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 文章中心 > 茶礼仪

茶礼仪

开篇:润墨网以专业的文秘视角,为您筛选了八篇茶礼仪范文,如需获取更多写作素材,在线客服老师一对一协助。欢迎您的阅读与分享!

茶礼仪范文第1篇

瑞士莱茫湖畔格里昂礼仪学校,专门为各国青年女子讲授礼仪知识,其中就有中国盖碗茶礼仪。

中国是茶的故乡,喝茶是中国人民日常生活习惯,我们之中谁没喝过茶呢?但是若要考问有关茶的礼仪,就不是人人都清楚了。尽管自古以来我国茶经、茶道论述颇多,可是现实生活中,各地饮茶规矩却大相径庭。

沏茶  茶叶容易沾染其他杂味,故而应保存在密闭茶筒中。沏茶时,宜用竹或木制的茶匙摄取茶叶,忌用手抓,以免手不洁净造成污染,或混入杂味。若无合适茶匙,可将茶筒倾斜对准壶口、杯口轻轻抖动,使适量的茶叶抖入壶或杯中,接着可将开水倾入,将盖儿盖好,5分钟后即可饮用。所沏之茶,要浓淡适宜。我国多以花茶、绿茶招待客人。

上茶  家庭待客,视情况,由晚辈或女主人、男主人亲自上茶。公务场合,招待宾客,一般由服务人员用茶盘送上。上茶顺序是先客、后主,先上司、长者、女士,后陪同、晚辈、男士。人员众多,则应从主宾、主人起,由近而远,渐次而行。将茶端至客人面前,略躬身,说“请用茶”,也可伸手示意,说声“请”。

敬茶  客人进入客厅前一两分钟,就应把茶沏好,待客人落座后,即把茶端送到客人面前。以右手持茶杯托,左手护杯,从客人的左后侧,双手将茶杯递上。茶杯放在客人面前右手附近,杯耳应朝向客人右手位置,便于客人端杯饮用。使用无茶托杯子,则以右手持杯耳,以双手姿态捧上。避免在客人正前方上茶,不可单独使用左手上茶。客、主双方人多,亦可预先将茶杯放在茶几上,先沏小半杯,待客人落座后续水,一可保证茶可充分沏开,二可让客人喝上热茶。

客人喝过几口后,应及时为之续水,以表主人殷勤之意。

受茶  主人以茶相敬,客人一定要报以谦恭、礼貌。特别是女主人或尊长者为自己上茶、斟茶时,作为客人、晚辈,应当起身、以双手状捧接茶杯。即使是服务人员为自己斟茶,也应表示适当谢意,如说声“谢谢”,或点头致意。

谈话开始,未进入正题前,可少许喝一两口,但交谈关键时刻,精力要集中,最好不喝,一是不分散自己的注意力,同时也是对对方的尊重。在谈完主要问题以后,或一段紧要谈话告一段落后,才好品茶、润嗓子。

如喜欢此茶,可适当赞美,这是对主人盛情招待的感谢,也是礼貌的需要。不喜欢,可以不喝,但不可评头论足,显露不悦之色,更不可向主人提出其他过分要求。

茶礼仪范文第2篇

[关键词]饮茶 品茶 礼仪

[中图分类号]C912.3 [文献标识码]A [文章编号]1009-5349(2013)04-0078-01

一、饮茶的精神内涵

饮茶的精神内涵是“和、静、悦、真”。“和”,一切恰到好处,由礼仪引控;“静”,安静的氛围和境界;“怡”者,和悦、愉快的心理体验;“真”,真茶、真香、真味、真情。虽然,我们这里所指的社交饮茶,不是纯粹的茶会——欣赏由茶艺家设计表演的“茶道作品”有特定的仪式规范守则,但也不是随心所欲、言语可无顾忌的事,只有在饮茶过程中通过遵守基本的茶礼,一方面使自己表现得体,另一方面也能让别人以更舒适的心态来进行交流。

二、饮茶前礼仪

(一)形象整饰

“欲达茶道通玄境,除却静字无妙法”。中国喝茶讲究通过茶事制造一种宁静的氛围。因而我们在仪容、仪表、仪态上也要求突显闲静雅致。去品茗场合时,建议着装上以舒适、淡雅为宜,不宜紧身、过于时尚,更不能衣冠不整。女士可化淡妆,使用清淡、柔和的香水(去比较高档的茶室时,最好盘起长发)。入座起座、放物取物时均要轻稳。坐时东倒西歪、站时碰撞物品、交谈时左顾右盼、大声喧哗等情况,都会让品茶人兴致骤减,茶室和静的茶气也被破坏。

(二)讲究座次

茶道讲究“主随客便”,但在一些比较正式的社交场合应遵循以左为尊的座次原则,即主人的左手边是“尊位”。面对主人,从主人的左手位顺时针旋转,由尊到卑,直到主人的右手边。地位高者、年长者和女士坐尊位。只有自己和主人两个人时,知礼的客人应做主人右边的“卑位”,还应避免面对面坐。

三、品饮中的礼仪

(一)主人待客

茶礼在待客时要求体现出“奉茶为礼尊长者,备茶浓意表浓情”的明礼之伦。因而主人在待客时要注意如下几点:

1.奉茶之人。以茶待客时,何人奉茶,往往体现了对来宾的重视程度。在工作单位待客,一般由秘书或专职人员为客人上茶,接待重要的客人时,则应由本单位在场的职位较高者甚至是最高者亲自上茶。其他场合接待重要客人时,则由女主人或主人亲自奉茶。

2.奉茶顺序。应为先客人,后主人;先主宾,后次宾;先女士,后男士;先长辈,后晚辈的次序上茶。要是来宾较多且差别不大,则可按下面的顺序上茶:(1)以上茶者为起点,由近而远依次上茶;(2)以进客厅之门为起点,按顺时针方向依次上茶;(3)上茶时以客人的先来后到为先后顺序;(4)上茶时不讲顺序,或是由饮用者自己取用。招待众多客人的茶水应事先沏好放入茶盘,再一一上茶。

