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 文章中心 > 三年级科学下册教案

三年级科学下册教案

开篇:润墨网以专业的文秘视角,为您筛选了八篇三年级科学下册教案范文,如需获取更多写作素材,在线客服老师一对一协助。欢迎您的阅读与分享!

三年级科学下册教案范文第1篇

如何备好美术课呢?基于美术学科的特点,要想备好美术课,我们必须把握好“钻、解、研、制、编”五个环节。

一、“钻”包括三个方面的内容。

钻研教学大纲:从整体上明确美术课的教学目的和任务;了解本学科每课教材内容在整个教材中的地位、作用和它们之间的内在联系;明确美术课的教学特点及应注意的问题;掌握教材的进度和教学方法上的基本要求。

钻教材:了解教材编排体系,掌握教材的内在联系。例如:在某课教材确定后,首先教师应分析教材中美的因素。研究怎样在教材过程中进行美育和思想教育,怎样促进学生智力发展和能力提高;然后分析这课教材在整个美术教材中的地位、作用,分析教材的知识内容,准确把握教材的重点、难点,阐述清楚哪些部分属于旧的知识,要复习巩固,哪些是本课要学习的新知识;最后根据掌握教材的内容,研究怎样通过作业,让学生掌握哪些技能、技巧,使教学“由博返约,深入浅出”。

钻有关资料:在认真钻研教科书的基础上还要广泛阅读有关参考资料。例如:三年级上册美术教材中《我设计的自行车》一课,虽然自行车是我们日常生活中常用的交通工具,但课前我还是查阅了一些关于自行车方面的书籍及现在最新款和未来自行车发展的趋势等新闻资讯,从有关作品中选取典型、具体的材料,充实教学内容。另外,教师还需进行试画,对教材力求理解透彻,把教材讲的生动活泼。

二、解

“解”即了解学生,要想使备课工作切合实际,有的放矢。教师必须全面了解掌握本班学生的思想、学习、生活、负担等情况;还需联系本课教学要求,分析学生的接受能力和可能产生的问题;还应了解学生的学习态度、兴趣、爱好、特长;对美术教师的感情,班级风气等情况;以便联系学生的思想实际,挖掘教材中的教育因素,创造适当条件帮助学习上和纪律上的后进生树立进步的信心等。特别要了解学生的知识水平和智力水平。下面我就以三年级学生情况分析为例:

本班共48人,其中男生23人,女生25人,班级纪律和其他各科学习成绩较好,美术成绩在全校为中上水平,其中有14位学生成绩优秀,占29%,9人较差,占18%,成绩特别优秀的有张亚婷、麻世国、王梦迪等三位学生,成绩很差,要加强辅导的有刘伟强、王庆亮两位同学。

一、二年级时学习的美术基础知识和技能一般较为巩固,对于美的事物有兴趣,有初步感受美的能力,作画时初步培养了观察习惯,对于平面物形象有一定的目测能力和概括能力,对于想象画,命题画有较大的兴趣,能根据自己的感受大胆地描绘。

完成作业速度不一,部分同学习惯于带回家去画完,少数学生形象表达能力还停留在一年级的水平。

根据这些情况来确定本课的教学重点、难点才能准确,确定的教学目的才有针对性、现实性,才能因材施教调动不同学习水平的学生学习的主动性、积极性,取得好的教学成效,反之,只备教材,不备学生,就容易导致教学过程的主观主义。

三、研

研究教学方法,每一堂课都有不同的教学内容,不同的要求,因而教学方法也是不同的。例如:要设计一堂课的教学过程,就先考虑用什么方法,提什么问题,举什么例子;然后分析怎样启发联想,怎样板画示范,怎样解决具体作画的方法步骤,怎样突出重点、解决难点,怎样纠正学生可能产生的错误等问题。同时还要充分调动学生学习的积极性,@样使学生既有学习兴趣,又取得良好教学效果。最好是以一种教学方法为主,同时以其他教学方法配合,形成教学方法的最佳结合。

四、制

要根据教学要求,学生的水平来制作范画。过难过繁,或过于简略草率的范画,都不能起到应有的作用。范画大小要适当,要让最后一排学生也能看清楚,范画要做得美观,具有典型性。例如:三年级下册美术教材《彩线贴画》一课中,我选择制作了具有代表性的形象范图,并将范画装饰的美观、新颖,激发学生美的感受,引起他们剪贴的兴趣。

只有研究绘制范画和运用制作的直观教具,才能有效地帮助学生理解抽象的概念,解决重点、难点问题,提高教学效果。

五、编

编写教案是备课工作中最深入、最具体、最落实的一步。是教师备课的成果。教师应精心制作,即便是有经验的老教师仍然要写教案。因为时代在发展、教材也在变化,而补充材料要更新,学生在变化。教案内容一般有:年级、授课日期、课题、课时、教学目的、要求、教材分析(重点、难点)、教具准备、教学过程、教学效果等。那么怎样编写美术教案呢?

我认为主要由以下6各方面入手:

确定本节课的教学目标。

依据大纲要求,结合本课内容,教学目标定得要具体、明确、恰当,便于执行和检查。

确定教学重点和难点。

教学重点指一节课知识的关键核心部分。教学重点是学生不易理解和掌握的部分。确定重点、难点,应考虑教材内容和学生原有的知识水平。

设计教学方法。

根据教学目的和本节课教学内容的特点选择教学方法。

组织教学内容。

组织教学内容就是依据教学方法的要求对教材进行组织加工。如用讲授法,就应列出教材内容的讲授提纲。

设计教学过程。

教学过程就是一节课各部分的先后顺序及时间分配。不同的课型教学过程不尽相同。它是课堂教学的施工程序。合理安排教学过程是教学成功的关键。

记录演示画略图。

演示图要在教案中体现出来。

此外写教案要用简单明确的文字,如果发现教案中有某些不合适的地方,可以适当调整,使这一堂课上得更好。

三年级科学下册教案范文第2篇

一、从听觉入手,培养多声部概念

合唱是多声部、多层次的声音达到高度统一、和谐的艺术表现形式。培养合唱意识的第一步应该是培养多声部概念。

1.借助钢琴,进行听觉训练

对于刚入学的一年级学生,听觉训练应从听辨音区开始。教师在高音区弹奏旋律时提示学生用手轻轻拍头,中音区弹奏时提示学生用手轻轻拍肚子,低音区弹奏时提示学生轻轻跺脚或走起来。当学生能准确地做出反应后就可以加大训练难度,进行两个音区的听辨练习。如教师同时弹奏高、低两个音区,学生相应的反应是边走边轻轻拍头;教师同时弹奏中、低两个音区,学生相应的反应是边走边轻轻拍肚子;教师同时弹奏高、中两个音区,学生相应的反应是原地一只手轻轻拍头,一只手轻轻拍肚子。通过一段时间的训练,学生就能很好地听辨不同的音区及“双音区”了。

应当注意的是,对于低年级的学生,训练的方式要多样化。音区听辨可以是一个学生做,也可以以集体的方式进行。例如:将学生分成三组,每组分别代表高、中、低三个音区,听到教师弹奏哪个音区,相应的组员做出反应;还可以扮演不同的动物,如用大象、小兔子、小鸟等形象来表示不同音区。通过这样的训练不仅使学生觉得有趣,同时帮助他们在不同音区中寻找自己所在的团队,培养分声部意识。

