开篇:润墨网以专业的文秘视角,为您筛选了八篇公务员调动申请书范文,如需获取更多写作素材,在线客服老师一对一协助。欢迎您的阅读与分享!
《最高人民法院关于人民法院审理事业单位人事争议案件若干问题的规定》法释(2003)13号自2003年9月5日生效施行。司法解释公布后,本人在部分部门、法律网站上发表了《关于[法释(2003)]13号司法解释的思考》专著后,不少咨询者通过电话、邮件、论坛发贴的等方式,对该司法解释的执行以及有关问题向本人提出了诸多问题,现将这些问题分类归纳,并将本人的多次解答、回复整理分次列出如下,以提供访问者、咨询者参考:
17、关于现行人事争议仲裁管理规定中有关复议的规定:
由于目前人事争议仲裁存在的种种因素与现状,在最高人民法院司法解释公布前进行的仲裁案例中,当事人(申诉人)对仲裁及仲裁中出现的裁决实体问题时及执行程序时的问题持有异议,便依据相关规定提出了复议申请,那么那些问题可以提出复议呢?
(1)、根据人事部·人发[1997]71号·[关于印发《人事争议处理暂行规定》的通知 ]【1997-08-08】
人事争议处理暂行规定
第二十七条 当事人有证据证明裁决有下列情形之一的,可以自收到裁决书之日起10日内向作出裁决的仲裁委员会申请复议:
(一)仲裁庭的组成或者仲裁的程序是违反法定程序的。
(二)裁决所依据的证据是伪造的。
(三)对方当事人隐瞒了足以影响公正裁决的证据的。
(四)仲裁员在仲裁该案时有受贿索贿、徇私舞弊、枉法裁决行为的。
仲裁委员会经审查核实裁决有前款规定情形之一的,应当另行组成仲裁庭处理。
复议期间,不影响裁决的执行。
注:1、《人事争议处理暂行规定》目前是否还有效?是否适应当前的仲裁,不得而知。
2、不少地区省市人事争议仲裁规定均采纳了此条规定(如四川、江苏、西藏、北京*)。
(2)、四川省人民政府令第150号·四川省人事争议处理办法【2001-05-14】
四川省人事争议处理办法
第二十一条 仲裁委员会收到仲裁申请书后,应当在15日内作出受理或者不予受理的决定。
仲裁委员会作出的受理或者不予受理决定,应当书面通知当事人。决定不予受理的,应说明不予受理的理由;决定受理的,应当在7日内将仲裁申请书副本送达被申请人。
当事人对不予受理决定不服,可以自收到决定书之日起10内向作出决定的仲裁委员会申请复议。仲裁委员会应当在10日内作出书面答复。
注:此条江苏、北京、西藏的规定中均没有。
18、关于上述两种仲裁程序中“复议”的性质:
上述两种复议,从性质上讲,属于人事仲裁中的程序纠错程序。从法律上讲它不具有法律特征,因此不能由此起动任何法律程序。
从仲裁程序角度讲,前者实质上是对裁决违法的纠错,后者主要是对程序上的纠错。
19、能否对仲裁中的复议提起行政诉讼:
这个问题,上面实质已涉及了。由于仲裁委不是政府行政机关,它做出的任何决定、裁决、通知均不具有行政性,因此不能对人事仲裁程序中的复议提起行政诉讼。
由于条文中使用了“复议”一词,在法律程序中,一般只有行政方面才有的复议,因此,人们必然就会想到行政诉讼。从这个角度上讲,“复议”一词使用十分欠妥。《北京市人事争议仲裁办法》第25条没有使用“复议”,而使用了“复审”就解决了此问题。这点足以证明北京的立法者的高明与远见卓识。
20、目前人事争议仲裁规定在“制度”方面是否对存在严重法律缺陷:
回答是肯定的。本人认为,目前人事争议仲裁规定至少有三个方面存在明显的致命伤:
(1)、没有法律依据,且与我国现行仲裁法律制度不吻合。在最高人民法院下达司法解释后,仍未见修改或修正。
(2)、不属于国家立法范畴,而是条块利益、部门争夺权利的一种突出表现,这一点是致命。目前人事争议仲裁出现的种种“劣迹”是我国行政部门自行不依法而“立法”的必然恶果。
(3)、人事争议仲裁机构设各级人事行政机关,从部门规章“立法”上讲根本没有任何公平性与民主性。
我国目前的人事争议仲裁规定公布后,就连各类事业单位的领导都认为“非常糟糕”,“根本没有公正与科学性”。
21、目前人事争议仲裁与当前国家推行的人事制度改革之间的关系:
(1)、按理说,国家法律、行政法规、规章制度、规范行文件与政策文件均应为调整社会关系,重大举措、重大改革服务,以法律的形式确认与保护、促进社会的发展,即我们常说的“保驾护航”。要做到这点,立法要具有广泛性、科学性、民主性的同时,还要充分体现与贯彻落实党的“三个代表”的重要思想与政策。而目前的人事争议仲裁规定完全背离这一宗旨,它唯一体现了条块部门的强烈权利欲望。
(2)、这样的仲裁规定,非旦没有促进人事制度改革的可能,而显现出的是对人事争议当事人的伤害。没有法律依据,没有公正性,必然形成对人事争议当事人的伤害,进而是逆人事制度改革而动。
值得注意的是:一般在司法解释颁布的同时,最高人民法院的领导或专家都会对其作说明,或者新闻媒界会关注与采访,而本次司法解释却悄然无息,可见存在着一些
22、目前人事争议仲裁与劳动争议仲裁的比较:
在
最高人民法院司法解释公布之前,人事争议仲裁实质上是人事部门内部人事部门处理人事争议纠纷的一种内部机制,大致相似于各行业内调解委员会这类闲置机构。而在最高人民法院司法解释公布后,其性质被动的发生突变。司法解释的公布,无疑使原本没有任何法律特征的人事争议仲裁提升到了具有法律特征的地位,从司法解释的“立法”精神看,最高人民法院是希望采取与劳动争议仲裁同样的程序模式、法律架构来处理人事争议仲裁纠纷。那么最高人民法院或说立法层的愿望是否能实现呢?理论上讲,我们不应有所怀疑,但由于人事争议仲裁规定本身不具有法律特征,其制度的设立本身就没有打算与法律接轨,而现在靠司法解释来提升,提不起来的结局在所难免。
