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 文章中心 > 七年级教案

七年级教案

开篇:润墨网以专业的文秘视角,为您筛选了八篇七年级教案范文,如需获取更多写作素材,在线客服老师一对一协助。欢迎您的阅读与分享!

七年级教案范文第1篇

知识与技能:

咀嚼、吟诵,感受诗歌的独特意境,培养审美情趣。

能说出本诗所运用的修辞手法,品析诗歌凝练的语言。

过程与方法:

教师在介绍写作背景的基础上,帮学生了解康桥在诗人感情世界中的独特地位,理解其眷念之深的原因。

情感、态度、价值观:

理解诗人对母校的依恋之情

教学重点

1.咀嚼、吟诵,感受诗歌的独特意境,培养审美情趣。

2.能说出本诗所运用的修辞手法,品析诗歌凝练的语言。

教学难点

构思别致,不流于浅露

教学时数

一课时

教学过程

第一块:设置情境,导入新课

1.情景导入:播放电视剧片段和电视散文《再别康桥》,让学生谈谈“你所知道的徐志摩”根据预先找的相关资料,交流“我所知道的徐志摩”

2.放《神秘园》乐曲,配乐范读,充分营造读诗氛围从而帮助学生入境。

3.看课文、听朗诵注意重点字词读音与全诗意境组织评价,确定这首诗的感情基调:对康桥依依惜别的深情。讨论、交流阅读全诗后的感受。

第二块;配乐朗诵,加深理解

1.组织学生边看康桥风光片,边放声朗读,自行品味:诗中哪些字词激起你的共鸣?换一种组织学生交流,并指导朗读。

①理解诗眼:第一节中的“轻轻的”三个字须重读,节奏整体上呈轻微跳跃之感

②理解意象:第二节中的“金”、“新娘”、“艳”、“心头”重读,“荡漾”用琶音

③理解抒情法:第三――第五节是情感发展段,读时应投入,表现诗人的豪情,突出个别动词,节奏加快。

④理解诗意跌宕:第六节诗人抒情格调陡转,此节读前要有较长停顿,语气突转后再一气呵成。

⑤理解诗的回环美:要将“浓得化不开”的离情充分表现出来,重读“悄悄的”、“云彩”二字可采用拖音或一字一顿,以显示结句的意味深长。读法会怎么样?教师适时点拨。边读边品味交流,与教师可达成互动。

2.小结:这首诗描绘了康桥如画的美景,景中又蕴涵诗人浓浓的深情,情与景的交融值得我们细细的品味。

3.再次播放音画,组织全班朗诵。

第三块:课后学习,巩固提高

1.找徐志摩另外一首《偶然》进行自我朗读鉴赏。

2.仿写精彩诗节,多读好诗,有条件可以试着配乐。

3.选择与亲人团聚或分别时的―1―2个场景,学写一首小诗。10行左右,要求写出真情实感。

附板书设计

对康桥依依惜别的深情

开头――感伤、无奈

柳影――由衷欢喜

青荇――永久恋情

清潭――陶然忘情

――快乐至极

七年级教案范文第2篇

教学目标

1.学会求角平分线的方法.

2.能综合运用全等三角形、角平分线的性质及其性质逆定理解题.

3.通过认识的升华,进一步理解数学、关注数学、热爱数学.

教学重点:角平分线的相关结论

教学难点:角平分线的相关结论的应用

教学策略:鼓励学生自主学习、积极探究、合作交流思考.还有注意引导学生加强对解题思路的分析、解题思想方法的概括和及时的归纳总结.

教具准备:多媒体课件

教学过程设计

一、知识回顾:

1.角的平分线的性质: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

几何语言:

2.角的平分线的性质逆定理: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

几何语言:

二、问题导入

如图是小明制作的风筝,他根据AB=AD,BC=DC.不用度量,就知道AC是∠DAB的角平分线,你知道其中的道理吗?

设计意图:通过问题导入,激发学生的学习兴趣,培养学生运用数学知识解决实际问题的意识,同时为更高层次的知识建构提供了理想途径.

