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 文章中心 > 声乐考试总结

声乐考试总结

开篇:润墨网以专业的文秘视角,为您筛选了八篇声乐考试总结范文,如需获取更多写作素材,在线客服老师一对一协助。欢迎您的阅读与分享!

声乐考试总结范文第1篇

改革声乐课程教学内容,增加少数民族地区特色作品

我国普通高等院校的音乐教学改革多年,取得了方方面面的可喜成就,但对于我国少数民族地区的本科应用型高校的音乐教学改革,还有一段很长的路要走。如何真正使少数民族音乐文化的传承和发展在高等院校音乐教学改革中具体化和合理化,仍是一个不可忽视的问题。声乐课的教学改革也势在必行,尤其在教学内容上要进行一定的调整,可以适当增加一些具有鲜明地域特色的民歌小调等曲目。据调查,少数民族地区高等院校声乐课的教学曲目基本仍采用上世纪80年代及后来多次修订的高师声乐曲选教材,内容上,少数民族音乐的曲目在数量和份量上都有一定的局限性,具有少数民族和地域性音乐特色的作品难以呈现。在声乐教学上依旧存在一些重技巧轻文化的现象,区域性特色声乐作品使用偏少,国外声乐作品涵盖面很窄,更新缓慢。因此,声乐教学改革中的一个重要内容就是将大量具有少数民族音乐特点的、有代表性的曲目充实到教学内容之中。首先,在原有高师声乐教材基础上,以我国民族发声为基础,学习借鉴西方发声方法,撰写具有地域和民族的声乐特点的一整套从演唱方法到曲目内容的辅助声乐教材,把本地域少数民族的民歌通过收集整理加工,按类别、内容、曲调、难易程度等编写为声乐教材,在教学中加以运用,这对高校民族声乐教学将产生深远的影响。少数民族声乐艺术精髓在声乐教学活动中能更好地体现出来,民族音乐将得到更快更好的发展,焕发出新的生命力,同时也切实体现高校声乐教学的改革,这也是从根本上解决目前高校声乐教学民族、地域特点边缘化问题的关键和有效方法。其次,我们要进一步提高认识,应有计划地加强区域特色声乐教学,要把声乐教学当成培养正确审美观、开阔学生视野、传承人类精神文明的一种工作,不能将声乐课变成声乐技巧课,要挖掘少数民族地区丰富多彩的声乐作品,了解作品所蕴含的文化内涵,以此增加声乐课程的宽度和厚度,使教学内容不断丰富和更新。要调整头脑中既有的声音概念,不要总是以一个固化的标准看待声音,不要轻易认定某种声音是不正确的、不科学的,因为不同的声乐作品需要不同的声音来表现,要大胆鼓励学生多唱新作品、尝试新唱法,排练新形式,充分发挥其主观能动性,突出应用型的特点。

改革声乐课程的设置,做好大课小课的合理安排

据调查,我国少数民族地区高等院校的声乐教学,多沿用传统的一对一的教学组织形式。近年来由于扩招,师资力量缺乏,一些院校的声乐教学采用了一对一、一对二、一对众等大小课并存的多种教学组织形式。通常学生人数在6人以上的教学组织形式,称为声乐大课;学生人数约2-5人之间的教学组织形式,称之为声乐小组课;由教师与学生一对一进行教学的则称之为声乐小课。传统的声乐小课虽然教学过程中针对性比较强,利于声乐技能的练习,但却存在着缺乏学生与教师、学生与学生多向的整体流,不利于声乐表演的学习,并且容易导致学生在不同的场地或情景中心理过度紧张、过度的依赖教师的指导而缺乏主动性,严重地影响了声乐教学质量的提高。针对这种情况就必须将声乐大课与声乐小课有机地结合起来。一方面,在一定程度上继续小课的教学训练;另一方面在特定的阶段融合大课教学,合理安排大小课,提高声乐课程的教学质量。“大课以理论为主,小课以技能为主,大课小课紧密结合”。声乐大课主要讲授具有共性的声乐理论知识,是对传统声乐小课教学方式的补充和完善。声乐大课是含技能技巧在内涉及更为广泛的艺术文化、关注学生素质提高的人文课程,既有利于学生演唱水平的提高,也有利于学生通过对各种声乐作品知识性、历史性、人文性的学习而全面协调的发展。课程设置要将大课合理地安排于学生学习声乐小课的四年之中,第一学期根据学生的演唱程度安排学生两个人上一节声乐小课,同时相应地开设声乐基础理论与名作赏析和声乐发展简史两门大课,让学生在正确的理论指导下开始技能训练。第二学期仍然上两个人一节的小课,同步开设意大利语音拼读与嗓音保健两门大课,为学生今后的学习打好理论基础。第三学期开始每个人上一节声乐小课,并相应开设正音课,开始严格系统的指导与训练。第四学期每个人上一节声乐小课,同时开设声乐教学法,为学生上中小学音乐教法课程做准备。第五学期每个人上一节声乐小课,并开设歌剧名作赏析课程,为学生拓宽知识面。第六学期每个人上一节声乐小课,同时开设声乐美学课程,以促进学生的全面提高。第七、八学期每个人上一节声乐小课,不定期开设声乐讲座,为学生就业做准备。如此安排,既有利于学生演唱水平的提高,也有利于学生通过对各种声乐作品知识性、历史性、人文性的学习而全面协调的发展。大小课的结合不仅减少了课时量、降低了教学成本,也对教师提出了更高的要求,这种授课方式既保持了师范性的特点,又打破了传统单一授课的形式,提倡了教学形式的多样化,收到了良好的教学效果。四、改革声乐考核方法,突出实践性随着教学改革的逐渐深入,通过几代声乐教师的不断努力与探索,音乐专业的部分课程在考试内容与考试形式上都做了大幅度的改革。这些改革将考试变得更具科学性、合理性和实用性,让课堂教学与考试内容联系得更加紧密,让学生在考试中不但得到检验还能得到锻炼,使学生成为既能够适应社会文化艺术发展的需要,又能够适应中小学基础音乐教育需要的应用型人才。声乐课程的考试形式及内容与其他课程不同,除了理论知识外,还要考核学生的专业技能。所以,声乐考试内容具有复杂性、多样性、实践性等特点。以往传统的考试中,考试内容太单一,不是注重技能训练就是注重理论基础,忽视了将教学内容与学生将来的工作实际相结合,也没有突出地方文化特色。如今声乐课程的考试改革为了加强教学成果的实用性,更好地配合教学内容的更新,在考试规定曲目中更多地、有意识地选择了一些富有民族特色、地区特色及中小学教材中的歌曲和社会活动中应用价值较高的声乐作品,要求学生从入学后的第五个学期开始,考试内容中添加音乐会实践成绩,成绩占期末总成绩的百分之三十。音乐会形式不限,可以是同一个老师的专业学生合开一场;可以是同年级的几个同学合开一场;也可以是个人独唱音乐会。同时,规定毕业生在毕业考试时演唱曲目中必须含一首具有当地民族风格的作品或中小学教材上的歌曲。这样既能促使学生重视实践练习,又培养了学生声乐教学教唱的能力,也让学生学会了大量有特色的、实用性较强的歌曲,使其能尽快适应社会的需要。总之,我国少数民族地区应用型本科高校的声乐教学改革己迈出了可喜的脚步,但有许多方面还要靠时间和实践去总结与检验,一些课程设置和教学内容有待于调整和不断完善。我们坚信,只要注重学生综合能力的培养、真正落实学生的应用性和实践性,就一定能培养出更多更好的能适应社会需要的具有专业技能和教学能力等方面全发展的人才。