其次,人事行政部门仍是人事权利部门,在国家机构、对事业单位之间仍保护高度的、绝对的权利与直接利害关系。劳动争议仲裁虽设在劳动与社会保障局(厅)内,但劳动行政部门与企业之间没有利害关系,企业用工不需要劳动局批指标,发工资不批额度,因此这种行政机关与企业之间(被行政主体)不存在绝对、直接的利害关系,相反劳动行政部门的职能已突出表现为依法指导、监督、保证企业执行劳动法,因而其作为劳动争议仲裁机构对劳动争议当事人各方,它是处在中立的位置上,也能较好的维护劳动者的合法权益。而目前人事争议仲裁不可能做到这点。
参见:[法释(2003)]13号]司法解释有关具体问题的思考(一)之10、什么是劳动争议处理模式:
23、在处理事业单位人事争议诉讼中适用《劳动法》是否适当,是否具有法律依据:
之所以提出这样的问题,在行政决策层面上总是认为,“劳动者”是指工人,《劳动法》只是适用于解决工人与企业之间纠纷的,它不能适用于干部、国家机关与事业单位、以及工作人员。就其根本产生这样的观点的原因有三:(1)、国家近年推行公务员制度,在公务员的定位宣传上没有把握好,不但事业单位“套用”了公务员制度,就连党群机关工作人员也纳入了“公务员体制”。(2)、工人靠干活挣钱,病事假均没有收入,而公务员吃财政“皇粮”,事业单位全额或部分财政拨款,病事假不扣工资。(3)、在行政机构设置上,劳动部(厅、局)管工人、人事部(厅、局)管干部。因此他们认为在处理人事争议纠纷中只能适用国家政策规定,而不能适用《劳动法》
这种观点是十分错误的。首先,将国家机关、事业单位工作人员从劳动者中分离,使其成为“独立”于我国社会主义劳动者之外的特殊群体。应当准确讲,国家机关、事业单位工作人员任何时候都是我国劳动者中的重要组成部分,他们都是劳动者。
《中华人民共和国劳动法》
第一条 为了保护劳动者的合法权益,调整劳动关系,建立和维护适应社会主义市场经济的劳动制度,促进经济发展和社会进步,根据宪法,制定本法。
第二条 在中华人民共和国境内的企业、个体经济组织(以下统称用人单位)和与之形成劳动关系的劳动者,适用本法。
国家机关、事业组织、社会团体和与之建立劳动合同关系的劳动者,依照本法执行。
其次,根据《劳动法》的上述规定,就是处理事业单位人事争议诉讼中适用《劳动法》的法律依据。加之最高人民法院的司法解释,在处理事业单位人事争议诉讼中适用《劳动法》已是必然。
值得注意的是,在最高人民法院司法解释公布后,仍有国家机关制定的聘用合同规定仍未适用《劳动法》。如2003年9月22日国家环境保护总局文件·环发[2003]154号·《国家环境保护总局直属单位实行人员聘用制度暂行办法》第一条制订依据是:“依据国务院办公厅转发的人事部《关于在事业单位试行人员聘用制度的意见》([2002]35号)”; 第四十五条人事争议的调解和仲裁的依据是:“按照人事部《人事争议处理暂行规定》(人发[1997]71号)办理”。聘用与调解、仲裁均不依据《劳动法》。
这个国家环境保护总局文件透出两点值得注意的情况:(1)、各级人事部门仍持原观点进行人事制度改革,人事制度改革没有以依法办事的原则作指导;(2)、最高人民法院的司法解释缺少衔接性,很可能受到人事行政部门的“拒绝”。
24、《劳动合同》与事业单位《聘用合同》存在什么样的差别:
从实质上讲,两者没有什么差别,仅是名称有所区别罢了。透过各地人事聘用规定,都充分体现了一点,它们的条款、架构很多地方来源于《劳动合同》。在聘用与辞退、合同的签订与解除、违约责任与经济补偿、争议解决的基本原理与程序(加上司法解释)方面是完全一样的,没有任何区别。
只是人事部门不承认罢了。
25、《聘用合同》文本在适用《劳动法》方面应做那些补充条款:
关于适用《中华人民共和国劳动法》的参考补充条款:
一、聘用合同的法律适用
1、依据最高人民法院·法释[2003]13号·《最高人民法院关于人民法院审理事业单位人事争议案件若干问题的规定》本合同适用《中华人民共和国劳动法》。
2、本合同的签订、因辞职、辞退及履行聘用合同、合同争议纠纷解决中凡各级政府现行规章、规范性文件、政策文件与《中华人民共和国劳动法》不符合的或冲突的一律适用《中华人民共和国劳动法》及配套法规、规范性文件、政策文件。
3、国家若对《聘用合同》法律适用颁布新法律的,适用新法律。
26、《聘用合同》条款在人事争议仲裁适用《劳动法》方面应做那些补充条款:
关于适用《中华人民共和国劳动法》的参考补充条款:
《聘用合同》的纠纷处理:
本合同履行中发生下列情形的本合同任何一方,均可向____________人事争议仲裁委员会申请仲裁:
(1)、依据法律规定以及最高人民法
院法释[2003]13号的规定,乙方(注:如事业单位的工作人员、职员、管理人员、专业技术人员、教师等)与甲方之间因录用、调动、工资、辞职、辞退等本合同履行过程中发生的人事争议;
(2)、依照法律、法规、规定应当人事争议仲裁的其他争议。
仲裁裁决后当事人对裁决不服的,可依据《劳动法》和最高人民法院法释[2003]13号的相关规定,依法向有管辖权的人民法院提起民事诉讼。
27、人事争议仲裁裁决、人民法院判决是否能得以执行:
根据司法解释第二条规定,对于2003年9月5日司法解释生效后,人事仲裁裁决书、调解书以及人民法院作出的判决书、调解书,当事人可依据《民事诉讼法》的有关规定向人民法院申请强制执行。
依据《民事诉讼法》的有关规定向人民法院申请强制执行本身不存在问题。而对于当前正进行的人事制度改革来讲,恐怕会出现很多出乎人们预料的问题,裁决下来但根本无法执行,又如何处理呢?。
【案例1 一个事业单位】一科研事业单位在当前进行改制,对部份职工做“辞退处理”(相当于国营企业的“买断工龄”),但该单位却没有任何补偿。在改制过程中,政策上不允许利用“改制”辞退员工,应当说,要么发给补偿,要么留在新单位中作为股东。因此,这些被辞退的事业单位工作人员只好申请到当地人事争议仲裁委,但当地仲裁委却维持了单位的辞退决定。现申诉人已向人民法院提起民事诉讼。假设人民法院依法撤销仲裁裁决,判决事业单位向工作人员支付补偿,判决生效。此时如果该单位没有支付能力,法院又如何执行呢?
