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 文章中心 > 认识数字教案

认识数字教案

开篇:润墨网以专业的文秘视角,为您筛选了八篇认识数字教案范文,如需获取更多写作素材,在线客服老师一对一协助。欢迎您的阅读与分享!

认识数字教案范文第1篇

小学一年级数学是小孩子刚接触数学基础的时候,也是他们认识数学原理及印象的时候,打好数学基础,有利于孩子日后跟更好的学习数学,以下是小编为大家精心整理的一年级数学教案,希望大家会喜欢。

一年级数学教案1教学目标

1、通过数数活动,了解自己的数数情况,初步学会数数的方法。

2、通过了解学校生活,激发学习数学的兴趣,渗透思想品德教育。

3、在学会数数以后,能有序地数数,并能用多种方法数数。

教学重难点

教学重点:初步掌握用点子图表示数的方法。

教学难点:初步体验按顺序数数的方法。

教学工具

数字卡片

教学过程

一、谈话导入

1.师:小朋友们,你们已经是一个小学生了,从现在开始,你将和老师一起在这所学校共同学习、生活,探讨许多数学问题,学习很多的数学知识,大家高兴吗?

2.师生相互介绍。

教师简单介绍我们的校园及小学生活。

3.教师拿出一份礼物——金龟子的信,让学生随着美丽的画面和动听的音乐听信:“亲爱的小朋友们,你们好,从今天开始,你们将成为一名真正的小学生了,在学校里,你们将会在老师的带领下,学到许许多多有用的知识,学会许多的本领,会面为一个对社会有着巨大贡献的人,你们高兴吗?数学书里都是一些有趣的游戏和活动,充满了神奇,学好数学非常有用,它可以帮助你解决一些你生活中的困难,你们想学习数学吗?那么,从现在开始,你们的数学陈老师将会把你们带进数学的王国里,让你们学好数学,用好数学,到那时,你们一定会成为一名出色的小学生的,你们有信心吗?”

我们平时有很多时候要用到数数,大家会从1数到10吗?谁来数一数?伸出两只小手,互相数数同桌小朋友有几根手指。齐数。(独立数——互数——齐数)

二、探究新知

1.数出数量是1的。

问:图中数量是1的有哪些?

(面国旗、一座楼房、一位老师、一个玩双杠的同学……)

师:对,这些都能用“1”表示。

出示数字卡片,老师领着学生读一读,学生再自己小声读一读。

2.数出数量是2的。

问:图中数量是2的有哪些?

(有两个同学在跳绳;有两个同学在给老师敬礼;有两个同学在看书;有两个同学在进校门……)

师:同学们观察得非常仔细,这些都可以用“2”表示。

出示数字卡片“2”,请学生读一读。

3.依次数出其他数量的事物。

可以让学生说说是怎么知道的?学生如果答是“数出来的”,可以让该学生到前面数给大家听。数完后,让其他学生评价,他数得对不对。

师:这些小朋友观察得很仔细,做事很认真,数数的方法很正确。我们大家要向他们学习,做事认真仔细,养成好习惯。接下来,我们看哪个小朋友数得好。

4.认读1~10各数

认读数字卡

10个数都数完后,教师先领读1~10各数,然后同桌两个小朋友互相读一读。

打乱顺序指数让学生读。

按方位数数

可以顺着数,倒着数,说说6的前面是几,后面是几等等。

三、练习提升

1.数身边的实物

这幅图上这么多事物的数量能用数来表示,那么我们身边的事物能不能也用这些数来表示呢?

鼻子、眼睛、嘴巴、耳朵、手指头、纽扣……

你有几个铅笔盒?几枝铅笔?

第一行有几位同学?几位男同学?几位女同学?

我们教室有几扇窗户?几枝日光灯?

你的右边有几位同学?左边有几位同学?

黑板的上边贴了几个字?

2.教学数字手势

3.开放性练习(可以放在课后)

猜一猜、想一想、说一说、验一验

手里最多能拿几根粉笔?

盘里最多能放几个苹果?

笔筒里最多能放几枝铅笔?

四、教学效果评价

这幅图上这么多事物的数量能用数来表示,那么我们身边的事物能不能也用这些数来表示呢?谁能说一说今天你都有哪些收获?

五、作业

会数1到10。并每个写5遍。

课后小结

谈话:写我们的生活紧紧相连,数学王国的每一个成员都眨着智慧的眼睛在看着我们呢!你们想与它们交朋友吗?你们打算今后怎样做?

学生自由谈论。

一年级数学教案2教学目标

1.使学生在已有经验的基础上,自主探索得出计算8、7、6加几的各种方法;

使学生进一步理解凑十法,并能正确熟练地口算8、7、6加几。

2.培养学生初步的观察、比较、抽象及概括能力、动手操作能力和对知识的迁移类推能力。

3.培养学生合作学习和数学应用的意识。

教学内容

教科书第103~104页8、7、6加几。

教学过程

一、创设情境,激发求知的欲望

(录像出示8个小朋友去公园买门票,然后,又来了5个小朋友的情景。)

1.教师创设情境:星期天上午,天气非常好,小文、小丽、小明等8个小朋友到公园去玩。

他们来到公园门口,正要买门票,又来了他们的5个同学。这时一共有多少个小朋友?应该买多少张门票?他们想请同学们帮忙算一下。同学们想帮这个忙吗?先在小组里讨论如何解决这个问题,好吗?

2.小组合作讨论。

3.小组汇报交流。

生1:我们是数的,数了数这些小朋友一共有13个人。

生2:我们小组是这样想的,第一次来了8个人,然后接着往下数,9、10、11、12、13,一共有13人。

生3:我们是把后来来的5个小朋友中的2个人先和8个人凑成10个人,10个人再加上剩下的3个人,一共是13个人。

生4:我们是把8个小朋友分成5个小朋友和3个小朋友两组,然后把这5个小朋友和后来来的5个小朋友凑成10个人,10个人再加上剩下的3个人,一共是13个人。

教师小结:同学们想出的这几种办法都不错,这4种方法你最喜欢哪一种方法?

二、动手操作,自我感悟,探求新知

1.学生回答后教师指出:如果用计算的方法,应该怎样列算式呢?

学生回答,教师板书8+5。

师:8+5应该怎样计算呢?请同学们在小组里用小棒摆一摆。

小组汇报交流,由于学生有了9加几的基础,所以很容易想到用凑十法来解决这个问题。

生:我们小组先摆了8根小棒,又摆了5根小棒,然后从5根小棒里拿出2根放入8根小棒里凑成了10根小棒,10根小棒再加上剩下的3根,就等于13根小棒。

教师再请几个小组说一下他们是怎么做的。

教师根据几个小组汇报操作的情况,边板书边小结:同学们真聪明,都想到了从5根小棒中拿出2根,跟8根小棒凑成10根,10根小棒再加上剩下的3根,就等于13根小棒,这种方法真不错。

其他小组还有不同的计算方法吗?

由于有了9加几的基础,所以其他方法,如数数法、接数法便不再出现或很少出现。

2.师:刚才我们通过摆小棒,计算出了8+5=13,现在我们不摆小棒,只看算式,你能计算出8+4、7+6、6+5的结果吗?

学生汇报,因为计算8加5时,学生用摆小棒的办法研究过了,所以用凑十法计算这三个算式应该没什么问题,教师这时应多让几个学生说想法。

教师在学生汇报的基础上,小结凑十的方法:同学们刚才都是把8、7、6分别凑成10,然后用10再加上剩下的数,这也就是我们今天共同研究的主要内容8、7、6加几的计算方法。

(教师板书课题)

巩固内化,发散思维

师:同学们真不简单,自己想出了做8、7、6加几的题的方法,这种方法跟我们学过的9加几的方法有什么关系?(一样)那老师这里有一道题目8+9,看哪个同学想到的方法最多?

学生汇报:

生1:从9中拿出2,与8凑成10,10加7等于17。

生2:从8中拿出1,与9凑成10,10加7等于17。

生3:我想因为9+8=17,所以8加9也等于17。

教师对这3种方法都予以肯定,并特别表扬第3种方法。教师渗透交换加数的位置,得数不变的规律。教师用课件演示9+8=17想的过程和8+9=17想的过程,以帮助学生实现学习的迁移。

三、应用新知,解决问题

1.(课件出示)圈一圈,算一算。

2.(课件出示)1路公交车上原来有6个人,又上来了7个人,这时车上有多少人?

