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 文章中心 > 版画教案

版画教案

开篇:润墨网以专业的文秘视角,为您筛选了八篇版画教案范文,如需获取更多写作素材,在线客服老师一对一协助。欢迎您的阅读与分享!

版画教案范文第1篇

[关键词] 儿童版画;特色;开发;校本课程

一、“儿童版画”校本课程提出的背景

张槎中心小学的学生约有40%是土生土长的佛山人,在佛山居住的约有50%。他们从小就受到佛山版画文化的熏陶,对版画有着特别的感情,对学版画有迫切的愿望。学校曾做过调查:90%的学生都喜欢版画。

经验证明,好的环境是教育的良田沃土。很多学生在良好的氛围中,表现出学习版画的强烈兴趣,创作出的作品充满童趣,在各级竞赛中均获好成绩。

学生的家长同样对学校开设版画课程感兴趣,他们十分支持学校的举措。而作为版画之乡的后代,孩子们完全有责任早一点、多一些接触了解版画,了解本地优秀的文化传统,继承和发扬本土文化。

学生的喜爱和家长的支持,是学校开发“儿童版画”校本课程的坚强后盾。

本课题所指的“儿童版画”课程,是以国家设置的美术课程的要求为基础,以传承与发展佛山版画为主旨,立足于学校,利用本土资源,自主开发的校本课程。一年级先进行吹塑版画、KT版画教学,二至六年级进行铝塑板版画教学。对学生传授版画基础知识,培养学生基本版画技能和版画鉴赏能力,增强他们的审美意识,提高他们的审美情趣。

二、“儿童版画”校本课程实施的目标

1.促进学生综合素质提升

“儿童版画”校本课程实施可以开拓学生的创新思维,发展学生的爱好、个性,开阔学生的视野,促进学生综合素质的提升。

2.促进教师的专业成长

通过“儿童版画”校本课程的研究与开发,可以促进教师的专业成长与发展,有利于建立一支具有校本课程开发和实施能力的骨干教师队伍,为总结提炼出校本课程的开发、使用和评价机制打下坚实基础。

三、“儿童版画”校本课程实施的举措和过程

近年来,学校实施“特色带动、整体推进、全面发展”的办学策略,坚持走“在普及的基础上提高,以打造特色引领发展”的办学之路,蓬勃开展丰富多彩的版画教育活动,充分发挥其在促进学生个性自主和谐发展和身心素质全面提高上的功能,进一步深化素质教育。

1.传承中创新,阶段式推进,夯实“儿童版画”的课程根基

版画教育在学校有着传统优势,版画特色创建十多年来大致经历了以下三个阶段。

第一,从版画兴趣小组起步。1996年,学校开设了儿童版画兴趣小组活动。通过兴趣小组活动,培养了一大批有特长的学生,为版画教学的深入开展打下了良好的基础。

第二,从版画兴趣小组到版画实验班。如果版画教学只停留在兴趣小组活动这一层面,成为极少数学生的“美味佳肴”,实在是一种资源的浪费。要是能以班级授课的形式,让更多的学生系统地学习版画,将是更有意义的行动。得到学校领导的支持后,版画实验班就开始了“摸着石头过河”的实验。校长牵头成立了课程开发小组,第一件事就是开展调查,向学生发放“增设版画课问卷调查表”。当了解到90%的学生选择喜欢版画时,无疑给学校开设这一课程带来莫大的鼓舞。学校领导果断决定:把儿童版画作为学校的校本课程来开发,以二、三年级四个班作为试点,每学期增设三到四节版画课。版画课教学主要由美术教师兼任。学校尽力为课程的开设提供条件:购买版画机、版画工具,设专用教室等。一年后,对版画实验班教学进行了总结,收获良多。实验班学生反映最喜欢上的课就是版画课。

在学校版画实验班开设和教学的进程中,国家基础教育改革也在不断深入,可以令人欣慰地看到,学校版画实验班的开设与当代美术教育思潮不谋而合。版画实验班的开设、探索和研究的成功,增强了学校普及版画教学的勇气和信心。2009年9月,版画课程正式在学校各班全面铺开,并同步开展了以版画教学研究为主题的教科研课题研究

2.科学化研究,规范化管理,提高教学绩效

“儿童版画”课程有效实施,关键是对课程目标、内容、教学、评价等方面进行扎实深入的研究,加强校本课程的管理。为此,学校作出了不懈的努力。

一是制定《儿童版画课程纲要》。学习《基础教育课程改革纲要》和《美术课程标准》,从儿童版画课程的性质与特点、课程总目标与子目标、课程内容及其结构、课时安排与师资配备、课程资源的开发与利用、教师培训与提高方式、课程的管理与实施、课程评价建议八个方面研制出“儿童版画”校本课程实施纲要。

二是确定“儿童版画”课程的目标和内容。儿童版画有利于与佛山版画文化的融合,有利于学生在积极的情感体验中提高想象力、创造力。儿童版画课程内容设置贴近学生实际,着眼于学生的发展,使“儿童版画”课程成为承载绘画、手工、人文精神和审美能力为一体的课程。

三是编写“儿童版画”教材。把岭南版《美术》教材中的吹塑纸版、佛山市乡土美术教材中的手工和儿童版画特色结合起来,加以延伸、改编、创造,形成“儿童版画”教材的雏形。

四、“儿童版画”校本课程实施的成果

版画教育既是学校创特色的一个有效载体,又是全面实施素质教育的一个切入点。多年的版画教育探索,有力地推动了学校的课程改革,极大地促进了儿童身心的和谐发展以及教师的专业化发展,成功地驱动了学校特色和品牌的创建。

1.促进了学生的全面发展

首先,学生通过版画学习,融入民族文化和本土文化情怀,增强民族自豪感。由于版画教育传承和发扬了佛山木版年画的本土文化,是一种乡土艺术,因而能直接触动孩子的情感中枢,震撼他们的心灵。