对于改制事业单位讲,必须在政策上、与财务上解决支付工作员补偿金的资金问题,这是改制的基础与前提条件。如果改制事业单位不能支付辞退员工的补偿金,就应当改制单位的主管行政机关或该级财政支付。否则人民法院的判决就是一纸空文。
【案例2 行业】在当前事业单位人事改革中,不少决策层准备将事业单位全部改制民营,由于事业单位目前尚未参加养老保险,民营后单位与员工均要参加社保养老,那么对于改制前的未参加社保问题如何解决。而社保局为支持该行业改革,同意每人缴纳10年的养老费即视为改革以前全部缴纳,每个员工需要补交社保养老费按最低缴费标准工资(即上年统筹地区职工年均工资的60%)计算,即为12415元。假设该行业有事业编制职工10万,共计补交:124,150万元,即需要补交12亿多社保养老费,如此巨资从何而来。
历年成都市职工平均年工资
年度
年平均
月平均
缴费工资60%
月缴费28.6%
年缴费28.6%
备注
1990
2205
184
--
--
--
1991
2428
202
--
--
--
1992
2837
236
--
--
--
1993
3222
269
161
46
553
1994
4860
405
243
70
834
1995
5638
470
282
81
968
1996
6233
519
311
89
1067
1997
6938
578
347
99
1191
1998
7420
618
371
106
1273
1999
8084
674
404
116
1387
2000
8925
744
446
128
1531
2001
10041
837
502
144
1723
2002
11005
917
550
157
1888
2003
--
--
--
--
--
十年合计
--
--
--
--
12415
假设事业单位与财政不支付,员工势必会提起诉讼,申请执行,此时法院又如何执行。
由此可见,对于人事制度改革所带来的若干涉及事业单位员工切身利益的实际问题非常多,对于这些问题中涉及财政资金的问题执行难度实在太大。
28、人事争议仲裁机构设在人事厅(局)是否合适:
关键词:高校 科研经费 规范管理
中图分类号:F234.3 文献标识码:A
文章编号:1004-4914(2016)12-102-03
改革开放以来,我国的科技政策经历了从计划经济体制下的追赶战略到市场经济体制下的自主创新战略。科研经费管理政策发展的历程,从政策文本颁布的时间上看,经历了摸索阶段、建立阶段、健全阶段。近期召开的国务院常务会议也指出,要深入贯彻全国科技创新大会精神,形成充满活力的科技管理和运行机制,推进科研领域“放管服”改革,更大调动科研人员的积极性、创造性。{1}本文基于高校目前的科研经费管理制度和执行情况进行分析、研究、探讨。
一、广西高校科研经费管理的现状
(一)近期执行政策情况梳理
目前,广西高校基本在执行的文件有:(1)《国务院关于改进加强中央财政科研项目和经费管理的若干意见》(国发〔2014〕11号);(2)《财政部科技部关于调整国家科技计划和公益性行业科研专项经费管理办法若干规定的通知》(财教〔2011〕434号);(3)《广西壮族自治区人民政府办公厅转发科技厅财政厅〈关于调整自治区本级财政科研项目经费管理办法的若干规定〉》(桂政办发〔2015〕33号)。
(二)广西高校制定相应科研经费使用管理办法
广西高校科研经费管理办法,归纳有以下几方面管理要求:
1.严格经费预算管理,坚持预算的导向性作用。在项目评审中以经费预算为依据,要求科研经费的使用必须以预算为基准,未经过预算调整程序和有关部门批准,不得自行调整经费预算。要求项目申报时要明晰科研任务,在项目申报前必须充分的进行调查研究,J真、详细的编辑预算。做到有预算才能开支,不能无预算开支。
2.项目实行全过程管理。科研项目从立项、中期评审、结题验收,相关部门应该做到对科研项目的跟踪审查,组织专家对科研项目的流程管理。
3.加强项目决算管理。在项目完成结题验收阶段,相关部门要严格管理、严格控制,项目申请人要填写申请书,提交财务结算报告等等。要根据实际经费使用情况编制项目的决算表,有差异的要进行说明,对结余经费较大的则不允许验收。
4.加强项目结余经费的管理。对结余经费要进行妥善处置,项目已完成并通过验收项目的结余经费,若结余经费占的比例较小,经管理部门批准,可以继续项目承担单位使用,用于单位的科研补助。若结余经费占比例过大,主管部门要强制收回结余经费,并在项目验收方面不予通过。
(三)我国高校科研经费管理的现状
目前我国高校科研经费的现状主要有以下三方面内容:
1.经费体量增长迅速。
表1反映了我国2010―2014年的科研经费投入情况,其中,高校占绝对比例。2010―2014年,短短的5年时间,科研经费的投入增加近一倍,国家对科研投入如此之大,充分体现了政府对科技创新的重视程度。再有,国家正在扩大我国研究性大学的比例,目前,高校科研经费的占比基本是全国科研经费的一半以上,高校更是得到了得天独厚的优势的支持,对高校的科技创新提供强有力的保证。
2.科研成果产出缓慢。