3.(课件出示)小兔找家:每个小兔身上有一个算式,每个小屋上有一个得数,学生做对后,小兔子就能回到自己家。

4.(课件出示)写算式。

根据图中情景,写出算式,看哪个同学写得又多又好。

一年级数学教案3教学目标:

1.初步学会用一一对应的方法比较物体的多少,了解“同样多”、“多”、“少”的含义。

认识=、>、

2.发展初步的观察能力、思维能力和语言表达能力。

教学重点:

会用=、>、

教学难点:

会用>、

教学过程:

一、导入新课。

前面我们已经学过了0~5的认识,今天我们将来认识“=”、“>”、“”、“

板书:“=”、“>”和“

二、新授。

1.教学例题。

(1)出示例题图,提问

①图上画的是什么? ②图中有哪些动物?它们分别有多少只? ③你能说说哪种动物多?哪种动物少?哪种动物的只数一样多?

(2)同样多。

①小兔有几只? 学生回答,老师在黑板上贴上4只小兔。

②小猴有几只? 学生回答,老师一个对一个地贴上4只小猴,并用线连一连。

板书:4 4 1.“想想做做1”。

在圆圈里填上“>”、“

说一说你是怎么想的。

③小兔子和小猴的只数哪个多?哪个少?(同样多) 你是怎样知道的? (引导学生说出4只小白兔和4只小猴正好同样多)④4和4同样多,我们就说4=4。(板书:4=4) 老师指着等号说明:这个符号叫做等号。

(板书:等号) 读作:4等于4。

老师领读、齐读、同桌互读。

⑤书写等于号,在书上第18页上先描后写。

2.教学大于。

(1)小熊有多少只?

学生回答后老师在黑板上贴上5只小松鼠,并板书:5。

(2) 小松鼠有多少只? 学生回答,老师一个对一个地贴上3只小熊。(并板书:3) (3) 用什么方法可以比较出小松鼠和小熊谁多谁少呢

(教师边连线,边提问)小松鼠和小熊比怎样? (4) 小松鼠比小熊多,也就是5比3怎样?(板书:5比3多)

5比3多,也就是5大于3。

(板书:5>3) 指着大于号说明,这个符号叫做大于号

(板书:大于号) 让学生齐说大于号,再指名说。

大于号开口一头向哪边? (向左) 尖的—头向哪边?

(5) 观察式子5>3,提问:大于号的开口一头和尖的一头,哪头大? 哪头小? 开口大的那头对着大的数还是小的数? 尖的那头对着什么数?这个式子读作“5大于3”,板书;5大于3。

老师领读、齐读,同桌互说。

(6)回顾一下,刚才学习了“大于号”,这道题是谁和谁比? 结果怎样?老师小结:这道题是小松鼠和小熊比,小松鼠比小熊多,5比3多,可以说成5大于3,写成5>3。

3.教学小于。

(1)小熊和小松鼠比怎么样? (小熊比小松鼠少) (2)小熊有3只,小松鼠有5只,小熊比小松鼠少也就是3比5少,3比5少就是3小于5。

(板书:3

(板书:小于号) 指导写“

(3)观察式子“3

(4)刚才我们学习了小于号。这道题是谁和谁比?结果怎样?

老师小结:这道题是小熊和小松鼠比,小熊比小松鼠少,也就是3比5少,可以说成3小于5,写成3

(5)同样一幅图,为什么可以说成5>3,也可以说成3

(比的标准不同,所以结果不同。)

4.小结

这一节课学习了“=”、“>”和“”还是“

三、想想做做。

1.“想想做做1”。

(1)出示第1题图。

学生独立完成,集体订正。

(2)指名说一说每道题是谁和谁比,结果是多还是少?圆圈应填什么符号?

2.“想想做做2”。

在圆圈里填上“>”、“

四、全课小结

认识数字教案范文第2篇

摘 要:2016年国家《培智学校课程标准》明确指出,艺术休闲课程的理念是尊重学生个体差异,关注学生休闲生活的需求,重视学生的参与体验。我们结合实际提出《扑克游戏在培智艺术休闲教学中的设计与运用》的课题,本课题的艺术休闲则侧重让学生学会若干种简单的休闲方式,陶冶学生生活情趣,从而提高智障学生生活质量。为了本课题获取详实、准确的数据,给课题研究提供科学依据,本人对我校艺术休闲教学情况进行了深入的调查。

关键词:千淘万漉;特殊教育;艺术休闲

一、调查目的和意义

作为智障学生,身心固有的缺陷让他们置身于更加悲苦的人生境地,作为一个具有完全生命特征的大写的人,同样也应该让他们生活在尊严与幸福之中,也应该惬意地栖居在地球上。扑克游戏作为一种艺术休闲方式,可以提高其生活质量,提高其尊严感与幸福感。本课题研究的扑克游戏的设计与开发就是基于提高我校艺术休闲课堂教学质量,设计开发适切的游戏,充实学生生活。我校开发扑克游戏,其玩具性质不发生改变,其目的是教会学生一种休闲娱乐方式,使其能享受生活情趣,更好地融入社会。

二、调查对象

酒泉特殊教育学校培智四、五、六年级学生。

三、调查内容

(一)学生现状

酒泉特殊教育学校为寄宿制学校,针对学校培智四、五、六年级23名在读学生的调查表明,大多学生来自农村,存在课外知识欠缺,活动单一的现状。特殊儿童长期被家长“圈养”在家,早期干预情况不容乐观,学生障碍类别多重复杂。

(二)前期课程设置

培智各班级艺术休闲教学情况。学校根据国家课程设置要求在培智班级开设艺术休闲课程。利用寒暑假进行备课,教师在课堂教学准备时再进行二次备课修改,教师设计的艺术休闲教学内容有书法、美文欣赏、下棋、看动画片、网络蜘蛛纸牌等,相对杂乱、不够系统,课堂还是以看动画片为主。

四、调查方式

(一)访谈法

采访艺术休闲任课教师,教师感到无论在课堂还是兴趣小组活动中,教学效果评价操作困难,不够直观,不具体。如学生在课堂结束之后到底达到什么样的休闲目标,什么层次,量化评价操作不具体。

(二)观察法

观察学生的表现,同一学习内容学生兴趣并不浓厚。如看动画片,由于性别差异,学生的爱好不同,老师选择的内容并不是每位学生都喜欢的。课堂教学效果不明显。还有部分学生感到无聊,课堂无所事事。还有的学生就是凑热闹。设计的书法课,对脑瘫的孩子就不适合了,不能握笔,更别说写了。下棋也还是需要一定的智力基础,班级C类学生就没有参与机会。

(三)查阅资料法

查阅教务处课程设置资料,在2012年之前,学校成立之初,并未开设艺术休闲课程,随着课程改革不断深入,2013年学校在培智班级增设了艺术休闲课程。查阅教案等相关艺术休闲教学资料,学校根据国家课程设置要求在培智班级开设艺术休闲课程。

五、调查过程

(一)调查时间:2015年5月-2016年2月

(二)调查计划与实施过程

第一阶段:准备阶段(2015年5月-2015年9月)确定调查对象及内容;第二阶段:实施阶段(2015年10月-2016年4月) 通过访谈、观察、查阅资料等方式进行对艺术休闲教学情况进行调查;第三阶段:分析总结阶段(2016年5月-2016年7月)整合分析调查资料,撰写书面调查报告。

(三)调查人员:周艳娟

六、结论与建议

(一)结论

1.学生课堂学习情况。询问学生,艺术休闲我们可以看电视,看动画片。单调、乏味。2.任课教师上课情况。教师感到束手无策,无从下手。3.教师对艺术休闲课程的理解。教师认为的艺术休闲课程就是书法、美文欣赏、下棋、看动画片、扑克游戏等,相对杂乱、不够系统。4.扑克游戏教学情况。“高端、大气、上档次”的艺术休闲方式不适合,简单、喜闻乐见的游戏比较适合。因为扑克游戏场地随意,易被融入。扑克游戏让智障学生有兴趣上艺术休闲课,而且是全体参与,多感官参与。

(二)建议

1.找《休闲理论书籍》及休闲学学习。如:辨认两种花色,只用两种牌,抽调对子。出错表演节目。或插其它花色的一两张。扑克牌过塑、定期消毒、学生爱撕牌,可保护及时更换新牌。大号牌挂教室、随时认。密切观察学生玩扑克的表现,拿到手什么举动。如:认为拿到牌是自己的,不愿出、不愿和别人玩。上课录n、回放、观察学生表现。2.改善目前看动画片的现状。教会学生一种休闲娱乐方式,使其能享受生活情趣,更好地融入社会。改变以前看动画片的现状,结构模式学生有兴趣,学生课堂组织模式改变,学生获得团队互助和合作能力。3.针对学生实际,选择适合学生的游戏。轮流发牌,培养学生秩序感。认识数字,为数字排序。认识花色,颜色的辨认。团体游戏:互帮互助。

(三)预期效果

认识数字教案范文第3篇

一、通透式校本研修模式的构建背景

活动案例一:

时间:2013.8.29

主题:各年级制订学期教学计划

主讲人:教研组长。

“今天的教研活动的主题是制订本学期教学计划,本学期一共19周,请每个年级一位老师代表本年级说说本学期的课时安排,六年级先说。”参与活动的新教师很迷惘,他们首先想知道的是本年级本学期的教学计划怎样制定。

活动案例二:

时间:2013.9.22

主题:教研组内的教师互相听课

新教师反馈1:听了二年级和四年级的两节课,感觉还是很有收获的,特别是执教老师在教学方法的选择与设计上,很符合学生的心理、年龄特点。我感觉第一节课更好些,但同事小B却认为第二节更好。究竟怎样才算一节好课呢?