其次,学生通过版画学习发展了动手、动脑等综合能力。在版画学习过程中,学生需要用眼睛来看,用手刻画、拓印,用脑袋来创造等。版画教育培养了儿童的多方面能力,促进了学生个性化和社会化发展。

此外,学生通过版画学习培养了执着追求的精神、持之以恒的品格。版画作品都不是一节课两节课就能完成的,大多数作品需要一段较长的时间来完成。在这过程中,只有认真对待,持之以恒,不断地琢磨、反复地练习、重复地制作,作品才能渐渐成型。不少学生在学习中,培养起了对待艺术的执着追求的精神。

2.提高了教师的专业化水平

一是教师练就了编写教材能力。儿童版画校本课程开发初期,并无完备的教材,这就要求编者(教师)不仅会教书,还要在完全没有现成课本的情况下广泛搜集材料写出教案,教师编写教材的能力就这样培养出来了。

二是教师提高了实施课程能力。由于儿童版画课程只是基于学校多年开设兴趣小组所取得成果的基础上而开发的,因而没有现成的教学经验可供参考。学校结合儿童的需要,创设学生喜欢的教育教学环境,实行开放性教学,引导学生或独立操作,或小组合作,主动参与学习,在实践中感受儿童版画作品的艺术魅力,体验成功的快乐。

儿童版画校本课程的开发,促使教师在教育教学实践中注意反思、研究自己的行动,将教育经验上升为教育理论,并反过来指导实践,从而提高了教育研究能力。

美术科组的老师在儿童版画课程研究中专业水平提升很快,产生了一批质量较高的论文,辅导能力有了长足的进步。上的版画课多次获省、市、区美术优质课奖;对外公开版画研究课几十节,获得同行、各级领导的好评;在各级刊物多篇,论文获奖的有二十多篇;课题组老师已编写了《儿童版画》校本教材,并把学校在校本课程开发中的经验与阶段性成果整理归纳成书,书中从课程目标的设计到内容的组织,从课程的实施到管理评估,从途径的探索到方法的选择,呈现出一个校本课程开发的全过程,还整理出《案例集》《教案集》《论文集》《学生版画作品集》《活动影集》等系列成果集。编写小组的成员,直接参与了版画特色课程的实验,有实践的亲历和感悟,所以书中无论是选题的确定、观点的提炼、案例的选取、问题的列举,尽可能反映最新的、最前沿的特色课程研究成果。儿童版画教育成果的整理,也提升了学校版画教育的品位。

3.驱动了学校特色和品牌的创建

首先,版画进课堂,推动了学校特色的发展。版画课程作为全校学生的必修课,正式排入课程表,成了学校课程改革特色的组成部分。

版画教学在推动本学科发展的同时,还给其他学科带来创作的灵感和发展的空间,如:舞蹈队以佛山版画为脚本创编舞蹈《版趣》;信息技术组也以版画为内容制作网页《版画童印,浸润人生》,获禅城区中小学生网页制作比赛一等奖。佛山古镇的剪纸、版画资源、人文资源、地理资源、科技资源,成了老师和同学特别关注的对象。如:南风古灶、创意产业园、民间艺术社、工艺美术厂等,都已成为同学考察的基地,成为放飞研究成果的舞台。《版画悠扬,浸润人生――版画对小学生素质发展的科技实践活动》报告荣获佛山市第27届青少年科技创新大赛二等奖。“儿童版画”课程的开设有力彰显了学校的办学特色。

其次,版画课程提高了学校的影响力。一是国际影响深远。2010年,由英国梅德韦市政府语言教育顾问塔拉・迪维雅、英国总领事馆文化教育处、各学校校长等100人组成的英国教育代表团深入课堂听了学校的校本课程版画课、参观了学校的版画作品展览。通过版画特色课程展示了传承佛山传统文化的情怀,给客人留下了美好的印象。2009年,香港教育局组织初中及高小学生200多名师生到学校进行了“同根同心,和谐共进”禅港学生交流活动,受到港方的赞赏。再就是社会影响大,示范辐射广。2008年7月,“古灶小学学生木刻版画展”在佛山市图书馆展出。2011年3月2日~11日学校在佛山图书馆开办禅城区首个小学生个人书画展――“双子星”书画展,引起了本地各大媒体的竞相追捧。佛山电视台、《佛山日报》、《珠江时报》、《新快报》、《南方都市报》等均对此做了专门的报道。2012年4月9日,学校的版画特色项目受邀佛山公共频道“快乐班会”节目录制,这次受邀,是社会各界对学校版画特色教育的高度认同,充分展现了学校素质教育的成果。2008年,禅城区教育局在学校举办版画教学现场会。2011年,学校在禅城区“特色化办学工作动员会暨特色教育工作现场会”上,作题为“画魂乐韵,艺术育人”的版画特色书面经验交流。学校积极开发出“儿童版画”“儿童民乐”等多个系列校本课程,取得可喜的特色成果。学校先后接待了区内外多批校长、同行到学校参观版画特色教育,示范一方,影响一片。

五、“儿童版画”校本课程实施的反思

1.儿童版画要不断推陈出新

在今后的儿童版画教学中,学校将引领学生恪守艺术创作的精神,不断推陈出新,始终将艺术之根扎在生养自己的这片土地上,用版画叙事,用版画言情,用稚嫩的技巧探究佛山的历史文化,展示当地人的生命轨迹,用积极的建构方式来获得对民间艺术的重新认识和对民族文化的基本信念。

2.儿童版画要助力区域课程特色的形成

儿童版画的开发也让学校重新审视身边的教育资源。学校身边有着很多本地的特色资源,这些宝贵的资源需要大力去发掘,把它规范化后成为独特的教育资源。“越是民族的,越是世界的!”立足于本地,充分发掘本地资源,发展本土文化,正是二十一世纪我们的教育目标之一。

参考文献

[1]潘菽.教育心理学[M].北京:人民教育出版社,1980.