表2反映了2010―2014年我国的科技成果数量,从表中可以看出,科技成果不是很理想,特别是2014年(是否统计完整)。由表1、表2来看,5年来全国登记科技成果总数起伏不定,与科研经费投入并不成正比,科研成果转化增长率低于科研经费投入增长率。两个表格数据对比得出,我国科研成果产出较慢,成果转化率显然就比较低了,反映出我国科研经费使用效益并不算高,投入产出不成正比,科研项目的质量有待提高,创新能力有待增强。
二、广西高校科研经费使用管理存在的问题
近年来,在科研经费的管理和使用过程中,存在着诸如计划性不强、超预算无预算开支、使用效益不高,科研人员积极性不高等等问题。因此,如何对科研经费使用进行改革,确保科研经费管理及使用合理、合法,高效使用,已经成为目前各大高校面临着一个亟待解决的问题。
(一)科研经费管理方法粗放,项目管理与经费管理脱节
高等学校科研项目管理,包括纵向项目申报、横向项目确立、项目成果与转化、项目经费管理等环节,基本是由高校科研管理部门组织管理及实施,高校其他职能部门协助。科研经费管理是项目管理的重要环节,贯穿科研项目管理的全过程。目前,大部分高校都科研管理模式是,科研管理部门侧重于多申请项目、多出科研成果以及各类奖励,忽视经费管理环节;审计部门因客观原因也无法全过程监督,也就是说审计只是停留在形式上;各部门之间缺乏沟通机制,以至于科研项目的管理与经费管理脱节的现象,造成了科研人员采购难、报账难等现象,科研人员有对经费管理有情绪等等,科研管理效率不高。
(二)科研经费预算不规范
高校的科研人员科研能力很强是无可厚非的,但是,要求他们来单独编制科研经费精准预算,就非常难为他们了。某些科研人员为了顺利获批,尽可能地按照常规的预算比例来编制预算申报,基本雷同,忽视了本项目的具体情况,以至于在实际经费开支时有些二级明细科目没有发生额或者很少。导致很大一部分科研项目申报预算不符合真实的科研经费开支,科研经费预算不规范已经是常态。
(三)科研经费使用效益不高,浪费严重
目前,科研经费开支审批基本实行项目负责制,由项目负责人负责审批本项目所有开支。由于科研人员专业是搞科学研究,注重项目申请、科学研究,对经费使用认识不够、计划性不够,从而造成项目负责人在科研经费使用和管理上随意性很大,资金的综合使用效应不高,收益与费用负担不匹配,导致项目经费耗用不实。
(四)科研人员对现行科研管理体制不满意
第一,预算确定过于严格。就是常说的话“打酱油的钱不能买醋”,所有的科研经费使用和报销都必须按照事先拟定好的预算。第二,预算项目安排得不大妥当。第三,所有科研经费项目都依据纵向课题强制管理的方法,横向课题和纵向课题不相区分。虽然纵向课题多数体现了国家对科研的支持和扶助,但是横向课题一般都是单位甚至有一些自然人和企业事业单位和科研人员订立合同取得的。横向课题的本质是购买科研人员的劳动成果。可是经费管理的政策就认为,横向课题要参照纵向课题管理。说是参照,实际上是严格照搬纵向课题的模式。而且所有的横向课题和纵向课题面临最大的问题就是科研人员自己没有报酬。虽然有劳务支出这么一项,但是劳务只是给学生和辅助人员。在科研过程中所发挥核心作用,而且付出巨大劳动的人本身却不能获得任何报酬。徐孝明在《高校科研项目人力资本投入补偿的思考》中提出,要改变这一状况,应当适时改革高校的科研经费管理制度,以适应不断发展的科学发展。{2}
三、广西高校科研经费使用管理存在问题分析
广西高校科研经费使用管理中存在的诸多问题,通过对国内外文献研究并认真分析,总结工作经验,笔者认为有以下几方面的原因:
(一)科研经费管理部门之间认识偏差
高校科研经费管理部门,包括科研、财务、资产、审计等相关部门,经费管理过程是一个统一协调配合的过程。然而,在实际工作中,各部门之间并没有协调配合好,甚至出现互相推诿的情况,缺乏一个统一的协调机构。条状化的组织体系决定了各职能部门之间没有交集,各自按照本部门的工作流程办理,沟通交流少,各管其责,导致科研人员使用科研经费的过程中出现保障难、效率的局面;同时,各部门对科研经费的认识偏差较大,具体表现是:
1.项目申报部门。科研人员认为项目申请是本部门的事情,经费是本部门申请下来的,有白字黑字的经费本,要求专款专用,经费理所当然是拥有绝对的支配权,必须以项目任务为核心,其他管理部门只是配合就行。
2.科研管理部门。主要是组织科研人员项目申报、项目立项、科研成果的转化、科研项目的检查与验收等等。认为组织申报科研项目、组织好项目的检查与验收,才是本部门的工作,其他都不是本部门的工作范围。比如,经费怎么使用应该是项目组的事情,经费管理应该是财务部门的事情等等。
3.经费管理部门。财务部门负责对经费的管理,财务部门严格预算管理、会计制度,按照会计科目入账,只能以票据为依据,会计人员关心的是票据的合法规范,清晰明了。同时,科研项目任务书的预算项目和财务的经济科目之间就不一致,导致一些经费的列支有差异。
4.审计部门。各高校科对研经费审计,没有一个统一的做法,各有千秋。科研经费往往是项目部门是先讲后做,最后拿发票叫审计部门签字,而且,科研采购有它的特殊性。比如,实验剂等等,很难按照审计程序进行审计,一般情况下按照财务部门提供的财务决算表盖章,也可以说是形式审计。
(二)科研经费预算编制不规范
科研人员负责课题预算的申报及预算执行,但是,科研人员对财务预算不熟悉,编制预算、预算执行时随意性大;最终改变了实际研究过程中的实际用途,而且也不进行市场调查研究;研究项目往往是跨几个年度,市场价格有变动。财务部门在项目申报阶段参与度不够,缺乏对项目预算编制的指导,导致预算编制与预算执行不一致。以上种种因素造成了项目组不能很精准编制预算和执行预算。