新教师反馈2:四、五两个年级都上的是“找规律”,好像这一内容在几册教材中都出现过,各有什么特点呢?我有点不太明白。

从上述两个案例可以看出,新教师在传统的校本研修中收效甚微,他们的困惑并没有得到真正的解决。主要有三方面的原因。

一是大锅饭――缺乏主动性。传统的校本研修,常常是以教研组为单位开展的新老教师多人共同参与的集体备课、制订教学计划和集体听课评课。由于这种活动任务指向性强,内容单一,缺乏专项的整体解读和分析,而新教师对教材知识体系不熟悉,对学生已有的知识建构状况不了解,只能处于被动的听众地位,常常一头雾水,严重挫伤了他们入职初期“求知似渴”的内心需求,很可能会错失新教师专业成长的关键期。

二是家常菜――缺乏示范性。目前新教师的上岗培训,普遍采用的方式是一帮一师徒结对。徒弟听师傅的课是最贴近的研修形式,但大部分师傅平时教学工作比较繁忙,徒弟听到师傅的课,往往是常态课,很难体现有效教学的示范性。

三是齐步走――缺乏针对性。数学是一门逻辑性较强的学科,在教材体系的安排上体现为循序渐进、线性发展的态势。在数学教研组整齐划一的教学科研活动中,新教师虽然课听了不少,但对自己所教班级的数学教学却少有裨益,他们盼望学校提供针对性更强的研修活动,在新教师课堂教学组织调控的能力、了解分析学生的能力、运用教学语言的能力等方面进行有重点、有针对性的培训辅导。

二、通透式校本研修模式的实践框架

在传统的校本研修中,不少新教师像雾里看花,难以通透。只有强化新教师的主体地位,为其量身定制研修项目,才能促使新教师真正融入校本研修,成为最大的受惠者。我们成立了以新教师为帮扶中心的研修团队,坚持以教学实践过程中产生的“真”问题为研修内容,开展全方位、多样化的“通透式”研修活动。

1.组建团队,岗前培训

一个人与谁同行,决定了他能走多远。我校为每一位新教师建立了以其为中心的个人研修团队,在这个团队中,除了新教师的一帮一的结对师傅、学校数学分管领导、教研组长以外,还有同年级的有一定教学经验的骨干教师(俗称“学姐”或者“学哥”)。研训团队的成员既有分工又有合作,同年级的学姐学哥讲述自己成长的经历,教授教育教学技术设备的运用;教研组长负责解读课程标准,进行教材体系、知识结构的分析;结对师傅重点进行课堂教学常规的辅导、“七认真”工作的指导等等。

团队的所有成员对新教师各方面的成长全面负责。在摸透新教师基本情况的基础上,从上岗前、上岗初、上岗后等各环节全程设计帮扶与研修方案,指导新教师参透教材,读懂学生,把握课堂。上岗前,团队成员会对新教师进行一次深入访谈,包括上岗前就读的学校、所学专业、实习期内的任教年级、是否担任过班主任情况、实习学校与指导老师的情况等等。同时,请新教师谈谈即将踏上教学岗位的设想、目标,谈谈自己对现有课堂教学的理念与理解等等。

在新教师正式上岗前,团队成员还负责组织岗前培训。根据新教师短暂的教学实习经历,选择一则课例请他们进行说课。通过说课活动,对新教师的语言表达、教学重点难点的把握、教材意图的解读等方面进行较为真实的了解,并有的放矢地制订下一步相应的研训内容。说课的过程中,团队成员还会提出新入职教师在课堂教学中可能会遇到的问题,让他们谈谈应对的方法。如在上数学课时,有个别同学做小动作,经提醒仍没有改进,你如何处理?某同学的作业经常拖拉,你发现后如何进行教育等等。团队成员还会准备一套学校教育教学工作的管理制度,让新教师自学并组织测试,制度中包括国家课程标准实施细则和解读、学校“七认真”工作操作规范与细则、学生课堂常规管理条例和操作要点解读等等。

2.专题解读,初步感悟

新教师上岗后,我们会发给他们一至六年级的数学全套教材,让每一位新入职教师能较为清楚地理解小学数学的知识体系编排。考虑到新教师在师范学院学习理论知识偏多,缺乏实践经验与方法,在他们初步了解知识体系后,我们组织团队中的老师分别就低、中、高学段学生的思维发展水平、认知规律进行教学策略的专题培训。例如:在专题研讨“让数学教学走向深刻――低年级教学策略谈”中,让新教师初步感悟到低年级学生要以具体形象为主,教学时应该借助直观形象的实物或替代品吸引学生的注意力,引导学生思维。以认识数字5为例,教学时可以出示5个苹果、5朵红花、5颗红星等实例,再从实物过渡到数字图形。中年级是低高年级的衔接,起着承上启下的作用,我们以“把握学情,合理过渡”为主题,引导新教师关注学生活动体验的积累,在活动、体验中建构新知。以认识千克为例,让学生分小组亲自称一称1千克的盐、大米有多重,拎一拎1千克的洗衣粉;认识梯形时,让学生先闭上眼睛想一想梯形的样子,回忆梯形的特征,然后借助手中的材料把头脑中梯形的表象呈现出来。通过专题解读教材,使新教师明白小学数学知识虽然简单,但其中蕴藏着丰富的思想与方法。

3.课例引路,递进执教

小学数学教材分为数与代数、图形与几何、统计与概率、综合与实践四大领域。为了让新教师成为一名合格的数学教师,就必须让他们对四大领域有较系统、连贯性的了解和掌握。以认识分数内容为例:

我们将分数在小学阶段中所有涉及的内容罗列出来,纵向分析各部分的关系及不同的教学要求、目标,横向再用“高等数学”这一工具梳理其数学本质,了解其内涵,这样新教师就能将小学数学中每一节的教学内容都置于整个小学数学知识的整体结构中,只有经历这种深入地对小学数学知识的梳理和再认识的过程,新教师才能对自己要讲授的教学内容的点、线、面关系了然于胸。

在此基础上,继续以认识分数为主题,分别推出三个阶段的“认识分数”一课。团队成员帮助新教师进行主题式递进执教。新教师第一次以三年级上册第一课时为内容精心备课,在集体备课活动时与团队内教师交流设计,团队成员出谋划策,一起修改完善设计后,由新教师上课展示,团队成员听课记录评课。上课结束后,团队教师进行评课,帮助新教师提出修改意见,新教师根据团队成员的意见修改教案,再次上课展示,团队成员继续听课记录,帮助新教师完成精品教案。以同样的形式,让新教师继续以三年级下册的分数、五年级下册的分数内容为课例上课、评课、修改,通过这样主题式的递进执教,新教师一般都能较好地把握各个学段的教学特点和知识体系结构。

4.问题研究,学写论文

新教师踏上教育岗位后,会遇到许多实际的问题,只有引导他们发现问题,解决问题,新教师才会真正走到教育科研的道路上来,也才能真正达到校本研修的最终目标。某位新教师发现自己任教的三年级学生的混合运算的正确率与同年级老师相比有一段距离,我们鼓励他以此为课题进行调查研究。通过调查,他发现:班级的学生书面表达习惯较差,书写中0和6 不分;部分学生的口诀不熟练,最基本的口算都会出错。为此,他在班级里开展了“最美作业”的评选活动,指导同学们规范书写数字,利用扑克牌开展“口算大比拼”活动。在团队老师的帮助下,他还撰写了课题实施计划,记录下每一项措施的过程和效果,最后形成了专题论文,教育教学能力有了很大提升。近年来,学校要求每一个新教师的研修团队,必须帮助新教师发现一个教育教学中的问题,确立一项小课题,进行深入研究,最终形成文字稿。

认识数字教案范文第4篇

关键词: 聋校 学前教育 差异教学

聋校开展学前教育,有利于培养聋幼儿“完整儿童”的价值取向。但由于同一年龄段的听障幼儿比较少,聋校大多采用混合的形式编班,课堂常常因为顾此失彼而影响教学效果。因此,笔者尝试应用差异教学理论,立足于学生个性的差异,促进不同学生全面和谐地发展。