[2]杜卫,等.儿童美育概论[M].武汉:华中理工大学出版社,1995.

[3]林崇德.教育的智慧[M].北京:开明出版社,2001.

版画教案范文第2篇

关键词: 小学美术教学 教材创新策略 合作学习

一、注重多媒体的引入

信息技术的发展,使得多媒体被广泛应用于实践教学。在小学美术课堂上,引入多媒体技术是由美术学科的特点决定的。美术是视觉与心灵的结合,其线条、色彩、空间、形象都是视觉的感应。美术是通过媒介形象化的过程,媒介是美术的重要载体。比如,在教授《戏剧脸谱》时,为了使学生审美与情感升华,让学生对我国传统脸谱有直观综合的印象,激发学生的想象力与兴趣,结合新课改要求,我改变原来学生被动接受绘画的方式,由技能变为自我的主动想象。于是搜集了一些戏剧视频及相关脸谱,以动静结合,让学生了解我国脸谱文化。如播放《四郎探母》时,进行了课堂导入,着重让学生关注脸谱特点。学生表情惊讶,说图形夸张。我说今天我们学习戏剧脸谱,大家要好好观察。然后播放包公、关羽图片,让学生辨认,并说出区别。课件播放完毕,学生兴趣盎然。我为学生罗列了相关步骤,供他们参考。多媒体教学是突破教材的教学,图形的动态直观展示,提升了学生的创造力与想象力。当然,多媒体教学应该有选择性地运用,在展示的空余,更应让学生的动手实践。

二、课堂教学异策划

差异,是个人区别于他人的显著特点。人的兴趣、能力、目的与理想各有不同,教师应该提高认识,进行差异化教学。美术流派多样,如形式主义、再现主义、意向主义等。教师教案设计应该综合分析各种因素,从变化的角度把握学生差异,及时寻求对策,提高教学质量。如在教授《会飞的玩具》时,教师可根据不同学生的能力及偏好,让他们各自发挥。有的进行彩笔绘画,有的则折叠实物模型,这都是可以的。同时,如果为了实现课程教学目标,可让学生进行统一主题的创作,教师放开限制,让学生充分发挥。在贺卡设计中,我并没有统一要求贺卡的类型,鼓励学生自主创新,随意发挥。在课后,我收集了大家的创作,包括节日卡、年卡,发现学生创意强,并无雷同,潜力无限。

三、突出学生的主体地位,开展合作学习

学生是教学主体。在学习中收获成功,学生精神愉悦,思维灵活,兴趣得到提高。合作学习是学生间交流、教师间指导的以学生为主体的学习。在日常教学中,作业大多由学生独立完成。在一次美术教学中,为了考验学生,我提出将学生分为若干个组,组员间商量绘画内容,最后组员接力在黑板上画出来。这样学生异常兴奋,热烈讨论,相对平时个人完成来说,大家有了表演机会,都想争个你强我弱,迫不及待。随后我示意大家安静,在绘画中,其中前三组为常见风景画:人物、房、树、月亮,第四组为零散文字与线条糅合的抽象图形,内容并不明确。我问此画的意义如何。学生答:“单从画面构成上看,此画的确复杂多变,内容难以揣摩,或糟糕透顶。但我们正想表现现实世界的复杂,未来的不可预知。”这幅画与其他不同,更特别与创新。我一听,被他们的想法震惊,因为单从画面看,画质太过粗糙,线条也不完美,但思想值得表扬。在以后的教学中,我都采用合作学习方式,而且《步行街》、《纸贴画》等手工课完成效果出色,作业质量提升。在合作学习过程中,学生加强了交流,改善了同学关系,突出了合作的重要性。

四、注重教材创新

注重对小学教材的创新,结合具体课程,扩大教学容量。在书写教案前,教师明确学生的兴趣爱好,结合课时数,扩充教材内容,使课程与学生实际相联系,并明确教学重点、需要解决的难题,考虑教学形式,注重单元课时的安排。比如,在小学课程纸版画单元中,因为其要求高,材料制作复杂,学生难以有效把握,所以我增加上课时数,使学生提高认识。首先,从版画的特点入手,从宏观上把握,教师带领,熟悉材料与制作流程。随后让学生自主创作或合作练习,最后总结单元作业。在原有两课时的基础上,增加四课时,提高学生的认识程度,从肤浅到深入,理解力提高,制作纸版画更快速。同时,也可在作业材料上创新,如线条画的创作,除画笔外,还可增加麻线、毛线、包装线等,从平面与立体上让学生理解“线”的概念。这样虽然比较耗费课时,但学生能力得到提高,加深了理解,完成了教学任务。

另外,教师还应该改变原有的绘画评价,摒弃“标准答案”,以平价合理、宽容、多样为准则,鼓励学生大胆创作,发挥个性,让学生各尽其能;创造和谐平等的轻松氛围,加强师生交流,让学生敢于发问,愉快地画出灿烂的微笑。

小学生想象力丰富,美术给了他们想象外显的平台。美术在促使学生自由想象方面有独特的作用,虽不能创造惊艳之作,但却很好地锻炼了学生的抽象思维。在课堂教学中,教师应该积极发掘更多的教学模式,寻求教学创新化,培养学生对美术的兴趣。

参考文献:

[1]王福环.小议小学美术课堂创意教学[J].新课程(教研版),2013(4):95.

[2]侯卓见.小学美术课堂创意教学策略初探[J].才智,2013(17):29-29.

