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 文章中心 > 蒙氏教案

蒙氏教案

开篇:润墨网以专业的文秘视角,为您筛选了八篇蒙氏教案范文,如需获取更多写作素材,在线客服老师一对一协助。欢迎您的阅读与分享!

蒙氏教案范文第1篇

女性教师之难:角色的双重要求

教师是相对辛苦的一个职业,它的辛苦不仅表现在工作强度上,更表现在工作压力上。女性教师身兼女性(尤其是母亲)与教师两个角色,承受着双重的压力和角色带来的双重要求。

自从女性走出家门,渴望与男子一样平等地工作,追求自我人格的独立之后,她们在职场上与男性既平等地竞争又共同合作,她们不再是在男性的荫蔽下的家里的女人,女性教师承受着和男性同样的压力,完成相同的工作量,接受完全相同的评价标准和评价体系。她们和男性教师一样,有着设计不完的教案、改不完的作业,上不完的公开课、学不完的继续教育,写不完的论文,搞不完的科研。

然而,当女性教师与男性教师同样面对工作中的压力与困境时,社会习俗中对女性贤妻良母的要求并未因为女性走出家门步入社会而改变,传统观念对女性贤妻良母角色的定位对她们提出了另一份要求。女教师在要求胜任教师这一职业的同时,社会和家庭同样要求她们是好妻子、好母亲。女性在工作与生活中艰难地进行平衡,在老师与母亲、妻子诸多角色之间努力的游走,肩上承担的不仅是学生和家长的期待,同样有着家庭的重担。工作中她们要成为学生信任的好老师,生活中她们要成为值得孩子依赖的好母亲。双重身份的要求使女性教师面临着更辛劳的处境。

多少女教师在一天忙碌的工作结束后回到家庭还需承担母亲的责任,忧心完学生的学习后还需面对自己孩子的学习,帮助学生疏导心理压力后还需调整自己在工作和生活中的压力。教师是蜡烛,但会面对燃烧自己却难以同时照亮学生与孩子的困境; 教师是园丁,可也会面对难以同时灌溉学生与孩子的痛苦。她们在教师和家长之间反复转换角色,适应不同的要求,时刻提升自己的素养,迎接各个角色带来的不同挑战,面对和解决各种突发的事件和问题。更何况,社会将教师摆在道德的制高点上,教师的一言一行都会被关注、被透视,平凡的工作岗位与人们对崇高的追求交织在一起,工作不易,在女性教师那里体现得格外明显。

女性教师之惑:职业发展的局限

和许多入职人员一样,女性教师在自己的职业发展道路上有着自己的追求,但她们面临的职业发展的局限却是一个不容忽视的现状。

用世俗的眼光来看,教师无论是经济收入还是社会地位,都不能引以为傲。就中学教育职业本身而言,它不具备发家致富的机会,更不存在一夜暴富的可能。同时,它不是一份有广阔发展空间的职业。封闭式的教育环境和工作环境使女性教师缺少更多接触社会的机会,她们的工作仅仅围绕着三尺讲台展开。中小学教育常年面对学生,日常工作的琐碎,工作环境的相对单一,使教师与社会接触面不大,工作范围相对狭小,工作视野不太开阔,这些都成为教师职业发展的瓶颈。工作对象的特殊性,也使中学教育工作存在着一定程度的重复性和机械性,留给教师创造性发挥的空间不大。教育工作本身的基础性,注定它难以提供给教师较高的发展平台和广阔的发展空间。这些同样是女性教师无法回避的现实。

一直以来,教师的专业发展多选择教学和科研两条道路,但日常的琐碎工作和家庭的负荷消耗掉女性教师大量的精力,渴望在专业上有所突破的教师不得不选择挑灯夜战。教学时间太长,导致女性教师能够提供自我修养的时间太少,要想在教学和科研上有所成就无疑需要她们付出更多的心血。

社会的期待、自我的期许与无奈的现实间往往会有一定的落差,对职业发展有一定要求的女教师容易产生失落感。当她们努力的协调工作与生活的矛盾后,依旧面对职业发展的局限时,她们同样会产生困惑。而当这种困惑与无奈和自己孩子期待的目光交织在一起时,当日复一日的付出在学生那里不一定能得到回报时,多少女性教师会在心里默默地叹息,然后以教师的责任感和良知面对这份不容疏忽的育人的职业,在坚守中努力前行。

女性教师之魅:人格之独立

尽管有诸多的困惑,也有不少的艰难,但一份稳定的职业,是女性在当今社会安身立命的基础。无需依附于男性而生存,无需为日常开支而焦虑。能在一定程度上摆脱金钱的束缚,生活得更从容。工作带给人的价值感与成就感,能使女性生活得更自信。女性教师正是在职业的帮助下,获得人格之独立。

工作使人成长,女性教师在教书育人过程中提升的不仅是自己的业务水平,还能加深对社会、对人生的认识。用这宝贵的人生阅历去教育自己的孩子,不会固步自封。用工作中培养的自信与从容的心态面对生活,以这样的生活方式影响自己的孩子, 孩子的人格也会更完善。协调好了,工作不仅不影响生活,相反,能提升生活的品质。

更何况,谁说普通的女性教师不能成就人生的辉煌?谁说在基础教育领域不能展现人生的风采?相比男性教师,女性特有的细腻的情感、母性的特质使她们能更加理解学生,更走近学生的心扉。在学生面前,她们是知心的姐姐,是体贴的母亲。这是女性教师的优势。尊敬这份工作,将工作当成事业;珍爱这个岗位,将岗位视为人生的舞台。生活将因此而充实,生命将由此而厚重。

意大利蒙台梭利女士独创蒙氏教育法,影响了世界各地大批教育工作者,革新了广大母亲的教育理念,影响之深远清晰可见,她在成就自我人生的同时使大量的家庭受惠。将蒙氏教育理念引进中国的孙瑞雪女士,创办蒙氏学校,成就了一番事业。

一些在女教育家评选中脱颖而出的教育工作者,她们在基础教育的工作岗位上活出了人生的精彩。她们对教育事业有自己的探索,对培育人才有独特的思考,她们的精神世界是何等丰富。

在危险面前奋力推开学生自己被轧双腿截肢的女教师张丽莉,她是美丽的。她的美丽来自她对学生的爱,来自她人格的闪光,来自她在遭遇不幸后仍自信从容的微笑。

在条件恶劣的乡村默默付出的女性教师是美丽的,她们的美丽来自对教育的坚守,来自她们为贫穷的孩子们打开一扇通向未来的希望之门,她们是孩子们前行的搀扶者和领路人。

幸福的意义不在于财富的多寡、社会地位的高低,幸福从来只是个人的主观感受。疲惫的工作中,学生一声关切的问候是幸福;紧张的劳作中,毕业学子的真诚探望是幸福;繁重的压力下,学生的进步与成长是幸福。教师的幸福在平淡处、在细微处,也在柔软心灵的最深处。

蒙氏教案范文第2篇

关键词: 课程 制度 幼儿教育

一、我的“课程”体验

2010年4月到8月,我在福建的一所幼儿园做了四个月配班幼儿教师。那时我刚刚跨专业考上学前教育学的研究生,虽然背过几本对付考试的专业书,怀揣着蒙台梭利的教育理想,但论教学功底,是一点也没有的。

因为受到蒙氏教育理念的吸引而进入幼儿教育领域的我,想为之学习和实践的也是蒙氏课程。蒙氏课程观认为,课程不是生硬系统地灌输知识,变相地进行应试思想下的集体教学。幼儿应有充分的活动自由,可以通过动手工作丰富经验。教师的主要工作不是传统意义上的“教”,而是以引导性参与者的身份观察儿童生命成长的需要,提供合适的生长环境。因此,教师的教育信念、理性、爱心、尊重、观察力等品质远比教学技能更受重视。这与我国当下多数幼儿园在教师招聘时对教学技能的看重背道而驰。好在,园长接纳了毫无经验、技能,只有教育理想的我,从头学起。

最初的斗志昂扬没有持续太久,很快问题便凸显。我是在应试教育体制中长大的,现在又读了几本“先进”教育理念的书,便以为深知应试型集体教育的弊端,心里预先有了一股子排斥,厌恶、逃避集体教学。所以,备课、上课成了我每天最头疼的问题。偏偏课程的教授与成效是衡量一个教师合格与否的最重要指标,尤受园方重视。虽然我内心极不赞同集体教学,可为了保住这份工作,我按照幼儿园的要求开展课程,

那时,所在园老师们对于课程的认识就是备课、上课,每周对孩子需要学习的内容及进程以周计划表的形式做出安排,再按照教案完成教学内容的讲授。最普遍采用的准备教案的方式就是翻参考书。虽然幼儿园的教材采用的是某师大出版社出版的综合课程。但到了老师的手里,会根据本班实际情况和孩子的接受能力抽取部分内容讲授。看起来仍旧是围绕主题展开的一系列领域的课程,实际上领域之间、课程内部并无有机联系,很难构成儿童完整的经验。照搬网络教案是常用手段,而评定教案能否被使用的标准主要在于:一是本班幼儿的发展水平能否与课程内容匹配。二是整个教学环节的准备工作最好无需老师多下工夫。

我们小班有二十九个孩子,课堂基本情况是:“前管教(上课老师),后盯梢(保育员)”,整个班“四面开花”。教师正上着课,靠近楼梯坐着的小朋友悄悄爬上了楼梯;离玩具区近的孩子顺手拿起了玩具把玩;个人物品放置区旁的孩子很可能溜进去自己玩起脱鞋穿鞋的游戏;至于被夹在中间位置不方便走动的,三三两两说说话,你帮我梳梳头发,我靠在你身上,笑笑闹闹。老师要连吼带嚷地管教孩子乖乖坐好听课,保育员在后协助教师维持课堂秩序,以便课程能“顺利实施”。光有“大棒”不够,“胡萝卜”也少不得,教师要频频使用零食或贴贴纸作为表扬和引导儿童做“好孩子”的强化物。

因为课程内容生搬硬套,不贴近本班幼儿的实际生活经验,又无法引起幼儿的兴趣,致使集体教学时间“一团乱象”。教学实际风貌让作为新手教师的我愈加挫败、身心疲惫而愈加讨厌集体教学时段。既然逃避不了,索性对每日课程应付了事。

集体教学时段之外的一日生活,我十分享受和孩子们共处的时光。我心目中的理想课程就发生在一日生活中,虽然它们通常并不被认为是课程。记忆深刻的是一次午后上完课的自由活动时间,孩子们的座椅整齐地叠放在教室楼梯的侧下方。当我注意到小龙的时候,他已经开始了自己的工程:将本已叠放整齐、叠加高度比他身高略高的椅子一个个取下来,搬到楼梯的底部平台,再一个个垒上去。这样一连串动作是孩子费力气动脑筋能做到的,孩子很认真并且有成就感,从面部表情能感受到他乐在其中。特别是椅子越垒越高,再往上架椅子越来越难时,如果小龙成功了,就会开心得拍掌呵呵笑出来,然后再接再厉。我站在教室的另一端,判断孩子暂时没有安全问题,便没有阻止他,只是远远观察。

这时,其他四五个孩子渐渐被小龙吸引,加入了搬椅子的行动。让我吃惊的是,他们自然而然地,站成了从小龙所站的楼梯到堆放椅子的墙角的一条曲线,离椅子最近的孩子取下椅子,递给最靠近自己的人。一双双小手把椅子搂在怀里依次传递给下一个临近自己的人,直到上递给站在楼梯上的小龙。小龙没有拒绝他人的参与和帮助。孩子们都没有笑,抿着嘴,直勾勾的眼睛,一张张小脸上满满的认真。当椅子垒到小龙直高高地抬着胳膊也放不上去的时候,十分自然地,他倒着身子退上了更高一级楼梯,才将椅子又堆高了上去。小龙解决问题的动作协调流畅,似乎是未经过思考的下意识动作,让我大为惊讶。看到椅子太高,高得有些不稳当时,我才走了过去,扶着椅子,劝说小龙停止了垒高。这时椅子的垒加高度已与我的身高差不多。在我的帮助下,小龙和孩子们又一个个把椅子取下来放回了原处。这个自发活动才完全结束。

