从而降低自我管理行为。MHD患者自我管理行为能力直接影响患者治疗效果与并发症的发生,是终末期肾病患者防治的关键。本研究结果显示,认知行为干预后,试验组在不同时间点自我管理行为总分均高于对照组(P

3.2 认知行为干预可提高维持性血液透析患者治疗依从性

治疗依从性直接关乎到患者血液透析的效果及预后。相关研究显示,国内血液透析患者的不依从率为41%~63%[8-9]。王玉[10]研究表明,血液透析知识缺乏、护患关系一般、负性情绪、透析时间是影响患者治疗依从性的主要因素。本研究结果显示:认知行为干预后,试验组个时间点治疗依从性均高于对照组(P

总之,中青年维持性血液透析患者由于其特殊心理变化,在工作中应加强沟通交流,改善护患关系,加强血液透析相关知识的指导,提高患者自我管理能力和治疗依从性。

参考文献

[1]史小G,时秋英,徐甜甜,等.中青年血液透析与腹膜透析患者生命质量的多中心调查[J].广东医学,2016,37(4):605-607.

[2] UNITED STATES RENAL DATA SYSTEM.The 2008 annualdata report graphics as microsoft Power Point color slides[EB/OL].United States Renal Data System,2010-3-10.

[3]赵慧芬,尤燕清.家庭支持对维持性血液透析患者自我管理的影响[J].中国中西医结合肾病杂志,2014,15(11):971-973.

[4]Chauhan R,Mendonca S.Adequacy of twice weekly hemodialysis in end stage renal disease patients at a teriary care dialysis centre[J].Indian Nephrol,2015,25(6):329-333.

[5]王爱平,冯茂玲.血液透析患者自我管理行为问卷的开发[J].中国卫生统计,2005,22(6):368-372.

[6]张艳,黄金.终末期肾病维持性血液透析患者治疗依从性量表的编制[J].中国全科医学,2013,16(10A):3312-3316.

[7]刘丽,矫健梅,安丽伟,等.家属强化教育对维持性血液透析患者自我管理能力的影响[J].护理杂志,2011,28(9A):12-15.

[8]张艳,黄金.终末期肾病维持性血液透析患者依从性研究现状[J].齐鲁护理杂志,2012,18(12):43-44.

[9]周燕飞.ICU综合征发病危险因素病例对照研究及预防[J].护理学报,2011,18(10B):35-37.

慢病自我管理总结范文第7篇

[关键词] 糖尿病;个体化教育;集体教育

[中图分类号] R587.1[文献标识码]C [文章编号]1673-7210(2009)01(c)-080-02

糖尿病(DM)是由遗传和环境因素相互作用而引起的一组以高血糖为共同特征的代谢异常综合征[1]。在DM治疗方法中,DM教育越来越受到重视,是糖尿病治疗工作中的核心,DM健康教育的效果与教育模式、方法、时间等诸多因素有关[2]。健康教育的实质是一种干预,向人们提供改变行为和生活方式所需的知识、技术和服务等,使人们面临各层次的健康问题时,有能力做出抉择[3]。笔者选择了2006年7~12月在我科住院的2型糖尿病(T2DM)患者116例,分为两组分别进行个体化教育和集体教育,分析糖尿病个体化教育的效果。现报道如下:

1资料与方法

1.1一般资料

116例T2DM患者,均符合WHO关于糖尿病诊断新标准,能参加日常活动,与之交谈并合作,将7、9、11月住院患者作为个体化教育组(A组);8、10、12月住院患者作为集体教育组(B组)。A组60例:男性35例,女性25例,年龄(46.00±5.80)岁。B组56例:男性29例,女性27例,年龄(45.00±6.10)岁。两组患者年龄、职业、文化程度、教育前血糖水平差异无统计学意义(表1)。

表1 糖尿病患者一般情况比较

1.2方法

1.2.1集体教育方法由内分泌专科医生或专业护士在医生办公室每周三下午15∶30~16∶30组织患者进行糖尿病相关知识讲座,内容包括:①糖尿病的概念、症状、综合治疗原则,急、慢性并发症的防治及预防等。②针对个人情况制定食谱。③常规糖尿病护理,讲解足部护理知识、血糖监测方法及如何进行运动锻炼。④药物治疗及胰岛素治疗,指导患者学会注射胰岛素的方法、部位及注意事项,胰岛素的保管、低血糖的表现和处理以及如何预防等。⑤出院后的自我护理能力、定期复诊等。