版画教案范文第3篇

1 课堂提问究竟要达到什么样的目的和效果

从表面上看,教师可以通过课堂提问发现问题,启发学生思考。但这样的理解毫无疑问是浅层次的,仅仅出于这样的理解而设计的课堂提问必然过于简单而生硬。在认真研究《美术课程标准》之后,我们完全可以让课堂提问实现更深层次的目的,达到原来意想不到的效果。

1.1 课堂提问可以调动学生的学习情绪,提高学生对课堂的参与意识

新奇有趣的提问,能启迪学生的智慧,激发学生探求问题答案的强烈愿望,提高学生对课堂的参与意识。在上《商品包装的色彩搭配》一课时,有位老师按部就班地先提问:商品包装色彩搭配的目的是什么?这一提问没有在学生中产生明显的反响。有几位学生举手,老师选了其中的一位让他回答,其答案大体上是对课本上有关文字的复述。为了避免出现这样的结局,我在上这一课时,先用白塑料瓶装了一些果汁,然后提问:“我这里的果汁虽然很好喝可很难卖出去,大家帮老师出出点子,给它设计出色彩诱人的包装,行不行?”问题一提出,学生们都感到非常有趣,齐声说:“好!”紧接着我先布置大家讨论:要想果汁的包装色彩诱人,在设计的时候要考虑到哪些问题呢?学生们热烈讨论。对于商品包装色彩搭配的目的这一问题我则留到快下课时才提问。结果这节课在这种探究的气氛中轻松展开。

1.2 课堂提问应该有助于建立起平等融洽的师生关系

美术课堂上,教师要做学生的朋友,与学生建立起平等互动的关系,善于从学生角度出发,提炼选择有启发性的问题,创造良好的艺术学习气氛,为学生提供广阔的思维空间。所以,课堂提问的设计要以学生发展为本,注意趣味、层次、灵活。此外,提问应由浅入深,层层递进,兼顾不同层次的学生,使学生有信心回答问题,并能在解决问题的过程中受到启发。

1.3 课堂提问可以培养学生自主探究学习能力

教师在进行课堂提问时就要注意提问的时机和提问的语气语调,以及掌握好提问的方式与技巧,在提问后给予适当的评价,通过设疑、激趣、引思,发展学生思维,引导学生层层深入地主动探究。

2 为什么课堂提问有时成了变相的讲述

《美术课程标准》要求我们应注重教学活动中学生的积极参与,努力激发学生有主体精神,克服以往以教师讲述为主的弊端,我们的一些教师出于对新课标理解的偏差,只是从表面上将基本知识与技能的讲述变成了一个又一个的提问,例如在设计《单色版画》一课的教案时,有一位老师先从印章的原理引入,紧接着就提问:如果我想要印一幅画,可以怎么做?学生在对单色版画还缺少必要的了解的情况下,对这一问题的回答要么是感到十分困难,要么就是十分单调地回答:“像印章一样印出来”。其实这位老师倒不在乎学生怎样回答,而只是用提问的形式开了个头,下面便开始了他关于单色版画制作方法的讲述。并且其过程也是以提问开始,如:什么是版画?制作单色版画的工具材料有哪些?单色版画的制作方法如何?等等。这样的课堂提问,既不考虑学生的知识能力基础,又不考虑学生的生活经验。它只是为了完成教师既定的教学任务而设计,其实是一种变相的讲述,学生只能被动地接受。因而,这样的提问根本不能发挥学生的主体精神,吸引学生的积极参与,而只能导致学生反感。

3 有些课堂提问过于专业化

由于我们现在的教师大多受过高等院校的专业化技能训练,有时在自己的教学实践中会不知不觉地把老师教自己的一套或多或少地搬到初中美术课堂上来。可是,我们的学生并不是美术专业的学生,现在的《美术课程标准》也一再提醒我们要把握好教学内容的难度,避免把一些理论和技能讲得过分专业。因而在设计课堂提问时,我们应认识到过分专业化的提问不仅是多余的,而且会使大多数学生忘而却步。

4 你的提问脱离了学生的生活经验了吗

曾经有一位老师在讲雕塑时为了结合学生身边的实例,列举了三件雕塑,其中一件雕塑在离他们的班级50到60公里的外市,另两件雕塑在本市的偏远乡镇,然后提问:你认为它们美吗?它们有什么特点?结果不少学生说不知道。还有一位老师在讲纸浮雕时,先让学生简单讨论了一下纸张的加工方法,接着提问:如何让纸立体具有一定的美感?学生们对这样的问题普遍感到难以回答,只能保持沉默。试问:如果我们的老师设计的提问都这样脱离学生的生活经验或者过于宽泛,那久而久之,还有多少学生会喜欢回答问题,还有多少学生会喜欢上美术课呢?

5 在课堂上,学生有向老师提问的习惯吗

艺术教育的最终目地,是让学生对艺术产生兴趣,在学习过程中学会自己去获取艺术知识、发展各方面综合能力,做到自己能发现问题,提出问题,分析问题,解决问题,为终身学习获得基础。作为教师,我们要鼓励学生们大胆提问,发现藏在周围的问题。长期以来初中美术课堂上存在着这样的几种情况:教师讲得太多学生没有时间提问;教学内容过于简单,学生没有疑问;教学内容超过学生的接受能力,学生没法提问;课堂教学缺乏民主的氛围,学生不敢提问或还没有养成提问的习惯。

版画教案范文第4篇

如何在欣赏教学中实施素质教育,培养学生的审美素质,让学生主动参与,真正达到欣赏教学之目的?可从以下几方面入手:

一、 欣赏备课要贴近学生实际 教案实用好用

在实际的教学工作中,教师发现学生对所欣赏的作品提不起劲看,就是认真的同学,也没有了欣赏的激情,对教学目标的达成,大打折扣。另外,学生一直以为,欣赏的作品是大画家画的,我们没有这样的水平,对范作有距离感。

找到了在欣赏教学中学生的动态、想法,我们就可以对症药了。如在教学《漫画欣赏》一课中,本来课本中的范画就少,学生早就看过几遍了,没有新鲜感,更何况,书本中的范画儿童味不足,时代感也不强,在备课中,教师可以补充一些充满童趣的,具有强烈时代感的漫画,利用多媒体展示给学生欣赏,使学生感到很有吸引力、新鲜感,学生欣赏的兴趣就又提上来了,记得有人说过,兴趣是最好的老师,既然兴趣有了,还怕学不好吗?