三、典例精讲

例1.求证:三角形的三条角平分线相交于一点,并且这一点到三边的距离相等.

已知:如图,在ABC中,角平分线BM与角平分线CN相交于点P,过点P分别作AB,BC,AC的垂线,垂足分别为D,E,F.

求证:∠A的平分线经过点P,且PD=PE=PF.

证明:BM是ABC的角平分线,点P在BM上,且PDAB,PEBC,垂足分别为D,E,

PD=PE.

同理:PE=PF.

PD=

PE=PF.

点P在∠A的平分线上.

即∠A角平分线经过点P.

变式训练1:

已知:如图,

ABC的外角∠CBD和∠BCE的平分线相交于点F,

求证:点F在∠DAE的平分线上.

例2.如图,在ABC中,AC=BC,∠C=90°,AD是ABC的角平分线,DEAB,垂足为E.

(1)已知CD=4cm,求AC的长.

(2)求证:AB=AC+CD.

解:(1)AD是ABC的角平分线,DCAC,DEAB,垂足为E.

DE=CD=4cm(角平分线上的点到这个角的两边的距离相等).

又AC=BC,

∠B=∠BAC(等边对等角).

又∠C=90°,

∠B=×90°

=45°.

∠BDE=90°-45°

=45°.

BE=DE(等角对等边).

在等腰直角三角形BDE中,

BD=cm(勾股定理).

AC=BC=CD+BD=(4+)cm

(2)证明:由(1)的求解过程易知:

RtACD≌RtAED(HL),

AC=AE(全等三角形的对应边相等).

BE=DE=CD,

AB=AE+BE=AC+CD.

变式训练2:

如图,已知在四边形ABCD中,∠B+∠D=180°,AC平分∠BAD,CEAD,E为垂足.求证:AB+DE=AE.

设计意图:通过例题讲解,加深巩固所学知识,增强学生灵活运用知识的能力.培养学生运用角平分线的性质和判定解决实际问题,同时为更高层次的知识建构提供了理想途径.

四、题组训练:

1.如图所示,ABC中,∠C=90°,AC=BC,AD平分∠CAB交BC于D,DEAB于E,且AB=6cm,则DEB的周长为(

A.4cm

B.6cm

C.10cm

D.以上都不对

2.如图,已知BA,CA分别是∠DBC

,∠ECB的平分线,BDDE,CEDE,垂足分别为D,E,则DA与EA有怎样的数量关系____________.

3.

如图,BD是∠ABC的平分线,

DEAB于E,DFBC于F,SABC=36cm2,AB=18cm,BC=12cm,则DE的长是__________.

4.已知:如图,在RtABC中,∠ACB=90°,∠B=60°,AD,CE是角平分线,AD与CE相交于点F,FMAB,FNBC,垂足分别为M,N.

求证:FE=FD.

设计意图:通过练习,使学生加深理解角平分线性质及判定,并能灵活应用.

五、课堂小结:

角平分线的性质定理:角的平分线上的点到角的两边的距离相等.

角平分线的判定定理:角的内部到角的两边的距离相等的点在角的平分线上.

设计意图:通过小结,以便学生从更深层次理解性质,熟练应用性质解决问题.

六、布置作业:

1.如图所示,点P是∠BAC的平分线AD上一点,PEAC于点E,已知PE=3,则点P到AB的距离是(

A.3

B.4

C.5

D.6

2.如图所示,在ABC中,∠C=90°,AD平分∠BAC,AE=AC,下列结论中错误的是(

A.DC=DE

B.∠AED=90°

C.∠ADE=∠ADC

D.DB=DC

3.如图所示,点P是∠CAB的平分线上一点,PFAB于点F,PEAC于点E,如果PF=3cm,那么PE=__________.

4.如图所示,DBAB,DCAC,BD=DC,∠BAC=80°,则∠BAD=__________,∠CDA=__________.

