开篇:润墨网以专业的文秘视角,为您筛选了八篇一次函数教案范文,如需获取更多写作素材,在线客服老师一对一协助。欢迎您的阅读与分享!
一、建构“师生学习共同体”
我们讲授的一些新知,学生未必能够完全掌握,他们却很少或者基本不向老师寻求帮助.究其原因,学生认为老师高高在上,不敢去问.要让学生能和老师进行积极、有效的互动,就要给学生营造一个民主、平等、合作、协商的学习氛围,教师应该是学习活动的参与者,师生应该是“学习共同体”.
教师也不是完美的人,自身也会存在着这样那样的缺点,我们不需要也不应该掩饰自己的缺点,应该在学生面前展示一个全面真实的自我,让学生愿意走近你、信任你、亲近你.比如,我就是一个粗心的教师,做题目时常会犯一些错误,我告诉学生:“老师也很粗心,如果哪里做错了,一定要友情提醒呀!”这样学生们倾听的时候就更加专注了,“示弱”不仅不会降低教师在学生心目中的为人师表的形象,反而会拉近师生间的距离!
在“学习共同体”下,师生一起思考、交流、互动,大家都是数学学习的参与者,智慧的灵光就在互动中不断地显现,鲜活的思想在交流中不断地涌动!
二、关注课堂互动的有效性
课堂互动,是相对独立的生命个体之间在学习过程中相互促进,相互推动;是师生双方或学生之间在教学过程中相互交流思想和情感、传递信息并相互影响的过程.
我们在积极提倡师生、生生互动的同时更应该关注这种互动的有效性.
例:苏科版八(上)5.5二元一次方程组的图像解法
一次函数y=-x+3和y=0.5x的图像与相应的二元一次方程组x+y=3,x-2y=0的解有什么关系?
“我们小组经过讨论,设计了这样的解决方案:同组的四个人两个人解二元一次方程组x+y=3,x-2y=0另两个人画出一次函数y=-x+3和y=0.5x的图像.”
“同学们抓住了问题的两条主线,主线一:画两个一次函数的图像寻找交点坐标,主线二:求相应的二元一次方程组的解.下面就让我们以小组为单位来解决这个问题吧!”
学生小组合作……
“通过解题、画图,你能得到什么结论?”
“两个一次函数的图像的交点坐标是对应二元一次方程组的解!”
“我们可以用这个结论解决哪些问题?”
“老师,可以用画一次函数图像的方法求对应二元一次方程组的解.”
“也可以根据二元一次方程组的解来确定对应的两个一次函数图像的交点坐标!”
学生在互动中认知,在交流中完善,在合作中进步,在创新中提高.更重要的是,学生在师生互动、生生互动中学到了知识,使学生在宽松的环境中快乐成长.
三、放弃预设,创造生成
教学设计是教师组织教学的主要依据,它为教学活动的有序展开提供了保障.如果老师视教案为法,不敢越雷池半步,就禁锢了学生的思维.为了学生的发展,我们呼唤师生话语权的共享和平等.让学生能够在课堂上自由的呼吸,对学生的一些“见解”、“质疑”加以足够重视,让“意外生成”成为课堂一道美丽的风景!
例如:苏科版八(上)5.5二元一次方程组的图像解法
在学习完新知后,学生进行知识总结“一般地,如果两个一次函数的图像有一个交点,那么交点坐标就是相应二元一次方程组的解”.这时,一个学生举起了手:“老师,我觉得总结的不够全面,如果两个一次函数的图像没有交点,那么对应的二元一次方程组的解又是什么?”
一个学生能在课堂上积极地思维,呈现原生态的学习过程,这是值得珍视的学习体验.如果因为这个问题不在预设范围内,而不加以解决,就背离了我们的教育本质.
“你提出的问题太有价值了!”“让我们一起来解决这个问题吧!”
……
“有答案了:如果两个一次函数的图像没有交点,那么对应的二元一次方程组就没有解.”
“很好!由此我又想到了一个问题:如果一个二元一次方程组无解,那么对应的两个一次函数的图像有没有交点呢?”
学生抛来了“意外”又被我抛了回去!一来一回之间,使这个“意外”就更加有意义了.
对于学生的“节外生枝”我们不要回避,要斟酌一下提出问题的价值性.如果提出的问题没有价值,我们也要对学生敢于质疑、提问的做法予以表扬,如果提出的问题有价值,一定要进行深入的挖掘,让鲜活的思想在课堂上流淌!
课堂意外的出现是必然的.它是课程的生长点,是好课的亮点,是能让人眼睛一亮、怦然心动的情节.意外的出现证明了教师为学生搭建的舞台是宽广的,学生有了创造的苗头;意外的出现也为教师发挥聪明才智,临机处理,提供了一片自由挥洒的天空.
四、动态课堂的助推剂——过程性评价
在课堂教学中,设置适当的问题,让学生不仅能说出怎样做,还要能说出为什么那样做.不同的学生有不同的思路,这些思路往往与标准不同,但可以反映每一名学生的思考过程,反映出他们不同的思维能力与差别,这为教师对他们进行数学思考的评价提供了机会.