2.借助音响资料,培养多声部听觉

合唱教学失败的很大一部分原因是学生没有建立多声部概念。我认为,在低年级就应该培养多声部听觉,这样有利于今后的合唱学习。

首先,教师要精心挑选音响资料作为补充教材供学生聆听,中外优秀合唱团的CD、重唱与重奏作品、巴赫的复调音乐都是不错的选择。对器乐类作品的欣赏最好是结合视频进行,例如聆听圣-桑的作品《天鹅》,学生通过画面可以看到竖琴和大提琴两种乐器,再配合聆听音乐,便能更鲜明地感受到两种乐器的音色和旋律。如果没有视频,可能有很大一部分学生只能听到大提琴演奏的主旋律。当然音乐是听觉艺术,这种方法在低年级适用,但到了中高年级,随着学生听觉训练的进一步升华,就无须再配合视频欣赏了。

其次,教师要充分挖掘教材,精心设计欣赏课教案,对于一些作品,可引导学生关注器乐曲中声部、乐器的配置,通过一些活动来帮助体验不同的声部旋律。例如一年级教材中的《小象》和《调皮的小闹钟》这两首欣赏曲,其共同点是都用固定音型伴奏:《小象》是一首爵士风格的乐曲,一开始的前奏就由固定音型 连续演奏四次之后由弦乐奏出小象蹒跚前行的主题;《调皮的小闹钟》也是在乐曲的一开始由双响筒敲出切分音表现小闹钟。这两个一开始出现的节奏都贯穿乐曲始终。教学中教师可在聆听《小象》前先采用体态律动让学生感受前奏的节奏以及音高;聆听《调皮的小闹钟》前教师先用双响筒按照音乐中的节奏敲击,学生听节奏绕圈走,熟悉固定音型,在学生熟悉了固定音型之后再完整聆听全曲,这样,他们在听觉上就有了多声部的体验。

二、从节奏入手,建立多声部概念

节奏合奏是帮助学生建立多声部概念非常有效的方法之一。但对于低年级的学生来说,切忌枯燥的操练,培养学习兴趣是十分重要的。可以尝试以下几种方法:

1.在情境中进行节奏合奏训练

由于儿童都喜欢模仿成人的行为,所以他们很喜欢角色扮演游戏,因此将节奏合奏合理地融入情境中,会极大地激发他们的学习兴趣。

例如在《理发师》一课中,我请学生分别扮演不同的角色进行节奏合奏练习:

训练时先分声部进行练习,然后采取从一个声部开始逐渐叠加声部的方式,直至学生能很好地进行节奏合奏。

在聆听第二册器乐曲《铁匠波尔卡》中,我设计了这样的图形谱,分别扮演大师傅手里拿着大锤、小师傅手里拿着小锤打铁的情景:

第一乐段第22小节开始(从前奏算起):

从第二乐段第17小节开始:

第三乐段与第一乐段相同,结束句为:

上述两个例子,学生是在一个情境中扮演不同的角色进行节奏合奏训练的,角色之间相互聆听、配合,在这样的过程中学生便可较为轻松愉悦地逐步建立起多声部的听觉概念。

2.运用联觉效应,有助于学生节奏合奏的准确性

在节奏合奏中经常会出现互相影响而产生错误的情况,使节奏合奏到最后变成了读着不一样的象声词,而节奏却是一样的“齐奏”了。运用联觉效应能很好地解决这一问题,如在练扫除节奏的场景中,我设计了两种节奏:

在训练时,我给两种节奏分别加入两种动作配合练习,教师夸张地拿着扫把大幅度地从左扫到右,嘴巴发出“唰、唰”的声音,请学生模仿。而擦桌子的节奏则指导学生边在桌子上擦,边从嘴巴发出“嚓、嚓、嚓、嚓”的声音。由于动作幅度大小不一,由动觉影响声觉,发出的声音长短自然也不一样,凭借联觉效应就可准确地完成节奏合奏。

3.进行节奏卡农训练,有利于培养学生声部的独立性

在学生学习了二分音符、四分音符和八分音符之后,就可以进行节奏卡农训练。节奏卡农训练能帮助学生进一步培养声部间的独立性,不被互相干扰。低年级的学生进行卡农训练时首先要注意节奏的排列应疏密结合,也就是说一小节密集,一小节宽松。如: XXXX │X X│XX XX │X- 这样的排列可降低卡农的难度,让学生有时间思考和反应,提高准确率,帮助学生建立信心。而且应在学生拍节奏的基础上进行,比如让学生先拍,教师错后一小节进入,让学生体验什么是卡农。在学生明白这一形式后,教师与学生互换,教师先拍,学生后拍,最后将学生分成两组,在教师的指挥下进行节奏卡农练习。

三、遵循学生学习规律,进行二声部合唱训练

大多数音乐教师都按照教材中的安排,从三年级开始,按部就班地进行合唱教学。教材中对于合唱的编排十分科学合理,遵循学生的学习规律,从二声部轮唱开始到伴唱式、复调式最后到柱式,逐渐加大合唱的难度。我认为我们可以遵循这个规律,活用教材,在低年级通过一个阶段的训练,在学生有了分声部意识和多声部听觉之后,尤其是在学生能熟练掌握节奏卡农这一技巧时,就可以进行简单的二声部合唱训练了。

1.轮唱,打开合唱的大门

与节奏卡农一样,轮唱训练要在学生十分熟悉歌曲的情况下进行,并尽可能地创设一种情景。例如一年级下册歌曲《两只小象》,在学生能很好地唱熟歌曲后,学生分成两组,分别扮演两只小象,教师手上拿着两只小象,一只在前面走,另一只在一小节后跟进来。这样学生只要跟着他们扮演的那只小象唱,按照歌谱来唱,第一只小象在倒数第二小节反复一次,就能顺利地完成轮唱。再如一年级下册歌曲《拍皮球》,教师为学生创设体育课拍皮球比赛的场景,学生分成两组围成两个圆圈,在教师的指挥下进行轮唱,这样做的目的是让学生本组的声音抱团,降低其他声部的干扰。

值得一提的是,不是所有歌曲都可以进行轮唱,教师选择歌曲时要注意第一和第二声部的和声配置是否合适,如果一首歌曲进行轮唱时有太多不和谐音程,就不适合进行轮唱练习。

2.为歌曲旋律编配二声部伴唱

教师可以根据学生的实际情况选择一些教材中的歌曲,为其编配固定音型的二声部进行合唱训练。例如一年级下册歌曲《小雨沙沙》:

歌曲唱熟后,进行分角色表演:从第九小节开始,学生分成两组分别扮演种子和小雨,配合律动表演进行教学,二声部效果自然而然就出来了。

再如一年级下册歌曲《火车开啦》。在学生演唱准确、熟练之后,我加入了汽笛的声音:

挑选音准较好的学生来担任火车头,组员当车厢,在教室里进行歌表演,由组长唱表现汽笛声的声部,组员唱原歌曲。

对低年级进行合唱训练,一定要注意情景性,这样既能使学生感觉有趣,又能降低合唱的难度。

三年级科学下册教案范文第3篇

让学生能尽量熟悉和使用word,提高学生对计算机的应用能力,努力让每个学生都能学到知识,提高计算机的应用能力,为下阶段的计算机学习打下较扎实的基础。这里给大家分享一些关于闽教版四年级信息技术下册教学计划5篇,供大家参考。

四年级信息技术下册教学计划1一、学生基本情况

本计划针对四年级,通过上学期的学习,学生对指法,文本编辑有了进一步的提高,但是由于每一学期信息技术课时比较少,学生的遗忘性大,大多数学生学后没有注意巩固,学生掌握的情况不是很理想,参差不齐。有条件的学生家中有电脑或父母单位有电脑,上机时间相对多一些,操作较熟练,有大部分学生纯粹是上课时间练习,课后就没有巩固的机会,所以,这一部分学生对所学知识遗忘较大,操作易生疏;