一、根据差异对象,运用差异语言

在聋校学前教育中,口语训练对一部分聋儿来说是成功的,效果是明显的。但事实也证明,口语训练对另外一部分进入聋校的聋儿(重度和极重度)是不成功,效果是不明显的。尊重聋儿的差异就要尊重聋儿的选择,尊重聋儿的选择就要“因材施教”,聋儿之间的差异之大,决定了他们的需要的不同;他们之间需要的不同,决定了他们选择的多重性;他们选择的多重性,决定了教育方法和手段的多样性。因此,聋儿双语教学的生命力和先进性,也正在于它教学方法的针对性,教学手段的多元性,以及它与当今世界文化多元发展趋势的适合性。复旦大学博士生导师龚龙教授《手语的语言学研究报告》指出:“聋人手语是一门独立的语言,决不能认为手语没有语音就不是语言”。手语的交流功能,表现能力及生理、心理属性都可与主流语言媲美,对那些重度听障儿童我们可以实施听力—语言训练计划,在手语和口语二者的选择上遵循了“先易后难”的原则。研究表明有良好的第一语言即有手语基础,学习第二语言(口语及书面语)更容易。例如:学前班的儿童在学习辨别物体的大小、长短、高矮时,对有一定口语能力的学生采用纯口语教学,学生接受很快也很轻松;但是对于重度儿童在口形和发音方面困难极大,经过反复的训练,他们还是不能借助发音,如果教师再度强调纯口语教学则只会打击这类学生学习的积极性,对他们而言,手语更为合适,或者说在手语基础上的适当口语更为合适。

二、确定差异目标,体现差异评价

在课堂教学中兼顾两类学生的需要,关键在于教师课前精心设计教学环节,包括课上哪些学生要用语言完整表述,哪些学生暂时只需说单个词汇;哪些学生要看图就能说出数的个数建立数感,哪些学生只需慢慢数尝试建立数感。教案可以分成左右两部分,左边部分主要针对轻度听障儿童,右边部分主要针对中、重度听障儿童。在每一个教学环节都要考虑针对不同学生所需采用的教学措施,然后将它们有机结合起来。在同一个班的学生,学习的内容相同,残余听力较好的学生反应快一点,理解起来比较容易,中、重度学生理解存在一点困难,有的学生甚至是似懂非懂或者一点都不懂,模仿能力是可以的。因此,针对某一具体教学内容设计教学目标时,要从知识技能、过程方法和情感态度等方面制定多层次目标,一是教学大纲要求达到的集体目标,全体学生都应达到,二是根据学生个体原有基础、兴趣和能力等确定,使每一个学生都能在现有水平上有所发展,都能通过努力获得成功体验。

为了在教学中能照顾学生的差异,必须加强评价,了解学生的差异所在。教师对学生的评价也要体现差异性原则。先对两类学生的学习情况即时评价。包括课前、课中、课后的评价。课前评价主要包括基础知识准备情况、学习兴趣和学习方法等方面,了解两类学生的差异。教学过程中认真听取反馈意见,发现问题及时解决。一节课结束后,对不同的学生提出相应的问题,看是否达到了预期的目标。

教师应针对两类学生的潜能进行富有激励性的差异评价,使评价成为激发不同学生学习兴趣的催化剂。轻度听障的学前儿童接受比较快,自信心也比较强,对他们的评价要比较严格,例如:不但要求他们能数出物体的个数,而且能靠视觉马上说出物体的个数,并尝试运用简单的量词将话说完整,例如:一只熊、两匹马等。学习有困难的中、重度学生在理解教师意图时存在很大困难,例如:“图上有什么?”“多少?”他们往往跟老师打手势表示不理解问题的含义,接受知识也比较慢,有时也会因学习困难而哭,产生厌学情绪。对这类学生要积极寻找他们的闪光点,帮助他们树立自信心,激发学习的内在动机,提高学习兴趣,使他们体验到成功的喜悦。

三、使用差异教材,实施差异教学

现在的聋校学前教育没有固定的教材,这就给了教师极大的空间来组织教学,选定教学材料。在选定教学资源时,教师要针对两类学生的实际选择教学内容,既要适应不同学生的水平,又要考虑到差距适度,确保能在同一课堂中教学,巧妙地组织教学进程,面向全班学生,把主要精力放在集体教学上,使教学内容和进度适合大多数学生的知识水平和接受能力,大面积提高教学质量。例如:教学认数时,接受过康复训练的学生已经能初步认识数字,而未接受过康复训练的学生则对数毫无概念,怎样让学生在课上都有收获呢?我在教学时选取的教学资源是我们去亭林公园的动物园的一次经历,在教学过程中让未受过康复训练的学生有足够时间学习数数,让接受过康复训练的学生在加强数的同时,认识一些小动物并会用语言表示,这样两类学生都能够有进步。

认识数字教案范文第5篇

关键词:问题情境;开放教学;发散思维

我在教学中是从这几方面着手的:

一、创设生动具体的问题情境,激发思维火花

“思”也就是思维,思维是人之本性,大脑的功能。“问题”是学习数学的心脏,是思维的火花。在教学新知识的时候,如何使学生很快地进入主动求知、思考的状态,这就要看我们怎样引导了。我们可以提供“悬念”问题,让学生孕育思考,达到“心求通而未得,口欲言而未能”的思想境界,使学生保持继续探索的愿望和兴趣。如教学“圆”的概念时,让学生说说自己对圆的概念的理解,学生根据自己的生活经验进行各种猜测,大多数学生都能举例说明圆的概念,但语言描述不够准确,这已经激活了他们的思维火花,每个学生都全神贯注、兴趣盎然地投入学习,同时对概念也加深了理解。我们还可以设计各种游戏活动来激发学生的思维,让学生在生动具体的情境中理解和认识数学知识。如,教学“展开与折叠”时,可以两人一组做猜数游戏。取出一张正方体的展开图,让甲同学给其中3个面标上数字,再提问。例如和为10,积为10,互为相反数等等一些问题,乙同学根据问题给出答案,再动手操作检验其结果的准确性……如此引导学生开展有趣的数学活动,学生的兴趣不仅很高,而且在体会图形的展开与折叠的同时,还能学到一种解决问题的有效策略,同时发展了空间观念,养成了研究性学习的良好习惯,学生的思路也一下子就打开了,从各种角度去猜测、思考,激发了学生思维的火花。

二、设计开放式教学,培养学生的创新性思维

开放式教学能给每个学生提供更多的参与机会和成功机会,让每个学生在参与中得到发展,这样的教学有利于学生求异思维、发散思维、辨证思维的培养,有利于促进学生从模仿走向创新。在这样的教学过程中,学生始终处于一个自由的、安全的环境中,有利于学生产生愉悦感,产生对学习的一种渴望和心理需求。在教学“一元二次方程的解法(公式法)”时,我是这样设计教学过程的:

1.设计情境

提出问题:先让学生根据已知条件编写一元二次方程,再找出我们不会算的题,让问题从学生自己编题中出现,设计这样的情境,使学生面临自己的问题,主动地去承担解决问题的职责,再引导学生用已学过的知识和方法去解决新问题。

2.合作交流

寻找方法:学生独立思考后,再四人小组交流推选一人汇报,这个过程主要是组织学生合作发现不同的方法,使学生体验口算方法的多样化,锻炼学生的发散思维。

3.一题多解

方法归类:让学生分析一下各种算法的特点,然后将各种方法归类,使学生在发散思维训练的基础上及时通过评价、归类,总结出三种方法,从而训练聚合性思维。学生的创新思维实质上是发散性思维和聚合性思维共同参与的过程,因此,这样的设计有利于学生创新思维的发展。

4.评价体验

发现最佳方法:得出几种方法后,让学生选择方法,自己编一元二次方程应用方法,把学习的主动权交给学生,在讨论和比较中找出最佳方法的合理性和简单性。

5.体验成功

形成技能:设计多层次的练习题让学生用自己发现的方法解决简单的题和难题,这时学生会有一种成功的体验。这样的一堂课上下来,学生不仅获得了基本数学知识和技能,情感、态度和思维能力等方面也得到了发展。

三、创设开放题的情境,培养学生的发散性思维

一个数学问题,如果它的答案不唯一或者有多种解法,就称这个问题是开放题。它可以是问题开放,可以是条件开放,也可以是综合开放。它可以让学生在对开放题的探索中促进发散思维、求异思维的发展。如教学“二次根式加减法”,我在设计教案时,摆脱了由教师出题,学生依次计算的一贯做法,采用了由学生自己出题再计算的方法,充分利用已有的知识,通过编的题让学生自己领悟二次根式加减法的计算法则,再通过改变已知二次根式引出二次根式的混合运算。这样,一堂枯燥单调的二次根式的计算课就成了发展学生思维的活动课。又如:写出一个根为x=2的一元二次方程;举出一组数据,使平均数、众数和中位数相等;举出互逆命题为真命题的命题;有三种不同单价的水果,20元钱可以怎样去买;写出异号两数相加,和为负数的算式;写出抛物线开口向上,顶点在第二象限的二次函数表达式……在教学中经常设计一些开放题,给学生提供广阔的思维空间和创造的具体环境,不仅可以充分发挥每个学生已有的“显能”,还能调动他们的“潜能”,用以培养他们探究和思考的习惯。