允许孩子在安全范围内自由活动,自主尝试,我认为,是满足幼儿渴望释放内心发展能量的方式。真正的课程应尊重幼儿身心发展规律和学习特点,充分关注幼儿的经验,满足幼儿内心的发展需要,让幼儿在行动中学习,在行动中感受,在行动中发展。但实际上,孩子的一些自发活动或大肌肉运动在幼儿园往往并不被鼓励。园方再三叮嘱教师,安全意识是第一要谨记的。磕破流血是大事件,我园还出现过因为孩子被蚊子叮出红疙瘩,家长找上门批评教师的事件。老师往往担心因为安全事故承担责任和责罚,并不鼓励幼儿的“出格”举动。

当我允许孩子在一定范围内自由活动的做法一再被主班教师发现后,她告诫我别过于理想化,其他老师也不赞同我的观念和做法。耳闻目睹,多次和大家讨论,我意识到自己的课程理念与园所大环境格格不入。教育理想与现实的差距,如无形的压力使我既放不开手脚,又无法从困境中脱身,在二者的夹缝间挣扎,困惑着,折中着。

一位长辈开导我,虽然我面对的只是一所幼儿园,但它折射的很可能是整个中国被应试教育思维限制,具有返小学化倾向的许多幼儿园的实际状况。以小见大,彻底地了解这一所幼儿园,就是了解这一类幼儿园和形形的各类人群。越是想把心中的教育理想付诸实践,越是要摸透传统教育的脾性。而且,万事万物利弊各掺,把自己的有色眼镜先摘除了,再看所谓的传统与现代、东方与西方,也许哪种课程理念并不重要,重要的是哪一种更契合当下情境脉络中孩子的发展需要。

长辈的话如当头棒喝。现在想来,多少也有顺势而为,从两难压力中逃脱的侥幸心理。自此,我开始学做这里的老师,融入环境:课堂上,大声地拍打白板和桌子,要求孩子排排坐好,安静听课;没收非游戏时间孩子抓在手里的玩具;不允许孩子挑战自己的权威,变着方法地“收拾”调皮捣蛋干扰正常上课秩序的孩子。总之,一切扰乱教师完成教学任务的行为都被严令禁止,课堂上大量的时间花在了维护纪律方面,一日生活的管制也相应严格。

那是我最痛苦的阶段,感受一个新手教师适应真实大众教学环境的种种矛盾心态,将教育理想压在内心深处。人性中的恶稍纵即“肆”。可做出种种“恶行”后,内心道德感翻涌,又回过头鞭笞自己的卑劣丑陋。长久以来,我把曾有的困境归因于教育理想与实践的脱节所致。我的挣扎痛苦是因为自责自身缺乏把握好两者间尺度的智慧,总是过于极端处理。九月份,我开始了研究生阶段的学习,结束了这份幼教工作。渐渐地,从老师、同学处听闻毕业工作后的学长学姐多少有着相似的遭遇与困惑,才不禁深思,真的是理想与现实的脱离所致吗?也许,那只是表面现象――看得见的是课程,是理想与现实的脱节,看不见的是制度的左右。

二、制度

(一)制度是一种博弈规则

诺斯在《制度、制度变迁与经济绩效》中开宗明义:“制度是社会的博弈规则,或更严格地说,是人类设计的制约人们相互行为的约束条件……制度定义和限制了个人的决策集合。”①

“课程”在中国是一种隐含特定历史变异的用语。受中央集权型、官僚型教育体制和苏联教育模式的影响,我们的课程重视系统知识的传授,强调发挥教师、课本、课堂的主导作用。一般认为,课程是教学大纲所规定的教育内容的组织,受国家控制。在学校和课堂中实施时,表现为年度计划、教学计划、课时表等先于教学所规定的“计划”。“课程”这一术语在发展过程中始终暗含“强制”的意味。

随着20世纪初时代大背景的变化,西方新教育和进步主义教育的兴起,“课程”实现了含义的转变――“学习经验之总体”。②这种课程观着眼于儿童,视课程为课堂中儿童学习经验的创造与开发的实践。课程作为实质性概念,开始意识到教与学的经验本身。在进步主义教育的谱系中,“儿童中心”甚至一度成为教育追求的理想。观念的巨大转变影响了整个世界的幼儿教育进程。

回观21世纪的中国,以大工厂的大批量生产和大量消费的市场为中心的工业社会,需要转型为以信息、知识、文化和服务占据市场中心的后工业社会。以往批量式地集中教育而成的“普通劳动者”已不再满足当今时势的需求,富有创新精神和能力的人才被大力提倡,以文化的、社会的、伦理的、价值的经验,特别是创造性、想象性经验作为学校教育的中心内容成为主流崇尚的教育理想和追求。

新旧时代的交替裹挟新旧课程观的博弈,新旧事物的交接过程曲折反复,杂糅制度和个人的阵痛、蜕变。课程的变革不是引入一种新的观念或者制度就可朝夕而改。因为博弈规则不仅包括正式规则,还涵盖非正式规则和这些规则的执行机制。③即使能从国外借鉴良好的正式规则,如果本土的非正式规则因为运作的惯性而一时难以变化,缺乏配套执行机制相保障,则新借鉴来的正式规则和旧有的非正式规则势必产生冲突。其结果是借鉴的制度很可能难以奏效。

(二)制度是一种调控机制

当代德国社会学家阿诺德・盖伦认为:“制度是一种调控机制,像本能引导动物行为一样疏导人的行为。换句话说,制度提供程序,通过这种程序人的行为模式化,被迫沿着令社会满意的渠道前进。制度的诀窍是使这些渠道看上去是人能够掌握的全部选择。”④

广义而言,在一定条件下形成的政治、经济、文化等方面的体系就是制度,如政治制度、教育制度、资本主义制度等。狭义来讲,是指一个系统或单位制定的要求下属全体成员共同遵守的办事规程或行动准则,如工作制度、作息制度、教学制度等。

课程不是真空地带,多层的“制度性话语”(时代大背景,国家的教育文化传统,执政党和政府的意志,专家、学校、老师、家长的观念等)构成了课程的真实生存空间。它是按照学校的“文法”,通过多样的“制度性话语”的各自的修辞,复合地发挥作用,构成、制约、控制每一个人的经验的场所。⑤虽然这些“制度性话语”并不直接构成个人经验的内涵,但是它们各自的话语提供独自的修辞,起着有意义地构成并控制课堂经验的作用。也就是说,制度调控着身处其中的每一个人的思考和行为。

我受到蒙氏理念吸引而进入幼儿教育行业,奉行爱、尊重、自由的教育理念。但在福建当老师时,作为制度中个体的我,却痛苦地一再妥协于现实,逐渐变成了言行融于所在环境的教师,所教课程逐渐流于应试教育小学化的模式,变成了曾经被自己不赞同的一类人。其中有个人性格软弱卑下、应对制度的僵化极端之处,更多的是看不见的制度对个人的隐形调控。

在个人栖居的社会层次上,制度所形成的社会控制是一套完整的、刚柔并济、自上而下的机制,通过对所在环境中的大众主流认同所形成的强大社会压力,擅长迫使桀骜不驯的人回归既定轨道的各种手段。“犹如一张罗网,谁也逃不掉;又好比一个个禁锢人的同心圆,谁也无法突破重重封锁;亦好比是重重大山,压的人难以动弹。”⑥而且,制度一旦成型,则自有运行意志,个人的撼动若无历史变革机遇的成熟,则如蝼蚁的意志之于大山。伯格说:“大多数时候,在我们上场游戏之前很久,游戏规则就已经‘固化’了。大多数时候,我们所能做的,无非就是投入或多或少的热情而已。”⑦

(三)制度是一种满足内在需求的保护机制

成熟地看待制度的另外一面意味着我们在社会中受到的禁锢似乎也是个人内在力量的结果。试想,如果制度真如牢笼枷锁住了个人的思想与自由,那么为什么在日复一日的生活中,个体却没有感受到很大的压力?

从社会学视角看,这是因为我们的指望正是制度对我们的期望,我们想要服从制度,想要得到制度指派的身份和角色。虽然制度从不现身说法,但它通过构建社会情景、赋予个人角色和身份的意义、提供参照群体而左右人的思想和行为。

任何一个社会情景都是由参与者界定的。参与者进入的每一个社会情景都对他有具体的期望,并要求他对这些期望做出回应。个人根据这一模式在具体的情景中演出。个人演出的角色既携带着行为又携带着与之共生的情感和态度,一般来说,人会成为他扮演的角色。⑧赋予个人的身份具有社会性,不是与生俱来的,而是靠他人的社会承认行为赋予,并由社会支撑和转换。一个人不得不接受分派给他的身份,在身份的范围内尽力而为。可以说,成为某种人就是被他人承认为某种人。“不识庐山真面目,只缘身在此山中”――正因为社会情景、角色扮演和身份构建过程一般是不假思索、没有计划,几乎自动的,我们身在其中视其为理所当然的习惯性存在而感受不到很大的压力,也就不足为怪。

参照群体为我们提供了一个范式,使我们能够不断与其比对。它赋予我们看待社会现实的某种倾向,这种倾向构成了我们忠于特定群体的重要组成部分。⑨而且,当个人与群体趋同的时候,体验到真实的归属感和安全感。正是源于制度的这一面特性,制度为安于制度所提供的角色和身份的人提供了人身和心理的安全保障。

当我只是一个嗜书者受教育理念之美吸引时,自然可以高谈阔论理想信念而不受约束。但一旦进入幼儿园这个特定的社会情景,作为老师以此讨生活,无拘无束的状态即被打破。幼儿园自有生存和运行的法则,自有适应社会的话语体系,这就要求每一个进入幼儿园的个体适应它的制度话语,扮演好个人应该扮演的角色。简单的主线思维可能并不严谨,但有助于理清思路:时代造就社会风貌,社会的要求通过政府的政策法令、专家言论和家长需求共同作用于幼儿园,幼儿园为了生存规范教师,教师教育孩子。多重制度性话语便通过这样的层层交叉运作影响课程和其中的人。

当我的课程理念挑战了固有制度的限度,就可能遭遇制度的各种控制机制:如生活圈子的规劝、议论、非难、讽刺、放逐,职业系统的经济惩罚、升迁、开除。一旦退回旧有制度的框架内行事,来自社会控制的压力便骤然减少,接受来自周围人群的认同。个人总是希望融入圈子而非孤立或被排斥于圈外,所以多数未经思考的人们是不自觉地乐于在制度的保护内生活,因为这提供了融于群体的归属感。归属意味着相对安全,可以说制度也是每个人内在的心理需求,只是我们很少意识到这一点。

身处社会中,课程涉及多重制度性话语内纵横交织的关系。把握真实的课程,不仅是课程本身,这些关系也很重要。正是站在制度的角度反思教学经历,我曾经痛苦自责的心灵才有了些许解脱。

注释:

①[美]道格拉斯・C・诺思著.杭行译.制度制度变迁与经济绩效[M].上海:格致出版社;上海人民出版社,2008.

②⑤[日]佐藤学著.钟启泉译.课程与教师[M].北京:教育科学出版社,2008.