学生对本学科的学习积极性还是比较高,因为信息技术课并不像语文、数学那么枯燥、单调。相对来说学生觉得比较新鲜。但是这又存在一个问题就是学生感兴趣的并不是学习,而是打游戏。所以,学生对计算机的认识还有待提高。要进一步对他们进行正确的引导。

二、教材分析

本期教材是使用新编版:四年级下册,内容是全新的。内容全部都是PowerPoint可见PowerPoint是这学期学习的重点,又是难点。

知识点:基本的操作和操作的技巧

重难点:基本操作

三、指导思想:

根据上级下发的教学进度和学生的具体情况,明确小学信息技术课程的任务:培养学生对信息技术的兴趣和意识,让学生了解或掌握信息技术基本知识和技能,使学生具有获取信息、传输信息、处理信息和应用信息技术手段的能力,形成良好的信息技术素养,为他们适应信息社会的学习、工作和生活打下必要的基础。

四、教学目标:

1、了解信息技术的应用环境和信息的一些表现形式。

2、培养学生对计算机的感性认识,了解信息技术在日常生活中的应用,培养学生学习、使用计算机的兴趣和意识。

3、初步学会用PowerPoint。

能熟练掌握其中的一些主要功能。

4、养成良好的计算机使用习惯。

5、通过学习,使学生了解并掌握一些学习方法和技巧,培养学生的学习积极性和自觉性,鼓励学生之间相互交流,进行某些创新设计。

6、做一个作品。

五、教学措施

本期主要采取课堂教师授课方式、学生自学方式和动手操作三种方式进入学习,适当进行一些小竞赛及课堂评价的方式进行教学。其中学生自学和动手是最主要的。

六、教学进度具体安排如下表

第一课 我家住在大海边

第二课 海洋之星的自我介绍

第三课 多姿多彩的自我介绍

第四课 甜蜜的全家福

第五课 给全家福排排队

第六课 给全家福披上彩衣

第七课 啤酒花开

第八课 多彩的节日

第九课 我们一起来跳舞

第十课 直播青岛

十一课 看我七十二变

十二课 海洋之星预选赛

十三课 连线海洋之星

十四课 回溯一线牵

十五课 海洋之星总决赛

十六课 涛涛的礼物

四年级信息技术下册教学计划2一、本班情况分析

1、基本情况。

2、学生基础知识掌握情况。

四年级学生对学习计算机已有一定基础,基本知识与技能的掌握情况还比较理想,但大部分学生在计算机的应用方面还欠狭窄,对于windows系统的基本操作还不够熟练或者不规范,少部分学生正确使用计算机的习惯还没有形成,学生的基础知识还有待继续加强。

3、学生的学习态度。

兴趣是学生的老师,学生对于计算机的知识还是很有兴趣的,所以能够自觉主动的去探索知识,教师在课堂上把知识点讲授后,学生通过上机操作巩固所学知识,以达到掌握新知识的目的。

4、班中优生情况。

年级中有一部分学生的计算机基础知识很扎实,对于windows的基本操作比较熟练,所以接受新知识的速度也比较快,这部分学生可以起到“小老师”的作用,在上机操作中可以帮助指导其他的同学,以达到共同进步的目的。

5、班中后进生情况。

年级中有一部分学生的计算机基础知识比较差,主要是由于上课爱讲话,不认真听课所致,这部分学生同时也会影响到课堂的教学,所以对于这部分学生要耐心引导,以达到改掉不良习惯的目的。

二、本学科教材分析

本学期采用的是海南出版社出版的教材四年级上册,主要是“画图”软件的学习。包括以下内容:第一课走进电脑画室,让学生认识“画图”软件,掌握基本的操作;第二~第八课主要是通过画不同的图画来学习画图软件中各种画图工具及菜单命令的使用;第九~第十课是学生创作,学生可以利用掌握的画图工具自由创作,从而达到学以致用的目的。

三、本学期教学目标。

1、知识与技能

认识“画图”软件,熟悉“画图”软件界面,掌握各种画图工具的使用,能够利用所掌握的工具自主创作。

2、情感态度与价值观

通过对计算机的演示操作,激发学生对信息技术的学习兴趣,培养学生的科学态度和科学的学习方法,培养学生热爱科学以及关心社会的情感,从而使学生认识到自己肩负的重任,从而激发学生的学习兴趣,为祖国的繁荣昌盛而努力学习。

3、质量目标:

在本学期的教学中,认真学习其他学科以及本学科其他优秀老师的经验,进一步落实具体措施,面向全体学生,打好课堂教学主阵地,抓好中上生,促进后进生提高,使学生的信息技术应用能力逐步提高。

四、本学期教学措施。

教学中以教学大纲为纲,从教材和学生实际出发,在开学初制订出切实可行的教学计划。

首先认真备课,明确教学重点、难点关键,探索、研究疑难问题及有关微机实践。分析学生情况,学要求,做到每课必备,写好教案。

其次认真上课,以启发式教学为原则,以操作训练来强化概念,形成技能、技巧,体现以学生为主体,教师为主导的教学思想,精讲多练,前后连接,板书规范清楚,教态亲切、自然,采用多种切合学生实际的教学方法和手段,调动学生的学习积极性,注重学生能力培养,及时总结,做好教学后记。

积极开展信息技术课堂教学模式的研究,通过探讨学习,总结得失,不断提高教学质量。

四年级信息技术下册教学计划3一、情况分析

1、信息技术状况

信息技术装备的改善,促进了我校信息技术教学水平的提高,目前除低年级没有开设信息技术课外,中高年级已按要求开足开齐。大部分学生对计算机发展史、计算机的基本组成、计算机的各部分设备名称、计算机的应用及特点有了一定的认识,已经学会了如何开关机,认识了键盘,并学会了正确的键盘操作姿势和操作方法,知道了部分特殊键的作用,部分学生还学会了用拼音输入法输入汉字,练习画画。除此以外,所有学生都接受了计算机上机实习规则、计算机机房的清洁维护等教育,都对计算机产生了浓厚的兴趣。为了使我校信息技术课教学工作有条不紊地开展,现特拟定信息技术课学科教学实施计划。

2、学情分析:

四年级学情:这个年龄段的学生大都非常喜欢计算机,同时对计算机充满了无知和好奇。我要培养他们的学习兴趣,同时加强四、四年级学生的教学管理,根据他们好动,不喜欢受约束的特点,多安排实践性的学习内容。比如课堂学习以游戏、活动为主,尽量将理论学习的时间压缩在20分钟以内。四年级学生要给他们规范的学习方式,用建构主义原理帮助他们建立关于计算机的系统知识,提倡他们运用信息技术于其他学科学习中,均衡地发展学生的信息技术素养。

二、教学总目标:

1、建立对计算机的感性认识,了解信息技术在日常生活中的应用,培养学生学习、使用计算机的兴趣和意识。

2、在使用信息技术时学会与他人合作,学会使用与年龄发展相符的多媒体资源进行学习;

3、学会利用IE浏览器上网查找资料包括音乐、图片,并整理成库,学会利用WORD制作以及美化简单的文档。

4、能够在他人在帮助下使用通讯远距离获取信息、与他人沟通,开展直接和独立的学习,发展个人的爱好和兴趣。

5、知道应负责任地使用信息技术系统软件,养成良好的计算机使用习惯和责任意识。

6、学会初步的文字输入方法,逐步提高文字的输入速度。

三、实施计划的措施:

1、运用任务驱动的教学方法进行教学。

2、教学时采用放教学录相,

通过演示计算机应用软件的形式向学生介绍知识。

3、传授知识时突出一个“新”字、落实一个“趣”字、突出一个“活”字、落实一个“学”字(为学生服务);

教学过程突出一个“难”字(找准知能点、难点及关键)、落实一个“行”字(引导学生进行思维训练和认知能力训练);巩固知能突出一个“实”字(双基训练应落到实处)、落实一个“促”字(促进学生学以致用、创新实践)。

4、加强教师业务知识和上机能力的培训

四、具体内容安排:

四年级主要学习内容:了解信息和信息处理工具,利用IE浏览器上网查找资料包括音乐、图片,了解文件的基本操作,学会利用WORD制作以及美化简单的文档,中文版Win98基本操作。

点: 利用IE浏览器上网查找资料包括音乐、图片,了解文件的基本操作,学会利用WORD制作以及美化简单的文档

点:  了解文件的基本操作,学会利用WORD制作以及美化简单的文档

四年级信息技术下册教学计划4一、本年级情况分析

1、基本情况。

本学期我将继续承担小学信息技术四年级下册的教学任务。经过上学期的管理,本年级的学生已基本明确了信息技术课的教学流程,学习习惯以及学习方法。

2、学生基础知识掌握情况。

四年级学生对学习计算机已有一定基础,基本知识与技能的掌握情况还比较理想,但大部分学生在计算机的应用方面还欠狭窄,对于windows系统的基本操作还不够熟练或者不规范,少部分学生正确使用计算机的习惯还没有形成,学生的基础知识还有待继续加强。

3、学生的学习态度。

兴趣是学生最好的老师,学生对于计算机的知识还是很有兴趣的,所以能够自觉主动的去探索知识,教师在课堂上把知识点讲授后,学生通过上机操作巩固所学知识,以达到掌握新知识的目的。

4、班中优生情况。

年级中有一部分学生的计算机基础知识很扎实,对于windows的基本操作比较熟练,所以接受新知识的速度也比较快,这部分学生可以起到“小老师”的作用,在上机操作中可以帮助指导其他的同学,以达到共同进步的目的。

5、班中待优生情况。

年级中有一部分学生的计算机基础知识比较差,主要是由于上课爱讲话,不认真听课所致,这部分学生同时也会影响到课堂的教学,所以对于这部分学生要耐心引导,以达到改掉不良习惯的目的。

二、本学科教材分析

本学期采用的是海南出版社出版的教材四年级下册,主要是“windows”的学习。这部分内容实用性非常强。

三、本学期教学目标。

1、知识与技能

认识“windows”,能够利用所掌握的工具自主创作。

2、情感态度与价值观

通过对计算机的演示操作,激发学生对信息技术的学习兴趣,培养学生的科学态度和科学的学习方法,培养学生热爱科学以及关心社会的情感,从而使学生认识到自己肩负的重任,从而激发学生的学习兴趣,为祖国的繁荣昌盛而努力学习。

3、质量目标:

在本学期的教学中,认真学习其他学科以及本学科其他优秀老师的经验,进一步落实具体措施,面向全体学生,打好课堂教学主阵地,抓好中上生,促进后进生提高,使学生的信息技术应用能力逐步提高。

四、本学期教学措施。

教学中以教学大纲为纲,从教材和学生实际出发,在开学初制订出切实可行的教学计划。

首先认真备课,明确教学重点、难点关键,探索、研究疑难问题

及有关微机实践。分析学生情况,学要求,做到每课必备,写好教案。

其次认真上课,以启发式教学为原则,以操作训练来强化概念,形成技能、技巧,体现以学生为主体,教师为主导的教学思想,精讲多练,前后连接,板书规范清楚,教态亲切、自然,采用多种切合学生实际的教学方法和手段,调动学生的学习积极性,注重学生能力培养,及时总结,做好教学后记。

积极开展信息技术课堂教学模式的研究,通过探讨学习,总结得失,不断提高教学质量。

五、教学进度

周次

内容

第一周

第1课建立班级课程表

第二周

第2课编辑班级课程表

第三周

第3课美化班级课程表

第四周

第4课完善班级课程表

第五周

第1单元单元小结

第六周

第5课春季郊游邀交友

第七周

第6课聊聊春游定方案

第八周

第7课精彩瞬间群共享

第九周

第8课分享见闻用邮件

第十周

第2单元单元小结

第十一周

第9课小小蜗牛跑得快

第十二周

第10课小猫拜访好朋友

第十三周

第11课小狗参观猫咪屋

第十四周

第12课鱼儿水中自在游

第十五周

第13课海龟鱼儿水中戏

第十六周

第14课小小鼹鼠钻地道

四年级信息技术下册教学计划5一、学生基本情况

在三年级和四年级上学期的学习基础上,学生已经基本掌握了计算机的基础性的操作技能,但是学生的接受能力有高有低,掌握水平参差不齐,这对学不利,因此在教学中应遵循“因材施教”原则,设计与各种层次学生相适应的教学内容、教学方法等。另外由于教学设备不足,学生上机操作的时间得不到充分保证,可能会影响学生对知识、技能的掌握。

二、教材分析

1、教材内容。

本册教材共有16课,分别是:认识word、word的视图与格式菜单、输入文章、插入符号、插入艺术字、编辑艺术字、插入剪贴画、文章的修改、文章的删除和移动、文字的对齐、文字的美化、插入来自文件的图片和文章、插入文本框、用word制作课表等、日历的制作、制作电子小板报、作品展示与评价。主要是文字处理方面的内容。

2、教材特点。

(1)以培养学生兴趣为主,不强求掌握知识与操作技能; (2)以活动为重心,通过活动,体验、了解信息技术的应用;(3)活动过程是学生尝试、实践的动手过程;

(4)动手过程以学生为主体、教师为主导,突出学生自主探究; (5)以学科整合为平台,鼓励学生利用信息技术探究其他学科学习;(6)充分体现新课改精神。

三、教学目标

1、了解汉字的演变历史,印刷技术的发展;了解汉字的编码及输入法;

2、认识几种输入输出设备;

3、了解常用的字处理软件及字处理软件的发展过程;

4、通过浏览字处理软件的电子作品,感受字处理软件的制作魅力。

5、掌握打开Word文档的方法,并且会统计文档字数。

会在Word软件中改变显示比例。

6、掌握启动和退出Word的方法;

了解Word窗口的组成;学会显示和隐藏工具栏;学会在Word中输入文字。

7、掌握在Word中修饰文字,美化文档的方法。

8、掌握在Word中插入表格、绘制表格的方法。

9、掌握在Word中插入图片,调整图片的方法,能编辑图文并茂的文档。

10、学习设置页面的方法,能自主完成或是在同学的帮助下制作精美的电子文档,版面设计合理、美观。

11、在计算机操作中注意正确方法的指导,养成正确使用计算机的良好习惯。

12、拓宽知识面,拓展视野,培养学生对计算机的浓厚兴趣。

13、形成现阶段学生应知的信息技术理念,树立学好信息技术、用好信息技术的信心。

14、培养学生与人合作、自主探究思考、勇于动手、善于交流的能力。

15、进行爱护公共机房设备的品德教育。

四、教学措施

1、任务驱动思想。

《中小学信息技术课程指导纲要(试行)》中确立了“任务驱动”的教学原则,明确指出:知识及技能的传授应以完成典型的“任务”为主。这个原则突出了“在‘做’中‘学’”的思想。任务驱动教学策略对主体性教学,发挥学生积极主动性,积极参与学习活动,培养创造性能力具有积极性作用。