教师是整个教学过程的设计者和实施者。在制定教案过程中要围绕素质教育,紧扣教学大纲,明确学生的学习目标、要求、评估细则。教学前应制定导向计划,授课过程中要有导向措施,授课后应有切合实际的评估。
导向应体现三方面的要素:教学目标一必须学什么:教学策略一如何教,如何学;教学评价――获得反馈意见。即一节课的“导向”应包括:教学任务、教学内容、教学方法、教学评价等。例如学习一次函数这部分内容时,每届学生普遍感到困难一是对函数性质的理解感到抽象;二是如何将函数性质与图像有机结合起来并达到灵活运用感到茫然。针对这两种情况,我在讲课前首先以预习提纲的形式让学生明确应该掌握到何种程度,然后通过将一次函数的图像、各图像对应的性质及其适用范围归列成表,并分别列举典型例子,使学生深刻理解有关内容,在做题时心里有数,有根有据。还可以适当添加一些一次函数在实际生活当中的应用题目,来加深对内容的理解。既培养学生思维上的条理性,又激发学生的学习兴趣。这种授课方法受到了学生的普遍欢迎和支持。
(二)导趣
学习兴趣是推动学生自觉性和积极性的强化因素,只有当学生对学习感兴趣时,他才能积极主动而又愉快地投入。在教学中,一方面要从教学内容中挖掘其新颖性,吸引和激发学生的学习兴趣,另一方面,对不同教材的不同要求,同一教材的不同学习阶段,都要根据需要采用不同的方法,以避免内容枯燥、单调。例如,数学发展的历史中有许多脍炙人口的数学故事和数学家轶事,在设计教学情境时,可充分挖掘数学史料,利用这些丰富的文化资源创设教学情境,这不仅能激发学生的求知欲望,还能使学生从中学习数学知识,领略数学家的人格魅力,接受思想教育。
(三)导新
创新是学习的最高境界,是学习和思考的产物,是现代化人才必须具备的素质和能力。指导学生在学习中思维创新,是实施素质教育的必然要求。在教学中,要不断鼓励学生的好奇心和想象力,积极引导学生思索和发问,养成研究与探索习惯。我在每次授课的过程中,不光讲一些既定的东西,还注意到启发学生的思维,让他们思考每个结论、观点的确立及问题之间的关联,并在每次课后增加一些互动环节,让学生来发问,然后一起研究探讨问题,学生对这样教课的形式,明显表现出很大的积极性。
(四)导思
教学不应只是让学生被动地掌握技术方法,更重要的是应让学生创造地、积极地学习。教师在教学中积极启动学生的思维,不仅对学生掌握基本课程知识有积极的促进作用,更能开发学生的智力。
在教学过程中,我一直比较注意提高自己驾驭课堂的能力,经常采用提问、总结、亲自演算、纠正错误等方法,引导学生从多角度看问题、多层次思考问题,从而达到“举一反三”的效果。
(五)导德
关键词:农村初中;数学教学;高效教学
中图分类号:G633.6 文献标志码:A 文章编号:1674-9324(2014)38-0069-02
数学是很多学生的难点,让学生爱上数学,从被动学习到主动学习数学,才能从根本上改善数学教学质量,提高学生整体成绩。这就要求初中数学教师提高课堂效率,设计新颖可行的教学方案、建立和谐的师生关系,让学生在轻松的环境下提高成绩。总结笔者在农村初中多年的执教经验,笔者发现,在新的环境下,农村生源持续下降,生源质量不佳,成绩两极分化现象极其严重。因此,作为数学教师,笔者认为在农村初中数学的教育中,应积极进行改善,以促使教学的高效性。
一、转变教学观念,以人为本
传统的教学中,教师按照教学目标,根据自己的主观理解进行教学,这个过程中,学生往往会处于一种被动的地位。尤其是在农村地区,教育不够发达,学生在传统的教学模式下会形成依赖思想,导致难以获得学习上的突破。新时期的课程改革核心理念为“以人为本”,强调突出学生的教学主体性地位,引导学生真正以学习的主人翁身份进行主动学习。例如,在小学知识平面图形的基础上教授立体图形时,教师便可让同学们按照课本中立体图形的不同平面图,自行制作立体图形,并对各类立体图像进行讨论,得出其一般特征、与平面图形的关系等。学生通过自己动手操作,一方面能提高课堂参与度,做课堂教学的主人,同时还可以在已有知识的基础上对新的知识有更深程度的掌握。
二、按照学生实际状况设计教案
教案是教学进行的方向标,好的教案设计能对教学起到巨大的促进作用。而农村教学的状况又不同于城市,基础设施落后,无法得到多媒体技术的支持;学生对学习的重视程度不同,部分学生学习不够积极,以致成绩参差不齐,因此,教师在教案设计的过程中,要充分结合学生的实际状况,有层次、目标明确地开展教学。在设计教案的过程中,教师首先得对教学的内容进行一个全面的了解和梳理,筛选教学的重难点,有针对性地进行教案设计;其次,要充分结合学生的实际状况,如基础状况、学习能力等,对于农村初中来说,大部分学生的底子薄,因而教师要更加注重新旧知识的串合,如函数与二次函数,在教授二次函数时,教师在教案设计中要合理引入一次函数,让学生首先对新知识在已学知识的基础上有所了解,再循序渐进地采用其他教学方法进行教学。
三、建立和谐的师生关系,让学生在轻松的状态下学习
和谐的师生关系能带来和谐的课堂气氛,从心理上能对学生的学习起到一定的激励作用。因此,在教学时教师积极打破传统的师生关系模式,积极塑造和谐、平等的师生关系。对农村初中来讲,课堂气氛很大部分取决于师生之间的关系状况。由于农村学生思想潜意识里较为传统,对于教师的态度也较为谦卑,因此在课堂上教师一人在讲,全堂无声,学生极容易开小差,跟不上教师的节奏,造成数学学习成绩的下降。同时由于知识具有连贯性,一堂课没掌握好,会对后续的其他学习造成较大的影响。因此,师生之间和谐的课堂气氛的建立极其重要。教师应积极主动地融入到学生的互动中,主动关心学生、尊重学生、鼓励学生,构建和谐的师生关系,引导学生进行主动的学习,取得全面进展。
四、对学生做出积极的评价,鼓励学生努力学习
教师的评价是对学生一定时期内学习状况的总体看法,能对学生起到一定的激励或打击作用。对农村学生来说,由于其生长的环境及条件的影响,学生极度渴望积极的评价。这种评价能对学生的成长起到极大的促进作用,但是相反,若学生得到的是消极评价,则会打消其学习积极性,甚至出现自暴自弃的状况,导致最后放弃学习或者辍学。因此,教师在数学教学的过程中,要对学生做出积极的评价,即使学生存在学习上的问题,例如学习态度不积极、作业完成糟糕等情况,教师也应首先进行积极的评价,如“你又进步了,继续加油!”“这个题虽然做错了,但是思路是正确的,只要再仔细一点就能做对题目。”发现学生的闪光点,并且多做出正确、积极的评价,多给孩子一些微笑,然后再根据学生存在的问题,提出相关的改正意见,以鼓励学生积极参与课堂教学,改正存在的学习问题,学有所成,并顺利协助教师完成教学任务。
五、引导学生进行知识的归纳总结,巩固课堂教学