③注释:正式规则又称正式制度,是指政府、国家或统治者等按照一定的目的和程序有意识创造的一系列政治、经济规则及契约等法律法规,以及由这些规则构成的社会的等级结构,包括从宪法到成文法与普通法,再到明细的规则和个别契约等,它们共同构成人们行为的激励和约束。非正式规则是人们在长期实践中无意识形成的,具有持久的生命力,并构成世代相传的文化的一部分,包括价值信念、伦理规范、道德观念、风俗习惯及意识形态等因素。实施机制是为了确保上述规则得以执行的相关制度安排,它是制度安排中的关键一环。

蒙氏教案范文第3篇

关键词:北京;南堂;天主教

北京南堂又称宣武门教堂,至今已有四百多年的历史,是北京现存最古老的天主教堂,其自建立之后又经历了首次扩建和二次重建,是沟通中西文化的桥梁,在中西文化交流史上有着重要的历史地位。本文主要回顾北京南堂的建立、扩建及重建的过程,论述其在历史上的地位。

1 南堂的建立、扩建和重建

1.1 南堂的建立

回顾南堂的历史,要从天主教传入中国开始。1582年(万历十年)利玛窦应召前往中国传教,8月7日到澳门,1584年获准与罗明坚神甫入居广东肇庆,由此开始进中国内地传教,之后不久利玛窦认识到,“假使我们不能在南北两京,到皇宫里,对着皇上宣讲福音,设法求得他的许可,至少允许我们在中国境内自由传教,那么,将来传教要得不到保障,也就甚不能成就”,“假使我们求得了这种许可,便可以在短时期内,有几百万人归化圣教”,基于这种认识,利玛窦想方设法试图进入北京。当时主管中国和日本教区的视察员范礼安也看到,“除非有某个人被皇帝欣然接受,否则长期居留在中国就没有任何保证”,因此他要求利玛窦“尽一切努力在北京开辟一个居留点”,基于这种种认识,1598年9月利玛窦第一次到达北京。但当时中国仍和日本交战,北京气氛紧张,对来华的外国人疑惧很大。利玛窦在北京停留了一个月,无法觐见万历皇帝,被迫南返。直到1601年1月8日(万历二十八年十二月五日)神宗批复给马堂关于利玛窦一行入京进贡的奏疏道:“方物解进,玛窦伴送入京”。公元1601年1月24日,承担着沙勿略、范礼安、罗明坚等几代传教士梦想的利玛窦一行终于带着他们的贡品第二次进入北京。

到北京之初,他们在“城厢的一座太监的府邸里下榻”,他们的贡品由宦官马堂呈送进紫禁城。万历皇帝对他们进奉的自鸣钟爱不释手,并准利玛窦等人住在京城,允许他们在北京城租赁住房。利玛窦致信罗马教廷:“(皇上)恩准我与四同伴居留京师……在中国获此特恩,颇不容易。而这特恩为我等传教事业非常有利。因为蒙准居住北京,获得皇上恩赐生活费一事,在中国社会中甚受重视……有诵经及行动的自由。”在北京的最初五年,他们一直住在租赁房子,“搬家很花钱,又找不到一个合适修建教堂的地方……手头又没有资金可以购买一所大的房子……”

直到1605年8月,利玛窦神甫“听说有一所房子出售,地点很合适,几乎是在城区的中心,面积很大,价钱合理……几个朋友被请来商量……还凑足了进行这笔交易的钱。8月27日,神甫们迁入他们的新居。他们所做的第一件事就是修建一间漂亮宽阔的礼拜堂……后来又加盖了三间房作为顶层,底层也增盖了三间”。自此,他们在北京建立了第一所正式的教堂——南堂。从此他们有了固定居所,在北京的传教中心终于建立起来,在1608年8月22日利玛窦神甫给总会长阿桂委瓦神甫的信中写道“我们新近购置这所宅院,靠近顺城门,大小房间四十,十分宽敞,方便接见客人,”喜悦之情尽显。

1.2 南堂首次扩建

自南堂建立后,利玛窦一行的传教事业发展很快,来南堂参观的人还有教士内部人数都不断增加,于是计划扩建南堂,扩建之资主要来自教友捐助,熊三拔在一信中提到:“李氏(李之藻)曾立有遗嘱,给利氏捐白银四十两,以建筑北京圣堂之用,不久前还捐献过十两,他为教友们立了好榜样,圣堂得以兴建。原来的太小,是坐落于房舍之中。利神甫委托我负责建筑工程,托天主之福,用了二十天工夫,把主要的部分建妥,相当美观。”南堂顺利扩建,经过这次扩建,南堂有了礼拜堂。对于这个时期的南堂,《帝京景物略》记载:“邸左建天主堂,堂制狭长,上如覆幔,傍绮疏,藻绘诡异,其国藻也。供耶稣像其上……”

南堂这次扩建后的规模持续了40年,在此之间,南堂经历了南京教案爆发,波及北京,在京耶稣会士俱归澳门,南堂被封禁。直到1629年徐光启授命主持开局修历,举荐一些传教士辅助修历,南堂又成为传教士住所。1630年,汤若望在徐光启的举荐下被调进京城,任职历局,1640年成为北京耶稣会传教区的区长。明清交替,汤若望坚守南堂。

蒙氏教案范文第4篇

关键词:日本;东洋史译著;历史教科书;影响

日本传统史书深受中国史学的影响,从史学体系上来说日本古代史学未超出中国史学的范围。然而,到了近代,史家的目光转向了西方资产阶级史学。明治维新后日本大量翻译西方史学名著,聘请西方专家讲学传授,派员出国留学深造,积极引进西方史学。日本最早出现的近代史学――以福泽谕吉、田口卯吉为代表的文明史学,就是模仿英国巴克尔、法国基佐的文明史的产物。以实证主义为特征的日本近代资产阶级正统史学,是在德国历史学派兰克的弟子利斯一手培植下于19世纪末形成的,它是中国清代考据学和德国实证主义的混合物。

[1]p2在西学影响下,日本学者编著了若干简明的支那史、东洋史教本,如那珂通世《支那通史》、桑原骘藏《中等东洋史》、小川银次郎《东洋史要》、幸田成友《东亚历史》等。这些著作在清末译介到中国后,在史学视野、编撰体例、史书内容等方面给国人以很大的冲击。

一、清末“东洋史”译著打破了传统的编年体书写形式

从体例看,清末东洋史译著打破了传统史书以朝代为序的记述方法,采用了西方分期的篇章体编写方法。以历史纪年为例,中国传统的写法是一朝接着一朝写下去,貌似断代精确,实则社会演化难以辨明,因为一姓之变迁并不足据为分期的标准。桑原骘藏的《东洋史要》却不是这样,它首取西洋“上古”、“中古”、“近古”、“近世”四期来分中国历史,第一期断至秦皇一统,称之为汉族缔造时代;第二期自秦皇一统至唐亡,称之为汉族极盛时代;第三期自五代至明亡,称之为汉族渐衰、蒙古族代兴时代;第四期括满清一代,称之为欧人东渐时代。似此分期,较之往日之不知分期,但论朝代者,得失之差,诚不可量。“上古”、“中古”、“近古”、“近世”作为断代的区分,不仅具有便利史学研究的形式上的意义,其实质还反映了以西方近代民族国家为中心而展开的历史叙述的内涵,这种历史叙述的结构包含欧洲进步主义历史观的某些理念,而文明的开化程度正是衡量这种“上古”、“中古”、“近古”与“近世”历史时期划分的重要标志。该书清末被大多数学堂所采用。一时间中国学术界如上层楼,耳目一新。后来许多研究中国历史的人始有意用这种大眼光,下笔之际,纷纷以四期来分,不仅具有便利。如汪荣宝《本朝史讲义》说:“日本桑原骘藏尝据中国本部之大势,参考旁近各族之盛衰,而以太古至秦一统之间为上古期,自秦一统至唐之亡,凡千余年间为中古期,自五代至本朝之兴七百年之间为近古期,自本朝之初至于今日,三百年间为近世期,其义具详所著《东洋史要》。今姑用其说,大别国史为四部。”[1]p1又如中国学者秦衡江编辑的著作《东洋分国史》一书在记载各国历史时,根据实际情况,采用灵活分期记载的方法,并且与中国的历史发展状况相对应,如“日本史分上古、中古、近世、今代、四纪,上古当中国东周惠王至唐代宗,中古当唐代宗至宋孝宗,近世当宋孝宗至清同治,今代当清光绪。首叙地理、面积、人口、人种”;并指出“日本君主一姓相承,君统不变。以神武为始。以天皇统治为序,记载各朝政事”;“朝鲜史分上世、中世、近世三纪,其上世当中国之中古”[3]p2 由此可见中国学者已经采用进化史观逐步思考东洋各国历史变迁的意义。值得一提的是,也许受日本东洋史将本国史与东洋史分开的方法启发,《东洋分国史》并没有包含中国史,而是将之另编。但是总的来说亦遵循“上世”、“中世”、“近世”的分期方法,诚如傅斯年所言:“近年出版历史教科书,概以桑原氏为准,未有变更其纲者。”

[4]p53

二、清末“东洋史”译著的研究范围大为扩展

与传统史书相比,清末东洋史译著研究范围大为扩展,不仅有政治史、军事史,而且还非常重视文明史、学术史的研究,在清末译介的97种东洋专门史著作中,文明史、学术史17种,所占比例为17.5%,区域史、国别史内容上也重视文明史的撰写,如日本市村瓒次郎、泷川龟太郎同纂、桥本海关译《支那史》在内容上的一个突出特点是:每卷除了叙述历朝大事外,还特别开辟开化史一章,从制度、学术、技艺、宗教、产业、风俗等方面阐述中国文化发展的状况,体现了日本文明史作品的特色。

日本文明史学是在西方文明史家如伏尔泰、基佐、巴克尔等人的影响下兴起的,对于打破传统史学一味着眼于政治史、军事史的狭隘观念,拓展历史研究的新领域和新视野,具有重要的进步意义。[5]p81支那少年正是依据日本文明史学的观点,将《支那史》中有关帝王的事迹删去,专取有关于文明进步者,编成了《支那四千年开化史》。该书共九章,第一章地理;第二章人种;第三章太古之开化,分学术、制度、风俗三节;第四章三代之开化;第五章秦汉三国之开化;第六章两晋南北朝之开化;第七章隋唐五代之开化;第八章宋元之开化;第九章明清之开化。章下一般分制度、学术、宗教、技艺、产业五节。另附有《历代大事年表》。译者在《弁言》中对中国传统史学进行批判:“恫哉!我国无史,恫哉!我国无史……支那少年忧之,乃呼将伯于东士,据东士市村氏、泷川氏所为《支那史》者,去吾二十四姓家乘所备载之事实,而取其关于文明之进步者,断自上古以逮于兹,删其芜,补其阙,正其误,以饷我无史之士夫。”[6]p1

在日本支那史、东洋史的刺激下,清末国人认为国史的内容不能局限于帝王将相的一家一姓之史,应重视政治、学术、风俗之由来,探索人群进化之规律,把中国历史与世界历史联系起来。如《普通新历史・凡例》称:“我国国民之眼界,断不克注于内国数十朝之兴替沿革中,须考察种族势力之强弱、文明之高下、能力之大小,以为大家警醒振拔之标准。”[7]p1曹鲲化受西方和日本的文明史、开化史著作的影响,其总叙《历史之要质》云:“所谓二十四史、《资治通鉴》等书,皆数千年王家年谱、军人战纪,非我国民全部历代竞争进化之国史也。今欲振发国民精神,则必先破坏有史以来之万种腐败范围,别树光华雄美之新历史旗帜,以为我国民族主义先锋。”[8]p1认为国史编纂应该“参酌东西洋历史史体,确察我国民缺少之原质,核定大义,以叙述古今人群进化之大势,盛衰隆替之原因结果,及万般社会之重要事实,为独一无二之主脑” [9]p2。他编著的《中国历史》系仿泰东、泰西文明史及开化史例而作,其书在叙述社会发展大势的同时,用近一半的篇幅,详记各时期文明发展状况,内容广泛,涉及政治、学术、宗教、美术、风俗、实业、财政、交通、美术等人类社会生活的各方面,并提出了不少新见解。

三、清末东洋史译著“厚今薄古”

与中国传统史书“厚古薄今”的做法不同,清末译介的东洋区域史、国别史中近世史所占比例很高,如朝鲜史6种中就有3种为近世史。中国史25种中有12种论述中国近世史。在清末译介的97种东洋专门史著作中,明治政治史、维新史、庚子史、侵略史、教案史、亡国史、独立史、军事史全为亚洲各国的近世史,战争史14种有13种为近世史,在全部东洋专门史中近世史所占比例在80%以上。另外,在区域史、国别史通史内容上,也特别重视近世史的部分,如《支那史》一书共九卷,但第一卷仅5页,第二卷太古史,4页不到,第三卷32页,第四卷35页,第五卷35页,第六卷43页,第七卷,48页,第八卷48页,卷九大事年表24页,呈现出年代愈后内容愈丰富的趋势。如关于,《支那史》以“鸦片烟之战”为题作了介绍:“英吉利国,明时即通支那。清圣祖世宗时,来广东贸易,自是输入鸦片烟颇多,流毒极大。”林则徐广州禁烟,引起了英国人的不满,英兵遂进兵中国。英兵占领镇江后,南京大震,于是和英人议和。“帝初主战,至是知不可,乃起伊里布……割香港为英国管辖,开广州、福州、宁波、厦门、上海五港为互市场,互通俘虏,且约勿得擅刑英人。于是和议全成,两国均解兵。”[10]p242在内容广阔的中国通史中提及了中规定的赔款、割地、五口通商和领事裁判权等细节,可见其对于中国近代史事的重视。根据《支那史》改编的《支那四千年开化史》一书特别补充了从光绪八年(1882)至光绪二十八年(1902)间的军政大事:高丽属中国、越南割于法……中英商约成等。