2、课程整合思想。

(1)与相邻学科的课程整合。 (2)与德育整合。

3、趣味性思想。

(1)语言的趣味化。 (2)内容趣味化。

4、培养学生信息素养。

(1)结合实例进行应用介绍。 (2)贯穿网络知识。

三年级科学下册教案范文第4篇

一、教师利用“班班通”的教学资源,采用多媒体教学,提高学生的数学学习兴趣

在安装“班班通”后,多媒体教学成了一种非常重要的教学方式,许多教师都喜欢采用多媒体进行教学,利用这种新的教学方式能很好地激发学生学习的兴趣和热情。心理学认为,兴趣是积极探索某种事物的认识倾向,它是学生学习的动力源,是智能和心理发展的催化剂。学生一旦对学习发生强烈的兴趣,就会激发其内在的学习愿望和学习动机,就会聚精会神,努力追源,并感觉乐在其中。多媒体通过定格、慢放、加速、重复、图像的变化、色彩的多样化以及声音配合等效果,充分发挥其直观、形象、新奇、促思等优势,引起学生的好奇心,激发学生的求知欲,活跃学生的思维,增强上课的课堂效果。

在教学三年级上册年月日这一单元的第一次新课《年月日》时,学生平时对这些知识有一些接触,但是没有系统的认识,本次新课涉及的内容较多,我通过“班班通”在网络上参考了一些名师的教学设计,并结合自己的教案,制作了课件,采用多媒体教学。上课时,我首先显示了一张彩色一月份的日历,抓住学生的注意力,并提问“一年有几个月?”学生在现实生活中对此有体验,都能回答出一年有十二个月。在此基础上,我提出问题“哪几个月是31天?哪几个月又是30天?”对此归纳性的问题,学生回答起来有点难度,我出示了2000年12个月的日历图片,让学生观察。在这种情况下,学生通过观察得出结果比较快,很积极的举手回答了问题,我根据学生的回答给相同的月份涂上了相同的颜色,学生看到这样的变化觉得很新奇,进一步抓住了他们的上课注意力,我再引导,让学生知道31天的月份叫大月,30天的月份叫小月,并归纳成文字形式在PPT中表现,让学生有更深刻的印象。在教学比较特殊的二月时,我先让智慧老人提了一个问题“二月有多少天呢?”学生这时就有不同的答案了,有的说28天,有的说29天,学生发表完意见后,我不评论他们的对错,而是给他们出示了一张1981年到2004年每年二月份的天数的图表,让学生自己观察、判断回答的对错并在小组讨论自己的发现,学生通过仔细的观察得出以下结论:1、28天的年份多,29天的年份少;2、每四年有一年的二月份是29天;3、二月份是29天的年份都是偶数。根据他们的结论,我加以引导,学生知道了二月份有29天的年份叫闰年而且这些年份除以4没有余数,由此学生得出了一个结论:除以4没有余数的年份就是闰年。学生掌握了闰年的知识后,我在PPT上出示几个年份让学生判断哪些年份是闰年,学生计算得出答案后,我又请了同学在电子黑板上演示计算过程。在后面提问“一年有多少天?”时,学生的答案就比较理性,他们说出了“平年有365天,闰年则有366天”。最后我出示了记忆年、月、日的歌诀记忆法,即“一三五七八十腊,三十一天永不差,四六九冬三十整,平年二月二十八,闰年再把一天加。”学生对这样的歌诀很有兴趣,很快就记住了年月日。本堂课有效的利用了网络教育资源,增加了课堂容量,并明显提高了学生的学习兴趣,他们主动探索新知识,取得了非常好的课堂效果。

二、教师利用“班班通”的在线课堂,让学生接受优质教学资源

我所执教的是一所农村小学,教学硬件软件设施都比较有限,由于地区限制,很多教学都没有办法达到很好的效果,与此相应的学生的学习效果也不是很好,尤其在教学比较难的课题时,这种缺陷更加明显。在教学三年级下册认识面积的《面积与面积单位》这一次新课时,农村学生对面积很难有直观的了解,学校也没有什么教具能辅助教学,直接上课很难让学生掌握。上课时,我选择了江苏省南通市第二附属小学的顾娟老师的教学视频,让学生与名师面对面,进行了一次在线课堂教学,顾娟老师的课很精彩,学生上课很认真,很好的掌握了面积与面积单位,我也学到了很多经验,对我以后得教学很有帮助。

三、化静为动,让学生感受知识的形成过程

数学是研究数量关系和空间关系动态变化的自然科学,而这种动态变化的关系在教材中是以静态的方式呈现的,在教学中如何如何将这种动态变化的数量关系和空间关系再现出来呢?借助于班班通进行教学就会达到理想的目的。它可以根据教学内容设计课件,在教学中进行动态的演示,做到动静结合。通过生动有趣的画面,使静态的知识动态化,不仅能有效的激发学生探究新知识的兴趣,而且使学生深刻理解了数学知识的本质。

三年级科学下册教案范文第5篇

[关键词]激发兴趣、以趣促学、音乐

现在谈谈具体方法:

一、建立和谐的师生情感,激发兴趣

黑格尔说过:“音乐是情感的艺术。”只有重视情感在音乐教学中的作用,才能达到最佳的教学效果。孩子们的情感是丰富的,容易把对教师的情感转移到学科上去,只有学生喜欢你,才会乐意听你的课。课堂上需要的是和谐欢快的氛围,这一部分取决于学习的主体──学生,一部分也与外界因素有很大关系。比如老师一进课堂呈现给学生一脸的微笑、一腔的热情,这种朝气与生动会不自觉地感染学生,老师亲切温和的样子与富有感染力和幽默的语言使他们不由自主地将注意力集中到课堂上,并且对老师充满着期待,用一颗诚挚的心搭起师生情感的桥梁,从而真正喜欢上音乐课。这样,使学生在“亲其师,信其道”的基础上从心灵深处激发学生学习音乐兴趣。

二、创设音乐情境,引发学生对音乐的兴趣

1、利用多媒体:在教学过程中利用多媒体的优势,可以把一些无法看到的现象和较为抽象的原理,以动态的画面形式呈现在学生面前,使学生通过观察画面,思维清晰的回答教师导入课程的话题,动静结合,视听相辅。

2、聆听和表演:在歌曲《七个小兄弟》教学过程中用(Do Re Mi),走进音乐的世界,在“听一听、唱一唱、演一演”中丰富学生的音乐体验,享受音乐带来的快乐。

(1)动一动

学生随着(Do-Re-Mi )的伴奏音乐,与教师一起律动,进教室。

(2)猜一猜(初听歌曲,感受歌曲情绪)

同学们,今天老师要给你们大家介绍七个新朋友,他们是谁呢?

听赏歌曲( Do-Re-Mi ),第二段合唱部分,由学生扮演的七个简谱音符卡通娃娃,同学们一边听赏,一边表演。

(3)议一议(复听歌曲,深入感受)

师:有谁知道刚才欣赏的歌曲叫什么?是那一部电影的插曲?