学习需要得到巩固,才能加强所学知识在脑海中的印象,灵活运用知识,“熟能生巧”,掌握知识运用的技巧。有些学生学习成绩差,并不是不够努力,而是由于没有掌握正确的学习方法,因此,在学习的过程中,教师要充分发挥主导作用,引导学生积极进行知识的归纳总结,以巩固课堂教学。例如,在教授等边三角形的相关中线与高的性质之后,让学生利用一定的工具对已学三角形进行探究,作出相关三角形的高与中线,并进行对比讨论,对已学知识进行一定的归纳总结,得出一般结论。巩固的环节是教学中极其重要的环节,能有效培养学生概括、总结能力,检验学生对已学知识的掌握程度,并加以巩固,以此提高课堂教学的效果。
一、创设恰当的课堂导入,促成灵动有效的数学课堂
新课导入是数学课堂教学中不可或缺的重要环节,在整个课堂教学中具有极其重要的作用。如在设置新课引入时,从学生已有的生活经验和知识经验出发创设教学情境,让学生发现问题――提出问题,既能激发学习兴趣,又具有可接受性和探索性。如《推测植物的生长与温度的关系》中,由科幻小说《实验室的故事》中的一个情节提出一个问题,推测出植物高度的增长量l与温度t的函数,并由它推测出最适合这种植物生长的温度。能想出科学家是怎样推测的吗?将此作为新课引入,引发了学生的共鸣。这是不是已学过的一次函数或反比例函数呢?若不是,又是哪种类型的函数?这就使学生产生了认知上的冲突,学习兴趣大增。再如《概率与中奖》,笔者将它稍作改编,作为章前引入。教无定法,新课导入也同样没有固定的模式去套用。但是,教师必须以学生为本,在新课程理念的指导下,在遵循学生年龄特征和心理特点的前提下,结合教学内容,尽可能地创设恰当的新课导入,从而激发其兴趣和求知欲,真正达到“转轴拨弦三两声,未成曲调先有情”的教学境界。
二、巧用教学资源,打造灵动有效的数学课堂
在我们周围有很多教学资源,例如多媒体课件、教具、学具、各种资料图片等都是教学资源,合理利用这些资源,是提高课堂效率的基本策略。课堂教学不仅仅是一种过程,更是师生生命活动的一种状态。师生的精神状态和情感状态就是课堂教学效果的直接体现。这里体现着师生的动机,表露出师生的情绪是愉悦还是消沉、是激情还是冷漠;传递着师生的意志,勇于求新的、敏于发现的、乐于探究的那份执着和顽强。正是这样的状态中,我们要关注课堂上不经意间的一个表情、一个动作,关注真实状态下即时生成的一种引导、一道错题甚至调皮学生的某种犯错现象,关注我们的一句评价、一声鼓励……只有敏锐地抓住它,深入地挖掘它,准确地把握它,才能给课堂注入鲜活的养份,让课堂散发出和谐美丽,让课堂更灵动有效。
三、精心设计教案,酿造灵动有效的数学课堂
一部高品位的影视剧需建立在优秀的剧本之上;每节课能否获得好的教学效益,关键取决于教案质量的高低与否。教案是教师课堂上的“施政纲领”,教师纵有滔滔不绝的口才而不得要领则于事无补,即使抓住了要领而缺少必要的深入浅出、循序渐进的教学流程也只能事倍功半,只有提高教案的内在质量,才能实现二者有机的统一。我们要精心设计课堂导入、课堂提问、课堂练习、教具和学具的使用等。数学课程教学的基本知识目标和能力目标具体体现在每一个知识点的教学活动和每一项能力训练活动中,即要明确教学活动中要“学什么”和“练什么”。与传统教学目标所不同的是:新课程在强调“双基”教学的同时,更突出学生自主探究的学习过程的组织,即要强调学生“怎样学”的设计,而不是“怎样教”的设计。
如“幂的乘方”一节,教学目标设计为:1.掌握幂的乘方运算法则,能够运用法则准确进行幂的乘方运算;2.通过本节内容的学习过程,培养学生综合运用已知的数学知识探究数学规律来获取新知的意识;3.让学生体验从“一般到特殊,再从特殊到一般”的数学思想。目标1是基础目标,要求每个学生必须达到;目标2是发展目标,鼓励学生通过自主探索与合作交流后,大部分学生能达到;目标3是给已经具备一定能力的学生提出的,引导学生体验数学知识及其它学科知识都蕴含着的普遍规律性,进而激励学生从诸多的特殊现象中探究一般规律的兴趣。
关键词: 小组合作学习 有效 学习时机 评价
在新课程理念的引领下,以培养合作精神,体现学生主体意识为侧重的“小组合作学习”方式很快被应用到课堂教学中。有效的合作学习不但能极大地调动学生的积极性与主动性,激发学生的创造力,而且能培养学生的合作意识和团队协作精神,促进生生、师生间的交流和沟通。但在实际教学中,不难发现并不是所有的合作学习都能达到预期的效果。很多数学课堂上的“合作”只是流于形式,盲目跟从,学生得不到真正的发展。如何才能真正发挥“小组学习”的作用,如何才能提高其实效性?我曾为此深深困扰,经过一段时间的摸索与实践,终于有了一点认识。我认为要发挥其作用,提高其实效,首先取决于教师的合理安排、巧妙设计,以及对整堂课的把握,换言之,就是对课堂的有效组织。
一、合作小组精心编
顾名思义,合作学习是以小组为单位的协作学习,每个学生是小组的一分子,而每个小组加在一起就构成了整个班级。所以学习小组的合理编制可以保证每个小组在大致相同的水平上展开合作学习,学生在竞争中就会有“旗鼓相当”的感觉,就会增加合作的动力,增强取胜的信心,达到和谐的合作效果。所以说精心编制合作小组是提高其学习有效性的前提和保障。一般课堂上合作学习小组人员构成以二人小组和四人小组为主。二人小组的合作学习多在同桌间展开,四人合作小组以前后四人组成小组进行合作学习。这种分组方式的好处就是比较省事,一个转身就可以组成。还有的就是老师精心安排后的分组,分组时教师遵循“同质异组,异质同组,优势互补”的原则,根据学生的学习成绩、能力、性别、兴趣爱好等多方面的情况而编组,人数在5―8人。“异质同组”使得小组成员间可以取长补短,互帮互助;“同质异组”使得各组之间实力相当,为小组间的公平竞争提供了保证。如果学习的内容比较简单,二人小组和四人小组也完全有能力承担,很多班主任在安排位置的时候就已经适当考虑过之间的搭配了。小组成员要相对稳定,有利于小集体的培育。当然,如果一段时间后发现某几个小组有建构上的问题,教师可以作出适当调整。例如偶尔也可以采取向其他小组临时引进外援或自己走出去考察学习作访问,这样打破原来组别的界限,使学生觉得有新鲜感,也利于激发合作的兴趣。
合理的合作小组的编构并不是在朝夕间就能完成的,貌似简单,实则任务非常艰巨。它需要教师对学生有非常全面的了解,需要教师和班主任,教师和教师间精诚协作,需要教师持之以恒的工作态度。只有这样,才能建成锐意进取、团结活泼、坚强协作的合作小组。
二、合作时机巧妙抓
及时、巧妙地抓住合作学习的时机,对于唤醒学生沉睡的潜能,激活封存的记忆,开启幽闭的心智,真正体现小组合作学习的时效性,起到了至关重要的作用。不是所有的内容都适宜或需要合作学习的方式。教师在设计这个环节前应问一下自己:有必要吗?学生有怎样的收获?实效大吗?有些这样的过程,用实例或者启发引导等方式的效果并不差,何必费时费力。一般合作学习的时机可设计在操作试验,探究问题,课题学习之时;可设计在解答开放性问题时;可设计在归纳法则、区分概念之时;可设计在重难点的突破之时……当然,这个并没有固定的模式,全在于教师的一手巧抓。