3.上茶续水。泡茶应用热水,且以七分满为佳。上茶时应右手拿持杯托,左手放杯托近处,茶杯递上去。若使用无杯托的茶杯上茶时,亦应双手捧上茶杯。两种方式均应并致“请用茶”。上茶后则要为客人勤斟茶,勤续水。客人喝过几口茶后,即应续上,绝不可以让其杯中茶叶见底,取意为“茶水不尽,慢慢饮来,慢慢叙”。

(二)客人谢茶

主人在以茶待客时以礼待人,作为客人在饮茶时也应态度谦恭,及时表示谢意和敬意。如辈分较高的人、男女主人为自己上茶续水时,一般应立即起身,双手捧接并致谢,而不要坦然受之甚至视若不见。普通人员或服务员为自己上茶、续水时,也应及时轻声答谢或扣指向其示谢。此外,社交活动中,与一方正在交谈时,最好不要饮茶,否则显得自己用心不专。只有在自己不是主要的交谈对象或与他人的交谈告一段落之后,方可喝茶。而发现茶具很考究、布置雅致或主人茶艺娴熟等情况时,客人都应该及时赞美。

(三)品茶礼仪

饮茶时应小口品尝。每饮一口茶汤后,应使其在口中稍作停留,再慢慢地咽下去,一饮而尽称为“牛饮”。若不小心把茶叶喝到嘴里,应吃掉或不明显地吐到纸巾里处理掉。茶太烫的话,不要去吹应待茶自然冷却。饮用红茶或奶茶时,不要用茶匙舀茶,也不要将其放在茶杯中。而当主人告之所饮是名茶时,则应在饮用前应先观赏一下茶汤,并在饮用后加以赞赏。这样做,一方面体现了自身的教养,另一方面也是对主人的尊重。

(四)其他礼仪

1.茶点:正式的社交场合,品鉴好茶时不宜食用茶点,否则视为对茶的不尊重。一般情况下要备茶点,则首推坚果类食品,重口味的蜜饯奶糖类茶食不太适宜。

2.交谈:茶道求真,真人真性,因而以茶会友时,所谈话题不宜说人是非,语气、语音、语态上以平和、适度为好、气氛安静为上,方能品出茶之真味。

3.抽烟。喝茶时不应抽烟。实在难忍,应到茶室外抽,或是在征得主人同意后抽,未经同意就抽烟则为失礼。

社交喝茶时,应遵循的礼节还有许多。礼的本质是诚和敬,诚为义,敬为仪。只要能表现出对他人尊重的行为、语言,都应是值得肯定的。遵守茶礼,既符合了茶的精神、茶的文化,又使喝茶的过程成为了一个以“茶”修行的过程。

【参考文献】

[1]于立文.现代生活百科知识[M].黑龙江美术出版社,

2008.

[2]羽生.中国茶礼的四大流派[J].资源与人居环境,2007

(17).

茶礼仪范文第3篇

上司相互喝完才轮到自己敬酒,敬酒一定要站起来,双手举杯;可以多人敬一人,决不可一人敬多人。

2、要注意添茶礼仪:

如果上司和客户的杯子里需要添茶了,可以示意服务生来添茶,或让服务生把茶壶留在餐桌上,由你自己亲自来添则更好,这是不知道该说什么好的时候最好的掩饰办法。添茶的时候要先给上司和客户添茶,最后再给自己添。

3、要注意交谈礼仪:

茶礼仪范文第4篇

径山万寿禅寺位于浙江省杭州市余杭区径山镇径山,肇建于中唐,兴盛于宋元,是佛教禅宗临济宗著名寺院,南宋时为皇家功德院,雄居江南禅院“五山十刹”之首,号称“东南第一禅院”。

在宋代,不少皇帝修建禅寺,遇朝廷钦赐袈裟、锡杖时的庆典或祈祷会时,往往会举行盛大的茶宴,以款待宾客,参加茶宴者均为寺院高僧及当地的社会名流。浙江余杭径山寺的“径山茶宴”,以及兼具山林野趣和禅林高韵而闻名于世,举办茶宴时众佛门弟子围坐“茶堂”,一茶宴之顺序和佛门教仪,依次点茶、献茶、闻香、观色、尝味、叙谊。先由住持亲自冲点香茗“佛茶”,以示敬意,称为“点茶”;然后由寺僧们依次将香茗奉献给来宾,名为“献茶”;赴宴者接过茶后先打开茶碗盖闻香,再举碗观赏茶汤色泽,尔后才启口,在“啧啧”的赞叹声中品味。茶过三巡后,即开始评品茶香、茶色,并盛赞主人道德品行,最后才是论佛诵经,谈事叙谊。

径山寺禅茶文化可追溯至唐。僧人举行茶宴,礼佛参禅,并制定了独特礼仪,到了宋朝,其影响覆盖江南,被誉为“东南第一禅林”,并成为中日禅茶交流中心。“茶圣”陆羽也曾隐居径山脚下,写下著名的《茶经》。

作为中国禅门清规和茶会礼仪结合的典范,径山茶宴包括了张茶榜、击茶鼓、恭请入堂、上香礼佛、煎汤点茶、行盏分茶、说偈吃茶、谢茶退堂等10多道仪式程序,宾主或师徒之间用“参话头”的形式问答交谈,机锋偈语,慧光灵现,是我国禅茶文化的经典样式。

径山自古就是中日文化交流的窗口和桥梁,径山茶宴是两国文化交流的重要内容和主要载体,也是日本茶道的渊源。在宋元时期,中日禅僧往来频繁,江南地区盛行的禅宗曹洞宗、临济宗东传日本,开宗立派,瓜瓞绵延,在日本室町幕府时期出现的禅宗24流派中有20派系出临济,到近世形成的禅宗14派中,有13派都出自临济禅系的径山派。

曾经二度入宋求法的日本高僧千光荣西,因在都城祈雨应验而获得在径山寺大汤茶会的礼遇。他归国时带去了天台山茶叶、茶籽以及植茶、制茶技术和饮茶礼法,写了《吃茶养生记》,介绍种茶、饮茶方法和茶的效用,被誉为日本的“茶圣”。