5.ABC中,∠C=90°,AC=BC,DA平分∠CAB交BC于D点,问能否在AB上确定一点E使BDE的周长等于AB的长.请说明理由.

6.如图,∠B=∠C=90°,M是BC上一点,且DM平分∠ADC,AM平分∠DAB.

七年级教案范文第3篇

第一节

太阳辐射能

一、教学目标

1、知识目标:知道太阳是一个巨大的能源及太阳辐射几乎是平行的,了解太阳辐射能的主要形式,以及物体表面颜色和物体吸热能力的关系。

2、技能目标:学生初步感受探究的过程及探究的方法,体验知识的获取过程。

3、情感目标:通过走进科学等环节,学生提高学习科学、探索科学的积极性和兴趣。

二、教学重难点

1、教学重点:知道太阳是一个巨大的能源,了解物体表面颜色和物体吸热能力的关系。

2、教学难点:理解太阳辐射几乎是平行的、探究物体表面颜色和物体吸热能力的关系。

三、课前准备

太阳能照射灯、锥形瓶、温度计、橡皮塞、烧杯

四、教学过程

教师活动

学生活动

引入:人类的生存离不开什么?

配乐(理查德克莱德曼

-

梦中的婚礼)展示图片“生命之水、生命之气、生命之光”

“阳光普照下的大地”——万物生长靠太阳

板书:一、太阳是一个巨大的能源

我们再来看一幅图片,大家从左边的这幅图想到了那首诗?

请大家一起背一下这首诗好吗?

农民在太阳被晒的大汗淋漓,为什么呢?

那你知道哪些和太阳有关的知识呢?

问题1:刚才的图片中大家看到农夫和万物并没有和太阳接触,为什么可以感觉到太阳的光和热呢?

板书:1、传递方式:辐射

我们把这种辐射的能量称为太阳辐射能

拓展计算:太阳每秒钟发出的太阳能为3.86×1026焦耳,而到达地球的只占太阳能的22亿分之一,每秒到达地球的太阳能为多少焦耳?

相当于一年中全球总发电量的86000倍多。

问题2:太阳辐射能的主要形式是什么?

板书:包括光辐射和热辐射

问题3:投射到地球的太阳辐射是平行的吗?

地球获得的太阳辐射几乎是平行的。

为什么是平行的呢?

①让学生作出大小不同的两个圆,并用线连接,;②增大两圆的距离,再用线连接;③教师说明;④引伸;

(PPT演示)

问题4:刚才我们讲到太阳是一个巨大的能源,但是宇宙中有许多比太阳还要大,单位时间内发出的光和热比太阳还要多的恒星,我们为什么感觉不到呢?

我们生活中有没有感觉到离光源越远,所能接受的光辐射就越少呢?

我们可以用太阳能照射灯来做做看。

教师演示。

通过刚才的活动,你能得出什么结论呢?

但是老师还是有一个疑问:太阳到南北极与赤道的距离几乎相同,而气温却相差那么大呢?

我们还是用手电筒发出的平行光来代替太阳光来模拟一下。

用手电筒模拟。

活动一:我是设计师

展示农夫的图片,小组讨论,帮农夫设计衣服。

选取设计的好的作品,投影展示

颜色选择白色

活动二:探究表面颜色不同的物体与吸热的关系

现在老师把问题提出来了,你能不能用实验来验证你的猜想呢?请大家以小组为单位,完成探究,请记录员做好记录。一会我们来比一比谁设计的方案最好最巧妙。设计得最好的小组奖励给器材,进行实验。

1.取用两个相同的锥形瓶,加如相同质量,相同初温的水

2.

插入带橡皮塞的相同型号的温度计

3.其中一个瓶外壁用烟熏黑——?

4.放入阳光下晒一会(可用灯光代替)

活动结论:PPT展示

板书:一、物体吸热本领

1、与物体表面颜色有关

刚才我们讲了太阳辐射能,那么太阳辐射能在我们的生产生活中有哪些应用呢?