例如,我在2008年教学“矩形的判定”的一节课的时候,选择了在巩固刚学完矩形的几个判定定理时设计了一个情景:5.12汶川大地震让那么多人痛失家园。一方有难,八方支援。灾后重建工作已经紧锣密鼓地开展,刚设计好的一个四边形地基,你能鉴定它是否符合标准吗(地基要求为矩形)?可供给的工具有:(1)角尺,(2)一根足够长的绳子。可以选用一种或者两种工具,以四人小组为单位讨论,看哪个小组的方法多,要求给出方法的同时说明理由。
教室里气氛马上活跃起来。大家你一言我一语,讲的学生情绪高涨,听的学生也非常投入,还不断地给予补充。很快,有好几个小组已经把合作成果整理了出来,我让他们走到讲台上作展示,学生都争先恐后。首先上台的小组讲了用定义及判定1解决的两种方法:单选角尺测三个角;用角尺测一个角,用绳子测量两组对边。补充的小组也自信满满:“除了上面两种方法外,我们还有第三种办法,只要单独选用绳子就行了,我先比较地基的对边是否相等,再比较地基的对角线是否相等就行了,我们的理由是:‘两组对边分别并行的四边形是平行四边形;对角线相等的平行四边形是矩形。’”整个过程合作氛围非常的融洽,每个学生都认真参与了讨论,没有一个人讲废话,上去展示的学生中有个别还是学困生。矩形的三种判定方法的应用在这里被体现得淋漓尽致。在此过程中,学生不仅享受到了解决问题的乐趣,也感受到了数学知识在实际生活中的应用。甚至感到在此过程中自己也为灾区人民作了贡献。学习的积极性得到了极大的提高。在之后很长的时间里矩形的几种判定方法学生都记忆犹新。如果在此巩固环节直接问学生:“同学们,到现在为止,矩形的判定可以有哪些方法?”也能得到同样的结果,但是实效孰大孰小,一目了然。
在数学课堂中,只有抓住合作学习的契机,才能让学生在“山穷水复疑无路”时很快扫清障碍,大踏步前进;才能让学生在一题多解时“千树万树梨花开”;才能让“小组合作学习”的实效“芝麻开花节节高”。选择恰当的时机进行合作学习,才能使学生在理解、掌握数学知识时起到事半功倍的作用,而且能培养学生学习数学的持久兴趣,克服学生对数学的畏惧、厌烦心理,在轻松和谐、协作交流中学好数学。
三、合作目标牢牢握
合作学习的目标是这个教学环节的出发点和归宿,它的正确制定和达成,是衡量此次合作学习实效性的主要尺度。目标包含能力目标情感目标及知识目标等,能力目标情感目标包括使学生学会倾听,学会讨论,学会诉说,学会协作,体验成功等。这些目标的达成是一个长期积累的过程。而这次活动的知识目标,是让学生自主探究性质呢,还是培养思维的多元化,抑或是概念的生成……老师心中必须把握清楚。据此在设计此活动时必须给学生以明确的任务或分工,让每个学生都知道我必须要做什么,怎么做。例如:一个教师在上《函数观点下的一次方程(组)和一次不等式》这节课中设计了这样一个合作学习的环节。
1.共同思考
(1)一次函数y=2x+6与x轴的交点为?摇?摇?摇?摇?摇 ?摇;
(2)方程2x+6=0的解为?摇?摇?摇?摇?摇 ?摇;
(3)观察方程的解和一次函数的图像与x轴的交点坐标,你发现了什么?
教师在比较顺利地得出自己所需要的结论“方程的解就是一次函数x轴的交点的横坐标”后进一步启发:这只是一种特殊的情形,是不是其他的一次函数与相应的一次方程也有类似的结论呢?请同学们来试一试。
2.同桌合作
请任取一个一次函数和相应的一次方程,验证你们的猜想(一人解方程,另一人画图并求出与x轴的交点)。
(1)你们取的一次函数是?摇?摇?摇 ?摇,它的图像与x轴的交点坐标为?摇 ?摇?摇。
(2)相应的方程是:?摇 ?摇?摇?摇,它的解是?摇 ?摇?摇?摇。你发现?摇?摇?摇?摇。
本文为全文原貌 未安装PDF浏览器用户请先下载安装 原版全文
在此过程中教师前面的共同思考已经为下面的活动作了铺垫,等于已经明确的把此次活动的目标告诉了学生。同时小组乃至各成员的任务也非常明确了。在上课过程中同桌之间很快达成协议:谁画图,谁解方程。大部分学困生选择了解方程(比较熟悉)。先完成的一人会主动协助另一人完成任务。因为最后的“你发现了……”是靠两人的共同结果生成的,所以谁都不能偷懒,大家必须精诚合作才能把任务完成得出色。谁还有时间讲空话?一旦得出了结论就迫不及待地拿上去交给教师实物投影。由于大家选择的函数都不尽相同,教师的从特殊到一般的数学方法预设就成功生成了,效果不言而喻。
四、合作过程循循诱
《课程标准》指出:教师是教学活动的组织者、引导者、合作者。在合作学习的过程中,教师是个流动的外援,要积极地平等参与,要时刻关注每个成员的表现,是否都参与了?是否投入专注?是否有小意外小插曲?并及时做好调控;教师更应该是个仲裁员、评论员,循循善诱,对学生的活动给予及时的评价,让学生体会成功的乐趣,了解活动中自身表现的长处与不足,取长补短。在各小组交流阶段,教师应鼓励、引导学生大胆发言,引导各小组对此次活动作出自评和互评,并及时作出鼓励性评价。提醒其他小组认真倾听,引导其他小组有不同意见大胆及时补充、完善,最后作出发展性的评价。
但很多教师的认识也存在着误区,以为既然是合作学习,就应该完全放开手脚让学生自己来,生怕自己的参与束缚了学生的参与激情。我也有过类似的经历,在上浙教版九下2.2《估计概率》这节课时,我就书本“合作学习”这个栏目中让学生进行了小组合作学习:让如图转盘自由转动一次,停止转动后指针落在白色区域的概率是1/3(动手实验验证)。
在学生合作学习的操作过程中,我觉得自己终于可以放松一下了,先站在讲台上看学生操作,然后在教室里走来走去踱步,没觉察到学生的学习情形。等我回过神来发现很多小组都没能填好相应的表格,有几个小组里的个别小调皮还在那边捣乱……没办法,看看时间已经比较紧张了,我只好急冲冲地走到某个小组中,把自己的想法直接授给学生……
我的置身事外使得小组合作学习过程被随意化,所谓的“合作学习”也就成了“脚踩西瓜皮――滑到哪里算哪里”了;之后的越俎代庖既抑制了学生的探究热情,又扑灭了学生思维的火花,当然也就失去了合作学习的实效。所以在合作学习的过程中,教师必须有准确的定位,真正起到组织引导作用。
古人云:“观千剑而后识器,操千曲而后晓音。”苏霍姆林斯基为教学《植物的根》苦思如何让学生对新知感到好奇;众多的一线教师为一课教案至夜深……作为新时代的教师,我们要认真钻研教材,吃透课标,明确本节课的教学目标、教学重点和难点,要具有敏锐的洞察力和较强的预见性,更需要在合作学习预设的时候精心准备,抓住时机,让学生在小组合作、讨论交流中解决问题、获得知识,让学生在互动中出智慧,碰撞中迸火花,使每个学生真正成为课堂教学活动的主体。只有这样,“小组合作学习”才能绽放出别样的光芒。
参考文献:
[1]数学课程标准.北京师范大学出版社.