另外,国人也意识到了日本东洋史的一些不足之处,如日本支那史、东洋史多为日人语气,对于培养国民爱国心无益,国人由此产生了重新构建新国史的想法。他们借鉴西方史学的编纂形式,抛弃了传统的旧式的编年、纪传、纪事本末体等体裁,而采用分期纪年的章节体,并以民族国家观(国族观),来解释中国历史的发展,将史学视为民族复兴的工具。1903年,文明书局出版了丁宝书编写的章节体《蒙学中国历史教科书》。在“编辑大意”里,作者写道:“顾近岁以来,各学堂多借东邦编述之本,若《支那通史》、若《东洋史要》,以充本国历史科之数。夫以彼人之口吻,述吾国之历史,于彼我之间,抑扬不免失当。……窃不自量,编成此册,以我国人述我国事,如以孙子述父祖之德行。凡予族姓,庶闻而兴起,念领先缔造之不易,而以护恤保存,为人人应尽之义务乎!” [11]p1这本历史教科书有黑白插图、历史地图、书后附中国历史大事年表,观点维新,体例适合教学需要,先后出版19次之多,1906年经学部审定通过,推荐小学使用,影响较大。[12]p501刘师培的《中国历史教科书》出版于1905年,该书以叙述典章制度的演变为主旨,“于征引中国典籍外,复参考西籍及宗教社会之书,庶人群进化之理可以稍明”,[13]p1为中国史的编写提供了一个新的模式。

[参考文献]

[1][日]坂本太郎著、沈仁安、林铁森译.日本的修史与史学[M].北京:北京大学出版社,1991.

[2]汪荣宝.本朝史讲义[M].北京:京师学务处官书局,1906.

[3]秦衡江.东洋分国史[M].上海:文明书局,1902.

[4]傅斯年.史学方法导论[M].北京:中国人民大学出版社,2004.

[5]李孝迁.西方史学在中国的传播1882-1949[M].上海:华东师范大学出版社,2007.

[6]支那少年.中国四千年开化史[M].上海:支那翻译会社,1902.

[7]上海普通学书室.普通新历史[M].上海:上海普通学书室,1901.

[8][9]曹鲲化.中国历史[M].上海:东新译社,1903.

[10][日]市村瓒次郎、泷川龟太郎著、译.支那史[M].上海:上海教育世界社,1903.

[11]丁宝书.蒙学中国历史教科书[M].上海:文明书局,1903.

[12]编委会.庆祝宁可先生八十华诞论文集[C].北京:中国社会科学出版社,2008.

[13]刘师培.中国历史教科书[M].上海:国学保存会,1905.

蒙氏教案范文第5篇

一、班级是学校教育、教学工作最基层的组织单位,而班主任则是这个单位的领导者、组织者和管理者,班主任工作是塑造学生灵魂的工作,班主任对创设良好的班集体,全面提高学生素质,陶冶学生情操,培养全面发展的人才,具有举足轻重的地位和作用。

这个班我高三才接任,首先了解班级情况。基本情况:我班是尖子班,学习风气浓厚,学习成绩较好,但有一些同学自我优越感太强,骄傲情绪在不断滋长,且高二因为分班,许多同学来自不同的班,造成班集体缺少凝集力。一个有凝聚力的集体,无论做什么事情都会很出色。进入一个新的集体,学生是独立的,不通过一些活动,不通过彼此的交流,很难使他们成为一个整体。加强集体观念,在班级活动中,在和学生谈话中,口头上经常挂的就是我们班或我们校该怎样要怎样,要树立一个什么形象。而这集体的形象和我们师生每一个人的行为都密切相关,以此培养学生集体主义观念。我抓住这些机会针对这样的情况,多组织一些集体活动,比如班际球赛晚会等。,充分调动学生的积极性,增强班级的凝聚力。

二、关注学生的心理需求对高三学生亦是尤为重要。

班主任更应该成为学生的心理保健医生。因为班主任本身有着得天独厚的有利条件,从交往的距离感来说要小,也更能获得学生的心理共鸣。高三的学业压力很大,减压的问题一直是我最关注的,当然教育需无痕,有意识但不能很刻意。一定的课余活动能起到减压的作用,所谓张驰有道的道理即在于此。一方面,通过班级的争鸣角粘贴一些减压的方法;平时的主题班会注重以各种方式给予同学们一个施展自我才华的空间,更能使得在高三有限的学习时间中加快熟悉度、增强班级凝聚力。每一次月考后都要和学生进行谈话,关心和鼓励他们,让他们有增强自信心。

班主任这个工作是一个非常微妙的工作,其中充满了艰辛的汗水,也充满了诱惑。以后的道路还很长,走进21世纪,社会对教师的素质要求更高,在今后的教育教学工作中,我将更严格要求自己,努力工作,发扬优点,改正缺点,开拓前进,为美好的明天奉献自己的力量。

(一)教务教学方面

提前做好教学工作计划,备好教案,准备好教具,尽量多准备一些幼儿感兴趣的教具。在课堂上基本以幼儿游戏来开展活动。注重幼儿的动手操作能力,以发展幼儿教育的扩散性思维为主,让他们自己开动脑筋,鼓励他们说出自己的想法。在这个月中,我简单地小结一个本月所学的内容以及幼儿在课常上一些突出的表现。

(1)分级阅读:诗歌《玩》、《照片》、《小雨滴》

故事《奇怪的雨伞》《雨天使》

在学习诗歌《玩》后幼儿创编诗歌,我们班的丁博潮说了几句特别有意思而且又有逻辑性的话:“爸爸玩妈妈,妈妈玩宝宝”,“susan玩粉笔,粉笔玩黑板”,可见他对诗歌理解和掌握了,而且想象力也特别在丰富,能够联系到身边的人和事。

(2)拼音:b p m f d t n l

(3)蒙氏数学:

6.7的分解、组合,5以内加减法,

6.7的加减法

(4)我和音乐做游戏:《懒惰虫》、《网小鱼》、《县官判罪》、《小巴狗》

(5)美术:《京剧脸谱》、《豆子大变身》、《这就是我》、《快乐的非洲人》。

这个月的主题是“超级面具变变变”,所以我们围绕这个主题展开了这四个活动,主要是让幼儿感受各种脸型,学习用不一样的材料来做画。在小朋友的作品中,丁博潮的画面很整洁,富有想象力,要是画得再大一点就更好了。豪豪、萱萱、童童、赵佳熠的画就有点乱了,但是画得还是挺不错的,画面很丰富。偲偲、吕欣烨的画还可以,能够说出画面的内容。

(6)小康轩教材:因为是与大班分开上的,幼儿学过之后掌握得都还不错。我班两个小朋友都有一些偏科现象,bobo偏向于语言领域,henry则偏向于数学领域。

(二)日常生活方面

我和玲子老师配合得还很默契,每人轮流值班,主动承担起一日的后勤工作,基本做到教室、寝室、公共卫生区的干净,每天开窗通风换气,给碗、勺子、杯子、毛巾消毒一次。教室里每天都开紫外线灯消毒,遇到晴好天气晒被子,准时参加保育学习等。当然有时候太忙,会忽略或忘记有些卫生的打扫,比如墙群上的灰,天花板上的蜘蛛网,空调电视柜上的灰尘,但是在经过黄老师提醒后我们都及时搞干净了。在经过月末的卫生大检查后我对以前没有注意的地方特别收起注意了。另外关于手足口病,我们也引起了高度重视,每天都坚持对幼儿进行三检,对幼儿进行个人卫生教育,确保幼儿的健康状况。

(三)幼儿常规方面:

(1)每天我们对幼儿进行礼貌教育,童童、偲偲、海彬扬、赵佳熠由以前的不主动打招呼到主动打招呼了,而且赵佳熠特别喜欢当值日生,主动地跟叔叔阿姨小朋友问好,真的进步了很多。

蒙氏教案范文第6篇

望子成龙成就朝阳产业

奇卡成为早期教育典范

应该说,奇卡的创始人沈明会先生是个成功的商人,在多个行业做得风生水起。但是,他最感自豪和值得欣慰的还是有着七年历史的奇卡早教。

教育专家认为:“科教兴国”要从婴幼儿早期教育抓起,从整体上提高未来人才的素质。常言道“三岁看大,七岁看老”,早期教育核心在于提供一个教育营养丰富的环境,有助于孩子的大脑发育和人格培养,从而为日后的发展打下坚实的基础。良好的早期教育,不仅可以造就超常儿童,更为难得的是可以使普通儿童更聪明。

国外教育专家认为,儿童早期智力开发是21世纪教育发展的趋势。教育开始的早晚对儿童潜能开发具有巨大影响,孩子早期的生活和所受到的教育能影响一个人的一生,乃至影响一代人、一个民族、一个国家,甚至整个世界。随着盛世中华的崛起,政府鼓励社会力量投入到早期教育这一朝阳产业。

有关机构预计,未来几年内,婴幼儿早期教育的经济收入将以7%-8%的速度增长,2010年全球婴幼儿教育市场的营业额将达到2800亿-6200亿美元。发展中国家的早教事业在未来10年将是一个飞速发展的黄金时段。《中国人口统计年鉴》统计显示:中国0-3岁婴幼儿约为0.7亿人,城市分布为1100万人,而且平均每小时就有2000多名婴儿诞生。

“望子成龙”是每个家长的心愿,重视教育是中华民族的优良传统。国家统计局2001年统计表明,我国城市家庭教育占家庭消费的65.5%,有56.5%的家长把孩子教育投资列在首位。2003年3月,央行50城市最新调查显示:20.2%的居民储蓄动机是“攒教育费”,稳居居民储蓄动机的首位。越来越多的家长意识到儿童早期教育的重要性,幼儿园远远不能满足早教市场需求,早教行业处于供不应求的状态。近几年,各种早教机构的发展势头就是明证。现在没有足够的机构、师资来满足早期教育的市场需求,政府也鼓励社会力量开展早期教育。学前早教将会迎来一个快速发展期。权威机构预测,中国的早教市场每年有300亿的消费能力。目前,这个市场正在以每年28%的速度增长,是名副其实的朝阳产业。

时势造英雄,奇卡应运而生。2003年4月,沈明会先生与香港天线宝宝国际连锁集团联姻合作,在中国内地专业推广开发儿童早期教育项目。从此“奇卡儿童潜能开发中心连锁(中国)总部”成立。七年来,“奇卡”已成为国内知名早教品牌,足迹遍布全国20多个省市自治区、一百多个城市,分支机构三百余家。

多年来,奇卡人潜心研究国际早教权威理论,以卡尔・威特、玛利亚・蒙特梭利教育法、罗杰・斯佩里左右脑理论、美国加州大学爱尔丝博士感觉统合理论、奥尔夫教学法、意大利瑞吉欧教育、美国哈佛多元化智能理论、皮亚杰象征性游戏理论、维果斯基“最近发展区”等国际权威理论为基础,立足国内儿童早期教育需求,不断研发完善出一套 “奇卡式教育”,并在此基础上开发了《感觉统合测评系统》《IQ智能测评系统》《EQ情商测评系统》《全脑开发测评系统》,迅速成为中国早期教育行业的典范。

早教课程体系系统又完善

效果明显会员迅速增加

教育学家发现,近年来,由于小家庭和都市化生活、大人对幼儿过度保护、要求太高、教育方式不得当等客观原因,造成亲子关系僵化,孩子表现出好动不安、注意力不集中、笨手笨脚、害羞、怕黑、任性等失常行为,而且这个现象非常普遍。

