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 文章中心 > 段考总结

段考总结

开篇:润墨网以专业的文秘视角,为您筛选了八篇段考总结范文,如需获取更多写作素材,在线客服老师一对一协助。欢迎您的阅读与分享!

段考总结范文第1篇

我一向数学很好,可是这次鬼使神差的考了那么点分数,翻开卷子一看,红红的大叉一个接着一个,看的我额头直冒汗,再仔细一看,这些题目没一道不会做的,不是计算错误就是审题不清,犯的竟都是低级的错误;而语文在基础题上居然扣了好几分,这让我心痛不已,发誓下次考试之前绝对不再吊儿郎当的,一定要好好复习基础知识,而作文则也扣了不少的分数,整篇文章苍白无力,像是在打流水账,可是我也很无奈呀,肚子里啥都没有,想写也写不出来,我不由暗暗后悔,决定一定要听老师的话,坚持每天写日记并增加阅读量;再看看英语呢,我就更是欲诉无门了,这儿没加“s”,那儿忘记了问号,分数毫不留情面的被减去了,可是没有一体是我不会的,这都是粗心大意结果,可是我现在也回天无力了,我不由得一拍脑袋,心中有一种欲哭无泪的无力之感,我嗟悔无及,告诫着自己下次一定要认真检查,绝能再这么浮躁。

我知道这次考试老师和家长都对我有着很大的期望,可是我让他们失望了。对于这点我感到十分抱歉。但通过这次考试我也发现了自己不足点,俗话说的好,有失必有得嘛。

首先我要改掉考试不认真读题不仔细的坏习惯。我做题时总是只看了前面一半后边的要求还没看到呢,答案便已近写了上去,往往会使我失分。

这也许和答题技巧有关系,但总之我在以后的考试过程之中一定要审题认真,仔细读题,把题目看准、看好。时间允许的时候要多检查几遍,绝对不允许自己再犯类似于此的无谓的错误。

其次,我还要加强语文、数学、英语三门主科以及政治、历史、地理、生物和物理的习题强化。通过考试,我终于明白山外有山,人外有人。平日大家都聚在一起做一样的题目,感觉不出来有什么明显的差异。可是一当考试,才发现原来那么多考试题目是我从来看都没看过的。只怪自己平时上课听得不够认真,练习题做的太少。我绝不能允许自己再这样继续下去,应此,我一定要加倍努力,从这次考试之中汲取教训,为下一次考试做好准备,打好基础。

段考总结范文第2篇

盈利模式成“痛点”

据报道,现如今,移动医疗产业发展迅猛。作为民生保障与刚性需求,医疗资源的长期不足以及分配不均成为“老大难”问题,而移动医疗则可有效利用和分配资源,一定程度上缓解传统医疗的“痛点”。据中国医药物资协会统计,截至2014年,我国共有2000多款移动医疗APP上线。激烈竞争格局下,移动医疗产业发展面临哪些挑战?

在手机上搜索“问诊”,出来很多客户端,其中既有涵盖各大科室的所谓“医院”,也有针对像具体的病症,比如说糖尿病、高血压、皮肤病患者的这样一些专科的“门诊”。针对孕妇、儿童等等这样一些特殊人群的医疗软件也受到用户的追捧。尽管存在着诸多优势,但移动医疗的核心仍在于医生资源,线下就诊是治疗疾病的重要步骤。

江浙沪儿童尿检

半数以上含抗生素

近日,复旦大学公共卫生学院有关“江浙沪儿童普遍暴露于多种抗生素”的研究引起很大关注。相关课题组历经1年多,通过监测江浙沪地区一千多名8―11岁在校儿童人群的尿液,证实样本儿童体内确实存在低剂量的抗生素成分。

化验结果表明,这一千多名儿童中,至少有58%的儿童尿中检出一种抗生素,四分之一的儿童尿中检出2种以上抗生素,有的尿液样本中能检出6种抗生素。此次监测还发现,金霉素、恩诺沙星、泰乐菌素等三种一般只限于畜禽使用的抗生素,在儿童体内均有检出。

执业医师考试有重大变化

段考总结范文第3篇

关键词: 动物学 试题 思考

动物学作为生物科学专业的一门重要专业基础课,它包含动物形态结构、动物分类、动物生态、动物进化等内容。传统的动物学考试客观题多,主观题少,考前学生通常死记硬背,考后易忘。针对以上弊端,我们从2006年开始对动物学课程进行了考试改革,注重学生平时的学习过程,采取平时段考与期末考试相结合的方式。在环节动物门学完后,我们在段考时出了这样一道题:请提出与蚯蚓有关的20个问题,并作解释。题目看似简单,但相对灵活,且无标准答案,从学生答题的情况分析,值得我们思考。

1.试题立意

本题旨在考查学生对环节动物门代表动物蚯蚓的有关基础性、综合性知识,学生可联系实际,从形态、结构、适应、经济价值、分类地位、生活习性等方面提出相关的问题并作解释。题目不要求从哪方面回答,学生答题时不局限于书本知识,可根据自己对知识的掌握情况,从不同角度提出问题并作解释。由于无严格意义上的标准答案,学生的思维空间更加广阔。另外,该题与学生在中学阶段所接触到的试题有明显的区别,更注重学生对平时知识的积累、归纳和对常见动物的观察,并能用已学过的动物学知识,解释日常生活中的一些现象,学会对知识的迁移和运用。另外试题的变化对学生的应变能力、适应能力也是一种锻炼和考验。

2.试题特色

试题立意新颖,符合高校考试改革的趋势:从客观题向主观题转变,从一题一解向一题多解转变,从知识性命题向能力性命题转变,使课程成绩能够真正地反映学生的知识、能力、素质的状况。试题内容灵活,体现了课内与课外、理论与实际等知识的结合,并能延伸到动物学科新的研究成果。试题的变化给师生营造了一种良好的教与学的氛围,给教师创造了一个施展教学个性、大胆进行教改实践的良好环境;使学生有了丰富的想象空间和自由度,有利于学生的个性化发展,有利于学生发散性思维的形成,有利于激发学生积极主动地去汲取新知识、探索新课题的学习热情。