作者:薛蕾

声乐考试总结范文第2篇

关键词: 高师声乐个别课 职业意识 职业能力 培养途径

普通高师院校音乐学专业的人才培养目标是中小学音乐师资,音乐学专业中声乐学科历来是一门重要的基础学科,是培养学生从事音乐教育工作基本能力(即歌唱教学能力)的一门主干课。立足为基础音乐教育培养歌唱教学型人才,明确学生的职业意识,强化学生的职业能力,始终是高师声乐学科教学改革的方向。

一、高师声乐个别课教学的现状与问题

高师音乐学专业的声乐教学,为了适应基础音乐教育的需要,历经多年的改革与实践,在教学理念、教学形式、教学方法、教学内容等方面都发生了重大的变化,一种集声乐个别课、小组课、集体课三位于一体的新的高师声乐教学体系已经形成。根据高师声乐学科自身特点建立的声乐学科新体系,特别是为提高学生的综合能力和职业素质设立的声乐小组课和声乐集体课,教学目的十分明确,增加了大量的声乐基础知识、声乐艺术理论、课堂教学实践等内容,对学生的综合素质和歌唱教学能力有很大的提升作用,体现出高师声乐学科所应具有的不同于一般音乐院校培养歌唱人才的特征。

高师声乐个别课是占整个学科体系中课时量最大、最传统、最基础的课程,是声乐学科的主要授课形式之一,是培养学生歌唱教学能力的核心课程。然而多年来,声乐个别课的教学改革却始终没有突破原有的模式,在教学思想上过多重视歌唱技能的提高,在教学内容上过多看重曲目难度的深延,在教学形式依然是“一对一”教师弹、学生唱的传统教学模式,考试成绩“一曲定分数”依然左右着对学生的评价。这些不但导致许多教师把教学科研的大部分精力耗费在如何提高演唱技术方面,对如何培养学生的职业意识和职业能力关注甚少,而且使学生迷失声乐学习的正确方向,过于追求歌唱技巧,而忽视对自身职业意识和职业能力的培养。毕业生“会唱不会教,会唱不会弹,会唱不会讲,会唱不会排”的现象严重,脱离了为基础教育培养的音乐师资轨道。中小学音乐教师不论在课堂歌唱教学还是在辅导课外歌唱活动中,除了要具有基本的歌唱能力外,最直接最主要的就是其教育教学能力。教育教学能力是指教师在歌唱教学过程时的审美能力、判断能力、自弹自唱能力、创新能力等。如果我们在教学中不注重对学生教育教学能力的培养、不引导学生对自己职业意识和能力的关注,那么我们培养的学生在其今后所从事的工作中,就难以具有新时期对中小学歌唱教师必备要求的――教会学生“唱会歌、唱好歌、会唱歌”[1]的教学能力。因此,加强对学生职业意识和职业能力的培养,使我们培养的人才适应中小学音乐课的歌唱教学的要求,具有“既能唱又能教”的双重能力,是当前高师声乐个别课教学改革首要任务,也是声乐教学工作者在教学实践中要努力探究的方向。

二、加强对学生职业意识和职业能力培养的途径

声乐个别课教学要改变那种传统的对歌唱技术因素要求过高、技术至上的教学思想,改变发声技术占据课堂左右师生的局面,把培养学生的职业意识和职业能力放在一个重要的位置,把提高学生的歌唱教学能力作为课堂教学的主要内容之一,必须突破和跳出传统的教学思想和方式,努力从以下几个方面途径入手。

(一)建立多容量的立体课堂教学,以此提高学生的全面素质。

所谓多容量的立体课堂教学空间包括横向和纵向两方面:横向是指课堂教学要求大容量的知识和内容,改变以往声乐个别课单纯的“声音声音还是声音”的“技能第一”教学理念与教学内容,使声乐课堂呈现出涵盖技能、判断、知识、审美、表现等多容量的教学内容;纵向是指根据不同学年不同层次的学生,依照教育部下发的普通高校音乐学专业《声乐课程教学指导纲要》[2],科学合理地设计好学生在每个学年、每个学期、每个周的教学进度及应完成的教学内容。教师要改变以往课堂教学“哪里出问题,老师就抠哪里”,因为一个技巧问题不能解决,学习就止步不前。要像声乐集体课或其他理论课一样,依照教学进度精心备课题写教案,有意识地增强课堂内容的知识量及连续性和完整性,按时完成教学内容,这样或许这节课学生的声音在某个技能上或音乐表现上还存在一些问题和差距,但不会影响学生整个课堂知识的理解和学习。因此,建立多容量的立体课堂教学,教师有层次、有计划、有目的、有内容、有条理的教学是培养学生歌唱教学能力的重要途径,同时较为规范的课堂教学,会耳熏目染地培养学生条理清晰的课堂教学思维,为他未来的课堂教学奠定一定的基础,是一种高校声乐课堂教学与中小学歌唱课堂教学的有效衔接,声乐教学不再仅仅是技术技巧和知识的传授,更是对学生一种课型规范的传授和教学能力的培养。

(二)实行“一对二”的课堂教学模式,培养学生的职业意识和职业能力。

所谓“一对二”声乐个别课的课堂教学模式是指,改变以往声乐个别课“一位教师教,一位学生唱”的教学模式,探索“一位教师教,一位学生弹,一位学生唱”的三人课堂教学模式。如:甲学生唱,乙学生弹,在甲学生唱完以后可以先由乙学生指出该学生的问题,再由教师进行点评,接着乙学生唱,甲学生伴奏,甲学生点评,再由教师引导点评讲授。“一对二”课堂教学模式要求两个学生要为对方弹奏练声曲和声乐作品,在教学过程中要求听出并评判对方声音和歌唱中的问题,使学生最大程度地参与到教学中,使师生双方对加强对未来职业意识和职业能力的培养落在实处。第一,“一对二”教学模式可以极大地提高学生的钢琴伴奏能力,钢伴能力是中小学音乐教师最为重要的教学能力之一,也是高师音乐学专业教学的一个薄弱环节,很多学生毕业时依然达不到在各种调式上自弹自唱能力和即兴伴奏的能力。通过“一对二”的课堂教学模式,要求每个学生都要为对方弹奏练声曲和声乐作品,极大地调动学生学习钢伴的积极性,同时长期大量弹奏曲目的累积,可以从根本上解决学生弹奏能力这一薄弱环节;第二,课堂上两位学生相互的评判及教师的引导的点评,不仅使学生真正的参与到教学中来,提高学生的判断力能力和审美力,更重要的是能培养学生歌唱教学时处理问题的能力和教学能力;第三,通过“一对二”的课堂教学模式,拉长学生课堂的学习时间,使学生接触了更多的知识和作品,提高了学生的整体素质;第四,通过“一对二”的课堂教学模式,学生更加重视对自己职业意识和职业能力的培养,能脱离单纯的追求歌唱技术的困扰。