介绍美国电影《音乐之声》的故事情节,观看电影片段,谁片段复听歌曲,请同学们议一议歌曲的情绪以及演唱形式的变化。

(4)演一演(参与表演、加深体会)

用表演的形式加深学生对演唱形式(领唱与合唱)和歌曲中所表达音乐形象的体验。

3、在教学中可以运用生动巧妙的语言来创设情景,教师的引导语言要精、要活、要有诗情画意,无论是场景需要、课堂导入、环节过渡等,要让语言真正成为一种艺术,起到点缀、启发、引导的作用,从而激发起学生的审美冲动,让“美”滋润孩子们的心灵。如:《快乐的小熊猫》一课中,教师绘声绘色地导入“美丽的早晨,太阳露出了笑脸。鸟儿醒了,花儿开了,草儿笑了,森林醒来了。小鸟、蝴蝶忙着早锻炼,小动物们也出来了,看!小兔蹦跳着来了,小熊走着来了,小猴翻着筋斗来了……美丽的森林热闹极了。”等等?????????五年级欣赏课格里格的《晨景》时,针对学生理解此曲有一些难度,我并不直接出示曲目,而以语言描述导入:“天色渐亮,东方露出鱼肚白,远处的海岸雾蔼缭绕,空气中散发着一丝丝清晨的香气……”用诗般的语言创设情景来引导学生欣赏作品。

柏拉图说:音乐教育除了非常注重道德和社会目的外必须把美的东西作为自己的目的来探求,把人教育成美和善的。 由于学生对音乐课堂产生了兴趣,诱发了他们对音乐问题的积极思考与主动探究。因此,我们应该在最大自由度的环境中鼓励学生对感兴趣的问题进行探究,使学生成为真正学习的主人,教师只要全心全意的为学生营造发挥自主性、能动性的环境和条件,创设展示创造性思维的机会和舞台,在广阔的音乐世界里,让学生自己去遨游,自己去体验,自己去探究,自己去创造。例如在《音的高低》这一课老师为同学们准备了质地相同而水容量不同的两个杯子,让学生在自己探究的过程中找到答案。

三、.充分发挥学生的想象

“音乐想象”是一种心理现象,它是音乐由抽象感受到形象感受的一座桥梁。人们在欣赏、演奏或演唱音乐作品时,往往通过“音乐想象”来重新塑造音乐中的“形象”,从而理解音乐作品的内含,达到审美的目的。比如小学音乐教材中的一些歌曲常有特殊的创作背景,如果在学唱歌曲前把它们简要地介绍给学生,必能激发学生学习的兴趣,引起学生感情上的共鸣,一步一步把学生的思维引向“音乐想象”的空间里。例如在聆听歌曲《小白船》时引导学生边听、边用身体动作(如左右摆动、划船等)表现乐曲的速度、力度并想象歌曲,表现的美好意境。

赏识评价,有效提升兴趣的发展

音乐课评价应充分体现全面推进素质教育的精神,贯彻《标准》的基本理念,着眼于评价的教育、激励与改善的功能。通过科学的评价,有效地促进学生发展,激励教师进取,完善教学管理,推动音乐课程的建设与发展。著名教育家陈鹤琴老先生说过“没有教不好的学生,只有不会教的老师” 这就要求教师在上课时,要随时发现学生的闪光点,注重赏识教育,让每一个学生都有的“优”的机会,让每一个学生都能体验到成功的快乐,树立他们的自信心,激发学习音乐的兴趣。

正如一位学者所说,我们应该明确:当学生有兴趣时,他们学到最好;当学生的身心处于最佳状态时,他们学的最好;当教学内容能够用多种形式来呈现时,他们学的最好;当学生能自由参与探索与创新时,他们学的最好;当学生有更高的自我期待时,他们学的最好;当学生能够学以致用时,他们学的最好;当学生对教师充满信任和热爱时,他们学的最好;这就要我们老师为之长期努力。只有这样,才能培养出创造性人才,才能更好地适应社会的发展与进步! 总之,兴趣是推动学生学习的内因动力。教师要创设多种能激发学生学习兴趣的教学情景,提高音乐的教学水平,达到音乐、舞蹈等艺术课程的相互渗透效果。