[2]张邦蓝.构建和谐课堂,提高有效学习.中学教学参考,2009.2.
今年我任教初二1、2班两个班的教学,1班现有学生57人,十三班现有学生56人,经过一学年的学习,在学生所学知识的掌握程度上,从成绩看,优中差分化比较大,优生不突出,差生相对较多。学生的学习习惯也参差不齐。根据以上情况看,为了使优生更加突出,中等生尽快优化,差生尽快转化进步,本学期应以提高学生的学习积极性,促使优生拔高、提高差生的学习成绩和促进中等生优化为主要任务。
二、教材分析: 本学期教学内容:
第一章:全等三角形; 第二章:轴对称;第三章:实数 ; 第四章:一次函数 ;第五章:整式的乘除与因式分解。 三、教学目标及教学工作计划: 教学工作目标:
在本学期的数学教学中,争取期中、期末考试同科教师中名列前茅。
(1)备课:
按照学校要求、结合本学科实际充分做到既备教材又备学生。课时备课要从学生实际出发,站在学生的角度上考虑,教案要备深、备细,突出实用性。总领课、新授课、复习课、讲评课等各种课型要齐全。根据要求做到“四落实”即知识点落实、教法落实、检测手段落实、反馈措施落实。备课要体现出电教手段的使用。做到提前备课。充分发挥好集体备课和周二的分科学习的作用。
(2)上课:严格按照 “双线教学整体推进”模式的环节授课,让学生更多的思考、更多的探索、更多的说和做,使教学最大限度地满足学生个体差异,实现课堂教学的高质量和高效率,立足课堂以学为主,积极推行新理念高效课堂。向四十五分钟要质量。
(3)测试与反馈矫正:在教学中要利用好测试这一手段,要通过考试帮助学生寻找差距和造成差距的原因,明确努力方向。在讲评中进行纠错、总结、深化,激励学生向更高的目标迈进。及时掌握学生的学习情况,找出薄弱环节,及时弥补缺漏。根据达标测试的情况写出质量分析。
三 、具体落实措施:
1、加强学习,取他人之长补己之短,提高自身素质。
2、落实常规,脚踏实地,干好自己的本职工作。
3、大胆探索,敢于创新。
4、加强课堂教学改革,利用各种教学手段,提高学生学习兴趣。培养学生的自觉学习、主动学习、创新学习的好习惯。
数学教师工作计划1
一、几点看法
1 、认真重视数学概念的掌握
数学概念是数学基础知识,是考生必须牢固而又熟练掌握的内容之一。它也是高考数学科所重点考查的重点内容。对于重要的数学概念,考生尤其需要正确理解和熟练掌握,达到运用自如的程度。从这几年的高考来看,有相当多的考生对掌握不牢,对一些概念内容的理解只浮于表面,甚至残缺不全,因而在解题中往往无从下手或者导致各种错误。
2、掌握公式定理
数学中的定理、公式是数学的基础知识,学生必须认真对待,熟练掌握。对于重要定理、重要公式尤其如此。要使学生懂得正确理解,熟练掌握定理、公式,并能正确灵活运用定理公式去解题,往往会化繁为间、化难为易,达到事半功倍的目的。
3、认真抓基本运算的训练
运算的快速、准确是高考的考查的内容之一。在选好的练习题的前提之下,要多练习,提高运算能力、以练取胜。
4 、重点抓解答题的训练
二、具体的做法
基于上述见解,下面简单谈谈我的具体做法。讲到方法,这是一个很具体很灵活懂得问题,它对不同的学校不同的基础的学生而采用的手段。我的教学特点是“高、难、细"。实施手段是教师讲题或学生做题都要求做到“伤其十指,不如断起一指"。学生练习强调独立完成,不能依赖别人找答案。解题务必透彻弄懂弄通,并能触内旁通,达到举一反三。要求学生做到或逐步做到。不看则已,一看就要背得出来;不做而已,一做就要做对。
1 、数学特点:高、难、细
高:用高考的高度、高考的题目所达到的水平进行教学。每复习一个概念、定理、公式,每讲一道例题或布置作业,都站在或尽量站在高考的高度来要求。
难:复习的起点较高,例题和布置练习,不论低、中、高档题,都要求有一定思考性,即有一定的难度。力求多选一些重点突出难点适当,知识覆盖较大的题目。
细:要做到高与难,细就显得尤其重要和突出。复习要扎实,狠抓三基。要不惜花力气复习好每个概念、定理、公式。掌握每本书知识的内在联系和各种题型的基本解法,对重要概念、定理、公式一定要弄懂其内涵和外延,只有细,才可能达到高和难。
2 、 教学手段是“伤其十指,不如断其一指",题不在于多,而在于精,精练的题目越多越好。
正确理解和熟练掌握概念、定理、公式的一个主要手段是做题,提高数学能力的主要手段也是做题。我的做法是:讲例题或学生做题,都要求做到“伤其十指,不如断起一指"。弄通弄懂了一道题,才能触类旁通,举一反三。这远远比随意或一般化做几题效果好得多。一题多变、一题多串、一空多填、一问多答、一图多画、以及一题多解(证)等,训练都要求达到“伤其十指,不如断起一指",也是培养和训练学生的发散思维的好方法。
总之,我的做法简单的说,不惜花力气抓好三基,选有代表性的典型题目,力图达到高难程度。
数学教师工作计划2
数学教学是学校工作重点。八年级数学是学好初中数学的基础。在很多人的理解中,如果初二的数学基础打好了,对升入高中的数学考试有很大的帮助。所以作为数学老师的我,肩上担负着很重的责任,以下是我的八年级数学教学工作计划:
一、指导思想
通过数学课的教学,使学生切实学好从事现代化建设和进一步学习现代化科学技术所必需的数学基本知识和基本技能;努力培养学生的运算能力、逻辑思维能力,以及分析问题和解决问题的能力。
二、学情分析
八年级是初中学习过程中的关键时期,学生基础的好坏,直接影响到将来是否能升学。全年级后进面却较大,学生非常活跃,有少数学生不上进,思维不紧跟老师。有少数同学基础特差,问题较严重。要在本期获得理想成绩,老师和学生都要付出努力,查漏补缺,充分发挥学生是学习的主体,教师是教的主体作用,注重方法,培养能力。
三、教材分析
第十一章 一次函数通过对变量的考察,体会函数的概念,并进一步研究其中最为简单的一种函数————一次函数。了解函数的有关性质和研究方法,并初步形成利用函数的观点认识现实世界的意识和能力。在教材中,通过体现“问题情境————建立数学模型————概念、规律、应用与拓展”的模式,让学生从实际问题情境中抽象出函数以及一次函数的概念,并进行探索一次函数及其图象的性质,最后利用一次函数及其图象解决有关现实问题;同时在教学顺序上,将正比例函数纳入一次函数的研究中去。教材注意新旧知识的比较与联系,如在教材中,加强了一次函数与一次方程(组)、一次不等式的联系等。