板书:2、应用

老师在网上收集了一些利用太阳能的装置,我们大家一起来看看它们在结构上有什么相同或相似的地方。

还能举出哪些例子和生活现象证明这个结论呢?

初试锋芒:新华网华盛顿2月6日电,一场百年罕见的暴风雪从5日下午起席卷美国中大西洋地区,首都华盛顿一带雪情最为严重,暴风雪致使地区交通陷入瘫痪,这将是华盛顿地区百年来最大一次降雪。

白雪反射太阳光,所以熔化慢,你有什么办法使雪熔化的快一点吗?(播放视频)

新世纪首次日全食光临非洲,为什么在发生日全食时,有气温明显下降,狂风大作,群星显露这些现象?(配以日全食图片)

走进科学:据国外媒体报道,阿布杜萨马托夫教授日前宣称,目前太阳已进入“冷却周期”。

探索自然之谜:庞然大物也无助——鲸鱼搁浅背后的无奈

小结:今天我学到了什么?(请学生进行)

课堂检测

水、空气、阳光

《悯农》

学生背诵《悯农》

(回答)

(回答)

太阳以辐射形式不断向周围空间释放能量。

3.86×1026焦耳÷(22×108)

=1.75×1017焦耳

光和热。

是。

日地距离远,且地球远小于太阳。

因为太阳是离地球最近的恒星,其他恒星离地球的十分遥远。

学生举例

点光源发出的光垂直到达被照面时,单位面积上接受到的光辐射随距离增大而迅速减小。

学生讨论后回答。

受照面上受到的辐射量还与倾角的大小有关,垂直照射时最强,倾角越小,单位面积上受到的辐射量就越小。

学生讨论、画图

(小组展开讨论)

(组长汇报)

学生实验。

物体的吸热本领与物体表面颜色有关:

白色物体不易吸收太阳热辐射,

黑色物体容易吸收太阳热辐射。

仔细观察图片

(观察后回答)太阳能收集装置都是深色的。

学生举例

撒盐

撒煤渣

月球把太阳光、热挡住了

学生听讲

激发对学习科学的兴趣

进行小结。

五、板书设计:

太阳辐射能

二、太阳是一个巨大的能源

1、传递形式:辐射

2、包括:光辐射

热辐射

三、物体吸热本领

七年级教案范文第4篇

教学主题

第1课 新环境,新起点

执教

教学目标

1.明确从小学升入中学,是人生历程的一个重要变化。

2.了解新环境,认识新同学,感受新生活,掌握适应新环境的方法,提高适应能力。

3.感受并理解人的成长是一个连续的过程,以积极的心态迎接新的挑战。

教学重点

提高学生的适应能力

教学难点

提高学生的适应能力

教学准备

课前需要了解学生在进入中学生活后的心理感受和需要

课堂设计

修改案

一、我诉我心

(1)阅读体验。让学生阅读材料,了解主人公的经历。

(2)分享交流。教师引导学生分享:进入中学后,主人公对自己的认识是怎样的?你怎样看主人公的变化?你在进入中学生活后有哪些感受?有什么困惑?

(3)总结归纳。在学生思考、交流的基础上,教师总结:进入新的环境,我们会面临很多方面的变化,会产生各种各样的感受,这些都是正常的。

设计意图:从学生生活经验出发,让学生体会到面对新的环境产生各种感受是正常的。

二、心海导航

(1)阅读思考。让学生阅读材料,总结归纳适应中学生活的方法。

(2)分享交流。教师引导学生分享:联系自己的生活经历,你采取过哪些方法让自己尽快适应新环境?

(3)总结归纳。在学生思考、交流的基础上,教师总结:对每位同学来说,我们都会经历一段调整自己原有认识和行为的过程。

经历这个过程,我们需要掌握一些方法,有些你已经尝试过,有些可能还不完全了解。后面我们进一步通过活动来帮助大家度过中学适应阶段。

设计意图:学生能够明确尽快适应中学生生活的方法。

三、活动在线

活动1 找不同

(1)引导学生思考:进人中学生活,我们都面临一个新的环境。你感受到中学生活和小学生活有哪些不同?请写在表格中。

(2)分享交流。分小组进行交流:我们认识到中学和小学有哪些共同之处?还有哪些不一样的地方?调节自己的心态和行为,适应中学生活,你有哪些建议?