3.答题分析

本次考试参加人数为38人,学生答题情况如下:55%的学生能够提出20个问题并作出相关的解释;13%的学生提出的问题低于10个,最少的仅提出5个问题,全班平均每人提出了16个问题。原因可能有以下几个方面:一是部分学生对动物学的基础知识掌握不扎实,对课堂知识没有及时巩固和总结;二是一些学生只停留于对书本知识的学习,忽略了课外知识的积累,以及知识的实际应用;三是学生对该类试题接触较少,只能想到一些简单的问题,难的问题即使想到了也怕回答不出来,干脆就不写,而对于特别简单的问题又不敢写;四是少数学生的思维方法有一定的问题,想到一个写一个,缺乏系统性的思考。因此,45%的学生没能够达到提出20个问题并作出解释的要求。

从学生答题的质量来看,大致可分为以下几大类型:一是问题过于简单化,如“蚯蚓属于哪个门?哪个纲?”“运动器官是什么?分节属于哪种?”二是提出的问题和解释有科学性错误,如怎样区分蚯蚓的头部和尾部?蚯蚓的头部有哪些结构?“蚯蚓只分布在陆地上吗?”“蚯蚓的寿命一般为多少年,哪一阶段为幼年期、中年期、老年期?”对蚯蚓的再生个别学生解释为体内有某种细胞具有保持原来形状的基因。三是学生提出的问题表述不当,如“蚯蚓为什么能钻泥土?”应改成“蚯蚓适应土壤生活的特征有哪些?”“蚯蚓的肠道中有什么?”应改成“蚯蚓的消化道具有哪些特点?”这样的提问更为确切。四是学生对提出的较复杂问题回答不全面,如“蚯蚓有哪些经济意义?蚯蚓神经系统的特征是什么?”少数学生只提不答,如“蚯蚓之间如何交换信息?”“蚯蚓是怎样逃避敌害的?”

4.学生评价

考试后,参加考试的学生以书面的形式对本次段考进行了小结,从学生反馈的情况来看:学生对该类试题接触较少,课后又没有及时进行归纳和总结,基础知识掌握不牢固,学生在答题时仅停留在面上,无深入的思考和分析。虽然学生的提问和解释存在一定的问题,学生普遍认为这样的试题能够拓宽他们的视野,从以往的死记硬背中解放出来,对转变学习方式、思维方式有积极的促进作用。学生普遍欢迎这样的段考,对提高他们的归纳总结能力、课外阅读能力、自学能力和应变能力有一定的帮助。学生希望在其它科目的考试中多出现此类试题,增加锻炼的机会。

5.启发思考

这次段考从一个侧面反映出当代大学生习惯于死读书、读死书,对学习缺乏主动性,缺乏思考,机械、被动地接受知识,热衷于教师划重点,考前死记硬背。因此,课程考试的成绩往往不能真实地反映学生的全面素质。试想,如果我们把这道动物学试题改为:请提出与蚯蚓有关的50个问题,并作回答和解释或者规定学生必须从蚯蚓的某一方面或某一结构提出相关的20个问题,并作回答和解释,学生又会交上一份怎样的答卷呢?

要改变学生的学习现状,提高教学质量,高校就必须进行教学改革,而考试是教学的一个重要环节,它特有的评定、检测、诊断、反馈和激励功能是其它教学环节所不能代替的。我们应改革现有的考试模式,要从考试方式、考试题型、考试内容进行全方位的改革。我们会通过考试拓宽学生的知识面,提高学生的灵活应变和综合应用等能力,使学生的创造性思维、扩散性思维得到较好的发展,使学生学会理论联系实际,综合运用各类知识分析和解决生活中的实际问题,做到学以致用。

参考文献:

[1]卢祥云,韩曜平,勾影波,张燕萍.动物学课程考试改革的实践[J].陕西教育(高教版),2007,(12).

[2]卢康,荣姜勇.关于高等教育考试制度科学化和规范化的思考[J].考试周刊,2008,(33).

[3]杨继昌.改革考试模式促进学风建设[J].高教论坛,2007,(6).

[4]黄惠.高等学校考试的弊端和对策研究[J].南京工程学院学报,2005,(4).

[5]曾名勇,李巍然.构建多样化的考试模式,培养高素质创新人才[J].中国大学教学,2005,(10).

[6]朱中华.关于高校考试改革的思考[J].黑龙江高教研究,1999,(5).

段考总结范文第4篇

关键词:基础朝鲜语;考试改革;方案;考核;评价

doi:10.16083/ki.1671-1580.2016.01.021

中图分类号:G642.0 文献标识码:A 文章编号:1671-1580(2016)01-0088-03

“基础朝鲜语”课程的教学目的是通过朝鲜语基础知识的讲授及听、说、读、写、译等基本技能的训练,使学生掌握正确的朝鲜语字母的发音、词汇、基本语法、惯用型等知识,为以后的朝鲜语学习打下基础。通过本课程的教学,使学生在听、说、读、写、译等方面达到课程的各项技能要求。该课程在教学内容的选择上非常宽泛,包括语音、词汇、语法、课文等。“基础朝鲜语”作为朝鲜语专业的主干课程,在朝鲜语专业学生的学习过程中占有极为重要的地位和作用,是为视听、会话、阅读、写作、翻译等课程夯实基础的课程。