因此,根据学生实际,选择好欣赏对象可以说是一堂欣赏课成败的关键。

二、欣赏要让兴趣吸引学生主动参与 学习有滋有味

爱因斯坦说:“对于一切来说,只有热爱才是最好的老师”。对于美术,尤为重要,只有学生有了浓厚的兴趣,才能使美术教学更顺利地完成,提高教学质量。

小学生比较单纯、真诚,能随感而发地表达自己的情感,并且想象力与创造力特别丰富,对画画非常喜欢。这些因素,正是培养学生欣赏兴趣的好时机。

用哪些方法来激发学生的兴趣呢?设问、小故事、小品、展示教具、录音等,都是激发学生兴趣的好方法。如:在三年级《纸版画欣赏》中,首先问:你知道纸版画有什么作用?学生会猜出很多孩子气的答案,这时,教师组织学生欣赏,学生就会很投入,直到找到自己认为正确的答案为止。这就是设问激起了学生欣赏的欲望。用录音引人,效果也很不错。如:第十一册的《革命历史画欣赏》一课中,首先播放开国大典的录音,后请同学们想象开国大典的盛况,然后出示董希文的《开国大典》,比一比,找一找董希文的《开国大典》优点时,感受可就更深了。

由此可见,激发学生兴趣的方法很多,但要针对不同的学生,不同的欣赏内容,采用不同的激情方法。

三、欣赏必须要让学生当学习的主人 自己多思多想

首先,在备课时,要摆正学生、教师、欣赏内容三者之间的相互关系,明确学习要靠学生自己来完成的观念。

其次,是根据欣赏内容设计、组织学生参与学习。如:在三年级的《漫画欣赏》用百分之九十的时间组织学生欣赏、讨论、质疑、思考,逐步地在这几步的反复中,理解了漫画的含义,懂了漫画的要素,明确了漫画的类别等漫画知识。这里教师要做的是提出一个大问题:通过漫画欣赏,你想了解哪些知识?这样,教师教得轻松,学生学得愉快,我们又何乐而不为呢?当然,这里特别要注意的是讨论不能流于形式,让学生讨论时,必须要有问题可讨,全班同学都按自己的实际想法来论,学生就能自觉积极参与。

爱因斯坦说,想象力比知识更重要,因为知识是有限的,而想象力概括着世界上的一切推动着进步。并且是知识进步的源泉,在美术欣赏教学中,培养学生的想象力,更具有优势。如:在三年级《漫画欣赏》中,看了解放前后的两个不同的三毛。问:你有什么想法?学生通过想象,了解了解放前的种种阴暗面,歌颂了解放后,人民翻身当主人的新生活,通过想象,使同学们更珍惜今天的幸福生活。抓住想象这一点,使审美教育得到了提高。

四、欣赏课要给学生留一点“布白” 多品味回味

画家画画,总要留点空白,“踏花归来马蹄香,蛙声十里出山泉”,都是有名的“布白”之作,目的是留给欣赏者遐想的余地。美术欣赏更是如此,在细针密线,鞭策如理的同时,给学生留一点回味思考的时间与空间,这是一种以逸待劳的高超“布白”艺术,让美内化,从而艺术得到共鸣,所有的一切得到了升华。如:在教学第九册《中国画欣赏》时,师生共同讨论了《清明上河图》(局部),又听老师介绍了整幅图的全景。此时,给一点时间,请同学们闭上眼睛,让这幅局部的《清明上河图》逐渐展开,慢慢地让自己也走进去,融入其中,同时播放一曲《高山流水》古典音乐营造一种气氛。再请学生谈体会,他们的体会会很多,并且感受更深。这时的“布白”,使学生有了品味的时间与空间,给了学生消化、发现、吮吸、提高,驰骋的广阔天地,收到了意想不到的效果,欣赏中的艺术氛围会变得更浓。

五、欣赏教学要充分发挥学生的个性 自己畅谈畅想

在欣赏过程中,教师要尊重每个学生的兴趣、爱好、个性和人格,以一种平等、博爱、宽容、引导的心态来对待每个学生,使每个学生的身心能够自由的表现和舒展开来,鼓励学生从每个不同角度欣赏和感受,教师不轻易批评学生的欣赏不正确,让每位同学都能轻松地讲出自己的感受、观点,在全班同学激烈的争论中,让美内化、升华。如在《纸版画欣赏》一课中,有的学生让为这种美术样式不好看,都不如我的画,有的学生认为好看。这时,教师不用评论学生的审美水平低或高,对或错,只要当好中间人,让学生去争论。在争论中逐渐加深对纸版画的认识,接受这种美术样式。反之,教师批评学生欣赏水平低下,学生的积极性遭到打击,容易与教师产生逆反心理。教师再讲纸版画的特点等,只能是教师一个人的一相情愿了。

版画教案范文第5篇

关键词:小学教育;美术教学;美育教学

中图分类号:G622 文献标识码:B 文章编号:1002-7661(2014)04-055-01

在小学美术教学大纲中明确规定:小学美术是以审美教育为核心,着力培养小学生的审美情趣。美育是学生在成长中不可或缺的重要部分,特别是美术欣赏教育在提高学生的审美水平上,是最重要的一环.在小学美术教学中,我们应该着力提高欣赏教学的地位。绘画课与手工课是培养审美情趣的基础,美育教学是把平时所学的审美能力进行内化、升华的必须课程,在欣赏中,使学生在形象、感受、理解之中来回碰撞,从中升华出各种能力,更让学生懂得了很多道理,培养和发展了学生的创造性思维与想象能力。