孩子的问题,其实就是教育方式、环境的问题。奇卡总部集结国内一线早教专家在研究国内外权威理论的基础上,结合中国儿童实际情况,打造出一套完善的早教课程体系――奇卡式教育,涵盖亲子教育、蒙氏教育、奥尔夫音乐、全脑开发、幼儿托育、感统训练六大早期教育项目,是目前国内年龄跨度最大、课程体系最全面的早教品牌。在帮助孩子健康成长的同时,父母也能学到科学的育儿观念:

亲子教育(适合年龄0―3岁):儿童大脑神经系统的发育主要在生命的头三年。该课程让宝宝在父母的带领和老师指导下,完成有针对性的训练,培养宝宝的语言、认知、交际、精细动作和肢体动作的灵活性,全方位促进宝宝多元智能发育,构建和谐的亲子关系,同时提升家长科学育儿水平。

蒙特梭利教育(适合年龄2―7岁):该课程结合中国儿童需求,从日常生活训练着手,配合良好的学习环境、丰富的教具,让儿童自发地学习,以实现“不教的育乐”。让孩子在数学概念学习、逻辑思维发展、感官敏锐度锻炼、百科知识探索、行为习惯规范、视听觉语言同步发展的课程育乐中,构建完善的人格。

全脑开发(适合年龄2―10岁):人的大脑拥有无限的潜能。科学研究表明,右脑的记忆潜能是左脑的100万倍,人脑的总能力和效率的提高很大程度上取决于生命初期的右脑开发。左右脑同步开发才能成就真正的人才。该课程通过影像记忆、创新思维、速算、直觉等课程内容的训练,让孩子的左右脑得到均衡发展,你会发现孩子越来越聪明自信。

奥尔夫音乐(适合年龄2―7岁):立足于蜚声国际的奥尔夫教学法,结合中国本土的民风民俗,把语言、律动和音乐教学相结合,通过儿童喜闻乐见的形式,丰富孩子的感官体验,让孩子参与到游戏化的肢体律动、节奏感知、手工创作、音乐鉴赏、情景表演等过程中,伴有认知、记忆、协调、美术、反应、心理、注意力、创造性、团队精神等方面的训练,激发孩子的创造性和艺术表现力。

幼儿托育(适合年龄1岁半―3岁):幼儿托育课程通过师生互动的形式,在健康活动、艺术认知、语言认知、益智游戏等活动中,让宝宝去感受美、表现美和创造美,促进宝宝多元化智能均衡发展,塑造宝宝完美的性格,内容“混合式”、形式“交替式”、操作“弹性式”,给宝宝和家长极大的自由选择空间。

感觉统合训练(适合年龄2―12岁):孩子是通过身体来学习。美国南加州大学爱尔丝博士于1969年提出感觉统合理论,她花费20多年的临床诊治和研究发现:90%以上剖腹产的孩子都存在感统失调症状,几乎所有的儿童都存在不同程度不同类型的感觉统合失调,只不过失调的轻重程度有差异而已。感觉统合不足造成的独立生活能力欠缺、学习能力不强、性格不健全或行为失常等,严重困扰着家长和老师,更影响着孩子日后的发展。该课程着重培养孩子的专注能力、视觉空间感、身体协调性、自我控制力、人际交往能力,塑造孩子健康的体魄和完善的人格。

奇卡式教育还借助丰富多彩的教具,量身设置个性化课程进行培育,针对性特别强。孩子在中心按周期培训一段时间后进步明显,特别是感觉统合课程,家长反映效果特别好。湖北鄂州奇卡儿童潜能开发中心加盟商熊女士说,“我们的会员在不到两年的时间突破两百,多数上门咨询的家长都办了卡。很多孩子都乐意接受我们中心训练。”

广西河池宜州的加盟商,经营奇卡早教中心五六年了,目前在当地知名度非常高,家长都愿意来这个会馆报名入托,当地妇联也很支持她的工作,教育局也主动找到她说批准其成立幼儿园。很多自闭症的孩子在中心通过感觉统合训练,大部分症状得到改善或康复,家长口碑相传,长沙和广东的家长也不远千里把孩子送过来训练。

只要坚持奇卡式教育

每个孩子都能成为天才

驰名国际的《卡尔・威特的教育》中的小卡尔,先天不足,婴幼儿时期反应相当迟钝,极为痴呆。她的祖母绝望地说:“这样的傻孩子教育他也不会有什么出息,只是白费力气罢了。”但是他的父亲不放弃对他循循诱导,科学教育,最后小卡尔取得了非凡的成就,老卡尔不无感慨地陈述:“天才儿子是我教育的结果。”

奇卡秉承老卡尔的教育理念,只要坚持得法的教育,奇卡会让每个孩子都成为天才。

张旭明6岁,小名叫旭旭,出生时体重严重不足,从小体弱多病。上幼稚园后动作跟不上同年龄的小朋友,上下楼梯有困难会跌跤,适应陌生环境的能力很弱,脾气暴躁,有的时候有攻击,而且阅读时有跳行或漏字的情形。

经奇卡儿童潜能开发鄂州中心会员陈宇航的家长引荐,2009年6月25日,旭旭来到鄂州奇卡儿童潜能开发中心做了初步的测试。中心给旭旭进行了智力测验,发现旭旭的智商在130以上,但是感觉统合失调很严重,有明显前庭反应不足现象。

中心建议孩子积极接受感觉统合训练,目的是帮助他增强手脚灵巧度和提高学习能力。只有使小孩的脑干部低层次各种感觉神经都获得良好的协调,才能发挥大脑中枢神经高层次的功能。此后,按照奇卡教育鄂州中心的早教顾问的课程安排,旭旭每天都要进行20分钟的滑板车活动――趴在滑板车上,抬头从滑板组上滑下,向前俯冲,回程时用脚蹬墙往前推动,双手与地面平行……这项活动可对前庭感官做缓慢刺激,并能直接促进胸臂和手部肌肉的发育。活动中,所产生的颈背肌肉强烈收缩和眼球收缩,可以改善眼睛的注视和手眼协调能力。

训练初,旭旭容易分心,挫折感重,姿势欠佳,常忘了抬头,也不知如何保护自己。不过孩子妈妈反映旭旭吃饭比以前快多了,桌子上饭渣也少了,开始自己收拾房间,发育期运动障碍获得初步改善。后来增加训练次数,旭旭的完成动作速度及姿势逐渐规范,能完成一定时间和数量的训练。此后,旭旭训练次数不变,但限定在指定的时间内完成,旭旭下楼梯及走独木桥情况有进步,显示前庭平衡感觉已有进一步的改善。

最后,早教顾问要求旭旭训练次数和时间不变,增加训练方法上面的难度,训练手脚灵巧度和左右协调能力。经过一个学期的训练,旭旭做事比以往更快更专注,做功课不用妈妈催促,学东西也比别的孩子快了,跟过去比像变了一个人一样。

宝安奇卡早教中心有一个孩子的妈妈是记者,她老公是某电视台台长,工作忙得团团转,根本顾不上孩子。孩子5岁的时候,他们发现儿子特别内向,排斥和陌生人接触,为此他们困惑不已。刚好听朋友说了奇卡早教中心,他们就尝试着把孩子带过来上亲子课、玩感统教具。一个月后,发现孩子已经不再排斥和小朋友一起玩了,性格越来越好。现在,她又介绍好几个同事的孩子来到奇卡中心。

一位中年妇女深为奇卡式教育的专业服务折服:“我的儿子今年15岁,已经上初中了,出生的时候缺氧造成了脑瘫,自制力差、攻击性强、数学成绩很差。后来参加了奇卡中心的个案训练,每个星期来四次。半年后,孩子的记忆力增强了,学习成绩明显提高,自制力强多了。”

一位80后母亲,抱着试试看的心态报了奇卡早教中心的奥尔夫音乐班。没想到短短的几个月时间,她发现,自私、任性、好动的女儿乖巧了很多。年轻妈妈激动地说:“喜闻乐见的课堂形式,游戏化的授课方法,每次孩子都学得意犹未尽。现在我女儿在认知、记忆、协调、注意力、团队精神等方面都有了很大的提高,看着女儿的变化,全家人特别感谢奇卡早教中心。”

央视、主流报刊、网络全力造势

强力扶持加盟商

七年的付出和努力,让奇卡式教育赢得了社会各方面的认可,成功通过国家商务部特许经营备案,奇卡总部先后成为《创富指南》杂志“万千百十工程”活动推荐项目、“中央电视台尊贵客户”、武汉市“重合同 守信用”单位等。

奇卡在选择加盟商时非常慎重,认真考察客户是否具备爱心、信心、事业心、管理能力、沟通能力,只有具备了这些能力,才能加入奇卡大家庭,双方才能更好合作,加盟商才能在实现自己财富梦想的同时创造社会价值。

奇卡总部始终以规范自己,善待自己,支持并满足客户,惠及全社会为核心价值观,对全体员工和旗下的加盟商开展企业文化教导。奇卡总部对老师进行专业技术与职业心态培训,要求把早教和企业文化落实到每一个环节,为孩子提供科学有针对性的早期教育训练,传播科学的育儿观念,让孩子快乐成长。奇卡总部还成立了会员服务中心,协助加盟店开展跟踪指导工作。专家组对孩子提供常年的跟踪服务,把科学的育儿观念传输给家长,确保家长高度配合,共同培育好孩子。

奇卡鄂州加盟店是2008年7月成立的,开设有感统训练,亲子、蒙氏教育等项目。开业前,总部老师到鄂州加盟店进行了系统的培训,提供详细的教案,确保奇卡加盟店教师训练水平。加盟店的熊老师自豪地说:“原来的会馆不在这里,因为发展较快,2009年下半年我们搬到了这里。”

奇卡总部在方方面面为加盟商保驾护航,每年斥巨资在中央电视台、地方卫视、各大门户网站、主流报纸、杂志等媒体推广宣传,全面打造奇卡品牌形象,为加盟商在各地的业务拓展带来更多方便和商机。

奇卡还锁定中央电视台,在CCTV-2、CCTV-3、CCTV-7等频道的《智慧树》《商道》《艺术人生》《中国音乐电视》《快乐驿站》等焦点栏目轮番插播奇卡精彩广告,将于2010年7月开播,持续半年左右,如此大力度的推广在早教加盟连锁界实属少见。

“一个人的力量是有限的,如果没有总部的全力支持,我不可能运作得这么成功。因为我的背后是奇卡总部,所以才走得这么顺利。”深圳宝安加盟商李女士欣慰的说。加盟奇卡短短一年多时间,她已步入事业快车道。

安徽加盟商革女士坦言,加盟奇卡是人生的一次正确选择:“现在会员已经有三百多人了,这个周末邀请总部的王教授来开讲座,家长报名非常踊跃。选择大于努力,找对项目,运用有限的资金,就能轻松赚钱!”