日本曹洞宗开山祖希玄道元入宋求法时,也曾登临径山问道,回国后按照唐宋《百丈清规》、《禅苑清规》等制定了一系列清规戒律,统称《永平清规》。他根据径山茶宴礼法,对吃茶、行茶、大座茶汤等茶礼作了详细规定,对其后日本茶道礼法产生了深远的影响。

日本18世纪百科全书《类聚名物考》记载,日本僧人南浦绍明于1259年将径山茶宴传入日本。这一发现为实证径山茶宴为日本茶道之源提供了重要的文献史料。由18世纪日本江户时代中期国学大师山冈俊明编纂的《类聚名物考》第四卷中记载:“茶宴之起,正元年中(1259年),驻前国崇福寺开山南浦绍明,入唐时宋世也,到径山寺谒虚堂,而传其法而皈。”

这一史料记载明确了日本茶道源于我国径山茶宴,成为径山茶宴是日本茶道之源的“铁证”。

茶礼仪范文第5篇

中国茶文化向世界传播的经济影响巨大,并催生了世界上许多国家的茶产业,诞生了世界茶叶贸易行业,推动了世界经济的发展。催生世界茶产业。中国茶向世界的传播,也是茶产业走向世界的过程。作为茶树原产地的中国,最早利用、驯化、栽培茶树,进行茶叶采摘、加工、制造、销售,形成了茶产业,诞生了茶经济。随着中国茶向外传播,茶叶知识、茶树栽培、茶叶生产传到国外,世界茶产业应运而生。现在世界上有60多个国家种上了茶树,不同程度地发展了茶叶生产,促进了国际贸易,加强了国际协作,繁荣了茶叶科学。在世界农业经济作物中,茶业逐步成为令人瞩目的产业。现在五大洲都有茶区分布,茶园分布最广的地区介于北纬6度至22度之间,俄罗斯克拉斯诺达尔边区索契山地的图亚普谢区茶区为当今世界最北的茶区,阿根廷的米逊斯茶区是世界最南的茶区。亚洲茶区分布最广,非洲次之,美洲再次之,大洋洲、欧洲分布较少。茶业在各国经济中的重要性,从茶产量可见一斑。年产量20万吨以上的国家为世界最重要的产茶国印度、中国、斯里兰卡,这三国茶产量占世界茶产量的60%以上。年产量10万吨以上的国家有印度尼西亚、肯尼亚、日本、土耳其。以上这些国家是世界上最重要的产茶国。年产量万吨以上的产茶国有孟加拉国、坦桑尼亚、马拉维、乌干达、伊朗、莫桑比克、越南、阿根廷、巴西、津巴布韦、卢旺达、南非,这些国家是世界上比较重要的产茶国。此外,缅甸、泰国、老挝、马来西亚、柬埔寨、尼泊尔、菲律宾、朝鲜、韩国、阿富汗、巴基斯坦、卢旺达、马里、几内亚、毛里求斯、埃及、刚果、喀麦隆、布隆迪、刚果(金)、埃塞俄比亚、留尼汪岛、摩洛哥、阿尔及利亚、秘鲁、哥伦比亚、厄瓜多尔、危地马拉、巴拉圭、牙买加、墨西哥、玻利维亚、圭亚那、美国、巴布亚新几内亚、斐济、澳大利亚、葡萄牙、格鲁吉亚等国家和地区的茶产量在世界上虽无甚影响,但茶产业在本国经济中仍占有一定地位,在满足本国饮茶需求的同时,对减少茶叶进口,平衡贸易格局发挥着不同的作用,因而仍具有产业意义。

推动世界茶贸易。中国茶向世界的传播,推动了世界茶贸易的发展。茶叶贸易的发展与饮茶风俗的传播关系极大。长期以来,中国茶主要在周边国家和地区传播,虽然茶叶贸易随之兴起,但贸易数量仍然有限。只有当饮茶风俗传入欧洲,并随西方殖民扩张传播到世界各地后,茶叶被纳入世界资本主义市场体系,茶叶贸易勃然兴起,世界茶贸易数量才不断被刷新。19世纪40年代前,中国几乎提供了世界茶叶贸易的全部货源。据笔者推算,16世纪的中国茶叶出口总量微不足道,17世纪约在21010担以上(1050.5吨),18世纪增至8889241担以上(444462.5吨),19世纪40年代,达1500万担左右(75万吨)。如果加上每年2.5万~5万担的帆船运茶出口量,则总数更多。从16世纪40年代至19世纪40年代前的约300年间,中国出口茶叶总计2396万担(约119.8万吨),1840年约为40万担(2万吨)。此后,世界茶叶市场上出现少量日本绿茶、印度红茶,且数量不断增多,但中国茶叶出口量也不断增加,1886年达到巅峰的13.4万吨。这一时期,中国茶叶90%以上销往欧洲。20世纪40年代后,由于受第二次世界大战影响,世界茶叶生产、出口、消费均有所下降。战后,许多发展中国家茶叶产量迅速增加,但世界茶叶贸易额同样增加迅速。世界茶叶出口贸易由19世纪70年代的12万吨增加到2010年的178.37万吨,显示了这一贸易产品的巨大活力。

刺激世界茶生产。中国茶向世界的传播,刺激了世界茶的生产。随着茶的传播,茶树种植面积不断扩大,产茶国家和地区逐渐增多,茶叶生产得到稳步发展。笔者曾估计,中国茶作为世界茶叶唯一产地时的1832~1837年,年均茶园面积为34.73万公顷,茶叶产量13.03万吨,单产374.9公斤/公顷。由此可知,中国茶向世界传播对茶叶生产的巨大刺激作用。以1832~1837年茶园面积、茶叶产量和单产为基数,1934年这三项数据分别增长了2.59倍、2.93倍和1.13倍,1990年这三项指标则进一步增至7.2倍、19.3倍和2.68倍。从1934年到1990年,世界植茶面积增长1.78倍,茶叶产量提高5.6倍,茶叶单产增加1.36倍。进入21世纪,世界茶叶产量持续增长,每年均超过300万吨,2010年跃至408.7万吨,2012年增至452.80万吨。茶叶生产的惊人发展由此可见一斑。