一、备课要贴近学生实际 教案实用好用

在实际的教学工作中,教师发现学生对所欣赏的作品提不起劲看,就是认真的同学,也没有了欣赏的激情,对教学目标的达成,大打折扣。另外,学生一直以为,欣赏的作品是大画家画的,我们没有这样的水平,对范作有距离感。找到了在美育教学中学生的动态、想法,我们就可以对症药了。在备课中,教师可以补充一些充满童趣的,具有强烈时代感的漫画,利用多媒体展示给学生欣赏,使学生感到很有吸引力、新鲜感。怎样才能拉近欣赏作品与学生的距离感呢?在欣赏作品中,可以有意选一些上一届学生的作品,作为欣赏对象。这样,学生在欣赏时,就会有这样的想法:这是上一届同学作品,只要我们认真学,一定能超过他们。促进学生在欣赏中自信心的形成。如:在三年级《纸版画欣赏》一课中,特意选了几张套色纸版画,给学生欣赏,并且讲明这是上一届同学的作品。最后,学生会想:上一届同学都做得这么好,相信我能做得更好。因此,根据学生实际,选择好欣赏对象可以说是一堂欣赏课成败的关键。

二、美育教学要让兴趣吸引学生主动参与

爱因斯坦说:“对于一切来说,只有热爱才是最好的老师”。对于美术,尤为重要,只有学生有了浓厚的兴趣,才能使美术教学更顺利地完成,提高教学质量。小学生比较单纯、真诚,能随感而发地表达自己的情感,并且想象力与创造力特别丰富,对画画非常喜欢。这些因素,正是培养学生欣赏兴趣的好时机。

用哪些方法来激发学生的兴趣呢?设问、小故事、小品、展示教具、录音等,都是激发学生兴趣的好方法。针对不同的学生,不同的欣赏内容,采用不同的激情方法。

三、美育教学要让学生当学习的主人

多思多想美术教学是形象思维的教学,它对挖掘、培养学生的发散思维、形象思维有着自身的特殊性。美术欣赏既是一种艺术享受,又能让学生产生多种多样的遐想,每个人的想象又各不相同。正是这种“胡思乱想”,才有利于加深对范作的感受与理解.并且,这种感受、想象、理解不是教师能代替学生的,必须是学生自己切身的感受,如何让学生成为欣赏的主人,多思多想,想得多、想得新、想得巧呢?首先,在备课时,要摆正学生、教师、欣赏内容三者之间的相互关系,明确学习要靠学生自己来完成的观念。其次,是根据欣赏内容设计、组织学生参与学习。如:在三年级的《漫画欣赏》用百分之九十的时间组织学生欣赏、讨论、质疑、思考,逐步地在这几步的反复中,理解了漫画的含义,懂了漫画的要素,明确了漫画的类别等漫画知识。这里教师要做的是提出一个大问题:通过漫画欣赏,你想了解哪些知识?这样,教师教得轻松,学生学得愉快,我们又何乐而不为呢?当然,这里特别要注意的是讨论不能流于形式,让学生讨论时,必须要有问题可讨,全班同学都按自己的实际想法来论,学生就能自觉积极参与。爱因斯坦说,想象力比知识更重要,因为知识是有限的,而想象力概括着世界上的一切推动着进步。并且是知识进步的源泉,在美术欣赏教学中,培养学生的想象力,更具有优势。

四、美术教学要给学生留一点“布白”

画家画画,总要留点空白,“踏花归来马蹄香,蛙声十里出山泉”,都是有名的“布白”之作,目的是留给欣赏者遐想的余地。美术欣赏更是如此,在细针密线,鞭策如理的同时,给学生留一点回味思考的时间与空间,这是一种以逸待劳的高超“布白”艺术,让美内化,从而艺术得到共鸣,所有的一切得到了升华。如:在教学第九册《中国画欣赏》时,师生共同讨论了《清明上河图》(局部),又听老师介绍了整幅图的全景。此时,给一点时间,请同学们闭上眼睛,让这幅局部的《清明上河图》逐渐展开,慢慢地让自己也走进去,融入其中,同时播放一曲《高山流水》古典音乐营造一种气氛。再请学生谈体会,他们的体会会很多,并且感受更深。这时的“布白”,使学生有了品味的时间与空间,给了学生消化、发现、吮吸、提高,驰骋的广阔天地,收到了意想不到的效果,欣赏中的艺术氛围会变得更浓。

五、美术教学要充分发挥学生的个性

版画教案范文第6篇

教学目标:

1、知识目标:“影子”指的是太阳光下的子和水中的倒影。在灯光下也会产生影子。生活中有静止不动的影子,有会动的影子;有单色的影子,有彩色的影子;有的影子会随着物体的变化而变化,有的影子你不动它动。“影子”的存在给我们的生活增添了许多情趣。

2、能力目标:通过这节课的学习,使学生学会捕捉和表现生活中美好的景象。培养学生注意观察生活进而能运用几种比较简单的方法表现出生动、活泼、有趣的画面来。使学生的观察能力、记忆能力、表现能力进一步得到提高。

3、情感目标:让学生体会到绘画活动的愉悦,感受到生活的美好,从而更好的热爱生活,树立健康的审美情趣和良好的品德情操。

教学重点与难点:

重点:观察、记忆影子的变化,感受影子给我们的生活带来的美感。 难点:如何运用各种方法来表现影子。

教学活动:

一、导入新课:

请同学们看看黑板上的是什么呀?

生:影子。

嗯,影子是生活中一种有趣的现象,老师给大家看的是单色的影子,小朋友们,你们在什么地方还见过什么不同的影子吗?