相关链接:

为保证加盟商的成功运作,奇卡总部为加盟商提供全方位跟踪服务指导:

A.前期服务:指导选址、装修、工商注册,提供平面设计、3D效果图,协助师资招聘、业前推广宣传,招生顾问,实施日常运营管理、销售技巧、师资培训,策划组织开业,示范经营。

B.后期扶持:远程技术指导,协助市场开拓,专家在线测评,巡回辅导再培训、讲座,最新教研成果支持,提供营销活动策划。

C.提供《营运手册》、《奇卡经营秘籍》、《会员手册》,在线管理和测评系统等,让加盟商轻松经营。

D.在特许经营地点和期限内,总部授予“奇卡”商标、标识的使用权。严格实行商圈保护,10万人口区域内只发展一家加盟店。同等条件下,加盟商享有优先权。

天线宝宝国际连锁集团(香港)有限公司

奇卡儿童潜能开发中心连锁(中国)总部

地址:武汉市武昌区友谊大道2号2008新B座30层

免费热线:800-8800-19

热线:027-88860000

传真:027-88860088

蒙氏教案范文第7篇

回顾半个多世纪以来中学语文教学所走过的艰难曲折的历程,一个持续不断、左右摇摆的影象清晰地呈现在我们面前:一会儿把语文课上成文学课,一会儿把语文课上成政治课;一会儿囫囵吞枣地读文选,一会儿支离破碎地搞训练;一会儿以传授系统语文知识为主轴,一会儿以活动取代语文学习;一会儿回归传统语文教育,一会儿照搬欧美语文教育经验。左右摇摆使语文教学一直曲折蛇行,进展缓慢。

研读《洪宗礼评传》,剖析洪宗礼母语教育历程,笔者仿佛在品读一部教育哲学著作,又仿佛在聆听一位睿智哲人絮语。语文教学之所以几十年左右摇摆不定,是因为相互对立或对应的关系没有理顺,诸多矛盾没有解决。而洪宗礼以其深厚的教育哲学素养,恰当地处理了语文教育领域中诸多矛盾与问题,使母语教育实践与研究进入了一种合理、完善的理想境界。

一、掌握工具与发展思维

1978年,洪宗礼发表了洋洋万言的论文《试论语文的工具性》。文章旗帜鲜明地提出语文是学习各门文化知识的工具,是储备、传递、交流信息的工具,是进行思维活动与表达思想感情的工具。其时结束不久,在语文教学领域里,“左”倾毒害还远远没有彻底肃清,该文的发表,确实令人耳目一新,在语文界引起了强烈反响。

洪宗礼能够较早地阐发语文的工具性作用,是因为他将语言文字放到学校的各门学科、社会的各个领域这一大背景下进行观察与思考,因而看到其间相互依赖、相互渗透、相互促进的辩证关系。他清醒地认识到,语言对人的认识有启示和规范作用,人们只能通过语言来思考世界,也只能通过语言来认识世界,就像人一时一刻不能没有空气呼吸一样,人也每时每刻不能没有语言凭借。语言又是人类文化传承的工具,人类积累的经验、掌握的本领,之所以能够代代相传,靠的就是语言,语言是人类赖以生存与发展的纽带。语言能力更是人类最基本的学习能力,看、听、读,是语言信息从外化到内化;说、写、算,是语言信息从内化到外化,而这六种学习活动都离不开思维,抓住了语言能力这一关键,也就寻得了力举千斤的杠杆。

认识到语言与思维密不可分的辩证关系之后,洪宗礼进而提出语言与思维同步发展的观点,在发展学生语言能力的同时,发展学生的思维能力。于是,他分别研究了学生语言与思维发展相适应的一面和不相适应的一面,提出了把语言训练与思维训练紧密结合起来的观点。据此,他又对语言训练的要素和思维训练的要素做了科学的分析,总结出语言与思维训练同步结合和交叉结合的多种方法,使学生语言能力训练与思维能力训练相辅相成,相得益彰。如结合作文命题,训练思维的方向性;结合作文立意,训练思维的深刻性;结合选择写作角度,训练思维的灵活性;结合选材,训练思维的广阔性;结合谋篇,训练思维的条理性。

中学语文教学,必须培养学生的语言能力,又必须发展学生的思维能力。这两者的中介在哪里,阵地在何处?洪宗礼告诉我们:在训练。掌握工具,要靠训练;发展能力,也要靠训练。而训练的媒介和依傍又在语言。通过语言训练,使思维由谬误到正确,由模糊到清晰,由肤浅到深刻。抓住语言文字这一工具的训练,推动思维能力的发展,这是洪宗礼多年探索的科学之路,他在这条路上愈走成效愈显赫,愈走体悟愈深刻,愈走见解愈精辟。

二、教师善引与学生善学

远在上世纪80年代,洪宗礼就提出了著名的“双引”教学法。他强调要把教师善引与学生善学结合起来,教师的会教应当落实到学生的会学上来。

“双引”,即引读和引写。这既是一种教学方法,也是一种教学艺术,更是一种语文教育观念。

“引读”教学法,从10种发展到23种:扶读法、激趣法、设境法、诵读法、圈点法、提要法、自读法、点拨法、提示法、读议法、置疑法、反刍法、反三法、比勘法、速读法、小结法、精读法、探究法、赏读法、求异法、读注法、溯源法、历练法。学生多掌握一种读书方法,就等于多了一把打开阅读之门的钥匙。这样,学生自己就可以打开知识的宝库,进入科学和艺术的殿堂。

“引写”教学法,由原先5种发展到10种:导源引写法、厚积引写法、知识引写法、阶步引写法、观察引写法、情境引写法、激思引写法、例文引写法、活动引写法、说文引写法。10种方法,一个目的,即丰富学生的写作源泉,发展学生的思维能力。学生一旦生活丰富了,眼界宽阔了,思维活跃了,见解深邃了,就能写出好文章。

“双引”教学,核心是个“活”字。不同的教师针对不同的学生,可以创造出适合自己和学生的不同教法,总结出属于自己的教学经验,形成富有自身特色的教学风格。这样,就给每个教师提供了一个充分展示自身智慧与才能的平台。

“双引”教学,关键在于“善”字。教师要善于引导,要诱发学生学习的兴趣,开启学生学习的心智,挖掘学生学习的潜能,指点学生学习的方法,培养学生学习的习惯。最终要让学生真正做到“自能读书,不待老师讲;自能作文,不待老师改”。只有真正达到学生善学的境地,教师善引才算达到了真正的目的。

“双引”教学,正确处理了阅读与写作的关系。阅读是吸纳,写作是倾吐;阅读是基础,写作是应用。两者本就相互渗透、相互依存,因而更应相互补充、相互促进。读中有写,写中有读,以读导写,以写促读。“双引”教学,读写并重,实为珠联璧合,因而相互辉映,相得益彰。

“双引”教学,正确处理了内因与外因的关系。教师的善教是外因,学生的善学才是内因。外因对学生读写能力的提高起着重大作用,但决定学生读写能力是否提高的根本还在内因。从这一意义上理解,教师的善教,终极目的还是为了使学生善学。只有学生乐于学、善于学,语文教学的效率才能从根本上得到提高。洪宗礼创设的引读23法和引写10法,究其实,都是让学生乐学、善学、高效学的“锦囊妙法”,是哲学智慧的灵光。

三、教学改革与教材建设

洪宗礼对语文教学的改革,投入了很大的精力。他在初高中各年级开展多项教学实验,连篇累牍地在教育教学报刊上发表经验总结、教学论文、教案教例,多产也高产。研究的领域囊括了语文的地位、目标、功能,语文教学的原则、思路、方法,乃至备课、讲解、练习,从宏观到微观都有涉足,但他认为仍然没有找到提高语文教学效率的科学之路。

这位有心人一边在不断探索,一边也在不辍思考:为什么语文教法改革多年而成效仍然不显著?为什么进一步的改革竟然难以深入?经过多方研讨,深入思考,他终于豁然开朗:是教法受教材的限制,是语文教材编写理念与方法的陈旧,使语文教法很难改进。而先进的教材思想可以引领教学行为。于是,他决定用教材制约教法,用先进的教材理念改变落后的教学理念,用科学的教材编写方法保证科学的教学方法的实施。终于,教材的面孔变了,“文选”加“练习”的传统模式被突破了,先进科学的教法实施,实用易行的学法指导,都编进了语文教材。

怎样引读引写?他在语文教材的阅读训练中设计了“引读程”,在写作训练中设计了“引写程”。在“引读程”和“引写程”中教给学生阅读和写作的方法。“读写程”中,教读课文有读前、读中、读后提示,交给学生读书的钥匙。自读课文则授之以基本的阅读习惯与方法,指导学生独立阅读,并引导学生进而拓展到课外,形成一个知行结合、读写结合、课内外结合的开放系统。这样的教材编写体系与方式,使教师一讲到底的“注入式”教学方法很难实施,从而给引领学生自主学习的“启发式”教学方法提供了方便之门。这样,融教法改革于教材改革之中,又以教材改革促进了教法改革。

在语文教学领域,人们容易觉察的是教师与学生、教法与学法、知识与能力、阅读与写作等等方面的矛盾。洪宗礼的不同凡响之处,在于他看到了教材与教法之间的矛盾;洪宗礼的胜人一筹之处,在于他运用了抓主要矛盾的哲学观,牵住了教材这一“牛鼻子”,牵动了教法与学法的改革,使语文课本不仅成为学生文质兼美的“范本”,而且成为学生自主探究学习的“路标”。

四、教材完善与理念更新

洪宗礼编写语文教材历时20余年。20多年来,语文教材日臻完善的一个主要原因,就是语文教学理念的不断更新。

20世纪80年代初,洪宗礼着手编写初中语文“单元合成,整体训练”教材,旁及写作教材《三阶十六步》、《作文百课》,思维训练教材《中学生思维训练》、《写作与辩证思维》,读、写、思三者并驾齐驱。从1985年到1987年,教材实验从江苏省扬州市教科项目,逐步升级为江苏省教科所、教研室和普教局的实验项目,1988年语文教材正式出版。江苏省内有两百多个实验班、全国有15个省市分设了样本班。1992年,洪氏语文教材经国家审查通过,进入国家教委的新教材用书目录,教材实验区由64个县市增加到72个县市。洪宗礼实现了教材编写的第一次跨越。

从2000年开始,洪宗礼又根据教育部颁布的《九年义务教育全日制初中语文大纲〈试用修订〉》,主编了经国家审定通过的推荐全国试用的义务教育第二套初中语文教科书。第二年,这套语文教科书经教育部中小学审定委员会审查,作为一类教材通过,自2001年秋季起逐步进入到全国26个省市的六百多个县市实验区,北京海淀区也选用了这套教材。至此,许多教材如“万花纷谢”,唯独“洪氏教材”在民间送审教材中“一花独秀”,且与人教版教材双璧辉映。洪宗礼实现了教材编写的又一次跨越。

教材建设跨越是“果”,教学理念更新是“因”。上世纪八十年代,洪宗礼的“五说”语文教育观和“双引”语文教学论逐步形成,为追求语文整体综合效应,“单元合成,整体训练”语文教材编辑成功。20世纪末到21世纪初,教育部制订的《国家语文课程标准》颁布实施,洪宗礼敏锐地从中吸收了新的元素,概括成六大理念:人本理念、整合理念、主体理念、开放理念、弹性理念、民主化和人性理念,并据此改进了他自己主编的国标本初中语文实验教材。同样,“单元合成”教材、“国标实验”教材的建设实践,也对“双引”语文教学理念的更新给予更深刻的启迪。

洪宗礼回顾了几十年教材建设的历程,总结了几十年理念更新的体会,深刻地认识到:“教材是一座大厦,理论研究则是大厦的坚实墙基。”“理念支配着制约着教材编写,接受新理念,摒弃旧思想,当然是痛苦的,我甘愿‘享受’痛苦。”几十年来,他一直坚持科研立教治编,边教边编边研,编研结合,使教材建设与理念更新互为因果,相互依赖、相互促进。

洪宗礼在语文教材建设方面卓有成效,在语文理论探究方面也多有建树。他是语文教学大海中的弄潮儿,也是语文教学殿堂上的思想者,更是善于用辨证法把握事物因果联系的哲人。

五、思接千载与视通万里

“寂然凝虑,思接千载;悄焉动容,视通万里”。这是1500年前,刘勰在《文心雕龙》中所描述的神思之神采,也是洪宗礼从事语文教学研究的科学方法和哲理思考。他在教法改进、教材建设、母语研究诸多方面,不仅回眸历史,继承了古代优良传统,而且开拓视野,吸收了国外优秀文化。

对传统语文教育的继承。几十年来,他所发表的语文教学论文,他所出版的语文教学论著,无不闪耀着传统语文教学智慧的光芒。“五说”语文观、“双引”教学论、语文教育“链”,既活跃着崭新时代的理论元素,也渗透了千年传统的宝贵经验。仅以他所倡导的“引读法”为例:“反三法”继承了孔子的“举一反三”法,“溯源法”继承了孟子的“知人论世”法,“提要法”继承了韩愈的“提要钩玄”法,“自读法”继承了朱熹的“读书三到”法,“诵读法”继承了传统的“吟哦讽咏”法。为了编好语文教材,他还潜心研究了以《千字文》《三字经》《百家姓》为代表的蒙学教材,以《文选》《古文观止》《唐诗三百首》为代表的文选教材。泱泱大国,悠悠历史,成了洪宗礼研究语文教学取之不尽、用之不竭的智慧源泉。