不难看出,保证学生本门课程的学习效果对于保证朝鲜语专业人才培养质量具有极其重要的意义,甚至可以说关系到朝鲜语专业人才培养的成败。考核是大学教育教学中的一个重要环节,是教育评价的一种重要手段,也是促进教学相长的一个途径。选择合适的考核模式,能够公正地反映学生对所学知识的掌握,检验出学生的真实水平,从而能够准确评价学生,促进学生学习,培养学生的学习能力和创新能力,这对于人才培养质量的全面提高都具有十分重要的现实意义。因此,如何科学准确地检验学生在本门课程学习过程中对知识的掌握和应用能力便成为“基础朝鲜语”课程面临的一个重要课题。

一、传统考核方式存在的问题

过去,“基础朝鲜语”课程主要采取平时考核(出勤情况+课堂表现+课后作业)、期中、期末成绩相结合的百分制考核方式,即学生的平时考核成绩占总成绩的20%(或10%),期中成绩占总成绩的20%,期末成绩占总成绩的60%(或70%)。期中考试与期末考试均采取闭卷笔试考核方式。传统的考核方式主要存在以下问题:

(一)以笔试为主要形式的考核方式不能充分体现本专业的培养目标。本专业的培养目标是培养具备较好的朝鲜语听、说、读、写、译能力的高素质应用型人才。“基础朝鲜语”作为朝鲜语专业课程中的基础课及主干课,单纯采取闭卷笔试考核方式不能充分体现本专业培养目标的精髓,尤其是听说能力的培养。

(二)语言教学的特点是将听、说、读、写、译能力的培养贯穿于整个教学过程中。“基础朝鲜语”作为朝鲜语专业的基础课以及主干课,应从基础阶段开始注重对学生综合能力的培养,但目前的考核方式只局限于读、写、译三个方面,不能全面考核学生朝鲜语的听、说、读、写、译等语言综合应用能力。

(三)对学生平时学习环节督促的时效性不强,不能在平时充分调动学生的学习积极性。语言学习是一个累积提高的过程,需要学生平时勤学、多练,而总成绩以期末成绩为主要依据的考核方式会导致学生不注重平时学习,容易导致期末死记硬背搞突击的现象,使考核的导学促教功能难以发挥。

(四)检验学生韩国语水平的韩国语能力考试以及从2013年6月开始实施的全国高校朝鲜语专业四级考试主要从听力、阅读、写作、语法及词汇四个领域进行评价;本专业改革后的毕业考核也以人才培养目标为契机,从听、说、读、写、译五个方面进行综合评价,因此,传统的考核方式与韩国语能力考试、全国高校朝鲜语专业四级考试以及毕业前考试相脱节。

(五)20%平时成绩的给定,缺乏科学依据,情感分、随意性占较大比例。针对传统考核方式存在的种种弊端,结合朝鲜语专业学生的实际学习情况和该门课程的教学、考核需要,对“基础朝鲜语”课程考核方式进行了改革,并在实践中取得了良好的效果,这对于促进学生的专业学习,提高朝鲜语专业人才培养质量都将产生积极意义。

二、“基础朝鲜语”课程考核方式改革方案

从考核方式上,将笔试这一单一的考核方式调整为听、说、读、写、译相结合的语言综合应用能力全方位考核方式。针对不同能力的考核选用试卷、音频、问答、背诵、口译等不同的考核方式。从考核次数上,将一学期两次的期中、期末考试改为一学期四次的全程形成性阶段考核方式,使考核更全面、更科学、更公正。通过改革调动学生学习朝鲜语的热情和积极性,进而全面提高学生的听、说、读、写、译等语言综合应用能力。

(一)考核成绩评定方法

改革传统的以期末考试为主的考核方式,以专业人才培养目标和朝鲜语教学纲要为基础,从听、说、读、写、译等方面进行全程考核。考试采取阶段性考核形式,每学期考核四次,前三次阶段考试要对听、说、读、写、译五种能力进行全面考核,采用笔试、口试、听力测试相结合的方式。期末考试主要采取笔试的方式,考核本学期所学的所有内容。

每个学期的考核以教学内容的阶段为单位分为四次,每个阶段的考核成绩与期末成绩相结合。全程形成性考核成绩实行百分制,分为四个大部分。前三次考试为阶段性考试,在学期中进行,每次阶段考试成绩各占总成绩的20%,期末考试成绩占总成绩的40%,即第一阶段考试成绩占20%,第二阶段考试成绩占20%,第三阶段考试成绩占20%,期末考试成绩占40%。

前三个阶段是考试、总结、诊断、再学习的过程。从听、说、读、写、译等方面综合评价学生的应用能力,将过程考核与期末考核有机结合,将考试成绩分解到教学的整个过程,强化学生对所学知识的理解和听、说、读、写、译等综合应用能力的培养,同时还能有效地鼓励和督促学生平时努力学习,调动学习积极性。每次阶段考试结束后,学生可以得到学习效果的及时反馈,根据自己的学习情况不断地自我修正,确保较好地完成每一阶段的学习任务。

(二)考核时间安排

除第一阶段的发音部分之外,其他各阶段均以每二至三课的教学内容为一个单元进行一次阶段性考核,考核内容以教学要求和目的为基础,在难易程度适中的情况下,尽量选取题材宽泛的内容,并采用灵活多样的题型。每次阶段考试后及时对学生的学习情况进行客观评价,并根据考核情况总结教与学中存在的问题,讨论教学内容的改进及方法,同时也将这些情况及时反馈给学生。

一年级发音教学阶段的学习是以发音为主,教学内容主要包括发音、词汇、音变现象及少量日常用语,因此,考核主要从听、读、写、译四个方面进行。而其他各阶段考核均从听、说、读、写、译五个方面进行。听、说、写、译等能力的考核可以安排在课内进行随堂考试,考核读的能力即检查背诵课文情况需要较多时间,因此,可以安排在课外时间进行。

(三)考核内容安排

阶段考试的主要考核内容与题型如下:

1.笔试:要求学生在规定时间内笔答词汇、语法、阅读、笔译、作文部分的闭卷试题,分值为60分。笔试可以采用以下题型:翻译单词、选词填空(副词、同义词、反义词、动词多义词)、语法选择填空、语法造句、完成句子、阅读分析、翻译下列句子或短文(汉译韩,韩译汉)、作文等。2.听力测试:听写20个单词,五个句子或听五段会话,根据会话内容回答问题等。分值为10分。3.口试:回答五个韩国语提问(日常会话),分值为10分。4.背诵:背诵一段课文,分值为10分。要求学生背诵短文形式的课文,背诵时重点考核学生的朝鲜语发音、语音语调、流利度、完整度等。5.口译:口译五个句子(汉译韩,韩译汉),分值为10分。如果考试环境条件允许,也可使用同声传译训练室进行口译测试。

三、课程考试方式改革取得的主要效果

(一)加强了对朝鲜语听说能力的考核

朝鲜语应用能力中最为重要的是听说能力。传统的考核方式主要是以笔试为主,考核本身忽略了听说能力,由此导致学生对听说能力不够重视。本次考试改革有效地解决了这一问题。不仅听力与口语考试的分值比例增加,而且在内容上更加生活化、口语化,从初级学习阶段就杜绝了“哑巴朝鲜语”现象的出现。

(二)学生更加重视平时学习过程

阶段性考核是对学生全面、综合的评价,它关注的是学习过程,通过改进学习过程来改善学习结果,让学生参与到全程的评价过程中,使学生认识到,若想取得理想的考试结果,就要重视平时的学习过程。

(三)教师能够有效地指导课堂教学

在阶段性考核中,教师可以通过各阶段的考试反馈、课堂观察等手段对学生的学习过程进行全面、主动的监控。通过考核结果更有针对性地了解学生在听、说、读、写、译五个方面的优势和薄弱环节,更有效地指导课堂教学,并提出个性化的建议,进一步提高课堂教学质量与教学效果。

(四)培养了学生的自主学习能力

由于考试次数的增加以及考核方式的多样化,考核内容变得更加宽泛,不再局限于教科书中的内容,因此,学生若想取得理想的成绩,除了掌握教材中的知识点和教学内容外,还必须大量地进行课外自主学习,这样,学生就会在不知不觉中提高自主学习能力,而自主学习能力的提高必然会带动语言综合应用能力的提高,并最终提高朝鲜语专业人才培养质量。

(五)有效提高了韩国语能力考试过级率

段考总结范文第5篇

同学们早上好:

期中考结束,不知道同学们怎么对待这一张张的试卷?我发现有的同学看完了成绩就把试卷随手一丢,有的可能改完试卷答案就塞进了书包,有的可能还在纠结分数的多少,如果你这样做的话,那么,你就低估了试卷的价值。同学们,我们要让试卷的价值高于你的分数!分数永远是表面的,更重要的是去挖掘分数背后的问题,你要研究的是:做错的题是什么原因:是粗心还是审题不细、思路不清、概念模糊还是知识存在盲点?哪些题型是我的强项、哪些是我的弱项,哪些题型还存在增分的空间,各类题型的答题技巧和思路是什么?只有理性地分析得分背后存在的问题,并努力解决这些问题,你才能充满信心地迎接下一次考试。

我记得世界上唯一一位三夺世界杯冠军、被誉为"球王"的贝利,人家问他:"哪个球踢得最好?"贝利总是说"下一个".我希望我问同学们"哪一次考得最好"时,你们也能充满信心地说:"下一次!"所以,你可以忘记你的分数,但不要丢掉你的试卷,记住:要让试卷的价值高于你的分数,每次考试后利用试卷反思与总结,你才能一次次地进步。这是我讲的第一个方面,通过分析试卷来反思总结学习的情况。

第二个方面,我介绍一种分析成绩的方法:为自己建立坐标轴。那就是用简单的坐标轴来分析本学期所有大考成绩的情况,一张简图看清一学期甚至一学年的学习情况。横坐标轴标明几次考试,我们考过的阶段考、期中考,后面还有元旦阶段考和期末考,这个学期四次大考。纵坐标轴标明成绩在年级的位置,这样确定的折线就能看出成绩是波动还是稳定在特定区间。你要分析成绩波动的原因,稳定的话,各科中可提升的题型有哪些,通过分析成绩走向明确你的目标、努力的方向,你就能够客观地对自己的成绩做出判断与评价。

段考总结范文第6篇

关键词:考试改革;课程考试;可持续学习

中图分类号:G642.0 文献标志码:A 文章编号:1674-9324(2017)10-0224-02

高校积极开展教学改革,试图通过教学形式、教学内容、教学手段等教学方式的变革,提高课堂教学的有效性。而考试作为一项基本的教学环节,是教师检验课堂教学效果的一个重要手段。这种教学效果的检测不能由一个统一的标准来衡量,容易把考试改革局限在考试效益和效果方面上。考试改革不仅仅需要技术上的革新,更需要从思想上的变革。如何在高校开展考试改革,充分发挥考试的功效是一个重要问题。

一、考试改革的功利境界

课程考试是教学活动的指挥棒,对于“教”和“学”具有较强的导向作用。教师要充分利用学生的功利心理(如毕业、评优、找工作或是继续深造等),提高学生对考试的重视程度,从而在考试内容和考试形式等方面进行改革,调动学生的学习积极性,从专业技术层面上,实现考试效益和效果的最大化。文中从以下几方面进行了探讨。

1.考试形式及内容的多样化。考试形式和内容的多样化是大学课程考试改革的一项重要内容。其中,笔试是最常用的考试方式,尤其是低年级的公共基础课考试。笔试通常分为开卷、闭卷、半开半闭形式的考试方式。在考试内容上,注重题型结构和知识点的覆盖,从不同的角度考察学生对知识点的掌握。考试改革可以针对课程性质和学生的不同学习阶段,将笔、口试、小组答辩等多种考试形式相结合,弥补单一考试形式存在的缺陷。高年级专业课考试可以采用小组答辩的形式,考核内容由小组成员共同完成,教师随机选择小组成员答辩,并将答辩成绩作为小组成员的平均考试成绩,这也促使小组成员互相学习,彼此帮助,共同进步。