(3)总结归纳。在学生思考、交流的基础上,教师总结:从小学

进人中学,是人生历程的一个重要转折点。面对改变,调整

心态、积极行动,可以帮助我们更好地适应新的环境。

设计意图:认识中学生活和小学生活的不同,分享适应新环境的方法。

活动2 我们的校园

(1)指导学生阅读材料和活动要求。

(2)画出校园平面图,并和同学可以让学生分享交流。教师邀请学生展示并介绍校园,分享平面图中最喜欢的部分,以及对自己三年初中生活的期望。

(3)总结归纳。在学生交流的基础上,教师总结:进人中学,我

们在新的校园里共同学习、共同生活,这是我们共同的家园,让我们尽快融入新环境,参与到丰富多彩的校园生活中。

设计意图:引导学生熟悉并了解校园环境,帮助学生更快地适应校园生活。

活动在线3 请你记住“我”

(1)教师说明活动目的和活动步骤,引导学生进行活动。

(2)分享交流。教师引导学生分享:你在这个过程中的感受是

如果发现什么?记住了多少同学的姓名?你还有哪些方法可以让自己更多地认识新同学?

(3)教师总结:记住新同学的姓名,意味着一段新友谊的开始。让我们积极行动起来,多结交些新的朋友吧。

设计意图:明白记住同伴姓名的重要性,通过活动尽可能多地记住同学姓名拉近彼此的距离。

四、小贴士

(1)指导学生阅读并思考提高环境适应能力的方法。

(2)教师总结:通过学习,同学们或多或少都掌握了一些方法,现在更重要的,就是把这些方法落实在行动上。

设计意图:掌握一些提高环境适应能力的方法。

感悟

收获

课后延展

鼓励课后多认识新朋友,尽快想办法记住更多人的名字,一遍认识更多的新朋友。

设计意图:学以致用。

板书设计

新环境,新起点

七年级教案范文第5篇

人教版7年级历史上试卷第20课北方民族大融合

一、选择题:

1、北魏统一黄河流域是在( )

A、3世纪B、4世纪C、5世纪D、6世纪

2、北魏最初的都城是( )

A、长安B、洛阳C、项城D、平城

3、建立北魏的少数民族是( )

A、鲜卑B、匈奴C、羯D、氐

4、北朝最后一个王朝是( )

A、北齐B、北周C、东魏D、氐

5、孝文帝将鲜卑族姓氏改为汉姓,把姓独孤改为姓( )

A、贺 B、元 C、刘 D、穆斯林

6、北魏孝文帝改革措施中,最能促进民族融合的是( )

A、政府把土地分配给农民 B、迁都洛阳

C、官吏按季度领取俸禄 D、说汉语,穿汉服,与汉族通婚等

7、下列曾经统一黄河流域的朝代是( )

(1)曹魏(2)南朝(3)西晋(4)北魏(5)北朝

A、(1)(2)(5)B、(2)(4)(5)C、(1)(3)(4)D、(2)(3)(4)

8、起源于北方游牧民族的裤褶服,逐步成为黄河流域南北各族流行的服装,这个历史现象反映出南北( )

A、生产技术相互影响 B、生活习俗相互影响

C、生活、饮食习惯相互影响 D、民族融合成为趋势

9、以下哪件事加速了北方封建化的进程( )

A、北魏统一黄河流域 B、北魏迁都洛阳

C、北魏孝文帝改革 D、北魏与汉族通婚

10、下列不是北魏孝文帝迁都原因的是( )

A、平城气候干旱,出产的粮食不能满足都城众多人口的需要

B、孝文帝羡慕洛阳的繁华

C、迁都洛阳有利于鲜卑政权学习和接受汉族先进的文化

D、迁都洛阳有利于北魏对中原广大地区的统治

二、填空题:

北魏孝文帝迁都洛阳后的改革措施

(1) 朝廷中必须使用_____语,禁用_____语;

(2) 官员及家属必须戴_____服饰.