二、丰富人类文化礼仪

中国茶向世界的传播过程,不仅是饮茶风俗的传播、茶叶知识的输入、茶叶贸易的开展及茶产业的兴起,更重要的是礼仪文化的传播。与中华文化一道远播海外的茶文化,与不同国家和地区的文化相结合,日益生根发芽,逐渐形成各具特色的饮茶礼仪、饮茶文化。在新产生的茶文化中,东方茶文化最具典型的是朝鲜茶礼、日本茶道,西方茶文化最为典型的是荷兰茶会、英国下午茶。这几种最为典型的茶文化是中国茶文化、茶风俗传入这些国家的产物。朝鲜茶礼。随着中国文化尤其是佛教文化流入朝鲜,茶随之传入该地,并加以传播。比较一致的看法是唐太宗时期茶传入朝鲜。据朝鲜正史《三国史记》载,新罗善德女王(632~646年在位)时,留学僧人从中国带回茶籽种植。《三国史记•新罗本纪》(第十)兴德王三年(828年)十二月条载:“入唐回使大廉带回了茶种,种植于地理山上。在此之前,善德王之时茶已有之,但是自兴德王时代兴盛起来。”朝鲜李朝文献《东国通鉴》说“:新罗兴德王时,遣唐大使金氏,蒙唐文宗帝(827~840年)赏赐茶籽,公元828年种于金罗山的异山。”这是茶的再次传入,表明饮茶已有一定程度的普及。新罗时代已全面输入中国茶文化,饮茶由上层社会、僧侣、文人向民间传播、发展。这一时期新罗国内开始植茶、制茶,茶文化进入兴盛时期,茶礼形成。日本茶道。日本奈良时代,“文化的引进,并不仅仅限于制度、技术等,各种各样的风俗习惯也被热心地学来了。其中之一,即饮茶之习惯也被热心地学来了。”

[2]以最澄、空海、永忠为代表的学问僧在学习、传播佛教的同时,还带回了中国的茶籽、茶饼、茶具。从弘仁饮茶中对陆羽亦步亦趋的模仿及弘仁茶诗与中国茶诗的相似表达,可以推测《茶经》一书及唐代饮茶诗文也由以此三人为代表的学问僧带到了日本。以嵯峨天皇为首的日本上流社会对新传入的饮茶文化怀有极大热情,尤其是嵯峨天皇不仅多次参加茶会,还在皇宫中开辟茶园,下令在近畿地区植茶。饮茶文化在日本迅速发展,形成一股“弘仁茶风”,为13世纪后南浦缫明、村田珠光、千利休等人在日本传播茶道打下了基础。荷兰茶会。欧洲茶会,以荷兰为最。中国茶传入欧洲时,价格高昂,非普通人所能饮用,只有贵族和荷兰东印度公司的要人才能享用。荷兰输入中国茶叶的同时,中国茶壶、茶杯也一起被输入,使之能够同时使用。1637年前后,有些富商的妻子开始以茶待客,于是茶叶输入量稍微增加。1666年,茶价有所下降,但每磅售价200~250弗洛林(相当于80~100美元),茶叶仍然只能为富人所享用。此后,输入量再次增加,价格下降,饮茶略有普及,这个时间是1666年至1680年。富有的家庭辟有专门茶室,普通市民则在啤酒店饮茶。饮茶俱乐部的形成,推动了一般妇女的饮茶热。茶会是一件十分郑重其事的事,饮茶客人多在下午2时光临,主人郑重接待,礼貌周全。女主人取出各种茶叶,放入配有银制滤器的小瓷壶中。女主人请每位客人选好自己的茶,然后放入小杯中。需要加其他饮料的客人,女主人则以小红壶浸泡番红花,用较大的杯盛放较少的茶递给客人,让其自行配饮。饮茶时,要咂吸有声,表示女主人的茶味美好。大家足靠火炉,一边喝茶,一边吃着糖果饼干,一边交谈。饮茶结束后,再喝白兰地酒,吃葡萄干、糖等食品。茶会风靡一时,成为荷兰妇人重要的社交方式,这一著名活动丰富了她们的日常生活内容。饮茶习俗对荷兰人社会生活产生了许多潜移默化积极影响:政府通过社区免费聚餐,加强与民众的互动与沟通;生意兴隆的茶馆,丰富了近代荷兰的城市服务业,促进了人们之间的彼此联系;追求饮茶,刺激了人们对茶器收集及茶亭兴建的热情。

[3]英国下午茶。欧洲茶会,以英国为次。英国饮茶晚于荷兰,但发展势头迅猛,至18世纪已形成午后茶。1763年,在哈罗门诸贵妇轮流供给午后茶与咖啡。此后,鉴于人们早餐食用丰富,中餐与晚餐间距时间太长,晚餐后则在会客室饮茶的情况,第七世裴德福公爵夫人安娜推出了17时进茶、饼干的项目,午后茶遂成为时兴礼仪。这种礼仪一经产生,风靡一时。同时,饮茶习惯迅速普及全国各阶层,英国遂成为世界最大茶叶消费国,人均年茶叶消费量最多时竟然达到10磅。饮茶方法的讲究,为其他国家所不及。泡茶是一种艺术,全国男女老幼都懂得怎样泡制一杯合口的好茶。[4]

三、其他方面的影响

茶礼仪范文第6篇

今年6月上旬,清雅源茗茶登陆央视:“清雅尚礼、茶贵之心;中华老字号,中华礼茶”。打造中华第一礼茶,是洪明楷和清雅源的终极目标。

九十年代初,洪明楷和夫人继承祖上的百年老铺“清雅园”之后,开始走公司化模式运作之路,改名“清雅源”。但清雅源真正发力是自2008年开始的全国连锁进程,短短几年的发力期,如今已有近400家直营店和加盟店,扩张之路不可谓之不快。