生:水中倒影。

好,今天就跟着老师一起来学习《画影子》,重点来学习画彩色的水中倒影。

二、讲授新课

(1)出示小鹿的倒影图片

唉!这张美丽的倒影又是什么动物呢?(小鹿)你们猜对了,水中倒影的轮廓帮我们猜出了谜底。为什么hi猜到小鹿呢?而不是其他的动物呢?你有什么新发现吗?

总结:小鹿和水中的倒影上下对称

(2)出示水中小鸭子的图片,

我们再来看看这只小鸭子的和水中的倒影有什么不同?

生:小鸭子清楚,倒影模糊,还有水波纹。

(3)第一幅:看看这张图片中的内容,说说你的感受。(没有影子的风景图片)第二幅:这张图片有了倒影,你的感受还一样吗?很多时候在画面上有了影子之后会显得更生动、更充实,画面会显得更好看。板书影子的特点:上下对称(出示错误的倒影让小朋友认识的更加清楚)水中的倒影比较朦胧、还有水波纹。

4)同学们,请你说一说在生活中你还见过哪些彩色的倒影,让你觉得特别好看、特别有趣。

生:桥、房子、树……

(5)欣赏大师和小朋友的画

老师对影子也非常感兴趣,下面请同学们来欣赏一下老师找的影子吧。(出示图片)梵高《星月夜》

a、你们看大师笔下的影子多生动有趣

b、点点星光和山烁的光倒映在波光粼粼的水中多漂亮,小朋友的画,你最喜欢哪一张呀?为什么?

三、教师示范:

好,今天老师就来教大家画一张美丽的水中倒影。

1、先画水面和岸上的分界线,可以弯曲,生动些。

2、画好岸上的风景后,水中的倒影注意要与岸上的风景上下对称。借画“月亮”让学生发现画倒影的方向。

3、涂色注意两种方法,用水彩笔和油画棒。

示范过程中,邀请小朋友上讲台作画尝试。

四、作业要求

影子非常的有趣,有的时候它会使我们的大自然变得更加的美丽。我相信同学们都想亲自画一画有趣的影子了,那么让我们一起来看看作业的要求:请你回忆在生活中见到的水中的倒影,来创作一幅美丽的风景画。

五、展示作业、讲评

组织学生展评,请学生介绍自己的作品

版画教案范文第7篇

一、更新教学观念,促进学生创新意识的发展

教师的教育观念直接决定着自已的教育行为和态度。教育改革的实施,首先要求广大教师改变落后、陈旧的教育思想,确立全新的教学观念。即从原来重视教师的教向重视学生的学转变,从重视知识技法的传授向重视创新能力培养的转变,从重视基础知识的认知向重视实践能力培养的转变。在教学实践中,美术教师自身要具有丰富的想象力和创新精神,方能培养出学生的创新意识。为此,美术教师必须以全新的观念投入到日常的教学之中,才能使学生的创新意识得到充分发展。以创造性教学为乐趣,不断探索创新教学的形式与方法,不满足于同一教案的成功,不重复同一成功教案。辅导学生创作时,能以自身对生活的体验和艺术的敏感性,结合丰富的想象力,激发学生思维的驰骋。

美术教师的创新思维与观念,直接影响到学生创新意识及个性的发展。教师不应用一种标准去衡量学生的作品,要鼓励学生在创作中根据自已的感悟,大胆发挥,创作出与众不同的艺术作品。给学生上肌理制作课时,我了解到他们有畏难的心理,有意挑选一种较易出效果的“拓印法”先示范:①先在平滑的玻璃上涂上你想要的水粉颜色;②把预先准备好的光滑的油印纸平铺在颜色上;③用手掌在纸上轻按压,然后把纸揭起便形成意想不到的肌理效果。在学生动手练习制作时,我巡堂发现有位同学到第三步时,怕弄坏以致小心翼翼,一时揭起又一时放下,双手颤抖地重复着。这时,我走过来鼓励他大胆揭起。果然,一种从未见过的效果出现在眼前:似大海的波浪一层接一层,似浮动多变的山间烟云由远到近产生渐变……。我即时产生一种教学灵感,把刚才这位同学的不经意的做法在全班推广。这样,既对该同学这个不经意的创新做法给予肯定,又促进了学生创新意识的发展。

二、发挥学生个性优势,培养学生的创新精神

著名的未来学家奈斯比特说:“处于伟大的知识经济时代,我们最需要的是创造力与个性……。”可见,发挥学生个性优势,培养学生的创新精神是美术教学的重中之重。

在美术教学中,为了培养学生的创新精神,培养学生的个性品质,发展学生的创新思维,我总是鼓励学生用“不断创新”的方法进行作品创作。在创作时,课本范图、教师范画只作参考,切忌重复、照搬;想方设法引导学生沿着不同的途径,突破传统思维习惯和模式,产生大量的变异见解,有意识地促使学生从多方位、多角度去思考,以培养学生发散思维的能力。鼓励学生大胆超越老师的范画,画出与众不同而有创意的新作。我们对待学生的创作,不给学生搞统一的构图及色彩设置,为学生创造一个自由发挥的表现空间,充分展示他们的艺术才华。以往老师在黑板上画,让学生依样画葫芦地照搬。这种陈旧的单一的基本功训练,使学生难以跳出老师范画的影子。这样,制约了学生个性的发挥,难以培养学生的创新精神。

艺术要不断创新,就要张扬个性。在美术教学中,我时时为学生营造一种民主、宽松、和谐的课堂气氛,让学生畅所欲言,敢于表达自己的观点,从而张扬他们的个性。在绘画示范时,我把创新精神的培养与基础技法的训练有机地结合起来;从不让学生跟着老师一笔一画地画,不要求学生作品与示范作品一模一样;学生有创新的地方,我会及时鼓励,并展示他们的作品。这样,学生处于宽松、自由的学习环境,情绪较好、观察敏锐、思维活跃,能通过作品比较表现出自己的思想和情感,有利于学生的创新精神的培养。