2.多阶段考试与期末考试相结合。为了获取理想成绩,部分学生往往在邻近考试的时候针对教师的“总结”或是“重点”开始突击学习,这种应试方式导致学生平时不重视学习,对于知识点之间、章节之间、课程之间的逻辑关系难以梳理,课程的知识体系框架难以建立,必然会影响学生的创新性思维和自主学习能力的培养。而从大量的试卷分析和反馈结果来看,一旦涉及到多个知识点的综合运用,即使很简单,试题的得分率也会下降。多阶段考试组织形式能够促使学生把精力用在平时,从终结性评价向过程性评价转变,防止一考定音的弊端。受课时量的影响,在多阶段考试过程中教师可根据课程的性质、特点和学生反馈的情况自主设计切实可行的考试模式和考试内容,在不占用或是尽量少占用学生课时的情况下进行。同时,也可以把多阶段考核内容融入到课堂教学当中,作为前一部分内容的总结和下一部分内容的开启。随着翻转课堂的中国化,以及MOOC的兴起,更有利于学生自主学习。

3.考试结果分析及反馈。对教师而言,考试结果的分析与反馈对于调整教学,完善考试有着重要的作用。考试分析包含两方面的内容:一方面是对学生成绩的分析,能反映出学生对知识的掌握程度;另一方面是对试卷质量的分析,反映出教师的教学水平和教学效果以及存在的不足。尤其是采用多阶段考试形式,能够帮助教师针对每一阶段考试结果的反馈,以及学生反馈的意见及建议,对当前的教学情况和学生的学习情况进行校正。促使教学反思,丰富教学经验,提高教学能力。

对于学生而言,考试不仅是某一阶段学习的结束,更是下一个阶段学习的开始。学习是一个动态过程,多阶段的考试结果分析与反馈,能够使得学生充分认识到自己的不足,及时调整学习状态。

二、考试改革的伦理境界

从专业的角度审视,考试需要内容和形势的变革。从考试改革的功利性角度引导学生,促使学生重视考试,强化学习,考试的效益能够得到明显的提升,具有其合理性。但是如果停留在功利性境界上,只注重提升考试效益,甚至采用强硬或压制的手段和方法,这与其“以人为本”的教学理念相背离,有损学生的身心健康。在这种情况下,越是取得好的考试成绩,对学生的伤害越大。而从人文的角度思考考试内容和形式的变革,更需要的是从思想上的转变,即使学生在自由的、平等的、没有压力的情况下学习,使学生从考试的枷锁当中解脱出来,在“战术”上重视它,在“战略”上藐视它。考试的伦理性境界在于考试要在符合伦理规范的前提下追求其有效性,不仅能看到学生的学习成绩,更要关注学生的学习基础、学习过程、学习目标,重视学生的学习规律、生存状态和质量。考试改革的伦理性境界主要从如下几方面探讨。

1.遵循学生的学习规律和身心发展规律。首先,关注学生的学习起点。考试内容的有效性,是建立在对学生学习起点了解之上的。在忽视了学生本身的学习基础、专业情况以及对考试题型的适应能力和接受能力的情况下进行考核,犹如空中建楼阁,不论考核内容以及考试形式如何千变万化,都难以有效的反映出学生的学习情况。其次,关注学生的进步。学习是一个动态过程,在不同的学习阶段,专业认知能力、学习情感、学习态度及价值观都会有变化。阶段性考试内容及考试形式要与这一动态过程相适应,通过考试结果的分析与反馈,及时调整授课节奏,减缓学习压力,同时引导和促进学生学习。最后,关注学生的学习目标和任务。部分教师更多的关注教学目标和任务,在考试的内容及组织形式上做到极致,而忽略了学生本身对课程学习的目标和对考试结果的预期,从而导致考试预期结果的偏差。总之,教师需要引导学生突破自我约束和限制,才能真正的发挥考试的效用。

2.遵循平等互重的原则,构建和谐的师生关系。首先,关心学生、尊重学生的自由选择。教师基于对学生的责任建立关心关系,是民主的、和谐的,而不是遵循“教育―学生―成绩”的思维逻辑。学生作为学习的主体,具有各自的爱好与兴趣。教师尊重学生的选择,不能以追求考试成绩为借口压制学生,使学生屈服于教师的权威。教师要从情感和技术上与学生进行多方面的交流,在这个过程中,教师越来越多的成为一位顾问,一位交换意见的参加者,一位帮助“发现”问题的旁观者,不断的提升学生的学习境界。其次,引导学生从教师的角度看待问题。帮助学生建立知识体系框架,使得学生更容易接受教师的授课方式和授课逻辑,从而能够梳理课程知识点,把握考试重点。让学生了解考试方式、考试题型、分值比例等情况,减缓考试带来的压力。鼓励学生积极参与考核,师生共同参与学生作品点评或是小组答辩。学生点评成绩作为总成绩的一部分,不仅能够兼顾考试的公平性,防止由于教师的偏见而带来的考试结果的差异,更能够提高学生的学习积极性。

三、考试改革的可持续学习境界

大学课程考试难以脱离功利的境界,那么改革的关键在于教师如何利用学生的功力心理,通过考试内容及形式等方面的改革,强化学生对课程的学习。而构建和谐的师生关系,加强师生交流,减p考试对学生的压力和束缚,是考试改革研究的一个主要内容。在此基础上以考试改革为突破口,通过当前的学习,让学生学会学习,更愿意学习,进而实现没有教导的学习,实现终身学习。考试改革的可持续学习境界主要从以下两方面进行探讨。