(三)改革考试内容与评价标准,转变师生的教学观念和学习重心。

声乐考试评价是引导师生对自己教学成果和学习水准的评价,因此考试的内容和评判标准会直接影响教师的教学目标和学生的学习目的。因而声乐课程考试的内容和评价标准一定要和我们的培养目标结合起来,和课堂教学结合起来。声乐课程考试内容应由原来的单一的曲目考试变革为多重内容的考试,声乐考试内容包括应是指定曲目和自弹自唱曲目大项,再加上平时课堂成绩。这样,学生声乐学科的成绩不再是单指他歌唱技能的成绩,而是指他的歌唱能力的综合成绩。曲目考试标准的打分标准要以音乐表达和基本的技能掌握为评分标准,自弹自唱和伴奏打分标准以即兴能力和钢伴水平为主。通过考试内容的扩展,促进学生的学习钢伴的积极性,把师生学习的目标从追求歌唱的难度高度心理,摆正到真正培养自己去如何做一位合格的音乐教育工作者的心理上来。

总之,高师声乐教学应加强对学生职业意识和能力的培养,立足为基础音乐教育培养歌唱教学型人才,不断提升高师声乐学科的教学质量。中小学音乐课歌唱教学中需要教师具备什么样的能力,我们所培养的学生就应该具备什么样的能力。只有这样才能切实体现出高师音乐学专业声乐学科与其他专业声乐学科不同培养目标与人才特色的差异,更好地为基础音乐教育服务。

参考文献:

声乐考试总结范文第3篇

问题背景

高考艺考生是近年来高校招生的重要群体,而声乐专业的考生则占据着主要地位。面对时间紧、任务重、竞争激烈的考试现实,高考培训班开始遍地开花,艺术类高考生的数量不断增多。与此同时,很多没有声乐基础的学生也加入到了艺考的队伍中,他们的学习具有很强的特殊性。首先,他们音乐基础薄,几乎未进行过专业学习,仅是凭借自己的喜好演唱。其次,学习周期短,阶段性强。他们都是上了高中后才选择学习声乐,只有一两年的时间,更有一些学生只学几个月就参加高考,而且平时学习压力很大,几乎没有课后练习的时间。最后,他们学习的目的只是为了通过声乐高考。而高考培训班教师的教学水平参差不齐,如果教师本身没有正确的声乐教学方法和理念,加之学生的现状,教学中就会出现各种难题,事倍功半,有的甚至会出现嗓音疾病。

声乐教师面临着如何对基础浅、底子薄的考生进行高效、科学的声乐教学。如何使学生顺利应对考试,同时为学生今后的声乐学习打下基础,还需要从练习方法、教学手段、教学理念等方面多思考,多总结。具体包括以下三点:其一,让学生掌握正确的练习方法与发声理念。其二,因材施教,培养学生的自我练习能力。其三,培养学生形成良好的歌唱心理素质、音乐审美,增强声乐演唱的情感体验。

练习方法与发声理念

正确的发声方法是声乐学习者必须掌握的技能,而正确的发声理念则是指导大脑和发声肌体的思想动力。在一开始的学习中首先要知道,歌唱中如何正确地运用呼吸、什么是真正地打开喉咙、如何让声音有共鸣、如何做到歌唱中全身的协调与放松等,然后循序渐进、由浅入深,有计划有步骤地练习与训练。

对于初学者进行声乐训练时,不能操之过急,多以自然声区的发声练习为主,根据情况逐步扩展音域。初学者发声状态不稳定,或者不正确,如长时间采用错误的方法练习、盲目飙高音、盲目勤奋练习的情况下,都有可能造成声带过度疲劳、充血,严重时甚至会引起声带疾病,所以,初学者尽量要在教师的监督下进行练习。

培养学生自我练习能力

每个声乐学生都有不同的音色、声部、性格。教师应当充分了解学生,进行因材施教,才能有利于学生的专业进步与成长。学习声乐首先要科学鉴定声部,不能单凭教师的经验确定。在教学实践中,要根据学生的声音条件、声部以及性格来塑造学生的声音形象,选择适合的歌曲,不能用一种模式套用在不同的学生身上。学习声乐是一个复杂、抽象的过程,它要求把人体做成乐器,用人声来诠释整个音乐的全部。由于每个学生生理、心理及个性上的差异,声音音色、演唱表现都有所不同,教师则需要根据学生个人的情况,在演唱中充分发挥学生的个性特点,尽量让自己的器乐发出最好的、有自己特色的声音。

学生在学习的同时,要学会自我练习、自我修正。这就需要学生有很敏锐的辨别能力,知道自己最美的音色和最好状态时的感觉。教师要帮助学生树立正确的声音观念,让学生知道:应该怎样获得最佳状态的声音;听觉感觉应当怎样;身体感觉应当如何;什么样的感觉下会有什么样的声音;自己要怎样科学地训练、记忆这些感觉。这都需要教师根据学生的特点,因材施教,才能真正将所学落实到每个学生身上,使其在演唱技术方面得到真正提高。

增强声乐演唱的情感体验

对于学生一开始的学习,有教师监督是很有必要的,以免误入歧途、浪费时间和精力。但是,很多学生在有能力单独练习之后还依然离不开教师,教师成为他们“走路时离不开的拐杖”。同时,歌唱的心理素质极差,演唱时稍有一点感觉不好,就会马上影响到整首歌曲的演唱质量,这是一种很可怕的现象。不过,很少有教师会发现学生的这一心理状态,很多教师只是一味地去要求学生的发声位置,从未在音乐的审美、完整性以及作品所要表达的内容方面去引导学生。很多学生不知道自己在唱什么,如何去唱,怎么做才能唱好,而是为了回应教师的要求随其盲目地去吼,直到声嘶力竭。因此,培养学生形成良好的歌唱心理素质、音乐审美,增强声乐演唱的情感体验成为必要途径。