1.2.2个体化教育方法由主管护士每天采取一对一的个体化指导方式,针对患者的不同情况进行讲解直至掌握,每天30 min,共10次,内容包括:①糖尿病的概念、症状、诊断等基础知识。②根据患者身高、体重、运动强度、并发症等情况,制定个体化食谱,并且教会患者掌握食品换份,建立合理的饮食。③根据患者的血糖、并发症、年龄等情况,制定患者喜欢的有氧运动方式,每周3次以上,每次1 h,定时定量,达到运动强度的要求。运动不宜空腹,运动前后监测血糖,随身携带糖果及糖尿病卡,运动后应做好运动日记。④糖尿病治疗方法:口服药及胰岛素的作用机制、种类、用法及副作用,教会患者胰岛素注射方法、部位、注意事项及保管方法。⑤血糖监测的意义、方法及频率,养成每天自我监测记录的良好习惯。⑥指导患者做好日常足部护理,预防糖尿病足的发生。⑦每次留一定时间为患者答疑。⑧出院后每2周电话随访1次,了解出院后患者依从性及存在的问题,并采取干预措施,两组在教育后3个月和6个月分别进行FPG、2 hPG、HbA1C测定评定。

1.3统计学方法

使用SPSS 10.0软件,计量资料采取t检验,计数资料采用χ2检验,进行统计学分析。

2结果

糖尿病患者血糖水平比较:教育后3、6个月,A组FPG、2 hPG、HbA1C与B组相比,差异具有统计学意义(P<0.05),表明个体化教育患者控制的更为理想。教育后6个月,A组患者3项指标仍在继续改善,特别是FPG与教育后3个月相比,差异具有统计学意义(P<0.05),而B组患者2 hPG、HbA1C则无进一步改善。见表2。

3讨论

3.1个体化教育有利于患者对糖尿病知识的掌握

从表2中得知,个体化教育与传统的集体教育相比,具有明显的优越性,B组教育后3个月的各项检查结果好于教育前,但6个月后效果不明显。由于糖尿病是慢性终身疾病[2],会使患者产生懈怠情绪,遵医行为受到影响。因此,健康教育需反复进行。在征服糖尿病这个现代慢性疾病的过程中,人们不仅需要药物,更需要更新知识[4]。个体化教育可充分调动患者的主观能动性,积极配合治疗,使患者自觉坚持合理的生活方式,改善生活质量。

3.2个体化教育有利于患者病情控制

糖尿病教育是糖尿病综合治疗中不可缺少的一个重要组成部分,对改善疾病控制情况、提高生活质量、减少医疗费用和改善医患关系均有较大的价值[5]。糖尿病治疗强调早期、长期、综合治疗及治疗方法个体化的原则[1]。综合治疗措施包括糖尿病健康教育、饮食治疗、药物治疗和自我监测几个方面。DM健康教育是重要的基础治疗之一,应对患者和家属耐心宣教,治疗需持之以恒,生活应规律,戒烟和烈性酒,讲究个人卫生,预防各种感染。目前,采取集体教育已难以满足患者自我管理的需要,开展糖尿病个体化教育势在必行[12]。本研究显示,A组较B组效果显著,表明个体化教育血糖控制更为理想,延缓并发症的发生和病情的发展,减轻了家庭和社会的经济负担[6]。

总之,糖尿病个体化教育模式克服了以往糖尿病教育的缺点,能够有针对性地、有效地解决患者个体存在的问题,实现了教育个体化、系统化,出院后定期随访,复查、咨询、指导保证了糖尿病教育的连贯性和重复性[7,8]。通过本研究结果分析和总结,笔者认为:对DM患者实施个体化教育能有效地控制血糖水平,提高自我管理能力,能有效地防止并发症的发生,较传统的集体教育模式具有明显的优越性。不失为DM治疗的一个新的有效措施,值得临床推广。

[参考文献]

[1]尤黎明,吴瑛.内科护理学[M].第4版.北京:人民卫生出版社,2006.413.

[2]王国华,崔丽娟,杨红艳.个体化教育对糖尿病患者血糖水平和自我管理能力的影响[J].护理管理杂志,2007,7(10):9-11.

[3]刘俐惠.运用糖尿病生命网对糖尿病患者实施健康教育的效果研究[J].护理管理杂志,2006,6(11):45.

[4]许梓荣.护士在糖尿病教育和管理中承担着重大责任[J].中华护理杂志,2004,39(10):727-729.

[5]Brown SA.Studies of education interuevtions and outcomes in diabetic:a Meta-analdysis review[J]. Patient Educ Couns,1990,16(3):189-215.

[6]王艳红,张梅.糖尿病健康教育在糖尿病治疗中的作用[J].四川医学,2006,9(27):978-979.

[7]尹树田.医院人性化服务的实践与思考[J].中国医院,2007,11(2):41-43.

慢病自我管理总结范文第8篇

【关键词】健康讲座;糖尿病;干预

【中图分类号】R587.1 【文献标识码】A 【文章编号】1004-7484(2013)05-0020-02

The intervention analysis of the health lectures to the court diabetics

PAN Ai-di CHEN Li-lei LUO Shu-feng

(The 92nd Hospital of PLA Policlinic and Cardiovascular Endocrinology,Nanping Fujian 353000,China)

【Abstract】Objective: Discuss the nursing intervention of the health lectures to the court diabetics. Methods:Hold health lectures, establish archives for patients,and distribute health education pamphlets. Results:The patients can master good knowledge of diabetes and improve their self-care abilities after discharge. Conclusino: Extended the mode of health education,intervened the process of the patients’ treatment and rehabilitation, enhanced their self-control ability of the disease after discharge,and improve their life quality and satisfaction.