(3) 改鲜卑贵族姓氏为_____姓氏,拓跋改姓_______.

(4) 鼓励鲜卑贵族与汉族贵族_______.

(5) 采用汉族的_______、________;

(6) 学习汉族的礼法,尊崇_______,以_______治国.

三、材料分析题:

魏主下诏,以为“北人谓土为拓,后为跋。魏之先出于黄帝,以土德王,故为拓跋氏。夫土者,黄中之色,为物之元也,宜改姓元氏”。

——《资治通鉴》

请回答:

(1) 魏主指谁?

(2) 本诏提出了什么改革?是以什么为依据的?

(3) 改姓前后他的名字有什么变化?

人教版7年级历史上册试卷第20课北方民族大融合参考答案

一、选择题:

序号 1 2 3 4 5

答案 C D A B C

序号 6 7 8 9 10

答案 B C B B B

二、填空题:

(1)汉语 鲜卑语 (2)汉族 (3)汉族 元 (4)联姻 (5)官制 律令 (6)孔子 以孝

三、材料分析题:

(1)指北魏孝文帝

(2)本诏提出改姓。 鲜卑族的祖先是黄帝

(3)改姓前为拓跋宏,改姓后为元宏。

看了“人教版7年级历史上册试卷第20课北方民族大融合”的人还看了:

1.七年级上册历史北魏政治和北方民族大融合教案

2.七年级历史上册单元测试题

3.初一历史北方民族大融合教学反思

七年级教案范文第6篇

(二〇二一年七月十一日)

本学期,教导处在学校领导的领导下,全面落实县局“四个一目标”,以强化教学管理为主题,以提高教育教学质量为目的,基本完成本学期各项工作。现将本学期教导处工作情况总结如下。

一、抓学习,促业务

为加强教师的业务学习,努力提高教师的综合素质,教导处对教师假期业务学习笔记进行了检查、评分、签字、盖章。积极选派教师参加各类外出培训活动,开阔视野,增加见识,转变理念,改进方法。

二、抓常规,促管理

一是严格执行国家规定,强化教学法规意识,加强课程计划的执行和管理,按照国家课程标准,开足开齐教好国家课程,在此基础上,进一步完善和优化学校阳光2+1特色课程及德育美育课程,有效推进国家课程与校本课程的有机结合,相互补充。二是细化学籍管理,专人负责,电子化管理,严格把控学生流动状态,对转校学生,及时督促按规定办理转学手续,做到即转即办。落实“控辍保学”目标,积极开展清零行动。本学期,教导处明确规定,学生学业成绩评定严格按照县局核定的应考人数计算,杜绝因教育功利思想和教育方法不当造成学生随意流失现象。同时对疑似辍学学生,教导处统一部署,先后两次安排教师入户走访,动员学生返校。三是切实加强教师日常候课、上课、坐班、早晚自习跟班的巡查工作,严格教师考勤,做到周统计,月公布,进一步规范教师日常工作行为。四是切实做好特殊教育工作,学校特教资源室专人负责,对特教对象登记造册,制定特殊教育方案、计划、活动内容,做好活动记录。对因身体原因不能到校上课的特殊学生,每两周一次进行了送教上门活动。

三、抓检查,促落实

本学期,教导处精心制定方案,合理安排人员,对教师的教案编写、作业批改、听课记录进行了2次全面集中检查,进行量化评分,作为教学过程年度考核依据之一。对教师的教学计划、读书计划、业务学习笔记、开校第一课教案进行了及时的检查、签字、盖章。每次检查后,教导处都认真总结,如实反馈,在肯定优点的基础上,特别指出存在的问题,如二次备课流于形式,敷衍了事、教学反思肤浅、听课笔记闭门造车、学生作业书写不规范、作业布置不精、作业批改不细、作业纠错不实等,促使教师发扬优点,改正不足,将各项教学常规工作落实到位。