声乐考试总结范文第4篇

关键词:发声方法;听辨能力;文化素质;心理;声带

近几年来高等学校的扩大招生,吸引了更多的学生报考音乐院校。有许多学生觉得文化差,考不上大学,转为艺术生,但是什么都不会,因为学器乐来不及,学习声乐的学生也就越来越多。如何让学生在短时间内掌握发声方法,能考出好的成绩呢?我就高考声乐学生教学中需要注意的问题谈几点。

1.采用准确形象的语言,让学生知道基本的发声方法

在教学过程中,教师教学中的语言应该化复杂为简单、化抽象为具体、化模糊为生动。人体的发声器官在唱歌时的运动状态、它们间的协调作用是无法看到的,是靠声乐教师把歌唱发声的体验、感受,唱歌的经验,通过准确的、通俗的、精练的语言传达给学生。学生在唱歌中,教师要依据学生的歌声进行评价、判断、提示,再运用各种教学方法,教导他们调节、校正发声机体,找到正确的歌唱方法。另外,教师要更正学生的观念,将课堂教学延伸到课外。有许多学生认为民族、通俗两种唱法可以接受,而对国际上公认的美声有很大偏见,再加上现在是流行歌曲满天飞,就连话还说不清楚的娃娃都会唱两句周杰伦的 《双截棍》,这对声乐教学很不利。教师要教导学生明白只有掌握科学的发声方法,才能唱好任何一种唱法。

2.注意培养学生自我听辨的能力

声乐教学是靠教师来听出学生演唱中的问题,再想出办法解决。但声乐教师也要训练学生有一双客观的耳朵,听出自己演唱时的对与错,所以听辨能力是影响学生的演唱水平的关键因素。在教学中我经常用对比的教学法,发出正确和错误的两种声音,让其说那种是正确唱法,继而告诉学生两种声音的差距是因为什么原因造成的,让学生在课后能正确地辨别自己的声音是否正确,以取得较大的进步。比如在声音的训练中,当强调声音高位置时,同时要强调气息的低控制,否则就会产生气浅、喉紧,发出的声音效果尖、挤、卡、虚的现象,在提示气息下沉有深度时,同时要保持高的歌唱位置,反之就会破坏歌唱状态的平衡性和完整性。我会分别演唱错的发声方法和正确的发声方法,让学生辨别这两种声音,再让学生来学唱,辨别自己的发声方法是否正确,找出自己的问题是发音的位置不够高还是气息不够下沉。

3.注意培养学生的文化素养

在教学过程中,教师应对学生进行疏导,让学生在学歌曲之前,充分知道歌曲的创作背景;让学生划好换气的地方以及歌曲要求表现出的速度和力度的记号,下一步就可以学唱歌曲了。比如,一开始学歌曲《渔光曲》,此首歌曲曲调柔婉惆怅,歌词质朴平实,速度徐缓,节奏稳定规整,可两小节处换一口气,韵母是 ong 、ao 母音,就非常容易打开喉咙唱歌,在技术上把握好后,然后用歌声来理解音乐。此首歌曲反映的是20世纪30年代中国渔民内心的哀愁和艰辛的生活。整个曲子是3段体结构,要求学生注意气息的控制,每一乐段的强拍要稍加强调,表现出渔船在宽阔大海中颠簸起伏的情况;第2乐段的情绪应该比第一段激动,演唱时应该增强声音的张力,增加音乐的起伏,表现出渔民的辛苦,第3乐段表达渔民对当前的不满意,在讲述时候可以适当夸张,把握好声音的对比和速度的变化,在唱歌前让学生了解音乐所表达的这一切,让其情感融入到作品中,表现出当时渔民们的辛酸,这样歌曲就能演绎得非常有感情。

4.注意培养学生良好的心理素质

唱歌是一种需要实践的艺术,只有在歌唱实践中,才能逐步总结经验,得到发展和提高。有许多学生在考场发挥失常,脑子空白,不知唱的是什么,更有少数学生过度紧张,嗓子嘶哑发不出声音,造成终身悔恨,这都是由于缺少良好的心理素质。那么在平时,教师首先要多鼓励学生参加各种形式的演唱实践活动,每次活动结束后,要总结自己失误的地方,在下一次的实践活动中,能扬长避短,取得好的成绩,从而增强学生的自信心,培养其良好的心理素质。另外,也可以在江苏省统考前让学生多参加外省的单招考试,熟悉考场的形式,积累临场演唱经验,或者在学校多进行几次模拟考试,这也能使学生熟悉考场形式,积累经验,在高考中考出理想的成绩。

总之,声乐教学在音乐教学中非常重要,老师要加强学习,不断提高自己音乐教学水平,扎实做好教学工作,提高声乐教学效率,让声乐教学更加精彩。

参考文献:

[1]许讲真.歌唱语言艺术[M].大连:大连出版社,1992.

声乐考试总结范文第5篇

关键词:声乐教学 有效教学 艺术修养

声乐是一门以人声为载体的音响艺术,是一门抽象性的表演艺术。如何提高声乐教学效果,是每个声乐教师直接面临的重要问题,更是关系到学生切身利益的问题。这就要求声乐教师既要掌握个别对待、因材施教的原则,又必须遵循具有普遍性、一致性的客观规律。如何科学的进行声乐艺术教学是每一位声乐教师所要认真思考的一个问题。作者在声乐教学方面经过几年的摸索与实践教学,总结出了以下一些体会与大家共同探讨。

一、重视选择

要实施声乐有效教学,首先必须重视“选苗”。没有好的声乐“苗子”,再好的声乐教师,再伟大的声乐教育家也将在声乐教学上无所作为。

为了确保选准声乐“苗子”,必须合理设置考试科目。一方面在专业上不能过分强调演唱水平、形象和嗓子条件,要重视考生的音乐素质和音乐基本素养;另一方面,要加强对考生文化成绩的要求,贫乏的文化知识,必定会扼制学生艺术、教育才能的发展。其次,招生学校要把好专业面试关。一是要坚决刹住招生考试中找关系、走后门等舞弊行为,把“关系生”“后门生”拒之门外。二是要加强对考生思想品质和心理品质的考查,真正选拔出文化素质和专业素质俱佳、思想品德优良和具有良好心理品质的学生。近年来,由于盲目扩招,生源质量明显呈下降趋势,许多专业素质和文化素质较差,甚至五音不全的考生也鱼目混珠地进入校园,给声乐的有效教学带来了很大的难度。

二、教师的教学能力要加强

要实施声乐有效教学,拥有一支好的声乐师资队伍是关键。意大利一位女高音歌唱家曾说过:“歌唱的秘密就是找到一位好教师”。的确如此,声乐学生如果遇不到一位好教师,还不如不学或者自学,而声乐要完全靠自学几乎是不可能的,因此,声乐教师要努力学习、钻研,不断探索和积累,从以下五个方面切实加强声乐教学能力。