【Keywords】Health lecture;Diabetes;Intervention

糖尿病是一种慢性终身性疾病,是由多种原因引起的慢性高血糖为特征的代谢紊乱。如果长期血糖控制不良,可引起心血管、神经、肾脏、眼及感染等多种并发症,致残率及病死率极高[1]。为了提高患者出院后糖尿病知识及自我控制疾病的能力。我科从2011年5月至2012年12月对285例在院2型糖尿病(DM)患者进行健康讲座干预,收到了良好的效果,报告如下。

1 资料与方法

1.1 资料:本组男性156例,女性129例,年龄23-85岁,文化程度为小学-本科学历。其中病程5-10年132例,10-20年98例,初次发病55例。所有患者经过住院治疗,血糖调控基本稳定,空腹血糖

1.2 方法

1.2.1 确定合格的健康讲座护士:要求本科学历,在内分泌专科工作5年以上,或取得糖尿病专科护士资格的护士。能讲标准的普通话,具有丰富的临床经验及专科理论知识,较好的沟通技巧和良好的语言表达能力[2],能为患者提供正确的自我护理知识,提高患者对糖尿病的认识。

1.2.2制定健讲座计划:根据糖尿病的发生、发展和转归,从正确认识糖尿病、到如何控制糖尿病和预防并发症、如何正确注射胰岛素和监测末梢血糖等几个方面制定健康讲座计划。制定详细的健康讲座时间表,作为糖尿病患者入院后入院宣教的一部分内容,建立参与讲座病人的档案。档案内容包括:姓名、年龄、文化程度、糖尿病病程、血糖情况、用药情况、有无并发症等。并制作糖尿病健教育的图片和宣传册,健康讲座时分发给病人。

1.2.3健康讲座的时间和内容:在每周的星期四下午15:00-17:00举行专家讲课。结合幻灯片、图片、实物、示范等形式,用浅显易懂的方法进行讲解,并对现场病人咨询的问题进行分析总结,就大家集中提出的问题,进行现场健康讲座。指导病员出院后的合理治疗和生活方式,加强患者在饮食、运动方面的自我护理能力,强调低血糖的预防和护理及其他并发症的预防和护理等。

1.2.4干预方法:健康讲座后评估患者,对糖尿病的认识及自我护理能力的掌握,如注射胰岛素或监测末梢血糖的方法不正确、对糖尿病自我管理的相关知识未掌握等,及时正确干预,并做好登记。对于一直掌握不好的患者,进行持续动态干预,如与经治医生一起制定可行的治疗方案或加强出院后的随访。

2 结果

健康讲座后患者能较好的掌握糖尿病知识,提高患者出院后的自我护理能力,有效控制疾病和预防并发症,提高生活质量。另外,通过健康讲座及时解决患者遇到的各种身心问题,提高患者满意度。

3 讨论

3.1 是增强病人遵医行为的有效方法:糖尿病患者遵医率的高低直接影响到治疗效果的好坏[3]。怎样有效、安全地控制血糖,减少糖尿病的危害因素是糖尿病防治和康复的关键。因此,糖尿病病人只有很好地遵从医嘱,才能有效地控制血糖,延缓并发症的发生,提高生活质量。目前,绝大多数糖尿病患者对糖尿病认识不足,出院后不能很好的进行自我护理,病人遵医行为明显减弱。因此,我们开展健康讲座延伸健康教育,了解患者的健康需求及自我护理能力,有针对性予以个体指导,使患者能有较好的遵医行为。

3.2 促进护患和谐,提高病人满意度:通过健康讲座,增强了护患沟通,护士能及时发现异常情况并给予正确指导。通过互动不仅增进护患了解,更增加病人对护士的信任,密切了护患关系,更重要的是能督促患者坚持治疗,监测病情,对控制糖尿病有益。患者在护理中感觉的关怀越深,对护理的满意度越高,也为医院赢得了信誉。

4 体会

现代综合治疗糖尿病的措施包括:自我管理教育、饮食控制、运动疗法、降糖药物及自我监测五项内容。可见教育已成为糖尿病不可缺少的重要组成部分[4]。开展健康讲座是一种随着医学模式转变而出现的一种新的健康教育形式。讲座式健康教育具有针地性强、交流充分、反馈及时的特点[5],能增强病人对所患疾病知识了解的兴趣,有效地解决病人的实际问题,正确提供有关治疗、保健、护理信息等特点。通过健康讲座的护理干预能使病人掌握健康保健知识,增强自我控制疾病能力,提高病人生活质量,促进身心健康起到积极的作用,值得推广。

参考文献:

[1] 李雪琴,蔡红卫.糖尿病患者院外遵医行为的调查[J].中华护理杂志,2004,39(7):205.

[2] 罗小娟,谢佩珠.电话回访外科出院病人的体会[J].南方护理学报,2004,11(2):48.

[3] 刘岳南,段琪.电话回访对糖尿病患者遵医行为的影响[J].实用医技杂志,2008,16(6):2051-2053.