认识数字教案范文第6篇

[关键词]新课改; 高中数学; 数学课堂; 效率; 策略

中图分类号:G633.2 文献标识码:A 文章编号:1009-914X(2015)02-0000-01

0 引言

课堂教学是教师与学生的双边活动。要提高中学数学课堂教学质量,必须树立教师是主导、学生是主体的辩证观点。形成热烈的学习气氛,凭借数学思维性强、灵活性强、运用性强的特点,精心设计教案,摆正讲与练的关系,注重学生优秀思维品质的培养。变被动为主动,变学会为会学,这样就一定能达到传授知识、培养能力的目的,收到事半功倍的效果。

文章针对新课改背景下如何提高高中数学课堂效率进行研究. 首先分析新课改与提高高中数学课堂效率关系. 其次,重点分析提高高中数学课堂效率策略,即高中数学教师转变理念,高中数学教师创设环境,高中数学教师关注学生,高中数学教师丰富活动,高中数学教师评价学生,高中数学教师使用技术等六个方面.最后,并以结语形式提出实施文章中总结的提高高中数学课堂效率策略的预计效果.

1 新课改与提高高中数学课堂效率

1.1 新课改提出的教学理念为提高高中数学课堂效率奠定理论依据

新一轮基础教育课程改革即为新课改. 它提出了新的教学理念,基本上可以概括为: “以人为本”与“以学生为本”,重视学生能力培养,新课改不否定教师的讲,变苦学为乐学,充分体现“师导生学”,充分利用活动课. 新课改提出的这些教学理念,从根本上为提高高中数学课堂效率奠定理论依据.

1.2 新课改提出的课程设置为提高高中数学课堂效率提出要求

与原有的高中数学课程比较,新课程增加了算法初步、推理与证明、坐标系与参数方程、不等式选讲以及几何证明选讲等内容. 对于原有教学内容的要求相对降低,但高中数学的教学任务大幅度增加,例如,高中数学教学需要学纲中要求的基础知识,还需要培养学生自学能力、自主学习能力、交流合作能力,这些多目标的教学课程设置则对提高高中数学课堂效率提出要求.

2 提高高中数学课堂效率策略

2.1 高中数学教师转变理念

高中数学教学效率得不到提高,很重要的一条原因是教师的教学理念未真正地贴合新课程改革的相关要求. 尤其是数学教师在从事了多年的实践教学之后,仍不能真正地认识数学教育教学的目标,从而对教育工作产生消极影响.

高中数学教师在教学中提高课堂效率需要逐渐地转变理念: 第一,高中数学教师形成正确的数学观. 即教师需要认识到高中数学是一个多元的复合体,应在教学中选择科学的教学模式,需要形成教学形式与教学非形式方面的对立统一,实现高中数学科学性质和艺术性质的结合与统一.第二,高中数学教师树立完整的教学目标. 即以发展的观点认识基础知识与基本技能,引导学生积极主动地进行学习活动; 逐渐地提高学生的空间想象能力、运算求解能力、抽象概括能力、推理论证能力等多项基本能力; 提高数学地提出问题的能力、分析问题的能力和解决问题的能力、交流与合作能力、自主学习能力等; 发展学生的思维意识和创新意识; 重视培养学生的情感、态度及价值观.

2.2 高中数学教师创设环境

提高高中数学课堂效率需要高中数学教师创设环境.第一,在教学设计环节. 具体做法: 教师需要根据学生学习特征逐渐地整合教材内容,实现知识点的优化; 教师需要认真地区分直接教学效果好的知识与自主学习效果好的知识; 教师需要找到教学精确的切入点; 教师需要具有“差异教学”的理念. 第二,在设置课堂情景环节. 具体做法: 通过问题加工设置一定的问题情境,设置民主、平等、尊重、友爱和关怀的课堂环境与教学情境. 第三,在师生交流环节. 具体做法: 设置高中数学课堂的有效提问,重视与认真回答高中数学课堂学生提出的问题,教师与学生进行高效的数学问题谈论.

2.3 高中数学教师关注学生

提高高中数学课堂效率需要高中数学教师关注学生.第一,教师需要关注学生学习数学兴趣. 具体做法: 使用生活中的例子或者某些电影情节讲述抽象、不易理解的教学内容,增加学生对于高中数学的亲切感; 通过重点化的详细讲解、典型例题分析、强化习题训练等方法突出教学的重点与难点; 用情境教学的方法与刺激教学法进行学生易错的地方的教学. 第二,教师需要关注学生学习的责任感. 第三,教师需要关注学生形成良好习惯.

2.4 高中数学教师丰富活动

提高高中数学课堂效率需要高中数学教师丰富活动.第一,开展新型的高中数学探究课程. 第二,开展丰富的高中数学兴趣课程. 第三,实现高中数学课程的建模. 例如,教师提出探究性问题: 彩票中的排列组合. 需要让学生首先了解的原则: 在求排列组合时,经常要用到两条原则―――加法原则和乘法原则. 学生根据探究性的问题可以进行自主学习,教师在学生收集资料与讨论中可以配置若干的兴趣话题等,诸如数字型彩票每次开奖共有特别号码个数等问题.

2.5 高中数学教师评价学生

提高高中数学课堂效率需要高中数学教师评价学生.教师需要对学生的多方面进行多元化的评价: 第一,对学生掌握的高中数学基础知识的评价,以及对学生理解高中数学基础知识的评价. 第二,对学生掌握的高中数学基本技能的评价. 第三,对学生基本能力的评价,以及对学生的综合素养的评价. 第四,对学生学习高中数学过程的具体评价.第五,对学生多方面的评价,还要注意评价的多元化.

2.6 高中数学优化课堂结构,提高课堂时间的利用率

数学课堂教学一般有复习、引入、传授、反馈、深化、小结、作业布置等过程,如何恰当地把各部分进行搭配与排列,设计合理的课堂教学层次,充分利用课堂时间,是上好一节数学课的最重要因素。设计课堂层次时,必须重视认知过程的完整性。

由于人们认识事物的过程是一个渐进的过程,因此,要努力做到使教学层次的展开符合学生认知规律,使教师的教与学生的学两方面的活动协调和谐。

设计课堂教学层次还必须注意紧扣教学目的与要求,充分熟悉教材,理解教材的重点、难点、基本要求与能力要求,从多方面围绕教学目的来组织课堂教学。当课堂容量较大时,要保证讲清重点,解决难点,其他的可以指明思路,找出关键,有的甚至可以点而不讲,但要指导学生自学完成。当课堂容量不大时,可安排学生分析评论,并进一些深化练习,进行比较、提高,这样,课堂结构紧凑,时间得到充分利用,有利于实现课堂教学目标。

2.7 结语

一般情况下,落实以上教学策略,高中数学教师真正地转变理念,在教学中注意创设环境,关注学生的特点与变化等,逐渐地丰富课堂活动与课外活动,全面地评价学生,且注意教育教学中使用技术,学生学习数学的兴趣将会逐渐增加,学生的创新意识将更加强烈,学生基本的数据处理能力与数学解题能力、问题提出能力、合作交流能力、数学主动学习的能力将会大幅度提高,学习效率将会事半功倍.

参考文献

[1] 尹洪文.高中数学课要重视学生学习能力的培养[J];科学大众;2008年10期.

认识数字教案范文第7篇

工作计划在我们的实际工作中是非常实用的,可以让我们能够认真的去思考自己的岗位工作。从广义上讲,在工作的方方面面都会涉及到工作计划,下面是小编为大家整理的数学学科教学计划文本2022,喜欢可以分享一下哟!