1.声乐教师要有总的正确的歌唱艺术观念,掌握正确的唱法

只有老师明白了,学生才可能明白,如果教师本人都没有搞懂正确的唱法,教学时难免陷入“盲人骑瞎马”的境地。因此,声乐教师尤其是刚毕业的年轻教师,要通过各种渠道的学习和提高,形成正确的歌唱艺术观念,尽可能多地掌握多种风格的作品演唱。

2.要有个好耳朵

声乐教学这门艺术主要通过听觉来进行,声乐中的绝大多数问题,只能说一个梗概和一般原则,更具体的就要靠听觉去把关了。声乐教师必须借助敏锐和有经验的听觉去准确判别学生发声和演唱时的音准、节奏、音质、音色、共鸣、气息、读字等情况,并及时对学生的发声和演唱做出调整。

教师不应只是掌握大量方法,方法固然重要,如果耳朵不灵,辨别不清,就不知道方法往哪里用,甚至可能引导到错误的方向上去。

3.声乐教师必须具有针对每一位学生“对症下药”的能力

每一位声乐学生在声乐学习中或多或少都存在着歌唱发声技巧和歌唱艺术表现上的问题,声乐教学实质上就是师生合作,及时发现问题和动用有效的训练手段逐步解决问题的过程。作为一名优秀的声乐教师,训练手段必须又多又好,以解决好声乐学生可能遇到的众多难题。

4.声乐教师应具有较强的舞台演唱能力和一定的钢琴伴奏能力

具备示范歌唱能力的教师可以使“言传”与“身教”有机地结合起来,使他的教学更具魅力、更令人信服。一位具有较高舞台演唱能力的声乐教师必定同时具有很好的范唱能力,而好的范唱不仅是激发学生兴趣最有力的手段,还能使教师从生硬的理论讲解中解放出来。学生通过聆听教师的范唱,不仅可以直接模仿教师的歌唱方法,还可以体会教师对歌曲的理解和艺术表现,达到对作品深层次的理解和把握。而不具备良好舞台演唱与范唱能力的声乐教师,在他的教学环节中就会因为缺少这一环而使学生掌握知识的能力有所缺陷。

5.声乐教师必须具有全面的文化艺术修养和相关的各学科知识

声乐是音乐、诗歌和演唱技巧完美结合的艺术,好的演唱必须建立在科学的发声技巧、丰富的情感体验和浓厚的文化底蕴基础上。因此,教师必须使自己具有较高的文学修养、语言修养、美学修养和音乐理论修养,同时他还必须具备相关的各学科知识。

三、构建新型师生关系

教学从来都是师生共同完成的,声乐教学更以其特殊的“师徒”关系,离不开师生间密切的配合、良好的互动。要实施有效教学,必须构建民主、平等、和谐的师生关系。首先,在很大程度上,声乐教师与声乐学生是合作伙伴关系,学生成功了,老师就成功了,学生失败了,老师也就失败了。因此,师生之间应该经常地进行学术交流、思想感情的交融,建立良好的合作与互助关系。其次,应建立无权威性的学习环境,在教学中教师不要主观、武断、生硬、居高临下地对待学生,在一切可能的教学环节上,都让学生积极参与其中,允许不同意见的存在,鼓励学生大胆提问和质疑。第三,教师是为了学生而存在的,教师应加强师德修养,增强服务意识,努力成为学生所期待的良师和益友,学生也应养成讲文明、懂礼貌的习惯,尊重教师的劳动。

四、歌唱情感与表现力的培养

声乐考试总结范文第6篇

1.1“四环导学”声乐教学模式

我国的高职高专院校最常见的声乐教学模式的原型是心理学提出的“感知———模仿———巩固———应用”的学习顺序,它的实质是教师传授继而学生模仿,教学方式单一、教学过程枯燥、教学效率低下等问题催生了“四环导学”教学模式,它主张在教学的四个环节中引导学生自主练习、探索声乐技能技巧,其实质是在声乐教学中贯彻“自主学习、合作学习、探究学习”的新理念。“四环导学”教学模式的基本操作程序是“激发学生学习兴趣—学生自主探究—师生共同讨论,归纳总结———学生自主练习,巩固提高”。它与传统声乐教学模式最显著的区别是突出学生的主观能动性,关照学生的个体差异,为学生自主选择适合自身实际的声乐训练方式提供了更大的空间。

(1)“四环导学”之学生自主探究阶段。声乐教学中的学生自主探究分为两个环节,第一个环节是学生在课前进行本堂课的作品预习,熟悉歌曲的节奏、歌词、歌曲创作背景、曲风等内容,第二个环节是学生在课堂中巩固预习的成果,为下一步的练习和深入做准备。学生在第二个环节对第一个环节的预习成果作深度处理,诸如分析伴奏织体、感知歌曲情感。虽然自主探究的主体是学生,但教师在这个阶段要向学生呈现明确的学习目标、指导学习方法和练习技巧,帮助学生在自主学习中掌握并运用声乐知识。

(2)“四环导学”之学生合作交流阶段。合作交流阶段是学生之间、学生与教师之间发生思想和情绪的碰撞、在音乐世界中产生共鸣的机会,一是教师与学生的合作交流,教师引导学生焕发相应的思维和情感,在音乐实践中践行声乐知识,学生与教师交流声乐表演过程中的感受,提出自身的疑惑和存在的问题。二是学生与学生之间的合作交流,不仅体现在演唱时的配合,还体现在学习经验上的沟通,通常以小组合作的形式完成,教师在此过程中扮演巡查的角色,观测学生合作交流知识和经验的效果,适时答疑解惑或做出示范。

(3)“四环导学”之归纳总结阶段。学生在归纳总结阶段进行艺术展示,其实质是学生之间、生生之间的教学互动,学生在这个过程中展示自己对声乐的掌握程度和练习成果,聆听教师与同学提出的建议,对所学内容进行归纳总结。与此同时教师要给予及时恰当的评价和点拨,在提出问题的同时也指出解决问题的对策。

(4)“四环导学”之巩固提高阶段。经历了前面三个阶段的学习,学生已经基本完成了既定的学习内容,但要做到扎实深刻,还需要有一个巩固提高的练习,实现感性认识到理性认识的升华。发声训练就是很好的巩固提高手段,演唱者对气息、共鸣、喉咙等不断进行调试,寻找情感表达的方式,获得自己独有的声乐技能。在此过程中,教师一方面要结合前三个阶段的实际和问题,对学习过程进行总结归纳,带领学生巩固知识,加强训练。“四环导学”教学模式的优势在于它能极大地调动学生的积极性,突出学生在声乐训练中的主体地位。由于声乐学习是一个极具个性化的过程,不同的学生往往有不同的风格和领悟,具备自我探索能力显得尤为重要,“四环导学”教学模式有助于引导学生自我探索,获得舞台表演的实践能力及指导他人进行舞台表演的教育能力,值得在高职高专声乐教学中推崇。