参考文献

三年级科学下册教案范文第6篇

2.学校制度建设要重视人文意蕴周新高

3.名师是怎样炼成的王庆欣

4.校长开会"三忌"朱向明

5.班级读书会的开展策略李志明

6.谨防德育实践中的"不道德现象"熊伟荣

7.小学生榜样教育的几点思考万成

8.负激励在班级管理中的运用李建文

9.有眼不识"泰山"伏艳梅

10.表扬不应忽视的细节龚藻吉,董彦健

11.课堂教学语言运用要得体黄俊

12.有效课堂的四个体现刘兆奎

13.走出家长会的"盲区"翟光法

14.还教育一份宁静徐吉志

15.深入开展读书活动努力营造书香校园张晨晖

16.语文课如何葆有语文的学科个性——关于"言语形式"教学的一些思考张弟伦

17.追问:小学语文课堂生成的精彩祝瑞松

18.寻找概念教学"失度"与"过度"的中间地带庄海翔

19.数学课堂的评价语言分析周军英,孔庆瑾

20.与文本融通:作文起步新思路樊裔华

21.取消晨读,英语教师该如何应对何海燕

22.低年级识字教学有效性探索赵丽洁

23.让学生在情境中学会质疑曾木英

24.活用教材构建有效课堂陈亚梅

25.语文阅读教学中的"平衡艺术"——从《鲁班和橹板》教学片断偏离课堂目标谈起臧吉瑜

26.计算法则要教吗龚秀英,邱贻根

27.《钱学森》教学设计衡成荣

28.《麋鹿》第二课时教学设计韩非

29.《解决问题的策略一列表》教学设计薛志华

30.《比较》教学设计汤婉芬

31.国外小学安全教育及其启示刘亚轩

32.从"小泡泡"看人教版语文教材的导学功能——以人教版三年级下册语文教材为例徐华良

33.建立小学数学作业档案的实践与思考徐伟平

1.知识意义在教学中的回归周云

2.强化常规管理促进学校发展周勇

3.培养校长的"合力"杨新春

4.例谈校长与教师谈心的误区吕赟

5.班主任文化建设的思考王丽娜

6.低年级学生自律行为的培养孔德英

7.班级主题教育活动设计的策略骆美福

8.心系责任,用爱心和智慧育人张世应,张世贤

9.班级文集,我爱你王艳

10.在"教"与"研"的结合中成长王斌

11.课前如何"读懂"学生陈华忠

12.小学科技活动内容与组织形式的调查胡述龙

13.让习作评语送给孩子一份好心情周鸿斌

14."学生在校时间"的法律解读及对策张俊

15.教育因等待而精彩肖永春

16.也谈语文倡简马之先

17.如何使情境创设更有实效王玉东

18.有效教学必须关注学生的认知起点林小平

19.品德与生活(社会)课育人目标的实现张淑芹

20.小学语文教材中科普文的价值取向与教学策略探寻洪爱娟

21.把握"练机"找准"练点"——课堂即时练笔的思考和探索项飞

22.让思维训练成为数学活动的"灵魂"戎曙光

23."慢慢"地学:改变数学课堂低效现象的策略祝万英

24.Storytelling在小学英语教学中的地位和作用周慧艳

25.倾听:成就数学之美顾尧根

26.送别诗:"别"有一番滋味在心头董海

27.《饮湖上初睛后雨》教学设计陆青春

28.《安塞腰鼓》教学设计邵军

29.《除数是整十数的除法》教学设计卢崇金

30.《折纸》教学设计王志民

31.回归教材是小学数学命题的应然选择姚新付1.提高中小学课堂教学效能黄曈山

2.构建教研组文化推动教研活动开展何飞鸣

3.塑造学校精神是推动学校文化建设的关键沈黎明

4.校长评价制度:学校发展的应然选择袁开文

5.增强班级凝聚力的对策分析崔瑞雪

6.重新点燃老年教师的教育激情王鹏

7.适应儿童发展的社团校本课程建设潘秀玲

8.明确责任强于说教叶士舟

9.放下面子更能赢得尊重张卫华

10.要尊重学生的差异王慧

11.公开课应把握好四个"指向"王晓燕

12.高效:学科教研活动的永恒追求冒金彬

13.正确应对家长的请客送礼李建

14.小学礼仪校本课程的研制与实施孙军,张乐天

15."朽木不可雕"的追问与反思余明星

16.语文课堂应当重视默读吕赟

17.加强情境创设实现交际互动——以苏教版五(上)"水浒故事擂台赛"为例孙大武

18.数学操作活动中的四个"不等式"宗晓芳

19.情境创设应关注什么周磊

20.小学科学课堂探究的反思徐良明

21.互动,演绎课堂精彩陈志勇

22.数学教学中的"画龙点睛"艺术陈建军

23.设计阅读教学的"黄金线路"李彩香

24.让思考成为学生学习数学的主旋律林传忠

25.传统名篇的解读如何走出"历史的凝固"——散点解读《天鹅的故事》朱国忠

26.有效的数学课堂可以从开发习题开始陈桂明

27.《生命生命》教学设计李声智

28.《西风胡杨》第二课时教学设计马正军

29.《认识几分之一》教学设计张雷,丁浩清

30.美国小学自然科学课的启示赵海鹰

31.《统计》教学设计马仕芬

32.小学语文"快乐作业"的思考与设计冯敏

33.教学与管理来稿注意事项1.儿童需要自己的教育方式朱国忠

2.校长应该做价值引导的旗帜孙剑,王有鹏

3.小学生大课间活动安全事故的防范王元军

4.学校特色活动,让每一名学生都受益张达红

5."制度体检"也应成为校园制度贾

6.班级管理要多留"空白"郭辉雄

7.做好批评后的跟进工作冯凯

8.老师要敢于承认"不知道"朱向明

9.教案管理应做好"三个转变"陈华忠

10.让孩子健康成长史海燕

11.课件不是优质课的必备顾启洲

12.小学综合实践活动开题三要素钱新建

13.莫让"家访"变"校访"马志响

14.不能把家庭作业卖废纸李飞

15."善用"错误"盘活生成资源张宏军

16.语文教师要提升教学敏感傅登顺

17.把握应用题教学脉络降低应用题教学难度陈建林

18.透视小学英语教学低效教学现象唐志新

19.小学数学学习提纲设计的"四性"李金飞

20.引领学生走进古诗的意境江和平

21.善用对比细读提高阅读教学实效——例谈提高低年级阅读教学实效的点滴做法林卫红

22.用活动引领数学课堂颜林忠

23.例谈小学数学课堂教学中教师的引导李其进

24.科学探究活动中误区现象剖析及对策章建萍

三年级科学下册教案范文第7篇

关键词:小学语文 学生主体 课堂氛围

中图分类号:G4 文献标识码:A 文章编号:1673-9795(2013)09(c)-0168-01

新课改明确要求在小学教学中应该倡导“独立自主、合作探究式教学”,这就要求教师把课堂还给学生,充分发挥学生的自主性,鼓励学生积极参与到课堂中去。因此,在小学语文教学中,教师应该加大力度、采用多种行之有效的方法培养学生的主体性,“弱化”教师作用,将课堂还给学生,让学生成为学习的主人。笔者在长期的一线教学实践中,对于如何发挥学生主体性,有着以下几点看法体会,供广大专家、教师同行批评指正。

1 培养学生“问题”意识

疑是思之源,思是智之本。在培养学生智力时应该多多激发学生思考,产生问题意识,这样才能让学生在问题引导下主动学习,以极大的热情投入到课堂中去。亚里士多德讲的:“思维是从疑问和惊奇开始的”以及爱因斯坦的名言:“提出一个问题比解决一个问题更重要”等就是这个意思,因此,在语文教学过程中,教师应该创设主动探究、积极发言的分为,开启小学生好奇爱问的天性,让他们敢于质疑、善于质疑。但小学生由于传统学生心理劣势,往往不敢发问,怕问错问题有失体面,或者不喜欢动脑筋、习惯老师给答案,因此,教师要培养学生的问题意识,要创造良好和谐的氛围,打破学生的思维定势和害怕敏感心理,教师首先要态度亲切真诚,语言温柔宽容,鼓励学生多想多问,敢于提出自己的问题,并积极发表自己的意见;不论学生的问题、想法多么肤浅奇怪,师生都不能轻视嘲笑,应该给学生充分的自信心和思考空间,捕捉学生智慧的灵感与火花,促使学生不断发现提出新问题、不断思考创新的想法。如,我在教苏教版三年级下册课文《李广射虎》时,在讲解完课文大意后,我就鼓励同学们大胆质疑,经过思考有些同学提出了非常有建设性的问题,如,“李广真的力大如牛吗?石头那么硬他怎么会射进去呢?箭头不会断吗?”还有些同学通过查阅李广的资料对李广和关羽进行了比较,指出他们的优点和不足,认为李广的力气没有关羽大等等非常有意思的问题,大大拓展了学生的思维和知识空间,也让他们爱上了语文。

2 创设小组合作氛围

叶圣陶曾经说:“学生不甚了解的文章书本,要让他们运用自己的心去尝试了解。假如真的了解,这了解是自己的收获,印象当然比较深,自己对它的情感必然较浓。假如不能了解,也就发现困惑所在,然后受教师的指导,解答问题,那时在内容的领悟上都会感到恍然大悟的,对以后的尝试,这是非常有利的。”叶圣陶先生所说就是发挥学生主体性和解决问题的乐趣,在教学设计过程中,教师应该根据学生需要、以学生为中心来设计课堂,凸显学生主体性,让学生通过自主学习和合作探究学习学会自己寻找答案,鼓励学生大胆地去实践,增强自主学习的自信心。所谓小学学习,就是将全班同学4~6人分为若干小组,让学生们在组内自由讨论,然后选择一个同学代表发言本组讨论成果,这样活跃了课堂气氛,也会以多种思维方式和阐释问题的角度思考问题产生多种答案,大大活跃了学生的思维和主动思考的能力,激发学生主动性。此外,教师可以采用游戏互动或“创新比赛”的方法来刺激小组之间的竞争,激励同学们讨论的热情。如我在教小学六年级上册第9课《穷人》中,我先让小组讨论这篇课文的主要内容和中心思想,然后让小组之间以生动富有感染力的语言进行对话朗读,深入体会桑娜的善良纠结和穷人的生活困苦,这样同学们就深入了解了课文意思,然后,我问同学们对于桑娜和丈夫的做法有没有什么疑问,有同学认可他们应该把小孩子抱回家抚养,有些同学则反对,认为他们自己都养活不起,处于饿死的边缘,如果再抱回邻居的孩子,只能让已有的孩子更加饥饿,加速他们的死亡。这样对于桑娜的做法同学们就产生了争执,我让他们分为正反方就桑娜应不应该抱回孩子进行辩论,同学们根据社会伦理道德或者现实生活经历进行了热烈讨论,期间还涉及到四川毕节在垃圾桶中冻死的儿童作为佐证,充分阔大了学生的事业、活跃了他们的思维,让同学们对于穷人的生活艰辛和善良美好的品质有了深入认识,也接触社会认识到贫穷地区的悲惨痛苦之状,让他们生发起浓浓的怜悯之情。

总之,在小学语文教学中,教师应该从课堂氛围和教学方式等各个方面出发培养学生积极参与学习、主动学习的能力,充分发挥学生的主体性,让他们在小组合作和自己查阅资料中学会自主学习,张扬个性,让他们成为具备创新思维、张扬个性的新时代人才。

参考文献

[1] 韦志成.现代阅读教学论[M].南宁:广西教育出版社,2001.