茶行业,走“礼文化”的企业很多,“千古华夏立之礼,万代炎黄奉于孝”,洪明楷走出了一条和别人不一样的“礼仪之路”。

“清雅源”:以“经”释“清”,以“正”释“雅”,以“道”释“源”,乃“清雅源”。以经立理,以礼立身,坚持中庸。这个儒雅的品格在品牌诞生之初就决定了。

作为清雅源核心价值观的“礼文化”,在洪明楷看来,礼而和平,礼而和谐,礼而和人,礼而兴业,正是“清雅源”品牌最为基本的价值观,最为精确的文化内核,最为完美的精神理念。

“以礼入茶,茶馈知音”

中国作为“礼仪之邦”正是从“饮食之礼”开始的,而“茶礼”则是饮食之礼的重要组成部分。清雅源提倡“以礼入茶”,意指清雅源用中国传统的道德观念,用心做好茶,茶中蕴含“礼”之深意。

“高山流水觅知音”,以融入了中国传统礼法的清雅源茶馈赠知音,体现赠者对受者的尊敬、欣赏和感恩之情,正符合送礼之深意。

“以礼立世,礼重天下”

国尚礼则国昌,家尚礼则家大,身有礼则身修,心有礼则心泰。

茶是不媚不俗的天然礼品,简朴厚重、天然率真,而又饱含真情;茶是未被世俗淤染的礼物,淡泊、纯净、高洁,君子之交淡如水,缕缕茶丝有浓酽。

孔子曰:不学礼,无以立。“清雅源”以君子之品格,仁爱、包容、明静;作为茶之使节,以礼立世,虽有趋利之图,却以大“礼”之道诚待天下。

“以礼连心,两岸同根”

作为第一个进军台湾茶市场、设立台办的大陆茶企,洪明楷看好台湾茶市场。

从2009年开始,洪明楷就开始将目光转移到海外,最后锁定台湾,深入研发台湾茶系列。终于在今年4月份,签订了与台湾尚宜的大陆第一宗台湾茶采购协议,逐年引进台湾春茶。双方确定商品采购意向,同时共同筹备建立“海峡两岸茶叶集散中心”。

随着两岸进一步开放合作,两岸茶叶市场强大的消费潜力一直以来闽商茶企长期关注的。在台设立的清雅源办事处与协议的签订,其意义不仅是采购台湾茶的一个重要的进货对接平台;也是将大陆优质茶叶,特别是闽商茶叶,引入台湾的第一对接桥梁与基石。

茶礼仪范文第7篇

(一)《宣和奉使高丽图经》的内容

《宣和奉使高丽图经》图文并茂,对文字,绘图以说明,对图画,以文字加以详释,两者相辅相成。在中国历代出使朝鲜的使节所撰纪行录中,图文并茂的仅此一部。第二个特色是内容十分丰富,如,关于高丽建国、高丽王朝世次与国王形象,高丽的建筑、服饰、典章制度,高丽之物产及生活用品,高丽民众之生产劳动,高丽社会儒、佛、道信仰、社会风俗,宋使一行在高丽的活动,宋丽之间的交通路线和使团具体行程等诸多高丽的政治、经济、军事、人物、宗教、物产、风俗等均有涉及。

(二)《宣和奉使高丽图经》的史料价值

《宣和奉使高丽图经》是我国古代一部重要的外纪作品,是研究宋史、高丽使、宋丽关系史、高丽文化的宝贵资料,也是科技史和海上交通史研究的重要著作,受到历代学者的重视。《宣和奉使高丽图经》以实地见闻的方式记述了高丽时期朝鲜半岛的政治、经济、文化、军事、地理、人物、宗教、风俗等情况,展现了一幅生动的高丽中期社会图景,为研究高丽史不可多得的第一手资料。《宣和奉使高丽图经》内容丰富,史实确凿可信,使后世人们得以具体了解当时高丽社会的政治、经济、文化、社会习俗各方面的状况,以及当时北宋与高丽的交往关系,尤其是海上交通情况,弥补了《宋史》、《高丽史》等之不足。尤其是茶文化方面,在高丽茶文化的相关文献稀少的背景下,《宣和奉使高丽图经》中记载了关于高丽茶文化的内容,因此该书成为了今人研究高丽茶文化的重要著作。

二、《宣和奉使高丽图经》中的高丽茶文化

《宣和奉使高丽图经》中提到的高丽茶文化主要有三个方面。第一,徐兢在《香林亭》中描述了在香林亭喝茶的内容。《宣和奉使高丽图经》卷二十七《馆舍•香林亭》云:“使副暇日,每与上节官属烹茶。枰棋于其上,笑谈终日,所以快心目而却炎蒸也。”香林亭是高丽时代接待中国使臣的顺天馆中附属的亭子。从上述描述中可以看出,高丽官员以茶来接待中国使臣,并在香林亭下棋休息,说明饮茶习俗已在高丽上层社会流行,茶已是接待贵宾的必需品。第二,徐兢在《汤壶》中对高丽汤壶特征进行了详细说明。《宣和奉使高丽图经》卷三十一《器皿•汤壶》云“:汤壶之形,如花壶而差匾。上盖下座,不使泄气,亦古温器之属也。丽人烹茶多设此壶。通高一尺八寸,腹径一尺,容量二斗。”从这段描述中可以了解高丽时代烹茶用的器皿的形状。第三,徐兢在《茶俎》中详细记载了高丽的茶具、茶礼、喝茶的风俗等内容。《宣和奉使高丽图经》卷三十二《器皿三?茶俎》云:“土产茶,味苦涩不可入口,惟贵中国腊茶,并龙凤赐团。自锡赉之外,商贾亦通贩。故迩来颇喜饮茶,益治茶具。金花乌盏、翡色小瓯、银炉汤鼎,皆窃效中国制度。凡宴则烹于庭中,履以银荷,徐步而进。侯赞者云:茶遍乃得饮,未尝不饮冷茶矣。馆中以红俎布列茶具于其中,而以红纱巾幂之。日尝三供茶,而继之以汤。丽人谓汤为药,每见使人饮尽必喜,或不能尽以为慢己,必怏怏而去,故常勉强为之啜也。”这是《宣和奉使高丽图经》中记载高丽茶文化最详细的部分,也是高丽茶文化相关文献中最重要的部分。首先,从这段记述中可以看出,高丽的土产茶味道苦涩,不受众人喜欢,唯独中国茶被视为上等茶,其中腊茶、龙凤赐团尤为贵重。高丽饮茶习俗风行,茶叶总类颇多。高丽的茶诗中出现的土产茶的种类有脑原茶、大茶、孺茶、露芽茶、婴儿茶、叶茶、紫霞茶、香茶等,除此之外还有茗茶、御茶、佳茗、芽茶、茅茶、山茶、野茶、仙茶、芳茶等,但味道苦涩。龙凤茶、腊茶、龙凤茗团、建溪茗、曾坑茶、双角龙茶等是宋朝使臣赠送的茶或从宋朝购入的茶。高丽茶诗中出现的茶名是否都存在不得而知,当时在高丽常见的茶有脑原茶、大茶等土产茶与宋茶。当时徐兢所记载的土产茶有可能是脑原茶。其次,宋茶进入高丽的途径是宫廷赏赐或茶叶贸易。根据《宣和奉使高丽图经》的记载,徐兢“神舟”去高丽时,宋廷带去很多名贵的物资和食品,其中还有茶叶。除此之外,通过海上贸易,宋代茶叶与茶文化传入高丽。当时宋代出口高丽的物资主要是茶、瓷器、书籍、药材、乐器、玉器、香料、纺织品等。高丽向中国输出的主要是人参、松子、白纸、香油、扇子等。