对百年母语教育的审视。他通过对20世纪以来语文课程教材发展的客观描述,动态地呈现了中国现代语文教育百年历程的基本脉络,揭示了历史变革的意义、局限和基本动力,探寻进一步发展的内在动力。进而探讨语文教材的编制思想,揭示其本质特点,进行正确的功能定位和价值引领,以提高自身语文教科书的编制水平。为达此目的,他搜集了我国近百年语文课程标准(教学大纲)和教材数千份,涉猎各类语文教材九百多种,选文逾万篇,对百年母语教育进行了审慎而细致的研究。

对国外研究成果的借鉴。他的研究领域不仅纵向时间跨度长,而且横向空间跨度也很大。研究母语课程教材,覆盖面达45个国家和地区,横跨亚洲、欧洲、非洲、美洲和大洋洲。语言种类涉及世界语系26个语种,其中包括联合国6种工作语言。从国外收集到新颁布的不同语种不同类型的母语课程标准与教材近百套。这是对异国多元文化的一次巡礼。外国母语教材内容丰富形式多样,使他大开眼界,大受启迪,更促使他向更广的空间、更高的层次,做“更上层楼”的思索与探求。

“思接千载”是一种瞻前顾后、抚今追昔的思维方法。这一方法使他“观古今于须臾”(陆机《文赋》),从百年乃至千年优秀传统中获得丰富的滋养。“视通万里”是一种兼顾八方、通达广阔的研究方式。这一方式使他“抚四海于一瞬”(陆机《文赋》),从他人乃至域外领先成果中得到深刻的启迪。洪宗礼对这方面体会深刻、见解精辟:“中外各有长短。我之长,当然要弘扬;我之短,可以用他人之长来补。这样,我们的知识会更扎实,经验会更丰富,智慧会更有灵性。”

洪宗礼研究母语教育,主张“在中西合璧中逐步完成自塑、创造”,因而他的学养源远流长,他的视野广阔恢宏。

六、跨出一步与远瞩一生

洪宗礼对母语教育的实践与研究至今已整整半个世纪,大体可以划分为三个阶段:第一阶段是教学实验,第二阶段是教材编写,第三阶段是理论研究。前两个阶段各约20年,后一个阶段约10年。但时间的起讫,并没有截然分开,而是呈现了一个不断发展不断提高的动态过程,其间相互交叉,相互渗透,更相互促进。

洪宗礼对母语教育的实践与研究有两大特点:

其一,认准目标,心无旁骛。洪宗礼告诉我,他每天都在走路,有时甚至在跑步,因为只有不懈追求,不厌思考,不停探索,不断跋涉,不辍劳苦,才能在有生之年走到心向神往的语文教育改革目的地。他只要认准目标,就会为之奋斗一生,完全进入一种着魔的忘我境地。上世纪80年代,他放着市委常委不当,大市教育局长不就,师范院校教授不任,一门心思扑在母语教育实践与研究上,如饥如渴,如痴如醉。“洪宗礼活着就是为了语文,一个人的生命和事业融在一起,已经分不清你我”。这是当代著名杂文家王栋生先生对洪宗礼一生的概括,准确、形象而又十分精辟。

其二,环环相扣,步步登高。洪宗礼回顾自己的人生历程,将其总结为四步:学(学习积累)、教(教书育人)、研(研究教材教法)、留(撰著、为后人留下精神财富)。这四个步骤和前面介绍的三个阶段,异曲同工,都是围绕母语教育实践与研究这一中轴进行的,教书育人的实践与研究,孕育了教材编写蓝图的构成与实施,教材编写历程中的领悟与困惑,促使他进入到了中外母语教育领域的比较与探求。洪宗礼在一步一步攀登母语教育实践与研究的高峰的过程中,抱着“会当凌绝顶”的宏图伟略,最终实现了“一览众山小”的雄心壮志。

跨出一步与远瞩一生的关系,是积跬步至千里、汇细流成大海、聚小胜为大胜的关系。洪宗礼跨出的每一步都很坚实,都不忘最终目标的实现;最终目标的召唤,又使洪宗礼迈出的每一步都很稳健,都充满必胜的信念。这样,一步一步的积累,构成了洪宗礼传奇式的辉煌人生;而一生蓝图的设计,又使洪宗礼跨出的每一步,都始终朝着图示的正确方向,不走岔道,不做摇摆,稳步前进,稳操胜券。

七、有为无为与有我无我

最近一位与洪宗礼相交甚厚、相知颇深的挚友,对他做了一个十分科学、十分辩证的概括:洪宗礼既具备儒家的入世精神,又具备道家的出世智慧。此言一语道破了洪氏母语教育改革成功的“天机”。

洪宗礼编写语文教材,主持课题研究,确实大有“舍我其谁”的英雄气概。教材编写组组成人员有四圈:第一圈是几位有特长的常务编委,第二圈是省内外高教界、中语界的“精英”,第三圈是为教材把关的学科专家、课程专家,第四圈是关注教材的教师、学生和教研员。主编是四圈的核心、指挥,拟订编写方案,分配编写任务,修改编写教材,都由主编主持。对于主编一职,洪宗礼当仁不让。他在总结“主编之道”时显露了一股“霸气”:“遇到公说公有理、婆说婆有理的尴尬时,应该说:‘我主编最有理’,否则就会让人莫衷一是,是非不辨。”从上世纪末,他又迈上了新的征程:研究中外母语教育,给我国的语文教育改革寻得另一条科学有效的途径。这是一个世界性难题,异想天开地不少国家级教育科研机构、出版单位都在这一难题面前却步,而洪宗礼作为一个中学教师居然邀请国内外专家、学者一百六十多位,协力攻关,试图敲开这一藏金蕴玉的宝库之门。

洪宗礼面对财富、仕途不为所动,面对死亡、灾难不被所吓,真正达到了“无为”“无我”的境界。对于出版社所发稿酬,洪宗礼多用于发展教材、搞课题研究,稿酬分配宁亏自己不亏他人,对已仙逝的编者仍给他们的家属发放稿费。他将个人所得的300万稿酬捐给学校资助贫困生、奖励优秀生,建筑中外母语教材研究中心大楼。2005年他因疲劳过度,以致生命出现危险,住院108天,医嘱休息一年。可他出院两个月,就去北京开会。他几乎拒绝一切宴请与稿约,用有限的生命,去延续他无限的事业。

天下物,得失相生,舍弃方可获取;天下路,曲直相较,绕道方可径直;天下事,有无相依,无为方可有为。洪宗礼深谙其中的辩证规律,他确实舍弃得不少,牺牲得很多,但得到的是事业的大获全胜、大功告成。洪宗礼是一位大智大勇大巧者,洪宗礼的成功,也是辩证法的胜利。

八、生命长寿与事业常青

洪宗礼有“拼命三郎”这一雅号,业内人士几乎无人不知,无人不晓。为了母语教育的实践与研究,他夜以继日地工作、学习和思索,牺牲了健康,拖垮了身体,还几度面临死亡的威胁。但他置这一切于不顾,即使已逾“花甲”之龄,仍然放弃了一切假日,经常工作到夜里十二点以后。他认为,既然阎王爷给了我“一生”,我就要把它用足。他追求的是事业上的“长寿”。

洪宗礼也深知,没有生理上的长寿,事业上的长寿就难以保证。所以,近年来他也十分珍视健康,珍爱生命,用生理上的长寿支撑事业上的常青。他坚持每天下午散步一次,每次不少于半小时;他一手抱两个双胞胎孙女,戏称所抱者为双“千金”,价值连城;他更把思索不缀看做是老年养生的重要方法,一旦捧上书本,提笔写作,就进入思考的妙境与乐境。

他看到,人的生命终归有极限,但事业的延续与拓展并无终端。因而,近十年来,他规定自己:“意志不老,知识不老,智慧不老,心态不老”。他更加勤奋,更加刻苦,也取得了更加辉煌的成就。谁能相信,在跨入“古稀”之龄之后,他竟然出版了10卷本《母语教材研究》、6卷本《洪宗礼文集》,总字数达817万之多。近两年来,他被聘为国家基础教育课程教材专家工作委员会委员和“江苏人民教育家”培养工程导师。他创造了一个普通中学教师很难创造的奇迹,他站到了人生事业之巅峰。

洪宗礼对母语教育传统的继承与发展,对中外语言教育的借鉴与吸收,他所创造的精神财富,不仅功在当代,而且泽被后世。由此看来,半个世纪的争分夺秒马不停蹄,他不仅赢得了时间,赢得了生命,成为事业上的长寿者;而且,他从生命长寿的有限中,找到了事业延续常青的无限性,从生命长寿的暂时中,找到了事业常青的永久性。洪宗礼既是生命的长寿者,也是事业的常青者,因而,洪宗礼的一生是充实的、丰富的、幸福的。

蒙氏教案范文第8篇

不经意间,一月已从我们身边划过,在短短的这一个月里,我们经历了一次又一次的成长。在收获的喜庆中,我们不忘总结自己的不足之处,现在就让我们一同来回顾吧!

一、行政人事工作

1、配合学校搞好国庆活动。舞蹈《向前冲》在胡浪老师的精心指导下,在大家的齐心帮助下,在各位领导的鼎力支持下,于本月3号,终于顺利演出完毕。演出获得了领导的鼓励,家长的赞赏。

2、进行幼儿园“立德树人”演讲比赛。为扩展老师们的经验交流同时更好地贯彻学校下发的有关“关爱学生 立德树人”的教育精神,10月22日,我园在会议室开展了以“关爱学生 立德树人”为主题的演讲比赛。所有的幼儿园教职工分为教师组和后勤组,两组各选取两组中的高分晋级;其中教师组参加人数13人,取分数高的前5名晋级,后勤组参加人数12人,取分数高的前2名晋级。晋级人员均参加学校的复赛。比赛中,老师们发挥了各自的优势,展现了自我的个性,老师结合自身的工作经历来和大家分享了自己的经验,根据幼儿园的发展来阐述“关爱学生 立德树人”的重要意义。

3、开始筹划幼儿园开放日节目。幼儿园的开放日,是展现这一学期来老师和孩子们共同创造的成果。为了在那收获的季节能有硕果累累的收获,我园教师于本月中旬选定班级节目,并上报到幼儿园进行审核。兴趣班的节目在学期初,就已定好题材,现排练已基本成型。

4、继续加强红眼病的预防工作。红眼病的爆发,把整个局面都拉到了一个危险的边缘。在这危险的关头,我园立马采取了防范措施,除卫生消毒工作的必要保证之外,我园还切除了不必要的人口流动,拒绝家长在此期间来探望小孩。经过这几个月的顽强斗争,我们终于战胜了红眼病的传播,保持了幼儿园大局的稳定,减少了家长们的担忧。

二、政教教务工作

1、做好班级每天的交接班工作。为了使班级的交接班工作有效进行,本月我园全部抽查了各班的交接本。对写得好的,给予了肯定,对不足的给予批评指正,并要求一定要整改。其中中二班的交接本写得很详细具体,我们倡导大家一起学习,小一班的班级交接本自编表格,进一步规范了交接本的格式。

2、做好一月份的各项考核工作。九月的工作繁重而复杂,为了查看是否达到目标,本月对教学常规、班级管理、卫生情况等进行了全面的大检查,教学常规此次进行了严查,对有错字、格式不对、百字教案、迟交等都予以扣款处罚。另中二班的班级管理优秀、小一班的礼仪教育优秀、大三班的卫生教育优秀,只有个别班级的班级管理及卫生情况需要加强。

3、定期查看《家长园地栏》。家长园地是班级活动中的窗口,前段时间因为一些客观的原因无法完善,现已配备完善。本月初对家长园地提出了布置及填写要求,大家都已积极完成,月底抽查了个别班级,完成效果较好,内容较充实。

4、继续进行《蒙氏》调研活动。本次的教研活动由中一班的帅萌老师执教,帅萌老师先给大家进行了说课。但由于说课的环节过于简单,大家对内容了解的不是很清楚,效果有些受影响。因此通过此次活动,大家对教研会的整个环节提出了几条建议:1.説课的环节需做进一步规范。2.説课一遍,大家听得不是特别明白,为做进一步调研,决定説课稿应给每位教师发一份仔细研究。3.蒙式的理论学习不够,对很多环节无法理解,多加强理论学习。

三、教育教学工作

1、国庆节目演出。国庆节给大家带来了喜悦,也给大家带来了繁忙,我园为演出做好准备,老师们一直在马不停蹄的排练。园领导也一直密切关注节目的排练情况,时常到现场来亲临指导孩子们排练,这无疑给孩子和老师们莫大的鼓舞。孩子们是争气的,老师更是能吃苦耐劳的,孩子们的精彩表演见证了这所有的一切。