三年级科学下册教案范文第8篇

一、一部曲―――多管齐下,有效参与

学生的学习是一个自我内化的过程,他人无法替代,即使教师的中介作用何等出色,但成败的决定权在于学习的主体―――学生,教终究为了学,而学的投入与否及多少直接关系到教学的有效性。

1.创设情境,激发参与欲望

心理学研究表明:与生活密切相关的、生动有趣的以及理解起来较容易的知识能激发学生的学习热情,促进学生积极有效地自主参与。在课堂上教师要根据学生的年龄特点,结合他们的生活经验和已有知识背景,设计富有情趣、直观形象的数学活动情境,激发学生的学习兴趣,产生知识需求。

例如,三年级下册“平移和旋转”,通过播放学生最喜欢的《喜羊羊和灰太狼》,变静为动,化虚为实。不仅创设了轻松愉悦的学习氛围,激发了学生参与学习的热情,更让学生在观看中,潜移默化地感知了火车、缆车、电梯等平移运动方式和疯狂摇摆、摩天轮、螺旋桨等旋转运动方式,给学生留下了平移与旋转的初步表象,并体会到数学就在我们身边。实现了书本数学与生活数学的无缝对接,让学生在数学与生活的对话中像拥抱阳光一样亲近数学。

2.新旧衔接,夯实参与基础

奥苏伯尔认为:学生是否能吸取到新的信息与学生认知结构中已有的有关概念和经验有很大关系。教学中,教师应找准新旧知识的连接点,让学生在新旧知识的比较中找出共同点与区别点,顺利地完成正迁移。

例如,五年级下册“异分母分数加减法”,教学时可以先引导学生计算同分母分数加法,再通过约分引出异分母分数加法,启发学生思考:能不能直接相加?可以怎么计算?然后让学生独立完成。通过这样的处理,教师积极地引导学生参与算法的探究过程,能充分利用已有的同分母分数加减法和通分的知识学会异分母分数加减法的计算方法。

3.因材施教,开辟参与途径

基于不同层次的学生智力因素的差异,学生接受知识的能力,便有强弱之别。如果对每个学生的训练都采用同一标准,则势必强者兴趣过剩,弱者畏难扫兴。在教学中,应采取分层训练的方法,促使不同层次的学生都有参与训练的机会。

例如,在教学“求一个数(0除外)的倒数”时,对优等生可以直接通过自学,使其发现:乘积是1的两个数互为倒数;求一个数(0除外)的倒数,只要把这个数的分子、分母调换位置;对中等生可先出示自学提示:(1)观察准备题,这几道题有什么特点?(2)什么叫倒数;(3)怎样求一个数的倒数?通过分组讨论,使他们明确倒数的意义及求法;而对后进生则在教师的直接指导下,学习思考,努力完成学习任务。

二、二部曲―――调控引领,有效生成

著名教育家叶澜教授指出:“要从生命的高度、用动态生成的观点看课堂教学,要把个体精神生命发展的主动权还给学生。”这段话启示我们:课堂教学应该是多维的、灵活的、开放的、动态的过程。

1.精心预设,预约生成

凡事预则立,不预则废。只有充分地预计,才能临危不乱,运筹帷幄。我们的预设要做到“心中有人”,要从传统的线型设计转到新理念下的框架设计上。这样,教师与学生的互动才能从容自如,也才有可能收获许多未曾预约的精彩。

例如,有位教师教学“年、月、日”,当引导学生通过观察每月的天数,进一步归纳出大月、小月时,一位同学突然举手提问:“为什么31天的月份是大月?30天的是小月呢?”面对这个问题,教师显然事先没有准备,一下子愣在了那里。过一会,反应过来的老师尴尬地回答:“书上就是这么写的。”面对生成,教者无所适从。何也?心中无数!如果这位教师在备课时,能站在学生的角度,多想一想课堂上学生会怎么想怎么学,会出现哪些可能,从而制定相应的策略。那么,当遇到上面的问题时,教师只要讲一讲恺撒与大、小月之间的故事,学生的兴趣和积极性一定会更加高涨,课堂教学也会更加精彩。

2.不拘预设,把握生成

教学需要预设,但预设不是教学的全部,教师面对的永远是学生未知的答案。教学活动的发展有时和预设相吻合,而更多时候则与预设有差异甚至截然不同。只有在实施预设教案的进程中,随时捕捉学生的疑问、想法、创见等精彩瞬间,灵活选择、整合乃至放弃预设,机智生成新的教学方案,才能产生事半功倍的效果,促进课堂生成。

例如,当教师按预设进行教学时,发现学生已积累了相当丰富的有关人民币的知识。于是,教师果断地将原先设计的小步子的提问调整为开放性的问题:“关于人民币,你知道些什么?说给大家听听。”学生你一言我一语,相互启发,不仅大致覆盖了教科书中的知识点,而且还生成了许多新的内容。这样的调整,不仅学生的直接经验在教师的引导下得到了系统化,而且还通过课堂的小舞台,展示了学生们在社会的大课堂里获得的其它知识,学得既轻松,又多彩。

三、三部曲―――全程多元,有效评价

新的评价理念认为:“评价是与教学过程并行的同等重要的过程。评价被用来辅助教育,是教与学主要的、本质的一个组成部分,贯穿于教学活动的每一个环节。”教学时,要让学生在评价中学会自我认识,学会欣赏他人,建立自信,使评价成为学生主动发展的动力。

1.多元感悟,全面评价

课堂评价的内容包括:学生的学习目标、学习态度、课堂表现、作业质量、行为习惯等。因此,在数学课堂教学中,要尝试态度、情感、能力、知识并重的多维立体的评价体系,科学地评价学生学习数学的发展水平,把评价的焦点从学生的学习能力,扩展到参与状态、交往状态和情绪状态等方面。通过情感领域的评价调动和发挥非智力因素对智力因素的促进作用。不能择其一而忽略其余,只有在纵向上关注全程,在横向上关注全面,课堂评价才能促进学生全面、持续、和谐发展。

2.把握时机,适时评价

评价具有激励、导向等功能。课堂上,运用个性化、灵活化、多样化的评价语言,在宽容态度的前提下,或者延迟评价,或者恰如其分地进行分析评判,或者顺势引导学生自己发现错误、改正错误……及时激发、保护学生对事物的好奇心、求知欲,更好地激发学生的学习兴趣。

例如,教学“32-8”时,一位学生发表意见:“2减8不够,可以用8减2。”直觉上我认为他犯了一个很多同学容易犯的错误,但我没有立即对他作出评价,而是说:“那就让我们一起来听听你的想法吧!”他兴致勃勃地说:“2减8不够,我就8减2得6,然后再30-6=24。我的得数和大家是一样的。”多么有创意的见解呀!大家情不自禁地为他鼓掌,我庆幸自己没有立即对他作出对与错的评价,从而使得预设目标在这样的生成中添入了灵活、创新的成分,提升了水平,实现了超越。

3.四方参与,互动评价