数学学科教学计划1一、学生情况分析:

二年级学生一年来养成了良好的学习习惯,上课时能积极思考,积极发言,作业认真按时完成。大部分同学能够熟练地口算100以内的加减法,能提出并解决简单的问题。对位置、图形、统计等方面的知识也能较好地掌握。个别学生还没达到计算正确、迅速,今后要加强辅导。

二、教材分析:

本册教材包括以下一些内容:表内除法,万以内数的认识,简单的万以内的加法和减法,图形与变换,克与千克,统计,找规律,用数学解决问题和数学实践活动等。这册教材的重点内容是表内除法,万以内数的认识及用数学解决问题。

表内除法的编排体现了两个特点,第一,在学生们已经比较熟练地掌握了表内乘法的基础上,教材集中安排了表内除法的教学。第二,不再明确区分“等分除”和“包含除”,在平均分的操作活动中,让学生们体验和感悟两种不同的生活原型(把15个苹果平均分成5份;24人租船,每船限乘4人),从而使学生理解除法的含义。

万以内数的认识改变了原有的编排结构,先教学1000以内的数,再教学万以内的数,出现了数位顺序表和近似数。万以内的加法和减法编排具有过渡的特点:在上一册百以内加、减法的基础上,教学口算两位数加、减两位数;教学三位数(几百几十)的笔算加、减法,为进一步学习多位数加、减法作好准备。本单元还结合几百几十的加、减法,安排了估算的教学内容,让学生们进一步学习根据具体情况,运用估算解决实际问题。

解决问题主要包括了两个方面的内容,第一,安排了解决问题教学单元,以学生们生动活泼的课外活动内容为素材,展示学生在实际活动中碰到的各种问题;二结合表内除法、万以内数的加法和减法教学,适时安排解决问题的有关内容,让学生在掌握了一些数与计算知识后,学习用所学的。数学知识解决一些简单的实际问题。

在空间与图形方面,本册教材安排了图形与变换一章,内容包括“锐角和钝角”“平移与旋转”。与原有教材相比,“锐角和钝角”的认识明显提前了,“平移与旋转”是新增加的内容。在量的计量方面,教学克和千克,突出让学生们在具体的生活情境中,通过自主探索和动手实践的活动感受克和千克,初步建立质量观念。在统计知识方面,让学生们进一步学习统计的意义,学习简单的数据和整理的方法,认识以一当五的条形统计图和简单的复式统计表。本册教材还安排了“找规律”的教学内容,引导学生通过观察、猜测、实验、推理等活动探索图形和数的排列规律。不仅使学生知道现实生活中事物有规律的排列隐含着数学知识,同时培养学生观察、操作及归纳推理的能力,发现和欣赏数学美、运用数学去创造美的意识。

三、教学目标要求:

1、结合现实生活中的具体情境,使学生们初步理解数学问题的基本含义,学会用两步计算的方法解决问题,知道小括号的作用。

培养学生认真观察、独立思考等良好习惯,初步培养学生们在实际生活中发现问题、提出问题、解决问题的能力。

2、让学生在具体情境中体会除法运算的含义,会读、写除法算式,知道除法算式各部分的名称。

使学生们初步认识乘、除法之间的关系,能比较熟练地用乘法口诀求商。使学生们初步会用根据除法的意义解决一些简单的实际问题。结合教学使学生受到爱学习、爱劳动、爱护大自然的教育。培养学生们认真观察、独立思考等良好学习习惯。

3、使学生会辨认直角、锐角、钝角;

使学生们结合实例,初步感知平移、旋转现象;会在方格纸上画出一个简单图形沿水平方向、竖直方向平移后的图形;初步渗透变换的教学思想方法。

4、让学生亲身经历用7—9的乘法口诀求商的过程,掌握用乘法口诀求商的一般方法;

使学生们学会综合应用乘、除法运算解决简单的或稍复杂的实际问题;在解决问题的过程中,使学生们初步尝试运用分析、推理、转化的方法。

5、让学生经理数数的过程体验数的产生过程和作用;

能人、读、写万以内的数,知道这些数是由几个千、几个百、几个十和几个一组成;能用符号用词语描述万以内数的大小;能说出各数位的名称,识别各数位上数字的意义;结合现实素材让学生感受大数的意义,认识近似数,并能结合实际进行估计;会口算整百、整千数加、减法;让学生进一步学习用具体的数描述生活中的事物,并与他人交流,培养学习数学的兴趣和自信心,逐步发展学生的数感。

6、在具体的生活情景中,使学生感受并认识质量单位克和千克,初步建立1克和1千克的观念,知道1千克=1000克;

使学生知道用称称物体的方法,能够进行简单的计算;在建立质量观念的基础上,培养学生估量物体质量的意识。

7、使学生能够正确口算两位数加减两位数,会正确计算几百几十加减几百几十;

使学生能够结合具体情境,进行加减法估算,培养估算意识;培养学生根据具体情况选择适当方法解决实际问题的意识,体验解决问题策略的多样性。

8、使学生体验数据的收集、整理、描述和分析的过程,了解统计的意义,会用简单的方法收集和整理数据;

使学生初步认识条形统计图和简单的复式统计表,能根据统计图表中的数据提出并回答简单的问题,并能够惊醒简单的分析;通过对周围现实生活中有趣的事例的调查活动,激发学生的学习情趣,培养学生的合作意识和创新精神。

9、使学生通过观察、猜测、实验、推理等活动发现图形和数字的排列规律;培养学生的观察、操作及归纳推理的能力;培养学生发现和欣赏数学美的意识,运用数学去创造美的意识,使学生知道生活中事物有规律的排列隐含着数学知识

四、教学措施

1、认真学习《义务教育数学课程标准》。

2、扎扎实实开展教研活动,充分发挥集体教研的作用。

3、认真研究、创造性的使用实验教材,认真备课、上课,向课堂教学要质量。

4、因材施教,使不同的学生在数学上得到不同的发展。

(1)对学有余力的学生,进行奥数辅导,使它们的能力得到进一步提高。

(2)重点抓好学困生的辅导工作,建立学困生成长档案。

5、定期进行测试,及时反馈总结。

数学学科教学计划2一、班级情况分析

二年级就一个班,在经过了一年半的数学学习后,基本知识、技能方面基本上已经达到学习的目标,对学习数学有着一定的兴趣,乐于参加学习活动中去。特别是一些动手操作、需要合作完成的学习内容都比较感兴趣。但是在遇到思考深度较难的问题时,有畏缩情绪。虽然在上学期期末测试中孩子的成绩都不错,但是成绩不能代表他学习数学的所有情况,只有在课堂和数学学习的活动中,才能充分的体现一个孩子学习的真实状况。因此对这些学生,我应该更多关注的是使已经基本形成的兴趣再接再厉的保持,并逐步让学生在思维中成功体验所获得的乐趣。

二、教学内容

本册教学内容有:第一单元有余数的除法;第二单元万以内数的认识;第三单元千米、分米、毫米的认识;第四单元万以内数的加减法;第五单元万以内数的加减法;第六单元图形与拼组;第七单元混合运算;第八单元时、分、秒的认识;第九单元统计;第十单元总复习。

三、教学要求

1、数与代数:

①、结合具体情境,理解万以内数的意义,能认、读、写万以内的数,能说出各数的名称,识别各数位上数字的意义。

②、结合具体情境,进一步理解运算的意义,会口算表内有余数除法、百以内加减法、能计算三位数的加减法及两步的加减法混合运算。结合现实素材进行估算,并解释估算的过程。

③、能正确辨认钟面上指示的时刻,认识时、分、秒,了解它们之间的关系,并进行简单的换算。

2、空间与图形:

①、通过观察操作,能用自己的语言描述长方形、正方形的特征,初步认识五边形、六边形。

②、结合生活实际,体会千米,知道分米、毫米,能恰当地选择长度单位,并能进行简单的单位换算,会估测、测量一些物体的长度。

③、结合实例,感知对称现象。

3、统计与概率:

①、能用合适的方法收集整理数据。

②、在具体的统计活动中,掌握分段统计的方法。

4、实践与综合运用:

①、加深对万以内数的认识及长度单位的认识。

②、加深对统计意义的理解,巩固分段统计的方法。

四、教学重难点

在“数与代数”中的认识万以内数及这些数的大小比较;有余数除法、万以内数的加减法的计算方法及方法的多样性是重点教学内容。在“空间与图形”中千米、分米、毫米的认识及换算,认识对称现象,认识长方形、正方形的特征是重点教学内容。在“统计与概率”中分段统计是重点教学内容。

在教学“空间与图形”这部分内容时,认识千米、分米和毫米的空间观念和单位之间的换算是教学的难点。学生认识生活中的对称现象是教学上一个难点部分。在时、分、秒之间的换算是教学上的一大难点知识。