第十二章 数据的描述通过对实际问题的讨论,使学生体会数据的作用,更好地理解数据表达的信息,发展数感和统计观念,为了更好地理解较大的数据信息,本单元首先安排了有关大数的感受与表示的内容,重点是让学生运用身边熟悉的事物,从多种角度对大数进行估计,对于所收集的数据,还要清晰、有效的进行展示,以尽可能的获取有用的信息。教材安排了扇形统计图、条形图、折线图、直方图等的认识与制作,不同的统计图表的选择等内容。
第十三章 全等三角形主要介绍了三角形全等的性质和判定方法及直角三角形全等的特殊条件。的注重学生推理意识的建立和对推理过程的理解,学生在直观认识和简单说明理由的基础上,从几个基本事实出发,比较严格地证明全等三角形的一些性质,探索三角形全等的条件。
第十四章 轴对称立足于已有的生活经验和初步的数学活动经历,从观察生活中的轴对称现象开始,从整体的角度直观认识并概括出轴对称的特征;通过逐步分析角、线段、等腰三角形等简单的轴对称图形,引入等腰三角形的性质和判定的概念。
第十五章 整式在形式上力求突出:整式及整式运算产生的实际背景————使学生经历实际问题“符号化”的过程,发展符号感;有关运算法则的探索过程————为探索有关运算法则设置了归纳、类比等活动;对算理的理解和基本运算技能的掌握————设置恰当数量和难度的符号运算,同时要求学生说明运算的根据。
四、教学措施
一、年度学校工作计划重点:课堂内讲授与练习相结合,及时根据反馈信息,扫除学习中的障碍点。
二、认真备课、精心授课,抓紧课堂四十五分钟,努力提高教学效果。
三、抓住关键、分散难点、突出重点,在培养学生能力上下功夫。
四、不断改进教学方法,提高自身业务素养。
五、教学中注重自主学习、合作学习、探究学习。
数学教师工作计划3
本学期,我决心通过不断地加强学习与实践,在努力提高自身素质的同时,为我校教学工作贡献自己的力量。以下是我的个人计划:
一、加强学习,提高认识
我们每一个人,无论从事什么职业,都要有良好的职业道德。《中小学教师职业道德规范》是检验每一位教师思想言行的标尺,它对我们的一言一行提出了规范性的要求。以前,我缺乏对《规范》的学习,只知道埋头工作,我总是希望把工作做得尽善尽美,但学生的实际情况却与我的个人愿望相去甚远,因而会急于求成,出现一些过激的语言或行为。虽然我的动机是良好的,殊不知在不知不觉中却违反了师德。因此,我首先要加强学习,认真领会《规范》中的各项内容,让《规范》的要求深入我心,只有这样,才能保证自己在今后的工作中不偏离方向,不出现违反师德的行为。
二、以身立教,为人师表
师德中既有教师本人的品德,又有作为教师的职业道德。教师的工作对象是学生,教师的思想、行为、作风、仪表、气质随时都感染和影响着学生。因此,教师必须“美其德,慎其行”,不能出现一点疏漏。凡是要求学生做到的事情,自己必须做到。本学期,学校在数学教师紧缺的情况下,安排我接任二年级两个班数学教学工作。虽然我的孩子很小,家庭负担很重,但我决不因为个人原因影响工作,哪里有学生,哪里就有我。要求学生每天6:50到校,我坚持每天必到,无论有多大的困难也要自己克服。在工作中,时刻注意自己的形象,穿戴整洁、朴素、大方,举止文雅,带头遵守学校的各项规章制度,积极参加各项活动及公益劳动,为学生树立良好的学习榜样,同时,也用自己的实际行动树立起自己在学生中的威信及良好的教师形象。
三、加强修养,提高素质
马卡连柯曾说过:“学生可以原谅老师的严肃、刻板,甚至吹毛求疵,但不能原谅他们的不学无术。”
作为一名教师,肩负着教书育人的双重任务,要想出色地完成任务,不仅要具备精深的专业知识,还要广泛涉猎其他相邻学科的知识领域,用丰富的知识武装自己的头脑。随着时代的前进,学生对教师的要求越来越高,加之新课程改革地推行,也开始呼唤新时代的新型教师。因此,为了能够更好地完成本职工作,无愧于学生、家长及社会的期望,无愧于人民教师的光荣称号,今后,我要继续加强学习,在条件允许的情况下,继续深造,努力提高自己的专业知识和专业素养,尽快提高教学水平;同时,深入学习《教育学》、《心理学》,了解中学生的年龄和心理特征,为顺利开展班主任工作奠定基础。另外,在搞好教育教学工作的同时,还要注意培养自己广泛的兴趣和爱好,不断陶冶自己的情操,做一名高素质的人民教师。
四、关爱学生,无私奉献
教师师德高尚的重要体现就是把自己的全部身心都献给学生,献给教育事业。
本学期,我担任二年级两个班数学教学工作。虽然这对于我来说负担比较重,在工作中,要注意转变观念,端正思想,摒弃传统的师道尊严的影响,把学生视为平等的教育对象,而不是凌驾于学生之上,惟我独尊,任意发号施令,要逐渐树立正确的人才观、师生观,尊重学生的人格,建立平等、和谐的师生关系。在今后的教育和教学工作中,我对学生要本着关心爱护与严格要求的原则,不偏袒好学生,更不歧视差学生,要爱得有方,严得有度,特别是对后进生,决不讽刺挖苦他们,更不体罚和变相体罚他们,要善于发现学生身上的闪光点,并为他们创造展示自我的机会,帮助学生树立信心,矫正不良的行为习惯。在工作中要有“四心“,即爱心、耐心、信心、恒心,以自己对学生的一片热爱和对教育事业的一片赤诚,坚持不懈的做好本职工作,不惜时间,不计报酬。做好对学生的家访工作,尤其是对后进生要逐一进行家访,加强与学生家长的.沟通,帮助父母重新认识自己的孩子,找到孩子真正的致差的原因,变革教育方法,并有意识地诱导家长反省自己的失误,认识孩子的发展变化,变盲目配合为协作教育。
总之,我会从自我做起,维护人民教师的良好形象,本着教育一个学生,挽救一个家庭,稳定整个社会的宗旨和敬业、爱生、奉献的原则,严肃认真、全心全意地做好本职工作,以良好的师德回报社会。
数学教师工作计划4
一、学情分析
三年级学生,对一些基础性的数学知识有了初步的认识。学生已经比较习惯于新教材的学习思路和学习方法,大多数学生认识到数学知识无处不在,生活中处处有数学。这为学生对本册的学习打下了重要的基础,也为提高学生的解决问题能力和实践能力创造了条件。
二、教材分析