四、高校科研经费使用管理的建议
(一)完善科研经费管理体制机制,提高科研人员积极性
1.建立科研经费“联办平台”制度。由于科研人员往往缺乏财务专业知识,以至于在项目申请、经费报销、决算过程中遇到问题,经常造成在项目结题的时候财务部门调账,几经周折才能通过验收。这对项目组和财务部门以及科研部门来说都带来繁重的工作量和不必要的麻烦。基于科研项目组和财务部门的共同烦恼,建议学校建立一个科研平台,在项目申请、编制预算、经费报销、项目验收和决算时及时相关部门及时沟通,形成科研经费“联办”制度。这将有利于科研人员安心搞科研,省去了在经费使用过程中的诸多问题,而且能更顺利地通过验收,对科研经费的规划化管理有着重要的现实意义。
2.从“重过程”转为“重结果”。多年来,科研工作往往是对科研经费重形式是否合法合规、重过程是否严格控制、重进度严格管理,轻结果考核评价,甚至某些单位有变委托人负责为依托单位财务部门负责的倾向,不管项目执行结果,导致突击花钱的情形出现;{3}高校科研经费管理情况是,依照投入型预算编制预算,经费用途列得很详细,但并未重视科研成果与经费的关系,应转变预算编制方法,从现在的投入型预算转变成产出型预算。{4}科研经费应是用于购买服务,要以结果为导向进行管理的科研经费。科研经费的使用,应更关注调动科研人员的积极性。当前,应该进一步落实有关会议精神,尽量简化科研项目预算编制,将科目预算调剂权适当下放给项目承担单位;提高科研人员经费比例;差旅会议费根据实际情况给予报销,而对科研人员应考虑其工作和身体状况,尤其是对年长的科研人员,科研对其脑力和体力的影响较大,应营造良好的环境,激发他们的创造力,不再简单比照机关和公务员;简化科研仪器设备采购管理;对利用自有资金、不申请政府投资的项目由审批改为备案等。
3.建立成果考评机制。近年来,中央财政对科技创新扶持的力度不断加大。数据显示,据国家统计局初步统计,2015年全国研发经费投入总量为1.4万亿元,其中企业研发经费逾1.1万亿元,政府属科研院所、高等学校研发经费约为3000亿元。{5}科研经费只有高效地使用才会有高的投入产出比。怎样才能高校的使用?一是只有努力提高科研人员的积极性,才是科研能力提高的唯一出路。然而,目前的经费使用完全参照一般的机关公务员标准,严重挫伤了他们的科研积极性,科研人员有其工作的自身特点,所以,在经费使用上应该有他的使用制度,有他的特殊性;二是重点放在科研成果考核评价和严格奖惩机制上,努力提高科研人员的积极性。三是项目剩余经费可结转下年继续使用,可以继续深入研究,可能会得出更大的科研成果。值得注意的是,在经费“松绑”初期,可能会发生转型期通常会出现的问题,如果成果评价不到位或由于科研人员惯性于以前的重过程控制的经费管理模式,将会削弱“松绑”的效果,所以,有关部门必须转变观念。在项目申请时候就应该引入竞争机制,保证项目的可测量性。这样有利于评估科研成果,保证项目结果量化、价格量化,保证竞争性,这也需要避免重有形资产投入轻智力投入的局面。
4.全面提升科研经费管理能力。科研管理水平的全面提高,除了提高科研人员的科研能力以外,对相关部门的管理能力也要同步提高。首先,要加强培训工作。采取多种形式开展科研经费管理制度和财务制度方面的专项培训工作,努力提高他们加强法制、依法理财、维护国家财经纪律的重要意义。其次,要完善科研管理信息平台,使参与科研管理的相关人员都能共享信息平台,实现科研项目从申报、评审、立项、执行、验收的全过程数字化管理与服务,全面提高科研管理水平,提升科研服务质量。
(本文为广西教育科学规划反腐倡廉理论研究专项课题《加强科研经费使用与管理的改革与监督》的阶段性成果。)
注释:
{1}从“承诺”到“落实”:总理用最短时间让科研人员分享到政策红利.中国政府网,2016.06.02
{2}徐孝明.高校科研项目人力资本投入补偿的思考[J].中国软科学,2009(12):32-18
{3}陈莹,高等院校科研经费管理机制改革的探讨[J].经济师,2010(9):106-107
{4}顾浙标.高校科研经费管理研究,工程硕士论文[D].2014.05
{5}罗莎.学者热议科研经费使用改革[N].中国会计报,2016.07
参考文献:
[1] 顾浙标(导师:祝锡萍).高校科研经费管理研究[D]..浙江工业大学硕士论文,2014.5
您好!感谢您在百忙之中慧阅这份申请书。
我是来自劳动与社会保障081班的周立梅。现担任学生会科技部副部长。借我院学生会调整之际,我申请学生会科技部部长一职。
我是一个内向与外向相接的女生,在我成长的道路上,我也曾经担任过一些学生干部的工作。从小学一直到初中毕业,我都在奋力的前进。可能因为我一直都在体育训练,所以在艰苦的条件下筑成了我坚强、有毅力、乐观的性格。在学习上,我一直都没有放弃过自己。虽然我没有考取高中,但是我在自己的求学道路上努力的去实现自己的目标。我相信每个人都会在某一天突然间地长大、成熟。我觉得我的改变就是证明自己积极进取、不屈不挠的最好例子。我由一个没有目标、没有理想的人转变成了积极进取、不断进步的人。这就是我成长的过程中最让我骄傲的事情。我没有荒废自己的时间,我在朝着自己的目标一点一点的进步。虽然我的学习成绩不是那种拿奖学金的,但是我没有放弃过这个目标,每次我都会认真的学习科学文化知识。每次我的成绩都会有所进步,我也相信自己会达到那个目标。在学习专业知识之外,我也会经常关注我国、世界上的动态。阅读报纸、看新闻几乎是我每天都做得事情。认真、细心是我做事的风格。