在“统计与概率”部分中,分段统计的表现形式和方法是教学的难点。

五、教学的具体措施

1、加强学生的口算能力。

采取课前速算、听算、对手互考等形式。

2、根据学生的年龄特点,设计形式多样的练习和游戏。

3、充分利用学具,让学生充分理解所学的内容,培养学生的动手操作能力。

4、联系学生生活实际,理解所学内容。

例如:万以内数认识。让学生收集超市的一些宣传单上一些物品的价格来加深对三、四位数的认识,体现了数学来源于生活的道理。

5、增加实践活动,培养学生应用数学的意识。

6、结合本册的数学知识,加强能力和良好学习习惯的培养。

数学学科教学计划3一、学情分析

本学期继续任教二(4)和二(6)两个班的数学。大部分孩子在经过一年半的学习生活后,已养成了较好的学习习惯。基本上能做到认真听讲,积极举手发言,能同桌合作学习,及时上交作业,检查和订正作业的习惯也逐渐养成,个别后进生也能在老师的帮助下完成学习任务。但还有个别孩子学习自主性不强,有依赖家长的倾向。另外还有一些孩子发言不积极,回答问题声音不够响亮。总体来说,二(4)班后进生较多,这些孩子对学习缺乏兴趣,缺乏信心,知识欠账多,学习习惯较不好,上课注意力也不易集中,作业不能按时完成。针对这些学生的特点,本学期继续和家长密切配合,倾注爱心,重点辅导,鼓励自信,结合教学中出现的问题,不失时机地加以指导,由浅入深地为他们弥补缺陷,扶起他们逐步赶上其他的同学。

二、教材分析

这一册教材包括下面一些内容:表内除法,万以内数的认识,简单的万以内的加法和减法,图形与变换,克和千克,统计,找规律,用数学解决问题和数学实践活动等。

这册教材的重点内容是表内除法、万以内数的认识以及用数学解决问题。表内除法是学习多位数除法的基础。因为任何一个多位数除法,在计算时都要分成若干个一位数除以一位数。因此,表内除法同表内乘法一样,是小学数学的重要基础知识,是小学生需要掌握的基本技能之一,必须达到计算正确、迅速。

这册教材的另一个重点是万以内数的认识,通过这部分内容的学习,学生认数的范围扩大到四位。这是学习读、写多位数的基础。我国的计数习惯是每四位一级,把万以内的数位顺序弄清楚,掌握了第一级数的读、写法则,再学习万以上的数就可以类推了。因此,这部分内容是进一步学习认数的重要基础知识。同时,这部分内容也是培养学生的数感的重要素材,通过教学让学生感受大数的意义,认识近似数,学习用具体的数描述生活中的事物并会用数与他人交流,逐步形成良好的数感。

在加、减法计算方面,在上一册百以内加、减法的基础上,教学口算两位数加、减两位数;教学三位数(几百几十)的笔算加、减法。这些内容是进一步学习计算的基础。例如,两位数的乘法中要把两个部分积加起来,实际是计算三、四位数的加法,两位数除法中每次试商后通常要做三位数减法,等等。

解决问题是在学习了一些数与计算知识后,结合现实生活的具体情境,使学生初步理解数学问题的基本含义,让学生用所学的计算知识解决一些简单的实际问题,初步培养学生在实际生活中发现问题、提出问题、解决问题的能力。这部分内容对于实现培养学生解决问题能力的教学目标,有着十分重要的意义。

在量的计量方面,这一册给学生初步建立质量观念,使学生初步认识克和千克。让学生在具体的生活情境中,通过自主探索和动手实践的活动感受克和千克,初步建立1克和1千克的质量观念。并通过实际操作与体验,培养学生估量物体质量的意识。

在空间与图形方面,本册教材安排了图形与变换一章,包括图形的"平移和旋转"和认识"锐角和钝角"等内容。结合生活实例,使学生通过直观、操作,初步感知平移、旋转现象,学会进行最简单的图形平移,会辨认直角、锐角、钝角。发展学生的空间观念,初步感受变换的数学思想方法。

在统计知识方面,本册教材让学生进一步了解统计的意义,学习简单的数据收集和整理的方法,认识以一当五的条形统计图和简单的复式统计表,能根据统计图表中的数据提出并回答简单的问题,并能够进行简单的分析。并且通过对周围现实生活中有关事例的调查活动,激发学生学习数学的兴趣,培养学生合作意识和创新精神。

这一册教材也安排了"找规律"的教学内容,继续引导学生通过观察、猜测、实验、推理等活动探索图形和数的排列规律,不仅使学生知道现实生活中事物有规律的排列隐含着数学知识,同时培养学生观察、操作及归纳推理的能力,发现和欣赏数学美、运用数学去创造美的意识。

本册教材根据学生所学习的数学知识和生活经验,安排了两个数学实践活动,让学生通过小组合作的探究活动或有现实背景的活动,运用所学知识解决问题,体会探索的乐趣和数学的实际应用,感受用数学的愉悦,培养学生的数学意识和实践能力。

三、教学目标

1、认识计数单位"百"和"千",知道相邻两个计数单位之间的十进关系;

掌握万以内的数位顺序,会读、写万以内的数;知道万以内数的组成,会比较万以内数的大小,能用符号和词语描述万以内数的大小;理解并认识万以内的近似数。

2、会口算百以内的两位数加、减两位数,会口算整百、整千数加、减法,会进行几百几十加、减几百几十的计算,并能结合实际进行估计。

3、知道除法的含义,除法算式中各部分的名称,乘法和除法的关系;

能够熟练地用乘法口诀求商。

4、初步理解数学问题的含义,经历从生活中发现并提出问题、解决问题的过程,会用所学的数学知识解决简单的实际问题,体验数学与日常生活的密切联系。

知道小括号的作用,会在解决问题中使用小括号。

5、会辨认锐角、钝角;

初步感知平移、旋转现象,会在方格纸上将一个简单图形沿水平方向或竖直方向平移。

6、认识质量单位克和千克,初步建立1克和1千克的质量观念,知道1千克=1000克。

7、了解统计的意义,体验数据的收集、整理、描述和分析的过程;

会用简单的方法收集和整理数据,认识条形统计图(1格表示5个单位)和简单的复式统计表;能根据统计图表中的数据提出并回答简单的问题,并能进行简单的分析。

8、会探索给定图形或数的排列中的简单规律;

有发现和欣赏数学美的意识,有运用数学去创造美的意识;初步形成观察、分析及推理的能力。

9、体会学习数学的乐趣,提高学习数学的兴趣,建立学好数学的信心。

10、养成认真作业、书写整洁的良好习惯。

11、通过实践活动体验数学与日常生活的密切联系。

四、教学重点

表内除法、万以内数的认识以及用数学解决问题。

五、教学措施

1、科学安排解决问题的教学,重视培养学生解决问题的能力,形成应用意识。

2、万以内数的认识和加、减法教学重视发展学生的数感。

3、改进表内除法教学的编排,体现知识的形成过程,加强教学过程的探索性。

4、提供关于空间与图形的丰富素材,促进学生空间观念的发展。

5、创设安全自由的学习环境,引导学生自主探索,合作交流。

6、提供丰富的、现实的、具有探索性的学习活动,激发学生对数学的兴趣,逐步发展学生的数学思维能力和创新意识。

7、后进生转化措施:

(1)明确指出学生身上存在的毛病,跟孩子做好沟通,并及时与家长取得联系。

(2)用良好的课堂环境激发后进生,教学内容安排难易得当,既能发展成绩好的学生又能照顾后进生。

(3)用科学的学习技能指导后进生,授之以鱼不如授之以渔,及时反馈、检察,提高效率。

(4)用"因人而异"的作业训练后进生,尽量考虑学生做作业时的差异,设计不同的题型。

8、优秀生提高措施:

(1)有意识的安排学生自己去观察、去思考,给优秀生定一个较高的目标,加速他们自学能力的发展。

(2)走出课堂,课内外结合,加强优秀生的实践能力。要求优秀生将自己在生活中遇到的难以解决的数学知识或者有趣的数学知识提供在课堂上,集体研究讨论解决。

(3)引导学生进行自我反思和评价,总结自己一个阶段以来的进步和不足,有利于促进学生知识的内化,使他们将自己所掌握的技能与方法纳入已有的知识结构中,引导学生向更好的方向发展。

数学学科教学计划4一、教材分析

以《初中数学新课程标准》为依据,立足课本,本学期介绍二次根式、勾股定理、平行四边形、一次函数和数据的分析五章内容。本册书的5章内容涉及《数学课程标准》中“数与代数”“空间与图形”“统计与概率”“实践与综合应用”四个领域的内容。其中对于“实践与综合应用”领域的内容,本册书安排了课题学习,并在每一章的最后安排了2~3个数学活动,通过这些课题学习和数学活动落实“实践与综合应用”的要求。这5章大体上采用相近内容相对集中的方式安排,第十六章、十九章基本属于“数与代数”领域,第十七章、十八章基本属于“空间与图形”领域,最后一章是“统计与概率”领域,这样安排有助于加强知识间的纵向联系。在各章具体内容的编写中,又特别注意加强各领域之间的横向联系。

二、学情分析

1.进一步加强基础知识的数学教学,培养学习好习惯

每次数学考试,基础知识的考察占大比重。但即使是平时比较好的同学,也经常在基础题上失分。所以,在以后的教学中,要夯实基础,做到每个学生都把握好基础题不失分。培养好的解题习惯,勤于思考,多学善问。