2、学习幼儿园“一日活动组织规范”。 此次教研,重点总结了以下几点建议:1.早操必须两个老师同时出操,一个老师带操,一个老师管纪律。2.上午除教学活动以外,应多组织孩子们户外活动,户外活动拒绝放羊式,要求有组织有纪律。3.晚间活动,不能每天都安排看电视,应适当的安排玩一下桌面玩具,或者让孩子画画等。4.晚上孩子洗澡时间不得早于八点,孩子睡觉时间不得早于八点半。

3、加强户外体育锻炼。经过规范户外活动,本月教师的户外活动不单单是让孩子们玩滑滑梯了,教师们从书上、网上找来了一些新游戏,如拎小猪、袋鼠跳等。希望大家能一直保持下去,不要只是一阵风而已,吹过之后又成原样,两位组长也应在这方面多加强监督。

4、选好开放日节目。开放日的题材我们在月初已拟订好,要求节目有小品、童话剧、英语、儿歌、舞蹈等,并根据年龄的不同分配了不同难度的节目。节目的具体内容由各班老师任选,各班老师都已上报,并开始排练节目了。

四、保健卫生工作

1、安全事故,防患于未然。安全工作一直是所有工作中的核心内容,本月虽一直在强调安全,做安全的宣传工作,但仍有一桩小小的事故。小小班于本月底,在带孩子外出玩耍时,由于孩子年龄太小,在玩耍中栽倒,不慎导致头部受伤,送往医院缝了三针。该班带班老师和保育员都予以扣款处罚。

2、做好幼儿的防寒保暖工作。深秋已至,天气已经有些寒冷了,一早一晚的温度偏低。为此,幼儿园特申购了棉被,给孩子垫被添上了一床,准备再过些时日再添加盖被,保证幼儿的温暖,加深睡眠质量。

3、做好幼儿的护肤工作。本月巡视各班时,看到各班的小朋友都使用了脸霜,极少的小朋友出现去年的脸绷的现象。

4、做好物品消毒工作。近日,班上的保育员都给幼儿晾晒了被子,卫生检查时被子都很干净整洁。食堂的卫生消毒工作也得到了很好的改善,最近的饭菜里面已很久没有看到死苍蝇,吃饭的餐具也干净了。

5、做好晨检及全日观察与记录工作。 月底常规大检查时,班上的晨检表每个班级都有填写,做到了事事有登记。下个月我们将进一步规范记录的内容,做到事事有登记,事事一目了然,方便查看。

7、保证幼儿的足够睡眠及睡眠质量。幼儿中午十二点二十午睡,晚上八点半睡,孩子睡觉期间,必须保证有工作人员照看幼儿睡觉,看守人员,不得在里面上网、看电视、干私活等,应维持好睡觉秩序,多帮幼儿盖被子。

幼儿园小班一月工作总结【2】

雪花飘飘,我们迎来了寒冷的一月,在这学期的尾声里,我们和孩子们一起在迎接新年,欢乐成长。下面结合这一个月的活动情况,作一总结:

一、教育教学

本月里我们开展了“冬天来了”主题活动。通过主题活动,孩子们观察人们衣着变化及探索冰雪形成等活动,认知在生活化的情景中得到发展;通过对冬季生活的感受和体验,孩子们积极勇敢、充满欣喜地迎接冬天,积极参加户外运动的兴趣,增强了体质。在美术“奇妙的发现”活动中,孩子们学习用连点的方法描画手套、围巾,并选择用自己喜欢的装饰方法简单装饰手套和围巾。在音乐“小雪花”活动中,孩子们通过课件感受歌曲的优美,学习用连贯、亲柔的声音唱歌,并尝试用肢体动作表现雪花飞舞。在科学活动“小熊的冬天商店”中,孩子们尝试按物品的名称分组、归并,初步辨别做事的合理顺序。在语言活动“香香的被子”中,孩子们尝试学说故事中角色的对话,并喜欢在阳光下活动。

1月6日,我班开展了“迎新年歌唱活动”。在活动中,“小歌手”们一个个情绪饱满,拿着话筒一定也不拘束,能够在集体面前唱响自己最拿手的歌曲。通过此次活动,不仅为幼儿搭建了一个展示自我、表现自我的平台,还营造了和谐向上、健康文明的氛围及良好的艺术环境。

本月17日,我们结合园部科学领域教研活动,开展了小班科学活动“冷冷的冰”,让幼儿在情景中通过三次操作活动,感受了解冰的特征,活动材料准备丰富、充足、多样,幼儿能在老师的组织下愉快、投入地进行探索活动。

一月也是本学期最后一个月,我班幼儿有8名幼儿被评选为“好孩子”,在对他们的进步表示鼓励的同时也激励其他幼儿争做“好孩子”。我们还客观如实地写好幼儿的评语,认真填写好幼儿成绩汇报单,以对幼儿本学期的学习情况作一个总体的评价和小结。

二、保育工作

本月我们加强班级、午睡间的卫生消毒工作,勤开窗通风,保证活动室与午睡室空气的流通。针对幼儿感冒咳嗽较多的情况,我们督促幼儿多喝水。针对近期诺如病毒引发的急性肠胃炎增多情况,我们密切关注班上幼儿体征,若发现有呕吐腹泻的幼儿将进行及时隔离消毒,所幸没有一例被感染的幼儿。

幼儿安全问题不容忽视,本月我们开展了安全教育活动——“可怕的交通事故” 孩子们简单了解交通事故发生的原因,感受交通事故带来的痛苦,培养珍惜生命的交通安全意识。此外,通过健康教育活动“冬天不怕冷”,幼儿初步懂得冬天天气会变冷,要锻炼身体和保护自己,养成勇敢、不怕困难,天天坚持上幼儿园的好习惯。

针对即将开始的寒假,我们开展了寒假安全教育,通过多媒体课件,让幼儿了解如何过一个平安、快乐的寒假。

我们的工作还存在一些不足,比如:个别幼儿怕冷不喜欢上厕所小便,我们继续加强对这些幼儿的鼓励与指导。

三、家长工作

在本月主题活动“冬天来了”中,我们请家长引导幼儿观察冬天周围环境和人们衣着的变化,多带孩子到阳光下活动,鼓励孩子天冷也要坚持早起上幼儿园,并坚持参加户外锻炼。本学期我们班共评选出4名“好家长”,感谢家长们一学期来对我们工作的大力支持与配合。

家园共建方面,我们出好“家长园地”栏,通过“家校路路通”提醒家长注意天气变化,更换被褥,谨防诺如病毒引发的肠道炎,注意个人卫生。月底及时发放《宝宝成长记录》,对孩子这一个月的情况作一回顾,让家长了解幼儿在园情况,以便积极配合我们的教育工作。我们开展好“千名教师访万家”活动,对我们两名幼儿进行了家访,与家长面对面交流幼儿情况,最后整理上交教师家访资料。

四、常规培养

本月我们引导幼儿适应集体生活,对幼儿园产生安全感和信赖感,情绪稳定,在活动中能较大胆地表现自己,鼓励幼儿上课积极举手发言,幼儿的荣誉感逐步增强。现在我班幼儿语言发展较快,很多幼儿愿意与同伴交流,知道东西用好了要还回原处,能独立进餐、穿衣服,有初步的独立性。

五、班级特色

利用图示、教师示范、教学视频的方法,本月让幼儿继续巩固学习有关折纸的基本方法,展示范例,激发幼儿对折纸活动的兴趣,本月学习了盒子、小船的折法,在学期结束前进行了幼儿折纸作品展示。

幼儿园小班一月工作总结【3】

今年我园完成全园的人事调整,管理人员分工到位,全园各项工作开展顺利,一月份的工作已结束。下面我将一月的各项工作总结如下:

一、新老儿童很快适应幼儿园的生活

开学第一周,老师们精心准备环境,组织大量的户外活动及游戏活动吸引了孩子们,孩子们很快适应幼儿园生活,进入学习状态。尤其是小班、中班,新入园孩子没哭几天,就正常活动玩耍。看出老师付出爱心,用了心思,和孩子建立了感情,帮助孩子渡过难关。每天孩子们听着欢快的音乐,高高兴兴来到整洁干净的幼儿园,开始一天的生活和学习。我们老师们都做了大量的工作。

二、建立良好的生活秩序

良好的行为习惯对孩子一生的发展有至关重要的作用。建立有序的生活秩序,培养良好的生活习惯。老师们在较短的时间内,通过示范,形象化指导,培养孩子养成良好的行为习惯,效果明显。(小、中班的餐后擦嘴;大班午睡脱衣;秩序感建立很好)。良好的生活习惯需要一定的物质保证,生活老师,及时为各班配备齐各种必须的用品,并且自己帮助教师准备幼儿操作材料,和教师一起组织幼儿户外活动等等。保证教学上和生活上的需要。

三、教学观念不断更新,以适应儿童的发展

幼儿园教育质量的提高,取决于教师素质的提高。我们原来的教师队伍,在教学上,离当前新的教育观和教育发展需要,还有很大的差距。所以,努力提高教师的专业水平是我们当前很长一段时间内,需要重视和加强的主要工作。前一节段,我们主要组织了教师培训学习。老师们也在努力使自己的原有的做法有所转变,今后还要更加努力才行。有时候,观念转变要比行动更难。“不怕做不到就怕想不到”。老师们虚心学习,不懂就问。

四、卫生保健安全方面

1.严格把好入园体检关。做好新生入园体检工作,新生入园体检率达100%。对于新来的教师、及到期体检的教师已根据要求做好各项体检工作。

2.开学初,保健老师按要求做好各项工作。制订好幼儿园保健工作计划,发放有关卫生保健方面的表格,做好幼儿身高、体重的测量工作,做好新生预防接种卡的登记工作等。

五、把安全工作放在首位

1)开展安全排查工作:

本学期我们继续将安全工作做为重中之重来抓,开学初我们开展了一次全面深入的安全隐患大排查,对查出的安全隐患及时进行整改,平时我们定时定人对园内的园舍、水、电、大型玩具、桌椅、门窗、玩具等定期进行检查,发现问题及时维修;营造了良好的安全环境。

2)和各位教职工签订了安全责任书,提高安全意识;开学初我们全面部署幼儿园的各项安全防范工作,进一步加强教职工的安保意识。

3)进一步规范各项规章制度

继续严格落实门卫管理制度,校园实行封闭式管理,坚决阻止闲杂人员进入幼儿园;规范幼儿接送制度,要求家长接送孩子一律凭接送卡入幼儿园大门,安排好安全值班护导工作,每天安排教师及后勤人员在幼儿入园离园时段进行值班,确保幼儿安全。

六、家长工作方面

1.开学时向家长发放了告家长书,从孩子入园、离园、接送问题、卫生保健等方面向家长提出了各项要求,请家长配合幼儿园共同做好孩子的教育工作。

2.利用家长园地向家长宣传保教方面的知识。

3.召开家长会,从“幼儿园一日活动安排与常规”“家长配合幼儿园教育应注意的问题”“家长做好幼儿安全工作的要求”等三个方面向家长进行了宣传,并提出了一些具体要求。

七、1月19日迎接了区教育局和妇幼所的开园工作、安全工作检查,各项工作得到上级领导肯定及支持。

八、存在问题:

1、专业学习要加强

加强自学能力,善于吸纳多方面的信息和知识,不断提高文化和专业素质,丰富自己的内涵,促进自身的发展。把促进孩子的发展的观念放在重要位置。提供一切条件和机会,发展孩子智力。

工作的主动性自觉性要加强。区域材料的投放,习惯培养等,(习惯要天天讲,晓之以理,动之以情,练之以行,持之以恒。)

保证每个孩子的安全、健康是我们责无旁贷的。教师的安全意识是可不以放松。因为这是血的教训。如果一旦发生事故,在第一时间当班教师要通知园领导和家长,不能擅自处理或贻误治疗。户外活动时,教师要保证每个孩子的安全,杜绝危险苗头,既要放得开,让孩子玩的开心。又要收的住,避免事故发生。

2、服务意识更需加强