在思想上,我一直都是大人们所肯定的好孩子。当然,我也有我的理想、我的目标。在我纠正自己错误的思想后,我更加勇敢的去面对我的现实、我的不足,我也更加的努力去改正自己的不足。可以说我是一个充满阳光、积极向上、思想健康的青年。
在生活上,我一直坚信“好的生活习惯也决定了你做事的成功。”所以,我一直都保持着自己健康的生活状态、良好的生活习惯。本人是个很勤奋的人。我在生活上是很有规律的,我跟同学、室友之间的关系一直都相处的很好。生活上的我也是很热情的,远离家乡的我也会尽量地去帮助那些遇到困难的同学、朋友。从上初一开始,我就离开家去求学了,所以这也培养了我独立自主的生活。生活上的独立也锻炼了我在做事、与人交流方面的独立、自信。
进入大学以后,我一直都很积极的争取每次可以锻炼自己的机会。在大一的时候,我很荣幸的进入到了学生会,开始了我的学生工作。在学生会做的这一年里,我深深地感受到了从事学生工作的艰辛。当初自己也是抱着“服务同学,锻炼自己”的态度而选择进入学生会的。在做干事的这一年里,我最大的进步就是敢于讲话。当然这个进步可能不是很大,但是对于我自己来说它给了我很多勇气和鼓励。我选择做学生工作不是为了从中得到什么利益,我只是想给自己一个施展自己的舞台,来证明自己的能力。当然也是为了服务同学,为我们学院尽自己的一点力。一年的锻炼,让我有了很多体会和收获。
大二的我选择继续留在学生会工作,很庆幸地是我实现了自己的这个目标。我成为了学生会科技部的一名副部长。在从事这项工作的过程中,我收获了跟多、学到了更多。作为干事,最主要的工作是服从并主动的提出一些意见。而作为副部长最主要的事情就是主动做事并带好干事。在这一年里,我的工作做的很顺利。我所负责的工作是院刊《窗口》的出版。以前我从来没有接触过这方面的事情,根本不懂得一本期刊是怎么出版的。在这个学期里,我完成了我的工作,并且得到了院里老师的肯定。从一开始,我就抱着学的态度来做事。在准备工作之前,我花了一个星期的时间写了一份策划书。在这份策划书里,我学到了很多,比如说每件事情都是需要你好好的策划的。每件事的成功都要有好的开始,而这个开始就是如何来策划。虽然我的策划书还有很多不足的地方,但是它也给了我很多肯定。有了好的策划我也正式开始了我的工作。
我的工作主要分为三部分。第一个部分就是收集资料;在这项工作里,我发挥了自己最大的努力。当然我也学到了与人沟通的重要性。第二个部分也是很难的事情——排版;其实我在办公软件的使用方面是几乎没有用过的,让我来排版真的是我认为自己不可能做到的事情。原本我以为自己会退缩,事实上我从零开始了,我不断地去请教老师、同学,每天我都会将图片、表格不停地做修改。在这其中我曾试着让我带的干事去做,虽然他们并没有达到我的要求,但是我也从中学到了怎样做一个领导者。当然这也是因为他们还没有经验、没有接触过。针对出现的一些问题,我也努力的去解决,并且也得到了老师、部长的帮助。从中我学到了如何待人、如何处事的更深一层。第三个部分就是印刷;这一步用掉了我很多时间,与印刷商的商讨真的让我学到了怎样用最少的成本创造更多的利益。在做这项工作里,我还认识到了了自己的缺点,并且我也发现了自己的优势。
在学生会工作的两年里,我深深地感受着学生会的文化气息。在我的理解里学生会就是学生与学校沟通的桥梁。选择学生会就是选择一种生活,这是我从中得到的一点感触。做学生工作的同时需要你放弃很多东西,比如说时间。大学的生活是很惬意的,大学生的时间也是很宽裕的。怎样利用好这些时间是我们每个人都应该关心的问题。选择学生会就意味着你要将业余时间多用在学生工作中。如果让我重新选择,我还会选择这个组织,因为我确实得到了很多,交了很多朋友、参加了很多活动、学会了很多管理、开阔了很多视野,历练了人生、磨砺了品质。要说失去的,我想如果是机会,那只是你没有做好准备;如果是时间,那只是你没有学会自我管理;如果是休闲与娱乐,也就是我们小小的偷懒。在我看来,选择了就要坚定,坚定了就要付出,不应该说后悔,只有向前看。现在我要好好把握这次机会,我会像以前一样充满斗志,继续前进。我很喜欢学生会这个组织,虽然它也存在着一些弊端,它也受到各种因素的束缚,但是我希望它可以在一代一代人中得到传承与发展,能够让学生会这个组织更加完善。
任何事情都不是非常完美的,学生会这个组织也是一样的。虽然多人认为,学生会是一个官僚的组织,是欺压广大同学的组织,这所谓的“官僚”是指主席团压部长、部长压干事。但是我想说,一个组织中,上级对下级的管理不叫官僚,这只是一种引导(ben文由wuyanrenjia收集整理),引导(ben文由wuyanrenjia收集整理)他们朝着正确、正规的方向前进,而不是单纯地说我认为这件事该怎么办,你就该怎么办。学生会是一个讲求传承的组织,但是也是个力求创新的组织,它是需要思想进步、与时俱进的地方,所以没有人会去说我的决定就是对的,你不要提出异议,而是彼此间去进行沟通与交换思想,胜者是正确的思想与方法,而不是上级的想法。上级的想法往往只是某种借鉴,是大体的工作方向,而不是最终的决定。我不知道每个学生组织是否都是这样会去沟通与共同解决问题,但是。当然,也许某我们学院的学生会是很注重这方面的。有些时候会出现“官僚”的举动,因为一个组织里的每个人不可能完全平等,必然会有一定的等级划分,这个划分在思想上是不存在的,但是在一些场合中是必须要有的,例如一名干事就不应该在公众场合工作时直接喊主席的名字。不过我想,这不该叫“官僚”,应该叫“尊重”。当然,尊重必须是相互的。也许我的话说得过于绝对,学生会中或多或少会有人利用自己的身份地位去做某些事,但是,好同志还是很多的,大多时候还是很好的。