如我在一节木刻版画课的辅导中,见到一位学生拿着一块合板正在左看右看,似乎有点举棋不定。我问他:“你想刻画什么?”他说:“想刻画一艘渔船,但不知用板的哪一面(合板的一面是光滑的,另一面较粗糙,但布满天然的木纹)效果好。”在他犹豫之际,我提醒他:“你不必与其他同学的做法相同。既然是表现渔船,那就要考虑与沙滩、海浪相映衬,何不利用合板的天然纹理呢?”经过引导后,该生在构图上作了精心的安排,并用砂纸在板面稍为打磨,使合板的纹理更为清晰。经过认真细致的雕刻后,他又采用水印套色的技法,印制出自然生动的效果。画中的渔船是其一刀刀刻出来的,但海浪、沙滩的波纹却是利用天然朩纹的水印效果,通过巧妙的布局而形成的。该生以全新效果出现的水印木刻,获得区教育科技艺术节一等奖。通过引导和启发,发挥了学生个性的优势,培养了学生的创新精神,使他们以后作品的创作更具个性和创新意识。

三、激发学习兴趣,提高学生的创新意识

在美术教学中,我根据学生各年龄段的生理特点,因材施教。通过作品展示、欣赏、讨论、评析等教学环节,激发学生学习的兴趣,引导他们愉快地进入到创作灵感之中。

版画教案范文第8篇

说起曹晓明女士,她曾出过一本书,名叫《上海女孩》。她那邻家女孩的气质,灵秀中带着书香,显得很微妙。总之,看过她的书,看过她的画,你就会明白一个上海女孩的成长,是一种冲突、融汇、和谐的历程。

也许,你还不了解这个上海女孩是谁。她就是旅欧国画家曹晓明。晓明的水墨画,洒脱自如,形式感很强,唯美的画面,往往催人生情。这一切都离不开她从小受到的艺术熏陶,一个上海女孩,有一位艺术家的父亲,曹晓明的父亲曹用平先生,是王个簃先生的大弟子,在沪上素有“曹紫藤”的美称。他也是传承吴昌硕画风的吴派。曹晓明就是在父亲的引领下,跨入了丹青之门。她早期,就吸取诸多名家的绘画养分,如王个簃、程十发等。她的画,个性大胆,新颖清丽,又有扎实的功底。尤其,在友人的介绍下,拜在程十发门下,成为其女弟子。程老对曹晓明的学习一点儿也不轻慢,她后来回忆第一次去程老家上课,就为她制定教案,还开具课外阅读、提高素养与理解力的书单。这是对她的爱护和重视。想来,自古严师出高徒,这话绝对是有道理的。

然而,美校的经历使其受益匪浅,不仅系统地接受了西洋绘画的教育,更重要的是在绘画思路方面得到了很大的拓展,也影响了日后的艺术创作之路。加之她多年留学欧美,使其对东西方文化和艺术有着很深的了解,这更是她绘画事业的一笔财富。

当然,被人传为佳话的是她与其丈夫的互相扶持。她的丈夫金泽光先生是位建筑师,艺术修养也是独树一帜。曹晓明运用她中西交融的绘画底蕴,加之攻读的室内设计,成为了一名成功的丹青室内设计师。她的跨界艺术天分与丈夫聪慧的建筑设计造诣交织,打理的室内环境别出心裁,充满时尚,韵味无穷。夫妻俩共同的志趣和爱好,使得曹晓明的艺术创作后劲十足。

因此,我们不难发现在曹晓明的绘画作品中,能融汇中西,博采众长,富有诗意。正如好友周兵所言,欣赏曹晓明的画就像是在聆听音乐大师舒伯特的名曲《鳟鱼》而被其征服。成功的画家对于大自然的描述往往具有一种鲜明的切入点。她的专题报道出现在中央电视台、上海电视台等荧屏中,也推进了曹晓明的绘画创作。因此她的作品,能与环境互补显得那么相得益彰,没有时空阻隔。

2005年,上海女孩动笔酝酿了一本名为《女孩在上海》的作品集,将水墨韵染出四大主题,分别是以百川交汇的上海风情风姿绰约,婀娜隐约的流线女体张力无限,纯洁娉婷的荷花舞蹈超然脱俗,泼墨挥洒的欧陆建筑幻化灵气,这些绘画作品落款之处时常会印有一方“上海女孩“的闲章,在曹晓明的眼中描绘看到的艺术世界,表达自己的画境诗情。

在上海新天地壹号会所举办的曹晓明个人绘画展上,出现了不少使人耳目一新的佳作。新天地这个传统东方文化元素,辅以现代时尚成为一种潮流标志,深得中外人士爱慕。展览作品当中有一幅画格外地引人注目,画面的布局,格调以及题材内容和周围环境是那么贴切,仿佛在与过往的历史对话,如此超越时空的交流显得随意又不失客观,让已有娟秀靓丽更添美姿,博得大家好评如潮。作者也将该作品取名《偶遇》,后被新天地瑞安集团所珍藏且成为一段佳话。我以为这种艺术上的偶遇也折射出曹晓明对待周围事物的态度以及细致入微的观察和理解。在该年度评选的上海十大时尚人物活动中曹晓明当选为画家代表。这也是众望所归理所当然吧!

艺术上的点滴突破来自于平时不断尝试和探索,这也符合曹晓明的绘画个性。她绝非是那种满足现状的守护者,而是一位勇于开拓的创业者。这也造就了她的绘画事业能够不断地推向高处。在2012上海春季艺术沙龙上,曹晓明新创作的《优雅绽放》系列作品,再次验证了她在艺术创作上的那种“亮剑”精神,花团锦簇的艺术人生,在她看来是故乡对她的召唤与培养,这是拥有一颗感恩之心的上海女孩。