四、抓听课,促改进

深入课堂听课,进行课堂观察,是诊断教师课堂教学效果,促进教师不断优化课堂教学结构,改进课堂教学方法,提高课堂教学效益的重要手段。本学期,教导处会同教研室先后组织进行了由学校领导牵头、分学科听课的历史组对比教学研讨、生物组分组实验教学展示、七年级语文教学研讨、化学分组实验教学展示、八年级语文组教学研讨、物理组分组实验教学展示、八年级英语对比教学研讨、七年级数学对比教学研讨、政治组对比教学研讨、七年级英语对比教学研讨、八年级数学对比教学研讨、地理组对比教学研讨等共计12项教学听课研讨活动。全体教师在活动中积极听课,相互学习,取长补短,不断改进教学方法,提高教学水平,同时,也促使教师完成学期规定的听课任务。

五、抓考试,促提高

加强了考试工作的管理,严格学生学业检测。本学期,精心组织进行了假期作业检测、期中学业水平检测、七年级期末学业全县抽测,适时组织各年级阶段性学业检测,做好试题命制、监考、阅卷、成绩分析等各项工作,促进教学工作的有效开展。强化中考复习备考工作,扎实做好中考体育测试项目的强化训练,顺利进行中考体育测试,取得了优秀成绩。全力以赴打好文化课攻坚战,制定复习计划,落实复习策略,紧扣复习进度,精选复习内容,提高复习实效。组织进行了三次九年级联考,尤其是在九年级各学科组的积极配合和全体教师的大力支持下,我们提前着手,及早准备,顺利完成了三次联考的各项工作。每次测试后,及时组织分析研讨,针对发现的问题,调整复习策略,改进复习方法,确保复习实效,提高教学成绩。

六、抓反思,促改进

本学期以来,教导处全体人员在学校领导的指导下,顺利完成了各项工作,但仍然存在明显的问题与不足。一是工作思路僵化,没有主动创新,只有被动应付,工作效率低下。二是教学过程管理时紧时松,犯“冷热病”,不能持之以恒,形成常态。三是教学常规检查形式固定,方法单一,缺乏机动灵活,时抓时促。

七、其他工作

七年级教案范文第7篇

教师工作总结

七年级是一个过渡年级,又良莠不齐,有时会存在一些“尴尬”的地方。比如,从七年级开始识字不是教学重点,但生字学习对一部分学生来说确实又有困难,没办法轻视;阅读应该逐步成为学习的重点,但由于学生认知水平的局限,对问题的理解不够深入、不够全面,阅读学习的“度”很难把握;初一年级开始练习习作,不拘形式的写出自己见闻、感受和想象。但新教材中跨越太大,学生一下子对作文感到非常头疼,老师的指导有时显得苍白无力……

一、钻研教材、了解学生,一切从实际出发

教材是学生学习、教师教学的依据,如何用好、用足教材,让学生喜欢教材、喜欢学习,是首先值得考虑的问题。在对教材、教参深入研究后我发现新教材更注重对学生学习习惯、学习能力的培养,对一些语文知识点要求不够清晰、明确。如,本册教材注意培养学生预习习惯、边阅读边思考的习惯、通过各种方法理解词语的能力,注重学生对课文独特的感受。但对一些知识点在练习中虽有所反映,要求却不够明确,如标点符号的使用、比喻句、疑问句、反问句、设问句的了解、句式的训练等。有了对教材较为正确、清晰的了解后,在教学的过程中我就能扬长避短、课内外互相补充,使教材更加完善。

教材中的阅读课文,针对不同的教学目标、学习要求如何与学生的学习实际相一致,不至于挖得深、学得难,让学生觉得无话可说、无感可发。这又是另一个摆在面前的难题。我觉得这时教师就要对你的学生真正地有所了解,知道什么对他们来说是有难度的、什么是他们感兴趣的、怎样设计通过他们的思考、合作会有真正的提高。只有这样,在设计教学方案时教师才会有一个正确的教学预测,使教案更贴近学生、更合理。我想,这也是从学生的“学情”出发进行备课的一个方面吧。当然,在课堂教学过程中,还要从实际出发,根据学习情况不断调整。