有人说学生会腐败,会看见学生会的“上层”在一起吃吃喝喝,但是我可以说,学生会除了某些部门办完重要、长期性活动会去吃晚饭以外,所有的任何形式的吃饭都是他们自己掏钱,就算是部门的工作餐,学生会也会严格要求钱数。而那所谓的“吃吃喝喝”,也只是因为大家因工作而结下了友谊,朋友之间出来吃饭不是很正常的事情吗?而且不知道有多少人会注意他们的谈话,其实大家在一起时,往往谈论最多的是自己对工作和学生会的发展的看法。吃饭,只是把大家聚在一起的一种形式而已。当然,可能会形象不好,会干杯、会激动、会大笑、会流泪,但是学生会人也是人啊,也是一群正青春年少、激情满怀的学生啊,我们会为经过重重困难而最终举办成功的某项活动而抱在一起幸福的流泪,会为因为某些原因而无法顺利开展的工作而沮丧甚至懊恼,这时,一些可以相互理解的学生会人坐在一起,便是一种对彼此最大的支持与鼓励。
以上这些是我进入到学生会后深深体会到的。这也是我对学生会在另一方面的理解。
我申请的是学生会科技部部长一职。对于科技部,我有着自己的认识和理解。科技部是我们学院的一个有特色的部门,它注重培养学生在学术方面的研究能力,同时它又注重培养学生的创新能力。科技部从成立到现在已有六年的时间了,虽然它还只是一个年轻的部门,但是它给我们学院创造了浓厚的学术氛围。在科技部的成长道路上,它举办了很多有特色的活动。比如说专业论文大赛就是科技部的传统活动,通过这个活动可以很好的丰富同学的业余生活,帮助同学整理所学的专业知识。
科技部的理念:一个部门的发展重中之重是自己的内部文化建设,内部的文化建设决定了一个部门的前进方向,是部门的知道思想、精神支柱!针对于此,科技部提出“创新、服务、实干”的口号,意义在于:科技部的每一个人都要以创新精神、实干的态度服务于经贸院的每一位同学,科技部的宗旨是让每一位同学都感受到科技部的服务,同时,科技部内部成员之间要齐心协力、团结合作、坚持创新,丰富和发展科技部的内部文化建设。
如果我能够荣幸的继续从事学生工作,我将会从以下这几方面做起:
一、内部人员的管理
每一个团体的构成都是需要大家齐心协力。如果我能够接手科技部部长一职,我第一件事做的就是内部班子的建设。好的团队才会创造出好的成绩。部长的决定就是一个团队前进的方向,部长应当领导好副部和干事,把握好大局。新的团队的建立非常需要大家之间的沟通,每周召开一次例会也是给我们大家交流、沟通的平台,增强彼此之间的信任,也促使每一个新成员更快的融入到新的集体,此外也为本部以后工作的开展打下坚实的基础。“没有规矩不成方圆”,这也促使我们要建立一个比较适合本部门的规章制度,并进行了人员的分配。在人员分配上,我将整个部门的成员分成四个小组,每个小组都由一名副部来负责。四个小组分别有自己负责的活动,四个小组在各自独立的同时又相互作用。每一位副部直接对部长、部门负责。通过这样的分组,可以很大成大程度地锻炼每一位副部的处事能力,锻炼他们与人沟通、协调的能力。从而也提高了我们整个团队的办事效率。
一个团体的成立不仅仅只是建立在工作上的,我们的组合正是因为我们都有一个共同的目标“服务同学,锻炼自我”而走在一起的。我们之间的友谊也是很珍贵的,作为一名部长也要关心副部和干事在学习、生活上的情况。为此我觉得我们内部应该多组织一些活动,比如可以共同交流一下学习心得;开展一下内部联谊。。。。。。除了在工作中得到锻炼,我们内部也可以自己提供锻炼的机会比如开展一次演讲比赛、针对某次活动开展一次策划活动的比赛,在乐趣中得到锻炼,一点一点的提升干事的处事、交流能力。通过这些活动,我们可以更加深刻的认识自己,坚定为同学服务的信念。
二、科技部的具体工作
(1)使用办公软件的培训
进入大学的我们几乎每人都有一台电脑,然而我们是不是真正的利用好了这一资源呢。据我所知大部分同学买电脑的目的是为了打游戏、上网、看电影。。。。。如今技术信息的时代更新的速度真的很快,作为大学生的我们有很多人对于办公软件的使用还很不熟练,甚至有些同学根本就不会。这一点就严重影响了我们日后的学习。毕业论文是我们每位同学必须完成的,办公软件的使用也决定了我们是否可以按时完成论文的写作。开办这次的培训最终的目的就是提高大家使用办公软件的能力,为我们以后的学习、工作打下一个良好的基础。这个培训是以前科技部所没有举办过得活动,当然这也是我在主持院刊出版工作中遇到困难后所想到的。这个培训是针对大一、大二、大三、大四的全体同学,科技部将会请老师亲自指导、讲解。此活动大约将会在十月份举办,这样也为以后的“专业论文大赛”做个好的铺垫。
(2)专业论文大赛