宋代顺畅的海上通路,发达的海上贸易,活跃的茶商为茶文化的东传提供了有利条件。第三,从此记载中可以看出高丽的茶具有喝茶的金花乌盏、翡色小瓯,烧水的银炉汤鼎,用银制成的托盘银荷,覆盖茶盏与银荷的红纱巾等,这些均仿效于中国。金花乌盏是有金色花纹的黑色茶杯,翡色小瓯是翡翠色的陶瓷茶杯,银炉汤鼎是用银制成的火炉与烧水的三足鼎。其中金花乌盏受之宋代茶具的影响,宋代建窑黑釉盏是当时茶人趋之若鹜的茶具,高丽人引入建盏,仿效而成高丽的金花乌盏。而高丽生产的青瓷茶具精美细致,独具一格。《宣和奉使高丽图经》卷三十二《器皿三•陶尊》云“:陶器色之青者,丽人谓之翡色。近年以来,制作工巧,色泽尤佳。”说明高丽人制陶技术高超,青瓷常用于茶具,即翡色小瓯等。不难看出,高丽茶具深受中国影响,但又融入了自身的特色,而宋朝不仅向高丽出口茶叶,也传播了茶文化。第四,高丽的饮茶习俗。宴会时官员烹茶后所有人均拿到茶,方可饮茶,故经常饮冷茶,说明高丽有一系列饮茶的礼仪,并严格遵守。部分观点认为这种繁琐的茶礼阻碍了韩国茶文化的发展,但在重视礼节的高丽如果没有严格遵守的仪式,随意接待使臣,会误认为高丽怠慢使臣。从这里可以看出高丽严守茶礼,也可知高丽重仪礼。《宣和奉使高丽图经》卷二十二《杂俗一》中也记载了高丽重仪礼的内容“:高丽于诸夷中,号为文物礼义之邦。其饮食用俎豆,文字合楷隶,授受拜跪,恭肃谨愿,有足尚者。”高丽是礼仪之邦,饮茶习俗亦是如此。再者,饮茶后上汤,说明高丽人喝茶后要喝汤。高丽人认为茶是凉性的,要喝热的饮料来保护身体,故称汤为药。高丽盛产人参,因此该汤要放入人参与中草药熬制而成,温而补身。饮茶后喝汤,与宋代饮茶习俗相同。宋代朱弁《曲洧旧闻》记载“:客至则设茶,欲去则设汤,不知起于何时。然上自官府,下至闾里,莫之或废。有武臣杨应诚独曰:‘客至设汤,是饮人以药也,非是。故其家每客至,多以蜜渍橙木瓜之类为汤饮客,或者效之。’予谓不然,盖客坐既久,恐其语多伤气,故其欲去,则饮之以汤。前人之意,必出于此,不足为嫌也。”宋代的客来敬茶,之后喝汤的习俗也影响到了高丽,但汤的材料有所不同,宋代用蜜渍橙木瓜之类熬汤,高丽则多用人参与中草药。由上述材料中也可得知高丽喝茶的习惯,即一天三次供茶,并将客人饮尽作为对自己的尊重。据《宣和奉使高丽图经》记载,高丽时代饮茶盛行,并以中国茶为上等茶。而中国茶传入高丽的途径除官方赏赐之外更多的是茶叶贸易。另外,高丽恪守茶礼,饮茶习俗以及茶具,亦随中国而变。但高丽在吸收、消化中国茶文化后,融合禅宗文化、儒家与道教伦理以及高丽传统礼节,形成其独有的高丽茶道,即官府茶礼、佛教禅宗茶礼和儒教茶礼。

三、茶文化的海路传播

(一)《宣和奉使高丽图经》与茶文化海路传播线路

宋朝与高丽保持着友好的外交关系与民间关系,官方往来与民间往来全部通过海路完成。据《宣和奉使高丽图经》卷三《城邑•封境》载:“若海道,则河北、京东、淮南、两浙、广南、福建,皆可往。”当时海上通路大致可分南北两条线路:北路,以山东半岛为基地,中心港是登州(今山东蓬莱市)和密州板桥镇(今山东省胶东)。即从山东半岛的登州出发,向东直航,横渡北部黄海,抵达朝鲜半岛西岸的瓮津(今朝鲜海州西南的瓮津)。另一个出海口,从密州板桥镇起航,出胶州湾,东渡黄海,直航朝鲜半岛西海岸。而高丽往来宋则从礼成港起航,在山东半岛的密州或登州登陆,再由京东陆行至汴京(开封)。南路,由明州(今宁波市)定海县出发,越东海、黄海沿朝鲜半岛西海岸北上,到礼成港口岸,再陆行至开京。高丽人渡海到明州,再入运河北上至宋汴京。宋神宗熙宁(1068-1077)年间,宋与高丽的海上航线从北方转移到了南方。至此,南路航线便成为宋朝与高丽往来的主要海上通道。根据徐兢的《宣和奉使高丽图经》记载,宣和使团从明州港出发,到达礼成港共计28天;回程时,自礼成港发舟,返回定海县,“凡海道四十二日”。南北两条线路都是茶叶传播的路线,但宋元丰三年(1080年),宋朝政府下令凡“非明州市舶司而发过日本、高丽者,以违制论”。从此,北宋前往高丽的使臣,商船皆由明州(今宁波市)定海县出发,因此南路航线是宋代茶文化传入高丽的主要航线。