1.2“声乐集体课”声乐教学模式

“声乐集体课”模式与传统声乐“一对一”教学模式相对立,它诞生于高校扩招的背景之下,受制于短缺的声乐师资以及降低教学成本的外在压力,为了最大限度地利用现有教学资源,向学生群体进行集体授课。随着高职高专院校音乐教育改革的纵深推进,“声乐集体课”教学模式逐渐成为主流。

(1)开展系统的声乐理论知识。“声乐集体课”教学模式并不适用于所有阶段的学生,却对初学声乐,对声乐基础理论知识了解甚少的学生格外适合。教师通过声乐集体教学的方式可以向学生系统地讲解声乐理论知识,即进行针对性的声乐理论训练,比如发声器官的生理构造、发声时的机能状态、歌唱时的呼吸、吐字能内容。对声乐知识的学习使学生了解人体的发声原理,掌握歌唱要领等唱歌的重要机能的原理。声乐集体课很好地弥补了“一对一”的个别课不适合传授声乐知识的弊端,是高职高专院校声乐教学初期最适用的教学模式。

(2)培养学生的音乐表演综合能力。音乐表演综合能力主要指“唱、听、讲、教、演”,唱,即发声技巧及演唱能力;听、讲、教,即声乐教学技能;演,即对歌曲的个性化处理、动作设计等舞台表演能力。声乐集体课教学模式有利于教师通过学生的整体表现观测学生的问题和优点,并且学生在声乐集体课中能够通过其他同学的表现间接地把握自己的状态,评价自己的问题和优势,提高鉴听能力和其他演唱技能。

2对高职高专声乐教学模式改革的建议

2.1调节声乐教学各部分内容的比重

以往的声乐教学主要是教授声乐基础理论知识、独唱声乐作品,锻炼声乐技能训练、舞台实践训练等内容,然而要使学生具备较高的声乐职业技能,这些教学内容远远不够。针对高职高专院校中具备独唱能力的学生较少的问题,可以改变以独唱曲目为主的教学现状,增加重唱、小组唱、少儿声乐曲目训练等内容,以声乐组合排列的形式进行小组唱排练、重唱排练,以提高学生的团队协作能力。针对学生舞台表演能力不高的问题,可以适当降低锻炼学生声音技巧的训练,增加适合舞台表演的曲目训练,教师在选曲上要注意结合时代特点与时俱进。另外,在平时的教学中增加录音实践,在实训项目训练中提高学生的职业能力,编写声乐视唱辅助教材供学生练唱时使用,提高学生的乐感和音准。

2.2结合社会需求,以项目引领教学

高职高专院校的培养目标是为社会推送具有实践能力的人才,因此在课程设置上应当充分结合社会需求,根据面向社会的音乐表演专业岗位调查制定校内外实训项目,并根据学生能力和项目需要设置“歌舞班”、“组合班”等,学生对号入座进行项目实训。高职高专院校声乐教学的目的是为实践而服务,而当前最大的问题是声乐课程设置基本是单一的声乐技能课,这约束了学生的表达能力和艺术灵感。只有开设丰富的音乐实践课才能提高学生的声乐综合能力,培养出符合社会需求的声乐专业人才,

2.3采用多种教学方法,突出声乐教学灵活性

教学方法的选择要基于学生的实际情况和教学内容的特点,一直以来,高职高专院校的声乐教学方法和目标都承受着争议,但事实上,任何教学都没有既定的教学模式,只要符合学生的实际情况,总体上顺应声乐专业的培养目标,满足了这些条件后的教学方法可以是灵活变通的。首先,教学方法的选择要遵循“因材施教”的原则,因材施教是古已有之的教育教学原则,在声乐教学中同样适用,在今天的教学中,最常见的因材施教的手段是分层教学,包括“分层同步”和“分层异步”,根据学生的个体差异进行因材施教,即按照学生能力、基础的高低对学生进行分层,同一层次的学生接受特定的教学指导,教师为此要选择针对各个层次的学生的教学内容和教学方法,使学生的收货达到自己能力之内的最大值。其次,在加强高职高专院校实训项目的同时教师要注重引导学生积极参与实训,加强舞台实践能力的提高训练,激发学生的参与热情,对学生给予心理疏导和鼓舞,帮助他们克服在公众面前进行声乐表演的胆怯心理,从而提高艺术表现力和职业能力。再次,加强检测,及时反馈。声乐教学的检测不能像其他学科一样通过书面考试进行,尤其是强调培养学生实践能力和职业能力的高职高专院校,除了要有专门考察学生业务知识水平的书面测试,还要加大声乐实际表演测试的比重,毕竟一个优秀的声乐表演艺术家呈现在众人面前的不是知识储备,而是表现能力。

2.4丰富考核方式,全面评价学生能力

声乐考试总结范文第7篇

关键词:声乐;有效教学

所谓有效教学,是指在教学中,教师对学生传授知识、培养能力和学生掌握教学的有效知识量(即新观点、新材料、学生不知、不懂的,学生有所得、有所感的内容)的程度达到了有效教学时间和总教学时间的最大比值,最大限度减少教学浪费的过程。有效教学对于声乐教学来说,就是要在有限的课时内,师生双方密切配合,最大限度地控掘出生的声乐潜能,加大声乐有效教学量,提高声乐教学的效率。

在现行声乐教学中,不仅存在着大量的教学效率低,学生成才速度缓慢的低效教学,还存在着学生声乐水平停滞不前的无效教学,更有甚者,导致学生声乐水平倒退和坏嗓的严重的教学失误也时有发生。

造成低效教学和无效教学甚至严重的教学失误的原因很多,但主要原因不外乎三点:一是声乐教师没有真正掌握歌唱艺术的真谛,缺乏正确的歌唱艺术观念,因而无法引导学生顺利地进行声乐学习;二是声乐教师不懂得或不遵循声乐教学心理,缺乏行之有效的教学方法和训练手段;三是学生不具备学习声乐的嗓音条件、乐感和良好的心理品质。因此,必须迅速扭转声乐教学中大量存在着的低效教学、无效教学甚至严重的教学失误的不利局面,大力提倡并实施声乐的效教学。

我认为,实施声乐有效教学,应从以下几个方面着手:

一、重视声乐“选苗”

要实施声乐有效教学,首先必须重视“选苗”。没有好的声乐“苗子”,再好的声乐教师,再伟大的声乐教育家也将在声乐教学上无所作为。

为了确保选准声乐“苗子”,首先必须合理设置考试科目,改革考试内容。一方面在专业上不能过分强调演唱水平、形象和嗓音条件,要重视考生的音乐素质和音乐基本素养,另一方面,要加强对考生文化成绩的要求,贫乏的文化知识,必定会扼制学生艺术、教育才能的发展。其次,招生学校要把好专业面试关。一是要坚决刹住招生考试中找关系、走后门等舞弊行为。把“关系生”、“后门生”拒之门外;二是要加强对考生思想品质和心理品质的考查,真正选拔出文化素质和专业素质俱佳、思想品德优良和具有良好心理品质的考生作为未来的培养对象。再次,教育主管部门和招生院校要严格控制招生规模。近几年来,由于盲目扩招,生源质量明显呈下降趋势,许多专业素质和文化素质较差,甚至五音不全的考生也鱼目混珠进入校园,给声乐有效教学带来了很大的难度。