“专业论文大赛”:作为科技部成立以来最出色、最传统的活动,也是最具有影响力的活动,活动已经趋于成熟,在今后的发展中要创新思路,积极调动同学的参与活动的积极性。严格把关,提高同学上交论文的质量,达到一种即要论文数量多,更要论文质量好,在工作细节方面还需要注意和完善,安排好讲座、收稿以及评比时间,使整个活动能够有章有序的进行,在执行活动的期间,充分让干事参与活动的安排,达到锻炼干事的效果, 我们举办“专业论文大赛”这一活动的目标是:把“专业论文大赛”这一活动办成经贸院的一个品牌活动。
“专业论文大赛”这个传统的活动它所面临着两个难点,第一:学生对论文的格式要求不熟悉;第二:此活动时间比较长,容易使参赛者丧失信心。针对这两个问题我将提出几点解决方法:
1. 在论文比赛活动之前我们将会大力宣传此次活动,激起学生对学术研究的兴趣,我们将会在十月份开办一次“办公软件使用”的培训活动,以此来提高同学完成论文的能力,减少他们的阻力。与此同时我们还会进行一次“写论文”
的咨询活动,在此活动中,科技部将会请老师对同学们进行如何写论文的咨询。此外科技部还有自己的网页、博客,我们将会搜集一些如何写好论文的资料放到里面供大家阅读、学习。
2. 活动时间长容易使参赛者失去信心,为此我们将会把所以的参赛者分成小组,每个小组都会派干事进行监督,定时的给参赛者发短信以此进行鼓励,并起到保证活动质量的目的。这个做法也将会锻炼每位干事的语言表达能力,同时也可以将信息及时的转达给参赛者。
3. 活动的举办的成功还应当取决于活动的宣传工作,科技部在此活动的宣传中采用“一对一”的形式,即每位干事负责一个班级宣传活动,每位干事都将下到各个班级进行活动的宣传,这样很大程度上锻炼了干事的胆量、交流、随机应变的能力。
以上只是我的初步设想,今年学生会工作换届的时间比较早,这也有利于我们工作的开展,针对此活动我的时间安排是:九月份主要是进行活动的宣传,我们采用下到班级进行宣讲、贴海报、网络宣传等方式。十月份将会进行报名和举办“办公软件使用培训”“论文培训”的活动,做好此活动将会有利于日后工作的开展。十一月至下学期的三月中旬是参赛者准备论文的时间。在此时间段里,科技部的干事将会进行监督和鼓励。三月下旬将会把参赛者的论文上交给老师并进行打分。四月中旬进行论文的答辩并评出前三名。
(3)院刊的出版
院刊《窗口》是我们学院的一面镜子。通过它可以展示我们经贸学院的学术研究与氛围。它的出版不仅仅是为了让其他院系了解我们学院还是提高我院学生学术水平的又一平台。院刊《窗口》也很有利的提供了同学之间相互学习的机会,在同学学习论文写作的同时,也可以很好的相互交流。院刊所刊登的论文都是我院学生自己的论文,论文的来源很大一块是“专业论文大赛”的获奖论文和一些在各大院刊、比赛中获奖的论文。这一做法主要是为了保证院刊的质量。由于出版院刊的工作比较繁琐,我将会集中给一个小组来负责,其中这组的副部担负主要的责任。院刊封面的设计、内容的排版将会完全交给副部和他的组员负责,由此来锻炼副部的处事能力,从中我将会起到协助作用。
因为上一届的科技部很好的完成了“专业论文大赛”的活动,所以院刊出版的内容将会主要的采用获奖的论文。院刊的出版将会在九月份开始着手准备;十月份至十一月份的中旬主要是进行院刊的排版;十一月份下旬将会印刷;大约十二月份会将院刊送到院里领导、老师手里,并发放到各个班级。在新学期里还会出版一期。
(4)成功事例交流会
学生的主要任务还是学习,我们学院一直很注重培养学生的在学术方面的研究能力、很注重培养学生的实际运用的能力。。。。。。每一年我们学院的考研学生都会给我们学院带来很好的成绩。考研、考公务员、就业一直是我们每个同学所考虑的问题。召开此次交流会可以很好的给我们这些学弟学妹与那些在这方面取得很好成绩的学长学姐的交流机会,从中我们也会得到很多启示和鼓励。在这个交流会里,科技部将会邀请在考研、考公务、就业方面取得好成绩的学长学姐亲临现场与同学们面对面的交流。在交流会之后,我们将会组织好同学的交流心得、体会以及同学们的问题放到科技部的网页上供大家学习、交流。
一直以来,科技部都是很低调的做事,这也给我们带来了一些问题。比如说有些同学并不了解科技部,针对这一问题,我觉得是我们在宣传工作方面做得还不是很好。我们不仅仅应当利用好每次举办活动的机会,将科技部进行一下宣传。我们还应当管理好我们部门的网页、博客,及时的更新里面的内容。不断地把新的面貌、新的状态呈献给大家。与此同时,部长也应当注重培养一些有能力、有干劲的副部、干事,不断地为科技部的发展注入新鲜的血液。这样科技部才会越走越好、我们的学生会也会长青。在我们坚持传统的同时,我们还要有创新的精神。一位部长不仅仅是掌握部门发展的方向,还应当积极的鼓励副部、干事他们的自觉能动的做事,给他们施展自己能力的舞台。
综合的考虑自己实际情况之后,我觉得我完全有能力胜任这项工作,我是一个做事积极、认真、细心的人,当然我也有不足的地方,我觉得我应当好好争取一下这次机会,因为它不仅可以更加的锻炼自己,也是我可以继续为同学服务的一个好机会。我觉得大学四年学到的东西不能只在乎多少更重要的是要有质量。坚持、创新、认真是我继续从事学生工作的一个态度,每个人都会希望自己做些有意义的事情,而我认为从事学生工作,为同学服务对我来说就很有意义。我要坚持做好它,这也是我给自己的一个目标。当然事实上还有很多比我优秀的同学,不管结果怎样,我都会尽自己最大的努力做好自己应该做的事情。即使我没有当选,我也不会气馁,因为我还可以在其他方面继续努力,继续实现自己的目标和价值。希望领导、老师给我这个机会。
此致