(二)官方赏赐与宋商贸易促使茶文化快速传播

茶叶是宋响彻海内外的名优产品。当时,高丽“土产茶,味苦涩不可入口,惟贵中国腊茶,并龙凤赐团。自锡赉之外,商贾亦通贩”。事实上,来自朝贡赐赉的茶叶很少,元丰元年(1078年),宋赐予高丽的龙凤茶叶只有十斤而已。龙凤茶团属于北苑等官茶园的贡茶,“取象于龙凤,以别庶饮,由此入贡”,产生了龙凤贡茶,十分珍贵。欧阳修在《归田录》中云:“茶之品莫贵于龙凤,谓之团茶……然金可有,而茶不可得。每因南郊致斋,中书、枢密院各赐一饼,四人分之。宫人往往缕金花于其上,盖其贵重如此。”宋代茶叶大量传入高丽要归功于宋商。宋时海外贸易已有很大发展,宋商是宋丽贸易中的主角。据有关学者统计,1012-1278年的266年间,宋商至高丽者达129次,5000余人之众。贸易的货物迎合高丽上层社会需求,以茶叶、书籍、药材、文具和奢侈品为主。而当时的宋朝,饮茶风气炽盛,从官府到百姓,茶成为了人们日常生活中不可或缺的东西。王安石《议茶法》认为:“茶之为民用,等于米盐,不可一日以无。”不仅如此,随着宋代茶叶生产的空前发展和茶叶流通市场的进一步扩大,经营茶叶贸易已成为宋代商人追逐利润的主要途径之一。宋人李新说:“商于海者,不宝珠玉,则宝犀瑁;商于陆者,不宝盐铁,则宝茶茗。”就说明了这一点。而当时的高丽受之中国影响,饮茶习俗盛行,而高丽土产茶,味苦涩味,不可入口,可见高丽有庞大的茶叶市场,频繁往来于高丽的宋商大量出口茶叶以及茶具,有利可图。尽管宋商的茶叶贸易不是为了传播茶文化而是为了获得商业利益,但是在客观上,却促进了茶文化在高丽的传播,宋商也成为了传播茶文化的使者。

(三)宁波地区是茶文化传播的中心

宋代茶叶多产于秦岭、淮河以南。江东西、两浙、福建、广南、荆湖南北、川峡等都盛产茶叶。其中浙江产茶府、州、军共有10个,即现在的杭州一带、吴兴地区、纲兴地区、宁波地区、临海地区、金华地区、衢县、常山县、开化县、建德县、温州地区、丽水地区。宁波地区包括现今的慈溪市、舟山定海区、象山市、奉化市、宁波鄞州区,可见宁波地区即宋代明州是当时重要的茶叶产地。而明州则是宋丽官方往来、民间贸易的主要港口。宋元丰三年(1080年),宋朝政府下令凡“非明州市舶司而发过日本、高丽者,以违制论”。从此,北宋前往高丽的使臣,皆由明州(今宁波市)定海县出发,越东海、黄海沿朝鲜半岛西海岸北上,到礼成港口岸,再陆行至开京。高丽人渡海到明州,再入运河北上至宋汴京。明州既是茶叶产地、又是主要的贸易港口,因此宋商不会舍近求远去其他产地运送茶叶,明州即宁波地区得天独厚的优势使该地区成为了茶文化传播高丽的中心。《宣和奉使高丽图经》是了解高丽中期文化的重要史料,详细记载了高丽的茶具、饮茶习俗等内容以及宋丽贸易航线。而中国的茶“兴于唐、盛于宋”,宋代是中古茶文化史上最繁荣的时期。宋丽两国在经济、文化方面交流频繁,高丽在各个方面深受宋朝影响,包括茶文化。宋代海上通路顺畅,海外贸易发达,有活跃于宋丽贸易的宋商、发达的明州港,为茶文化快速传播提供了有利条件。

四、结语

茶礼仪范文第8篇

公务接待礼仪常识  1.当面接待扎仪

上级来访,接待要周到。对领导交待的工作要认真听、记;领导了解情况,要如实回答;如领导是来慰问,要表示诚挚的谢意。领导告辞时,要起身相送,互道再见。

下级来访,接待要亲切热情。除遵照一般来客礼节接待外,对反映的问题要认真听取,一时解答不了的要客气地回复。来访结束时,要起身相送。

2.接听电话礼仪

语气平和,礼貌问候;认真倾听,真诚交流;

明晰内容,准确记录;灵活应答,干脆利落。

【电话接待的基本要求】

(1)电话铃一响,拿起电话机首先自报家门,然后再询问对方来电的意图等。

(2)电话交流要认真理解对方意图,并对对方的谈话作必要的重复和附和,以示对对方的积极反馈。

(3)应备有电话记录本,重要的电话应做记录。

(4)电话内容讲完,应等对方结束谈话再以再见为结束语。对方放下话筒之后,自己再轻轻放下,以示对对方的尊敬。

3.引见时的礼仪

到办公室来的客人与领导见面,通常由办公室的工作人员引见、介绍。在引导客人去领导办公室的路途中,工作人员要走在客人左前方数步远的位置,忌把背影留给客人。在陪同客人去见领导的这段时间内,不要只顾闷头走路,可以随机讲一些得体的话或介绍一下本单位的大概情况。

在进领导办公室之前,要先轻轻叩门,得到允许后方可进入,切不可冒然闯入,叩门时应用手指关节轻叩,不可用力拍打。进入房间后,应先向领导点头致意,再把客人介绍给领导,介绍时要注意措词,应用手示意,但不可用手指指着对方。介绍的顺序一般是把身份低、年纪轻的介绍给身份高、年纪大的;把男同志介绍给女同志;如果有好几位客人同时来访,就要按照职务的高低,按顺序介绍。介绍完毕走出房间时应自然、大方,保持较好的行姿,出门后应回身轻轻把门带上。