七年级教案范文第8篇

课堂的导入方式,因教师的教学风格、教学对象、教学内容的不同而不同。在平时的英语教学中,我认为可以从看、问、听、说、论、玩等几方面进行课堂导入。

一、 以看导入

通过实物、卡片、教学挂图、简笔画、多媒体资料等直观教具导入。这种导入方式比较简单,容易调动学生的积极性。比如,在七年级上册Starter Unit 2 What??s this in English? 这一单元中,我们可以边拿着同学们手中的学习用品或卡片,边问“What??s this in English?” “It??s a pencil.”来导入新课。在Unit 6 Do you like bananas? 这一单元中,我们可以出示苹果、香蕉、草莓等真实的食物问“What??s this in English?” “Do you like it?”, 学生们看到自己爱吃的水果一定会情绪很高,教师再将这种高昂的情绪拉到学习中来,还怕调动不起他们的积极性来吗?

二、 以问导入

通过教师与学生之间的问与答来导入。通过师生间的互动来活跃课堂气氛。例如,在学习方位介词与there be句型中,给学生看一些小区图片之后,可以提问: “What can you see behind the hospital?” “I can see a supermarket.” “Is there a school behind the hospital?” “No, there isn??t.” 这样,就非常自然地引入了新句型。在七年级下册Unit 1 Where is my pen pal from? 中,通过呈现明星照片提出问题: “Who is he?” “Where is he from?” “Where does he live?” “What language does he speak?” 通过这些一问一答的形式引入到新课程的学习当中,同时也完成了本单元的句型教学。虽然这种导入方式简单可操作,但学生只能根据问题来寻找唯一答案,所以比较适合句型教学和机械操练。

三、 以听导入

通过听音乐、歌曲来创造浓郁的英语学习氛围并由此导入新课程的学习。例如,在学习七年级下册Unit 3 Why do you like koalas? 这一单元时,可以听“Animals song”; 在八年级Unit 5 If you go to the party, you will have a great time. 中可以听“If you??re happy.”; 在九年级Unit 6 I like music that I can dance to. 中可以听一些轻柔与欢快的音乐。让学生感受不同的音乐可以给人带来不同的感受,从而在新句型的学习中能够各抒己见。需要注意的是,所选歌曲应该与本课的主题相吻合,在欣赏音乐的同时作为课程的铺垫,使学生能明白课程的主题。

四、 以说导入

以“说”导入可以是说故事引入主题,也可以是说唱的方式导入主题。学生通过说唱chant的内容,并配合身体动作,效果会更好。例如,在学习七年级下册Unit 7 What does he look like? 这一单元时,我将讨论人物的形容词编成歌瑶, “Tall, tall, tall, make yourself tall. Short, short, short, make yourself short. Long, long, long, make your arms long. Short, short, short, make your arms short. Big, big, big, make your mouth big. Small, small, small, make your mouth small.” 学生边说唱歌谣边做动作,导入轻松而又自然。相对于其他的导入方式, chant的优点在于具有更强的趣味性、学生参与的广泛性、实用性和可操作性。

五、 以论导入

教师根据所讲的内容,适时引入话题展开讨论。例如,在谈论rules这一单元中,第二个课时初我就让学生针对What do you have to do at school/at home/when you are ill? 这三个问题进行自由谈论。在谈论个人喜好这一单元,我先让学生收集各种蔬菜、水果、饮料、食品、肉类的名称,并且用新句型What kind of ... would you like? 与他们进行交流、谈论。另外,师生之间的相互问候也可以变成一种导入形式。在新课前几分钟,教师可以和学生随意谈论天气、日期、学生的心情、学生到课情况等,使得学生在不知不觉中进入英语学习的状态。

六、 以玩导入