这册实验教材对于教学内容的编排和处理,是以整套实验教材的编写思想、编写原则等为指导,力求使教材的结构符合教育学、心理学的原理和儿童的年龄特征,体现了前几册实验教材同样的风格与特点。所以本册实验教材仍然具有内容丰富、关注学生的经验与体验、体现知识的形成过程、鼓励算法多样化、改变学生的学习方式,体现开放性的教学方法等特点。同时,由于教学内容的不同,本实验教材还具有下面几个明显的特点。 1.改进笔算教学的编排,体现计算教学改革的理念,重视培养学生的数感。
计算是帮助人们解决问题的工具,是小学生学习数学需要掌握的基础知识和基本技能。本册实验教材的教学中有接近二分之一的内容是计算的教学内容(27课时),并且大量的是笔算的教学内容。当前的义务教育数学课程改革中,笔算是被削弱的内容,不仅“降低了笔算的复杂性和熟练程度”,《标准》中还提出:
小学各年级课件教案习题汇总一年级二年级三年级四年级五年级
提倡算法多样化、避免程式化地叙述“算理”等改革理念。本册实验教材在处理笔算教学内容时,注意体现《标准》计算教学改革的理念,在内容编排的顺序、例题的安排、素材的选择等各个方面都采取了新的措施。
(1)精心设计教学顺序,加大教学的步子。计算的教学顺序要符合儿童学习计算的认知规律,同时符合计算知识本身发展的规律。实验教材仍然根据计算教学的基本顺序安排教学内容,但是根据《标准》中有关计算教学的改革理念和教学目标(复杂性和熟练要求大大降低),重新安排教学的具体步骤,因而减少了教学的课时数和例题数。笔算加减法教学,从现行教材的23课时减少为9课时,例题也从5个减少为2个;多位数乘一位数的教学,从现行教材的17课时减少为13课时,例题也从9个减少为7个。这样就明显加大了笔算教学的步子,节省了教学的时间,留给学生更大的探索和思考空间。
(2)让学生在自主探索中获得对笔算过程与算理的理解,不再出现文字概括形式的计算法则。总结、理解并且记忆计算法则,是以往笔算教学的重要环节。当前的数学课程改革,强调让学生在现实的情境中理解
概念和法则,避免机械记忆。因此,在笔算教学中,本册实验教材根据学生已有基础,提出一些启发性的问题,引导学生利用知识的迁移,“拾级而上”逐步理解笔算的算理,掌握笔算的方法。而不再出现文字概括形式的计算法则,只是在适当的时候(如整理和复习时),让学生通过小组讨论交流,总结笔算时应注意的问题。这样,一方面避免了学生在不完全理解算理、算法的情况下,机械地记忆“计算法则”,减轻了学生记忆的负担;另一方面,也与算法多样化的理念相吻合,鼓励学生采用不同的方法计算,培养学生多样、灵活的解决问题能力。
(3)让学生在现实情境中理解计算的意义和作用,培养学生用数学解决问题的能力和良好的数感。计算是帮助人们解决问题的工具,只有在解决问题的具体情境中才能真正体现出它的作用。所以,应该把计算与实际问题情境联系起来,将计算作为解决问题的一个组成部分,这样才能使学生较为深刻地理解为什么要计算,知道什么时候选择什么方法进行计算更合理。这对于培养学生用数学解决问题的能力和良好的数感都是十分有利的。本册实验教材的计算教学部分,仍然与前几册教材一样,注意在现实的问题情境中教学计算,将计算教学与解决问题教学有机地结合在一起,让学生在现实情境中理解计算作用。 (4)笔算与估算结合教学,加大估算教学的力度。估算的学习对培养学生的数感具有重要的意义;同时,估算也具有重要的实用价值,人们在日常生活中,常常只需要估算结果。所以,估算是《标准》中要加强的计算教学内容。本册实验教材中大多数计算教学的例题都展示了笔算和估算两种算法。这样的安排,既适时地教学了估算,体现了“加强估算”、“提倡算法多样化”的改革理念,又可培养学生“能为解决问题而选择适当的算法”的能力,从而有利于发展学生的数感。
2.量与计量的教学联系生活实际,重视学生的感受和体验。
量与计量的各种概念,例如千米、吨、秒等,都是从人们生活和生产的需要中产生的。这些概念,如长度、质量、时间,都比较抽象,但它所反映的内容又是非常现实的,与人们的生活、生产有着十分密切的联系。所以,这部分知识的教学,应使学生在学习过程中体验、感受、理解这些概念的含义,初步发展起长度、质量和时间的观念,认识数学与生活的密切联系,提高应用这些知识解决问题的能力。因此,在有关量与计量内容的编排上,实验教材注意设计丰富的、现实的、具有探索性的活动,让学生在现实背景下感受和体验有关的知识,经历探索和发现的过程。
3.空间与图形的教学,强调实际操作与自主探索,加强估测意识和能力的培养。
在本册实验教材中,关于空间与图形的教学内容,有四边形和测量的大部分内容,这些内容对于学生理解、把握、描述现实空间,获得解决实际问题的知识,发展学生的空间观念都有着重要的作用。对于这些内容的编排,教材一方面注意让学生通过实际操作获得丰富的感性经验,另一方面则是让学生通过自主探索获
得对知识的理解。几何形象直观的探索活动不仅为发展学生的创新意识提供了更有利的条件,而且为发展学生的空间观念奠定了很好的基础。
这部分内容安排另一个与以往不同的特点,是加强了估测意识和能力的培养。估测是测量的一个重要组成部分,在实际生活中的应用也十分广泛,人们对一个量进行估测的机会常常比精确测量更多。根据《标准》关于“空间与图形”的教学目标,在第一学段要求学生“能估计一些物体的长度,并进行测量。”因此,无论在“测量”一章还是在“四边形”一章,实验教材都安排了有关估测长度的内容和训练。
三、教学目标
这一册教材的教学目标是,使学生:
1.会笔算三位数的加、减法,会进行相应的估算和验算。 2.会口算一位数乘整十、整百数;会笔算一位数乘二、三位数,并会进行估算;能熟练地计算除数和商是一位数的有余数的除法。
3.初步认识简单的分数(分母小于10),会读、写分数并知道各部分的名称,初步认识分数的大小,会计算简单的同分母分数的加减法。
关键词:初中数学;课堂;有效性
所谓的“有效教学”就是在符合时代和个体积极价值建构的前提下其效率在一定时空内不低于平均水准的教学。其实,提高课堂教学的有效性是实现个体进步与发展的一个永恒话题,更是我们广大一线教育工作者一生一世的追求。那么,作为教育教学工作者的我们,如何提高课堂教学的有效性,向40分钟课堂要质量、要效率呢?