4.介绍礼仪

属于社交场合的介绍有两种:即为他人做介绍和自我介绍。

为他人做介绍时五指并拢,手心向上,指向被介绍人。掌握介绍的先后顺序:一般情况下先将职位低的人介绍给职位高的人;先将男士介绍给女士;先将晚辈介绍给长辈;先将未婚者介绍给已婚者;先将客人介绍给主人;先将非官方人事介绍给官方人士;先将个人介绍给团体,如个人身份和地位明显高于团体,应将团体先介绍给个人。

自我介绍要先向对方点头致意,再说明自己的姓名和身份,可以同时递上名片。自我介绍时要把握分寸,既不过分自谦,也不夸大其词。

5.握手礼仪

握手顺序按照尊者为先的原则。在正式场合,以上级先伸手为礼;在日常生活中,以长辈、女士、已婚者先伸手为礼;在社交场合,以先到者先伸手为礼;在接待来客时,以主人先伸手为礼;客人告辞时,以客人先伸手为礼。

6.接送名片礼仪

名片的递送。交换名片的顺序一般是:先客后主,先低后高。当与多人交换名片时,应依照职位高低的顺序,或是由近及远,依次进行,切勿跳跃式地进行,以免对方误认为有厚此薄彼之感。递送时应将名片正面面向对方,双手奉上。眼睛应注视对方,面带微笑,名片的递送应在介绍之后,在尚未弄清对方身份时不应急于递送名片。

名片的接受。接受名片时应起身,面带微笑注视对方。接过名片时应说:谢谢,随后有一个微笑阅读名片的过程,阅读时可将对方的姓名职衔念出声来,表示对对方的尊重。然后,回敬一张本人的名片,如身上未带名片,应向对方表示歉意。在对方离去之前,或话题尚未结束,不必急于将对方的名片收藏起来。

7.称呼礼仪

【姓名有别】

记住对方:是否重视的表现。

不出差错:不读错姓名,不写错姓名,不张冠李戴。

不宜滥用:不戏言接待对象的名字;不要借用接待对象的姓名。

【称呼有别】

称呼正规:称呼行政职务最正规

称呼技术职称:称呼具有高级、中级专业技术职称者,以示敬意。

称呼学术学位:增加被称呼者的权威

称呼职业名称:不清楚以上信息时,如称呼老师、大夫等。

8.上下楼礼仪

上楼途中,宾客走在前面,这一来可以表示对宾客的尊重,二来可以起到保护宾客的作用。

下楼时,为宾客的安全着想,应走在宾客的前面。

遇到特殊情况,亦可有所变通。如,让穿短裙的女士或不认识路者上楼时行进在前,即为不妥。

9.乘电梯礼仪

进入无人驾驶的电梯时,接待人员应首先进入,并负责开启电梯;

进入有人驾驶的电梯时,接待人员则应当最后进入。

离开电梯时,接待人员一般最后一个离开。(不过若是自己堵在门口,首先出去亦不为失礼。)

10.行进位次

并排行进,它讲究以右为上或居中为上。接待人员应当主动在并排走时走在外侧或两侧,而由外方来宾走在内侧或中央。

单行行进,它讲究居前为上,即应请外方来宾行进在前。但若外方来宾不认识道路,或路况状态不佳,则应当由接待人员在左前方引导。引导者在引路时应侧身面向被引导者,并在必要时提醒对方脚下留神。

11.乘坐车辆的位次

小车的座位,如有司机驾驶时,后排为上,前排为下,右尊左卑。

(以后排右侧为首尊,左侧次之,前座驾驶座右侧为末席)。

如果主人亲自驾驶,前排为上,后排为下,右尊左卑。

(以驾驶座右侧为首尊,后排右侧次之,左侧再次之,而后排之间座为末席)。

接待团体客人时,以司机座后第一排为尊,后排次之。每排座位的尊卑,从右侧往左侧递减。

12.饮茶礼仪

【1】.公务接待时,一般由秘书或专职人员为客人上茶,接待重要客人时,最好由本单位在场的最高职务者为客人上茶。

【2】.上茶顺序:先客人,后主人;先主宾,后次宾;先女士,后男士;先长辈,后晚辈;先上级,后下级。

如果来宾较多,且差别不大,宜采用以下四种顺序上茶:

(1)以上茶者为起点,由近及远上茶;

(2)以进入客厅之门为起点,按顺时针方向依次上茶;

(3)依照客人到来的先后顺序上茶;

(4)由饮用者自己取茶。

【3】.上茶时,正确的做法是双手端着茶盘进入客厅,先把茶盘放到茶几上,然后右手拿着茶杯的杯耳,左手扶在杯托附近,从客人的左后侧双手将茶杯递上去,放置于桌上,杯耳朝外。若有点心,应在上茶之前先上点心,也主要从客人左后侧递上。

【4】.第一杯茶不宜过满,以杯的三分之二处为宜,当客人喝过几口茶后,奉茶之人就应上前续水,绝不可以让其杯中见底,在大型会议和活动中为来宾续水,宜在活动进行3040分钟后进行。

13.合影礼仪

正式的合影,既可以排列位次,也可以不排列位次。

在合影时,宾主一般均应站立,必要时,可安排前排人员就座,后排人员梯级站立。若安排参加者就座,应先期在座位上贴上便于辨认的名签。

国内合影的排位,一般讲究居前为上、居中为上和居左为上。具体来看,又有单数(见图6)与双数(见图7)的分别。

通常,合影时主方人员居右,客方人员居左。

涉外场合合影,讲究以右为上,令主人居中,主宾居右,令双方人员分主左宾右依次排开。

14.宴请礼仪

一般安排中餐的用餐位次,涉及桌次与席次两个方面。

【桌次的排列】

举行正式的中餐宴会往往不止一张桌子。主要遵循如下三项规则:

(1)以右为上。