1.提高学生的主体意识。教育能够使人走出固有的限制与束缚,不断的释放人的本质力量。这在于学生学习主体意识的提高,发挥学生的自由品性。随着学生主体意识的不断提高,学生把考试作为学习的一个过程,从而积极的对考试结果与考试预期目标进行比较和评价,对某一阶段的学习进行总结。考试改革可持续学习在于学习主体意识的提升,不断的发挥潜能和不断的自我超越,激发学生的学习热情,把学习从考试的枷锁中解放出来。

2.提升学生的学习境界。大学课程考试目的不是选拔个别优秀,而是要促使每一个优秀。要让学生有共同的目标和任务,互相学习,互相帮助,充分发挥各自的特长,最大限度的挖掘潜能,不断的提升学习境界,使得学生更主动学习,乐于学习。如建立学习团队,团队成员共同完成实验或是作品的过程是一个不断发现问题、解决问题的过程,更是团队成员交流经验,知识增长,能力提高的过程。学生不仅享受解决问题带来的成就感,更在增强团队合作意识的过程中达到一种和谐和默契。在满足自我超越意识和批判意识中,积极探索知识的奥秘。

The Study of Ternary Structure of College Courses Examination Reform

ZHANG Xiao-dong,HU Rui-xin

(College of Computer and Communication Engineering,China University of Petroleum,Qingdao,Shandong 266580,China)

段考总结范文第7篇

关键词: 考试模式; 过程化考试; 教学质量; 综合化考试

中图分类号:G642 文献标志码:A 文章编号:1006-8228(2015)02-50-03

Research of evaluation mode in visual basic programming course

Li Guizhi, Zhou Changsheng

(Computer Center, Beijing Information Science and Technology University, Beijing 100192, China)

Abstract: It is difficult for traditional examination pattern to stimulate the enthusiasm of student's independent learning and cultivate them to analyze, solve problems. A new comprehensive and procedural examination mode must be taken to adequately play its role in teaching. In this paper, the drawbacks of VB curriculum examination model are analyzed. Design principles and realizing process of VB curriculum comprehensive, procedural examination mode are given. The practice has shown that the application of this new examination model in VB teaching is conducive to the cultivation of students' personal development and innovative ability. It will help to improve the quality of teaching and achieve talent cultivation goal.

Key words: examination mode; procedural examination; the quality of teaching; comprehensive examination

0 引言

随着信息技术的发展,计算机的应用遍及社会各行各业,计算机应用能力的培养不仅限于计算机专业的学生,运用计算机技术解决专业问题是当代大学生必须具备的基本素质。对非计算机专业学生的计算思维能力的培养是大学计算机基础课程教学的首要任务。“Visual Basic 程序设计语言”(以下简称 VB)作为一门面向对象的程序设计语言,具有简单易学、功能强大、应用广泛的特点。因此,各高校把VB作为非计算机专业进行计算机教育的基础课程之一。

课程考试是整个教学过程中的重要环节,是评价教学质量和学生学习效果的重要手段。科学合理、适合创新人才培养的考试模式不仅能对教学起到反馈、调节、评价、促进作用,而且对培养学生掌握正确的学习方法,调动其学习积极性和主动性,培养其创新能力具有重要作用。相反,不合理的、单一的考试模式会扼杀学生学习的热情和创造力,违背了高校人才培养的宗旨。

本文根据非计算机专业学生学习程序设计的基本特点,结合VB程序设计课程考核体系的现状,探索多元化、过程化考核体系的实现机制,以提高学生学习的积极性和主动性,达到创新人才培养的目标。

1 课程考试的意义和作用

课程考试是完成教学任务、实现人才培养目标的基本手段,其基本目的是检测教学效果,督促学生学习并发现教学中存在的问题。在教学过程中它主要发挥了四方面的作用[1-2]。

⑴ 考评。考试的结果可以作为考评学生的学习效果优劣程度的重要依据,可以评判学生对课程大纲所规定的基本知识、基本原理的掌握程度,以及运用所学的基础理论分析问题、解决问题的能力。

⑵ 引导。根据培养目标制定的考试内容、考试形式和考试标准等,对学生的学习方式、方法和创新能力的培养具有引导作用。

⑶ 反馈。考试结果具有反馈作用,学生通过考试成绩发现自己在学习过程中学习方法的不足,知识的欠缺,以便在后续的学习过程中不断改进,其反馈结果对学生起着激励作用。教师可通过考试结果了解学生对知识的掌握情况,发现薄弱环节,以便及时调整教学方法与方案,实现既定的教学目标。

⑷ 鉴定。学生考核结果在一定程度上反映了教师的教学投入、教学方法和总体教学水平,可以作为对教学人员进行评定优劣、奖惩的重要依据。

总之,课程考试在教学中具有不可替代的作用。科学合理的考试能有效促进学生的创新思维能力和自主学习能力的培养,是激发学生学习兴趣和进取精神的有效手段。

2 VB课程考试模式现状分析

VB课程现有的考试模式强调考试的目的性,使得学生为考试而学习,不利于学生创新能力的培养,严重背离了人才培养的目标。其弊端主要体现在以下几个方面[3]。

⑴ 课程考试目的不明确。课程考试所特有的考评、引导、反馈和鉴定等功能,对提高学生自主学习能力、创新人才的培养具有重要作用,是完成教学任务,实现人才培养目标的手段。传统考试模式的考核目标不明确,没有充分发挥考试的真正作用。过分强调考试分数的作用,将分数作为奖学金评定、评优等利益的依据,这导致学生考虑最多的不是如何有效地掌握知识、技能,而是如何有效地通过考试获得高分。

⑵ 课程考试模式单一。在课程结束时采用单一的期末考试的考核方式,考试形式一般采用笔试闭卷形式。在这种考试方式下,教师无法在教学过程中根据考核结果有针对性地调整教学手段和教学方法,难以发挥考试在教学过程中的反馈作用。学生也无法根据考核结果调整自己的学习方法,考试对学生平时学习的激励和引导作用无从体现。这种考核模式重理论、轻实践,不利于培养学生分析问题和解决问题的能力。另外,仅凭课程考试成绩,而不是综合地考虑学生整个学习过程的情况,这样做不利于创新思维的培养。