二、加强声乐教师的教学能力

要实施声乐有效教学,拥有一些好的声乐师资队伍是关键。意大利女高音歌唱家莱·泰巴尔迪直截了当地宣称:“歌唱和秘密就是找到一位好教师”。的确如此,声乐学生如果遇不到一位好教师,还不如不学或者自学,而声乐要完全靠自学几乎是不可能的,因此,声乐教师要努力学习、钻研,不断探索和积累,从以下五个方面切实加强声乐教学能力。

第一,声乐教师要有总的正确的歌唱艺术观念,掌握正确的唱法。只有老师明白了,学生才可能明白,如果教师本人都没有搞懂正确的唱法,教学时难免陷入“盲人骑瞎马”的境地。因此,声乐教师尤其是刚毕业的年轻教师,要通过各种渠道的学习和提高,形成正确的歌唱艺术观念。尽可能多的掌握多种风格的作品演唱。

第二,要有个好耳朵。声乐教学这门艺术主要通过听觉来进行,声乐中的绝大多数问题,只能说一个梗概和一般原则,更具体的就要靠听觉去把关了。声乐教师必须借助敏锐和有经验的听觉去准确地判别学生发声和演唱时的音准、节奏、音质、音色、共鸣、气息、读字等情况,并及时对学生的发声和演唱作出调整。教师不应该只是掌握一大把方法,方法固然重要,如果耳朵不灵,辨别不清,就不知道方法往哪里用,甚至可能引导到错的方向上去。

第三,声乐教师必须具有“对症下药”的能力。每一位声乐学生在声乐学习中或多或少都存在着歌唱发声技巧和歌唱艺术表现上的问题,声乐教学实质上就是师生合作,及时发现问题和动用有效的训练手段逐步解决问题的过程。我们不妨把声乐教师比喻为医生,把声乐学生比喻为患者,教师用听觉去判断学生的歌唱发声,就相当于医生通过望、闻、问、切和运用先进的仪器检测设备,为患者诊断出病因。而用有效的训练手段解决学生的问题,则相当于“对症下药”。作为一名优秀的声乐教师,训练手段必须是又多又好,以解决好声乐学生可能遇到的众多难题。第四,声乐教师应具有较强的舞台演唱能力和一定的钢琴伴奏能力。“善歌者使人继其声”。

具备示范歌唱能力的教师可以使“言传”与“身教”有机地结合起来,使他的教学更具魅力,更令人信服。一位具有较高的舞台演唱能力的声乐教师必定同时具有很好的范唱能力,而好的范唱不仅是激发学生兴趣最有力的手段,还能使教师从生硬的、喋喋不休的理论讲解中解放出来。学生通过聆听教师的范唱,不仅可以直接模仿教师的歌唱方法,还可以体会教师对歌曲的理解和艺术表现,达到对作品深层次的理解和把握。试看国内外一些著名的声乐教育家:意大利的巴拉、吉诺·贝基,我国的沈湘、周小燕他们都是集演唱与教学于一身的“双料”大师。而不具备良好舞台演唱与范唱能力的声乐教师,在他的教学环节中就会因为缺少这一环,令人感到遗憾。

较强的钢琴伴奏能力,也是上好声乐课不可或缺的。好的歌曲伴奏可以使学生从教师那里得到对作品情绪的提示、意境的烘托与情感的交流融合,使学生更好地进入作品,投入到声乐作品的二度创作中去,完美地表达作品。

第五,声乐教师必须具有全面的文化艺术修养和相关和科学知识。声乐是音乐、诗歌和演唱技巧完美结合的艺术,好的演唱必须建立在科学的发声技巧、丰富的情感体验和浓厚的文化底蕴基础之上。因此,作为教师他必须从“重技轻艺”的误区中走出来。使自己具有较高的文学修养、史学修养、语言修养、美学修养和音乐理论修养,并知晓一些姊妹艺术,同时他还必须具备相关的物理学知识、生理解剖知识,并懂得教育学和心理学理论。总之,声乐教师的修养越全面、知识结构越完备,越有可能成为声乐教育家,越有可能培养出大量优秀的声乐人才。

三、构建民主、平等、和谐的新型师生关系

教学从来都是师生共同完成的,声乐教学更以其特殊的“师徒”关系,离不开师生间密切的配合,良好的互动。

1987年美国高等教育协会发表了题为《高等教育教学新动向》的报告,该报告在总结美国高校50年的教育实践的基础上,提出了良好本科教育的七项原则,其中首项原则就是鼓励师生间的接触。该报告认为课堂内外学生与教师经常的接触是影响学生动机和参与的最重要因素。教师的关心能帮助学生克服困难,并激励学生努力学习。而学生很好地了解一些教师的情况,也可以提高学生的学业追求,鼓励他们对自身的价值和未来进行思考。

传统的声乐教学过分地强调教师的权威性和主导作用,在课堂教学中,学生始终处于言听计从的被动地位,学生的主体作用无法得到实现。

要实施有效教学,必须构建民主、平等、和谐的师生关系。首先,在很大程度上声乐教师与声乐学生是合作伙伴关系,学生成功了,老师就成功了,学生失败了,老师也就失败了。因此,师生之间应该经常地进行学术交流、思想感情的交融,建立良好的合作与互助关系。其次,应建立无权威性的学习环境,在教学中教师不要主观、武断、生硬、居高临下地对待学生,在一切可能的教学环节上,都让学生积极参与其中,允许不同意见的存在,鼓励学生大胆提问和质疑。第三,教师是为了学生而存在的,教师应加强师德修养,增强服务意识,努力成为学生所期待的良师和益友,学生也应该养成讲文明、懂礼貌的习惯,尊重教师的劳动。

四、遵循教学规律,充分发挥学生的主体作用

所谓教学不是教师教,学生学,而应是教师正确地、恰当地组织引导学生的学习活动。教学过程就是在教师指导下,学生通过自己的智能活动去探索获得知识、技能,并在探究获取中进一步发展智能的过程。