2.增强学生的数感

在数学教学中,培养学生对数字的敏感能力。比如,在化简二次根式时,就极大地运用了数感,无形中提高了做题的速度。其次,数感的培养,有利于学生对自己所做题目的感性检验,增加学生做题的正确率,有助于提高学生的审题能力,做到选择题“快,准,好”。

3.培养学生的初步的逻辑推理和抽象思考等基本的数学能力

部分学生缺乏空间想象能力,而这一能力对学习数学是十分重要的,对今后高中学好空间几何起着举足轻重的作用。另外,数学就是一门逻辑性极强的科学,应着力培养学生的数学逻辑性,有助于学生做好证明题和大体步骤的完整解答。

三、教材目标及要求:

1、二次根式的重点是二次根式的性质及运算,难点是二次根式的化简及运算。

2、勾股定理:会用勾股定理和逆定理解决实际问题。

3、平行四边形的重点是平行四边形的定义、性质和判定,难点是平行四边形与各种特殊平行四边形之间的联系和区别以及中心对称。

4、一次函数主要学习一次函数及其三种表达方式,包括正比例函数、一次函数的概念、图象、性质和应用。

学会用函数的观点认识一元一次方程、一元一次不等式及二元一次方程组。本章重点内容是正比例函数、一次函数的概念、图象和性质。教学难点是培养学生初步形成数形结合的思维模式。

5、数据的分析

四、教学常规落实

严格遵守学校的各项规章制度,不迟到早退,积极参加各项活动及学习,团结协作。精心备课,备教材备学生,密切生活实际和学生实际,整合教学资源,运用好多媒体教学,利用一切可以利用的有利因素,为教学服务。上好每一节课,根据学生实际合理利用教学资源,上好每一节课。布置作业做到有的放矢,有针对性,有层次性。认真批改作业。同时对学生的作业批改及时、有效,分析并记录学生的作业情况,将他们在作业过程出现的问题作出及时反馈,针对作业中的问题确定个别辅导的学生,并对他们进行及时的指导。积极做好学困生转化工作。对学习过程中有困难的学生,及时给予帮助,帮助他们找到应对措施,帮助他们渡过难关。

五、深入业务学习

认真学习业务理论,并做好一周一次的业务笔记,提高自己的理论水平,丰富自己的业务知识;积极参加一切课题研究活动,敢想敢干,敢于创新,不怕失败。在学习策略上及时指导学生,培养思维,方法技巧,提升能力。及时对教学活动作出反思,每周写出一至两个教学反思,真正体会自己的优缺点,做到有的放矢,进一步提高自己。充分备好每个教案,做到备学生,备教材。发挥多媒体教学优势,积极利用和制作课件,提高自己电化教学能力。

六、教学措施:

1、认真学习教育教学理论,结合落实课标理念。

将学讲练和谐的课堂教学模式渗透于教学。让学生通过观察、思考、探究、讨论、归纳,主动地进行学习。改进教学方法,充分利用多媒体,实物等创设情景进行教学,力求课堂教学的多样化、生活化和开放化,师生互动、生生互动,构建高效课堂。运用新课程标准的理念指导教学,积极更新教育理念,关心爱护学生,公平对待学生。

2、培养学生兴趣和良好习惯。

兴趣是的老师,激发学生的兴趣,给学生适时介绍数学家,数学史,数学趣题,补充数学相应课外思考题,扩充资源,通过各种途径培养学生的兴趣。教育关键就是培养习惯,良好的学习习惯有助于学生稳步提高学习成绩,发展学生的非智力因素,促进学习兴趣与良好习惯培养。

3、创设和谐教学氛围。

引导学生积极参与知识的构建,营造民主、和谐、平等、自主、探究、合作、交流、分享发现快乐的高效的学习课堂,让学生体会学习的快乐,享受学习。

4、关注学生情感态度、学习方法、目标实施。

引导学生积极归纳解题规律,引导学生一题多解,通过变式训练,培养学生透过现象看本质,提高学生举一反三的能力。充分利用现实世界中的实物原型进行教学,展示丰富多彩的几何世界;注重概念间的联系,在对比中加深理解,重视几何语言的培养和训练。提高学生素质,培养学生的发散创新思维,提高学习效率,做到事半功倍。

5、做好课题研究。

促进学生自主、合作,探究学习,把学生带入研究学习中,学会探究,合作,自主学习,拓展学生的知识面,培养兴趣,提高能力。开展丰富多彩的课外活动,课外调查,操作实践,以优带差,培养学生探究合作能力,师生共同提高。

6、实行分层教学。

关注各类学生,作业分类分层布置,因人而异,课堂上照顾好各类学生。发挥优生的帮扶作用,打牢基础知识,提升每一个学生的能力。

数学学科教学计划5一、学情分析

从上学期的期末考试来看,本班无论优秀率还是合格率都有不小的退步。优秀率仅仅只有 13%,而合格率也只达到40%,两极分化的现象再一次增大,与我预期的目标有较大的差距。通过调阅学生的试卷,发现学生在知识运用上很不熟练,特别是对于解答综合性习题时欠缺灵活性。

二、指导思想

坚持党的教育方针,结合《初中数学新课程标准》,根据学生实际情况,积极开展课堂教学改革,提高课堂教学效率,向 45分钟要质量。一方面巩固学生的基础知识,另一方面提高学生运用知识的能力。特别是训练学生的探究思维能力,和发散式思维模式,提高学生知识运用的能力。并通过本学期的课堂教学,完成八年级下册的数学教学任务。

三、教材目标及要求:

1、二次根式的重点是二次根式的运算,难点是根式四则混算及实际应用。

2、勾股定理:会用勾股定理和逆定理解决实际问题。

其性质解决一些实际问题。3、一次函数的重点是掌握一次函数的概念、性质,理解变量与常量的辩证关系,进一步认识数形结合的思维方法,并利用

4、平行

四边形的重点是平行四边形的定义、性质和判定,难点是平行四边形与各种特殊平行四边形之间的联系和区别以及中心对称。

要求:知识技能目标:掌握二次根式的概念、性质及计算;掌握勾股定理及其逆定理;探究平行四边形、特殊四边形及梯形、等腰梯形性质与判定;学习一次函数的图像、性质与应用;会分析数据并从中获取总体信息。

过程方法目标:发展学生推理能力;建立函数建模的思维方式;理解勾股定理的意义与内涵;提高几何说理能力及统计意识。态度情感目标:丰富学生数学经验,增加逻辑推理能力,感受数学与生活的关联。班级教学目标:优秀率:15%;合格率:55%。

四、教材分析

第十六章二次根式:本章主要内容是二次根式的概念、性质、化简和有关的计算。本章重点是理解二次根式的性质,及二次根式的化简和计算。本章的难点是正确理解二次根式的性质和运算法则。

第十七章勾股定理:本章主要探索直角三角形的三边关系,学习勾股定理及勾股定理的逆定理,学会利用三边关系判断一个三角形是否为直角三角形。教学重点:勾股定理及勾股定理的逆定理的理解与应用。教学难点:探索直角三角形三边关系时,理解勾股定理及勾股定理的逆定理。

第十八章平行四边形:本章主要探究两类特殊的四边形的性质与判定,即平行四边形和梯形有关的性质与判定。教学重点:平行四边形的定义、性质和判定;特殊平行四边形(矩形、菱形、正方形)的性质与判定;梯形及特殊梯形(等腰梯形)的性质与判定。教学难点:平行四边形的性质与判定及其应用;特殊平行四边形的性质与判定及其应用;等腰梯形的性质与判定及其应用。

第十九章一次函数:本章主要学习一次函数及其三种表达方式,包括正比例函数、一次函数的概念、图象、性质和应用。学会用函数的观点认识一元一次方程、一元一次不等式及二元一次方程组。本章重点内容是正比例函数、一次函数的概念、图象和性质。教学难点是培养学生初步形成数形结合的思维模式。第二十章数据的分析:本章主要学平均数、中位数和众数,理解它们所反映出的数据的本质。教学重点:求平均数、中位数与方差;理解平均数、中位数和众数所表达的含义;区别算术平均数与加权平均数之间的联系和区别。教学难点:求加权平均数、中位数和方差;根据平均数、加权平均数、中位数、众数、极差和方差对数据作出比较准确的描述。

五、教学措施

1、课前作好充分准备,备好教材,备好学生。

精心设计探究问题,认真讲解方法概念,深入分析思维模式,做到重点突出,难点透彻。

2、加强课后总结和对学生的课后辅导。

认真总结每一堂课的成败得失,深入学生了解课堂教学的实际效果,耐心辅导存在问题的学生。

3、搞好单元测试及试卷分析,针对试卷中存在的问题,及时采取行之有效的补救措施,切实解决学生数学学习中存在的困惑。