⑶ 课程考试内容片面。考试内容直接影响到学生的学习态度、学习方法和学习习惯。现行的考试内容拘泥于教材内容,重知识轻能力,缺少综合性的、解决实际问题的考核题目。学生只要根据教师上课的重点进行考前突击,就能轻松通过考试甚至得到高分,完全没有达到考核的真正目标。这种情况导致学生为考试而学习,只是死记硬背书本知识,知识面狭窄,缺乏运用知识解决实际问题的能力和创新能力。

⑷ 课程考试结果没有发挥反馈作用。考试结束后,应对考试质量进行分析,考试质量分析通常包括:试卷质量分析和学生成绩分析。试卷分析主要检查试卷的各项指标是否满足教学大纲的要求,在此基础上进行学生成绩分析,了解学生掌握知识的程度和实践能力的水平,以及时评价教学效果和发现教学中存在的问题,在后续的教学过程中不断改进完善。在目前的考试模式下,由于考试往往都临近期末,课程教学全部结束,很少有人真正对课程的考试情况进行系统分析和全面评价学生对知识的掌握程度及能力的培养情况,也没有根据考试情况找出自身教学过程中存在的问题。而学生往往只关心分数,而不关心自己在哪些方面还需要提高。考试对教学的反馈作用没能充分发挥出来。

3 多元化、过程化考试模式在VB课程中的实施

针对现有考试模式存在的问题,我校在VB课程考核改革方面进行了积极的理论和实践探索。如何设计、组织考试,如何发挥考试对教学质量评价与信息反馈的作用,是创新型人才培养过程中一个不可缺少的环节。

3.1 VB课程考试模式设计原则

⑴ 考试模式多元化。改革单一的课程考试模式,采用多元化的考试模式。就是对学生的知识、能力和素质作出全面的综合评价,而不是通过一次考试就决定学生的学习成绩,应加强平时考核。教师在教学过程中根据不同阶段的教学要求,灵活运用提问、讨论、作业、小论文、单元测验等方式了解学生学习状况,获取教学信息,以指导后续的教学工作[4]。

⑵ 考试模式的过程化。就是对学生学习过程多方面、分阶段的考核,加强试卷的反馈功能。阶段考试结束后,教师就应认真分析学生的考核结果,认真总结自己在教学与考核方面存在的问题,总结学生掌握知识、灵活应用知识的情况以及创新思维能力的培养情况。考核反馈分析的过程就是检查、总结、促进教学相长的过程,为后续的教学和考核等诸方面教学工作积累宝贵的经验。

⑶ 考试内容综合化。改革课程考试内容,加强对学生创新能力的考核。课程考试既要检验学生理论知识的掌握,更要检验其理解和运用知识解决实际问题的能力以及创新能力。这样才能激发学生自主学习的热情和探索创新的兴趣。命题时考虑试卷对学生能力培养的引导作用。试题不应是课程教学内容的简单重复,而应在课程教学内容的基础上有所提高、拓展,以保证学生能充分地发挥自己的潜力和智能。

3.2 在VB课程中实施新的考试模式

VB课程采用课堂随机提问、上机实践、阶段考试、期末考试有效结合,学生全程参与教学的考试模式。课程成绩=平时成绩(10分)+上机实践(30分)+阶段考试(30分)+期末考试(30分)[5]。

⑴ 平时成绩。根据学生出勤情况以及在课堂上回答老师提出的问题给出成绩。教师根据教学大纲的内容合理设置问题,抓住每次课的教学重点,由学生主动作答,以激发学生学习的积极性,锻炼学生的表达能力。

⑵ 上机实践。VB课程需要上机进行实践操作,每次实验课,根据教学大纲的内容,布置基本实验任务,此外,还要结合已学知识布置有一定难度、综合性实验任务,在成绩评定时给予较大的权值,以此激发学生学习的积极性,锻炼解决实际问题的能力。课程结束时还要安排综合实验,由小组同学合作完成,锻炼学生的团队合作精神。

⑶ 阶段考试。VB课程已经建立的课程考试系统具有组卷、评阅、题库管理功能,使得过程化考核能够得以实施。在组卷功能上可按课程的阶段(模块)组卷,也可按照设定的难度系数组卷。学生可以根据自己的学习情况自由选择试卷的难度系数,考试成绩与难度系数相关,这在一定程度上激励学生学习的积极性。允许学生多次申请考试,如果学生对某一阶段考试成绩不满意,可再次申请参加考试。为了公平合理地计算考试成绩,可根据考试次数设定不同的权重。

课程授课与阶段考试可以同步进行。完成某一教学阶段后,学生利用课程考试题库系统上机考试,考试结束后系统即时给出成绩。教师根据考核情况可以了解学生掌握知识情况,以便改进后续的教学,充分发挥考试的反馈作用。

⑷ 期末考试。类似传统的期末考试,针对全部教学内容的综合考试,与阶段考试一样采用课程考试系统,并讲试卷分成不同的难度等级。学生可以根据自身情况自由选择。另外,允许第一次考试成绩不理想的学生申请再次参加考试。

3.3 VB实施新模式考试面临的问题

⑴ 平时成绩的可信度。避免平时成绩考核的随意性,需要教师把握提问问题的难度和适应度。教师要尽量客观公正地评价学生的学习效果,提高平时考核考试的可信度。

⑵ 学校考核政策的支持。学校应该从政策上向新的考试模式倾斜。传统的一次性期末考试以书面闭卷的方式进行,操作简单、方便,工作量相对较小。新的过程化考试摸式贯穿整个教学过程,无疑增加了教师的工作量,学校必须改变传统的教学工作量核算办法,调动教师参与过程化考试模式改革的积极性。

⑶ 加强考核过程的监督与管理。新的考试模式强调过程考核,其方式自由灵活,因此,要加强过程监管,防止流于形式,敷衍了事。应当根据课程的特点制定操作细则,并在实施的过程中不断完善。

4 结束语

高校要提高教学质量,培养出创新型人才,必须采用科学合理的考核模式。课程考试须多种方式相结合,分阶段逐步实施,使学生成绩的形成贯穿于整个教学过程中,这种考核模式有利于激发学生的自主学习热情,培养学生创新思维能力,同时也有利于促进教师对教学内容、方法和手段的改革。使课程考试真正起到检查学生的学习效果、评价教师教学效果、反馈教学信息和提高教学质量的作用。

参考文献:

[1] 翟晶.英国高校课程考试模式对我国高校考试改革的启示[J].教育与

职业,2009.2:108-109

[2] 谢发忠,杨彩霞,马修水.创新人才培养与高校课程考试改革[J].合肥

工业大学学报,2010.24(2):21-24

[3] 王文素.高校课程考试改革的理论与实践探索[J].长春理工大学学报

(高教版),2009.4(6):55-56

[4] 陈树华,齐辉,侯钢领.大学课程考试理念和模式的探讨[J].计算机教

育,2010.11:4-5

段考总结范文第8篇

一、当下初中语文学习评价单一的表现

1.学生被评价,老师单一评价

现在在初中语文的学习上,对于学生学习的评价能够促进学生学习的积极性,培养学生语文的综合素养。但是如今在初中语文教学的过程中,老师仍保持着错误的观念,学生只是被作为评价的对象,老师负责对学生的语文学习进行评价。比如:只有老师进行学生课后作业的批改,只有老师对学生进行语文学习情况的测验等等。这种做法是非常错误的,老师的评价太过单一,片面,从长远看不利于初中学生的语文学习,同时也不符合初中语文学习多元化评价的规律。老师单一的评价方式会使学生只按照老师的要求去完成相关学习任务,并不能按照学生自己的想法来学习,这样就大大削弱了学生学习语文的积极性,同时,也使学生看不到其他人对自己的评价,不利于学生的长期发展。

2.忽略学生和家长的评价

初中学生对于语文学习的积极性不仅取决于老师的教学方式与教学评价,也取决于周围学生与家长对自己的评价。比如:在家中,学生学习如果得到了家长的奖励,那么学生的学习积极性就会大大提高,对学生学习语文的影响很大。但是,现在的初中语文教学中老师并不注重听取学生和家长的评价,忽略学生和家长的评价,使家长对学生学习语文的情况并不了解,不利于家长在课后对学生进行语文学习的指导,同时也会拉大了家长与学生之间的距离,不利于学生与家长的情感沟通。

3.评价方式单一

在初中老师的教学中,考试测验是老师对学生学习语文进行评价的唯一方式。比如:进行小测验、期中考试、期末考试等死板的在规定的时间内让学生完成相应的数目、相应分数的题目,这样硬性的评价方式,只考察了学生对语文基础知识点的记忆程度,并不能体现学生对于所学的语文知识的应用。学生学习语文的最终目的就是要应用到实际生活中,为未来高中甚至大学的语文学习进行必要的知识储备,只进行单一的语文知识点的考察和记忆,不利于学生以后在语文这一门学科有更深入的学习与发展。同时也不利于学生以后的发展,使学生产生不好的应试心理,对语文学习产生抗拒心理。

二、初中语文学习多元化评价策略

1.学生自评、互评,家长和老师评定相结合

为了改变现今初中语文学习评价的单一性,使学生更加全面了解自己的语文学习情况,老师应采取学生、家长与老师进行多元化评价的策略。这样,学生在学校的语文学习情况就可以得到多方面的评价,并且校外也能在家长的监督下进行语文学习。学生自评即学生对自身的语文学习情况进行评价,可以促进学生自身的自我反省,对自己语文学习的不正确方法进行及时的改正,培养学生进行语文学习的独立性,有助于学生进行自我发展。学生之间进行互相评价,使学生认清在别人的观察中自己的语文学习情况怎么样,促进学生之间互相监督,更好地进行初中语文学习。老师在对学生进行语文学习情况进行评价时,要从多方面进行学习评价。比如:学生的语文课文朗读,课上发言,语文的学习态度等等进行评价,有利于促进学生的语文学习更加全面发展。最后,在课后,在校外再加上家长的评价,能够方便老师了解学生在家中对语文学习情况的了解,将学生在校内和在校外两种不同的语文学习情况结合在一起进行分析,促进老师针对学生的语文学习情况,及时改变自己的教学模式,更好地备课。采用学生自评、互评,家长和老师评定相结合,不仅能够使初中语文学习评价多元化,还能够培养学生学习语文的积极性和自主性,使对学生语文学习的评价更全面,更细致。

2.不拘泥于阶段考察

在学校,老师对于学生语文学习情况评价时,考察的方式不要只拘泥于阶段考察,只进行月考、期末考,而是应该也要加强平时的考察。比如:天天进行课后作业的布置或者课堂测验等等,这样有利于强化学生对语文知识点的掌握,使学生对语文知识点进行巩固,使学生适应考试这一种考察方式,避免学生产生厌烦考试的心理。老师在平常阶段考察时只是对学生的语文学习进行单一总结性的评价,太过笼统,对学生改变自己的学习方法等影响并不大,忽略了对学生平常进行语文学习时的学习方法和学习态度的评价,不能充分了解学生,与学生缺乏情感上的交流与沟通。所以,老师应该采用平时考察与阶段考察相结合,及时了解学生的语文学习情况,及时在平常考察的作业本上或者是学习报告单上写下自己对学生的评价,使学生及时改正,促进学生与老师的情感交流与沟通,对学生的语文学习进行更全面的多元化指导。