一、提升教师的专业素质是实施有效教学的关键点
教育是一条高速公路,它只有起点,没有终点。课堂是教育教学的主渠道,课堂教学效果如何,关键在教师。教师的自身素质和教育思想,决定着教师的心态,只有良好的心态,才能拥有饱满的状态;才能让学生喜欢数学、热爱数学;才能从过去“要我学”的状态中“解放”出来。
1.用先进的教学思想充实自己
教学思想是指导教学行为的思想观念和精神追求。先进的教育思想是指导教师教学行为的灯塔,为教师教育教学活动不偏不倚保驾护航。实施新课程以来,更加关注知识产生的过程,强调教师的引领、互助作用。因此,教师只有主动参加教育主管部门组织的继续教育培训,才能使用先进的教学理念指导自己的教学行为成为可能。
2.用丰富的知识体系完善自己
有人形象地说:知识经济时代是个知识爆炸而又折旧的年
代。今天的教师赶上了这个年代,如果不与时俱进、开拓创新、锐意进取,便难得“立锥之地”。试想:如果我们有“一桶水”,给学生的只是其中的“一滴”,何愁我们对教材的理解没有深度,对教学内容的拓展没有广度,对课堂小结没有高度呢?何愁我们不能深入浅出、洋洋洒洒、左右逢源呢?实践证明:教师只有构建丰富的知识体系,才能不断完善自己,实现个人对理想的追求。
3.反思教学行为提高自己
叶澜教授有一句著名的话:一个教师写一辈子教案不一定成为名师,如果一个教师写三年教学反思,就可能成为名师。因为反思可做到有的放矢地进行教学;因为反思可以适时调整教学策略,扬长避短、精益求精。经验告诉我们:教师如果能一如既往地把反思与日常教学活动融为一体,便可加快专业成长,形成个人独具特色的执教风格,全面提高教学艺术水平。
二、落实三维目标是实施有效教学的立足点
教学三维目标的落实、重点突出、难点突破是一节课成功的关键。教学三维目标的三个维度不是孤立的,而是相互渗透、相互融合、三位一体的。因此,教师在确立三维目标时应研读课标,将课标中的目标体系细化为学生易于接受、便于掌握、操作性强的知识要点,结合学生的身心特点,选择相应的教学策略。
案例一:《一次函数中的面积问题》这节课要从不同角度来诠释一次函数中的面积问题。既要关注教材(要教什么内容、教学重点是什么),又要关注学生(教到什么程度、用什么方法教)。不管确定怎样的三维目标,都要把握住让每个学生上了这节数学课
后,都有所收获的宗旨。教师切忌一味地追求深度、广度、高度,而忽视梯度,造成一部分学生因跟不上而开小差。教师要善于根据课堂的实际情况调整自己的教学策略,全面落实三维目标,不断提升教育教学质量。
案例二:为了能更好地区分移项与加法交换律的不同,我打了这样的比方:移项是把方程中的某一项从等号的一边移到另一边,这个等号像一座山,把方程的项从山的一边移到另一边要翻个跟斗,所以要改变符号。而利用加法交换律没有“山”翻,所以不需要改变符号。这样的比方留给学生的印象非常深刻,学生很容易掌握。
三、培养学生学习兴趣是实施有效教学的切入点
兴趣是最好的老师。兴趣是创设良好的课堂氛围的敲门砖,能起到点石成金的作用。长期以来,教师为保持学生的学习兴趣,变“要我学”为“我要学”的状态而不懈地努力着。初中数学新教材内容安排新颖合理,活动设计生动活泼,只要教师教法得当,很容易激发学生的学习兴趣。
案例三:在学习“三角形三边关系”时,我先抛出问题:“三根木棒能组成一个三角形吗?”多数学生认为可以的。我当场进行演示三根木棒不能组成一个三角形的情形,然后再抛出问题:“想围成一个三角形我该怎么办?”在兴趣的引领下,学生分组实际操作,主动寻找构成三角形三边长之间的关系。这样的教学策略,既能诱发学生主动探索,又能将学生思维引向另一高度,从而使学生在兴奋、愉快、有趣状态中很快步入新课的学习,从而收到事半功倍的教学效果。
四、注重探究学习过程是实施有效教学的制高点
国外教育学家曾指出:“教学时,不要把你的秘诀一股脑儿地全部倒给学生,而要让他猜测一番,引导他们独立找出尽可能多的东西。”这就提醒我们在“传道授业解惑”的过程中,并不是把现成的结论告诉学生,而是诱发他们成为渴求知识的探索者。
案例四:在教学《制成一个尽可能大的无盖长方体》内容时,我事先向学生出示这样一个研究性课题:“用一张正方形的纸板制成一个无盖的长方体,怎样制作才能使制成的无盖长方体的容积尽可能大呢?”课堂上,学生把小组探究的结果与全班同学交流,这个靠单个学生力量难以解决的问题,在老师的引导下,在同伴们的互助下得到了较为圆满的解答。
可见,自主探究、合作交流的学习方式,能引发学生更广泛的交流和探讨,能充分调动学生学习的主动性、创造性。
总之,在新课程不断推进的今天,我们的数学教师应该是有“魅力”的,我们的数学课堂应该是有“特色”的,我们的数学教学效果应该是“理想”的。相信:只要广大数学教师对有效教学做深度、广度的思考,就一定能演绎异样、多彩、高效的数学课堂!
参考文献:
[1]陆枫.如何提高初中数学课堂教学的有效性.中华少年:研究青少年教育,2012(9).
[2]李群辉.如何提高初中数学课堂教学的有效性.考试周刊,2011(28).
[3]华国民.如何提高初中数学课堂教学的有效性.新课程:中学版,2011(3).