教学过程的本质决定了学生在教学中的主体地位,教师的主导作用则体现在把学生自主的学习活动有效地组织起来,把学生的主体作用充分发挥出来。一方面,声乐教师要晓之以理,动之以情,示之以范,培养学生对学生歌唱的正确动机、浓厚的兴趣、真挚的情感、顽强的毅力。真正把学生吸引到歌唱中来,全身心地投入声乐学习。另一方面,教师必须按照大学生的认识规律和心理特点,选择适应学生的教学方法,指导学生学习,使学生学会学习。大学生自我意识较强,声乐教师就应该保护他们的自尊心、自信心,引导他们成为学习的主人,自主学习或与同学结成学习伙伴进行合作式的声乐学习;大学生的认识能力较强,尤其是思维达到了较高的程度,教师就应该鼓励和指导学生在课堂内外探索式地进行声乐学习和研究;大学生的理想大都比较明确而富有社会意义,声乐教师就应该热情关注学生的成长和学生的前途,当好他们的参谋。

声乐考试总结范文第8篇

关键词:班风 学习习惯 音程 声乐 心理素质

近年来,艺考越来越热,音乐高考也倍受追捧。对于一些没有任何音乐基础的学生来说,要在短短的一到两年,要学好声乐(器乐)、视唱练耳、基本乐理、欣赏、音乐常识,确实不是件容易的事情。作为教师,需要带领学生,科学的训练,加上坚持不懈的努力,方能成功。

一、培养良好的学习习惯

尽管是高中学生,可是很大一部分学生没有良好的学习习惯,不会学习。如看书不仔细、复习不及时,课后不做练习巩固。要改变这一现象,教师就要让学生树立“伤其十指不如断其一指”?的思想。从第一节课起就要学会、弄透,不熟练绝不往下进行。教师少讲,学生自学,用考试来检查。比如基本乐理第一章:老师提提重点,其余的学生自学。第一次考试(相对简单)来检查学生的学习情况。学生考完试以后,自己订正总结。第二次自学,查漏补缺。第二次考试,难度适当加大(易错题要占到一定的比例)。考试过后,教师指导学生让其进行考试分析,知道为什么错,下次如何避免出现类似的错误。进行第三次自学,教师不要讲,学生有不懂的地方互相请教。第三次考试内容要拓展(一个题目至少要综合两个知识点),学生一不小心,一分不得。学生经历三次考试以后,讲解第二章。就在学生以为要考第二章的时候,进行第一章第四次考试。(一些题目可以是原题),发现问题,单独谈话,找出问题,对症下药。然后进行第五次巩固考试。最后让学生自己出一章试卷。仅第一章的内容经历了五六次考试后,相信学生已经全面的掌握其内容,举一反三,就养成了认真学习、及时复习的学习习惯。

二、分清主次,合理的分配时间

江苏省省统考考试科目为:1.基本乐科:视唱(面试)、练耳和基本乐理与音乐常识(笔试)三项均考,基本乐科满分为130分。

2.主试科目:声乐或器乐,考生须在报名时确定其中一项作为主试科目。主试科目满分为260分。

3.加试科目:声乐或器乐,考生须在报名时确定其中一项作为加试科目,加试科目必须与主试科目不同,其满分为20分。

基本乐科和主试科目必考,加试科目可由考生根据自身情况选考。专业总成绩满分为410分。

专业主项占很大的比重,综合科的内容多而散。所以从一开始就要和学生讲清楚,主项是重点,不要把综合科当作我们的重点,否则综合科考的再高总分也上不去。我们的原则是既要抱大西瓜,又要捡小芝麻。比如,主项是声乐,一开始就要讲理论,让学生在理论的指导下联系。把大部分的时间用到专业主项上去,学声乐的嗓子练累了,就看看乐理,听听音乐欣赏。学习声乐也要分清主次,比如美声唱法最主要的三点:喉咙打开、气息支持、和共鸣。具体怎么喉咙打开,先讲理论,教师示范,学生练习,教师指导。重点抓住以后再考虑咬字、作品的处理、台风等问题。

三、音程是视唱练耳的基础

没有地基的大楼是盖不起来的,更是盖不高的。刚开始教高考的音乐学生的时候,我很犯愁。视唱在我们上学的时候就那么难学,在那么短的时间内,怎么让学生唱好视唱。音程就是视唱和练耳的基础,音程不好——视唱不好——练耳不好,所以音程基础从学音乐的一开始就是重中之重。多唱音程事半功倍。音程就那几十个,而视唱成千上万条。几十个唱准了,任何视唱都是由音程加节奏组合而成的,自然不是问题。两条腿走路,一方面唱音程,另一方面模唱小学学过的歌曲的谱子。既避免了枯燥乏味,又强调了音程的重要性。音程的训练不主张由近及远练习,因为二度是很难唱的。最好以以下的顺序进行。大三度——小三度——纯四度——纯五度——大二度——小二度——大六度——小六度——大七度——小七度——增四度——减五度的顺序进行,循序渐进。每天一进课堂,先唱音程,然后再练习视唱。学习快结束时,再唱一遍音程。(嗓子不舒服可以默唱。)音程完全唱准,视唱到一定的程度再开始练耳的训练。练耳中最简单的是节奏,这个可以从唱视唱的一开始就进行训练。练耳一开始先巩固标准音到各音的练习,然后听单音。接着听两个小节的旋律——三个小节——四个小节——旋律音程——和声音程——和弦。高考的视唱虽然比较短,但是有一定的难度。有增四减五的音程、大跳的音程、连续切分的节奏、变化音等等。平时的训练中,一定强调有预见性。先想后唱。拿到一首视唱曲以后,先看清拍号、有无较难唱的音程、节奏、变化音等,先慢唱练一下。然后稳定速度,切忌不要快。当过程中出现小错误时,不要老是重复,继续下去。

四、音乐常识也要趁早学习,按部就班

学生往往认为音乐欣赏不重要,到最后突击几天就行了。其实则不然。短短的几天是记不住的。而且音乐欣赏知识所占的分数比重也不少,采用化整为零的方式。音乐班一开始,每天十分钟,及时复习。各种乐器音色,演唱演奏形式,人声分类,名曲欣赏,每一部分都要弄透。教师要在课外花大量的时间准备大量的乐曲。比如乐器的音色:教师先讲解笛子这种乐器,学生了解它的各种演奏技法,如滑音、历音、剁音、、、、、、有助于辨认乐器的音色。其中笛子又认为男派、北派。男派曲子音色圆润、饱满,曲调委婉。北派音色粗犷,豪放,常用历音、剁音。把它的音色再与竖笛、陶笛、排箫进行对比,用几首乐曲,让学生辨认。加深学生对笛子音色的印象。学生可以把欣赏的资料复制在自己的手机里,在课间,吃饭的时候,走路的时候、、、、、、都可以听,反复听,及时复习。效果远远好于最后的突击。

短短的一年多的时间,那么多的内容,高强度的训练。对于老师和学生都是巨大的挑战。无论是教师和学生,都要经常反思。学习的过程并不是一帆风顺的,有时还会出现高原反应(练习到一定程度不进步了),甚至退步的现象。作为教师要和学生讲清楚,这是正常的现象行。只要方法正确,训练科学,一定会取得成功的。

参考文献: